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1《教学论》

0281《教学论》
0281《教学论》

1、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叫做( B )。

A. 接受式教学

B. 发现式教学

C. 对话式教学

D. 问题式教学

2、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叫做( A )。

A. 形成性目标

B. 表现性目标

C. 预设性目标

D. 结果性目标

3、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 B )。A. 道尔顿制 B. 导生制 C. 导师制

D. 文纳特卡制

4、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和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这种评价称为( D )。

A. 形成性评价

B. 客观性评价

C. 主观性评价

D. 表现性评价

5、学生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以展示自己的学习和进步的状况,这种评价叫做( D )。

A. 封闭性评价

B. 客观性评价

C. 目标性评价

D. 档案袋评价

6、通过典型事例和教材中的关键性问题的教授和探索,促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带动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性和普遍性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叫做( A )。

A. 范例教学

B. 对话教学

C. 协商教学

D. 分组教学

7、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叫做( C )。

A. 主题教育

B. 合作教研

C. 教学过程

D. 探究过程

8、那些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共同学习内容,它被置于整个课程的核心,这种课程叫做( C )。

A. 外围课程

B. 校本课程

C. 核心课程

D. 地方课程

9、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能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这是( C )。A. 生成性目标 B. 表现性目标 C. 行为目标 D. 创生性目标

10、没有明确计划的、广泛存在的、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的课程叫做( A )。

A. 隐性课程

B. 显性课程

C. 必修课程

D. 选修课程

11、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和活动程序,这叫( A )。

A. 教学模式

B. 教学组织形式

C. 教学方式

D. 班级授课制

12、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叫做( C )。

A. 国本课程

B. 生本课程

C. 校本课程

D. 国定课程

13、根据年龄或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 B )。

A. 分组教学

B. 班级教学

C. 个别教学

D. 课后辅导

14、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自我发展的活动,叫做( B )。

A. 课外活动

B. 教学

C. 社会实践

D. 课后辅导

15、以一定的方式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传统的分科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或者注重传统分科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叫做( C )。

A. 分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潜在课程

16、以下要点可以说明( D )。

在知识方面,有助于融合学科领域,恢复人类知识经验的完整性;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处理知识激增的问题。

在教育方面,有助于完成学校教育的整体目的;它由于比较注意按照学生的心理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保持密切联系,考虑了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故有助于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学生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方式来学习;由于综合课程不仅包含学术性的知识,还包含着情感的、道德的以至于社会的经验,故有助于学生的智能和个性的协调发展。

在社会方面,有助于学校教育中更好地处理当代社会问题的内容;有助于沟通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

A. 学科课程具有多种教育功能

B. 活动课程具有重要教育价值

C. 综合课程具有单方面的作用

D. 综合课程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叫做( A )。

A. 自学辅导模式

B. 合作探究模式

C. 范例教学模式

D. 情境教学模式

18、把“班级参和”和“课堂讨论”中表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个部分,从根本上让学生更有效地思考,并为自己的见解提出证据。这是一种质性评价的方法,叫做( D )。

A. 道尔顿制

B. 表现性评价法

C. 对话教学评价法

D. 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

19、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 A )。

A. 个别化教学

B. 团体化教学

C. 集体教学

D. 小组教学

20、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是( B )。

A. 发现式教学方法

B. 讲授式教学方法

C. 研讨式教学方法

D. 协商式教学方法

21、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这叫做( B )。

A. 课程评价

B. 教学评价

C. 学习评价

D. 作业评价

22、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的知识内容的过程,这叫( B )。

A. 接受学习

B. 发现学习

C. 合作学习

D. 小组学习

23、一旦学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就会大大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保证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掌握了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有助于保持记忆并形成迁移能力。以上这些是( D )。

A. 发现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B. 接受教学的主要优点

C. 对话式教学的主要功能

D. 发现式教学的主要优点

24、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和教学活动的诸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叫做( B )。

A. 教学准备

B. 教学设计

C. 教学组织

D. 教学评价

25、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组合的结构形式。(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叫做( D )。A. 教学方式 B. 教学策略 C. 教学程序 D. 教学组织形式

26、在一个大教室内设计若干个功能不同的活动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活动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固定。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低年级使用,称为( A )。

A. 开放课堂

B. 活动课程

C. 班级教学

D. 个别教学

27、容量较大的、常规的、一般持续较长时间(如一学期或一学年以上)的课程,叫做( B )。

A. 短期课程

B. 长期课程

C. 微型课程

D. 讲座课程

28、以下要点可以说明( C )。

首先,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总会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旨在掌握特定学

科知识的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性。

第三,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的性质也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性格。

