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代来中国学者对卢梭政治思想研究的综述

近二十年代来中国学者对卢梭政治思想研究的综述
近二十年代来中国学者对卢梭政治思想研究的综述

近二十年代来中国学者对卢梭政治思想研究的综述从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对于法国在革命的研究进入了打捞的阶段,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法国专家的著作和论文被翻译出版,中国学者在一定程度上开始真正突破各种束缚研究法国在革命及其史学。我们知道,18世纪启蒙运动作为法国在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曾经掀起过轰轰烈烈的反响,并波及至世界各地。从那时起就不断有学者研究它、探讨它。而卢梭良久以来作为启蒙运动中杰出的代表(虽然后来的学者对此提出质疑1),他的理论及思想引起很大的争论,特别是其政治思想一直都被视为研究的热点,众多的学者在它的主要内容实质作用及其对雅各宾派罗伯斯比尔的影响等许多方面展开讨论。本文即将对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在卢梭政治思想方面的论文及著作作个总结,以备为更好地研究卢梭、启蒙运动和法国在革命作铺垫。

一.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1.核心内容:

卢梭的政治思想是一个庞杂、繁复的理论体系,但其思想的核心内容却在著作中昭示得很明显;因此,国内学者对此争论不大,一般都统一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内,大致有以下几点。

a.社会契约

吴琦认为广义的社会契约思想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人类不平等起源和基础的思想;二是为消除不平等现象而提出的社会国家学说明书2。

韩承文、徐云霞认为社会契约学说是他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的政治纲领3。

陈闻桐认为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上的特色是从道德与利益的二者关系上论证国家的起源与目的,且得出结论:道德高于利益4。

b.人民主权

许多人认为人民主权思想是卢梭民主理论的核心,并且标志着现代民主理论诞生态。

吴明银提出卢梭人民主权的最高理想是全民参与或大多数人参与的直接民主制,最低理想是选择少数杰出人物进行执政的代议制民主政治6。

c.暴力革命说

李平民认为暴力革命说是人民主权的保障7,

王谷良认为卢梭的关于人民用暴力革命彻底推翻封建君主制及不平等的论述极大鼓舞了人民群众同封建社会斗争到底的信心8。

以上几点卢梭思想的核心内容,学者们几乎无所异议,但他们认为理论有多面性,因而要试图挖掘其中主导及其实质表现,这将在下文中重点讨论。

2.特点:

a.陈闻桐认为卢梭的政治思想充满着虚幻性植根于他理论,阶段和历史的局限,思辨性则与他的研究方法有关9。

陈禹鼎认为卢梭的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上体现了他理论上的空想性10。

b.葛力认为卢梭思想具有创造性、启发性和繁殖性11。

3.两种特殊的关于卢梭政治思想的解释

a.李宏图通过近代民族主义理论来考察卢梭思想,提出了“祖国”、“公民”、“美德”三个联系在一起的概念来解释卢梭的政治思想12。

b.朱学勤提出卢梭思想的终极目标是“道德理想国”,但把道德价值理想放诸现实社会中却必然形成“恐怖美德”笼罩的局面,致使理想国的覆灭13。

二.关于卢梭政治思想的实质

对于卢梭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分歧不大,但是对这些理论的价值判断却导致各个学者在卢梭思想观点上的分野。大致说来,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是卢梭理论中到处洋溢着民主思想的氛围;二是卢梭理论中本身即蕴含着专制主义成份。另外有一些学者认为应当把卢梭思想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分开讨论。下面对这几种观点作个汇总。

1.民主性

吴明银认为卢梭在其思想中体现出的是一种宣扬人性、恢复人权、崇尚理性的民主理论14。

崔之元也认为卢梭思想具有民主性,并指出它对现代民主理论的最在贡献在于将个人自由与作为生活基础的人民主权内在地联系起来15。与此同时,阎海云等人指出卢梭思想比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具有广泛民主内容,对于推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着巨大的埋步意义16。

2.专制倾向

陈奎德认为卢梭原则导致两大后果,其中一个即是公民权利“一次性上交”给主权者之后,再提出异议就必然受到镇压,所以卢梭原则实行的结果是逻辑地导致了专制17。

陈维纲有同样的看法:卢梭理论中包含着对人权的彻底否定和对握有无限权力的主权者的尊崇,而这点使他的民主成份化为一大堆空话18。

张庆海说这种专制主义倾向只能作为革命深入的动力,而无法成为解决革命任务的最终方式19。

3.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分离

蒯慧认为卢梭虽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最民主的一位,但他的主张在实践中极易产生误导作用——它为极权政治和暴力政治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且高度集中但缺乏制约政治体制必然走向专制和独裁20。

陈闻桐也认为卢梭学说理论上的虚幻性、思辨性运用到现实中会产生消极作用21。

中晨星对民主与专制有新的看法,他认为民主思想及其实践与专制独裁的出现并无多大关系,每项民主在实践时总会引起专制22。

4.另外,葛力认为要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卢梭的政治思想。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中卢梭表现出来的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无政府的思想,而在《社会契约论》中体现的却是集体主义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23。

三.卢梭政治思想与雅各宾派

对卢梭政治思想所产生的影响这个问题讨论的文章不少,但学者们基本上同意它对法国及世界革命产生一定影响这样一个事实,而争论最多的集中在其思想与雅各宾派的关系上,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这本身还要牵涉到关于“雅各宾派性质”的定性问题。从中国学者的研究来看,分歧主要出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卢梭思想是否是大革命的主旋律。其次如果卢梭政治思想对雅各宾派有影响,则到底体现在哪个方面:是推动革命前进的动力呢还是直接把革命引向反动。

