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哲学体系表

基本的哲学体系表
基本的哲学体系表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思维与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 ②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外部存在。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①思维与存在及其关系,是任何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 ②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派别的科学依据:第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 ③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哲学其它问题的基本前提。 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 、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 原理内容: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方法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 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辨正否定观的内容:辨正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辨正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辨正的否定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民族虚无主义,二是复古主义:对待外来文化也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闭关自守,二是全盘西化。 民族虚无主义:认为中国现实的发展可以割裂和历史的联系,否定传统文化的价值。 复古主义:片面台高传统文化,用传统的价值观点来看待、衡量、评价现实的实际,否定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本质的区别。 全盘西化:一方面把现代化等与西方化,另一方面把现代化

哲学常识基本理论整理(完整版)

哲学常识基本理论整理 ㈠唯物论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有求实的精神,无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则方法论为:充分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从而能动的改造世界)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而要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时间活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承担者。宇宙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宇宙中也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运动,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这样或那样的运动之中。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的动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又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 5、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注:分析材料时,通常要用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点进行分析) 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 6、规律具有客观性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 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只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 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可以借助于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也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其变害为利。)

哲学基本派别和观点汇总

哲学基本派别和观点汇总 1、唯物主义发展的阶段: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古希腊德模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理论成就,它认为世界万物由不同形状、大小的原子和虚空组成的 (2)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近代自然科学相结合,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但又存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主义)这三个根本缺陷。当时自然科学理论只有力学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建立在这一科学成果基础上的唯物主义理论,不能不用机械的观点去解释自然界中各种不同质的现象和过程,把一切事物的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过程。18世纪中叶,自然科学主要是处于搜集材料的阶段,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静态的研究,形成了一种孤立的、静止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被哲学家提升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使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具有了形而上学的性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只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则是唯心主义的,即唯心史观。 庸俗唯物主义:把十九世纪的近代唯物主义庸俗化,把意识等同于物质,看做大脑的分泌物,哲学上一般不把它作为唯物主义的一种历史形态。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2、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 (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 (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3、物质和运动关系 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 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4、运动和静止 (1)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2)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量变与质变 (1)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属于激变论 (2)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属于庸俗进化论 6、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观: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是事物发 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观实 质是扬弃 (2)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 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7、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它表面上抬高必然性,实际上 是把必然性 降低为偶然性,往往会导致宿命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框架体系-内容超级经典完整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专题复习 专题一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归纳 *一个核心:世界是物质的 *三对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四个基本概念: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八个基本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1、【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 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010101)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010101)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思想道德方面:本专业致力于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个人品德良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团结敬业,立志把自己的理论研究献给祖国的现代化事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专门人才。 业务素质方面: 1、硕士研究生:应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外文文献阅读能力。在专业研究领域应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具备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专业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2、博士研究生:应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并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与写作能力。在具体的专业研究方向上具有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内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都应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学科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点是在良好的学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60年代,刘林元教授的《唯物辩证法与社会调查》一文就曾得到毛泽东主席的充分肯定。70年代,胡福明教授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对当时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学科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点,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点,1998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的核心学科,“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骨干学科,同时也是财政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现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7名。主要研究方向有: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3.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5.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6.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科学逻辑。 本学科的鲜明特点是,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学解读,致力于对马哲史作原创性的研究;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作原创性的研究;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来剖析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认识中出现的最新理论问题。本学科治学严谨,研究视域开阔,且在学术资料的掌握方面处于学界领先水平。出版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专著,如孙伯鍨教授的《卢卡奇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二卷)、张异宾教授的《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和《回到马克思》、刘林元、姚润皋教授的《跨越世纪的征途》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侯惠勤教授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唐正东教授的《斯密到马克思》等。经过多年来的建设,本学科点已经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镇”。“九五”期间,本学科点(与北大合作)获得了国家社科唯一的一个重大委托项目“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邓小平哲学思想”。近五年来,本学科点教师共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学术成果奖20次,在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50多篇,本学科点指导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共发表论文300多篇。在教学方面,近五年内,本学科点有两位教师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两本教材分别获得“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和“江苏省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点培养的博士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就获得过包括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在内的多项奖励。 在今后几年中,本专业将通过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进一步调整人才结构,推动本学科点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迈向新台阶。预期成果是,在马哲史的研究方面,以《马恩全集》新国际版为基础,出版一套关于马恩哲学思想的系列研究专著,并运用最新的学术资料,出版一套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研究丛书;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出版一套国内最早的对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哲学思想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在马克思主义哲

