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规划和协调发展规划的实践_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_简介及编制工作回顾

联合规划和协调发展规划的实践_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_简介及编制工作回顾
联合规划和协调发展规划的实践_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_简介及编制工作回顾

区域协调

14

R e g i o n a l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摘要】对《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2004—2020)》的编制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并

简单介绍该《规划》的主体框架及重要特点,以

期在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上为同类规划的编制提

供实证案例。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联合规划;协调

发展规划

REVIEW OF THE INTEGRATED PLAN FOR THE

PEARL RIVER D ELTA METROPOLITAN AREA

FANG Qingfang; CAI Ying; ZHU Guoming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eparation of

the Integrated Plan for the Pearl River Delta Metro-

politan Area (2004-2020) and presents the frame-

work and features of the plan.

KEYWORDS: Pearl River Delta; metropolitan area;

integrated pla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1 引言

城乡规划的编制如何逐步改变垂直型、封闭

模式,充分利用好咨询、讨论、谈判、交流、参

与、公示等途径,广泛吸收各阶层、各利益代表

(包括政府部门、企业、个人、其他组织)参与规

划的编制,共同协调规划中各种利益冲突,制定

出透明度高、广泛反映社会意愿的规划,是一个

历久常新的话题。广泛协调,社会各界、政府各

部门共同参与规划,一方面可以巩固、提升规划

的综合、统筹地位;另一方面可增强社会各方履

行规划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规划实

施的监督和管理。刚刚完成编制工作的《珠江三

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下称

《规划》)在这一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规划》

编制工作启动以后,与各市政府和省的有关部门

的沟通和协调一直是《规划》编制工作的最重要

任务,反复地调研、走访、座谈、论证成为深化、

完善《规划》的重要手段,而“严谨分析、科学

论证”和“主动沟通、多方协调”则并称为编制

工作的两大特色。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各市、

各部门共谋发展的联合规划、协调发展规划。

2 工作背景

2003年3月,广东省和建设部联合开展珠江

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调研和规划编制工作,项

目提出的主要背景及出发点,一是探索市场经济

条件下,城镇密集地区协调发展规划编制的有关

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为珠江三角洲的全面、协

调和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现实的“路径”,包括:

一方面在宏观层面整合区域资源、提升整体竞争

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

势;另一方面在中、微观的层面确立区域规划的

综合统筹地位,解决好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建

设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实现协调发展。这些问题

集中表现在:一是各层次、各专业的规划分工不

明确,缺乏综合统筹。从目前的规划体系看,各

层次规划对须从省或区域角度进行协调的重点内

容不突出;从国土规划、城市规划以及交通、运

输、水电等专业规划的相互关系看,它们之间也

存在只从各自的功能要求出发、缺乏相互协调和

沟通的问题,造成了诸如用地指标矛盾、内外交

通冲突、水电管网与道路设施不配套等现象;二

是各级政府、机构事权、职能划分不明确,加上

缺乏政策、法规、财政手段等调节杠杆,传统的

城镇体系规划难以发挥对地方城市发展建设的指

导和协调作用;三是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省政

府或有关部门曾先后多次编制了珠江三角洲区域

的发展战略或规划,但皆因行政分割、实施手段联合规划和协调发展规划的实践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简介及编制工作回顾

房庆方 蔡 瀛 朱国鸣

【作者简介】

房庆方(1954-),男,中国

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建设厅副厅长。

蔡瀛(1964-),男,广东省

建设厅城乡规划处处长。

朱国鸣(1974-),男,广东

省建设厅城乡规划处副主

任科员。

【修改日期】2005-03-16

【文章编号】1002-1329

(2005)04-0014-04

【中图分类号】TU982.2

【文献标识码】B

15不足和协调机制不健全,未能发挥应有的协调、调控作用。以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例,多年来各地争上机场、港口、火车站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而污水、

垃圾等大型环保设施却严重缺乏,跨城市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难以协调;四是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跟不上,首要的是立法工作没有跟上,实施规划没有法律保障。实施规划必然涉及实施主体、对象的界定,权力和责任的划分,程序和规则的明确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的法规尚未出台,使得规划的实施缺乏可操作的法律依据,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不强。总之,广东省委、省政府希望编制一个“高层次、高起点、宏观、协调

的区域规划”,并通过立法手段将规划法定化,促进区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3 联合规划的过程3.1 工作启动《规划》是在1995年版《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和2003年《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研究》的工作基础上开展的。研究工作启动于2003年2月,以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亲临珠三角调研、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发表重要谈话、 广东省政府召开“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调研和规划工作动员大会”等为序幕,一开始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规划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规划编制组的组成除省建设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外,还吸纳了珠三角各

城市规划部门的技术人员,珠三角各城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也确定专人负责协助开展研究、规划工作。建设部、 省政府邀请了吴良镛、周干峙等10位院士、知名学者作为技术顾问。3.2 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主要包括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研究总报告以及六个专题报告(人居环境、经济与社会、小城镇发展、基础设施、区域调控机制和大气环境分析)。基础研究在建设部城乡规划司、省建设厅的统筹领导下,分别由中规院(总报告)以及省规划院、中山大学、广州市规划局编研中心、深圳规划院、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北京气象局等单位承担,于2003年6月形成初步成果,10月完成最终成果。7月份《规划》编制工作和研究工作交叉展开,根据需要委托有关研究

