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1051三角形中的有关计算和证明

g3.1051三角形中的有关计算和证明
g3.1051三角形中的有关计算和证明

g3.1051三角形中的有关计算和证明

一、知识回顾

本节公式中,,2

a b c

s ++=

,r 为内切圆半径,R 为外接圆半径,Δ为三角形面积. (一).三角形中的各种关系

设△ABC 的三边为a 、b 、c ,对应的三个角为A 、B 、C . 1.角与角关系:A +B +C = π,

2.边与边关系:a + b > c ,b + c > a ,c + a > b ,

a -

b <

c ,b -c < a ,c -a > b .

3.边与角关系: 1)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 i n s i n s i n === 2)余弦定理 c 2 = a 2+b 2-2bc cos

C ,b 2 = a 2+c 2-2ac cos B ,a 2 = b 2+c 2-2bc cos A .

它们的变形形式有:a = 2R sin A ,b

a B A =sin sin ,bc a c

b A 2cos 222-+=

. 3)射影定理: a =b ·cos C +c ·cos B ,

b =a ·cos C +

c ·cos A , c =a ·cos B +c ·cos A .

4)正切定理:

2

2sin sin sin sin B

A tg

B A tg

B A B A b a b a -+=

-+=-+

…………….(轮换) 5)模尔外得公式:

;2

cos 2sin

,2sin 2cos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6)半角定理:

bc

c s b s A ))((2sin

--=

bc

a s s A )(2cos

-=

a

s r s c s b s a s a s a s s c s b s A tg

-=

----=---=))()((1)())((2

(以上公式均轮换)

7)面积公式:

)

)()((4222222sin sin sin 2)

sin(2sin sin sin 212122

22c s b s a s s R abc rs C ctg B ctg A ctg r C tg B tg A tg s C B A R C B C B a C ab ah a ---==

====+===? (二)、关于三角形内角的常用三角恒等式: 1.三角形内角定理的变形

由A +B +C =π,知A =π-(B +C )可得出: sin A =sin (B +C ),cos A =-cos (B +C ).

而2

2

2

C B A +-=π.有:2cos 2sin C B A +=,2

sin 2cos C B A +=.

2.常用的恒等式:

(1)sin A +sin B +sin C =4cos 2A cos 2B cos 2C .

(2)cos A +cos B +cos C =1+4sin 2

A sin

2B

sin 2

C . (3)sin A +sin B -sin C =4sin

2A sin 2B

cos 2

C . (4)cos A +cos B -cos C =-1+4cos

2A

cos 2B sin 2

C . (5)sin2A +sin2B +sin2C =4sin A sin B sin C . (6)cos2A +cos2B +cos2C =-1-4cos A cos B cos C . (7)sin 2A +sin 2B +sin 2C =2+2cos A cos B cos C . (8)cos 2A +cos 2B +cos 2C =1-2cos A cos B cos C .

二、基本训练

1、在ABC ?中,已知35

513

sin B ,cos A ==,则cosC = .

2、在ABC ?中,A >B 是sin A sin B >成立的 .条件.

3、在ABC ?中,若sin Asin B cos Acos B <,则ABC ?的形状为 .

4、在ABC ?中, 112(tan A)(tan B )++=,则2log sinC = .

5、在ABC ?中,a,b,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b c )(sin A sin B +++ 3sinC )a sin B -=,则C ∠= . 三、例题分析

例1、在ABC ?中,4531a ,b c ,tan A tan B (tan Atan B )=+=+=--,求sin A .

例2、在ABC ?中,已知22a tan B b tan A =,试判断ABC ?的形状.

例3、已知A 、C 是三角形ABC 的两个内角,且tan A,tanC 是方程

23100x p x p (p )

-+-=≠的两个实根。(1)求tan(A C )+的值;(2)求tan A tanC 、 的取值范围;(3)求p 的取值范围.

例4、已知ABC ?的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且112

cos A cosC cos B

+=-

,求2A C cos -的值.

例5、(05湖南卷)已知在△ABC 中,sinA (sinB +cosB )-sinC =0,sinB +cos2C =0,求角A 、B 、C 的大小.

