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分子影像与核医学研究中心战略研讨会-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

首届分子影像与核医学研究中心战略研讨会-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
首届分子影像与核医学研究中心战略研讨会-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

首届分子影像与核医学研究中心战略研讨会召开

2014年9月20日,苏州大学放射医学及交叉学科研究院首届分子影像与核医学研究中心战略研讨会在医学楼402幢一楼会议室召开。研讨会由中心主任高明远教授主持,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院长、放射医学及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柴之芳院士、副院长许玉杰、台湾国立阳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与放射科系主任陈志成教授出席会议,中心全体教师与研究生参加了本届战略研讨会。本次战略研讨会的目的是确立中心已有工作人员的未来发展方向,明确科研目标,力争使中心成为国内有特色的一流研究中心。

首先,高明远教授介绍了中心的基本建设情况及发展目标,并感谢柴先生的大力支持。他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能明确各位教师的研究方向及科研任务,以有效推动中心科研工作。

随后,柴院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对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本届战略研讨会能为中心的发展提供具体指导思想。

接着,中心教师李桢、史海斌、王立功、许玉杰、张友九、王畅、朱然、汪勇、曾剑锋、刘敏先后围绕重大疾病的分子影像研究、分子影像成像方法、放射性药物研发及核医学分子影像、临床医学转化等研究方向做了报告,分别就相关国际前沿进展、拟开展研究工作及创新点、今后几年的个人发展规划、2015年12月前可能产生的研究成果等作了详细的汇报。柴院士与高明远教授分别对每位报告人员的报告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并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最后,高明远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希望此次战略研讨会后各位老师能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尊重知识产权,互相合作,创造一个和谐向上的研究团队,为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分子影像与核医学研究中心在学院基础核医学教研室和苏州大学核医学研究所基础上建立,经过1年的努力,中心在实验室建设和人员招聘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中心主任高明远教授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于2013年10月20日受聘于苏州大学放射医学及交叉学科研究院讲座教授,主持组建分子影像与核医学研究中心。目

前,中心拥有实验室面积1000多平方米,按功能可分为化学合成实验室、探针制备实验室、测试表征实验室、细胞与分子生物实验室、小动物成像实验室和软硬件开发实验室。实验室人员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现有教师11人,其中海外引进特聘教授1人,教授2人。相关设备将陆续到位,即将到位的仪器设备包括小动物单光子发射/X射线透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系统、小动物磁共振成像系统、小动物多光谱光声断层扫描成像系统、小动物生物发光成像系统、小动物上转换荧光成像系统、上转化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高分辨率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高端分子影像、药学、生物学、材料学研究设备。中心目标为建成面向海内外开放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分子影像学、核医学及转化医学研究平台。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和要求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内 容和要求 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申请人在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应从事本专业(放射医学、核医学、超声医学三者之一)临床工作三年以上,完成本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新进展。 一、影像医学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影像医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2)影像医学诊断仪器的基本构成、部件名称、功能及成像原理。 (3)人体各系统影像学应用解剖,各种影像学象征与病理的关系。 (4)人体各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及CT诊断,鉴别诊断。 2、熟悉 (1)介入放射的原理,以及对常见、多发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理。 (2)造影剂副反应的处理和抢救治疗。 (3)相关临床医学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 1、了解 (1)放射防护知识、规则和要求。

(2)影像学新进展。 (二)临床技能 1、掌握 (1)X线造影与检查技术。 (2)检查技术。 (3)消化道检查技术。 (4)人体各系统急诊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诊断及鉴别诊断。 (5)造影剂副反应的处理与抢救技术。 2、熟悉X线投照技术。 二、核医学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放射性核物理知识及各项成像原理。 (2)核医学各项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的原理,以及出现反应时的处理抢救方法。 (3)心、脑、肺、肝胆、肠胃、骨骼系等脏器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影像特征。 (4)各项核医学检查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5)放射性核素治疗甲亢、甲癌、骨肿瘤的原理。 2、熟悉相关临床医学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 3、了解放射防护基本常识和防护规则与要求。 (二)临床技能

