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保卫战的经济分析

案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一、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东南亚经济 在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后,一些经济学家就指出东南亚可能发生金融危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鲁格曼(P·Krugman )指出,东亚奇迹并不是来源于总生产能力的增长,而是由于过度的投入、过高的投资、过速的资本流入、过量的人工资本输出,这种模式下形成的所谓“经济奇迹”是不会长久的。 1995年9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遵义(Larry·Lau)、1996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戈尔斯坦(M·Goldstein)都指出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可能会发生金融危机。 遗憾的是这些中肯的意见并未受到有关国家的重视,经济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及时地解决,经济不平衡现象愈演愈烈。 因美元对日元升值不已,使得与美元挂钩的泰铢强劲,导致泰国贸易账户恶化。同时,被地产市场泡沫掩盖的泰国银行体制坏账问题十分严重。泰国经济高度依靠外资特别是日本资本的大量流入,刺激了股市和地产市场上扬。日本经济衰退,亦严重影响到泰国。一方面日资大量撤出泰国,另一方面,泰国对日本的贸易出口大幅减少,贸易账户更趋恶化。外贸赤字持续上升。其他东南亚国家也大致相同,

Development Economes(TOKYO):EIU Country Report,1996年、1997年为预测数。 1996年时,光在曼谷就有相当于200亿美元的房子卖不出去,房地产价格的崩溃其实无可避免。令人担忧的是,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据银行业贷款总额的50%。到1997年,一半以上的房地产相关贷款是坏账!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坏账从1990年的770亿铢猛增到1996年的1420亿铢。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办公楼宇的空置率达 25%,还有大量的在建项目。 同时,东南亚各国的外债迅猛增长,短期外债比重过大。 二、金融危机的爆发 1997年5月,国际货币投机商(主要是对冲基金及跨国银行)开始大举沽空泰铢。炒家沽空泰铢,分为三个步骤:(1)以泰铢利率借入泰铢;(2)在现汇市场卖出泰铢,换入美元;(3)将换入的美元以美元利率借出。当泰铢贬值或泰铢与美元利率差扩大时,炒家将获利。 一开始,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干预,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动用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投机商、大幅调高利率以提高炒家资金借贷成本,等等。但对泰铢汇率的攻击潮水般地袭来,货币投机商狂沽泰铢,泰铢兑美元的远期汇率屡创新低。1997年6月19日,坚决反对泰铢贬值的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发展及其启示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发展及其启示 陈万灵唐曦宁 2012-7-28 17:41:12 来源:《南方金融》2011年12期内容摘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高度开放、透明的经济体制和公平、自由的竞争市场环境。本文回顾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总结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主要经验,提出中国内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包括提高金融市场的自由度和透明度、实施对金融业的适度监管、充分利用经济腹地因素、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等。 关键词:国际金融金融中心香港 作者简介:陈万灵(1964-),男,四川武胜人,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教授; 唐曦宁(1986-),女,广东清远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香港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起步于香港开埠。二战后,香港金融业先后经历了多次内外部冲击。通过不断摸索和完善,香港建立了一套自由、透明并受国际标准规管的成熟金融体系。而得益于有竞争性的金融制度、经济体系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香港受到国际资本、机构以及客户的青睐,逐步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之一,奠定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功经验为内地发展金融业和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一)香港金融业的起步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外资银行相继进入香港;同时保险业开始出现,并于19世纪末成立了首个证券交易市场。在二战期间香港金融业遭到了破坏。战后,香港经济经历了恢复、发展和转型,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催生了对融资和结算等与贸易相关的金融业务的需求。这一时期,港英政府采取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推动香港金融业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香港的商业银行由29家增加至73家。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变动趋势及对我国影响_姚淑梅

