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15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15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年)是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又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1799年5月2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童年是在充满诗歌和文学的氛围中度过的。12岁时进入皇村学校学习,接受了进步教师所传播的先进思想,逐步形成了自己进步的政治观点和文学观点。1817年普希金毕业后到外交部任职,他一方面进行诗歌创作,一方面又积极参加一些进步文学社团,他与秘密团体“救国同盟”和“幸福同盟”的成员保持密切的联系。在未来的十二月党中,普希金有许多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幸福和自由、文学与诗歌等问题。这一时期,普希金创作了一系列以自由为主题的诗歌,后来人们称之为“政治抒情诗”,其中最著名的有《自由颂》、《致察尔达耶夫》、《乡村》等。这时他还写了一些讽刺短诗,影射沙皇及其宠臣。这些讽刺短诗和政治抒情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沙皇对此非常恼火,便把普希金“派遣”(实则流放)到南方。南方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触动着普希金的心灵,同时也激发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在流放的四年间,普希金写了大量优美真挚的抒情诗,还创作了多部长诗,其中《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和《茨冈》等作品,是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成就。1824年,普希金由于无神论思想被沙皇撤销公职,遣送到家乡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受当地政府、教会以及他父母的监督。这期间他完成了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一部分内容、历史剧《波里斯·戈都诺夫》。1825年12月在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的武装起义。不久起义被残酷镇压,普希金闻讯后悲愤不已。1828年与娜塔丽娅·冈察洛娃结识。后来回波尔金诺办理家庭财产事务,因故滞留三个月,那就是被文学史上传为佳话的“波尔金诺之秋”。这期间他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包括《射击》、《暴风雪》、《棺材匠》、《驿站长》和《村姑小姐》5个短篇)和其他一些作品。普希金1831年2月与冈察洛娃结婚后定居彼得堡。婚后他的仕途与生活都不顺利,尽管笼罩在悒郁中,普希金还是完成了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中篇小说《黑桃皇后》和长诗《青铜骑士》,同时还创办杂志《现代人》。1837年1月普希金死于决斗,时年仅38岁。普希金诗歌艺术的主要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真诚。别林斯基指出,使普希金和以前的诗派严格区别的东西,是他的诚恳。其次是自然、朴素和优雅的真正统一。第三是语言方面简洁和

独特的音韵美。普希金的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简练。别林斯基认为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的美和俄罗斯语言的力量达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第四是在情调和风格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明朗的忧郁。这里说的忧郁主要是一种艺术风格,一种诗意的强调,它虽然与忧愁、哀伤乃至悲惨的生活内容相关,但它仍然主要是一种美学的或者说是一种审美的效果。

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该作从1823年开始创作,到1830年最后完成,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叶甫盖尼·奥涅金出身于贵族家庭,他曾一度沉湎于社交活动,不久觉察到这种生活的空虚和虚伪,染上了当时流行于知识界的“忧郁病”。此时他年迈的伯父突然病故,他因继承伯父的遗产来到乡下,与另一贵族青年连斯基结为朋友,并认识了邻村地主的两个女儿:大女儿达吉雅娜和小女儿奥尔加。达吉雅娜爱上了奥涅金,可遭到他冷淡的拒绝;而奥尔加却与连斯基热恋。在一次舞会上,奥涅金故意追求奥尔加,这就激怒了连斯基,于是两人决斗。连斯基在决斗中被杀,奥涅金良心受到谴责,便离开庄园四处漂泊。几年后,当他回到上流社会时,达吉雅娜已成了一位将军夫人。这时,奥涅金心中燃起了对她的爱情,写了一封充满感情的信给她。可达吉雅娜的回答是:她承认她还爱她,但出于道德的责任与尊严而不能属于他。这以后奥涅金只能又离开上流社会四处流浪。

《叶甫盖尼·奥涅金》再现了19世纪20年代俄罗斯广阔的社会生活,别林斯基曾称它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小说艺术地反映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一部分俄国贵族青年预感到时代的风暴即将来临,不甘落后,但又局限于本阶级的牢笼而无勇气与能力参加革命,更看不到社会发展的前景,因此终日彷徨苦闷,染上了“时代的忧郁病。”小说的主人公叶甫盖尼·奥涅金正是这种青年的典型。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他出身贵族,从小受着传统的贵族教育,在法国籍家庭教师的管教下长大。这种脱离祖国文化的环境,自然不会给奥涅金带来什么好处。他到了“心猿意马的青春”时期,便成了一个油头粉面、沉溺宴会的纨绔少年。但他毕竟还是受到了时代精神的感染和进步思潮的影响。他读过亚当·斯密和卢梭的书,对农村改革、俄国历史、政治和科学等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这些说明,奥涅金绝不是一般的贵族青年。但是他在农村进行的改革,并不能说明他真想为人民做点什么,而是一时心血来潮。他拒绝达吉雅娜的爱情的原因是他厌倦了这种上流社会的多情表白,他也低估了达吉雅娜的真情。他鄙视上流社会,却又不得不服从它的陈规陋习,和自己的好友

