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历史记忆七大方法

初高中历史记忆七大方法

单纯追求历史教学所谓的价值而罔顾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最终的结果势必是价值无法落地。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初高中历史记忆七大方法,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高中历史记忆七大方法

(1)化简记忆法

将复杂内容通过化简,舍弃次要内容,记住关键字眼,然后拓展开去,最后达到全部记忆。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中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内容,记起来十分复杂,但仔细推敲,这个条约内容有四条,每一条只找一个关键字,就可化简为“割、赔、开、关”四个字,然后再展开。“割”即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即赔款2100万银元;“开”即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通商口岸;“关”即关税协定。这样就能较快的达到记忆。

(2)公式记忆法

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比较记忆法

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①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

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

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

④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

(4)列表图示法

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5)联想法

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

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知识的前后内容。如讲到《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时,我们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设台湾府,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个结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再简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台湾才回归祖国,日本侵占中国台湾达50年之久。这样将有关台湾的历史知识就前后贯通起来了。

横向联想法:就是把中外发生在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或不

同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将中外历史放在一起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以中国历史为重点,将中外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如讲中国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欧洲的拉丁文字联系起来。

(6)串字法

对有并列关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来记忆,即将有关内容按课文前后顺序串联起来,只记住其每一内容的第一个字即可。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可简化为“青、募、农、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按前后可简化为“开、德、雅、波”。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课文内容。

(7)口诀法

通过综合取舍,把一些零乱的内容整理成比较整齐的押韵句式,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成诵。如:对中国近现代史中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可编成这样的口诀:

学生需要有意思和有意义的历史课

审视我们经常热议的历史有效教学,故事和细节固然是重要的,方法固然是重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视野和导向更为重要。视野偏狭,导向错误,故事愈生动,细节愈诱人,方法愈有效,历史教学的结果可能愈有害。视野偏狭,导向错误,教学无效反而是值得庆幸的事。

如何把生动的历史知识与有价值的历史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换句话讲,如何才能让历史教学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呢?

所谓历史教学“有意思”,是指历史课堂有趣味、学生对历史学习有兴趣,愿意学习。这是学生历史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首要的一步。所谓让历史教学“有意义”,是指历史教学在价值引领下,培育健康理性的公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如何实现历史教学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我有以下三点认识:

第一、只有意思而没有意义的历史课可能是危险的

茨威格在《明天该怎样编写历史》中写到:“我把教科书翻了一遍,看出来十个有九个年份,都是关于会战的,关于战争的。至于说

这三千年里发生的其他一些事,从而使人类由旧石器时代的洞居人发展到文化的载体,这些事这本旧教科书倒是很少提到……老实说,翻小时候用过的旧教科书,应能促使年轻人向往崇高、遵循人道的东西,可我在这本书里一丝一毫也没有找到,找到的只是一些恶劣的例证,证明我们总是在退回到古代的野蛮中去。终于我无法抑制愠怒,就把书往角落里一扔,因为我明白,就是教科书里讲的那些,教会我们这一代人走向世界大战的。这是个启蒙读本,能诱发一切危险恶劣、毒害时代的本能。

历史是人类全部经验的总和,教育年轻人,历史课始终都是最重要的功课……这就要求做到,用另一种观点,用崭新的观点来编写历史,把人类生活看成是走向人道主义、走向全面发展的进步过程,而不是看成一种停滞现象;编写历史所突出所强调的事件,首先都应当是有助于最后实现文明的。明天的历史应当是全人类的历史,与共同的幸福相比,个别的争争吵吵是不值一提的……”

茨威格在文中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没有价值引领的历史知识是危险的。

历史是一门智者的学问。历史教育最重要的价值应该给学生一种精神,正如歌德所说:“我们从历史那里得到最好的东西是它所兴发的激情”。

历史教学不能只关注教学形式和手段,不能只有“有意思”,历史教学要有思想,有意义。

第二、只讲意义而不讲意思的历史课可能是无效的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历史课,一些教师为了达到历史教育的目的,用所谓的“高大上”理论对课堂进行包裹,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面孔,给人以不可侵犯的样子。一节课充斥着苍白的结论、空洞的说教、乏味的口号和理论,完全变成了“强买强卖”。以这样一种方式“贩卖”理论、观点,并强迫学生接受,学生能真的接受吗?这样能实现历史教育的价值吗?学生在这种情形下形成的历史认识和历史判断,是发自真心的吗?

单纯追求历史教学所谓的价值而罔顾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违

背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最终的结果势必是价值无法落地。

卢梭《爱弥儿》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对于一节历史课来讲,在追求教学意义的同时,必须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堂,必须让课堂有“有意思”。学生连最起码的兴趣都没有,教学还会有多少意义?

