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窃读记-优秀

《窃读记》教学设计

教师:第十师一八六团中学赵丽娜

【教材分析】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学情分析】

作为七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方法和阅读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他们有一定的情感积累,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的文化素养较高,家中也有较多的藏书,所以有一定课外阅读量。但也有部分学生语言积累和语言感受力相对就比较缺乏。通过这节课的共同学习,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对读书或者某一本书产生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尴尬、贪婪、威风凛凛、煞有介事、饥肠辘辘”等词语。

2、了解“我”读书的艰辛,感受“我”在读书过程中品尝到的人情冷暖。

能力目标:

学习运用心理活动、神态描写来变现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珍爱读书、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预习安排】

默读课文,做好批注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1、标注生字词。

2、标出你认为写得较为生动的或者较能打动到你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当时的真切感受。

3、用特殊符号标注出你认为较难理解的语句或者片段。

4、自选你喜欢的片段大声朗读或者背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旧中国,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买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有些穷人家的孩子非常渴望读书,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背着书包上学;那些仅仅能供得起孩子读书的家庭没有多余的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而女孩子读书的就更少了。林海音就出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5岁的时候随父母来到了北京,父亲是一位教书先生。虽然家里能供她读书,但是因为家里条件比较差,根本没有闲钱给她买书看。但是,她心中酷爱读书的情结一刻都没有放松,她爱读书,却没有钱买书,于是只好“窃读”。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去了解她的读书经历。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林海音(1918-2022),原名林含英,著名散文家。原籍台湾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它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文字。

教师补充:这位伟大的女性在2022年12月1日因中风、肺炎、败血症并发并在台北振兴医院病逝,享年83岁。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积累:

(1)尴尬(gān gà):形容神色、态度不自然。

(2)贪婪tān lán:这里形容“我”渴求知识而不知道满足。

(3)众目睽睽(uí):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4)煞有介事shà: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

(5)饥肠辘辘lù:形容非常饥饿。

(6)踉踉跄跄liàng qiàng:走路不稳的样子。

2动手释题:说出“窃”在字典里的解释(生答)

师: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里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那么“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呢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四、梳理脉络,感知文本

1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将课文读了三遍,对文章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告诉我,作者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

明确:课文记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2课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儿时的“窃读”经历,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两件事。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要求: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情。

明确:(1)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孤独无助

(2)得到店员的关心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感动、感激。

3师: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

明确:(1)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2)到顾客多的书店去读书

(3)贴在大人身边,装作其它顾客的家属

(4)以下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4师:小女孩为了满足自己的读书渴望,真的是煞费苦心,想法设法去读书。当然文中也有很多关于小女孩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1:动作描写: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进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写出“我”想读书的迫切心情,表明“我”为能实现“窃读”的目的而费尽心思。

生2心理描写:“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昨天那位置了。”小女孩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

生3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是怎样高兴地喊着:“再大些!

再大些!”通过描写我读书时的神情、心理,突出了“我”对读书的酷爱。

五、合作探究,回归主题

1师:尽管在“窃读”的过程,心灵受伤,但求知的欲望依然在她的心里升腾,课文的最后作者想起国文先生鼓励他们用功的话,“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可是作者却对这句话进行了补充:“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这句话究竟有什么含义

明确:吃饭长大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后一次“窃读”,店员明知“我”不会买书,却依然留书给我“借读”,让我领悟到了“爱”的真谛,也最终懂得了“我是在爱里长大的。”

2师:在了解课文内容之前,老师让你们在课文中寻找“窃”的解释,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全篇内容,思考一下文中的“窃读”指的是什么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店里的书而不买书,趁店员不注意暗中偷读。

师:她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真令人感动,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一种高雅的习惯,也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名家谈读书经历或体验的文章很多。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柯灵的《书的抒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她对书的感激之情。(ppt 出示)