1、掌握 (1)放射性药物的标记、分装、测量、注射方法与技术。 (2)体外分析技术及质控。 (3)核医学仪器的操作,包括摆位、采集、图像处理和核素治疗的技术。 (4)核医学仪器的基本校正。 (5)独立正确分析各项核医学检查结果,书写报告。 2、熟悉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原则和规定。 三、超声医学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超声医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2)超声影像医学成像原理以及相关物理基础知识。 (3)超声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各种影像学方法的优选及综合使用。 (4)人体解剖,尤其要求对局部解剖、断面解剖有深入了解。对全身正常声像图、常见病理超声征象的成像理论有正确认识。 (5)全身常见疾病的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6)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 (1)临床医学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作风严谨,为人正派,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学科研和教学,热爱专业,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分子影像诊断与研究 2、脑肿瘤MRI与病理对照分析 3、脑血管MRA与CTA的研究 4、高分辨CT在肺间质性病变诊断上的研究 5、脑、心脏、肾灌注成像研究 6、血管性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实验研究 7、三维成像研究 8、血管病和介入超声研究 9、电子束CT在心血管病的应用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医学(医学影像专业)学士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 五. 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公共英语(4学分) B类: 分子生物学(4学分) 生化分析(4学分) 神经解剖学(4学分)

C类: 医学影像学(4学分) 影像解剖学(2学分) 影像技术与基础(2学分) D类: 医学统计学(4学分) 医用微机(2学分) 医学文献检索(2学分) 医学免疫学(3学分) 细胞免疫学(2学分) 肿瘤学(2学分) 医学电子学(2学分)肿瘤生物学(2学分)六,培养方式 第一阶段:集中学习学位课程,由医学院统一组织教学。 第二阶段:主要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医学影像诊断与技术的培养与教学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 第三阶段:进行专业定向培养,包括各研究方向特定的实验技能,科研设计,影像设备使用,专业知识学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 业答辩。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教研室和院、校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和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七. 考核方式 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 识的掌握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中期考核 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做出评价,评定成绩。对成绩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核试题库_川大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复习提纲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放射性核素 凡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和能量状态均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核素。按其能量状态,分为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指能自发的发生核内成分或能态的改变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同时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即能进行放射性核衰变的核素。 2、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化学元素的多种原子,在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其化学行为几乎相同,但原子质量或质量数不同,其质谱行为、放射性转变和物理性质不同。 3、天然放射性本底 天然放射性本底是指在辐射测量中,被测源之外的其它天然辐射源,包括宇宙射线和来自天然放射性核素如钾-40、碳-14、镭-226、钍-232及衰变产物等所产生的总辐射水平。 4、甲状腺冷结节 甲状腺结节与邻近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放射性减低或缺损,表明结节组织分化不良,无功能或功能低下,常见于甲状腺囊肿、钙化、纤维化、出血、甲状腺癌等,此类结节恶变率较高。 5、甲状腺热结节 甲状腺结节与邻近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放射性增高,表明结节组织功能亢进,常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6、利尿肾图 应用利尿剂通过利尿作用得到的肾图称利尿肾图。有助于鉴别机械性尿路梗阻和非梗阻性尿路扩张,非梗阻性尿路扩张患者利尿肾图表现为C段曲线迅速下降,机械性梗阻患者利尿肾图与与常规肾图无显著变化。 7、三时相骨显像 显像仪置低能通用型准直器,成人静脉“弹丸式”注射99TC-MDP15-25mci,即刻开始显像采集,首先以1帧/1-3秒速度采集60s,获得动脉灌注像即“血流相”

然后以1帧/分或300-500k/帧采集1-5帧,获得血池相,2-6小时后采集静态显像,为“延迟相”,通常称为三时相骨显像。 8、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9、交叉性小脑失联络 脑梗死时,梗死区同侧或对侧的局部脑组织呈现低血流灌注,而此类低血流灌注并非是由于脑的器质性病变所引起,而是一种血管神经反应。最常见到的是“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CD),即:运动皮质的脑卒中将干扰皮质脑桥小脑束的传导,引起病变对侧小脑半球的血流与放射性代谢的减低。 10、肺灌注显像 经肺静脉注射大于毛细血管直径的放射性颗粒后,这些颗粒与肺动脉血混合均匀并随机地一过性嵌顿在毛细血管或肺小动脉内,其在肺内的分布与局部血流量成正比,通过体外测定肺内放射性分布并进行肺显像即可反映局部肺血流灌注情况,故称肺灌注显像。 11、骨显像的“过度曝光征” 即超级骨显像,是显像剂异常浓聚的特殊表现,显像剂在中轴骨和附肢骨近端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或广泛异常浓聚,组织本地很低,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脏和膀胱影像常缺失,常见于以成骨为主的肿瘤广泛性骨转移,甲旁亢等患者,产生的机制可能为疾病引起的全身骨骼广泛性反应性成骨,引入体内的显像剂多为代谢旺盛的骨骼摄取,很少经泌尿系统排泄。 12、放射化学纯度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放射性活度占该样品的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 放化纯度(%)=标记物的放射性活度/样品总的放射性活度x100% 13、肝血池显像中的过度填充 肝血池显像平衡相病变部位放射性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有时可近于心血池,这种现象称“过度填充”,常见于肝血管瘤,可显示放射性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血管瘤体影像。 14、放射免疫分析中的非特异结合率