A.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B. 教育的历史制约性

C.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D. 教学的开放灵活性

29、一种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学习,叫做( A )。

A. 研究性学习

B. 分组学习

C. 讲授—接受教学

D. 协作性学习

30、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有哪些?ACD

A. 传播知识和发展能力

B. 传授当地民间艺术

C. 形成技能和培养能力

D. 培养和发展个性

31、当前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ABCD

A. 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B. 以质性评价整合和取代量化评价。

C. 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

D. 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32、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BCD

A. 外围组织和边缘组织的关系

B. 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的关系

C. 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的关系

D. 直线式和螺旋式的关系

33、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是什么?BCD

A. 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B. 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C. 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社会生活

D.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实际

34、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这些属于(C )。

A. 教学管理的内容

B. 课程的基本结构

C. 课的基本操作程序

D. 教学评价的程序

35、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系统规划、决策的过程,其程序包括:(ABC )。

A. 教学设计背景分析

B. 教学设计

C. 教学设计的评价

D. 教学设计的竞赛36、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哪些要素?ABCD

A. 行为主体

B. 行为动词

C. 情境或条件

D. 表现水平或标准

37、活动课程的优势有哪些?BC

A. 能够在较短时间系统掌握书本知识。

B. 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学习动机。

C. 能够有利于将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以活动为中心整合起来。

D. 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

38、形象性、情感性、独创性、个性化、实践性,这些属于教学艺术的( C )。A. 个性特征 B. 个人特点 C. 共性特征 D. 性别特征

39、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ABC

A. 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B.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炼、准确、生动等特点

C. 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D. 要在较短时间内用较快的速度讲授较多的书本知识

40、教学环境的特点是什么?ACD

A. 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

B. 具有特定的环境对象

C. 具有特定的环境主体

D. 具有特定的环境内涵

40、教学环境的特点是什么?ABD

A. 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

B. 具有特定的环境对象

C. 具有特定的环境主体

D. 具有特定的环境内涵

42、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创造性阶段有哪些主要特点?ABD

A. 个性化

B. 创造性

C. 模仿性

D. 优效性

43、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AD

A. 课堂教学管理

B. 课外活动管理

C. 课外学习资源管理

D. 课堂纪律管理

44、分层次教学模式是落实“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

A.√

45、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不大。

B.×

46、课堂教学活动中知识生成的特征,应该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性特征。

A.√

47、教学过程的功能就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功能。

B.×

48、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

B.×

49、在“教”和“学”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教师的教应围绕学生的学展开。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

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把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唯有发挥主观积极性,才能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唯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上要点可以说明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A.√

50、(1)一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个教师的教育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为在教师人数有限的情况下扩大教育规模、普及教育提供了重要保障。(2)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形式,有利于形成一个具有强大教育力量的集体,培养集体主义品质。(3)以班级为组织单位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竞争、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4)将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5)班级教学往往是和上课的教学活动形式联系在一起的,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助于教学活动的规范化、有助于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以上五个要点可以说明个别教学的优点。

B.×

51、学科课程是学校课程系统中的主要课程类型。A.√

52、教学目标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能。

A.√

53、教学设计即传统备课。

B.×

54、在教学评价中,要注意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

A.√

55、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

B.×

56、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就只是对学习需要的分析。

B.×

57、以某项测验应达到的目标为参照点的评价,是常模参照评价。

B.×

58. 1、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又称“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学校课程”,它是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

2、开放课堂

在一个大教室内设计若干个功能不同的活动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活动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固定。3.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4.形成性目标

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叫做形成性目标。

5、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6.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7、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是指那些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共同学习内容,它被置于整个课程的核心。

59. 1、班级教学

班级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根据年龄或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导生制

导生制的做法是,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

3、自学辅导模式

自学辅导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

4.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和教学活动的诸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6、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和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

7、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自我发展的活动。

8.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以一定的方式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传统的分科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或者注重传统分科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

60. 本题参考答案:

1、以某项测验应达到的目标为参照点的评价,是常模参照评价。

不正确。

以某项测验应达到的目标为参照点的评价,是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是指以某一团体在测试中达到的平均成绩为参照点的评价。

2、活动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课程类型。

正确。

活动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其优势有:第一,它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学习动机;第二,它能够有利于将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以活动为中心整合起来。

3、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

正确。

(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

(2)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具有发展的可塑性。

(3)学生是能够主动建构知识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4、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不大。

不正确。

课堂气氛,又称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状态。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态度、行为及学习结果,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维持、定向的作用。

5、选择教学方法时只需要考虑教师自身的条件。

不正确。

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依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特点;根据学生实际特点;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依据教学环境条件。

6、教学模式即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程序。不正确。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和活动程序。

7、教学设计和传统备课是有区别的。

正确。

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备课。传统教学中的备

课往往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以教师为中心,凭借教学经验、主观意志进行安排和策划,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较低。教学设计,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在最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树立了崭新的教学理念,即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学”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遵循了学习的内在规律。

8、分层次教学模式是落实“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

正确。

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思维发展水平、智力和认知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照顾了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又解决了一般学生“吃不了”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发展和选择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其最佳水平。因为分层教学充分照顾了学生的发展差异,能够因材施教。

61. 1、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创造性阶段有哪些主要特点?

