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资本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资本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 前言

西方学术界对资本结构的研究较早,且己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理论,半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纷纷从各个方面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且釆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但检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不过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也推动了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为我国学者在研究资本结构影响因素时带来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研究思路以及借鉴意义。

总的来看,国内外文献在影响资本结构的公司特征因素研究方面最为丰富,我们可以看出,影响资本结构的公司特征因素包括企业规模、资产结构、公司风险、独特性、非债务税盾、获利能力、资产担保价值、行业因素、股权结构等等诸多因素,且文献得出的结论不统一,这可能是由于研究方法以及选取的样本存在差异。宏观经济因素方面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这可能是因为许多宏观经济的因素无法可靠衡量,数据难以获取导致。

2主体

2.1 西方资本结构理论发展

纵观国外资本结构优化研究,可分为:结构优化理论研究和企业资本结构实证研究;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的发展史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经典资本结构优化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优化理论。

1952年,David·Durand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上提交的学术论文《企业债务和权益成本计量方法的发展和问题》拉开了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研究的序幕,他将当时的资本结构优化理论划分为三种类型: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以及传统折中理论。

早期资本结构优化理论都是在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为零的前提下提出的,又同时考虑了资本结构对资本成本和企业价值的双重影响。由于这三种理论都是建立在经验判断基础上,因而缺乏实际运用价值,所以一直没有进入主流经济学的视野。1958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这一年美国经济学家Modigliani和Miller发表了题为《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的论文,揭开了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研究的新篇章,标志着经典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的诞生。

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对资本结构优化的研究只是建立在经验判断的基础之上,缺乏科学的数学推导与统计分析。之后的MM理论及其修正模型、米勒模型、权衡理论都成功地利用了数学模型,使资本结构优化研究成为一种严格而科学的理论,为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这些理论都是站在零交易成本平台上来研究公司资本结构,与现实相去甚远,所以自出炉之日起便不断地受到理论界的质疑和实践的挑战。此后的经济学家不断放宽MM理论赖以存在的假设条件,开始从成本、信息、所有权的角度出发来阐述资本结构优化理论,逐步形成了一些比较贴近现实的资本结构优化理论。

由于现代资本结构优化理论存在着种种局限性,在经过20世纪80年代初的迅猛发展后,到了80年代中期就难以再继续发展下去。现代资本结构优化理论需要寻找一个新的理论核心,即要能够巩固现代资本结构优化理论各学派已取得的成果,对各派观点兼容并蓄,又要能从新的学术视野来分析和解释资本结构优化这个难题。在这一学术背景下,学术界开始从资本运行过程这一角度来研究资本结构优化,把资本结构、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结构相结合进行理论分析,使现代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的研究范畴进一步拓展,公司治理理论、产品市场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等新的资本结构优化理论应运而生。总的来说,资本结构优化理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理论,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各个理论学派仅从某个特定角度出发来研究。公司资本结构,所以有必要综合各个理论学派的观点,从整体上来全面考察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

2.2国内资本结构研究现状

经过长期理论探讨,西方资本结构理论已经相对完善,而中国的资本结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研究企业资本结构的微观基础也不存在,到1998年,才有一些介绍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文献(张维迎,1998),以及应用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与上市公司的文献(方晓霞,1999),这些研究基本是基于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直接运用,并且更多是从公司财务的角度来关注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但考虑中国上市公司所处转轨经济的特殊时期,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其根本特征研究出发,考察其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控制权以及资

本市场发展的影响,借鉴西方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成果并探讨其在中国适用性的研究还不多见。

国内早期的文献主要是对国外文献中的资本结构决定因素从各方面进行检验,多数是从静态角度来研究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而资本结构决策本质上是动态的,应在一个动态框架内分析,并且这些文献也未考虑中国特有的制度因素。之后的文献开始扩大了研究范围。黄少安和张岗(2001)研究了中国产权和公司治理制度对融资成本的影响。肖作平(2004)使用在深市、沪市上市的239家非金融公司从1995 —200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效应动态模型来研究影响资本结构的公司特征因素,以弥补先前研究的不足。沈维涛、叶晓铭(2004)以我国沪深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EV(Economic ValueAdded,经济增加值)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EVA的确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但影响的程度不大,发现EVA并不比会计指标(EPS、ROE)在更大程度上解释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形成。肖泽忠和部宏(2008)提出了一种检验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说的方法,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和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认为造成获利能力和财务杠杆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的真正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盈利的公司具有更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检验结果与股权融资偏好说高度一致,由此得出在中国研究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时应考虑中国特有的制度因素,比如说严格的政府调控和尖锐的所有者-管理者激励问题,也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形成发挥了作用,但一个局限性是所用的样本数据未能延伸到近期。洪艺询(2011)采用2007年底在深沪两市上市的公司1999-2008年10年的数据来研究宏观经济前景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宏观经济前景较好时,上市公司趋向于偿债,且此时样本公司中债务较高的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较快,而债务较低的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较慢,说明资本结构的调整具有反周期性。

