抽动秽语综合征药物副作用

抽动秽语综合征药物副作用

提示:抽动症属于心理障碍性疾病,患儿大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缺陷,而且病程越长、病情越重的患儿其心理缺陷越明显和严重。在对他们教育的时候,针对其心理发育不完善的特点,家长要特别注意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期患儿从日常生活的表现到心理素质各方面都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本病对人格的不良影响十分常见,因而患者会受到高度精神病理学的影响有的在抽动控制后仍不能适应社会所以应强调对因对症治疗的同时注意精神心理的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对于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来说心理治疗的目的不是直接消除抽动症状主要是支持和帮助患者消除心理困扰减少焦虑、抑郁情绪,适应现实环境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重视患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及时解决环境中的应激并给予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

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常见病

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常见病 抽动秽语综合征 抽动秽语综合征(TS)——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的抽动障碍 l 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3:1 l 90%以上于2~12岁之间起病 l 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了 l 往往存在多种共病情况,如注意多动缺陷障碍(ADHD)、强迫障碍(OCD)、行为问题等 【临床表现】 l 起病于21岁之前,大多数在2-15岁之间 l 多种抽动动作和一种或多种不自主发声,两者出现于病程某些时候,但不一定同时存在 l 抽动症状一天反复出现多次,但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程度有变化 l 病程至少持续1年,且在1年之中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以上 l 抽动症状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 l 患儿不自主喉鸣出现较晚,仅20%在早期出现,60%在起病后的6~7年出现 l 抽动于精神紧张时加重,注意分散时减轻,入睡时消失,l 无意识障碍,亦不发生癫痫样痉挛 【发病机制】 1、很多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在该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l 65%~90%的抽动秽语综合征病例是家族性的 l 单卵孪生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率(53%~56%)明显高于双卵孪生(8%)

l 男性外显率高(0.5~0.9),女性外显率低(0.2~0.8) l 出现强迫性症状或行为障碍较为常见,家族中精神病病史也较多见 2、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损伤的抽动秽语综合征 l 大脑的影像学改变主要在基底核 l 难产、窒息、早产、头部外伤等造成的儿童器质性脑损伤,可能是导致抽动秽语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 l 约50%的患者有肌张力改变或精细运动缺损等神经系统体征 l 脑电图可见非特异性的异常改变 3、中枢神经递质系统异常 l 多巴胺活动过度或多巴胺受体超敏 l 性激素及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 l 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失调——小剂量可乐定可使症状减轻 4、精神因素 l 精神创伤、生活事件、过度紧张可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 l 抽动可能是愿望被压抑和反抗心理的表现 5、感染及免疫因素 l 昏睡性脑炎伴动眼危象和疱疹脑炎的患者可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l 病理解剖和影像学检查发现颞叶、基底核丘脑中脑盖部及中脑水管周围有病变 l 链球菌感染后自体免疫过程可能与儿童抽动及强迫症状有关 l 成人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链球菌M12、M19抗体滴度升高 【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 1、病史: l 有家族遗传倾向

抽动症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的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包括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 疾病概述 抽动(Tics)是一种不随意的、突然发生的、快速的、反复出现的、无明显目的的、非节律性的运动或发声。抽动不可克制,但在短时间内可受意志控制。包括以下几种:①简单运动抽动:突然的、短暂的、没有意义的运动,如:眨眼、耸鼻等;②复杂运动性抽动:稍慢一些的、持续时间稍长一些的、似有目的的动作行为,如:咬唇、刺戳动作、旋转、跳跃、模仿他人动作、猥亵动作等;③简单发声抽动:突然的、无意义的发声,如:吸鼻、清咽、犬吠声等;④复杂发声抽动:突然的、有意义的发声,如:重复特别的词句、重复自己或他人所说的词或句、秽语等。 所有形式的抽动都可因应激、焦虑、疲劳、兴奋、感冒发热而加重,都可因放松、全身心投入某事而减轻,睡眠时消失。 抽动障碍是儿童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目前报道:约5%-20%的学龄儿童曾有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史,慢性抽动障碍在儿童少年期的患病率为1%-2%,Tourette综合征的患病率为0.05%-3%。男孩多见。 疾病病因 抽动障碍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其中,以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的病因研究最多。该障碍病因复杂,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及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表明该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但遗传方式尚不明确,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全。此外,研究发现在一些家庭中,Tourette综合征、其他类型的抽动障碍和强迫症之间存在的一定联系,因此,提示Tourette综合征、其他类型的抽动障碍、强迫症可能为共同的遗传易感性的不同表达。

