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产生所需要的条件

城市的产生所需要的条件
城市的产生所需要的条件

城市的产生所需要的条件: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生产的社会经济基础2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了城市发展3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是城市生产的重要条件现代城市发展特点:1城市发展多样化,城市职能从综合性到专业性,出现大批科学城,大学城、旅游城2城市成为人类主要聚集区3城市成为第三生产中心广义的市政:指城市全部政治系统为了实现城市经济的发展,用各种手段对城市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中义的市政:指城市的国家机关对城市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市政: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广义的市政具体包括:1市政的主体是城市公共权利的行使主体2市政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3市政的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各种手段,主要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道德手段)4市政客体或对象是城市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市政的特征:1历史性2公共性3双重性4系统性5综合性6动态性市政学的研究对象:1市政主体2市政客体3市政目标、方式、手段4市政规律市政学的研究方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1规范研究和证实研究相结合2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3系统研究和具体分析相结合4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市委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三方面,政治领导是核心,思想领导是前提,组织领导是保证中国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城市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参政议政实现民主监督2发展城市社会主义民主3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4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对外交流工作,加强巩固爱国统一战线市政协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1召开会议2提出方案3视察4专题调研5反映社会民意6促进国家统一市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分为:全体会议和主任会议城市人民政府设有:全体议会和常务议会城市各级人民法院在行使审判权时遵循的原则:1独立审判原则2法律平等原则3公开审判原则4允许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城市人民检察院实行:双重体制,一方面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级其常务委员的领导,另一方面接受上级人民检察院的领导市民参政的方式:政治选举、政治协商、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政治接触市政参政的条件:1透明的市政决策2高素质的市民3多元的参政途径市民参政的意义:1城市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2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3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的保证市政体制的内容:1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应该是立法、执法、护法的分工协作关系2城市的国家机构与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3市级国家机构与所辖区、县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它包含市级国家机构、政党组织与区县级国家机构、政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城市政权组织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是市政体制的重要内容。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的关系:1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2市政体制比国家政体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3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4推进城市经济体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市政体制的作用:1有利于巩固和维护国家政权2是组织和开展市政管理活动的依据3其变革对城市发展具有推动作用4其变革推进城市经济体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类型:1市议会制2市长议会制3议会市长制4市委员会制5市经理制大都市区的市政体制:1市政府下设辖区政府2是政府与市镇缔结联盟3市政府与市镇分立合作市政府与市镇联盟管理体制:1大都市兼并周围郊区2市镇合作3多功能都市行政区中国市政体制的基本特征:1中共委员在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2全国城市的市政体制具有同一性3市政法律地位具有非自制性4市政职能具有全能性5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在市政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市政职能的意义:城市政府管理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依据1城市政府各项各项公共事务及其管理活动的组织话,代表了城市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反映了城市政府行为的基本宗旨和目的2其职能决定着城市政府管理的范围和组织规模3其职能既取决于国家和地方行政体制,又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城市各级政府上下左右的行政关系,是中央、省和城市政府权责分工和事务分割的重要依据4政府职能决定着城市的财政收支占城市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5其职能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政府管理的绩效和成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未来市政职能的原则:1市政职能取决与城市政府在国家行政体制的地位。2市政职能取决于城市的特色和工作重点3中国城市政府是城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4市政职能必须依法确立和调整中国市政职能的基本特征:1行政主导型的市政职能体系2单一化的市政职能实现方式3发展不均衡的市政职能体系4重管理、轻服务的市政职能向导论述:中国市政职能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市政职能体系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遵循城市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行协调、灵活高效的市政职能体系。中国市政职能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彻底转变城市政府的经济与社会职能,整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职能城市发展战略的含义:城市的的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性规划,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措施和步骤的前沿性部署城市发展战略的作用:1科学的认识和尊重城市的能源、资源和自然环境对城市产业和人口发展的承载力2在认识自然环境、产业结构、人口发展和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把握城市发展的方向3科学的确定主导产业的个数和相互关系,正确的把握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环节4城市发展战略指导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规划的制定5城市发展战略对本城市与所在城市体系之间的关系做出科学的定位,利于形成城市与城市体系之间良性互动关系。中国特色城市化原则:1速度适度,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现代化适度同步发展2合理、集约利用资源3坚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化格局4走推动市场、政府导向的城市化道路,健全城市化发展的体制机制5实现城市发展方式的多样化和合理化,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国家机构制定并经上级政府批准的在一定年限内关于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等部署,以及城市用地、建筑和设施布局安排的发展计划作用:城市是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依据2城市规划控制着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3城市规划调节着城市内部的各种关系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是在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在市政府其他工作部门的配合和区、县政府职能部门的分工协作下,依靠城市基础设施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发挥人民城市人民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城市基础综合效益的组织体制。1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统一领导,是健全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的根本保证2市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的配合,以及区、县政府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分工协作,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组织保障3改革和依靠基础设施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的关键4吸收多种所有制经济投资和经营基础设施,是搞活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新途径5人民城市人民建,是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源泉城市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在重新界定、调整城市政府体育事业职能的基础上,确保优先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和学校体育事业,依据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繁荣体育市场,更好的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活动需求。同时,要切实转变城市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的职能,促进体育中介组织的发展,拓宽体育产业发展渠道,促进体育产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发展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作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保障着市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的底线需求2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保护着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3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维护着城市的生存和发展4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保卫着国家的物质基础5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保存着城市的文化遗产对城市绩效的理解应包括:1市政绩效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2市政绩效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3是一个动态化的概念4是对市政职能实现程度和结果的客观评价5是市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政绩效的管理原则:1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明确市政绩效的法定地位2市政绩效管理应以城市发展战略和价值导向的明确化为基本前提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宽带网络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 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 要求第15部分:低速无线个 域网(WPAN)媒体访问控制和 物理层规范 GB/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 息交换无线高速率超宽带媒体 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GB/T26229-2010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 息交换无线高速率超宽带媒体 访问控制和物理层接口规范 GB/T26230-2010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 络总体技术要求 GB/T28508-2012 广播电视网广播电视光缆干线同步数字体 系(SDH)传输接口技术规范 GB/T17881-1999 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城市用地分类代码CJJ46-91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 范 CJJ100-2004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 元数据标准 CJJ/T144-2010地名信息交换格式GB/T 28226-2011 建筑物基础数据库建设电子档案元数据标准CJJ/T187-2012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15-2007城市遥感信息应用技术规范CJJ/T151-2010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 系审核指南 GB/T28450-2012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 理评估要求 GB/T28453-2012信息安全技术引入可信第三方 的实体鉴别及接入架构规范 GB/T28455-2012 城乡规划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 标准 GB50137-201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年版) GB50180-9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标准规范-(GB50442-2008)