影像医学和核医学科细责

专科医师/住院医师培养标准 医学影像科细则 (讨论稿) 医学影像科学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2.超声医学(US),包括B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3.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和介入核医学。鉴于该学科专科医师日后从事的医疗工作侧重点不同,因此,培训计划的特点既包括有共性部分,也包括个性的部分。 专科培养阶段(第1~3年) 一、培养目标 着重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训练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了解影像医学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通过培训使受训者达到能独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水平,并能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科研工作。 二、培养方法 第一年、在学科内各专业组之间轮转,专业组内培训6个月、各专业组之间培训6个月。其轮转时间依所从事专业不同而异。 第二年、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内科4个月、外科4个月、非指定科室培训4个月(即根据本专业所涉及的科室进行安排,其中包括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此外,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度延长在内、外科的培训时间)。 第三年、本专业组内进行专科培训。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一)第一年的第1~6月:本专业组内培训 1、轮转目的: 系统掌握和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本学科所涉及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断和治疗原则。了解这些专业组的日常工作程序、内容及涉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投稿指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编辑部投稿须知 作者: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来源: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发布时间: 2016-07-18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原刊名为《中华核医学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业的学术期刊。它反映了我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事业发展的水平,对我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方面的人才培养、基本建设、学术交流、技术水平提高及普及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以广大核医学及分子影像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该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术交流。 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与基础研究、短篇论著、病例报告、讲座、综述、技术交流、述评、国内外学术动态、经验介绍、会议(座谈)纪要、读片集萃、新技术研究或应用、质量控制及专题研究等。 本刊发表的论著中包括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攀登计划、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部及省市资助的重点项目、国际协作项目。凡是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成果奖的核医学课题,绝大部分是在本刊率先刊出的。 本刊的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已被数种国际知名数据库[如: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CNKI-KNS3.5题录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科技期刊文摘(中文和英文版)、中国医学文摘放射诊断、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中国医学文摘检验与临床、中国医学文摘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等]收录,并与20余种国外有影响的期刊建立定期交换关系。本刊还登载过一些外国学者(包括诺贝尔奖金获得者R. S. Yalow)的论文。近年本刊影响因子提高到0.6以上。 本刊于1987至1999年多次获得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及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奖励,2000年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银奖,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江苏期刊方阵”双十佳期刊,2005年获得中国科协择优支持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专项资助经费。2006、2007和2008年由本刊选送参加第四、第五和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评选活动的论文有几篇获奖。2007年本刊被评为江苏省第六届优秀期刊、一级期刊。2009年本刊被列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并再次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多次获得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奖。 投稿指南 投稿方式电子邮件投稿(即网络投稿)本刊所接收的电子稿件,一律要求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考试大纲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考试大纲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I.考试范围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医学影像专业基础知识及各系统大体解剖、正常影像解剖和变异。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方法(X 线、DSA、CT、MRI、B 超、核医学)的特点、基本成像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图像质量控制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比剂的使用、毒副作用的表现及抢救原则。了解各种介入治疗方法的治疗原则、适应证和禁忌证。了解各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学改变、临床特点、实验室相关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治疗原则及相关临床学科知识,掌握并能综合应用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各系统少见疾病或疑难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II.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影像医学中最主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运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要求】主要测试考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对医学影像学领域中最主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2.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做出综合判断和评 论的正确程度3.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III.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 180 分钟(试卷满分为100 分)。三、题型分数比例 选择题A1 型选择题85 题约42.5% A2 型选择题40 题约20% B 型选择题50 题约25% X 型选择题25 题约12.5% IV.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放射医学 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1. X 线成像(掌握) 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识记) 3.计算 机断层成像(CT)(掌握) 4.磁共振成像(MRI)(掌握) 二、呼吸系统 1.检查方法(掌握)? 2.正常影像解剖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掌握) 3.肺部肿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 4.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炎、肺结核、肺脓肿等)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 5.气管和支气管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6.支气管及肺先天性病变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7.胸部外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8.肺间质性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影像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复习试题(含答案)

