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

浅析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
浅析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

浅析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

文章在总结分析云南省咖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咖啡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以云南省咖啡产业链为主线,从品种、栽培、植保、加工及经济等五个关键环节提出发展建议,对构建围绕咖啡产业链的科技支撑链,实现咖啡产业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从销售原料向销售终端产品转变,从而为整体提升咖啡产业综合效益提供理论基础。

标签:咖啡;产业发展;科技支撑;综合效益

一、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咖啡产业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据统计,2016年全省咖啡总面积达175.46万亩、总产量达15.84万吨、总产值达25.90亿元,分别占全国的98.44 %、98.80 %和98.06 %,出口创汇额居全省农产品第三位,在国内具有不可替代的特色和优势,在促进云南省热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咖啡产业国际地位不断得到攀升。据统计,中国咖啡产量居世界第12位;进口量居第7位;出口量居第13位;咖啡豆消费量从2006年的2.60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12.82万吨,增长了近5倍,年均增长率达25%,相当于全球平均的十倍,消费量继欧盟、美国等之后居第9位,因此我国已成为世界咖啡主要生产、贸易和消费国之一。咖啡产业对边疆的繁荣稳定日趋重要。云南省咖啡产业主要分布在文山、红河、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德宏、保山、怒江等南部边境地区,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咖啡种植区涉及9个州(市)34个县(市、区),全省25个边疆县(市、区)中,有咖啡种植和加工的县(市、区)就有23个,咖啡种植从业人员30多万户100多万人,因此咖啡产业对繁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推进边疆精准脱贫、稳定边疆社会秩序、巩固国防和境外罂粟毒品替代种植等具有重要作用。2017年,云南省政府提出打造三张绿色牌,其中“绿色食品牌”是实现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三张牌”之一,咖啡则属于“绿色食品牌”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二、云南咖啡产业面临的问题

云南省有种植小粒种咖啡的优越自然条件,但由于产业发展缺乏积累、产业基础不牢、技术能力不足、对终端市场培育不够,云南咖啡的市场地位与其特有的自然条件并不匹配。我国咖啡市场数以千亿计的市场份额被国际品牌占据绝对优势。

在品种环节,急需优质抗病良种。目前,云南省主栽咖啡品种99%以上为卡蒂姆系列杂交品种,该系列品种具有抗锈等优良特性,但也存在抗性退化、品质差等问题,在“超凡一杯”(Cup of Excellence)和美国“咖啡杯测大赛”(Roasters Guild Cupping Pavilion Competiaion)等国际大赛上至今还没有获奖报道,因此急需优质抗病良种。在栽培环节,急需高效栽培技术。目前,云南省咖啡以单一作物种植为主,综合效益不高,比较优势日趋下降,而且存在抵抗自然灾害和市场

建水县水果产业发展情况

建水县水果产业发展情况 2014年07月03日 13:20:47 来源:新华城市 分享到:1 水果产业是建水农业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建水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较大比重,成为种植区农户生活及致富的主要来源,是云南省的主要水果生产基地县,被评为“中国果品之乡”,建水水果产业已成为红河州乃至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我县水果栽培历史悠久,有非常丰富的水果品种资源,早在康熙《建水州志》中有记载的就有梅子、杏子、桃实、桔子、柑子、橙子、柿子、梨子、石榴、葡萄、樱桃、莲子、松子、杨梅、橄榄、木瓜、枣子、山楂、锥栗、荔枝、荸荠、花红等多种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果品,其中建水酸石榴(红玛瑙、红珍珠、红宝石)、建水白桔等地方特色品种在全国都有较高知名度,被列为全国优良品种。 建水县水果产业主要以柑橘、石榴、葡萄、梨、桃等特色果种为主,是云南省的水果生产大县。2013年全县水果累计种植28.1万亩,产量30.20万吨,产值12.63亿元。

建水脐橙产业 建水脐橙产业 1.柑橘 柑橘种植在建水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建水的传统种植果种。截止2013年,全县柑橘累计种植面积10.31万亩,投产面积8.2万亩,总产量16.8万吨,总产值5.04亿元。主要出口越南,远销浙江、北京、四川等地。2013年平均销售价格3元/公斤。

建水石榴产业 建水石榴产业 2.石榴 建水石榴具有果大、色艳、汁多、味浓、酸甜爽口、籽粒饱满晶莹,形似玛瑙的特点,成熟期为8-9月,比甜石榴晚熟15-20天,主要销往昆明、贵阳、西昌、会理、武汉、洽

尔滨、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及越南。截止2013年,全县石榴累计种植面积7.84万亩,投产面积4.9万亩,总产5.15万吨,总产值1.54亿元。 建水葡萄产业 建水葡萄产业 3.葡萄

