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本课内容线索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4、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

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

二、说教具

教师:多媒体

三、说学生

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四、说学法

实验探究式

五、说教法

为了实现“以物理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馈矫正为手段,自主能力发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的教育指导思想,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其结构为:新课导入→确定目标→课内导学→尝试诊测→课内探究→达标测评

六、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先回顾前面学习的物态变化,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

(1)、展示学习目标

(2)、展示自学向导,学生自学

(3)、小测验,学生自学反馈

(4)、新课讲解

A、认识概念

第一步:探究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第二步:学生得出结论,从而认识升华和凝华及其条件。

B、学会分析

第一步:展示烧黑的灯泡,让学生思考原因。

第二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物态分析。

第三步:得出原因。

C、几种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区别升华与汽化,凝华和凝固

第一步:展示现象,学生分析

第二步:教师点评,介绍人工降雨(干冰的利用是一个常见的知识考点,所以特别在此提出来)。

D、归纳小结

第一步:学生完成93页想想议议

第二步:展示物态变化关系图,理清关系。

(5)、达标训练----体现理论联系实际

对本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将在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3、布置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1、2题

第一条作业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解决刚开始未解答的问题。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生产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动脑学物理3题

第二条作业是为了促进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七、结束语

总之,本节课以认识和分析升华与凝华现象为重点,也是难点。以此为中心,再结合学生易错处给予有意识的突击强化,促使目标得以实现。

这就是我对这堂课的构想,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升华和凝华》课后反思

1、开始学生能对日光灯管为什么发黑提出大量的疑问,但基本上学生都不能回答提出的问题,学生带着好奇,带着疑问,开始探索今天的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创新,并对具有独到之处的学生加以表扬。

2、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出现不同的想法,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要求组装实验仪器。开始实验后,学生看到碘升华的明显的现象,感到很激动,而且学生没有忘记把当时的现象做记录。并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了当时的情景。从中不仅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还加强了学生的记录表达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培养。

3、实验结束后,在讨论实验中最感兴趣的问题时,又一次把同学的胃口调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不仅提出了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还有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同学之间你问我答,虽然学生回答的很粗糙,甚至理解错误,但体现了学生在积极思考。我也认为,平时上课时不仅要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也要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哪怕是错误的回答,也会给学生一种鼓励,也是学生一次锻炼的机会。但是最重要是老师能把握好,最后能给与学生正确的解释,让学生真正理解问题的所在。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回答,学会学习是教学的目的。

4、在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时,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常温下樟脑丸的升华,冬天冰的升华,冬夜水蒸气的凝华(霜),这些过程进行得较为缓慢,气体又看不见,而难于被直接观察到,因此本节教学注重观察和实验,还注意对学生进行分析、推断的训练。最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现象,生活中哪些现象我们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

5、最后,看到变化无常的天气时,学生很想尝试用物态变化去解释很多的现象,让学生关注生活,也让学生每走一步都能体现科学的精神。

这一节课我的教学目标得到了比较好的落实,和以往相比我比较重视了过程方法这个反面。对于知识的呈现没有一味的抛知识点,而是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逐步呈现,让同学们自己形成认知。这是我觉得自己有进步的地方。今后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对这一方面进行强化。

当然,还是有很多毛病,比如,一个问题提出之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自己就急急的把所要的答案给讲出来了,其实这也是我平时就存在的一个老问题了。对此,我觉得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多注意。速度快那么一点,并不会因此而多讲一些东西,而学生因为你就是快了那么一点就可能跟不上来,这对思维的连续性是有极大的影响(因为一一个地方感觉断了,学生的信心、积极性都要受到影响。)可能因此耽误的时间更多,产生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自己心态太浮躁,应该有一个冷静,平和的心。

对于这堂课的整体结构上,我感觉后半段处理得不好,时间上没有控制好。导致课后的思考“用冰箱制造雾、霜、露”没有时间拿出来,感觉对知识的应用方面就没有去完成了。之所以会出现时间的问题,是自己在整个课堂的语言还不够简洁。这也是我今后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好好努力的方向。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4节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状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本课内容线索是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升华与汽化、凝华与凝固现象。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了解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4.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 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 二.说教具 教师:多媒体 学生:碘管热水烧杯 三.说学生 学生已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四.说学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五.说教法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其结构为: 新课导入→确定目标→课内导学→尝试诊测→课内探究→达标测评 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 具体步骤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先回顾前面学习的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引入物质的三种状态间的变化,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 (1)展示学习目标和自学向导,学生自学。 (2)新课讲解 A.认识概念

