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产业中的高分子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能源产业中的高分子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能源产业中的高分子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能源产业中的高分子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刘大柯

摘要由于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日益加重,太阳能在能源产业中异军突起,成为能源领域的新星。太阳能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清洁、干净、无污染,其储量巨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充满了诱人的前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各类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和推广在世界各国备受关注。在目前商品化的太阳能电池市场中,尽管无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占据主导地位,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因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太阳能电池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质轻、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等特点,现已成为近年太阳能利用方面研究的热点。有机太阳能电池是实现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最有前景的器件之一。文章综述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器件构型,电池材料及制备工艺,最后对柔性光伏器件的应用前景和商业化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能源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给体受体

0.引言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也在急速增长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达34.8×108t标准煤[1],与美国相当。。庞大的能源消费总量给我国的“能源安全供应体系”和“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一方面,由于自有能源不能满足消费需求,我国有大量能源需要从国外进口,据海关总署统计,2011年我国石油和煤炭的进口量分别达到2.53×108t和1.82×108t[2],能源供应的整体“对外依存度”较高。另一方面,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近90%是传统化石能源[3]。这些化石能源在燃烧利用过程中向大气层及自然环境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有毒有害物质和粉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当前,探索和开发其他新兴能源利用方式,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诸多新兴能源利用方式中,太阳能光伏发电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方式之一。然而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光伏技术主要基于无机硅材料,其高昂的材料制备成本以及高能耗的加工工艺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并且其生产过程中的产生的大量副产物四氯化硅对于环境污染极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低廉、材料质量轻、加工性能好,可以利用先进的卷对卷以及喷涂打印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并具有柔性,可以加工成为半透明器件,易于携带,生产过程中能耗低,环境污染少[4],因此其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1.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根据光伏效应,通过活性层材料吸收光子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光能转化为电能要经历4个基本步骤,如图一所示。

图1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过程[5]

(1)吸收光能产生激子

BHJ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通常为聚合物与富勒烯衍生物的共混薄膜,其厚度一般为100nm左右。与无机半导体材料不同的是,有机聚合物材料通常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εr≈2~4),因此,当一束太阳光照射到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时,有机半导体吸收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后就会激发一个电子从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跃迁到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在H0MO处留出空位,这一空位被为空穴,空穴带有正电荷。受人射光子激发而形成的电子和空穴会以具有较强束缚能的电子一空穴对的形式存在,也就是所谓的激子[6-7],而不是像在无机硅基太阳能电池中,在光照下直接得到自由移动的载流子。在绝大部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只有一小部分入射光被吸收,这是由于聚合物材料对太阳光的吸收范围与太阳光谱不能很好地匹配,而且BHJ聚合物电池的活性层通常较薄,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材料的吸光效率,也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比无机硅基太阳能电池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2)激子的迁移

在传统的无机太阳能电池中,在外电场作用下被激发的电子移向正极,空穴移向负极。而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在外电场作用下激子首先会迁移到给体-受体界面。由于激子寿命很短,通常小于1ns,因此激子必须尽快迁移和解离。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激子的有效迁移距离只有10~20nm[8]。激子迁移超过该距离时,就会发生复合,影响光电流的产生。

(3)激子解离产生电荷

在有机聚合物BHJ太阳能电池器件中,激子迁移到给体-受体界面时,因为有机半导体材料的介电常数较小(εr≈2~4),需要一个至少大于0.3eV的能量来解离激子[9]。

(4)电荷转移及收集

当激子解离之后,给体和受体能够相对独立地传输载流子。其中,受体传输电子,给体传输空穴,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移动的电子和空穴分别向正负两极移动,形成了光电流。

2.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器件构型

目前广泛使用的OPV电池器件是体相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10-11](图2左)。该器件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透明氧化电极,通常使用铟锡氧化物,ITO;

(2)空穴传输层,主要目的是提高活性层与ITO电极之间的接触以及空穴的传输,通常使用聚乙撑二氧噻吩与聚苯乙烯磺酸盐的混合物(PEDOT:PSS);

(3)活性层,主要负责光能向电能的转化,通常是由给体聚合物和受体富勒烯材料组成;

(4)电子传输层,主要目的是增加光子的吸收以及电子的传输,通常使用LiF 和TiOX;

(5)金属电极,通常是一些具有较低功函数的金属,例如:LiF/Al,Al/Ca等。

该结构通常称为正置结构电池该结构的电极界面不稳定,主要是作为空穴传输层的3,4—亚乙基二氧噻吩/聚对苯乙烯磺酸具有弱酸性,会腐蚀ITO正电极,导致ITO缺陷,影响器件性能。传统正向型体相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所用的金属电极材料功函数较低,很容易在空气中氧化,影响器件的稳定性。此外,具有弱酸性的空穴传输层,很容易与ITO电极发生反应,破坏电极性能[12]。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通常利用过渡金属氧化物(例如ZnO、TiO2)或碱金属碳酸盐(Cs2CO3)等材料修饰ITO[13],利用新材料V2O5或MoO3修饰金属电极,这不但能使传输层的功函数与活性层的能级以及相应电极的功函数得到合理的匹配,而且可以实现器件正负电极的反置,从而得到性能较好的倒置结构电池。对于倒置结构电池,活性层中分离的激子,即正负载流子将沿着与正置结构电池中载流子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到达电极。制作的器件在空气中的稳定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倒置结构中金属正电极甚至可以使用非金属材料制成(如石墨烯),其可以有效避免空气中的水氧侵蚀,特别适用于在柔性基板上制作电极的量产工艺,或者还可以使用较高功函数的金属作电极(如Ag等),达到了避免电极氧化的目的。倒置结构的推出很好地利用了电极稳定性的优势。

3.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

3.1电子给体材料

3.1.1聚苯撑乙烯撑类(PPVs)

自从1990年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成功合成出PPV以来,共轭聚合物在电致发光领域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类共轭聚合物在光伏太阳能电池方面同样有着优异的性能,并且易于合成,性能稳定,与富勒烯构成的本体异质结器件的效率最高。1995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Wudl教授将聚合物材料MEH-PPV与受体材料PCBM共混之后,制备出首个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该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可以达到3%[14]。这一研究工作开启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新篇章。然而,MEH-PPV较小的电荷迁移率以及较窄的光谱吸收限制了其光电转化效率的提高。

3.1.2聚噻吩类(PThs)

