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通俗文学思想研究

张恨水通俗文学思想研究
张恨水通俗文学思想研究

张恨水通俗文学思想研究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长篇通俗小说。小说写京城三世同堂的国务总理金家,以七少爷金燕西和出身寒门的女子冷清秋的婚姻悲剧为主线,穿插了和金家有关的近百个人物,描绘了官宦豪门的崩溃结局。作者对平民女子冷清秋才艺、诗情、操守的赞美,寄托了对东方式冰清玉洁的传统风范的向往,在她身上体现了一种道德理想,以及这种道德理想受到现实的摧毁而引发的伤感。他在谈《金粉世家》的创作背景时说:“就全文命意说,我知道没有对旧家庭采取革命的手腕。在冷清秋身上,虽可以找到一些奋斗精神之处, 并不够热烈。这是在我当时为文的时候,我就考虑到的。但受着故事的限制,我没法写那种超现实的事。〃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细致,人物心理分析的细腻,人物性格刻画的深刻,倒叙的开头,结尾呈现半开放式的状态等等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超越了传统的章回体小说的格局,和新文学中的高雅文学形成了有机的融合,使通俗文学的创作融入了高雅文学的元素。“有人说,《金粉世家》是当时的《红楼梦》,这自是估价太高。我也没有那样狂妄,去拟这不朽之作。而取径也各有不同。《红楼梦》虽和许多人作传,而作者的重点,却是在几个主角。而我写《金粉世家》,却是把重点放在这个'家'上,主角只是作个全文贯穿的人物而己。〃⑤传统章回体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叙事手法的结合,使他的小说形成了通俗文学和高雅文学的有机融合,吸引了一些高雅文学的读者,扩大了读者面。1930年《啼笑因缘》在上海《新闻报》上连载,在中国南方引起了轰动,小说能够打入鸳鸯蝴蝶派小说市场,是因为《啼笑因缘》超越了鸳鸯蝴蝶派的通俗小说。“在那几年间,上海洋场章回小说,走着两条路子,一条是肉感的,一

条是武侠而神怪的,《啼笑因缘》完全和这两种不同。又除了新文艺外,那些长篇运用的对话,并不是纯粹的白话。而《啼笑因缘》是以国语姿态出现的,这也不同。〃⑥小说描写平民少爷樊家树和唱大鼓书的少女沈凤喜的爱情悲剧,除了他们两人主要的情节线索外,摩登女郎何丽娜、侠女关秀姑的插入,使故事具有了都市的富丽场景与乡间的传奇色彩。小说以人物的命运起伏为故事叙述的中心,以人物的情感变化为情节发展的动力,人物在通俗小说叙述中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刘将军强夺沈凤喜以及沈凤喜禁不住诱惑背叛樊家树的描写,已经超越了传统小说表而的道德谴责而深入到了女主人公的心灵深处。军阀势力对于传统弱女子沈凤喜的压迫,现代都市环境对她的戕害等赢得了作者的同情,和沈凤喜相比何丽娜没有赢得樊家树的爱情,是因为她身上的现代气息太浓,但她一旦抛弃繁华尘世归隐学佛之后,却又有了和樊家树相结合的可能。这些都表现出张恨水的思想感情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对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失落的一种复杂心境。他的通俗小说的内容是现代的,形式是章回体的,但又超越了章回体,结构不再是一段一段的,而是根据自己的整体构思有一个不同于传统通俗小说的全开放的不交代主人公结局的结尾,人物心理的复杂描写, 社会环境的细腻描写运用的是西方小说的叙事手法。

既追求文学的经济利益,又强调文学的社会效益是张恨水通俗文学思想两重性的重要内涵。承认文学的商品属性,追求通俗文学生产的经济利益

是张恨水通俗文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既是以卖文为业,对于自己

的职业,固然不能不努力;然而我也万万不能忘了作小说是我一种职业。〃⑦中国现代职业作家的出现,现代稿费制度的建立,具有消费通俗文学需

求的现代市民阶层的形成,为通俗文学的生产提供了广阔生存空间和巨大的市场,张恨水是较早的面向市场进行写作的作家。《斯人记》是根据〃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意思下笔的,小说以两个不能追随时代的男女为主角,他们都是爱好文艺的人,却因为思想上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陷于苦闷的环境中并在苦闷中结束。“老实一句话,写的时候,无论拿到多少稿费,写完了我可以拿去出版,就是一笔收入。我完全看在收入上,又给《世界晚报》写了一篇《斯人记》。〃⑧作为从报纸上走出来的作家,他又用通过创作通俗小说获得的收入来发展他喜爱的新闻事业,《南京人报》就是张恨水用自己创作的通俗小说赚来的钱办的。