书的抒情

柯灵

说到书,我很感动。因为它给我带来温暖,我对它满怀感激。

书是我的恩师。贫穷剥夺了我童年的幸福,把我关在学校大门外面,是书本

敞开它宽厚的胸脯,接纳了我,给我以慷慨的哺育。没有书,就没有我的今天。——

也许我早就委身于沟壑。

书是我的良友。它给我一把金钥匙,诱导我打开浅短的视界、愚昧的头脑、闭

塞的心灵,它从不吝惜对我帮助。

书是我青春期的恋人,中年知己,暮年的伴侣,有了它,我就不再愁寂寞,不

再怕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它使我成为精神世界的富翁。我真的是“不可一日无此

君”。当我忙完了,累极了;当我愤怒时,苦恼时,我就想亲近它,因为这是一种绝

妙的安抚。

我真愿意成为十足的“书迷”和“书痴”,可惜我还不够条件。

不知道谁是监狱的始作俑者;剥夺自由,诚然是人世最酷虐的刑法,但如果允

许囚人有读书的权利,那还不算是自由的彻底丧失;我对些有惨痛的经验。

对书的焚毁和禁锢,是最大的愚蠢,十足的野蛮、可怕的历史倒退。

当然书本里也有败类,那是瘟疫之神,死亡之师,当与世人共弃之。

作家把自己写的书,送给亲友,献与读者,是最大的愉快。如果他的书引起共

鸣,得到赞美,那就是对他最好的酬谢。

在宁静的环境,悠闲的心情中静静地读书,是人生中最有味的享受。在“四人

帮”覆亡的前夜,我曾经避开海洋般的冷漠与白眼,每天到龙华公园读书,拥有自

己独立苍茫的世界这是我一个终生难忘的经历。

书本是太阳、空气、雨露,我不能设想,没有书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

小练笔: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和排比段的写法,表达自己对书的感激之情,请你也仿照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以表达对书的感激之情。(生自由发言)

生1:书,一个朴实的名字;书,一个我的老朋友,你陪伴了我多少个日夜我已记不得,只是依稀记得,你是我面临困难时的导师,是我前行道路上的路标,没有你的世界我真的不敢想象,书,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你。

教师总结: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

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能“以书为友、珍爱读书”(板书)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2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不少于五句。

七、板书设计

11窃读记

林海音

八、教学反思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首先我以动手释题展开本堂课的教学,紧接着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两次具体“窃读”的事情,从而简单概括“窃读”的方法,学生学习比较轻松。但对于作者为什么“窃读”离学生生活较远,因为现在小孩生活条件较好,不会存在这种情况,所以我以背景导入,这样学生易于理解。本课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对书的酷爱,我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效果很好。但是,在教学中应更加联系生活中的感受加以理解效果会更好。

七年级语文上册11《窃读记》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11《窃读记》练习题(含答案)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汗涔.涔( ) 尴尬 ..( ) 众目睽.睽( ) 贪婪.( ) 诅咒 ..( ) 饥肠辘.辘( )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________(难堪尴尬难受),________(涨羞映)红了脸。 (2)终于有一天,求知的________(欲望想法念头)________(逼迫催)使我再度地停下来。 (3)我合上最后一页——________(吞吐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________(知识道理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 (2)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3)好像真有这么回事似的。( ) (4)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一件事情,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 ) 4.下面语段中有一处语病,在文中画出来,并进行修改。 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14~17周岁人群对课外书的选择偏好主要集中在文学类上,这一比例占到了58.5%;其次喜欢的课外书类别依次是历史类、科普类和心理类,选择比例均大约在20%左右。对于学生阅读课外书,66.0%的学校老师和74.3%的家长表示赞成,另有9.6%的学校老师和6.6%的家长因担心耽误学习而反对学生阅读课外书。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各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1)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 (2)我的心里是怎样高兴地喊着:“再大些!再大些!”() (3)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 ) (4)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案_2

《窃读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饥肠辘辘”“汗涔涔”“众目睽睽”等重要词语。 2.反复朗读,学生表演,剖析“老板”和“店员”的形象特点。 2.能准确理解“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含义。 【教学重点】分析对比“老板”和“店员”的形象。 【教学难点】“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三者的关系及含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冰心的“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让学生感悟读书的意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窃”字的含义?(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 3.“窃读”在书中的含义?(明确:不是偷书来读,而是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二.字词梳理 1.认一认,读一读,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腋下贪婪唾沫饥肠辘辘踮起脚尖煞有介事 众目睽睽汗涔涔踉踉跄跄尴尬 ●形容汗不断地流下。汗涔涔 ●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众目睽睽 ●指装模作样,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煞有介事 ●形容非常饥饿。饥肠辘辘 ●走路不稳的样子。踉踉跄跄 ●形容神色、态度不自然。尴尬 三.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 谁“窃读”? 明确:“我”,即林海音。 2. 为什么“窃读”? 明确:1.物质上贫乏; 2.精神上热爱读书。 3.文中的“我”小时候经历了哪两次刻骨铭心的“窃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指名读3-8节和21-25节) 明确: 一.“我”在一家书店里“窃读”时,被老板发现而被赶出了书店。二.“我”在另一家书店“窃读”时,得到店员的关爱,美美地读完了一本书。