四、作业 同步练习g3.1051三角形中的有关计算和证明

1、ABC ?中,A 、B 的对边分别是 a b 、

,且A=60 6 4,a ,b == ,那么满足条件的ABC ? A 、 有一个解 B 、有两个解 C 、无解 D 、不能确定

2、在ABC ?中,若20sin A sin B cos C -=,则ABC ?必定是

A 、钝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3、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x f 满足)()2(x f x f =+,且在区间]2,3[--上是减函数,若A 、B 是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则

A 、)(cos )(sin

B f A f > B 、)(cos )(sin B f A f <

C 、)(sin )(sin B f A f >

D 、)(cos )(cos B f A f <

4、(全国卷Ⅰ)在ABC ?中,已知C B

A sin 2

tan =+,给出以下四个论断: ① 1cot tan =?B A

② 2sin sin 0≤+

④ C B A 222sin cos cos =+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5、(江西卷)在△OAB 中,O 为坐标原点,]2

,0(),1,(sin ),cos ,1(π

θθθ∈B A ,则当△OAB 的面

积达最大值时,=θ

A .6π

B .4π

C .3π

D .2

π

6、在ABC ?中,若其面积222

43

a b c S +-=,则C ∠=_______。

7、在ABC ?中,60 1A ,b ==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3,则ABC ?外接圆的直径是_________。 8、在ABC ?中,若22a(bcos B ccosC )(b c )cos A -=-,试判断ABC ?的形状。

9、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已知7

33 2

tan A tan B tan Atan B ,c +=-=,

又ABC ?的面积33

S=2

,求a b +的值。

10、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条边,且22sin(A B )c b

sin(A B )c

--=+,求2B C cos .+

11、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个内角,且A B A B A f 2sin 32cos 2sin ),(22-+= 22cos +-B 。

(1)当),(B A f 取得最小值时,求C ;

(2)当2

π=+B A 时,将函数),(B A f 按向量p 平移后得到函数A A f 2cos 2)(=,求向量p

答案:

基本训练、1、1665 2、充要 3、钝角三角形 4、12- 5、3

π

例题分析、例1、43

7

例2、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例3(1)3 (2)03tan A <<,

03tanC << (3)213p ≤< 例4、

2

2

例5、解法一 由0sin )cos (sin sin =-+C B B A 得.0)sin(cos sin sin sin =+-+B A B A B A 所以.0sin cos cos sin cos sin sin sin =--+B A B A B A B A 即.0)cos (sin sin =-A A B 因为),,0(π∈B 所以0sin ≠B ,从而.sin cos A A =

由),,0(π∈A 知.4π=

A 从而π4

3=+C B .

由.0)4

3

(2cos sin 02cos sin =-+=+B B C B π得

即.0cos sin 2sin .02sin sin =-=-B B B B B 亦即

由此得.125,3,21cos ππ===

C B B 所以,4π=A .12

5,3ππ==C B 解法二:由).22

3sin(2cos sin 02cos sin C C B C B -=-==+π

由B <0、π

2223π

π-=-=

C B C B 或即.22232ππ=-=+B C C B 或 由0sin )cos (sin sin =-+C B B A 得 .0)sin(cos sin sin sin =+-+B A B A B A 所以.0sin cos cos sin cos sin sin sin =--+B A B A B A B A 即.0)cos (sin sin =-A A B 因为0sin ≠B ,所以.sin cos A A =

由.4),,0(π

π=

∈A A 知从而π4

3

=

+C B ,知B+2C=23π不合要求.

再由π212=-B C ,得.125,3ππ=

=C B 所以,4π=A .12

5,3π

π==C B

作业、1—5、CDABD 6、

6π 7、2393 8、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9、112 10、6

4

11、(1)32π=C 或2π

(2)))(3,6

(Z k k p ∈--=ππ

三角形的有关证明单元测试题

三角形的有关证明单元测试题 时间: 120分钟满分:120分姓名: 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2.三角形ABC中,最多只有一个这个这样的∠A,则∠A的可能度数为()A.40°B.80°C. 85°D.96° 3.下列各组数中,不可能成为一个三角形三边长的是()A.2,3,4 B.5,7,7 C.5,6,12 D.6,8,10 4.三角形的重心是() A.三角形三条边上中线的交点 B.三角形三条边上高线的交点 C.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角形三条内角平行线的交点 5.对三角形的高与三角形的形状描述正确的是()A.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C.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D.三角形的三条高不能相交 6.下列不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是()A.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B.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D.全等三角形的角相等 7.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该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A.6 B.7 C. 11 D.12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全等 B.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全等 C.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全等 D.斜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全等 10.一条直线把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则这条直线具有的性质是()A.垂直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 B.平分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 C.垂直平分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 D.它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11.如图1,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已知FB=CE,AC∥DF,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还不能使得△ABC≌△DEF.这个的条件是 () A.AC=DF B.AB=ED C.∠A= ∠D D.AB∥DE 图 1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三角形的有关计算与证明