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回顾与分析

云南文化产业研究进程与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研究工作同步。 1996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六届四次全委会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 大省”。云南省委宣传部随即把筹办首次研讨会的工作交给了云南省社科院,1997~1998年长达近2年的会议筹备期同时也就是研究期。1999年1月召开“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研讨会”,199 9年9月出版会议文选《走向21世纪的云南民族文化》[1],均有1/3的力量用于文化资源开 发和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并视之为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 2000年8月,“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第二次高级研讨会暨云南文化产业展览洽谈会”召开,明确提出了“民族文化产业兴,民族文化大省立”的口号。以此为标志,云南文化产业研究开始独 立走到前台,在2000年8月国家文化部于西宁召开的全国“西部文化工作座谈会”上,在2000年10月文化部和北京市于北京召开的中国首届“大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引起了外界关注。从此,云南文化产业研究以鲜明的“西部视角”为特色,在国内文化产业研究领域独树一帜。 2004年4月11日,配合“云南文化北京系列宣传活动”,“云南省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 业,建设文化大省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2004年10月25日,配合“云南文化产业上海推 介周”活动,“滇沪合作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图书馆召开。至此,文化艺术繁荣的“云南现象”,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模式”,开始由研究界的概括转为公众社会的话语。 一、研究工作的主要方面 云南也和全国其他省区市一样,近年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及文化产业研究有来自政界与学界 两股力量,这两股力量的协同和交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一)决策性、应用性研究 1.民族文化大省建设文件的研究起草。2000~2001年,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委政策 研究室、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和云南省社科院联合组成起草小组,连续研究起草了《云南民族文化 大省建设纲要》、《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实施方案》、《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十五”规划》[2]等一系列文件,或行文公布或审定刊发,成为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纲领性、规划性文献,其中均有相应的篇幅涉及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和规划。 2.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工作。2001~2002年,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云南省委宣传 部和云南省社科院联合组成研究小组,研究并草拟出《加快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纲要》两份草案,由于宏观条件不成熟,未能正式成文,但作为决策咨询研究 的一种基础性准备,为以后的工作延续创造了条件。 3.文化产业发展的应用研究。2002~2003年,云南省社科院文化开发研究中心接替原民 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先前工作职能,承担起省委宣传部部署的“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研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趋势

云南将充分利用云南省现有的稀缺咖啡种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改变以低附加值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云南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确立新航向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3月30日向外界公布:日前,经云南省政府同意,由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云南省农业厅牵头,有关部门和科研院所配合编制的《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正式出台。该文件已于日前下发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委、办、厅、局,并要求和号召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规划》分别就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环境与优势分析、产业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产业发展布局、咖啡产业发展重点、保障措施等方面做了全面阐述和分析。把脉2010~2020年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走势,为今后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以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为引导和依托,切实开拓了利于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不少业界人士乐观地认为,《规划》的出台体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云南咖啡产业的重视,从另一个侧面也真实地反应了云南咖啡产业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已经渐入佳境的良好势头。《规划》的出台将是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拐点,云南咖啡产业必然会随着《规划》的深入推进而更高更强,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离“井喷”时代已经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咖啡人翘首以盼的发展盛世”——无疑,《规划》的出台让云南的咖啡从业者们信心倍增,这也将是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幸事和喜事。 据悉,之所以出台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是因为咖啡是云南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的创汇农产品。经过近60年的发展,云南省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和出口基地,但从总体看,云南省咖啡产业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培育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充分利用云南省现有的稀缺咖啡种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改变以低附加值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云南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提升我国咖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综合分析产业基础、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国家产业政策等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规划年限2010~2020年。 云南咖啡走过百年历程 咖啡原产于非洲北部和中部热带地区。我国咖啡最早于1884年引种种植于台湾,大陆地区于1892在云南省宾川县朱苦拉村开始种植;20世纪50年代,云南省开始咖啡规模化种植。1998年,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1998) 116号),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对咖啡产业的培育力度,我省咖啡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户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和国内外市场的拉动,目前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截至2009年底,全省咖啡种植面积达45万亩,投产面积30万亩左右,产咖啡生豆约4万吨,分别占全国咖啡种植面积、产量的%、%,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对中国咖啡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省形成了保山、德宏和普洱三大主产区,同时推动临沧、红河、怒江及丽江、文山等热区咖啡产业发展的产业布局。其中,2009年,普洱市种植面积万亩,投产面积万亩,咖啡生豆产量14318吨;保山市种植面积万亩,咖啡生豆产量12627吨;德宏州种植面积万亩,