决斗而酿成大祸;重又追求达吉雅娜遭到她的拒绝后,便四处漂流,结果是一事无成。普希金通过奥涅金的形象提出了贵族知识分子脱离人民这一当时重大的社会问题。另一主人公达吉雅娜从小成长于远离城市的乡村和淳朴的人民中,这种成长环境培育了她真诚、善良的感情,造就了她纯朴、美好的气质。初见奥涅金时,她怀着真诚和纯洁的感情,勇敢地写了一封信给他。但达吉雅娜是不幸的,她爱上的是一个精神生活比她要空虚得多的“多余人”,是一个不能够理解她的纯洁与真诚的人。达吉雅娜终究也只能像当时其他的少女一样,被带到“嫁人的市场”上,嫁给了一个肥胖的将军。她所追求的自由、纯洁的爱情生活终究也没能实现。在这个意义上,达吉雅娜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叶甫盖尼·奥涅金》是第一部把诗的抒情性和散文的叙事性完美结合在一起的“诗体长篇小说”。这是一种全新的独创性的艺术形式,是普希金在艺术形式上对俄罗斯文学的重大贡献。具体来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便是它的抒情性。作品中出现大量的“抒情插笔”,有时对人物褒贬,有时对事件和场面评论,有时对往事追忆,有的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有的画龙点睛、入木三分。正是这些大量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抒情插笔”,扩充了作品的容量,深化了作品的内涵,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叶甫盖尼·奥涅金》在艺术上的另一个特点是现实性,它在再现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典型性格的塑造上、环境和场景的描写上都达到了当时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水平。别林斯基说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原因正在于此。在人物性格塑造上,该作突出地采用了对比手法,奥涅金和连斯基、达吉雅娜和奥尔加之间在对照中,各自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和突出。普希金在这部作品中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手法,并以深厚的现实主义力度揭示出性格的社会根源。从这里可以看出普希金对浪漫主义的有效借鉴和利用。《叶甫盖尼·奥涅金》在语言上是很有特色的,作为俄罗斯语言和文学的创造者,普希金把诗的精练、含蓄和散文的流畅、朴素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典范的俄罗斯文学语言,它既是诗的,又是散文的。此外,在诗的格律和韵律方面,《叶甫盖尼·奥涅金》也有独特的创造。在这部诗体长篇小说中,除了男女主人公各写的两封信外,其余均为用四步抑扬格写成的十四行诗组成的诗节,这种诗节后来被人们称为“奥涅金诗节”。抑扬顿挫的音步和错落有致的韵律使得本部作品读来既铿锵有力又缠绵悠长,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叶甫盖尼?奥涅金(节选)

第一章

2

请允许我,连个序文也没有,

便把小说的主人公,开门见山,马上做个介绍,来和你们见面:我的这位好友,叶甫盖尼,

他正是诞生在涅瓦河畔,

在那儿您或许显赫过一番,

我的读者,您或许也生在那里;我也曾在那儿悠闲地散步:

然而北方对于我却有害处。

3

他的父亲曾经做过大官,

但却是一向借债为生,

家庭舞会每年三次举办,

终于把家产挥霍干净。

叶甫盖尼总算有命运保佑:

起初一位法国太太把他伺候,后来一位法国先生前来替代;孩子虽是淘气,却也可爱。

阿贝先生是个穷法国人,

他为了不让这孩子吃苦,

教他功课总是马马虎虎,

不用严厉的说教惹他烦闷。

顽皮时只轻轻责备一番,

还常常带他去夏园游玩。

4

而到了心猿意马的年龄,

到了希望和情愁的时候,

叶甫盖尼长成一个年轻人,

法国先生便被从家里赶走。

瞧,我的奥涅金得到了自由,

他去理发店剪一种最时髦的头,衣着和伦敦的花花公子一般;

于是他便在社交界抛头路面。

他无论是写信或是讲话,

法语都用得非常纯熟;

他会轻盈地跳玛祖卡舞,

鞠躬的姿势也颇为潇洒;

还缺什么呢?大家异口同声

说他非常可爱,而且聪明。

5

东拉西扯、一知半解的教育,

我们大家全都受过一点,

因此,炫耀这个,感谢上帝,

在我们这里并不算困难。

奥涅金,按照许多人的评议,(这些评论家都果断而且严厉),还有点儿学问,但自命不凡;

他拥有一种幸运的才干,

善于侃侃而谈,从容不迫、

不疼不痒地说天道地,

也会以专门家的博学神气

在重大的争论中保持沉默,

也会用突然发出的警句火花

把女士们嫣然的笑意激发。

6

如今拉丁文已经过时:

真的,如果对您实话实说,

用来读点儿书前的题词,

他懂的拉丁文也还够多,

还能把鲁维纳尔谈上一谈,

能写个“祝你安好”在信的后边,长诗《伊尼德》也背得几行,

虽则难免有记错的地方。

他不曾有过丝毫的兴致

钻进编年史的故纸堆里,

去发掘地球生活的陈迹:

然而过去时代的奇闻趣事,

从罗姆勒开始直到当今,

他全都记得,说来如数家珍。

7

他可没那份崇高的激情

去推敲吟哦,生命在所不惜,

重轻格、轻重格他分不大清,

不管我们为他花多大力气。

他咒骂荷马和费奥克利特,

但阅读亚当·斯密却颇有心得,俨然是个经济学家,莫测高深,就是说,他还喜欢发发议论:

一个国家怎样才生财有道,

靠什么生存,又是什么理由,

当它拥有天然物产的时候,

黄金对于它也并无需要。

而父亲始终不能理解他,

总是要把田产送去抵押。

8

叶甫盖尼还有些其他学问,

对此我无暇一一缕述;

然而,他的最为拿手的一门,他的真正的天才的表露,

他从少年时便为之操劳、

为之欣慰、为之苦恼,

把它整日里长挂在心头,

成天价懒洋洋满怀忧愁、

念念不忘的,却是柔情的学问。

10

他很早便学会虚情假意,

会隐瞒希望,也会嫉妒,

会让你相信,也会让你猜疑,会装得憔悴,显得愁苦,

有时不可一世,有时言听计从,有时全神贯注,有时无动于衷!沉默无声时,神情多么惆怅,花言巧语时,多么热情奔放,写情书时又多么轻率随便!

就为一件事而活,爱情专一,他是多么地善于忘却自己!

眼神多么地急速,情意缠绵、羞怯而又大胆,并且有几回,还噙着几滴听话的热泪。

11

他多么善于花样翻新,

逗引无邪的心灵惊异,

用现成的绝望来吓唬人,

用悦耳的奉承讨你欢喜;

他颇会运用柔情和头脑,

抓住那含情脉脉的分秒,

征服天真而幼稚的偏见,

攫取情不自禁的爱怜,

恳请和索求爱情的吐露,

谛听心灵最初的音律,

步步为营地把爱心猎取——

突然达到了可以幽会的程度,随后,便和她单独在一起,

悄悄地教她懂点儿事理!

12

他很早便晓得怎样挑逗

老练的风流娘儿们的心!

当他有意要把他的敌手

从情场上一一扫除干净,

他又会多么恶毒地诽谤!

为他们布下怎样的罗网!

而你们这些幸福的丈夫,

却仍旧和他朋友般相处:

喜欢他的,有个多疑的老汉,有个福布拉斯多年的学徒,

还有个非常狡猾的丈夫,

还有个长犄角的,他神气活现,总是对自己非常之满意,

满意自家的饭菜和自己的妻。

36

但是我的奥涅金,无拘无束,

享受着这美好的青春时光,

尽管情场得意,战果辉煌,

他是否真正地感到幸福?