娱乐性是通俗文学获得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张恨水在文学思想上强调文学的娱乐作用,他的通俗小说也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根据读者的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来创作通俗文学作品。“中国的小说,还很难脱掉消闲的作用。〃⑨他的《啼笑因缘》创了畅销书的记录,在国内和东南亚还岀现了盗版的情况。作者生前就卬行了二十多版,达十多万册,还改编成六集的电影,在读者的要求下,他不得不向通俗文学市场让步,又写了《续啼笑因缘》、《新啼笑因缘》、《啼笑因缘三集》、《反啼笑因缘》等续作,这就迫使作者违背初衷续写了十回,这十回却破坏了原来《啼笑因缘》的结构。张爱玲认为:“我们自己也喜欢看张恨水的小说,也喜欢听明星的秘史,将自己归入读者群中去,自然知道他们所要的是什么。〃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在《世界日报》上连载后,为张恨水赢得了更大的声誉。“《金粉世家》的销路,却远在《春明》之上。这并不是比《春明外史》写得好到那里去,而是书里的故事轻松,热闹,伤感,使社会上的小市民层看了之后,

颇感到亲近有味。尤其是妇女们,最爱看这类小说。〃张恨水善于精心编织情节,巧妙的情节结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符合传统的文学审美心理,将缠绵烘恻的言情小说与惊险紧张的武侠传奇融为一体,特别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张恨水的第一篇武侠小说是《剑胆琴心》,先在北京的《新晨报》上发表,后来在《南京晚报》上转载,改名为《世外群龙传》,最后由上海的《金刚钻小报》拿去出版,又叫《剑胆琴心》。“我写武侠小说,是偶然的反串,自不必走别人走的路子。所以这部《剑胆琴心》里,没有口吐口光,及飞剑斩人头之事。我找了些技击书籍,作为参考,全书写的是技击一类的事情。把我家传的那些口头故事,穿插在里面做了主干。当然,无论写得怎样奇怪,总不会像《封神榜》那样热闹。我又不甘示弱,于是就在奇禽异兽方面去找办法。如我描写蜀道之难,就插一段猿桥的描写。这是屡屡见于前人笔记的,而且也不违背科学。意识方面,我就抓着洪杨革命后的一点线索,把书里的技击家变为逸民。这自然比捕快捉飞贼,飞贼大捕快有意思些。〃他的武侠小说和传统的武侠小说有了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其中体现的反抗强权的精神更是赢得了受压迫的市民的赞许。《啼笑因缘》在言情之中又加入了武侠的元素。“报社方而根据一贯的作风,怕我这里面没有豪侠人物,会对读者减少吸引力,再三地请我写两位侠客。我对于技击这类事,本来也有祖传的家话(我祖父和父亲,都有极高的技击能力),但我自己不懂,而且也觉得是当时一种滥调,我只是勉强的将关寿峰、关秀姑两人,写了一些近乎传说的武侠行动。〃言情和武侠的融合,虽然是他的不自觉的行为,却使他这个久居北京的南方文人的通俗小说的北方气质被南方文化接受并融合形成了温柔与豪侠有机融合的特色,除暴安良,锄强扶弱的豪侠精神,

典型地表现了当时的市民阶层的理想。

既追求小说的纪实性,又肯定小说的虚构性是张恨水通俗文学思想两重性的主要表现。作为一个报人,他的通俗文学创作是从报纸开始起步的,所以强调通俗小说的新闻纪实性特点是他文学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方而。

2928年,张恨水经人推荐到《皖江日报》任总编辑,他的长篇小说《南国相思谱》随后在该报副刊上连载。1924年,他接编《世界晚报》副刊《夜光》,他的第一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春明外史》在《夜光》上连载五十七个月,标志着他真正走上了通俗文学的创作之路。他以报人的眼光观察社会,体验生活,小说以新闻的宽广的视野描绘了北京的历史社会生活画卷,较为真实深刻地揭露了军阀显贵的腐朽糜烂生活,尔虞我诈的黑幕骗局等等社会丑恶现实,小说继承了社会谴责小说和社会言情小说的传统,以主人公报人杨杏园的恋爱史为情节主干。”《春明外史》,本走的是《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这条路子。但我觉得这一类社会小说,犯了个共同的毛病,说完一事,又递入一事,缺乏骨干的组织。因之我写《春明外史》的起初,我就先安排下一个主角,并安排下几个陪客。这样,这些社会现象,又归到主角的故事,同时,也把主角的故事,发展到社会的现象上去。这样的写法,自然是比较吃力,不过这对读者,还有一个主角故事去摸索,趣味是浓厚些的。当然,所写的社会的现象,绝不能是超现实的,若是超现实,就不是社会小说了。因之这篇稿子,在《世界晚报》发表以后,读者都还觉得很熟识,说的故事中人,也就如在眼前。而这篇小说也就天天有人看。〃主人公杨杏园为人正直,少年老成,洁身自好,作为一个新闻记者置身于社会的大染缸中,却能够把持自己出污泥而不染。他能分清善恶,对贫困者重侠义却对邪恶势

