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复习绪论

考试题型一、选择(20分,20题)二、名词解释(20分,5题)三、简述题(40分,5题)四、案例分析(20分,1题)

第一章:绪论

1.公共关系的定义: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主体、传播、客体的统一协调

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

❖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公共关系的实施者、承担者。

组织的特点:群体性,导向性,系统性,协作性,变动性,稳定性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公众就是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是相对组织而言的。

公众的特点:群体性,同质性,变化性,相关

公共关系的中介——传播

组织通过传播媒介向公众进行信息或观点的传递和交流。

其目的是通过双向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组织和公众)之间的了解、共识、好感和合作

3.组织的类型

❖营利性组织:这些组织以盈利为目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如工商企业、旅游服务业、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等

❖非营利性组织:这类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目标,包括学校、医院、慈善机构、社会公用事业机构等

❖互利性组织:这类组织追求的是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互惠互利,如政党、工会组织、职业团体(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宗教团体。

❖公共性组织:通常是指为整个社会和一般公众服务的组织,如政府、军队、消防部门、治安机关等

4.区分:公关与广告,什么是公关广告,公关与营销,公关与拉关系

1)公关与拉关系

❖庸俗关系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拉关系”、“关系学”,公共关系与这些庸俗关系是决然不同的

1. 两者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

2.两者的主体和对象不同

3.两者采取的手段和欲达到的目的不同

2)公共关系与广告

公共关系与广告的联系,什么是公关广告

❖(1)公共关系需要广告作为自己的工具,通过产品或形象广告,可以间接起到树立该组织形象的目的,而活泼清新、艺术性强的公关广告,更容易为公众接受。

❖(2)公共关系工作能对广告起指导作用,它可以确定广告的宣传主题、宣传对象、传播对象、传播方式和传播周期。因此,公共关系和广告之间实际上可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公共关系和广告的区别

(1)目标和原则不同。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要树立整个组织的良好形象,从而使组织事业获得成功;广告的目标则是推销某种产品或服务。公共关系工作要以公众利益为原则,讲求的是真实

可信,向公众提供全面的事实真相而非片面的局部消息;广告的首要原则是引人注目,追求的是与众不同的轰动效应。

❖(2)传播的手段和周期不同。

❖公共关系主要采用大众传播手段,由于重点在树立组织形象,因此需要进行长期的努力,其传播周期较长;而广告为了引入注目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包括新闻、文学、艺术、虚构等,并且其作为推销产品或服务的促销手段往往要求快速有效,因而常有明显的季节性、阶段性或短暂性。

❖公关广告:是指经济单位通过购买大众宣传媒介使用权的方式,向大众宣传企业组织信誉、树立企业组织形象的一种广告形式。公关广告仍属于公共关系的范畴,不是商业广告。

3)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

❖目标与职责不同:

市场营销的目标是在长期的基础上吸引和满足顾客(客户),以便赢得一个组织的经济目标,其基本责任是建立和维护一个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市场;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通过长期努力,赢得组织的良好形象而并非仅仅是经济利益,还包括社会方面的利益,其基本责任则是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利互惠的关系。

❖范围不同:

市场营销主要聚焦于顾客的交换关系,其基本过程是通过交换,既满足顾客需要又赢得经济利益

公共关系涉及范围广泛的各类公众,包括顾客公众和非顾客公众,如雇员、投资者、邻居、特殊利益集团、政府等。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1.起源年代(一)现代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Public Relations 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2.标志性的事件与人物:

巴纳姆:巴纳姆编造大量离奇的新闻,他信奉“愚弄公众”“凡宣传皆好事”的骗人哲学。历史上称为“反公共关系时期”、“公共关系的黑暗时期”。

艾维·李:艾维·莱德贝特·李(Ivy Lee 1877-1934) 。1903年创办有史以来第一家“宣传咨询事务所”,成为向客户提供公共关系咨询并收取报酬的第一位职业公关人,李艾维还提出“说真话”的思想,

1908年她向报界发表《原则宣言》,它的提出,标志着公共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现代公共关系的真正开端。

揭丑运动:“扒粪运动”是美国新闻界掀起的新闻揭丑运动。

“扒粪运动”促进了公关咨询职业的诞生,相当多的有识之士从中醒悟到公众舆论和大众传媒的重要性

象牙塔、玻璃屋:“象牙塔”——“玻璃屋”——杜邦公司形象矫正在“扒粪运动”以前,企业家实行封闭式管理,精心营造“象牙塔”;“扒粪运动”以后,逐渐转向构建“玻璃屋”,借助新闻传媒提高企业的透明度。

伯内斯与《舆论明鉴》:《舆论明鉴》为公共关系的第一部经典著作,为公共关系奠定理论基础,使公共关系科学化。首次提出“公共关系咨询”的概念。

1952卡特利普,森特出版《有效的公共关系》:到1994年出到了第七版,在欧美公关界影响巨大,享有“公关圣经”的美誉。这部著作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提出“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组织公众目标和手段的双向对称

1955年Ipra成立:1955年在英国艾纹河畔的斯特拉福镇——莎士比亚故乡(名人效应)——成立了国际公共关系协会(IPRA)。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与基本原则

1.职能(6个):信息管理。咨询建议。宣传推广。协调关系。提供服务。危机处理

一.信息管理:观察与预测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公众情况和其他环境变化情况。

1、收集信息:(1)组织状况信息(2)关于组织形象的信息(3)关于产品形象的信息(4)公众需求信息(5)其他信息

2、研究信息

二、咨询建议:1、向决策者、决策机构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有关信息;

2、向决策者、决策机构提供咨询建议;

3、直接参与组织决策工作

三、塑造形象,宣传推广:1、确立组织的信誉2、争取谅解与支持3、保持和维护组织已享有的信誉4、控制和纠正舆论

四、协调关系:1、协调组织领导与群众的关系2、协调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3、协调组织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4、协调组织与外部公众的关系

五、提供服务:提供服务,以实际行动获得公众的好感。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

六、危机处理:危机公关:当组织与公众发生冲突,或有危害组织形象受损事件发生时进行的公关活动。危机预防,危机处理

2. 公关的基本原则

❖从我做起

❖双向沟通

❖透明公开

❖诚实无欺

❖互利互惠

❖不断创新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与从业人员

1.常见的公关组织结构(5种)

按公共关系部在组织内部的位置来分类(按领导方式分类)

①最高领导直接负责型

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对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最有利。公关经理直接向总经理报告工作,对总经理负责;也有的由最高领导(总经理)直接兼任公关经理。

②部门并列型(最高领导间接负责型)

在这种模式中,公共关系部是组织的一个二级职能部门,与生产部、财务部等业务部门处于并列地位,公关经理向其主管领导报告工作。

③部门附属型

在这种模式下,公关部只是组织二级部门下的一个附属机构,也即组织的三级机构。公关部可能隶属于销售部门、广告宣传部、外事部或行政办公室。

④公共关系委员会型

有的组织不设常设的公关部门,也没有专职的公关人员,而是成立一个公关委员会,负责组织的重大公关事务,一些日常工作则分散到各职能部门。公关委员会的成员一般包括最高负责人及各位副职、各职能部门第一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2、按公关部的内在结构来分类(按工作方式分类)

①按公共关系过程设置

②按公共关系对象设置

③按公共关系手段设置

2.公关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⑴气质—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善于交际

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⑵性格开朗、有耐心、能宽容。沉着冷静,勇敢顽强。富有幽默感。

⑶品德:实事求是。公正无私。勤奋努力。乐于助人。光明磊落。

⑷智慧

善于思考,勤于分析,及时捕捉、鉴别和利用各种可靠的信息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⑸知识—专业知识要深,一般知识要博。(T字型的知识结构)

⑹能力

组织能力

表达能力—文字表达、口头表达、形体表达

宣传推广能力

社交能力

创新能力

应变能力

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

职业道德准则

3.什么是公关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竹子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建钢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注资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第五章公众及常见的对象型公共关系

1公众的分类

1)根据公众在组织环境中的分布,可将公众分为:

内部公众即组织的成员和与组织有较多共同利益的公众。

外部公众即构成组织外部环境的众多公众对象

2)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可将公众区分为

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

次要公众是指那些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决定性意义的公众。

边缘公众是与组织有一定的联系,但不影响组织生存发展的公众。

3)根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可将公众区分为

临时公众是因某一临时因素、偶发事件或专题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

周期公众是指按一定规律和周期出现的公众对象。

稳定公众是具有稳定结构和稳定关系的公众对象。

4)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分为

顺意公众是对组织抱有好感,持肯定态度的公众。

逆意公众是指那些对组织缺乏好感,持否定态度的公众。

独立公众是指对组织态度不明确的公众。

5)根据组织的价值取向,可将公众划分为

受欢迎的公众是指完全迎合组织的需要并主动对组织表示兴趣和沟通意向的公众对象。

不受欢迎的公众是指违背组织的利益和意愿,对组织构成潜在或现实威胁的公众对象。对于组织来说,不受欢迎的公众被看作“入侵者”,组织总是通过设置障碍,将其拒之门外。

被追求的公众指符合组织的利益和需要,但对组织不感兴趣、缺乏交往意愿的公众。对于组织来说,这是一种求之不得、难以如愿的关系。

6)根据公众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特点,可以将公众划分为四类:

非公众是指处在某组织的影响范围之中,但却与该组织无关,其观点、态度和行为不受该组织的影响,也不对该组织产生作用的公众。

潜在公众又称为潜伏公众、隐患公众、隐蔽公众或未来公众。

知晓公众即公众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的全部信息和解决办法,甚至已经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的权益要求。这时,潜在公众已经发展成现实的公众,构成组织不可回避的沟通对象。行动公众是知晓公众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个阶段,公众不仅仅表达意见,而是采取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现实压力,迫使组织必须采取相应的行动。

2.九种常见的对象型公共关系(定义,区分,特点及应对原则)

一、内部公众——雇员关系:内部公众即组织的全体成员(雇员),是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建立良好的内部公众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稳定员工队伍,充分发挥其对组织的作用;2)有利于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3)有利于良好组织文化的建立。

(二)处理雇员关系

加强双向沟通:实现信息共享;树立企业文化,曾将组织内聚力

掌握用人之道,加强组织向心力;创造“家庭气氛”,协调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二、顾客公众——消费者关系

顾客公众:即购买、消费某一组织产品或服务的个人、群体或组织。“让顾客满意”

处理顾客关系:塑造为顾客服务的形象;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对消费者实行科学管理;与消费者保持通畅的信息系统;即使妥善处理顾客投诉

三、媒介公众:媒介公众是指新闻传播机构和新闻界人士。媒介关系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部分。其意义在于:

(1)良好的媒介关系=良好的舆论关系;

(2)建立良好的大众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前提。

处理媒介关系:尊重新闻界的职业特点;加强与新闻界的合作与联系;真实传播组织信息四、社区公众:社区公众指组织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社区关系因此也被称为区域关系、地方关系、睦邻关系。

关系处理:(1)自觉关心、维护社区公众的利益;(2)努力为社区服务,做社区建设的模范;(3)加强沟通,使社区公众增强对组织的了解与认同。

五、投资者公众——股东关系:股东:持有公司股票的个人或机构。

包括董事会成员、持有公司股票的个人股东、持有公司股票的职工。

处理股东关系

1)适时向股东通报组织的信息。(2)收集来自股东的信息。(3)促进股东关心组织的发展,关心组织的产品和服务。(4)定期召开股东大会,让每一个股东充分享受他应有的权利。

六、政府公众:政府公众即政府和职能部门及其官员、公务员。包括:工商、人事、财政、税务、市政、治安、法院、海关、环保、卫检等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意义:政府公众是传播沟通对象中最具有社会权威性的对象

与政府公众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沟通,是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条件

与政府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组织应做到:

(1)积极主动地做好与政府公众尤其是主管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2)积极参与社区和

地方的建设事业;(3)重视和加强对组织的宣传报道工作;(4)组织应发挥自身优势,帮助政府排忧解难。

七、渠道公众从广义上讲.渠道公众就是进货渠道成员和经销渠道成员的总和。

即为本组织提供商品或货物的其它组织,以及经销本组织商品的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协调渠道商关系:

提高企业的吸引力;为中间商提供便利与服务;促进了解,定期聚会,加深友谊

八、同业公众同业公众主要是指与本组织生产、经营同类产品或服务的组织。

竞争:利益对立、此消彼长、弱肉强食、你死我活

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协调同行竞争关系

1.应切实把握正确的竞争目的2.竞争的手段应光明正大3.竞争不忘协作交流

九、名流公众:名流公众指那些对公众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有名望人士。如政界、工商界、金融界的首脑人物,科学界、教育界、学术界的权威人士,文化、艺术、影视、体育等方面的明星,新闻出版社界的舆论领袖等。

协调名流公众关系的意义:1.借助于社会名流的知识和专长2.借助于社会名流的关系网络3.借助于社会名流的社会声望

第六章公共关系的一般程序

1.各个环节的定义

1)公关调查定义:公关人员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准确地调查、研究组织的公关历史和现状,分析、预测内外部公共关系反展趋势,检验公共关系活动效果的一系列公关实务活动。

具体的调查方法

1.观察法:调查者在现场对调查对象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来收集信息资料的调查方法。

特点:不直接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而是利用感官、器材等记录调查对象的言行,以达到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的目的。

(1)参观察法分类:

与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发生联系

非参与性:观察者保持局外人的身份,不与被观察者发生联系

(2)观察法实施准备

根据调查目的,制定调查提纲:确定调查项目:制定调查表格

2.文献研究法:调查者根据一定的调查目的和调查任务的要求,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收集来获取资料、数据的调查方法

特点:简单、快速、节省调查费用、不受时空限制。尤其适用于对历史资料和远程区域信息资料的收集。

(1)文献的分类

❖根据物质载体和记录技术不同:手工型、印刷型、音箱型、缩微型、机读型

❖根据加工程度不同: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根据编写方法/出版方式不同图书、报纸、政府出版物、会议文献、科研报告、学术论文、档案、内部资

(2)文献研究法的步骤

文献资料的采集:借阅、购买、交换信息资料的摄取:浏览、阅读、检索

3.访谈法:利用交谈,收集口头资料进行调查的方式。是社会调查中最古老、最常用的方法。优点:双向沟通,调查者可控制调查气氛,成功率较高。

缺点:成本高、花费时间长、调查对象不能太多,对调查者本身要求比较高。

4.问卷调查法:民意测验法。根据调研的课题和方案,以书面的形式预先设计印刷好的问题表来收集信息的调查方法。

优点:调查结果信息量大,便于整理、统计和分析,所得信息比较准确,问题调查比较深入。问卷设计直接决定调查的质量与所获信息数量

(1)调查问卷的类型:封闭式与开放式

5.实验法:将调查的项目置于实践活动中进行对比分析。

优点:结果可信度与可靠度比较高

(1)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2)试用、试销和展销

6.信息网络法: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收集、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等

2)策划的定义:以分析预测为基础,根据组织形象的现状和目标要求,确定公共关系活动的战略与策略,并制定出最佳计划方案的过程。

1.公关的活动模式(战术型等)

(1)战略型模式

建设型:建设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是指在组织初创时期或新产品、新服务首次推出时为打开局面而采用的公关工作模式,是打基础的模式。

关键词:提高知名度

注意:掌握分寸,不要有过多的宣传痕迹。宣传要与组织形象、产品质量实际相符,不能脱离实际。

维系型:硬维系----指那些维系目的明确、主客双方都能理解意图的维系活动。

软维系----是指那些活动目的虽然明确,但表现形式却比较超脱的公共关系活动,它的目的是让公众不致淡忘了组织。

强化维系----是指在组织已有了一定的形象或相当好的公关形象时,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既有形象、消除潜在危机而开展的公关活动。

促进型:进攻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是一种主动进取、争取公众、创造良好环境时采用的一种公关模式。

要求: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和条件,积极调整自身行为,改变环境,摆脱被动局面,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新局面。

防御型:防御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是组织为防止自身的公共关系失调而采取的一种公关活动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组织与外部环境出现不协调或与公众发生摩擦苗头的时候。

特点:防御与引导相结合,多采用调查、预测手段。

矫正型:矫正型公共关系是组织遇到风险、公共关系严重失调,从而组织形象发生严重损害时所采用的一种公共关系模式,

特点:“及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及时改善不良形象

(2)战术型模式

宣传型

这种模式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交流方式,进行内外传播,让各类公众了解组织,支持组织,形成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社会舆论,达到促进组织发展的目的。

当组织知名度不高时,为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多采用此种模式。

特点:主导性强、时效性强、传播面广、推广组织形象效果好。

❖交际型

这种模式通过人与人的接触,进行感情上的联络,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际环境。

其方式是进行团体交往和个人交往,团体交往包括各式各样的招待会、座谈会、宴会、茶话会、慰问、舞会等,个人交往有交谈、拜访、祝贺、信件往来。

这种活动模式富有人情味,弥补了大众传播的不足。

❖服务型

这是一种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要手段的活动类型,目的是以实际行动来获取社会的了解和好评,建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实实在在的行动是这种模式最显著的特征,组织通过提供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便民服务等来密切与公众的联系。

❖社会型

❖这种模式是组织利用举办各种社会性、公益性、赞助性活动,塑造企业形象,目的是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提高其社会声誉,赢得公众的支持。征询型