1.卢梭思想是否是大革命的主旋律

a.张庆海提出了“危机造就原则”,认为卢梭的政治思想虽在一定程度上与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出现了暂时的统一,但这只是形势发展所迫的结果,并不表明两者间存在熏陶的关系。24

b.陈维纲认为以上看法是站不住脚的,他认为是卢梭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促进激进的理想

来看,我都认为这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所做的只是一个小结,以待进一步补充。

注释:

1.19世纪初埃米尔·法盖认为卢梭并不是个人主义者,与启蒙精神不合拍,不应当属于启蒙主将。观实取自《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朱学勤上海三联书店

2.《法国史通讯》第6期《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

3.《试论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选自《江西社会科学》94年第5期

4.《从社会契约论和国家观看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选自《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91.2

5.《雅各宾专政与卢梭》选自《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92.1

《卢梭新论》选自《读书》96.7

6.《试论卢梭的民主思想》选自《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93.4

7.同5

8.《关于卢梭评价的几个问题》选自《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版)》88.2

9.同4

10.《卢梭以人民主权论为中心的政治学说述评》选自《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82.2

11.《正确理解卢梭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选自《江西社会科学》91.2

12.《祖国、公民、美德——卢梭思想研究之一》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91.2

《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朱学勤上海三联书店

《卢梭二题》选自《读书》92.6

14.同6

15.《卢梭新论》选自《读书》96.7

16.阎海云《卢梭的民主思想与法国大革命》选自《历史教育问题》83.4

王沪宁《卢梭政治思想的绵延》选自《读书》81.12

王谷良同8陈禹鼎同10

17.《自由,重新发现》选自《书林》89.1

18.同7陈维纲《评卢梭人民主权论的专制主义倾向》选自《读书》86.12

19.《卢梭政治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主旋律吗?》选自《世界历史》98.1

20.蒯慧《试论卢梭人民主权思想》选自《学术界》96.4

21.同4

22.《卢梭思想与雅各宾主义、波拿巴主义》选自《史学集刊》91.2

23.同11

24.同19

25.同18

26.刘宗绪《法国大革命的根本任务和革命的上升路线》选自《世界历史》81.2

周敏凯《试析法国大革命思想原则的困顿及其原因》选自《华师大学报(哲社版)》89.3 周友光《卢梭的平等思想及其在法国大革命中的实践》选自《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89.3

张秀兰《试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选自《求是学刊》85.2

27.同18

28.同13《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29.《思想启蒙与政治变革》选自《法国研究》89.4

30.陈崇武《罗伯斯比尔政治民主思想的发展》选自《历史教学问题》89.3

何汝璧《卢梭与罗伯斯比尔》选自《法国史通讯》第8期

31.同1

32.20世纪30年代德国新康德主义大师卡西勒认为卢梭是以分裂的形式属于启蒙阵营。且他移动了启蒙重心攻击了启蒙前提。选自《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历史系99级B99034111

龚苓

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评价

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评价 让·雅克·卢梭,是法国18世纪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一生动荡不安,四处流浪。在流浪生活中,通过自学获得渊博的知识。长期艰难的流浪生活,对卢梭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看到人民所遭受的痛苦与不幸,对此深表同情,又亲身感受到社会不平等所带来的屈辱,因此对巴黎上层社会生活的豪华奢侈与虚伪无耻,表示了极大的轻蔑与愤恨。 卢梭发表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著作。他的这些著作极力抨击了社会不平等现象,并寻求克服不平等的办法。在其诸多论著中,尤以提出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爱弥尔》振聋发聩。《爱弥尔》一书,表达了他对教育的独特、深刻的领悟,既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作,它引导了西方教育的现代发展方向,又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开浪漫主义写作风格的先河。 他是西方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他的自然教育论及其思想完成了教育中儿童观的革命,使教育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重提卢梭的教育思想,是因为其中涉及到的一些观点、主张对我们当今教育理论和倡导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改革实践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教育思想内容 1.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归于自然”,不仅是卢梭政治哲学思想的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帝创造万物,都使为善;而人滥于施为,便成为丑恶的了。”?仲”所以,要想造就理想的人,就要推行自然主义的教育。他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必须协调自然、人为和事物这三种教育的关系,使事物教育和人为教育适应于自然教育,即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的天性,而不要去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标——归于自然,成为自然人。 卢梭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既不是帝王贵族,也不是亿万富翁,所有的人生来都是赤条条的一无所有,都要遭遇人生的苦难、忧虑、疾病、匮乏以及各种各样的痛苦,最后注定都要死亡。做人的意义正在于适应这种种境遇。所以,真正的教育就是教他按他的本性生活。2.教育目标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体现在培养目标上,便要求教育培养自然人。卢梭反对封建教育所培养的王孙公子和显宦达官,他所理想的自然人是身心调和发达的人,不同于公民。这种自然人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良心畅旺、能力胜强;能适应各种客观情况发展变化的需要;不固

