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应用论文

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应用论文
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应用论文

试论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的提高,对于食品方面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尤其是随着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广泛应用,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气相色谱技术自从产生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应用较为广泛的食品检测技术,而且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以及选择性高的优点。本文主要介绍了气相色谱技术,然后就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气象色谱技术;食品检测;应用

随着生活质量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日益的提高,但是很多商家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不断地在食品中添加各种添加剂,进而产生了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一定要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检测,而气相色谱技术作为食品检测的关键技术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并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气象色谱技术概述

1、气象色谱技术的内涵

气相色谱技术简称gc,最初产生于1952,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技术日益成熟,而且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气相色谱技术是色谱法中应用广泛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在惰性气体的颜色变化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以液体或者是固体为固定相的,利用惰性气体的原理将提取出的样品带入气相色谱仪中进行精准的分析,然后将

食品营养检测毕业论文范文

食品营养检测毕业论文范文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具体价格信息联系 二、论文范文参考如下 探析河南省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设置 思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和营养保健关注程度的提高,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急剧增加,同时,对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对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类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分析目前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设置改革过程中,必须以市。 题目: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该如何教学 思路: 近两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已引起了相关部门和企业自身的关注,正努力提高食品品质检验人员的素质。本文通过调查近两年食品企业招聘品质检测人员的要求,发现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一般要求食品检测人员要有大专或中专学历,并要求工作经验。得出高职院校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必须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走工学结合的。 题目:探析如何提高食品营养与检测教学效率 思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食品安

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各种食品问题被曝光。为了促进食品营养与检测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提供给食品营养与检测教学,本文从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食品营养与检测教学效率进行了简要探析。 题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需求与实践能力调查分析 思路: 本文主要通过对河套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2010届、2011届和2012届毕业生进行食品企业行业人才需求与实践能力问卷调查,分析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岗位群和食品企业的人才需求,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今后的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为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指导,解决学生就业和企业需求的供求矛。 题目: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思路: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保证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针对目前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教学的总结,构建了满足行业岗位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题目: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 思路: 一名优秀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随着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及正确饮食习惯的形成,食品营养与检测成为目前最紧缺的职业之一。本文全面阐述了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探讨了培养 4+1 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方案。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论文模板

编号201110287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饮料…杀菌生产工艺研究 分院名称园林科技分院 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马文鹏副教授 2016 年3月13 日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前言 (3) 1. Q-238(水晶装)蒸汽杀菌必备设备 (3) 1.1杀菌时需要的设备 (3) 1.2表1Q-238蒸汽杀菌工艺参数表 (3) 2.1Q-238(水晶装)杀菌前的准备工作 (3) 2.1检查杀菌釜设备状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检查冷水罐及需要运行阀门状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杀菌釜杀菌前排水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8.结论 (3) 9.参考文献 (3) 10.致谢 (4)

。。。。。饮料…生产工艺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了植物蛋白饮料巴旦……………………………产品质量愈加优质! 关键词:巴旦木饮料………生产工艺 前言: 。。。。。。木为主要原料,……………………………通过杀菌工艺的执行力,来说明杀菌工艺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1. 。。。。。蒸汽杀菌必备设备 1.1杀菌时需要的设备: 。。。。。。。。添加泵、1#-4#杀菌釜、冷却塔; 1.2表1Q-238蒸汽杀菌工艺参数表 通过表1 可以看…………………………….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艺来进行操作。 2.1.。。。。。前的准备工作 8.结论 杀菌过程中,Q-238杀菌工艺分为两次升温………………. 因此,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Q-238一定要严格按照蒸汽杀菌的工艺来执行。 9.参考文献 【1】王崇恒,幸桂英;12K-1型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效能测试[J];消毒与灭菌;1988 年02期

食品专业毕业论文

题目: 重组乙醛脱氢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 职称: 师: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 words............................................................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菌株...................................................... 1.1.2培养基.................................................... 1.1.3主要试剂.................................................. 1.1.4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乙醛脱氢酶的表达和制备................................... 1.2.2 乙醛脱氢酶的纯化......................................... 1.2.3 乙醛脱氢酶活力测定....................................... 1.2.4 蛋白含量测定............................................. 1.2.5 纯度鉴定和分子量测定..................................... 1.2.6 乙醛脱氢酶酶学性质....................................... 酶的最适反应pH及pH稳定性.................................. 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及热稳定性 ................................. 金属离子和其他化合物对酶活力的影响 .........................