四.再读课文、分析人物 1.阅读课文3-8节,圈划描写老板语句,师生一起分析老板形象特点。 要点有: ①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只巨掌,五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第4、5节) 明确:采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老板的粗暴。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老板的势利。 ②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第6节) ③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第8节) (明确: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老板看不起“我”,鄙视“我”,突出了老板的势利。 “我”已经很狼狈了,但老板还对“我”冷笑,突出了老板的冷漠。) 2.自读课文21-25节,“店员”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你是在哪里发现的?(这一环节尝试让学生按照分析老板方法来概括店员特点,进行自主学习。) 要点有: ①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第22、23节) ②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第25节) (明确:通过“触”“轻轻地”“送”等表现出“店员”的温柔、细腻。) 四.三读课文、理解主旨 1.师:为什么把两次截然不同的经历放在一起? (明确:对比作用,突出了第二次感受到的支持、关爱,以致幼小的心灵得到抚慰。) 2.师:“我”经历了两次截然不同的“窃读”经历,最后感概地说了什么?——“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①这句话怎么出来的?前面一句强调什么? ——通过这次的“窃读”经历,发觉国文先生的话不够用;国文先生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②对于这一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吃饭:是延续生命的必要物质条件;读书:人长知识懂道理却还需要精神粮食,那就得靠读书获取;爱:这里的爱指“店员”给我的爱,突出了我对他的感激之情。因为他不仅使我读完一本好书,获得了精神粮食,更重要的是他拯救了“我”的心灵,使我走出了对人类的仇恨心理。) ③三者顺序能否掉换? ——不能,从物质到精神到情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与课文总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及课文总结 1.春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主要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章通过写济南冬天山水的特点,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雨的四季 《雨的四季》的作者刘湛秋,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全文以对雨的爱恋为线索,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4.古诗四首 《古诗四首》①《观沧海》一诗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窃读记-优秀

《窃读记》教学设计 教师:第十师一八六团中学赵丽娜 【教材分析】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学情分析】 作为七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方法和阅读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他们有一定的情感积累,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的文化素养较高,家中也有较多的藏书,所以有一定课外阅读量。但也有部分学生语言积累和语言感受力相对就比较缺乏。通过这节课的共同学习,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对读书或者某一本书产生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尴尬、贪婪、威风凛凛、煞有介事、饥肠辘辘”等词语。 2、了解“我”读书的艰辛,感受“我”在读书过程中品尝到的人情冷暖。 能力目标: 学习运用心理活动、神态描写来变现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珍爱读书、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预习安排】 默读课文,做好批注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1、标注生字词。 2、标出你认为写得较为生动的或者较能打动到你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当时的真切感受。 3、用特殊符号标注出你认为较难理解的语句或者片段。 4、自选你喜欢的片段大声朗读或者背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旧中国,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买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有些穷人家的孩子非常渴望读书,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背着书包上学;那些仅仅能供得起孩子读书的家庭没有多余的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而女孩子读书的就更少了。林海音就出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5岁的时候随父母来到了北京,父亲是一位教书先生。虽然家里能供她读书,但是因为家里条件比较差,根本没有闲钱给她买书看。但是,她心中酷爱读书的情结一刻都没有放松,她爱读书,却没有钱买书,于是只好“窃读”。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去了解她的读书经历。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林海音(1918-2022),原名林含英,著名散文家。原籍台湾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它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文字。 教师补充:这位伟大的女性在2022年12月1日因中风、肺炎、败血症并发并在台北振兴医院病逝,享年83岁。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积累: (1)尴尬(gān gà):形容神色、态度不自然。 (2)贪婪tān lán:这里形容“我”渴求知识而不知道满足。 (3)众目睽睽(uí):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4)煞有介事shà: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 (5)饥肠辘辘lù:形容非常饥饿。 (6)踉踉跄跄liàng qiàng:走路不稳的样子。 2动手释题:说出“窃”在字典里的解释(生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练习题及答 案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汗涔.涔( ) 尴尬 ..( ) 众目睽.睽( ) 贪婪.( ) 诅咒 ..( ) 饥肠辘.辘( )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________(难堪尴尬难受),________(涨羞映)红了脸° (2)终于有一天,求知的________(欲望想法念头)________(逼迫催)使我再度地停下来° (3)我合上最后一页——________(吞吐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________(知识道理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 (2)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3)好像真有这么回事似的°( ) (4)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一件事情,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 ) 4.下面语段中有一处语病,在文中画出来,并进行修改° 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14~17周岁人群对课外书的选择偏好主要集中在文学类上,这一比例占到了58.5%;其次喜欢的课外书类别依次是历史类、科普类和心理类,选择比例均大约在20%左右°对于学生阅读课外书,66.0%的学校老师和74.3%的家长表示赞成,另有9.6%的学校老师和6.6%的家长因担心耽误学习而反对学生阅读课外书°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各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1)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 (2)我的心里是怎样高兴地喊着:“再大些!再大些!”() (3)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 ) (4)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 6.请你仿照下列句式,也打个比喻,赞颂好书°(要尽量押韵) 书是师,最可亲;诲不倦,更热心°书是友,常交流;天下事,共探求° 7.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活动中有一位同学把搜集到的大量有关读书的名言分类编排°请你为他汇编的名言集加上一个小标题,并为其写一则前言° ①古文学家韩愈的“提要钩玄法”: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②学者陈善的“出入法”:既能钻得进去,又要跳得出来° ③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部编版2019年秋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窃读记》