聚噻吩类(PThs)主要是含有长链取代烷基的聚噻吩,比如聚3-丁基噻吩,聚3-己基噻吩和聚3-辛基噻吩等。其与富勒烯复合构成本体异质结的效率与PPV衍生物相近[15]。聚3-己基噻吩(P3HT)由于其良好的溶解性、结晶性以及相对于PPV 及其衍生物较低的光学带隙(1.9eV)表现出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约5%)但是P3HT 较高的HOMO能级(-5.1eV)限制了器件开路电压的提高,阻碍了光电转化效率的进一步提升[16]。也正是由于P3HT如此出色的光电转化性能,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聚合物太阳研究热潮。

3.1.3聚芴

聚芴及其共聚物是一类优异的电致发光材料,当其主链含有芳胺共聚单元后,表现出较强的空穴传导能力。当其与含有苯并噻二唑共聚单元的聚芴(F8BT)构成本体异质结后,表现出了光伏效应。

3.1.4低能带隙聚合物

目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最常用的电子给体材料是PPVs及PThs,它们的能带隙(Eg=2.0eV~2.2eV)不能很好地与太阳发射光谱(最大的光子流量位于1.8 eV)匹配。根据能带隙控制工程原理,设计合成出与太阳光谱匹配较好的低能带聚合物(E g<1.8 eV),能达到提高光富集效率的目的[17],这一方向越来越受到重视。从2006年起,众多材料科学家将目光投向了窄带隙共轭聚合物材料的设计与开发。以PCPDTBT为例,它的吸收边缘可以达到900nm,基本覆盖了整个可见光区域,基于该材料制备出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率为 3.2%。对其活性层形貌进一步优化后,可以将该材料的光电转化效率提高到5.1%。2013年,美国华盛顿大学Alex K Y Jen教授对该材料进行优化,通过引入氟原子,提高了整个器件的开路电压。优化后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可以达到 6.6%,双结(异质结)电池达到了8.2%[18]。

图3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代表性电子给体材料的结构式

3.2电子受体材料

3.2.1有机分子受体

有机分子受体中最常见的是富勒烯及其衍生物。C60分子内外表面有60个π电子,组成三维π电子共轭体系,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电子亲和能(E A=2.6eV~2.8eV)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最多可吸收6个电子,是目前最好的受体材料,与PPVs构成的本体异质结的效率也最高。由于未加修饰的C60的溶解性较差,易聚集,与PPVs成膜的质量较差,因此可对C60进行各种各样的修饰。最常用的衍生物为PCBM。

图4

3.2.2聚合物受体材料

聚合物受体材料主要有CN-PPV,芳杂环类聚合物和梯形聚合物[19]等。共轭聚合物作为电子受体与有机分子受体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与给体聚合物的相容性较好,但又有一定的相分离,这样将产生激子分裂的界面,形成无数个异质结,具有大的有效分离界面。这些聚合物光伏器件的性质与有机小分子受体构成的器件有本质上的不同。后者虽然表现出非常有效的光诱导电荷转移,但仅有一种光致电荷流动,而聚合物混合物允许两种聚合物产生光致电荷传输到达电极,收集两种类型的载荷,这对于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非常重要。

带吡啶环的聚合物可以作为光伏受体材料,但不溶于普通的溶剂,故适合制备双层P/N异质结。它们的吸收主要位于紫外区,使得光吸收效率不高,降低了总的能量转换效率。Kazuya M.等报道了聚吡啶作为受体与MDO-PPV(聚(2-甲氧基-5-十二烷氧基)-对苯撑乙烯撑)给体构成的P/N异质结器件及聚(对吡啶-乙烯撑)为受体与P3HT(聚(3-己基)噻吩)给体构成的P/N异质结器件。芳杂环的种类繁多,如果对其进行适当的化学修饰,增加溶解性,构成本体异质结,相信会进一步提高效率,同时也丰富了聚合物受体的种类。最近由Zhang F.L.等[20]报道的一种新的聚合物芳杂环受体EHH-PPy PzV(见图5),当与MEH-PPV构成本体异质结或P/N结时,表现出了较好的光伏性能。其EQE达到7%(555nm,0.21mW/cm2),能量转换效率达到

0.03%(78mW/cm2,AM 1.5)。

图5

梯形聚合物的早期应用是它的耐高温性,最近发现其也具有光导、非线性光学和电致发光性能。BBL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梯形聚合物。它是一种优异的n-型半导体,它的平面结构更加有利于电荷传输,与PPV构成P/N异质结时,表现出较好的光伏性能,能量转换效率高达2%(410nm,0.4mW/cm2,AM 1.5)。BBL由于溶解性差,研究得不多,今后发展的趋势是研究开发溶解性好的受体型梯形聚合物。

4制备工艺

实验室通常采用旋涂法制作OSC的活性材料薄膜,对于大规模、大面积生产FOSC,旋涂法不再具有优势,因此需要发展高效和低成本的涂布或者印刷技术[21]。常见的印刷或者涂布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刮刀涂布、狭缝型挤压式涂布、双缝型挤压式涂布、丝网印刷、凹版印刷、柔性版印刷以及喷墨印刷等。近年来,成功地应用于FOSC制作的技术主要是丝网、凹版、R2R和柔性版印刷等技术。

丝网印刷技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平面上使用的平板丝网印刷,其工艺复杂、费时,网版价格低廉、形式多样,适合小规模生产和实验室使用。另一种是用于曲面或者球面的轮转丝网印刷,其可连续印刷、运行速度快、工序稳定可靠,缺点是网版价格昂贵、清洗困难。目前常用该方法制作FOSC背电极。

凹版印刷技术印刷时压力小、运行速度快,适合低黏度材料涂布。

柔性版印刷的特点是生产效率高、操作及维护简便、材料适应性广。与凹印相比,柔印密度曲线不稳定,网版厚度变化对于印刷质量有较大影响。

可通过R2R方式将凹版与柔性版印刷相结合以高效制作大面积FOSC。R2R 工艺具有成本优势,其基底为塑料柔性基底,能够精确定位,是未来FOSC量产发展的核心技术[22],同时在R2R印刷过程中可控制工艺参数以确保膜的性能。

5.市场展望

目前商品化的太阳能电池市场中,无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加工工艺非常复杂,材料要求苛刻且不易进行大面积柔性加工,且在其生产制备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副产物,大规模使用会受到成本和资源分布的限制,环境污染等问题,此类太阳能电池大规模普及化应用受到了强烈制约。改善太阳能电池的性能,降低制造成本以及减少大规模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未来太阳能电池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对于无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如下优点:

(1)与无机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相比,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原料来源广泛易得、廉价,环境稳定性高,有良好的光伏效应、材料质量轻、有机化合物结构可设计且制备提纯加工简便、加工性能好,易进行物理改性等;

(2)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更加灵活简单,可采用真空蒸镀或涂敷的办法制备成膜,还可采用印刷或喷涂等方式,生产中的能耗较无机材料更低,且

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且可在柔性或非柔性衬底上加工,具有制造面积大、超薄、廉价、环境友好、良好柔韧性等特点;

(3)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产品是半透明的[23],便于装饰和应用,色彩可选。

另外,可印刷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望应用于太阳能背包、太阳能敞篷、太阳能手电筒、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帆船甚至太阳能飞机上;同时,还可应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它可以集成在窗户或屋顶、外墙或内墙上[24-25]。可印刷柔性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应用领域涉及日常生活、建筑甚至军事等方面,覆盖面极为广泛,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二十一世纪新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化石能源的消耗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巨大挑战,充分利用清洁的可再生的新能源才是长久之计。而被人们冠以“清洁能源”的多晶硅太阳能产却在生产过程中带来大量污染。成本低、效率高、工艺简单,生产过程无污染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在将来的商业化全面普及是必然的,它将成为世界能源中重要的有生力量。参考文献:

[1]李雷,杨春.我国光伏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中外能源,(2012-4)

[2]杨基南.太阳能电池产业的现状和发展[J].微细加工技术,(2005-6)

[3]王秀强.2011年能源结构调整未达标:非化石能源比重不升反降[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2-03(6).

[4]ZOU Liyun,GUAN Shuang,LI Leijiao and ZHAO Li.Dipyrrin—based Complexes for Solution—processed Organic Solar Cells[J].Chem.Res.Chin.Univ,2015,31(5):801—808.

[5]李萌,王传坤,李晨希,等.基于富勒烯类材料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3,32(2):70—76.

[6]CAMPBELL l H,HAGLER T W,SMITH D L,et aI.Direct measurement of conjugated polymer electronic excitation energies using metal/polymer/metal structures[J].Phys Rev Lett,1996,76(11):1900-1903.

[7]ALVARADO S F,SEIDLER P F,LIDZEY D G,et al.Direct determination of the exciton binding energy of conjugated polymers using a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J].Phys Rev Lett,l998,81(5):l082-1085.

[8]Oleksandr V Mikhnenko,Hamed Azimi,Markus Scharber.Exciton diffusion length in narrow bandgab polymers[J].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2(5):6960-6965.

[9]Scharber M,Sariciftci N,Efficiency of bulk-heterojunction organic solar cells[J].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2013,38(12):1929-1940.

[10]冷明哲,宋箭叶,刘建强.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综述篇,2013,27(4):16

[11]张志娟,徐峰,杨朝峰.可印刷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技术创新态势研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011.021

[12]李青,李海强,赵娟,黄江,于军胜.阴极修饰层对SubPc/C 6o倒置型有机太阳能

[13]电池性能的影响[J].物理学报,Vol.62,No.12(2013)128803

[14]郭颖.ZnO纳米结构/聚合物杂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新型薄膜太阳电池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

[15]李永玺,陈彧,李超,刘柳,程红霞,宋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J].功能高分子学报,1008—9357(2014)04—0432—21

[16]路胜利,刘宽,杨慕杰.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000-7555(2005)04-0001-04

[17]关丽.以三苯胺为核的星形齐聚噻吩衍生物的光学、电化学和光伏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02-11

[18]杨正龙,卜弋龙,陈秋云.高效率窄带隙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J].化学进展,1005-281X(2011)12-2607-10

[19]张超智,胡鹏,李世娟,沈丹,张骁,孙晓飞.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4-01-4)

[20]Zhang F L,Jonforsen M,Johansson D M,et al.Synth.Met.,2003,138:555-560.

[21]李微,黄才勇,刘兴江.薄膜太阳电池技术发展趋势浅析[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2,7(4):344—350.

[22]王宏宇.有机薄膜R2R印刷工艺[J].印刷杂志,2013(4):7-9.

[23]刘小青,王立.有机太阳能电池应用前景展望[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0(4):0001-03.

[24]方玲,李晓波,胡平亚.柔性太阳能电池在建筑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2008(24):63.

[25]张志娟,徐峰,杨朝峰.可印刷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技术创新态势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5:011-02.

文献综述 ——GaAsSb热光伏电池

文献综述 ——GaAsSb热光伏电池开路电的优化仿真分析 1. 引言 1.1 热光伏技术 当前,能源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阻力,而现在大规模使用的化石能源,由于其不可再生和对环境的高污染性,使得开发可持续的绿色能源已经是迫在眉睫。作为一种新颖的能源利用方法,热光伏电池(thermophotovoltaic,TPV)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但是由于当时理论和工艺水平的限制,直到90年代末开始才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比较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热光伏电池系统首先是具有较高的系统效率和输出能量密度,这主要因为热光伏电池后端的光伏电池的带宽能量要小一些,这样在同等的温度条件下,系统的效率和能量密度会比较高。另外,热光伏电池系统中热发射源离后端光伏电池的距离也相对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离太阳的距离要近得多,所以这样就减少了能量在传播路径上的传递损失,而增大了能量利用的效率。另外,热光伏电池系统的噪音也比较低,并且没有移动的部件,因而可以便携使用。还有,热光伏电池系统的热源也很广泛,除过常规的太阳能外,各种工业废热、余热以及附加热等都可以作为热光伏电池系统的热量来源[1],所以热光伏电池系统的性能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不大。近年来,随着微细加工技术的发展,人们有可能去制造微型的热光伏电池系统去取代传统的化学电池作为工业和科技界的能源,因而热光伏电池系统必将是未来微型电力系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一般来讲,热光伏电池系统就是一种通过光伏电池把热辐射源辐射的热能转化成电能的静态能量转换器件[2]。典型的热光伏电池系统包括一个前端的热辐射源,一个后端的光伏电池和位于它们之间的光谱控制元件,如光谱滤波器等。 整个热光伏电池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首先是热源的热量直接加到热辐射源上,然后热辐射源辐射出的能量到达滤波片,接着滤波片过滤掉能量小于PV 电池带宽能量的低能光子,而使得大于PV电池带宽能量的高能光子到达PV电池,最后PV电池由于光生伏特效应产生光生电子,而电子以电流的方式输出到外电路作为电源使用[3]。由于滤波片不可能是理想的,所以那些到达PV电池的不能产生电子的低能光子的能量将作为热损耗损失掉。