纵情饮宴,无灾无病,无所用心,他这样是否在浪费光阴?

37

不啊,情感在他心中早已僵冷;他早已厌弃社交界的喧嚷;

美人儿他或许会一时钟情,

却不是他长久思念的对象,

一次次的变心早已使他厌倦;

友谊和交情已经令他心烦,

因为他不可能一年到头

总是这样喝喝香槟美酒,

吃吃牛排和斯特拉斯堡肉饼,

把自己灌得个昏头涨脑,

再去发一通满腹的牢骚。

尽管公子哥儿有如火的性情,

可是斗殴、佩剑和铅弹,

他已经终于不再喜欢。

38

患上这种病是什么原因,

早就应该去查一查究竟,

这很像是英国的抑郁病症,

总之这种俄国式的忧郁病

逐渐逐渐地控制了他;

谢天谢地,至于自杀

他还没打算去试一试看,

但他对生活已完全冷淡。

像恰尔德·哈罗德那样阴沉,

当他在别人家的客厅里出现;

波士顿纸牌,社交界的流言,

多情的顾盼,傲慢的叹息声,

任何东西都打动不了他的心弦,

他对面前的一切都看不上眼。

44

于是这个无所事事的人

痛感自已心灵中空空荡荡,

他坐下来——想学点别人的聪明,

这个目的倒是值得夸奖;

书架上摆满了成排的书,

他读来读去,什么道理也读不出:

有的枯燥乏味,有的胡诌骗人;

这一本毫无意义,那一本是诛心之论;每本书都带有自己的锁链;

陈旧的东西早己经衰老,

新东西也都哼着旧的腔调。

他便把书抛开,像抛开女人一般,

给书架和尘封的书的家族

蒙上一块丝织的遮尸布。

第二章

4

独白住在自己的领地上,

只不过为了要消磨时间,

我们的叶甫盖尼首先便想

制定出一套新的条款。

隐居的圣人在自己的荒村里,

采用较轻的地租制,用它代替

古老的徭役制度的重负,

农奴们因此为命运欢呼。

有一个很会盘算的邻居,

认为这将给自己带来害处,

在一旁对他又气又怒。

另有人冷冷一笑,心怀诡计,

于是大家一致地承认:

他是个极其危险的怪人。

5

起初大家常来登门拜访;

然而每当路边传来他们

乡下马车的辚辚声响,

他通常总是让他的仆人

牵来一匹顿河种的坐骑,

从后门悄悄地溜之大吉——

这种行为让大家感到难堪,

和他的交往便就此中断。

“我们的邻居太无知,是个狂人,

他参加了一个什么共齐会;

他只会喝红酒,还要用大杯;

他从不把太太们的手儿吻一吻;

他光说‘是’、‘不是’,连‘阁下’都不加。”这便是大家对他一致的看法。

第八章

32

可是他没有去;他准备预先

写封信通知他的祖宗,

说他过不久便要去和他们相见;

而达吉雅娜却无动于衷

(女人就是这样);他坚定不移,他仍旧抱着希望,还在努力;

比键康的人更勇敢,撑起病身,他用虚弱的手给公爵夫人

写一封热烈奔放的情书。

尽管写信大体上用处很小,

对此他已并非徒然地料到;

然而,要知道,心头的痛苦,

他已经没有力量再忍受它。

他的信就在这里,一字不差。

奥涅金给达吉雅娜的信

说出我心头悲哀的隐痛

会使您不愉快,我预见到一切。将有怎样一种痛苦的轻蔑

描绘在您高傲的目光中!

我企求什么?怀着什么目的,

现在来向您剖开我的心?

会引起怎样恶毒的快意,

或许,由于我做的这桩事情!

我曾经偶然地和您相逢,

在您心头见到柔情的火种,

那时,相信它,我没有勇气:

我没让那可爱的习性发展;

那时候,我的确很不情愿

把自己讨庆的自由抛弃。

还有一件事使我们分别……

不幸的连斯基他死得真惨……

那时我使人心所珍爱的一切

都和我自己的心一刀两断;

那时我孑然一身、无牵无挂,

我想:我愿意用幸福去换取

自由与安逸。我的上帝!

我错得多么厉害,受到怎样的惩罚……

不啊,只要能时刻和您见面,

能跟随在您身后寸步不离,

用我的热爱着您的两眼

捕捉您唇的微笑,眼的游移,

用心灵领略您的完美,

久久地倾听您的声息,

当着您的面在痛苦中憔悴、

苍白、熄灭……那就幸福无比!

然而我的幸福已经失去:

我心怀侥幸,为您四处奔命;

每一时、每一天我都应该珍惜:

而我却把命定的有数时辰

在徒劳的苦闷中去浪费掉。

而这些日子也确实难熬。

我知道:我的时日已经有限;

然而为了能够延续我的生命,

我每天清晨必须有一个信念,

这一天我能够见到您的身影……

我怕:在我恭顺的祈求里,

您那一双严厉的眼睛

会找出什么卑鄙的奸计——

于是您会把我怒斥一顿。

但愿有一天您可能知道,

爱的渴求怎样可怕地折磨人,

它像火一般在我的心头燃烧——要时刻用理性压抑住血的激奋;我希望能够抱住您的膝头,

痛哭一场,俯在您的脚下,

倾吐我的怨诉、表白、恳求,

说出一切一切所能说出的活,

而我却必须用假装的清醒

武装起自己的言语和视线,

去跟您平心静气地交谈,

望着您,用一双愉快的眼睛!……

然而就这样了:我已经

没有更多的力量抗拒自己;

一切都巳决定:一切随您处理,我决心一切都听天由命。

39

光阴飞逝;气温逐渐上升,

冬天的寿命已经告终;

他到底没有变成个诗人,

没有死掉,也汉有发疯。

春天又使他振作起精神: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

他初次走出深居的斗室,

他在那儿蛰伏一冬,像只耗子,他离开那些双层窗、壁炉,

乘雪橇沿着涅瓦河飞奔。

蓝色的冰面上布满车痕,

阳光在冰上闪耀,街上到处

都是掘开的雪溶化的泥泞。

奥涅金在泥泞中急速行进,

40

他在奔向何处?大概你们

早就猜到了;猜得一点不差:

我的这个禀性难移的怪人,

正奔去找她,找他的达吉雅娜。他像具僵尸样直往前走。

前厅里一个人影儿也没有。

走进大厅;再往前;还不见有谁。他伸出手来把房门一推。

他为什么如此地大为震惊?

