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十六条养生心法

《黄帝内经》十六条养生心法

《黄帝内经》内容十分丰富,《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以及人与自然等等基本理论;《灵枢》则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等。纵观全书,《黄帝内经》提出了十六条养生语录。

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

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没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

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胸怀狭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注重道德修养:“浩然正气”有利于身心健康……

5.“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能心如止水;”“还在判断值与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6.“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就是说:情绪不稳定,什么病都来了。

7.“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

8.大病大汗后不可冷水浴,太饿太饱都不可沐浴;晨起三千步,睡前泡足浴;足浴,可以促睡眠;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去;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9.“起居有常,卫生合理”。春三月:应晚睡早起,漫步于庭院,舒缓身体;夏三月:晚睡早起,不怕白天长,胸中无怒气,违反伤心;秋三月:早卧早起,使神志保持安宁,违之伤肺;冬三月:早睡晚起,藏阳除寒,违之伤肾。

10.“睡眠是重要之重”能睡者长寿也;“一夕不卧,百日不复之说”。“会吃不如会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为道之百编,而卧最为首”即为睡觉最重要。古人曰“睡眠,要先睡心,后睡眠”(即安定心神睡觉)

11.“不妄作劳,劳作不过量,不要随便付出体力;”“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12.“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既春夏保养心和肝,秋冬保养肺和肾。

13.木梳:晨起三千下号称“木梳丹”;梳头有疏通络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延年益寿的作用。

14.百岁老人,以素食长寿;对他们健康长寿有直接的影响:“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多饮伤神,厚味昏神,饱食闷神。”“心地善良,热爱活动,热爱劳动”是百岁老人的共同点。

15.古人曰“读书也是保健的方法”。读书养生:“病须书卷作良医”陆游说;“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体气多病,得以名人文集读之,亦足以养病。”

16.《黄帝内经》养生五难:“名利不利,此为一难;喜怒不除,此为二难;声色不净,此为三难;滋味不绝,此为四难;神虚精散,此为五难;五难绝,寿自延。”乾隆皇帝养生经:“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十常即为:齿常叩,津常咽,鼻常揉,耳常弹,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肛常提,肢常伸,腹常旋。四勿:吃饭勿言,睡觉勿语,喝酒勿醉,色勿迷。

黄帝内经养生

黄帝内经养生 黄帝内经与养生:顺其自然(因天之序)顺应天时即春夏秋冬之序春生发夏生长中土为长夏秋收敛冬收藏。 金木水火土都有了都能相互生化相克就达到乾卦的见群龙无首吉。 仁(春)义(夏)礼(秋)智(冬)中央(信)春天你多折一支花秋天你就少收一个果实:健康长寿靠自己按照四序之时吃好睡好养好自己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自然法则在人身上都会有体现也叫做有诸内必形诸外你的内部表现是什么在外边一定会表现出来所以中医有望闻问切看你一眼就很清楚因为你内部的情况在你的身体上会有所表现所谓的天人合一就是人一定要跟自然的和谐度越高就越接近于至善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意义。 黄帝内经与养生五行养生图黄帝内经与养生一天养生的要点、子时:胆经当令子时一阳初生凡十一藏取决于胆。 藏形、气、神。 失眠的原因和治法心肾不交则为末既卦黄帝内经与养生子时一阳初生犹如种子开始发芽嫩芽受损影响最大。 这时不要熬夜要及时上床睡觉。 通常在子时前入睡者第二天醒来后头脑会变得更加清醒气色也显红润。 子时前入睡是对胆经最好的照顾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当令?当

令有“合时令、值班”的意思。 比如吃当令蔬菜就是说要吃合时令的蔬菜这时其义取“合时令”胆经当令意思是胆经值班此时其义取“值班”。 子时是指晚上点到第二天凌晨点此时胆经最旺。 这时我们该做什么呢?很简单那就是睡觉。 子时是一天最黑暗的时候。 《灵枢·营卫生会》指出:“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 ”夜半即子时阴陇指阴气极盛。 子时阴气最盛过了子时阴气转衰阳气开始生发。 此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正所谓“日入阳尽而阴受气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 阳主动阴主静此时最需要安静。 因此子时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子时阳气初生这种初生的阳气是维持整个人体生命活动不断进行并欣欣向荣不可缺少的力量。 管理者更应该关心员工的睡眠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很多工作场合要求夜间工作白天休息这给人们的睡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虽不能强求一定要夜间睡眠但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做好合理的安排:一方面不要倒班太频繁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逆时相倒班如三班倒的工人以上午时至下午时为白班下午时至夜间时为小夜班夜间时至早晨时为大夜班。 白班工人应先上小夜班再上大夜班不要使其先上大夜班后上小夜