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材料研1203 Z石南起新材料(或称先进材料)是指那些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之中的具有比传统材料的性能更为优异的一类材料。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新材料技术则是按照人的意志,通过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创造出能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新材料按组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性能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性质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 功能材料是指那些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生物医学功能,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效应,能完成功能相互转化,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功能元器件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高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材料。 功能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它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能源技术、纳米技术、环保技术、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功能材料不仅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还对我国相关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它已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研究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在全球新材料研究领域中,功能材料约占85%。我国高技术 (863)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均安排了许多功能材料技术项目(约占新材料领域70%比例),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及材料研究 引言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能源,不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在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当中;大阳能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是其中最受瞩目的项目之一。为此,人们研制和开发了太阳能电池。制作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光电于转换反应,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1、硅太阳能电池;2、以无机盐如砷化镓III-V化合物、硫化镉、铜铟硒等多元化合物为材料的电池;3、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大阳能电池;4、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等。不论以何种材料来制作电池,对太阳能电池材料一般的要求有:1、半导体材料的禁带不能太宽;②要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3、材料本身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4、材料便于工业化生产且材料性能稳定。基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硅是最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这也是太阳能电池以硅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但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其它村料为基础的太阳能电池也愈来愈显示出诱人的前景。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及其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趋势。 1 硅系太阳能电池 1.1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硅系列太阳能电池中,单晶硅大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高性能单晶硅电池是建立在高质量单晶硅材料和相关的成热的加工处理工艺基础上的。现在单晶硅的电地工艺己近成熟,在电池制作中,一般都采用表面织构化、发射区钝化、分区掺杂等技术,开发的电池主要有平面单晶硅电池和刻槽埋栅电极单晶硅电池。提高转化效率主要是*单晶硅表面微结构处理和分区掺杂工艺。在此方面,德国夫朗霍费费莱堡太阳能系统研究所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该研究所采用光刻照相技术将电池表面织构化,制成倒金字塔结构。并在表面把一13nm。厚的氧化物钝化层与两层减反射涂层相结合.通过改进了的电镀过程增加栅极的宽度和高度的比率:通过以上制得的电池转化效率超过23%,是大值可达23.3%。Kyocera公司制备的大面积(225cm2)单电晶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19.44%,国内北京太阳能研究所也积极进行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开发,研制的平面高效单晶硅电池(2cm X 2cm)转换效率达到19.79%,刻槽埋栅电极晶体硅电池(5cm X 5cm)转换效率达8.6%。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无疑是最高的,在大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受单晶硅材料价格及相应的繁琐的电池工艺影响,致使单晶硅成本价格居高不下,要想大幅度降低其成本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节省高质量材料,寻找单晶硅电池的替代产品,现在发展了薄膜太阳能电 池,其中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就是典型代表。 1.2 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通常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在厚度350~450μm的高质量硅片上制成的,这种硅片从提拉或浇铸的硅锭上锯割而成。因此实际消耗的硅材料更多。为了节省材料,人们从70年代中期就开始在廉价衬底上沉积多晶硅薄膜,但由于生长的硅膜晶粒大小,未能制成有价值的太阳能电池。为了获得大尺寸晶粒的薄膜,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方法。目前制备多晶硅薄膜电池多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包括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和等

有机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有机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P3HT-PC61BM 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 电池器件制作与性能测试 实验日期 指导老师 实验者 学号 专业班级 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在实验室现场制作P3HT-PC61BM 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器件以及开展电池性能测试,了解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作工艺与流程,熟悉相关的加工处理与分析测试设备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加深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实验仪器 电子分析天平、加热磁力搅拌器、超声仪、紫外臭氧清洗系统、旋涂仪、 惰性气体操作系统、真空蒸镀系统、太阳光模拟器、数字源表、台阶仪 三、实验要求 1、严格按照实验室要求与规范开展实验,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触摸或按动设备开关或按钮以及设备控制系统。 2、实验期间保持室内安静,保持实验室内清洁卫生。 3、熟悉有机太阳能电池加工与测试相关设备、原理与方法。 四、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1.聚合物体异质结加工溶液的配制(活性层P3HT:PCBM 溶液的配制) 在手套箱外称取所需的P3HT 5、6mg 与PCBM 5、6mg,混合好装入带有磁子的5mL 瓶子中,转移到手套箱中;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取0、33mL oDCB(邻二氯苯)溶剂,配成17mg mL-1的溶液,放到加热台(加热台需要 5 分钟的稳定时间)上,设置温度为85℃,搅拌1h 后,冷却至室温待用。 2.导电玻璃表面清洁与处理。 A.首先确认ITO 面,用万用电表(打到Ω档)测试其表面电阻,有电阻的一面为ITO,在其反面的边缘处刻‘上’字(见下图)。将ITO 依次放到去离子水、丙酮与异丙醇中超声清洗10 分钟。每次超声完毕,用镊子取出ITO,用同样的溶剂反复冲洗两面三次,之后用氮气枪迅速吹干,立刻放到盛有下一种溶剂的容器中清洗。最后将用氮气枪吹干的ITO 转移到六孔板中转移至紫外/臭氧清洗机(操作详见其说明)中,将ITO面朝上,表面清洁处理10 分钟后,将ITO 取出并置于六孔板中待旋涂PEDOT:PSS(ITO 面朝下)。

太阳能电池板原理(DOC)

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太阳能成为新型能源得到了大力的开发,其中我们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太阳能电池了。太阳能电池是以半导体材料为主,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光电转换,使它产生电流,那么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怎么样的呢?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当太阳光照射到半导体上时,其中一部分被表面反射掉,其余部分被半导体吸收或透过。被吸收的光,当然有一些变成热,另一些光子则同组成半导体的原子价电子碰撞,于是产生电子—空穴对。这样,光能就以产生电子—空穴对的形式转变为电能。 一、太阳能电池的物理基础 当太阳光照射p-n结时,在半导体内的电子由于获得了光能而释放电子,相应地便产生了电子——空穴对,并在势垒电场的作用下,电子被驱向型区,空穴被驱向P型区,从而使凡区有过剩的电子,P区有过剩的空穴。于是,就在p-n结的附近形成了与势垒电场方向相反的光生电场。 如果半导体内存在P—N结,则在P型和N型交界面两边形成势垒电场,能将电子驱向N区,空穴驱向P区,从而使得N区有过剩的电子,P区有过剩的空穴,在P—N结附近形成与势垒电场方向相反光的生电场。