力不敢进行斗争,只能在恬淡学佛中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他向往的理想境界是"新旧合璧〃。他以“一律忍耐〃的诫条来约束自己,又以“不能解放过度〃的规范去请求别人,这是一个具有两重人格的人物形象。杨杏园这个人物形象上面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春明外史》主干人物,依然带着我少年时代的才子佳人习气,少有革命精神(有也很薄弱)。〃由于小说的纪实性的特点,造成一些读者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春明外史》里的人物,后来有许多人索隐,也有人当面问我,某某是否影射着某人。其实小说这东西,究竟不是历史,它不必以斧敲钉,以钉入木,那样实实在在。《春明外史》的人物,不可讳言的,是当时社会上一群人影。但只是一群人影,绝不是原班人马。〃他的《丹凤街》在用写实的精神来表现现实生活方面具有开拓性。小说描写以菜贩子童老五为首的一群民间义士救助被卖给赵次长做姨太太的秀姐的故事,民间的重许诺轻生死的侠义精神贯穿小说的始终,这种侠义精神在抗战的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起到了用章回体小说贴近现实、反映现实的作用。

作为作家的张恨水在强调纪实性的同时也十分清楚虚构对于通俗小说的重要性,在《金粉世家》他开始了对于典型化的追求,努力塑造典型环境

中的典型人物,小说故事的纪实性淡化了。“这是人人要问的,《金粉世家》,是指着当年北京豪门哪一家?'袁?唐?孙?梁'?全有些像,却又不全像。我曾干脆告诉人家,哪家也不是!可是到现在,还有人不肯信。但这些好事的诸公,都不能像对《春明外史》一样,加以索隐了。〃他的《八

十一梦》以梦幻的形式,参照传统的谴责小说的笔法,站在民间的立场,

讽刺国民党贪官污吏以及大后方官绅们的腐朽丑恶生活。"在《疯狂》写得

我无法完篇的时候,我觉得用平常的手法写小说,而又要替人民呼吁,那是不可能的事。因之,我使出了中国文人的老套,’寓言十九托之于梦仁这梦,也没有八十一个,我只写了十几个梦而己。何以只写十几个呢?我在原书楔子里交代过,说是原稿泼了油,被耗子吃掉了。既是梦,就不嫌荒唐,我就放开手来,将神仙怪物,一起写在书里。书中的主人公,就是我。我做一个梦,写一个梦,各梦自成一段落,互不相涉,免了做社会小说那种硬性熔化许多故事于一炉的办法。〃?这是一篇形式上虚构性很强,内容上现实性很强的作品。小说想象的依据来自于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和传统小说,它的梦幻结构每一个单元都是独立的,是传统小说的,但梦幻的意念又是现代的。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张恨水实现了传统通俗小说向现代通俗小说的成功转型。他自己认为:“八十一梦, 无可足称。倒是我写的那种手法,自信是另创一格。〃

张恨水一生写了三千多万字,中长篇小说有一百一十多部。他在通俗小说创作的基础上还写了大量的体现其通俗文学思想的理论著作,使它的通俗文学创作和通俗文学思想形成互动的、共荣共生的态势。张爱玲对他的小说这样的评价:“张恨水的理想可以代表一般人的理想。他喜欢一个女人清清爽爽穿件蓝布罩衫,于罩衫下微微露出红绸旗袍,天真老实之中带点诱惑性。“?他的通俗小说之所以拥有很大的市场、众多的读者,与他的文学思想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创作为他的思想的形成提供丰富的土壤,思想又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创作起到指导作用,使他的通俗文学创作和通俗文学思想都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性。

本文作者:叶向东、叶立扬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中国民航大学

趋新_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文体的再改造_以张恨水_以新入俗_的小说分析为中心

