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2018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2018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2018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

1.内容标准

2.课文内容

3.单元分析

(1)解读标题:全球战火再起,关键一个字是“再”,告诉学生新的战争的到来,这一次战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而且和一战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主要在欧洲,而这一次已经不同,它在全球展开,因此它影响到了世界人民的生产生活。(2)线索:

通过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对外扩张及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等重大历史事件,勾画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酝酿、全面爆发,到逐步扩大和结束的基本进程。

(3)我对本单元的处理注重以下几点:①二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有其直接、历史、根本等诸多原因,在学习第七课《疯狂地战车》时我用一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并借此进行线索的整理,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了解历史知识间存在一定的必然联系。

②二战的过程虽不是考查的重点,但学生如果掌握不好,象一团乱麻,必然会使学生非常茫然,着慌。也不符合我们的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以各种形式对二战的过程(抓住重点事件)做归纳,最后采用比较简单而且一目了然的线段图示:

德国突袭波兰→袭击西欧→ 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建立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开始(1939.9.1 白色方案)扩大(1941.6.22 巴巴罗萨计划)最大规模(1941.12.7 虎!虎!虎)团结协作(1942.1.1)

→斯大林格勒战役→ 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德国投降→日本

投降

二战转折开辟第二战场(霸王计划)二战结束

③ “以史为鉴”学习本单元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珍

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且体会现代战争的残酷性,自觉树立和平和发展的意识。

(4)重点:

揭露法西斯的暴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与教训。

(5)难点:

①如何看待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的危害:在国内完全抛弃民主,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战争,无意义地耗费本国通过现代化所取得的物质财富;肆意践踏各国的主权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原则,打断了被侵略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人的生命被肆意践踏。在思想文化方面,法西斯企图消灭人类精神文明的一切成果,使人们的思想倒退到愚昧、盲从的中世纪,人的价值遭到蔑视,人的权利被彻底取消,人性被泯灭。法西斯是破坏人类文明的罪魁祸首,也使本民族堕入毁灭的边缘。法西斯主义分子,如:希特勒。这个法西斯狂人,到现在还有人佩服、新法西斯主义出现,还有日本官员2005年参拜靖国神社等,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所以,我们要正确分析历史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希特勒之所以有很大的煽动性,是因为当时的德国人对现实存在不满,他用“种族优劣”“民族社会主义”等观点满足德国人民的心理。当然,希特勒个人演讲能力、组织能力都很好。这说明一个人能力大,但没有人性,对社会的危害更大。历史上证明法西斯是破坏人类文明的罪魁祸首,是使本民族堕入毁灭的边缘杀手。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示与影响。

启示一:战争能不能避免?启示二:正义最终必胜邪恶;启示三: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提醒我们时刻都要有忧患意识,对战争始终保持应有的警惕,促进世界的真正和平,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树立崇高的国际意识。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优质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和特点。 2.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 3.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 4.感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立志学好科学、报效社会、实现人生志向的理想。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 垄断组织及垄断组织形成的影响。 讲述法、讨论法、比较法、问题探究法。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展示爱迪生手执电灯的图片,配图说明:1931年10月21日,全美同时熄灯一分

钟,是为了纪念三天前去世的伟人——爱迪生!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这一刻美国仿佛又回到过去,这才能感受到爱迪生的伟大!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9世纪,随着__工业革命__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__科学__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__19世纪六七十年代__,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__应用于工业生产__,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__科学研究__同__工业生产__紧密结合。 3.__电力成为新的能源__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美国发明家__爱迪生__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__电话__、电车、__电报__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了“__电气时代__”。 4.__内燃机的发明__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1883年,德国工程师__戴姆勒__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几年后,德国工程师__狄塞尔__发明了柴油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__本茨__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13年,美国企业家__福特__使用__流水线__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__轮船__、__飞机__、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5.__现代化学工业__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1867年,瑞典化学家__诺贝尔__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1869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案