云南花卉产业现状及其发展

云南花卉产业现状及其前景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20111070139 李斌 摘要:花卉业作为一种高效农业产业,在农业及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且在美化城市面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观光旅游、促进情谊交往、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本文主要讲述云南花卉产业现状的优势劣势,并设计云南花卉产业未来所应该前行的道路。 关键词:云南、花卉产业、现状、前景 花卉不仅是构成现代环境不可缺少的特殊媒介物,而且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社会品位和思想素质的重要载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花卉业既是传统农业的一个分支,又是一个新的兴产业。随着社会的进步,花卉业作为一种高效农业产业,在农业及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下主要讲述云南花卉产业现状的优势劣势,并设计云南花卉产业未来所应该前行的道路。 1.云南花卉产业的现状 1.1概述: 云南自九十年代初进行商品花卉开发至今,花卉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1999 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已达25935亩,90%以上的产品销往全国37个大中城市,拥有全国40%左右的鲜切花市场,并开始规模化进入东南亚、东亚市场,已形成以温带鲜切花生产为龙头,以昆明为中心,向各地扩散的发展态势。近年来,云南鲜切花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已建成25万平方米的自控温室大棚;初步建立市场营销网络,拥有全国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花市和一些自发性的花卉交易市场,如昆明尚义街鲜花批发市场、宜良端午节花市等。全省共有花卉生产企业283家,其中鲜切花生产企业79家,约10000户农户从事花卉生产。 1.2 优势:

1.1.1 种质资源优势 云南北高南低的地势,错综复杂的地形,印度洋西南季风、南太平洋东南季风及青藏高原气团的交替影响,形成了包含从热带到极地各种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云南素有植物王国的美称,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拥有1 7000种高等植物,野生观赏植物有2500多种,八大名花享有盛名,还有众多的国兰野生种,是世界上观赏植物宝贵的种子基因库,这也是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资源优势。 1.1.2 气候资源优势 云南省地域辽阔,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加上地形、海拔、降水、光照等的不同和变化,形成多种生态类型和气候类型,具有可周年生产花卉的优势,同时在品种结构和上市时间方面调剂的余地很大。境内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大的灾害性极端气候,特别是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地区更是四季如春,十分有利于鲜切花周年种植和均衡生产,是我国少有的鲜切花生产的最适宜区,世界上主要的鲜花类在这里都能实现规模化生产。 1.1.3 人力资源优势 花卉是鲜活产品,花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云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2002年全省乡村劳动力1990.44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750万人,占总劳动力的37.68%。 劳动力充足,加上地方特色花卉产区种植花卉史历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种花技艺和经验,因此在花卉产业竞争中具有相对的成本优势。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保证了花卉成本的降低,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也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花卉产业,这也为云南花卉的产业化提供了条件。加之云南省土地、人工资源廉价而丰富,构成了云南省发展花卉产业的综合资源优势。 1.1.4 区位优势

热带水果产业状况与发展趋势分析

热带水果产业状况与发展趋势分析 日期:2010-09-27 浏览字体:【大中小】 编者按: 在省农机学会举办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化培训班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张友胜研究员作了题为《热带水果产业状况与发展趋势分析》的主题报告,现将主要内容摘要如下,供大家在工作中学习和参考。 一、主要热带水果业的现状 (一) 主要热带水果种植业的基本状况 亚洲是世界水果的主要生产区。2007年,亚洲水果收获面积 2492.2万公顷,产量23201.9万吨,分别占世界水果总收获面积和产量的48%和46%。 据FAO统计,2007年世界水果收获面积达5192.1万公顷,产量达5.09亿吨。单类水果产量占世界水果 (不包含瓜类)总产的比例超过1%的水果有柑橘类、香蕉、葡萄、苹果等1O类,约占世界水果产量80%,其中热带水果有香蕉、芒果、菠萝、木瓜等4类。世界上能够进行热带作物种植的土地面积约5亿多公顷,主要分布在亚洲、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我国的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简称热区)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湖南省(区)南部及四川、贵州省南端的河谷地区的267个县(市)和台湾省。主要有香蕉、芒果、木瓜、荔枝、龙眼、杨桃、枇杷、菠萝等。 我国香蕉产量占世界第三,2007年香蕉种植面积为51.8万公顷,总产量达126.2万吨;芒果产量位于世界第8位,2007年种植面积为10.28万公顷,总产量74.15万吨;菠萝产量居世界第三位,2007年总产量为126万吨。 (一)热带水果加工业的基本状况 1、中国水果加工业发展现状 (1)水果种植和加工区域化格局日益明显,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带:热带亚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以热带地区(海南、云南等)为主的热带水果(菠萝、芒果和香蕉)浓缩汁与浓缩浆加工基地,直饮型果蔬及其饮料加工则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和广州等省市为主的加工基地。 (2)高新技术得到了逐步的应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3) 国际市场比较优势日益明显,国内外生产逐步扩大。 (4) 我国果汁产品标准体系与质量控制体系不断完善。 2、我国热带水果加工企业状况 我国热带水果深加工有一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云南、福建、广西等省份。 热带水果加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不多。 至2007年,我国在册菠萝加工企业有上百家,其中年加工罐头能力达万吨以上的约