制造太阳电池的半导体材料已知的有十几种,因此太阳电池的种类也很多。目前,技术最成熟,并具有商业价值的太阳电池要算硅太阳电池。下面我们以硅太阳能电池为例,详细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1、本征半导体 物质的导电性能决定于原子结构。导体一般为低价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极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高价元素(如惰性气体)或高分子物质(如橡胶),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受原子核束缚力很强,很难成为自由电子,所以导电性极差,成为绝缘体。常用的半导体材料硅(Si)和锗(Ge)均为四价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既不像导体那么容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也不像绝缘体那样被原子核束缚的那么紧,因而其导电性介于二者之间。 将纯净的半导体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制成单晶体,即为本征半导体。晶体中的原子在空间形成排列整齐的点阵,相邻的原子形成共价键。

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综述

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综述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能源消耗殆尽,能源越来越收到重视。其中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莫过于太阳能。太阳能绿色环保,因此逐渐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太阳能已成为新能源领域最具活力的部分,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发展太阳能。本文主要阐述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太阳能电池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种类;发展现状; Narr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lar Battery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raditional energy will be used up in a short time.Eneygy are being pay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And the solar energy is the most promising.Because of it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t gets widespread attention. Solar energy has become the most vibrant part among the new energy field,and all countrise tried their best to develop solar energy.This article mainly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of solar battery,the types of solar battery,curent situation of solar battery and its’ prospect. Key Words:solar battery; types of solar battery; curent situation of solar battery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重要性日趋凸显。但是石油、煤等不可生起源消耗殆尽,人们开始探索新的能源。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受到了人们的亲睐。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中,太阳能的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1].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和开发日益得到重视.制作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的光电子转化反应。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①硅太阳能电池;②以无机盐如砷化镓Ⅲ一V化合物、硫化镉、铜铟硒等多元化合物为材料的电池;③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等。不论以何种材料来制作电池,对太阳能电池材料一般的要求有:①半导体材料的禁带不能太宽;②要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③材料本身对环境不造成污染;④材料便于工业化生产且材料性能稳定。基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硅是最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2].这也是太阳能电池以硅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 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太阳能电池发展进程,太阳能电池的种类,以及发展现状,并讨论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 2太阳能电池现状及其前景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二元和三元组分给体- 受体(D-A)型聚合物的性能研究

Material Sciences 材料科学, 2018, 8(1), 1-10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7f996657.html,/journal/m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f996657.html,/10.12677/ms.2018.81001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f Binary and Ternary Donor-Acceptor Conjugated Polymer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 Xuejiao Wang1, Weijuan Xu1, Jianjun Wang1, Jianyu Yuan2 1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of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Jiangsu Key Laboratory for Carbon-Bas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Devices, Institute of Functional Nano & Soft Materials (FUNSOM),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Received: Dec. 4th, 2017; accepted: Dec. 21st, 2017; published: Jan. 4th, 2018 Abstract Narrow band gap D-A conjugated polymer P1 and D1-A-D2-A ternary conjugated polymer P2 with regioregular backbone structure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y precisely controlling the ar-rangement of the third building block, the polymer properties can be comprehensively and deli-cately tuned, resulting in more balanced optical bandgap and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HOMO) energy levels, planar structure and strong intermolecular packing. Here, the influence of third unit on material microcosmic and macrocosmic properties was examined exclusively. By using [70]PCBM as the electron acceptor, the optimized polymer solar cells without any additive demonstrated an increased open circuit voltage (V oc),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J sc) and fill factor (FF) in ternary polymer P2 based device, and a best PCE of 5%, which i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in comparison with D-A polymer P1 based device.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ernary molecular designing strategy and may achieve control of desirable device properties by optimizing molecular structure in the future. Keywords Ternary Conjugated Polymers, Polymer Solar Cells, Morphology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二元和三元组分给体-受体(D-A)型聚合物的性能研究 王雪娇1,徐炜娟1,王建军1,袁建宇2 1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江苏苏州

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综述

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传统的化石能源正面临枯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寻求可再生能源的迫切性。据《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1999白皮书统计,传统化石能源随着人们的不断开发已经趋于枯竭的边缘,各种能源都只能用很短的时间,石油:42年,天然气:67年,煤:200年。而且,由于大量过度使用这些能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达210万吨,并呈上升趋势,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空气中大量二氧化碳、粉尘含量已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人们需要一种储量丰富的洁净能源来代替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而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正符合这一要求。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万千瓦,若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就可达5.6×1012千瓦小

时。而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亿吨标准煤,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非常广阔。在太阳能的有效利用中,太阳能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是其中最受瞩目的项目之一。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和开发日益得到重视。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各种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及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二、国外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1、TCO/TiO2/P3HT/Au三明治式结构的p-n异质结的太阳能电池 2005年5月份,Kohshin Takahashi等发表了TCO/TiO2/P3HT/Au三明治式结构的p-n异质结的太阳能电池,电池结构如图1。 图1 ITO/PEDOT:PSS/CuPc/PTCBI/Al结构太阳能电池 简图 图2 TCO/TiO2/P3HT/Au电池结构示意图 同时采用了卟啉作为敏化剂吸收光子,产生的电子注入