影像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试题及答案 四、选择题 (一)A型题 1.放射性核素治疗主要是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B-射线 D.X 射线 E.正电子 2.放射性核素显像最主要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俄歇电子 3.以下哪一项不是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 A.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 B.动态定量显示脏器、组织和病变的血流和功能信息 C.提供脏器病变的代谢信息 D.精确显示脏器、组织、病变和细微结构 E.本显像为无创性检查 4.下面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A. γ闪烁探测器由锗酸铋(BGO)晶体、光电倍增管和前置放大器组成 B. γ照相机不可进行动态和全身显像 C.SPECT是我国三级甲等医院必配的设备 D.PET仪器性能不如SPECT E.液体闪烁计数器主要测量发射γ射线的放射性核素

5.指出下面不正确的描述 A.Roentgen发现X射线 B.Becqueral发现铀盐的放射性 C.Curie夫妇成功提取放射性钋和镭 D.Joliot和Curie首次成功获得人工放射性核素 E.Yalow和Berson开创了化学发光体外分析技术 6.有关PET的描述下面哪一项不正确 A.PET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的英文缩写 B.它是核医学显像最先进的仪器设备 C.临床上主要用于肿瘤显像 D.显像原理是核素发射的正电子与体内负电子作用后产生湮灭辐射发出一对能量相等方向相反的511 keV γ光子经符合探测技术而被多排探测器探测到,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和图像重建后获得不同断面的断层影像 E.常用放射性核素99Tc m及其标记化合物作为正电子药物 7.在SPECT脏器显像中,最理想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 A.131 I B.67 Ga C.99 Tc m D.125 I E.123 I 8.有关高能准直成像不正确的是 A.探测正电子湮灭辐射时产生的两个511 keV γ光子中的一个

苏州大学医学院成人本科局解练习题1

苏州大学医学院成人本科《局部解剖学》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Pterion: (翼点): 2、胸膜顶: 3、肋膈隐窝: 4、腹股沟三角: 5、直肠子宫陷凹: 6、盆膈: 二、填空题 1、面部“危险三角”是__和____之间的三角区。 2、面动脉行程迂曲,经口角和鼻翼外侧至内眦,改称______。面动脉的搏动在________________处可以触及,面动脉供区出血时,压迫此点可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3、胸膜下界,在锁骨中线与____肋相交,腋中线与____肋相交,肩胛线与____肋相交。 4、上腔静脉由____在右侧第1胸肋结合处后方汇合而成,沿升主动脉____侧垂直下行,在____注入____。 5、大、小腹膜腔借____相互交通。 6、门静脉高压时,临床出现“海蛇头”征象,是由于腹壁浅静脉与____相吻合所致。 7、人体仰卧时的腹膜腔最低点为________。 8、腹股沟三角是指由_____以及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9、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包绕着胆总管、肝固有动脉、_____、肝神经丛及淋巴结等。 10、腰下三角由_____、_____和_____围成。三角的底为_____,表面仅覆以_____和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关于面肌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面肌属于皮肌,起自皮肤或浅筋膜 B.包括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和咬肌等 C.主要集中在眼裂、口裂和鼻孔的周围,全部为环状的轮匝肌 D.由面神经支配,面神经受损时,可引起面瘫 E.由三叉神经支配,三叉神经受损时,可引起面瘫 2、颅顶的“危险区”指的是