(1)个性化。创造性教学是教师对他人的赶超和突破,从自己的个性特征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艺术的创新。(2)创造性。教师教学的各项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学工作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新颖独特。(3)优效性。教学能够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2、贯彻和实施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⑴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性功能和作用。⑵运用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科学和人文的关系。⑶实施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引进和吸收的关系。

3、教学目标确定的一般程序。

一是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二是根据教学目标的三个基本来源,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提出尝试性的一般性教学目标。三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形式,即根据行为目标、形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各自的优缺点,确定哪些目标用行为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用形成性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采用表现性目标的形式。一般说来,三种教学目标形式都应该在教学目标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三者之间相互补充。

四是以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等为依据,对经过上述第三个步骤而得出的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加工。

五是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表述。

4、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怎样的?

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5、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1)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2)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社会生活。(3)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实际。

6、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讲授式教学方法是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2)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3)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62. 1、教学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教学环境的特点是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具有特定的环境主体、具有特定的环境内涵。

2、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哪些要素?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

3、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哪些?

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形象性、情感性、独创性、个性化、实践性。

4、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课堂管理的内容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纪律管理。

5、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需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的关系,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的关系,直线式和螺旋式的关系。

6、接受式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接受式教学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来掌握现成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教学形式。

接受式教学的主要优点是:首先,它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其次,接受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是有益的;最后,在教学经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学校,接受式教学要求的教育设施水平较低,因而经济易行。其缺点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及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63. 1、发现式教学的含义和优缺点。

发现式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

发现式教学的主要优点是:一旦学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就会大大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保证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掌握了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有助于保持记忆并形成迁移能力。

其最大的缺点是教学过程费时较多。

2、当前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⑴以质性评价整合和取代量化评价。质性评价是对量化评价的补充和革新。

⑵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新的教学评价在功能上突破了传统评价那种甄别和选择的倾向,建立一种旨在促进每一位学生进步和提高的发展性评价。

⑶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⑷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3、为什么说教学目标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能。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教学目标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方面的功能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当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内部需要相一致时,学生为了满足内部需要,就会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其次,当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相一致时,这种教学目标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再次,当教学目标的难度适中时,这种教学目标能够较明显地起到激励学习活动的作用。

4、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是怎样的关系?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而成的课程。其优势在于:第一,它有助于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第二,它有助于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第三,它有助于组织教学活动,有助于组织教学评价。其缺陷是,容易导致对学生的需要、经验的忽视,导致对社会生活实际的忽视,导致对现成知识的死记硬背。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其优势有:第一,它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学习动机;第二,它能够有利于将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以活动为中心整合起来。其缺陷在于,容易导致对文化遗产、对系统的知识学习的忽视。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各有利弊,二者之间优势互补,在学校课程体系中以学科课程为主,以活动课程为辅。

5、为什么说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在“教”和“学”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教师的教应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把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唯有发挥主观积极性,才能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唯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为什么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首先,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总会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旨在掌握特定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性。

第三,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的性质也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性格。

教学论(含名词解释)