中国经贸导刊 责任编辑○曹敏○分析预测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市场 变动趋势及对我国影响 姚淑梅颜易 一、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变动情况 (一)全球股票市场市值大幅缩水,市场活跃程度大幅降低 1、全球主要股市市值缩水幅度高达20—40%以上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全球股市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一直到2011年5月初逐渐呈现震荡回暖态势(日本股市因3.11大地震影响除外),美国股市表现较为强劲,1—5月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4.9%,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3.3%;德国DAX指数到5月底较年初已上涨约2%。此后,随着欧债危机升级,全球股市开始大幅震荡下调,5月23日,国际评级机构下调希腊、意大利、比利时等欧元区国家信用评级或前景展望,引发市场对欧债危机深化和蔓延的恐慌情绪,全球股市当天均出现超过1%的大幅下跌。8月8日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信用评级、9月22日美联储(Fed)对经济前景的悲观展望、11月9日意大利国债收益率飙升以及对欧元区的新一轮担忧等使全球股市多次震荡下行。 与2007年底总市值相比,截至2011年9月底,全球股市市值均大幅缩水,其中欧洲股市市值缩水幅度最大,市值缩水43%,纽交所市值大幅缩水33%,东京交易所和伦敦证 交所市值分别缩水18%和19%,而 上海和孟买证交所市值缩水分别高 达33%和34%,巴西股市市值亦缩 水16%。 2、全球股市活跃程度大幅降低 从日均交易额看,自2008年金 融危机后,股票市场活跃程度一直呈 大幅下降态势,其中欧洲证券交易所 受损最大。与2007年相比,截至 2011年10月底,伦敦、泛欧、纽约和 东京证交所日均成交额分别下降了 71%、60%、36%和35%,香港和新加 坡证交所分别下跌25%和21%。新 兴市场国家表现差异较大,上海日均 交易额基本恢复到2007年平均水 平,巴西则比2007年平均水平上升 59%,而印度孟买证交所日均交易额 则下跌53%。 (二)债券市场大幅震荡 进入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乏 力的迹象逐渐显现,信心不足导致投 资者将资金更多地配置在安全资产 上,美国国债收益率自2月份起逐渐 走低。随着欧债危机的深化和升级, 全球资金避险情绪自8月份开始大 幅上升,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一 度降至2%以下的水平,创下1953年 以来的新低;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 率亦曾降至2%以下的历史最低水 平,目前两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都 在2%左右的低位。美国商务部11 月份公布的流动数据显示,9月份外 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需求量创下 1年多以来的最高记录。与此同时, 法国与德国的收益率息差也大幅上 升,尽管两国皆拥有AAA评级,但 11月中旬法德10年期国债收益率 息差已达166个基点;西班牙、意大 利国债收益率则连创新高,11月上 旬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飙 升至7.48%,为欧元面世以来的最高 水平。12月14日,意大利发行30亿 5年期国债,中标收益率为6.47%,为 欧元诞生以来最高水平,同日德国发 行41.8亿2年期国债,中标收益率 为0.29%,为欧元面世以来最低水 平。 欧洲央行12月19日发布的《欧 洲金融稳定观察》报告指出,2011年 欧元区债市的波动程度已达到2008 年雷曼兄弟倒闭后的水平,欧债危机 是欧元区、欧洲乃至全球金融稳定面 临的最大风险。 (三)日元和瑞士法郎大幅升值, 但新兴市场货币升值趋势自2011年 9月份发生逆转 金融危机爆发后,避险资金流入 推动美元快速升值,美元指数由 2008年7月份的71迅速升至11月 2012年1月下17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商场ifc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商场ifc 香港最时尚的购物休闲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商场座落于香港核心地段的中环金融街,位于机铁香港站,其连接国际金融中心一期和二期,以及四季酒店和Four Seasons Place,面向维多利亚海港,为港岛中区海旁带来崭新的购物饮食新体验。商场除云集多元化的名店外,并设有多种消闲娱乐设施,包括中区首家备有五间影院的 Palace IFC 及园艺花园,以及可欣赏维港景致的户内户外食肆,方便游客随时投入舒适惬意的购物消闲环境里。 国际金融中心商场楼高4层,占地八十万平方呎。商场连接机场快线香港站的大堂,并将国际金融中心其余三个部分连接在一起。商场的各项交通设施,都十分方便,游客可自行乘搭机场快线抵达。此外国际金融中心商场位于中区海旁,宏伟建筑设计,气派不凡,不论午间消闲购物或晚上喜庆聚会,皆献给国内游客称心满意的娱乐新体验。 商场汇聚了超过二百间国际品牌商户亦设有包括多家大型的特色食肆。商场更设有一间设计新颖独特的电影院Palace IFC,此殿堂级大型建筑为游客带来一流的生活娱乐体验。 2004年10月,国际金融中心商场曾举办法国国宝展览,展出国宝级画家毕加索在1917年为俄罗斯芭蕾舞家狄亚基列夫(Serge de Diaghilev)同名芭蕾舞剧绘画的最大幅帷幕画《巡游》,并由专程来港的法国总统希拉克主持仪式,为保护此幅作品,商场需特别安装深色的布帘遮挡强光,及把灯光调至较暗,以免损害画上的油彩;保安亦需特别加强,是次展览是全亚洲首个大型幕画展览。 座落于香港中环海滨及商业中心的唯一商场,可近距离欣赏世界驰名的维多利亚港醉人日夜景致,为香港的国际地标。 商场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身,为香港最时尚的高级购物休闲中心之一、游客指定的观光点及名人消费热点。经常到访名人歌手及影星包括刘嘉玲、章子怡、张柏芝、陈慧琳、梁朝伟及甄子丹等等! 商场云集名店近200间:国际一级时装服饰名牌及高级餐厅,商户组合多样化,特色概念店一应俱全,现已跻身国际级商场之列。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55楼香港金融管理局信息中心之展览馆及图书馆,可居高临下一览维港及中环的繁荣景致。 国际金融中心商场与毗连的国际金融中心一期及二期顶级写字楼、世界级的四季酒店及四季汇套房酒店,合组成国际金融中心综合发展项目,总面积达近44万平方米,为全港最高商业及休闲之地标。 主要店铺 连卡佛、Calvin Klein Jeans、City's Super、Anne Klein New York、Atsuro Tayama、BOSS Hugo Boss、Nine West 商店及餐厅 H One 及其集团餐厅 H One、Harlan’s、G Bar及The Box为JC Group饮食集团旗下餐厅,全都座落于香港心脏地带中区国际金融中心商场及坐拥迷人维港景致,所有餐厅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氛围,广受政商界及娱乐界名人欢迎;其中H One更成为米其林所推介的餐厅。H One向以其时尚形象及国际级餐饮享誉国际,最近更邀请到芬兰米其林二星级餐厅总厨加盟。 国金轩 美丽华集团旗下之国金轩,以广东雅膳为题,位于名店云集的国际金融中心二期三楼,