李中正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辨证施治

李中正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辨证施治 李中正医师行知堂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大多在2-15岁发病且男孩多于女孩,是一种以慢性反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表现为运动性抽动,症状有面部表情肌、颈部或四肢、腹部肌肉的收缩,反复快速且不规则,或伴有异常的声音、多动或情绪障碍。属于中医学“痉病”、“虚风内动”、“筋病”等范畴。 小儿抽动症的定义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现在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临床上研究很多,但是关于它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临床上西医常使用氟哌啶醇,硫必利等神经阻滞药,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副作用比较多,可见头晕、乏力、嗜睡等不良反应,而且容易反复。所以家长也会选择中医来进行调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普遍认为中医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能达到90%以上。中医治疗本病多从调节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及患儿体质方面入手。 在中医学上,以前曾有人把其归属于慢惊风。从临床上看,孩子的神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它应该属于《内经》上所讲的五体病。所以,通过临床实践,今把它归属于“痉病”,“虚风内动”或者是“筋病”的范畴。属于五体病之“筋肉瞤动”问题。 古人有没有这样相关的论述?这个病症从文献上来看,个人认为早都有了。但是现在这个病多见了。抽动症是一个慢性过程,它不急、不险,临床上属于一个慢性病。有研究认为近年该病的发病率为0.05%-3%,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抽动症实际上是一个筋膜的抽瘛,肌肉的瞤动。与之相关的《素问·至真要大论》有“风盛则动”的论述。在《伤寒论》里就明显了,在论述发汗峻剂的大青龙汤时,有这样一句话:“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厥逆什么表现呢?“筋惕肉瞤”。条文里紧接着说“此为逆也”,也就是说误汗导致了肌肉抽动。临床上很多孩子是在发热治疗过以后,不到一两个星期就出现了抽动

多动症和抽动症或图雷特(Tourette)综合症 症状 诊断和治疗建议

多动症和抽动症或图雷特(Tourette)综合症的 症状诊断和治疗建议 图雷特(Tourette)综合症是指频繁的运动性抽动和声带抽动,症状只出现在白天,且持续1年以上。图雷特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图雷特Tourette综合征和ADHD经常同时发生。超过一半的图雷特综合症TS儿童也患有多动症。大约五分之一的ADHD儿童还患有TS或持续性抽动障碍。 图雷特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男性患者比女性多三倍。目前还不知道本病的确切病因。但人们认为可能与脑内多巴胺或其他神经递质异常有关(神经递质是用来传递信息的一种物质)。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和抽搐的症状会影响儿童在家、学校或与朋友的生活。当孩子同时有ADHD症状和抽动时,重要的是他们的医疗保健提供者仔细评估所有症状并提供全面的诊断评估,以便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包含在多模式治疗计划中。 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是一种基于大脑的疾病,它会导致人们不断需要四处走动, 并在注意力、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组织、计划和管理思想和行动的能力)方面遇到困难。它的症状通常首先在儿童早期被发现,分为三组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相结合。 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包括不注意细节、犯粗心的错误、难以保持注意力、不听话、难以遵循指示、难以组织、避免或不喜欢需要持续

脑力劳动的任务、丢东西、容易分心和健忘。 多动冲动症状包括坐立不安、难以保持坐姿、过度奔跑、难以安静地从事活动、表现得好像被马达驱动、说话过度、脱口而出、难以等待或轮流以及打断他人。 症状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多动冲动,以及同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冲动症状。 多动症:诊断 为了满足ADHD的诊断标准,症状必须在12岁之前出现。儿童需要在两个或更多环境中出现六个或更多ADHD症状。对于17 岁或17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年人,五个症状就足以做出诊断。 多动症可能是一种终生的健康状况,但症状和表现可能会发生变化和波动;多动症状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轻或出现变化,但成年人可能仍会感到烦躁不安。其他健康状况,例如焦虑、抑郁、行为障碍、学习和睡眠障碍,通常与多动症同时发生。ADHD的具体原因尚未确定,但已表明涉及遗传、神经递质水平低以及大脑前部与大脑运动和认知中枢之间的功能障碍。ADHD倾向于在家族中遗传。 抽动障碍和图雷特综合征:什么是抽动? 抽动是突然的、快速的、重复的、无节奏的运动或声音。这些行为是非自愿的,因为个人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压制它们,但最终无法控制它们。抽动在儿童时期很常见,大多数人在成年前就会停止抽动。男孩发生抽动的可能性是女孩的三倍。 抽动被描述为简单或复杂。简单的抽动可能很短暂,发生得很快, 并且只涉及一个肌肉群。复杂抽动持续时间更长,涉及更多肌肉,并