西方哲学体系简述

西方哲学体系简述 哲学,并不仅仅是具有卓越思辨能力的个人的鼓励思考,更是有着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它是组成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想要阐述西方哲学体系,就不得不将历史重温,让沉睡的先哲再与我们走一遭时光长廊。 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与宗教相互渗透而又相互对立的历史。正如伯兰特.罗素所说: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与宗教相互渗透而又相互对立的历史。 古希腊哲学是在摆脱宗教信仰和神话束缚的过程中诞生的,它从一开始便与科学结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 哲学是从预言过一次日蚀的泰勒斯开始的。泰勒斯认为万物是由水组成的,他也是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另一位代表人物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万物都出于一种简单的元质,但是那并不是泰勒斯所提出的水,或者是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其他的实质。他更提出一个重要论述:"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它们彼此间的不正义而互相偿补"。最后以为代表人物阿那克西美尼在古代要比阿那克西曼德更受人称赞,他对于毕达哥拉斯以及对于后来许多的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的思考可以认为是科学的假说,而且很少表现出来夹杂有任何不恰当的神人同体的愿望和道德的观念。 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里,毕达哥拉斯建立了一种宗教,主要的教义是灵魂的轮回和吃豆子的罪恶。他们相信依靠数学可使灵魂升华,与上帝融为一体,万物都包含数,甚至万物都是数,上帝通过数来统治宇宙。这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其他教派的主要区别。帕梅尼德斯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都存在的。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与虚无,而已经存在的事物也不会消失于无形。他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变化,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变成另外一种事物。我们的感官使我们对世界有不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与我们的理性不符。身为一个哲学家,他认为他的使命就是揭穿各种形式的“感官幻象”。赫拉克里特斯认为恒常变化(或流动)正是大自然的最基本特征。他说:“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的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河流中涉水两次”。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不得不提的是原子论创始者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斯两个人。他相信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物理上,而不是在几何上是不可分的;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原子是不可毁灭的;原子曾经永远是,而且将继续永远是,在运动着的。原子的数目和种类都是无限的,不同只在于形状和大小。 下面我们要说说苏格拉底,他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却是对欧洲思想影响最深的人之一。借着假装无知的方式,苏格拉底强迫他所遇见的人们运用本身的常识。这种装傻装呆的方式,我们称为“苏格拉底式的反讽”。他认为只要有正确的见解,就会采取正确的行动。我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何者是对的。他还相信,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想就不会快乐。 柏拉图,他认为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柏拉图认为是在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领域。一个是感官世界,一个是理型的世界。自然界中所有的现象都只是永恒形式或理想的影子。并提出了“理想国”的概念,就是我们所说的乌托邦。 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我们所拥有的每一种想法与意念都是透过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而进入我们的意识。不过我们也具有与生俱来的理性,因此天生就能够组织所有的感官印象,

哲学体系及内容

哲学体系及内容 规律的普遍性 客观性原理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 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与认识 辩证关系原理 认识的反复性无 物质与意识 辩证关系原理 规律是普遍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我们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求我们既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二者结合起来。 ①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唯一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实践。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获得成功‖ 要求我们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 整体与部分 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与质变辩证 关系(事物发展 的状态)原理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发展具有普遍性,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普遍性 (实质)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①重视量的积累②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反对优柔寡断或急于求成)③坚持适度原则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要求我们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 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坚持两者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抓好典型、搞好试点) 主次矛盾原理 ①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要求我们①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关键词:重点、中心、关键、首位、突破口) ②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矛盾主次方面原理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矛盾的主次方 面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①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关键词:性质、 本质、实质、方向、优劣、成就与问题等)②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矛盾的斗争性与同 一性辩证关系(矛盾 的基本属性)原理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或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辩证否定观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其实 质是“扬弃”。‖要求我们①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 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②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 否定一切 人生价值 的创造与 实现 其评价原理 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 者原理 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辩 证关系原理 价值观的导 向作用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尊重社会实际。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求我们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即社会价值)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即自我价值),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 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②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 础。⑤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 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真理的客观性具 体性条件性原理 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要求我们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要正确对待错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 原理) (部分 原理)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 与曲折性的统一(事 物发展的途径)原理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②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①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②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价值观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历史观)