谈卢梭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

谈卢梭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作业 北师大哲学管理系 云南教学点 章俊骏

谈卢梭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 关于《西方政治思想史》 北师大哲学管理系云南教学点 章俊骏 主体摘要: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中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对法国政治思想的影响很大,他的“平等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的 “社会契约论”强调“个人利益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同时,也要服 从整体不损害他的利益只会使他自由”,他提出“人民主权学说”,在 法国历史进程中发挥过巨大影响。 关键词:法国,卢梭,政治思想,平等理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学说,思想论者的影响 正文: 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特色鲜明的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兼著名的文学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卢梭的政治思想在法国历史的进程中发挥过巨大的影响。生前他的小说和政治著作已经赢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全集在晚年多次出版。特别是在法国大革命中,《社会契约论》一版再版,形成了对卢梭空前的政治崇拜。他的精神和思想鼓舞了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派领袖们。罗伯斯庇尔是卢梭政治学说的忠实实行者,马拉是当时少数真正研读并理解卢梭著作的人之一,圣·鞠斯特在1794年7月事变前草拟过一个建立平等的小私有者民主制的计划。同样,卢梭对科学、文化、艺术的全部否定,他对公意绝对正确的信仰,他对人民直接行使主权的主张,在法国大革命的全部进程,尤其是雅各宾专政时期,也暴露出它们可能有的弊病,为后人留下值得长久思考的课题。

一、平等理论 平等思想是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开篇就提出一个振聋发聩的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①在他看来,要实现个人自由,离不开平等,因为没有平等,“自由便不能存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卢梭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财产占有应该尽可能地平等,以及在法律规定下人人权利平等的原则,为人民主权奠定了一个理论基础。 卢梭相信,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只是人类社会才打破了大自然在它们之间建立的平等;又说,各种等级的人都是一样的,人数最多的等级最值得我们尊敬。从人的天生平等出发,卢梭对封建特权制度作过无所不至的尖刻讥讽。其一,他完全否认国王和贵族的特权地位,公开宣称自己看不起企图在衰败的王权下疯狂挣扎的“这个破落的国王”,并坦白承认自己对贵族的强烈厌恶,包括不喜欢他们的残酷、偏见、卑劣与虚荣心。其二,他辛辣、透彻地批判天主教神学,指责“要信上帝才能得救”这个教条严重地摧残了人的理智,主张不要因为一个人不信上帝而惩罚他。其三,他彻底否定封建的教育制度,认为当时人们的种种智慧都是奴隶的偏见,一切习惯都在奴役、折磨和遏制人们;主张教育要诉诸人的天性,要培养青年人爱人民的习惯。其四,卢梭抨击文明的价值,认为科学、文学与艺术用花冠点缀了专制统治的锁链,使人们身处奴役而不自知。 卢梭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充满了叛逆和革命精神。他尖锐地指出,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临,旧秩序不可避免地要被革命所推翻。卢梭的激进思想,集中地代表了第三等级中广大小资产阶级劳动者的革命情绪。他的有些想法后来直接变成了法国大革命中的民众实践和法律条文。 力图挖掘造成种种恶果的原因,探寻社会政治不平等产生的根源,是卢梭平等思想中最为深刻的步伐。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里,卢梭首先指出,在自然的状态下存在着一种不可毁灭的真实的平等,人们即便有体质上的自然的不平等,其影响也几乎等于零。由于人类有一种自我完善化的能力,他们学会使用工具和火,发明了农业和冶金业。特别是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财产上的不平等,接着产生了统治和奴役,人们之间便处在暴力和掠夺的最可怕的战争状态。富人通过欺骗穷人的契约,组成了社会,产生了法律,但是一切国家的法律的普遍精神,是袒护强者,欺凌弱者,袒护富人,欺凌穷人。社会把保障私有财产和

卢梭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卢梭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与其的行为、性格, 尤其与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生性爱好自然,行为不拘,一生只受过2年正规教育。但他善于学习, 与一些社会名流交往, 深受影响, 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认为, 所有社会的压迫和腐败, 都是由于文明进化; 科学徒示人以技巧, 而艺术则只召人以浮华,剥夺人类心灵的自由和本性的发展,因此科学和艺术的进步不但不能给人类带来愉快, 却足以使道德堕落。他还认为,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实在于文明的进步。他指出, 在原始社会,人类不平等的程度极小,而在所谓文明发生之后,不平等的程度加深了,尤其在私有制产生之后, 为了保护私有制, 人们定出法律和道德规范, 名义上是人类行为的共同准则, 实际上则强者压服弱者的工具。因此, 要减轻人类的不平等,只有回归自然,服从自然的法则,脱离社会的约束。他教育遵循自然的著名思想, 就是其社会政治和哲学观点的具体体现。 卢梭主要政治著作是《民约论》,主要的教育思想著作是《爱弥尔》, 而《忏悔录》则是其自己的传记体小说。因此, 从《爱弥尔》中, 我们可以看到卢梭闪闪发光的教育思想。其中, 也蕴涵着他在学前教育课程方面的真知灼见。 1.教育思想 卢梭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 以儿童为本位。他在《爱弥尔》中开宗明义地说, “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边坏了。”他认为,人性本善,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内在欲望而行动, 不必加以干涉。一旦受了社会认为的干涉,儿童极易产生不自由、不平等, 甚至产生罪恶。所以他极力主张, 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 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返自然, 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人类的影响。换言之, 教育要发展儿童天生的禀赋,应使儿童有自然的生活,