黄帝内经养生篇原文

黄帝内经养生篇原文 简介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医学经典,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黄帝内经·养生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它详细阐述了人类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黄帝内经·养生篇》的原文。 原文摘录 黄帝问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 动作皆衰者,何也?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 岐伯曰:材有余而力不足者也。 黄帝曰:人有材力而不生者,何也? 岐伯曰:生气在内,伤气在外,五藏不安,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故材力而不 生也。 … (以上为摘录,原文较长,此处省略部分内容) 解读 《黄帝内经·养生篇》首先描述了上古时代人们的长寿和健康情况与现代人相比的不同。古人之所以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且活到百岁以上,是由于他们对阴阳之道有深刻理解,能够合理地运用术数,掌握正确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他们不会过度劳累,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因此能够长寿。 接着,黄帝问及为什么现代人到了中年开始身体衰老,并且无法延续后代。岐 伯回答说,现代人材有余,但力不足,即显得体力不支,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殖能力。进一步详细解释,现代人内部的生气受到伤害,外部受到很多不良因素的侵害,导致五脏功能失调,饮食不合理,作息无规律,从而造成了精力衰退和不孕不育的问题。

总结 《黄帝内经·养生篇》强调了人们在养生过程中应该遵循阴阳调和、术数运用、适度饮食和规律作息等原则。通过合理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精神状态,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相比之下,如果饮食不当、作息不规律,会导致五脏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 因此,《黄帝内经·养生篇》给现代人以启示,我们应该注重调节阴阳平衡、科学地运用术数、保持合理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从而达到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只有在健康的状态下才能全面发展自身的潜能,为社会和家庭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本文摘录自《黄帝内经·养生篇》,内容可能存在省略和改动,仅作为参考资料,请以原文为准。

黄帝内经养生论

黄帝内经养生论 《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养生,又称摄生、保生,即保养生命之意。养生就是根据人类生命的发展规 律,针对衰老产生的机理,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 衰老,以期达到防病延衰的目的。从人体固有的精、气、神立论到人与自然的整 体运动观,指出养生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调于四时,内外安和,恬淡虚无, 合同于道。同时强调道德性格涵养,动静结合,防正饮食劳倦,六淫外侵,七情 内伤,七损八益,做到形神统一,内外统一,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本文从以下 几个方面探讨养生论的理念及方法。 1 坚固五脏,充实肾气 《黄帝内经》 中养生理论和方法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下指导建立起 来的。“天人相应”为《黄帝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是中医养生的精髓。《黄 帝内经》认为人的天赋寿命当在百岁以上,其所以夭亡的原因,就在于不知养生 的缘故。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生长衰老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五脏功能自然盛 衰变化的生理过程,其中尤以肾气的自然盛衰为关键,正如姚止庵《素问经注节 解》“男女之壮也,并始于肾气盛实;其后也,亦由于肾气之衰微,人之盛衰, 皆本源于肾,此故总以肾结之”。正由于肾气是人体生长衰老的根本,所以保持 肾气充实,延缓肾气的自然衰减限期,是减慢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方面。另方面 由于肾为元气之根,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所以后天脏腑之气对肾气的滋 生,又是充实肾气的重要保证。故而《黄帝内经》在强调肾气根本作用的同时, 也重视脏腑功能盛衰对衰老过程的影响,如《灵枢天年》说:“五脏坚固,血脉 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 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说明加强后天的调养,保持脏腑之气 的旺盛来充养先天肾气,是延年益寿的重要原则。由此可见,养生的任务就在于 运用各种方法,保持五脏精气,尤其是肾气的充实,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衰 老的过程。 2 法于阴阳,顺应四时 《素问四气调神》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阴阳是宇宙事物 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和法则。“法于阴阳”,依照阴阳变化养生这是纲领,只有

《黄帝内经》十六条养生心法

《黄帝内经》十六条养生心法 《黄帝内经》内容十分丰富,《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以及人与自然等等基本理论;《灵枢》则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等。纵观全书,《黄帝内经》提出了十六条养生语录。 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 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没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 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胸怀狭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注重道德修养:“浩然正气”有利于身心健康……

5.“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能心如止水;”“还在判断值与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6.“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就是说:情绪不稳定,什么病都来了。 7.“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 8.大病大汗后不可冷水浴,太饿太饱都不可沐浴;晨起三千步,睡前泡足浴;足浴,可以促睡眠;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去;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9.“起居有常,卫生合理”。春三月:应晚睡早起,漫步于庭院,舒缓身体;夏三月:晚睡早起,不怕白天长,胸中无怒气,违反伤心;秋三月:早卧早起,使神志保持安宁,违之伤肺;冬三月:早睡晚起,藏阳除寒,违之伤肾。

10.“睡眠是重要之重”能睡者长寿也;“一夕不卧,百日不复之说”。“会吃不如会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为道之百编,而卧最为首”即为睡觉最重要。古人曰“睡眠,要先睡心,后睡眠”(即安定心神睡觉) 11.“不妄作劳,劳作不过量,不要随便付出体力;”“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12.“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既春夏保养心和肝,秋冬保养肺和肾。 13.木梳:晨起三千下号称“木梳丹”;梳头有疏通络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延年益寿的作用。 14.百岁老人,以素食长寿;对他们健康长寿有直接的影响:“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多饮伤神,厚味昏神,饱食闷神。”“心地善良,热爱活动,热爱劳动”是百岁老人的共同点。