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发展为目的。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兴趣就会思考,就爱思考,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理解知识的意义,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反之,则无意义。正如老师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影响总结了四点,学生对这四点影响有多少真正的理解是值得怀疑的。

第三、有意义的教学往往蕴含在有意思的课堂上

实现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历史教学,是历史课的基本常识,是历史教学的一体两面。通过“有意思”的教学,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历史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彰显了历史教育的意义;另一方面,学生在思考、理解历史意义的同时,享受历史知识学习的快乐。

所以说,历史教学只有意思,没有意义,可能就会沦落,甚至变得“低级趣味”;只有意义,没有意思,可能就会变成一种政治说教的工具,违背历史教育的根本属性。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在“有意思”的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探寻历史的“意义”。

老师简介

黄剑,男,1985年出生,中共党员,2009年毕业于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系历史学专业,延安大学教育硕士。2009年8月参加工作,中学二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成绩显著。

执教以来,爱岗敬业,勤奋不息,精益求精,任劳任怨,以极大的热情全心全意投入教学工作之中,其独特的、全新的课堂“问题四步”模式,以学生为主、先学后教、重视合作探究和展示的方式,让课堂活而不乱,参与度高,再加上老师的幽默风趣热情,课堂总是精彩异常,效果显著。

高一历史快速记忆的方法

高一历史快速记忆的方法 学习高一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记忆基础的知识点,但是很多同学总是记不住,那怎么办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一历史快速记忆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浓缩记忆法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字,把复杂、繁多的识记材料加以凝炼、压缩进行记忆。例如,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实在太多,我们可以通过浓缩归纳,并巧妙地记忆它的知识框架:一种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四大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五股思潮(封建专制、平均主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六国列强(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八个人物(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毛泽东、蒋介石),九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十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护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浓缩记忆法的优势是增加大脑对知识信息的容量,减轻学习的负担,而且适用的范围较广。但浓缩的部分应该是最精华的。 数字归纳记忆法 在历史知识中,我们感到年代最难记,也最怕记。如果采用数字特征记忆法记年代,就可做到多记、记活、记牢。如采用逐次连续数记忆:1919年"五•四"运动,1920年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1923年"二•七"惨案……;采用间隔等差数字记忆:1911年武昌起义,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战争……;采用一数多项联记:1861年清政府设总理衙门、曾国藩创安庆军械所、那拉氏发动宫廷政变、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联想比较记忆法 没有联想比较,就没有深刻的记忆。联想比较记忆法是对历史现象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上通过辨别、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进行记忆。联想比较可以纵比:通过日本明治维新和大化改新背景、内容、结果的比较,不仅能很快掌握它们的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发现日本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特点。 联想比较还可以横比:通过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和结束时间的对比,会很容易记住双方形成和结束的时间,还会发现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早于西欧1000多年,而结束时间却晚200年。通过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不仅便于记住两个变革的

初高中历史记忆七大方法

初高中历史记忆七大方法 单纯追求历史教学所谓的价值而罔顾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最终的结果势必是价值无法落地。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初高中历史记忆七大方法,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高中历史记忆七大方法 (1)化简记忆法 将复杂内容通过化简,舍弃次要内容,记住关键字眼,然后拓展开去,最后达到全部记忆。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中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内容,记起来十分复杂,但仔细推敲,这个条约内容有四条,每一条只找一个关键字,就可化简为“割、赔、开、关”四个字,然后再展开。“割”即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即赔款2100万银元;“开”即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通商口岸;“关”即关税协定。这样就能较快的达到记忆。 (2)公式记忆法 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比较记忆法 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高中历史有效学习方法快速记忆总结

高中历史有效学习方法快速记忆总结 高中历史有效学习方法快速记忆总结 每一个历史老师对历史应该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无论如何他们也是从历年历届高考走来的,多年从事历史教学,一定有独到的经验。你可以主动地和老师交流你对历史问题的观点,从老师的回应中吸取有教益的东西。今天本文库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有效学习方法快速记忆总结,接下来随着本文库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1 合理安排时间复习 记忆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复习周期越短、记忆效果越佳。有些同学每天虽有固定的时间复习历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中国古代史、明天世界近现代史,或者连续一段时间或复习中国古代史、或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或复习世界近现代史,周期相对较长,结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到前面又忘了后面。 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都要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具体办法如下: 1.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对教材的复习遍次,再根据每册教材内容的多少确定每天对三本教材的复习量(即每天复习多少页)。 2.针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相对较少,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在固定的50分钟时间里,安排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时间可用10分钟,另两本教材各用20分钟,再根据每天所规定每本教材的复习时间、所要复习的量来确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复习多少页。 3.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复习完后,再复习这两本教材的下册,每天所用时间、复习量、方法与上册相同。但此时《中国古代史》已经复习了一遍,是否还要接着再复习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记忆相对较多,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侧重于理解,因此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遍次应多一些,且每天分配的时间只有10分钟,要记住并理解其内容也应多看。 每一遍复习都有侧重点