升华和凝华公开课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4、重、难点: 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 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______ 热量。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 的方法,是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 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4、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降低了人的体温; 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二)、导入新课 一、升华和凝华 探究:物质能不能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 你的猜想:…… 依据:…… [演示实验]碘升华和凝华实验 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并盖紧塞子,烧杯中加入热水,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加热。当试管中充满某种气体后将试管取出放入凉水中。

仔细观察: 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的? 2.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3.停止加热并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分析] 【结论】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中物质 需要吸热。 【结论】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中物质需要放热。 加热前 :碘是什么状? 固态 变化条件:吸热 加热后:碘是什么状? 气态 停止加热冷却后:试管壁上的碘是什么状态? 固态 变化条件:放热 停止加热冷却时:试管壁上的碘是什么状态? 气态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4、升华和凝华优质课教案完美版

四、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5、通过小组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教学器材】 实物投影仪、照片、铁架台、烧瓶、酒精灯、细线、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来

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熔化?哪些属于凝固?4、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5、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6、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学生答:固态、液态、气态学生答: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学生答:如冰化成水、铁变成铁水等是熔化;水结成冰、油变成固态油脂、蜡烛油变硬等是凝固。学生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学生答:蒸发和沸腾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温度条件不同;发生地点不同;剧烈程度不同学生答:能;如: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雪花的形成等。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老师要帮助学生整理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答案。 二、新课开始 [演示]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1、先装置好实验仪器 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4、棉线上析出的碘像什么?

104《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状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本课内容线索是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升华与汽化、凝华与凝固现象。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4.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 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 二.说学情 学生已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具体的教学方法为:观察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 四、说教学设计 鉴于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目标要求,对于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组织形式,以及“物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本节课从三个内容板块加以体现。 1、“通过物理现象认识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吸放热规律”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探究活动比较频繁的一个环节。魔术引入—引导提问—展开研究—引导实验—交流成果—总结结论2、“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从理论走向生活——归纳总结方法3、“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此环节体现了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新课标理念。让学生主动思索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关心环境的热情。 布置作业 1、自学课本《科学世界——大漠里的故事》,推测一下,这可能是一种什么现象? 2、通过书刊等各种资料了解雨、雪、云、雾、露、霜、冰雹的成因及它们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写出一篇科普短文。 5、板书设计:升华和凝华 (1)概念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吸热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放热 (2)生活中的现象 (3)应用 五.结束语 总之,本节课以认识和分析升华与凝华现象为重点,也是难点。以此为中心,再结合学生易错处给予有意识的突击强化,促使目标得以实现。最后,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物态变化的认识能象本节课课题一样得到升华!谢谢!

八年级物理上册 3.4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升华和凝华》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我的说课内容共分五部分: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以后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本课内容线索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因此,本节我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升华与汽化、凝华与凝固的现象。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②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应用; ③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激发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情感。 4、重点与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升华、凝华