1化学教学论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教育学科。 2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手段(方法、物质条件)和途径;是学校教育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 3化学课程是实现其教学目标,组织其教学活动的最主要内容和手段的依据(媒介);它集中体现和反映教与学活动的思想观念和具体落实教学目标的方法体系(显性和隐性课程的载体)。 4化学课程的结构各种形式的化学课程按照一定的化学课程设计思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化学课程的特定组合,这种特定的组合就是化学课程的结构。 5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的关于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6化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双边”(师生)或“多边”(师生、生生、师师互动)活动 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由教师引起,并与学生共同调整和控制下,和谐发展的“人—人”系统,或“人—机—人”系统。其过程就是“双边”或“多边”活动过程。 7化学教学特征是化学学科特征在教学中的反映,是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标志。--化学特点接合教与学中提出的教学特征变构成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 8化学教学原则是化学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是教育学理论结合了化学学科特点所构成的化学教学规律。(也可以称之为教规) 9化学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化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采用的一系列的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 10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所建立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典型的教学系统从静态看,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的结构,它包含教学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定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动态看,它是一种教学的程序,即教学各部分前后的编排、进行流程。 11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2化学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外界信息的相互作用来发展自己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的过程。 13化学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14探究学习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 15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用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科学问题的方式以获取科学知识与技能、领悟科学思想观念、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16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的、有具体目标导向的一种教学活动。 17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它指的是在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18化学学习动机指的是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学生为实现化学学习目标而协调自身的内在要求与学习行为的外在诱因,从而形成激发、维持学习行为的动力因素。 19化学学习策略化学学习策略是指适用于特定化学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总和。它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步骤、方法等。 20化学教学设计是指化学教师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等),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对化学教学方案做出的一种规划。 21化学教学系统就是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结合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教学结构和相应教学功能的有机整体。 22化学教学媒体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用于承载化学教学信息、传递化学教学信息的手段和工具。 23化学学习测量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用纸笔测验、讨论交流、调查问卷和学习档案等多种工具收集有关信息,从而反映和描述学生化学学习状况的过程。 24化学学习评价是在化学学习测量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对学生化学学习状况进行解释和说明,从而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5标准化考试由专门的考试机构主持,以常模为参考标准,按照科学的系统程序严格控制考试误差,以保证考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这样的客观成绩测验就叫做标准化考试。 26相对评价也称常模参照评价,是一种以学生个体的成绩与同一群体的平均成绩相互比较,确定该生的程度或水平的评价方法。27化学教学的绝对评价以化学教学目标为标 准,所以也称为目标参照评价。绝对评价用 以判断学生对指定学习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达 标的程度。 化学教学论名词解释 1.课程 课程是关于解决“教什么”以及“应该教什 么”的问题,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和 培养目标的手段(方法、物质条件)和途径; 是学校教育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 价值的媒介。“教什么”的问题是学校教育的 核心问题。 2.化学教学原则 化学教学原则是化学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 要求和指导原理。是教育学理论结合了化学 学科特点所构成的化学教学规律。(也可以称 之为教规) 3.化学教学模式 化学教学模式指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 论的指导下所建立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 能的典型的教学系统 4.化学教学测量 化学教学测量是通过测验或者考试的方式来 检查学生学习化学的效果、质量和水平,并 以数量化的指标,用分数作为学业成绩来定 量的反映学生学习状态的 5.化学学习测量 化学学习测量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用 纸笔测验、讨论交流、调查问卷和学习档案 等多种工具收集有关信息,从而反映和描述 学生化学学习状况的过程 6.化学学习评价 化学学习评价是在化学学习测量的基础 上,通过比较对学生化学学习状况进行解释 和说明,从而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做出价值判 断的过程。 7.化学教学评价 化学教学评价是在化学教学测量的基础上 确定所得的到的数量化指标的价值并给以应 有的解释。 8.课程系统 课程系统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总的理 论基础,以自然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现 代教学理论并结合化学的实践,探讨中学化 学教学的一般规律、思维过程以及所采取的 手段、步骤和方式的综合。 9.化学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 中,为了实现化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采用的一系列的活动方 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 10.化学教学系统 化学教学系统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若 干要素结合成的具有一定教学结构和相应教 学功能的有机整体。 11.化学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策略指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 任务,在清晰分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教 学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并进行调节与控 制的执行过程。 12.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 一门教育学科。从学科分类讲,化学教学论 属于教育学科;从学科特点讲,化学教学论 属于一门交叉学科;从学科角度讲,化学教 学论中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并重。 13.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用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科 学问题的方式以获取科学知识与技能、领悟 科学思想观念、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 各种活动。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 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 价、表达与交流 14.化学学习策略 化学学习策略是指适用于特定化学学习情 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 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总和。它既是内隐的规 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步骤、方法等。 15.化学课程标准 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 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的关于化学教学 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 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 基础。 16.化学课程 化学课程是实现其教学目标,组织其教学活 动的最主要内容和手段的依据(媒介);它集 中体现和反映教与学活动的思想观念和具体 落实教学目标的方法体系(显性和隐性课程 的载体)。 17.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设计,是指化学教师根据化学教学 目标、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 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生理和心理发展 特点等),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对化 学教学方案做出的一种规划。 18.化学教学媒体 化学教学媒体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用于承载 化学教学信息、传递化学教学信息的手段和 工具。 19.标准化考试 由专门的考试机构主持,以常模为参考标准, 按照科学的系统程序严格控制考试误差,以 保证考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这样 的客观成绩测验就叫做标准化考试。 20.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由教师引起,并与学生 共同调整和控制下,和谐发展的“人—人” 系统,或“人—机—人”系统。其过程就是 “双边”或“多边”活动过程。 21.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 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 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的、 有具体目标导向的一种教学活动。 22.教学最优化 教学最优化是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从 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教学规律 和原则的要求制定最好的教学方案,以期用 不超过规定的时间和精力,实现对该具体条 件来说是最大可能的效果。 23.反馈原理 反馈原理是在教学中通过反馈信息掌握教学 现状和教学目标的差距,调节控制目前的教 学内容、方法速率等得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24.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是指以一学生的化学成绩与一群体 的平均成绩或标准样组的成绩相比较从而确 定该生的化学成绩的程度或水平的评价方法 (又称常模参照评价或相互参照评价) 25.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 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就是化学老师根据化学 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教学 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 条件和环境,对不同层次的化学教学系统规 划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预 测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可能引起的教和学的 效果,即实施教学行为的“设想”和“蓝图”。 