部门补充开展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用途变迁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1∶5万地形图扫描数字化及用地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协调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的交通体系、城市群规划——案例研究等几项专题。

3.3 规划思路的确定

规划编制组于2003年8月起开展大规模的现状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与各市政府负责人就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交换意见,与各市规划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反复的技术磋商,形成了规划的主要思路。2003年10月,规划编制组就规划的主要思路向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建设部的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3.4 规划方案编制

规划编制组在工作思路得到省、部的肯定

后,随即开展了规划方案的编制,并开展第二阶

段的调研,就规划的具体内容与各市、省直有关

部门进行了充分的协商,并于2003年12月上旬

初步构建了《规划》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完

成《规划纲要》的初稿。随后,广东省建设厅组织了两次修改、完善工作:首先是12月中旬召集规划编制组骨干成员和省内规划专家、各市规划部门负责人对文稿进行审稿、推敲,就进一步明确规划的指导思想、界定重要概念、突出与补充重点内容等方面提出了详尽的意见;其次是12月下旬,根据修改、完善后的成果,又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审稿工作,补充邀请有关省直部门代表,进一步理清了结构,并与相关政策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思路作了更紧密的衔接。3.5 《规划纲要》的讨论及征求意见2004年1月,广东省建设厅将《规划纲要》提交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讨论,征求意见。2月,发文向各市和有关部门征求书面意见,提请各市、

各行业结合最新的发展动态、思路以及建设安

排,提出充实规划内容的建议。3月,邀请了省发

改委等9家部门进行座谈,就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会后,规划组有关人员开展第三阶段调研,重点走访了环保、交通、文化、国土等省直部门,对区域交通设施、区域绿地、重要文物的空间分布、国土资源的现状情况进行了重点落实。随后,规划组再次前往珠江三角洲各城市,开展第四次大规模的调研,在细节上落实道路网络、区域绿地、空间管治、重点项目的空间布局等方面内容。

3.6 《规划》论证及审查

根据征求意见和调研收集的情况,省建设厅于2004年4月底又组织了两次细致的修改工作,

区域协调

16

R e g i o n a l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5月份开展了《规划》文本的编制。同时,为了让

社会公众了解《规划》,参与以及监督《规划》实

施,省建设厅还编写了《迈向世界级城镇群,创

造持久的繁荣、和谐与舒适——〈珠江三角洲城

镇群协调发展规划〉解读》,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和

生动的图面介绍《规划》的总体内容和主要理念;

对规划文本则在互联网上进行公示。规划成果的

制作工作于6月上旬完成,在征求珠江三角洲各

地级市、省直有关部门和中央驻穗有关单位的书

面意见后,省建设厅提请省委、省政府和建设部

联合召开《规划》论证会。

3.7 《规划》的修改、完善及成果制作

专家论证会后,为全面、准确落实省、部领

导的指示精神以及评审组各院士、专家的意见,

规划编制组到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民政厅、环

保局等省直有关部门进行了补充调研,到相关城

市政府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并根据领导、专家

关于加强立法、要成立省级区域协调机构和协调

机制的意见,对《规划》的相应内容作了调整,完

成成果制作。

4 协调发展规划的主体框架

4.1 《规划》的主体内容

《规划》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通过深入分析珠江三角洲城镇群的发

展现状和历史经验,把握国家宏观发展政策和世

界经济发展潮流,科学预测未来的空间需求,提

出要抓住未来20年的发展机遇期,将珠江三角洲

建设成“重要的世界制造业基地和充满生机活力

的世界级城镇群”。为实现这一规划目标,

《规划》

根据“五个统筹”、“五个树立”的发展要求,系

统、清晰地构筑了规划框架:

(1)提出协调共进的空间发展策略:包括强

化中心,打造“脊梁”;拓展内陆,培育滨海;提

升西岸,优化东岸;扶持外圈,整合内圈;保育

生态,改善人居环境;完善设施,提升城镇品质。

(2)构建开放式、网络型的区域空间格局:

通过明确城镇发展的轴带结构、中心等级体系、

三大都市区以及集群化产业聚集区,促进城镇和

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规划》揭示北起花都(新

白云机场),经广州主城区、南沙、东莞虎门、深

圳前海、深圳主城区,南至香港中环一线,聚集

了区域内最发达的城市、产业园区和最重要的交

通设施,若以南沙为节点,再向珠江口西岸的中

山、珠海、澳门延伸,则构成了支持区域进一步

发展的“脊梁”;城镇布局以广州、深圳为区域性

主中心,珠海为区域性副中心,佛山、江门、东

莞、中山、惠州、肇庆等6个主城区为地区性主

中心,另将培育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宝安等9

个地区性副中心(主要是具有区域性影响的专业

化城镇地区和产业聚集地区),以及广州花都—白

云、深圳龙岗、珠海金湾—斗门等23个地方性中

心,促进城镇群向更高的发展阶段演化。

(3)安排、协调区域支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包括了区域生态环境体系、人文环境体系、综合

