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基础知识复习

声现象基础知识复习
声现象基础知识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复习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任何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传播速度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声音的传播速度还跟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

4、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

5、声源到两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听力正常的人可以通过这些差异来判断声源的位置。

6、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现象,被障碍物反射的声音叫做回声。人耳能区别原声和回声的时间要0.1秒以上,即障碍物距声源至少17米,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加强原声。

7、人的耳朵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是指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8、人的耳朵感觉到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它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还跟人耳距发声的远近及声音是否集中有关。

9、不同的发声体声音的特征叫做音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0、人能听到声音的范围是20 Hz到20000 Hz,。人们把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把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11、人们把有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做乐音。

12、从物理角度定义噪声是声源作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定义一切影响人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叫噪声。

1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4、物理学中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符号是dB。

1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能够传播能量。如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是传递信息,用超声波击碎结石是传播能量。

2.0《声现象》基础知识训练(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基础知识训练(答案)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于传播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 ...。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声源 ..。 .....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真空闹钟实验 ①当把玻璃罩抽成真空时,闹钟声音并未完全消失,原因是还有固体传声(或还有少量空气) ...............。 ②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 3、介质可以分为固体 ..、液体 ..的形式传播。 ..三类。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 ..和气体 4、声速与介质种类 ......。 ....和介质温度 ....有关,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 5、课本30页最下面的小资料中,可以总结出的两条规律是: ①声速与介质种类有关 ..... .................;15..℃的空气中.........;②声速与 ......;(一般说来固体传声最快、气体传声最慢 ...介质温度有关 的声速是 ......) .... 340m/s 6、百米赛跑时,位于终点的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后开始计时,那么运动员的成绩是否准确?偏大还是偏小? 如何得到准确成绩?听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成绩不准确 ....................................;.这个成绩比运动员的实际成绩提高了;计时员 应该以看到枪烟时开始计时 ............。 7、能否用回声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应该如何测量?真空不能传声,不能用回声测量地球到月球 ................... 的距离;应该用激光或电磁波测量地球到月 .......... ...,测出光从地球到月球...................球的距离,光速(电磁波速)是 ....8.m/s ..............3X10 的时间就可以测出 ........。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三要素)是音调 ..和音色 ..。 ..、响度 音调是表示声音高低 .......特性的物理量;音色是表示声音的感..特性的物理量;响度是表示声音强弱(或大小) 觉特性的物理量。 2、“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实验:(控制变量法:用力大小不变,改变钢尺露出桌边的长度 ........................) ①实验现象:钢尺露出桌面的部分越长,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钢尺露出桌面的部分越短,振动得越慢.,声音的音调越低.。 ②实验结论: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有关,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3、频率的定义:发声体 ...1s..内振动的次数 .......的物理量。 ......叫做频率。物理意义:频率是表示物体发声体振动快慢 单位是赫兹 ..,符号 Hz..。 4、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20Hz ....~ 20000Hz ...,高于20000Hz的叫做 .......,低于20Hz的叫做次声波 超声波 ...的产生,对人体有害。 ...。许多自然灾害往往伴随着次声波 5、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音叉乒乓球实验: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音叉,听声音响度大小,并观察 .. ...............................乒乓 球被音叉弹开的幅度 .........) ①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转换法:将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振动) ②实验现象:敲击音叉时用力越大,音叉振动声音响度越大.,同时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③实验结论: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有关,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振幅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小.。 6、响度除了与振幅有关,还与到声源的距离远近 ... ........有关。原因是声音传播越远,分散 ..越大。应用:“喇叭

声现象大纲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一、知识网络 二、识记巩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声源 。 2.声音的传播是以 声波 的形式进行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 真空 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 最大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最小 。空气中的速度大约是 340m/s 。 3.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 高低 叫做音调, 声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叫做频率,单位是 赫兹 ,符号H z。振动的频率 越高 ,声音的音调 越高 。 4.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强弱 叫做响度,声源 振动的幅度 越大,声音的响度 越大 ,它还跟距声源的 距离 有关,它的计量单位是 分贝 ,符号 dB 。 5.声音的三个特征是 音调、响度、音色 。 音色 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 6.控制噪声主要着眼于 在声源处减弱 、 在传播中减弱 、 在入耳处减弱 这三个环节。 7. 15~40 dB 是较好的生活环境,超过 70 d B 就难以长时间忍受了。 8.一般只有在 20~20000Hz 范围内的声音才能引起人的听觉; 高于20000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而低于20Hz 的声波叫做 次声波 。 三、《声现象》问题梳理 超声波 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人耳听力的频率范围 主要应用: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传播方式 传播介质 传播速度 声音的传播 乐音 音调 响度 音色 噪声 噪声物理、环保特征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噪声来源及防治途径 乐音和噪声