我国最早对资本结构的公司特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是陆正飞(1996),他认为负债率与企业规模、收益率负相关,与企业所有制结构及组织形式存在一定关系。陆正飞和辛宇(1998)就沪市A股上市公司对35家机械设备类上市公司釆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发现行业因素对资本结构有着显著影响,这是由于不同行业的资产结构、营运周期、资金密集程度、发展前景及面临的竞争环境各不相同,必然导致在财务杠杆的使用程度上出现差别。研究结果还表明,获

利能力与资本结构有着显著影响(负相关);规模、资产担保价值、成长性等因素对长期负债的影响不甚显著;获利能力、规模、资产担保价值、成长性等四个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不显著。由于我国股市发展时间尚短,以及由于受数据资料的限制,其模型的解释能力受到一定影响。而与陆正飞和辛宇的研究结果相反,洪锡熙和沈艺峰(2000)对1995至1997年在上证交易所上市的221家工业公司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的资本结构并不因行业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沈根祥、朱平芳(1999)分析认为:企业获利能力、规模、资产抵押价值与负债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的成长性、非负债税盾作用与负债率的关系不明显。洪锡熙和沈艺峰(2000)对选取的221家工业公司为样本来研究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两个因素对资本结构有显著的影响,而公司权益、成长性和行业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没有产生影响。肖作平和吴世农(2002)选取了1996年1月1日之前在深市上市的117家公司,以1996至1998年年报数据为基础,分析它们在1998年12月31日前的资本结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国有股股本、资产担保价值、企业规模、财务困境成本与债务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成长性、产生内部资源能力、非债务税盾与债务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经理人员占董事会人数的比例与长期负债率呈负相关关系,投资额与债务水平不具有相关性。方诗春(2003)选取了2000年末在沪深两市上市的6类行业283家公司的截面数据,研究行业因素和财务特征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分别采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结果对比了食品类和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规模、盈利、活力和股权结构对两类上市公司都有显著影响,但重要性程度不同。朱宇(2009)采用Panel Data模型检验了公司治理因素对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国家股比例、流通股比例、董事会规模、产品要素市场竞争程度、创新战略指标和私人收益指标与资本结构水平负相关;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频率和股权制衡度指数与资本结构水平正相关;法人股比例、总经理是否兼任董事长与资本结构水平关系不显著。3总结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也表明,国内外关于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与西方国家相似,但国内外制度背景不同,它们的作用方式也是不尽然相同的。

我国已经有诸如黄少安和张岗(2001),沈维涛、叶晓铭(2004),肖泽忠和邹宏(2008)这类研究中国特有制度背景对资本结构影响的代表佳作。我国从2005到2006年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影响深远,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也可能发生变化,国外不存在股权分置问题,而国内还并没有文献系统地探讨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是否发生了变化。本文正是在吸取国内外优秀文献精华之上,在考虑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全面、系统考虑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并利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相关数据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补充了这一方面的研究空白。

4参考文献:

[1]黄贵海,宋敏. 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的证据[J]. 经济学(季

刊),2004,01:395-414.

[2]夏俊荣.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研究及启示[J]. 财经问题研究,2001,02:10-

14.

[3]陈柳钦. 西方新资本结构理论综述[J]. 区域金融研究,2010,01:34-40.

[4]麦元勋.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及其最新趋势[J]. 价格月刊,2009,02:84-86.

[5] 谭克.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6]肖翔.企业融资学[M].2011年2月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05.978-7-

5121-0518-8.

[7]李然. 资本结构理论与我国中小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D].天津财经大

学,2013.

[8]王钦池. 企业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基于均衡思想的视角[D].中共中央党

校,2007.

[9]梁冰洁. 最优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定量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2.

[10]Thomas Schmid. Control considerations, creditor monitoring, and the

capital structure of family firms[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13,372:.

[11]Robert Joliet,Aline Muller. Capital structure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expansion[J]. Journal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2013,235:.

[12]M. Sekar,Ms. M. Gowri,Ms. G. Ramya. A Study on Capital Structure and

Leverage of Tata Motors Limited: Its Role and Future Prospects[J].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4,11:.