1 总则 1.0.1为提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科学性,合理配置和布局城市各项公共设施用地,集约和节约用地,创建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1.0.3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1.0.4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指标应依据规划城市规模确定。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 1.0.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应符合表1.0.5的规定。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6各项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应根据城市的性质和人口规模、用地和环境条件、设施的功能要求等进行综合协调与统一安排,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发挥设施效益。

1.0.7有专项发展要求的特色城市,其相应的公共设施规划用地标准若突破本规范的规定,需经论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但不得突破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城市公共设施用地city public facilities land use 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2.0.2行政办公用地administrative office land use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 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2.0.3商业金融用地commercial and financial land use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2.0.4文化娱乐用地cultural entertainment land use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2.0.5体育用地sports land use 指市级和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用地。 2.0.6医疗卫生用地medical and sanitary land use 指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用地。 2.0.7教育科研设计用地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and use 指有固定校址和用地范围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 和勘察设计院所、信息和成人高等培训学校等设施用地。 2.0.8社会福利用地social welfare land use 指为孤儿、残疾人、老龄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所设置的学习、

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城市化进程

第三节城市的发展 一、城市化 (一)概念: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两层含义。 (二)意义: 1.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经济发展 2.城市化水平,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的发展。中心——边缘互动 3.城乡居民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趋同。缩小城乡差别。城乡趋同 (三)标志:(1)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相对较少,实际上,农村人口绝对量也在不断增加) (2)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比重。 (四)、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第一阶段:自城市形成—十八世纪中叶(第一次产业革命),城市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呈低水平的缓慢增长。城市人口比重1%~2%。城市规模小,城市数目少。原因:生产力水平低,非农产业不发达。 2.第二阶段:18世纪中叶~1900年(两次产业革命)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1900年13.3%。原因:工业化。①工业化扩大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工矿城市大量出现;②工业化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为城市产业提供后备劳动者,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工业化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城市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3.第三阶段: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因:①第三次技术革命极大促进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②许多发展中国家逐步走向工业化道路。 (五)当今世界城市化的对比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逆城市化导致城市结构合理(城市人口反流乡村,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城市化畸形,城市结构不合理(表现: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人口聚集于少数大城市)(我国解决措施:限制大城市发展,适度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新型乡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型国家)