2018年食品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整理

2018年食品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整理 食品毕业论文题目主要涉及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检验、微生物食品应用、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方面,我们写作食品论文时,应根据专业特点和研究最新动态进行选择,符合论文选题的标准,下面就列举一些食品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选择参考。 1、协同第三只手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探究--基于食品安全的视角 2、保定市流通消费领域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3、消费者食品安全安心度指数的编制 4、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5、物联网融合环境食品安全云平台用户模型 6、论警察权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7、网络食品销售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现状及建议 9、食品安全犯罪新特征的中观分析 10、论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对策 11、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分析 12、浅析食品安全监管 13、浅谈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14、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问题探讨 15、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 16、论中国食品卫生与安全标准之保健品的监督与管理 17、动物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18、我国网购食品安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9、论《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金制度的适用 20、海外代购食品质量安全法律监管问题探讨 21、试论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 22、依法治国背景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实践与思考 23、浅析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4、食品加工中的污染及其安全检验研究 25、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26、肉食品全产业链安全生产技术体系构建 27、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8、理化检测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29、浅谈动物饲料和食品安全的关系 30、我国食品安全的信用与执法机制研究 31、大众传媒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的责任 32、谈食品检验对肉制品安全的重要性 33、食品安全信息与风险监测评估研究 34、食品安全管理面临机遇和挑战 35、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 36、高校食品安全保障与管理模式分析 37、我国品牌企业的食品安全控制及其政府监管 38、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现状及应用 39、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立法的建设性思考 40、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应重视雇员作用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论文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文献综述 题目: 常见致病菌导致的食物中毒及其检测姓名: 木日西提江 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专业: 食品科学 班级: 071班 学号: 074031156 指导教师: 王伟 2010年12 月7 日

常见致病菌导致的食物中毒及其检测 摘要: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食物中毒作为最典型的一大类食源性疾病更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凡是导致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破坏,引发机体病理改变甚至死亡的物质被称为毒物。毒物随食物或毒物被当作食物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被称为食物中毒。本文以常见致病菌导致的食物中毒为出发点,对常见食物中毒分为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微生物性三大类,叙述其中毒原理及常见症状,描述食物中毒的发病原理,发病症状,检验方法(包括快速检验)。并详细描述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关键字致病菌沙门氏菌检验快速检验 正文 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至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食物中毒一般分为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 一、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中毒症状急性中毒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有手抖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反应,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电图示S-T段压低与T波倒置。其中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有: (一)毒鼠强中毒: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二)亚硝酸盐中毒:俗称“工业用盐”。摄入亚硝酸盐0.2-0.5克就可以引起食物中毒,3克可导致死亡。发病急,中毒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自觉症状有头晕、头痛、无力、心率快等。急救处理:催吐、洗胃和导泻以消除毒物;应用氧化型亚甲蓝(美蓝)、

气相色谱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

气相色谱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张胜旺 (华宇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化验室:张胜旺) 摘要:气相色谱技术室现代仪器分析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由于其高效快速的分离特点,现在已成为物理化学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介绍了气相色谱在石油化工、环保行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气相色谱技术、应用。 一、气相色谱的发展历史:从茨维特1903年发现色谱算起,气相色谱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从马丁和辛格1941年提出分配色谱和1952年发明气-液色谱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也有50多年的历史了。自1952年世界上第1次创建实用气液色谱法以来,气相色谱仪作为现代分析检测仪器的代表,已发展成为一个有相当生产规模的产业,并形成了具有相当丰富的检测技术知识的学科。气相色谱法由于其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分析、药品质量检验、天然产物成分分析、食品中农药残留量测定、工业产品质量监控等领域。随着新型气相色谱仪器、检测器、数据分析方法的出现,气相色谱的应用领域必将越来越广阔。 二、气相色谱的机构原理及特点: 色相色谱仪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当气体样品通过一定的进样方式送入色谱系统后,样品中混合物的各组分在流动相(载气)的带动下,通过称为色谱柱的固定相,利用各组分在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当二相作相对运动时,样品中各组分就会在二相中反复多次受到上述各种作用力的作用,从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获得分离,被分离后的单一组分随载气进入检测器的系统,获得非电量转换,将化学成分转变成与其浓度成正比的电信号,然后通过这些电信号的不同来分析样品成分。