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 一、理论课教师基本要求 理论课教师在教研室主任领导下,负责所任课程的教学任务。要努力做到:认真学习、正确施教、突出“能力本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一)认真学习 1.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地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奋发工作。 2.刻苦钻研教育理论,掌握教学工作规律,提高教学艺术,以科学的态度做好教学工作。 3.制定个人进修计划,认真贯彻实施,不断提高文化和业务水平。 (二)正确施教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掌握难点、重点。于每学期开学前制定好“学期授课计划”,并认真执行。 2.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选择好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具,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每堂课的教案。 3.在课堂上要掌握好每一教学环节,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4.精选作业题,及时布置、批改学生作业,认真记载作业成绩,做好作业的讲评工作。 5.主动辅导学生,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力争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6.认真出好考试题与补考题,使考试、考查成绩反映学生真实成绩。 7.经常听取课代表和学生的意见,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8.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三)教书育人 1.积极配合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2.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改正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不良习惯。 3.培养学生求知欲,开发学生智力,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 4.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坚持正面教育为主,鼓励表扬为主,疏导、说服为主,不做损害学生自尊心的事。 (四)为人师表 1.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和学院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 2.举止文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服装整洁。 3.保持工作环境卫生。 二、备课的基本要求 (一)任课教师必须在开学前备好课,并按要求写出教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平时教学应做到提前备课,课前复备。 (二)熟悉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通读全册教材,领会编写意图,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掌握重点、难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研究各单元、各章节和各课题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在重点弄懂弄通每个课题的前提下,还要广泛查阅有关图书资料,把与本课程有关的最新知识适当地介绍给学生,以便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三)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无论是上课还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动机、学习基础、知识缺陷、接受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兴趣爱好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了积累教学经验,摸索教学规律,提倡教师建立学生学习情况档案,及时、真实地记录学生学习情况。 (四)认真选择教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在熟悉教学内容基础上,还要根据不同课程的类型和讲授的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对每节课所用的教具、复习内容、板书设计、演示和实验程序、作业的选择和布置,都要做到周密的考虑。 (五)编好教案。教案是教师讲课的依据和指导,编写教案一定要在深刻领会教学内容、精熟教材内容后进行编写。对编写教案的要求是:

2018年北航人文社科院哲学考研(0101)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习指导---新祥旭考研

2018年北航人文社科院哲学考研(0101)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 复习指导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招生人数:7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哲学[01]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哲学[0101] 二、研究方向: 01 科技哲学基础理论 02 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 03 航空航天史与发展战略 04 科技政策与管理 三、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3自然辩证法概论 ④813科学技术史 四、参考书目 《自然辩证法概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版徐治立主编 《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 《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版王鸿生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丹皮尔 五、复习指导

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一、考点突破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3.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二、重难点提示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核心突破】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由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来区分的,而不能从两个词语的表面意义来理解。如: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文中的学者就是按照字面意思,把唯物主义理解为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或贪图享受的物质主义;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轻物重人、追求社会道德信仰的理想主义,因而是错误的。 要点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重要提示】 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械运动,所以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性:即把自然科学研究的习惯和方法推广为哲学的分析方法,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却是唯心的,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重要提示】 唯心主义从根本方向上来说是错误的,但并不能说其一无是处。如唯心主义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唯物主义的发展。正是唯心主义的不断攻击,才使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断进步。近代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就是构成世界的最小微粒,而当科学证明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时,唯心主义就嘲笑和攻击唯物主义说,原子不见了,物质消失了,唯物主义的大厦垮塌了。唯物主义正是在应对这种攻击的过程中,修改自己关于物质的定义,最终获得了关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的科学认识。

