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有效协调论

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有效协调论

论政府适当干预市场的必要性及其方式

论政府适当干预市场的必要性及其方式 【摘要】: 政府与市场是两种配置资源和协调活动的机制,为了在实践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特别是结合我国国情,有必要揭示政府应否干预市场的基本问题。文章从政府干预市场的必要性、政府干预市场的利弊和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约束政府的干预行为来进行讨论。 【关键词】:政府;市场;适度干预;经济法 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一、政府干预市场的原因 政府之所以要对市场进行干预,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自我调节存在缺陷。市场自我调节有自身明显的弱点和局限性。主要表现为:首先,市场调节具有短期性它反映的是社会的短期需求,而不能反映社会的长期需求,因而容易出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其次,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市场只能向企业表明社会需求的方向,而不能指明每个企业在满足社会需求总量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份额,因而容易造成需求的不真实性和生产的盲目性。正因为市场调节具有上述种种局限性,因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基础方式的市场经济具有局限性,所以政府有必要干预市场,防止市场失灵,使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二、政府干预市场的优点 在政府干预市场的环节中正式因为存在一些优点,才使得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被认可被接受,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干预市场可以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的发展。再者,市场主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谋求最大的利润,往往把资金投向周期短、收效快、风险小的产业,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其次,可以有效防止垄断的产生。生产成本的水平使市场主体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同地位,进而导致某些处于有利形势的企业逐渐占据垄断地位。再次,补偿和纠正经济外在效应。所谓外在效应,按照经济学家贝格、费舍尔等人的看法,是指“单个的生产决策或消费决策直接地影响了他人的生产和消费,其过程不是通过市场”。显然,经济外在效应意味着有些市场主体可以无偿地取得外部经济性,而有些当事人蒙受外部不经济造成的损失却得不到补偿。前者常见于经济生活中的“搭便车”现象,后者如工厂排放污染物会对附近居民或者企业造成损失等。这类外在效应无法通过市场交换的途径加以纠正。通过道德教育固然能够使之弱化,但作用毕竟有限。只有通过国家税收或补贴政策或行政管制如特定的排污标准及征收污染费等规定,使外部效应内在化,最大限度地减轻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过程的外在效应,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政府干预市场还可以组织与实

论我国市场调节_政府干预和经济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政府职能转变是我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政府干预和管理经济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在这些社会关系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又构成了我国经济法要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因而如何运用经济法的原理协调我国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环节。 一、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内在联系 (一)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1、政府自身的性质客观上要求它必须有所为。“什么都不为的政府未见得就是一个好政府。事实上,现在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一个‘无为而治’的政府,只是存在‘为得好’与‘为得不好’的问题〔2〕 。”政府“为”与“不为”,不应当取决于政府官员的自由意志,而应当取决于政府本身的特性及其设置的目的性。就政府特性而言,只有政府才有资格和能力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 首先,政府是一个具有社会普遍性的组织。这一方面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公民都必须附属于一个政府,任何人都没有选择权;另一方面也就使得政府可以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为了自己公民的利益而采取某种行动,这种行动包括国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政府对市场的适度干预就是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合法经济利益所采取的行动。 其次,政府拥有其他经济组织所不具备的强制力。这种强制性来源于政府的普遍性,它一方面导致了政府的干预权力,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整个社会对干预权力的服从。当然这种服从既可以表现为公民对政府干预行为的自觉遵守,又可以表现为被动的就范。 2、政府的设置的目的性要求它必须有所作为。任何国家的政府都是作为国家的实体代表而存在的,而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又是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前提的。政府设置的目的是建立有利于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即政府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因此,如何实现这个职能就成为各国政府所必须面临的主题。这个职能普遍有两种思路:一种是通过政府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直接组织和领导而实现;另一种是通过政府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的间接调控而实现。而无论是直接调控或间接调控,它都属于政府干预的范畴。 3、为了克服市场失灵,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许多因素使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呈现出低效率运行的一种非理想的状态。〔3〕克服市场失灵,是政府对市场经济干预中最为必要和重要的职能。 市场缺陷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市 论我国市场调节、政府干预和经济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大连大学法学院讲师蔺妍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及自由主义