抽动障碍治疗新方法---CBIT介绍

抽动障碍 2001年,妥瑞氏抽动秽语综合症(TS)协会行为科学联盟开始开发并测试 了一种很有前途的行为治疗法。这项由首次大规模的研究工作所产生的文献显示,有一种非药物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抽动的严重程度。这种方法叫做“对抽动 秽语综合症的行为干扰治疗法”,或称为CBIT。 抽动障碍 C B I T CBIT的核心成分是反向习惯训练(HRT),包括抽动警觉训练和对抗性反 应训练,通过这些训练破坏抽动循环机制。研究证实CBIT可以有效减少抽动,John Piacentini,美国加州大学精神卫生系教授通过研究指出:CBIT的疗效 与药物治疗相当,而且没有药物副反应。CBIT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和药物联合使用。 CBIT是经科学研究证实对抽动症有效的行为疗法,它的核心部分是反向习 惯训练。2011年的欧洲临床指南推荐反向习惯训练为抽动障碍治疗的一线疗法。 反向习惯训练是迄今为止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抽动的行为疗法。它提 供一系列技术来帮助患者意识到抽动的发生,进行对抗性反应训练来打断和阻 止抽动。很多非对照研究报告反向习惯训练可以减轻抽动症状30-100%。8个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最具科学意义的研究)均提示反向习惯训练有效。这些研究 提示这种疗法对发声抽动和动作抽动,对儿童患者和成人患者,对合并用药或 不用药者,对抽动的严重程度和频率均有效,而且不会造成症状替代。 既然科学研究及临床实践都证实CBIT治疗抽动效果和药物治疗基本相当,那么为什么很多临床工作者不熟悉它呢?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专业人员目前 普遍认为抽动障碍与神经生物性异常有关,所以就很难理解为什么行为疗法会 改变这些异常。 其实临床工作者可以考虑一下强迫障碍,惊恐障碍,抑郁和神经性厌食的 情况,这些疾病同样有神经生物性异常,但同时专业人员普遍接受这些疾病对 认知及行为干预反应良好。 抽动障碍 什么是CBIT? CBIT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a)训练病人对抽动症状增加意识。 (b)训练病人在有抽动的症兆时做出和抽动方向相反(逆方向)的行为,和 (c)改变日常活动的方式使其有助于减少犯抽动。 抽动障碍 如何学习CBIT?

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 【概述】 抽动障碍( tic disorders,TD)是指一种以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肌肉收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常伴有其他心理行为障碍,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强迫障碍、学习困难等。起病年龄在2~21岁,以5—10岁最多见。病情通常在10~ 12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1~5:1。抽动障碍诊断有时被忽略,有报道从起病至诊断的平均时间超过5年。 【病因】 TD的发病是遗传、生物、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 1.遗传因素短暂性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患儿家庭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者多见,故被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生物因素中枢神经递质失衡,纹状体多巴胺活动过度或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超敏感为其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 3.感染相关性免疫因素其中研究最多的是A族B一溶血型链球菌,与这类相关的儿童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统称为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儿童自体免疫神经精神障碍( pediatric auto-immune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streptococcal in-fections,PANDAS)。有研究提出个体抗链球菌抗体与链球菌抗原的交叉反应作用于基底神经节,是导致抽动障碍的病因。 4.环境因素各种环境因素导致神经系统过高或过低唤醒状态均能增加抽动频率和严重程度。在年长儿童中,抽动行为可出现于低唤醒状态,如疲劳、乏味、被其他刺激分心状态(例如,读书、看电视等);也可出现于高唤醒状态,如各种原因导致压力、焦虑、集中精神、愤怒、沮丧等状态也会增加抽动频率。 【诊断】 目前主要采用临床描述性诊断方法,依据患儿抽动症状及相关伴随精神行为表现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抽动的表现复杂多样,分类见表5-7。40%一55%的患儿于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之前有身体局部不适感,称为感觉性抽动,被认为是前驱症状,年长儿尤为多见,包括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感。 表5-7抽动的分类 抽动类型简单抽动复杂抽动