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

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 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最近,我们根据市政府领导的安排,就我市城市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中,我们与武陵区委、鼎城区委以及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城管局、市城建投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经过近十年持续不断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我市城市容量得到成倍扩张,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等国家级荣誉,城市综合实力已进入全国百强。我市十年城市发展的成就在中部内陆城市中是非常突出的,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也是相当少见的。要持续保持这一良好发展势头,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步伐,应该把科学发展观更好地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城市发展的各个层面。具体来讲,就是要处理好五个关系:一、城市发展应该遵循经济规律,进一步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经济规律是一切社会经济发展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城市发展同样要遵循经济规律,总体上保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近5年来,我市累计投入城区一块的建设资金达150多亿元,其中政府直接投入40多亿元,先后新建了20多条主次干道,新增道路520多公里,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基

本形成了“五纵五横”、“内外三环”的格局,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平方公里,人口万,比1995年分别增长%、%。新建了城市防洪圈,新建和改造了排水设施,日处理排水能力达400万立方米。新建了污水处理中心,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0%。新建了自来水厂,供水普及率达100%。加强了园林绿化建设,人均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机场、火车站、水运码头、常长高速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我市已成为目前省内除省会长沙外同时拥有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海关、商检等设施和机构的城市。巨大的投入推动了城市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得市财政背上了一定的债务包袱。现在,市财政每年不到 3亿元的城建资金,既要搞建设,又要还老帐,矛盾很大。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城市建设负债已经对现在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城市发展速度的把握,城市建设项目的安排,应该建立在现实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应该控制在政府和民众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既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一味的求大求快。实践证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适度举债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必须建立稳定可靠的债务偿还机制。从我市的情况看,今后几年,应该进一步加大经营城市的力度,多渠道筹措城建资金,同时,适度压缩城建规模,每年拿出一部分城建资金用于还债。只有这样,才能保

盘点智慧城市的六大标准体系.doc

盘点:智慧城市的六大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城市规 划的通用性,降低建设成本,有利于促进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加强各政府部门之间的互 联互通、共享协同,推广最佳的技术和应用实践。 据悉,到2016 年,国内将逐步建立健全中国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其中,共性、关 键性标准涵盖的主要标准领域主要包括:数据与服务融合平台、主数据、数据挖掘分析、跨 系统信息交互、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系统运维等促进系统、数据与服务融合等。 国内目前负责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制定的标准组织包括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林透露,目前已立项的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包括《智慧城市SOA 标准应用指南》、《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等 6 项。 《智慧城市SOA 标准应用指南》,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规定 了智慧城市的SOA 应用参考模型及智慧城市建设中SOA 标准的综合应用建议,本标准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及具体领域信息化项目的规划、设计、开发、实施、评估、运行和维护。 《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拟规定智慧城 市的技术参考模型、基本技术原则 6 和要求,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规划及具体领域信息化项 目的设计、开发、运行和维护,是指导和综合应用智慧城市的具体技术、服务实现标准的依 据,也是建立智慧城市相关质量测评标准、工程标准及应用标准的依据。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第 1 部分:信息基础设施》: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牵头负责,拟规定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评价对象、范围和指标,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其中评价指标中包括技术原则和要求以及设计与使用原则。本标准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规划 及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评价,是指导智慧城市具体技术、服务实现的标准依据,也是建立智慧城市相关质量测评标准、工程标准及应用标准的依据。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第 2 部分:信息化应用和服务》: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规定了智慧城市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评价模型、评价指标。适用于智慧 城市整体规划及信息化应用与服务项目建设与评价。本标准是评估后续智慧城市具体应用与 服务标准的依据。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 3 部分:建设管理》: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 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标准中建设管理内容主要指城市建设中的水、电、煤气等基础设施管网的建设标准,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与城市管 理运营理念,致力于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协同化、智慧化,提供城市生活的舒适度。 《信息安全技术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指南》: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负责。目前相关资料较少,应该是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数据资源集中和共享,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标准制定。

城市产生与发展.