2.1载气系统:包括气源、净化器干燥管和载气流速控制 2.2进样系统:进样器和汽化室 2.3色谱柱:填充柱或毛细管柱 2.4检测器:可连接各种检测器,以热导检测器或氢火焰检测器为常见 2.5记录系统:放大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仪 2.6温度控制系统:柱室、汽化室的温度控制 2.7气相色谱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三高一快一广 2.8高选择性----能分离性质极为接近的物质,如:异构体、同位素 2.9高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分离测定性质极为复杂的混合物 3.0高灵敏度----微量、痕量组分,样品用量较少 3.1分析速度快----样品准备好后,几分或者几十分钟即可完成分析 3.2应用范围广----可广泛应用到环保,石油化工、食品、农药等方面的测定 三、气相色谱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在石油和石油化工行业,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相当普及,从石油勘探、石油加工研究到生产控制和产品质量把关等。气相色谱技术之所以得到石油和石化行业分析化学家们的欢迎,是由于它的分离和定量能力以及出色的性价比,目前尚无其它类型的仪器分析技术能与之匹敌。 1气体分析 1.1永久性气体分析

食品科学生物技术相关毕业论文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表

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表 1. (字数:12011,页数:18 128) 2. (字数:10805,页数:21 128) 3. (字数:6241,页数:16 118) 4. (字数:11756,页数:25 128) 5. (字数:8690,页数:28 118) 6. (字数:8825,页数:19 118) 7. (字数:13130,页数:31 128) 8. (字数:16585,页数:34 128) 9. (字数:8116,页数:22 118) 10. (字数:19029,页数:38 128) 11. (字数:9601,页数:23 118) 12. (字数:11376,页数:23 128) 13. (字数:10574,页数:26 128) 14. (字数:13658,页数:35 128) 15. (字数:3154,页数:20 118) 16. (字数:8806,页数:20 118) 17. (字数:20237,页数:44 128) 18. (字数:12474,页数:32 128) 19. (字数:15855,页数:34 128) 20. (字数:7350,页数:21 118) 21. (字数:10648,页数:32 128) 22. (字数:14048,页数:35 128) 23. (字数:9839,页数:30 118) 24. (字数:15543,页数:31 128) 25. (字数:9740,页数:32 118) 26. (字数:31338,页数:66 128) 27. (字数:6021,页数:15 128) 28. (字数:11178,页数:36 128) 29. (字数:10683,页数:17 148) 30. (字数:9466,页数:18 128) 31. (字数:10607,页数:20 128) 32. (字数:4713,页数:15 148) 33. (字数:9213,页数:18 118) 34. (字数:11911,页数:28 128) 35. (字数:6574,页数:15 148) 36. (字数:10477,页数:20 128) 37. (字数:9560,页数:17 118) 38. (字数:6398,页数:17 118) 39. (字数:7012,页数:16 118) 40. (字数:12200,页数:22 128) 41. (字数:10759,页数:18 128) 42. (字数:5082,页数:17 148) 43. (字数:10310,页数:20 128) 44. (字数:10419,页数:27 128) 45. (字数:10370,页数:23 128) 46. (字数:6170,页数:18 118)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知识及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概述: 色谱法是一种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的分离分析技术,它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史。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石油及石油化工的突起促使了GC技术大发展,而七、八十年代生命科学、生化、制药工业的发展推动了HPLC的迅速发展。 目前除分析化学外,生物化学,石油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学科都普遍采用色谱技术。现代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其高效,快速和自动化等特点成为当代分析仪器中发展最快的仪器。HPLC已成为操作方便、准确、快速并能解决困难分离问题的强有力的分析手段。 适用范围广: 已知有机物中仅20%不经预先化学处理,可用GC分析;而其余80%有机物可用HPLC分析。HPLC适于分离生物、医学大分子和离子化合物,不稳定的天然产物,种类繁多的其它高分子及不稳定化合物。 第一课色谱法概述 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它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 配系数(或吸附系数、渗透性),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进行多次反 复分配而实现分离。在色谱技术中,流动相为气体的叫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的叫 液相色谱。固定相可以装在柱内,也可以做成薄层。前者叫柱色谱,后者叫薄层色谱。 根据色谱法原理制成的仪器叫色谱仪,目前,主要有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 色谱法的创始人是俄国的植物学家茨维特。1905年,他将从植物色素提取的石油 醚提取液倒人一根装有碳酸钙的玻璃管顶端,然后用石油醚淋洗,结果使不同色素得 到分离,在管内显示出不同的色带,色谱一词也由此得名。这就是最初的色谱法。后 来,用色谱法分析的物质已极少为有色物质,但色谱一词仍沿用至今,在50年代,色 谱法有了很大的发展。1952年,詹姆斯和马丁以气体作为流动相分析了脂肪酸同系物 并提出了塔板理论。1956年范第姆特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了反映载气流速和柱效 关系的范笨姆特方程,建立了初步的色谱理论。同年,高莱(Golay)发明了毛细管拄, 以后又相继发明了各种检测器,使色谱技术更加完善。50年代末期,出现了气相色谱 和质谱联用的仪器,克服了气相色谱不适于定性的缺点。则年代,由于检测技术的提 高和高压泵的出现,高效液相色谱迅远发展,使得色谱法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目前 ,由于高效能的色谱往、高灵敏的检测器及微处理机的使用,使得色谱法已成为一种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的分析仪器。 在这里主要介绍气相色谱分析法。同时也适当介绍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的 基本理论和定性定量方法也适用于液相色谱法。其不同之处在液相色谱法中介绍。 第二课气相色谱仪 典型的气相色谱仪具有稳定流量的载气,将汽化的样品由汽化室 带入色谱柱,在色谱柱中不同组分得到分离,并先后从色谱柱中流出, 经过检测器和记录器,这些被分开的组分成为一个一个的色谱峰。色 谱仪通常由下列五个部分组成: 1.载气系统(包括气源和流量的调节与测量元件等) 2.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汽化室两部分)