抽动症的症状及治疗

抽动症的症状及治疗 抽动症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介绍如下: 1、孩子患有抽动症时常可表现为咧嘴、撅嘴、缩鼻、扮怪相等,这些都是由于患儿面部肌肉抽动所引起的。 2、孩子患有抽动症时还可存在眼部肌肉抽动,孩子眼部肌肉抽动症常可导致孩子表现出扬眉、皱眉、眨眼、斜眼、翻白眼、凝视等。 3、患儿喉部发声抽动时常可表现为异常声音,如干咳声、清嗓子、吼叫声、或不停地吐唾沫、或口吃、语节、重音不当,不自主的秽语、骂人、说脏话等。 4、儿童抽动症还可导致患儿出现四肢肌肉抽动,孩子上肢抽动时可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下肢抽动则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旋转,危姿走路、步态异常等。 5、儿童抽动症患儿可能会出现颈部肌肉抽动常可表现为点头、摇头、扭脖子、耸肩等 6、抽动症患儿的躯干抽动常可导致患儿表现为挺胸、扭腰、身体扭转;其中腹肌抽动是不容易被家长发现的,家长要多加注意。 抽动症的病因 抽动症的病因是单一的,还是多种呢?抽动症的病因具体有哪些呢? 1、遗传 研究已证实遗传因素与Tourette综合征发生有关,但遗传方式不清。家系调查发现10%~60%患者存在阳性家族史,双生子研究证实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75%~90%)明显高于单卵双生子(20%),寄养子研究发现其寄养亲属中抽动障碍的发病率显著低于血缘亲属。 2、神经生化异常 抽动障碍可能存在DA、NE、5-HT等神经递质紊乱。多数学者认为Tourette综合征的发生与纹状体多巴胺过度释放或突触后多巴胺D2受体的超敏有关,多巴胺假说也是Tourette 综合征病因学重要的假说。有学者认为本病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功能亢进、内源性阿片肽、5-HT异常等有关。

多发性抽动症—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素梅医案分享

多发性抽动症—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素梅医案分享多发性抽动症(TS)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主要表现为头面部、肢体或躯干部肌肉抽动与暴发性不自主发声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常伴有其他心理行为异常。大约有2%-15%的儿童在某一阶段会出现这种问题。并且常伴有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学习障碍、物质滥用、情绪障碍等儿童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社会功能和康复。王素梅教授对中医药治疗Ts有较深的造诣和研究,笔者有幸跟随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中医古籍中无多发性抽动症病名,但依据其临床症状,多归属于“慢惊风”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云:“风盛则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亦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后代医家认为本病外因可归属于风、热、火,内因为肝血(阴)亏虚,肾阴不足,脾虚痰聚,心火扰动。心肝火旺,内风扰动,则发抽动:肝肾之阴不足,筋脉失养,则生瘪痰;脾虚痰聚,流窜经络,引动肝风,风痰互扰,致本病发生。王素梅教授主张治疗小儿TS,在祛风止痉基础上,要结合病因及兼证进行五脏辨证,审证求因,而后遣方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疗效。1.脾虚风动型脾为生痰之源,小儿又“脾常不足”,若喂养不当,或疾病所伤,损伤脾胃,脾虚不运,痰湿内生,蒙闭心窍,流窜经络,

则生本病。其症见不自主面部、四肢抽动,脾气怪庚,喉发怪声,纳差,面色不华。故其本在脾虚,标为风痰扰动,治以健脾化痰、祛风止痉,取方二陈汤加减。病案举例:李某,男,6岁,2008 年2月初诊。不自主抽动3年。患儿于2005年4月感冒后出现耸肩、手指抖动等症,未予重视。06年7月症状加重,至多家医院就诊,先后口服中药4月余,疗效欠佳。现慕名来诊,症见眨眼频繁,咽部不自主发声,偶有鼓肚,纳差,面色萎黄不华,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王教授认为本病属脾虚,风痰内扰,治以健脾化痰,息风通络。处方:青陈皮各10g、半夏9g,获荃10g、炒白术10g、淮山药10g、防风10g、白附子6g、白芍10g、地龙10g、木瓜15g、伸筋草15g、谷精草10g、葛根20g、川芍6g、决明子10g、胆星10g。7付,水煎服,日1剂。二陈汤加山药、胆星健脾化痰;防风、白附子、川芍、地龙祛风止痉;白芍、木瓜、伸筋草柔筋止动;决明子、谷精草疏风明目;葛根生津止痉,引药上行。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痰、息风止痉之功。1周后复诊,眨眼、发声明显减轻,效不更方,上方随证加减治疗3个月,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发。2.肝亢风动型肝为刚脏,主动,在志为怒,体阴而用阳,为罢极之本,主人体生发之气。小儿肝常有余,若内外因致肝气不舒,气郁化火或肝阳偏亢,则引动肝风,风盛则动,故发抽动。其症见抽动有力,喉中发声响亮,性情急躁易怒,面色红。治以清肝泻热,息风止痉,方用泻青丸或龙胆泻肝丸加减。病案举例:孙某,男,12岁,2008年1月初诊。患儿主

常用抗精神病药有何特点?