交通运输体系、区域市政公用设施体系等各个方

面,以支撑城镇群的协调、健康和全面发展。

(4)确定“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空间管

治措施:对深刻影响珠江三角洲长远发展大局的

战略性资源和战略性地区进行识别,按其发展条

件及要求划分为九类政策性地区,实施各有侧重

的政策措施,并根据依法行政、明确事权的原则,

对九类政策性地区实行分级管治;编制珠三角9

大城市的空间协调规划指引,以指导各城市的总

体规划。

(5)明确实施《规划》的八项重大行动计划:

为促进规划的有效实施、有序推进,《规划》安排

了八项重大行动计划,并按各级政府事权划分以

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能,明确了行动的具体工作

和负责机构。

(6)提出实施《规划》的保障机制:从机构、

立法、政策、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包括健全监

督规划实施和区域协调的常设机构、制订《珠江

三角洲城镇群规划条例》、完善协调机制、推行区

域共同制度、建立规划监测机制等方面。

4.2 《规划》的主要特点

在《规划》编制的整个过程中,广东省委、省

政府、建设部以及广东省建设厅曾多次组织不同

范围的技术论证、研讨和咨询。领导、专家、各

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普遍认为,《规划》工作指导思

想正确,基础工作扎实,分析论证深入,与各地、

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是一个高水平的区域

规划,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

观的实践和探索,不仅对珠江三角洲的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

国内其它地区,尤其是城镇密集地区的规划、管

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示范。《规划》的特点集中

体现在以下方面:

(1)工作扎实,论证透彻。《规划》以1995

年版《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镇群规划》和《珠江

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调研》的成果为基础,客

观地总结、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乡发展与建设的

经验和教训,对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特征、对经济

17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应对策略的把握是科学、准确的。(2)目标明确,鼓舞人心。《规划》提出的“建设重要的世界制造业基地和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级城镇群”的发展目标,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符合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实际,符合党和国家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同时,提出具体、生动的五项子目标:中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排头兵”、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文明发展的“示范区”、深化改革与制度创新的“试验场”、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地区”,定位准确,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对珠江三角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设想具体化和形象化,激励社会各界朝着共同的目标奋进。(3)主题突出,理念先进。《规划》突出了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题,提出了严谨的城镇群发展和管治理念,如建设“绿色珠三角”、“人文珠三角”、“和谐珠三角”以及合理划分事权,加强政府对区域空间的管治等等。实践这些科学理念,对于珠江三角洲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模式,推动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4)协调广泛,统筹有力。《规划》是在各行业、各部门、各地区广泛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充

分体现了规划的综合性特点。《规划》在城镇群整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对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的

配置、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战略性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提出了明确的规划指引和发展策略,对于动员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力量,实现珠江三角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统筹区域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调控和引导城乡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5)方法创新,管治有方。《规划》在吸收国内外大都市区规划和管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具体特点,提出了政策区划和分级管治,以正确把握“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敏感地区与一般地区”的关系:对先发地区,重点是引导建设模式的转变,对后发地区,重点是提供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政策扶持;对生态敏感地区、战略性资源地区等敏感地区突出上级政

府的控制与协调作用,对于一般地区,实施有限管治、合理引导,放手发展以调动基层积极性。这样的分区与分类指导、分级管理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综合调控,有利于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是对区域规划观念和方法的创新和突破。(6)措施具体,保障可靠。从政府运作的角度来看,《规划》的最重要的特点是既注重长远目标的战略性,更强调近期工作的现实性和可操作

性。按照张德江同志关于“给省委、省政府提供可操作的‘抓手’”的要求,《规划》提出了重点推进的八项行动计划,明确了相应的实施措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强化了区域规划中的“目标规划”与“行动规划”的结合。

同时,此次规划编制吸取了前几次珠江三角洲区域规划编制和发展战略研究的经验教训,大大加强了在《规划》的实施保障措施方面的内容:一是健全区域协调和规划实施监督的常设机构,提出要设立“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管理办公室”,具体承担城镇群协调发展的规划管理工作,并处理有关技术问题;二是完善城镇群协调发展法规,由省人大制定并颁布《珠江三角

洲城镇群规划条例》,确立《规划》的综合统筹地位,使《规划》的实施既有机构保障,又有法律依据;三是确立区域一体化共同制度。包括建立环境保护考核制度,遏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建立土地使用指标交易制度,确保更广泛地域范围内的耕地平衡;建立产业转移补偿制度,推动产业转移。这些内容既是《规划》发挥效用的制度基础,也是《规划》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

主要体现。

5 结语

近年来,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统筹和综合调控作用一再受到强调,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群、都市圈规划等区域层面的综合规划的作用不断被认识和赋予新的内涵。区域层面综合规划面对问题的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众多的部门、相对独立的管理领域(地域空间)、

各种类型的专项规划、上下级政府的事权划分。如何协调、组织方能使规划确实具备统筹和综合调控的基础和地位?笔者认为,《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实践从规划编制的角度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答案——“主动沟通,多方协调,共谋发展”,扎扎实实做好协调工作,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共同参与规划。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建设部,广东省人民政府.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说明书、文本[Z].2004.

