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城镇群规划(2012-2030)

滇东南城镇群规划(2012-2030)
滇东南城镇群规划(2012-2030)

滇东南城镇群规划(2012-2030)

文本公示稿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2)

第三章产业空间布局调整 (4)

第四章城镇群空间组织 (12)

第五章重点地区发展引导 (20)

第六章城乡一体化建设 (33)

第七章支撑体系规划 (37)

第八章空间管制规划 (43)

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53)

第十章城镇群的主要合作 (56)

第十一章制度建议 (57)

第十二章附则 (60)

- 1 -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加快滇东南地区的发展,加快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更好地指导和协调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与布局,科学合理地配置区域空间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城镇建设的持续、协调发展,特制定《滇东南城镇群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宏观引导和调控滇东南城镇群发展的法定性文件,区域内城镇发展与布局、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配置、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等均应与本规划相协调。本规划同时指导区域内各级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大中型建设项目选址。

第3条规划范围

本次《滇东南城镇群规划》的范围包括红河州和文山州两州的行政辖区范围,规划总面积6.44 万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 2012~2015年

远期: 2016~2030年

第5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3、《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审批办法》;(1994年)

4、《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

5、《云南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

6、《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7、《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

8、《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调整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发[185号]文件);

9、《云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2-2020)》;

10、《云南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2-2020)》

第6条规划目标

滇东南城镇群规划的目的,在于站在促进西部发展的高度,从带动云南省、特别是滇东南地区快速发展的角度,明确滇东南城镇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职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滇东南区域各城镇之间的协调合作,最终实现城镇群综合竞争力的高效提升。同时,在进行城镇、交通、产业规划时,充分考虑区域的生态治理和植被恢复,保护好区域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以建设生态和谐、环境友好的森林城市为主要目标。

第7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说明书、附件(图纸及附表)三部分组成,批准后的规划文本和图纸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第8条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近期(2012~2015 年):到2015年末初步实现滇东南城镇群核心区的构建,个旧、蒙自两城市实现同城化,文山、砚山开始一体化进程。

滇东南地区的建设开始加速,增长速度仅次于滇中地区,居于全省第2 2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位。区域内产业发展、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呈现一体化。城镇化加速,个蒙城市进入大城市行列。

远期(2016~2030年):到2030年末,基本实现将滇东南城镇群建设成为云南省经济增长第二极的战略目标。滇东南城镇群成为中国西部乃至整个东盟地区最具活力的开放型城镇群之一;人均GDP达到国内中等收入中较高水平;滇东南城镇群核心区基本形成,两个子城镇群个开蒙建、文砚平丘基本实现一体化;区域城镇化发展进入成熟期,个蒙城市人口超百万(特大城市),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文砚城市人口规模达到大城市规模,成为区域性的次中心城市。

2、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2015年):滇东南城镇群国内生产总值约18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2.12万元;城镇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为2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800元;

远期(2030年):滇东南城镇群国内生产总值约80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8万元;城镇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为500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200元。

3、社会发展目标

总人口发展目标:2015年总人口数为850万人,2030年该地区总人口数超过1000万人。

城镇化水平目标:2015年滇东南城镇群城镇人口超过3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35%以上;2030滇东南地区城镇人口超过6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

失业下岗率:滇东南城镇群2015年城镇登记失业下岗率为4%,2030年城镇登记失业下岗率低于3%。

第9条发展定位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

1、区域战略定位:构建“云南经济增长第二极”;

云南省面向北部湾及越南地区合作开放的前沿、最具竞争力的门户型城镇群;

国家西南桥头堡建设的实验区(前沿阵地);

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重点地带。

2、产业定位:云南省乃至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的冶金化工及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基地;以卷烟、三七为主要品牌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3、特色定位:独具特色的沿边民族文化型城镇群。

第10条发展战略

1、强化中心,龙头带动战略

2、分散发展,培育新核战略

3、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战略

4、空间优化,分工有序战略

5、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战略

第11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滇东南城镇群是中国东南亚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沿,实施“北融滇中、南下东盟、西接滇西南、东应北部湾”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云南省桥头堡战略中的关键节点。

第三章产业空间布局调整

第12条产业发展战略

1、国际化战略

2、集群化战略

4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信息化战略

4、一体化战略

5、生态化战略

第13条城镇群产业发展定位

1、云南省乃至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的冶金化工及制造业基地

2、以卷烟、三七为主要品牌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

3、云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基地

4、云南面向东盟、北部湾的商贸物流基地

5、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

第14条产业发展方向选择

1、第一产业

红河州以优质烤烟、优质甘蔗、优质茶叶、优质稻米、水果产业、橡胶产业为六大主导产业,同时培育畜牧产业、水产养殖、新兴生物资源加工、无公害蔬菜、“双低”油菜、林(竹)浆一体化等六大支柱产业。文山州以三七、烤烟、畜牧、林浆纸为四大支柱产业,同时发展辣椒、优质米、亚麻、八角、蔬菜等特色产品,逐步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

2、第二产业

红河州应巩固发展以烟草及配套产业、冶金及新材料工业、煤炭和水能为主体的能源工业、化学工业为主体的主导产业,培育生物资源加工业、建材工业等支柱产业,创新引进发展面向东南亚的新兴开放型产业。文山州应重点开发铝、锌、锡、金、锰,积极发展锑、钨、铜、铅,做好银、铟、锗、镓等稀贵金属的综合回收利用,将文山州建设成云南省的有色金属和冶金原料生产加工基地。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5

3、第三产业

以文化旅游业、商贸物流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柱。

第15条产业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优势,按照区域合理分工和工业集群化、农业产业化、三产特色化的要求,紧紧依托交通干线、已有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构筑“两级五带三区”的产业布局框架。把滇东南城镇群建成沟通滇中、滇西南,连接北部湾、走向东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基地、综合物流基地。

1、强化两个发展极核

(1)个开蒙建子城镇群

规划个开蒙建子城镇群为滇东南城镇群西发展极核,红河州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红河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云南省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城市;

依托泛亚铁路、红河大道、323、326 等国道形成的交通网络,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与辐射能力,强化其作为滇东南地区的中心及连接东南亚地区门户地位,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建材、电力能源和生物制药业,积极发展边贸物流业、出口加工业,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2)文砚平丘子城镇群

依托石文公路、文天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形成的交通网络,增强“文砚城市”的集聚与辐射能力,强化其作为连接北部湾及泛珠三角区域门户地位。重点发展三七医药、食品加工业、冶金、建材、轻工制造与现代服务业。