征询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是以运作信息为主的活动模式,目的是通过采集信息、舆论调查、民意测验等工作,了解社会舆论,为组织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参谋,同时扩大组织的影响。

❖这种活动的形式很多,如民意测验、访问用户、信访制度、监督电话、举报中心、热线电话、征求合理化建议、征求厂名和商品名等等。

❖特点:长期、复杂、艰巨,需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需要公关人员具有智慧、耐力和诚意。

3)实施方案(不要求太了解)

❖公共关系实施:是由组织的相关成员将公共关系策划方案所确定的目标和内容付诸实施的具体过程,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实质性阶段。

❖4)公共关系评估:根据既定标准,对组织公共关系现状进行调查、策划、实施和取得效果等各个环节的状况进行评价、测量、检查、估计。

1.常用评估方法:

(1)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正式评估:有完整的评估方案,严格的程序和必须评估的内容,人员也是专业人员,需要提交正式评估报告。

❖非正式评估:不那么规范,没有统一规定,对最后的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

(2)整体评估和单项评估

整体关注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和公关活动的整体效果

单项评估则是从单项活动的角度对公关活动进行的具体细致的评估。

(3)自我评估、专家评估、公关对象评估

❖自我评估:公关人员自己开展的,往往是非正式的评估

❖专家评估:要求专家进行正式评估

❖公关对象评估:由公关对象对组织开展的活动进行评估,一般采用非正式的邀请、提建议、回答访问等方式来实现。

❖ 1.观察反馈法

个人观察:负责人,内部观察:公关人员,组织员工,外部观察:外部专家

2.公众舆论调查法

民意测验、现场采访、有奖问答等方式对公众舆论进行调查。

3.组织目标衡量法

召开公关人员专题会议,将原计划目标与实际效果相比较,看实现计划目标的程度,从而衡量和评估公关活动的效果。

4.专家评估法:聘请组织外部的专家对组织公共关系工作进行评估。

第七章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第八章专题活动的定义和特点

公共关系的专题活动是为了某一明确的目的、围绕某一特定主题,有计划、有步骤组织众多人参与协调的社会活动。能够使组织集中地、有重点地树立和完善自身的形象,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

专题活动的目的1.制造新2.为促销服3.增强好感

1.各种不同专题活动对应的效果,以及适用的情况

1)赞助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以不计报酬的捐赠方式,出资或出力支持某一项社会活动、某一项社会事业。

●一、赞助活动的目的:1、提高社会效益

例如出资建立一个弱能儿童教育基金会等

●2、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尽义务

例如广州花园酒店于1985年5月和广州市的妇联等单位举办了我国的首次“母亲节”活动

●3、增进感情的交流

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专门赞助青年人活动

●4、扩大影响,增强广告说服力

例如为亚运会或奥运会赞助运动服

二.社会赞助的类型或项目

①赞助体育活动。

②赞助文娱活动。

③赞助教育事业。

④赞助各种社会慈善、福利事业。

⑤赞助社会文化活动。

⑥赞助学术活动、支持各种具有社会意义的重大活动和社会团体。

企业的社会赞助还包括赞助各类出版物、各种展览、各种竞赛、庆典和有关宣传品,如旅游手册、日历、地图、年鉴等各种技术手册的制作等各个方面。

三1.社会赞助的原则

1.社会赞助的原则和步骤

①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统一。

最理想的赞助效果是社会性声誉与专业化权威的统一

●②主观愿望与经济承受能力的统一。

企业等社会组织对于赞助什么、数额大小要心中有数,款项使用要留有余地,注意适当留存以备不时之需。

●③责任与权利的统一。

赞助是企业性社会组织自觉自愿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因而,组织同时也就拥有选择赞助的权利。

● 2.社会赞助的步骤。

赞助研究。研究包括组织的经营政策、公共关系政策和目标、所需赞助项目的公益效益等各方面的因素,并由此制定组织的赞助方向,赞助政策,和考核要求赞助的项目。

计划要点。在上述基础上,组织应制订出年度赞助计划。对有关赞助对象的范围,赞助费用

预算,赞助形式和赞助宗旨等都有具体的规定,以实际保证赞助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年度的赞助计划进行审核具体项目,确定其可行性、具体赞助方式、款额和时机,作出综合性的实施计划。

中国银行赞助台北----北京长跑活动

实施活动。由公关人员根据计划予以巧妙落实。

效果测定。对完成赞助的项目进行效果调查。将实际结果与计划进行对照,总结经验教训,以文字形式存档备查

。四、赞助活动的注意事项

1.以企业和企业所面对的环境为出发点,不可盲目赞助

2.企业应将公关政策公之于众

3.把握社会赞助的供求状况

4.企业对赞助活动要进行科学管理使其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2)庆典活动:是指组织在其内部发生值得庆祝的重要事件时,或围绕重要节日而举行的庆祝活动,一般将其作为一种制度和礼仪。

庆典活动是社会组织为庆祝某一重大事件而举行的一种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如开业或周年志庆,新设施奠基,展销会开幕等。

目的在于联络公众、广交朋友、增进友谊、扩大影响。

一个组织举行一次气氛热烈、隆重大方的庆典活动,就是一次向社会公众展示自身良好形象的机会,它体现出领导人的组织能力、社交水平及企业文化素质,往往成为社会公众取舍亲疏的重要标准,因此庆典活动必须进行精心策划和组织。

一、庆典活动的类型开幕庆典

闭幕庆典。周年庆典。特别庆典。节庆活动

二、庆典施行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拟定出席典礼的宾客名单。

2.确定典礼程序,一般为:

①由主持人宣布典礼开始。②宣读重要来宾名单。③来宾代表致贺词(致贺词者名单应事先确定)。④本单位负责人致答词。⑤剪彩

3.安排好各项接待事宜。确定专人负责,诸如来宾签到、接待、剪彩、放鞭炮、摄影、录像、播音等方面的工作,并保证他们在活动开始前即已进入指定岗位。

4.在典礼进行过程中可进行相宜的喜庆文艺节目,如锣鼓、鞭炮礼花及小型歌舞等等。

5.典礼结束后,可适当请组织来宾参观单位有关设施。

3)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也叫记者招待会,是指以某一社会组织的名义邀请新闻机构的有关记者参加,由专人宣布有关重要信息,并接受记者采访的具有传播性质的一种特殊会议。

新闻发布会侧重于发布新闻,如企业作出了某项重要的决策、研制生产了某种新产品或推出了某项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革新项目

新闻发布会具有以下特点:1、形式比较正规、隆重2、信息沟通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成本较高,经费支出多

4、对组织的发言人和会议主持人要求较高

二、新闻发布会的组织和安排:

●(一)准备工作1、把握时机2、确定主持人和发言人3、准备宣传辅助材料4、选择地点,布置

任务5、确定时间,及时邀请6、做好费用预算

●(二)会中注意事项1、所发布的信息必须准确无误;2、会议议程的执行要紧凑;3、会议主

持人应善于控场;4、发言人应注意答问的方式和程度;5、全过程应做详尽的记录、录音或录像。

●(三)会后工作1、整理记录,总结经验;2、搜集舆论反应,检测活动效果;3、统计及分析

与会记者所发的稿件;4、处理好对于本组织的不利报道。

4)开放组织:是指将组织内部有关场所和工作程序对外开放。

它可以让公众亲眼目睹组织整洁的环境、先进的工艺、现代化的厂房设备、科学的管理制度、高素质的人员以及对社区和社会所作的贡献,还可以通过厂史、校史等资料向公众立体地、全面地展示组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前景。

开放组织活动的开展:任何一个组织,特别是企业要想搞好开放组织活动,必须从以下方面去考虑1、明确目的2、安排时间3、成立专门机构4、做好宣传工作5、做好向导

6、做好接待工作

5)展览会:展览会是通过实物展示和示范表演来展示社会组织的成果和风貌的公共关系宣传活动。由于它图文并茂,较为直观形象,往往会给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展览活动是新组织、新产品、新技术等塑造形象的最优公共关系宣传媒介之一。

一、展览会的特点:1.直观性2.双向性3.复合性4.高效性5.新闻性

二、展览会的类型展览会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展览会的性质划分,有贸易展览会和宣传展览会(二)按举办的地点划分,有室内展览会和室外展览会(三)按展览的项目划分,有综合展览会和专项展览会

(四)按展览的规模划分,有大型展览会和小型展览会

三、举办展览会的原则和方法

1.明确展览会的主题和目的。2.明确参展单位和参展项目。

3.指定展览活动主创与主编人员。4.选择时间地点。5.明确参观者类型和数量。

6.准备展览材料。7.成立专门对外发布新闻的机构。8.培训工作人员。

6)举办会议:会议,是指有组织、有目的的言语沟通活动方式,是围绕一定目的进行的、有控制的集会,有关人士聚集在一起,围绕一个主题发言、提问、答疑、讨论,通过语言相互交流信息,表达意见,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一、成功会议的先决条件