云南文化产业

云南文化产业 云南已进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第一梯队 不同区域的文化产业只有充分依托具有优势、特色突出的文化资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找准定位,才能准确探寻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实现差异化竞争。10多年来,云南制定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努力实践并遵循了现代社会文化和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充分挖掘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依托快速增长的本土文化消费市场和旅游产业带来的外部消费市场,找到了被媒体和学术界概括为“云南现象”、“云南经验”的特色化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路径。2012年,云南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1%,成为西部地区惟一一个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5%的省份,与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湖南等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并肩,进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第一梯队。 26个世居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云南民族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主体内容。与东部中部地区以都市、历史和现代文化为主体内容不同,以民族文化内容为特色的版权产业、广播影视产业,民族演艺产业、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珠宝玉石产业体现了云南文化产业的特色,成为云南文化产业的重点业态。

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基因 26个世居民族的文化生活,是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基因。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云南这块土地上世代生息的各民族群体的生产生活、文化传承密切相关。在云南,文化产业以其活跃于民间、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产能效应,当之无愧地成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其乐民、育民、富民,促进保护、传承、传播,提升民族地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巨大潜能在不断被挖掘和发挥,与之相应的中小历史文化名城、古村古镇、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名村等,构成了云南文化产业特别赖以发展的集聚空间和创意舞台。 随着本土与外部市场关联促动、相互构建的深化,26个世居民族的文化生活顺势应时与全球化时代的科技创新、艺术生产、大众消费实现对接,地方性文化空间得到拓展,文化遗产、茶马古道、藏民家访、主题客栈、农村演出户、文化大院、国家公园等成为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进入消费语境后得以展示、销售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必要空间,在“他者”对异文化的想象追寻和体验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民族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注定成为地方性知识与世界各民族文化对话与交流的工具。 特色,决定了云南文化产业的创造力、竞争力,也决定了对云南文化产业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于数字层面,而要落脚于特色文化产业在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分 析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末,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超过180万亩,2016/2017产季,云南咖啡产量有望达到15万吨左右,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到中国的98%以上;而该产季世界咖啡总产量约为万吨,云南咖啡占全球总产量的%左右。 2016年11月13日,第26届世界咖啡科学大会(ASIC)在昆明举行,这个世界性大会代表的是全球咖啡届最高学术与研讨的殿堂。 也就是在这个大会举行的同时,很多人突然发现,云南有着如此大的咖啡种植规模,同时也是中国咖啡走向世界的第一起点。当然云南咖啡的品质,喝第一杯云南咖啡感觉非常非常好喝,第二杯非常好喝,第三杯还是好喝。而在1984年,雀巢公司已经把普洱当成了其重要的咖啡原料生产基地,数十年来,云南依然是雀巢公司在国内最大的原料采购基地。 云南省作为连接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枢纽,位于世界咖啡生产大国越南、泰国等进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隘口,周边国家区域咖啡产量达200多万吨,占全球咖啡产量的1/4,云南在咖啡贸易及市场方面的“桥头堡”优势十分明显。 2015年,随着“滇新欧”和“渝新欧”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的相继开通,使云南咖啡实现了外贸货物运输海陆并行,促进了云南咖啡出口贸易“井喷式”增长,云南省咖啡创汇逾4亿美元,占中国咖啡出口创汇总额的80%,比上年翻了将近一番。咖啡原料豆及深加工产品远销西欧、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咖啡近6成的产量来自普洱,截至2015年底,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已达万亩,产量万吨,咖啡出口到美洲、欧洲、亚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德宏州作为“中国咖啡之乡”,咖啡面积发展至万亩,产量万吨;临沧咖啡产业到2015年底,全市建成咖啡基地万亩,产量万吨;保山作为云南省咖啡产业化种植最早的地区,截至2015年末全市也发展至万亩,产量万吨。 云南可种植咖啡的热区面积在500万亩左右。回望2008年,云南的咖啡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万吨,短短8年时间产量翻了5倍,作为中国最大的咖啡出口基地,咖啡出口创汇仅次于蔬菜、烟草,位列第三。