浅析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及自由主义 近日在课堂上看了三部视频,不禁让人引发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的思考。遂将个人浅薄理解陈述如下。 一、关于个人主义,顾名思义,是以个人私利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的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指的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强调个人利益、个人需要、个人尊严和个人权利是至高无上的,强调了极端的个人特征,否认客观真理,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的其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根本原则。而对于我们大学生,个人主义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一,个人主义使我们大学生的挫折感增强,压抑感、郁闷感也随之出现,这就使我们的个人中心人生取向变得沉甸甸与僵化;第二,是我们的道德变成虚无主义;第三,个人主义很容易使我们变成一个只懂得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人;第四,个人主义使我们大学生远离群众与同学,交际关系恶劣,不利于团队合作,对个人的长远发展有很大害处。 所以,个人主义的危害是巨大的,为了国家的繁荣发展与日益强大,为了我们大学生以后的发展,我们必须批判个人主义、摒弃个人主义。面对个人主义,在现在的大学生活中,大学生变得冷漠,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极端的自私自利,对待同学反应淡漠,个别学生好逸恶劳、见利忘义,甚至违法乱纪,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个人主义的影响。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用高尚的思想理念来指导人生。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了解到个人主义的危害,及时从个人主义的迷雾中走出来,正确地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誉,才能在社会中发挥出我们大学生的最高人生价值,成就人生的辉煌。 二、关于集体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在价值取向上,集体主义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相互关系的互动目标取向方面,认为集体高于个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等集体主义基本原则普遍得到认同。但是,奉献意识不强,集体责任感淡化。有一定数量的群体奉献意识不强,或者其行为规范倾向介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间,其实际行为中的集体主义观念可能要根据当时的情境、环境等因素决定,我们倡导的集体主义

浅谈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界定

浅谈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 摘要: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两种重要方式,有效的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简要总结了经济思想史中经济学家对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界定,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界定,提出了新形势下应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政府干预;市场调节;经济发展 一、经济思想史中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界定 经济思想史中,许多经济学家对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进行了界定,对于指导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重商主义学派的观点 15世纪开始,西欧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在地理大发现、国内市场统一、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下,资本开始逐步积累起来。重商主义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以资本流通为主要研究对象,反映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学派。在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问题上,重商主义学派重视政府的作用,提出国家应制定政策来促进本国财富的积累。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安图安·孟克列钦在其1615年发表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强调了商业的重要地位,主张防止外国商业资本侵入,通过政府的保护,促进本国对外贸易和工业的发展;晚期重商主义代表认为托马斯·孟的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中,指出国家应实施保护关税的政策,发展本国的工场手工业,国家还应采取措施保证贸易顺差,发展对外贸易。重商主义学者们强调了政府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作用,提出通过政府的政策、措施来调控经济,而对于市场调节的作用则没有过多的提及。 (二)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观点 17世纪初,由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引起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关系的主体,流通变为生产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 作者:“自由主义评论家”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 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主张个人对于任何社会集体之要求的道德优先性 平等主义:赋予所有人以同等的道德地位 普世主义:肯定人类种属道德统一性 社会向善论:认为所有社会制度与政治安排可纠正改善 “一个体制,是否具有合法性取决于它与其国民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对国民需要满足的助益。”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自由主义是与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共生共存的思潮与意识形态。西方社会和少数西方国家也一直以来以自由主义为旗帜作为西化中国的武器。作为产自西方近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固然有合乎西方自有文化的合理性,但世界是多样性和多元性的,西方国家不应该也不能将这种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其他文化和主权国家。 自由主义的观念来源: 1.具体历史形式:斯多葛主义、基督教、怀疑主义、对神的信仰主义、理性的力量 2.哲学:天赋人权、功利主义 3.不同民族文化 一、近代自由主义的先声 1.贡斯当:“对现代人而言,自由意味着一个在法制之下受到保护的、不受干涉或独立的领域;而古代人的自由意味着参与集体决策的权利。” 2.伯里克利在其著作《葬礼演说》中陈述了自由主义的平等原则与个人主义原则 “对于私人的争执,法律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人。我们享有地自由也扩展了日常生活,但这种自由并没有让我们变得无法无天。我们被教导要尊重长官和法律,并且永远不要忘记保护那些受到伤害的人······我们可以如其所愿地自由生活,然而,我们也总是准备面对任何危险。” 二、近代早期的自由主义 1.托马斯·霍布斯:毫不妥协的个人主义,完全的现代性标志着与中世纪基督教的社会哲学彻底决裂。他断言每个人总是根据自己的利益而行动;相信人类不得不避免暴死这一最大的恶。 “根据人类的本性和境遇,他们注定要永无休止地追求其不断变换地欲望目标。” 2.狄克特·斯宾诺莎:人类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拥有自我保存这一高于一切的自然倾向。 他比霍布斯更接近自由主义,因为他把个人自由视为一种内在的价值。但是斯宾诺莎并不是