举办一次成功的会议,应具备以下的要素和基本条件:(一)确定参加会议的对(二)确定会议的主题(三)确定会议的目标(四)确定会议的时间(五)确定会议地点

成功举办一次会议还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第一,与会者必须具有会议的共同目标;

第二,与会议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物质条件;第三,制定完善、周密的会议计划。

二、会议的准备工作:(一)会址的选择(二)议程的拟定三)会议通知的派发四)会

场的布置(五)会议的视听器材(六)其他

三、会议的主持及其技巧

(一)对主持者的要求

一名优秀的主持者应具备以下的素质:

1、清晰敏锐的思考

2、善于言辞的表达

3、良好的分析能力

4、抱着对事不对人的态度

5、公正、耐心

6、能灵活地应付“挑刺”人物

7、沉着并自我约束

8、具有幽默感

二)主持技巧

1、讨论:会议主持者的基本责任之一就是鼓励和促进讨论,会议的主持者应注意让参加讨论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发表意见。同时,还应随时把握讨论的方向。主持者可将与会者分成若干小组,以有助于从各个角度比较全面地研讨问题,避免片面性。

2、提问:提问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主持者在提问之前最好先打好提问的腹稿;(2)注意提问的时机;(3)按平常对话的速度提问;(4)应尽量选择不指名答复的问题;(5)必要时,主持者可选择指名答复的问题;(6)提出问题后,应给予足够的时间答复;(7)主持者对回答应表示竭诚的欢迎。

3、对不同意见的处理:在处理不同意见时,主持者可采取以下措施:(1)对争论双方或各方的观点加以澄清;(2)分析构成分歧的因素;(3)将争论的问题作为会议的主题之一,展开全面的讨论;

(4)如果争议是离题的,则必须立刻制止。

4、总结:主持者总结最好能够涵盖下列四项内容:(1)复述这次会议的目标;(2)总结这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果;(3)感谢与会者的参与及所作出的贡献;(4)必要时,宣布下次会议的目标、时间和地点。

第八章、公关中的人际交往

1.了解基本的一些礼仪规范

2.接送礼仪、宴请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电话礼仪等具体的处理方式

1、见面与介绍礼仪

(1)为他人做介绍。

先向身份高者介绍身份低者;先向年长者介绍年轻者;先向女士介绍男士等。

自我介绍。其基本程序是,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和单位等,同时递上事先准备好的名片。向对方递交名片时,一般要让名片上的文字正对着对方,以方便对方阅读浏览。

2.握手礼仪一般是先打招呼或点头致意,然后相互握手,寒暄致意。

握手的顺序是: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女士等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男士见面时先问候,待对方伸手时再伸手握之。

3.交谈礼仪:在正式的社交场合,交谈各方的声音、站、坐姿势及谈话的内容都有适当的要求,切不可随随便便。

4. 接送礼仪1、就坐时,右为上座。即将客人安排在组织领导或其它陪同人员的右边。

2、上楼时,客人走在前,主人走在后;下楼时,主人走在前,客人走在后。

3、迎客时,主人走在前;送客时,主人走在后。

4、进梯时,有专人看守电梯的,客人

先进,先出;无人看守电梯的,主人先进,后出并按住电钮,以防电梯门夹住客人。

5、奉茶、递名片、握手。介绍时,应按职务从高至低进行。

6、进门时,如果门是向外开的,把门拉开后,按住门,再请客人进。如果门是向内开

的,把门推开后,请客人先进。总之,社会场合,一般以右为大、为尊,以左为小,为次,进门上车,应让尊者先行,一切服务均从尊者开始。

5.接待规格的确定:1.高规格接待2.对等接待(最常用)3. 低规格接待(常用于基层单

6.陪车礼仪:主人主动陪同乘车,以示友谊的礼仪。主人陪车时应为客人打开车门,让客人从右侧门上车,坐于主人右边。而主人应从左侧门上车。

7.宴会的排位

1、桌次安排(1)以右为上(2)以远为上(3)居中为上

2、席次安排(1)面门为主(2)主宾居右(3)好事成双(4)各桌同向

8.会见与会谈

会见在国际上一般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接见,指的是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人士,或是主人会见客人(又称召见);其二是拜会或拜见,指的是身份低的人士会见身份高的人士,也可称为谒见或觐见。在我国则不作细分,统称为会见。

会谈,多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些重大的政治经济、军事问题或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交流看法、展露观点的一种会晤。会谈也可以指洽谈公务或就具体业务进行谈判。

第九章:危机处理的公关技巧

1.危机公关的定义

公关危机,是指由于组织内部或外部的种种因素,严重损害了组织的声誉和形象,使组织陷入了强大的社会舆论的包围,并处于发展危机之下的一种公共关系状态。

危机公关:是指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处理。也就是组织从公共关系的角度对危机的产生、发展、变化,采取或实施的有针对性的一系列控制行为,其内容主要是对危机进行预防和处理。

2危机公关处理原则

⏹(一)预测的原则

⏹(二)实事求是的原则

⏹(三)应急的原则

⏹(四)积极行动的原则

⏹(五)勇于承担责任的原则

⏹ 3.对传播要重视

⏹(一)组织危机的阶段、特点

1、危机酝酿期:指的是危机的孕育时期。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危机有时有些预兆和端倪,当然更多的危机是难以察觉的,此时如果能察觉的话,危机有可能被扑灭。

2.危机爆发期:指的是危机的发生。危机发生了,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危机已浮出水面,

细心敏锐的人可以察觉,而忽视和迟钝的则会导致熟视无睹。

3.危机扩散、蔓延期:指危机发生后,通过媒介、人员、组织的传播,危机不断扩散,

受众知晓率爆炸式上升。这个时期的特征是:危机事态正在发展,本质原因却不一定很明确,现象则在传播中不断复制。

4.危机的减弱、消失期:通过事态的发展、事件的处理、原因的调查,事情有了结果,

公众、媒介的关注逐渐减弱、消失。

第十章、cis战略

1CIS的定义,

由企业识别的战略思想指导而规划出整套识别系统,也就叫作企业识别系统

2.区分CI与CIS

.CI的I(Image)指的是形象,它重在使企业求得最佳知名度和美誉度相统一的管理艺术;

◆CIS中的I(Identity)指的是整合同一识别性,是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竞争提出的

战略设计系统。

3.CIS的组成内容

●CIS战略的内涵包括三个部分:(1)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 system, MIS);(2)行

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 system, BIS);(3)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 system, VIS)。

这三者之间各有其特定的内容,相互联系,逐级制约,共同作用,缺一不可。

三者相互作用是最完整的CIS

●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 system)——这是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思想。

●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 system)——这是企业的经营行为准则,它用规章制度

(《员工手册》、《行为指南》、《培训计划》)确立下来,对企业实行规范化统一管理。

●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 system)——这是企业将徽标、标准色、标准字制作成视

觉效果极强的独特的企业标志,

4.MIS,VIS,BIS与CIS的关系

在构成cis的三个因素中,mis是cis的最高决策层,是cis的策略面,可以比作企业的

“心”;bis是cis的动态识别形式,是cis战略的执行面,可以比作企业的“手”;vis是cis的静态识别符号系统,是cis的战略展开层,可以比作企业的“脸”。

5.CIS导入步骤

一、企业实态调查:(一)企业内部调查(二)对企业经营环境的调查(三)企业视觉

表达系统的审查

二、CIS策划:(一)理念确定(二)管理整备(三)CIS创意

三、CIS实施:(一)编制CIS手册(二)媒体的选择与投放(三)进行全过程管理

十一、国际公关

1.国际公关的定义: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如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部门单位等,在与他国公共的交往中,通过国家间各种信息传播活动,增进本组织与他国公共之间的了解和信任,维护和发展资质的良好形象。

2.国际公关的处理原则

1)剧本全球眼光

2)重视地方特色

3)遵守国际条例

麦当劳的标志——黄金双拱门“M”

麦当劳(McDonald’s)取“M”作为其标志,颜色采用金黄色,它象两扇打开的黄金双拱门,象征着欢乐与美味,象征着麦当劳的“Q、S、C &V”(品质、服务、清洁和价值)象磁石一般不断把顾客吸进这座欢乐之门。

作为麦当劳标志之一的麦当劳叔叔,象征着祥和友善,象征着麦当劳永远是大家的朋友,是社区的一分子,他时刻都准备着为儿童和社区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麦当劳叔叔儿童慈善基金会在1984年成立,这个儿童基金会至今已向世界各地帮助有关儿童的不营利机构捐出了500多万美圆。北京麦当劳公司在王府井餐厅开业之际,就向北京儿童福利院、北京特奥委会各捐款10000美圆。北京儿童医院举行白血病康复庆祝会,麦当劳及时拿出产品赞助。宣武区1992年10月份举办全区中小学运动会,麦当劳及时提供赞助。1992年12月份圣诞节前夕,麦当劳将3000份麦当劳精美台历及3000套麦当劳圣诞卡卖出的收入全部捐给了北京儿童福利院。麦当劳长安餐厅一开业就设立了麦当劳奖学金,赞助白云路小学的学生。