原来公爵夫人独自出现在他眼前,她坐着,面色苍白,没有打扮,正在读一封不知谁写的书信,

泪水像小河般静静地流下,

一只手伸出来托住脸颊。

41

啊,在这迅速飞逝的瞬间,

谁对她无言的痛苦不一眼洞察!谁在公爵夫人身上不会发现

当年的达尼娅,可怜的达尼娅!淹没在疯狂的悔恨的苦痛里,

叶甫盖尼向她的脚边俯去;

她微微一颤,默默无言,

只抬眼把奥涅金看了一看,

她既不愤怒,也不诧异……

他那病容的、黯淡的两眼,

那祈求的神情,无声的责难,

她都心领神会。一个纯真的少女连同她昔日的梦幻、心灵,

这时重又在她的身上苏醒。

42

她并不伸手去扶他起来,

不挪动自己凝视着他的眼睛,

也不把她失去知觉的手抽开,

任他去贪婪地一吻再吻……

此刻她心头企望些什么?……

经过一段长久的沉默,

终于,她低声说起话来:

“够了,请您站起来。我应该

坦率地向您说明。奥涅金,

您是否仍然记得那一天,

那时,在花园里,林荫道边,

命运让我们相遇,对您的教训

我当时多么顺从地恭听过?

那么,今天该轮到了我。

43

“奥涅金,那时候我更年轻,

好像,那时,我还要漂亮得多,奥涅金,我那时爱上了您,

可怎样呢?我在您心里找到什么?您怎么回答我的?只是一本正经。那时,一个温顺的姑娘的爱情——难道不是吗?——对您并不新鲜?如今,一想起您那冰冷的两眼,还有您那套谆谆的教诲,

天哪!——真让人血液发冷……

我并不怪您。在那个可怕的时辰,

您的所作所为非常之高贵,

您在我面前没做错事情:

我感谢您,用我整个的心灵……

44

“那时——不是吗?——在偏僻的乡村远离开人们虚浮的流言,

我不讨您欢喜……可是如今

为什么您对我这般热恋?

为什么您苦苦地把我紧追?

是不是因为,在这上流社会,

如今我不得不去抛头露面?

因为我如今有名而且有钱?

因为我有个作战受伤的丈夫,

我们为此得到宫廷的宠幸?

是不是因为,如今我的不贞

可能会引起所有人的注目,

因此,可能为您在社会中

赢得一种声名狼藉的光荣?

45

“我在哭……如果您直到如今

还没把您的达尼娅忘记,

那您该知道:和这些眼泪、书信,

这种令入羞辱的激情相比,

我更喜欢您那种尖刻的责骂

和您那次冷酷、严厉的谈话,

假如能让我随意挑选。

那时,您至少也还可怜

我那些天真幼稚的梦想,

至少也还尊重我的年华……

而现在!——您跪在我的脚下,

多么渺小啊!是什么让您这样?

为什么凭您的心灵和才气,

竟会成为浅薄情感的奴隶?

46

“对于我,奥涅金,这豪华富丽,这令人厌恶的生活的光辉,

我在社交旋风中获得的名气,

我的时髦的家和这些晚会,

都算得了什么?我情愿马上

抛弃这些假面舞会的破衣裳,

这些乌烟瘴气、奢华、纷乱,

换一架书,换一座荒芜的花园,

换我们当年那所简陋的住处,

奥涅金啊,换回那个地点,

在那儿,我第一次和您见面;

再换回那座卑微的坟墓,

在那儿,一个十字架,一片阴凉,如今正覆盖着我可怜的奶娘……

47

“而幸福曾经是那么靠近,

那么有可能!……但是,我的命运,我的命运啊,已经全都注定,

这件事我或许做得不够谨慎:

母亲流着泪苦苦哀求我;

对于可怜的达尼娅来说,

怎么都行,她听随命运摆布……

我便嫁给了我这个丈夫。

我求您离开我,您应该如此;

我了解:您的心中有骄傲,

而且也有正直的荣耀。

我爱您(何必用假话掩饰?),可是我现在已经被嫁给别人;

我将要一辈子对他忠贞。”

48

她走开了。叶甫盖尼呆立不动,仿佛被一声霹雳惊倒。

此时此刻,在他的心中,

正掀起怎样万感交集的风暴!

然而却传来马刺的声响,

达吉雅娜的丈夫随即出场,

在这里,在我的这位主人公

处境最感狼狈的这一分钟,

读者啊,让我们和他分手,

和他长久地……一水远地别离。我们大家已经跟他在一起

在这个世界上游荡了很久。

让我们彼此祝贺靠岸吧,乌拉!也早就是时候了!(你说是吗?)

49

啊,我的读者,无论是敌是友,无论你属于其中哪一类,现在,我都想和你友好地分手。

再见了。无论你到我这儿来,

是想从这些潦草的诗节里,

寻找什么激荡不安的回忆、

活跃的画面、劳动之余的休息,

寻找几句聪明机智的话语,

还是寻找些语法上的毛病,

都愿你能在我的这本书中,

为了消遣,或是为了幻梦,

为了心灵,为了杂志上的争论,

能找到点什么,哪怕一小点。

让我们就此分手吧。再见!