2、加快五条经济带发展

(1)“滇中—越南”泛亚国际产业聚集带

6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沿G326 国道形成主产业发展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经济区位优势,构筑特色突出的产业集聚(城镇连绵)带,向北对接滇中地区,向南拓展东南亚。

积极发展烟草加工、葡萄酒酿造、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建材、电力能源和生物制药业等产业。

(2)“文砚平丘—麻栗坡—越南”区域经济发展带

依托文山——天保口岸——越南河江S217公路(云南联系越南的又一条主要通道),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边境贸易,吸引国际资金、技术及产业转移,加速推进滇东南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推进城镇化。

(3)“云南—广西”省际经济发展带

依托石屏——平远街——罗村口高速公路,云桂铁路向东延伸形成连接“两广”的经济产业带。该产业带是云南南部重要的经济走廊,是“泛珠”合作的重要纽带。

重点发展矿业加工、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等产业,加强城镇之间的产业分工与互补,使之成为红河州西部地区城镇发展的引擎,提升建水县的区域地位。

(4)北部特色旅游发展带

滇东南区域的东部、北部至西北部分布有多处多类的自然及人文景点,该区域将围绕哈尼族、壮族等民族文化、广南地母文化,建水、石屏、广南等历史文化名域,哀牢山、红河谷等自然景观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发展带。

(5)沿边经济带

绿春、金平、河口、屏边、马关、麻栗坡、西畴等紧邻越南的边境城镇通过加强沿边区域横向交通联系,以三个国家级口岸为节点发展形成沿边经济带。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7

3、重点发展三个产业密集区

(1)“个-开-蒙-建”冶金化工加工产业密集区

包含红河工业园区及建水工业园区,是滇东南地区具有较大优势的冶金矿产加工区,应积极进行产业升级,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2)“平-马”制造业产业密集区

包括马塘工业园区、平远综合制造业园区、平远农特色产品加工园区、砚山工业园区、阿舍冶金工业片区,是文砚平子城镇群重要的产业密集地带。重点发展金属冶金、化工及机械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

(3)“文-砚”城市产业密集区

包括三七药物产业园区、江那工业区、砚山工业园区、空港物流加工园区四个重点工业区。重点发展三七医药、食品加工业、冶金、建材、轻工制造与现代服务业。

第16条重点城市产业发展

1、个开蒙建子城镇群

个蒙城市:个旧、蒙自一体化发展形成,规划以红河工业园区为重点,集成深度开发银、锡、铅、锌、铜、煤、大理石、磷、铀等冶炼工业。建成红河州新州府、云南通往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枢纽、个开蒙建子城镇群,发展成为以生物资源加工、出口产品加工、现代科教、体育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等为主的新兴工业加工区和区域旅游服务中心。

开远:依托资源优势,促进水泥、化肥、制糖、造纸、酿酒、食品等行业的工业发展,建设成为新兴的生态城市。

建水:以保护和开发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为目的,建设成为融山水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强市。重点发展粮食、烤烟、甘蔗、生猪、蔬菜、水果等主体农业,同时以建设工业园区为主

8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体,科学开发资源,提升冶金、化工、制糖、食品、陶瓷、建材,机械、交通运输、五金等行业。

2、文砚平丘子城镇群

文砚城市:文山与砚山一体化发展形成。文山是中国“三七之都”,云南省面向东南亚、东南沿海的重要前沿城市,文砚平城市群核心,文山州州府。砚山是文砚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重工业、建材、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文砚平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平远新城定位为循环经济开发区,滇东南重要的资源型特色产业基地,文砚平城市群副中心。

丘北:滇东南人流、物流集散枢纽,文山州域北部中心城镇。

第17条第一产业布局思路

以建设现代畜牧产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畜牧业比较优势和产品竞争优势,加快发展商品型、外向型、“常绿”草地型畜牧业,稳步推进畜牧优势产业发展;利用“红河红云”、“文山三七”、“丘北辣椒”等品牌产品来大力推广烤烟、三七、辣椒等产品种植,加大高原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提高种植业的附加产品发展。

第18条文化旅游产业布局

在进行文化旅游产业布局时充分协调旅游开发与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及省级森林公园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规划形成“两心六片“的旅游产业布局:

1、旅游服务中心

个蒙城市:旅游服务主中心,集康体休闲、文化娱乐、商务会展、民省级族风情、园林园艺、中西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主要承担面向全国及国际推介滇东南旅游的责任,建设国际化的旅游城市目的地。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9

文砚城市:旅游服务次中心,集康体休闲、文化娱乐、商务会展及民族文化体验的旅游集散中心,主要承担面向北部湾地区及泛珠三角区域推介滇东南旅游的责任,建设区域性的旅游城市目的地。

2、重点建设6大旅游片区

(1)元阳哈尼梯田文化生态旅游片区

建立以哈尼梯田为核心的世界知名旅游品牌,完善哈尼梯田景区“森林、水系、山寨、梯田”四素同构的完整生态系统,结合哈尼族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元阳哈尼梯田文化生态旅游区。

(2)蒙自、个旧、建水、石屏历史文化旅游片区

依托建水现有的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和品牌优势,带动石屏古城文化、蒙自近代遗址产品开发,重点围绕石屏古城的风貌恢复和历史街区保护,完成重要建筑物的修复以及古民居、古遗址产品开发,开展深层次观光旅游,加强游客的亲身体验,加大提升已开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力打造建水历史文化名城,进一步提升民族文化亮点,展现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巧妙融合的独特景观产品。

(3)弥勒、泸西康体休闲度假旅游片区

以弥勒的休闲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泸西阿庐古洞、白龙洞等地区的旅游发展,形成集都市休闲、溶洞科考探险、自然风光游览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区。

(4)丘北(普者黑)——广南(地母文化、坝美村)文化生态旅游片区

以丘北普者黑、广南以地母文化以及坝美村为主题,突出“壮族文化、世外桃源”特色,带动丘北、砚山等西片区旅游开发。

(5)老君山旅游片区

老君山属省级自然保护区,热带、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各种珍10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惜濒危动植物群,植物垂直分布明显,以绿色的瑰宝而久负盛名。保护各种自然生态结合体,形成“活的自然博物馆”。

(6)边境口岸旅游片区

围绕跨国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主题,充分发挥国家级口岸、森林资源和民族风情的优势,突出“南疆风情、跨境神游”主题,以河口、麻栗坡为旅游开发重点,带动滇东南沿边城镇的发展。

