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方

汤方
汤方

生地黄玉竹煲猪脊骨

关键词:养阴清热、益气生津

东莞民间再暑热天时常用生地黄煲猪脊骨汤。干地黄味甘重于苦,能养阴清热,且养阴补血之力较强,如《本草经疏》说它“乃补肾家之要药,益阴血之上品”。玉竹甘凉气缓,质润不腻,能养阴润肺而治咳嗽,益胃生津而止渴,滋养气血而补恋邪,内伤外感均可应用。因而再这个东莞民间清暑热热养气阴的汤方上,再加上玉竹则更清热可口、更养阴清热、生津益气,为暑热时周日家庭靓汤,且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生地黄20克、玉竹25克(以上中药店有售)、猪脊骨500克、生姜3片。

烹制:各药稍浸泡、洗净;猪脊骨洗净,用刀背敲裂。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两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核桃淮山煲猪肚

关键词:补肾涩精、壮腰、养脑

核桃所含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在中药里属温补助的补益类药材。中医认为它有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肾虚喘嗽、腰腿疼痛无力、阳痿、遗精、石淋、小便频数、大便燥结等症。用核桃配以健益肾的淮山、温脾涩精的益智仁、养血滋润的红枣煲猪肚,有补肾涩精、壮腰、养脑作用,尤对肾虚精亏而致遗精早泄、小便频数、耳聋、耳鸣等甚有效,并宜常食。

材料:核桃、淮山各30克,益智仁15克、红枣10个,猪肚1个,生姜3片。

烹制:各物洗净,红枣去核;猪肚洗净,切开翻转、用盐核生粉揉擦,再洗净。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下盐便可。为4—5人用。

粉葛陈皮蚝豉煲猪骨

粉葛性平味甘,入脾、胃经,能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本草纲目》记载它有“散郁火”的功用;《要性论》认为它能“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治“时疾解热”。陈皮入药可祛痰、镇咳、助消化;入汤可理气,改善消化不良及食欲不振。而蚝豉能滋阴养血,《食经》说它能“治夜不眠,意志不定”;《医林纂要》认为它能“清肺补心,滋阴养血”。粉葛陈皮蚝豉煲猪骨有滋阴养血、降火宁心之功,在春节期间进饮对虚火上升,牙痛咽疼、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材料:粉葛500克、陈皮1/4个,蚝豉100克,猪骨500克、生姜3片。

烹制:粉葛去皮洗净、切块;陈皮、蚝豉分别稍浸泡、洗净,并陈皮去瓤;猪骨洗净,用刀背敲裂。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草决明海带汤

关键词:清肝、明目、化痰

“龙舟水”过后日渐闷热,人们常易肝火上亢、血压升高,甚至目赤涩养。中草草决明煲海带有清肝、明目、化痰的功效,民间常用以治疗高血压、肝火头痛、眼结膜炎等症。草决明性凉,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药性论》说它能“利五脏,除肝家热”。海带性寒味咸,能利水泄热、软坚化痰,《与楸药解》记载它有“清热软坚,化痰利水”的功用。

材料:草决明30克(中药店有售)、海带60克。

烹制:各物分别洗净,稍浸泡。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1500毫升(6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1个小时便可,去渣饮汤,此量为3人用。

菊花玫瑰花丝瓜猪横脷汤

由于南方地处亚热带地区,夏末秋初时气温仍然炎热,紫外线的辐射仍然很强烈,更易致人面部色素沉着,菊花玫瑰花与丝瓜煲猪横脷,气味清香又清润,有清热解毒、祛斑悦颜、养血润肤之功,除了是家庭靓汤外,还适用于面部出现蝴蝶斑、黄褐斑者饮用。菊花玫瑰花丝瓜虽分别为花和瓜蔬类,但现代医学和营养学都认为有美颜润肤的作用。菊花能疏风清热、平肝明目;玫瑰花能醒脾解郁、通络活血;丝瓜能解毒通便、祛风化痰、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降血压。

材料:菊花干品10克,鲜玫瑰2朵、丝瓜400克、红枣4个、猪横脷1个、生姜3片。

烹制:菊花、红枣去核、洗净;玫瑰用盐水洗净,清水再洗净;丝瓜去棱皮、洗净,切块状;猪横脷洗净,不刀切。先把猪横脷红枣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中火煲半小时,下余下材料,滚约半小时,调入盐、油便可。可3—4人用。苦地胆猪瘦肉汤

今日为节气的廿四“立秋”,但是对于地处亚热带气候的广州及珠三角来说,立秋不是秋,况且按农历计算,今年是闰七月,所以夏日是漫长的了。因而这段时期的佐餐靓汤要以清热解毒、祛暑生津为主,而今日汤水宜苦地胆猪瘦肉汤。苦地胆为菜科植物地胆头的干燥全草,性寒味甘、苦,归肺、肝经,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可用于感冒、鼻咽、肠胃炎、咽炎、肾炎、湿疹、疔疮等。它配伍补肌滋燥的猪瘦肉,能去其寒凉之性,留清热之。

材料:苦地胆40克(中药店有售)、猪瘦肉400克、生姜3片。

烹制:苦地胆浸泡、洗净;猪瘦肉洗净,整块不用刀切。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约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的食盐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猪瘦肉可捞起切片状,拌入酱油佐餐用。

熟地白芷乌鸡汤

关键词:养心安神、益气补血

材料:熟地25克,白芷15克,炙龟板、五味子各10克,当归、灯芯花各5克,乌鸡1只,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

烹制:乌鸡宰杀洗净,把药材纳入鸡腔内,要牙签扎好,一起置炖盅内,加入冷开水1250毫升(5碗量),加盖隔水炖2个半小时便可。进饮方下盐,为3—4人量。

苹果绿豆煲猪排骨

苹果入汤有益正气,而绿豆能清热解毒,合而为汤请润可口,清热、消暑、滋润。

材料:红富士苹果2—3个、绿豆60克、猪排骨500克、蜜枣2个、生姜3片。

烹制:各物分别洗净,苹果去皮、芯、切块;蜜枣去核;猪排骨切段。猪排骨、姜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武火滚沸后,下苹果、绿豆、蜜枣,改为文火滚约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粉葛眉豆煲生鱼

关键词:清热祛湿、消水肿、小骨火

粉葛味甜如秋梨,纤维少,药食兼用。中医认为,它有健肌退热、生津止渴、增强骨骼、延缓衰老的作用。现代医学亦认为它还有降低血压、血糖、血脂和改善新脑血管循环的功能,尤其是野生的粉葛,对糖尿病、颈椎肥大、皮肤红肿和肠胃不适有疗效。在古今食疗验方中,以生鱼作为食疗基多,它能补脾补水、益胃效忠、益阴壮阳、养心补肾。粉葛配伍健脾祛湿的眉豆、赤小豆煲生鱼,有清热祛湿、消水肿、下骨火的功效,为长夏时周末的家庭靓汤。材料:粉葛500克、眉豆100克、赤小豆50克、蜜枣3个、陈皮1/4个、生鱼1条、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

烹制:粉葛去皮、切块;各物分别洗净,蜜枣去核、陈皮去瓤;生鱼宰洗净,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水。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1

个半小时,下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夜交藤合欢花炖猪脑

关键词:解郁宁神、养心和肝

盛夏酷暑时人们易乏力、困倦、心悸、汗多、失眠等,女性还易虚烦不安、愤怒忧郁,中医称之为“苦夏”。中医夜交藤合欢花炖猪脑有解郁宁神、养心和肝、益髓补脑的功效,对此有调节作用。夜交藤是何首乌的藤茎,性平味甘微苦,有养心安神、通络祛风的作用,如《饮片新参》中说“养肝肾、止虚汗、安神催眠”。合欢花入古人谓“萱草忘忧,合欢蠲愤”。其性平味甘,能安神解郁、和中开胃,常用于心烦、郁闷少眠、气滞胸闷、胃脘疼痛等。

材料:夜交藤30克,合欢花15克,枸杞子、圆肉各10克(以上中药店有售)猪脑1副,生姜3片。

烹制:各药物分别洗净,稍浸泡;猪脑漂洗,要牙签挑去红筋。先煲药材,用1250毫升(约5碗水量)煲至500毫升(2碗量),去渣留汁,与猪脑、生姜一起放进炖盅内,加盖隔水炖3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盐,此量可供2人用。作调理用宜每周2-3次。

淮山圆肉炖水鱼

中药淮山圆肉炖水鱼既是秋日家庭靓汤,又是有名的民间食物疗法,可用于肺结核低热、痰中带血、脾肺两虚的慢性咳嗽、食欲不振、贫血、心悸、肝硬化、慢性肝炎等。

水鱼性微寒、味咸,入肝、脾经。含动物胶、碘质、钙、磷、铁、蛋白质、脂肪、糖、烟酸和维生素类。功能滋阴潜阳,散结消坚,《别录》说它“主伤中益气,补不足”,《日用本草》亦说它“补劳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