2 广东省建设厅.迈向世界级城镇群,创造持久的繁荣、和谐与舒适——《珠江三角洲城镇群

协调发展规划》解读[Z].2004.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规划纲要首次权威全揭秘! 8月23日,新华社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全文1万多字,迄今为止最详尽最权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诸多内容均属首次公布。 指导思想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改革创新,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5条基本原则一是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二是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三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四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五是统筹推进,试点示范。 功能定位 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4句话 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北京功能定位4句话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功能定位4句话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功能定位4句话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三步走发展目标 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完整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 年 6 月 目录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为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 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 市,国土面积21.17 万平方公里,2014 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 万亿元,总人口1.5 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 2.2%、18.5%、11.0%。 规划期为2016—2020 年,远期展望到2030 年。 图 1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图 第一章规划背景 长三角城市群正处于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立足现有基础,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紧紧抓住重大机遇,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实现更大跨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 第一节重大意义 以改革创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 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是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全面

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升级为国家战略 2008-12-19 07:26:31新快网-新快报“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于1994年。按照官方统计,珠三角指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该区域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占广东国土面积的14%。2007年,珠三角GDP总值达25450.2亿元,占广东经济总量的83%。 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通过,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将再次加速 珠三角改革发展“国家级”蓝图浮出水面。昨日,一份规划期至2020年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由国务院通过并发布。分析认为,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以国家名义出台该纲要,意味着呼吁多年的珠三角区域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将再次加速。 该《规划纲要》由国家发改委会同广东省政府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今年6月温家宝总理调研广东,同意了广东制定《规划纲要》的请求。随后,省委书记汪洋密集调研了广东各市、区。今年9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的近200位各部委官员、学者组成的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调研组在广东展开了密集调研。 然而,随着近几年长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武汉城市群以及长株潭城市群迅速崛起,在提升区域竞争力上,部分区域的创新力度已超出珠三角。特别是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经济增速,从2003年起开始超越珠三角,双方差距渐呈扩大之势。 在我国的“十一五”规划方案中,珠三角及“泛珠三角”区域发展问题未能列入中央级规划,而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已被作为国家级的两大区域规划试点率先启动。而在今年8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据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也可能于近期出台。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您的得分 93/100 答对题数 28/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城市的周围地区的功能体现的是()。[ 单选题:3 分] A 制造业基地 B 基础设施 C 加工业基地 D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2 核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的功能。 [ 单选题:3 分]

A 高新技术产业 B 制造业 C 重工业 D 生产服务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3 大城市群是以一两个()的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 [ 单选题:3 分] A 小型 B 中等 C 大型 D 特大型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4 未来河北省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 单选题:3 分] A 加强对港口城市的建设 B 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

C 扭转京津冀之间不公平的经济关系 D 对现有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实行大幅度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错误 5 现在世界经济的体系集中的表现在()上面。 [ 单选题:3 分] A 连接 B 网络 C 空间 D 流和流的节点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6 未来河北省发展的战略重点方向是()的现代化建设。 [ 单选题:3 分] A 省会城市周边区域 B 沿海平原地区 C 滨海、山区和山麓地带 D 沿海地区和环京津区域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7 大城市群在经济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它通过()作为载体,来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 [ 单选题:3 分] A 资金密集型企业和制造业基地 B 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加工业基地 C 高级服务业和跨国公司总部 D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8 京津冀大城市群规划目标是()。 [ 单选题:3 分] A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B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C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D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9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是()。 [ 单选题:3 分]

《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任务清单

9B Unit 1 Asia 知识点归纳汇总讲解 Comic 1. Wow, the Great Wall is amazing, isn't it? 哇,长城真是令人惊叹,不是吗? (1)此句是一个反意疑问句。反意疑问句的几个特殊形式: ①不定代词everyone,someone,somebody,everybody等作陈述句的主语时,附加问句的主语在正式语体中用he,在非正式语体中用they。例: Someone went home, didn’t he/they? 有人回家了,不是吗? ②this,that,something,everything,anything,nothing以及动词不定式(短语)、现在分词(短语)等作陈述句的主语时,附加问句的主语常用it。例: This isn’t a good book, is it? 这不是一本好书,是吗? Everything is ready, isn’t it? 一切都准备好了,不是吗? ③当陈述句中出现had better时,附加问句用hadn’t。例: You’d better ask the policeman, hadn’t you? 你最好问问警察,好不好? ④当陈述句中带有never,hardly,few,little,nothing,nobody,none等这类否定词时,附加问句要用肯定形式。例: They’ve never been there before, have they? 他们以前从未去过那里,是吗? ⑤当陈述部分为祈使句时,附加问句一般用“will you?”。例: Open the window, will you? 把窗户打开,好吗? ⑥以Let’s(包括听话人在内)开头的祈使句,附加问句常用“shall we?”;但以Let us(不包括听话人在内)开头的祈使句,附加问句常用“will you?”。例: Let’s meet outside the school gate, shall we? 咱们在学校大门外见面,好吗? Let us go swimming, will you? 让我们去游泳,好吗? ⑦There be句型中的附加问句用“be there/be not there?”。例:

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和模式

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和模式2011年,珠三角常住人口4725万人,占广东省常住人口的50%;GDP总 值达25450.2亿元,占广东经济总量的83%,三次产业的结构2.5∶51.4∶46.1。 近几年来,随着外部市场空间压缩、环境容量约束以及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积极主动应对各种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将有助于稳步提升珠三角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1.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 (一)产业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服务业发展滞后 产业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不仅表现在三次产业之间,而且也表现在第 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首先,服务业发展滞后。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产业的发展层次比较低,突 出表现在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国家统计局关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 指标体系中也指出,珠三角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人均GDP为5000 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2007年,珠三角人均GDP已超过7000 美元,也超过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标准值,但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46.6%,距 率先实现现代化标准还有3.4个百分点。从近几年的发展态势看,任务相当艰巨。 其次,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看,2007年,第一 层次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4.6%,高出第二层次(11.1%)3.5个百分点, 表明第三产业中流通部门份额仍占主导地位,如加上香港在本地的运输业,其比 重还要高些;而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相对滞后。这种结构与亚洲四小龙相比, 发展进程也明显落后。 (二)自主创新能力低,产业升级乏力 首先,工业企业技术层次低。有关统计显示,广东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 77.3%是通过国外或港澳台地区的订单在粤企业加工生产的,产品的关键核心技 术和设备如CPU、集成电路、通用软件等严重依赖进口。 其次,高技术产业规模不大。珠三角9市中,除深圳外,其它地区高技术产 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不高。即便在统计上称为高新技术的产业,大部 分还是高新技术制造业。 第三,研发投入不足。2007年,广东省的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 的比重仅为1.3%,低于1.49%的全国平均水平,也远低于北京、上海、江苏和 浙江等省市。研发投入不足,限制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在投入的结构上, 中间环节投资仍然不足。 (三)产业组织分散,企业规模偏小 首先,行业规模优势不明显。在珠三角37个行业中,平均规模超过10亿 元的行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 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资源性产业和垄断性行业。平均产值规模没有达到1 亿元行业有17个,占全部行业的45.94%。在珠三角初步形成的电子信息、电 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食品饮料、建筑材料、金属 制品等几大产业集群中,除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等行业的平均规模较大外,纺织 服装、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和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的平均规模都在1亿元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落实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落实哈长城市群 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哈政办发[2016]44号 【发布部门】哈尔滨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12.29 【实施日期】2016.12.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落实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哈政办发〔2016〕44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市落实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12月29日 哈尔滨市落实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推进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根据省、市政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机遇,着力先行先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注重落实措施与《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及各类专项规划有效衔接,建立协作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动哈长城群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共建、开放合作共赢、公共服务共享,切实发挥哈尔滨市在哈长城市群中核心带动作用,加快实现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宜居宜业绿色城市群的建设目标。 (二)发展原则。一是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强化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立有利于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市场体系,打造城市群创新共同体,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是坚持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强化哈尔滨市带动作用,提升辐射周边中小城市功能,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三是坚持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群。四是坚持优势互补,开放合作。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建立城市群重大项目、平台共建和利益共享机制,深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打造内陆开放

2020安徽省《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答案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 您的得分 96/100 答对题数 29/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我国珠江三角洲都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单选题:3 分] A 深圳 B 广州 C 香港 D 澳门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2 现在世界经济的体系集中的表现在()上面。

[ 单选题:3 分] A 连接 B 网络 C 空间 D 流和流的节点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3 大城市群是以一两个()的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 [ 单选题:3 分] A 小型 B 中等 C 大型 D 特大型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4 大城市群在经济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它通过()作为载体,来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 [ 单选题:3 分]

A 资金密集型企业和制造业基地 B 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加工业基地 C 高级服务业和跨国公司总部 D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5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城市的周围地区的功能体现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制造业基地 B 基础设施 C 加工业基地 D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6 京津冀大城市群规划目标是()。 [ 单选题:3 分] A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B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C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D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7 核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的功能。 [ 单选题:3 分] A 高新技术产业 B 制造业 C 重工业 D 生产服务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8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是()。 [ 单选题:3 分] A 核心城市 B 港口城市

公司发展规划范文

《公司发展规划范文》简介: 企业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体现,其根本任务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激发员工活力,开发员工动力,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推动企业全面发展,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在未来三年内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从员工的思想工作入手,通过宣传舆论导向等手段让员工接受公司创新发展的改革思路,及时解决在这一进程中的矛盾。举办各种创优争先和比赛活动挖掘员工思想中先进成份,大力提倡敬业爱岗精神,引导员工把个人理想与公司发展目标相结合,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以此激发员工的高度责任心,使公司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二、以发展为核心,构建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指引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应该以优秀的文化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协调企业和谐发展,而企业的竞争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知识更新。所以,要鼓励员工争做知识型员工,根据公司所需,采取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专业水平和技能有较大的提高,共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公司制度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责任、细化管理,狠抓落实提高各项工作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企业制度,岗位规范,使公司管理和员工行为均有章可循,倡导在共同的企业文化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机制的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生存不下去。当领导要有威信,要有群众基础,就必须要有作为,能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让企业员工口袋里的钱一年比一年增长,做领导的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说话才有份量。杭州天开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领导、同志、员工的努力。但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基础设施投资明显降温,使公司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同时,公司本身目前也面临一些问题,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形成制约,如企业发展方向模糊,战略目标不明确,机制不灵,公司内部人员结构失衡,技术管理人才匮乏,市场开拓较被动,内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公司今后到底如何发展?怎么生存和做强?以下是我对天开公司今后发展的几点构想:一、制订战略,明确目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不同情弱者。在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已经基本建立和完善的大好环境下,根据国家、我省及杭州市的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结合本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必须很好地明确企业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从而突出各阶段工作的重点。一步一个脚印,使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避免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高起点绘就企业发展蓝图,长远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规划,能够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凝集力,使员工自觉融身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中,群策共力。鉴于此,我们已与省经济规划研究院进行了初步衔接,计划委托该院为我公司编制公司20年发展战略规划,为公司发展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二、突出主业,多业并举,向多元化发展目前甚至将来一段时间,国家特别是我们省的经济增长速度仍会较快,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较大,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应看到建筑业受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市场管理还不尽规范,为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在公司的产业发展战略上突出园林和市政这两块主打业务,将其做强做大,形成品牌优势,同时向其他产业领域延伸,具体有如下设想:1、借着公司园林绿化资质升一级的机遇,利用各种手段宣传自己。一是公司要开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桐庐园艺场要“走出去、请进来”聘请浙江大学、浙江林学院等科研单位的资深专家做技术指导,与上述单位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成为上述单位的科研基地、实习基地、种苗实验基地,发展鲜切花、无性繁殖、湿地植物、无土栽培等新科技、新产品,努力做到