俄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主要的内容及意义;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简化、概括史实的能力,用辨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教学难点】 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大家是否还记得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哪些资本主义国家?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英、美、法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那同学们是否知道,作为当今世界面积最庞大的俄国,它又是如何发展壮大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一)彼得一世改革 (学生看课本,独立思考:改革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1.背景 (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 (2)伊凡四世称沙皇,强化沙皇的专制权力; (3)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阅读课本《相关史事》,了解农奴制下农奴的悲惨命运)

2.时间:18世纪初 3.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请同学看课本《人物扫描》,使学生对彼得一世有进一步了解。) 4.改革的内容 (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3)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家,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5)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明确:彼得一世改革的核心是军事和经济两方面。) 5.彼得一世改革意义 (1)通过改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地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新首都:圣彼得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彼得一世死后,国势日衰。到1762年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期间,经济、军事实力增强。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于是俄国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1.背景 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危机严重,仅1858—1860年就发生300多次农民暴动。这不但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还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亚历山大二世被迫签署废奴法令,进行改革。 2.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3.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所以列宁说:“当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5.意义 (1)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教案(统编)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中的第七课,主要讲述以牛顿、达尔文为代表的科学家、以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为代表的文学巨匠以及以梵高和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美术大师作品及成就,使学生对西欧近代科学文化的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树立学生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梵高艺术画派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第2位:牛顿——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他建立了宏伟的力学体系,奠定科学理论的基础,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