材料:淮山、圆肉各25克,水鱼1只,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

烹制:各药材洗净,稍浸泡;以水鱼以热水汤,使其排尿,切开洗净,去肠脏;猪瘦肉洗净,不用刀切。水鱼连壳一起与所有材料放进炖盅内,加入冷开水1250毫升(约5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3小时,调入适量的食盐。此量可供3—4人用,水鱼肉、瘦肉可捞起拌入酱油佐餐用。

冬菇马蹄腊鸭汤

冬菇马蹄煲腊鸭汤是广东民间有名的冬日滋燥汤品。冬菇背称为“干菜之王”,性平味甘,它含有一种能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有效成分“香菇素”,且还能降血压;还含有麦角固醇,经人体吸收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有利于防治佝偻病和贫血;其多糖蛋白质及核糖核酸对治疗肝炎和白血病有辅助作用,因而常以冬菇煲汤对人体大有裨益。马蹄有清热、凉血、利尿、通便的作用;腊鸭能下火,合而为汤,共奏燥润补益之功,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冬菇60克、马蹄10个、腊鸭150克(或可用腊鸭头、翼取代)、生姜3片。

烹制:冬菇清水浸软,去蒂;马蹄去皮,洗净,切对边;腊鸭用热水洗净,撕去皮不要。在瓦煲加入2000毫升水(约8碗水量),武火煲沸后,加入腊鸭、马蹄、姜滚后改文火煲10分钟,加入冬菇及糖半茶匙,再煲10分钟,试味,在调入食盐即可。此量可供3—4人用,腊鸭、冬菇捞起,将腊鸭斩件供佐餐用。

白茅根雪梨煲猪辗

关键词:清热滋阴、生津润肺益胃

中药白茅根能清热滋阴,凉血止血而不留瘀;其味甘能清泄肺胃伏热、生肺津、益胃阴、和胃止呕,清热而不枯燥,和胃而无呆滞;其寒凉,上清肺胃伏火,下泄膀胱积热。雪梨性凉而味甘微酸,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本草纲目》说它“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本草通玄》说它“生者清五脏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广东汤的烹调十分讲究,常用瘦肉,而与寒凉的药、果为汤时则用猪辗。白茅根雪梨猪辗汤清热鲜美,生津润肺益胃,可谓家庭靓汤,老少皆宜。

材料:白茅根25克(中药店有售)、雪梨2个,猪辗500克、生姜3片

烹制:各物洗净,雪梨去心、皮,切块;猪辗切块。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鲜茅根霸王花猪肺汤

霸王花煲猪肺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民间秋日时常饮的汤水,其气味醇和清热可口,切润肺益气,止咳除痰。再配以清热的鲜茅根和止嗽的南杏、北杏,则更具有清热润肺、祛痰理气的功效,更为今日天气饿家庭靓汤了。鲜茅根即新鲜的白茅根,亦是广州人熟悉的煲汤药性之物,如茅根竹蔗水、红萝卜茅根汤等。它性寒味甘,入肺、膀胱、胃经,有消热凉血、利尿消肿之功,常用于阳虚水肿、温热消滞、小便不利。

材料:鲜茅根80克、霸王花50克、南杏20克、北杏15克、猪肺1个、生姜3片。

烹制:各配料洗净,浸泡;猪肺从其喉部灌入清水,用手挤出,反复多次,再檫冲干净,切为块状。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猪肺、霸王花可捞起拌入酱油佐餐用。

枸杞子冬菇煲鸡脚

清明时节期间,正是民间“踏青”的好日子,因而今天靓汤宜枸杞子冬菇煲鸡脚。

枸杞子是家喻户晓的养肝明目滋补药材,因其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要用子果,故名为枸杞子。它性平味甘,粒大、色红、肉厚、质柔润,籽少,味甜,具有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益。鸡脚能生精增髓,强筋壮骨,现代营养学亦认为它富含骨胶原、蛋白质、粘液质、脂肪和钾、钠、铁、硫等矿物质,对强壮身体十分有益。它们配伍溢香的冬菇为汤,鲜润可口,具养肝明目、强筋健骨、悦色养颜之功。

材料:枸杞子20克、冬菇50克、花生100克、鸡脚4对、猪骨200克、生姜3片

烹制:各配料洗净,稍浸泡并冬菇去蒂;鸡脚洗净,去趾甲等,猪骨洗净,均用刀背敲裂。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鸡脚冬菇花生等可捞起拌入酱油佐餐用。

太子参无花果瘦肉汤

多雾轻霾偶见阳光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佐餐汤品宜饮中药太子参煲无花果瘦肉汤,此汤请润醇和,有健胃理肠、益气润肺的功效,十分适合当下天气饮用。太子参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由于其性味平和,不燥不热,广泛用于方剂和饮食疗法上,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肺燥干咳,病后体虚。再配以润肺、健脾、补益的无花果煲猪瘦肉,还可用于脾胃虚弱,食难消化,或消化不良。

材料:太子参20克(中药店有售)、无花果50克、蜜枣2个、猪瘦肉400克、生姜3片。烹制:太子参、无花果洗净,稍浸泡,猪瘦肉洗净,整块不用刀切。然后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猪瘦肉可捞起拌入酱油佐餐用。

莲藕绿豆猪辗

中秋节,在举杯邀明月的夜宴上,莲藕绿豆煲猪辗汤气味香浓可口,为合家喜爱的靓汤。

莲藕是秋冬食养的上品,《随息居饮食谱》曰“藕以肥白纯甘为良,生食宜鲜嫩,煮食宜甘老。”中医认为鲜生寒熟温。生藕味甘凉入骨,可消瘀凉血、消烦热、止呕喝;熟藕性味甘温,有益胃健脾、养血补虚、止泻之功。养血补虚的熟藕配伍清热凉血的绿豆,正是温凉互补,正合南方仲秋时节之用。

材料:莲藕750克、绿豆40克、红豆20克、章鱼干1只、红枣6个、猪辗肉500克、生姜3片。

烹制:莲藕洗净,去节、切段;红豆、绿豆、红枣去核均洗净;章鱼干用温水浸泡;猪辗肉洗净,不刀切。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

改文火煲约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的食盐和生油便可。为3—4人量。

白术砂仁陈皮煲猪肚

时阴时晴、忽冷忽热,让人们感到精神不振,倦怠疲乏,口淡乏味,食纳不香,腹胀、大便溏稀或四肢困倦、如负重物,这乃春湿所致。

中医白术甘温益脾胃之清阳,能燥化脾胃之寒湿;砂仁性温而不燥烈,行气而不破气,化湿醒脾,温运舒达,芳醒脾阳而化谷。以白术砂仁配伍理气化湿、祛腥化滞的陈皮煲猪肚,略带中药的芳香之气,能调中健脾、散滞化气、消积驱寒、和胃除湿,尤对腹胀、食纳不香、消化不良甚佳,为春湿闷热时养生汤水之一。

材料:白术30克,砂仁、陈皮各6克(中药店有售),猪肚1个,生姜5片。

烹制:各药物洗净,陈皮去瓤;猪肚冲净,刮去白膜,翻转用生粉反复揉擦,洗净。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约两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的食盐或略加胡椒粉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木瓜眉豆花生章鱼干煲猪尾

重阳节,广州和珠三角一带民间素有登高的的习惯,因为今日靓汤宜润肺气、健筋骨、滋阴补益的木瓜眉豆花生章鱼干煲猪尾。木瓜是有名的“岭南佳果”,常为广东民间煲汤之用,尤能润肺养颜。眉豆有祛脚湿气和健筋骨的作用,花生亦能健筋骨和补中益气。猪尾能壮腰力、健筋骨。煲此汤时要注意,木瓜要挑半生熟;加入少许陈皮使豆类松化溢香;加入章鱼干使汤味更鲜美。

材料:木瓜半生熟750克,眉豆、花生各40克,章鱼干1只,陈皮1/4个,猪尾1条,生姜3片。

烹制:木瓜洗净,去皮,切块;眉豆、花生、章鱼干、陈皮分别洗净,稍浸泡,并陈皮去瓤;猪尾刮净毛、洗净,按关节切段。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金钱草田七煲猪脊骨

关键词:行瘀滞、清湿热

中医认为湿热蕴结、瘀热蕴积都是造成结石的原因,南方的暑日亦常与暴雨交织一起,因此此段时期是结石的多发时节。食养上以行瘀滞、清湿热、化石通淋为主。金钱草能清热排石;田七能行瘀滞、通血脉,克舒缓前列腺增生;薏仁能清热渗湿、利水通淋。滋养补益猪脊骨与甘甜滋润的蜜枣,即可为削伐金钱草的寒凉利下之性,亦是饮养汤饮的美味的主料。合而为汤,清热可口,行瘀化石、利水通淋,亦为暑热利水汤饮,但胃寒及孕妇慎用。