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 [编辑本段]个人主义的定义 中国幸福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不满足就是指人们都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事物更好。爱国主义其实就是人们不满足本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个人主义就是每个人都希望我的事物更好的信仰或理念。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名称】个人主义, 【拼音】gè rén zhǔ yì 【解释】有双层含义,一是个体主义,指的是从个人追求利益、自由、权利等方面正当要求。二是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或者以自我为中心的。 【出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英文】individualism 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根本原则。其特征是:把个人价值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的特殊利益凌驾于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为达到个人目的,甚至不惜损害和牺牲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作为私有制的产物、它是一切剥削阶级共同的道德原则。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它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禁欲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统治的有力思想武器,曾发挥过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又有鲜明的损人利己的弊端。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发展到了顶点,成为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者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甚至要求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服从于个人利益。个人主义是与无产阶级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根本对立的。个人主义也是小生产者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他们身上主要表现为自由散漫和狭隘自私。 在革命队伍内部,个人主义也表现为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等,这是

剥削阶级道德原则在革命队伍内部的反映。坚持和发扬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反对和克服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和“合理利己主义”等各种形式的个人主义,是思想战线的重要任务之一。 雷峰同志曾说过:“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这句话直刺个人主义者的灵魂。 个人主义 自由主义的基础是个人主义。波普尔认为,个人主义同唯我主义或自私自利根本不同,自私自利的行为既可以是个人做出的,也可以是一个集团做出的。个人主义是与集体主义对立的概念。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哈耶克指出,真正的个人主义的本质特征是:( 1 )它主要是一种旨在理解那些决定人类社会生活的力量的社会理论;( 2 )它是一套源于这种社会观的政治行为规范。个人主义的核心是本体论的个人主义。这种本体论的个人主义的最典型的阐释者是霍布斯,人们常用机械主义来概括这种个人主义的立场。简要地说,认为个人先于社会而存在,个人是本源,社会、国家是个人为了保障自己的某种权利或利益而组成的,除了个人的目的,社会或国家没有任何其他目的。边沁曾说,所谓“共同体”完全是虚构的概念,“共同体的利益”只是该共同体的成员的利益之总和。与本体论的个人主义紧密相连的是认识论的个人主义。其核心是强调认识的个人特征,否认客观真理。许多自由主义者关于个人自由的论证就是从认识论的个人主义出发的。密尔曾经从认识论的个人主义出发论证言论和讨论自由的必要性。在个人主义中至关重要的还有伦理个人主义,它的核心是否认道德的绝对性,强调道德在本质上是个人的。个人主义的根本原则在于,善和恶完全是个人的主观评价,因为不可能从对象本身的本质之中得出任何善与恶的共同准则,善和恶的用法从来就是和使用者相关的。一个行为若只关乎个人,那么,个人就是该行为道德与否的评判者,他无须诉诸于任何高尚的伦理原则,只要判定该行为是否增加自己的快乐,就可评价该行为的道德性。宗教个人主义意味着,个人对自己的宗教命运负责,个人有权以他个人的方式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直接与上帝建立联系,而无需要通过任何中介机构。伦理个人主义实际上使个人的意旨有了神圣性。正是在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宗教个人主义的基础上,政治与经济个人主义才有了可能。政治个人主义的原则包括:( 1 )个人权利的至高无上性;( 2 )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3 )政治个人主义的延伸必然要求政府的建立必须基于社会成员的同意,政府权威的合法性来自公民的同意,即民主原则。经济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追求自己经济利益的合法性,强调个人通过竞争和市场经济实现个人利益,强调政府较少干预经济。至于方法论个人主义,许多自由主义者认为,完整的个人主义包含方法论个人主义,但方法论个人主义与个人主义诸项基本规范则并无必然的因果联系。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作者:F.A.哈耶克 个人主义 1 个人主义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政府干预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政府干预 自从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之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认可、接受、实施和采用。事实证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交易公平,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人们也发现,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也存在市场经济无法发挥作用的现象,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如何弥补市场经济的这种缺陷,很重要的需要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调配者发挥作用,于是产生了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一、市场失灵 现代西方经济学严格证明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然而这是在十分苛刻的条件下才成立的。现实中的市场总是不完全的,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一理想状态,即会出现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 市场失灵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四种类型及多种表现。这两个方面是指内在性失灵(指市场缺陷或缺乏给市场带来的局限和不稳定性,这往往表现在微观领域)和外在性失灵(指市场对外部的宏观经济造成不稳定和社会带来冲突,这主要表现在宏观和社会领域)。三个层次是指微观的不经济性、宏观的不稳定性和经济与社会的不协调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市场的局限性,市场的非普遍性,市场的不稳定性,与社会的不协调性。 (二)市场失灵的成因 关于市场失灵的成因,众多学者的意见大部分相同,但也存在差异。综合而言,市场失灵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因: 1、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经济主体的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自身的成本或者受益上,却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坏处。现实生活中,外部效应存在非常广泛,只要存在外部性,资源配置的效率就难以实现,市场机制就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市场机制下,每一个体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不会主动参与追求公共利益的行动,因此不利于增加正外部性、减少负外部性,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佳配置水平。为了维护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就需要政府采取税收、补贴及法律规制等各种手段,增加正外部性行为的受益和负外部性行为的成本,解决外在效应问题。 2、垄断。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是自由的、充分的竞争,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竞争是不完全的,存在垄断问题。它表现为市场上出现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供应商、甚至是独家垄断的局面,垄断厂商通过操纵物价,牟取暴利,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 3、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应失灵。公共物品时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抑或无法全部生产,必须由政府提供,或者由政府和企业、个人共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公共物品不能