A.皮肤 B.浅筋膜 C.帽状腱膜 D.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E.颅骨外膜 3、关于枕三角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又称颈后三角 B.又称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 C.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锁骨中 1/3上缘围成的三角区D.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上缘围成 E.由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和锁骨围成 4、关于胸骨角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平对主动脉弓与升、降主动脉的分界处 B.两侧接第1肋 C.平对肺门下缘 D.相当于心包裸区高度 E.平对第2胸椎 5、关于胸廓内动脉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起自锁骨下动脉第2段的下面 B.向下经锁骨下静脉的后方,紧贴胸膜顶前方入胸腔 C.沿胸骨侧缘外侧约2 cm下行 D.至第5肋间隙分为腹壁上动脉和肌膈动脉 E.沿途发出心包膈动脉,与迷走神经伴行,分布于心包和膈 6、关于肺根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由前向后为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静脉和肺下静脉 B.自上而下左肺根为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和肺下静脉 C.下方有肺韧带 D.右肺根下方有食管下三角 E.右肺根上方有主动脉弓 7、关于动脉韧带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连于肺动脉干与升主动脉之间 B.由肌纤维束构成 C.来源于动脉圆锥 D.是动脉导管闭锁的遗迹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xzhmu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Medical Imaging and Nuclear Medicine (专业代码100207) Ⅰ.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高层次专门人才,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学术学位培养目标如下: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尚医德医风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了解和掌握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在导师指导下能进行科研设计,确立科研路线及分析方法、总结科研结果,并训练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3.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国内外进展,在临床工作上,能掌握基本操作及常见病的诊断。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 5.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学习年限为三年。 第一学期集中学习公共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等,参加研究生学术例会。 第二至四学期开始临床培训,为期12个月。第一学期结束前开始作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及评议。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评议。 第五至六学期进行科学研究和答辩12个月。第二学期中期举行预答辩,6月初举行答辩。 研究生第二、三年级均不享受寒暑假,两年中休假日为40天,即每年20天,由研究生申请,导师安排。具体培养进程参照研究生学院颁发的《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进程表》。 三、研究方向 1.影像诊断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放射诊断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3.介入放射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4.超声诊断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5.临床核医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包括公共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根据研究方向不同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以下各类课程)。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

2015考研南开大学医学院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试科目及研究方向考研真题解析

1/15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4730980.html, 1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年天津地区15所高校考研辅导必备 天津分校地址南京路新天地大厦2007 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8年天津地区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天津分校王老师与大家分享资料 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天津分校王老师。 2015考研南开大学医学院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试科目及研究方向考研真题解析 105107影像医学 与核医学(专业学 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④--无专业硕士。不允许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强军计划和国防生报考。本专业只招收本科专业为临床医学专业的考生。医学院专业硕士(含各个专业学位)共招生 15名,不含在医学院计划录取的33人中。_01神经影像诊断 与磁共振应用 _02腹盆部疾病的 影像诊断

2/15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8114730980.html, 2 人其实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否认,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好习惯和坏习惯,正是这些好习惯,帮助我们开发出更多的与生俱来的潜能。站在考研的角度上,好的学习习惯是有共通之处的。在此王老师谈谈考研路上特别需要的那些好的学习习惯。1.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复习计划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在复习计划里一定要明确一点:多长时间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并且要尽量将这样的计划做细一些,最好细致到一周内(甚至一天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这样详细的计划会让你的复习更有目标感,落实起来有据可依也会更好。此外,在制定复习计划时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薄弱科目,为薄弱科目的复习多安排些时间。总之,考研复习就像马拉松,以一定的步伐有节奏地坚持跑下去,才能取得好成绩。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制定完复习计划之后,一定要严格执行,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复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复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复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复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复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的复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

影像核医学试题及答案

影像核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核医学 6.阳性显像 2.临床核医学 7.单光子显像 3.放射性药物 8.分子影像学 4.放射化学纯度 9.放射性核素治疗 5.平面显像 10.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三、填空 1.核医学在内容上分为和两部分。 2.诊断核医学包括以和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法和以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法。 3.放射性药物包括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药物。 4.99Yc m核性能优良,为发射体,能量为,物理半衰期为。 5.临床应用的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和 获得。

6.核医学显像仪器主要包括、、和。 7.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能够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受检病变部位中主要机制有:、、、、和等。 8.根据显像的部位、影像的采集及显示时间、方式、核射线的种类,放射性核素显像可分为:、、、、、、和。 9.放射性核素治疗具有、、、 等优点,已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法方法。 10.放射性核素治疗常用的方法有:、 , 、等。 11.医学中常用的核素发生器有:和等。 12.分子影像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人体的、、 及变化,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进行无创、实时的,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选择题 (一)A型题 1.放射性核素治疗主要是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正电子