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体系。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1、说学生 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我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2、说学法 作为教师来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这节课我采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方法的兵帮兵学习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 3、说教法 为贯彻生本教育,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我市构建的“三段六步”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其结构为: 三段:自学阶段、导学阶段、测评阶段 六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三、教学程序及设想: 1、自学阶段:时间16分钟 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借助多媒体课件观看雾凇、白雪的美丽画面。然后我用演示实验的方式导入新课。把粉末状的樟脑丸放入烧瓶中,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过一会儿,放入烧瓶内的松枝上出现了洁白的“人造雪景”,学生观察后激起浓厚学习兴趣,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引出课题《升华和凝华》,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通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知识的呈现方 式,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在自学指导中,我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组实验。 (1)、提出问题: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或者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2)、猜想。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应聘初中物理教师的02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升华和凝华》,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对前面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以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状态的六种变化,从而达到课标要求。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四种物态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直观的印象,但对于实际生活中并不罕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却没有太多的注意。他们总以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环节,所以教学中应以形象、直观的方法和手段来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从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篇幅可以看出这一节的教学要求相对于前面的几节要低许多。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只要求学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以及它们发生的最基本条件和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就行了,旨在使物态变化的知识体系完整化。所以在整个这一章中它不是重点和难点。 根据对教材作用及地位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步骤;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直观方面: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依据教学目标,我认为这节课的 重点内容是: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难点内容是: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为了使本节课的教学顺利进行,需要以下教具和学具: 演示用的有:多媒体 学生用的有:碘管热水烧杯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一定的认识,更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楚明了的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二.说学情 初二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对物理产生亲切感。而且,这学期是学生初次学习物理知识,学生在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显得很好奇,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会因为各种的原

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章第节(板书题目)。下面我将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同时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方法与过程: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 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运用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小学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教具 教师: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茶丸、挂图、烧杯、热水新、旧白炽电灯个一只 三、说学生 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 五、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在思考、讨论 2、进行新课 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讨论,最终归结成核心问题:物质能够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或气态变成固态吗?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分析物质变化前后所处的状态,这样就难以形成核心问题,教师此时应适当引导;学生也可能会说出一些错误的想法,教师此时不要忙于纠错,鼓励学生猜想和假设,待以后再作点拨。 然后向学生介绍演示试验所用的器材。让学生先思考讨论应该怎样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什么;教师再进行演示碘升华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试验现象。此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实验中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冷却时,碘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在成功探究碘的升华实验的基础上,轻松地介绍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4.4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4.4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本课内容线索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身边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4、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 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实验探究式 为了实现“以物理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馈矫正为手段,自主能力发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的教育指导思想,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其结构为: 新课导入→确定目标→课内导学→尝试诊测→新课讲解→达标测评 四、教学设计分析 具体步骤

人教版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导学目标 1.会判断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会解释生活中的例子。 2.能画出物质三态转化图。 3.知道水循环的过程,并能解释云、雨、雪、冰雹是如何形成的。 学习重难点 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难点: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知识链接 中国的农历中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其中有一个叫“霜降”。霜降是霜从天上降下来,像下雪一样吗?霜的形成跟雪的形成一样吗? 学法指导 1、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2、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 断能力。(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问题导学 一、自学问题 1、看课本64 页想想做做 思考:(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 (2)加热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3)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2、看课本64 页倒数第一二三自然段 思考:(1)固态与气态间两个转化是什么? (2)课本中介绍了几个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分别是什么? (3)生活中还有那些升华和凝华的例子。 二、自学问题 看课本65 页想想议议, 完成(1)填写图3.4-2。 (2)在相应的物态变化上标注吸热和放热情况。 三、自学问题 看课本65 页科学、技术、社会水循环 思考:(1)云、雨、冰雹、雪是如何形成的?过程中发生了那些物态变化?

(2)我们如何节约用水? 四、课堂小结 动手动脑学物理66 页1、2、4 思考(1)第3 题:人工降雨是如何进行的?发生了那些物态变化? (2)冰箱里面的霜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不发生液化后再凝固呢? 当堂检测(要求: 1-11 题所有学Th必做,完成后举手示意,谁先做完先给谁批阅。) 1、2008 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雾凇”。“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 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 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雾的形成B.露的形成C.冰的形成D.霜的形成 3、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 4、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液化C.凝固和凝华D.汽化和升华 6、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