材料:金钱草25克、田七10克、薏仁25克(中药店有售),蜜枣5个,猪脊骨500克,生姜3片。

烹制:各物洗净,药材浸泡,蜜枣去核;猪脊骨敲裂。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水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为3—4人用。女贞子生地炖猪脊骨

关键词:养阴补肝、滋肾生发

初夏时雨飘加日晒,此时节人们的头、面部分泌物尤多,特别容易多发。中药女贞子生地黄炖猪脊骨对此有防治的功效。女贞子为补阴类药材,其性平味甘、苦,入肝、肾经,能补肝肾、强腰膝酸软及须发早白等。以它配养阴凉血的生地炖猪脊骨,养阴补肝、滋肾生发,还辅助治疗夏日烦热所致失眠、头晕目眩、腰膝酸痛等。如阳虚者可以熟地黄代替生地黄。

材料:女贞子30克、生地黄20克(或熟地黄30克)(中药店房均有售),猪脊骨400克,生姜3片。

烹制:药材分别洗净,稍浸泡;猪脊骨洗净,要刀背敲裂。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用。

节瓜蚝豉煲猪辗肉

今日仍是“秋老虎”的天气,特别是白天,太阳的辐射线较强。节瓜蚝豉干煲猪辗有清热降火、解暑生津、健脾止渴的作用,十分适宜时下的天气进饮。

节瓜在消暑热方面历来医家都予以很高的评价,如《本草求原》说它:“功同冬瓜,而无冷利之患。益胃,长于下气消水”;《粤草志》亦记载它:“得水气最多,故解暑毒。”以节瓜配伍滋阴的蚝豉干、润燥的猪辗肉,能消暑热而不寒凉,健脾胃肾而不滋腻。

材料:节瓜750克、蚝豉50克、猪辗肉300克、八爪鱼干50克、红枣3个、生姜3片。烹制:节瓜刮皮、洗净,原个不刀切;蚝豉、八爪鱼干温水浸开;红枣去核洗净;猪辗肉洗净,不刀切。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的食盐和生油便可。为3—4人用。

马蹄粟米须猪横脷汤

猪的胰脏广州人俗称为“猪横脷”,它对糖尿病有食疗作用。而马蹄则有解毒、利尿的功能,能“消食下气、清热解毒”。近年台北医学院研究所对高血压糖病态动物的研究证明,粟米须及外包叶具有降糖的作用,这与中医认为粟米须有“消渴”作用是一致的。马蹄粟米须煲猪横脷是糖尿病患者的食疗良方,亦是夏秋暑热时的家庭靓汤。

材料:马蹄12个、粟米须25克、猪横脷1条、猪瘦肉200克、生姜3片。

烹制:马蹄洗净,去皮切对半;粟米须洗净,稍浸泡;猪横脷洗净,刮去脂肪部分;猪瘦肉洗净,整块不刀切。然后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12碗水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两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白兰花瘦肉汤

关键词:滋阴化浊行气止咳

春天是百花盛放的季节,中医认为许多花卉,无论是干品还是鲜品都可入药,也是食疗的重要材料之一。白兰花煲猪瘦肉汤便是其中的一款具有滋阴、化浊功效的汤品,广东民间上常用以治疗妇女白带过多、男性前列腺炎等症。白兰花为南方盛产的花卉,它性温,味苦、辛,功能止咳化浊。《四川中药志》记载它有“治白浊及女子白带”的功用;《广州军医常用中药手册》说它“行情化浊,止咳,治前列腺、妇女白带、小儿支气管炎、虚劳久咳”。

材料:新鲜白兰花30克(干品则10克)、猪瘦肉150-200克、生姜2片。

烹制:白兰花洗净,稍浸泡(如新鲜的用淡盐水浸洗片刻);猪瘦肉洗净,切块状。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1500毫升(约6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一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的食盐便可。此量可供2人用,如作辅助治疗宜每周2—3次。

竹荪炖瘦肉汁

竹荪,为腹菌纲鬼笔科竹荪属真菌的子实体,野生在竹类根部或地上,其营养丰富,为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所含的16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比任何食用菌都高,因而口感特别鲜美。中药认为其性凉味极甘甜,有大补之功,类似人参。作为筵席上的名贵珍品,有延长汤羹等食品的存放时节,保持菜肴鲜味不腐不馊的奇特功能,因而一向被帝王列为御膳,现则是国宴上不可缺少的山珍。用它清炖瘦肉汁有健脾益胃、解腻减肥之功。

材料:干竹荪50克、猪瘦肉300克、生姜3片。

烹制:干竹荪浸泡、洗净,置沸水中稍滚片刻,取出揸干水,洗净;猪瘦肉洗净,晾干水,剁为碎状。一起与生姜放进炖盅内,加入冷开水1250毫升(5碗量),加盖隔水炖3小时便可。进饮时放调入适量食盐,此量为3—4人用。

芥菜仔滚烧鸭汤

正如气象预报所说,受前天南海的热带风暴及其外围云系所影响,广州及珠三角偶见小雨,虽有呼唤的大风,却很快“拐弯走了”。然而这一两天又要出现气温上升,最高时会高达330C,真的有“秋老虎”的气势。因而今日靓汤宜芥菜仔滚烧鸭汤。芥菜仔其味苦中带甘,请润喉咙,具去积腻、疏风热、解热邪的作用,尤其适合高血压、肥胖或风热感冒者食用,为口干舌燥、消化不良的辅助治疗菜蔬。以烧鸭肉滚芥菜仔,能消暑开胃、清热、增食欲。

材料:芥菜仔800克、烧鸭500克、猪瘦肉150克、生姜4片。

烹制:芥菜仔洗净,切段;烧鸭起净肉并切片,鸭骨斩碎;瘦肉切薄片,少许生粉、糖、盐、油拌腌。先下鸭骨和姜与锅中,加清水1500毫升(约6碗量),武火滚约15分钟,下芥菜,滚熟后再下瘦肉、鸭肉片,再滚起,调入适量食盐便可。亦汤亦菜,可供3—4人吃用。

白果苡米淮山煲猪肚

关键词:健脾益胃

白果为银杏树的果实,属我国特产,可药食兼用。现代医学认为它含的双酮黄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对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治疗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涩中带苦,能敛肺气、定咳喘、止带浊、缩小便、消炎、消毒、杀虫、治疗肺结核、气管炎、哮喘、咳痰、遗精、白带过多、小儿腹泻等。以它配苡米芡实淮山等健脾渗湿而平补的中药煲猪肚,气味请润醇和,能健脾益胃祛湿,老少皆宜,为今日靓汤。材料:白果若干颗,苡米、芡实、淮山各20克(中药店有售),猪肚一个,生姜3片。

烹制:白果去壳,和各药材分别洗净,稍浸泡;猪肚反转,用生粉反复揉搓,再用清水洗净。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可捞起猪肚切块拌入酱油供佐餐用。

江珧柱煲白菜汤

关键词:解热除烦、养阴消食

立秋不是秋,划分季节要根据“侯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平均温度在220C以下,才算秋季。况且南方地处亚热带地区,加上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民间有“秋后一伏热死人”之说。中医把从立秋至秋分这段时间称为“长夏”。今日靓汤宜江珧柱煲白菜。干贝柔嫩糯香、滋味鲜结,能养阴治烦渴。白菜清甜可口,能通利肠胃、解热除烦、下气消食。江珧柱煲白菜请润可口,解热除烦、养阴消食。

材料:江珧柱60克、白菜800克、生姜3片。

烹制:江珧柱稍浸泡,洗净;白菜洗净。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1小时,调入适量食盐、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沙参玉竹煲猪心猪肺

关键词:清热养心、滋阴润燥

在广东生活因天气炎热,多会出现阴虚火旺的症状,常见的是口干咽燥、眼目干涩,气短乏力等。中药沙参玉竹煲猪心猪肺对此有较好的调理作用,亦是酷暑时的周日家庭靓汤。沙参性凉味甘,能养阴清肺、养胃、利咽喉和祛痰止咳。合而为汤请润可口,有清热养心、滋阴润燥的功效,并对气阴两虚,口干咽燥、眼目干涩、大便干燥、干咳少痰、气短乏力等有辅助疗效。

材料:沙参20克、玉竹25克、猪心1个、猪肺500克、生姜3片

烹制:各物分别洗净,并将猪心剖开,猪肺有喉部灌水反复揉擦干净,置锅不下油煸干,切块。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金钱草杜仲白芍煲猪辗