常用抗精神病药有何特点? 药物的使用频率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有所区别。目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在发达国家已占据主导地位。 (1)氯丙嗪:有较强镇静、控制兴奋及抗幻觉妄想作用。多为口服给药,也有注射制剂可用于快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兴奋和急性精神病性症状。较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锥体外系反应、抗胆碱能反应(如口干、便秘等)、催乳素水平升高以及皮疹。 (2)奋乃静:自主神经副作用较少。适用于老年或伴有脏器(如心、肝、肾、肺)等躯体疾病患者。主要副作用为锥体外系症状。 (3)氟奋乃静:口服给药或肌肉注射长效制剂,后者使用较普遍。主要副作用是锥体外系症状。长期用药可致迟发性运动障碍及药源性抑郁。 (4)氟哌啶醇:注射剂常用于处理精神科的急诊问题,有明显的抗幻觉妄想作用,能迅速控制精神运动性兴奋。也适用于老年或伴有躯体疾患的兴奋躁动的患者。小剂量也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秽语综合征。主要副作用为锥体外系症状。长效制剂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口服用药轻。 (5)五氟利多:为口服长效制剂,每周给药一次。该药碾碎后易溶于水,无色无味,给药方便,在家属协助下常用于治疗不合作患者。主要副作用为锥体外系症状,少数患者可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和抑郁。 (6)舒必利:该药有兴奋、激活作用,对木僵、缄默等精神运动抑制症状有显效。使用舒必利静滴能迅速缓解患者的缄默、木僵状态。适用于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分裂症及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小剂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绪。主要副作用为引起内分泌变化,如体重增加、泌乳、闭经、性功能减退等。 (7)氯氮平:其镇静作用强于氯丙嗪,能效控制幻觉妄想和急性兴奋,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疗效。该药几乎不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及迟发性运动障碍,但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高,不宜作首选药,临床使用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常规。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病例。由于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镇静作用强,故起始剂量宜低。副作用以体重增加、心动过速、便秘、排尿困难、流涎等多见。此外还可见体温升高、癫痫发作和恶性综合征。目前,尽管氯氮平在国内使用仍广泛,但国内外专家主张慎用。 (8)利培酮:能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及情绪障碍。长期维持治疗、

[转载]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药治疗概况

[转载]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药治疗概况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之一,临床大多表现为眨眼、皱眉、缩鼻、歪嘴、摇头、耸肩或肢体抽动,伴有不自主的喉中怪声和秽语。西医对其病因不明确,氟哌啶醇一直为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首选药物,但因可产生嗜睡、乏力、心动过速、锥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治疗不能持久。中医治疗本病毒副作用小且疗效显著,较西医有明显的优势。但目前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辨证分型尚无定论,然就其病理产物而言离不开风、痰、瘀三者相兼,影响气机调畅而发病。同时本病表现多为脏腑受累,五脏虚虚实实,应从整体上调整脏腑,平秘阴阳。故将近十年来,中医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时针对脏腑的选药及特点综述如下。 1、从肝论治及药物选择 宣桂祺[1]认为治疗本病应按照“肝风”辨证施治,主要采用养阴平肝、镇静祛风、涤痰通络的治法。常选用白芍、炙鳖甲养阴平肝;龙齿、茯神、磁石、生龙骨、生牡蛎镇静祛痰;天麻、钩藤、蝉蜕、地龙平肝熄风;石菖蒲开心通窍;益智仁温脾暖肾;秦艽、防风祛外风。吕玉霞等[2]以“抽动灵冲剂”治疗,选用白芍养血柔肝、平抑肝阳,并指出白芍的主要成分芍药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均有抑制作用;天麻具有熄风止惊、平肝潜阳之功效,其主要成分天麻素能影响脑内儿茶酚胺类递质含量的作用,两者共为君药,以达平肝潜阳、熄风止动之功效。珍珠母具有平肝潜阳之功能;钩藤具有平肝、镇痉熄风之功效,有效成分钩藤碱,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动物自发活动的增强,降低大鼠脑皮层的兴奋性,并对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有协同作用,可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动,具有抗惊厥作用。张士卿[3]治疗本病常融柔肝、平肝、清肝、疏肝、健脾化痰、活血通窍诸法为一体,选桑叶、菊花以平肝疏风;柴胡疏肝;白芍养血柔肝;配伍郁金行气活血;石菖蒲开窍化湿;胆南星祛风解痉、燥湿化痰;同时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配伍滋阴养血之品。黄建群[4]的定抽方中重用石决明、牡蛎、珍珠母三味平肝熄风药,以潜阳定抽;配僵蚕、钩藤、天麻入肝经,有平肝熄