2.放射性核素显像最主要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俄歇电子 3.以下哪一项不是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 A.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 B.动态定量显示脏器、组织和病变的血流和功能信息 C.提供脏器病变的代谢信息 D.精确显示脏器、组织、病变和细微结构 E.本显像为无创性检查 4.下面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A. γ闪烁探测器由锗酸铋(BGO)晶体、光电倍增管和前置放大器组成 B. γ照相机不可进行动态和全身显像 C.SPECT是我国三级甲等医院必配的设备 D.PET仪器性能不如SPECT E.液体闪烁计数器主要测量发射γ射线的放射性核素 5.指出下面不正确的描述 A.Roentgen发现X射线 B.Becqueral发现铀盐的放射性 C.Curie夫妇成功提取放射性钋和镭 D.Joliot和Curie 首次成功获得人工放射性核素 E.Yalow和Berson开创了化学发光体外分析技术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根据培养方案总则,结合本学科特点,特别提出以下要求: (一)硕士专业学位 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诊断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掌握本学科各种检查技术,并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二)博士专业学位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诊断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二、第一阶段:时间二年 (一)学位课程 1.公共必修课:同培养方案总则。 2.专业课:3学分,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专业课考试。(1)自学参考书及相关文献: ①《放射诊断学》荣独山 ②《放射学综合教科书》NICER ③《全身CT诊断学》李果珍 ④《现代超声诊断手册》张武 ⑤《腹部超声诊断学图谱》董宝玮 ⑥《临床核医学》潘中允 ⑦《核医学诊断操作规程》卫生部医政司主编 ⑧《中华核医学杂志》期刊 ⑨《中华放射学杂志》、Radiology期刊 (2)专题讲座:参加本学科组织的专题讲座,题目见附1。 3.专业基础课:至少2门,必须修满3-5学分。重点要求病理、解剖及实验核医学方面的研究生课程。 (二)临床能力训练 1.通过本阶段的培训,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与思维能力,能独立诊断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并对下级医师能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1)X线诊断学12个月的要求: ①初步掌握X线投照技术和暗房工作(2-4周); ②掌握本科常用X线机的操作方法和机器维护保养知识; ③熟悉并掌握放射防护规则和要求; ④基本掌握人体各系统正常X线解剖学; ⑤基本掌握胸部、骨关节系统常见病及急腹症的有关X线诊断,并书写规范的X线报告; ⑥基本掌握消化道检查方法; ⑦于6个月后可参加急值班工作(但需有上级医师值二线班)。 (2)X线诊断学9个月的要求:

分子影像

分子影像 1分子影像技术三要素:1)靶点(DNA、mRNA) 2)探针3)成像仪器 2核医学分子成像方法:a代谢显像b受体显像c多肽药物显像d单抗放射免役显像d反义与基因显像e细胞凋亡显像f乏氧显像 3分子识别(抗原与抗体,配体与受体,多肽类药物与相应靶细胞,反义探针与癌基因,酶与底物)是核医学分子影像的共同理论基础 4核医学分子影像定位:1)解剖影像2)功能影像可用于:影像诊断靶向治疗 5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受体研究基因研究 6某些受体和配体的结合会导致细胞凋亡。 7正常细胞:99m Tc- Annexin V不能进入细胞,不能与磷脂酰丝氨酸结合 凋亡细胞:细胞膜受到破坏,99m Tc- Annexin V与磷脂酰丝氨酸结合,显影 8凋亡可由细胞核收到严重损伤而产生,如 或X射线照射或线粒体内受到各种病毒侵袭等诱导产生;可由外部信号诱导发生:fas配体和fas受体的相互作用可以诱导凋亡 9凋亡检测:1)流式细胞仪2)核素显像 10核医学分子影像的两个重要研究领域:受体研究(目前活体内安全、无创性获得受体功能与分布信息的唯一方法)基因研究(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反义探针可显示乳腺癌等许多恶性肿瘤癌基因的表达) 11心肌细胞活性测定:缺血后的冬眠心肌为存活心肌,有治疗价值,有代谢,无功能,血流灌注低下;低灌注,无代谢,则为坏死,无治疗价值。 12反义显像:人工合成反义寡核苷酸与与病变组织过度表达的目标DNA或mRNA以碱基互补特异性结合, 13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治疗:利用聚集于靶基因局部的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破坏致病基