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分析报告书

产业结构及区域经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 ) (一)产业结构变动的测度(见教材P 172-173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说来,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就是要实现资源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产业经济协调稳定、高效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时点上有不同的优化内容。目前,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 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义:所谓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在于产业之间内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在能力。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是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高,从而产业结构就越合理。反之,结构关系越不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低。 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意义在于: (1)是社会再生产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2)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3)是一国经济进入新的成长阶段的客观要求; (4)是迎接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大调整挑战的迫切需要。 3.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目标主要有: (1)各产业间相对地位协调。

(2)产业间关联方式协调。 (3)供给和需求在数量与结构上协调。 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性衡量标准主要有: (1)能够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以及国际分工的好处,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组合。(2)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3)能取得较高的整体经济效益,并能保证社会有效需求的满足。 (4)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度量,主要考虑产业之间的协调程度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也就是说主要是对要素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耦合程度的一种衡量。就这种耦合而言,研究者一般采用结构偏离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行衡量,其公式为: 公式中, E 表示结构偏离度 Y 表示产值 L 表示就业 i 表示第i产业 n 表示产业部门数。 根据古典经济学假设,经济最终将处于均衡状态,各产业部门生产率水平相同。由于Y / L可以用来表示生产率,因此,当经济均衡时, Yi/ Li= Y / L,从而结构偏离度E = 0。同时,Yi/Y可以用来表示产出结构, Li/ L 表示就业结构,因此,结构偏离度E 同时也是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耦合性的反映。结构偏离度E值越大,就表示经济越偏离均衡状态,产业结构越不合理。由于经济非均衡现象是一种常态,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形更为突出,因此,结构偏离度E 值是不可能为0的。而且,结构偏离度指标将各产业一视同仁,忽视了各产业在经济体的重要程度并不相同这一事实,同时绝对值的计算也为研究带来不便。因此,在很多后来的研究中,人们又引入了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最早是由泰尔( Theil and Henri,1967)提出的,一些学者曾经将之用于地区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其实,泰尔指数也是一个很好的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

资料之一:韩秀云通俗经济评书(香港保卫战一共有6集) 资料之二: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案例 1998年8月5日至7日,国际货币炒家发动了继97年10月以来对港元的第四度大规模冲击。短短三日抛出近460亿港元(60亿美元)沽盘,港元受到自建立联系汇率以来最大规模的狙击,来势比97年10月更凶更狠。但香港金融管理局沉着应战,不以挟息回击,而灵活使用外汇储备,抛出美元,大量买进港元,迫使国际货币炒家受损而退。 西方舆论:香港成了国际投机家的“自动提款机” 金融大鳄:索罗斯 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实施至今已有15年之久,它以1美元兑7.75港元的汇率与美元挂钩。 1997年10月23日,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首次受到国际金融炒家狙击。他们大量直接抛售港币以兑换美元。香港银行同业拆息一度飚升到300%,恒生指数和期货市场指数下泻1000多点。此一役,炒家们共抛售了400多亿港币,在证券市场获利数十亿港元。 尝到了甜头的投资者继续玩弄同样的手段。1998年1月、5月,相同的一幕一次又一次在香港上映。西方舆论戏称,香港成了国际投机者的“自动提款机”,他们一旦缺钱花了,只需在这个提款机上按