专题:三角形的有关计算与证明 三角形的有关计算和证明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这类试题解法比较灵活,通常以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为考查重点,以计算题、证明题的形式出现,解答这类问题时,不仅要熟练掌握有关的公式定理,更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例如图,在△ABC中,∠ACB=90°,AC=BC,E为AC边的中点,过点A作AD⊥AB 交BE的延长线于点D.CG平分∠ACB交BD于点G,F为AB边上一点,连接CF,且∠ACF=∠CBG. 求证:(1)AF=CG;(2)CF=2DE. 【思路点拨】(1)要证明AF=CG,可以利用“ASA”证明△ACF≌△CBG来得到; (2)要证明CF=2DE,由(1)得CF=BG,则只要证明BG=2DE,又利用△AED≌△CEG可得DG=2DE,故证明DG=BG即可. 【解答】证明:(1)∵∠ACB=90°,CG平分∠ACB,AC=BC. ∴∠BCG=∠CAB=45°. 又∵∠ACF=∠CBG,AC=BC, ∴△ACF≌△CBG(ASA), ∴CF=BG,AF=CG. (2)延长CG交AB于点H. ∵AC=BC,CG平分∠ACB, ∴CH⊥AB,H为AB中点. 又∵AD⊥AB,∴CH∥AD, ∴G为BD中点,∠D=∠EGC. ∵E为AC中点,∴AE=EC. 又∵∠AED=∠CEG, ∴△AED≌△CEG(AAS), ∴DE=EG,∴DG=2DE,∴BG=DG=2DE. 由(1)得CF=BG,∴CF=2DE. 方法归纳:解答与线段或角相等的有关问题时,通常将它转化为全等三角形问题来求解. 1.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把矩形沿对角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CE与AD相交于点O.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按题型(几何综合)汇编(一)三角形中的计算和证明综合(原卷版)

2020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按题型(几何综合)汇编 一、三角形中的计算和证明综合题 1.(2020贵州黔东南州)如图1,△ABC和△DCE都是等边三角形. 探究发现 (1)△BCD与△ACE是否全等?若全等,加以证明;若不全等,请说明理由. 拓展运用 (2)若B、C、E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ADC=30°,AD=3,CD=2,求BD的长. (3)若B、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如图2),且△ABC和△DCE的边长分别为1和2,求△ACD的面积及AD的长. 2.(2020黑龙江牡丹江)在等腰△ABC中,AB=BC,点D,E在射线BA上,BD=DE,过点E作EF∥BC, 交射线CA于点F.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点E 在线段AB 上,CD 是△ACB 的角平分线时,如图①,求证:AE +BC =CF ;(提示:延长CD ,FE 交于点M .) (2)当点E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CD 是△ACB 的角平分线时,如图②;当点E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CD 是△ACB 的外角平分线时,如图③,请直接写出线段AE ,BC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 (3)在(1)、(2)的条件下,若DE =2AE =6,则CF = . 3.(2020武汉)问题背景:如图(1),已知△ABC ∽△ADE ,求证:△ABD ∽△ACE ; 尝试应用:如图(2),在△ABC 和△ADE 中,∠BAC =∠DAE =90°,∠ABC =∠ADE =30°,AC 与DE 相交于点F ,点D 在BC 边上, AD BD = √3,求 DF CF 的值; 拓展创新 如图(3),D 是△ABC 内一点,∠BAD =∠CBD =30°,∠BDC =90°,AB =4,AC =2√3,直接写出AD 的长. 4.(2020湖南常德)已知D 是Rt △ABC 斜边AB 的中点,∠ACB =90°,∠ABC =30°,过点D 作Rt △DEF 使∠DEF =90°,∠DFE =30°,连接CE 并延长CE 到P ,使EP =CE ,连接BE ,FP ,BP ,设BC 与DE 交于M ,PB 与EF 交于N . (1)如图1,当D ,B ,F 共线时,求证: ①EB =EP ; ②∠EFP =30°; (2)如图2,当D ,B ,F 不共线时,连接BF ,求证:∠BFD +∠EFP =30°.

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最新版含答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检测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命题: ①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重合;②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③等腰三角形的最短边是底边;④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相等; ⑤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在△ABC 中,∠BAC =90°,AB =3,AC =4.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则BD 的长为( ) A.157 B. 125 C. 207 D.215 3. 如图,在△ABC 中,,点D 在AC 边上,且 , 则∠A 的度数为() A. 30° B. 36° C. 45° D. 70° 4.(2015?湖北荆门中考)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8或10 B.8 C.10 D.6或12 5.如图,已知, , ,下列结论: ①;② ; ③ ;④△ ≌△ .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在△ABC 中,∠A ∶∠B ∶∠C =1∶2∶3,最短边cm , 则最长边AB 的长是() A.5 cm B.6cm C.5cm D.8 cm 7.如图,已知, ,下列条件 能使△≌△的是( ) A. B. C. D.三个答案都是 8.(2015·陕西中考)如图,在△ABC 中,∠A =36°,AB =AC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 上截取BE =BC ,连接DE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三角形中的五种常见证明类型

专训一:三角形中的五种常见证明类型名师点金: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后,与此相关的几何证明题的类型非常丰富,常见的类型有:证明数量关系、位置关系,线段的和差关系、倍分关系、不等关系等. 证明数量关系 题型1证明线段相等 1.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 上的点,且AE=AF,求证:DE=DF. (第1题) 题型2证明角相等 2.如图,在△ABC中,AB=AC,∠BAC=90°,D为AC的中点,AE⊥BD 于F交BC于E. 求证:∠ADB=∠CDE. (第2题) 证明位置关系 3.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边BC,AB,AC上,且BD=CF,BE=CD,点G是EF的中点,求证:DG⊥EF.