3、主推5条特色旅游线路

(1)边境旅游线

经河口——越南,经麻栗坡——云南或经南部其余口岸——越南;河口口岸主推团队游,麻栗坡天保口岸主推自驾游。

(2)弥勒、泸西康体休闲度假旅游线

串联石林、弥勒、泸西等沿线旅游景区景点,形成集地质观光、

休闲康体、溶洞探源、摄影体验为一体的环形旅游带。

(3)建水、石屏文化旅游线

结合文化古迹及特色水果、特色小吃组织文化旅游线路。

(4)元阳哈尼梯田文化生态旅游线

将红河哈尼梯田打造成世界级旅游产品,在元阳建立世界哈尼文化研究中心,成为红河旅游核心。

(5)普者黑—坝美文化及自然风光旅游线

以两地自然风光为特色,以广南地母文化为主题,建设特色旅游线路。

线路1:世界各地——蒙自(机场)——河口——越南,世界各地——文山(机场)——麻栗坡——越南;

线路2:世界各地——弥勒——泸西;

线路3:世界各地——蒙自——建水——石屏;

线路4:世界各地——蒙自——元阳;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1

线路5:世界各地——文山——普者黑——坝美。

第四章城镇群空间组织

第一节城镇群的人口规模

第19条总人口发展预测

2015年总人口数为850万人,2030年总人口数为1030万人。

第20条城镇人口及城镇化率预测

规划预测2015年滇东南城镇总人口为305.1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5.9%。2030年滇东南地区城镇人口为63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1.52%。

第21条滇东南人口空间发展引导

1、重点区域城市:人口高度密集的迁入区

主要指滇东南城镇群的核心区,重点城市的半小时通勤圈,即个蒙城市、开远城市、建水城市、文砚城市、平远新城、丘北城市等人口集聚次级区域。促进人口向城市(镇)集中,削减农村人口。

2、产业重点发展区:人口相对密集的迁入区

主要指滇东南城镇群的核心区,重点城市的一小时通勤圈,即个开蒙建、文砚平丘城镇群各城市的外围区域,以及弥勒、河口等城镇群拓展区周边,为人口集聚次级区域,促进城镇化快速发展。

3、生态控制地区:人口低密度的迁出区

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密切相关的重要区域,如滇东南城镇群西南部的哀牢山、红河一线以及石屏异龙湖周边等区域,该区应控制并转移人口增长。

4、除以上区域以外的其它区域:人口中等密度的相对平衡区。

鼓励本地劳动力的就地城镇化,并加大该地区对外来劳动力的吸12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纳;平坝地区应以城镇为转移重点。

第二节城镇群的空间结构

第22条滇东南“城镇群”目前总体处于“城镇群形成的初级阶段”,“个开蒙建”区域发展略快。

第23条城镇群空间发展的目标

1、增强发展核心的核心竞争力与辐射带动力。

2、积极引导区域内资源要素向中心城镇聚集,快速培育和构造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支撑点,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多核化的空间格局。

3、积极引导西部、南部、北部人口向中部地区集聚、向中心城镇集聚。

4、积极引导对外通道建设,构筑对内、对外经济联系便捷城镇通道格局,打造开放式区域联动的城镇空间体系。

第24条城镇群空间发展战略

总体战略“强化中心、双核驱动;点轴推进、区域联动。”。

1、强化中心、双核驱动;

构建个开蒙建、文砚平丘子城镇群形成的发展带动核心,并以个开蒙建为主核心,文砚平丘为次核心,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2、点轴推进、区域联动

沿“中国-东南亚”发展主轴城镇群的核心区以及拓展区的重要城镇,逐步带动城镇群内其他区域的发展。重点拓展区域内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产业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承载支柱产业发展的区域。

协调好产业空间布局,增强“个开蒙建”和“文砚平丘”核心城镇群间的联系与互动,同时加快河口、麻栗坡、富宁、弥勒、石屏等节点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3

城镇的发展。

第25条空间组织结构

滇东南城镇群选择“双核”发展为合理的发展模式。

1、空间结构

采用“点轴”开发模式,构筑“大字形”发展骨架。以中心城市为节点,快速交通体系为依托,构建“一心双核三圈层,三轴七向多支点”的地域开放式城镇空间组织结构。

(1)一心双核三圈层:

一心:“个开蒙建”、“文砚平丘”两个子城镇群一体化发展形成滇东南城镇群的发展核心。

双核:两个子城镇群的中心都市区构成滇东南城镇群发展的双核,个蒙城市为主核,文砚城市为次级核心。

三圈层:

核心圈层:以“个开蒙建”“文砚平丘”两个都市区发展形成滇东南城镇群核心圈层;

拓展圈层:核心圈层向外辐射拓展,形成滇东南城镇群的拓展圈层,该圈层包括:石屏、红河、元阳、绿春、金平、河口、屏边、马关、麻栗坡、西畴、富宁、广南、泸西、弥勒等县城,以弥勒、河口、石屏、富宁、麻栗坡为该圈层的重点城镇;

辐射影响圈层:该区域主要包括北部的滇中地区,西部的玉溪南部地区,东部的广西百色地区,南部的越南北部地区,该区域构成滇东南城镇群的外部圈层,主要城镇包括:新平、元江、老街(越)、河江(越)、百色、兴义、石林、江川等。

(2)三轴七向多支点:

三轴:沿主要交通干线形成“大字形”的三条发展主轴。

14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两条南北向发展主轴:该发展主轴自滇中昆明地区由北向南分别穿过红河州以及文山州全境,形成区域中部两条南北向的国际性发展主轴。红河发展主轴为昆河经济走廊泛亚东线,文山发展主轴经文山、麻栗坡以及天保口岸直达越南北部,是一条区域性的重要交通走廊。

一条东西向发展主轴:打通石屏至玉溪扬武的高速公路,在滇东南地区形成一条西经昆曼大通道联系滇西南地区,东经广西百色地区进入北部湾经济区的一条东西向的省际发展主轴,是云南省出省入滇的大通道。

七向:通过多条交通干线的联系,滇东南城镇群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开放系统,北向联通滇中地区,西北向联通玉溪,东北向经曲靖罗平联系贵州地区,东向联系广西百色及北部湾地区,西南联系越南北部的河江地区,南向联系越南北部的老街、安沛等地,向西联系玉溪的新平、元江等地。

多支点:在核心区的东、南、西、北四向沿交通干线分别形成滇东南城镇群拓展圈层支点:北部以弥勒、泸西为支点,形成北部次级发展极;南部以河口、麻栗坡为支点,形成沿边经济带;东部以富宁为支点,辐射带动广南的八宝等镇;西部以石屏为支点,加强与玉溪元江等地的联系。

第26条空间结构的动态特征

规划将滇东南城镇群的演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城镇群形成初期(规划近期)