对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综述与思索

186 《商场现代化》2009年3月(上旬刊)总第568期 本文回顾了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并对国内外学者有关此方面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受其启发阐述了部分个人的看法。 一、传统资本结构理论 企业资本结构的最基本问题是:权益资本与负债的比例是多少才能使企业的市场价值达到最大。美国学者大卫?杜兰特(DavidDurand)将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划分为三种: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传统折中理论。 1.净收益理论 该理论假定,企业融资只有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两种方式,企业债券融资成本和企业股票融资成本始终不变,企业资本结构以债券融资相对于股票融资的比例B/S来表示,因为对投资者而言债券比股票风险小,故企业债券融资成本比股票融资成本低。所以当B/S增加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下降,企业市场价值提高。当企业全部以债券融资时,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即等于债券融资成本)。 2.净经营收益理论 该理论假定,当企业资本结构变化时,企业债券融资成本始终不变。当企业债券融资相对增加时,股票投资者认识到额外负债增加使企业风险增大,于是要求的股票投资报酬率也随之增加,因此企业股票融资成本将随着B/S的增加而增加。然而债券较低的融资成本抵消了股票融资成本的增加对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拉动作用,从而保证了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在资本结构变化的同时保持不变,于是可得出企业市场价值与企业资本结构不相关的结论。 3.传统折中理论 该理论假定,企业存在一个最佳资本结构。股票融资成本随着债券融资比例B/S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债券融资成本只是随着债券融资比例B/S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才增加。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开始会随着债券融资比例B/S的增加而下降,因为最初股票融资成本的提高而引起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增加抵消不了由债券融资成本引起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下降。当B/S增到某一点,股票融资成本对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提高的作用超过企业债券融资成本对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降低作用,此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开始增加。最佳资本结构就出现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最低点,此时企业市场价值最大。 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在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美国金融学家莫迪利亚 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被认为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开创者。他们在1958年建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MM模型,之后的许多学者循着MM的思路,在逐步释放MM理论的诸多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发展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1.最初的M&M定理。 该定理又称无税的M&M定理。其基本观点是:在企业投资与融资相互独立、无税收及破产风险和资本市场完善的条件下,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这一定理是建立在下列假定上的:(1)不考虑企业所得税;(2)企业经营风险可由纳税付息前的标准差来衡量,处于同一风险等级的企业具有相同的经营收入;(3)投资者对未来的收益和风险的预期相同;(4)资本市场是完全的,即信息充分、无交易成本、投资者完全理性、投资者可与企业以同一利率借款,企业和个人负债均无风险;(5)企业的增长率为0,即企业现金流量都是固定年金。 在这样严格的假设条件下,两位经济学家运用套利原理得出三个命题: 命题一:企业的总价值及资本成本独立于其资本结构。即只要息税前企业利润相等,处于同一风险等级里的企业,其总价值是相等的。企业的加权平均成本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毫无相关。 命题二: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加上根据无负债企业权益资本成本与负债成本之差以及负债比率确定的风险报酬。 命题三:投资项目的取舍独立于融资方式,企业的投资决策与融资决策无关。内涵成本率大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和预期收益率是进行投资决策的基本前提。 无税M&M定理分析了企业融资决策中最本质的关系——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行为及其相互作用。 2.修正的M&M定理。 最初的M&M定理在逻辑上得到了肯定,但在实践中却受到了挑战。1963年,莫迪利亚尼和米勒考虑了企业所得税,修正了无关性定理,证明了负债在税收上的优势,企业可利用负债利息在税前支付而产生的“税收屏蔽”不断增加财务杠杆,以不断降低资本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 修正后的M&M定理的基本思想,同样包括三个命题。命题一: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处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赋税节余的价值,后者等于企业税率乘以负债额度。 命题二: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加上由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加上由 柏 丹 王飞坤 慕原旭 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 要] 资本结构是公司相关利益者权利义务的集中反映,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公司合理安排所有权与控制权,有利于合理解决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和提升企业价值。 [关键词] 传统资本结构理论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新资本结构理论 综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导向器,它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的行为模式。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一直是国外财务学者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财务学者也尽力探讨,力求找到既能符合财务活动的内在要求,又能衔接国家财务管理目标,并能满足企业各经济当事人经济利益的要求,实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此,回顾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以指出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趋势。 一、财务管理目标发展述评 根据现有资料,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是从19世纪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是亚当?斯密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理论。有学者明确提出“用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总目标是一种客观的选择”(何清波、邢建平,1998),“国有企业管理目标的完整表述应该是:在履行足够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利润是企业积累的源泉,利润最大化使企业经营资本有了可靠的来源;另一方面,利润最大化在满足业主增加私人财富的同时,也使社会财富达到最大化。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业主经营逐渐被职工经理经营代替,企业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不合适了。这不仅因为利润最大化概念含糊不清,没有反映出利润与投入资本的比例关系,还因为即使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如果未考虑到各种利益主体的合理利益,会影响未来企业经营资本的来源。 (二)净现值最大化。20世纪40年代末,西方财务界开始关注资本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分配,以及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随着1951年乔尔?迪安(Joel Dean)的《资本预算》的出版,财务界开始讨论如何在各类资产间分配财物资源,以提高现金流动的净现值。如果一个企业所有各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最大,企业的净收益就会最大。资本才能真正得以最大化增值。因此现值最大化被视为当时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对资本增值效果的影响,显然优于利润最大化目标,但并为从根本上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 (三)每股收益最大化。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股份制企业的不断发展,每股收益最大化逐渐成为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这以目标在科学上更进了一步,因为这里的“收益额”有时间概念,且“每股”又有投入资本概念,它是一定时间内单位投入资本(每股,不是每元)所获收益额,充分体现了资本投入与资本增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但这一目标一是未能体现资本投入所面临的风险;二是没有考虑企业股利方针对股票市价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目标只是为了每股收益最大,企业就决不会支付股利。