第26卷 第3期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Vol.26 No.3 2009年9月 Journal of Su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Sep., 2009 趋新: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文体的再改造 * —以张恨水“以新入俗”的小说分析为中心 摘 要:现代通俗小说文体的变化自身有一条途径。清末民初在“新闻体”和“翻译体”的影响下,现代通俗小说文体完成了一次改造;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新小说”等文体的影响下,现代通俗小说再一次完成了改造。在这一次改造中,张恨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张恨水小说文本分析的角度论述这次通俗小说文体的改造过程,尤其要注意其三方面文学史意义:张恨水小说接受了“新”元素,核心的内容是写人;尽管引新入俗,但他的小说还是通俗小说,他努力追求小说的商品效应和市场效应;张恨水小说的“引新入俗”实际上完成了现代通俗小说创作文体的又一次改造。关键词:趋新;文体;改造;张恨水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31(2009)03-0015-04 汤哲声 (苏州大学 文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 栏目特邀主持人:汤哲声 主持人语:从关注通俗小说的观念到分析通俗小说的文体,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研究当下热点,本刊2009年第2期华东师范大学刘晓丽女士的《何为张恨水的小说—张恨水文学活动方式文学史意义的重新阐释》一文也有所涉猎。本期推出的笔者的《趋新: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文体的再改造—以张恨水“以新入俗”的小说分析为中心》论述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现代文体”如何形成。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是分析通俗小说的文体,但论文强调从通俗文学的自身出发,站在现代文学发展的高度予以讨论,这样既体现了通俗文学的特色,也体现了现代文学的特色。通俗文学的批评应该有自身的批评标准,这一观点笔者曾多次强调,论文中再次介入。文学研究,必须根据作品和文本说话,这样的研究才是扎实可靠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从这一角度出发,本文以通俗文学代表作家张恨水小说的文本分析为切入点,深入通俗小说文体问题,对其进行详细考述。 对重要作家研究进行评述,每位文学研究者都有话可说。正是由于每一位研究者所处的时代不同,研究的角度和深浅不同,对这些重要作家的评述就有了不同的视角和独创性。对通俗文学的重要作家李伯元的研究述评并不鲜见,而当下的李伯元研究者又该如何评价已有的研究成果呢?胡全章的《百年李伯元小说研究述评》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肖霞的《<小说画报>语言的“日化”现象》看起来只是分析了民初一本文学杂志的语言,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产生不仅仅是由于 “欧化”,还有相当多的词汇来自于“日化”。这篇论文不仅对一些文学史惯性思维予以突破,还在文本细读过程中提出了翔实的例证。文章很值得一读。 在前几年大众文化的讨论中,“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问题讨论得很热烈,这些年来,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文学大环境的变化,又被论者所关注。邢红静的《权力—知识—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再认识》将这一话题提到了权力和知识的层面上论述,无疑大大开拓了论题的空间, 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6JSBZW007 )

文献综述 论张恨水小说市民形象

论张恨水小说市民形象 一、课题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被誉为“通俗文学大师”和“章回体小说大家”,目前学界将其创作大致划为4个时期:1919年以前为其习作期;1920年到1935年是其成名期;1935年至1949年是他创作的成熟期;1949年至1967年由于张恨水的身体受疾病困扰,其创作开始进入衰退期。通读他每个时期的作品,就不难发现他的作品主要是以社会言情小说为主,其中《春明外史》、《啼笑因缘》、《金粉世家》、《欢喜冤家》(又名《天河配》)等均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在成熟期他的作品主要是以爱国抗战为主要题材,但也不乏优秀的社会言情作品,如《如此江山》、《艺术之宫》、《北雁南飞》、《夜深沉》、《秦淮世家》、《丹凤街》、《纸醉金迷》等,其中《纸醉金迷》虽是以抗战期间陪都重庆的社会现实为背景,但取材依然是以小市民的物欲为主要内容。通读上述社会言情小说,可以看出作者始终是站在小市民的立场上,描写他们的世俗生活,并代表他们表达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看法。市民形象是作者小说中贯穿始终的,因此笔者就从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中的市民形象这一角度入手,去深入分析了张恨水与市民文学的关系、市民形象在其作品中的体现以及市民意识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二、相关研究成果 纵观张恨水的社会言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风格,不难得出其人物有类型化倾向。李洁非在《小说学引论》中分析类型化人物应具有如下特征:1.类型人物有固定的性格、才干、行为方式;2.特定类型的人物即使在不同的作品中,也都有明显的相似性;3.类型人物在作品中经历基本相似;4.读者容易识别并估计到人物的处境及结局。如上节提到市民读者对文本简单书写的选择原因之一就是人物类型化,作者之所以要将人物类化,除迎合读者的阅读能力以及欣赏水平以外,他自身也由于被现实生活所迫,需要批量化的创作文本,在他的回忆录中,他说自己曾同时创作六部小说,这种产量可谓惊人,六部作品里的主要人物,保守累计也不下百人,试想如果每部作品里的不同人物性格各有千秋,再加之故事情节也不尽相同,单是理清人物思路这项工程就足以令人顺舌。将人物类型化这一创作风格,也是张恨水在卷秩浩繁的创作中寻到的一条捷径。在他的社会言情

浅谈张恨水小说

浅谈张恨水小说《金粉世家》 姓名:张守梅 年级专业:汉语言本科 学号: 所在学校:敦化电大分校

参考文献 1、周晓明;《现代中国文学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 2、袁瑾;《试论张恨水笔下的市民社会》;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4年1期 3、张恨水;《金粉世家》;中国教育出版社;2001年 4、魏守忠;张恨水研究资料[J];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03期