1化学教师素质结构 答:①化学专业能力,:科学认识能力、科学 研究能力、科学问题解决能力、科学信息获 取组织传达交流能力。②化学教学及其教研 能力:知识技能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评价能 力、教学问题研究能力。③教育和管理能力: 学生咨询辅导调控养成能力、班级建设管理 能力。④个性品格:科学精神美好情感积极 态度先进观念。 2化学教学理论及其应用? 答:指影响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的化学 教育、教学本质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比如教 学特征、原则、过程方法、教育观点等。应 用:指研究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教与学、学与 用,掌握化学知识、体验过程、获得方法与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与形成科学世界观、方 法论,训练技能技巧与陶冶情操等过程。 4、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 答:是为了使师范生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掌 握化学教学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教学的基本 技能,培养他们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工作和进 行化学教育研究的初步能力。即培养师范生 具备毕业后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的基本素 质。 5、化学教学论的基础知识? 答:①中化课程的设置、内容和编制②中化 教学的原理和方法③中化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和思想教育④中化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实施⑤ 化学教学质量的测量和评价。 6、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答:把化学教学论的基础知识运用于教学实 际的能力,具体包括:①分析处理教材的能 力②化学实验技能 ③课堂讲授能力④教学组织能力⑤进行教学 研究能力 7、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 答: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2、学科课程与 活动课程3、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4、必修课 程与选修课程 8、化学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化学课程是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需要 2、化学课程是形成科学价值观和判断力的需 要3、化学课程是在现代社会中高质量生活的 需要4、化学课程是培养科学素养和训练科学 方法的需要 9、化学课程的结构? 答:各种形式的化学课程按照一定的化学课 程设计思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化 学课程的特定组合,这种特定的组合就是化 学课程的结构。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答: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 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价值转型:从“以知识 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 是教育的本体,学生的发展既是学校教育的 起点,更是学校教育的终端,学校一切教育 活动都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的。 11、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向? 答:1. 改变化学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 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2. 改变 化学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 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 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3. 改变 化学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 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 改变化学课 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倡导多种 评价方式;5. 改变化学课程过于集中的现 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提倡开发校本 课程。 12、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答:1、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2、 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3、倡导 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4、强 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1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 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 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 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2. 给每一个 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 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 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 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 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 发展。3.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 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 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4.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 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 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 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和能力。5. 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 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 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 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6. 为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 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 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 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 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 自我评价。 14、实施建议? 答:①教学建议: 1. 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 订教学目标 2.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 景 3. 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 能力 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 的教学功能 5. 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 社会实际6. 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 内容 7. 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促进化学教学 改革 ②评价建议1、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 的促进作用2、通过活动表现,来评价学生的 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在纸笔测验 中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评价 结果可以采用定性报告与等级记分相结合的 方式。 ③教材编写建议:1.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 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 2. 教材编写要符合学 生的思维发展水平3. 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 式,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4. 提 供多样化的实验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 培养5. 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体现科学方法 的具体运用 6. 在教材编写中注重对学生学 习方法的指导 7. 化学概念要体现直观性、 关联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8. 习题类型要多样 化,应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的比例 9. 教材 编写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④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1. 重视对化学 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 2. 编写配合新教材使 用的教师手册 3. 编制学生实验活动指南 4. 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学习资源 5. 发掘日 常生活和生产中的有用素材 6. 重视利用网 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 7. 提倡使用低成本 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15、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内容的特点? 答:1、新课程涉及的知识总量减少,删除了 繁难的成分,降低了化学计算的要求,增加 了可供师生选择的活动与探究内容 2、淡化 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区别,突出实验的探 索性、趣味性和生活化3、科学探究是化学课 程改革的突破口4、突出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 系,倡导由生活走进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 的基本理念 16、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改革重点)? 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 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 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 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17、《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相比,在课程目标上的变化(新课程化学教 学目标与原有目标相比的特点)依据: 答:化学课程目标,教科书内容,学生已有 经验,认知特点,学校教学条件1、目标的主 体由教师变为学生2、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 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3、课程目 标重新构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对每一个目标都 有从低到高的水平描述,行为动词更加丰 富、具体5、对同一层次的学习要求的描述中, 既有对学习结果的描述,也有对学习过程的 描述 18、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以实验为基础,(2)记忆性的化学 用语比较多,(3)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比较集中,并以理论为主线揭示物质及其变 化规律。(4)化学学科内容蕴藏着丰富的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 19、化学教学的特征: 答:以实验为基础。以化学用语为工具。以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有机融合的 特有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20、化学教学特征的阐述? 答:1)化学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获取感性 资料),以化学用语为工具,指导学生认识化 学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体系的过程。(2) 化学教学过程中,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探究坚 持由简及繁,由表及里,由宏观到微观,由