社会资本研究

社会资本研究 一、社会资本的产生 社会资本理论的产生是建立在社会网研究的基础之上的。社会网研究的重点之就是考察个体的行为是如何受到各种外在的社会关系的影响的,正是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美国学者格拉诺沃特和林南提出并发展了个人的社会网络与其拥有的社会资源的关系的理论,可以说是开了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先河。 70年代初,格拉诺沃特在对个人寻职行为和结果进行考察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某个人寻找工作时,对他找到新工作的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不是通过他的关系密切的亲戚或朋友而获得,而是通过他的一般亲戚朋友而获得的,这与一般人的想象似乎正好相反。格拉诺沃特对此的解释是:根据社会交往理论,只有那些在各方面与某人有较强同质性的人才可能与他建立起比较亲密的关系,因此,这些人所掌握的信息也和他差别不大。而与此人关系较疏远的那些人则由于较强的异质性,也就更有可能掌握此人及其周围圈子内的人所无法得到的、对个体求职有帮助的信息(1973,1982)。在此基础上,林南提出了“社会资源”的理论。所谓社会资源,就是那些嵌入个人社会网络中的资源,这种资源不为个人所直接占有,而是通过个人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社会关系而获取。拥有此种资源可以使个人更好的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一个分层社会结构中,当行动者的行动为工具性行动时,他所拥有的弱关系将比强关系给他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但前提是这种弱关系的对象处于比行动者本人更高而不是更低的社会地位)。林南的这个“社会资源”概念与我们下面将要看到的其他学者的“社会资本”概念已无太大的差异,在后来的研究中,林南有时也将“社会资源”改为“社会资本”。 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Bourdieu)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社会资本随笔”的短文,正式提出了“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这个概念,并把它界定为“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1988年,社会学家科尔曼(James Coleman)在《美国社会学杂志》发表“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创造中的作用”一文,把社会资本定义为“许多具有两个共同之处的主体:它们都由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组成,而且它们都有利于行为者的特定行为——不论它们是结构中的个人还是法人”。布特南(Robert D.Putnam)从政治学的角度,通过对制度绩效的研究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组织的那些可通过促进协调行动而提高社会效能的特征,比如信任、规范及网络等”。这三种定义分别从社会文化、理性选择和政治学的角度对社会资本的内涵给予了确认,使它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概念具有了合理性。 科尔曼(Coleman)在他的《社会理论的基础》(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中,从社会资

第2章资本结构理论概述

第2章资本结构理论概述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两者各占的比重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不仅包括长期资本,还包括短期资本。狭义的资本结构专指长期资本结构。 2.1.2负债资本与权益资本 负债资本是指企业利用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的资本,代表了债权人对公司资产的债权,因而称为负债资本。负债资本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从外部借入的资本,在债务期满后,这些资本便不再参加企业的生产经营,退出企业:或者继续留存企业组成企业资本周转的一部分,但必须更改债权人或延长债务偿还期限。权益资本是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及其形成的资本公积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留存收益所组成的资本。它代表了投资者对企业的所有权,因而又称为自由资本。任何企业的创立,按《企业法》和《公司法》规定,都必须筹集必要的资本金,这是权益资本的主体。企业开始经营以后,可以通过提取公积金、留存收益等方式不断扩大权益资本。 2.1.3资本结构优化 根据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分析,企业存在最优资本结构。所谓最优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最适宜其有关条件下,使其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同时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最优资本结构是一种能使财务杠杆利益、财务风险、资本成本、企业价值等要素之间实现优化均衡的资本结构,它应作为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优化就是指企业通过筹资、融资等手段,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优资本结构状态的决策过程。 2.2传统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有三种观点,即净收益理论(the net incomeapproach)、净经营收益理论(the net operating income approach)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传统理论(the traditional theory)。至于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到底是谁,学术界还存在着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早期资本结构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杜

关于中小型企的业财务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目录 1 研究背景 (1)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2) 2.1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2) 2.2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4)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家鼓励自主创业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然后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多,市场份额的增加,增加了其管理成本。包括企业自身管理成本及社会监督成本。一谈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对企业管理的支撑作用,大家就有很多的共识,因为目前大企业较注重财务管理,中小企业人员较少,业务相对简单,应研究更适合其发展运用的管理模式,用低成本来达到较高效益。 在这种形势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俨然要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马长英(2011)提出:从投资、融资和营运资金管理三个方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直接关注中小型企业的“行为过程”,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得出中小型企业财务行为特点,以及若干公司财务理论在中小型企业财务行为中的应用情况,并与刘力等人“公司财务理论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为更加全面地进行财务理论研究和财务管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1] 陈秀玉(2013)认为:中小企业型企业由于自身资金的不足,导致在财务管理信息化这块上,不管是在技术还是人力方面的运用少之又少。虽然近年来对于加强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是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的。基于此,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多年在中小企业工作的经验及所在地区中小型企业关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际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优化当前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2]傅泉惠(2010)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受到企业家个人意志影响,在财务管理上表现为缺乏财务战略意识、财务治理目标不明确、工作流程不规范以及现金管理意识不强等现象。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一体化,曾经作为中小型企业灵活经营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财务报表分析的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评价表