目录 一、生活的腐化 (1) 二、官场的腐败 (1) 三、女性的地位 (2) 四、爱情的悲剧 (3)

摘要 张恨水是中国现在“章回体”小说大家,他的文学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二年创作的了《金粉世家》为他在中国文坛上奠定了文学大家的地位。他的《金粉世家》情节曲折起伏,故事生动有味,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意识,是其最为轰动的作品之一,。本文试从社会生活的腐化、官场的腐败、女性的地位、爱情的悲剧等四方面来反映上层社会的腐朽。 Abstract Zhang Henshui is a novel now "couplet" Chinese everyone, his literary works is a indispensable part of modern literature China. From 1927 to 1932 the creation of the "Jinfenshijia" for him in the Chinese literary world and lay literature we position. The plot of his "Jinfenshijia" ups and downs, the story vivid taste, reflects the feudal society's consciousness, is one of the most sensational works,. This paper from the social life of corruption, official corruption, the status of women, the tragedy of love in four aspects to reflect the upper social decay.

张恨水通俗文学思想研究

张恨水通俗文学思想研究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长篇通俗小说。小说写京城三世同堂的国务总理金家,以七少爷金燕西和出身寒门的女子冷清秋的婚姻悲剧为主线,穿插了和金家有关的近百个人物,描绘了官宦豪门的崩溃结局。作者对平民女子冷清秋才艺、诗情、操守的赞美,寄托了对东方式冰清玉洁的传统风范的向往,在她身上体现了一种道德理想,以及这种道德理想受到现实的摧毁而引发的伤感。他在谈《金粉世家》的创作背景时说:“就全文命意说,我知道没有对旧家庭采取革命的手腕。在冷清秋身上,虽可以找到一些奋斗精神之处, 并不够热烈。这是在我当时为文的时候,我就考虑到的。但受着故事的限制,我没法写那种超现实的事。〃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细致,人物心理分析的细腻,人物性格刻画的深刻,倒叙的开头,结尾呈现半开放式的状态等等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超越了传统的章回体小说的格局,和新文学中的高雅文学形成了有机的融合,使通俗文学的创作融入了高雅文学的元素。“有人说,《金粉世家》是当时的《红楼梦》,这自是估价太高。我也没有那样狂妄,去拟这不朽之作。而取径也各有不同。《红楼梦》虽和许多人作传,而作者的重点,却是在几个主角。而我写《金粉世家》,却是把重点放在这个'家'上,主角只是作个全文贯穿的人物而己。〃⑤传统章回体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叙事手法的结合,使他的小说形成了通俗文学和高雅文学的有机融合,吸引了一些高雅文学的读者,扩大了读者面。1930年《啼笑因缘》在上海《新闻报》上连载,在中国南方引起了轰动,小说能够打入鸳鸯蝴蝶派小说市场,是因为《啼笑因缘》超越了鸳鸯蝴蝶派的通俗小说。“在那几年间,上海洋场章回小说,走着两条路子,一条是肉感的,一

试论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与独特价值

试论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与独特价值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作家,深受鸳鸯蝴蝶派的影响,由于他对旧通俗文学的现代性改造,打通了雅俗文学的边界,因此也堪称为 20世纪的雅俗文学大家。其作品如《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春明外史》、《纸醉金迷》是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张恨水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于传统中融合新知却又不生硬,于现代中贯穿封建却又不牵强,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证明了新旧融合改造的可能性,对章回体小说有现代性的改造,这正是张恨水小说的价值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弄清张恨水传统的旧的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看他作品中所包含的现代性特征,从而在历史的流变中欣赏他的独特价值。 一、传统文化特征的体现 (一)作者本身的传统文化特征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岭头乡黄岭村人。生于江西广信小官吏家庭,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后历任《皖江报》总编辑,《世界日报》编辑,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上海《立报》主笔,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因其父曾在江西上饶广信税务当职员而在上饶出生,并在上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童年就读于旧式书馆,并沉溺于《西游》、《列国志》一类古典小说中,尤其喜爱《红楼梦》的写作手法,醉心于风花雪月式的诗词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说情节。 青年时期的张恨水成为一名报人,并开始创作。他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其名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到1919年为止,这时期创作的作品,如《青衫泪》、《南国相思谱》等,以描写痴爱缠绵为内容,消遣意味浓重,均可列入鸳鸯蝴蝶派小说中。 1924年4月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夜光》副刊上连载章回小说《春明外史》,这部长达九十万言的作品在此后的五十七个月里,风靡北方城市,使张恨水一举成名。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但真正把张氏声望推到最高峰的是将言情、谴责、及武侠成分集于一体的长篇《啼笑因缘》,这部小说至今已有二三十个版本,在发表的当时就因各大电影公司争先要将之拍摄为电影而几成新闻,由它改编成的戏剧和曲艺也不在少数,而因《啼笑因缘》而作的续书之多更是民国小说中之最。至此,张恨水的名声如日中天,即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这个作家,