0281《教学论》

0281《教学论》

1、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叫做( B )。 A. 接受式教学 B. 发现式教学 C. 对话式教学 D. 问题式教学 2、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叫做( A )。A. 形成性目标 B. 表现性目标 C. 预设性目标 D. 结果性目标 3、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 B )。 A. 道尔顿制 B. 导生制 C. 导师制 D. 文纳特卡制 4、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这种评价称为( D )。 A. 形成性评价 B. 客观性评价 C. 主观性评价 D. 表现性评价 5、学生把自己有代表

性的作品汇集起来,以展示自己的学习和进步的状况,这种评价叫做( D )。 A. 封闭性评价 B. 客观性评价 C. 目标性评价 D. 档案袋评价 6、通过典型事例和教材中的关键性问题的教授和探索,促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带动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性和普遍性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叫做( A )。 A. 范例教学 B. 对话教学 C. 协商教学 D. 分组教学 7、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叫做( C )。 A. 主题教育 B. 合作教研 C. 教学过程 D. 探究过程 8、那些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共同学习内容,它被置于整个课程的核心,这种课程叫做( C )。 A. 外围课程 B. 校本课程 C. 核心课程 D. 地方课程 9、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能

体育教学论复习总结

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条件,对某个过程的教学进行的诸多方面的最优化研究工作和计划工作。 体育课堂教学:是指在法定的一节课中,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由较适合学生在规定的教学地点进行体育教授和学习活动的过程。 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的总称。 体育教学原则:是实施体育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最基本因素,是判断体育教学质量最基本标准。 体育教学内容:依据体育教学目标被选出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条件加工的,在体育教学环境下传授学生的身体练习、运动技术学习和教学比赛体验等内容。 体育教学论:体育教学论是分科教学论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和说明体育教学现象、要素、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科学和学科。 体育教学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 体育教学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外部特征”:“内部要素” “外部特征”:目标的层次:超学段体育教学目标、学段体育教学目标、学年体育教学目标、学期体育教学目标、单元体育教学目标、可是体育教学目标。 各层次目标的功能与工作:功能、工作和搭载文件。 “内部要素”:课题、条件、标准 发挥体育教师主导条件:三个要素:目标、路线、被导的主体。教师熟知体育教学观念、体育教材、自己的学生。 发挥学生主体条件:1)教师把教授的目标转化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2)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体育教材、3)教师要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的学习过程、4)教师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5)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运动实践性、娱乐性、健身性、人际交流开放性、空间的约定性。 一.体育教学内容与教育内容的共性:教育性、科学性、系统性、 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精教类、简教类、介绍类、锻炼类。 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规律:1)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不会到会、不熟练到熟练、不巩固到巩固。影响因素:运动技能难度、学习技能的总时间和联系密度、体育教师教学经验与教学能力、学生前期经验积累、学生体育基础与身体素质。 2)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热身和逐渐加强运动负荷的阶段、根据教学的需要调整和控制运动负荷的阶段、恢复和逐渐降低运动负荷的阶段。 3)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广泛进行感性认知形成感性基础阶段、进行理性的概括形成理性认知的阶段、将理性的认知演绎到各种运动情境的应用阶段。 4)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的规律: 5)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 体育教学原则: 1)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指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体现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身体活动性,还要使学生身体所承受的运动负荷有效、合理,以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 2)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指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运动乐趣,使学生喜爱运动并养成参与运动的习惯。 3)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运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2 专业:教育管理(本) / 课程与教学论人气指数:18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小学教育等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2.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和————。 3.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 ——、——或设备。 4.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三种类型。 5.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一一——、手 势、面部表情、——和体态等来表达。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正”或“误”) 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 2.杜威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 3.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法国。( ) 4.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 ) 5.教学评价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隐性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是什么? 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4.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举例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2.试述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试卷代号:115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小学教育等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8年1月 一、填空题(共6小题,共lo分) 1.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 2.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 3.工具媒体 4.对抗 5.功能目标 6.副语言眼神 二、判断题(共5小题,共10分) 1.错 2.错 3.对 4.错 5.错 三、简答题(共4小题,共40分) 1.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无形课程等,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汁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眼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心理准备阶段;感知知识阶段;理解知识阶段;巩固知识阶段;运用知识阶段;检查与评价学习效果阶段。 4.教学艺术的特征 (1)教学艺术的创造性。(2)教学艺术的形象性。(3)教学艺术的情感性。(4)教学艺术