食品分析论文

食品营养与健康 XXX (****大学 2010级应用化学班学号:*********) 摘要: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大大增强,现在人们已不单单追求“吃得饱,穿的暖”,而在意怎么样吃的比较营养,比较健康了。饮食可以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让身体有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有丰富的维生素以保证身体的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某些肠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那么,怎样的饮食才算是营养健康的呢? 关键词:食品;营养;健康;科学配餐 正文: 一、食品的基本构成 碳水化合物主要由谷类、薯类和淀粉食品构成,控制食糖及其制品。脂肪主要以植物油为主,减少动物脂肪。脂肪中的饱和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一般为1:1:1。蛋白质中应有1/3以上的优质蛋白质(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维生素要按供

给量标准配膳,有特殊需要者另外增加。一般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三者之间的比例为1:1:10较为合理。食物中钙磷比例也要适当。食物中钙磷比例在2:1~1:2之间基本符合机体的吸收和发育,若维生素D营养状况正常时,不必严格控制钙磷比例。 二、食品营养和健康的关系 饮食(又称“膳食”)是指我们通常所吃的食物和饮料。所有的食物都来自植物和动物。人们通过饮食获得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维护自身健康。营养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已为众所习用,但对它的确切定义却未必准确了解。“营”在汉字里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或养身,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应当是“谋求养生”的意思。确切地说,应当是“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谋求养生”。“营养”一词确切而比较完整的定义应当是:“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研究人体以及其他生物的营养问题的学问被称为营养学。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里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合理的饮食充足的营养,能提高一代人的健康水平,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延长寿命,提高民族素质。不合理的饮食,营养过度或不足,都会给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饮食过度会因为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症、糖尿病、胆石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甚至诱发中瘤,如乳腺癌、结肠癌症等。不仅严重影响健康,而且会缩短寿命。饮食中长