《窃读记》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作客美国》,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等。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她的的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5岁举家迁居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她的成名之作小说《城南旧事》即取材于这段生活。 二、自学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窃.读()踮.脚()腋.下()尴.尬()() 狼狈.()贪婪.()屋檐.()撅.着() 诅.咒()踉跄.()()众目睽.睽() 煞.有介事()饥肠辘.辘()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辘辘,形容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 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煞,很,极。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3)“窃读记”中的“窃”是什么意思?如果改为“偷读记”好不好?为什么? “窃”是偷偷地意思。 不好,此文以“窃读”为叙事线索,着重描写作者“窃读”的心理和情感经历,“窃读”二字真切反映了作者囊中羞涩的窘态,更表现了作者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和鲜明的形象,而“偷”则缺少这些意蕴。 三、整体感知 默读全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我”为什么要“窃读”? 学生能概括文章内容即可。因为我无力购买却渴望读到书。 2、文章写了几次窃读?“我”在窃读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事?(在文中画出,并读一读) 两个窃读。第一次被老板粗暴制止,在“我”心灵上留下创伤;第二次我得到店员的暗中关怀,感受到人间的爱和温暖。 四、课文精读 (一)再次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默读全文,找一找作者到底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 (1)假装问价钱窃读;(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4)以雨天为借口留在书店里;(5)用花生米充饥;(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别人的注意。 2、试结合文中语句概括出“我”窃读时的复杂滋味。(要从这些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备课素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11 《窃读记》

11 窃读记 导入一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享受。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成长的需要。有这样一个小女孩,她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书店“窃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窃读记》来一探究竟吧! 导入二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曾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读书的文章——《窃读记》。 导入三同学们,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读书。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孩童时代那奇特的“窃读”生活吧。 1.题眼明亮,耐人寻味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如果把文章比喻成人,透过这“心灵的窗户”一看,就会接收到心灵世界传达出来的信息。“窃”的意思是“偷”,把“窃读记”换成“偷读记”可以吗?当然不可以。课文中的“我”爱读书,渴望读书,可惜没钱来买书。“窃读”就自然产生了。只要老板不发现、不追究,将书店的书悄悄拿下来读读,再放回去,这当然不是“偷”。别说孩子,就是成人,这种追求知识的高尚行为也不能说是“偷”。一个“窃”字,用得精妙,品味再三,文尽而意远。“窃”字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紧紧围绕这条线索安排材料。 2.矛盾心理,一咏三叹 因为“我”没钱来买书,所以要去窃读。窃读影响了老板的生意,老板当然不高兴。而“我”读书的欲望又异常强烈,这就构成了“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的矛盾心理。 “暗喜没人注意。”如果有人注意到这个小女孩又来了,只看书不买书,情况不言而喻。这个“人”是谁?是书店老板,或是伙计。书店不是免费图书馆,是要卖书盈利的,怎会欢迎来“窃读”的人。品味这句话,表面上没写恐惧,但读者可以感觉出“我”恐惧的心情——提心吊胆,边窃读边环顾,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这样的环境本不适合读书,而“我”还要勇敢无畏地来书店读书,爱读书的精神令人感动。 “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手捧着书,眼观着书,还要高度警觉,要是有怀疑的眼光扫过来,“我”就要知趣,就要换另一家书店去窃读。这种阅读经历是艰难的、矛盾的。可因为爱读书而不能割舍,因为爱读书而窃读!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单元课内字词积累(读读写写)-人教版