文献综述: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财务报表分析的 文献综述 财务分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代表着企业的经营成果,还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财务分析是通过一系列分析技术与方法,对企业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为企业的管理者管理和决策的信息。这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分析过程,需要从各种复杂的信息中把握分析逻辑,形成分析框架,才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财务分析对于投资者和股东的未来投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本文对哈佛分析框架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述评,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1 国外关于财务分析方法的研究 伴随着西方资本市场的发展,其财务分析方法日益完善,财务分析体系快速发展。学者们开始建立财务分析框架,以更好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行分析。少数学者提出从筹资活动、经营活动和投资活进行财务分析。而绝大部分学者则是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引进战略分析、会计分析和前景分析三个维度。一部分学者是从三个维度来构建财务分析框架的。以Salmi(1997)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从概论、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三个维度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而以Stickney(1999)为代表的学者则是从环境分析、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这三个维度展开。相比较而言,Stickney的尝试在原来两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环境分析,使得财务分析结果更为可靠。 还有一部分学者是从四个维度来构建财务分析框架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哈佛大学佩普(K.G.Palepu)、希利(P.M.healy) 和伯纳德(V.L.Bemard)(2000)在《运用财务报表进行企业分析与评估》一书中提出了哈佛分析框架。其提出了一种集战略与财务报表分析为一体的、更具实际应用效果的财务分析框架,即哈佛分析框架。该框架由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共四个部分组成。哈佛分析框架的战略分析模块对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不仅能发现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更能从战略高度为企业发展指出方向。哈佛分析框架做到了结合企业外部经济环境与企业个体特征、行业经济发展状况、生合周期和获利能力等因素对企业进行综合评判,对于投资者

最新财务竞争力文献综述讲解学习

1、郭晓明(2004) 定义:企业财务竞争力是企业财务系统进行财务战略的选择结果。提出了识别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方法,并指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以财务竞争力最大化为目标的战略财务管理。 方法:根据己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线性加权的综合评价方法对财务核心能力进行评价。先通过专家对所选出的指标体系建立序关系, 根据重要性原则排序, 然后通过相邻的两个指标作出相对重要程度比较, 确立权重系数。最后通过线性综合的模型进行评价。 郭晓明(2004)引入企业能力理论,创新提出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其研究认为财务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异质性、独特性、协同性的特征[31]。王艳辉、郭晓明(2005)指出企业财务竞争力是企业财务系统进行财务战略的选择结果。财务战略一旦选定,就意味着与企业的财务竞争能力连接起来,现代公司理财应实行战略财务管理,通过培育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来实现企业财务竞争力最大化[32]。 出处:郭晓明.财务核心竞争力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新论.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9):26-27 王艳辉,郭晓明.企业财务竞争力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4):10-12 2、郝成林(2005,2006) 定义:财务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价值链或供应链企业群的资本投入与收益活动及其所产生的财务关系为对象,以市场竞争为动力,围绕获取企业竞争优势,努力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能力。财务竞争力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构成要素:财务战略、理财能力、财务资源、财务执行力,各要素又可细分为若干个子要素,这些子要素共同发挥作用,就能对企业财务竞争力产生影响。 逻辑关系:财务竞争力=(财务战略+理财能力+财务资源)*执行 出处:郝成林,项志芬.财务竞争力及其构成要素解析.财会月刊(理论),2006(3):61一62 欧谨豪(2006) 定义:从企业并购的视角,认为企业财务竞争力可以定义为:企业在动态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以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为基础的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整合性能力。一组分散的资源、能力等财务要素都不能称其为财务竞争力,只有将他们整合为有机的整体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形成有比较优势的竞争力。 出处:欧谨豪,刘雪辉.财务新视角下的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金融经济,2006(12):178一179 欧谨豪,基于并购的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11 3、程燕(2009)朱晓(2007) 定义:企业正常运转的根本前提是企业财务竞争力,同时也是企业有效竞争力形成的必要条件。所谓财务竞争力是指一种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 公司理财专有的、优异的、扎根于企业财务能力体系中的、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整合性能力, 是企业各项财务能力高效整合后作用于企业财务可控资源的竞争力, 包括财务生存力、财务发展力和财务潜力等层次。 特征:一是财务竞争力是战略性的财务能力。财务竞争力战略主要为差异化战略和协同性战略; 二是财务竞争力具有竞争意识。在竞争主体多元化、竞争对象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财务竞争力必须培育竞争意识和树立核心竞争力的观念; 三是财务竞争力的目的是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会计学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理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任课教师:刘静 开课时间:2014年9月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财务战略是整个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维持企业经营的正常运转以及提高资金运转效率的主要动力,在企业各个发展周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选择以及其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引起了相关人士的关注。如何发挥企业财务战略在其整个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为企业的长远以及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是企业财务战略在多年研究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借以对企业财务战略相关研究的梳理,进一步不断的深入财务战略在企业各个层面的作用,不断突破财务战略对现有企业发展的影响力,促进企业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企业发展财务战略环境 一.财务战略研究的发展历程 关于企业财务战略的发展渊源是随着企业战略发展而来,基于对企业战略的不断重视以及企业战略中财务分析的重要作用,财务战略才得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被不断的细化和研究。 美国学者Ansoff 教授(1976)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之后,企业战略在企业大局发展中的作用不断的被研究界关注,在之后的14年,Tom Copeland (1990)学者再次指出,公司财务和战略伴随公司管理的不断发展已经在思维和行为上不断的得以融合和发展。[1]在此之后,西方学术界开始了对企业战略中财务战略的研究,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中发挥的作用不断的被提到了新的研究层面,关于财务战略的定义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完善。E.F.Harrison 与C.H.John (1985)等在《组织战略管理》一书中将财务战略定义为“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2],。J.A.Pearce和R.B.Robinson(1988)在其《战略管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财务策略”的概念,并指出企业财务策略包括资金筹集、资金分配(投资)与分红、营运资金管理三大方面[3]。我国学者杨学义, 武笑坷(2009)指出,广义的财务战略包括资金的筹集战略和所筹资金的管理战略, 狭义的财务战略仅指筹资战略, 包括资本结构、筹资来源和股利分配等政策。[4]之后随着对财务战略定义的越来越广泛