高中历史记忆方法

高中历史记忆方法 历史上有很多性质相同的事件,就像农民战争、政治改革、不平等条约等。这些事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很容易把它们互相混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历史记忆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中历史记忆方法 一、分类记忆 把历史知识条理化,便于记忆,培养归纳能力,可以提升历史总复习效果。有利于牢固记忆历史基础知识,有利于加深理解历史发展的全貌和实质。 按时间归纳。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西方列强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日本侵略中国制造的几次事变、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重大远航、同盟国首脑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国工农红军5次反“围剿”等。 不同事件归纳。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广州起义等事件都是发生在1927年。 二、比较记忆 历史上有很多性质相同的事件,就像农民战争、政治改革、不平等条约等。这些事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很容易把它们互相混淆。采取比较记忆可以揭示出历史事件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突出它们各自的特征。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比较。德、意统一的相同与不同的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规模、影响等对比。用比较法记忆历史知识,可以巩固记忆,同时可以加深理解。 三、数字记忆 高三学生如果要对历史有全面的了解,就必须记住哪个年代发生了哪些事件。但历史年代难以记忆,甚至只能死记硬背。但也有些历史年代,可以采用数字记忆的方法。 年代本身的特征记忆。蒙古灭金,1234年,四个数字按自然数顺序排列。

重大事件间隔距离记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192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1947年。它们都是相隔10年。 重大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记忆。1917年十月革命,革命制止战争,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成为1919年“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分时间段记忆。民族解放运动,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时间为1945年至20世纪50年代中,第二时期为20世纪50年代中至20世纪60年代末,第三时期为20世纪70年代初至现在。 四、规律记忆法 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就可以能帮助记忆。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可以从发生的背景、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事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规律。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很多,根源是腐朽的封建政权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高中历史复习攻略 1、自己整理历史大事年表 比如第一个时间段是“历史开始至公元前221年”,然后把笔记本一分为二,左边写中国,右边写外国,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把重要事件列出来,然后补充选修书目中的内容。做好这些以后,中外历史比对题就没什么问题。 因为历史课的课堂学习,容易出现单课知识扎实,体系却不能融会贯通,这样把中外对比列出来,就能很好的对比,也能加深我们在学习时的理解。 比如:先秦文化和古希腊文化的比对,西方工业革命和中国同时期的比对;我们在历史复习中,应该自己总结和提炼出不同的同时期比对专题,将我们的历史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建立起脉络和体系。 不过整理历史年代表的时候,不要一口气抄完,而是应该每整理一段,就掌握好一段内容,将这段知识内容和重要事件全都记忆下来,不能敷衍了事。 2、不同题型不同做题方式

高中历史年代记忆法十大方法

高中历史年代记忆法十大方法 (一)对照法,即用中外对照或古今对照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1)古今对照法。也称远近对照法。公元零年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国奴隶制结束,公元后476年西欧奴隶制结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后841年则是唐武宗会昌元年。 (2)中外对照法。把世界史和中国史和年代对照记忆。如我国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伦改革也是公元前594年。再如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开始,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也是1894年。 再如公元476年,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的崩溃,而我国公元前476年则是春秋时期的结束,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终结。 (二)比较法,即用互相比较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知道一个历史年代比较另一个历史年代,早几年或晚几年,便可由一个年代比较出另一个年代来。

(1)比早法。如世界近代史比中国近代史早200年,中国近代史是1840年,世界近代史便是1640。再如世界现代史比中国现代史早两年,中国现代史是1919年,世界现代史便是1917年。 (2)比晚法。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晚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是1939年。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晚16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便是1856年。 (三)推导法,即根据记住的历史年代,经过推导而记住另一个或几个历史年代。这只要有一个基点数,然后通过人物,事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就可推出历史年代来。可从基点数向前推,向后推,同时向前后推。也可互相推。 (1)前推法。从基点数向前推导。例如知道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白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军入关,均在这一年。 (2)后推法。从基点数向后推导。如知道1818年马克思诞生,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即1820年诞生;列宁又比恩格斯小50岁,即是1870年诞生。