城市产生与发展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产生与社会分工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分工,即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们脱离了土地的束缚,寻求一些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利于交换的地点集中定居,以其手工产品与农牧民进行交换,从而在地域上出现了一种以产品交换为目的的新型居民点。 世界各地的城市由于其产生的历史时代不同,区位地点各异,因而具有不同的起因。我国古代的“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是指四周筑有围墙,用以防卫的军事据点;“市”则指交易市场,是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城”是人口渐多,也出现了商品生产和交换,“市”便在“城”或“城”郊出现,“城”与“市”逐渐结合为一个统一的聚合体——城市。 在西方,城市作为一个明确的新事物,开始出现于旧石器至新石器时代的社区中,原始城市是圣祠、泉水、村落、集市、堡垒等基本因素的复合体,这些复合体几乎都是由密闭的城墙严格封围着。王权制度的出现使分散的村落经济向组织化的城市经济进化,四周以城墙圈围的城堡便在村庄中出现。城墙的最初用途或许是军事上下班的防御,或许是宗教上的标明范围。但不管怎样,出现这样的城堡是以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产品的剩余为前提的。 纵观世界各地城市的历史起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农产品有了剩余;二是农业劳动力剩余。也就是说,当农业生产力创造的农产品,除了第一产业从难从严业者及其实用性所需的份额以外还有剩余时,城市的兴起才有可能;仅有农产品的剩余尚不足以导致城市的产生,还必须要有剩余的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因此,早期的城市大多起源于农业发达的地区,如两河流域、尼罗河下游、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等。这一过程,可用下列简单的框图表示: 现代城市,无论其职能、成分抑或形态,都已大大复杂化、多样化,城市拥有更丰富的内涵,因而城市的定义也多种多样。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城市,都存在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即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人口和社会活动的空间集中地。 城市自产生至今已经历了5000多年漫长历程。根据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功能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常将城市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古代、近代及现代三个时期。 (一)古代城市发展 自城市产生至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着统治地位,农业和手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很小。古代城市发展经历的时间最长,城市人口增长缓慢,直到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3%左右。这一时期城市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1、城市的功能主要是军事据点、政治和宗教中心,经济功能极其薄弱,主要是手工业

河源市发展分析报告

河源市发展分析报告 李华忠 2014/3/28 摘要:河源市源城区“两江四岸”地区将成为河源市经济发展核心区域,发展潜力大。加快当地旅游业发展,合理开发自然景区,有望带动房价上涨。

目录 一、城市区位优势 (2) 二、城市规划 (2) 三、城市经济现状(2013年) (3) 四、房地产基本情况(2013年) (5) 五、河源未来发展分析 (8) (一)从新的房地产发展点来看 (8) (二)从政府规划分析 (9)

河源市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辖内有源城区、东源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共五县一区。2012年常住人口95万户,366.8万人,汉族人占绝大多数,还有少量的畲族、壮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其中汉族人里大部分为客家人。总面积约15642平方千米,农用地共1410861.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0.20%;建设用地面积为85409.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46%;其他用地共67926.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34%。

一、城市区位优势 河源市是广东省连接江西、湖南的重要通道和粤东北山区的核心城市,地处在珠三角向泛珠三角过渡的衔接地带,是南来北往极其重要的交通要地。市域现有及规划主干线将形成“三纵四横三连一环”架构,现有粤赣高速公路、河梅高速公路,国道G105、G205,省道S227、S230、S339、S341、S242,规划新建广大高速公路、汕昆高速公路、揭茂高速公路和东环高速公路;此外,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穿城而过,规划还将兴建龙柳铁路、龙川至汕尾铁路,以及河源至惠州的城际轻轨等。 二、城市规划 根据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20),将河源城市性质定位为:环珠三角地区性中心城市;广东省新兴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客家文化中心与生态旅游城市;粤闽赣交通枢纽和粤东北商贸物流中心。 规划河源中心城区形成“一带、两轴、两心、四廊、六组团”的“舒展的紧凑型”带型组团结构。如下图所示: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与目标架构