在城镇群形成的初期,以核心区两个子城镇群各自的极化发展为主,区域集中力量打造个蒙发展极、文砚发展极。通过重点培育核心城市,构建放射通道来带动区域的整体发展。

2、城镇群成长期(规划中期)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5

在规划中期,个开蒙建子城镇群基本形成,文砚平丘子城镇群初具形态,个蒙城市的主核心作用进一步突出,两子城镇群的联系更为密切。

弥勒、石屏、富宁分别形成各自区域的中心城市,与城镇群的合作联系进一步加强。在区域的南部以河口、麻栗坡为中心形成沿边经济带,与越南北部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3、城镇群成熟期(规划远期)

1、区域中心

两州协同联手增加区域竞争力,构建强大双心的发展。“个开蒙建”子城镇群和“文砚平丘”子城镇群共同构建区域中心,建成带动整个滇16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南乃至辐射影响周边广大区域的增长极。

2、区域重点城市

有选择的培育、培养一批区域次级中心,主要分布在城镇群的拓展区,包括弥勒、河口、石屏、富宁、麻栗坡五城市。

3、县域中心城市

该层次包括:滇东南区域的其它县级城市,仅能作为县级的发展中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7

注:各城镇人口规模估算主要依据已经批准的相关城镇的总体规划以及城镇体系规划。

第29条区划调整

1、实施同城化区域

建议个旧、蒙自两市一体化发展,形成个蒙城市;建议文山、砚山两城市一体化发展,形成文砚城市。

2、建议撤县设市城市

近期实现建水撤县设市,远期弥勒县、河口县、富宁县、丘北县逐步实施撤县设市。

第四节城镇群的职能分工

第30条核心区城镇群职能

1、个开蒙建子城镇群,滇东南城镇群发展主核心,省域副中心城市,区域综合产业中心。

蒙自城市:是红河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云南省通往东盟国际大通道上的重要枢纽,以发展生物医药工业与物流服务为主,是个开蒙建城镇群的中心城市。

个旧城市:建设成为世界锡产业中心和云南省有色金属加工中心,云南重要的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具有良好休闲和居住环境的宜居生态旅游城市,是个开蒙建城镇群的中心城市。

开远城市:形成较为完整的符合开远市资源条件的条件集群。在能源、化工、建材和物资流通各个方面参与全省经济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是个开蒙建城镇群的副中心城市。

18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完整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 年 6 月 目录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为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 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 市,国土面积21.17 万平方公里,2014 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 万亿元,总人口1.5 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 2.2%、18.5%、11.0%。 规划期为2016—2020 年,远期展望到2030 年。 图 1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图 第一章规划背景 长三角城市群正处于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立足现有基础,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紧紧抓住重大机遇,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实现更大跨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 第一节重大意义 以改革创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 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是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全面

心得体会:以都市圈建设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最新)

心得体会:以都市圈建设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最新) 我今天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在中国要建都市圈?我认为都市圈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不可跨越的阶段。第二个问题是都市圈怎么建?针对这个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做了全方面的分析,我想结合长三角,特别是X都市圈建设中的一些探索,提出一些我的基本观点。 一、为什么在中国要建都市圈? 都市圈建设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阶段,也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当前我国的区域发展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相继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各类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也相继发布,但是我们要客观地认识到城市群也需要进行分类引导,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符合学理标准与现实要求的城市群在我国并不多见。在城市和城市群之间还有一个新的空间尺度,即都市圈。 (一)都市圈建设是区域政策实施的基本单元

都市圈建设为什么在今天这么重要?我认为这种小尺度,相对精准的,又是以跨区域为主要特征的都市圈建设,是我国区域政策实施的基本空间单元。其第一个特点是突破行政边界的基本空间单元,第二个特点是区位导向型政策的重要空间单元,第三特点是城市群建设的基础空间单元。具体来讲,为什么说都市圈是区域政策实施的空间单元。 首先,是突破行政边界的基本空间单元。都市圈建设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大城市要有胸怀和周边小城市合作,把自己的公共资源和周边城市进行匹配,进行城市功能的疏解。我们的城市规划,特别是“十四五”规划需要放在都市圈、乃至城市群的空间尺度来思考、做规划。我们讲多规合一,城市之间的多规合一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北京在进行非首都功能的疏解,X、杭州、西安这样的城市也有一个城市功能疏解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城市面临“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都市圈是缓解大城市病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单元。 其实,都市圈是区域导向政策性的重要空间单元。区域导向型政策最小的空间尺度是最早从1984年开始的开发区,发展到今天又有很多新区,但是这种小的尺度大多不跨行政区域。区域导向型政策大的空间单元如城市群,在城市与城市群之间,如何实现跨区域的导向型政策,可能有一个新的空间地带,这个空间地带就是都市圈,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XX职教学校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计算机应用专业成立于1993年,于2003年被评定为市级骨干专业。目前,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共29人,其中,专任教师2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8人,占33%,硕士研究生6名,占25%,双师素质教师14人,占58%,另有兼职教师5人,大多是行业工程师,形成了具有较强教学、工程实践与科研能力的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双师比例及职称比例有待提高。 目前在校学生732人,近三年学生就业率97.8%,专业对口率72%。专业实习实训场地面积720余平米,拥有仪器设备448台(套),其中大型设备5台(套),总价值241.36。专业实训室需加强建设。 生活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电脑家电化,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种工具,由此产生了对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维护管理、操作应用等庞大的职业岗位需求,尤其是滨海新区建设,全国动漫基地落户滨海新区,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光明的前景。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 二、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总体目标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以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和行业教育特色,培养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人才。积极应对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力争成为设置合理、设施先进、实力强大的特色专业,着力打造专业文化,努力造就一支道德高尚、业务优良、技艺精湛的专业教师队伍,形成出一批在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骨干、技能高手、专业带头人,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出一大批与企业需求对口的高素质、强技能人才。 计算机应用专业将依托学校多年办学优势和人才市场对此类专业的信任,遵照“老专业做大做强、新专业特色鲜明”的要求,努力形成涵盖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动漫制作、多媒体技术等专业的专业群,按照专业质量标准要求,力争将专业在校生人数稳定在700人左右,发展成为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人才的重要基地。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减缩版)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减缩版) “一轴三带、四群一区”城镇化发展格局示意图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为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结合四川实际,编制《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本规划是引领四川省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略)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法推进,坚持质量与速度并重,以落实国家“三个1亿人”城镇化工作部署为