人教新课标(2016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单元课内字词积累(读读写写) 第一单元 第1课春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dn niang ( )。 3.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hu peng yin ban ( )地皿小nong ( )清脆的h6u long ( ), 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ying he ( )着。 4.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hong tud ( )出一 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5.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jing mo ( )着。 6. 天上f@ng zheng ( )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7. 舒活舒活筋骨,dou sou dou sou ( )精神,各做各的一 份儿事去。 8. 春天像小姑娘,hua zhi zhao zhdn ( )的,笑着,走着。 9. 春天像jian zhuang ( )的青年,有 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上前去。 10.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do liang ( 着。 1. ill lang run ( )地响

第2课济南的冬天

11•山尖全白了,给蓝天xiang ( )上一道银边。 12.设若ddn dan ( )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1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dn shi( ) 地睡着。 14.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zhuo lud ( ),有了依靠。 15.因为有这样ci shan ( )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6.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jl fu ( )o 17.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xifi qi ( )! 18.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kuan chang ( )。 19.水藻真绿,把终年zhd xu (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0.看吧,由cheng qing ( )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21.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kong ling ( )的蓝水晶。 22.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di tdn ( )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 第3课雨的四季 23.水珠子从hua bao ( )里滴下来,比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课文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书店门口,便可以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地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似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迫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位置了。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快乐,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只巨掌,五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为难,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对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置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曾经有一天,我偶然走过书店的窗前,窗前刚好摆了几本慕名很久而无缘一读的名著,欲望推动着我,不由得走进书店,想打听一下它的价钱。也许是我太矮小了,不引人注意,竟没有人过来招呼,我就随便翻开一本摆在长桌上的书,慢慢读下去,读了一会儿仍没有人理会,而书中的故事已使我全神贯注,舍不得放下了。直到好大工夫,才过来一位店员,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煞有其事似的问他价钱,我明知道,任何廉价价钱对于我都是枉然的,我绝没有多余的钱去买。 但是自此以后,我得了一条不费一文钱读书的门径。下课后急忙赶到这条“文化街”,这里书店林立,使我有更多的时机。 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比方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假设无其事地走出去,然后再走入另一家。 我希望到顾客正多着的书店,就是因为那样可以把矮小的我挤进去,而不致被人注意。偶然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临而从不买一本的,实在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真是像个小偷似的。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注音及解释归纳汇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注音及解释归纳汇总 第一课《春》 嗡Wēng:飞动的昆虫发出的响声 朗润lǎng rùn:明亮滋润 酝酿yùn niàng:造酒过程中的发酵过程,文中指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 卖弄mài nòng: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喉咙hóu lóng:咽喉部位。 应和yìng hè:声音语言行动相呼应。 嘹亮liáo liàng:声音圆润而响亮。 烘托hōng tuō:陪衬,使明显突出。 静默jìngmò:寂静,没有声音。 风筝fēng zheng:一种玩具。 抖擞dǒu sǒu:振作。 健壮jiàn zhuàng:健康强壮。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比喻姿态优美。 第二课《济南的冬天》 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或围在另一物体边缘。 安适ān shì:安静而舒适。 单单dān dān:副词,一般中突出个别的人或事物。 肌肤jīfū:肌肉和皮肤。 着落zhuóluò: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宽敞kuān chǎng:宽阔广大。 慈善císhàn:关怀而富有同情心。 澄清chéng qīng:清亮,清澈。 秀气xiùqì:清秀,文中指小山秀美小巧。 贮蓄zhùxù:存放,储藏。 空灵kōng líng:灵活而不可捉摸。 地毯dìtǎn:铺在地上的绒毯。 响晴xiǎng qíng: 晴朗无云。 温晴wēn qíng: 温暖晴朗。 第三课《雨的四季》 蝉chán:昆虫的一种。 花苞huābāo:文中指没有开放的花骨朵。 娇媚jiāo mèi:仪容甜美具有魅力。 粗犷cūguǎng:粗豪,豪放。 棱镜léng jìng:透明材质制成的多面体,能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 睫毛jiémáo:眼睑边缘的毛发。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导学案_1