----选自智量译《叶甫盖尼?奥涅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叶甫盖尼·奥涅金

第二节《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0)分析 一、情节介绍 二、人物形象分析 1、奥涅金的形象分析 (1)“多余人”形象:是在俄罗斯十二党人革命前后时期的特定的时代环境中产生的贵族青年的典型。他们接受过西方的启蒙思想,对沙皇专制制度统治感到不满,对贵族生活感到厌倦,最初有着改变现实的梦想和期待,却摆脱不了与阶级出身一道带来的劣根性,缺乏实际行动的勇气与精神。他们找不到出路,陷入苦闷、忧郁的境地。他们有见识、有能力,不甘心沉沦平庸,但在那样一个沉闷窒息、令人厌恶的社会里痛苦彷徨,愤世嫉俗,无所事事,在事业和爱情上屡屡受到挫折,最后消沉下去,郁郁而终,无所作为,徒劳地耗费青春、生命和能力。他们既不愿同流合污,又做不到洁身自好,既违反社会的常规也被社会所拒绝。社会不需要他,他也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而称为“多余人”。(2)作品通过奥涅金对生活和事业、对爱情、对友谊的态度这三个方面来刻画“多余人形象”的特征 A、对生活和事业的态度 奥涅金对待生活的态度:终日沉醉于上流社会花天酒地的社交生活,流连于饭店、戏院、舞会之间,开始对这种声色犬马、寻欢作乐的生活感到厌倦,生活失去目标,忧郁苦

闷,对人生心灰意冷。 他打算著述立说,但缺乏勤奋工作的习惯而放弃。他决定苦读来增长智慧,但同样中途而废。他变得玩世不恭,嘲弄一切。 后来继承叔父的遗产,来到乡村,他期望摆脱上流社会的生活,来到乡村生活开始新的生活。他推行改革,结果遭到周边地主的非难与反对,受到掣肘后他便不了了之。B、对爱情的态度 爱情对他来说不过是逢场作戏,对爱情的厌倦使他再难以唤醒激情。 然而在达吉亚娜成为上流社会雍容华贵的贵夫人后,他内心中却产生强烈的感情,但“他爱的不是钟情的少女,/那个淳朴、胆怯、可怜的村姑,/而是冷若冰霜的公爵夫人——/一位高不可攀的头面人物。”他对达吉亚娜的感情更多的是来自要征服上流社会最受瞩目的女子,得到风流美名,从中享受成就感和满足虚荣心。 由此可见,奥涅金的心灵已经麻木,他失去判断美的能力,丧失了爱的能力。达吉亚娜最美的时候,他并没有看出来。而当后者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后,他根据上流社会的通行标准认定她的美,可见奥涅金本身并没有摆脱上流社会的影响,从精神境界上来说,他远远不及达吉亚娜。虽然结尾处,作品安排达吉亚娜对奥涅金表白爱情,但更多的是出

《叶甫盖尼·奥涅金》结构探微-最新资料

《叶甫盖尼·奥涅金》结构探微 一、前后对比 (一)达吉亚娜与奥涅金对待爱情态度的对比 第三章中达吉亚娜主动给奥涅金写情书,遭到男方拒绝,还被“教训”了一番。被拒绝的达吉亚娜默默承受着爱情的折磨和激情的煎熬。表白前后,达吉亚娜既害怕见到奥涅金但又渴望相见;面对奥涅金时既害怕又害羞,甚至于奥涅金因怜悯而流露出的一丝柔情都让她激动不已。 第八章中奥涅金主动给达吉亚娜写情书,遭到女方拒绝,并且也被教训了一顿。但奥涅金却益发思念达吉亚娜,乞讨般地在达吉亚娜身上“窃取”一丁点儿所谓的“幸福”——“把蓬松的海狸皮亲手给她披上肩头”、“为她把一块儿手绢拾起或是为她驱散身前的奴仆”。 无论奥涅金之前的拒绝是否真的如他所说是出于真诚,无论他现在的追求是否真如达吉亚娜所说是因为她现在有钱又有名、得到宫廷的宠幸或是能为奥涅金赢得光荣,这前后的对比都突出了奥涅金曾经的高傲与如今的卑微,相对应的是达吉亚娜一贯的勇敢和正直。 (二)奥涅金读书情节的对比 在还没有遇见达吉亚娜之前,奥涅金为摆脱忧郁病而读书,但“读来读去,什么道理也读不出:有的枯燥无味,有的胡诌骗

人;这本毫无意义,那本是诛心之论;古旧的东西早经衰老,新东西也哼着旧的腔调”。读书没有减轻他的忧郁,反而使他更加烦恼。 被达吉亚娜拒绝后,“他又开始不加选择地读书”,吉本、卢梭、毕夏……“他全心沉浸在这些词句里”,但脑海中出现的“全都是她”。他为摆脱达吉亚娜而读书,却看见满篇都是达吉亚娜。 上流社会的贵公子把读书当作一种消遣,或借以增加炫耀的资本,所以他难以发现书籍真正的价值。奥涅金在读书过程中表现出的浮躁,也正是“多余人”特征的显现。 (三)奥涅金赶赴舞会情节的对比 当他还沉迷于上流社会奢靡生活的时候,每天的工作便是等着天黑,然后出入于各种宴会,品尝美酒佳肴,谈论风花雪月;周旋于小姐太太之间,玩弄爱情游戏。 现在,“奥涅金又重新感到时日难捱,又重新焦急地等候着天黑”。“终于钟敲十点,他走出家门,他跨进了走廊,他简直在飞,他心跳着跨进公爵夫人的房门”。此时他努力地为自己“纯真的爱情”而奔忙,却讨不到一丁点好处。 曾经,奥涅金毫不在乎地抛弃女人;现在,他心爱的女人却根本不理会他,这就是对奥涅金游戏爱情的最好惩罚。 二、前后照应: (一)第五章中写到“全家的女仆为小姐占卜,算定小姐的

【赏析】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赏析】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生长在一个俄国贵族家庭里。他过的是花花公子的浪荡生活,整天周旋于酒宴、舞会和剧场,追逐女性、逢场作戏构成了他生活的主题。然而,“他的性格和爱幻想的天性,与众不同的怪癖,辛辣而冷淡的才气”,又使他对上流社会的花花世界感到厌倦,终日郁郁寡欢,陷入“忧郁病”状态中。他受启蒙主义思想影响,不满现实,怀疑一切,他也不满自己,想寻求一条出路。为此,他曾从事创作,又尝试农事改革,但由于他缺乏恒心和毅力,以及明确的生活目标,干什么都半途而废。 为了继承叔父的财产,奥涅金来到了乡下。在那里,他与连斯基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并结识了女地主拉林娜一家。拉林娜的大女儿达吉亚娜是一个温柔敦厚、感情丰富而纯真的姑娘。她受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影响,热爱大自然,喜欢沉思冥想,爱读理查生和卢梭的小说,追求个性解放。这样一个可爱的姑娘爱上了奥涅金,并向他大胆地表露爱情,但早已对爱情厌倦和怀疑的奥涅金以不愿受家庭束缚为名拒绝了达吉亚娜的求爱。不久,奥涅金出于恶作剧,在舞会上向达吉亚娜的妹妹、连斯基的未婚妻奥尔加大献殷勤。连斯基一气之下要与奥涅金决斗,奥涅金竟然接受了战书,并在决斗中亲手杀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发生了这样的惨剧之后,奥涅金只好离开地主庄园。在过了一段漂泊生活之后,他又回到了彼得堡。在一次舞会上,他与达吉亚娜重逢。此时的达吉亚娜已嫁给一个年老的将军,成为上流社会里最受欢迎的女皇。奥涅金被达吉亚娜在社交界的地位和高雅的气质所倾倒,自以为深深爱上了她,并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但达吉亚娜却反应冷淡。最后,奥涅金不顾一切来到了公爵府,在那里,达吉亚娜回绝了奥涅金的求爱,并深刻地指出:奥涅金追求她只是为了满足可鄙的虚荣心,他从来没有认清爱情的位置,他追求的只是幻影式的虚荣。此外,她虽然爱她,但现在她已嫁了别人,便要一辈子对丈夫忠诚。 研究综述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1937年,由孟十还等翻译的名为《欧