历史知识记忆巧法_历史知识记忆的八种方法

历史知识记忆巧法_历史知识记忆的八种方法 记忆力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能记住那么多事物,都是得益于我们的记忆力,而且记忆力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也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历史知识记忆巧法,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知识记忆巧法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对于同学们来说,简直无从下手,感到头痛。谈起学习历史,同学们常发这样的感慨或牢骚:“那么多年代,那么多地儿;那么多人物,那么多事儿;学起来有趣儿,记起来费劲儿。”应该说这道出了广大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真情实感,发出了他们爱学历史但犯愁记忆的苦衷。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巧法,利用好这些方法不但使一些易混的知识分辨开来,而且记忆深刻,特别是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地去记忆、去思考、去创造。 一、字头谐音法 抽取字头或核心字,利用一下谐音,把一些抽象的枯燥无味的知识变成形象的鲜活的故事片段 1、在鸦片战争中,出现了很多位抗击侵略者的民族英雄,把人名、地名编成一句话,关天培是在虎门英勇抗敌的,就简称为:关门;葛云飞在定海简称:葛定(疙腚),陈化成在吴淞简称:陈吴(陈胜、吴广)。连在一起就是“陈吴关门葛定”。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从南向北依次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抽出字头就可以这样记忆:广厦福宁上。 3、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刘伯承、贺龙、叶挺、朱德、周恩来等,取每个人名的字头,再根据谐音刘(留)贺(荷)叶朱(煮)周(粥),连在一起就是:“刘贺叶朱周”,意思是:留着荷叶煮粥。 4、太平天国在永安封王建制,东王杨秀清、西王肖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分别取其中的一个字,再根据谐音,东杨(东洋鬼子)肖西(消息)云南北韦(纬)翼石(一石),连在一起就是: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的方法口诀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的方法口诀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一、顺序记忆法: 就是按照事件本身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这种记忆法最为普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马恩河战役。2、1915年,意大利参战。3、1916年,凡尔登、索姆河战役。4、1917年,美中参战;俄国革命。 5、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1、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2、建军: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3、建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 6、和约: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二、归纳记忆法: 一方面,可以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进行归纳。如:近代前期西方列强连续发动的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制造的5次事变、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4次重大远航、二战中同盟国首脑召开的4次国际会议、中国工农红军5次反“围剿”、中国共产党召开的15次代表大会,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如: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大钊被害、“马日事变”、“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宁汉合流”、南昌起义、“八

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广州起义。 三、规律记忆法: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来记忆。如: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英国、法国、美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都是:反动的政治统治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起来推翻反动的政治统治。而三国的革命,又都有导火线、爆发标志、主要领导人、文件的颁布等。在发展资本主义方式上,俄国和日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完成的,意大利和德意志则是通过完成国家统一来进行的。 四、比较记忆法: 将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加深印象。如: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的比较。德、意统一的相同与不同的比较。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规模、影响等进行比较,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 五、图表记忆法: 六、联想记忆法: 就是由眼前的人、事、物,想到已知的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如:看到书本,自然而然想到蔡伦的造纸和毕昇的活字印刷。学到意大利资本主义的萌芽,想到中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学了英国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笔记方法方法与整理笔记“七步法”

高中历史笔记方法方法与整理笔记“七步法” 高中历史笔记方法方法 一、关于听课笔记 首选是5R笔记法。这一方法几乎适用于一切老师讲授或阅读课,特别是对于听课笔记,5R 笔记法应是最佳首选。这种方法是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记录(Record)。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在书上的相关知识点旁边尽量多记老师讲课的内容,特别是一些有意义的例子、概念等。2.简化(Reduce)。下课以后,尽可能及早将这些例子、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在笔记本上。3.背诵(Recite)。抛却书本,只通过笔记本上的简要的概括,来复述课堂上老师讲过的内容。4.思考(Reflect)。将自己的听课随感、意见、经验体会之类的内容,与讲课内容区分开,写在卡片或笔记的某一单独部分,加上标题和索引,并随时归档。5.复习(Review)每周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是先看笔记本,然后再看书本,去回忆那些知识点,这能够有效地避免遗忘。 二、关于如何在书本上记笔记 首选是符号记录法。所谓符号记录法就是在课本、参考书原文的旁边加上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黑点、圆圈、曲线、箭头、三角、方框、感叹号、问号等等,便于找出重点,加深印象,或提出质疑。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当然每个人都可以不一样,但最好形成一套比较稳定的符号系统,不要说在这一次用方框表示疑问,下一次用方框表示重要,这样一个学期过后就比较容易懵比。当然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预习笔记和复习笔记。在操作时你应注意以下一些准则:1.读完后再做记号。在你还没有把整个段落或有标题的部分读完并停下来思考之前,不要在课本上做记号。在阅读的时候,你要分清作者是在讲一个新的概念,还是只是用不同的词语说明同样的概念,你只有等读完这一段落或部分以后,才能回过头来看出那些重复的内容。这样做可使你不至于抓住那些一眼看上去仿佛很重要的东西。2.要非常善于选择。你不要一下子在很多项目下划线或草草写上许多项目,这样会使记忆负担过重,并迫使你同一时刻从几个方面来思考问题,也加重你的思维负担。你要少做些记号,但也不要少得使你在复习时又只好将整页内容通读一遍。3.用自己的话。页边空白处简短的笔记应该用你自己的话来写,这是因为自己的话代表你自己的思想,以后这些话会成为这一页所述概念的一些有力的提示。4.简洁。在一些虽简短但是有意义的短语下划线,而不要在完整的句子下面划线,页边空白处的笔记要简明扼要。它们会在你的记忆里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在你背诵和复习的时候用起来更可得心