黄帝内经中的升发阳气的心法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体质就是天生的,黄帝内经中说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对身体进行养生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这样才能去进行合理的养生,下面介绍几种黄帝内经中的升发阳气的心法,希望能帮助大家。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升发阳气,在黄帝内经中也有相关的介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黄帝内经中的升发阳气的心法,以方便朋友们参考学习。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有一次在外地讲扶阳保健,一位听众提了个问题:如果不用药物和灸法,您还能有什么方法让我升发阳气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当时给了一个回答,就是减少欲望,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但我自己不太满意。回来后查阅了大量的道家古籍文献,发现道教的教理和仪轨当中,蕴藏着不用借助药物和灸法却行之有效的升阳方法,我对此进行了归纳总结,把这个方法,叫“三阳开泰”。 “三阳开泰”,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之中的泰卦。古人发现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三阳”表示阴气渐去阳气始生,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有好运即将

降临之意。人体的阳气生发也有类似的渐变过程,我称其为人体健康的“三阳开泰”,即动则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 《黄帝内经》把人分为二十五种体质,每个人生来就分属于不同的体质,但是辨别起来很复杂。在此基础上,按照道家的观点,我把人的体质简约归纳为三类,即:偏阴体质、偏阳体质、阴阳平和体质。在养生治病中,应用起来就很方便,使得《黄帝内经》的体质学说对普通人有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温馨提示:以上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有些大家可能看不明白,不过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黄帝内经里的方法有很多,总有一个适合您的,平时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对身体有很大的帮助。

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 做中医养生,必须要谈到《黄帝内经》: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 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内经》中的话,讲的是养生之道。 【法于阴阳】中医学中所谓“法于阴阳”,就是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 生活,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四季的变化而适当增减衣被等。 【和于术数】是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如心理平衡、生活规律、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不过度劳累等。即采用任何一种养生方法,都要做到适中,无太过、无不及。和,适中,恰到好处 【饮食有节】中医有句话,叫做谷肉果实,食养尽之,无食过之,以赏其正。所以 不应该挑食,要顺其自然。哪一季出什么就吃什么,结合自己的体质选择你的饮食规律。 【起居有常】中医强调一个人的作息时间,应该顺应日运动的节律,作息上不颠倒 白天昼夜,很强调这个。因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不妄作劳】先看这个"妄"字是怎么写的?上面一个"亡"字,底下一个"女"字。所以,死在女人手里叫"妄"。意思就是说,一个女人不够,不停地还想要更多的女人。至于作劳,这个"劳"叫房劳。所以,劳作不仅仅是指劳动,它还有房劳的意思。 黄帝内经的五脏六腑养生 五脏 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 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相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 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黄帝内经》七大养生法则

《黄帝内经》七大养生法则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为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它帮助人们认知日常事物中的智慧,教会你简单生活,颐养生命,让人受益一生。《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气,席百岁乃去”。1法于阴阳 《内经》提出“天人相应”学说,专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相应”学说指出,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人离不开自然环境,要维护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必须与之相适应,否则会引起疾病,影响寿命。法于阴阳即效法自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为阳令,春时阳生,夏时阳盛。春时阳始生,风寒之邪尚为患,故春时应注意御寒保暖,以养人体之阳。夏时阳极盛,暑热邪盛,大热耗气,气者阳也,故大热亦伤人体之阳。夏夜人们喜纳凉,易受寒湿之邪。炎热夏季,人们应善处阴凉以避大热,避免过食冷饮;夏夜纳凉,当避湿露,适当盖覆,以避寒湿。秋冬为阴令,秋阴收,冬阴藏。秋冬之时燥邪为患,易伤阴,故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或搽用滋润护肤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气之湿润亦有助于避免

燥邪。秋时渐寒,冬时寒盛,人们喜食辛辣好饮酒以御寒。辛辣之品易生内热,酒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因此,秋冬之时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以防伤阴。 2和于术数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术数”即各种养生之道,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运动方法。“和于术数”就是说进行运动养生一定要坚持“和”的原则,既不能太过,也不要不及,人们需恰当运用各种运动养生方法。《黄帝内经》不但强调以“静”养神,同时也非常重视以“动”养形体(动以强身)。所谓动,就是指各种锻炼身体的运动方法,包括吐纳、导引、按跷、散步以及各种体育活动。注:按跷,用手或脚为患者按摩;导引,原为古代的一种将呼吸运动与肢体运动结合的一种养生术,与现代保健体操近似。 3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主张“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强调多样化饮食,极力反对偏食、偏嗜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反复强调:“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饮食要“定时定量,寒温适中”。《灵枢·五味篇》对不按

《黄帝内经》之养生之道共页课件 (一)