试论张恨水对于小说的贡献

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的贡献 学号;097090101 姓名:XXX 摘要:张恨水的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大体上是属于实践型也即经验型的,即在通俗小说创作的基础上,以经验的总结、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观点又能进一步深化他的小说创作。他对现代通俗小说理论的贡献主要是:在对“五四”新文学的反思中,建立现代通俗小说的文体观;在创作实践的演进中,建立现代通俗小说的艺术观;在追求时代精神中,发展现代通俗小说的功能观。他在“趣味性”与“时代性”的双重变奏中,实现了理论的发展和创作的突进,完成了由俗入雅地向新文学主流意识形态的靠近及转向。 关键词:张恨水通俗小说艺术理论贡献 作为现代通俗小说艺术大师的张恨水,不仅为中国文坛留下了120多部中长篇小说,而且还留下了相当数量的小说理论着述。人们评价张恨水,大都关注他的文学创作,而对他的文学思想尤其是小说理论则很少涉足。其实,张恨水不仅是现代通俗小说家,而且还是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家。张恨水说他曾打算写一部《中国小说史大纲》,后来欲改为《中国小说新考》,这部系统的小说理论着作虽未面世,但在他为自己的作品所写的序、《写作生涯回忆》、《谈长篇小说》、《长篇与短篇》、《短篇之起法》、《我的小说过程》、《我写小说的道路》以及《总答谢》等理论文章中,已能够显示其通俗小说理论的系统性、深入性。他的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大体上是属于实践型也即经验型的,即在通俗小说创作的基础上,以经验的总结、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观点又能进一步深化他的小说创作,这就形成了张恨水小说创作与理论的互动共振关系,这种“关系”既发展了张恨水又影响了一代通俗小说理论及其创作。本文拟从通俗小说的文体观、艺术观、功能观三个方面,探讨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理论的贡献。 一、文体观 张恨水走通俗小说创作道路,大都采用章回体,他对章回体小说情有独钟,因而在理论上对章回体的性质以及如何改造旧章回体,作了较深入探讨。联系现代文学发展史可以看到,张恨水是在反思“五四”新文学,雅俗、新旧对峙冲撞中坚持章回体小说创作,建立通俗小说文体观的。当“五四”新文学运动掀起巨大浪潮,以“反传统”面目冲击着旧文学时,张恨水却在旧文学圈子里打转转,固守传统的章回体,发表小说《真假宝玉》、《小说迷魂游地府记》,这便引起人们的不

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的贡献 (5000字)

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 艺术理论的贡献 谢昭新黄静 内容提要张恨水的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大体上是属于实践型也即经验型的,即在通俗小说创作的基础上,以经验的总结、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观点又能进一步深化他的小说创作。他对现代通俗小说理论的贡献主要是:在对“五四”新文学的反思中,建立现代通俗小说的文体观;在创作实践的演进中,建立现代通俗小说的艺术观;在追求时代精神中,发展现代通俗小说的功能观。他在“趣味性”与“时代性”的双重变奏中,实现了理论的发展和创作的突进,完成了由俗入雅地向新文学主流意识形态的靠近及转向。 作为现代通俗小说艺术大师的张恨水,不仅为中国文坛留下了120多部中长篇小说,而且还留下了相当数量的小说理论著述。人们评价张恨水,大都关注他的文学创作,而对他的文学思想尤其是小说理论则很少涉足。其实,张恨水不仅是现代通俗小说家,而且还是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家。张恨水说他曾打算写一部《中国小说史大纲》,后来欲改为《中国小说新考》,这部系统的小说理论著作虽未面世,但在他为自己的作品所写的序、《写作生涯回忆》、《谈长篇小说》、《长篇与短篇》、《短篇之起法》、《我的小说过程》、《我写小说的道路》以及《总答谢》等理论文章中,已能够显示其通俗小说理论的系统性、 深入性。他的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大体上是属于实践型也即经验型的,即在通俗小说创作的基础上,以经验的总结、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观点又能进一步深化他的小说创作,这就形成了张恨水小说创作与理论的互动共振关系,这种“关系”既发展了张恨水又影响了一代通俗小说理论及其创作。本文拟从通俗小说的文体观、艺