初中物理_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实验现象,提升观察能力。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 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碘的升华和凝华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雾凇的图片和“烟雾缭绕”的舞台图片。 【过渡】在冬天,大家经常会看到壮观的雾凇景象,我们这里叫树挂,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在舞台表演中,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烟雾”来营造表演的氛围,这些烟雾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释这些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二、新课学习 (一)升华和凝华的认识 引导学生完成学案复习与导入部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物质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在括号中填入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放热情况)。 【 过渡】在前两节课的内容中,我们学习了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熔化和凝固,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汽化和液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呢? 小组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1.投影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1)用试管夹夹住碘的升华与凝华管距顶部三分之一处,如图1所示。 (2)如图2所示,将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管要稍微倾斜),当看见试管内有颜色的变化时立刻停止加热,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出现?过一会儿,冷却后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图1 图2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本课内容线索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4、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 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 二、说教具 教师:多媒体 三、说学生 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四、说学法 实验探究式 五、说教法 为了实现“以物理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馈矫正为手段,自主能力发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的教育指导思想,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其结构为:新课导入→确定目标→课内导学→尝试诊测→课内探究→达标测评 六、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先回顾前面学习的物态变化,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 (1)、展示学习目标 (2)、展示自学向导,学生自学 (3)、小测验,学生自学反馈 (4)、新课讲解 A、认识概念

第93012号《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石梁中学袁忠勇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升华和凝华》,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说我对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升华和凝华是七年级(上)第四章《物质的特征》的第三节内容,是为以后关于物质的构成和属性的学习打基础的。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并能应用所学的新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升华和凝华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但由于气体不易看见或现象发生缓慢,使得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所以一般只能从生活实例入手,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能简单的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对碘升华和凝华过程的探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了解科学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 4.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形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 难点: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解释 二、说教法、学法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分辨易混淆的概念,并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因此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对实验现象的探究中学习新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3.4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我说的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升华和凝华》这节课的内容是前面已将的四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的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本课内容线索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的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材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提出概念,总结规律,并用它来解决问题。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观察碘升华和凝华过程,引导学生间接分析和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关注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1)、知识和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A、经历观察升华与凝华的过程,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升华、凝华现象的主要特征。B、通过舞台上的"烟雾"以及"人工降雨"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C、通过思考,讨论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升华与凝华现象,尝试应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具体问题。D、通过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升华和凝华》观课报告

本次研修观看了四位教师的课堂实录,领略了每位老师的风采与魅力。下面我就莒县东莞中学廖云涛老师的“升华和凝华”一节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本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无缝衔接。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学生活动有效调动学生思维,有效达成了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本节课的亮点: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廖老师自制教具“白天鹅”,然后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眼睁睁地看着白天鹅变成了黑天鹅、丑小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为下面的探究提供了动力。 2、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将盛有固态碘的密闭玻璃容器放到热水中观察碘的升华现象,然后将充满碘蒸气的容器再放入冷水中,观察碘的凝华现象。该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体验升华和凝华的同时感受到了升华是吸热的,凝华是放热的。并且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互相配合,在交流中获得共同提高。 3、教学环节首尾呼应,新课从复习前面的四种物态变化开始,学完升华和凝华后,以练习题的形式给出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判断各属于那种物态变化,并判断吸热还是放热?最后以总结六种物态变化结束,这样让学生对学完的六种物态变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讲解太多,给学生思考、交流、讨论的时间太少。如“冰冻的衣服为什么会变干?”和“人工降雨”环节,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对问题的理解。 2、个别教具准备不妥。教师用实验室的小灯泡来演示灯丝的升华和凝华,效果很不明显,不利于学生观察。若课前教师准备或发动学生准备一个新灯泡与一个用久的灯泡对比,效果会更好。 3、课堂容量太小,没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本节内容本来就少,若利用多媒体播放人工降雨及舞台上云雾缭绕的视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效果要比教师独自讲解好。 三、观课感悟 通过观课活动,我感觉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两点: (1)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有空间。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不能急于提问、急于讲解,这样学生才能将知识理解消化。 (2)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增大课堂容量的同时,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备课时增加课前投入,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升华和凝华教学反思