叶甫盖尼.奥涅金歌剧

《叶甫盖尼·奥涅金》(也译作《欧根·奥涅金》)。这本书是普希金最著名的作品,它确立了俄罗斯语言规范,同时,它也是一本当代青年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俄国长篇诗体小说,普希金写于1823~1831 年,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石。 作品的中心主人公是贵族青年奥涅金。奥涅金有过和一般的贵族青年相似的奢靡的生活道路,但是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进步的启蒙思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拜伦颂扬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诗歌,都对他产生了影响,使他对现实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厌倦上流社会空虚无聊的生活,抱着对新的生活的渴望来到乡村,并试图从事农事改革。但是,华而不实的贵族教育没有给予他任何实际工作的能力,好逸恶劳的恶习又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加之周围地主的非难和反对,奥涅金到头来仍处于无所事事、苦闷和彷徨的境地,染上了典型的时代病--忧郁症。在乡下的庄园,他 奥涅金与连斯基的决斗[1] 和连斯基及其未婚妻奥尔伽成为好友。奥尔伽的姐姐达吉雅娜纯朴、多情,她热烈地爱上了奥涅金,并勇敢地写信向他倾诉自己纯洁的爱情,奥涅金一番劝说拒绝了她。一次家庭宴会,感到一切都庸俗无聊的奥涅金故意向奥尔伽献殷勤,引起连斯基的愤怒并要求与他决斗,奥涅金在决斗中打死了自己的朋友。追悔莫及之余,奥涅金离开乡下出国漫游。几年后在圣彼得堡一个舞会上,奥涅金和已成为将军夫人的达吉雅娜重逢,发现自己深深爱上了她,但达吉雅娜无法背叛自己的丈夫。尽管深爱着奥涅金,但达吉雅娜拒绝了他。 普希金(Aleksandr Pushkin,1799-1837),俄国诗人。生于莫斯科。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他使俄罗斯文学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进入了世界文学的先进行列。主要作品有长诗《叶普盖尼·奥涅金》等 社会意义 从1823年5月到1831年秋,伟大的俄国民族诗人普希金用了8年多的时间,写成了他的代表作 1908年版的《叶甫盖尼·奥涅金》[3]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对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

【优质】叶甫盖尼·奥涅金读后感-优秀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 叶甫盖尼·奥涅金读后感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这部诗体小说广阔地反映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的社会生活,真实地表现了那一时代俄国青年的苦闷、探求和觉醒,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别林斯基把它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人民性的作品。 叶甫盖尼·奥涅金读后感【1】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不知为何就想到了仓央嘉措的诗,大概因为同是无奈的诗人,所以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连斯基,那个单纯的诗人。 “他的笔下流露出挚爱的深情,却不炫耀他的聪明才智”,“他内心还是那么纯洁可爱,美好的希望在他的胸中激荡”……但是这样可爱的诗人最后却英年早逝,死在友人的枪口下,为了莫名其妙的理由。 不只是巧合还是命运的捉弄,连斯基的塑造者普希金也是以同样的方式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不同的是普希金是死在仇人的枪下,而且比连斯基多活了一倍的岁月。 而相比之下十八岁就早早地躺在冰冷的地下的连斯基就显得更为可怜了。 但是,难道连斯基和普希金都没有逃脱这种命运的方法吗?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达吉雅娜和奥丽加似乎都有能力使决斗免于发生。 但是他们谁都没有向连斯基伸出逃离命运的手。

普希金给了我们许多他们没有阻止决斗发生的原因,似乎都是能令人接受并宽容的。 但是决斗发生的内在原因莫过于普希金的一句话“名誉都值得我们尊崇,地球就是靠着它转动!”连斯基提出决斗是因为奥涅金的一个不可原谅的玩笑——他亵渎了他的爱情和他对这个世界的单纯信任和梦想。 奥丽加的水性杨花让连斯基感到自己的名誉,爱情,以及心中纯洁美好的世界全都崩溃了。 他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因为和奥涅金不同,他没有对待人生的老练和城府,他天真得像一个孩子(或者说他本身就是个孩子)。 所以一旦他感到自己受了耻辱,他必以最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但是奥涅金和连斯基不一样,他会用理性看待一切,他知道血气方刚的诗人不过是一时间的冲动,他有的是体恤的话语让友人回心转意——“叶甫盖尼满心爱着这少年”,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他却一言不发,除了说一句“我随时可以奉陪。 ”当时俄国的确有决斗的风俗,接到战书的男子鲜有不接受挑战的。 他们振振有词地说“为了名誉,为了爱情”,甚至连普希金都不例外。 但是作为有血有肉的青年,不应该反思一下习俗背后的弊端么。 特别是像奥涅金这样有教养,有思想的青年,更应该有冲破陋习的勇气和魄力。 但是奥涅金却朝着陋习,低下了头。 普希金也朝着陋习,低下了头,不情愿地。 普希金在创作《叶甫盖尼·奥涅金》时,一定认为顺从习俗,做名誉的俘虏是奥涅金的缺点。 但尽管如此,他还是步了奥涅金的后尘。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普希金:《叶甫 盖尼.奥涅金》 内容梗概 叶甫盖尼奥涅金生长在一个俄国贵族家庭里。他过的是花花公子的浪荡生活,整天周旋于酒宴、舞会和剧场,追逐女性、逢场作戏构成了他生活的主题。然而,他的性格和爱幻想的天性,与众不同的怪癖,辛辣而冷淡的才气,又使他对上流社会的花花世界感到厌倦,终日郁郁寡欢,陷入忧郁病状态中。他受启蒙主义思想影响,不满现实,怀疑一切,他也不满自己,想寻求一条出路。为此,他曾从事创作,又尝试农事改革,但由于他缺乏恒心和毅力,以及明确的生活目标,干什么都半途而废。 为了继承叔父的财产,奥涅金来到了乡下。在那里,他与连斯基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并结识了女地主拉林娜一家。拉林娜的大女儿达吉亚娜是一个温柔敦厚、感情丰富而纯真的姑娘。她受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影响,热爱大自然,喜欢沉思冥想,爱读理查生和卢梭的小说,追求个性解放。这样一个可爱的姑娘爱上了奥涅金,并向他大胆地表露爱情,但早已对爱情厌倦和怀疑的奥涅金以不愿受家庭束缚为名拒绝了达吉亚娜的求爱。不久,奥涅金出于恶作剧,在舞会上向达吉亚娜的妹妹、连斯基的未婚妻奥尔加大献殷勤。连斯基一气之下要与奥涅金决斗,奥涅金竟然接受了战书,并