几个钮。尽管香港凭借充裕的外汇储备保住了联系汇率,但在高利率的影响之下,经济付出了高昂代价,利率居高不下,股市下跌了50%以上,楼市下跌了50%以上,经济元气大伤,至今未愈。当年首季香港经济负增长2.8%。 进入夏季,国际炒家热炒“人民币贬值”的谣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香港乃沛公也。人民币贬值势必沉重地打击香港的联系汇率制。这一信息更加刺激了香港的股市和汇市。加之纽约股市回软,日跌幅一度达299点,并将继续下滑;日本新go-vern-ment回天无力;香港上市公司陆续宣布中期业绩,不利消息接踵而至,国泰公司50多年来首次亏损,太古、汇丰利润大幅下跌;香港市场上谣言四起,风声鹤唳,令投资者惶恐不安。这些无疑成了国际金融炒家们进攻香港的信号。欧美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联手大举进攻从98年8月5日起,数家欧美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同时向香港汇市、股市和恒指期货市场大举进攻,在香港疯狂抛售港元和恒指期货。“精锐部队”就是华尔街大炒家乔治〃索罗斯麾下的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量子基金。5日,香港市场上抛售的港币达200多亿;6日,又是一个200多亿。 按照索罗斯等人的计划,先在汇市上抛空港元,迫使香港金管局不得不采用扯高利率的老套子,并借此打压股市。利率抬高,股市势必下跌。恒指期货也会同步下滑,然后炒家便可在期货市场以较低的价格沽空恒指期贷,汇市股市双双获利。醉翁之意尽在恒指期货。

金融危机后香港银行监管方法优化

金融危机后香港银行监管方法优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香港金管局顺应监管环境和监管目标的新变化,对银行业监管架构进行了局部调整。一是于2010年设立了两个全新常设部门:银行操守部和银行法规部,专门对银行的操守和行为进行监管。银行操守部主要负责推动及鼓励银行机构采用适当的操守准则,以及稳健与审慎的经营手法;银行法规部主要负责跟进和调查银行不良销售和其他不当操守事宜。二是对银行监理部的内部架构及监管方法进行了调整。为了加强对风险与监管资源的有效匹配,经过深入讨论研究,香港金管局于2014年3月初重组了银行监理部。重组后,银行监理部划分为两大组织模块:系统性风险管理模块和机构管理模块,每个模块分设3个分处,每位监管人员的角色定位和监管任务随模块划分而发生变化,同时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关注重点和监管方法也随之调整。 金融危机后监管环境和目标发生深刻变化 从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反思金融监管。香港金管局在总结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教训时,认为既有全球共同面对的普遍性问题,又有从自身特点出发需要应对的挑战,主要包括:一是宏观审慎监管至关重要。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监管受到了不同经济体的高度重视,并广泛应用相关政策应对系统

性风险。因香港存在大量的境外银行,所以香港金管局对宏观审慎政策的国际溢出效应特别关注,该效应不仅有可能削弱宏观审慎政策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实施成效,也可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稳定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当经济和金融周期不同步时影响更甚。香港金管局认为,不同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导致不同的溢出模式,加之资产负债表特征的差异或导致银行的不同反应,从而对决策者实现宏观审慎政策全球协调构成很大挑战。二是金融创新、合约安排、会计制度对金融稳定产生很大影响。在美国次贷危机前,银行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包括多样化的证券化资产、金融期货期权以及其他衍生产品在内的金融产品得到了迅速发展。危机的爆发暴露出了金融创新产品在激励、透明度、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缺乏监管的金融自由化以及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行为极具风险。三是风险扩散模式异常复杂。以欧债危机为例,欧债危机在国家、市场、部门和相关领域不断蔓延和传导,致使全球避险情绪高涨和跨境资本过度流动,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并通过国际贸易路径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较大的负面冲击。四是风险累积和爆发的时间跨度长。本轮金融危机显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虽然已经建立了涵盖银行、证券、保险的监管体系,但由于在复杂的金融、机构和市场中缺乏宏观审慎视角的监管,从而致使监管空白和薄弱环节的存在,加之市场透明度的缺失,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银行的基本情况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银行的基本情况 100200113 罗雅尹一、香港金融业 香港金融业是以汇丰集团、中银集团及外资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股票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国际租赁市场等银行和金融中介机构的经营和运行相结合,离岸业务与境内业务一体化组成的香港经济部门。 二、香港国际银行的基本情况 香港银行业历史悠久,20世纪60~70年代后大幅度发展,并逐步成为世界银行业的中心之一。香港是国际性银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全球最大的100家银行,近70家在香港开展业务。截至2010年7月16日为止,香港共有196家认可银行机构以及70家代表办事处。香港作为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建基于市场透明度高、对金融机构披露要求严格和审慎监管。伦敦金融城于2010年3月发表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香港排名第三。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下,香港银行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门槛有所降低。从2009年7月开始,香港银行获准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业界数据