《黄帝内经》之养生之道共页课件 (一)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也是我国传统养生之道的重要源头。其以“防病于未然、治病于未发”为核心思想,强调平衡和谐、 标本兼治的养生理念。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黄帝内经》中的养 生之道,许多人将其整理成各种形式的课件。本篇文章将结合《黄帝 内经》之养生之道共页课件,谈谈我对其的理解和感悟。 一、红黑白三色之分 在《黄帝内经》之养生之道共页课件中,首先介绍了“红、黑、白” 三色的基本含义和饮食应用。其中“红色食物可激发情绪,如辣椒、 红枣、石榴等;黑色食物具有益肾、健脾、散寒的功效,如黑豆、黑 木耳、黑芝麻等;白色食物能清热解毒、润肺生津,如白萝卜、白菜、豆腐等。” 通过这种分类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颜色食物的特点和作用,并在日常饮食中适当搭配,达到平衡、健康的效果。同时,也揭示了《黄帝内经》中养生之道的兼容并蓄、平衡互补的基本原则。 二、舌贴上颚壁 《黄帝内经》中提到,“舌头贴上颚壁,其味甘者为肝,酸者为心, 苦者为脾,辣者为肺,咸者为肾。”这种以舌贴上颚壁的方式来辨别 味道与脏腑关系的方法,在养生中也是十分实用的。在《黄帝内经》 之养生之道共页课件中,对这一方法也有详细的介绍和图片演示,让 人更容易掌握。 当我们吃东西时,通过舌头贴上颚壁,来判断其味道所指代的脏腑,

然后在饮食中适当加强或减少相关食物的摄入,可以达到调养脏腑、 保健养生的目的。 三、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中强调四季养生的重要性。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特征 和气候,因此在饮食、穿衣、起居等方面都需要有相应的调整。在 《黄帝内经》之养生之道共页课件中,也针对不同季节提供了相应的 养生指导,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适应季节变化的方法。 在春季,应当注重宜散不宜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莴笋、西兰花、柠檬等;夏季注重清热解暑,多喝菊花、绿豆等凉茶;秋季则注重养肺,多吃花生、核桃、梨等;冬季应注重食补保暖,多吃羊肉、牛肉、姜、葱等温热性食物。 四、避免养生误区 在《黄帝内经》之养生之道共页课件中,也提到了一些常见的养生误区,如熬夜、节食、吸烟、久坐等,这些都会损伤身体健康和改变养 生平衡。因此,在养生中,尤其是对于一些习惯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的行为,需要更加警觉与保护。 总之,通过《黄帝内经》之养生之道共页课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 和掌握《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其所强调的平衡性、综合性、个 性化,对于我们日常的健康生活也是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我们 应当以其为参考,发挥自身智慧,创造健康的生活方式。

《黄帝内经》养生的精髓

《黄帝内经》养生的精髓 《黄帝内经》养生的原则有两条:一是调摄精神和形体,提高防病、抗老机能;二是适应外界的环境,避免外邪侵扰。 《黄帝内经》首篇《上古天真论》中的两段话是养生的精髓。 第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内经》强调人可以活到百岁,人之所以没能活到百岁、尽享天年,而是半百而衰、英年早逝,主要有如下原因: 第一,饮食不节——“以酒为浆”,恣食过饱,损伤脾胃。 第二,酒色太过——“醉以入房”,花天酒地,伤精竭液。 第三,起居无常——“以妄为常”,日夜颠倒,损神劳形。 第四,情志不佳——“不时御神”、放逸其心,损伤心神。 第五,劳作太过——“不知持满”,逆于生乐,极力劳形。 人要想健康长寿,“度百岁乃去”,就要遵循《黄帝内经》提出的五大养生原则: 第一,顺应自然:“法于阴阳”——顺四时而知寒暑。 不违背天时气候,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时常纳凉。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反之就要生病。 第二,导引吐纳:“和于术数”——运动锻炼。

导引是我国古代的呼吸运动(导)与肢体运动(引)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术,现今的保健操、跑步、爬山、游泳等运动锻炼也能起到保健的目的。“和于术数”关键在于“和”字,采用任何一种健身方法,都要做到适中。 第三,饮食养生:“食饮有节”——不过饱过饥。 饮食要注意定时定量,不要过寒过热、食嗜辛咸。如果不加以节制,暴饮暴食,超过脾胃的受纳运化的能力,就会损伤脾胃。 第四,起居养生:“起居有常”——睡眠有规律。 早晨睡懒觉不起床,晚上熬夜不睡觉,都是对身体有害的生活方式。睡眠是天然的补药,睡好子午觉。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和体力,从而达到防病强身,益寿延年的目的。 第五,劳逸结合:“不妄作劳”——工作不过度。 体力劳动过度伤身(骨),脑力劳动或思虑过度伤神。劳逸结合,动静兼施,不可偏废。过度劳倦,便会引起疾病,“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过于安逸,同样对健康不利,身体不活动,会导致经络气血瘀滞不畅,久而久之生命力就会随之减弱。 第二段话:“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病从何来?一是环境致病。“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加上“疫”(传染病)是导致人体疾病的外部原因。二是情志致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致病,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人怎样才能不得病呢?《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一是对“虚邪贼风”等四时不正之气要避之有时,即避免外邪侵扰。二是恬淡虚无,人要淡去名利、声色等欲望。欲望少了,烦恼自然就少了,烦恼少了心里就会平静,心平则气和,真气自然就会与你形影不离,百病不生。 上述两段话是《黄帝内经》养生的精髓,告诉我们如何养生,怎样才能不得病,怎样才能长命百岁、尽享天年。它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健康生活“四大基石”异曲同工,并且更加详实,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人体一天24小时养生