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类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48?材料导报:综述篇2010年3月(上)第24卷第3期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类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魏宇锋,陈相,蒋伟,朱洪坤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 摘要窄带隙共轭聚合物材料是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热点。按窄带隙聚合物材料的结构分类,简要总结了不同种类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类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器件性能,并指出了该研究领域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窄带隙共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 ResearchProgressofNarrowBandgapConjugatedPolymer MaterialsforApplicationinSolarCells WEIYufeng,CHENXiang,JIANGWei,ZHUHongkun (ShanghaiEntry-ExitInspectionandQuarantineBureau,Shanghai200135) AbstractNarrowbandgapconjugatedpolymermaterialshaveattractedgreatinterestsintheresearchfieldofnovelsolarcells.Design,synthesisanddeviceperformancesofvarioustypesofnarrowbandgappolymermaterialsaresummarizedbriefly,accordingtOdifferentclassificationsofthematerials7structure.Theexistingproblemsandfuture prospect ofthiskindofmaterialsarediscussed. Keywordsnarrowbandgap.conjugated polymer,solarcells,energyconversionefficiency 0前言 过去的几十年中,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类无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得到了很快发展,已占有70%左右的太阳能电池市场,其光电转化效率从20世纪50年代贝尔实验窜的约6%发展到如今的约37.9%,在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口’2],但其复杂的制备工艺、较高的制作成本及不易柔性加工等缺点,限制了大面积无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大规模使用。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制作,尤其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具有共轭结构的聚合物半导体材料具有许多优良性质,如有效吸收太阳的光子,可以旋涂、刮涂及丝网印刷等方法实现湿法加工成膜;可以制成柔性、特种形状以及大面积器件;可以与其他有机或无机材料共混而制备成杂化器件等。目前,聚合物本体异质结型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已经达到6%[3]。 聚合物能带隙定义为:聚合物中最高被占用分子轨道(HOM0)与分子最低空余轨道(LUM0)之间的能级差。能带隙低于2.oeV,即能吸收波长在620nm以上光的聚合物,被定义为窄带隙聚合物。聚(3-己基)噻吩的能带隙约为1.9eV,能吸收650hm以下的太阳光。研究数据表明,在650hm太阳光谱中仅有22.4%的光子可以被吸收,因此降低聚合物能带隙能增加太阳光谱中光子的吸收率【4j。然而,聚合物能带隙的降低会使器件的开路电压(k)降低,从而导致能量转换效率(PCE)降低。在实际应用中,聚合物的最佳能带隙取决于诱导电荷分离所需要的能量、给体的吸收属性以及受体的限制条件等。太阳能电池器件中最常用的电子受体为C60的衍生物PCBM,与之构成大型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共轭聚合物的最佳能带隙范围是1.3~1.9eV“。 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设计、合成新型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类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1研究概述 1.1聚噻吩类 聚噻吩的结构见图1。为了增加其溶解度,许多不同的取代基团被引入到聚噻吩骨架E,如烷基链、烷氧基链、酸、酯以及苯基等。聚噻吩是五元环结构,在2、5位实现聚合增长,因此,聚合物分子骨架就有了3种构型,“尾一尾”结构、“头一头”结构以及“头一尾”结构,其中“头一尾”结构是区域规则的结构。 聚噻吩PAT的构型规整性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的高分子电导率较高,基于规整性高分子的有机光伏打(OPV)器件具有更高的效率。然而早期的合成方法无法得到规整性的聚噻吩。直到1990年,McCulloughbJ和Reiket61才用2种相关联的方法合成了具有高度规整性的聚(3-己基噻吩)(P3HT)(见图1)。由这2种方法得到的聚噻吩其区域规整 魏字锋:男,1981年生,硕士,主要从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以及进出口锂电池类危险品的检验鉴定工作Tel:021—52848855—221E-mail:yufengwei021@gmaikcom 万方数据

有机太阳能电池

2 有机太阳能电池综述 2.1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简述 对于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分子材料,另一类是聚合物材料。严谨一些的分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五类:⑴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⑵有机大分子化合物;⑶D-A二元体系;⑷模拟叶绿素分子结构材料;⑸有机无机杂化体系。但鉴于本论文的工作内容和研究深度,在这里只对前面简单分类作主要介绍。 2.1.1小分子材料 有机小分子光电转换材料大部分是一些含共轭体系的染料分子,它们能够很好地吸收可见光从而表现出很好的光电转换性质。它们具有化合物结构可设计性、材料质量轻、生产成本低、加工性能好、便于制备大面积太阳能电池等优点。主要的小分子材料有酞菁[3]、卟啉[4-6]和苝菁[7,8]等,现简单介绍如下:酞菁类化合物是典型的p型有机半导体,具有离域的平面大π键,600~800nm 的光谱区域内有较大吸收。其合成已经工业化,是太阳能电池中很受重视、研究得最多的一类材料。这几十年来,人们主要研究了从金属酞菁在金属电极尤其是铂电极上的光电效应,探讨了如中心金属离子、掺杂及环境气氛等影响金属酞菁光伏效应的多种因素,到金属酞菁在无机半导体如ZnO、CdS、SnO2等上面的光伏效应。 卟啉由4个吡咯环通过亚甲基相连形成的具有18个π电子的共轭大环化合物,其中心的氮原子与金属原子配位形成金属卟啉衍生物。卟啉和金属卟啉都是高熔点的深色固体,多数不溶于水和碱,但能溶于无机酸,溶液有荧光,有非常好的光、热稳定性。卟啉体系最显著的化学特性是其易与金属离子生成1:1配合物,卟啉与元素周期表中各类金属元素(包括稀土金属元素)的配合物都已经得到。 苝属于n型半导体材料,其吸收范围在500nm左右,其在可见光区有强吸收。单线态电子从染料注入半导体的导带的速度通常比三线态快。菁染料是一种双极性分子,属p型半导体,是良好的光导体,在溶液中具有良好的溶解度。在光激发下,份菁分子的电荷分离效率较高。不过,菁染料存在稳定性差的缺陷。 此外,其它有机小分子材料还有:方酸类化合物[9,10]、罗丹明、并四苯等。

太阳能电池关于温度的综述

关于硅和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组件在热性能方面的综述 摘要: 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在结晶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领域获得的温度性能。它给出了一个通用的结果分析和评论的应用程序构建集成光伏(PV)热系统,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热能等。空气冷却和水冷却以及“混合式”光伏热太阳能收集器也被提及到。本文还包括非晶硅太阳能模块在塑料薄膜,薄膜太阳能电池等方面的灵活应用以及对将来这方面的展望。其主要包括对光伏模块传热机制的实验结果的分析。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光伏;太阳能;能量转换;混合系统 目录 1.介绍﹒﹒﹒﹒﹒﹒﹒﹒﹒﹒﹒﹒﹒﹒﹒﹒﹒﹒﹒﹒﹒﹒﹒﹒408 1.1.太阳能电池早期研究的回顾﹒﹒﹒﹒﹒﹒﹒﹒﹒﹒﹒﹒﹒408 1.2.半导体硅和砷化镓的温度上限﹒﹒﹒﹒﹒﹒﹒﹒﹒﹒﹒410 2.高温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影响:理论背景﹒﹒﹒﹒﹒﹒﹒﹒﹒411 2.1.热对硅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参数的影响﹒﹒﹒﹒﹒﹒﹒﹒41