关键词:清热消暑、利湿通淋

“处暑”,处是停止、躲藏的意思,表示处暑后炎热的暑天将逐渐过去了。然而在我们南方,特别是珠三角一带此时正是当地所言的“争秋夺暑”之际,是长夏时最炎热、最常有风雨的时候。今日靓汤宜金钱草杜仲白芍煲猪辗,它虽略带中药的气味,却清热解暑,利水通淋。金钱草性平味甘、淡,能清热解毒、利水祛黄、化石渗湿。杜仲能壮腰健肾、白芍能平肝潜阳。同时还加入利水祛湿的海金砂、鸡内金等,因而此汤还可辅助治疗肾结石、胆结石症。材料:金钱草50克,杜仲、白芍各15克,海金砂、鸡内金各6克(以上中药店有售),猪肉400克,生姜3片。

烹制:杜仲置锅洒水、淡盐水文火微炒,除海金砂外各药洗净,猪辗肉洗净,切块,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云耳沙榄炖猪辗

云耳沙榄猪辗请润可口,能利咽喉、养肺气,为夏末秋初时节的家庭靓汤。

云耳又称为黑木耳,为我国的特产,最好的野生云耳产于湖北保康和房县,在我国已有千余年的食用史。其特点是含铁量高,比肉类高100倍,堪称“含铁之冠”和“素中之荤”,中医认为它能润燥利肠、补益气血,有报道认为它同菇类一样,含有抗癌物质,对肿瘤有抑制作用。沙榄因产于芳村茶,又称“茶榄”,性温而性甘、涩,能生津止渴、清肺利咽、消食开胃。

材料:云耳50克、沙榄12个、猪辗肉400克、生姜3片。

烹制:云耳洗净,稍浸泡,沙榄洗净,切对边;猪辗肉洗净,切为大块状。一起与生姜放进炖盅内,加入清水1250毫升(约5碗量),盖上盖,隔水炖3小时,调入适量生油便可,进食时方调入适量食盐。此量可供3—4人用,可捞起云耳、猪辗拌入酱油供佐餐用。

猪脚伸筋汤

关键词:祛风湿、补肝肾

临近隆冬季节,关节病变又在影响着关节炎患者,使某些人关节不适。现代营养学认为有益关节健康的有大豆制品、甜椒等,延缓关节退化的食品有含类黄酮食物,如柑橘等和有鲜艳色彩的蔬菜;抗氧化食物,如含维生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木瓜、南瓜、菠菜等;含维生素C 的橙、番茄;含维生素E的核桃、花生;含钙质食品如牛奶、鱼虾、蛎等。辅助治疗此方面的汤水有猪脚伸筋汤,它有祛风湿、补肾肝的功效,亦为冬日养生汤品。

材料:薏米、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40克(木瓜是中药材的木瓜,非水果类的木瓜,以上中药店有售)猪脚1~2只(约500克),生姜3片。

烹制:各物洗净,中药用煲汤袋装好;猪脚去毛,切开。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荷叶莲子柠檬瘦肉汤

今日气温会稍高且又闷热,正是民间所说的“毒老虎”的天气了。“秋老虎”是指闷热高温;“毒老虎”是指影响皮肤致湿毒热痒天气。鲜荷叶莲子柠檬煲猪瘦肉清香微带开胃之酸气,能解闷热口渴,也能解皮肤湿毒。

汤中鲜荷叶能解暑热、清暑气;柠檬能生津解暑、健脾消食;莲子能益心、补肾、健脾、止泻、固精、安神;薏米能健脾止泻、清热解毒、祛湿除痹;鸡内金能消食积、止遗尿、化结石;猪瘦肉能滋阴润燥。

材料:鲜荷叶板块、柠檬3片、莲子30克、薏米20克、鸡内金30克、猪瘦肉500克、生姜3片。

烹制:各配料、药材洗净,稍浸泡;猪瘦肉洗净,整块不用刀切。除柠檬、荷叶外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下柠

檬、荷叶稍滚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猪瘦肉、莲子可捞起佐餐用。浮小麦煲羊肚

关键词:补虚健脾

闷热初夏时,人们特别易出汗,尤其是小儿。中药浮小麦煲羊肚,有健脾益气、止汗的功效。广东民间亦常以它治疗小儿脾虚自汗,阴虚盗汗等。浮小麦性味甘凉,功能益气除热止汗,《本草纲目》谓之“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妇人劳热”。《现代实用中药》记载它能“补心、止烦、除热敛汗”。所以又宜夏日养生之用。羊肚性味甘温,能补虚,健脾胃,止虚汗。如《千金.食治》谓之“主胃反,治虚、小便数,止虚汗。”

材料:浮小麦30~50克(中药店有售)、羊肚250克、生姜3片。

烹制:浮小麦以慢火炒至黄色;置羊肚在微沸水中浸片刻,用刀刮去黑衣,洗净,切块。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杞子山茱萸黄芪煲猪肝

关键词:护肝补肝

中药杞子性平味甘,能润肺清肝、益滋肝益气,山茱萸性微温,味酸、涩,能止汗、固虚脱,均是入肝、肾经,补益肝肾的中药。黄芪能补脾益气、固表止汗、益气升阳,《日华子本草》还认为它能“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莪术性温,味苦、辛,归肝、脾经,行气化滞功偏胜,常用于食滞、脘腹胀痛及硬块。现代药理认为它有健胃、抗癌、抗菌、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合而煲猪肝,能扶正祛邪,有护肝、补肝的作用,为肝病的辅助治疗汤水。

材料:杞子15克、山茱萸10克、黄芪30克、莪术8克(中药店有售)、猪肝400克、生姜2片。

烹制:各药物稍浸泡,洗净;猪肝稍浸泡,洗净,切块状。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量),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南芪南枣煲黄鳝

关键词:补中益血、养肝滋阴

黄鳝,即鳝鱼,肉中铁和核黄素的含量十分丰富,中医认为其性温,有补中益血、疗虚损等功效。它风味独特,专家这样描述它的口感:“生炒柔而挺,红烧润而腴,熟焖软而嫩,油炸脆而酥。”然而用于养生药膳,更能发挥它的功效,同时,夏日是食鳝的好季节。中药南芪有黄芪的补中益气功效,而药性更温和平补,尤合适于南方的使用,所以称为南芪。南芪南枣煲黄鳝,养肝、益血、滋阴。

麻黄汤1

1.麻黄汤:干妈贵姓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2.桂枝汤:大嫂炒姜汁大枣、白芍、炙甘草、生姜、桂枝 3.九味羌活汤: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黄芩、生地、苍术、甘草,细辛、防 风、羌活、白芷、川芎 4.香酥散:扶苏劈草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炙甘草 5.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麻 黄、五味子、干姜、白芍(药)、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6.止嗽散: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陈皮、桔梗、荆芥、白 前、百部、炒甘草、紫菀 7.正柴胡饮:柴房陈药生草柴胡、防风、陈皮、芍药、生姜、甘草 8.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荆芥穗、牛蒡子、薄荷、 银花、竹叶、淡豆豉、生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9.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生甘草、芦 根、桔梗、连翘 10.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11.柴葛解肌汤:钦差抢劫时,只要姜枣草根黄芩、柴胡、羌活、桔梗、石膏,白芷、芍 药、羌活、生姜、大枣、、葛根 12.升麻葛根汤:麻哥要草升麻、葛根、芍药、炙甘草 13.荆防败毒散:人参败毒散—人参+荆防人穷服草梗,独自抢钱财人参、川芎、茯苓 甘草、桔梗、独活、枳壳、羌活、前胡、柴胡(生姜、薄荷) 14.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木香、 枳壳、半夏、炙甘草、桔梗、人参、紫苏叶、陈皮、葛根、生姜、大枣 15.麻黄细辛附子汤:麻子细心。麻黄、附子、细辛 16.加减葳蕤汤:薇姐为何早操吃葱白薇、桔梗、生葳蕤、苏薄荷、炙甘草、红枣、淡豆 豉、葱白(玉竹) 17.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18.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芒硝、丹皮、冬瓜仁 19.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甘遂、大黄、芒硝 20.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细辛、大黄、附子 21.温脾汤:当[时]黄夫人忙炒姜当归、大黄、附子、人参、芒硝、甘草、干姜 22.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厚朴、枳实、麻子仁、白芍、大黄、[蜂 蜜]、杏仁 23.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泽泻、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 24.十枣汤:甘愿早起。甘遂、芫花、大枣、大戟 25.黄龙汤:肖大人食谱,枣根当姜炒。芒硝、大黄、人参、枳实、厚朴,大枣、桔梗、当 归、生姜、大枣 26.蒿芩清胆汤:青黄竹阁,夏陈赤碧。青蒿、黄芩、竹茹、枳壳、半夏、陈皮、赤伏苓、 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包 27.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炙甘草、大枣、半夏、人参 28.大柴胡汤:秦大将只要半壶枣酱。黄芩、大黄、生姜、枳实、芍药、半夏、柴胡、大枣、 生姜 29.达原饮:后母要冰炒黄果仁。厚朴、知母、白芍、槟榔、炙甘草、黄芩、草果仁 30.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炙甘草、枳实、白芍 31.逍遥散: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丹栀加入热能排。茯苓、白芍、柴胡、炙