食品检验论文生物检测技术应用论文

食品检验论文生物检测技术应用论文摘要:生物检测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强有力的发展优势,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食品安全质量。目前我国食品检测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重视食品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及完善,对于食品安全和人们的健康质量均具有重要价值。 1、前言 与以往的生活生活方式不同,现代社会的人们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世界都得到了极大丰富与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使得当前社会更加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因此系统、科学的食品检测技术仍有效的满足人们对于此方面的要求。为谋求食品安全,国家食品安局逐渐加强对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力求食品检测技术能更加全面、有效的发挥其实用价值,以保障食品安全。 2、食品检验中的生物检测技术 食品检验中的生物检测技术是专业性较强的、系统化的检测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项检测技术: 2.1 酶检测技术 我们目前所食用的食物大部分是经过农药喷洒灭虫处理的,有时有可能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由于酶检测技术对此类食物检测的敏感性较其他检测技术高,而且检测的准确性也是及其有保障的,因此对疑是此类的食物,最多的是运用酶检测技术。尤其是将酶检测技术与免疫检测技术结合在一起时,这种联合检测技术对非肉类食物如水果类中常用的灭菌剂具有较高的灵敏性。酶检测技术在国外已被普遍用于农药残留的分析中,而国内由于技术受限,技术尚不成熟,但仍取得较大的进步,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实际应用价值。[1] 2.2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在食品生物检测技术中,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种广受食品检测员喜爱的一种检测方法,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检测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最开始是被用于体外转基因检测的一种技术。通过应用该项技术能有效的将体外固定的短链DNA基因片段快速的扩增至研究者需要的程度以便于试验研究。此次技术具有精准性。目前此项检测技术已被成功應用于食品微生物遗传性质检测中,并深受社会好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此项技术的作用机理是对疑是导致食品污染的微生物的特定基因片段进行扩增,进而初步判断扩增微生物是否是导致食物污染的罪魁祸首,或者判断食物是否受到此种微生物的污染。虽然这项检测技术在食品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及灵敏度,但不能除外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如果食物中存在已经死亡的微生物,而这项技术恰巧被用于死亡微生物的检测,那么此时的结果便会呈现出假阳性,造成检测结果出现误差或错误。[2] 2.3 生物芯片检测技术 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当前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模式,对外食品贸易增加,使得食品种类更加多样化,传统的食品检测技术已不能满足此时食品检测需求。而生物芯片检测技术作为其中高质量、高通用且检测速度快,检测质量高、检测精准的新技术则恰恰满足了食品贸易中食品生物检测的需求。就目前生物检测技术的 发展状况来说,生物芯片检测技术是所有食品生物检测技术中检测速度最快且最为适用的高新技术,而其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完全符合食品进出口贸易中对食品生物检测的需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进出口贸易中,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及较好的发展前景。[3] 2.4 生物传感器技术 敏感原件作为生物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传感的的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敏感识别原件包含的酶、抗原、细胞、微生物等很多生物活性物质,因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安徽建筑大学 现代水分析技术论文 专业:xx级市政工程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 课题: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指导教师:xxx xx年xx月xx日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xx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合肥,230601) 摘要:气相色谱法是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其中气相色谱仪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多数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诞生的。本文针对气相色谱法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工作原理与特点、在环境水污染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并列举了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同时提出了该方法新的发展前景。它的发展已在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发展历程;工作原理;水污染物分析 1.气相色谱法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1)气相色谱法的起源 色谱的发现首先认识到这种分离现象和分离方法大有可为的是俄国的植物学家Tswett。Tswett于1903年在波兰华沙大学研究植物叶子的组成时,将叶绿素的石油醚抽提液倒入装有碳酸钙吸附剂的玻璃管上端,然后用石油醚进行淋洗,结果不同色素按吸附顺序在管内形成一条不同颜色的环带,就像光谱一样。1906年,Tswett在德国植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把这些彩色环带命名为“色谱图”,玻璃管称为“色谱柱”,碳酸钙称为“固定相”,石油醚称为“流动相”。Tswett开创的方法叫做“液-固色谱法”[1-2],这就是色谱法的起源。 1941年,英国科学家Martin和Synge在研究液-液分配色谱时,预言可以使用气体作流动相,即气-夜色谱法。他们在1941年发表的论文中写到“流动相不一定是液体,也可以是蒸气,如以永久性气体带动挥发性混合物,在色谱柱中通过装有浸透不挥发性溶剂的固体时,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3]。1950年,Martin和James使用硅藻土助滤剂做载体,硅油为固定相,用气体流动相对脂肪酸进行精细分离,这就是气^液分配色谱的起源。后来,他们在1952年的Biochemical Journal上又连续发表了3篇论文[4-6],叙述了用气相色谱分离低碳数脂肪酸、挥发性胺和吡啶类同系物的方法,这标志着气相色谱法正式进入历史舞台。当时在石油化工的分析中,正当传统的分析方法无能为力时,气相色谱法就像及时雨一样,成为化学分析的得力助手。从此,科学家对气相色谱法的研究逐步展开。 (2)气相色谱法的发展 在历史上,气相色谱法的发展总是和气相色谱仪器的发展密不可分。每一种气相色谱新技术的出现,往往都伴随着气相色谱仪器的改进。因此,了解气相色谱法的发展历史可以从气相色谱仪的发展入手。历史上最早的气相色谱仪1947年由捷克色谱学家Jaroslav Janak发明的。该仪器以C为流动相、杜马测氮管为检测器测定分离开的气体体积。在样品和CA 进入测氮管之前,通过KOH溶液吸收掉CA,按时间记录气体体积的增量。这台仪器虽然简陋,但对当时的气相色谱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Jaroslav Janak发明的气相色谱仪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它只能测室温下为气体的样品, 样品中的CA不能被测定,而且没有实现自动化。20世纪50年代末,它逐渐被更先进的气相色谱仪所取代。W55年,第一台商品化气相色谱仪诞生,标志着气相色谱仪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现代气相色谱仪主要由5个系统组成,即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与检测记录系统。气路系统与温控系统自气相色谱诞生以来很少有突破性的进展。气路系统主要朝自动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采用电子压力传感器和电子流量控制器,通过计算机实现压力和流量自动控制的电子程序压力流量控制系统,这是气路系统的一大进步[7]。温控系统则基本朝着精细、快速、自动化方向发展。相比之下,进样系统、分离系统与检测记录系统是气相色谱仪的核心组成系统,它们的每一次变革和进步都推动着气相色谱的