因,达到基因放射治疗的目的。 14多药耐药基因:基因产物为p-糖原蛋白,p-糖原蛋白存在于癌细胞的细胞膜,将抗癌药物排出细胞外;p-糖原蛋白也将99m Tc-MIBI以相同机制排出细胞外,某些恶性肿瘤病灶不显影,提示有多药耐药基因。 15局部室壁运动(regional wall motion):四种情况: 运动正常、运动减低、无运动和反向运动。 16分子探针的要求:1生物学兼容性2与靶分子结合有高度灵敏、特异性3有适当的扩增能力 分子影像在疗效监测及个体化医疗中的应用 靶向显像剂与肿瘤靶向治疗:EGFR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治疗靶点 1.临床用EGFR抑制剂治疗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 18F-PEG6-IPQA可诊断患者的癌症病灶是否具有EGFR 分子影像与早期疗效监测:早期评价疗效避免过度治疗与无效治疗 肿瘤对18F-FDG的摄取,最早在药物治疗后24小时后就有显著变化 CT至少需要4周以上才显示出病灶大小的变化 1.肿瘤复发与残留的检测:治疗后瘢痕组织和坏死组织缺乏代谢活性 2.肿瘤复发灶、残余病灶大多表现为活性增高 1.敏感性、特异性高达90%以上 生物治疗:是指通过增强或恢复免疫或防御系统的功能来抵抗癌症、感染或其他疾病的治疗方法。 生物治疗又被称为免疫治疗,是应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或生物反应修饰剂对疾病进行治疗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首都医科大学说课材料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分为放射学(包括X线、CT、磁共振和介入放射学)、超声医学及核医学三部分。本学科研究内容包括:1.器官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其解剖基础,2.各个系统疾病的影像表现、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3.正常和病理组织的功能成影和分子影像学,4.介入放射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应用。5.医学影像的图像处理,6.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三、研究方向 1、放射诊断学; 2、超声诊断学; 3、核医学; 4、介入放射学; 5、医学影像新技术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博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7.0学分。 1、公共必修课共5.0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学时 2.0学分外语(英语)72学时 3.0学分 2、必选课至少2门至少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免疫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科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神经解剖学54学时 2.5学分 头颈解剖学29学时 1.5学分

胸腹解剖学29学时 1.5学分 脊柱、四肢解剖学29学时 1.5学分 骨盆会阴解剖学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病理学28学时 1.5学分 临床医学影像学36学时 2.0学分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54学时 2.5学分 医学影像设备学36学时 2.0学分 磁共振成象原理36学时 2.0学分 SPSS for Windows在医学统计中的应用54学时 2.5学分 3、选修课不做要求 六、临床工作要求 医学博士科学学位研究生结合课题进行本专业的临床工作,时间半年。根据博士导师具体情况,分别将神经影像学、头颈部影像学、心血管影像学、呼吸影像学、腹部影像学、骨与关节影像学、儿科疾病影像学、介入放射学、超声及核医学列为本专业的重点三级学科。 目的:掌握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熟悉少见病和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具体要求:结合课题研究,通过临床相关科室的实践工作,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等,能够正确书写X 线、CT、MRI、超声及核医学的诊断报告,熟练完成各系统的影像检查操作等。 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同前,略。 三、研究方向 1、放射诊断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姓名:程木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行政职务:核医学科主任 专业领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研究方向:分子核医学影像与AI分析,着重专注于神经精神疾病的分子核医学影像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图像人工智能分析;核素分子靶向治疗,着重专注于难治性甲状腺癌核素分子靶向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学术任职:中国核医学医师分会科普与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德医学协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医学影像管理分会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多个国外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学术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科研基金等支持的多个科研项目,并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杂志收录论文20多篇,参编6本专著或教材。获广东省医疗科技成果奖1项目,实用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 博士后招收条件:研究方向:1.分子核医学影像研究;2.核素分子靶向治疗研究。 E-MAIL:chmarka@https://www.360docs.net/doc/8114730980.html,

姓名:张勇,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行政职务:研究生科科长 专业领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研究方向:核医学分子影像、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防护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学术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项目等科研课题近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担任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终审专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澳门特区科学技术奖项的通讯评审专家。

影像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试题及答案(6)

影像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试题及答案 核医学: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核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放射性核素显像:利用放射性药物能选择性的分布于特定的器官或病变组织的特点,将放射性药物引入患者体内,在体外描记放射性药物在体内分布图的方法。 1.核素:指具有特定的质子数、中子数及特定能态的一类原子。 2.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 3.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放出某种或几种射线,使结构能态发生改变而成为一种核素者。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成为稳定的核素。示踪原理:同一性、放射性核素的可探测性。 4.放射性衰变的定义: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的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 5.放射性衰变方式:1)α衰变;2)β- 衰变:实质:高速运动的电子流;3)正电子衰变(β+衰变);4)电子俘获;5)γ衰变。 6.有效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7.物理半衰期:指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8.生物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