《黄帝内经》人体一天24小时养生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它的正常运行和健康 与否直接与生活的习惯和作息规律密切相关。《黄帝内经》作为我国 古代养生经典之一,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体养生及生活规律的理念。 本文将按照一天24小时进行分时段探讨《黄帝内经》对人体养生的指导。 1. 早晨5时-7时 早晨是一天中阳气初生的时段,此时人体阳气渐长,是进行起床活 动的最好时间。《黄帝内经》建议,早晨可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 晨跑、散步等,以增强身体的阳气。同时,也可以进行呼吸锻炼,深 呼吸新鲜空气,促进气血的流畅。 2. 上午7时-11时 上午是人体阳气渐旺的时段,此时精神饱满、思维敏捷,适合进行 学习和工作。《黄帝内经》强调,早饭要清淡易消化,不可暴饮暴食。同时,也可进行一些缓和身体气机的活动,如太极拳、瑜伽等,保持 身体的柔软和灵活。 3. 中午11时-13时 中午是阳气最旺盛的时段,此时火气旺盛,人体消化能力较强,是 最适合进食的时间。但《黄帝内经》提醒,午餐要注意健康营养的搭配,避免暴饮暴食和油腻食物的摄入,以免影响身体的消化功能。

4. 下午13时-17时 下午是人体阳气逐渐消退的时段,此时人体进入一种相对疲乏的状态。《黄帝内经》建议下午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活动,如午睡、听 音乐等,恢复身体的活力和精神状态。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 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有助于调理气血循环。 5. 傍晚17时-19时 傍晚时分,人体的阳气逐渐消退,进入一种相对寒凉的状态。此时 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伤风。《黄帝内经》提倡傍晚进行适当的有氧 运动,如跳舞、慢跑等,以提高身体的阳气。 6. 晚上19时-21时 晚上是人体进入休息养生的时段,此时应适当调整作息,准备进入 睡眠状态。《黄帝内经》建议,晚餐应以温热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过 冷或过凉的食物。同时,晚餐后避免剧烈活动和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以免影响入睡。 7. 深夜21时-23时 深夜是人体进入深度睡眠的时段,此时人体的阴气逐渐升华,是人 体的重要恢复时期。《黄帝内经》强调,应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充 足的睡眠时间,促进身体的修复和自愈能力。 综上所述,根据《黄帝内经》的养生理念,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安排 一天24小时的时间,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有助于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健康水平。养生不仅是一种养成好习惯,更

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全文)

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 痰湿体质是众多体质中的“大滑头”,要想应付它,你一定要做好打长期的攻坚战的准备。在这场攻坚战中你能取胜的关键不在于你自己有多么强大,而在于你的心志是否坚定。“志凝则山移,意切则病祛”,一个心念,其实也是一种养生祛病之道。 痰湿体质的人最容易得现在所谓的“富贵诸病”。人们常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其实男人、女人都是水做的骨肉。人体的大部分都是水,也就是说人体是由无数条河流小川交错而成的,一切生命活动都要在这个“水环境”中进行,气血运行,垃圾排泄也要通过这些河流进行。在这个奇异的“水环境”中,脾胃肾是水利枢纽,脾主运化,身居要位。一旦脾的运化失常,水流停滞,就会在停滞的地方泛滥成灾,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那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什么呢?是痰湿。人吃进米的东西,要么转为气血,要么转为无用的痰湿,这些垃圾必须清理出去,人体才能干净无病;如果垃圾堆积在人体中,那么疾病就会像苍蝇一样闻味而至。 痰湿堆在皮肤下就成脂肪,人就会肥胖;堆在呼吸道就会胸闷、咳嗽、痰多;堆在头部就会头脑昏沉、健忘、嗜睡;堆在心血管就会血脂升高、血压上升、血液黏度增大,患上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堆在肢体就会肥胖、浮肿、痤疮、乳房结块或女性闭经;痰迷心窍则精神失常,顽痰存在体内可导致强迫、抽动、多动等所谓的“怪症”发生等等。 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易形成痰湿时,

我们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 自己推断痰湿体质 怎样推断自己是不是痰湿体质呢?我教你几个简易的小方法:看体型身肥体胖,体重超常,多为痰湿体质,并且也是痰湿体质的主要特征。 看马桶看马桶可不是叫你去看马桶的格调或光滑度的,而是叫你去看大便的痕迹,如果你排泄的大便粘在马桶壁上,冲刷不掉,还有大便不成形,总感觉排不净,这就证明你体内有湿;如果便秘,且毫不成形,那说明你体内湿气已经很重了。 看舌头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多为有湿。 看精神懒动嗜睡,常感困倦,老觉得湿黏黏的,中医说“湿重如裹”,就是指此。 体质病,其实也是生活方式病,如今各种棘手的慢性病和难以根除的疾病几乎都集中在痰湿体质的人群中,要想不得这些病,必须改善体质才行。运用单一的方法或者传统的治疗手段根本根治不了或者无法根除。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今富贵病那么多,吃了那么多大补的东四或者也做了不少养生保健功,依旧不见效的原因。 首先应该明白,为什么你会成为痰湿体质,为疾病构建了一处繁衍的“沃土”呢?那是因为你过得太“舒服”了,养尊处优的日子让你“富病交加”,有人可能听过“贫病交加”,贫穷的人,吃得差、穿得差,医疗条件也不好,所以疾病不断。可是富贵病