窃读记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练习默读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品味窃读的滋味,并在其中阅读生动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 二、导入 以作者简介导入,逐条齐读----她就是林海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窃读记》。 1 默读,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作者童年因贫困买不起书而只能在书店窃读的经历。 2、默读:文章详细写了几次窃读的经历?第一次结果如何?第二次结果如何?除了这两次经历,作者 围绕窃读还写了什么? 过渡:《窃读记》的题眼为窃,围绕窃,作者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她读书时的情态。一个看似 贬义的窃字,饱含了作者窃读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滋味。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心,去 感受窃读的滋味。 三、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窃读的滋味 1 PPT出示:11、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告诉们,窃读的滋味是快乐与惧怕共存。那么,文中哪些语句表现这些滋味?预设: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和快乐,却时刻怕被老板或店员发现收到训斥和 轰赶;放学后匆匆赶往书店快乐,交织这回顾昨天读书带来的不安;终于挤进书店的快乐,交织着找不到书的惧怕…… 原来,窃读的滋味就是,大大的快乐中蕴藏着小小的惧怕,是小小的担忧中积淀着无限的喜悦。但是,窃读的滋味,仅此而已吗? 无力买书又渴望读书 饥肠辘辘地读书 一两个小时的站立读书,腰酸背痛 --- 这样读书的感觉是痛苦的。不仅忍受身体的痛苦,还要忍受精神上的痛苦----被老板发现,然后被赶出书店的屈辱、悲愤。 但是PPT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诉自己。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 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小结:这如醉汉般的踉踉跄跄,就是读书后仍沉醉在书中的我的忘形行为,阅读后我的快乐、激动、,满足,让读者为之感动----尽管有担忧,有恐惧,有屈辱,但是,得到的读书的幸福快乐更多。所以我说,窃读的滋味也是痛苦与幸福的交替。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不适合读的时候,就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近另一家书店… 为了读书,小小的内心竟藏着这么多的狡黠。但是作为儿童的天真,也在这些细节中呼 之欲出。 (当一种愿望和爱好过于强烈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想方设法克服苦难,去努力实现和满足自己的愿望。着强烈的愿望和爱好也许正是一个人成功或改变自己命运的开始。) 小结:窃读的滋味是各种情感的交织。 3、窃读中,最快乐的是哪一次经历?为什么? 最后一次窃读其实是借读,是店员明知作者窃读,却依然留书借读。作者通过这次,明白爱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读读写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读读写写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读读写写 1、春 嗡朗润酝酿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 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花枝招展 2、济南的冬天 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 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 3、雨的四季 蝉花苞娇媚棱镜粗犷睫毛 衣裳铃铛端庄静谧屋檐凌冷 化妆莅临造访吝啬淅沥干涩 草垛绿茵茵咄咄逼人 5、秋天的怀念 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憔悴 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 翻来覆去喜出望外 6、散步 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粼粼 各得其所 7、散文诗二首 蒂梗匿笑沐浴祷告姊妹亭亭 徘徊遮蔽心绪流转荫蔽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窜觅跪拗确凿轻捷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质朴博学渊博倜傥淋漓盔甲绅士人迹罕见人声鼎沸 10、再塑生命的人 捡感慨搓捻绽开争执惭愧悔恨 激荡奥秘拼凑企盼截然不同疲倦不堪