(第3题) 证明倍分关系 4.如图,在△ABC中,AB=AC,AD,BE是△ABC的高,AD,BE相交于点H,且AE=BE,求证:AH=2BD. (第4题) 证明和、差关系 5.如图,在△ABC中,∠ABC=2∠C,AD平分∠BAC.求证:AB+BD=AC. (第5题) 证明不等关系 6.如图,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P是AD上的任意一点,且AB >AC,求证:AB-AC>PB-PC.

(第6题) 专训二: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六种常用方法 名师点金:在进行几何题的证明或计算时,需要在图形中添加一些辅助线,辅助线能使题目中的条件比较集中,能比较容易找到一些量之间的关系,使数学问题得以较轻松地解决.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有:构造法、平移法、旋转法、翻折法、加倍折半法和截长补短法,目的都是构造全等三角形. 构造基本图形法 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点D为BC的中点,CE⊥AD于点E,其延长线交AB于点F,连接DF. 求证:∠ADC=∠BDF. (第1题) 翻折法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证明技巧讲义

- 1 - / 4 相似三角形(三) 知识点(一):相似三角形的证明技巧 1.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2.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3条) 3.相似三角形的具体解题方法 1.“三点定形法”:即由有关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来确定三角形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先看比例式前项和后项所代表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若能,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可以了,这叫做“横定”;若不能,再看每个比的前后两项的两条线段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行了,这叫做“竖定”。 例1、已知:如图△ABC中,CE⊥AB,BF⊥AC.求证:AE?AB=AC?AF.(判断“横定”还是“竖定”?) 例2、如图,CD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BAC的平分线分别交BC、CD于点E、F,AC·AE=AF·AB吗?说明理由。 分析方法: 1)先将积式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横定”还是“竖定”?) 练习1.已知:如图,△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BC延长线于F。 求证:CD2=DE·DF。

A D E F B C

2.过渡法(或叫代换法) 有些习题无论如何也构造不出相似三角形,这就要考虑灵活地运用“过渡”,其主要类型有三种,下面分情况说明. (1)等量过渡法(等线段代换法) 遇到三点定形法无法解决欲证的问题时,即如果线段比例式中的四条线段都在图形中的同一条直线上,不能组成三角形,或四条线段虽然组成两个三角形,但这两个三角形并不相似,那就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找到与比例式中某条线段相等的一条线段来代替这条线段,如果没有,可考虑添加简单的辅助线。然后再应用三点定形法确定相似三角形。只要代换得当,问题往往可以得到解决。当然,还要注意最后将代换的线段再代换回来。 例1:如图3,△ABC中,AD平分∠BAC,AD的垂直平分线FE交BC的 延长线于E.求证:DE2=BE·CE. - 2 - / 4 (2)等比过渡法(等比代换法) 当用三点定形法不能确定三角形,同时也无等线段代换时,可以考虑用等比代换法,即考虑利用第三组线段的比为比例式搭桥,也就是通过对已知条件或图形的深入分析,找到与求证的结论中某个比相等的比,并进行代