在决斗中亲手杀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发生了这样的惨剧之后,奥涅金只好离开地主庄园。在过了一段漂泊生活之后,他又回到了彼得堡。在一次舞会上,他与达吉亚娜重逢。此时的达吉亚娜已嫁给一个年老的将军,成为上流社会里最受欢迎的女皇。奥涅金被达吉亚娜在社交界的地位和高雅的气质所倾倒,自以为深深爱上了她,并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但达吉亚娜却反应冷淡。最后,奥涅金不顾一切来到了公爵府,在那里,达吉亚娜回绝了奥涅金的求爱,并深刻地指出:奥涅金追求她只是为了满足可鄙的虚荣心,他从来没有认清爱情的位置,他追求的只是幻影式的虚荣。此外,她虽然爱她,但现在她已嫁了别人,便要一辈子对丈夫忠诚。 研究综述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1937年,由孟十还等翻译的名为《欧根奥涅庚》的这部名作首次被介绍到中国,收入上海文化学会出版的《普式庚创作集》。以后又出现了一系列的中译本,如40年代出现了甦夫译本(《奥尼金》)、吕荧译本(《欧根奥涅金》),50年代出现查良铮译本(《欧根奥涅金》)、陈绵等译本(《叶甫盖尼奥涅金》),80年代出现了王士燮译本(《叶夫根尼奥涅金》)、冯春译本(《叶甫盖尼奥涅金》)和智量译本(《叶甫盖尼奥涅金》)。至今这

奥涅金人物形象分析

论叶甫盖尼·奥涅金形象的思想价值 【内容提要】:叶甫盖尼·涅金作为“多余人,,群像的鼻祖,在俄罗斯文学形象的画廊里占有特殊的地位,关于这一形象的争议却一直绵延至今、从未停止。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从作品的具体内容入手,以人物形象为重心,分析并描述出了奥涅金形象的思想价值的波动轨迹,以期获得对这一经典人物形象的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 【关键词】:奥涅金,“多余人”思想价值,典型性。 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问世以来,关于主人公奥涅金的争议一直不断。自从赫尔岑把“多余人”的帽子戴在奥涅金的头上,评论界才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然而.近年来,随着普希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多余人”论受到了怀疑。张铁夫在(近年来我国的普希金研究》一文中作了总结,认为我国文艺界近年来至少存在着以下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奥涅金是19世纪20年代俄国贵族先进青年的典型,是“一个夭折了的十二月党人的形象”,而不能归入“多余的人”;一种观点认为“多余的人”是一种超阶级的提法,奥涅金形象从许多方面来考察都是一个“中间人物”;第三种观点仍然坚持奥涅金是“多余的人”。本文力图从这些矛盾的分析中获取对奥涅金形象思想价值的再认识。 这里所说的“思想价值”包括三层含义:其一,奥涅金在其自身封闭状态中的本体价值;其二,奥涅金在其所处社会环境中的社会价值;其三、奥涅金形象对于读者的认识价值。 小说“卷首语”是这样的:“他虚荣心极重,又特别自负,因此无论在谈到自己的好的或坏的行为时都抱着同样冷漠的态度—这也许是他自以为比别人优越所造成的”。这段话是普希金对主人公奥涅金的“判词”,同时也像是作者本人的自画像。别林斯基说《奥涅金》倾注了普希金的全部热情,小说里有着诗人的种种幻想、喜怒哀乐和全部理解能力,它是诗人的整个生命、全副心灵和他所有的爱;因此说普希金通过奥涅金形象的塑造以探索自己精神苦闷的原因和思想出路并不为过,可以说,奥涅金的思想矛盾正是普希金的思想矛盾。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反抗的出路,王智量甚至认为奥涅金形象就是普希金本人的真实写照。②奥涅金和南方叙事诗篇中的“俘虏”、阿乐哥等一样,都是贵族先进阶层的代表,不满现实、追求自由,但又心灰意冷、精神苦闷。他出身贵族,从小受到