智慧XX建设总体要求与目标架构 1、总体要求 智慧XX建设的关键是要抢抓全球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不断实现重大图谱和互 联网、物联网、无线网多样化发展的机遇,突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以资源增和利用为核心,以满足政务、产业、民生三大领域应用需求为导向,推进智慧XX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旨在打破个 部门、地区、行业的孤岛式运营,高度整合,高效共享城市资源,实现对城市的综合管理。智慧XX建设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形成统一的涵盖经济发 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数据库系统与信息网络平台,提高政府信息的利用水平和政策科学制定水平,促进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 2、总体框架 智慧XX的总体架构包括“五个层面、两大体系”,“五个层面”分别是智慧 信息基础设施层、智慧信息资源汇集层、智慧领域应用层、智慧融合应用层和交互与展示层,“两大体系”分别是运行保障及标准规范体系和行宫计划系 统,具体如下图所示。 智慧XX的总体架构可以概括为“1234”具体为“一大库、二大中心,三大领 域、四大平台”,既以XX公共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政务云计算数据中心、 智慧XX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两大中心建设为载体,以满足政务管理、产业 经济、民生服务三大领域应用建设需求为导向,以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智慧XX大数据平台、智慧XX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平台、智慧XX只能门户服务平台 为核心,推进智慧XX建设。 智慧信息基础设施层:包括政府以及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及服务。其 中感知层包括:RFID、视频、传感器和手机等终端和设备组成的感知网络;基础 同喜网络层包括无线宽带网、光纤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内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层包括电信运营商IDC中心、市级政务数据中心、国家商务 部数据灾备中心等内容建设。信息基数设施以云台为架构,通过集约化建设管理,加强共建共享、节省投资、提高效率。 智慧信息资源汇集层:重点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建设整合现存的多个委办局信息系统中的关键信息,形成XX公共基础数据库,打破部门、行业分割,实现城市级重要数据资源高效共享利用。建设XX大数据平台,提供对整合数据的分析、处理功能,充分利用知识管理、大数据等手段挖掘数据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建设应用能力支撑平台实现统一对外提供数据和工具服务。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0年12月24日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现批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37-2011,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2.2、3.3.2、4.2.1、4.2.2、4.2.3、4.2.4、4.2.5、4.3.1、4.3.2、4.3.3、4.3.4、4.3.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同时废止。 目录 1发布时间 2正文内容 总则 术语 3用地分类 续表一 续表二 续表三 续表四 4用地标准 5附录 附录A 附录B 1发布时间编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span]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80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37-2011,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2.2、3.3.2、4.2.1、4.2.2、4.2.3、4.2.4、4.2.5、4.3.1、4.3.2、4.3.3、4.3.4、4.3.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2正文内容编辑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总则 1.0.1为统筹城乡发展,集约节约、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制定、实施和监督城乡规划,促进城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用地统计

2016年下半年河南省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地形成与发展精彩试题

2016年下半年省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城市设计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是。 A:控制性详细规划 B:总体规划 C:修建性规划 D:中心规划 E:综合治理 2、空间数据对事物最基本的表示方法是点、线、面和三维表面。所谓点是。A:该事物有确切的位置,但大小、长度可忽略不计 B:该事物的面积可以忽略不计,但长度、走向很重要 C:该事物具有封闭的边界、确定的面积,一般为不规则的多边形 D:该事物在一定地理围边界比较模糊 E:经济政策 3、铁路的的位置既要方便旅客,又要提高铁路运输效能、并应与城市的布局有机结合。 A:中间站 B:区段站 C:编组站 D:客运站 E:综合治理 4、河谷地带和海岸线的城市,由于海洋及山地和丘陵的限制,城市布局多呈分布。

A:集中式 B:分散式 C:组团式 D:狭长带 E:综合治理 5、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作品中,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 A:凡尔赛宫总平面 B:卢浮宫东立面 C:水晶宫总平面 D:圣彼得大教堂 E:经济政策 6、城市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的多样化和空间利用的多样化,它是以为主的一种地理环境。 A:自然环境 B:人造物 C:人文景观 D:人造物和人文景观 E:综合治理 7、由于土地市场中出售的是使用权,这就需要设定一个使用年限,现在国家的基本规定是居住用地和工商业用地分别为。到年限后或政府将土地收回,或再续签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居住用地也可能自动续期(相关办在制定中)。 A:50年;70年 B:70年;50年 C:50年;20年 D:20年;50年 E:经济政策

城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doc

城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随着一揽子“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措施效果的显现,成都经济逐步步入回升通道,投资、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已基本恢复到地震及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世界经济虽已触底,但全球产业体系分工调整、新技术广泛应用并形成实际经济增长动力仍需一个过程,且生态保护已成为各国关注焦点,这些决定了此次世界经济复 苏的进程将十分缓慢。 同时,国内经济虽总体向好但回升基础仍不稳固,而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结构性调整也将会对全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基于这样的宏观背景,并结合成都的实际,我们认为:,成都的经济增速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内需增长将会有所减缓,对外贸易趋紧形势将有所缓解,物价水平保持小幅上扬。 一、金融危机以来的成都经济运行特点 (一)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但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自从“5·12”汶川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来,成都市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在第二季度增速达到近几年的最低值(11.2%),然后连续3个季度保持约12%的增速。 但从第二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经济增速达到14%以上,我市经济增速不断加快,经济出现企稳向好趋势,全市gdp同比增长14.7%,增速同比增加了 2.6个百分点,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进一步得到巩