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混为一谈恍然大悟油然而生花团锦囊美不胜收 11、窃读记 蹭抵达尴尬难堪俯视狼狈原谅枉然贪婪弹簧自卑畅销诅咒 惨淡威风凛凛众目睽睽煞有介事 废寝忘食饥肠辘辘 13、纪念白求恩 冀派遣殉职动机狭隘极端热忱冷清纯粹佩服高明鄙薄出路 拈轻怕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 14、植树的牧羊人 栋拣戳慷慨帐篷废墟坍塌 呼啸滚烫张扬溜达琢磨微薄 酬劳硬朗水渠流淌光秃秃 不毛之地刨根问底沉默寡言 15、走一步,再走一步 灼扒趴酷热厌倦附和突兀 怦怦嘲笑晕眩哭泣呻吟恍惚暮色安慰凌乱惊讶畏惧参差不起 哄堂大笑惊慌失措 17、猫 逗缕倚妄清耗忧郁懒惰怂恿安详乞丐预警怅然蜷伏叮嘱惩戒悲楚断语冤枉虐待芙蓉鸟畏惧潜逃18、鸟 栅栏圆润旭日杜鹃酸楚白昼俊俏 胸襟干瘪丰腴臃肿顾盼迷惘伫立 魁梧蓦然料峭战栗蓬松不暇 据为己有孤苦伶仃 19、动物笑谈 敛哺乳羞怯写照匍匐原委鹦鹉 温驯禁锢滑翔余晖俯冲柠檬 怪诞不经大相径庭神采奕奕 21、皇帝的新装 笨赐聘炫耀称职愚蠢现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优秀教学设计》 摘要:《窃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借助工具初步易错音、形、义,(3)装作其它顾客属()以雨天避雨借口留店(5)藏店角避免引人 000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上册《窃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以“窃”线以放学“我”急匆匆地赶到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顺序和藏身众多顾客借雨天两场景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热爱和对知识渴望 作者善通语式独白描绘心境表达己感情 “窃”这种氛围方面享受快乐方面还要刻关周围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外作者还善用细致入微动作描写表达己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我”艰辛感受“我”程品尝到人情冷暖 、学习运用心理活动、神态描写变现人物方法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 情感态与价值观 3、学习作者珍爱、奋发向上精神 【教学重难】、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容体会作者对热爱对知识渴望;体会作者通动作和心理活 动将“窃”滋味具体化写法 (重)、学习受到热爱感染激发兴趣并通开展综合性学习使强化 (难)【预习安排】默课做批、标生词 、标出你认写得较生动或者较能打动到你句子并旁边写上你当真切感受 3、用特殊标出你认较难理语句或者片段 、选你喜欢片段声朗或者背诵 【教学】课、播放视频激趣导入用匡衡凿壁偷光视频导入 匡衡“偷光”和“窃”有没有异曲工妙呢?二、走进作者了背景林海音女(98~00)原名林含 英著名散

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其代表作有《城南旧事》 000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上册99年荣获“世界华作协会”及“亚华作艺基金会”颁赠“向深华作致敬奖”;998年获“世界华作会”颁“终身成就奖”;999年获颁二届五四奖“学贡献奖” 这位伟女性00年月日因风、肺炎、败血症病并发台北振兴医院病逝享年83岁 《窃记》入选00年版《国当代散名名赏》并被选进多种教材 三、动手释题游戏 教师板“窃”引导学生看谁快到 说出“窃”里释 “窃”应该选择哪释呢?让我们课寻答案吧 四、整体感知()组合作初疑惑、借助工具初步易错音、形、义 、组结合工具及助合作初步问题并整理不了问题 易错词、音、义明确煞有介事饥肠辘辘踉踉跄跄不可遏制威风凛凛踮起脚暂贪婪诅咒难堪(二)梳理脉络感知、想想作者记叙了件怎样事?明确课记叙了“我”因买不起而偷偷躲店里事情 、主要写了我窃哪些历?明确①店窃遭到驱赶②几次窃酸甜苦辣③助窃十分感激 3、谈谈完你感受 (选角畅谈见)如?生作者什么要偷偷地呢?生作者是怎样窃呢?生3作者采用这样方法又是怎样感受呢?难道不怕被发现吗?生我觉得“我”真是能吃苦又学孩子我应该向他学习 生5我觉得作者把“我”窃动作和心理刻画实太生动了只是作者是怎么做到呢?师古人云“学贵有疑 疑则进疑则进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窃读记【区一等奖】

附件1: 论文编号: (由教研室统一按市、县编码编号) 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贵州省教育学会 2017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活动)设计 征集评选登记表 (征文封面) 学科类别(不要以编号代替):1.中学语文 说明:一、学科类别:1.中学语文 2.中学数学 3.中学英语 4.中学物理5.中学化学 6.中学生物7.中学政治 8.中学历史 9.中学地理 10.小学语文 11.小学数学 12.小学思品 13.小学英语 14.小学科学 15.中小学音乐 16.中小学体育与健康 17.中小学美术 18.中小学信息技术19.通用技术20.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21. 学前教育 22.特殊教育 23.职业教育 24.综合(凡不是纯学科性的论文都归在这一类,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 二、论文题目不要太长。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直接点明是什么课的设计或案例,如:《祝福》教学设计、《分数的除法》教学案例(不要把某某版第某册第某课作为题目的组成部分)。