老中医:古代心脏病专用特效名方~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 【名方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使用历史】约1900年。 【主要成分】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烊化服),麦冬,麻仁,大枣。 【整体药性】温和。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气温阳,宁心复脉。主治心肺两虚,脉微结代。 【典型征象】赢瘦,心悸,自汗,咽干舌燥,心烦失眠。 【禁忌人群】心力衰竭,水肿严重,脉细数者,不宜使用。 炙甘草汤是历代中医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著名方剂。明清医家喻嘉言称之为“此仲景伤寒门之圣方也”。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三见于仲景之书,《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其次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附方,“《千 金翼》炙甘草汤一名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 者十一日死”,再者附于《金匮·肺痰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外台》炙甘草汤,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愠愠液液者”。 因其组方严谨、配伍精密、药简义备、疗效显著而成为临床常用方剂,直到现在依旧在医疗 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炙甘草汤主治气血虚弱、心失所养,现代中医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等病。 详解炙甘草汤的配伍 炙甘草汤是由9味药组成的,但如果是自己熬制其实还可以加一味清酒,共有10味药。其中桂枝、生姜、人参、炙甘草与清酒这5味药属于通阳益气的药物,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大枣5味药则属于滋阴养血的药物。对于这种配伍组合,张景岳用一句话归纳了阴药与阳药 的辨证关系:“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就炙甘草汤而言,阴药与阳药的关系,不是半斤八两,而是以滋补阴血为主,通阳益气为辅。二者之间既联系密切,又主次明确。 炙甘草汤中的几味药颇具特色,与疗效密切相关,现在就为大家说明一下: 首先,在本方中炙甘草是主要药物,大凡历代名方,如果用药名来命名方剂,那么该药多为 君药。炙甘草在原方中用到了4两(汉两),中医认为,炙甘草甘温,专主培土,脾土为气血 生化之源,脾气健旺自然就能生化出更多的气血。《名医别录》记载甘草“通经脉,利血气”,这说明甘草既可以温通阳气,畅行经脉而复脉,又可以益气温阳进而化生阴血以养心止动悸。本方中生地黄的用量也很大,原方中用到了1斤(汉斤)。地黄是中医里面的一个重要药物, 六味地黄丸家喻户晓,其中的主要药物就是地黄。地黄可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生地性寒, 善于滋阴凉血,熟地性温,善于补肾填髓。六味地黄丸里面用的是熟地,主要是用这个药物

附子汤方

第十一章·附子汤类方 一、汤方 【方剂组成】(炮)6克,9克,6克,12克,芍药9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苓术利小便,伍以并解痹痛。补胃气之虚,芍药缓挛急之痛,故此治胃虚有寒饮、小便不利、身疼、骨节痛、或腹挛痛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第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汤主之。 注解:里有寒则口中和,胃中有饮则背恶寒。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即见此候,急宜温中逐饮,缓则必并于太阴而吐利,故当灸之,并以汤主之。 按:《》曰:“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少阴病虽得之一二日,但口中和 而背恶寒,可知为里虚饮聚的为候已显,宜舍表而救里。本方温中逐饮,可止吐利于未萌,此即良工治未病的手段。又白虎汤证的背恶寒与本方证很相似,但白虎汤证以热、口舌燥;而本方证以寒、口中和,是亦不难分辨。 《》第30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汤主之。 注解:手足寒而脉沉,则里虚寒甚明,故知身体疼、骨节疼,当为湿痹而非风邪,故以汤主之。 按:由本条的说明,则虚寒痹痛,多有用本方的机会。依据经验,下肢拘急痛,屈伸不利而脉沉者,更有良效。 【辨证要点】胃虚寒饮、骨节疼痛、下肢拘急痛而脉沉者。 【验案】郭某,男性,38岁,病历号178894,1965年11月1日初诊。四十余日来腹痛腹泻,大便日2-3行,胃脘自觉有冷气,腰痛,下肢酸痛怕冷。苔薄白润,脉沉细, 证属中虚寒饮痹阻,治以温中化饮、驱寒行痹,与汤加味;制附片10克,10克,10克,10克,12克,6克 结果:上方服12剂,诸证痊愈。 二、真武汤方 【方剂组成】、芍药、各9克,9克,炮3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汤去而加,故治汤证心下不痞硬而呕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 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注解:振振欲擗地,谓身体振振而欲仆于地,即身振振摇的更剧者,太阳病,本宜发汗,但心下有水气,若不兼驱其水,单纯发汗,则虽汗出而病不解,故其人仍发热;水停 心下则心悸,水逆则头眩,动及经脉则身瞤动、振振欲擗地,此宜真武汤主之。 按:此与苓桂术甘汤证甚相似,不过前者为阳证,故只身为振振而已。而此者虚极入阴,不但身瞤动而且振振欲擗地也。

桂枝汤类方探讨------陈瑞春

桂枝汤类方探讨 陈瑞春 《伤寒论》中的桂枝汤类方,仅只有19味药,而演变为20余方,可见仲景组方的原则性和灵活性。通过桂枝汤类方的讨论,可以进一步体现“辨证施治”的特点。现就桂枝汤类方的若干问题,作一粗略的归纳和探讨。 一、方意 桂枝汤方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论其味性,桂枝性温味辛甘,芍药性微寒味苦酸,甘草炙用性微温味甘,生姜性温味辛,大枣性温味甘,诸药合用具有辛甘苦酸四味,是调和营卫、滋阴和阳的良方。论其组成,桂枝汤是由两对药所组成,桂枝配甘草入生姜,辛甘温养阳气,亦即辛甘化阳之意;芍药伍甘草入大枣,酸甘滋养阴血,亦即酸甘化阴之义。柯韵伯说:“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还有的医家说,桂枝汤是“无汗能发,有汗能收”之剂,这样估价桂枝汤的作用是很确切的。因为桂枝汤方的组成,“阳中有阴,刚中有柔,攻中有补,发中有收”,所以说, 桂枝汤方的组成包含了“对立统一”的辨证法则,方中既有阴阳的对立,又有动静的结合,既相反而又相成,药味之间互相是对立的,但又是以对方的存在而发挥自己的作用,以达到相对的统一。这就是桂枝汤称为“群方之冠”的理由所在。 有人认为,桂枝汤的作用,是培养汗源,取正汗以祛邪汗。如果说从桂枝汤的主治功用来看,笔者是赞同这一说法的。因为桂枝汤确有培补中焦,兴奋胃气之功。谷气旺盛,汗源则充沛。所以说服桂枝汤后所取之汗是正汗,正汗出而营卫不和的邪汗自止,这是符合病机的,同时,结合方后“……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的服法来看,培养汗源,取正汗的用意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前人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戒,这是指桂枝汤全方而言,非指桂枝单味药。如果说桂枝单味药,也能下咽而毙,那就又当别论。还必须指出,仲景提出“酒客”不可用桂枝汤,这是因为桂枝汤方具有辛温助阳,攻中有补的作用,所以凡是湿热蕴中,阳热内盛者,无疑是不能用桂枝汤,这是有临床意义的。 二、本证 桂枝汤证的本证,即是太阳表虚证。《伤寒论》说:“太阳中风……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又说:“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再结合“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等原文综合来看,桂枝汤证必须具备头痛、发热、恶风寒、自汗出、脉浮缓、舌苔薄白等主症。因为太阳主一身之表,风寒之邪客于肌表,在表之卫气不固,内外合因,邪正交争于体表,营卫不和,脏无他病。所以,发热自汗出,恶风,脉浮缓是桂枝汤证的辨证要点,也是区别于表实证的鉴别之处。 三、兼证 桂枝汤证的兼证,内容繁多,牵涉面广,在《伤寒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兹分述于后。 (一)兼项强证 太阳的经腧部位为寒邪所束,经气不舒,表现为“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用桂枝汤解肌,加葛根以散经腧之邪。此即论中“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的意思。这与表实无汗之“项背强几几”比较,‘一者有汗,—者无汗,有表虚与表实之别。临床用本方治“落枕”,疗效甚捷,亦有经年颈项不适者用之亦验。近年用本方加生黄芪、姜黄、秦艽之类,治疗颈椎增生症,亦能改善症状,获得疗效。 (二)兼喘证 凡宿喘之人,多有肺气不足,新感风寒,可以用桂枝加朴杏汤主治,《伤寒论》说:“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但应明确,本方用于喘家,应有表虚证悉具,如系表实兼喘似无效益。若与小青龙汤比较,彼则重在寒水射肺,有饮邪可征;此则以喘为著,且有表虚诸症。至于论中