食品分析论文

高效液相色谱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 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高效、高灵敏度、范围广、流动相选择范围宽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化学、药物及食品卫生领域广泛应用,是现代分离测定的重要手段。本文概述了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原理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食品分析应用 The applications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food testing Abstract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hromatography, with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high sensitivity, wide range, mobile phase to select a wide rang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biochemistry, medicine and food hygiene, and the important means of modern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food testing. Key words: HPLC Food analysis Application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的主要方面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违规食品添加剂、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污染等。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约十亿人次,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发生食源性疾病的概率也相当高,平均每年有1/3的人群感染食源性疾病[1]。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也频繁发生,人们广为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诸如:蔬菜残毒事件、红心鸭蛋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均属于此类。食品中的各种残留物、添加剂和污染物对机体有一定的毒性,多数都能产生致癌、致畸作用,若不加以控制,将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危害。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问题,食品安全监督检验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新的分析测试仪器也被不断开发[2]。采用高效、可靠的分析技术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杜绝超标食品进入市场是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项发展前景非常好的检测技术,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指标快速检测中的表现尤为出色。它融合了液相和气相两种色谱分析方法的优势,因而功效更明显,在食品检测工作中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 高效液相色谱 2.1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分离、分析、纯化有机化合物(包括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变为有机化合物的无机物)的有效方法之一。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又称“高压液相色谱”、“高速液相色谱”、“高分离度液相色谱”、“近代柱色谱”等。它是色谱分析法的一个分支,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经典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分析技术。问世以来,因其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检测灵敏度好、能分析高沸点但不能气化的热不稳定生理活性物质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食品分析、药物及临床分析。近年来,随着色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工作站软件的开发,以及与质谱等仪器的联用,大大拓宽了HPLC的应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论文