三角形的证明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提高训练 9.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2 + J 3,腰长为1,则其底边上的高为 _________________ . 12 .已知:如图,AB = AC,/A= 36°,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D,则下列结论:①/C= 72。:②总。是/AB C 的平分线;③AAB D 是等腰三角形;④ABCD 是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3 .如图,已知在 AABC 中,AB = AC,/C= 30°,AB±AD,AD = 10 .以长为1、 . 2、2 ,5、3,中的三条线段为边长可以构成 个直角三角形 . (11题图) 二计算题 11 .如图,在△AEC,/C= 90° ZB= 15°,AB 的中垂线DE 交EC 于D,E 为垂足,若BD = 10 cm,^ UAC 等 于( )A. 10 cm B. 8 cm C. 5cm D. 2. 5cm 3 cm,_KU AC 的长等于( ) A. 2 2 cm B. 2.3 cm C. 3 2 cm D. 3 .. 3 cm (13题图) 14.如图,加条件能满足 AAS 来判断/ AC*/ABE 的条件是( A. / AEB = / ADC / C = / D B.Z AEB = / ADC CD = BE C. AC = AB AD = AE D . AC = AB / C =/ B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在△ ABD 和厶ACE 中,有下列四个论断:① AB= AC;②AD= AE ;③/ B =Z C ;④BD= CE 请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 下的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判断(000^0的形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在△ ABC 中,AD= DE AB= BE,/ A = 80° 则/ DE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题图) (3题图) (4题图) 4.如图,/ AO =/ BO =15°,PC// OA PDLOA 若 PC = 4,贝U PD= .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 30°,则其顶角的度数为 _________________ 度. 6. 已知:如图,在厶ABC 中,AB=15m AC=12m AD 是/ BAC 的外角平分线,DE// AB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 E ,那么CE= _cm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人。是厶ABC 的中线,/ ADC= 45°,把△ ADC 沿 AD 对折,点 C 落在C 的位置,如果 BC=2, _则BC' = ______________ &在联欢晚会上,有 A 、B 、C 三名同学站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置上,他们在玩一个游戏,要求在他们中间放一个木 ABC (6题图) (7题 (12题 图)

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汇总

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判定定理简称 判定定理的内容 性质 SSS 三角形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SAS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HL (Rt △)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知识点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内容 几何语言 条件与结论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述为:等边对等角 在△ABC 中,若AB=AC ,则∠B=∠C 条件:边相等,即AB=AC 结论:角相等,即∠B=∠ C 推论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 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 高线互相垂直,简述为:三 线合一 在△ABC ,AB=AC ,AD ⊥BC , 则AD 是BC 边上的中线,且 AD 平分∠BAC 条件:等腰三角形中已知顶点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之一 结论:该线也是其他两线 等腰三角形中的相等线段: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3、两腰上的中线相等;4、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知识点3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内容 性质定理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 解读 (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2)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 【易错点】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但不是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内容 几何语言 条件与结论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述为:等校对等边 在△ABC 中,若∠B=∠C 则AC=BC 条件:角相等,即∠B=∠C 结论:边相等,即AB=AC 解读 对“等角对等边”的理解仍然要注意,他的前提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拓展 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两种方法:1、利用等腰三角形;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等角对等边” 知识点5 反证法 概念 证明的一般步骤

培优专题四 三角形中角度的证明与计算

三角形中角度的证明与计算 类型一:三角形中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的夹角 1、两个内角平分线的夹角 如图,在△ABC 中,O 点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求∠O 与∠A 之间的关系。 2、一个内角平分线与一个外角平分线的夹角 如图,在?ABC 中,D 点是∠ABC 和∠ACE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求∠D 与∠A 之间的关系。 3、两个外角平分线的夹角 如图,在?ABC 中,E 点是∠ABC 和∠ACD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求∠E 与∠A 之间的关系。 练习1、如图,在?ABC 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点I ,AI 的延长线与BC 交于点D ,BC IH ⊥于H ,试比较∠CIH 和∠BID 的大小 练习2、如图,在?ABC 中,∠A=n o ,∠ABC 和∠ACD 的平分线交 于点A 1,得∠A 1,∠A 1BC 和∠A 1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2, 得2A ∠, BC A 2014∠和CD A 2014∠的平分线交于点2015A , 求2015A ∠ = 。 类型二:三角形中两条边的高线的夹角 如图,在?ABC 中,O 点是BC 和AC 边上高的交点,求∠AOB 与∠ D C

类型三:三角形中同一顶点的高线与角平分线的夹角 如图,在 ABC 中,AD 是BC 边上高,AE 是∠BAC 的平分线,求∠DAE 与∠B 和∠C 之间的关系。 练习3、如图,在△ABC 中,AE 平分∠BAC ,∠B =40°,∠C =70°,F 为射线AE 上一点(不与E 点重合),且FD ⊥BC. (1)若点F 与点A 重合,如图1,求∠EFD 的度数; (2)若点F 在线段AE 上(不与点A 重合),如图2,求∠EFD 的度数; (3)若点F 在△ABC 外部,如图3,此时∠EFD 的度数会变化吗?是多少? 类型四:三角形中两边中垂线的交点(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分类讨论) 如图,在△ABC 中,OD 垂直平分AB 交AB 于点D ,OE 垂直平分AC 交AC 于点E ,连接OB ,OC ,求∠BOC 与∠A 之间的关系。 练习4 (1)在△ABC 中,AB=AC ,∠BAC=100°,ME 和NF 分别垂直平分AB 和AC ,求∠MAN?的度数. (2)在(1)中,若无AB=AC 的条件,你还能求出∠MAN 的度数吗?若能,请求出;?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类型五:“8”字形图案的两条角平分线的夹角 如图,已知线段AB 、CD 相交于点O ,连接AD ,CB ,∠DAB 和∠BCD 的平分线AP 和CP 相交于点P ,并且与CD ,AB 分别相交于点M ,N 如图2,试回答下列问题: 在图1中,直接写出∠A ,∠B ,∠C ,∠D 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图2中,∠D 与∠B 为任意角,试探究∠P 与∠D 、∠B 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若存在,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三角形的证明讲义