可乐定控释贴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

可乐定控释贴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可乐定控释贴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TICS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予可乐定控释贴治疗)、氟哌啶醇组38例(予氟哌啶醇治疗)和泰必利组29例(予泰必利治疗),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评分并记录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共治疗12周。结果: 治疗第12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84.0%,氟哌啶醇组为68.4%,泰必利组为65.5%(P均>0.05);不良反应较轻且发生率(16.0%)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65.8%)(P<0.01)和泰必利组(48.3%)(P<0.05);平均显效时间研究组(45.65±8.57)d与氟哌啶醇组(40.81±6.79)d和泰必利组(42.34±7.92)d相当(P均>0.05);研究组YGTSS总分减分率(64.90±10.49)%高于氟哌啶醇组(42.73±11.90)%和泰必利组(40.63±13.58)%(P均<0.05)。结论: 可乐定控释贴治疗抽动障碍疗效优于氟哌啶醇和泰必利,不良反应较轻且发生率低。 关键词] 可乐定控释贴;抽动障碍;儿童 Clonidine skin paster versus haloperidol and tiap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Tourette‘s syndrome ZHANG Hong-yu ,LIN Yue ,LIU Mei-na,ZOU Xiao-bin (1.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dong Guangzhou 510080,China;2.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uidong,Guangdong Huidong 516300,China;3.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SUNYat-sen University,Guangdong Guangzhou 5106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clonidine skin paster in comparison with haloperidol and

猥亵行为的症状

猥亵行为的症状 文章目录*一、猥亵行为的症状*二、为什么会有猥亵行为*三、猥亵行为的缓解 猥亵行为的症状1、猥亵行为的症状 1.1、肌肉抽动。突发的不自主急促的肌肉抽动,波及身体的不同部位而出现多种样式的动作,如眨眼、舔嘴、面部怪相、扭颈耸肩、手臂抛掷、踢腿蹬脚、呃逆、爆破样发声似清喉或咳嗽等。最初多为面部1~2种动作,随病程进展可增添新的动作,或由另外几种动作代替原来动作。不自主抽动因紧张兴奋而加重,转移注意力而减轻,也可短时自控,睡眠时消失。 1.2、秽语。部分患者病程中出现猥亵性言语、重复言语、模仿言语,少数有猥亵行为、模仿动作以及不适应社会的强迫行为等。 1.3、神经系统检查有时可发现轻微阳性体征。 2、什么是猥亵行为 指以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用性交以外的方法实施的淫秽行为。对未成熟少年的性骚扰,即使在对象不明了意图和没有违抗乃至顺从的情况下,也可视为猥亵。猥亵行为的判断同社会习俗关系很大。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以多发性肌内抽动和猥亵言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原发性中枢神经锥体外系疾病。部分患者病程中

出现猥亵性言语、重复言语、模仿言语,少数有猥亵行为、模仿动作以及不适应社会的强迫行为等。 3、猥亵行为的诊断 3.1、病史:儿童期(2~15岁)起病,缓慢发生和发展,多持续终身,但有波动性。 3.2、辅助检查:脑电图可有轻度异常。血脑脊液常规化验多正常。血生化检查,一般正常,有时发现5-HT水平降低。心电图多正常。颅脑CT多正常。头颅MRI检查可能发现两侧基底核体积不对称,伴有注意缺损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左苍白球明显小于右侧。头颅SPECT检查可见颞叶、额叶及基底核局限性血流灌注减低区。 为什么会有猥亵行为 1、遗传因素:很多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在该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病有明显的家族倾向。 2、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损伤。 3、中枢神经递质系统异常 4、多巴胺活动过度或多巴胺受体超敏。 5、性激素及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 6、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失调假说。 7、精神因素:本病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精神创伤、生活事件(如不良的家庭环境、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亲子不融洽)、

猥亵行为的症状

猥亵行为的症状 在我们的生活中,猥亵行为的发生时不时被报道出来,实际上,还有许多猥亵行为都在发生,那么猥亵行为的症状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带你一一了解! 猥亵行为的症状 1、猥亵行为的症状 1.1、肌肉抽动。突发的不自主急促的肌肉抽动,波及身体的不同部位而出现多种样式的动作,如眨眼、舔嘴、面部怪相、扭颈耸肩、手臂抛掷、踢腿蹬脚、呃逆、爆破样发声似清喉或咳嗽等。最初多为面部1~2种动作,随病程进展可增添新的动作,或由另外几种动作代替原来动作。不自主抽动因紧张兴奋而加重,转移注意力而减轻,也可短时自控,睡眠时消失。 1.2、秽语。部分患者病程中出现猥亵性言语、重复言语、模仿言语,少数有猥亵行为、模仿动作以及不适应社会的强迫行为等。 1.3、神经系统检查有时可发现轻微阳性体征。 2、什么是猥亵行为 指以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用性交以外的方法实施的淫秽行为。对未成熟少年的性骚扰,即使在对象不明了意图和没有违抗乃至顺从的情况下,也可视为猥亵。猥亵行为的判断同社会习俗关系很大。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以多发性肌内抽动和猥亵言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原发性中枢神经锥体外系疾病。部分患者病程中出现猥亵性言语、重复言语、模仿言语,少数有猥亵行为、模仿动作以及不适应社会的强迫行为等。 3、猥亵行为的诊断 3.1、病史:儿童期(2~15岁)起病,缓慢发生和发展,多持续终身,但有波动性。 3.2、辅助检查:脑电图可有轻度异常。血脑脊液常规化验多正常。血生化检查,一般正常,有时发现5-HT水平降低。心电图多正常。颅脑CT多正常。头颅MRI检查可能发现两侧基底核体积不对称,伴有注意缺损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左苍白球明显小于右侧。头颅SPECT检查