术观、功能观三个方面,探讨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理论的贡献。 一 张恨水走通俗小说创作道路,大都采用章回体,他对章回体小说情有独钟,因而在理论上对章回体的性质以及如何改造旧章回体,作了较深入探讨。联系现代文学发展史可以看到,张恨水是在反思“五四”新文学,雅俗、新旧对峙冲撞中坚持章回体小说创作,建立通俗小说文体观的。当“五四”新文学运动掀起巨大浪潮,以“反传统”面目冲击着旧文学时,张恨水却在旧文学圈子里打转转,固守传统的章回体,发表小说《真假宝玉》、《小说迷魂游地府记》,这便引起人们的不满,如他自己所说:“在‘五四的时候,几个知己的朋友,曾以我写章回小说感到不快,劝我改写新体”①。但张恨水并没有“改写新体”,这就使他成了“异类”。因为“五四”文学革命明确提出“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文学革命倡导者和新文学作家仅从1919-1921年间就发动过二次对旧派文学的批判,那时批判旧文学是为确立新文学的独尊地位。但在“反对旧文学”的“反对”、“批判”中,却形成了人们一种新旧对立的二元思维定式,非新即旧,一切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的创作、理念均是“新”的,革命的,而与之不同调的,靠近“传统”的,即都是“旧”的,作为旧形式的章回体,当然应该排除。其实,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旧瓶也能装新酒,旧形式加以改造完全可以为新时代所利用。张恨水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是肯定、赞同的,但是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反传统”,尤其对旧文学批判批过了头,连章回体都加以扫荡,他是不满的。张恨水坚持用章回体写小说,而且在《春明外史》问世后,“略引起新兴文艺家的注意。《啼笑因缘》出,简直认为是个奇迹。大家有这样一个感想,丢进了茅厕的章回小说,还有这样问世的可能吗?这时,有些前辈,颇认为我对文化运动起反动作用。而前进的青年,简直要扫除这棵花圃中的臭草,但是,我依然未加深辩”②。30年代,张恨水的章回小说已达到了艺术的高峰,而新文学家们仍然坚持以“新”“旧”、“先进”“落后”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认定张恨水的小说创作是“旧派小说”,是文学花圃中的“臭草”,从而对他进行“围剿”,张恨水自己对于这一点也有清醒的认识,“除了‘礼拜六派的遗留,文坛对我是围剿的”③。尽管张恨水遭到新文学派的“围剿”,但他并没有在自己坚守的通俗小说阵地上退役,他采取“未加深辩”的策略,坚持自己的创作个性,继续创作章回体通俗小

通俗小说(一)

第四章通俗小说(一) 通俗文学的概念一向比较模糊,是因它的文学地位的不确定性。长时期以来人们强调它属于“旧文学”或“封建文学残余”的一面,而来不及认识它由旧文学向现代性的新文学缓慢过渡的一面。最终它实际已融入了新文学之中,成为新文学内部的现代能俗文学的一部分,只是中国新旧文学的决裂十分“戏剧化”,事后的复杂融和过程往往遭到历史的掩盖,所以反而看不清楚了。近年来,学术界大致将其厘定为: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滋长繁荣的,在内容上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的,在形式上继承中国古代小说传统为模式的文人创作或经文人加工再创造的作品; 在功能上侧重于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但也顾及“寓教于乐”的惩恶劝善效应;基于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市民层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被他们视为精神消费品的,也必然会反映他们的社会价值观的商品性文学。(注:范伯群:《〈中国近现代通俗作家评传丛书〉总序》,《中国近现代通俗作家评传丛书》(1-12),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年版,第1至2页。) 用这个定义来考察“五四”前后的通俗文学,可以发现它是如何站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界线上的。尽管它背靠着大都会的经济市场、印刷出版业,带头将文学变为商品,进行文学复制式的批量生产,但在道德和文学的观念上,在文学形式的承传上,通俗文学因其永远存在的滞后性,使它只能逐渐从旧传统的轨道脱出。中国的传统通俗文学从来就是以小说为主的,小说是“小道”,是“闲书”,到了近代开始向文学的中心地位移动。所以在晚清小说的基础上,利用了民国之后“五四”前的一段“真空”时间,旧派通俗小说曾经一度独占文坛。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它成了新文学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同时也就给自己带来重新调整的时机。 一民国旧派小说 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17年这五年,是所谓“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常用的语词,故被用来命名。《礼拜六》是1914年开始办的一种娱乐消闲周刊,前后出满二百期。两者合在一起,很能代表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

教材《通俗小说》提纲

第二十四章通俗小说(三) 一、雅俗对立的渐趋消解: (一)40年代通俗文学境遇 1、三个独立的政治区域表现出了文化差异,但新文学的通俗化提上日程。 2、新文学作家主动团结通俗作家——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推举张恨水为理事。 3、左翼青年读者流失和“五四”现实主义文学先锋光芒隐灭,通俗小说大量采用变得常规化的现实主义写法,使得大面积的雅俗日渐消失。 4、新通俗小说家和受旧派文学影响的新小说家涌现出来。 (二)不同政治区域通俗文学的特点 1、沦陷区:因新文学地盘的空出,通俗文学市场需求突然增大而显得分外繁荣,以上海的言情小说和华北地区“北派武侠”的昌盛为代表。 2、国统区:用民间形式、旧戏曲形式进行创作,宣传抗战,创办通俗文学刊物和社团。显示了多样雅俗联手的过程。 3、解放区:文学更大范围的转入战时状态,读者对象转向偏僻农村的农民,通俗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运用行政手段鼓励写作包含新思想的农民读物成为当务之急。