小巨人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D C B A F E 12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7 cm 和3 cm ,则周长为 ____ 。 2、如图在△ABC 中,AB = AC ,AD ⊥AC ,∠BAC = 100°。求:∠1、∠B 的度数。 3、如图,已知∠D =∠C ,∠A =∠B ,且AE = BF 。求证:AD = BC 。 4、如图,在△ABC 中,D 为AC 上一点,并且AB = AD ,DB = DC ,若∠ C = 29°,求∠A 。 5.如图,在△ABC 中,AB = AC ,D 是BC 边上的中点,且DE ⊥AB ,DF ⊥ AC 。 求证:∠1 =∠2。 总结一下: 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简称“等边对等角”); 2、推论(三线合一): 第二篇章 1、 如图,E 是△ABC 内的一点,AB = AC ,连接AE 、BE 、CE ,且BE = CE ,延长AE ,交BC 边于点D 。求证:AD ⊥BC 。 2、已知:如图,点D,E 在三角形ABC 的边BC 上,AD=AE,AB=AC,求证:BD=CE 3、已知:如图,在△ABC 中,∠B=∠C,求证:AB=AC (提示: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证明) 归纳:1、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推理格式:∵∠B=∠C,∴___________(等角对等边) 2、反证法证明问题的一般步骤: 从结论的 _ 出发,先假设命题的结论 __ ,然后推出与定义、公理、已证定理或已知条件相 __ 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 ____ 。 1、用反证法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2.如图,在△ABC 中,AB = AC ,DE ∥BC ,求证:△ADE 是等腰三角形。 321A B C D A B C D E F D C B A C B A E A B C D

初中数学三角形证明题练习及答案

三角形证明题练习 1.如图,在△ABC 中,∠C=9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与D ,交BC 于E ,连接AE ,若CE=5,AC=12,则BE 的长是( ) 2.如图,在△ABC 中,AB=AC ,∠A=36°,BD 、CE 分别是∠ABC 、∠BCD 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 3.如图,在△ABC 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AB=8cm ,AC=6cm ,则 S △ABD :S △ACD =( ) 4.如图,在△ABC 中,AB=AC ,∠A=4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连接BE ,则∠CBE 的度数 为( ) 5.如图,在△ABC 中,AB=AC ,且D 为BC 上一点,CD=AD ,AB=BD ,则∠B 的度数为( ) 6.如图,点O 在直线AB 上,射线OC 平分∠AOD ,若∠AOC=35°,则∠BOD 等于( ) 7.如图,在△ABC 中,∠ACB=90°,BA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边于D ,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是( ) 8.如图,已知BD 是△ABC 的中线,AB=5,BC=3,△ABD 和△BCD 的周长的差是( ) 9.在Rt △ABC 中,如图所示,∠C=90°,∠CAB=60°,AD 平分∠CAB ,点D 到AB 的距离DE=3.8cm ,则BC 等于( ) A . 13 B . 10 C . 12 D . 5 A . 5个 B . 4个 C . 3个 D . 2个 A . 4:3 B . 3:4 C . 16:9 D . 9:16 A . 70° B . 80° C . 40° D . 30° A . 30° B . 36° C . 40° D . 45° A . 145° B . 110° C . 70° D . 35° A . 2 B . 3 C . 4 D . 5 A . 2 B . 3 C . 6 D . 不能确定

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汇总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汇总 判定定理简称判定定理的内容性质SSS 三角形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对 应边相等、对 应角相等SAS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HL(Rt△)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知识点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内容几何语言条件与结论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简述为:等边对等角 在△ABC中,若AB=AC,则 ∠B=∠C 条件:边相等,即AB=AC 结论:角相等,即∠B=∠C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 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 高线互相垂直,简述为:三 线合一 在△ABC,AB=AC,AD⊥BC, 则AD是BC边上的中线,且 AD平分∠BAC 条件:等腰三角形中已知顶点的 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 的高线之一 结论:该线也是其他两线 等腰三角形中的相等线段: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3、两腰上的中线相等;4、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知识点3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内容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 解读(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2)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 【易错点】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但不是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内容几何语言条件与结论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 三角形,简述为:等校对等边 在△ABC中,若∠B=∠C则AC=BC 条件:角相等,即∠B=∠C 结论:边相等,即AB=AC 解读对“等角对等边”的理解仍然要注意,他的前提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拓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两种方法:1、利用等腰三角形;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等角对等边” 知识点5 反证法 概念证明的一般步骤