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养生心法与调理方法

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养生心法与调理方法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养生的圣典。它包含 了丰富的养生心法和调理方法,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健康指导。本文 将介绍黄帝内经中的一些养生心法和调理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持 身体健康。 一、阴阳平衡 黄帝内经强调阴阳平衡是保持健康的关键。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 重要概念,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阴阳平衡可以促进身体的 健康。黄帝内经提出了一系列调理方法来实现阴阳平衡,如饮食调理、运动调理、情绪调理等。 1. 饮食调理:黄帝内经中提到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味为调”的饮食原则。即通过合理搭配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和五味,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保持阴阳平衡。 2. 运动调理:黄帝内经中提到了“无过劳,无久视,无久卧,无 久立,无久坐”的运动原则。即避免过度劳累、长时间用眼、长时间 卧床、长时间站立和长时间坐着,保持适度的运动,促进气血流通, 维持阴阳平衡。 3. 情绪调理:黄帝内经中提到了“喜怒哀乐,不得于色声味意” 的情绪调理原则。即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保持内心的平静,维持阴阳平衡。

二、调理气血 黄帝内经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物质,调理气血可以促 进身体的健康。黄帝内经提出了一些调理方法来调理气血,如针灸、 按摩、气功等。 1. 针灸:黄帝内经中提到了“刺之于络,调之于经”的针灸原则。即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的流动,达到调理气血的目的。 2. 按摩:黄帝内经中提到了“按之以通经脉”的按摩原则。即通 过按摩经脉,促进气血的流通,调理气血。 3. 气功:黄帝内经中提到了“养生之道,必先练气”的气功原则。即通过练习气功,调节呼吸,调理气血,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三、调理五脏 黄帝内经认为五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调理五脏可以促进身体的 健康。黄帝内经提出了一些调理方法来调理五脏,如食疗、草药调理、精神调理等。 1. 食疗:黄帝内经中提到了“五脏应五味”的食疗原则。即通过 食用不同味道的食物,调理五脏的功能,促进身体的健康。 2. 草药调理:黄帝内经中提到了“草木之气,以养五脏”的草药 调理原则。即通过使用草药,调理五脏的功能,促进身体的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运动养生思想及方法

《黄帝内经》中的运动养生思想及方法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权威的医学典籍,其中以黄帝为代表的伟大的养生家观念,在今天仍然被广泛用于养生保健之中。而该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关于运动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首先,从《黄帝内经》中可以看到,运动养生的关键思想是“以气开山为主”。黄帝说:“有气无形,乃四时之所致,有形无气,乃六气之所支。四时所致者,即先天之气,为人之本,六气所支者,即后天之气,为人之命。先天之气既然而已,后天之气又若何?后天之气,即人人保养自身气机及对外界环境气机的变化调节。”也就是说,一个人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包括调节人体内外气机,需要定期、系统地做运动。 其次,从《黄帝内经》中可以看到,运动养生的方法是“调遣散步”。黄帝认为,步行是循环、调节身体状态的最好方法,他说:“散步宜有节制,节制即以三节为一,即行三步停三步。行三步,提气上升,停三步,气可纳于丹田。”这里的“提气”指的是呼吸;“纳于丹田”意思是把呼吸的气体归入丹田,以此调节身体的状态。此外,他还强调了运动时的频率、节奏、阻力、热量等必须适度,要视人的体质而定,而不是一视同仁。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关于运动养生的思想和方法,不但有效、可行,而且深入浅出,涉及实践中的诸多细节,是一套完整的运动养生学说。它认为,要想获得身体健康,必须注重气机的调节,因此它强调散步练习和提气,以防一时缺乏锻炼而引发疾病,提倡养成每日有

规律的运动习惯,以提升机体免疫能力,延缓衰老。 此外,在中国古代,运动养生不仅仅是指运动,而是一种完整的养生科学,括体操、武术、舞蹈、钓鱼、游泳等全方位的身体活动,除了重视身体卫生,还重视心理卫生,注重心态平和。黄帝内经关于运动养生的思想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健康养生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若要保持身体健康,就要坚持每日定期运动,并坚持适度的原则。若是夏天,建议每天运动30分钟,主要以散步、慢跑等轻柔运动为主;若是冬天,建议适当增加运动时间,但也要坚持适度原则,以免运动量过大影响身体健康。此外,在运动养生中,不要忽视心理卫生,要学会调节心态,保持阳光心情,以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总之,运动养生不仅仅是按部就班的身体锻炼,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我调节和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能力,以及循序渐进地利用科学的运动方法调节机体气机,以实现身心协调、健康和谐的目的。