补益方剂10炙甘草汤——补血方剂

补益方剂10、炙甘草汤——补血方剂 补益方剂10、炙甘草汤——补血方剂 【简介】本方来源于《伤寒论》。 【功用】滋阴养血,补气温阳,宁心复脉。主治阴血不足,气虚血弱,赢瘦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或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眠,自汗盗汗,脉虚数。 【组成药物】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桂枝9克,阿胶(烊化服)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30枚。 【用量用法】上药酌加清酒水煎服,每日1剂。颗粒剂:每次1袋,每日3次。 【现代研究】本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能降低再灌注诱发的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并能缩小再灌注后心肌梗死的范围。能对抗实验性“阴虚”动物的心律失常,减慢心率、消除窦性心律不齐、降低室性早搏发生率,并能改善“阴虚”证候。此外,还有抗缺氧的作用。 【进补应用】本方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配伍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以助生地之功;再配炙甘

草、人参、大枣补益心脾之气,配桂枝、生姜温心阳、通血脉,加酒煎煮以助药力。综合全方,共成阴阳气血并补之剂。其对阴血不足之心律失常,脉律不齐有较显著的作用,所以本方又名“复脉汤”。 1.室性早搏用本方加减:炙甘草15克,大枣6枚,阿胶、生姜、党参各10克,生地20克,桂枝6克,麦冬、麻仁、炒枣仁各10克,丹参15克。加水。 酒各半,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个月。 2.病毒性心肌炎用本方加减:炙甘草9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阿胶9克,麦冬12克,麻仁9克,桂枝,生姜各6克,红枣6个。水煎服,每日1剂。 3.心律失常用本方加减:炙甘草9克,党参,生地各12克,麦冬9克,桂枝3~6克,丹参12克,酸枣仁9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4周。对心房早搏、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繁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不全性阻滞、心动过缓,以及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心肌病及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都有较好的疗效。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按人参、阿胶各l份,甘草、生姜、桂枝各2份,麦冬、麻仁、大枣各3份,地黄5份的比例配方,制成膏剂。每次服15克,每日2次,连服3周。本法对慢性心律失常也有较好疗效。

麻黄汤及其类方

麻黄汤及其类方 〈〈伤寒论》中的麻黄汤类方,是以麻黄汤为基础化裁的。通过对麻黄汤类方的了解,不仅可以看出仲景组方的规律,而且可以对表寒实证及其兼变证的病机加深理解。现就其方义、病机等问题讨论如下: 一、方意解析 麻黄汤方是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所组成。在麻黄汤的基础上演变的一类方有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以及麻黄加术汤、麻杏慧苣甘草汤(后两方《金匮要略》方)等8个方。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麻黄汤用麻黄辛温发散,宣肺解表,配桂枝以增强其发汗之功,伍杏仁利肺气止喘,佐甘草以缓诸药,主治表寒证的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等症。大青龙汤即是麻黄汤加石膏、生姜、大枣;麻杏甘石汤即在麻黄汤中去桂枝加石膏,两方主药只一味之差,主治功用则相去很远。前者为寒邪郁热所以石膏用虽(如鸡子大)较小,后者是寒邪化热,故在麻黄汤中去桂枝且加重石膏的用虽(250g),两者不同之 处在于寒热的轻重,用石膏之多少。以上三方的演变过程是:麻黄汤一大青龙汤一麻杏甘石汤一白虎汤(这里提出白虎汤, 是便于理解表寒实证郁阳化热,变成里热实证,即是太阳病 实则多传阳明的意思) 在这里,还应当提出后世在麻黄汤基础上化裁的二拗汤。本方即麻黄汤去桂枝而成,旨在宣肺止咳,无须发汗,故用麻黄宣肺散寒,

杏仁降气平喘,伍甘草以协调诸药,主治寒邪闭郁,肺气不宣的感寒暴喘或日久咳嗽,所以桂枝当去。此方配伍精当,主治功用明确,比较容易掌握,是临床治疗寒邪客肺而致咳嗽的常用方。其原委实即麻黄汤的变局。 小青龙汤方的组成,取麻、桂二方之意,加人温肺化饮药而成。方用麻黄配桂枝发散解表宣肺以平喘。桂枝、白芍相伍,意在调和营卫。姜、细、味、半夏是治寒饮的要药,其中干姜、细辛既温且散,半夏降逆除痰,乂合五味子、芍药的收敛,以防麻、桂、姜、辛宣发太过之弊。全方虽只8味药,可分为三组,一是麻桂的宣散,一是姜辛的温散,一是芍药的酸敛,共同组成发中有收,攻中有守的方剂。为治外有表寒,里有水饮的寒饮宿肺证的首选方。本方与大青龙汤相比较,彼为表寒里热的表寒郁热证,此为外有表邪,里有水饮的表寒里水证,二方发表药相同,攻里药则异。如果小青龙汤证兼有里热证时,亦可加入石膏,使之温清并用, 以达到水热俱去的目的。 至于麻黄附子甘草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两者均为表兼里虚证,麻黄配附子发中有补,发表而不伤阳,即所谓“温经发表”,如配细辛则表散之力更甚,若配甘草则发散之 力更微。乂麻黄加术汤与麻杏慧甘汤,前者即在麻黄汤中加白术,主治风寒湿;后者即在麻黄汤中去桂枝加生苣米,主 治风湿热证。总之,麻黄汤类方,药味简练,功用专一,如一服即汗出,二服则可减H或停服,不可过H。《伤寒论》 中提出岫家、疮家等诸禁用麻黄汤例,应当慎重,不可粗疏。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简介】本方来源于《伤寒论》。 【功用】滋阴养血,补气温阳,宁心复脉。主治阴血不足,气虚血弱,赢瘦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或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眠,自汗盗汗,脉虚数。 【组成药物】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桂枝9克,阿胶(烊化服)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30枚。 【用量用法】上药酌加清酒水煎服,每日1剂。颗粒剂:每次1袋,每日3次。 炙甘草汤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能降低再灌注诱发的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并能缩小再灌注后心肌梗死的范围。能对抗实验性“阴虚”动物的心律失常,减慢心率、消除窦性心律不齐、降低室性早搏发生率,并能改善“阴虚”证候。此外,还有抗缺氧的作用。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 来源:互联网点击:15257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 炙甘草合剂一滋阴扶阳调心律 组成: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斤,麻仁半升。大枣30枚(擘)。

功效:益气养血。温阳通脉。 主治:虚劳咳嗽,心悸怔忡。心痛。脉结代,常用于冠心病。心肌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官戆症等。 用法:成人每次15~25ml,每日3次,小儿用量酌减。 说明:发热、肺燥者慎用。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 结代脉分析 炙甘草合剂即《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 《伤寒论》182条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是《伤寒论》中关于炙甘草汤证的唯一条文。何为结脉?何为代脉?《伤寒论》183条云:“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目结。又脉来动而中止,复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日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日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历代医家对结脉、代脉的认识不尽相同。一般认为,结脉是脉来缓迟,时有一止复来,止无定数,即脉率在70次/分以下,有不规则的间歇。代脉是脉来或数或缓,有中止而不能自还,止有定数。中医学的脉学理论认为,结脉乃由气血结滞,精力不继,心脉瘀阻所致,多见于久病虚弱者。代脉乃因脏器衰微,脾气欲脱,或七情太过,或跌扑损伤,风家痛家,致气血失序,脉来更代。李时珍日:“数而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止不能回方为代,结生代死自殊途。”可见,结脉比之代脉,预后较好。 现代医学认为,结脉、代脉与心律失常有关。结脉多见于房颤、早搏、逸搏、心房扑动、窦性过缓或不齐、窦性停搏等。代脉见于早搏、心房扑动等。这些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各种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亦可见于其它疾病,如各种感染、外伤、烧伤、肿瘤、结石、内脏栓塞、外科手术与麻醉、甲亢、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药物影响等。此外,过度吸烟、饮酒、疲劳、情绪激动、饮食过饱、妊娠或绝经期等,亦可出现结、代脉。 滋阴和阳 炙甘草汤所治之证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伤寒”二字,从广义上去分析,说明有外感六淫所伤。这种淫邪,包括气候、地理诸因素,以及生活、社会环境的因素。这种淫邪可以导致心脏气阴亏虚,以及阴阳的动态失调,从而出现心跳不规律,心慌,心前区悸动不安等。岳美中先生说:“结代为炙甘草汤之脉候,心动悸为炙甘草汤之腹候”。由此而对应的治疗法则应当是,滋阴和阳,抵御外邪。