江苏开放大学中国政治思想史2020考试复习题答案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一、单项选择 1、在商代后期,已经产生了君主的权力来自于(C ),君主是民众的主宰,民众必须服从商王统治的观念。 A.神 B.鬼 C.天 D.地 2、在(B)代后期,已经产生了君主的权力来自于天,君主是民众的主宰,民众必须服从君王统治的观念。 A.夏 B.商 C.周 D.秦 3、“明德慎罚”、“敬天保民”是(A)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A.周公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4、(C)与礼是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A.智B义C仁D信 5、仁与(A)是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A.礼B.义C.智D.信 6、以人性善为出发点,(C)在政治上主张施仁政。 A.墨子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7、儒家中首先引入法的观念的人是(D)。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荀子 8、荀子是儒家中首先引入(D)的观念的人。 A.仁 B.义 C.道 D.法 9、在(C)看来,“道”是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状态,而无为正是达到此境界的最直接的途径。 A.墨子 B.庄子 C.老子 D.孔子

10、庄子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B),认为物无贵贱,无是无非。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现实主义D虚无主义 11、(A)政治思想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实用。 A.墨子 B.庄子 C.老子 D.孔子 12、在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中,只有(B )的商鞅变法是最成功的。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韩国 13、(C)是战国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前期法家的思想成果,创立了法术势兼用的君主专制理论。 A.李斯 B.董仲舒 C.韩非 D.荀况 14、仁与礼是(D )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A.墨子 B.庄子 C.老子 D.孔子 15、荀子是(B)学派中首先引入法的观念的人。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16、(B)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相对主义,认为物无贵贱,无是无非。A.墨子 B.庄子 C.老子 D.孔子 17、(A)崇尚的“法治”很有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强化君主权威加强专制统治。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曹操 18、李斯为强化君权而出谋划策,他的强化君权思想具体体现为“(B)”、“深罚”。 A.重罚 B.督责 C.惩罚 D.刑罚 19、汉武帝采纳的董仲舒的建议,终于举起了“独尊(B)”的旗帜,初步实行了指导思想的转换。

卢梭的生平及其思想

卢梭的生平及其思想 郭晓蓉 (内蒙古大学,01004025,哲学学院2010级) 关键字:社会契约论;自由民主;人民主权;自然状态 主要内容:卢梭是启蒙思想的代表之一,他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也对后人以及世界各地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文学作品更是为许多人所喜爱,被广为流传。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因读他的作品而为之神往,说卢梭“使我双目重光”所提出的“自由是人类的特性”的原则也是受到卢梭的启示。可见,卢梭在历史上的作用或者是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卢梭可以说能够超过德国所有的天才,连著名的莱辛(Lesing)、赫德(Herder)、歌德(Goethe)和席勒(Schiller)都是他的崇拜者。他是法国的大思想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先驱,是启蒙运动的卓越的代表之一。卢梭的一生耐人寻味,要了解他,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一、卢梭的生平 在那黑暗的中世纪之末、近代社会肇始不久的时代里,卢梭敢于在政治社会制度方面、自由平等权利方面超越同时代的众多思想家,历经来自包括朋友在内的多方的诽谤,官方的焚书与追捕,民众的骚扰(他曾遭到石头甚至手枪的威胁),终使他晚年处于阴影之中,以致精神的错乱,这一切都与他生存的环境与经历有关。 卢梭在1712年6月28号出生在“日内瓦共和帮”。他是一个被迫从法国逃离的新基督教的后裔。他的父亲是一个制表匠,很仁慈,但脾气暴躁,他是个冒险者和游荡者的结合体,而且酷爱读书。 卢梭的母亲在他生下来便难产而死。所以在卢梭的一生中他受他的父亲的影响巨大。因此,他常常和他的父亲一起读书,甚至到深夜。他阅读极其广泛,从古希腊的今典著作到启蒙论著,从文学历史到自然科学读物他都有涉及。 卢梭热爱日内瓦,也热爱法国,他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法国度过的。在卢梭10岁的时候,他从被收养的人的家中出走,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华伦夫人,并在她家他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两人分手后,在1742年,卢梭来到巴黎和百科全书派还有休谟有来往。在巴黎,他写了《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著作。1749年,在狄容学院悬赏作品中,他因为《论科学和艺术》获得了一等奖,使他一举成名,自信心大大的提高。1764年巴黎法院查禁《爱弥儿》一书,并下令逮捕作者。卢梭流亡到了英国。休谟虽然极力想要帮助他但他却猜忌休谟要害他,两人关系破裂。 后来,卢梭不得不回到法国,最终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 卢梭是个感情极其丰富而不免多疑的人。他一辈子都是在流浪之中。他寄人篱下的时候也并没有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格,他的自信、幻想、多愁善感也许就是他成功的源泉。 二、卢梭的主要思想和主张

卢梭的教育教学思想

卢梭的教育教学思想

————————————————————————————————作者:————————————————————————————————日期:

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爱弥尔》是其最有影响的一部教育代表作品。 1、论人的天性 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他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在他看来,儿童之所以乖张任性,不是自然造成的,而是由于教育的不良导致的。 卢梭的天性哲学体现在教育上,便要求教育脱离社会文化的监牢而使人性得到发展。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弃恶扬善,恢复其天性。也就是说,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人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所造成的人”。 2、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 卢梭指出:“教育有三个来源:或来自自然,或来自人,或来自事物。人的器官和能力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卢梭还进一步指出,“教育的这三种要素,其中自然教育完全非人力所能控制,事物的教育我们对他也只具有一部分的势力;只有人的教育是我们所能够支配的。”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自然人并不是回复到原始社会的退化之人,而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即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能力强盛的“新人”。 卢梭猛烈地抨击封建教育。他指出,封建教育不顾儿童天性发展、抹杀儿童天性与成人的区别,以至不根据儿童特点施教,硬将对成人适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使儿童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因此,他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主张根据每个阶段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1)婴孩期(出生—2岁)。这一时期教育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通过合理的饮食、衣着、睡眠和游戏,养成健康的体魄,为儿童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2)儿童期(2岁—12岁)。这一时期是“理性的睡眠时期”,以感觉教育为主要教育内容。另外,仍应继续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康身体。他认为,“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主张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儿童的触觉、听觉、视觉等。反对这一时期让孩子读书。在他看来,读书是孩子们在儿童时期遇到的灾难。他假想的受教育对象—爱弥尔长到12岁还不知道什么叫书。

孟德斯鸠、卢梭的政治思想

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 (一)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 1 .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全部政治理论的核心。他运用历史的方法从经验和事实出发去探寻国家和法律制度的存在规律,以便为解决社会政治问题提供普遍适用的政治原则。 2 .“法的精神”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与影响、制约它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体现为一种规律性。 3 .提出“法的精神”的目的: (1) 立法者掌握了法的精神中体现的原则,就能够制定出符合人类理性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起理想的社会。 (2) 人民掌握了“法的精神”,就能遵纪守法,使理想的社会制度长治久安。 4 .意义。“法的精神”强调国家政治法律制度与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必然性关系,表明孟德斯鸠已从国家外部寻找国家运动的规律了,这种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孟德斯鸠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证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受客观规律支配的思想家。 5 .局限性.孟德斯鸠还没能找到国家政治法律制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他不仅将一个国家的良法善政寄托在立法者的智慧上,而且宣扬了一种法律决定一切、法律万能的观点,认为只要有了一种好的法律制度,就可以实现理想的社会。这表明“法的精神”仍是历史唯心主义的。 (二)政体的分类 1 .国家政体可以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三种。 2 .共和政体又分为民主政体和贵族政体两种。民主政体由全体人民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贵族政体是由一部分人民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政体。 3 .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人依据法律执政的政体,君主掌握最高权力。君主、贵族阶级和政治团体是构成君主政体的三个要素。 4 .专制政体是由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的政体。 5 .孟德斯鸠反对专制政体,主张实行共和政体成君主政体。 (三)政体原则 1 .涵义。政体原则可以解释为使政体行动的东西,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的感情。它贯穿在政体之中,指导一切、推动一切,并且恢复一切。 2 .民主政体的原则是品德。主要是指爱祖国、爱平等、爱法律的政治品德,其中心是要求人们遵守法律。 3 .贵族政体的原则是以品德为基础的节制。民主政体的原则也适用于贵族政体。 4 .君主政体的原则是荣誉。荣誉和法制力量相结合可以实现政府的目的。 5 .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怖。专制国家里存在着暴力恐怖和宗教恐怖。 6 .评价。孟德斯鸠用法律和荣誉划分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否认专制政体,主张资产阶级法律制约下的君主政体,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对君主制的幻想又是保守的,反映出他政体学说的局限性。

谈卢梭的教育思想

浅谈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心理学院傅樊 学号2009213717 著名教育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的观点。在这本书中,他主张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压抑个性。 总的来说,在《爱弥儿》中,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首先,对于婴儿期,他主张婴儿应该由父母教养,要进行体育锻炼,卢梭反对溺爱儿童。在幼儿期的儿童,卢梭主张进行感官教育。另外,他还提出了智育教育。他认为,教育应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对于十五岁以后的青少年,他主张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此外,他主张对成年后的男女青年进行爱情方面的教育。虽然,从现代教育的观点来看,他将体育,智育,德育分为几睂阶段来教育显得不科学,但是他的观点在教育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卢梭认为,凡是出于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这点反应了他的性善观。换句话说,他认为,人是一个善良的自然状态,天生如此。一个人出生后,如果不顺应自然和天性,他便会在社会中慢慢变得与自己的天性渐行渐远。 从卢梭的自然教育观出发,我想谈谈,他阐述的关于教育的两个方面。 首先是德育方面。他认为人天性是善良的。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纯净的,没有杂质,我们拥有那个人类起始就有的美好的品质,善良,快乐,乐观,自由。我们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爱身边的人以及陌生人。我们内心的那种善良让我们总是快乐地向善。没有猜忌,冲突,贪婪,暴力等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份美好,我们总会倾向于让这个世界更和谐更美妙。所以卢梭主张,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建议去乡村,也就是安宁,祥和,淳朴的地方。这样,一个孩子在年少时更多的接触便是大自然,而不是尘世的虚浮,这种大自然的陶冶也会对他的将来产生好的影响。 卢梭强调一个自然状态下的人的是没有“你我”之分的,他们有自己想要的并努力去追求,但是他们的欲求只是限于他们力所能及的;他们善于自我保护,但不会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在那样的世界里,就好比中国古代的一个田园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一样,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相亲相爱,没有敌视,仇恨,嫉妒,算计。 其实,是在智育方面。卢梭认为,孩子的成长有不同的阶段,家庭,学校和社会不能任意打乱孩子的成长次序,否则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反思我们现在的一些教育,很多家长总是不断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有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学习两门语言,有些学校过分重视成绩,让学生学习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知识,其结果只能是很多孩子被迫去学习他们并不感兴趣的特长,产生抵触情绪,或者在早期的成长中,不仅没学会两门语言,相反,连一门语言也没有学好,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也过于机械化,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没有很好的理解,创新意识也被无形的扼杀掉了。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悲剧。再来看卢梭的观点,他反复强调,儿童天性中包括自由,理性和善良。他们具有纯真的天性,他们的成长应该是在适当的年龄学习适当的知识,在大自然中去捕获他们所缺乏的知识,慢慢体会和成长。就像爱弥儿那样漫步于乡间小道,流连于湖光山色,吸吮天地之精华,回归自然,去学习,去锻炼。 看了这本书后,我对卢梭的自然教育观最大的感悟是,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天性,要尊重他们,让他们在一个相对自由的条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整理复习