国内外五种著名全脂牛奶感官评价分析及其 电子鼻、电子舌、色差仪甄别初探 朱作容 2012140167 12食品 摘要:本文选取五种不同品牌的牛奶(光明、蒙牛、伊利、德运和风车牧场),通过感官评价分析,了解国内外奶制品的差异,及当代年轻人对奶制品的饮用嗜好,并探索电子鼻和电子舌用于甄别不同品牌牛奶的可行性。感官描述性实验结果发现五种品牌牛奶均呈均一、稳定的形态,奶香味明显。其中,光明和蒙牛牛奶具有较明显脂质感和较低透明度,进口牛奶的奶甜味和奶香味略强于国产牛奶。感官嗜好性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决定牛奶受欢迎程度的主要因素为牛奶的奶香味、甜味、后味和口感,即牛奶的口味,其次为牛奶的质构特性。最后,发现利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均能较好区分五种不同品牌牛奶,牛奶制品的奶香味对电子鼻的区分结果起主导作用,而牛奶制品的奶甜味对电子舌的区分结果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牛奶;感官评价;电子鼻;电子舌;色差仪; 引言: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牛奶中含有的丰富活性钙,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利用,而且牛奶中的乳糖可促进人体肠壁对钙的吸收,从而调节体内钙的代谢,增进骨骼的钙化。因此,牛奶已成为人类日常饮食中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感官评价能较客观地了解人类对于相关食品的味觉,嗅觉和视觉感受,可直接为食品工业企业及时解决生产问题。但其尚存在重现性较差,个体差异大等缺点,而模拟仿生检测设备电子鼻、电子舌和色差仪恰好能弥补感官检测的缺陷。电子鼻、电子舌及色差仪主要利用传感器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以更直观的方式分析复杂体系的整体“信息轮廓”。随着电子鼻、电子舌及色差仪检测分析技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他们在食品行业和制药行业中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食品行业中,其涉猎领域包含区分识别分析新鲜度判别熟度测定等。浙大学使用便携式电子鼻测定区分纯牛奶中掺入奶粉奶或蒸馏水的混合奶,发现电子鼻可准确区分纯牛奶和奶粉奶,且掺有不同比例奶粉奶或水的样品在结果分析中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等利用电子舌,很好地区分了新鲜牛乳和变质牛乳。利用电子舌,区分不同原料乳,发现运用线性判别分析和簇类的独立软模式进行数据分析可实现对乳房炎牛乳正常牛乳的区分,正确率达95%。本实验挑选65 受过系统性感官评价课程培训的食品专业大学生担任品评员,对五种牛奶的不同感官特性进行评判打分,结合描述性评价和嗜好性评价结果,以分析五种牛奶的感官区别、了解国内外不同品牌牛奶的差异,及当代年轻人对乳制品的饮用嗜好,为我国奶制品企业未来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鉴于电子鼻和电子舌优秀的鉴别能力,故本实验利用电子鼻、电子舌和色差仪检测技术,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方法,了解电子鼻和电子舌对市售五种著名国内外同类牛奶进行区分的可能性,以期为未来基于电子鼻、电子舌及色差仪的奶制品追根溯源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光明(Guangming)全脂灭菌纯牛奶(1L 装利乐包,光明(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蒙牛(Mengniu)全脂灭菌纯牛奶(1L 装利乐包,内蒙古蒙牛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气相色谱法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⑴石油气的分析石油气(C1~C4)的成分分析,目前都采用气相色谱法。以25%丁酮酸乙酯为固定液,6201担体,柱长12.15m,内径4mm,柱温12℃,氢为载气,流速25ml/nin,热导池电桥电流120~150mA, C1~C4各组分得较好的分离见图10。图10 石油在丁酮酸乙酯柱上的分离1-空气;2-乙烷;3-乙烯;4-二氧化碳;5-丙烷;6-丙烯;7-异丁烷8-乙炔;9-正丁烷;10-正丁烯;11-异丁烯12- 反丁烯-2,3;13- 顺丁烯-2,4;14-丁二烯北京化工研究院近期研究出用多孔氧化铝微球色谱固定相,对C1~C4烃分离很好,柱长2m,内径2mm,内填充0.3%阿皮松L,改性?-Al2O3,微球120~130目;柱温85℃,氮为载气,流速15ml/min,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离谱见图11. 此外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研究院还研制了石墨化炭黑和改性石墨化炭黑色谱固定相分离C1~C4烃。⑵石油馏的的分析气相色谱法分析石油馏分的效能与分析速度是精密分馏等化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如一根60m长、内径0.17mm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内涂OV-101,在程序升温条件下(柱温40~90℃)进样0.6?1,分流比150:1,分析了65~165℃大港直馏气油。用一根30m长、内径0.25mm 毛细管柱,涂PEG1500,柱温80℃,汽化100℃,氮为载气,分流比100:1,汽油中微量芳香烃得到很好的分离(见图12)。图11 低级烃类的气相色谱分离图1-CH4;2-C2H6;3-C2 H4;4-C3 H8;5-C2 H2;6-C8 H6;7-iC4 H10;8-nC4 H10;9-丙二烯;10-丁烯-1;11-iC5 H12 12--i C4 H6;13- 反丁烯-2;14- 顺丁烯-2;15-丁二烯16-丙炔图12汽微量芳烃的油中色谱分离1-苯;2-甲苯;3-乙苯;4-对二甲苯;5-一间二甲苯; 6-邻二甲苯 气相色谱法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我国在环境科学研究、监督检测中,广泛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大气和水中痕量胡害物质。 ⑴大气中微量-氧化碳的分析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工业锅炉和家用煤炉燃烧不完全放出一氧化碳,都污染环境。大气中痕量一氧化碳常用转化法没定。国产SP-2307色谱仪具有转化装置,使CO转化为CH4。CO+3H2Ni催化/380℃→CH4+H2O 色谱柱固定相可用5A筛分子,GDX-104,Porpak Q等,以分子筛为例,13X或5A分子筛60~80目(先经500~550℃活化2小时)以氢气载气, 57ml/nin;氢焰检测器;空气400ml/min;尾吹氮气80ml/min。柱长2m,内径2mm,柱温36℃,检测室130℃,转化炉380v;进样量1mm。可测大气中ppm级一氧化碳。