论政府干预与房地产市场——房地产经济学论文

论政府干预与房地产市场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是一个自由市场,自由市场在一般情况下是根据其市场机制进行自我调节的。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在其作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市场失灵的情况。在市场失灵时,为了使市场恢复正常,我们的政府应对市场进行干预。而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政府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以城市土地市场为例,分析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政府干预的方式和措施。 1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在完全市场作用力下,按照一定的土地供求关系,形成了城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布局与规模。但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中,经济主体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采取获得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导致市场机制本身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市场干预的失灵往往会干扰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进而导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混乱。为了弥补市场缺陷、实现社会效益、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需要政府通过经济、规划、行政与法律等手段的实行,运用政府干预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引导与控制,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 2 政府干预的方式 现阶段,我国政府行为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层面: 第一,从制度改革的背景环境上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有偿制度的实施,土地市场开始建立,土地使用逐步向以市场机制为主转变;户籍管理制度的松动、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客观上增加了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 第二,从政府行为对土地市场的干预来看。西方国家的政府对于城市土地市场干预手段的选择上主要是借助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只是在特定情况下才予以采用,此外对技术管理手段的运用也比较普遍`。与西方国家不同,目前在我国,政府角色集土地管理者、土地所有者与土地经营者为一身,对于土地市场的影响中,行政手段的作用较为明显,经济手段的使用有限。 第三,从规划引导与调控作用上看。规划以城市现有社会、经济、生态的发展条件为依据,预测未来的城市土地利用的走向,在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中,起着引导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城市中的各项规划调节城市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布局。 3 政府干预的措施 3.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土地资源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它是国家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土地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和农地保护。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质是政府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是对土地的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进行调节,从而克服城市土地市场的缺陷,防止城市过度扩张。 3.2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规划控制。城市规划确定了城市发展的规模和方向,调节了城市土地供给,调整了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的外部性,弥补了城市土地市场的缺陷。 3.3 城市土地税收 近些年来,经过几次调整,我国基本构建了以土地、房地产的取得、保有、交易为征税环节的城市土地税收体系,土地税收杠杆在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调节土地收益公平分配、组织财政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3.4 不动产登记制度