切入点,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水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通过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走符合四川实际的“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动“两个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公平共享。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二)优化布局,集约高效。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和功能定位,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提高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效率。 (三)四化同步,城乡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强化产业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四)生态文明,传承文化。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五)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城镇化成为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成为政府引导、科学发展的过程。 三、发展目标 适应经济新常态,构建以四大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到2020年,我省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是: (一)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左右,改造约470万人居住的城镇危旧房和棚户区。 (二)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更加优化。优化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城镇布局,以四大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基本形成结构更加完善、定位更加清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的“一轴三带、四群一区”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三)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城镇发展模式和用地布局结构更加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更加协调。开展以县为单位的多规合一规划,全域空间实现有序利用。小城镇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新村建设水平大幅提高。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您的得分 93/100 答对题数 28/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城市的周围地区的功能体现的是()。[ 单选题:3 分] A 制造业基地 B 基础设施 C 加工业基地 D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2 核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的功能。 [ 单选题:3 分]

A 高新技术产业 B 制造业 C 重工业 D 生产服务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3 大城市群是以一两个()的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 [ 单选题:3 分] A 小型 B 中等 C 大型 D 特大型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4 未来河北省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 单选题:3 分] A 加强对港口城市的建设 B 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

C 扭转京津冀之间不公平的经济关系 D 对现有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实行大幅度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错误 5 现在世界经济的体系集中的表现在()上面。 [ 单选题:3 分] A 连接 B 网络 C 空间 D 流和流的节点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6 未来河北省发展的战略重点方向是()的现代化建设。 [ 单选题:3 分] A 省会城市周边区域 B 沿海平原地区 C 滨海、山区和山麓地带 D 沿海地区和环京津区域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7 大城市群在经济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它通过()作为载体,来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 [ 单选题:3 分] A 资金密集型企业和制造业基地 B 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加工业基地 C 高级服务业和跨国公司总部 D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8 京津冀大城市群规划目标是()。 [ 单选题:3 分] A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B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C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D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9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是()。 [ 单选题:3 分]

大长株潭“3+5”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走势研究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日期:年月日 当代城镇发展地地缘性空间组织结构因人口、设施、产业与财富地高度规模化,正显现出巨大地区域集群效应.因势利导地推进区域城镇地集群化崛起,已成为当代城镇发展地重大战略取向和理性选择.位于湖南省域地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充分利用地缘区位优势,科学整合近邻资源,在“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中,加速拓展大长株潭“”城市集群——实现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与衡阳、常德、岳阳、益阳、娄底五市社会经济地一体化发展,不仅大势所趋,而且机不可失,是湖南大步跨入现代化、迎接未来区域挑战乃至国际竞争、实现强势发展和加速崛起地必由之路,而科学选择大长株潭“”城市集群一体化进程地战略路径更是最现实地先导举措.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大长株潭“”城市集群一体化发展地愿景取向 在新地历史起点上,构筑以长沙、株洲、湘潭市和衡阳、常德、岳阳、益阳、娄底市组成地大长株潭“”城市集群,按照集群区域地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人文发展现状及其基础设施条件,推进集群城市经济、文化与社会进步地一体化发展,宜确定以下愿景取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湖南优势产业集聚区.通过体制创新、技术改造、资产重组、引进合作、多元兴建等途径,加速壮大集群区域先进设备制造业,组团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合发展新型服务业,同步提升传统农业,力求存量工业特色化、新兴产业环保化、传统农业现代化.突出核心带动、板块互动、组团联动,重点发展一大都市带动区(即长、株、潭三市结合部优势产业地深度联合与外向扩张带动区)、三大经济板块(即衡阳、常德、岳阳三市地产业承接与区域协作边际板块区)和两类产业组团(即八市现有较大基础规模和优良设施条件地工业经济类开发园、区组团与科技文化类校、院、园组团,前者包括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科技产业园及其生产性物流区,后者如大学城、文化城、研究院、软件园、创业园等),重点构建以长株潭三市为主地精密电子信息元器件制造业、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制造业、重轻型机车汽车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新型材料合成业、先进农机制造业等高、精、强产业地区域集群,并形成以核心技术、尖端产品、知名品牌和股份资本为纽带、多层面辐射带动且门类组合配套地边际区域产业群;同时强化卷烟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石油化工炼制业、建筑建材业、造纸业等具有人体危害性与环境污染性行业地技术淘汰控制、产能规模控制乃至生命周期控制;在技术深度开发与市场广度拓展中,积极推进棉麻纺织服装制造业、精致陶瓷用品制造业、保健食品制造业、优良农产品繁种业、烟花鞭炮制造业等具有较大存量规模地相对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加快发展长沙极核区金融投资业、巨型商贸业、物流配送业、城市观光业、国际教育业、商务会展业、出版发行业、新闻传媒业、文体演艺业、动漫创制业、工业设计业、市场中介业、咨询策划业等市场需求旺盛地新兴服务产业群;逐步突破信息导向、科技服务、产能装备、深度加工、储运保鲜、田园改造以及水利设施、道路网络营建管护等制约传统农业结构调整升级地基础瓶颈,不断增强稻、棉、油、畜、禽、蛋、茶、果、蔬及各类水产品中名、特、优产品地市场竞争能力,积极构建规模种养、专业协作、安全保护、标准上市、品牌竞争、市场联动地现代农业产业化区域集合型发展模式.在从小到大、从散到聚、从弱到强地产业集聚与繁衍过程中,立足现有资源基础,大力提高由高新技术支撑地先进制造业和旅游休闲业、中介服务业等成长型产业地区域关联度、密集度与外向赢胜力,缔造大空间、强技术、远市场、广带动、无污染、高效益地优势产业分工协作集群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部强势经济共同体.从“十一五”开始逐步推进,至年“十四五”期末,集群区域通过近二十年经济一体化地高速发展,力争城市化率达,集群区域地城镇人口聚集度约为万~万人;经济总量(绿色)约占湖南省地~以上,经济增长地综合贡献率(含增长指数、地方税收、出口创汇)达~以上,其中出口创汇额达以上;优势产业集聚度达以上,

建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建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1、基本情况 我校建筑专业是一个老专业,于1986年开始建立,与历城区建委合作办学,历城区建委在办学资金和就业分配方面给予大力协助,1995年以前,本专业是我校的龙头专业,每年招收两个教学班100人左右。1996年以后,历城区建委不再与我校合作,开始自主招生、自主分配,由于多方面原因,招生人数逐年减少,目前在校生人数为:2008级16人,2009级42人。 2、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 (1)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建筑业的长期快速发展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2)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投资2000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行业紧密合作,为建筑专业建设和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外部环境。 (3)在济南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中,只有我校还设立有建筑专业,其他学校有的取消了本专业,有的已升为高职,为本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 (4)发挥教学团队的智力优势,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服务,参与学校和周边企事业单位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工作,初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3、专业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较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系统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胜任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等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规格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掌握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工程力学基本理论,掌握工程材料、结构分析、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工程测量、施工技