固。 (二)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再次强化,增长更为强劲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0%,同比增加了8.2个百分点。 在房产市场销售旺盛带动下,全市房地产投资945.14亿元,同比增长2.4%。 在多方位促进消费的政策作用下,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XXXX年的最高增速,较上年提高了0(来源:文秘114 ***).8个百分点。 旅游市场活跃,有效拉动了消费增长,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同比增长34%、29.1%,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3.2%。 在出口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出口逆势增长15.5%。 (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在城乡居民收入方面,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市企业经营效益出现较大下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较下降4和4.9个百分点,虽仍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但已为以来的最低。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耕保基金补贴农民参保机制、实现征地农民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率先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全域结算、报销比例提高;同时,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武汉市发展条件的调查与分析

武汉市发展条件的调查与分析 一概括 武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现在也是国家“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验区。2009年度国民生产总值(GDP)4560亿币,全市现有人口950万。湖北省省会。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当今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武汉开始肩负新的责任,而现今武汉的情况如何,需要我们深入的了解。我对武汉市的发展条件做了调查和分析,情况如下: 二武汉现状 (一)农业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酷热、冬季较冷的特点;有长江和汉江流过,湖泊广布,武汉有“百湖之城”的美誉;有充足的劳动力;整体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临近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农业十分发达。 (二)工业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三大钢铁集团公司之一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厂之一的东风汽车公司总部都位于武汉。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着以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部、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总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总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车企业总部和以东武汉江汉关大楼风汽车技术中心、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等一批顶尖汽车研发机构以及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东风自主品牌和东风渝安等整车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最集中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中国光谷)是中国最大且最具实力的光电子产业生产和研发基地,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三)交通 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现运营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4E级机场和国家一级民用机场,,是中国民航总局指定的综合枢纽机场(华中唯一、中国第四),是华中地区最大最先进的航空港和最大的飞机检修基地及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武汉是长江的重要港口,是华中第一大港,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也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铁路有京广线和襄渝线,京珠高速从武汉越境而过,立体式交通,四通八达。 (四)科技 武汉拥有科研机构106 所,国家实验室1个(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项(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强磁场),在汉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

城市建设发展调研报告修订版

城市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城市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县属***市管辖,地处***、***、***三州、市交界处,与***市的***县、***州的***县等接壤。全县国土总面积5312平方公里,地形山高坡陡,其中山区面积占%,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辖18个乡(镇),164个村委会,4个社区,2239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6万人。县内工业企业发展基础薄弱,经济支撑主要靠农业,XX年县本级财政收入***万元,支出***万元,基本上靠国家补贴。 ***县是***的北大门,通往***的交通要道,***高速公路从县城通过,过去,由于历史、体制、经济以及所处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县在城市建设方面一直较为滞后,人口密集,房子陈旧老化,街道狭窄却又脏又乱,道路凸凹不平,交通拥挤,县城呈现典型的“脏、乱、差”现象。 为加快***县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高县城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主要的中心作用,***县县委、县政府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通东南亚、南亚通道,建立东南亚、南亚经济圈的战略部署的机遇,大兴小城镇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城市设施逐步配套,功能日益健全,规模不断扩大,面貌日新月异,城区面积由平方公里扩大到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近万人,城市化水平年均约提高个百分点。交通拥挤、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观。同时,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困人口从XX年的***人下降到***人。 二、主要做法 ***县城市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除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外,县委、县政府在抓好规划的前提下,打破常规、破除“等、靠、要”思想,大胆创新,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走市场化运作路子、强化建管、通过新区建设促进旧城改造,城市建设特别是新区建设一年一个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确立发展目标,科学规划

智慧城市建设思路(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管理和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受为目的,是信息时代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城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技术角度看,智慧城市包括四个层面,一是通过深层感知全方位地获取城市系统数据,二是通过广泛互联将孤立的数据关联起来、把数据变成信息,三是通过高度共享、智能分析将信息变成知识,四是把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应用到各行各业形成智慧。 通过前端遍布城市的传感器搜集数据,在将这些庞大的数据

汇总形成信息,通过智能分析、云计算等技术,从庞大的数据中寻找出其间的关联性,从而形成知识或有价值信息,最后利用这些知识和信息化手段让城市运营更加高效便捷,最终形成智慧城市。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架构设计 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

从以上图表中看出,每个地方(国家、城市)的智慧城市都有一个具体目标和重点。针对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同样需要明确一个目标和重点,来规划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规划的8条原则: ●根据城市宗旨定义城市模型; ●分析城市结构,制定行动计划; ●重新思考城市的各个系统; ●提升城市服务的经济性; ●让城市更具可持续发展空间,吸引长期投资;