云南花卉产业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题目云南花卉产业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职称 二〇一四年月日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系别: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论文题目:云南花卉产业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二)通过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提高写作能力。 (三)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扩大专业知识面,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力求在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外文应用、计算机处理、撰文论证、文字表达等方面加强训练,实现所学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大胆创新。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 (一)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二)毕业论文(设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份量适中。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正文内容文题相符,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合乎逻辑;概念准确,语言流畅;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自圆其说。 (四)毕业论文(设计)应当反映出学生查阅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外语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五)毕业论文(设计)书写格式规范,符合《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 指导教师(签字): 主管院、系领导(签字): 年月日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起步于民间,发展于民营” ,通过广大 农户根据市场消费需求的效益比较分析,以市场为导向,在适宜地区选择了花卉生产种植作为种植结构调整的品种,10 多年来 一个新的农业种植品种---- 花卉已经成为云南农业种植业新的经 济增长点,呈现出勃勃生机,产业前景明朗。 一、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1、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历程 云南花产业起步之时,只有几亩地、几万元的产值,发展到 1994 年,以呈贡县花农为主的花卉种植面积为6000 亩,鲜切 花产量达到 2.1 亿枝,已排全国第一。 从二十世纪90 时年代中期开始,特别在近10 年的发展过 程中,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 深化,花卉产业开始从农户自发进行种植业调整,逐步转向政府 引导、企业参与的新格局,国家、省政府及省花卉产业联合会, 审时度势,高度重视,积极培育花卉产业,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 使云南花卉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形成了以鲜切花为主导的新格局。 云南花卉产业经过10 多年不懈努力的发展,截止至2005 年末,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4 万亩,花卉总产值60 亿元。鲜切花产量36 亿枝,鲜切花产量连续 12 年全国排名第一。花

卉产品出口创汇额达到5000 万美元。形成了以鲜切花为主体, 盆花、盆栽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地方野生特色花卉等多品种产 业化发展,以花卉企业为主导、花农为主体的生产格局。目前全 省花卉企业1035 家;花农合作组织115 个;从事鲜切花、盆花 及食用、药用、工业用花卉生产种植的农户75662 户。 云南省 1998 —2005 年花卉种植情况单位:公顷 年份 品种19981999 年2000 年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年 花卉2146.43402.25671.76262.47864.710600.21426.3223572.23 切花972.81729.11995.12596.23429.74933.05520.145990.24切叶 6.68.730.834.341.437.873.4889.10干花 6.7 5.039.1242.6254.3238.2143.0387.63盆花140.7334.1335.6428.1285.3333.9375.21403.41观叶盆花126.6184.3122.8125.441.260.2128.52143.25盆景36.142.494.398.417.928.5107.36105.19观赏苗木90.2237.9220.3137.1121.5185.14546.216148.62花卉种苗384.771.992.878.960.257.882.63129.32花卉种球118.355.163.047.539.6218.9225.57124.21花卉种子38.756.3772.780.214.045.520.8112.8草坪70.1423.3477.11186.2970.3300.5247.53397.04

元谋县果蔬产业发展优势分析1

元谋县果蔬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位于滇中高原北部,隶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5′—102°05′,北纬25°25′—26°07′,东西宽42公里,南北长77公里,幅员面积2026.69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21.58万人,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GDP)350654 万元。元谋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主导产业为粮食、蔬菜、特色林果和畜禽养殖。改革开放以来元谋县县委政府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取得巨大成就,2013年农业总产值220663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GDP)的62.92%,经过30年发展,元谋县已建成全国闻名的“冬早蔬菜之乡”,被誉为“金沙江畔大菜园”和挂在成昆线路上的“大菜篮”。独特的气候资源,优越的生产环境,高效的农业产业正在成为农业投资开发的宝地。 1、光热资源充足 元谋县属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地带,四周群山环抱,中部扭陷,形成“元谋断陷盆地”。境内最低海拔898米,最高海拔2836米。海拔1350米以下的地区,属南亚热带干燥季风气候区,受金沙江河谷影响,旱季和雨季分明,季风气候显著。境内气温随高程增加而递减,即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降雨量随高程增加而增加,因此“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据元谋气象站多年实测资料统计,这里年平均气温21.5℃,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温-0.8℃,全年月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8003℃,终年无霜,多年平均日照2651小时,光热资源丰富,是云南有名的“天然温室”,许多喜温作物可在这里可进行秋冬反季节露地栽培。多年平均降雨量621.8mm,降雨集中在5~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90.5%,多年平均蒸发量3729mm。 2、土地资源丰富 2013年末,全县耕地面积19.84万亩,其中水田9.53亩,旱地10.31亩,可开发面积43万亩。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及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元谋县的土地流转进程也在加速,计统计近几年全县已流转各类土地23.5万亩,占可开发面积的50%以上,其中属于家庭联产承包土地的达2.59万亩,占家庭联产承包土地的13.05%。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不断建立和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为元谋蔬菜林果的规模开发和产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同时也为有意到元谋开展农业产业开发的投资者提供良好土地条件。 3、区位优势突出 元谋是东方人类的发祥地,也是全国闻名的“冬早蔬菜之乡”,是有名的“金沙江畔大菜园”和挂在成昆线路上的“大菜篮”。2009年被农业部列为云南省唯一的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201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元谋县位于滇中高原北部,县城距州府楚雄103km、昆明市182km、四川攀枝花147km,108国道、成昆铁路、京昆高速纵贯全境,元谋县至双柏二级公路经320国道与国际大通道连接,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有“滇北大门”之称。《楚雄州北部金沙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元谋确定为楚雄州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形成楚雄州重点扶持发展的地区。元谋面临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形成区域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 4、产业发展基础坚实 (1)、现代蔬菜产业持续提升。元谋蔬菜产业历经30余载发展,已形成规模化种植、商品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具备坚实的产业基础,蔬菜生产、运输、营销、加工等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冬早蔬菜产业一直是元谋最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富民产业,其产值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0%以上,农民从蔬菜产业获得的纯收入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2013年冬至2014年春菜季,全县种植冬早蔬菜近16.75万亩,外销蔬菜315493吨,农民卖菜收入达92174万元。