资料来源: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数据月报》、香港政府统计处《就业及空缺按季统计报告》 服务提供者 香港银行体系的特点是实行三级制,即由持牌银行、有限制牌照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三类银行机构组成。这些银行机构均获授权接受公众存款。 三级银行机构按不同的规定营运,只有持牌银行和有限制牌照银行才可称为银行。截至2010年7月16日,全港共有146家持牌银行、23家有限制牌照银行和27家接受存款公司。这些认可机构共经营约1,388家分行,组成庞大网络。此外,还有70家海外银行在香港设立代表办事处。 服务范围 银行是亚洲区内筹集资金最重要的渠道之一。香港银行业的重要性不单可从其庞大规模反映出来,更重要的是其在区内所处的地位举足轻重。香港的完善银行体系,令其服务可远远超出香港本土,发挥重要作用。很多香港银行亦于亚洲其他地区如中国内地营运。 截至2010年6月底,香港外汇储备资产达2,568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七。同期,香港人均外汇储备资产约36,500美元。 根据伦敦金融城于2010年3月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香港名列第三位,紧随伦敦及纽约之后。 香港人民币业务 另一方面,由2004年初起,香港银行获准在香港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包括人民币存款、汇款、兑换及人民币银行卡等。本港的人民币存款由2004年的120亿元人民币上升至2010年7月底的1,004亿元人民币,共有77家持牌银行在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

董明珠VS雷军:10亿元商业对赌的深度解析 材料一: 2013年对于这两位企业家来讲,都是“春风得意扩张疾”的一年,都是把钱赚疯了的一年。董明珠领导的格力电器,年度总收入有望突破1200亿大关,营业利润也可能达到120亿元的历史最高水平(按其2013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推算)。而作为中国IT领域典型的婴儿巨人(Baby Giant) 小米公司,在雷军的领导下,更是“见风就长”,全年销售手机可能达到1800万台,年度总收入或有300亿元。再说一组有意思的对比小数据。格力电器仅2013前三季度的利息收入就有近10亿元,而小米公司2013年仅配件收入也可能超过10亿元。所以,在同样一个舞台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这两位光灿灿的“土豪”才敢“豪气压群雄”,并有着足够的实力和自信,“使马云拍马,健林捧场”,悍然抛出10亿元的商业对赌。 这场钛金版的商业对赌,不但使去年马云和王健林的1亿元对赌黯然失色,同时也激起更具话题性和争议性的舆论风暴。就“商业观察”层面而言,太过武断地批判,或过于乐观地力挺,无论对哪一方都有失公允,当然也毫无意义。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以数据和事实为基础,以商业逻辑和行业规律为依据,抽丝剥茧,由表及里地探究这场赌局背后的真正意蕴,以及预判、推演未来的N种可能。 材料二: 先说格力。自2012年营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之后,新升为格力集团董事长的董明珠便提出了未来五年内,“以每年增长200亿元的速度,再造一个格力,实现营收突破2000亿元”的新目标。再说小米。据雷军在今年8月份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透露的信息,2014年营收预计500—600亿元,2015-2016年营收目标超过1000亿元。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强行管制并非能将金融危机完全屏蔽于国门之外,危机对大陆的外部帐户和某些国际金融指标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就外部帐户而言主要表现为出口的下降,外资流入的减缓。 (一)金融危机对出口的影响 对出口增长给予充分的重视,是由于外贸出口在1997年已占GDP的20.3% ,如果外贸出口下滑,外需减少,对总需求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就较为严重1。亚洲经济危机导致中国出口的下降,可以从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人民币对周边国家货币的升值,抑制了这些国家对国内商品的进口,削弱了中国国内产品在第三方市场上的竞争力;其次,周边国家经济的衰退所产生的财富效应会直接降低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消费需求除了受价格水平的影响外,还决定于该国的人均收入和财富水平,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破裂、经济的衰退无疑会降低个人的财富及其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同时经济萧条也抑制了企业的投资需求。 图2:中国出口和进口的月度同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1997-1999年各期。 从1998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的进出口增长率同时出现下滑(见图2)。1998年的出口基本上没有增长,而负增长的趋势在1999年的头两个季度之中 1 1990-1997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年均7.5%(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课题组,1999)。