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模式与合作机制

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模式与合作机制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唐勇王祖强 2012-4-16 9:06:37 来源:《当代经济》 2011年第9期上邻近区域且又分属于不同行政区的多个城市实现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城市群发展的普遍趋势。发达国家较早开始探索城市群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模式,如英国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大伦敦城市群行政架构协调模式、美国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城市政府协会、政府协议和特设机构模式、日本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核心城市主导协调模式、法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市(镇)联合体一体化协调模式。 国内学者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对于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建立超省、市的多城市统一、权威机构。这一思路并没有触及经济区域化中利益冲突和矛盾产生的根源,从全局看成立超区域协调机构的方案并不可行。二是在现行行政区不变的前提下成立跨区域的多城市经济管理局,并赋予“管理局”规划、决策和协调的职能与相应权限。这种不信任市场机制运作效率的一体化思路是否比统一市场的利益协调方式更为可行也值得怀疑。三是成立区域立法机构,实现一体化地区的法律和法制统一。这种思路与现行的《立法法》相冲突,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如何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协调管理,在现行条件下实现协调发展的效果,达到针对性与可行性的统一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长三角城市群协调模式构想 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提出政府、企业、第三方组织共同治理的城市群

协调模式。这种城市群协调模式在协调层次上应该实现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城市政府的一致协调,即实现三级政府协调的统—性;在协调主体上应该实现政府、企业、第三方组织的共同参与,并实现三者的多元化、交叉化联系,达到政府传导协调目标和意愿、企业接受传导信息并反馈意见的目的,即实现协调发展的网络化;在协调机制上,应该将协调、合作内容融入到协调机制中,即实现协调机制与合作内容的统一。 1、长三角城市群协调模式的层次性 构建长三角城市群协调模式,可将长三角区域的政府协调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家层面上,由中央政府加强宏观政策与规划综合协调;二是两省一市层面上,建立定期协商会议机制等;三是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层面上,构建日常沟通协调机制。现行的行政管理层级制度,区域内各城市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和利益互动机制已经较为成熟,在充分发挥已有垂直合作的基础上,特别要建立跨区域层面、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的水平合作机制。事实上自1997年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立以来,至2010年已召开十届协调会议,达成二十多个合作专题,水平合作机制目趋成熟。 2、长三角城市群协调模式的市场性 通过营造侧重于长三角协调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机制,各层次政府能够在市场调节的作用下促进企业参与协调合作,实现共赢发展。长三角地区区域协调合作要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率先突破行政区经济与经济区域化的障碍。在市场建设方面,应培育五个方面的一体化:消费品市场的一体化、技术市场的一体化、资本市场的一体化、人才市场的一体化、产权交易市场的一体化。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一、专业建设规划 数控技术专业发展总目标:近期省级示范性专业、课程改革实验点,远期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做好专业结构的整合优化工作,合理配置资源,尽快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专业建设现代化。 二、专业建设实施 1.师资建设 数控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较高机床操作技能,懂得机床维护,掌握并能制定数控加工工艺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师资建设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1)培养教师,送教师不定期出去培训,到工厂锻炼,使教师水平和教学随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2)引进人才,优点是教学稳定,较快达到办学要求。 3)建立稳定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使教学与社会同步,学生能了解生产一线新鲜知识,同时学校教师也能通过交流得到提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原则是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素质高、业务精、科研能力强、理论与实践能力水平高,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2.生源建设 大力加强专业生源建设,吸纳相应层次优秀的生源,保证专业发展后劲。同时,优秀生源一般在工作中有优异的表现,能扩大专业乃至学校的影响,促进学校和专业的招生,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对内建立学生反馈机制,重要的是及时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使学生热爱学校和专业,这样使学生成为学校和专业的热心宣传者。 3.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首先需建立稳定、完善符合中职特点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中心是建设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其它课程的发展,促进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 精品课程建设首先在教研室内选择一门适宜课程。对教研室所设的课程进行研究、分析和设计,分析哪些是重点课程、前沿课程,并进行课程设置,即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进行学科及其结构、顺序和课时分配。其次需要完成课程操作文件,亦即编制授课计划、教学大纲、任务书、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教材等一系列工作。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炼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具、试验等一系列教学元素。最后,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使评估能正确反映教学的水平。 此外对专业的课程需要研究出本专业需整合的课程,探索出课程的整合思路与整合方法,为改革服务。 中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文件、教学方法等能比较稳定,形成本专业的课程特色,并完成一门学校和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远期,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文件体系和制定制度,完成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 4、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目的有两点:一是选择或编写符合教学要求的优秀教材,为教学打下物质基础。二是出版教材,提高本校专业影响力。 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中职的教材具有实用,综合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培养方案,应该采取不同的课程整合。教材的课程整合应以实用,够用的原则来进行。满足整合要求的教材主要以基础性,需综合的教材为主。初步考虑,整合教材包括数控机床常用刀具、夹具的知识,数控加工工艺知识;CAD/CAM软件应用,包括常用CAD软件知识和常用CAM软件知识;数控机床技

川南城市群的现状及前景

目录 川南城市群的现状及前景 (2) 1.川南城市群的地理背景 (2) 2.川南城市群在四川的地位 (5) 3.川南城市群的发展现状 (6) 3.1区位优势突出 (6) 3.2交通条件较好 (7) 3.3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8) 3.4城镇化水平较高 (9) 3.5产业布局合理 (9) 3.6金融环境宽松 (10) 3.7城镇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0) 4.川南城市群发展前景 (10) 4.1将进行积极主动的经济合作,开创广阔市场 (11) 4.1.1将建立便捷的快速通道 (11) 4.1.2川南各市将错位发展 (11) 4.2努力建设组合城市,促进各市共同发展 (12) 4.3构建大型城市,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 (13) 4.4编制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方案,绿色发展经济 (14)

川南城市群的现状及前景 1.川南城市群的地理背景 川南地区主要包括四川省南部的自贡、宜宾、泸州、内江四市。 地理背景对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影响深远。以下主要从城市的自然地理背景,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资源,以及人文地理包括历史、文化、政治等分析川南城市群的地理背景。 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上游的釜溪河畔。与内江、宜宾、泸州、乐山等地相邻。自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分为低山、丘陵、平坝、沟谷。气候属东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7.5℃至18.0℃,日照1150至1200小时,降水1000至1100毫米。江河分属沱江、岷江水系,境内大小河流460余条。自贡境内地形多丘陵,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自贡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时间较短,四季分明,阴云天气较为常见。自贡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卤水、岩盐及石灰石。自贡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众多,尤以盐业遗址、恐龙化石和彩灯文化著称于世。