除了这些出资赞助的公益活动外,到公园参加美化,到地铁去搞卫生,在店外大街上擦栏杆,拾废物来维护社区环境卫生则是麦当劳餐厅经常性的公益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受到市民的赞赏,同时加强了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及参与意识。

企业形象的好坏不仅影响企业的生意,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1991年美国洛杉矶曾因种族歧视而发生打砸抢烧等动乱,许多商店、餐厅被烧毁、哄抢,可是没有一家麦当劳餐厅受到破坏,麦当劳长期的公益活动及慈善事业又一次得到社会的回报。(摘自甘波、孙黎编著《CI策划——企业形象新境界》)

问题:请就此案例谈一谈CIS战略与公共关系的联系。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资料

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公共关系的含义 “公共关系”,英文为Public Relations,缩写符号为PR,简称是公关。其定义可以表述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一词多义 对公共关系含义的理解和定义的表述是多层次的。它既可以是一种状态,又可以是一种活动,还可以是一种学说,更可以是一种观念和职业。 (1)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任何组织,都处在一定的公共关系状态之中,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形态。 (2)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包括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这种活动表现为日常公共关系活动和专项公共关系活动两大类。 (3)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公共关系观念主要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此外,公共关系观念还包括团队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社会观念等等。 (4)公共关系学。是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公共关系史、公共关系原理和公共关系实务,它们共同构成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体系。 (5)公共关系职业。是指专门提供公共关系方面的服务而获取报酬的职业。其任务是协调社会组织同公众的关系,塑造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以促进组织不断发展和完善。 公共关系职业产生于1903年,人们通常把美国的新闻记者艾维·李尊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 3.公共关系的特征 公共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态,科学形态的公共关系与其他任何关系都不同,有其独特的性质。 (1)情感性。公共关系是一种创造美好形象的艺术,它强调的是成功的人和环境、和谐的人事气氛、最佳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各界的了解、信任、好感与合作。 (2)双向性。公共关系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的公众传达或对公众舆论进行调查、监控,它是主体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信息系统。 (3)广泛性。 (4)整体性。它侧重于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地位和整体形象,以使人们对自己产生整体性的认识。 (5)长期性。公共关系是一种长期性的工作。 4.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公共关系的结构是由组织、公众、传播三要素构成的。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公共关系的基本范畴,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实际操作都是围绕这三者的关系层层展开的。 (1)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群体性、导向性、系统性、协作性、变动性、稳定性。 人们组合成为组织必定是为了完成某种共同目标,但目标的存在方式又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社会组织必然具有多种类型。其一,盈利性组织;其二,非盈利性组织;其三,互利性组织;其四,公益性组织。 (2)公共关系客体——公众 公共关系也称作公众关系,因为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就是公众。要做好公共关系工作,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公众。 公众: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简言之,公众与组织之间必须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公众有四个特点,即群体性、同质性、变化性、相关性。 几种常见的公众分类方法。 ①根据公众与组织的所属关系分类,可以将公众分为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 ②根据公众与组织发生关系的时序特征分类,可以把公众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特殊概念,指的是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但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的左右;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潜在公众是指已经同组织发生了某种直接关系,由此引起了某种问题,但他们尚未意识到这一问题存在的公众。知晓公众是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知晓公众不仅面临共同问题,而且本身也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还未采取行动。行动公众是由知晓公众发展而来的。行动公众不仅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而且准备或者已经采取解决问题的某种行动。 ③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程度分类,可以把公众划分为首要公众、次要公众和边缘公众。首要公众指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公众,他们对组织的生存、发展与成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次要公众指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的公众,其重要性小于首要公众。边缘公众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其重要性最小。 ④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可将其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顺意公众又称为支持公众,是指对组织持赞赏、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逆意公众又称为敌对公众,是指对组织持反对意见、不合作态度,甚至采取敌对立场的公众。他们是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对象。独立公众又称为中立公众或不确定公众,是指那些持中立态度或态度不明朗,或未表态的公众。对于公共关系工作人员来说,顺意公众是组织的基本依靠对象,逆意公众是组织急需转化对象,独立公众是组织值得争取对象。 (3)公共关系中介——传播 ①传播的含义。传播是指个人间、群体间或群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的信息过程。这种传播是双向性的信息交流与分享。

公共关系教案——绪论

第一章绪论 【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关系的科学涵义及其构成要素;公共关系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言: 公共关系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的学科,首先诞生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中国,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为公关事业发展事业带来新的契机。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科学涵义和特征 一、公共关系的科学涵义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缩写PR中文简称公关 对于公共关系涵义的界定,具有代表性几类说法: (一)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管理学派) 代表人物: 1.莱克斯·哈洛博士: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帮助组织建立与保持与公众的交流和合作,处理问题,强调企业为公众服务的责任。 2.卡特李普和森特:公共关系建立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各类公众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 3.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公共关系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 (二)公共关系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管理学派和传播学派)

代表人物: 1.约翰·马斯顿:公共关系就是运用有说服力的传播去影响重要的公众。 2.廖为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三) 公共关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代表人物: 1.希尔兹:公共关系就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统称。2.英国公共关系学会:公共关系是在组织和它的公众之间建立和维持相互了解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持续过程。 (四)公共关系是一种经营艺术 代表人物: 1.1978年世界公共关系协会大会: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公共关系的实施是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连串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利益。 2.余阳明: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来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 支持:公共关系是旨在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互惠互利关系的管理功能。 二、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一)社会组织:是由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机构。(二)社会公众:是指因面临共同问题而形成并与社会组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 (三)传播:就是社会组织运用媒介手段将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公众,同时获得信

公共关系学章节重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学绪论。 1.什么是公共关系? 是社会组织,为了有效塑造自身形象,运用传播手段实现组织与公众双向沟通的管理科学与艺术。 2.公共关系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三大要素: 主体,客体,媒介) 1)公共关系主体一社会组织和公众人物 2)公共关系客体一公众 3)公共关系媒介一传播 3.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是什么? ①从主体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 ②从对象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有关的所有对象;人际关系包含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 ③从内容看,公共关系处理组织事务与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的是私人事务。 第二章公共关系历史沿革 1.公共关系是由哪两个美国人创立的? 艾维?李、爱德华?伯尼斯 2.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②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政治条件。 ③传播手段和通迅技术的进步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 ④尊重人的需要和情感的经营管理思想的形成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文化心理条件。 第三章公共关系职能 1.公共关系具有哪些职能? 收集信息;咨询决策;传播与沟通;形象管理;宣传引导;协调关系。 第四章.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 1.什么是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2.公共关系部的类型。(p51) ①部门所属型 ②部门直属型 ③领导直属型

④职能分散型 3.、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p53) ①综合服务咨询公司 ②专项业务服务公司 ③特定行业服务公司 4.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①诚实高尚的品德 ②较强的自信心 ③广博的知识 ④较强的学习能力 第五章公共关系客体——公众 1.公众的涵义是什么? 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 公众的特定含义是指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 2.公众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p66) ①整体性②共同性③相关性④多样性⑤变化性 3.如何对公众进行分类?(P68) ①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划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四种。 ②根据公众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可分为首要公众、次要公众和边缘公众。 ③根据公众对组织的不同态度,可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久和独立公众。 ④根据公众不同的社会状态,可为组织型公众与个体型公众。 ⑤根据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活动的内外对象和利益关系的不同,可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第六章公共关系中介——传播 1.传播的类型。 传播一般分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 2.公共关系传播的涵义。 公共关系传播是指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向其内部及外部公众传递有关组织各方面信息的活动过程;是个体、群体、组织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行为。 3.公共关系传播的构成要素。 传播者、信息、编码、媒介、受传者、译码、干扰、共同经验范围、反馈、环境十大基本要素.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共10篇)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共10篇)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一): 公关课程案例分析 北京某大学校园旁,有一家服装厂,这家服装厂的生产车间与这所大学教学人员的住宅区隔墙相望。有一段时间,这家工厂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为消除工人在重复劳动中产生的疲劳感和单调感,每到上午9~10点之间,就在车间内播放各种流行音乐。可是在这段时间内,正是大学的教学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黄金时间”,他们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使自己的大脑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然而,从仅隔一墙的服装厂传来的“震耳欲聋”的流行音乐,却破坏了他们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进入正常的思维状态。这引起了大学里的教学和科研人员的不满和愤怒,他们多次找厂方交涉,但始终没有得到结果。无奈,不得不采取行动,投诉于报纸,呼吁社会舆论的支持及政府的干预。 案例思考: 1.假如你是服装厂的公关部主任,如何解决大学教学科研人员与服装生产厂的矛盾。 2.结合实际谈谈发展社区公共关系的意义。 答案来自:周德英教师《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讲稿 案例分析:如果我是这家服装厂的公关部主任,那么我将采取如下措施:第一,立即停播音乐节目,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或恶化。 第二,邀请大学的教师、科研人员代表到工厂来举行座谈会,诚挚地向他们表示歉意,征求他们对工厂的意见,并与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条件允许,请教师代表参观工厂,也使他们能够理解工厂在劳动时间播放音乐的原因。 第三,既然在工人劳动时播放音乐可以减少疲劳,属于提高劳动积极性的必