《黄帝内经》 四季养生概述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概述 《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的养生方法。 一、春三月 《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解释: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充满生机,此时养生应该注重保护这种生机。 建议:应该夜卧早起,多到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饮食上多吃一些具有生发阳气作用的食物,如韭菜、香椿等。 二、夏三月 《黄帝内经》:“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解释:夏季是自然界万物茂盛的季节,此时养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建议:夜卧早起,应该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同时,适量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暑作用的食物,如绿豆汤、荷叶粥等。适当增加运动量,

保持身体干爽和健康状态。 三、秋三月 《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解释:秋季是自然界万物成熟的季节,此时养生应该注重收敛、滋润。 建议:早卧早起,饮食上应该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莲子等。同时,避免过度贪凉而暴食冷饮。 四、冬三月 《黄帝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解释:冬季是自然界万物休眠的季节,此时养生应该注重收藏、补阳。 建议:冬季应该早卧晚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饮食上应该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鸡肉等。同时,注意保暖和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总之,《黄帝内经》认为四季养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在饮食方面,应该注重清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饮食而慎起居,坚五脏而通经络,节淫欲而保肝肾,避虚邪而安正气,恬憺虚无高下不相慕。”这就是《黄帝内经》总结的养生学说。 该学说突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明确指出,从起居、饮食、精神方面调摄正气,疾病就无从发生。现代流行的四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只有在人体内日久才会发生心、肝、脾、肺、肾、脑地发病。如果及时降低这些发病因素,就不致脏器发病。“真气从之,病安从来。”人体正气在防病益寿延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春夏养阳 《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原则。如“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春属肝木喜条达恶抑郁,春天是养肝的季节,宜舒畅情志,欣赏聆听欢快的音乐,决定下一年的计划,立志做事。“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属心,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夏天就是利用天地的长势来养“长”,去促进人体的生长功能。重点是养心,通过调动心气血液运行功能来加强人体的生长功能。此时人们应晚睡早起,锻炼身体,不但能使精神愉快,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精神外向,腠理保持阳气的宣通,解毒排浊,降低血脂,流通

气血,使小孩长个、长肉,大人通脉活络,改善循环。同时长夏暑氣较重,往往令人心烦,须宁静心神,暑气易耗散人体的阳气,所以夏季宜吃姜,以顾护人体的中阳。 二、秋冬养阴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属肺金宜收敛清肃。秋季宜早睡早起。秋高气爽,适合体育锻炼,提高人体免疫力,但因秋季候干燥,易致咳嗽等肺部疾患,适当吃一些滋阴润肺,生津止咳食物。如:梨、木耳、莲子、藕、山药、葡萄、石榴等以养肺。“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可调养人体的阴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清肃,防止收敛太多,减少血栓形成。”对于预防缺血性疾病有一定意义。“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属肾水宜封藏养肾固精。“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天黑早,阳气收藏早,早睡可以养阳,天亮迟阳气升发也迟,晚起可以固阴精。冬季提倡晒背来养生。背部正中为督脉,总督一神之阳气,经常背对日光而坐。阳气会通过背部输穴吸到至体内,运送达全身各处,体内阳气充足,经脉通畅,精神抖擞。俗话说:“冬日进补,来年打虎。”补肾固精,节制性欲,适当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核桃、鱼等,以补肾阳,兼顾补阴,可吃山药、熟地、葡萄等,冬季进补,不忘控制体重,肥胖之人避免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并经常按摩带脉,带脉横穿肚脐,象束带一样横行于腰部经

《内经》养生心法

《内经》养生心法 简称《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大约成编于西汉的中晚期,是中国 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中医药理论与中医药防治疾病方法的学术渊源,被历代医家 尊之为“医家之宗”。 《内经》的养生内容十分丰富,从养生原则、方法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倡导利用多种 方法和手段怡情养性,顺时养生,从饮食、起居、情志、劳伤、风俗等多方面进行调摄, 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被许多学者医家称之为“养生心法”的《素问·上古天真论》 里面的两段经文。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这两段经文说出了《内经》养生两大基本原则 外防 对外环境要适应自然四时变化,避免疾病侵袭。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内调 人体本身要调摄情志,调整生活的饮食起居。即“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等。 具体方法 ⊙法于阴阳:顺应自然界寒暑往来的四时变化规律调养身心 ⊙和于术数:适当运用各种修身养性之法锻炼身体、保养身心 ⊙饮食有节:五味和调,滋补气血,适寒温,节饥饱 ⊙起居有常:按时作息,怡养神气 ⊙不妄作劳:劳逸结合,保养形气 另外,第二段经文还着重强调了调摄情志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黄帝内经》教你春季养生良方