国家起源的传说 ①契约说 ②冲突说 ③贸易说 ④水利灌溉说 ⑤战争说 ⑥圣人造福说 封建制度的含义 1.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君封臣 关系; 2.形成了与封君封臣相适应的封土制 度; 3.中央势力衰落,各封君在其领地有 独立的政治权力 东方专制主义(魏特夫) 1,这种社会是一种“水利社会” ; 2,政治权力的集中和专制;3,一切完全归皇帝所有; 4,东方社会只有皇帝控制下的贵族;5,东方社会的政府对国家的经济实行垄断; 6,东方社会没有法律; 7,东方社会的专制特点具有十分强烈的稳固性。 夏朝的政治过程 政治决策:以占卜决定,建立专门的卜筮之官,也可以“乃召六卿” 政治执行: ①是召集大臣发表誓词,如和有扈氏作战的《甘誓》“行天之罚” ; ②是诸侯会盟“夏启有钧台之享”; ③是征伐不服从者。 夏朝的官员制度 1、中央朝廷官吏外廷:政务官;宗教官 内廷:宫内事务 2、地方侯、伯:同姓以国为姓,分布在王朝中心区以外地区;异姓贵族成为方国、候伯。大国首领为伯。 3,方国对夏朝天子的义务: 1)听命;2)任职;3)提供部队征伐;4)保卫王族;5)纳贡 商朝的行政制度——内外服 1)内服: 第一类是政务性职官:牧正,多工 第二类是军事性职官:师长、马亚、多马、戍、卫、射 第三类是宗教文化类职官:卜巫史 第四类是宫廷内职官:寝宰臣 2)外服:诸侯或方国 义务:戍边、出征、纳贡、服役 商王国时期的国家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有的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方国联盟”,也有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部族国家”或“早期国家” 。

西周宗法制度 周朝是严格依照宗法制度建构起来的,西周的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西周分封制度 分封制是西周王朝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是周人对被征服土地和人民实行统治的一种措施,也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分封的原则与对象是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功劳的大小(辅佐与同盟)分封,其前提是承认周王的统治。在分封中,授民授土是分封的核心内容。 诸侯国的分封有四种情况 一是周王室的亲属,如鲁、卫; 二是周的功臣,如齐; 三是商遗民,属这类的只有宋; 四是所谓上古圣王的后代,如陈、杞。 西周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五级以下还有第六级“附庸” 国野制 “国”,亦称“乡”,即当时的都邑或较大的居民点。一般来说,国是奴隶主贵族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住在国中的人称“国人”。“野”亦即国以外的广大地区,其地域比国大。居住在野的人叫做“野人”。国人与野人的地位大不相同,前者是统治者,后者是被统治者,政治待遇有着天壤之别。国与野的对立,是西周时期阶级矛盾的具体体现,也是西周奴隶制度的一个特点。 西周宗法制度: 周朝是严格依照宗法制度建构起来的,西周的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西周的地方行政体制 严格控制诸侯。 “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 四方诸侯对中央王朝承担一定的义务:定期朝觐、缴付贡赋、保卫王室 刑罚制度 夏有《禹刑》,商有《汤刑》,周有《九刑。以《周礼》为根本法,“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成王制《九刑》,穆王制《吕刑》。主要有“墨、劓(yi)、宫、刖、杀”五刑 春秋五霸”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教育家卢梭的思想主张

教育家卢梭的思想主张 卢梭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那么卢梭的思想主张有哪些?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卢梭的思想主张,希望对你有帮助! 卢梭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其政治上的思想影响深远,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以及美国大革命具有指导作用。卢梭的思想主张涉猎甚广,除了政治还包括哲学、教育和文学等方面。 首先,在政治上卢梭的思想主张是天赋人权,将人与社会的关系形象的描述成一钟契约,人是被统治者,政府就是统治者。虽然人生下来都渴望自由,正是因为这种契约的存在,人们才甘心成为被统治者。所以卢梭提出了另一个人的权利平等等思想,在同样的契约下,政府不能是贵族的政府、统治者的政府,应该是全部人民政府。 其次,在哲学上卢梭的思想观点这要针对人的天性,如人天性是善良的,人的自由意志是受到贪念的影响的。其中还有道德和理性的关系,比如道德和理性是不相关的,人的自由是以道德的自然流露为基础等。 最后,再教育上卢梭的思想主张是顺应人性,顺应孩子的天性,改革教育体制等。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卢梭的政治主张与教育主张是相互呼应的,顺应天性正是将孩子从封建的思想观念中脱离出来的