要措施,那么,就在工厂的车间加装双层玻璃,或在工厂与学校之间建隔音墙,使音乐不会对学校的教师造成干扰。 第四,在事件解决之后,向有关媒体发布消息,宣布解决方案及问题解决后大学教师的反应,以便在整个社会上挽回因教师投诉造成的不良影响。 通过上述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公共关系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两点: 1.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环境。社区公众指组织所在地的区域有关的对象,包括当地的管理部门、地方团体组织、左邻右舍的居民。社区是一个组织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是组织的根基。一个组织如果没有良好的社区关系,就会失去立足之地。例如上述案例中的那个服装厂,他们的子女要在当地学校中上学,工厂要就近招工,地方政府要对其实行管理,当地的群众又是工厂最近的顾客群。组织的发展,离不开这方方面面的支持。因此,组织要将社区作为自己发展的一个部分,将社区公众视为“准自家人”。 2.社区关系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公众形象。社区公众涉及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他们对组织的看法又极易相互传播,形成区域性的影响,从而形成组织的某一种公众形象。服装厂如不能顺利解决与大学教师的矛盾,就会给社区公众留下一个噪音扰民的不良印象。而且,这种形象还会因社区内居民间的传播,不断扩大。如果教师以环境保护法律起诉工厂,必然又会引起政府的干预,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所以任何组织都必须十分注意自己在社区居民中的形象,通过自己保护环境,关心公众利益的实际行动,树立一个“合格公民”的好形象。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二): 用公共关系知识说明一个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什么必须注重社会整体效益 公共关系学复习题 答:现代社会使组织(或企业)处在一个全面开放的社会关系之中,组织的各项活动不仅与组织自身关系重大,而且与社会各界都有必然的联系.(字数有限

公关复习绪论

考试题型一、选择(20分,20题)二、名词解释(20分,5题)三、简述题(40分,5题)四、案例分析(20分,1题) 第一章:绪论 1.公共关系的定义: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主体、传播、客体的统一协调 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 ❖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公共关系的实施者、承担者。 组织的特点:群体性,导向性,系统性,协作性,变动性,稳定性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公众就是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是相对组织而言的。 公众的特点:群体性,同质性,变化性,相关 公共关系的中介——传播 组织通过传播媒介向公众进行信息或观点的传递和交流。 其目的是通过双向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组织和公众)之间的了解、共识、好感和合作 3.组织的类型 ❖营利性组织:这些组织以盈利为目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如工商企业、旅游服务业、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等 ❖非营利性组织:这类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目标,包括学校、医院、慈善机构、社会公用事业机构等 ❖互利性组织:这类组织追求的是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互惠互利,如政党、工会组织、职业团体(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宗教团体。 ❖公共性组织:通常是指为整个社会和一般公众服务的组织,如政府、军队、消防部门、治安机关等 4.区分:公关与广告,什么是公关广告,公关与营销,公关与拉关系 1)公关与拉关系 ❖庸俗关系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拉关系”、“关系学”,公共关系与这些庸俗关系是决然不同的 1. 两者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 2.两者的主体和对象不同 3.两者采取的手段和欲达到的目的不同 2)公共关系与广告 公共关系与广告的联系,什么是公关广告 ❖(1)公共关系需要广告作为自己的工具,通过产品或形象广告,可以间接起到树立该组织形象的目的,而活泼清新、艺术性强的公关广告,更容易为公众接受。 ❖(2)公共关系工作能对广告起指导作用,它可以确定广告的宣传主题、宣传对象、传播对象、传播方式和传播周期。因此,公共关系和广告之间实际上可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公共关系和广告的区别 (1)目标和原则不同。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要树立整个组织的良好形象,从而使组织事业获得成功;广告的目标则是推销某种产品或服务。公共关系工作要以公众利益为原则,讲求的是真实

公共关系学重点内容

公共关系学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的含义和公共关系的特征;阐明构成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社会组织的特点、分类、能力,公众的特点、分类,传播的要素、活动过程、作用等;了解公共关系与宣传、广告、市场营销、庸俗关系等相关实践活动的联系与区别。帮助读者认识公共关系的基本概貌,以达到学习入门的目的。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 本章主要介绍了公共关系在西方产生、发展的历史,将公共关系历史分成古代自发时期、近代萌芽时期、现代开端时期、现代成熟时期、当代普及发展时期。介绍每个时期的典型事件、代表人物和公关观念,分析了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具体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理论的、传播的。最后,介绍了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公关事业所面临的历史机遇,概述了当前中国公关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公关事业的构想。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功能与原则 公共关系作为现代组织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运营的各个环节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要实现这些功能,又必须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首先我们介绍了公共关系在组织运营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具体包括:收集信息、参谋决策、传播沟通、教育引导。公关部门在完成了这些工作后,应当发挥的功能包括:塑造形象、协调关系、提高素质、优化环境。公关工作包含复杂的内容,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遵守的原则包括:求真务实、真诚互惠、全员公关、遵守法纪、平时联络、不断创新。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本章主要介绍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公共关系人员。目前专门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组织机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部;另一类是社会上的公共关系公司。本章主要介绍了公关部在组织中的地位、职责、特点、设置原则和组织类型;介绍了公关公司的工作内容、组织机构、工作原则、收费方式等。同时,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如何综合利用这两种公共关系组织机构,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角色,以及对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和选拔。 第五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本章介绍了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第一步是公共关系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社会环境、公众及组织自身的形象。调查方法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第二步是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战略设计主要指组织整体形象的设计,包括形象设计的原则与步骤。公共关系活动的战术安排指具体策划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活动。包括选择公众、公关模式、公关策略、编制预算、确定时间等方面的内容。第三步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施,公关活动以传播为主,首先要善于选择传播渠道,使公关活动能够对准目标公众。其次是选择传播内容,以便提高公关活动的传播效果。最后是了解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传播障碍,并掌握排除障碍的技巧。第四步是公共关系评估,包括评估公关效果的意义、内容及其方法。 第六章公众的特点与心理 本章介绍了公关工作应用最普遍的企业组织——所面对的各种主要公众关系,包括员工公众、消费者公众、媒介公众、社区公众、政府公众、股东公众、名流公众、国际公众。简述了公众心理的涵义及特点,公众角色心理、公众群体心理。阐述了知觉、需要、态度、流行、流言等心理的行为表现,以及组织对公众心理的认知。无数实例证明公关战即心理战,所以说对公众心态的了解程度,对公众心理规律的掌握程度都直接关系到公关活动的成败。 第七章公共关系传播 本章着重介绍进行公关宣传的渠道及其方法。首先,介绍了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及其功能,并重点说明了几种常见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利弊及其选择的原则。其次,介绍了两种常用的新闻写作方法:一是新闻公报的写作方法,二是公关广

公共关系复习笔记

公共关系复习笔记 公关第一,广告第二。 商品定义:所谓商品就是一种产品,它与其他供公司或个人制造、开采、开发的产品相同。品牌价值的定义通常是:与其他相同质量的相拼相比,消费者愿意为购买这一品牌而多付出的价格。 公共关系定义:指的是现代管理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新的管理哲学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战略原则。 目标:追求整体形象提供高。 做法:选择有合理合法理由存在的独立事件。 原因:能是整个宣传攻势显得正直、勇敢、智能和友善。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关系概述 一、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一种为维系良好公众关系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在传播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策略和规范。 公关的几层含义:1、客观存在的状态2、活动3、职业4、学科5、意识、观念与思想 二、内涵: 1、塑造组织形象的艺术,讲究创新、构思经销、效果感人; 2、着眼于人心的管理科学,在把握人心上下功夫; 3、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管理哲学。公共关系不仅对外而且对内,作为一种哲学,作用域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强调思想方法; 4、无形的资产,“软竞争”的手段,它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促进资产增值。 公共关系的定义:所谓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三、公共关系定义的内在逻辑关系: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不是个人与所有人。 公共关系的课题——公众,只包括构成组织生存环境的公众,即与组织生存环境无关的人不是公关的公众。 公共关系的中介——传播沟通是功能性的传播,目的性的传播仅是手段。 公共关系的核心工作——塑造组织形象,协调利益,这是内在动力。 公共关系的目的——组织生存发展,不是形象和传播,也不是管理与协调,那些都是手段,生存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公共关系的范围——组织生存心里环境,不是人际、国际间的关系。 第二章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历史回顾 一、概念的时代性 二、古人类对公共关系的认识 第二节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 近代的公共关系萌芽于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比较发达的美国。 第三节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1、公共关系是“舶来品” 2、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公共关系》期末复习