高中历史笔记方法方法与整理笔记“七步法”

高中历史笔记方法方法与整理笔记 “七步法” 高中历史是学生必修的课程,也是比较考验学生记忆和思维能力的科目之一。历史知识量大,时间跨度长,考试也常常被定为论述题和分析题。因此,如何有效地记笔记和整理笔记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 1. 监听课堂讲解,认真记录 历史课堂上,老师会通过讲解和演示为我们呈现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关键人物。因此,我们要认真听讲,注意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上。而且,在笔记上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或者记号,用来区分不同的主题和重点。 2. 研读历史资料和文献,做好摘抄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老师会为我们提供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这些资料包含了很多珍贵的历史细节和信息。因此,我们要认真阅读这些资料,并在学习过程中做好摘抄。可以将这些资料进行分类,例如,分为人物传记、事件概述等,便于后期整理。 3. 多做历史题目,按考点整理笔记 历史的考试比较注重考点,因此我们要结合历年的历史试题,将笔记按照考点进行整理。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还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

4. 使用图表和简笔画,提高记忆效果 历史课程常常涉及到时间、地点、人物等复杂的信息,这些信息漫长乏味,人们很难通过记忆笔记来记忆。我们可以使用图表和简笔画来呈现这些信息,这种方法可提高记忆效果,更好地帮助我们记忆历史知识。 5. 注重整洁有序,方便复习和与他人分享 笔记的整洁有序对于复习和与他人分享非常重要,因为整洁有序的笔记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笔记内容。所以,我们应该注重笔记的排版和格式,尽量做到代码规范,内容条理清晰。 6. 及时补充和修正笔记,防止遗忘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遗漏或者理解错误一些历史知识点,这时我们应该及时补充和修正笔记。这样可以避免我们的遗忘和错误。同时,我们也可以参考其他学习资料,比如,图书、网络等,将好的考点和知识点添加到笔记中。 7. 多交流和讨论,获得提升 学习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通过和同学交流和讨论历史知识点可以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记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能够吸收到其他人的观点和笔记整理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严谨的方法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我们可以做好高中历史笔记和整理笔记。这将有力地帮助我们在历史学

最全的历史学习方法

最全的历史学习方法 最全的历史学习方法(篇1) 一、知识笔记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记笔记,对老师讲课的思路进行整理, 同时结合自己对教材的认识,把学过的内容整理出来。笔记整理好了,复习的时候就 更方便了,可以随时拿出来进行复习,复习的效率也能够得到提高。笔记在整理的时 候要注意思路清晰、问题明确、字迹工整,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否则不利于以 后进行复习。笔记不能只整理,整理好之后要进行记忆,对于不完整的内容还要进行 适当的补充,让笔记更加完整。笔记法进行学习,要能够长期坚持,注重不断积累, 以后在考试的时候就有了第一手复习资料,有助于更好复习教材知识点。 二、思维导图法 教材知识点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我们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制作或利用好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自己制作,在自己的本子上,依据教材的核心关键词,把教 材的内容进行整理出来。制作思维导图要注意仔细阅读课本,善于总结教材内容,把 课本的主要知识点都能够整理到思维导图上,这样就有助于形象记忆教材内容,也可 以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思维导图也可以利用别人制作的,可以选择资料上的、老师上课的板书、同学写的思维导图,只要思维导图比较好,都可以借鉴和使用。 三、同学互助法 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有时候可以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助,发挥各 自的优势,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我们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可以和同学做同一道题,然后分别讲解自己的审题过程和解题的方法,每个人的方法尽量能够不同,看谁的方 法更好。通过相互讨论,发现各自答题的优点,相互借鉴,就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答题 能力。合作学习,也是我们平时上课经常使用的,老师讲课的时候经常让我们去讨论 问题,合作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就能够集思广益,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相互启发,从而共同提高。学习不能光靠一个人进行独来独往,要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善 于借鉴别人有益的答题思路,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和进步。 最全的历史学习方法(篇2) 对于高一历史的学习来说,和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 需要培养自学能力,同时格外留意知识间的联系,学科之间的联系。