世界三大哲学体系略说

以希腊哲学为代表,以自然为出发点,以实验为核心方法。 表现的目的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科学的关系较近。 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是提倡以“科学数据”为理论的依据,也就是说理论要靠数据的“实证”才能得到认可。不管理论是否实用,只要是被证明符合实验数据的就是行,所以从本质上严格的说,西方的哲学不是实用主义,而是实证主义的。 西方文化对社会与人生的态度是以自然规律为指导的,在西方人眼里,自然是如何运动的,社会和人也应该如何运动,所以中国人所谓“克己复礼”而天下平的思想,在西方人眼里是很难理解的,因为自然界没有“礼”、“义”之类的东西,自然界所有的是“弱肉强食”和“适者生存”。 正是这种区别,东西方人在感情的表达上也有区别,很多人都发现,实际上东西方人都富于感情,可东方人总感觉西方人好象没有家庭情感,但同时又迷惑于西方人对人道主义的发扬。这种区别与矛盾正是其哲学传统思想在大众的价值观上的具体社会表现。东西方人同样有感情,但西方人的感情要求符合自然规律,自然界的其他动物不存在小养老的现象,人就也不应该;自然界的其他动物都会保护幼类的规律(尤其以群居动物明显),人自然也应该保护妇女儿童;……总之西方人的一切活动都要有自然规格的根源依据。 2、中国哲学 以先秦哲学为代表,以社会为出发点,以伦理为核心方法。 表现的目的为人与社会的关系。与政治的关系较近。 中国哲学不关心自然问题,一切研究的现象都会被赋予社会性,如:围棋的理论就是谈人生与兵法;对天地等自然的探讨要与人事相结合;等等。正是这种对社会的关注,使中国的史学异常发达,通过对历史的总结而研究社会的走向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最明显的就是中国的正统哲学家无一例外也兼是史学家。 中国哲学存在一个隐藏的特点——实用主义。中国文化实际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用主义文化。中国古代科学界在这里表现中国这种实用主义文化最为明显,中国的发明创造很多,但直正被持续发展的技术并不多,就是因为很多发明在当时看来并不实用。这与西方人不同,一种科学成果被证实以后,如果现在没有用,西方人也会想办法为以后可能的实用性保留它。但中国人是选择放弃,原因就是它现在没有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最实用主义的文化。 与西方人以自然规律为社会、人生规律依据不同,中国人把社会与自然分开来看待,中国人认为社会与自然最大的不同,是人有伦理观念,这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而人的社会正是依靠这种伦理才得以存在与发展的。伦理不是原子,父与子、上与下的关系无法用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规律来说明。更明显的说,社会规律应该是包括自然规律的更广泛、更高级的规律系统,所以在自然中可以找到社会规律中存在的东西,而在社会中不可能找到所有自然规律能包括的内容。完全服从自然等于退化。正是为了认识这种通过自然方法无法完全认识的社会,人有必要摆脱顺应自然的方法,另辟蹊径,于是自然科学被正大光明的排斥到了哲学研究方法的大门之外了。这也正是中国自然科学不发达,但技术发明众多而又得不到发展的最深思想根源。 但中国文化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社会的平衡与和谐,非自然的就是理想化的,理想化的东西是浪漫的,无论这个民族处于如何困窘的地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浪漫“阿Q”,最终总是寿命更长,并能把这种心态传染给周围的人(甚至是敌人),而最终的结果是所有人在平静中的快乐。一个国家被灭掉,胜利者却被同化(如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清人入关)在西方人眼里简真是神话。英语成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 基本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前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后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马克思确认社会生活的在本质上市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的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省会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的进步。 4.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 规律的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如何理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6.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他们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不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的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