儿童多动症300问

儿童多动症300问 本资料自互联网,仅供参考! 弄了一整天,大家分享 儿童多动症300问1 什么叫儿童多动症? 2 谁最早把儿童活动过多当病态描述? 3 哪一年是谁报告了第1例活动过多患儿? 4 我国于哪一年对多动症作了第一次综述报道? 儿童多动症的命名经历过哪几个阶段? 6 目前儿童多动症的命名主要公认的有哪几种? 7 儿童多动症有哪些主要特点? 8 多动症患儿常伴有的其他症状是什么? 9 独生子女容易患多动症吗? 10 淘气的孩子一定是多动症吗? 11 多动症的发病与种族、城乡区域有关吗? 12 多动症与少年违法犯罪之间有何关系? 13 儿童多动症分为几型? 14 目前把多动症分为哪两种? 1 多动症相当于中医的什么病证? 16 中医献中有类似“多动症”的描述吗? 17 多动症不经药物治疗可以自愈吗? 18 对怀疑多动症的患儿,医生应注意采集哪些病史?

19 目前国内对多动症治疗有特色的中医专家有哪些? 20 国内对多动症有研究的西医专家有哪些? 21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22 多动症的发病与遗传有何关系? 23 心理、精神因素对多动症的影响如何? 24 环境因素对多⒌挠跋烊绾危?/a> 2 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与多动症的发病关系如何? 26 轻微脑组织器质性损害与多动症的发病有何关系? 27 额叶功能失调与多动症的发病有何关系? 28 微量元素与多动症有何关系? 29 中医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是什么? 30 中医对多动症的病因有哪些认识? 31 中医认识多动症的病机特点是什么? 32 为什么说“阴虚阳亢”是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病理机制? 33 多动症的发病与中医哪些脏腑病变有关? 34 中医所言脏腑中“心”病变与多动症的关系如何? 3 “肝”病变与多动症的关系如何? 36 “脾”病变与多动症的关系如何? 37 “肾”病变与多动症的关系如何? 38 儿童多动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39 不同年龄阶段的多动症表现有何不同? 40 儿童多动症活动过多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小儿王“刘弼臣”之子安仁堂刘昌艺:从肝肺论治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安仁堂专家刘昌艺:从肝肺论治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抽动-秽语综合征属于中医“痉病”和“肝风”的范畴,主要病因为风和痰,病机关乎五脏,本源在肝,病发于肺。 ●治疗侧重从肝与肺论治,在用具有疏风宣肺,利咽通窍功效经验方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症状,结合饮食、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以及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由于本病病情复杂多变,短期很难治愈,停药后甚至在服药期间也容易反复或加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调护与预防,需要患儿家长积极配合。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现代儿科临床常见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大多数患儿同时伴有多动的表现,故又称之为“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表现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的运动肌(头、面、肩、肢体、躯干等肌肉)快速抽动,交替出现,伴有不自主的发声和言语断续。具体表现为眨眼、点头、噘嘴、皱眉、耸肩、扭颈、抬臂、踢腿、鼓肚等;喉肌抽动则出现轻咳、喊叫怪鸣,甚至口出秽语、咒骂等。 本病从1825年由法国医生图雷特斯首次报告后才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其病因病理进行探索和研究,但迄今仍无明确的结论,在治疗方面也无特效药物。临床上常以镇静剂来治疗,不但效果不理想,而且副作用较大。我们用中医药治疗配合饮食、精神等调护取得较好疗效。 病因病机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学虽无此名称,对其症状描述却有类似的记载。以抽动而言,早在《内经》中即有“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的论述。《金匮要略·痉湿暍篇》叙述了太阳病致痉,痉病就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的病变,其发病原因一是由于风寒湿邪壅阻经络,气血运行不利,筋脉受病拘急而成痉之“刚痉”;一是津血虚少,不能营养筋脉以致抽挛僵仆之“柔痉”,本病应属于“痉病”的范畴。《内经》中还谈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风胜则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故凡一切抽动、搐搦、痉挛、震颤都为风邪偏盛之象,因此本病应属于肝风。有关秽语方面,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云:“三阳并而上升,故火炽则痰涌,心窍为之闭塞”。属于痰火上扰,心窍被蒙,神志逆乱而发。基于上述,我们认为本病应归属于中医“痉病”和“肝风”的范畴。 病因我们对此病进行了大量广泛深入的研究,在本病原有四大障碍(运动障碍、行为障碍、思维障碍、人格障碍)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探讨总结,梳理分类,并研究了它与抽搐的关系、与喉鸣秽语的关系、与感统失调的关系、与强迫症的关系、与自闭和孤独症的关系、与焦虑和抑郁症的关系,总结出该病的主要病因为风和痰。 病机风和痰的关系在病理方面甚为密切。往往风动则火生,火盛则风动,风火相煽,则熏灼津液为痰而上壅,痰壅则气逆而窍闭。既可因风而生痰,也可因痰而生风。风痰窜动可致抽搐瘛疭;痰阻气道则喉间痰鸣怪叫,形成上盛下虚、阴阳不相维系的病理变化。根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和“肺为贮痰之器”的理论,本病的病机关乎五脏,本源在肝,病发于肺。系风痰鼓动,横窜经隧,阳亢有余,阴静不足,阴阳平衡失制所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静阳燥。”“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主柔静,阳主躁动,守使相依,则阴阳协调;但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又因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肺属金,为清净之脏,一旦风痰互结,风痰鼓动,往往阳亢无制,出现刚躁掣动。另外,肝风易于化火,木火刑金则出现金鸣异常,形声不正。尤其肺为娇脏,娇肺遭伤不易愈,若感受外风,亦能引动内风而加重病情。所以本病一旦形成,病情会起伏不定,变化多端,治疗难以速效。若仅强制镇定,非独不能治,反而延误或加重病情。 遣方用药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与干预