历史知识记忆方法总结归纳

历史知识记忆方法总结归纳 1、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便于大家理解和巩固。 例如,中国古代史中赋税制度的演变可整理为: (1)领导新文化运动; (2)领导“五四”运动; (3)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4)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 (5)参与组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 (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义。 2、歌诀记忆法 把识记材料编成“顺口溜”,或合辙押韵的句子,通过歌诀形式来加以记忆的方法。歌诀记忆法的主要特点是:趣味性强、易于诵读、方便记忆。 歌诀记忆法的功能体现在: 1、对简化复杂的识记材料,缩小记忆对象的绝对数量,加大信息浓度,减轻大脑负担; 2、增强零散、少联系或无联系的记忆材料之间的联系,通过编串组合,使零散的、无规则的材料浑然一体,使本来只能用机械方法记忆的内容有着独特的效果。 3、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

之后,同学们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 4、“浓缩”(概括)记忆法 对所要记忆的材料进行提炼,抓住关键性内容进行记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删繁就简,高度浓缩,提高记忆效率。 运用概括记忆法的具体办法有: 1、用语缩略。对于较长的词语、名称、概念予以简化和省略。如“中国共产党”可缩略为“中共”。 2、内容凝聚。内容庞杂繁杂的材料,可以有意识地从识记材料中找出关键性的字眼,使之凝结聚集着全部材料的内容,并将这些字眼作为记忆的“中介”,以引起对材料内容的全面再现。 3、重点提示。把材料进行综合归纳,将重点标列出来,作为记忆的提示。如“双百方针”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示。还有一种是概括为公式。如“团结—批评—团结”。 此外,还有主题概括、同类合并等。这些概括的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概括记忆法适合记忆内容较复杂的、较系统的、较深奥的知识。 5、联想记忆法 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的方法。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在思维中,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也是记忆的一种方法。

历史记忆方法大全

历史记忆方法大全 历史记忆方法大全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集合,是我们从过去吸取教训,为未来做出更明智决策的关键。但是,历史记录如此之多,常常难以记忆。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记忆历史,这里总结了一些历史记忆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 1. 时间轴法 时间轴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记忆方法,特别适用于记忆重要事件。您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时间轴,标出具体的年份和事件。然后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回顾来加强记忆。 2. 区分科技发展的阶段 科技发展阶段非常关键,因为不同的阶段涉及到不同的发明和科技变革。您可以在记忆的时候将信息按照阶段进行分类和记忆,例如铁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石器时代等。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您记忆科技发展史,还可以帮助您理解各个时期的文明和发展。 3. 熟记有关人物的信息 人物历史是历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为了记忆人物历史,您需要熟知人物的姓名、职业、成就、生平经历等方面的信息。可以将这些信息制作成简单的卡片或表格,以帮助您更好地记忆。

4. 关注历史的连贯性 历史是一系列的连贯事件。因此,对于那些记忆多个历史事件的读者来说,了解事件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读者可以为每个事件创建连线或关联,以便于更好地记忆事件之间的相关性。 5. 用图表方法帮忙记忆 图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您可以创建一张流程图,以便于理解历史事件,或创建一个脑图以概括不同的历史阶段。此外,表格和图表也能够帮助您整理和记忆大量的数据。 6. 使用缩略语 一个有助于记忆的技巧是使用缩略语。这个方法为那些需要记忆大量信息的读者提供了便利。例如,缩略语可以用于记住一系列事件或数字。例如,“2321”可以代表一个重要日期, 或“WW1”可以代表第一次世界大战。 7. 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迹 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当您亲身体验这些地点时,您将获得更深入的了解,更易于记忆。 8. 阅读历史小说和传记 除了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迹之外,阅读历史小说和传记也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历史。这些作品能够让您在动态的情境中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大全

想要学好初中历史,就必须对年代、任务、时间、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记忆,如果这些基本的知识都记不住,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结合具体的史实来谈自己的感想,同学们要知道对于不同的历史内容要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下面是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大全,帮助大家快速记忆历史知识。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大全 一、顺序记忆法 就是按照事件本身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这种记忆法最为普遍。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马恩河战役。 2、1915年,意大利参战。 3、1916年,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4、1917年,美中参战;俄国革命。 5、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 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 1、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2、建军: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3、建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 6、和约: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如记忆“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 可实行记忆三步走: 第一步, 掌握起义的背景; 第二步, 掌握起义的经过; 第三步, 掌握事件的历史意义。在分别掌握的基础上, 再根据事件的内在联系, 进行整体把握, 综合记忆。