二、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 1、张恨水、刘云若 A、张恨水(前述):将通俗文学创作旨趣的严肃性提高到从来没有的高度。 B、刘云若:用通俗形式写尽复杂的人性表现。(例《小扬州志》) 国统区和沦陷区的社会言情小说主要承续了30年代上海、北平、天津等地此类小说所达到的高度。因为张恨水、刘云若的通俗言情体比任何通俗小说体式都先一步显示了现代性特征。 2、秦瘦鸥 A、代表作:《秋海棠》 B、小说表面已无章回形式,多采用新小说手法 C、大量舍弃纪实部分,进行虚构 3、予且 A、代表作:《觅宝记》、《君子契约》、《七擒》等 B、用通俗小说探讨“现代事实”,赋通俗小说以现代品质。 C、把纯文学的创新成分迅速转化为大众的成分,例如心理分析法、侦探推理的结构等。 (二)武侠 1、“北派武侠”对武侠精神的现代阐释 A、表现武侠社会在现代社会的困境。证明了理想江湖世界的缺失和现代社会英雄气质的减弱。

中国现当代文学——通俗小说

第三章通俗小说 教学要点: 1、40年代各类型通俗小说及主要作家作品 2、张恨水的主要作品 第一节现代通俗小说概述 ①通俗小说的特征 ②近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 ③40年代各类型通俗小说及主要作家作品一、通俗小说的特征 文学地位不确定,一直没有被捧高;以小说为主,是“小道”、“闲书”,近代开始向文学的中心地位移动,近些年在研究上被重视。 在民国后五四前的一段时间,在晚清小说的基础上,旧派通俗小说曾一度独占文坛,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成了新文学的对立物,受到批判,也开始自身的重新调整。 有别于新文学创作,称“民国旧派小说”。 比之新文学:(1)观念上:政治功利性弱些,商业目的性强 (2)趣味上:倾向于消遣、娱乐、游戏 (3)创作方法上:有明显中国传统小说特征,模式化、程式化 (4)读者群:广大市民层为主 二、近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 1、民国旧派小说 1912-1917,“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繁盛。 鸳鸯蝴蝶派: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风格偏于世俗、媚俗。民国旧派小说的概念比它更大。 常用语: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礼拜六》,1914年创办的娱乐消闲周刊,前后出满200期。 代表作品:1912,徐枕亚《玉梨魂》、吴双热《孽冤镜》、李定夷《霣玉怨》(号称“三鼎足”) 《玉梨魂》:骈四俪六,雕红刻翠,骈散结合的写法。书生何梦霞与主人家寡媳白梨娘的爱情悲剧,一殉情一殉国。二人有诗词酬答。徐枕亚接写《雪鸿泪史》,假托何梦霞日记,细加安排,进一步扩大《玉梨魂》影响。风行原因:旧诗文体中融新的东西,让读者既熟悉又新奇;旧制度男女婚恋无望,为许多人切身感受;受林译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影响,高洁女性,日记交代,后记凭吊,渲染感伤气氛。——骈体小说搭上古典诗文传统和现代技法,预示民国旧派小说开头就具备过渡性地位。 其他作品:李涵秋《广陵潮》,谴责小说,为社会言情长篇,学《红楼梦》把“情”写足。结构庞大松散,牵出数十种“潮”为名的小说。 参见P23. 2、新文学崛起后旧派的调整。 1917,新文学阵营持续批判黑幕小说和鸳鸯蝴蝶派,抨击其思想陈腐守旧,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记账”叙述法,词语套路性强,腔调、意境仍袭旧章回体小说。 老牌鸳蝴阵地《小说月报》1921年革新,茅盾接编,《礼拜六》亦复刊,在市场较量中新文学获胜。但新文学的主要读者是青年学生。旧派小说在向“下”、“俗”发展的过程中,争取了老派市民读者。 旧派小说对新文学的反击:抄袭外国,性欲描写(鸳蝴自认为高雅,认为新文学的“爱情”都是肉欲),党同伐异。 旧派在语言、叙述上也渐渐加上些“现代”的东西,但走不出“游戏”、“消闲”、“世俗”的天地。但不善理论研究,在纸面上被新文学打倒,然其创作在民间有广阔市场。 20年代末30年代初,全面发展,产生很多类型且成熟的作品:言情、武侠、社会、侦探、历史等。作家:“五虎将”徐枕亚、周瘦鹃、包天笑、李涵秋、张恨水;“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旧派小说与新文学在不同的读者群中繁荣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