珠三角专业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及其规划策略研究——以增城市新塘镇为例

摘要 随着城市和经济发展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是珠三角专业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塘镇是全球产业链最完善、产量最大的牛仔产业集群基地。新塘牛仔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珠三角乃至全国传统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文章在分析新塘牛仔服装产业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塘牛仔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及对策,以期为新塘牛仔服装产业及其他地区的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转型升级;产城融合;传统产业;新塘 ABSTRACT With the changing urba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goal from speed to quality ,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PRD specialized town. XinTang is a town which the denim industry clusters has the most 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and the production is the world's largest. The denim garment industry’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XinTang plays an exemplary role in t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even nationwi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XinTang’s denim garment industry.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remedial measures aiming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XinTang’s denim garment industry and other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dustry-city integrat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XinTang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推进“三旧”改造、促进广州城市更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4Z0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城市社会来临与智慧城市设计及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1&ZD154。 中图分类号 TU984.11+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4.06.084 文章编号 1000-0232(2014)06-0084-04 作者简介 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广州,510640);2 增城市城乡规划测绘院,助理工程师&通讯作者,电子邮箱:1479289690@https://www.360docs.net/doc/a915780.html,(广州,511300) 1 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凭借其毗邻港澳和改革开放先行的两大优势,积极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发展形成了众多以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皮具制造等产业为主的专业镇,珠三角镇级经济成为主要发展模式[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的转变,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珠三角城镇(专业镇)发展的必然要求。众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研究,如对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概念界定[2]、不同区域尺度整体产业的转型升级研究[3-6],但对具体产业和典型专业镇的产业转型却少有研究。 新塘镇是全球产业链最完善、产量最大的牛仔产业集群基地。牛仔服装产业作为新塘镇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是推动新塘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13年新塘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8.51亿元,其中牛仔纺织服装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442.6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3.96%。然而“民营资本主导下的内源外向性经济”的特性及长期以来政府对产业治理的缺失,使得新塘牛仔服装产业深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遍地开花”的分散式发展态势之中,带来较多社会发展问题。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人民币汇率上涨,劳动力、原料、能源价格的上涨,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新塘牛仔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为此,本文以新塘牛仔服装产业为例,在分析新塘牛仔服装产业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新塘牛仔服装产业转型 珠三角专业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及其规划策略研究* ——以增城市新塘镇为例 Research on the Mode and Developing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ofessional Town in PRD:A Case Study of Xintang 刘 卫1 凌筱舒2 Liu Wei Ling Xiaoshu 84

解读《长春“十三五”城建设发展规划》

解读《长春市“十三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主讲嘉宾:李赫楠 时间:2016年1月23日 主讲嘉宾简介: 李赫楠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研究所规划师。 长春市“十三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是属于非法定规划,是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指导下的近期建设规划。在这个规划中,结合当前国家政策确定了城市发展愿景和近期目标以及专项规划中的建设要求,提出未来五年城市建设的重点和城市建设的具体项目,为长春市政府在“十三五”期间城市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决策依据。 本次规划统筹了所有城市建设的相关单位,一共提到了44家单位,涉及到城市交通、市政设施、生态环境等9大方面的内容。这个规划现在已经初步完成,目前仍在持续的修改完善中。 这是“十三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框架(见图1),今天我通过这张图来说明当前城市发展的背景,国家的大政分针,长春市承接的试点任务,长春市的发展愿景。 一、领导讲话 在相关背景里面,我们分析了领导的讲话。去年习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先后来到长春市,指导长春市的城市建设发展,在这期间他们召开了多次的专题会议,作出各种重要批示和指示,从中我们总结出和城市建设有关的四个方面: 1.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城市建设发展的治本之策。 2.精准有效投资——城市近期发展的主要发力点。 3.生态文明——持续发展之路。 4.科学规划——描绘一张好的蓝图。 二、国家大政分针 1.国家新型城镇化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涉及城市建设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4章10节25个重点任务(见图2),其中包括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设,比如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支撑,在这里提出要建设城市的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城市群内部的综合交通的运输体系。在此基础上长春市成功申报并已经开始各项试点任务,主要有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等三大试点。 2.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可以用6个理念、6个原则,8项制度来概括,其中8项制度又含有44项重点内容(见图3),比如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建设国家公园体制、编制空间规划、推进市县多规合一、建设生态文明目标体系等等多项内容。 3.“长吉图”融入“一带一路” 长吉图战略承担着“一带一路”北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建设任务。长春应紧抓“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依托长吉图国家战略,推动长吉一体化进程,积极争取国家重大战略性项目落位,进一步发挥核心城市作用,着重建设机场、铁路、公路等支撑性项目。 4.哈长城市群 根据《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吉林版),长春市定位为:①面向东北亚的国际性