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 第一部分“个人主义”的语义 第一章法国 作者认为,个人主义最早的用法是法语形式的individualisime来自欧洲人对法国大革命及其所谓的根源——启蒙运动——的普遍反应。法国大革命证明了这样一种思想,高扬个人有害于国家的稳定,会把国家瓦解成“一片混乱的、反社会的、不文明的、互不相干的基本要素”拉梅内认为个人主义做摧毁的恰恰是服从和责任的观念从而也毁灭了权力和法律;剩下的不就之于利益、激情和歧见的可怕的混乱了吗? 首先系统地使用个人主义这个术语的是19世纪20年代中期圣西门的追随者。圣西门主义同样抱有反对革命的思想,对启蒙运动虚夸地赞美个人持批判态度,害怕社会的原子化和无政府状态,期望一种有机的等级森严的组织起来的和谐的社会秩序。个人主义这个术语在十九世纪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在法国通常带有一种贬义,甚至至今能然如此,意味着强调个人就会有害社会的更高利益。 路易布兰克认为权威、个人主义和博爱三大原则造成了世界和;历史的分裂。——个人主义的原则把个人从社会中剥离出来,使他成为周围事物和他自己的唯一评判者,赋予他不断膨胀的权力,而没有像他指出他的责任,使他沉湎与自己的力量,对整个国家宣布自由放任。由路德所开创的个人主义,从宗教的基因中游离出来以不可遏制的力量发展起来。。。。。。它支配着当代世界,成了一切事物的神圣原则。在现实巨大的进步过程中,个人主义是举足轻重的。它为遭到长期压迫的人类思想提供了呼吸的空间和活动的范围,使人类思想恢复了自豪和胆略,使每个人都能对全部的传统时代、他们的成就以及他们的信念进行批判;有时把人置于充满焦虑、危险的孤独境地,但有时又使他满怀尊严,而且还使他在无穷尽的斗争中,在普遍争论的骚动中,能够亲自解决自己的幸福和命运问题。。。。。 个人主义——由一种新的观念创造出来的新词。是只顾自己而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使每个公民疏远了他的同胞大众,疏远了他的家庭朋友,把大社会弃之不顾。最初,它仅仅有损公共的生活的德行;但久而久之,它会侵害和毁灭所以的一切,最终陷入纯粹的自我主义。 托克维尔断言;民主不仅使每个人忘记了祖先,而且使他不顾后代,并与同代人疏远;它使每个人只想它自己,最后完全陷入内心的孤寂。个人主义是因为没有能为个人提供一种框架的中介团体和缺乏对国家的防备而产生的。(就美国而言,他们因为有着自由的组织和制度以及积极的公民职责和权力,所以他们完全避免了个人主义的破坏性后果:他们用自由政府了个人主义。) 第二章德国 齐美尔说:新个人主义可以叫做质量个人主义,与18世纪数量个人主义相对照。或者可以成为独特性的个人主义,它反对单一性的个人主义。总而言之,浪漫主义也许是一条最宽广的渠道,由此个人主义达到19世纪的自觉。歌德创造了个人主义的艺术,施莱尔马赫则奠定了它的形而上学基础:浪漫主义为个人主义提供了情感上的经验依据。 德国的个性概念有一段值得注意的历史。起初是作为一种对个人天才和创造力,尤其是对艺术家的崇拜,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以及主观、独处和内省的无上价值,它沿着不同的路线发展。一方面,它导致狂放不羁地追求特立独行,导致最纯粹的自我主义和社会虚无主义。 在施蒂纳看来;我,利己主义者,心中并没有“人类社会”的福利。我不想为它牺牲任何东西。我只是利用它,,但是为了能完全利用它,我必须把它变成我的财富和我的创造,就是说,我必须消灭它,在它的废墟之上建立自我主义者的联盟。 厄恩斯特.特勒尔奇:那些信封永恒的和神授的自然法,信封人的平等,信奉普及人类