一种方式。卢梭的思想主张在当时已经具有着极高的先进性,但是他还是没有走出自然神论的束缚,毕竟在那个封建愚昧的社会顽固势力过于强大;但是卢梭的思想依旧为后世开辟出新的思想领域。 卢梭生平贡献卢梭的贡献其实是潜移默化的。他的主张,“自然神论”,反对暴政等等,都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严重的抨击,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不满,与人们有了共鸣。在长期处于压迫状态下的人们都会触底反弹,总会想要呼应那么一两声,不然,卢梭的作品也不会掀起那么大的风浪。在教育上,他主张尊重孩子们的本心,反对传统的教育对孩子们的戕害,呼吁对传统教育的改革。这其实也同时是在促进当时封建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 还有一点,我觉得卢梭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文化上,他出版了许多作品,而且他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对人们产生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他参与了《百科全书》的创作,这本书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刊物,哪怕是当代社会。所以,他在文学上的贡献也颇大。 再到后来的法国大革命,还有美国独立革命,都是受到了卢梭思想以及他的主张的影响。所以,卢梭的贡献不是实体,而是对人们的思想以及后来社会体制改革的贡献。 卢梭生平简介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十岁起独自寄居在亲戚家里,然后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涯,最后还遇到对他影响至深的几个女人,并且对他的思想著作产生了影响。后来的卢梭隐居著书,最后在潦倒中死亡。虽

谈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评价

谈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评价 侯静卢梭,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资产阶级教育家。他是西方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他的自然教育论及其思想完成了教育中儿童观的革命,使教育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以杜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现代教育派把他奉为自己的祖师爷。重提卢梭的教育思想,是因为其中涉及到的一些观点、主张对我们当今教育理论和倡导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改革实践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建构于其自然教育理论基础之上,强调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倡导德育过程遵循自然,尊重德育对象的个性,提倡行为实践,反对说教训诫,对今天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仍具有重要 指导意义。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培养目标———“自然人” “自然”一词,在卢梭看来,主要是指事物的本来面貌、原始倾向,外界不强加干预、没有人为的约束、塑造。涉及到教育,“自然”即是儿童的天性。那么教育为什么要适应自然呢?依照卢梭的说法“凡是出自造物主手里的东西都是好的,一转移到人的手里就都变坏了。”“不了解自己的天性而任意蛮干的天使,比按照自己的天性和平安详地生活的快乐的凡人还弱”。“不按成规来管教你的学生,要放任无为才能一切有为”。他认为人的堕落是腐败社会造成的,人是自然的学徒,自然的学徒是不需要老师的,平庸的老师只能限制他们的智力,把他们束缚在教师自己的狭隘能力的范围之内。

卢梭在自己所著的《爱弥儿》中提到:当爱弥儿(卢梭假设的一个教育对象)能识字读书时,让他看的第一本书应是《鲁滨逊飘流记》,卢梭认为鲁滨逊就是“自然人”的典型,他说:“鲁滨逊在荒岛上,失去了伙伴的帮助,没有技术工具,仍能找到食物,保全生命,而且过得相当舒适”,“我使爱弥儿一心向往着鲁滨逊在荒岛的生活……让他想着自己就是鲁滨逊”,“我想要培养的自然人,并非使他成为一个野蛮人,把他赶到森林中去,而是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可见,卢梭设想的“自然人”不是指完全脱离社会生活、纯生物的人,而是指不受传统束缚而按照其本性发展的人,是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实体,是体脑发达、身心健康的人。 二、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方法———“适应自然” 卢梭在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思想的同时,也相应地提出了一套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要遵循“自然”的进行。他认为要想不走弯路,必须按照自然的指引,这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是一切教育方法的出发点。卢梭“适应自然”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个性。卢梭指责当时的教育,把小孩当成大人看待。他说:“世间的父母和教师不是从儿童造就儿童,乃是完全按成人的要求把儿童造就成学士、博士,野蛮的教育使儿童欢乐的岁月在眼泪、惩戒威吓、奴役中度过。”他认为“自然使儿童变为成人之前,先使他做儿童,若乱此秩序,一定变为没有味道,没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重点整理

小国寡民:指国家的规模十分狭小,人口稀少,人们在及其原始的状态下生活,没有一切可以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器具,文化极不发达,人们依然停留在结绳记事的水平上,人们没有知识,没有欲望,对于原始质朴的生活十分满足,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交往,过着十分封闭的生活 兼爱:实际上是抽象的爱,是爱无差等,无论血缘关系远近,人与人之间的爱应该是均等的。试图把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仁爱推广到整个社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爱”,解决全部社会问题 仁、礼学说:在孔子的思想学说中,仁与礼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仁是优良的道德品质,而遵守礼的规范则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在人的社会行动方面的表现,所以仁的品质是遵守礼的前提,如果没有仁的品质,也就不可能使自己的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的规范。 独尊儒术:以儒家的思想为主导,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道统论:儒家的道统论可以说有三个面向:一是广义的判教,此在孟子那里为辟杨、墨,在韩愈、宋儒那里则为排佛、老;二是要在现实的政治权威之外标立一超越的尺度,此是相对于“政统”(或“治统”)而言道统;三是就儒家学术思想自身而言,道统亦区别于“学派”而有其特定的涵义。 天命不常:所谓天命,既上天受命之意。商代的统治者认为自己的权力来自天帝,并且认为商网朝的统治是受上天保佑的,当人类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时候,才希冀获得人类社会以外某种事物的保佑,商王朝的统治者崇信天帝,实际上是商代思想文化不很发达的表现。周人对于天命的认识,却较之商代后期的天帝观念前进了一大步。这主要表现为周公的“天命不常”的思想。 性善论: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一种人性论。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 性恶论:中国古代的一种人性论。与“性善论”相对。由荀子提出。认为人的本性为恶,其善是由于人为。由此作为其礼法兼治政治主张的理论根据。但又强调环境和教育对改变习性的作用。 庄子至德之世:庄子所说的“至德”,实际上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的体现,至德的根本特征就是“自然”,“泰初有无,无有无名”。庄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实际上也是以自然为原则的。在庄子看来,整个世界原初的混沌状态是人类社会至善至美的境界。 居安思危: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法术势:法术势是中国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术语。“法”指公开颂布的成文法律以及实施封建法治的刑罚制度术”是君主驾驭臣民、使之服从于统治的政治权术。“势”即权势,主要指君主的统治权力。韩非则主张抱法处势而用术,三者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是韩非政治思想的主旨。“势” 在“法、术、势”三者中处于核心地位。法、术、势”的基本精神却为封建