资本结构理论及其文献综述

资本结构理论及其文献综述 2.1.1资本结构定义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资本结构实际上有二重含义:一是指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各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称之为股权结构和负债结构,这是最基本的资本结构定义;二是指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习惯上被称为财务结构。在实务中资本结构又分为广义资本结构和狭义资本结构两重含义。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个中长期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尤其是指长期的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2.1.2资本结构相关理论 (一)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国家财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资本结构理论经历了旧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两个阶段。旧资本结构理论是基于一系列严格假设进行研究的,包括传统理论、MM理论和权衡理论等。新资本结构理论是基于非对称信息进行研究的,包括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信号理论和啄序理论等。主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分析了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二)优化资本结构的原则 1.资金成本最低原则 企业最优的资本结构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的结构,而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应满足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最优的资本结构,就是在不降低经营企业的条件下使整个企业的平均资金成本最低。

2.筹资时机适宜原则 时机是企业筹资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企业在筹资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随时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国家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主业政策的变化,捕捉到适宜的时机筹措资金。 3.最优筹资组织原则 最佳筹资组合包括筹资规模的确定,资金成本的取舍,风险的衡量以及财务杠杆的运用等。这些内容都要通过资本结构内部各构成以及项目的有机配合才能实现最优化。具体说来,就是要求在企业筹资总规模的基础上保持内外结合的策略;在偿还方式上选择最低成本方案;在偿还期限上采取分散化方式;在资金形态上坚持长短期相结合的方针等等。

财务管理的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的文献综述 篇一:论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文献综述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文献综述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 西方财务管理的产生、发展是与股份公司的产生发展相伴随的。17、18世纪,随着资本的原始积累,金融业的兴起,生产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典型的企业组织形态。尤其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国家产业革命的完成,制造业迅速崛起,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股份公司得到了迅速发展,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便应运而生。 企业则务管理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企业经营要求,遵循资本营运规律,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组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监督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其基本特征是价值管理,管理的客体是企业的财务活动,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财务活动所体现的各种财务关系。因此,企业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财务活动及其体现的财务关系进行综合性管理工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财务管理应当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让财务管理的方法和精神贯穿并

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对改善企业的生存条件,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推动企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二、国外学者对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研究 第一个关于中小企业研究的学术性刊物是1952年在德国创刊的杂志Internationales Gewerbearchiv.Zeitschrift fur Klein und Mittlunternemen代表了中小企业研究工作的开端。之后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和意大利等欧美国家陆续创刊了一系列专门登载中小企业研究文章的刊物。此后出现比较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如美国的Bobson 会议,瑞士的小企业周和国际小企业世界年会理事会等。实证方面的研究有Atherton 和Garson等完成关于零售业中小企业的研究,Taber 和Marberg 等分别以刀具和黄铜制品中小企业为对象的研究,Soltow在1965年对英格兰小规模金属制造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研究,最早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小企业能够成长,这是一项在学术界有主要影响的工作,Vatter1970年研究了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关系及其演进后得出:大企业形成美国工业的垄断核心,而“工业的剩余部分则散布在中小企业部门”的结论。 这些研究,被学术界认为是对中小企业的早期研究工作的一个部分。国外在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和相关立法工作方面比较完善,如美国的《小企业法》和《小企业技术创新法》,韩国,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等。融资渠

社会资本文献综述1

政治关联研究述评与展望 摘要:企业与政府建立政治关联的现象在很多国家都存在,尤其在正式制度欠发达的转型经济和新型经济中,这种现象更加普遍。每年都有很多企业在政治关联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回顾,在分析政治关联的内涵、获取途径以及度量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企业建立政治关联的构建动机,最后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政治关联;获取途径;度量方法;动机 一、“政治关联”的提出: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高阶理论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Ports,1998;张宏文,2003;周晓红,2005)最早对“社会资本”进行系统的研究,他认为社会资本是“现有的与可能存在的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是某些持久的网络的占有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网络是一种体制化的网络,它从集体性拥有的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个体提供支持,提供他们赢得名誉的证明。”(Bourdieu,1986)。而后又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社会资本,包括科尔曼的社会资本功能观(Coleman,1990)、普特南的社会资本的社区观(Robert Putnam,1993)以及林南的社会资本的资源观(Lin,2005),现在影响较为广泛的是林南的社会资本的资源观,它从社会网络的视角解释了社会资本的概念,他认为“社会资本是镶嵌在一种社会结构中的可以在有目的的活动中获取或调动的资源”。 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社会资本”主要应用于宏观层面的讨论分析,见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中(Zak& Knack,2001)。而在管理学的研究中,“社 会资本”多从微观层面入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社会资本”的研究又分为以个体为对象和以组织为对象的研究。前者主要关注个体(如企业家)镶嵌于社会网络中所获取的资源是否能够影响组织的发展(Peng & Luo,2000;Moses Acquaah,2007)。后者主要关注组织外部资源及组织内部社会资本对组织绩效的影响(Nahapiet & Choshsl,1998;Landry,2002)。 高阶理论认为一个组织的决策首要领导者——高管团队对组织的发展发挥 着重要的指挥和协调作用。Hambrick和Mason(1984)指出:组织是其高层管理者的缩影。高管团队的内在认知、价值观、洞察力以及预测能力等特征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绩效。高阶理论让我们开始重视高管团队的作用,也为企业的人才招聘提供了参考依据。