第16位:达尔文——创立了自然选择生物进化论,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在世界上的位置的看法。 第45位:贝多芬——音乐史上超乎时空的最杰出的音乐家。他为自己和理想的未来听众而作曲。 教师:同学们,相信这几个人咱们都认识,但是你们可能对他们排行如此之高存有疑虑,下边,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答案吧! (设计意图)本课以《影响人类进程的100位名人》中牛顿和达尔文以及贝多芬的排名说起,以高排名为学生设立疑问,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更加顺利的进入新课的学习。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近代科学与文化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近代科学与文化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一、科学家 1.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 展示图片:《三个苹果改变世界》 展示材料: 据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教师:请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找出牛顿的国籍和主要贡献。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国籍:英国。(2)贡献:①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三大成就);②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解析)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 题专项练习(附解析)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下图所示交通工具是什么?最早发明此交通工具的人是谁?它的发明与哪一动力机的研制息息相关? (2)列举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答案】(1)汽车。本茨。内燃机。 (2)电灯、电话、电报等。 (3)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示交通工具是汽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5年发明了汽车,现代汽车工业由此开始,汽车采用的动力机器是内燃机,所以它的发明与内燃机的研制息息相关。 (2)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还有电灯、电话、电报等。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1876年3月10日,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并获美国专利局批准的电话专利。19世纪90年代的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 材料一: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巴黎和会1919.1 凡尔赛宫《凡尔赛和约》确立了帝义在欧洲、西亚美、英、法 凡华—体系北非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21-22 华盛顿《九国公约》确立了帝义在亚太地区的统治秩序美、英、日 维护工具国联成立1920.1—1945(美国提出没有加入,英法控制)总部:瑞士日内瓦宗旨:平息国际纷争,避免战争 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性组织实质:英法维护战后新秩序和既得利益的工具 评价:是帝国主义战后重新瓜分世界,建立统治新秩序的国际关系体系,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义之间的矛盾,反而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二十年的休战) 关于中国问题:《凡尔赛和约》将德在山洞、青岛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拒绝签字;《九国公约》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打破日本独霸中国局面,为美在华扩张提供方便;使中国回到几个帝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凡华体系暂时确立了世界的统治秩序,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1924-1929),经济繁荣一时(美国“柯立芝繁荣”),但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2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危机不同的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应对之法,美国实行新政,德日则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二战一触即发。 经济危机29-33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美国资义世界29.10.24 “黑色星期四”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背景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严重冲击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打击国民经济 目的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调整,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 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的干预和指导(“新”在何处) 工业:调整工业,《国家工业复兴法》,调整生产规模和劳资关系,防止出现生产过剩。(核心措施)措施金融: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农业:缩减耕地,屠宰牲畜,政府补贴 公共:以工代赈吸纳失业者,稳定社会秩序。 作用: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完善;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维护 了美国的政治体制;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政府权力增强。 评价:国家干预模式的开创说明资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但没有触动资义的基础,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 背景:(1)经济危机严重打击德国,激化社会矛盾;(2)纳粹党利用群众不满情绪,趁势壮大。 建立:1933年希特勒上台 对内:“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共;解散工会,取缔政党;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 德国法西斯恐怖统治加强思想控制,焚烧书籍;迫害犹太人(水晶之夜) 对外:国民经济军事化,扩军备战;1935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义务兵役制;36年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后果: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策源地形成 原因:经济落后,财力不足,金融对英美依赖,军备负担过重;缺乏完整的民主制度,军国主义传统根深蒂固日本法西斯建立: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军部掌权。 暴行:发动“九一八”成立伪满洲国;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南京大屠杀,残害中国军民;进行细菌战(731部队) 后果: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背景:受一战影响,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独裁统治应运而生 意大利法西斯 建立:1922年进军罗马墨索里尼 注:德国和日本是受经济危机影响而走上法西斯道路,而意大利是因为一战影响而走上法西斯专政 巩固提升 1、巴黎和会有27国代表参加,华盛顿会议有9国参加,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只是几个少数列强国家而已,这说明了() A 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B 外交以国家实力为后盾 C 列强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 D 其他国家对国际政治不感兴趣 2、大危机时期,美国政府授予遵守《国家工业复兴法》的企业“蓝鹰”标志,这表明() A 美国实行计划经济 B 美国已根除经济危机 C 美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美国企业完全受制于政府 3、下列事件与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 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 墨索里尼进军罗马 C 日本发动侵略九一八事变 D 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 5、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重新安排,召开巴黎和会。操纵和会的英法等大国无视中国提出的收回山东权益等合理要求,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一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运动。 材料二:1921---1922年,美、英、法、日等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签署的条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材料三: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当事国的代表却被拒于会议之外…‥协定签字后,英法代表只向当事国代表宣布了会议结果,并蛮横地声称“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词” (1)材料一中缔结的和约指什么?引发了什么运动?其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的遭遇,反映了什么? (3)会议签署的条约是什么?该条约的最大受益者是谁? (4)此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什么地区的统治秩序?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第一篇【设计思想】 本学年度我校全面在课堂教学中推进“四要素”建设,即目标、问题、活动及评价。本课设计从课标要求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展开,设置了三个篇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魅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光芒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力量。通过提出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的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中的第一课,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起着引领作用。在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经过九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史有了一定了解。在内容部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成就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用丰富的图片及视频材料引起学生兴趣,学生理解的难度也大大降低。 教学目标、重难点 课标要求 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等,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材料)1931年10月18日,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与世长辞,他为人们点燃了二十世纪的灯火!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哀悼他的去世。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 师:为什么爱迪生可以受到这样的特殊对待?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人物——爱迪生来引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第一篇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魅力 探究一:科技点亮世界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初步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能力比较欠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三、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使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基本史实。目标2:阅读教材及史料,归纳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讲述其进程,并分析归纳其意义;(重点、难点) 目标3:阅读教材及史料,归纳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知道其概况,感受殖民地人民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重点、难点) 四、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黑奴贸易出现的原因?对非洲和欧洲的影响?