桂枝汤

桂枝汤 2004年夏在深圳遇一许姓老者,说李医生我想考验一下你的中医功夫行不?我老婆感冒,不许你用西药,只许用中药,而且只许开一剂,如能治好我老婆的感冒,我就佩服你的中医功夫。我说只能试试,万一不行你可千万别见怪。许老者说可以,但要烦请你到我家,因为我老婆脚扭伤一年有余,如能治好她的感冒,我便让你治她的伤脚,还有我的高血压病,我儿子的前列腺炎。我老婆她已经一年多未曾下楼了。 至其家住四楼,老妇年已60岁,极消瘦,面色苍白,一派虚寒之象。察其舌质淡,苔薄白润而滑,脉浮缓,头痛发热不甚,汗出,微恶风寒,食少纳呆。诊毕告知此病一剂中药可癒,但必须服药后服热粥一碗方能一剂治癒。老者说可以。乃处以桂枝汤原方。许老者是广东潮汕人,说以前在老家感冒服西药不效,需服中药才行,故试一下你的功夫。照方服用一剂而癒,药费两元钱。许姓老者视为珍宝,说我老家的中医处方有10多味,不像你此方只有数味,将方抄下保存,说日后再有感冒仍服此方。从此交为朋友,其本人高血压,子孙及家人有病均求为诊治。并广为传说。后为其治脚扭伤肿胀疼痛此是后话。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服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体漐漐(音执,微汗之意)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癒也,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当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汤为仲景《伤寒论》的第一方。现代人感冒一般不愿服用中药,一是麻烦需煎药,二是认为中药效果来得慢,没有西医输液打针服药来得快,只是用西药数日不癒者方才想服用中药,习俗如此,实难更改也。近观不少患者,感冒发热咳嗽咽痛,服用西药,输液,发热退速而咳不止者多矣。桂枝汤为治太阳中风之效方,非治感冒之必效方也。医所尽知麻黄汤解寒邪之表,桂枝汤解风邪之表,

麻黄类方的运用

麻黄类方的运用 学经方,是需要经验共享的。所以,我一直主张大家有经验要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共同提高。今天呢,我也来介绍一些临床应用的经验,还有一些我收集到的资料,主题是讲一讲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在座都有不少临床高手,在麻黄的应用方面你们都有独到的经验,我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麻黄方的重视。关于麻黄麻黄是我们中国一种传统的发汗药、平喘药、利水消肿药,同时也是一种兴奋剂。大家知道,冰毒主要来源于麻黄,是从麻黄素里面提取的。在经方中间,麻黄方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伤寒论》里面麻黄方有14张,《金匮》里有13张,像其中的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都是经方中的重要方剂。麻黄这味药,大家确实都很害怕用,尤其我们江苏苏州这一带,用麻黄非常小心,不敢多用。记得我学医的时候,老师也反复强调,麻黄不能过量,用五分、八分,用一钱。还有人不敢用麻黄,只是用麻黄水来煎煮浸泡大豆黄卷来代替麻黄使用。因为确实有用麻黄以后导致虚脱的病例。清人许仲元《三异笔谈》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一个五岁的孩子,生肺风,一开始先用麻黄三分没有效果,然后加量加到五分,五分又不行,到第三诊他用七分,好,这个七分麻黄下去以后,这个小孩额汗如珠,脉已脱矣,结果赶快

用人参、五味子、牡蛎、龙骨来救脱。后来一查原来用的药,哦!前面两诊用的麻黄都是假麻黄,第三回才是真麻黄,真麻黄七分就已经过重了。这个医话提示真麻黄发汗确实非常厉害。清代陆定圃著的《冷庐医话》也说当时有个医生,看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非常喜欢,奉为秘本。他见许叔微擅用麻黄汤,他也学着用。一个女子热病无汗,他就用麻黄汤,结果病人汗出不止,最后人死了。在美国,麻黄是禁用的。为什么呢?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麻黄是作为减肥药被广泛使用的。美国的胖子非常多,减肥在美国是一大行业,他们用麻黄减肥,但是没有按照我们中医使用麻黄的指征来使用,结果出了问题。九四年美国的一次网球赛上有一个妇女死亡,后来一查,发现与服用一种含有麻黄的减肥药有关。美国FDA通报后,一律禁止使用麻黄。不仅美国禁止,在澳大利亚,在英国,麻黄都是禁用的。但是很多医生搞到麻黄以后照用,因为麻黄确实是好药,不会用麻黄的医生不是好医生。附子是可爱的,麻黄也是很有魅力的。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麻黄要安全地使用麻黄,首先要对适用于麻黄的体质要进行甄别。麻黄是什么样的人用的?我们必须看张仲景的原文。张仲景很多的条文表面上看上去是个症状,其实他是指一种疾病或者一类疾病,甚至有的是指一种体质状态。譬如说麻黄,张仲景用麻黄是用来治疗黄肿的。黄肿黄肿,这是麻黄的主治,这是安全使用麻黄有效使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xx 功效与作用 xx 的配方: 桂枝(去皮)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二钱(炙),桂枝汤的功效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汤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xx xx 分类: 解表剂-xx 表 组成: 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9克)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 枚)、甘草二钱(炙,6 克) 方歌: 药枝枣xx(方剂速记法) 想象: 要支走蒋干;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 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功效: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出处: 伤寒论》xx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 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去渣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待其遍身漐漐(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服后用被子温覆取汗。以遍体湿润为度。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如病情没有变化,可以继续服用,虽二三剂也可。)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除此以外,注意避风,饮食方面可吃些有营养的流动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使用。(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xx 方歌: (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经方炙甘草汤

庞某,男,50岁。房颤二年多。服西药控制不理想。病人说房颤一上来,心慌难受。并让我看一下检查资料,我说不要看那些没用的资料,也不要说你的心脏有什么难受,只需回答我的问题。 问吃饭咋样?答正常。睡觉咋样?答正常。大小便咋样?答正常。口苦口干吗?答早上口苦口干。爱出汗吗?答很容易就出汗了,吃饭后爱出汗。怕冷吗?答怕冷,穿衣服比别人厚。我说好了,用药吧。处方柴胡桂枝汤合四逆汤。 柴胡24克桂枝16 炙甘草12 白芍16 生姜五片大枣五个黄芩12克制半夏12克红参9克黑附子8克干姜6克。泡一小时,煮一小时。 吃了五剂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处方不变,又吃了15副,症状基本消失。病人要求多吃一段时间巩固,就又开了10副。改为吃一天停一天。 我治过的病人中大部分属于上面的类型。有的病人不怕冷,就只用柴胡桂枝汤,效果很好。 把人从上到下分六个部分,心脏位于少阳。把人从左到右分六个部分,心脏也位于少阳。 伤寒论里说胸胁胀满。我的理解有三个意思。一是胸胀满,一是胁胀满,一是胸胁都胀满。现在对柴胡剂治胁胀满大家应用很多,对胸胀满却很少用,这是不公平的。心脏病人大多胸部憋闷,典型的胸胀满。为什么不用柴胡剂呢? 炙甘草汤、薤白桂枝汤、真武汤等治疗心脏病疗效不错,但个人觉得最起码要知道,治疗心脏病还要考虑柴胡剂。 很多人不认可六经分部法,但那是从临床上出来的东西。为什么不试试呢? https://www.360docs.net/doc/7e7507635.html,/s/blog_5c3e721a0100iup5.html罗大伦博士 房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紊乱,其患病率随着人群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且可导致心功能不全、缺血性脑卒中及周围血管栓塞等并发症。 古人认为房颤的病机多以本虚为主,《伤寒论》177条谓“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以方测证,这里的“心动悸”当属心之阴阳气血俱虚,心失所养,鼓动无力所致。脉结代,这是两种脉象,《伤寒论》说:“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意思是跳动缓慢,同时经常停止一下,叫结脉;代脉是