浅谈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浅谈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摘要:概述了卢梭家庭教育思想的渊源,并结合卢梭的代表作《爱弥尔》及《社会契约论》就其家庭教育思想进行了阐述。卢梭认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主张父母重视家庭教育,提倡家庭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对以后的教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对我们认识和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卢梭;《爱弥尔》;家庭教育 让·雅克·卢梭是法国18世纪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爱弥儿》通过对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发展和教育情况的论述,系统而详尽地反映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他新颖而独特的见解如同一块玉石,投入了封建社会的浑水中,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涟漪,对当时的封建势力和经院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贯穿了《爱弥儿》全文。“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叫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从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1由此可见,卢梭认为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儿童出生之后接触到的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因此,他认为儿童接受“人的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概念 关于教育的概念,《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认为:“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常认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指有计划地形成学生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与德育同义。”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层单位。家庭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或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2它既包括长辈对后辈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影响,也包括了后辈对长辈以及同辈之间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而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对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思想渊源 (一)社会背景 十八世纪的法国流行的还是强迫儿童服从权威,强调机械记忆、利用体罚来恐吓儿童的1[法]卢梭.爱弥儿(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7.

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 法国教育家卢梭(1712-1778)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社会契约论》(1762)、《爱弥儿》(1762)等。 (一)教育要顺应自然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因此,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3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说,"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3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他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卢梭还进一步分析:"在这3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决定的;事物的教育中人在有些方面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所说的"自然"是指人的才能和器官,也就是人的天性。因此,"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卢梭强调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只会打乱自然的次序,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 卢梭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这种"自然人",从小就被训练尽可能地自食其力,既没有永远求助于人的习惯,也没有向人夸耀的习惯;能够对事物进行观察、判断、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从小就以自然为师获得许多经验,而不以人为师;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锻炼,不仅身体健壮,而且头脑聪明,富有见识。这种"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是能够尽到社会职责的社会成员,而不是回到原始社会的没有文化的人,也不是脱离现实的野蛮人。 应该看到,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育要注意人的年龄特性 从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指出,教育应该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性。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 1、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因为健康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的教育的条件。卢梭主张应该让婴儿在乡村环境下自然地生长,注意婴儿对于食物的自然选择能力。他反对用襁褓去束缚婴儿,更反对对婴儿娇生惯养,指出要"锻炼他们的体格,便他们能够忍受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 2、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这一时期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发展了,他们的感觉能力也发展了,但还不适宜进行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识方面的教育。应该指导儿童锻炼及发展各种感觉器官,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期末作业)“论儒家政治思想能够成为官方政治思想的原因”

论儒家政治思想能够成为官方政治思想的原因论休养生息,凝聚国力,它不如道家。 论富国强兵,驭民行政,它不如法家。 论阵前拼杀,庙堂运筹,它不如兵家。 论内政外交,谋国划策,它不如纵横家。 所谓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可是为什么儒家思想会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一)汉代始儒家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黩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此时,孔子过世百余年。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 (二)统治者选择儒家思想的原因 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儒家思想讲究礼仪廉耻,提倡“礼治” “德治”“人治”,宣传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再加上切合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同时有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慰藉,更方便人民归顺统治者,

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有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是奠定儒家思想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的开端和基础。 此后儒家思想逐步发展成为封建等级尊卑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更是为封建社会统治者所推崇,长期沿用深化。 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面目。先秦儒家没有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甚至还遭到了秦始皇毁灭性的打击,这是由先秦儒家初创时自身的理论缺陷导致的。先秦儒学的内容体系充满着浓重的、温柔淳朴的伦理亲情色彩,显得“迂远而阔于事情”。例如,孔子的“仁学”,目的在于通过“正名”恢复“周礼”所代表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所以孔子的思想不会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 (三)谈谈我对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官方思想的看法一方面来说,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在中国社会流传几千年而不衰,汉武帝只所以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的原因是儒家思想最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最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儒家思想强调人是不平等的,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天赐的、是应该的,是要维护的,人们都得遵守这种等级制度,要忠于君主,要以忠君为美德。另外一点儒家强调亲亲之爱,人首先得爱自己的家人,那理所当然,皇帝的位子得传给他的儿子,这就为世袭制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些都是统治阶级长久维护自己统治所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