2020安徽省《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答案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 您的得分 96/100 答对题数 29/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我国珠江三角洲都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单选题:3 分] A 深圳 B 广州 C 香港 D 澳门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2 现在世界经济的体系集中的表现在()上面。

[ 单选题:3 分] A 连接 B 网络 C 空间 D 流和流的节点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3 大城市群是以一两个()的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 [ 单选题:3 分] A 小型 B 中等 C 大型 D 特大型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4 大城市群在经济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它通过()作为载体,来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 [ 单选题:3 分]

A 资金密集型企业和制造业基地 B 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加工业基地 C 高级服务业和跨国公司总部 D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5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城市的周围地区的功能体现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制造业基地 B 基础设施 C 加工业基地 D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6 京津冀大城市群规划目标是()。 [ 单选题:3 分] A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B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C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D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7 核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的功能。 [ 单选题:3 分] A 高新技术产业 B 制造业 C 重工业 D 生产服务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8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是()。 [ 单选题:3 分] A 核心城市 B 港口城市

城市地理论文

川南城市群发展潜力及问题分析 摘要:川南是四川南部地区的简称。现时的川南分为狭义上的川南和广义上的川南。狭义上的川南主要是指宜宾、自贡、内江、泸州、乐山这几个城市。而广义上的川南还包括资阳市、乐山市峨边、马边两个自治县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而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狭义上的川南,即宜宾、自贡、内江、泸州、乐山五个城市组成的川南城市群,分析其发展潜力,以及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关键词:涵盖城市,发展规划,发展潜力,面临的问题。 一涵盖城市 1自贡: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之一,位于川南地区几何中心地带。以“千年盐都”、“南国灯城”和“恐龙之乡”大三绝蜚声国内外。拥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八百多年的彩灯文化和七十四年的建市史,是全国最早的23座建制市之一。同时也是对外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地质公园。自贡是四川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拥有大批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 同时也是四川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城市和川南地区首个国家级高新区。两度“川盐济楚”,让自贡成为“富庶甲于蜀中”的“川省精华之地”,乃至全国最富裕城市之一。新中国成立前夕,自贡曾名列中国20大城市第19位。 2泸州:位于中国四川省东南部,长江和沱江交汇处,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是中国著名的酒城,出产闻名遐尔的名酒泸州老窖和郎酒。泸州历史悠久,古称“江阳”,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先后获得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等荣誉,2014年泸州被列为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四川唯一地级市),有四川省第一大港口和第三大航空港,是四川省南向综合交通枢纽、世界级白酒产业基地,是成渝经济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 3宜宾:川南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世界名酒五粮液故乡,中国著名的酒都,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地处川黔滇渝结合处的物资集散地和川南经济文化中心。宜宾别称:“僰道”、“戎州”、“叙州城”,位于中国四川省中南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长江至此始称“长江”,故宜宾也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同时也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4内江:川南地理交通位置最优越的城市。内江地处四川盆地腹心地带,地质构造较简单,地壳相对稳定,出露地层主要受“资威穹窿背斜”、圣灯穹窿背斜”和“螺观山背斜”三大地质构造影响内江素有“川中枢纽,川南咽喉”之称,恰似一颗珍珠嵌于华夏大地。内江矿产资源丰富。能源矿产主要有煤、天然气、油页岩;非金属与建材矿产有石灰石、石砂岩、页岩、耐火粘土等。

城市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城市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13-03-07 城市群建设是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川渝两地的代表委员日前一致呼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将成渝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重庆代表团把《关于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作为全团建议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由国家牵头编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并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政策。 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透露,湖北、湖南、江西近期正在酝酿中部城市群,其中包括了武汉、长沙、南昌的三角地区,国家发改委正在和这个三省以及国务院相关部门研究。他表示,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其中一项重要的事情就是合理布局城市群,在城市群的布局上要和资源、环境能够相适应。 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城市群建设的现状和趋势如何?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云中。 城市群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记者:城市群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都形成了哪些城市群? 刘云中:城市群是国内外城镇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镇,以一个或多个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和信息网络,共同构成的一个“结构有序、功能互补、联系密切、整体优化”的城镇集合体。 促进城市群的良好发展,能够更好地实现城乡互动,促进区域一体化。因为城市群大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较强的竞争力和较大的市场,为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城市群具有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可以吸引要素更好地集聚,同时城市群社会体制较为完善,可以保障经济活动健康地发展。 城市群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国家的重要开发区域。如果能够把一个区域内的城市群发展得比较好,可以带动其腹地发展,同时通过城市群的合理布局,增强不同区域的发展动力,从而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所以,城市群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目前我们国家形成了多少个城市群?虽然对具体的城市群数目没有一致的看法,但基本认为有20多个城市群,这20多个城市群基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商务英语专业“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华桥外国语学院“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为依据。结合评估整改工作,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加强内涵建设,加强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二、专业发展现状 1.自然情况 (1)本专业现有教师32人,其中,专职教师21人,专任教师8人,外籍教师3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5人,占教师总数的4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硕士学位教师19人,共占教师总数的79%,主讲教师31人,占教师总数的97%,“双师双能”型教师5人(其中包括3名专职教师、1名外教、1名专任教师),35岁以下教师15人,36至50岁教师9人,51岁以上教师8人。专业带头人2人。师资队伍结构基本合理,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 (2)目前有12个专用多媒体教室,保证了现代化教学的需要。部分课程的教学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与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共用2个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国际金融模拟实验室)。还建立了1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承担省级教学研究课题7项,校内课题14项,学生科研课题6项。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 (4)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现拥有社团18个,每周由外教举办3次英语口语角活动,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不定期举行学术讲座。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汽博会、东北亚贸易博览会、瓦萨国际滑雪节及其它在长春举办的大型展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年轻教师懂专业,但缺乏教学经验;转型教师有教学经验但缺少专业知识;青年教师缺少商务实践和教学经验;急需引进既精通英语,又在经济学、管理学有较深造诣的中年骨干教师。 (2)因商务英语专业的大部分教材均为首轮使用,对教材的难易程度、教学内容的删减、教学方法等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3)教师的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有待提高,需进一步提高教师参加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4)校企合作需进一步加强。

中国城市群规划汇总(最全)