1.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的区别。 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够产生声音,但是这个声音,人不一定能够听到。主要可能的原因有:(1)此声音属次声波或超声波;(2)此声音响度太弱或人距发声体太远;(3)没有传声的介质;(4)非正常的听觉。 2.产生回声和听到回声是否是一回事情? 产生回声的条件很简单,只要有障碍物就存在回声。但是,有回声时我们不一定能够听到。由于人耳只能区分相隔0.1s以上时间的两个声音,所以当回声返回的时间不到0.1s时,人就无法听到回声,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3.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粗细,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而响度是指声音强弱,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它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响度越大具有的声能越多。 4.超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吗?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由传声的介质决定的,跟声波的频率无关,即在同一种传声介质中,超声波、次声波和可听见的声它们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 5.声速测距。 声速测距可以把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速度公式联系起来。主要有三种题型: (1)利用声速计算打雷处到人的距离,这类问题要注意闪电和雷电是同时产生的; (2)利用回声测人到障碍物的距离或利用超声波测海深,这类问题要注意声音走了一个来回。 (3)利用声音在金属和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计算传声时间之差,或测算钢轨或金属管的长度等问题。 四、例题解析 例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解析:本题关键是弄清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切发声物体都一定正在振动,所以D正确;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故B错;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但是传播速度不同,所以A 错;人耳要能听到声音,声音的振动频率必须在人耳的听力范围内,而且要有一定的响度,所以C错。 点评:声音现象是非常熟悉的物理现象,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究竟是哪一个物体在振动容易出错;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是,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液体中的声速>气体中的声速.人耳要能听到声音有四个条件:正常的耳

(通用版)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声现象基础知识排查

第二章声现象基础知识排查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1.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________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声,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会听到,人听到声音的振动频率范围是________Hz~________Hz. 3.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________,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快,________次之,________最慢. (3)在15 ℃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____m/s. (4)________不能传声. 4.回声现象 (1)回声是指声源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改变________,又反向传播回声源处的现象. (2)人耳若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两个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因此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__________m(假如空气的温度为15 ℃). (3)如果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不到0.1s,人耳就不能区别回声与原声,人会感觉自己的声音特别洪亮.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5.声音的三个特性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音调指声音的________,是由物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________,是由物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的;音色指声音的________,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 ■考点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声现象

《声现象》复习课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 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 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教学重点及考点分析: 本章重点知识是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及声音的利用。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三、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 1、声音的产生: 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 的巨大的涛声。 D、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声音的传播 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 A、声源在振动发声 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 C、听觉器官完好: 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声音的三个特性: A、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 ①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 ②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③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 ④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其他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 次声波。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 教师比较频率和振幅的不同。 C、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声现象练习题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人靠的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振动发声、弦乐器靠振动发声,鼓靠振动发声,蚊子是振动发声. 2、停止,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发声:发出声音。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发声的物体叫做可以是、和;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和都可以传播声音; 2、不能传声; 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单位是;声速的计算公式是;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m/s;s是距离,单位是,t是时间,单位是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和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得最快,中最慢;V固V液V气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越声速越。 三、回声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m(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 四、乐音 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越,音调(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2、响度:声音的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物体振幅越响度越 (2):听者距发声体越,响度越; 3、音色:(1)指声音的特色 (2)由和决定。 (3)区别碗(瓷器)是否有裂纹、男女生、乐器的种类等。 五、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低于20Hz叫;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

声现象知识点结构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人靠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得最快,中最慢; 2、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交谈; 3、声音以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一般情况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 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叫响度;与发声体的、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和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