教学论教案

《教学方法》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教学方法的含义、分类; (二)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展示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2分钟)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常说“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从这些表述当中,我们知道,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什么叫做教学方法?它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它的选择依据是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得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了解含义(5分钟) 师:刚才我们说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关键,那么什么叫做教学方法呢? 生:(学生3人来回答) 师:关于教学方法的内涵,许多人多对它下过定义。比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教学、教育和发展的任务而开展有秩序的、相互联系的办法。”日本学者藏原三雪在《教学与课程》一书中指出,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的,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指导他们工作与学习的方法和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在其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提出,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还有李秉德、吴也显等等都对教学方法下过定义。综合这些人的观点,我们认为,教学方法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称。(三)引导分类(8分钟) 师:知道了它的概念,那么接下来,我们来一起探讨教学方法的分类。请大家花

一分钟的时间,想一想“教学方法应如何分类?” 生:(请2位同学来回答) 师: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在座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有关教学方法分类的观点。(出示课件:1.国内学者对教学方法的分类:外部形态说、功能活动说、活动性质说、综合分类说、五维分类说;2.国外学者对教学方法的分类: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三大类”、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3.现代教学论分为四大类:一是教师活动,分为讲授、提问、论证;二是师生互动,分为全班讨论、分组讨论、同伴教学;三是个别化,分为程序教学、独立学习、模拟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学习;四是实践活动,分为野外旅行、实际考察、临床实习、实验室学习;4.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分类:一是以语言传递为主;二是以直观感知为主;三是以实际训练为主。)(四)合作探讨方法选择的依据(20分钟) 师:通过这些分类,我们可以知道,不同的人对教学方法的分类是不一样的,随着教学方法的发展,关于教学方法的分类还会出现更多的观点。上课开始,我们讲到“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怎样才能做到“得法”呢,这就会涉及到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现在,请大家以4人为一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用5分钟来讨论“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是什么”,等一下我们请2个小组派代表来展示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生:2个小组的代表分享交流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得出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并适时板书。) (五)总结提升(5分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归纳总结所学内容。(含义、分类、选择依据) 师:总之,关于教学方法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希望大家课后去找相关的书籍来看一看,这样才能够对教学方法有更加深入的体会。 六、板书设计 概念 教学方法分类 1.教学目标和任务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选择依据 3.学生的特点和水平 4.教师的个性特点 5.学校的设备和时间 七、课后反思

教学论复习重点1.doc

每套题包含的题型及数量如2 ?多项选择题(10道) 二、名词解释(5道) 三、简答题(3道) 四、论述题(2道) 五、案例分析题(1道) 一、教学过程复习重点: 教学过程的木质;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 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过程的认识论基础 ?(二)教学过程的心理学、生理学基础 ?(三)教学过程的社会学基础 ?(四)教学过程的系统科学基础 教学过程的特点; ?一、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约于社会需要(P28) ?二、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P29) ?三、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P30) ?四、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P32)教学过程的功能; ?一、知识传递功能(P34) ?二、技能形成功能(P37) ?三、智能培养功能(P39) ?智能培养的途径(P39) ?四、个性发展功能(P41) 二、教学目标复习重点: 1、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的总目的是国家为整个学校系统制定的,对各种形式的教育和教学活动都有指导和制约作用。教育冃的只有具体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够逐 步实现。教育R的和培养目标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教学R标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的。我们也可以说教学口标就是进一步具体化了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p48 2、教学目标分类理论:重点把握各种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 ?(-)布卢姆等人的分类 ?布卢姆等人把教学口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三个主要方面。 ? 1 ?认知领域的目标 ?包括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这是如卢姆木人提出的分类。 ? 2 ?情感领域的目标 ?包描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体系、形成价值情绪(个性化)。 ?这是克拉斯沃尔的分类。 ? 3 ?技能领域的目标

《中学生物教学论-期末总结》(刘恩山版)

《中学生物教学论-期末总结》(刘恩山版)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考试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满分100分 I. Multiple Choice Select the best answer for each of the questions, and there is only one correct answer to each question. (每题2分,共40分) 1. Emphasizing on certain practice techniques such as mimicry; memorization and pattern drills is the feature of ______. A. The Direct Method B. The Audio-lingual Method C.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2. The emphasis on learning to communicate through interac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shows the feature of _ _____. A. The Direct Method B. The Audio-lingual Method C.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3. ______is supported by the fact that learners from the same language background may come up with different errors, and conversely speakers of different language backgrounds can make similar errors. A. The teacher-centeredness B. The student-centeredness C. The hypothesis-testing process D. The structural syllabus 4. The latter has evolved into a learner-centered approach to encompass not only the student as a learner, but also the teacher, the parents and the citizen of the ______of the learning process. A. Social context