文化旅游产业现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最好的载体。没有文化,景区的生命力是不可能长久。只有将旅游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大旅游中有机融入大文化,将文化思想、文化意识、文化理念、文化内涵和文化手段始终贯穿于旅游开发与建设的全过程,做到文化和旅游的全面对接、全面融合、全面整合,促进传统的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互利互惠,实惠文化兴盛、旅游强盛的最终目的。 一、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现状 1.旅游发展理念不断创新。2008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工作会议”。会议全方位提出了文化与旅游两个新兴产业互促的原则、目标、战略和重点工作等,必将推动云南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快速、协调发展。云南省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升为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互动,对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是文化、旅游资源集聚区,但同时又是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脆弱区,一经破坏就难以恢复。发展和谐旅游凸显了旅游与文化的利益相关性、共生和谐性,要求以科学开发促进合理保护,以合理保护推动科学开发,使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 2.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云南是中国民族成份

最多的省份,在全国56种民族中,云南就有52种。其中,人口超过5 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种,人口数为一千多万人,占当年全省总人口数近40%,特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15种少数民族世居云南,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各民族的语言、建筑、服饰、歌舞和节庆等文化精彩纷呈,堪称“民族文化大观园”。多年以来,云南省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把全省的文化产业做得很红火。云南省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优良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培育打造了一大批民族文化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以民族工艺、歌舞、节日、服饰、饮食、医药等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如早期大理白族的《五朵金花》,近年来有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还有楚雄彝族的《太阳女》,西双版纳傣族的《勐巴娜西》,大理白族的《蝴蝶之梦》和世博吉鑫园《吉鑫宴舞》等为代表的旅游演艺产品,享誉国内外。云南民族文化已走向世界,不仅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展示了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云南旅游的形象品牌。 3.文化旅游品牌初具规模。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旅游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品牌的竞争。除了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文化和旅游互动的蓬勃发展外,2008年,云南省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互动中,印象最深的是楚雄、腾冲、旅游小镇的文化和旅游互动。对于楚雄的旅游发展,楚雄先后推出恐龙谷和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末,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超过180万亩,2016/2017产季,云南咖啡产量有望达到15万吨左右,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到中国的98%以上;而该产季世界咖啡总产量约为887.9万吨,云南咖啡占全球总产量的1.7%左右。 2016年11月13日,第26届世界咖啡科学大会(ASIC)在昆明举行,这个世界性大会代表的是全球咖啡届最高学术与研讨的殿堂。 也就是在这个大会举行的同时,很多人突然发现,云南有着如此大的咖啡种植规模,同时也是中国咖啡走向世界的第一起点。当然云南咖啡的品质,喝第一杯云南咖啡感觉非常非常好喝,第二杯非常好喝,第三杯还是好喝。而在1984年,雀巢公司已经把普洱当成了其重要的咖啡原料生产基地,数十年来,云南依然是雀巢公司在国内最大的原料采购基地。 云南省作为连接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枢纽,位于世界咖啡生产大国越南、泰国等进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隘口,周边国家区域咖啡产量达200多万吨,占全球咖啡产量的1/4,云南在咖啡贸易及市场方面的“桥头堡”优势十分明显。 2015年,随着“滇新欧”和“渝新欧”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的相继开通,使云南咖啡实现了外贸货物运输海陆并行,促进了云南咖啡出口贸易“井喷式”增长,云南省咖啡创汇逾4亿美元,占中国咖啡出口创汇总额的80%,比上年翻了将近一番。咖啡原料豆及深加工产品远销西欧、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咖啡近6成的产量来自普洱,截至2015年底,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已达75.57万亩,产量5.79万吨,咖啡出口到美洲、欧洲、亚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德宏州作为“中国咖啡之乡”,咖啡面积发展至18.93万亩,产量1.77万吨;临沧咖啡产业到2015年底,全市建成咖啡基地49.1万亩,产量1.69万吨;保山作为云南省咖啡产业化种植最早的地区,截至2015年末全市也发展至18.77万亩,产量2.8万吨。 云南可种植咖啡的热区面积在500万亩左右。回望2008年,云南的咖啡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2.8万吨,短短8年时间产量翻了5倍,作为中国最大的咖啡出口基地,咖啡出口创汇仅次于蔬菜、烟草,位列第三。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花卉产业的发展“起步于民间,发展于民营”,通过广大农户根据市场消费需求的效益比较分析,以市场为导向,在适宜地区选择了花卉生产种植作为种植结构调整的品种,10多年来一个新的农业种植品种----花卉已经成为农业种植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呈现出勃勃生机,产业前景明朗。 一、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1、花卉产业发展历程 花产业起步之时,只有几亩地、几万元的产值,发展到1994年,以呈贡县花农为主的花卉种植面积为6000亩,鲜切花产量达到2.1亿枝,已排全国第一。 从二十世纪90时年代中期开始,特别在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花卉产业开始从农户自发进行种植业调整,逐步转向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新格局,国家、省政府及省花卉产业联合会,审时度势,高度重视,积极培育花卉产业,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使花卉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形成了以鲜切花为主导的新格局。 花卉产业经过10多年不懈努力的发展,截止至2005年末,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花卉总产值60亿元。鲜切花产量36亿枝,鲜切花产量连续12年全国排名第一。花卉产品