仍未得到缓解。出口的结构方面,1998年对欧洲和北美的出口仍然保持了增长的势头,在亚洲市场上却全面败退2(见图3)。对东亚国家或地区外贸出口增长幅度的下降主要是源于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的双重作用,但对欧美国家的出口增长却可以说明,1998年出口增长率的下滑并不主要是由于东亚国家的汇率贬值提升了这些国家外贸出口竞争力,挤占了我国的出口市场而引起的。 汇率贬值在短期内并未给这些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带来好处。东亚国家的出口产品中绝大多数是“来料加工”型的,进口成本约占这些国家出口总值的百分六十。货币贬值会引起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抵消了出口价格下跌所带来的利益。而且,由于金融秩序的混乱,许多企业根本借不到资金,甚至连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开出的信用状,外国银行都不愿接受,因此,企业缺乏流动资金,无法进口原材料进行生产。对于外国购买者来说,按时交货的因素至少和货品价格的因素同等重要。即使汇率贬值使东亚国家出口产品的价格稍微下降,许多外国购买者因担心不能按时收到货而不敢把订单下给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的企业。因此,东亚国家在金融危机时的大幅贬值并未给我国在1998年对欧美的出口上造成直接的威胁。 图3:1998年中国对亚洲和其他主要国家的出口增长率 数据来源:海闻,钟凯锋(1999)。 从1999年5月以来,中国的出口形势开始趋于好转,尽管1-8月的累计 出口额仍为负增长。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对第一大的贸易伙伴亚洲和第三大的贸易伙伴欧洲的出口同比增长率为负(见表5)。东亚经济的复苏无疑会导致其进口需求的增加,中国对东亚各国的出口恢复程度各异,其中对日本、印尼和韩国的出口尤为显著,对亚洲其它国家则仍旧低迷。对欧洲的出口比去年相对下滑,一个直接的原因是欧洲1999年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欧元的贬值3。相对于中国而言,东亚国家的货币贬值使这些国家出口产品的价格下降了20%- 2 除了菲律宾之外,1998年中国对东亚主要国家的出口都下降了。然而到1997年为止,亚洲市场占到了中国出口市场的40%,到1999年8月这一比例进一步上升到52.35%。 3 1999年,欧元相对于美元贬值了12%,而欧盟的经济增长率也从98年的2.8%下降到99年的 1.8%(IMF,1999)。 -40.0% -30.0% -20.0% -10.0% 0.0% 10.0% 20.0% 30.0% J a p a n I n d o n e s i a M a l a y s i a S i n g a p o r e T h a i l a n d K o r e a P h i l i p p i n e s U K G e r m a n y F r a n c e R u s s i a C a n a d a U S A A u s t r a l i a

1997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摘要】1997年,一场汇率危机从泰国刮起,并迅速席卷亚洲,演变成一场亚洲金融危机,从而使得亚洲经济放缓,部分国家甚至濒临破产的境地。虽然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不大,但是间接影响不容低估。本文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分析,说明了亚洲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并指出面对危机中国应汲取教训,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金融体系。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启示 1997年7月2日,是世界金融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泰国政府终于被迫宣布取消联系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兑美元汇率当天即下跌20%。历史上将这视为上世纪末那场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的标志。 随后,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发生货币贬值、股市暴跌的连锁反应。这不但给地区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和损失,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直到今天,每每回眸那段日子,人们仍心有余悸。特别是在当前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之时,回顾上世纪末那一场亚洲金融危机的经过和教训,显得别有一番意义。 1997年的那场金融危机在爆发之后呈现出愈来愈严重、愈来愈深入的发展态势。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袭击港币。中国香港政府为保护联系汇率制而提高港元利率。接着,香港和内地深、沪股

市大跌,并引起全球股市一阵跌风。 1997年11月,亚洲金融危机蔓延至东北亚,韩国放弃保护韩元措施,韩元大幅贬值,韩国政府不得不向IMF求援以缓解债务危机,与此同时,日本也处于严重的金融动荡之中。 1998年1月,印尼盾几天内贬值50%。一些国家不能偿付大量到期短债,导致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股市汇市暴跌至近年最低点。 为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支持受到危机冲击的亚洲国家尽快走出困境,中国向世界作出了一个承诺:保持人民币币值。人民币不贬值,这对保持世界经济稳定有很大的帮助。大家公认的一点就是,如果当时人民币汇率发生较大变化的话,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必将遭到更加严重的打击。 “东亚国家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从金融危机重创中反弹,主要归功于一些主要国家如中国和韩国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曾经这么说。危机往往不全是坏事,某种程度上它孕育着改革。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不久,我国就宣布实行宏观政策重大转向,其中包括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每年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1997年11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性。随后,财政部于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注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补充资本金,并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 摘要自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以来,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不协调是导致危机发生一个重要因素。而在危机发生后,部分国家为了维持原有的货币政策运行机制,延误了重新实现内外均衡的有利时机,进而导致危机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权益与责任严重失衡,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需要。 关键字:金融危机国际收支利率人民币 一、现状分析 1.1国际收支现状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国际收支却严重失衡。目前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突出特点是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双顺差”局面。我国经常项目常年顺差,在2007-2008年迅速增长并且达到顶峰,随着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2009-2010年经常项目顺差大幅回落。而在2009年末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在2011年继续回落,虽然2012 年有所回升,但已经不能与2007-2008年相比。经常项目的顺差主要由贸易差额减少引起的,同时服务差额连年逆差。)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常年顺差,并且迅速扩大,但这一情况在2012年发生逆转,2013年继续顺差并且额度进一步扩大。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主要由金融账户下的外商直接投资创造的,2012年的逆差也由金融账户逆差引起,因此金融账户值得我们关注。 1.12利率市场化现状 我国为维持资金的低成本,促迸经济的增长,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与安全,集中社会资源支持关键部门的发展而进行的利率管制,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下暴露的许多弊端,凸显了利率市场化的紧迫性,利率市场化具有内在驱动力。长期严格的利率管制致使中国商业银行形成了依靠规模增长和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需要通过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创造条件。目前我国各种金融市场之间还处于相互分割状态,对迸场主体资格和融资额度的限制,使得市场利率反映的只是一个在资金较充裕的、以大中型银行为主的低子市场真实水平的利率。它割裂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因而中央银行以金融市场为调控对象实施的货币政策效果很小。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中,企业作为资金需求方,必未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机制不规范,企业行为未完全市场化,加之部分企信用观念淡薄,使利率的约束性几乎丧失。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资本项目逐步推进的自由化也要求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进程加速。如果资本的国际流动是完全自由的,即资本的国际流动对利率水平的国际差异非常敏感时,极小的利率差也会引起极大的资本流动。 1.3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 年12 月宣布我国出口贸易人民币试点企业的数量由2009 年的365 家激增到67359 家,2010 年6 月到11 月,各试点地区累计办理3400 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010 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5063 亿元人民币。2013 年累计4.63 万亿元人民币;仅2014 年第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达1.65万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也迅猛发展。2010 年,香港发行的人民币离岸债券总值为358 亿元,2011 年