0101哲学基本要求

0101哲学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哲学作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一般的方法论。在长期发展中,哲学内部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彼此有机联系着的分支学科。其中主要有:包括本体论、认识论、社会历史观、方法论和价值论等在内的基本理论(哲学原理);关于哲学自身的萌芽、产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说(哲学史);关于不同国家、民族的哲学的理论与历史的学说(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关于伦理道德的学说(伦理学);关于推理形式和推理规则的理论(逻辑学);关于美、审美经验、艺术美学、审美文化的起源、历史、类型、规律的学说(美学);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关系的学说(科学技术哲学);关于宗教的起源、发展、本质和社会功能的学说(宗教学),等等。 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极为广泛,但哲学研究的问题却十分具体,研究方法十分严格、细致。在现代学科体系中,哲学学科遵循公认的学术规范和专业标准,从哲学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或社会实践的现实需要出发,进行理论创新的探索,得出使人信服或具有启发意义的成果,从而对理论和现实产生积极的影响。 哲学问题对哲学研究和发展起着导向作用。按照所研究问题的不同性质,哲学研究可分为理论专题研究、现实问题研究和历史文本研究等类型。无论何种类型的哲学研究,都需要以哲学经典和前人研究文本为依据,吸收国内外在本领域或专业

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用概念把握、解释说明、分析综合、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等哲学方法,在充分掌握专业资料和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发现、提出和解决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哲学问题。 第二部分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获本学科博士学位者应对哲学及其分支学科有系统的理解,掌握坚实宽广的哲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同时通晓相关学科知识。本学科博士候选人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下列要素。1、哲学原理:通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掌握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对不同哲学派别的异同和理论是非有明确的辨析和判断;2、哲学史知识:在全面、扎实把握中外哲学史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研读本专业的哲学经典著作,能够运用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解释哲学理论的发展线索和原因;3、专业知识:深入细致地掌握本人所在研究方向的专业知识和前沿知识,对与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全面考察和深入分析;4、相关一级学科知识:熟知与本人研究问题相关的、可靠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5、语言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听说和翻译、写作能力;历史文本研究要通晓原著原文的古代语言(如古希腊语、拉丁语)或外语(如德文、法文)。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哲学不只是一个知识体系,而且是与世界观、价值观和社

灵遁者哲学体系脉络,一看就懂

灵遁者哲学体系脉络 很多读者在问这样一个问题:“灵遁者理论的脉络是怎样的?”今天就来回答这个问题,帮助大家快速理清灵遁者理论的创作思路。灵遁者物理和哲学理论的观点主要从四部作品中体现的,即灵遁者科普三部曲《变化》,《见微知著》,《探索生命》以及哲学作品《重构世界》,四部作品首发于今日头条和凤凰阅读。 任何一个理论的体系,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从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走了10年;从朴素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到辩证的唯物主义或者辩证唯心主义,人类走了成百上千年的历史。灵遁者关于世界的好奇,开始于“惯性”,“惯性”概念贯穿在他的整个哲学理论中。 也就是从《变化》开始,他开始了对世界问题的回答。他认为惯性理论是物理学的基石问题,是一个长期未被重视的概念。他的哲学的发问开端就是:“物质为什么会具有惯性?” 从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严格相等,灵遁者认为这绝非偶然,恰恰是我们可以解释惯性成因的原因。即给出的答案:引力是惯性的源泉。 并且对惯性作了有别于教科书的定义:在引力场中,物体具有保持当下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为了区别和教科书的定义,我们把教科书的定义,也摘录如下: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艾萨克·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定义惯性为: 惯性,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一种抵抗的现象,它存在于每一物体当中,大小与该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并尽量使其保持现有的状态,不论是静止状态,或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还有一种定义,惯性定义为:牛顿第一定律中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灵遁者对惯性定义做了修改之后,自然也对牛顿第一定律做出修改,内容如下:在引力场中,物体所受外力为零的时候,总保持当下运动状态的运动,叫牛顿第一定律。 教课书中常见的完整表述: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其实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灵遁者认为不应当仅仅把惯性当成物质的固有属性来看待,而不去问为什么物质具有惯性。为物质具有惯性找到原因,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理问题。解决了这个物理问题,很多其他重大物理问题,就能有更好的回答。 他对于惯性的理解主要有四点,原文如下,摘录自《变化》: 引力是惯性的源泉,正确的理解要把握四个点: 1、惯性作用的速度是光速。 2、惯性是引力场性质。 3、惯性和参考系选择无关。第三个点,也是爱氏广义相对论的基础。所以对于惯性定律的表述,一定要加上“在引力场”中这样的条件。这样也可以避免现在教科书中定义的循环论证,变得更科学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