●构建宜居城市,为民众增加公共活动空间; ●打破组织竖井,重构组织架构; ●与其他城市一起协作。 全国信标委于2012年2月至5月对我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城市和企业进行了实地和问卷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热点领域、推动要素、问题和挑战、建设重点、支撑技术、智慧城市中SOA的应用状况及标准化需求等内容。本次调研了28家用户单位以及24家企业。 (1)智慧城市关注领域 智慧城市的典型应用领域包括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园区、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调研结果表明,企业和用户目前最为关注的三个智慧城市应用领域为: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 (2)智慧城市实施领域 智慧城市项目实施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其中智慧政务应用实施最广泛。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1简表 城乡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 代码codes 用地类别中文名称 Chinese 英文同(近)义词 English H建设用地development land E非建设用地non-development land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 代码codes 用地类别中文名称 Chinese 英文同(近)义词 English R 居住用地residential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commercial and business facilities M 工业用地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W 物流仓储用地logistics and warehouse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road, street and transportation U 公用设施用地municipal utilities G 绿地与广场用地green space and square

2用地分类 2.1一般规定 2.1.1用地分类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 2.1.2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3级分类体系。大类应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应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2.1.3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2城乡用地分类 2.2.1城乡用地共分为2大类、9中类、14小类。 2.2.2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 3.2.2的规定。 表3.2.2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内容 大类中类小类 H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及其它建设用地等 H1城乡居民点 建设用地 城市、镇、乡、村庄建设用地 H11 城市建设用 地城市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 H12镇建设用地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建设用地H13乡建设用地乡人民政府驻地的建设用地H14村庄建设用 地 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用地 H2 区域交通设 施用地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和管道运输等区域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不包括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铁路客货运站、公路长途客货运站以及港口客运码头 H21铁路用地铁路编组站、线路等用地 H22公路用地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用地及附属设施用地 H23港口用地海港和河港的陆域部分,包括码头作业区、辅助生产区等用地 H24 机场用地民用及军民合用的机场用地,包括飞行区、航站区等用地,不包括净空控制范围用地

城市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城市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 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类型的城市多见于 战略要地和边疆城市,如天津起源于天津卫;而因“市”而“城”则是由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场后有城市的形成,这 类城市比较多见,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人 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城市的形成,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外乎 这两种形式。 1、城市的形成过程: 早期:以农业和狩猎为生,生产生活空间是农村 后来:随着人口的集聚和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城市 城:以行政职能为主 市:以商贸职能为主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功能 2、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A.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产生剩余产品 B.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 3、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自然地理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的影响,还要受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经济因素的 影响。