专题07 三角形及四边形的计算与证明(解析版)

专题07 三角形及四边形的计算与证明 一、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概念:(1)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按边可分为:非等腰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性质:(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2)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特性: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2)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高.特性: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一点. (3)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特性: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判定:(1)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 (2)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 (3)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 (4)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 (5)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HL). 4.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分类: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分为腰和底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腰和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为“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复习资料

精品文档 《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复习资料 知识点: 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判定:①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SSS、SAS、ASA、AAS). 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独有的方法: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即HL 二. 等腰三角形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 一”).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每个角都等于 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图形,有 3 条对称轴. 判定:(1)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直角三角形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22a?bc。tp://w ww.xk =、b、c,则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和斜边分别为为a222a?bc,那么这个=a、b、c满足关系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常见的勾股数有:(1)3,4,5;(2)5,12,13;(3)6,8,10;(4)8,15,17 2.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应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四.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 垂直平分线上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五. 的距离相等;角两边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 .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相似三角形详细讲义

知识梳理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注意: ①对应性:即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写比较容易 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②顺序性: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有顺序的. ③两个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一样. ④全等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二者的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 应边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 三角形相似. 定理的基本图形: 用数学语言表述是:

BC DE // , ADE ∽ABC . 相似三角形的等价关系 (1)反身性:对于任一ABC 有ABC ∽ABC . (2)对称性:若ABC ∽'''C B A ,则'''C B A ∽ABC . (3)传递性:若ABC ∽C B A '',且C B A ''∽C B A ,则ABC ∽C B A .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 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 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4、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 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5、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 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在遇到两个三角形的三边都知道的情况优先考虑,把边长分别从小到大排列,然后分别计算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来判断是否相似) 6、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1)以上各种判定均适用.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公式 如图,Rt △ABC 中,∠BAC=90°,AD 是斜边BC 上的高,则有射影定理如下: (1)(AD )2=BD ·DC , (2)(AB )2=BD ·BC , (3)(AC )2=CD ·BC 。 证明:在 △BAD 与△ACD 中,∠B+∠C=90°,∠DAC+∠C=90°,∴∠B=∠DAC ,又∵∠ BDA=∠ADC=90°,∴△BAD ∽△ACD 相似,∴ AD/BD =CD/AD ,即 (AD )2=BD ·DC 。其余类似可证。 注:由上述射影定理还可以证明勾股定理。由公式(2)+(3)得: (AB )2+(AC )2=BD ·BC+CD ·BC =(BD+CD)·BC=(BC )2, 即 (AB )2+(AC )2=(BC )2。 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结论。 判断相似三角形的几条思路: 1 条件中若有平行线,可采用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 2 条件中如果有一对等角,可再找一对等角(用判定1)或再找夹边成比例。(用判定2)3条件中若有两边对应成比例,可找夹角相等(直角可以直接得出相似)4条件中若有一对直角,可考虑在找一对等角或证明斜边,直角边对应成比例。5条件中若

三角形的证明练习题

《三角形的证明》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0°,则顶角为. 2.已知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分别是3和6,则它的周长等于. 3. 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在△ABC中,已知AB=AC,AD是中线,∠B=70°,BC=15cm, 则∠BAC=,∠DAC=,BD=cm; 5. 已知,如图,O是△ABC的∠ABC.∠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OD∥AB交BC于D,OE∥AC交BC于E,若BC = 10,则△ODE 的周长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边的比是1∶2,则它的顶角等于() °°°° 7.下列两个三角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A.有一个角是40°,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两个等边三角形 C.有一个角是100°,底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有一条边相等,有一个内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8. 到△ABC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的() A.三边中线的交点 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三边上高的交点 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9. △ABC中,∠A∶∠B∶∠C=1∶2∶3,CD⊥AB于点D若BC=a,则AD等于()

2 1 2 3 2 3 3 10. 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BD=BC=AD, 则∠A的度数为() °°°° 三、解答题(共30分): 11.已知: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C=BC,∠ACB=90°,直线l经过点C(点A、B都在直线l的同侧),AD⊥l,BE⊥l,垂足分别为D、E. 求证:△ADC≌△CEB. (7分) 12.已知:如图,点D是△ABC内一点,AB=AC,∠1=∠2. 求证:AD平分∠BAC.(10分) 13. 如图,△ABC中,点O是∠BAC与∠ABC的平分线的交点,过O作与BC平 行的直线分别交AB、AC于D、E.已知△ABC的周长为15,BC的长为6, 求 △ADE的周长. (13分) A B C D C B A E O D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易错题进阶辅导讲义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易 错题进阶辅导讲义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易错题进阶辅导讲义1 【第一阶梯】 【专题一】等腰三角形的内角 题目 1.(2021秋?农安县期末)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则它的底角是() A.50° B.50°或65° C.80° D.65° 2.(2021秋?平南县期末)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0°,则它的底角为() A.50° B.65° C.50°或65° D.80° 3.(2021秋?昆山市校级期末)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它的顶角是() A.80° B.20° C.80°或20° D.不能确定 4.(2021秋?连城县期末)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40°,则它的顶角为.【专题二】等腰三角形的边的 题目