麻黄汤类方歌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一、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八、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 一、葛根汤: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 一、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功效好。 二、抵当汤: 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 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 一、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治虚烦,懊?颠倒不得眠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二、栀子甘草豉汤: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 三、栀子生姜豉汤: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 四、栀子厚朴汤: 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五、栀子干姜汤: 栀子干姜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 六、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好。酒疸心热且懊?,栀子大黄力能讨。 七、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栀子黄柏兼甘草,清热祛湿好思量。 陷胸汤类方歌(六首) 一、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甘遂下之消。 二、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遂硝黄,心下硬痛脉紧强。热气内陷水热结,小有潮热要参详。 三、十枣汤: 十枣汤治胁下水,心下痞硬胁痛锐。甘遂芫戟研细末,枣汤煮浓服钱匕。 四、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大瓜蒌,半夏黄连三药投。痰热胶结心下痛,利痰清热服之廖。 五、白散: 白散三物巴桔贝,寒实结胸此方贵。或吐或利分上下,中病即止莫伤胃。 六、瓜蒂散: 瓜蒂散是涌吐方,胸中痞硬痰邪猖。气冲咽喉不得息,蒂豆研散调豉汤。 泻心汤类方歌(六首) 一、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芩连姜,人参草枣合成方。心下痞满兼呕吐,去渣重煎调胃肠。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黄连和大黄。清热泻痞沸汤渍,擅治烦躁吐衄殃。 三、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芩连黄,恶寒汗出痞为殃。专煎轻渍须记住,泻热之中又扶阳。 四、生姜泻心汤: 生姜泻心是良方,胃中和不痞为殃。噫气下利芩连草,参枣半夏与二姜。 五、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用芩连,干姜半夏参枣全。心下痞硬下利甚,更治狐惑心热烦。 六、旋复代赭汤: 旋复代赭痞在中,噫气不除饮气冲。参草姜枣半夏予,赭轻姜重方奏功。 甘草汤类方歌(四首) 一、甘草汤: 甘草名汤咽痛求,生用一两不多收。莫道此是中焦药,清解少阴效最优。 二、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少阴虚,心悸脉结证无疑。麦地麻胶桂姜枣,清酒与水煎法奇。 三、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四味,桂枝白术药方备。骨节掣痛不可近,恶风短气阳虚最。 四、甘草干姜汤: 甘草干姜二药齐,温肺运脾暖四肢。金匮用以治肺痿,咳嗽多涎尿也遗。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简介】本方来源于《伤寒论》。 【功用】滋阴养血,补气温阳,宁心复脉。主治阴血不足,气虚血弱,赢瘦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或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眠,自汗盗汗,脉虚数。 【组成药物】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桂枝9克,阿胶(烊化服)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30枚。 【用量用法】上药酌加清酒水煎服,每日1剂。颗粒剂:每次1袋,每日3次。 炙甘草汤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能降低再灌注诱发的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并能缩小再灌注后心肌梗死的范围。能对抗实验性“阴虚”动物的心律失常,减慢心率、消除窦性心律不齐、降低室性早搏发生率,并能改善“阴虚”证候。此外,还有抗缺氧的作用。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 来源:互联网点击:15257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 炙甘草合剂一滋阴扶阳调心律 组成: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斤,麻仁半升。大枣30枚(擘)。 功效:益气养血。温阳通脉。 主治:虚劳咳嗽,心悸怔忡。心痛。脉结代,常用于冠心病。心肌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官戆症等。 用法:成人每次15~25ml,每日3次,小儿用量酌减。 说明:发热、肺燥者慎用。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 结代脉分析 炙甘草合剂即《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 《伤寒论》182条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是《伤寒论》中关于炙甘草汤证的唯一条文。何为结脉?何为代脉?《伤寒论》183条云:“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

干货刘渡舟老先生《伤寒论》中桂枝汤的所有条文解析

干货!刘渡舟老先生:《伤寒论》中桂枝汤的所有条文及解 析 方药| 桂枝汤方 治法|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校(擘)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折折(执水)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酩、臭恶四等物。方义 方中桂枝辛温,解肌祛风;芍药酸寒,敛阴和营。两药配伍有调和营卫之功。姜辛散止呕,且助桂枝;大枣味甘益阴和营,以助芍药;炙甘草调和诸药。方为辛温解表轻剂。服用桂枝汤取汗,尤须啜粥、温覆以助药力,既益汗源,又防伤正,值得重视。【原文】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释义 本条句首指出太阳中风,故当与第1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2条“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互相参看。证见阳浮(脉浮)、翕翕发热,为外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阴弱(脉缓)、汗自出,为卫外不固,营不内守,营对浮盛之卫而言相对不足,可称营弱。汗出营弱,脉应之缓。恶风寒,与脉浮、发热同见,为风寒外束肌表。原文中恶寒、恶风并列,提示两证有轻重之别,但可并见,似不可误为或见之证。肺合皮毛,肺气上通于鼻。外邪犯表,肺气不利,则见鼻塞。外邪干胃,胃气上逆,则见干呕。诸证反映营卫不调,卫强营弱,肺气不利,外邪干胃的病理,仲景提要为“阳浮而阴弱” 吕震名说:“卫强故阳脉浮,营弱故阴脉弱,卫本行脉外,又得风邪相互,则其气愈外浮,阳主气,风为阳邪,阳盛则气易蒸,故阳浮者,热自发也。 营本行脉内,更与卫气不谐,则其气更内弱,阴主血,汗为血液,阴弱则液易泄,故阴弱者,汗自出也。啬啬恶寒,内气虚也,淅淅恶风,外体疏也;恶寒未有不恶风,恶风未有不恶寒,二者相同,所以经又互言之。翕翕发热,乃就皮毛上之形容;鼻鸣,阳邪壅也;干呕,阳气逆也。太阳中风证状之和此谛实,此证宜用此方,凡欲用仲景方先须辨证也。”【原文】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

麻黄汤方一二

麻黄汤方一∶《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 简介: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3克)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禁忌 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正如柯琴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 方解 风寒伤人肌表,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所以外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内见喘逆。此时,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使肺气宣,毛窍开,营卫通畅,汗出而在表之风寒得解,诸证悉除。麻黄味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所以是方中的君药,并用来作为方名。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本证之喘,是由肺气郁而上逆所致,麻黄、桂枝又都上行而散,所以再配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透营分之邪,所以柯琴评麻黄汤曰:“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简介】本方来源于《伤寒论》。 【功用】滋阴养血,补气温阳,宁心复脉。主治阴血不足,气虚血弱,赢瘦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或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眠,自汗盗汗,脉虚数。 【组成药物】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桂枝9克,阿胶(烊化服)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30枚。 【用量用法】上药酌加清酒水煎服,每日1剂。颗粒剂:每次1袋,每日3次。 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能降低再灌注诱发的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并能缩小再灌注后心肌梗死的范围。能对抗实验性“阴虚”动物的心律失常,减慢心率、消除窦性心律不齐、降低室性早搏发生率,并能改善“阴虚”证候。此外,还有抗缺氧的作用。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 来源:互联网点击:15257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炙甘草合剂一滋阴扶阳调心律 组成:炙甘草四两,生三两,二两。生地一斤。桂枝三两。二两,麦门冬半斤,麻仁半升。30枚(擘)。 功效:益气养血。温阳通脉。 主治:虚劳咳嗽,心悸怔忡。心痛。脉结代,常用于。心肌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官戆症等。 用法:成人每次15~25ml,每日3次,小儿用量酌减。 说明:发热、肺燥者慎用。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 ? 结代脉分析 炙甘草合剂即《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

《伤寒论》182条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是《伤寒论》中关于炙甘草汤证的唯一条文。何为结脉何为代脉《伤寒论》183条云:“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目结。又脉来动而中止,复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日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日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历代医家对结脉、代脉的认识不尽相同。一般认为,结脉是脉来缓迟,时有一止复来,止无定数,即脉率在70次/分以下,有不规则的间歇。代脉是脉来或数或缓,有中止而不能自还,止有定数。中医学的脉学理论认为,结脉乃由气血结滞,精力不继,心脉瘀阻所致,多见于久病虚弱者。代脉乃因脏器衰微,脾气欲脱,或七情太过,或跌扑损伤,风家痛家,致气血失序,脉来更代。李时珍日:“数而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止不能回方为代,结生代死自殊途。”可见,结脉比之代脉,预后较好。 现代医学认为,结脉、代脉与心律失常有关。结脉多见于房颤、早搏、逸搏、心房扑动、窦性过缓或不齐、窦性停搏等。代脉见于早搏、心房扑动等。这些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病、冠心病、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各种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亦可见于其它疾病,如各种感染、外伤、烧伤、肿瘤、结石、内脏栓塞、外科手术与麻醉、甲亢、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药物影响等。此外,过度、饮酒、疲劳、情绪激动、饮食过饱、妊娠或绝经期等,亦可出现结、代脉。 ? 滋阴和阳 炙甘草汤所治之证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伤寒”二字,从广义上去分析,说明有外感六淫所伤。这种淫邪,包括气候、地理诸因素,以及生活、社会环境的因素。这种淫邪可以导致心脏气阴亏虚,以及阴阳的动态失调,从而出现心跳不规律,心慌,心前区悸动不安等。岳美中先生说:“结代为炙甘草汤之脉候,心动悸为炙甘草汤之腹候”。由此而对应的治疗法则应当是,滋阴和阳,抵御外邪。 炙甘草汤以炙甘草为名,当然应以炙甘草为主药,但后世医家不究经旨,竞退甘草为次要地位,如柯韵伯、尤在泾等。有的人认为甘草仅为调和之药,不知甘草具有“通经脉,利血气”的功能,这在陶宏景的《名医别录》中就有记载。考此方用大枣30枚,这在仲景方剂中用量是最大的。用量为1斤(500克)。既然这两味养阴药不是主药,为什么用量如此之大这其中的道理岳美中先生分析得十分透彻,他说:“此方以胶、麦、麻、地、草、枣为补益营血,以参、姜、桂、酒为补益卫气,使阳行阴中,脉得以复,则已有领会。唯用阴药则大其量,而阳药用量反不及其半,还不能理解所问正是关键处。阴药非重量,则仓卒间无能生血补血,但阴本主静,无力自动,必凭借阳药主动者以推之挽之而激促之,才能上人于心,催动血行,使结代脉去,动悸之证止。假令阴阳之药平衡,则濡润不足而燥烈有余,如久旱之禾苗,仅得点滴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