1 2.2.硅太阳能电池的温度系数﹒﹒﹒﹒﹒﹒﹒﹒﹒﹒﹒﹒﹒411 2.2.1.短路电流﹒﹒﹒﹒﹒﹒﹒﹒﹒﹒﹒﹒﹒﹒﹒﹒﹒﹒411 2.2.2.暗电流﹒﹒﹒﹒﹒﹒﹒﹒﹒﹒﹒﹒﹒﹒﹒﹒﹒﹒﹒412 2.2.3.开路电压﹒﹒﹒﹒﹒﹒﹒﹒﹒﹒﹒﹒﹒﹒﹒﹒﹒﹒412 2.2.4.输出功率﹒﹒﹒﹒﹒﹒﹒﹒﹒﹒﹒﹒﹒﹒﹒﹒﹒﹒412 2.3.照明光源对输出参数的影响﹒﹒﹒﹒﹒﹒﹒﹒﹒﹒﹒﹒4 13 3.光伏热电混合太阳能系统﹒﹒﹒﹒﹒﹒﹒﹒﹒﹒﹒﹒﹒﹒﹒ 413 3.1.空气冷却﹒﹒﹒﹒﹒﹒﹒﹒﹒﹒﹒﹒﹒﹒﹒﹒﹒﹒﹒﹒﹒414 3.2.水冷却﹒﹒﹒﹒﹒﹒﹒﹒﹒﹒﹒﹒﹒﹒﹒﹒﹒﹒﹒﹒﹒﹒414 3.2.1.冷却组件中的输出温度﹒﹒﹒﹒﹒﹒﹒﹒﹒﹒﹒

导电高分子材料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

导电高分子材料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包括橡胶、塑料、纤维、涂料、胶粘剂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除一般的结构材料外,一些高分子材料还具有光电磁等性能。下面,本文将对导电高分子材料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作一下介绍。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太阳电池成为各国科学界研究的热点和产业界开发的重点。聚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较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并且商品化了的硅电池、薄膜无机电池以及染料敏化电池,有着成本低、重量轻、制作工艺简单、可制备成柔性器件等突出优点,另外聚合物材料种类繁多,可设计性强,有希望通过结构和材料的改性来提高太阳电池的性能。因此,这类太阳电池具有重要发展和应用前景。 聚合物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上的应用包括作为给体材料,受体材料,空穴传输层材料已经柔性电极,在此,我们只对其作为给体材料做简单介绍。 在太阳能电池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表征参数:PCE(光电转换效率)、Voc(开路电压)、Jsc(短路电流)、FF(填充因子)。而这些参数与聚合物的吸收光谱、电荷载流子密度、电子能级、溶解性以及聚集和形貌有着密切关系。首先,我们希望共轭聚合物材料在可见-近 红外区应该具有宽而强的吸收,从而有利于Jsc的提高;另外,我们需要给体材料有高的空穴迁移率,受体材料有高的电子迁移率,并且

尽量保证空穴电子传输平衡;因为给体和受体的LUMO能级差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实现激子分离,而且受体的LUMO和给体的HOMO 能级差值决定电池的Voc,所以在保证较窄的带隙和激子的有效电荷分离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给体的HOMO能级或提高受体的LUMO能级可以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Voc,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因为这种电池的活性层是由给/受体的混合溶液涂膜制备的,因此给体和受体材料都需要有好的溶解性和成膜性。最后,给体和受体的适度聚集可以增强材料对材料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提高载流子传输性能,但过度聚集会影响给/受体的互穿网络结构的形成,从而影响激子解离,所以我们希望给体和受体光伏材料具有适度的聚集和优化的互穿网络结构的性能。下面将基于以上几点对以下具体的聚合物材料做介绍。 一、p-型共轭聚合物作为给体光伏材料 1、聚噻吩衍生物 聚噻吩在导电聚合物和共轭聚合物光电子材料方面都占有重要 地位。在掺杂导电聚合物方面,聚噻吩与聚吡咯和聚苯胺一起是研究得最多的导电聚合物材料。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得到商品化应用的透明导电聚合物PEDOT:PSS(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和聚合物太阳电池的阳极修饰层、透明防静电涂层和导电聚合物的固体电容器中)就是一种聚噻吩衍生物。高导电的PEDOT:PSS也被用作柔性透明导电电极材料。 2002年,Alivisatos等在研究共轭聚合物、CdSe半导体纳米棒杂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工作效率、制造太阳能的材料及大致构造

引言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能源,不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在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当中;大阳能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是其中最受瞩目的项目之一。为此,人们研制和开发了太阳能电池。制作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光电于转换反应,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1、硅太阳能电池;2、以无机盐如砷化镓III-V化合物、硫化镉、铜铟硒等多元化合物为材料的电池;3、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大阳能电池;4、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等。不论以何种材料来制作电池,对太阳能电池材料一般的要求有:1、半导体材料的禁带不能太宽;②要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3、材料本身对环境不造成污染;4、材料便于工业化生产且材料性能稳定。基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硅是最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这也是太阳能电池以硅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但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其它村料为基础的太阳能电池也愈来愈显示出诱人的前景。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及其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趋势。 1 硅系太阳能电池 1.1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硅系列太阳能电池中,单晶硅大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高性能单晶硅电池是建立在高质量单晶硅材料和相关的成热的加工处理工艺基础上的。现在单晶硅的电地工艺己近成熟,在电池制作中,一般都采用表面织构化、发射区钝化、分区掺杂等技术,开发的电池主要有平面单晶硅电池和刻槽埋栅电极单晶硅电池。提高转化效率主要是*单晶硅表面微结构处理和分区掺杂工艺。在此方面,德国夫朗霍费费莱堡太阳能系统研究所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该研究所采用光刻照相技术将电池表面织构化,制成倒金字塔结构。并在表面把一13nm。厚的氧化物钝化层与两层减反射涂层相结合.通过改进了的电镀过程增加栅极的宽度和高度的比率:通过以上制得的电池转化效率超过23%,是大值可达23.3%。Kyocera公司制备的大面积(225cm2)单电晶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19.44%,国内北京太阳能研究所也积极进行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开发,研制的平面高效单晶硅电池(2cm X 2cm)转换效率达到19.79%,刻槽埋栅电极晶体硅电池(5cm X 5cm)转换效率达8.6%。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无疑是最高的,在大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受单晶硅材料价格及相应的繁琐的电池工艺影响,致使单晶硅成本价格居高不下,要想大幅度降低其成本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节省高质量材料,寻找单晶硅电池的替代产品,现在发展了薄膜太阳能电池,其中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就是典型代表。 1.2 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通常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在厚度350~450μm的高质量硅片上制成的,这种硅片从提拉或浇铸的硅锭上锯割而成。因此实际消耗的硅材料更多。为了节省材料,人们从70年代中期就开始在廉价衬底上沉积多晶硅薄膜,但由于生长的硅膜晶粒大小,未能制成有价值的太阳能电池。为了获得大尺寸晶粒的薄膜,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方法。目前制备多晶硅薄膜电池多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包括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 D)和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工艺。此外,液相外延法(LPPE)和