《公共关系》期末复习 《公共关系》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公关关系:公共关系(PR)就是一定的社会组织运用传播、沟通等手段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建立双向沟通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2.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1)以良好信誉、形象为基本目标;(2)以真诚、互惠为基本原则;(3)以长远发展为基本方针;(4)以双向传播、沟通为基本手段;(5 )以目标公众为基础对象。 3.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1 )真实性原则;(2)公众利益优先原则;(3)创新原则;(4 )互惠互利原则;(5 )全员公关原则。 4.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是指与特定的公关主体相联系、相互作用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综合,是公关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5.公共关系的手段、方式一一传播沟通:自身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

播、大众传播。 公关传播媒介:符号媒介(有声语言、无声语言等)、实物媒介(产品、象征物、公关礼品等)、人体媒介(组织成员的形象、社会名流等)、群体媒介(联谊会、新闻发布会等)、大众传媒(印刷媒介、电子媒介)。 6.公共关系与广告 (1)联系:功能上均传播信息,凭借新闻及其他媒介才能实现功能; 内容上有交叉,公关公司也做广告、广告公司也做公关。 (2)区别:目标不同;方式不同;周期不同;性质不同,公关处于 全局地位,属于战略性工作,后者属于局部性工作;效果不同。 7.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 基础不同:庸俗关系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及封建落后的封建经济的产物 目的不同:庸俗关系损人利己、损公肥私 手段不同:庸俗关系用不正当方式或途径,甚至违法乱纪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 8.现代公共关系的诞生,以19世纪中叶在美国风靡的制造新闻式的报刊宣传活动为标志。代表人物是巴纳姆。 艾维.李于1903年在纽约开办了第一家宣传顾问事务所,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职业化标志。 伯尼斯于1919年在纽约和夫人开办了第一家正式的公关公司,

公共关系学第1章-绪论

一、判断题 1公共关系是一门专业性的理论科学。 错 2在公共关系学里,公众与“大众”、“群众”是没有区别的。在公共关系学里,公众与“大众”、“群众”是没有区别的。是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人或大多数人。 错 3边缘公众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其重要性最小。 对 4行动公众是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行动公众不仅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而且准备或者已经采取解决问题的某种行动。 错 5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对 6公众与组织之间不一定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错 7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而必须与一定的环境发生关系。公共关系意义上的环境又称社会环境,是指组织所面临的各种社会条件以及各类公众。 对 8广义的传播是指个人间、群体间或群体与个人之间交换或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的信息过程。这种传播是双向性的信息交流与分享。 错 9就学科特点而言,公共关系学不仅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在理论上还是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对 10从表面上看,庸俗关系与公共关系的协调沟通是一致的,目的都是解决问题或获取利益。但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两者的理论依据不同,两者的活动方式不同,等等。 对 单选题 11公共关系的英文是(c)。 A. publication relations

B. public relation C. public relations D. publication relation 12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a)。 选择一项: A. 公众关系 B. 人际关系 C. 人群关系 D. 社区关系 13在本教材中,我们给出一个简洁的公共关系定义是()。 在本教材中,我们给出一个简洁的公共关系定义是(d)。 选择一项: A. 通过宣传与一般公众建立的关系,社会组织向其公众报告它的活动、政策等情况,企图建立有利的公众舆论的职能。

公关知识整理

第一章什么是公共关系学——绪论 1 公共关系行业本身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让公众了解公关。 2 对公共关系的通俗性解释 A)是争取有用的朋友——功利关系,打到利益的最大化。 B)塑造形象的艺术——公关的核心是公关主体的信誉和名声,具体表现是形象 C)做多说少——用品质才有公关 D)推销组织的理念——社会责任感、价值感 E)影响大众的技术——舆论影响大众 F)公关是宣传方式的总称。 G)信和爱的运动 3 定义 A)美国公关协会:公关是一个人或者组织获得大众信任和好感,记忆迎合大众兴趣来调整其政策和服务方针的一种经常不断的工作。其次,公关是将这种已经调整的政策和服务加以说明,以获得大众的了解和欢迎的一种工作。 B)公关是种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组织领导提供咨询意见,并履行一系列有计划行动服务于本组织与公众共同利益的艺术和社会并存的艺术和科学。 4 公共关系活动 A)定义: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公共关系现状所采取的行动。 B)分类 ① 日常类:消费者来信等 ②专题性:开张庆典,新闻发布会 ③ 主动性:促销 ④ 被动型:公关危机处理 5 公关原则: 真诚、平等、合作、互利 6公关管理 是对公关主体名声、信誉和社会关系资源的经营活动。 7公关要素 A)三要素说:公关主体,公众,传播(受益者、相关者、主要手段) B)四要素说:多了一个利益 个人观点:更赞同四要素说,如今是个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商业社会,每个人都拼命的追逐属于自己的利益。可以说各个公司。组织都是围绕着利益在运转,公关的目的和核心也在与此。 第三章公共关系主体

1 定义:公共关系主体是指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它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投资者和受益者。公关代理公司所从事的公共关系活动只是公关主体意图的体现,是公关主体活动的一部分,是公关主体自身公关活动的一种延伸。 2 公关主体的构成 一作为公关主体的组织 ①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形成的社会经济型组织) ② 政府和政党(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机构) ③ 其他社会组织(如医院、学校、慈善机构、行业协会及宗教团体的等) 二作为公关主体的个人 ① 职业经理 职业经理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他代表了企业,是企业形象的重要因素;作为个人,他是职业生涯需要自身资本的积累,包括名声的资本,这样才会在职场的竞争中赢得有力的位置。 ② 公众人物(是指社会知名度高,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个人和社会群体) ③ 普通人 社会变化的加剧,职业转换频繁,个人职业生涯需要设计,个人的发展需要不断以新的社会关系取代旧的社会关系,个人的荣誉,个人的形象,个人的社会关系资源变得非常的重要,需要有意识的进行管理和经营。 3 公共关系主体的基本特征 ①目标性 ②整体性 ③社会性 ④独特性 4 公共关系主体形象 一形象是公关主体相关信息在社会扩散的结果,是公众对公关主体的看法和评价,是公关主体留给公众的影响,是公关主体社会角色和社会身份的综合变现形式。 二形象是公关主体与公众之间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 三形象对企业的作用 首先可以得到政府方面的支持,包括政策上的支持。而是有利于产品和服务的推广,良好的形象必然是公众信任的企业。三十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四是容易获得投资和贷款,提升公司股票价值,增强企业的实力。五是能够带来更过的协作者。六是经营活动得到社区的理解和帮助,不容易产生误会和摩擦,七是如果一个企业成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骄傲,那么企业可能成为当地的形象代表。 5 形象的概念体系 ① 整体形象和侧面形象 ② 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 ③ 有效形象和无效形象

公共关系学复习(各章重点)

《公共关系学》各章节重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2、公共关系的定义: 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美:雷克斯。哈罗) B、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英:费兰克) C、传播管理说: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格鲁尼格:P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D、咨询说:PR的决策咨询功能。《墨西哥宣言》 E、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美:蔡尔兹) F、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的14种特征。 4、确定PR本质的依据和方法: 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 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 (主体)(客体)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5、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 A、PR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PR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PR) C、PR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PR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6、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基础、结果) 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和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工作。(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是否有现代的公共关系意识和科学的公关理论作指导。) 8、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指导着公关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9、组织:是PR活动的主体,即PR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10、公众:是PR传播沟通的对象。 11、传播沟通:是PR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PR的方式: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言语沟通、文字沟通、非语言文字沟通的方法等;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实物媒介的技术等。 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公共关系的运行机制就是传播沟通。 12、关系: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特指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二是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 13、舆论:在PR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14、形象: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15、与PR相关的两个“关系”概念: 人际关系: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人群关系:指群体内部活动和组织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16、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及区别: 联系: A。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 B。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这也有助于组织公共关系的成功。 区别 A。从主体上看,公关的主体是组织,人际的主体是个人。 B。从对象上看,公关的主体是公众,人际的主体是私人关系对象。 C。从内容上看,公关是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和公众事务;人际处理的完全是私人事务。 D。从方式上看,公关强调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而人际则局限于面对面、个人对个人的交流。 17、公关与人群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A。人群关系指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内部关系同时也是公关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B。公关也要借助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公众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以科学的处理公众关系。 区别: A。公关不局限于组织的内部沟通,还包括大量的外部关系,而对复杂的社会公众环境。 B。公关除了要管理面对面的群体和个人关系,还要关注远距离的公众沟通,并重视其变化和趋势。