《教学论》读书笔记

《教学论》 绪论 教学论就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得科学,包括教学过程及其本质、教学目得与任务、教学原则、教师与学生、课程设置与教材、教学方法与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教学就是一个实践过程,教学论就就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概括并上升为理论得科学体系。 第一节教学得概念、地位与任务 1、教学得概念:就就是指教得人指导学得人进行学习得活动,就是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得活动。 2、教学得地位:教学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就是特别重要地位。 3、教学得任务:包括思想品德得培养、系统得文化科学知识得传授、技能技巧得获得、身心各种能力特别就是智力、创新及实践能力得发展,以及健康得审美情趣乃至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得完满个性得形成。 第二节教学论得研究对象 教学论得研究对象与任务在于探讨教学得本质与有关规律,寻求最优得教学途径与方法,以达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得目得。第三节教学诸要素得系统分析 一、教学活动诸要素:(教学活动七要素:学生、目得、内容、方法、环境、反馈、教师)1、教学活动就是为谁而组织?学生就是教学活动得根本因素;2、为什么要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目得就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得要素(不同层次、不同性质或方面得目得应该形成一个完整得体系或结构,落实到学生身上);3、教学目得凭借什么去完成?主要凭借教学内容或课程,这就是教学活动中最有实质得因素,她指得就是一定在知识、能力、思想与情感等方面内容组织得结构或体系。4、教师怎样根据并运用课程教材来使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得?方法(各种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手段与各种教学组织形式)5、教学环境(时空条件就就是有形得与无形得特定教学环境)。6、反馈(教学就是在教室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得交互活动)。7、教师(指得就是教师得思想与业务水平、个性修养、教师态度、教学能力) 二、教学各要素之间得关系:七要素之间得关系相互影响。学生就是学习得主体,所有得教学要素要围绕学生主体组织安排,就是教学活动得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学目得受社会发展与人本身得发展制约;教学得目得主要通过具体得课程与方法来实现;课程受制约于教学目得;方法受制约于课程,它就是把课程得内容化为学生得知识、能力、思想、感情,从而达成教学目得而服务得,在方法得进程中受到教学环境客观条件得制约;教学环境受制约与外部环境(物质与精神,可控得与不可控得)分为有利得与不利得,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学环境。教学活动得反馈就是师生双方主要围绕课程与方法表现出来得,主要就是要靠教师有意识得捕捉来自学生方面得反馈(测验、考试、教学评价等)。教师来影响学生得学习活动,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它得主动性,收取最大得教学效果。 教学论得研究方法(观察法、个案法、文献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 第二章过程论 第一节教学过程得本质;第二节教学过程得基本特点;第三节教学过程得基本功能 问题1:教学过程得实质与特点就是什么? 问题2:怎样理解教学过程得理论基础? 问题3:教学过程得基本功能有哪几个方面? 问题1:教学过程得实质与特点就是什么? 教学过程得本质: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得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得认识活动与改造主观世界、形成与谐发展个性得交往实践活动得统一过程。1、从认识方面来瞧: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得指导下认识世界得过程,教师根据教育目得、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得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技巧,从而发展学生认识世界得能力;2、从交往实践方面来瞧:学校教学活动就是人类实践活动形式之一。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得要求改造受教育者得过程。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得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树立一定得世界观、促进自身社会化得实践活动。教学过程得实质就是人类认识过程得一种形式,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促进自身社会化得实践活动,具有人类认识活动得一种特殊形式。同样表现在认识与交往实践两个方面:一就是从认识方面来瞧,学生得认识对象、认识条件、认识任

西南大学教学论四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 1.班级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序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3.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4.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称为表现性评价。 5、档案袋评价: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 6.课程评价:是对老师一堂完整的教学课程的综合评价。 7、发现式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 8、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9、隐性课程:是指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 10、区分度:又叫试题的鉴别力,是指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 11、座位模式:是指为满足教学活动对教学空间的不同需要,将教室内课桌椅按照一定的形式的排列,它是一种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 12.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13.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简言之,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14、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15、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充分利用所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所开发的课程。 16、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性的研究和探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学习. 17、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18、课堂:是在一个大教室内设计若干个功能不同的活动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活动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固定。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并布置好学习环境,并提供指导 19、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 20.难度:难度指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方面的各种问题的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