自由主义读书笔记

自由主义读书笔记: 上流学术当如是 赵卓新闻摄影班 2007202160 读罢此书,颇有中荡气回肠的感觉,一是被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丰润深刻所折服,二是惊叹于作者李强老师缜密的思维和此书清晰的架构与脉络。说得玄妙一点,只觉得字里行间暗藏着一种学术的力量,是的,力量。 沿着李老师的思路,我试图用一些片段拼凑起自己对这部书的理解,毕竟,选择记忆,本就是一种感受。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近代以来西方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一直发生着历史的流变,很难说谁的思想就是最权威,思想家们各执己见互发议论,本就是一种自由的体现。 正是因为这种变化,要理解自由主义,必先了解它的历史,当然,自由主义也分享一些共同原则,这些原则使之区别与其他思想。本书运用这样的框架,在简要介绍了自由主义概念之后,集中笔力追溯了自由主义的发展历史,展现了其基本原则,最后通过介绍一些自由主义批评者的看法完善了其内涵。 一、自由主义的概念 在三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自由主义的内涵产生了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和社会四个维度。 在哲学基础上强调个人至上,在政治中体现为争取个人政治权利,争取宪政,反对绝对主义。在经济上体现为强调私有财产和市场经济,拒绝政府过多干预经济,但期待它提供良好保障。在社会上则表现为关注正义,关注弱者的基本生存条件。 这四方面的涵义并不相同,因而自由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也带有一定的复杂性,思想家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不相同,对自由主义本身的理解也充满了歧见,没人能够准确概括出自由主义所包含的所有要素。 自由主义对现实政治也影响深远,它的兴起改变了美国等国家的政治环境和政治架构。但以自由为名的政党反而不太得势,作者认为,自由主义政党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成功造成的。其他政党接受了自由主义的理念,在立场和政策上可能比自由政党更有现实性,才得以发展。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自由主义已经广泛的渗透到了各个政党的理念中,这不失为更大意义上的成功。 二、自由主义的历史梳理 (一)古代渊源 关键词:古希腊、罗马法、基督教、欧洲宪政主义 自由主义虽是现代概念,但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就已产生的自由、平等、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综述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综 述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综述[摘要]市场的作用是巨大和不可抗拒的,然而市场失灵也是客观存在的,为使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就需要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调节和干预。能担当起干预市场失灵职责的,只有政府。 [关键字]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和谐 自从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之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认可、接受、实施和采用。事实证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交易公平,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人们也发现,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也存在市场经济无法发挥作用的现象,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如何弥补市场经济的这种缺陷,很重要的需要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调配者发挥作用,于是产生了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一、市场失灵 现代西方经济学严格证明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然而这是在十分苛刻的条件下才成立的。现实中的市场总是不完全的,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一理想状态,即会出现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1]市场失灵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四种类型及多种表现[2]。这两个方面是指内在性失灵(指市场缺陷或缺乏给市场带来的局限和不稳定性,这往往表现在微观领域)和外在性失灵(指市场对外部的宏观经济造成不稳定和社会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第二节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第三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第二节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第三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本节知识点】 1.垄断对市场的影响及政府干预方式 2.外部性的含义、类型、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方式 3.公共物品的特征、分类、对市场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方式 4.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的影响以及政府的干预方式 【本节内容精讲】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知识点】垄断对市场的影响及政府干预方式 (一)垄断与市场失灵 1、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只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量最大,价格最低,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 2、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长期来看成本也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 3、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二)政府对垄断的干预 1、为了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比如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 2、政府对垄断进行干预的另一种手段是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知识点】外部性的含义、类型、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方式 (一)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1、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2、外部性分类: 根据经济活动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性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根据对他人的影响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在线作业答案2015秋东北财经大学《政府经济学》在线作业(1)及满分答案

2015秋东北财经大学《政府经济学》在线作业(1)及满分答案 第一章 1、政府是指行政机关,如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这是从(B)意义上对政府的界定。 A、国际法 B、国内法 C、政治学 D、经济学 2、市场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包括(ABCD)形式。 A、有形 B、无形场所 C、现场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D、非现场交易 3、制度经济学将(BC)界定为两种最基本的制度安排 A、国家 B、政府 C、市场 D、法律制度 4、政府与市场这两种基本制度安排在性质上的差异包括(ABC) A、交易对象 B、交易方式 C、交易目标 D、交易场所 5、政府适应于交易与配置(A)资源。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混合产品 D、稀缺 6、市场则是通过平等当事人之间进行的(B)来实现资源配置。 A、强制命令 B、自愿交易 C、非选择交易 D、非自主交易 7、政府是一种基于(B)目标的“公共选择”。 A、私人福利 B、社会福利 C、个人价值 D、集团利益 8、亚当?斯密对市场机制的认识是著名的(D)理论。 A、看得见得手 B、有缺陷的 C、完善的 D、看不见得手

9、亚当?斯密对政府职能作的限定为(ABC)。 A、保护社会 B、设立司法机关保护个人 C、建设公共设施 D、干预经济 10、萨伊认为市场机制(C)。 A、不能产生需求 B、无法维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 C、可以维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 D、需要政府的干预 11、穆勒主张政府的主要职能为(ABCD) A、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B、铸造货币,规定标准的度量单位 C、建设公共设施 D、主办初等教育,保护儿童和没有劳动能力的人 12、古典学派关于政府作用的基本看法(BCD) A、市场是盲目的 B、充分肯定个人 C、市场、个人能基本解决资源的配置问题,不需要政府过多的干预 D、政府干预是必要的,但必须作严格限定 13、(A)理论的产生,使政府干预理论的到发展。 A、市场失灵 B、政府失效 C、看不见的手 D、供给创造需求 14、政府干预理论的特点有(ABCD) A、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认识进一步加深 B、依据市场失灵理论来论证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C、提出了政府干预的范围 D、指出政府干预的局限性 15、(CD)系统地批判了以政府干预为特征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限制政府干预的领域,并开始了对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如何正确结合的新探讨。 A、凯恩思学派 B、福利经济学派 C、新自由主义学派 D、新政治经济学派 16、认为政府和市场都是理想的学派是(A) A、古典学派 B、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 C、新古典学派及各种自由主义经济学 D、新制度经济学 17、认为政府是理想的、市场是不完善的学派是(B) A、古典学派 B、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