资本结构文献综述

资本结构文献综述(2007年—2015年) 1文献综述 1.1国文献综述 从2007年到现在,我国学者对于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和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上,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对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们采取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分行业,有的分地区,有的推行实证研究,有的采用理论研究,呈现出各放异彩的景象。以下是相关的研究成果。 (1)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研究 王斐(2008)以3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1999—2006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资料,对影响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他结合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实际情况,使用静态和动态的Panel Date模型,以广义最小二乘法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模型估计,再采用滞后一期的因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对资本结构调整模型进行估计。最后得出以下结论:①房地产上市公司当期的资本结构受上一期的影响,并且同一期间不同的房地产公司间的负债行为具有相关性;②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与开发水平、产生部资源的能力、成长性、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负相关,与股权集中度、公司规模正相关,与证券的系统风险关系不显著;③土地储备水平与长期负债水平正相关,但与流动负债水平和总负债水平负相关;④实际税率仅对流动负债水平的选择有负的影响,但对长期负债水平和总负债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高弘(2009)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她以1999—2007年A股非ST非金融保险类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现状特征、决定机制以及动态调整这样三个维度予以展开,最终得出:①公司规模与负债水平呈显著正相关②公司成长性对负债水平影响的方向不确定③固定资产比例与负债 水平呈显著正相关④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负债水平呈显著负相关⑤实际税负对负

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综述

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是财务经济学和微观金融领域最基本的研究课题之一,自MM定理产生以后,很多学者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全部资本结构理论大致分为五类:资本结构无关论、静态权衡理论、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代理成本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公司控制权理论的资本结构理论。文章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对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做了简单的比较,并展望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资本结构、信号传递、公司治理、行业竞争 一、引言 从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Durand在《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一文中,系统地总结了资本结构理论开始,西方财务界的研究至今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已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并在各国企业的融资行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加强对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在公司金融理论中,资本结构理论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研究最广泛、成果最多的一个领域。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主要以经验判断为基础,缺乏严密的数学推导,因此难以得到学术界的认同。自Modigliani和Miller(1958)提出MM定理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本文将全部资本结构理论大致分为五类,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做了总结。 (一)资本结构无关论 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共同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一文,提出了融资结构理论发展史上著名的MM理论。该理论认为,不考虑税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下,企业资本结构的改变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和资本成本,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市场价值无关。 (二)静态权衡理论 (1)税收与资本结构。1963年,Modigliani和Miller在《公司所得税和资

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 目录[隐藏] 社会资本理论的概述 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 社会资本理论的解释力 社会资本理论的困境 社会资本理论(Social capital theory) [编辑本段] 社会资本理论的概述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社会学、行为组织理论以及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关注一个概念,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所谓社会资本,一般是指个人在一种组织结构中,利用自己特殊位置而获取利益的能力。一般就是指个人的亲戚、朋友、同学、老乡等关系,一个人能从这些关系中获取得利益越高,那么他的社会资本就越高。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资本理论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前沿和焦点问题,社会学、政治学等许多学科都从学科的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以用来解释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社会资本甚至被西方国家的决策圈看成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新思路,即所谓的“第三条道路”。国内学者也对社会资本理论做了深入研究,虽然社会资本理论有强大的解释力,但是社会资本理论也有其局限和困境。 [编辑本段] 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 关于社会资本理论,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布迪厄是第一位在社会学领域对社会资本进行初步分析的学者;科尔曼对社会资本做了较系统的分析;帕特南从政治的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本文将遵循上述思路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探讨。 1.布迪厄对社会资本的先驱性研究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在其关系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场域” 和“资本” 概念。“场域是以各种社会关系连接起来的、表现形式多样的社会场合或社会领域??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场域是由不同的社会要素连接而成的,社会不同要素通过占有不同位置而在场域中存在和发挥作用。场域就像一张社会之网,位置可以被看成是网上的纽结。位置是人们形成社会关系的前提,“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因占有不同的位置而获得不同的社会资源和权利。”布迪厄认为场域作为各种要素形成的关系网,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动力是社会资本。布迪厄把资本划分为三种类型: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集中研究了资本之间的区分及相互作用。认为资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布