《黄帝内经》教你春季养生良方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从古至今,它都发挥了卓越的作用,为我国医学保健作出了很大贡献。现代人更加注重养生,对古人留下来的医书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春天到了,让我们挖掘《黄帝内经》上的养生良方吧。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此谓是说春天是草木发芽的季节。天地俱生指春天的于地的气是向上蒸发之意。万物以荣是草木逐渐发芽变绿了。夜卧早起是春天起床要早,早起是要“广步于庭,披发缓行”披着头发在庭院内散步以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以养生.......。 春天养生要注意些什么呢? 我们应该认识到,春季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人体也是这样,在春季生发。这时有旧疾的人特别容易复发旧病,这是人体的本能,希望借春天的生机来冲击身体里的病灶,把病邪从体内赶出体外。我们如顺应这个天时天机,合理的调养就会治好旧病。 春天属性为木,在人体就是肝经,如果未得到充分的生发,到夏季心火就会不旺,供生长的东西就会不足。人体的生发主要靠的是肝气。春季肝气特别旺,过旺就会打破身体其他腑脏的功能,肝气又不能压抑,就要合理的转化和排泄它,称为舒肝理气。 肝气要靠胆经来排泄,肝胆二经互为表里。所以在春天常常有人口苦,肩膀痛、偏头痛、乳房和两肋痛,臀部和大腿外侧疼痛,这些都是胆经堵塞,排泄不利的表现。口苦可以吃小柴胡颗粒。肩膀痛、偏头痛、乳房和两肋痛可服加味逍遥丸。臀部和大腿外沿裤缝侧疼痛,可选平肝舒络丸等。平时每天由上到下敲打大腿外侧沿裤缝的这条胆经(左右对称两条),促进胆经的畅通和机能,并可减肥。

《黄帝内经》养生大道

《黄帝内经》养生大道 《黄帝内经》养生大道(3) 完美人生的美丽过程: 黄帝的一生 《黄帝内经》的开篇第一段,在黄帝开始问岐伯之前,也就是对人生、对生命、对健康开始第一问之前,先对黄帝做了一个描述: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史记·五帝本纪》里面也是这么描述黄帝的。黄帝一生下来就神灵,就跟一般人不一样,很神灵很神奇。在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能够说话;在他幼小的时候做事情就非常迅速、果断,“徇齐”就是“迅疾”;长大了之后,非常敦实,非常敏捷;成人了就登上天子之位。 这是《黄帝内经》开篇的描述。很多人一看就觉得这是神话、是传说。有一点请大家务必要注意,其实这一段话不仅仅是在说黄帝的,也同样是描述我们每一个人的,它不是什么神话传说,而是人生过程的写照。这里把黄帝的一生分为五个阶段,至少前三个阶段我们人人如此。 第一个阶段“生而神灵”。小孩刚生下来的时候是怎么一种状态?是哭着来到这个世上的,是手握着拳来到这个世界的。刚出生的小孩握拳有个特点,是把拇指扣在里面,然后握着拳。为什么握着这么一个拳来世上,为什么不是散着手出来,这就是要保持着一个神灵,在胎儿时期就是这么握的。拇指扣着的地方刚好是心经的少府穴,心是藏神的,心主神明,说明婴儿是内含神灵的,神气不外泄的。我们再想一想,当一个人年老去世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是“撒手而归”,撒开了手,就没有神灵了,神灵散掉了,所以人就死了。我们想一想,

每一个人生下来的时候是不是都神灵?小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最有灵气的时候。老子就发现了这个秘密,老子说婴儿“骨弱筋柔而握固”,虽然筋骨柔弱,但握拳却很坚固。 第二阶段“弱而能言”。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是一生下来都能说话,而是指一生下来就能说人话。我们试想一想,小孩生下来刚开始有一点懂事的时候、会说话的时候,都在说什么话?他们总是在问妈妈:“妈妈我从哪里出来的?我从哪里来的?”有的孩子还会问:“妈妈,人会不会死啊?死了之后到哪里去?”总是问这种问题。这是什么问题啊?这就是对生命本质的发问,人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这是终极的问题,哲学问题啊。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实际上很小的时候都是关注哲学问题的,而不是我们长大以后问的那些世俗问题。长大之后我们怎么问?我们见面打招呼总是问:“吃了没有?”“吃了没有?”好朋友之间常问:“你一年能赚多少钱?”“你住了多大的房子?”总是问这些问题,太现实,太世俗。这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我们幼小的时候的童心和超脱,不再对生命本质进行发问了。 第三阶段“幼而徇齐”。幼小的时候,做事情总是非常快,想要做什么事情就会立即去做什么事情。不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小时候要做什么事情都是很专注的,而且一想去做马上就会去做。可是长大以后,由于社会的竞争这么激烈,选择又这么多,于是有了困惑,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左右摇摆。 第四阶段“长而敦敏”。这是人生不同的关键。长大了之后,人就有区别了。关键就在于是不是“敦敏”。“敦”就是敦厚,就是继续保持小时候的纯朴的心。如还能保持住那一份纯朴的心,还能保持住刚生下来那时的神灵,并且做事敏捷,果断,那么就能进入下一个阶段、下一个境界。 第五阶段“成而登天”。对黄帝来说就是登上天子之位。对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