二、规律记忆法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来记忆。 如: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英国、法国、美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都是:反动的政治统治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起来推翻反动的政治统治。而三国的革命,又都有导火线、爆发标志、主要领导人、文件的颁布等。在发展资本主义方式上,俄国和日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完成的,意大利和德意志则是通过完成国家统一来进行的。 三、图表记忆法 一些历史知识可以通过画图表的方式进行记忆,效果较好。 比如:秦、唐、元、明、清的疆域四至,可画直角坐标系。隋朝大运河图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过程图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图示。世界三大宗教知识一览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知识摘要一览表。第一、二、三国际一览表。德、意统一内容一览表。等等。 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变法时, 可把所有改革变法方面的历史知识, 按照先后朝代及年代的历史发展顺序, 列成表格形式进行集中归类。此表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朝代、时间、人物、改革或变法内容、影响及意义等。 四、联想记忆法 就是由眼前的人、事、物,想到已知的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 如:看到书本,自然而然想到蔡伦的造纸和毕昇的活字印刷。学到意大利资本主义的萌芽,想到中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学了英国工业革命,想到中国的鸦片战争。看到菊花,想起陶渊明;看到电灯,想起爱迪生;看到火车,想起史蒂芬孙;看到飞机,想起莱特兄弟。 如: 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中的《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知识结构可以这样联想:俄国废除农奴制:俄国盛行农奴制,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农奴暴动频繁,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 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但必须出锭赎买。是一次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为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五、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此法记忆时生动轻松、朗朗上口,久久难忘。特别适用于初一学生,因为初一学生理解记忆能力还比较欠缺,侧重于机械记忆,如果把一些枯燥的知识编成顺口溜、歌诀,一定能收到

初中历史时间的有效记忆方法

初中历史时间的有效记忆方法 历史知识的三要素是时间、空间、人物,由此构成历史事件。记忆历史时间是比较难的,容易记乱,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下面是由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历史时间的有效记忆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历史年代记忆方法 第一、趣味式 所谓“趣味式”,即用感兴趣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 (1)谐音法。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 (2)比喻法。如1900年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和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1”字,钢叉像“9”,盾牌像“00”,从而记住1900年这个历史年代。 (3)口诀法。也叫顺口溜法。有朝代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随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到共和”;有帝王年代口诀:“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也有公元年代口诀:“960,建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可编成口诀:“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届二中会,已经到49”。这里概括了党的九次会议,古田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开;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都在1935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则在1949年召开。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简便易记,效果很好。如“从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后各两千,后汉以后公元后,后汉似前公元前。”这就是把我国历史分成两大段,虽不十分准确,却也大致差不多。又如“夏商周秦前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继两宋,下接元明和清朝。”这一口诀记述了我国朝代兴衰次序,二十八个字活画中国史长河的大体轮廓,再经过具体填充,朝代兴衰演变史的全过程就显得更清楚了。 第二、对照式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大全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大全 一、顺序记忆法 就是按照事件本身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这种记忆法最为普遍。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马恩河战役。 2、1915年,意大利参战。 3、1916年,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4、1917年,美中参战;俄国革命。 5、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 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 1、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2、建军: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3、建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 6、和约: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如记忆“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可实行记忆三步走: 第一步,掌握起义的背景; 第二步,掌握起义的经过;

二、规律记忆法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来记忆。 如: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英国、法国、美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都是:反动的政治统治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起来推翻反动的政治统治。而三国的革命,又都有导火线、爆发标志、主要领导人、文件的颁布等。在发展资本主义方式上,俄国和日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来完成的,意大利和德意志则是通过完成国家统一来进行的。 三、图表记忆法 一些历史知识可以通过画图表的方式进行记忆,效果较好。 比如:秦、唐、元、明、清的疆域四至,可画直角坐标系。隋朝大运河图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过程图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图示。世界三大宗教知识一览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知识摘要一览表。第一、二、三国际一览表。德、意统一内容一览表。等等。 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变法时,可把所有变法方面的历史知识,按照先后朝代及年代的历史发展顺序,列成表格形式进行集中归类。此表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朝代、时间、人物、或变法内容、影响及意义等。 四、联想记忆法 就是由眼前的人、事、物,想到已知的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 如:看到书本,自然而然想到蔡伦的造纸和毕昇的活字印刷。学到意大利资本主义的萌芽,想到中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机户出资,机工