关于财务报表分析研究的文献综述 精品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关于财务报表分析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js0843544 专业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学历本科 开题报告内容: 本篇论文综述了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从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方法的研究、财务报表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方法的研究、财务报表分析杜邦分析方法的研究三个层面来阐述财务报表分析理论的发展与研究,在总结各个文献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他们采用的分析方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并采用以传统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比率相结合的方法对上市公司个案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分析时,分析公司基本情况,关注上市公司的历史,关注会计处理方法对利润的影响、分析子公司和关联方对利润的影响、分析会计主要项目的详细资料,并且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被分析对象所处行业的发展水平。 一、本文选题的意义 公司财务报表是关于公司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尤其是作为上市公司,必须遵守财务公开的原则,定期公开自己的财务状况,提供有关财务资料,便于投资者查询。上市公司公布的一整套财务资料中,主要是一些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就是利用会计报表直接提供的信息,采用专门的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资料归集、加工、分析、比较、评价等,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综合评价,并提出改善财务状况的措施办法。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新的会计分析信息。这些会计分析信息,对于企业的主管部门,投资者、经营者及有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财务报表分析是会计工作的升华。 财务分析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角度对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以判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这对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与企业有关的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效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前面的财务分析通常是从某一特定角度,就企业的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所做的分析,这种分析不足以全面评价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效,很难对企业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关联性做出综合结论。为弥补财务分析的这一不足,有必要在财务能力单项分析的基础上,将有关指标按其内在联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报表体系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体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1、国外研究现状

资本结构文献综述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资本结构文献综述(2007年—2015年) 1文献综述 1.1国内文献综述 从2007年到现在,我国学者对于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和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上,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对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们采取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分行业,有的分地区,有的推行实证研究,有的采用理论研究,呈现出各放异彩的景象。以下是相关的研究成果。 (1)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研究 王斐(2008)以3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1999—2006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资料,对影响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他结合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实际情况,使用静态和动态的Panel Date模型,以广义最小二乘法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模型估计,再采用滞后一期的因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对资本结构调整模型进行估计。最后得出以下结论:①房地产上市公司当期的资本结构受上一期的影响,并且同一期间不同的房地产公司间的负债行为具有相关性;②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与开发水平、产生内部资源的能力、成长性、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负相关,与股权集中度、公司规模正相关,与证券的系统风险关系不显著;③土地储备水平与长期负债水平正相关,但与流动负债水平和总负债水平负相关;④实际税率仅对流动负债水平的选择有负的影响,但对长期负债水平和总负债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高弘(2009)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她以1999—2007年A股非ST非金融保险类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现状特征、决定机制以及动态调整这样三个维度予以展开,最终得出:①公司规模与负债水平呈显著正相关②公司成长性对负债水平影响的方向不确定③固定资产比例与负债水平呈显著正相关④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负债水平呈显著负相关⑤实际税负对

浅谈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浅谈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开题报告前的准备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确定后,学生应尽快征求导师意见,讨论题意与整个毕业论文(或设计)的工作计划,然后根据课题要求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并编写研究提纲,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研究(或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应说明此项研究(或设计)在生产实践上或对某些技术进行改革带来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有的课题过去曾进行过,但缺乏研究,现在可以在理论上做些探讨,说明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2、国内外同类研究(或同类设计)的概况综述。在广泛查阅有关文献后,对该类课题研究(或设计)已取得的成就与尚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综述,只对本人所承担的课题或设计部分的已有成果与存在问题有条理地进行阐述,并提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3、课题研究(或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写出将在哪些方面开展研究,要重点突出。研究的主要内容应是物所能及、力所能及、能按时完成的,并要考虑与其它同学的互助、合作。 4、研究(或设计)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或切合实际的具有新意的设计方法,是获得高质量研究成果或高水平设计成就的关键。因此,在开始实践前,学生必须熟悉研究(或设计)方法,以避免蛮干造成返工,或得不到成果,甚至于写不出毕业论文或完不成设计任务。 5、实施计划。要在研究提纲中按研究(或设计)内容落实具体时间与地点,有计划地进行工作。 二、开题报告 1、开题报告可在导师所在系(教研室)、专业或院范围内举行,须适当请有关专家参加,导师必须参加。报告最迟在毕业(生产)实习前完成。

2、本表(页面:16K)在开题报告通过论证后填写,一式三份,本人、导师、所在学院(要原件)各一份。 三、注意事项 1、开题报告的撰写完成,意味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已经开始,学生已对整个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了周密的思考,是完成毕业论 文(设计)关键的环节。在开题报告的编写中指导教师只可提示,不 可包办代替。 2、无开题报告者不准申请答辩。 3、本表(原件)用钢笔填写,字迹务必清楚。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艺术”,背后往往隐藏着企业的玄机。它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提供了企业管理层决策所 需要的信息。同时,正因为财务报表全面、系统、综合地记录了企 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因而相关利益人对它的分析极为关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税务部门、社会公众等在做经济决策时,都要分析 企业的财务报表。当然,分析财务报表需要依靠一定的分析方法与 技巧,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才 能得出较为科学的决策。本文以青岛海尔为实例,从经营成果、财 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且与同业公司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对该公司进行了综合财务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关键词:财务报表财务分析 1研究背景 在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的根本要求,上市公司就是这种两权分离的代表,上市 公司的股东、债权人等相关外部利益者要求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 就要通过分析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这就使此财务报表分析具有必 要性。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了十几年,投资理论也处于一个培养和嬗变的过程中。目前市场已由散户跟风逐步向机构投资者理性分析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