广东珠三角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广东珠三角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珠三角,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30年的超高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它以占广东全省3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省82.5%的GDP,以0.5%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占全国10%的GDP.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制造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一股独大”。作为“排头兵”虽然最先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但也往往会最先遇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了“高消耗低成本数量扩张”的产业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表现出“六高六低”的特点,即高产出增长、高市场占有率、高要素投入、高行业结构、高外向依存、高集聚水平和低产出效益、低成本扩张、低价格竞争、低链条层次、低规模水平、低植根程度。 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的“六高”: 高产出增长。从1978年到200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直维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地区生产总值由87.64亿元增加到21424.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70%。珠江三角洲的产出增加率不但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也高于其他主要经济发达省市的平均水平。 高市场占有率。珠江三角洲许多制造业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以家电产业为例,电风扇、电饭煲等小家电产品在全国的比重超过80%,微波炉、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吸排油烟机等在国内“一股独大”。电吹风、电暖器的出口量占全球的40070,电风扇、烤面包机、电水壶的出口量占到全球的50%以上。 高要素投入。珠江三角洲高产出和高市场占有率的主因是高要素投入,2006年珠江三角洲能源消耗折合标准煤16517.9万吨。有大约不低于2000万的外地劳动力流人,三废排放量为65.5亿吨。 高行业结构。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行业结构变化的脉络非常清晰,特别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支柱产业的更迭实现了几年一个台阶。但重化工业的比重仍然偏低,2006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所占比例只有59.9%,明显低

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附件 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年3月

目 录  前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一节发展基础 (2) 第二节机遇挑战 (3) 第三节重要意义 (4) 第二章发展思路 (4)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4) 第二节战略定位 (6) 第三节发展目标 (7) 第三章总体布局 (7) 第一节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 (8) 第二节完善城市群发展体系 (9) 第三节推动人口布局优化 (12) 第四章创新发展提高质量效益 (13) 第一节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13) 第二节营造“双创”良好环境 (14) 第三节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15) 第四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5) 第五章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6) 第一节构筑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17) 第二节共建水利基础设施 (19)

第三节加强能源保障体系建设 (20) 第四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1) 第六章产业协调发展 (22) 第一节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22) 第二节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25) 第三节发展壮大现代农业 (27) 第七章生态文明共建 (28) 第一节构建区域生态屏障 (29) 第二节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30) 第三节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32) 第四节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33) 第八章开放发展合作共赢 (34) 第一节扩大对外开放 (34) 第二节加强国内合作 (35) 第九章基本公共服务共享 (36) 第一节加强教育交流合作 (36) 第二节推进医疗卫生合作 (37) 第三节共同推动文化繁荣 (37) 第四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9) 第十章组织实施 (39)

前言 哈长城市群是东北地区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区域,处于全国“两横三纵” 城市化战略格局京哈京广通道纵轴北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加快培育哈长城市群,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增长极,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是培育发展哈长城市群的指导性文件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牡丹江市,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核心区以上述市(州)中主体功能定位为国家级、省级重点开发的区域为主,统筹区域其他地区发展,核心区面积约5.11万平方公里,2015年末常住人口约2000万人。 规划期为2016—2020年,展望到2030年。

