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新时期生态文明的内涵

如何理解新时期生态文

明的内涵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倡导生态自觉建设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以全体人民的共享生态权为其旨归的,是立足本国来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既杜绝某些资本主义大国殖民主义性质的环境污染转移,也反对国家内部环境污染由发达地区对于欠发达地区的转移。

党的十八大集中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成为党在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需要我们很好的学习领会与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论述的生态文明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形态,也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新发展。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大自然本身是极其富有和慷慨的,但同时又是脆弱和需要平衡的;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可阻挡,但人类归根结底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活动不能超过自然界容许的限度,即不能使大自然出现不可逆转地丧失自我修复的能力,否则必将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生态文明所强调的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获取有度,既要利用又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动态平衡,不断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就是要从内心深处老老实实地承认人是自然之子而非自然之主宰,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决不能有凌驾于自然之上

的狂妄想法。顺应自然,就是要使人类的活动符合而不是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当然,顺应自然不是任由自然驱使、停止发展甚至重返原始状态,而是在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就是要求人类在向自然界获取生存和发展之需的同时,要呵护自然、回报自然,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恢复元气、休养生息、资源再生的空间,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平衡,多还旧账,不欠新账,防止出现生态赤字和人为造成的不可逆的生态灾难。

生态文明的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在空间维度上,生态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态危机是对全人类的威胁和挑战,生态问题具有世界整体性,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从全球范围考虑人与自然的平衡。在时间维度上,生态文明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面临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永恒难题,生态文明建设永无止境。人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认识的解决矛盾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循环往复,促进生态文明不断从低级向高级阶段进步,从而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向前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求人们要自觉地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形成人类社会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二、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就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

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六个“紧紧围绕”进行部署,并从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

一是源头严防制度体系。包括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落实用途管制等。二是过程严管制度体系。包括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三是后果严惩制度体系。包括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实行损害赔偿制度等。此外,十八届三中全会还在资源节约集约使用、环保市场、环保管理制度、区域联动、信息公开等方面提出了改革要求。

三、深化环保体制改革意义重大

深化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领域改革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必须合理布局深化改革的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时间表和路线图,在重点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环境保护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应该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和突破口。当前我省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完全转变,生态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必须加

快推进环保体制改革,更有效发挥环保的先导、倒逼、优化功能,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是建设生态中国、美丽中国的主干线和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关键是在环境保护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点也要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上实现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各省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环保力度,创新环境管理体制,为推进环保体制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对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化环保体制改革。

四、扎实推进环保体制改革创新

首先要抓好顶层设计。一是科学协调水利、环保、土地、林业等部门,形成步调统一、统筹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合力。二是推动现有各种法律的生态化调整,完善现有环保法律法规,增强操作性和约束力。三是健全环境保护考核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损害赔偿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通过责任追究、经济赔偿等制度,实现环境保护法律责任、经济责任、行政责任的“三重落实”。四是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抓紧完善与主体功能区配套的政策措施,限定不同区域的使用用途。按照“保底线、优布局、调结构、严标准”的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高效有序的市场服务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快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提高污染减排的效率。二是推动出台全国燃煤火电机组脱硝电价管理办法,稳步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绿色信贷政策,积极推进环境监测社会化。三是积极推进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培育环境损害社会化评估市场,探索以市场导向为主,以市场交易的方式来实现横向、公平补偿。四是建立环保产业规范运转机制,健全法规标准,完善市场规范,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进环保产业、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从严从紧推进全防全控,建立强力有序的综合监管体制。大气、水污染具有区域性、流域性特征,要与属地管理相结合,探索建立流域、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逐步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健全“统一监管、分工负责”和“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监管体系,创新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等环境监督执法机制,推进精细化、网格化环境监察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统一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立先进的环保信息平台,健全涵盖各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的网上环境管理政务系统,以信息化推进环境管理现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