《升华和凝华》教学反思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还是遵循学生探究为主的原则,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安排了碘的升华、凝华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自己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上完这节课,感觉不是很满意,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分析了一下,本节课仍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1、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学生可能平时不怎么注意。而且都是农村的孩子,学生知识面窄了些,除了对霜有印象之外,对于其它的一些实例都不是很了解。当问道“你知道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会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哪些物质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学生想了好久,答不上来。有些学生甚至连樟脑丸都感觉陌生。虽然拿了些樟脑丸给他们观察,但没用过的同学对于它的升华还是难理解。下次应该拿用过的和没用过的樟脑丸给他们对比,可能效果好些。在讲钨丝的升华和凝华时,只以室内的旧灯管做例子,学生有些茫然,应该找些发黑的灯泡或废弃的灯管的灯丝 观察的实物。 2、这节课的很多例子离学生太远,如结冰的衣物也会变干、北方在冬天出现的窗花、雾凇、以及干冰等知识,由于没有此类的生活经验,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接受感觉是被动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上看,有很多东西是难理解的,有的学生还以为霜是露水变来的。以后在课件上多找些具体且形象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相关内容。 3、课堂上,我解释得多了点,因为见到学生对很多的实例不了解,只能由我讲述、引导。我想,还是在课件上多下点功夫,通过形

象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分析和理解。 4、学生的分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碘的升华,之后再观察凝华。实验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碘多了一些,试管又小,感觉实验效果不太好。有个别组在加热时,碘颗粒好像还熔了,没有达到实验效果。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原来碘的升华实验不宜用火焰直接对盛碘的试管或瓶加热。因为这样做,有时会导致碘的熔解,而使学生误解为是先熔解后蒸发的现象。应该把试管换做烧瓶,碘再少一点,让酒精灯对石棉网加热,但石棉网离开烧瓶一段距离。使石棉网上方的热空气上升来对烧瓶内的碘加热,从而避免碘的熔解。如果能让碘完全变成气体,那是最好的。虽然以前在实验中很少遇到这样的情况,但既然出现了,以后还是要多加注意。 张兰廷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泥南中学 @@@ 一、说教材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小学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教具 教师: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茶丸、挂图、烧杯、热水新、旧白炽电灯个一只 三、说学生 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 五、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在思考、讨论 2、进行新课 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讨论,最终归结成核心问题:物质能够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或气态变成固态吗?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分析物质变化前后所处的状态,这样就难以形成核心问题,教师此时应适当引导;学生也可能会说出一些错误的想法,教师此时不要忙于纠错,鼓励学生猜想和假设,待以后再作点拨。 然后向学生介绍演示试验所用的器材。让学生先思考讨论应该怎样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什么;教师再进行演示碘升华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试验现象。此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实验中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冷却时,碘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在成功探究碘的升华实验的基础上,轻松地介绍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为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请学生尽可能地将日常生活中的此类现象都列举出来。引导分析吸、放热情况。 最后出示新旧白炽灯,让学生尝试解释其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应用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3、小结 教师可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先让学生回忆本节学到的知识,且让这些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再让学生从思维方法去总结,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教师可以肯定学生的成绩,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体现成功教学的激励机制。 4、巩固练习 (1)灯泡中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这是由于钨丝在高温下会产生_____现象,玻璃泡发黑则是由于钨蒸气遇冷时______的结果。 (2)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在窗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出现在窗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出现在窗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3)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____时要_______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低,不能达到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不易燃烧。

《升华和凝华》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3)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升华和凝华 教学设想: 升华和凝华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但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却很陌生,解释其现象的成因更是困难,所以本课设计了升华和凝华的演示实验,分别引入升华和凝华的概念,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实验和图片向学生展示物态变化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够清晰描述物态变化过程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的思路是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樟脑丸入手,通过学生对该活动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及定义;紧接着进一步展示碘锤的实验,通过学生的步步推理、论证,最终由现象确认升华与凝华的条件;在学生对升华与凝华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再由浅入深地引入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锻炼其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简答时的语言组织能力,最终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能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想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 5.结合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难点: 能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教学突破: 本节课的思路是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樟脑丸入手,通过学生对该活动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及定义;紧接着进一步展示碘锤的实验,通过学生的步步推理、论证,最终由现象确认升华与凝华的条件;在学生对升华与凝华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再由浅入深地引入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锻炼其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简答时的语言组织能力,最终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酒精灯、火柴、碘锤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引入新课: 物质可以由固态变为液态和由液态变为固 态吗?需要什么条件? 物质由液体变为气体和由气体变为液体分别叫做什么?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 很对,那么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你能不能提出新的探究性问题呢? 学生回答 学生提出问 题 从学生已有的知 识出发,引导学生进 行新的科学探究 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12月,欢迎您下载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