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出表分析

产业结构与产业关联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摘要本文利用某地区投入产出表计来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关联效应,计算并运用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等指标来描述来分析该地区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得出各产业关系及各产业的优势劣势。 关键词:产业关联,产业结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 引言:地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既广泛又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因而某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都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一定的波及作用。利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可以定量地分析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它是国民经济中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关联度是对关联关系的量化,指一个产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它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波及程度和影响程度。 一产业关联的分析基本工具

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类型,使用最广泛地是价值型分析工具。如下两表: 本文基于的投入产出表为附表1

表行向表示该产业的分配或者是去向,即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是服务提供给投入部门的作为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量。列向表示产品的价值组成,即在投入过程中消耗的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服务的量。 在投入产出表中,总投入等于总产出。中间投入等于中间使用,从而最初投入部分等于最终需求部分, 按照上述分类,投入产出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纵横交错,构成相互联系投入产出的相关理论的三个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最终需求部分和增加值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几个经济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横向的数据表示某一产业向包括本部门在的所有部门提供其产出的中间产品的状况,纵向的数据表示某一部门在生产中所有部门购进中间产品的状况。最终需求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流向;增加值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增加值的数额及其构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平衡 水平方向: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产出 即 i X Y i ij X =+∑ 垂直方向: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即 j j ij X Y X =+∑ 1、直接消耗系数:其经济意义是某部门j 生产单位产品对i 部门的直接消耗。其计算方法是根据投入产出表中各产业部门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除以其总产品,计算公式为: N 个部门间的直接消耗系数可用A 表示,它反映了投入产出表中各部门

浅谈对香港金融保卫战的认识

浅谈对香港金融保卫战的认识 【摘要】1997年10月23日,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首次冲击香港市场,使得香港的银行业同业拆借利率一度狂升,恒生指数和恒指期货下跌1000多点。10月过后,索罗斯又两度攻击港元,利用汇市、股票和期市之间的互动规律大肆投机。香港政府通过提高短期利率的手法,击退国际炒家对港元的攻击,汇市趋于稳定,但股市跌幅惨重。 索罗斯屡次攻击的目标就是香港的金融体系基石——联系汇率制。当港元资产需求减少,港元汇率减弱至兑换保证汇率时,香港金管局便会向发钞银行买入港元,基础货币随之收缩,利率上升,吸引资金流入以维持汇率稳定。当港元资产需求增加,港元汇率转强,发钞银行向金管局买入港元,基础货币扩大,利率因而下调,从而遏制资金继续流入。总之,港元与美元的汇率保持稳定,但利率则可能出现调整。 国际炒家攻击港元的意图,简单来说,就是当港元受到冲击时市场利率上升,必然影响处于低沉期的香港经济,因此股市将应声下跌。虽然国际炒家在汇市的投机活动可能有所损失,但在股市做空却能获得极大收益。 【关键词】香港金融保卫战;股市;期货;外汇;拆借;空头头寸;索罗斯 事件经过 1998年7月,索罗斯等国际炒家开始第四次大规模攻击港元,同样还是以香港联系汇率制作为攻击目标。他们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利用日元疲软大肆散布人民币要贬值的谣言,动摇投资者对港元的信心;另一方面,在外汇市场大量沽出港元,同时在股市压低恒生指数,在期货市场积累大量恒指期货的空头头寸。8月14日,香港政府决定入市干预,动用近千亿港元托升恒生指数,让炒家在抛空8月期指的行动中无利可图,更要使他们亏本,知难而退在此次连续10个交易日的干预行动中,政府在股市、期市、汇市同时介入,构成一个立体防卫网络。8月29日下午4点整收市时,恒生指数、恒指期货和股市交易金额分别为7829点,7851点和790亿港元。香港股市最终顶着了国际炒家的抛售压力。 案例分析 香港金融保卫战中,国际炒家在汇市、股市和期市攻击香港金融市场。攻击目标联系汇率制,攻击思路是先在期市建立大量空仓,再通过攻击联系汇率制迫使香港特区政府提高利率,比导致港股和恒指期货下跌,进一步引发港元贬值,