半所需要的时间 9.超级骨显像:显像剂分布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而肾影常缺失。 10.闪烁现象:骨转移患者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出现病灶部位的显影剂浓聚较治疗前更明显,随后好转,表明预后好转。 11.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12.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基本试剂:抗体、标记抗原、标准品、分离剂 13.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 14.甲亢时:FT3、FT4、摄I增加,TSH降低,高峰前移 15.甲状旁腺显像方法:减影法,双时相法 16.核医学: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17.非随机效应(确定性效应):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18.随机效应:辐射的生物效应的发生几率与照射剂量线性相关,不存在剂量阈值,且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19.同位素:同一元素中,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 20.半衰期:由于核衰变,放射性核素减少到原有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21.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的药物。 22.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制单位:贝克(Bq)(放射源强度) 吸收剂量的国际制单位:戈瑞(Gy) 剂量当量的国际制单位:希沃特(Sv)

苏州大学医学院教学日历(理论部分)

苏州大学医学院教学日历(理论部分)

苏州大学医学院教学日历(理论部分) 二○○七——二○○八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耳鼻咽喉科学理论总学时:16学时课程负责教师:授课班级:05级法医

注:上课地点:卫校楼301 上课时间:1—8周周二上午第3-4节课 苏州大学医学院教学日历(实验、见习部分) 二○○七——二○○八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耳鼻咽喉科学实验、见习总学时:4学时授课班级:05级法医人数:28人

注:实验室或见习科室名称:苏大附一院耳鼻咽喉科 实验、见习地点:苏大附一院耳鼻咽喉科病房示教室 苏州大学医学院教学日历(理论部分) 二○○七——二○○八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耳鼻咽喉科学理论总学时:54学时 课程负责教师:授课班级:05级口腔

7 一鼻源性梁军副主任 3.2 4 一3-4 咽的应用解剖及生 理学2 曹文 华 主任 医师 3.3 1 一3-4 咽部神经疾病、咽部2 曹文主任4.7 一3-4 喉的应用解剖学及 2 吴文副主任4.1 4 一3-4 喉的慢性炎症性疾 2 吴文副主任 4.2 1 一3-4 3-4 气管、食管的应用解 剖学及生理学 2 2 吴文 璎 副主任 医师 4.2 8 一3-4 耳外伤、外耳疾病 2 吴文副主任 5.5 一3-4 非化脓性中耳炎 2 刘济

注:上课地点:周一卫校楼201;周四东教楼216 上课时间:1—19周周一上午第3-4节课;1—19周周四上午第3-4节课 苏州大学医学院教学日历(实验、见习部分) 二○○七——二○○八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耳鼻咽喉科学实验、见习总学时:18学时授课班级:05级口腔人数:28人

苏州大学医学部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doc

苏州大学医学部 苏大医[2013]14号 关于印发《苏州大学医学部奖励性绩效工资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学院、各办公室(中心)、各实体科研机构: 《苏州大学医学部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业经学部二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医学部 2013年11月12日

苏州大学医学部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苏大委[2013]48号《苏州大学绩效工资实施办法(暂行)》文件精神,医学部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将以“以岗定薪、优绩优酬、按劳分配、兼顾公平”为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调动各单位及广大教职工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为医学部的发展集聚正能量。 二、实施范围 医学部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实施范围为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学校事业编制在职在岗人员和人事代理制人员。实行协议年薪制人员按其聘用协议的约定执行,不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范围。实体科研机构按学校政策标准核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年终根据业绩情况进行奖励。 三、组织机构 学部成立绩效工资实施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学部党政领导及各学院主要负责人、专家和教职工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医学部绩效工资具体方案和工作。 四、基本工作量的计算办法 1、基本工作量分为三个部分,即基本教学工作量、基本科研工作量、

基本社会服务工作量。基本工作量要求如下: 2、基本教学工作量原则上不能用其他工作量抵充。经本人申请、学院及医学部批准后,教学、科研工作量可相互1.5倍抵充。社会服务工作量不能抵充基本教学、科研工作量,基本社会服务工作量可由教学、科研工作量相互1.5倍抵充。 五、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组成 医学部奖励性绩效工资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一)岗位奖励:根据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和基本科研工作量情况核发。 (二)全勤奖励:根据考勤发放,发放标准比例为正高(正处级):副高(副处级):中级(科级):其他=1.3:1.2:1.1:1.0。 (三)业绩奖励:根据教学和科研超工作量情况核发。 (四)社会服务工作量奖励:根据完成社会服务工作量情况核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