声现象知识结构图

声现象知识结构图: :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制作计划与设计实验 →分析和论证→_______________→交流与合作 、声音是由物体的而产生,它需要靠传播,不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快慢情况是 、通常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m/s= km/h,声速 大小与与有关。(会用速度公式v=s/t计算,利用回 、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人听到声音的途径:传导和传导。(判断发声体的位置:双耳效应) 、声音的特性:、、 、音调高低由决定;响度的大小由决定; 闻其声而辨其人是因为各人的不同。 、超声波指的是;次声波指的 是。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大约是。超声和次声是人 耳听到的。 1)、噪声是用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为了保护听力,噪声不能超过;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 噪声不能超过;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能超过。 注意书本上我国城市环境声强级标准。 ①、 3)、控制噪声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②、 ③、 理解并举例。 声传递,请举例: 声传递,请举例: 本章重点与预测: 这一章的重点是:运用本章的基础知识去了解和解释生活中的事例(如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的应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探究题等)。 考点提示: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探究声音的特性; (3)学会减弱噪声的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4)人类对声的利用。 典型例题:

1、马明同学用手将自己的耳朵堵住,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和牙齿上,他(填“能”与“不能”)听到音叉的声音;若能听到,其中的道理是。 分析:正常情况下,我们听到声音是空气传到人耳的(空气传导),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人的骨头也能传播声音(骨传导)。 解答:能;利用骨传导来传声。 2、小宇要将家中隔音墙的材料由棉布换成瓷瓦,晓丽认为不妥,请根据他俩提出的探究课题,写出简要的探究报告。 课题:棉布与瓷瓦哪种材料的效果更好。 实验器材和步骤: 解答;用棉布、瓷瓦各一块,分别做成体积、形状完全相同的盒子,其中防入小闹钟,让它发声,人在外面根据听到的声音大小判断哪一种材料的隔音效果好。 3、某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水管,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的人能听到次敲击声,第一次是通过传来的,因为 。 4、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种特性: 1)拍打西瓜,判断其生熟的依据是: 2)乐手调节琴弦的松紧,是在调节声音的: 3)暖水壶灌水时,根据声音的变化就能判断水是否满了的依据: 4)我们可以判断交响乐中是不同的乐器演奏: 5)声如洪钟: 6)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 5、控制噪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以下分别属于哪一种? 市区内多种树:无声手枪:摩托车的消声器:机器上加装隔音罩: 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靠近公路的居室安装双层玻璃,关紧门窗: 居民区中午和晚间不允许建筑安装施工: 6、敲桌子时能听到声音,却看不到桌子振动,你能设计实验证明桌子在振动吗? 练习: 一、选择题: 1、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2、剧院及音乐厅,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装饰、美观 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改变声音的音调 3、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 )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练习)

第二章声现象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 2、我们把叫做声源。、、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 4、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 例如:, 。 5、声音的三大特征是、、。 6、声音的强弱叫做。振动的幅度称为。 7、声音的响度与有关,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还与 和有关。 8、声音的高低叫做。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其单位是,符号为。 9、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与声源振动的,越大,音调越高;越小,音调越低。 10、对于弦乐器而言,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 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粗,音调越; 弦的长短粗细相同时,弦越松,音调越。 11、反映了声音的好坏,是由所决定的。 12、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 a b c d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1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或不同)。 15、从主观感觉上:乐音是指; 噪声是指。1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乐音是指; 噪声是指。 17、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乐音是指; 噪声是指。 18、噪声的来源:、、和。 19、人们用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20、声音的控制:人们保证休息 保证学习 正常工作 保护听力

21、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 。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材料隔声性能较好。 2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24、叫做超声波;其应用有、、 、。 25、叫做次声波;其应用有、、 、。 26、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下,两次发出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频率不同 C、音色不同 D、响度不同 27、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放管上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 28、为防治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将市区的工厂迁往郊外 B、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 C、种草植树搞好城区绿化 D、在机器上安装消声器 29、“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对熟悉的人,听到他的说话声就知道他是谁了。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30、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31、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31、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这哨音是由于管内空气柱 产生的。上下拉动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32、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 33、人说话和唱歌时的发声靠的是声带的,声音是靠来传播的。 34、在音乐大厅里,乐团正在演奏着雄壮的交响曲。各种乐器的形状虽然不同,但他们的发声都是由于产生的;各种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不同,但他们演奏乐曲的音调相同。

八年级物理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1声音的产生 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 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 (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 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1.2声音的传播 1、声音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2、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 4、声速<光速 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二、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声现象的八大基本知识要点