金融危机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修订稿

金融危机对对外直接投 资的影响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提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资本流动减缓,以跨国公司和跨国并购为主要方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急剧萎缩。本文探析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变化,以及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关键词:金融危机;对外直接投资;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创新对外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在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开始实行“走出去战略”,开始到世界各国进行海外投资,从事办厂开店等业务。从发展规模和投资主体看,海外投资发展速度快,投资主体不断优化;从地区分布看,也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在亚洲和非洲的投资覆盖率分别达到91%和81%;从行业分布上看,已经分布在三大产业,商业服务业、采矿业、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占到70%以上。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资本流动减缓,跨国直接投资和并购活动也随之减少。 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是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在国际市场上的重新配置和优化组合,金融危机将会通过各个渠道对直接投资产生间接影响,即金融危机通过其他变量影响对外直接投资。一般原理: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速下降,从而影响收入的增长,这将导致全球的需求量受到抑制,从而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下降,资本流动减缓,直接投资减少。 (一)需求传导机制:金融危机会使国际市场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弱,加上贸易保护主义会使各国出口困难,但是受危机影响严重的国家为了刺激经济的恢复,会通过扩张财政产生新的需求,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政府采购等,在建筑、交通运输、石油化工、排污处理等行业扩大需求,这将给其他国家投资者带来新的机会。 (二)汇率传导机制:一般而言,危机国初期货币会贬值,因为危机国为了刺激经济会降低利率水平,从而导致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将会降低直接投资成本,理论上会促进直接投资流入。以美国为例,金融危机下美元对欧元、加元、澳元、日元、人民币保持贬值趋势,降低这些国家对外投资的外汇成本,将会刺激和鼓励其他国家企业积极对美进行投资。 (三)价格传导机制:由于价格传导机制,受危机影响的国家收入和进口需求下降,加之危机导致危机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造成其他国家出口困难,此时企业转而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危机国市场,从而扩大其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自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缓慢发展,20世纪九十年代末“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使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步入了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但是相比发展迅速的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对外开放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还是相对缓慢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以下特点:增速较慢,但处于提速的拐点;绝对规模较小;从投资地区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不发达地区和国家,投资产业结构虽然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都有分布,但是产业结构偏向严重,这些特点是分析影响的基础。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消极影响。表1是我国在2007~2009年前三季度的存量流量数据,从数据中我们发现,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是很显着。比较危机前的2007年,2008年在存量和流量上的增长率都很高,并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突破500亿美元,达到了2003年我国利用外资的水平。2009年前三季度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也达到了329亿美元,其中单第三季度就达到了亿美元,超过了前两个季度的总和,这也是2009年以来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首次增长。数据表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像全球的对外直接投资一样出现衰退,而是出现了快速增长。因此,金融危机没有给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带来显着的消极影响。(表1)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能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我国投资地区占比例最大的前三名的中国香港、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是世界金融中心,金融服务业发达。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以优美的群岛风光和“避税乐园”为招牌大力发展其离岸金融业。表2中2008年这三个地区和国家占我国对外投资存量的%,是仅次于港、台、新加坡的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重要来源地。我国企业一方面利用金融税收和公司管理方面的宽松政策注册离岸公司减少税收;另一方面又以离岸公司的身份再对我国进行投资,享受我国对外商企业的各种税收优惠,所以用于这些地区的生产性资本少,金融危机不会使我国在这些地区的投资减少。(表2) 2、我国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所占份额较小。图1是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分布地区中,经济发达的美、日、英、法、德、意、加仅占投资总存量的%。因此,在这些国家遭受金融危机严重打击时,我国对这些国家的投资会减少,但是所占比重很少,因此不会影响我国整体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图1) 3、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比重不大。图1中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分布地区仍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