2.讲授新课 (1)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结合教材,识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基本史实。 (2)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1.阅读史料及教材第一子目正文及相关史事,归纳拉丁美洲爆发独立运动的背景。 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回答,教师总结。 史料: 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疯狂地掠夺贵重金属,到处寻找金银产地。16到18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共掠夺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亿公斤。葡萄牙殖民者仅在18世纪就从巴西掠夺了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和金刚石。 ●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土生白人对殖民统治的不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合作探究】2.观察南北独立战争形势图,讲述玻利瓦尔与圣马丁解放拉丁美洲的进程。 学生讲述,教师根据PPT图示进行讲解。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含反思)

第二课《俄国的改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素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 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和《兴建新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3.展示图文材料 材料展示:1698年某天,彼得一世从国外归来,领主们纷纷前来祝贺。不料沙皇接过侍从递给他的一把剪刀,立即亲自剪除领主们的大胡子。不久以后,彼得一世发布敕令:剪胡子是俄国人应尽的义务,除神职人员外,禁止任何人蓄须。 设问:图一情景反映了彼得一世什么改革措施?图二情景是近代中国哪一次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以此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测试题(附答案)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 1.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生产领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但人们也发现,塑料垃圾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涌来,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这种工业诞生于() A.戴姆勒的发明B.诺贝尔的发明 C.海厄特的发明D.夏尔多内的发明 2.某同学以“科学家与成就”为主题设计了如下四个探究题目。其中正确的是 A.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B.莱特兄弟与火车 C.达尔文与电的应用D.爱迪生与进化论 3.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下表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B.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工业跨越式的发展 C.美、德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最早成为工业国家 D.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开展工业革命较晚 4.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 A.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5.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下列发明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A.珍妮机 B.蒸汽机车 C.汽车 D.电子计算机 6.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小说集,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其中的经典之作有 A.《神曲》B.《高老头》C.《物种起源》D.《英雄交响曲》 7.恩格斯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恩格斯提到的“他”是 A.牛顿 B.达尔文 C.巴尔扎克 D.贝多芬 8.“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这里的“他”是 A.英国人牛顿B.英国人达尔文C.法国人居里D.德国人贝多芬 9.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著作是 A.《天工开物》B.《物种起源》 C.《农政全书》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0.他一生命运多舛,却身残志坚,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出了《英雄交响曲》等传世名作,这位名人是 A.牛顿B.达尔文C.巴尔扎克D.贝多芬 11.近代自然科学的殿堂中群星璀璨。以下人物应列入其中的是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分析题专项练习(含解析)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分析 题专项练习(含解析)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材料二(美国)仅1865—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编自《大国崛起》材料三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成果。 (2)根据材料一,结合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的原因。 (4)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1)第一次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蒸汽机车;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汽车。 (2)变化: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原因:①美国重视和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创新(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重视并采用最新的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等。 (4)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并永葆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和不竭之源;要与时俱进,激励、保护发明创造;重视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答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机器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车的出

优品课件之2018届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北师大版)