公共关系学各章复习简明重点

公共关系学各章复习简明重点

公共关系学各章的复习重点(09春) 题型及分值:试卷的题型及比重。题型及分值为:名词解释(3个15分)、单项选择(15题15分)、多项选择(10题10分)、判断正误(10题10分)、简答题(3题30分)和案例分析题(1题20分)六种形式。 第1章绪论(重点章) 公共关系的含义、“公共关系”一词多义、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社会组织的特点、公众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第2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 揭丑运动、爱德华·伯尼斯、艾维·李、卡特里普、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有效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 第3章公共关系的功能与原则(重点章) 公共关系的功能、公共关系的原则、组织形象、组织形象象限图、全员公关 第4章的复习重点 第4章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公关部的地位及特点、公关公司及优势、公关人员应具备的能力、选择公关人员的原则 第5章的复习重点 第5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重点章) 公关调查的内容、公众调查的内容、组织形象调查、访问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几种常见的公关模式及公关策略、选择传播渠道、选择传播内容、编制公关预算的方法及内容、公关评估的内容及方法 第6章的复习重点 第6章公众的特点与心理(重点章) 员工关系、消费者关系、媒介关系、社区关系、政府关系、名流关系、股东关系、名流关系、公众知觉心理、公众需要心理、公众态度心理 第7章的复习重点

第7章公共关系传播(重点章) 大众传播的特点及功能、大众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新闻写作原则、公关广告及类型、举办新闻发布会、策划媒介事件、公关广告与商品广告的区别、新闻公报的结构、互联网的性质及特点、网络公关的职能、网络公关的操作 第8章的复习重点 第8章公共关系沟通 人际传播的内涵及构成要素、人际传播的线路、人际传播的符号(重点是距离的内容)、公关谈判的技术准备、公关劝说的实质、人际沟通的技巧及禁忌、谈判的一般过程及技巧 第9章的复习重点 第9章公共关系专题活动(重点章) 公关专题活动及意义、赞助活动的目的及主要对象、赞助活动的注意事项、庆典活动的类型及注意事项、开放组织的作用及要求、展览会的分类、危机公关及公关危机、危机事件的特点与类型、危机处理的一般程序和原则 第10章的复习重点 第10章公共关系与CI设计 CI的内涵及构成、CI设计的基本功能、MI的含义与设计、企业最重要的两个标记 陈凌明:第11章的复习重点 第11章公共关系礼仪 公关礼仪的含义与特征、公关礼仪的作用及原则、握手礼仪、介绍、落座礼仪 第12章的复习重点 第12章行业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与企业名牌战略、整合营销传播的原则及方法、CS战略及基本内容、政府公关的必要性及特点、政府公关的具体工作、事业团体的一般特征、公关目标及公关工作

公共关系学 复习材料

《公共关系学》复习材料 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注:后三种题型主要从思考题中的抽出来的。单选、多选题、名词解释可以去网上找题目做。。。 第一章绪论 1、在不同学者对公共关系的不同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额哪些趋同之处? 有:A、公关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关系;B、公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思想和活动;C、公共关系是现代组织管理的独立职能;D、信息沟通与传播是公共关系的特殊手段。总之,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观念对公共关系状态和公共关系活动有何影响?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公共关系观念影响和指导着个人或组织与行为的价值取向,从而反作用于人们的公共关系活动,并间接影响实际的公共关系状态。当人们自觉地意识到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性和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性时,便会形成一定的公共关系观念或公共关系意识。主要包括: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此外,还包括团队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社会观念等等) 3、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有什么特点? 群体性、导向性、系统性、协作性、变动性、稳定性。 4、什么是公众?公众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 特点:群体性、同质性、变化性、相关性。 5、说明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 区别: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前者是在经济发达、现代民主制度下产生的,而后者是在封闭落后的经济条件下;两者的理论依据不同——前者以现代科学理论为指导,后者建立在市侩经验的基础上,其方法是险恶的权术;两者的活动方式不同——前者是通过正式渠道,公开进行活动,正大光明,而后者是个人与个人间不正当联系,是私人之间相互利用的一种不正当的活动;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为公共利益而奋斗,后者只是为个人的私立而投机钻营;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前者所产生的效果是使组织、社会、国家和公众受益,而后者因个人私利,使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对社会产生恶劣影响,具有阻碍社会进步的破坏作用。 第五章几种常见的对象型公共关系 1、为什么说员工是企业的财富?你在处理雇员关系时,会从哪些方面去考虑? 员工是组织的主体,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细胞,他们的思想和情绪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组织机制的运行,组织的存在价值和发展目标,组织向社会提供的优质产

公共关系期末复习

绪论:公共关系概念的基本含义 公共关系: 所谓的公共关系,其实质是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沟通手段处理自身的各类公众关系问题,以达到适应、优化组织社会生态环境目的的管理活动。 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1、从目标上看,以信誉、形象为目标 2、从原则上看,以诚实、互惠为原则 3、从性质上看,公共关系活动表现为一种双向的信息传播沟通 4、从形式上看,公共关系的特征表现为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 5、从效果看,公共关系表现为全面的、长期的和较为稳定的状态 公共关系构成要素 公共关系活动的三要素 传播沟通 社会组织-----------------------公众 目的是: 树立和维护组织形象.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范围 作为一门学科,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一、1923年,伯内斯《舆论之凝结》OR《舆论明鉴》出版,并在纽约大学开设了公共关系课。 二、1952年,他又写了《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具体表现为: 1、实践性、应用性 2、多学科交叉渗透 3、内核小、外延大 公共关系的学科归属 传播学是公关学的母体学科. 管理学和经营学是其重要学科. 社会学科 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 学习公共关系学的意义 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 3.有利于社会组织的发展. 4.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一、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 2.职业化阶段 报刊宣传运动、便士报运动、清垃圾运动、揭丑运动、玻璃屋制度 3.学科化阶段 爱德华.伯纳斯 斯科特.卡特利普和森特《有效公共关系》(公关圣经) 4、1904年,派克·李氏公司的创立(世界上第一家公关性质的公司),标志着公关职业和公关事业的诞生。 艾维·李——公关之父 艾维·李公共关系思想的核心是“说真话”、“讲实情”,他的口号则为“公众必须被告知”,建议组织的经营管理应该从“黑屋子”向“玻璃屋”转变。 二、公共关系形成的历史条件 (一)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政治前提 (二)商品经济的发达使公共关系成为工商企业必需的管理职能. (三)传播手段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是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 三.公共关系在国内外的传播与发展 1.公共关系在国外的传播与发展 1955年国际公关协会在英国伦敦成立,促进了全球公关事业的协同发展. 2.公共关系在国内的传播与发展 1987年,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中国公关的成熟.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主体 一、公共关系主体 (一)什么是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为履行某种职能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团,简称组织. (二)社会组织特点 第一、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 第二、目的化。具有一定的宗旨,成为凝聚组织中人们力量的目标。 第三部门化。 第四变化性。 第五专业化。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 主讲:陈伶俐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含义及特征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一)公共关系的引出 公共关系简称“公关”,这一词语,最早出现于1807年美国《韦氏新九版大学词典》中,英文是public relations,缩写为PR。 根据近20年的研究成果,公共关系这个概念至少可以归纳为五层含义: 1、公共关系是一种状态(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2、公共关系是一种活动(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包括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3、公共关系是一种职业(公共关系职业)。是指专门提供公共关系方面的服务而获取报酬的职业。 4、公共关系是一门学科(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不仅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在理论上还是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涉及的学科有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管理学、营销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是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兴学科。 5、公共关系是一种意识、观念与思想(公共关系意识)。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二)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通过传播手段与公众发生联系、进行信息沟通、协调关系、建树组织形象的一种社会管理活动。

教材P7 PR(公共关系)=P(自己行动)+R(被人认识Being recognized) 二、公共关系的特征 (1)情感性 (2)双向性 (3)广泛性 (4)整体性 (5)长期性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公共关系的结构是由组织、公众、传播三要素构成的。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社会公众,联结主体与客体的中介环节是信息传播。 一、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群体性、导向性、系统性、协作性、变动性、稳定性。 人们组合成为组织必定是为了完成某种共同目标,但目标的存在方式又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社会组织必然具有多种类型。其一,盈利性组织;其二,非盈利性组织;其三,互利性组 织;其四,公益性组织。 二、公共关系客体——公众 在公共关系学里,公众与“大众”、“群众”是有区别的。它不是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人或大多数人,也不是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部分人,而应具体地称为“组织的公众”。其特定含义是:公众必须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简言之,公众与组织之间必须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公众有四个特点,即群体性、同质性、变化性、相关性。 三、公共关系中介——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