4、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主 要是因为这里有肥沃的土壤、便利的灌溉条件、平坦的地形,适宜 的气候等有利条件。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农耕时代,人类开始定居;伴随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崛 起和城市文明开始传播。其实在农耕时代,城市就出现了,但作用 是军事防御和举行祭祀仪式,并不具有生产功能,只是个消费中心。那时城市的规模很小,因为周围的农村提供的余粮不多。每个城市 和它控制的农村,构成一个小单位,相对封闭,自给自足。学者们 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如13世纪的地 中海沿岸、米兰、威尼斯、巴黎等,都是重要的商业和贸易中心;其 中威尼斯在繁盛时期,人口超过20万。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进程 大大加快了,由于农民不断涌向新的工业中心,城市获得了前所未 有的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国 绝大多数人口都已生活在城市。这不仅是富足的标志,而且是文明 的象征。 随着城市的林立而起,其象征力便没了以往的深刻而吸引人,这似乎也暗合了“道”,也许城市与乡村本就无本质上的区别,正像 是人的安居乐所与勤奋工作一样,顺其自然(生产力的发展)而交替 着自身的位置。 城市对人类文明进程是如此的重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应当成为每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未 来城市应倡导低碳、节能、便利;倡导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使每位市民、每位来访者都充分享有现代文明带来的丰硕成果。 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等众多大中小城市。 ①优势条件:毗邻港澳,改革开放起步早,经济发展速度快,目前已形成一个比较集中而且发达的大、中、小城市群,市场化程度高,人才、产业链、外经贸环境都具优势,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沿 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扬州市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第一章扬州市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城市旅游是指以现代化的城市设施为依托,以该城市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周到的服务为吸引要素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其发展是一种以旅游产业发展为主导,促进地方国民经济增长的经济活动过程。其中,决定城市旅游发展竞争优势的因素有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城市本身所处的旅游大环境、城市自身经济状况以及城市资源禀赋等等。因此,研究城市旅游的发展和竞争性的问题,不仅考虑城市旅游本身,更要注重旅游产业主导下的城市旅游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上,通过旅游经济综合体或地标性吸引物的塑造来拉动城市经济的快速提升。 我们将针对扬州市自身特点,从不同角度分析扬州市目前旅游发展的竞争态势,以期寻找竞争环境下的扬州市旅游发展方向。 扬州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等荣誉称号,2006年又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扬州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繁多,自古以旅游休闲和传统文化取胜。扬州是我国唐朝时期的第三大城市,同时也是中国东南一带胜景荟萃之处,城里城外的园林建筑不计其数,著名的有二十四桥、大明寺、瘦西湖、个园、桃花坞、小金山、钓鱼台等等。时谚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可见当时的扬州是何等繁华,对文人墨客的吸引力之强是可想而知的。今日的扬州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京杭大运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遗址、明清私家园林等。它们中包括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等。虽然扬州的旅游资源丰富,城市环境优越,但由于城市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没有进行很好的资源整合并形成产品优势,旅游对城市经济的推动有点滞后。因此,相对于苏南经济发达的城市,无论从旅游的经济总量、人均消费能力还是经济辐射能力来讲都存在较大差距。扬州与镇江、常州、南通同处于江苏旅游第二梯队的增长极板块,这与扬州的历史形象、区位优势和城市知名度极不相适应。 一、扬州市在全国旅游发展环境下竞争性分析 1、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来看 通过对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排名来看(详见附表数据一),这些城市普遍经济实力较强,旅游大环境较好。75%进入榜单的城市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其中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占据大半,说明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旅游发展的重要性,而扬州作为第一批2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资源价值高,未来发展潜力大。同时,以海滨城市及苏杭、成都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型城市,引导着旅游消费潮流,而扬州是历史上著名的传统休闲消费型城市,而今又多次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等,充分体现出休闲度假环境的基础条件好。此外,有“中国旅游创新之都”的深圳位居榜单前列,代表着以创新型旅游景观的另一类消费趋势。扬州目前旅游开发以依托传统资源类型居多,创新能力可因文化而激发,发展潜力大。由此可见,扬州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文化价值潜力亟待激发。应顺应市场大势,借势文化,注重体验型、创新型、度假型的旅游产品开发,塑造扬州市全国乃至世界旅游目的地形象。 (2006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来源:搜狐旅游频道】除标黄城市外,其他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 2、从国内热点旅游目的地城市来看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开题报告范本[word论文]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开题报告范本 研究生开题报告 题目: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 院(系、所) 20XX年9月1日

开题报告要求 一、课题来源(国家、教育部、省、市、自选)。 二、拟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理论或实际应用意义或价值。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综述。 四、主要研究内容。 五、课题研究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完成论文的实验条件等。 六、研究过程中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七、计划进度。 八、主要参考。 附注: 1.开题报告须存入学生个人学籍档案。 2.开题报告要求文句通顺、内容明确、字迹工整。 3.开题报告打印后提交给导师,再由导师审核签字后提交给EMBA教育中心。 4.申请某学期学位论文答辩的学生,其开题报告提交的最后时间为该学期开学第一周星期五下午5:00之前,过期不予受理。

一、论文题目及来源 论文题目:NZ县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课题来源:本课题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于毕业前夕,在管理学院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结合本人所在的NZ县发展现状与问题撰写的毕业论文题目,属于自选课题。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研究背景 NZ县位于鄂西北,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以东,东临荆州武汉,西连神农架,南接宜昌三峡,北依襄阳南阳;地处江汉平原的北缘,南阳盆地的南缘,秦巴山系的东缘。版土面积三千八百五十九平方公里,总人口六十万人。NZ县山、水、林、城资源特色突出,景区与城区融于一体。拥有48大泉、72河堰之美誉。林地378万亩,森林蓄积量达2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4.6%。林特资源有1500多个品种。近年来,NZ县农业产值增速一直居于各县区前列,建设了优质粮油蔬菜基地85万亩,优质林特基地67万亩,优质烟叶基地3万亩,特色农业产业生机勃勃。并已形成以涌泉工业园、襄阳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核心的工业发展格局,且近两年因园区的投入生产,工业生产总值不断攀升,成为NZ县经济拉动力。正在着力建设1500平方公里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投资20XX以上,重点开发5个4A级景区。生态文化旅游旅游产业作为新型战略性支柱产业后起而勃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