自由主义之我见

自由主义之我见 20091051116 新闻一班阮洋 在今天这个红色的国度里,不知何时,“自由主义”已经变成了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词汇,在官方的描述下披上了一层贬义的色彩,在某种语境之下,甚至变成了反动和颠覆国家政权的代名词,使普通民众谈之色变,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在纷繁复杂的释义之下,我们不禁心生疑问,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主义”?一般意义上讲,自由主义,即Liberalism,是关于人的自由与国家、政府之间关系的理论,个人主义为其基础和出发点,自由观为其核心。也许,通过对关键时间点上的代表人物对自由主义的看法,我们可以对这一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 英语“自由”(liberty)一词最早起源于拉丁文liber。蒂托?李维在他的巨著《罗马史》里描述了罗马平民阶级向贵族阶级争取自由的斗争行动。著名的帝王哲学家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在他的《沉思录》一书里对此写道:“……一种主张在政治上应该有着同等权利和同等言论自由的思想,以及一种尊重大多数自由政治的政府……”到了中世纪,这种进展暂时停止了,直到意大利文艺复兴,争取自由的斗争才再度开始。 虽然“自由主义”一词直到19世纪初才出现,到19世纪将近中叶才被广泛接纳,但自由主义作为一种人类思想和理论,则有更长的历史。到了18世纪晚期,自由主义成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主要意识形态。 自由主义最早可以追朔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对于国教权威的对抗,以及英国光荣革命中的辉格党人声称人们拥有选择君王的权力,可以视为宣扬人民主权的先驱。不过,一般到了启蒙时代,这些运动才开始被认定为真的“自由主义”,特别是英国的辉格党人、法国的哲学家、以及迈向自治的北美洲殖民地。这些运动反对君主专制、重商主义以及其他各种宗教的正统和政教势力。他们也是第一个将个人权利的观念以法规加以阐述,以及同样重要的以选举的议会制来达成自治。 而自由主义开始产生明确的定义,是在提出了自由的个人能够组成稳定社会的根基的概念后。这个概念首先在约翰?洛克的作品里提出。在他的《政府契约论》(Two Treatises on Government )中,他提出了2个基本的自由概念:经济自由(意味着拥有和运用财产的权利),以及知识上的自由(包括道德观的自由)。 但是,洛克并没有将他在信仰自由上的观点延伸至天主教徒。他助长了早期自然权利的观念,将其定义为“生命、自由和财产”。他的自然权利观念成为现代人权观念的先驱。不过对于洛克而言,他认为财产权比参与政府和公众决策的权利更为重要:因为他担心给予人民权力将会破坏财产权至高无上的地位。无论如何,自然权利的观念替后来的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根据。 18世纪末,传统的自由主义理念由于杰米尔·边沁的功利主义和约翰?密尔对其的修正,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密尔的贡献,使得一直以来自由主义可能带来的误解——自由主义即损人利己、为所欲为的观念有所改观。 同时,他还提到,个人的自主权并不是无限的,相反,为了个人彼此互不损害利益,每个人都要在为了保卫社会或其成员免遭损害时而付出的劳动和牺牲中担负一份责任;而某些行为有害于他人但又不到违犯其任何权利的程度,应受的不是法律的惩罚,而只是舆论的惩罚。 如此一来,在密尔的理论之下,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似乎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统一。在《功利主义》一书中,密尔谈到,自由主义的道德既是个人主义的,也是利他主义的:“功利主义认为,作为行为上的是非标准的幸福并不是行为者的一已私利,而是一切与此行为有