出口创汇额达到5000万美元。形成了以鲜切花为主体,盆花、盆栽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地方野生特色花卉等多品种产业化发展,以花卉企业为主导、花农为主体的生产格局。目前全省花卉企业1035家;花农合作组织115个;从事鲜切花、盆花及食用、药用、工业用花卉生产种植的农户75662户。 省1998—2005年花卉种植情况单位:公顷

省1998—2005年花卉种植情况趋势图 单位:公顷 5000 10000150002000025000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本表、图引自省花卉产业联合会编著《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与研究》及2004年、2005年《省花卉产业统计报表》) 2、省花卉产业发展区域布局概况 省花卉产业发展初期,花卉生产主要集中在以呈贡为主的滇中局部地区,种植品种也相对单一,基本上是温带鲜切花。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产业经济发展的角度,结合传统的生产基础、资源、区位和社会经济条件,遵循适地适栽的原则,花卉产业初步形成相对合理的区域布局: (1)滇中地区形成了以、、、为主的温带鲜切花片区,这个片区是花卉产业的特色区域; (2)滇南地区宣传了以西双版纳、及元江、峨山为主的热带花卉及配叶植物片区;

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分析

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云南文化的特色分析 文化历史的久远性云南是远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自距今170万年的元谋猿人开始就有了人类的活动,云南曾被社会学家称为“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江川李家山的青铜器、抚仙湖下的古城、古滇国文明、大理国遗址等,加之云南东部与贵州、广西相邻,北部与四川相连,西北隅紧依西藏,由于两千多年来的沧桑巨变,便得茶马古道所经过的古城池有的沦为废墟,有的掩埋在湖水之中成为历史之谜。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云南那多文化、多民族相互融合、共存、共同谋求发展的重要地区,遗留下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古迹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为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文化内容的包容性多元化的文化特征显示出云南各民族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这说明云南民族具有接纳多元文化的潜能,这种多元化的文化特征也为云南民族文化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多元化的思维模式。云南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口的迁徙、商业的频

繁流动使得云南地区的经济与文化都得到了发展。云南是我国的茶马古道的主要枢纽地段,使得云南地区从古至今就是多民俗文化的集中地,在汲取了多民族的优秀文化后逐渐壮大了自己的文化,这就是云南民族文化特色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包容与渗透的关系。 古朴性、原始性和神秘性共存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文化风格,由于地理的隔离和封闭,云南远离祖国内地,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风格,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落后的生产工具、古朴的生活方式、单一的社会组织结构、陈旧的价值取向、互不相同的语言环境,各式各样的宗教信仰,奇特的地貌特征等都为云南民族文化蒙上了一层层神秘的、原始的、古朴的面纱,正是基于这一点,云南才成为各位学者与游客心中神秘的殿堂。 2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协调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随着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和发展,云南地区多民族地区文化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同时传统民族文化作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老一代传承人逝世,也呈现出中断消亡的危险。另外,少数