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应用

.. 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太阳能电池是缓解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一条新的出路,本文介绍了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综述了硅基太阳电池的优点与不足,以及硅基太阳能电池和其他太阳能电池的横向比较,硅基太阳能电池在光伏产业中的地位,并展望了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等。 关键词:硅基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 1引言 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所引发的能源消耗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传统的化石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可是如今化石能源不仅在满足人类日常生活需要方面捉襟见肘,而且其燃烧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更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随着如今全球人口突破70亿,能源的需求也在过去30年间增加了一倍。特别是电力能源从上世纪开始,在总能源需求中的比重增长迅速。中国政府己宣布了其在哥本哈根协议下得承诺,至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 --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至少15%左右【6】。 目前太阳能电池主要有以下几种:硅太阳能电池,聚光太阳能电池,无机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纳米晶薄膜太阳能电池,叠层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其材料主要包括产生光伏效应的半导体材料,薄膜衬底材料,减反射膜材料等【5】。

(图1:太阳能电池的种类) 太阳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被太阳电池吸收的光子中,那些能量大于半导体禁带宽度的光子,可以使得半导体中原子的价电子受到激发,在p区、空间电荷区和n区都会产生光生电子左穴对,也称光生载流子。这样形成的光生载流子由于热运动,向各个方向迁移。光生载流子在空间电荷区中产生后,立即被内建电场分离,光生电子被推进n区,光生空穴被推进p区。因此,在p-n结两侧产生了正、负电荷的积累,形成与内建电场相反的光生电场。这个电场除了一部分要抵消内建电场以外,还使p型层带正电,n型层带负电,因此产生了光生电动势,这就是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

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

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危机在近几十年变得越来越突出,传统的化石能源有着随时枯竭的危险,同时化石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之下,寻找可代替的新能源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而在众多备选的替代者中,太阳能电池由于其清洁性,可持续性等优点得到了大量的关注。 在1954年贝尔实验室制作了光电转化效率达6%的太阳能电池,标志着商业化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用于卫星的半导体硅太阳能的光电转化效率已达到15%~20%。但硅系列太阳能电池材料纯度要求很高且制作工艺复杂,因此成本高,难以大规模生产。其它类型半导体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因存在材料来源及工艺等问题也同样难以得到推广。而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其材料来源广泛、制作成本低、耗能少、可弯曲、易于大规模生产等突出优势显示了其巨大开发潜力,成为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各高校及科研单位研究的热点。但有机太阳能电池从其诞生以来,一直面临着效率低下的问题,至今为止,在实验室内的效率才刚刚突破10%,与硅太阳能电池相距甚远,因此提高电池效率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主要研究方向。 一.有机太阳能电池原理及构造 1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生电原理 对于一个有机OPV(有机太阳能电池),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光电材料的光生伏特效应产生电流,其基本的物理过程如图一所示。不同于无机材料能直接吸收光子产生自由电子,有机光敏材料在吸收光子之后会产生一个激子对,即电子空穴对,必须使激子解离之后才能形成光电流。而解离产生的电子必须到达电极才能对器件的光电流产生贡献。也就是说,产生光电流需要经过吸收光子,产生激子,激子解离扩散,电极收集这些过程,这一过程相比较无机材料要困难的多,这也造成OPV的光电转化效率一直不高。

能源产业中的高分子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能源产业中的高分子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刘大柯 摘要由于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日益加重,太阳能在能源产业中异军突起,成为能源领域的新星。太阳能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清洁、干净、无污染,其储量巨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充满了诱人的前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各类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和推广在世界各国备受关注。在目前商品化的太阳能电池市场中,尽管无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占据主导地位,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因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太阳能电池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质轻、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等特点,现已成为近年太阳能利用方面研究的热点。有机太阳能电池是实现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最有前景的器件之一。文章综述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器件构型,电池材料及制备工艺,最后对柔性光伏器件的应用前景和商业化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能源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给体受体 0.引言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也在急速增长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达34.8×108t标准煤[1],与美国相当。。庞大的能源消费总量给我国的“能源安全供应体系”和“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一方面,由于自有能源不能满足消费需求,我国有大量能源需要从国外进口,据海关总署统计,2011年我国石油和煤炭的进口量分别达到2.53×108t和1.82×108t[2],能源供应的整体“对外依存度”较高。另一方面,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近90%是传统化石能源[3]。这些化石能源在燃烧利用过程中向大气层及自然环境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有毒有害物质和粉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当前,探索和开发其他新兴能源利用方式,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诸多新兴能源利用方式中,太阳能光伏发电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方式之一。然而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光伏技术主要基于无机硅材料,其高昂的材料制备成本以及高能耗的加工工艺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并且其生产过程中的产生的大量副产物四氯化硅对于环境污染极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低廉、材料质量轻、加工性能好,可以利用先进的卷对卷以及喷涂打印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并具有柔性,可以加工成为半透明器件,易于携带,生产过程中能耗低,环境污染少[4],因此其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 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具有成本低、质轻、柔韧性好、可大面积印刷制备的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对电池原理,结构,材料的研究对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结构以及电极材料。并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原理;结构;材料;应用前景 1.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 有机太阳能电池,顾名思义,就是由有机材料构成核心部分的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具有光敏性质的有机物作为半导体的材料,以光伏效应而产生电压形成电流, 实现太阳能发电的效果.由于无机硅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生产成本高,污染大、能耗高,寻找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和低成本制造技术便成为人们研究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目标。有机太阳能材料和电池制备技术有望成为低成本制造的选择之一。 世界上第一个有机光电转化器件是由Kearns和Calvin在1958年制备的,其主要材料为镁酞菁(MgPc)染料,染料层夹在两个功函数不同的电极之间。1986年,行业内出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有机半导体的发明。器件的核心结构是由四羧基苝的一种衍生物(PV)和铜酞菁(CuPc)组成的双层膜。双层膜的本质是一个异质结,其思路是用两种有机半导体材料来模仿无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1992年,土耳其人Sariciftci在美国发现,激发态的电子能极快地从有机半导体分子注入到C60分子中,而反向的过程却要慢得多。1993年,Sariciftci在此发现的基础上制成PPV/C60双层膜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随后,研究人员在此类太阳能电池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混合异质结(体异质结)。而所谓“混合异质结”,就是将给体材料和受体材料混合起来,通过共蒸或者旋涂的方法制成一种混合薄膜。给体和受体在混合膜里形成一个个单一组成的区域,在任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