中国城市群汇总(最全) 已建成的城市群三个将成世界级 已基本建成的城市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宁半岛、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海峡西岸。以后泛长三角、泛珠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而济南城市群如整合到京津冀鲁城市群,也是世界级的。 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肇庆、佛山、中山、江门、澳门等城市所形成的。 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成员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盐城、泰州、淮安、杭州、宁波、金华、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衢州、合肥、马鞍山23个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八个地市其所属的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域。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范围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淄博、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滨州、德州、聊城等14市。 辽宁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等8个城市。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国中部经济发展地区。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 成渝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为双核包括四川的成都、德阳、眉山、遂宁、内江、南充、资阳、自贡、广安和重庆主城、涪陵、合川、永川、江津、大足等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集合体。 关中城市群:由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农业示范区以及商洛构成。 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厦门、泉州市为中心,包括漳州、莆田、宁德等城市。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中西部居多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包括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甘肃城市群、乌昌城市群、黔中城市群、银川城市群、拉萨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石家庄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南宁城市群。 武汉城市群: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13年-2016年) 一、专业现状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成立于2013年,前身源于艺术设计专业,我校艺术设计专业2009年设立,涵盖视觉传达设计与环境设计两个方向,2012年在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正式独立出来,于2013年面向全国招生。主要培养具备品牌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能力,能在品牌设计、广告设计、出版印刷领域内从事品牌管理与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现有专任教师12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人。本专业现拥有校内专业实验室1个,校外实习基地2个,能够满足实践教学需要。近年来,专业教师先后发表论文40多篇,立项各级教改、科研课题10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获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根据教育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与总体规划,结合我院学科专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及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导,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科研等方面进行认真全面的研究与规划,从而实现专业的全面建设发展,逐步凸显专业特色,争创品牌专业。 三、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贯彻“校企”协同创新的精神,

培养“实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会创新”的高级应用型设计人才。到2016年,圆满完成视觉传达设计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结项工作,并积极申报市级重点专业建设,力争把视觉传达设计建设成市级重点专业。 四、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 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根本,培养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品牌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知识与能力,能在品牌设计、广告设计、出版印刷领域内从事品牌管理与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设课程,使基础理论课程更加扎实、实践教学得到突出,学生有一定的设计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逐步形成体系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经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校内实训、校外认识实习、校外生产实习与就业实习等多方位实践学习,应用技能突出。 五、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到2016年,师资队伍达到34人,形成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队伍,并努力建设1个校级教学团队, 1名校级教学名师,培养1名市级青年教学名师。 1、每年引进2-3名副高以上职称人才、3-4名重点高校毕业的硕士以上的青年教师。 2、每年组织新进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每年定期推选优秀1-2青年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网络培训;推行导师制老带新的单科培养

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附件 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年3月

目 录  前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一节发展基础 (2) 第二节机遇挑战 (3) 第三节重要意义 (4) 第二章发展思路 (4)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4) 第二节战略定位 (6) 第三节发展目标 (7) 第三章总体布局 (7) 第一节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 (8) 第二节完善城市群发展体系 (9) 第三节推动人口布局优化 (12) 第四章创新发展提高质量效益 (13) 第一节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13) 第二节营造“双创”良好环境 (14) 第三节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15) 第四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5) 第五章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6) 第一节构筑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17) 第二节共建水利基础设施 (19)

第三节加强能源保障体系建设 (20) 第四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1) 第六章产业协调发展 (22) 第一节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22) 第二节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25) 第三节发展壮大现代农业 (27) 第七章生态文明共建 (28) 第一节构建区域生态屏障 (29) 第二节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30) 第三节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32) 第四节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33) 第八章开放发展合作共赢 (34) 第一节扩大对外开放 (34) 第二节加强国内合作 (35) 第九章基本公共服务共享 (36) 第一节加强教育交流合作 (36) 第二节推进医疗卫生合作 (37) 第三节共同推动文化繁荣 (37) 第四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9) 第十章组织实施 (39)

前言 哈长城市群是东北地区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区域,处于全国“两横三纵” 城市化战略格局京哈京广通道纵轴北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加快培育哈长城市群,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增长极,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是培育发展哈长城市群的指导性文件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牡丹江市,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核心区以上述市(州)中主体功能定位为国家级、省级重点开发的区域为主,统筹区域其他地区发展,核心区面积约5.11万平方公里,2015年末常住人口约2000万人。 规划期为2016—2020年,展望到2030年。

多层次区域发展视角下城市群一体化的思考

多层次区域发展视角下城市群一体化的思考 转载日期:2012-7-17 22:39:00 来源:《财经问题研究》 一、多层次区域发展中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尽管对城市群概念的表述学者们并不一致,但认识在渐趋一致,笔者将城市群定义为: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单个或多个大城市为核心,借助发达的交通网络与周边的中小城市聚合而成的一个高密度、联系紧密的城市化空间与城市化区域。现代城市群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空间的相对集聚,这种强大的集聚效应驱动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现代城市群还具有全方位的动态开放、追求效率与效益的共存、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战略关系日趋复杂等特征。 城市群的形成、发展,以及最终实现一体化,有其自身的运行机理。但正如布坎南的“经济人”假设那样,城市群的各城市政府也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面。因此,城市群的形成、发展与一体化都离不开利益——这一运行的共同基础;城市群的协调互动及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城市群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既包括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也离不开政府与市场的合力。 共同利益机制是城市群一体化运行的内在动力。城市群一体化的实质就是在合理分工和充分协作的基础上形成区域共同利益,这种共同利益又是区域内各经济主体共同分享的,也是各城市政府所共同追求的。因此,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过程也是区域共同利益目标的探索过程和区域共同利益机制的形成过程,离开了区域经济共同利益机制作用的发挥,经济一体化就会受到影响。 资源优化配置是城市群一体化运行的经济目标。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人类社会在生产过程,运用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资源是有限的,某种产品生产所需资源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其他产品生产过程中这种资源投入的减少。从城市群一体化的运行来看,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生产要素等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也要实现最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内的生产要素总是具有取得最大效益的区位流动的动力和趋势,而这种高度的流动性则推动区域内社会经济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 市场与政府的博弈与合作是城市化运行的外在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群的空间组织形式主要依赖于市场机制。市场的力量决定了经济活动的发生以及其中的企业行为,并由此引发了人口的空间集聚,从而构成了城市群形成发展的前提。此外,经济活动在城市群演进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使城乡矛盾逐渐突出,并最终打破城乡空间结构的失衡,形成城市群空间的外延扩展。对于市场与政府的合力而言,尽管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经济要素能够在城市间,以及在城市群之间合理有序地流动,但是,如果没有政府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支撑体系作保证,没有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城市群的空间扩展将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在绝大多数城市群的扩散主要沿交通干线进行,以及城市群内的城市建成区扩展也是自市中心沿交通干线呈触角式增长的情况下,市场和政府的合理机制愈显重要。政府作为城市规划、城市管理以及基础设施供给的主体,政府对城市群的空间扩张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等途径促进城市和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政府还可以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等手段来促进城市群的形成、发展和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