初一历史知识记忆的七大方法

初一历史知识记忆的七大方法 1、名词五点法 即用五个要点概括名词 即: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内容;⑤评价或意义。此法适合于人物、事件、著作等类别的名词。 如:《孙子兵法》可这样概括:①春秋时期;②吴国;③军事家孙武所著;④总结了前人及自己作战经验写成《孙子兵法》;⑤世界闻名的古代兵书。 2、数学代表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即: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提取字头法 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头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 如:记646年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时,可记为“分田土改”即分配土地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土地属国家;改革行政制度。 4、谐音趣味记忆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 如:记苏联在1924年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可记做“乌外有两只鹅”。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外高加索。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快而牢。 5、关键字词法 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如:我们可将形成的过程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①开始;②进一步;③大大加深;④完全陷入。然后联系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④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6、概括记忆法 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

如:拉美革命的过程可概括为:一场革命、二个阶段1810—1815;1816—1826、三个中心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三个领导人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反对2个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一场决战阿亚库巧战役即“123321”就可以将整个拉美革命进程完全掌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十一种方法

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十一种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历史时间、人物及其活动的内容与地点是非记不可的,因此历史课的学习中很有必要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十一种历史知识记忆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十一种方法 1谐音记忆法 以“核心字”为基础,对历史材料进行重组,形成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歌诀。 如五代十国的“十国”:吴闽吴越前后蜀,南唐南汉南平楚,再加上北方的“北汉”。 1978─1999年工业建设部分重要工程有安太堡露天煤矿、大秦铁路、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葛洲坝水利工程:安太堡大、宝钢大、京九铁路葛洲坝。 1927年到1930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建立者:方志敏,闽浙赣;徐向前,鄂豫皖。贺龙洪湖湘鄂边;邓张左右来回转。 2奇特联想法 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二战的六个中立国:瑞士、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土耳其。我们把它想象成:两对双胞胎“瑞士、瑞典”与“西班牙、葡萄牙”都“爱”“土耳其”姑娘。 两汉时期中国与朝鲜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中国输出到朝鲜的有:铁制生产工具、铜镜、漆器。我们把它想象成:中国“特工”带去一面“铜镜”,朝鲜人觉得好“稀奇”。 3浓缩记忆法 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 十年建设时期成就:总结为“1、2、3、4、5、6、7、8 一个“十年”:1956──1966

两个钢铁基地:武汉、包头 3.三个油田:大庆、胜利、大港 4.四个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雷锋、焦裕绿、向秀丽 5.1965年石油全部自给;建成大中型项目五百多个。 6.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 7.农村用电增长了70倍。 8.新建铁路八千多公里。 《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 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4数理记忆法 抓住年代本身的特征,探究数字之间的关系,增加易于联想的内容,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单个递增年代:比如蒙古灭金,1234年; 连续递增年代:1919年、1920年、1921年、1922年、1923年、1924年……; 等差间隔年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192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1947。 一石多鸟年代:1919年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召开、共产国际成立等; 循环数字:努尔哈赤建金,1616年。 加法: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可记为15=7+8。 减法:220年魏国建立,可记为2-2=0。 乘法: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可记为16=44。 除法: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可想为7÷7=1。 5触点联想记忆法 抓住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时间、地点或是名称等方面的某一相同或相似点,联系起来进行记忆的方法。 例如:南京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南京就是一个触发点,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纳。 6连线记忆法

中考历史记忆方法

历史记忆方法(一) 一、顺序记忆: 这种记忆是最普通的记忆方法,它是指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就可以这样记: 1、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第一次大陆会议召开。 2、1776年,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3、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4、1778年,战争中心南移, 5、1781年,英军总司令康华利把宝剑呈给华盛顿。 6、1783年,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二、规律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 如:世界史上六大帝国衰落的原因都是: 1、人民起义。 2、各地封建主(或奴隶主,包括被征服的各族)形成割据趋势,力求摆脱中央控制。 3、统治阶级的内讧。 4、外族或外国的入侵。 三,奇特联想记忆: 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例: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记忆方法: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 四、对比记忆: 如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中国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对比。中国近代三次革命高潮的异同等。 五、归纳记忆: 可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归纳。 比如:我国古代八项著名的水利工程。近代台湾军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事例。红军四次反围剿作战方针等。 也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 比如:1945年发生的重要事件有:苏、美、英雅尔塔会议、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美、英波茨坦会议、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上党、邯郸战役、联合国成立、台湾回归祖国。 六、顺口溜记忆: 把一些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很易记忆。 比如:清朝皇帝的顺序:努皇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雍乾(康熙、雍正、乾隆);嘉道咸(嘉庆、道光、咸丰);同光宣(同治、光绪、宣统)。 再如朝代的顺序:三皇五帝夏商周,春战秦汉三国休,两晋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