食品分析论文

食品分析综合报告 姓名:朱英呈学号:1202062031 班级:12食品(2)班系别:生物系食品专业 摘要:食品分析是关系食品质量和销售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食品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 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很多方面离开国际水平尚有一定的距离。食品分析作为食品科学和食品加工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为食品科学的发展和食品加工业的进步起了突出的作用。未来的食品分析绝不会是现在意义上的只测定食品中的水分、灰分、酸度、总蛋白质和纤维素等一些粗糙的常规指标。瘦肉精又称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粉末,猪食用后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提高猪肉的瘦肉率。 关键词:分析、检验、色谱、化学、指标 正文: 近年来, 食品仪器分析的发展十分迅速, 一些学科的先进技术不断渗透到食品分析中, 形成了日益增多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 从而使仪器分析在食品分析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长, 并成为现代食品分析的重要支柱。科技水平先进的国家在食品分析中已基本采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代替手工操作的老方法, 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以及可进行光谱扫描的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均得到了普遍应用, 加上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有力推动了食品仪器分析的发展, 使得食品分析正处在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瘦肉精学名为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B),化学名为“2 -[(叔丁氨基)甲基]-4-氨基-3,5-二氯苯甲醇盐酸盐”,药品名为“克喘素、安哮素、舒喘宁、双氯醇胺”等。它是一种营养兴奋剂,属β-兴奋剂类激素。给猪喂食瘦肉精可以增加生长速度,增加瘦肉率。瘦肉精能耐受 100℃高温,经126℃油煎5分钟才会破坏减半,常规烹调对肉食品中的瘦肉精残留起不到破坏作用。人类食用含瘦肉精的猪肉后会发生中毒,会出现手足麻木,头晕、手抖,血钾低,肌肉震颤、心慌、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会引起心动过速、神经过敏、头痛、肌肉痛等症状,也可能会导致死亡。

[食品检测论文范文]食品检测论文范文2篇

[食品检测论文范文]食品检测论文范文2篇 食品检测论文范文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探析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食品行业不断暴露出食品的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我国出台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检测条例,有效促进了我国食品安全发展。在新形势下,只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才能更好地促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保证我国餐饮行业的持续发展。 1食品安全监管发展及现状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食品的安全问题是政府形象的保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公共问题,因此,积极地进行食品安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来看,欧美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措施,有效保证了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在我国食品行业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一些食品安全监管方式,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009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它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分工,构建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制以及食品安全评估,促进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提高了食品安全监测的力度。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相关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担相关的监管工作,严格

遵守了《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积极采用全新的食品安全监管理念进行相关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随着相关工作的开展,相关的监管范围也在逐渐扩大,覆盖了我国31个省市以及8个菜种18个食品辅助原料,为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监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又出台了《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以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有效完善了我国餐饮服务食品监管机制。 2积极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必要性 在社会不断发展中,由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机制不够完善,出现的许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例如:苏丹红、口水油、毒猪油等,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近几年来,我国由于食品所引发的疾病在餐饮服务中占据了70%~80%之多,从2010年以来,由于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共276起,其中食物中毒的人数有11000万多人,死亡人数190人,与之前相比较,有所增加。因此积极进行我国食品安全监测势在必行。近年来,地沟油、麦乐鸡事件的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了我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在餐饮服务中,材料到餐桌,是餐饮服务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材料的加工及消费中的不合理环节,都会对食品的安全造成影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同时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不仅能够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还为一些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标准。 3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控制和检测分析 在餐饮服务中,都是通过及时加工、销售、服务等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在我国餐饮行业中,相关的服务门槛较低、服务部门的销售管理水平低、缺乏安全以及风险意识,同时,不具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