咖啡业产量情况调查报告

乡位于县西部,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120公里。全乡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26000亩,其中:水田4400亩,旱地21600亩,人均耕地亩。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九山一面坡是我乡的地貌特征。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860—2372米之间,立体气候明显,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辖9个村委会131个村民小组,4509户17312人,其中:农业人口4299户16920人。 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其中:农业收入万元;林业收入万元;畜牧业收入万元;养蚕收入万元;其他经济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19元。粮食产量7230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33公斤。 一、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产业发展情况 通过历届党委、政府对乡情的调查论证和分析,在今后我乡要长期坚持的产业发展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着力打造以江边、曼高公路沿线、山头为主的三线经济。即江边沿线以发展紫胶、咖啡为主;曼高公路沿线重点发展蚕桑;山头高海拔地带重点发展核桃、茶叶。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乡共有桑园6000亩,已嫁接优质桑园4000亩,上半年养蚕1790张,收入万元,预计全年养蚕收入400万元;种植紫胶寄主树万亩,但由于胶种紧缺、难以存活等原因,紫胶产业的经济效益很不明显,年紫胶收入100万元;核桃1万亩,年收入120万元;种植茶园万亩,采摘面积2500亩,茶农收入4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基础设施滞后一直是制约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历届乡党委、政府始终高度注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相继实施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乡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乡公路总里程公里,其中:县乡公路公里,乡村公路公里,村组公路230公里,基本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实施了5个村63公里的通达工程建设,启动了其余2个村的通达工程建设。实施了一批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5600人2100头大牲畜饮水问题。在今年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面前,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小水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确保了人民群众人人有水喝。实施了菜户河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即将实施菜户河大沟、仓房大沟三面光配套沟渠建设项目。今年县委、政府专门下达了我乡小水窖建设360口,现已将建设任务安排落实到各村,各村正在积极准备沙、石材料。35千伏输变电站建设、105户330人的无电人口项目、510户农网改造工程竣工,用电难问题得到逐步改善。 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十分单一、产业的支撑作用成效不明显,农民持续增收难。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很薄弱。 三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按人均纯收入低于1196元计,全乡有贫困人口4200人。 二、咖啡产业发展思路 咖啡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特色生物农业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云南是中国咖啡的重要产地,云南的咖啡在全国咖啡布局中占95%以上。普洱是国内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主产区。全市咖啡种植面积已达万亩,占全省的%,占全国的%。乡地处北回归线附近,由于澜沧江对季风的调节作用,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7℃--20℃,终年霜雪罕见,年降雨量为1000—1500毫米,境内的澜沧江、勐片河低热河谷地区,光照强、热量足,生态条件优越,是咖啡生长的最适宜区域之一。 乡咖啡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云南花卉出口状况

云南花卉出口状况 多年来,云南省花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扶持下,花卉产业在产业化、规模化、优质特色花卉研发创新能力、制度保障等方面都得到极大的增强,不仅创造了闻名于全国的“云花”品牌,而且形成了以昆明、玉溪等滇中地区种植玫瑰、康乃馨、百合等为代表的鲜切花种植区域,以大理、保山、楚雄、西双版纳、红河等州市种植山茶、兰花、杜鹃、观叶植物区域,以昭通、曲靖、迪庆、丽江等气温偏低地区的种球生产基地的产业布局。截止2013年上半年,云南共出口的花卉达2875批次,出口金额3045.57美元。产品远销到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地区。 云南花卉与其他省份相比,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利用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的多样性,按循环经济的原理,因地制宜地生产低成本、高效益、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各类花卉产品。一些花卉企业在栽培上注重施用农家肥,保证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如杨月菊有限公司拥有90多亩的玫瑰和绣球花生产设施,每年使用农家肥1, 000多立方,年产玫瑰700万支,绣球花30多万支,产值近400万元。其产品在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受到好评,商品出口率这80%以上。而且使用农家肥既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又生产出花苞大、开花期长的优良产品。 虽然“云花”发展态势良好,但“云花”对外出口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着大问题。 目前,云南鲜切花10%出口到国外,全年外运量约7万吨。“云

花”销往国外本应获得比国内市场更高的利润,但由于物流成本高,许多花卉生产出口企业常常出的越多亏损越大,血本无归。很多分散的花卉小生产由于对各国文化传统缺乏了解,在品种选择、生产布局上有着很大的盲目性,常常形成供给高潮与需求高峰期的错位。对新品种的保护认识不足,难以提升产业总体水平,这对“云花”的顺利出口无疑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企业在市场上盲目收购产品,没有认真经过筛选、分级、加工、包装等程序,竞相大量出口,导致花卉产品质量不稳定,出口渠道混乱。 目前云南花卉产业正面临一个大好的发展契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只有结合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国际市场的需求组织好生产销售,不断解决号发展、生产、科研、销售等问题,强化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加大科技投入不断研发优质的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花卉种植条件。做好保鲜和物流环节运用冷链运输技术。注重人才培养和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不断开发和巩固市场,最后增强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样才能保障云南花卉出口不但是量的提升、也达到品质、声誉的提升,保障“云花“对外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鲜切花交易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