5.(2021秋?太仓市期末)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5cm和2cm,那么它的周长是() A.7cm B.9cm C.9cm或12cm D.12cm 6.(2021秋?顺义区期末)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它的周长为() A.22 B.17 C.13 D.17或22 7.(2021春?洛宁县期末)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5和7,则它的周长是() A.19 B.11 C.17 D.17或19 8.(2021秋?余干县期末)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9cm和4cm,那么它的周长是() A.17cm B.22cm C.17或22cm D.无法确定 9.(2021春?道里区期末)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8cm和4cm,那么它的周长是() A.20cm B.16cm C.20cm或16cm D.12cm 10.(2021秋?如东县期末)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2,则它的周长等于() A.8 B.7 C.8或5 D.8或7

三角形证明难题

N O B A C M N O B C A M m F E C B A P 全等的证明专训 例1:在Rt △ACB 中,AC=BC,点O 是斜边AB 的中点,,将一个直角的顶点放在点O 处,两直角边分别交AC 、BC 于M 、N (1)求证:CM+CN=AC (2) 若点M 、N 分别在AC 、CB 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不变,问(1)中的结论还是否成立?说明理由。 例2. 在△ABC 中,AB=AC,AC ⊥AB,,过点C 做AB 的平行线m ,取直线BC 上一点P ,连接AP ,过P 做AP 的垂线,交直线m 于点E ,再过点P 做BC 的垂线,交直线AC 于点F , (1)如图1,点F 在线段CA 的延长线上时,求证:CF-CE=AC

m F E C B A P F E C B A P (2) 点F 在线段CA 的上时, A C 、CE 、CF 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为 (3)点F 在线段AC 的延长线上时, AC 、CE 、CF 三条线段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说明理由。 例3. 如图:在△ACB 中,∠BAC=90°,AB=AC, 分别过B 、C 两点做过点A 的直线的垂线,垂足为D 、E , (1)如图当D 、E 两点在直线BC 的同侧时,求证:BD+CE=DE. (2) 如图当D 、E 两点在直线BC 的两侧时,BD 、CE 、DE 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为

H M F B C A D E 例4. 如图:在∠EAF 的平分线上取点B 做BC ⊥AF 于点C ,在直线AC 上取一动点P,顺时针做∠PBQ=2∠ABC,另一边交AE 于点Q, (1) 当点P 在点A 右侧时,求证:AQ+AP=2AC (2) 当点P 在点A 左侧时,AQ 、AP 、AC 三条线段的数 量关系为 例5. 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AB ⊥BC,AD=CD,∠C=60°,DH ⊥BC 于点H,点E 是BC 上一点,连接AE,将△ABE 沿AE 翻折,点B 落在点F 处,射线EF 交CD 所在直线于点M , (1)若点M 在CD 边上时求证:FM-DM=CH

三角形的证明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课题§1.1 等腰三角形(1) 教学目标 1.能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认识事物的途径.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过程 复备 一.【预习指导】 1.用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证明. 经过________________称为定理. 2.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一般步骤有哪些? 3. 我们初中数学中,选用了哪些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 4.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曾经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现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这些性质都是真命题吗?你能否用从基本事实出发,对它们进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效果检测】 1.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点拨:要证明两个角相等,可以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图中的∠B、∠C,AB、AC要分别是这两个三角形的角与边.如果用“SAS”证明,如何作辅助线?讨论:还有不同的证明方法吗? 2. “等边对等角”用符号语言如何表示? 三.【布置任务】师生互动探究 思考与探索 问题1.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点拨:上面的证明你作的辅助性是等腰三角形的什么线?接着刚才的证明,你一定能发现“三线合一”的真相。请按照证明题的三个步骤,进行证明. 思考:“三线合一”用符号语言如何表示? 问题2.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正确的? ①写出它的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证明. 思考:“等角对等边”一符号语言如何表示? 问题3.已知:如图∠EAC是△ABC的外角,AD平分∠EAC,且AD∥BC. 求证:AB=AC 四.【小组交流】学生展示 已知: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MN过点O,且MN∥BC,交AB、AC于点M、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