第一章声现象的八大基本知识要点 一,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四个字:振动发声(注意振字的写法不要写成震动) 二,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A: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声音在固液气中均能传播,其中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快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更快于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伏地听声,鱼受惊扰);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为三百四十米每秒(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E:真空不能传声。 三,人耳如何听到声音?骨传导是怎么回事?什么是立体声?什么是双耳效应? A:人耳的构造,外耳:包括耳廓与外耳道(集音与共振);中耳:有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等组成(增压);最后是耳蜗,将机械振动转成神经信号。B:咽鼓管的作用:使鼓膜内外气压相等,鼓膜不致压破,飞机起降时吞咽一下作用就在此。 C:骨传导:颅骨也可将声音传进听觉神经,用牙齿咬住一根东西可发觉骨传导,人听自己的声音觉得不象也是骨传导,骨传导还可用来增助听觉。 D:立体声:几只喇叭同时放一个声音; E:双耳效应:用两只耳朵可以辩别声音的方位,一只不行。 四,乐音的三要素有哪些?它们分别跟什么有关?远处传来胡琴声,小孩子的尖叫声,钢琴的低鸣声,分别凭什么分辩? 《声现象》最难的部分。 A: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音色、响度 B:由于声音是波,所以这三要素也与波的三要素紧密相关。其一,音调即声波的频率;其二,音色即声波的形状;其三,响度即声波的振幅。 什么是波?振动就形成波,想象一下体育比赛中的人浪就是波。波都能传递能量。 五,什么是噪音?如何减小噪音的危害? 凡是对学习,工作,生活造成干扰的声音都是噪音,噪音对人体有伤害。 减小噪音的三种方式:一,从声源处减小(消音器);二,从传播途径上减小(树木门窗);三,在接收处减小(耳罩);

声现象知识

声现象 1.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的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很小. 2.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 响度较,音调较.(甲)、(乙)两曲线为科 考船声纳系统收录的500kg的海豚和100t的蓝鲸叫声的 波形图,其中,(甲/乙)是蓝鲸发出的. 3.如图所示,小赵用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成了一 个橡皮筋吉他.当他用相同的力拨动不同的橡皮筋时, 会发出跟吉他一样的声音,此声音是由橡皮筋 而产生的.当拨动松紧程度相同、宽窄不同的橡皮筋 时,他听到声音的不同. 4.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声是因 为琴弦在,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5.福州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A.声源处B.传播过程中C.人耳处D.声源和人耳处 6.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 A.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 B.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C.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 D.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人耳朵的 7.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声音是一种波 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声波具有能量 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8.人说话的声音是声带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来断的. 9.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第二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及试题和答案

《声现象》基础知识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声现象》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4分) 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 .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 C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 D .学校周围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宇航员能够进行交流,所以真空能够传声 C .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 .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3.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 A .声音的音调 B .声音的响度 C .声音的频率 D .传播声音的物质 4.“神十”上天,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 . 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 . 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 . 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5.有些成语来源于声现象,以下几个成语中,与声音的音色相关的是( ) A .人声鼎沸 B .绕梁三日 C .晨钟暮鼓 D .声振屋瓦 6.下列图中各项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7.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B .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 .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A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德越远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 A .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 B .控制公路噪声的唯一路径是减少鸣笛 C .海豚只能接收超声波 D .交响乐队中所有乐 器音色完全相同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 点总结超详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 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 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 (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声音的传播 1、声音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2、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 4、声速<光速

第二章《声现象》物理基础知识+中考真题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声音的发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即: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米/秒合1224千米/小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米/秒。 第二节、声音的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3、可听声:频率在 20Hz~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 4、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5、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6、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第三节、声的利用 1、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2、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 3、声与信息:次声波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次声波传播的距离很远,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4、声与能量:超声波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 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走进中考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第四章声现象 4.1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 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再通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练习: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 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速与介质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 >v 气 声 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钢管、水、空气。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

声现象基础知识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复习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任何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传播速度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声音的传播速度还跟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 4、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 5、声源到两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听力正常的人可以通过这些差异来判断声源的位置。 6、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现象,被障碍物反射的声音叫做回声。人耳能区别原声和回声的时间要0.1秒以上,即障碍物距声源至少17米,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加强原声。 7、人的耳朵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是指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8、人的耳朵感觉到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它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还跟人耳距发声的远近及声音是否集中有关。 9、不同的发声体声音的特征叫做音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0、人能听到声音的范围是20 Hz到20000 Hz,。人们把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把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11、人们把有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做乐音。 12、从物理角度定义噪声是声源作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定义一切影响人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叫噪声。 1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4、物理学中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符号是dB。 1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能够传播能量。如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是传递信息,用超声波击碎结石是传播能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