《窃读记》教学设计 教学说明:基于课文篇幅较长,本文的设计思路打破了传统,将本篇自读课作为阅读课来上,同时借鉴了余映潮老师的教学思路。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会读文章。 2.锻炼概说文章内容的能力。 3.通过品读“窃读”一词,培养赏析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读懂篇幅长的文章,如何概说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通过品读文中重点词语赏析文章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导入。 同学们,听过《送别》吗是的,这是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 看过《城南旧事》的请举手,请说说这是谁的作品根据学生回答自然引入本文。 二.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台湾苗栗人,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 三.字音正读 汗涔涔(cén)踮(diǎn)尴尬(gān’gà) 众目睽睽(kuí)踉踉跄跄(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四.三个板块 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读:解读文段字词: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窃读记》练习题

《窃读记》练习题 一、回答问题 1.概括全文内容,并说说对标题中“窃读”的理解。 2.请赏析文句“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 3.填写下表,体会店老板、店员对“我”窃读的态度。 4.本文多处写了“我”对读书的痴狂,试找出一处做简要分析。 二、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 )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 ) 3、他读书的时候,像一只蜜蜂在吸取花粉那样专注。 ( ) 4、她看见饭店的招牌,闻到炒菜的香味,就好像看见了满桌的美味佳肴。( ) 5、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这种窃读的滋味! 1、“它在这里”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把“我”比作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运用】 1、搜集几句关于读书的名言,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一本自己读过的书,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阅读卡。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出版社: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2019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11《窃读记》练习(新

11 窃读记 考点1 心理描写 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心理,将“我”“窃读”时的心理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试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①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自己的心境。例如,“好像躲雨人偶然避雨到人家的屋檐下,你总不好意思赶走吧”一句,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我”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理所当然的借口进行自我安慰的心情,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谲。 ②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例如,“我跨进书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我到底挤到里边了。”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既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寻找书籍时的急切心情。 ③善于通过人物的神态描写表达内心活动。例如,“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将“我”受辱后的尴尬与悲愤表现得淋漓尽致。 考点2 句子理解 怎样理解“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这句话的含义? 人的成长需要物质食粮——吃饭;还需要精神食粮——读书;更需要社会关怀——人与人之间的爱。 考点3 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描写老板的语句,分析老板的形象特点。 ①五个手指大大地分开,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②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 ③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 采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老板的粗暴;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老板的势利;“我”已经很狼狈了,但老板还对“我”冷笑,突出了老板的冷漠。 基础积累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汗涔.涔( ) 煞.有介事( ) 踉踉跄.跄( )

,众目 ,饥肠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费寝忘食( ) 威风凌凌( ) 若无其是( ) 全神惯注( )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有时我______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2)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______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 (3)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________地走出去,然后再走入另一家。 A .站 绝望 若无其事 B .贴 绝望 若无其事 C .站 失望 镇定自若 D .贴 失望 镇定自若 4.整体感知。 (1)本文以________为线索,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窃读记”中的“窃”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看待作者的“窃读”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修辞的角度体会下列句子的妙处。 (1)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全册现代文课下注释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现代文课下注释 第一单元 1.《春》 ①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略有改动。朱自清(1898-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夕爱、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②【朗润】明亮滋润。朗,明亮。润,滋润、润泽。 ③【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语出南宋志南和尚《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杨柳风,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 ②【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③【窠巢】鸟兽昆虫的窝。 ④【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⑤【花针】绣花用的细针。 ⑥【黄晕】昏黄,不明亮。 ①【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计,打算、计划。 ②【落地】这里指婴儿出生。 ③【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④【重音】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

⑤【停连】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无论停还是连,都要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不是任意的。 2.《济南的冬天》 ①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略有改动。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②【北平】北京的旧称。 ③【伦敦】英国首都。20世纪初,空气质量较差多雾,被称为“雾都”。 ④【响晴】晴朗无云。 ①【髻】原指在头顶或脑后盘成的各种形状的头发,这里比喻树尖上的积雪如发髻一般。 ②【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①【绿萍】植物名,又名“满江红”,叶子浮出水面,春季绿色,夏季红褐色。 3.《雨的四季》 ①选自《散文》1989年第4期。略有改动。 ②【花苞】这里指没开放的花骨朵儿。 ③【彩棱镜】以透明材料制成的多面体,能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 ①【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②【高邈】高而远。邈,遥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