城市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城市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13-03-07 城市群建设是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川渝两地的代表委员日前一致呼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将成渝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重庆代表团把《关于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作为全团建议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由国家牵头编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并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政策。 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透露,湖北、湖南、江西近期正在酝酿中部城市群,其中包括了武汉、长沙、南昌的三角地区,国家发改委正在和这个三省以及国务院相关部门研究。他表示,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其中一项重要的事情就是合理布局城市群,在城市群的布局上要和资源、环境能够相适应。 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城市群建设的现状和趋势如何?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云中。 城市群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记者:城市群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都形成了哪些城市群? 刘云中:城市群是国内外城镇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镇,以一个或多个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和信息网络,共同构成的一个“结构有序、功能互补、联系密切、整体优化”的城镇集合体。 促进城市群的良好发展,能够更好地实现城乡互动,促进区域一体化。因为城市群大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较强的竞争力和较大的市场,为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城市群具有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可以吸引要素更好地集聚,同时城市群社会体制较为完善,可以保障经济活动健康地发展。 城市群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国家的重要开发区域。如果能够把一个区域内的城市群发展得比较好,可以带动其腹地发展,同时通过城市群的合理布局,增强不同区域的发展动力,从而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所以,城市群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目前我们国家形成了多少个城市群?虽然对具体的城市群数目没有一致的看法,但基本认为有20多个城市群,这20多个城市群基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 ① 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本文回顾了京津冀大城市群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经济联系与利益矛盾。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京津两市和 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已形成的优势。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原则,提出了京津冀大城市群中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功能定位。关键词:城市群;定位;协同发展;京津冀 1引言 大城市群,是指以1~2个特大型城市为核心,包 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大城市群往往是一国或一个大区域进入世界的枢纽,是世界进入该区域的门户,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增长极,也是最具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大城市群发展的主要背景为:在全球化和新的信息技术支撑下,世界经济的“地点空间”正在被“流的空间”所代替。世界经济体系的空间结构已经逐步建立在“流”、网络和节点的逻辑基础之上。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塑造了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门户城市”,也就是各种“流”的汇集地、连接区域和世界经济体系的节点,即控制中心。在当今世界,处于世界性“流”的节点上并以高端服务业为主体的“门户城市”,其对于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和地位比相同级别的制造业大城市要重要得多。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已经具备条件逐步建设成为对东亚、对世界经济有明显影响的全球性城市群。以三大城市群及其所直接影响的经济区域来构建应对全球竞争的国家竞争力,是国家发展规划和区域性规划的重要目标(陆大道,2008)。 上述三大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及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秦皇岛、 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等城市(图1)。在此区域范围内,集中了3000多万城市人口,2013年GDP 总量约4.8万亿元,沿着上述城市的连接线所包围的区域约60000km 2。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核心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京津冀的相互经济联系及发展特点,分析主要核心城市的优势与特点,探讨北京、天津及河北省的战略定位,最后提出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目标与任务。 2京津冀的经济关系及经济发展特点 京、津两市在河北省地理范围之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两大直辖市之间及其与直接腹地之间具有多方面的利益联系和利益矛盾,两市一省经济发展也逐步形成自身特点和优势。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认识实现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及途径,有助于制定科学的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规划。2.1河北省与京津两市的经济利益关系及发展中的问题 2.1.1河北省与京、津两市发展关系中的利益矛盾 及影响 河北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规模和国土 收稿日期:2015-02;修订日期:2015-03。 作者简介:陆大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问题研究,E-mail:ludd@https://www.360docs.net/doc/a915780.html, 。 ①本文主要内容来自“关于京津冀大城市群各部分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的建议”咨询报告,报告课题组成员有:陆大道、叶大年、黄荣辉、 郑度、傅伯杰、郭华东、周成虎、樊杰、刘彦随、刘卫东、刘慧、陈明星、 周侃。本文由陆大道执笔。 265-270页 第34卷第3期2015年3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 ol.34,No.3Mar.2015

企业简介及未来前景

企业简介 吉林省盖帮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盖帮网),注册资本1000万元,是一家新创办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公司以“绿色建盖,热忱帮忙”为服务宗旨,以为“用者牟福,为耕者牟利”为经营理念,以“低调、务实、执着,匠心注入,做到最好”为企业精神,我们定位于科技服务生活,致力于打造一个服务电商企业、安装维修类中小企业或团队、终端客户之间的无缝隙产业链。 《盖帮网》家居O2O营销服务平台,包括PC网络版平台、IOS平台手机应用客户端、Android平台手机应用客户端及基于微信公众帐号的服务平台产品。公司在网络建设及技术研发领域具有完整的项目设计实施、技术支持、售后服务体系,同时拥有一支团结、充满活力的创业队伍,通过先进的运营模式及科学的管理理念,实现线上、线下互利共赢的战略发展目标。 未来前景 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类似专业性强、业务覆盖广、保障体系完善的行业业态,业务面向的用户群体极为广泛,绝大多数家庭都会遇见诸如地热清洗、水电维修、地板或家具保养、疏通管道、家具灯具安装等问题,且大多数用户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得服务,用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权益得不到保障。此外,同行业市场占有率不到10%,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在不久的将来,家居类产品安装及维修市场一定会发生较大改变,为适应家居类产品的变化而改变产业格局,家居类产品安装及维修服务的产业化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互联网+”大环境趋势下,产品与服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随着各种智能终端日益普及的移动互联网,为产业转移及就业带来了

前所未有的机遇,B2B、B2C、O2O等新模式的出现使得创业、就业门槛大幅度降低,劳动力市场流动性明显增强,从而部分社会事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现阶段,我国劳动力市场高级技术工人严重不足,而市场需求量却比现有高级技术人才高出约12个百分点。现代社会的蓝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蓝领工人,而是新的蓝领人才。从普通技术手工人发展为与管理人员地位相当的“技能型专家”,具有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我们组织培训办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专业化强、文化素养高、具备管理才能的复合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毕业即就业,在企业中有较多的升职机会,福利待遇较高,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职业愿景 随着互联网家居类产品市场的发展,家居类产品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不断扩大,作为中国唯一一家家居类产品职业培训学校深感责任之重大,唯有寄希望于学员数量的爆发式增长,满足行业及社会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将为学员提供高薪的岗位、高职业地位 学员进校签订就业协议,毕业推荐不了工作退还全部学费,试学一个月不收任何费用。这项实实在在承诺得到了全社会的盛赞,能人所不能的勇气赢得了无数教育人士惊叹,对学员负责任的态度坚定了数十万求学青年奋斗的决心。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生最担心交了学费学不到技术,找不到工作,北方向每位学员许下如此令同行惊诧的承诺,不仅源于汽车维修市场长期以来人才供不应求,还源于北方学校强大的专业实力,更源于32万毕业学员的过硬技术!行业的光明前景、国际先进的教学水平、北方品牌在汽车界的盛誉都给是学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