2018届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主题:小数的意 义和加减法备课组长:备课人:阚泽使用者: 单元分析:小数的进一步认识是把第一学段结合元、角、分理解的 小数的意义拓展到生活更广泛的领域,如用小数表示的身高、体重、时间、温度、面积等。在这些不同的生活领域使用的小数,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也是小数与整数的共同的基础,即十进制计数法。所以进一步认识小数,首先要认识小数的数位及其小数的单位。进而才能理解用小数与单名数表示的量和用整数与复名数表示的同一个量之间 如何相互转换,也才能理解并掌握小数之间如何比较大小。小数加 减运算的基础是整数的加减运算,为此必须理解小数加减运算时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的道理;其次,要理解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 掉“0”,小数大小不变,以便根据运算的需要决定在小数的末尾是 否要添上“0”或去掉“0”。课题:小数的意义(一)学习目标:1、在认识小数现实模型(如元、角、分)的基础上,通过分数理解 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结合寻找生活中的小数,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小 数的意义。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课件。教学过程:第 1 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境激趣 1、出示课件:进入超市购物情景。铅笔:0.1元/个圆珠笔:1.11元/个西红柿:4.5元/千克红豆:5.7元/千克师:上面的这些物品的价钱有什么特点?师:还记得小数的读法吗?谁能读出上面的小数?读小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谈话引入:同学们都能正确地读出了这些商品的标价,这是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元、角、分”知识,但是,一些商品的标价往往用元做单位,而且用小数表示。(出示 课件)0.85元 4.80元 52.08元 3、揭示课题:像这样的数,就是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观察课件 读出价格 观察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同步训练(附答案)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电的应用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道路。人类由此进入()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电力时代”D.“信息时代”2.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他凭借自己的发明获得巨大的财富,他的大部分财产被用来设立奖励基金,即诺贝尔奖。下面属于诺贝尔发明的是() A.无烟炸药B.人造纤维C.赛璐珞技术D.碱性蓄电池3.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发明成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下列发明成果及其发明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A.珍妮机﹣哈格里夫斯B.改良蒸汽机﹣瓦特 C.汽油内燃机﹣奥托D.白炽灯泡﹣爱迪生 4.下表所示态势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1913年英法美德的实力 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在工业产量数量上所占位次3124在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452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5.能体现美国在二次工业革命中“勇于创新”的发明是() A.蒸汽机车的发明B.火车的制造 C.汽车的发明D.飞机的发明 6.被誉为“乐坛中的普罗米修斯”的贝多芬是() A.俄国作家B.荷兰画家C.荷兰音乐家D.德国音乐家7.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 A.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B.内燃机的发明 C.改良蒸汽机的发明

D.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8.牛顿(1643﹣1727年)是闻名世界的大科学家,下列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②牛顿三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是牛顿三大成就 ③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④《物种起源》是牛顿的代表作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 9.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这本书”是() A.《物种起源》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 10.“两耳完全失聪”、“天才作曲家”、“英雄交响曲”,这些信息所指向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A.但丁B.梵高C.巴尔扎克D.贝多芬 11.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下列发明创造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瓦特﹣﹣改良型蒸汽机 B.美国﹣﹣斯蒂芬森﹣﹣蒸汽机车 C.德国﹣﹣本茨﹣﹣三轮汽车 D.英国﹣﹣贝尔﹣﹣飞机 1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丰富了20世纪初美国老板杰克的生活,但是当时他不可以()A.驾驶汽车欣赏纽约的夜景 B.搭乘飞机出国考察 C.用电脑上网查阅商业信息 D.打电话约同行聚会 13.作家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下列属于他的作品是()A.《人间喜剧》B.《英雄交响曲》 C.《高老头》D.《战争与和平》 14.如图是英国约?莱齐的漫画。科学家法拉第递给“泰晤士河老爹”一张白纸,用来检测河水的不透明度。这幅漫画讽刺的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练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o二战全面爆发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o二战的主要战场: 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 o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o《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o二战的转折: 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o雅尔塔会议: 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o波斯坦会晤: 时间:1945年7月 会晤国:美、英、苏

优品课件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守望精神家园》知识点(2018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守望精神家园》知识点(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守望精神家园》知识点(2018人教部编版)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6.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骤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