论述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12808616.html, 论述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作者:骆华央 来源:《财讯》2017年第05期 市场的对经济作用是巨大的,然而市场失灵也是客观存在的,为使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就需要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调节和干预。能担当起干预市场失灵职责的只有政府,但政府在干预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市场,以市场发展规律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本文通过分析市场失灵形成的原因及政府干预的措施,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市场失灵市场竞争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亚当史密说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当这只手无法有效分配好市场的现有资源,满足公众的效率配置需求时,市场就出现了失灵。 市场失灵的原因 (1)垄断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长期来看成本也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2)信息不对称 对于买卖双方来说,信息的掌握量差距很大,有的掌握的多,有的掌握的就很少,信息掌握多的一方会利用他所掌握的信息,得到信息优势,来剥夺另一方的利益,从而达到个体利益最大化。当个体利益出现最大化的时,整个社会资源就不能得到有效合理的资源配置了,于是出现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 (3)外部性 市场上的经济交易活动是以互惠互利为交易基础的,当甲方向乙方提供了劣质商品之后,乙方是可以向甲方提出经济索赔的,这种经济索赔叫做交易,但是在索赔的过程中,会对其他人的利益造成影响。不管这种影响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都不属于交易关系,而是交易关系以外的经济活动,简称为外部性。外部性违背了帕累托最优原则,导致了市场失灵。

个人主义与自我主义的区别

一、定义 个人主义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哲学,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对待社会或他人的思想和理论观点。表现为利己主义、利他主义、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形式。个人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individuum,意为不可分的东西、个体。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是个人主义的一种重要表述方式。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如英国的T·霍布斯等,把个人主义普遍化为永恒不变的人性,并使之成为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判断善恶的重要标准。19世纪德国的哲学家F·W·尼采等人,进一步使个人主义的理论观点系统化,把个人作为价值的基础和评价社会的唯一标准。个人主义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一切从个人需要和个人幸福出发,反对统一的社会价值标准。个人主义发展到极端,就会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地损害社会和他人。个人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现实经济基础是私有制。个人主义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曾起过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 二、基本特征 1、个人主义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1)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 (2)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相遇时最主要的价值冲突 2、个人主义内涵 (1)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本源或基础 (2)个人是社会的终极价值(人是目的) (3)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界限 (4)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5)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6)自治自律的人格、自组织行为、对抽象的公共权威的服从 3、个人主义表现 (1)自由、平等、人权是个人的政治诉求 (2)民主是对个人的尊重 (3)宪政是个人的制度保障 (4)市场经济是对个人经济追求的承认与规范 (5)基督教是个人的灵魂拯救 (6)文学艺术是个性的表现(个人体验、情感、意志、理想等的表现或表达) (7)科学是个人的求知活动(满足好奇心) (8)生活方式是个人对幸福的追求 三、在政治哲学上的主张 在政治哲学上,个人主义主张国家应该仅仅作为保护个人自由的工具,保护个人能在不侵犯他人同等自由的情况下作出任何他想做的事情。这与集体主义的理论相反,集体主义要求国家必须迫使个人替社会的整体利益服务。个人主义也与法西斯主义相较,法西斯主义要求个人必须替国家的利益服务。个人主义一词也被用以描述“个人的进取性”和“个人的自由”—或许更明白的说便是法语里的“自由放任”(laissezfaire)一词,这一词代表的是“让他做、让他去、让他走”。在实践上,个人主义最关注的是保护个人免受国家的侵犯。举例而言,个人主义通常反对民主制度,除非有一套宪法能够保护个人免受多数的侵犯。公民和经济的自由都是个人主义着重的。个人主义最极力避免的是商业和产业力量被过度集中于国家的手上,因为这会造成两个问题:民选的民意代表并没有能力和责任感去处理这么多公司,同时也会造成公共行政牵涉到大量的资金;在个人主义者看来,“国家的健康”是根基于个人各自追求利益的努力上的。个人主义也可能采取极端的形式,例如个人无政府主义的形式。 个人主义者将社会视为是“许多个人一起运作”以改进他们各自(和集体的)幸福的架构。每个独立的个人不该被视为是统一的团体里的一份子,事实上,每个个人本身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社会只不过是这些“个体”所组成的一个架构罢了。而国家则是组织化的社会形式,借由法律来“保护个人自由”(由国家提供保护服务)。也因此,个人主义的政治理念通常倾向于提倡保护或保障个人自由的法律,但反抗将个人地位置于群体之下的法律。 四、与社会有关的主张 让·雅克·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主张,个人的意愿注定必须服从于所谓的“公意”。这种将个人地位置于群体之下的理论在根本上与个人主义的哲学相反,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进入社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他自己的利益—或至少有其权利去替他自己的利益着想,而无须考量社会的利益(但个人主义者不该等同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反对任何要求个人牺牲其私利以达成“更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