抽动症的真相 一、孩子怎么了? 孩子出现频繁挤眉弄眼、清嗓子、皱鼻子、发怪声。孩子怎么了? 是“熊孩子”在捣乱?不,有可能是抽动症已经走进了孩子的生活。 如果发现您的孩子有张口、眨眼、点头、摇头、耸肩、甩胳膊、鼓腹、踢腿等奇怪动作,家长不应将以上症状看成是孩子淘气调皮或者不良习惯,应该考虑一下抽动症了。 二、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国际上称为妥瑞氏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也称为抽动障碍(Tourette Disorder)。抽动障碍是一种多发性神经障碍,以不自主无规律的多部位肌肉运动及发声行为为特点。抽动障碍目前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由多种因素诱发的综合性症状。诱发因素包括但不局限于围产期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喂养方式、教养方式、发育因素等。其中,发育因素较其他因素可能性更大,因研究统计表明超过半数的抽动障碍儿童进入成年后症状缓解或消失。 之所以强调抽动症是“症状”不是“疾病”,是因为抽动儿童的医学检查结果未能显示抽动障碍和器质性疾病相关联。 三、抽动症的发病年龄及病程特点 抽动症在男孩中更多见,年龄范围多在5~14岁之间且有低龄化趋势,2-4岁发病儿童并不少见。抽动症的行进性发展可归纳为:起

病期(5-8岁)、发展期(8-14岁)、缓解期(14-18岁)、稳定期(18岁以上)。根据美国抽动症协会的统计,半数以上的抽动症儿童成年后症状缓解或消失,不足半数的儿童迁延至成年。 抽动障碍常常被误以为是调皮、“坏习惯”而被忽视。由于抽动症的动作部位不一,很多患儿被误诊,将抽动症误诊为结膜炎、咽炎、鼻炎等生理疾病。 四、抽动症的分类 1、短暂性抽动障碍 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一过性抽动障碍、暂时性抽动,是儿童期一种常见的抽动障碍类型,尤其在青春期前的儿童中非常常见。其中男孩明显多于女孩。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病程在一年之内。 2、持续性动作抽动障碍 持续性抽动障碍以病程长、抽动部位及方式变化为特点。在其病程中,抽动症状表现未时好时坏、抽动部位变化,其症状严重程度及波动范围较大;包括面部动作、颈肩动作、躯干动作、下肢动作或者几种动作联合。在紧张、过度兴奋、疲劳等情绪心理因素影响下症状加重。 3、发声抽动障碍 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不同程度地干扰和损害儿童的身 心发展和认知功能,影响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和人格建设。早期的发声性抽动多为简单性发声,主要包括喀喇音、唧唧声、咕噜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