优品课件之2018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2018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2018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 1.内容标准 2.课文内容 3.单元分析 (1)解读标题:全球战火再起,关键一个字是“再”,告诉学生新的战争的到来,这一次战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而且和一战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主要在欧洲,而这一次已经不同,它在全球展开,因此它影响到了世界人民的生产生活。(2)线索: 通过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对外扩张及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等重大历史事件,勾画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酝酿、全面爆发,到逐步扩大和结束的基本进程。 (3)我对本单元的处理注重以下几点:①二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有其直接、历史、根本等诸多原因,在学习第七课《疯狂地战车》时我用一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并借此进行线索的整理,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了解历史知识间存在一定的必然联系。 ②二战的过程虽不是考查的重点,但学生如果掌握不好,象一团乱麻,必然会使学生非常茫然,着慌。也不符合我们的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以各种形式对二战的过程(抓住重点事件)做归纳,最后采用比较简单而且一目了然的线段图示: 德国突袭波兰→袭击西欧→ 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建立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开始(1939.9.1 白色方案)扩大(1941.6.22 巴巴罗萨计划)最大规模(1941.12.7 虎!虎!虎)团结协作(1942.1.1) →斯大林格勒战役→ 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德国投降→日本 投降 二战转折开辟第二战场(霸王计划)二战结束 ③ “以史为鉴”学习本单元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珍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材分析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材分析 一、教材知识体系: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共8个单元,属世界现代史的范畴。世界现代史是指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直至当今,约92年的世界历史,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毕为标志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其中,1917——1945年是社会主义国家兴起和现代资本主义开展、竞争的时期是下册书前四个单元主要内容;1945年至今为世界现代史第二个时期,又称当代世界史时期,它以美苏两极对抗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与开展为主要特征。后四个单元大体上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二、单元知识体系与教学要点分析 1、根本线索:世界现代史,有四大根本线索: 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到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扩大再到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 二是资本主义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不断调整、开展 三是社会主义力量与资本主义权力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四是在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打击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崩溃。 2、详细知识脉络与要点分析: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究 主要讲述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对社会主义建立道路的探究,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使苏俄顺利完成了到社会主义

的过渡,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斯大林形式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他们先后对社会主义道路进展了探究,最终1936年苏联建立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本单元介绍一战完毕后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重新划分世界,建立世界新的统治秩序,巴黎和会确立了欧洲,西亚,非洲的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确立了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第四课介绍了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面对危机总统罗斯福施行新政使美国经济恢复过来,渡过危机。而德国、意大利、日本面对危机采取了法西斯专政,法西斯权力的猖獗加速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全面爆发前夕英、法西方大国一味实行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断送了捷克斯洛伐克也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加速了二战爆发,闪击波兰,消灭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小国,打破马奇诺防线灭法国德国法西斯横扫欧洲,炸英国不列颠之战使西线无战事,突袭苏联使欧洲剩下一个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争美国的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世界反法西斯看到曙光,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转折点,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使二战加快完毕,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完毕,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毕。二战这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优品课件之2018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四章)

2018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四章) 2018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四章)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68-84) 70、 200年,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P102 71、208年,曹操对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P103―104 72、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P105 73、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省),加强了夷洲与大陆的联系 P106 74、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P108 75、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P109 76、316年西晋灭亡,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P109 77、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P11O 78、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79、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P116 80、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P118 81、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P119 82、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P119 83、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 P122、 84、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P123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二单元)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开始的标志是东印度公司的建立 .18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进行大规模掠夺的代表人物是克莱武 .印度民族大起义从性质上讲是属于反殖民侵略斗争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是涂油子弹事 .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涌现出的最著名民族英雄是章西女王 .英国殖民者将从世界各地掠夺来的财富主要用于了发展国内工业 .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被统称为拉丁美洲 .被称为“解放者”的拉美独立运动领导人是玻利瓦尔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主要打击的殖民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0 .在三角贸易的中程,殖民者从非洲获取大量黑奴后运往美洲 1.罪恶的黑奴贸易持续 的时间是16—19世纪 .在三角贸易的出程,殖民者从欧洲将廉价的工业品等

运往非洲 3 .在三角贸易的规程,殖民者从美洲运回欧洲的货物是黄金白银 .三角贸易的主要航线是欧洲一非洲一美洲一欧洲 .被马克思抨击为“资产阶级丢掉了最后一点耻辱心和良心的罪恶”的事件指的是黑奴贸易 .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早期工人运动是宪章运动 .宪章运动中,工人力争的政治权利是选举权 .宪章运动发生的国家是英国 .英国宪章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0 .指导世界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纲领文件是《共产党宣言》 1.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成果被称为是科学社会主义 3.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 .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被称为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即《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是1848年2月 .《共产党宣言》的起草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世界上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是巴黎公社 .《国际歌》的词作者和曲作者分别是鲍狄埃和狄盖特 .1871年5月21日一28日,巴黎公社成员为公社而战全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