对《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的人物形象的分析

内容摘要:对《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摘要:《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小说是以书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诗人通过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真实,传达他以现实人生的看法和他对人类本性的观察与了解,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它是普希金最伟大、影响最深远、读者也最多的作品。它以优美的韵律和严肃的主题深刻反映俄国十九世纪初叶的现实,提出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被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作者在... 关键词:多余人民族性历史文化精神英雄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一七九九――一八三七)是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俄罗斯作家。他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和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高峰,就是从普希金开始的。这位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最重要的作品,就是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它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诗体作品,自然具有诗歌的抒情性;但它又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所以作者把它叫做小说。一八二三年动笔时,普希金的创作正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八年后,《叶甫盖尼?奥涅金》于一八三○年完成。它总结了作者一八三一年以前的全部创作经验,以后普希金就转入了散文写作。这种创作方法和文体的变化,和社会背景是有关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前四章写于十二月党人起义之前,基调比较明朗;从第五章起,调子变得阴郁、低沉起来,故事也越来越向悲剧性的结尾发展。这些正是时代气氛的反映。 俄国是处在沙皇统治下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经历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前社会运动高涨和起义失败后的恐怖。贵族军官和先进的贵族知识分子已经行动起来。于1825年12月发动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反对农奴制制度。起义由于脱离人民群众而失败。但它却唤醒了一批沉睡的有思想的年轻人。叶甫根尼·奥涅金,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受过良好教育,聪明、博学、有才华,高出一般贵族一筹,风度优雅,谈吐机智,能操纯熟的法语。他对衣着一丝不苟,每天在化妆室呆3个小时,出入舞会、宴会、剧院,谈笑风生的勾引太太小姐,醉生梦死的寻欢作乐,成了他全部的生活内容。他像很多贵族青年一样沉湎于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中。这些纨绔子弟任意挥霍着农奴们用血汗创造的物质财富,也糟蹋着自己宝贵的年华。如果说贵族中年轻的一代在社交生活中沉沦、堕落,那么年老的一辈则更是荒淫无耻,诗人用极为洗炼的笔触勾勒了一幅幅贵族人物的讽刺漫画。 在叶甫根尼.奥涅金奥涅金的时代,拿破仑刚刚退去不久,法国大革命的激昂呼喊声依稀还在天地间回响。这时的沙皇俄国象一个刚迈出家门不久的孩子,正准备全面走向欧洲。叶甫根尼.奥涅金象一个在黑屋子中忽然醒来的人,他发现四周一片黑暗,而周围的人依旧在黑暗中沉睡,坐着各种庸俗的梦。奥涅金是个可悲的人,他既不愿在黑暗中继续睡去,象别人一样回到无所用心的梦中,却又没有勇气冲破这黑暗去寻找光明,只好在黑暗中孤寂地生活下去。黑暗使他的心灵麻木了,甚至丧失了爱的能力,他没有能够在黑暗中发现美,没有意识到其实这种生活中也有值得追求与信赖的东西,黑暗虽然可憎,但并不意味着在黑暗中生活就该象爬虫一样,无所事事地等待着末日的到来。奥涅金杀死了连斯基,实际上是杀死了自己;他拒绝了塔吉雅娜,实际上是拒绝了生活。他的心早已死去,他的世界也早已死去。连斯基固然是最好的朋友,塔吉雅娜的爱情固然珍贵,但在无望的生活面前,这一切和尘埃又有什么区别呢?他的生命早在他醒来的那一刻起就走入了末路。 实际上,叶甫根尼.奥涅金并没有完全从梦境中醒来,他处在半梦半醒中,脑子里一片浑浊。他虽然厌倦了主流社会,却又没有完全摆脱主流社会的影响,他的思想中依然残存着主流社会残渣。

15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年)是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又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1799年5月2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童年是在充满诗歌和文学的氛围中度过的。12岁时进入皇村学校学习,接受了进步教师所传播的先进思想,逐步形成了自己进步的政治观点和文学观点。1817年普希金毕业后到外交部任职,他一方面进行诗歌创作,一方面又积极参加一些进步文学社团,他与秘密团体“救国同盟”和“幸福同盟”的成员保持密切的联系。在未来的十二月党中,普希金有许多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幸福和自由、文学与诗歌等问题。这一时期,普希金创作了一系列以自由为主题的诗歌,后来人们称之为“政治抒情诗”,其中最著名的有《自由颂》、《致察尔达耶夫》、《乡村》等。这时他还写了一些讽刺短诗,影射沙皇及其宠臣。这些讽刺短诗和政治抒情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沙皇对此非常恼火,便把普希金“派遣”(实则流放)到南方。南方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触动着普希金的心灵,同时也激发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在流放的四年间,普希金写了大量优美真挚的抒情诗,还创作了多部长诗,其中《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和《茨冈》等作品,是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成就。1824年,普希金由于无神论思想被沙皇撤销公职,遣送到家乡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受当地政府、教会以及他父母的监督。这期间他完成了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一部分内容、历史剧《波里斯·戈都诺夫》。1825年12月在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的武装起义。不久起义被残酷镇压,普希金闻讯后悲愤不已。1828年与娜塔丽娅·冈察洛娃结识。后来回波尔金诺办理家庭财产事务,因故滞留三个月,那就是被文学史上传为佳话的“波尔金诺之秋”。这期间他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包括《射击》、《暴风雪》、《棺材匠》、《驿站长》和《村姑小姐》5个短篇)和其他一些作品。普希金1831年2月与冈察洛娃结婚后定居彼得堡。婚后他的仕途与生活都不顺利,尽管笼罩在悒郁中,普希金还是完成了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中篇小说《黑桃皇后》和长诗《青铜骑士》,同时还创办杂志《现代人》。1837年1月普希金死于决斗,时年仅38岁。普希金诗歌艺术的主要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真诚。别林斯基指出,使普希金和以前的诗派严格区别的东西,是他的诚恳。其次是自然、朴素和优雅的真正统一。第三是语言方面简洁和

叶甫盖尼奥涅金 读后感

《叶甫盖尼奥涅金》读后感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创作于1823--1830年间,是普希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部作品被别林斯基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奥涅金出生于俄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博学多才。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出入于各种社交场所,过着和很多贵族青年一样沉湎于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日子。伯父的去世使他继承了庞大的遗产,暂时告别了上流社会,来到了乡村生活。他在农场的改革遭到了地主们的反对,乡村生活开始让他厌烦,在此时,他结识了邻近的地主连斯基,两人成为了朋友。连斯基曾留学德国,深受康德和席勒的影响,富有浪漫气息,对生活和爱情充满幻想,并将热情投注于拉林家的次女奥尔加。有一天,连斯基带着奥涅金到拉林家,并向奥涅金介绍了奥尔加的姐姐达吉雅娜,达吉雅娜虽没有出色的容貌,但是却有一颗浪漫的心。这位淳朴的乡下姑娘深深地迷上了来自上流社会的奥涅金,她决心把她对奥涅金的感情提笔写下向他表明,但是奥涅金拒绝了达吉雅娜的爱情。一日,拉林家为达吉亚娜的命名日举行庆祝宴会。连斯基声言这仅仅是一次小型的家庭聚会,于是奥涅金同意参加。但当他发现众多的来宾和非参加不可的舞会时,他感到上当受骗了。为了排遣他此时的闷气,他故意多次邀请奥尔加和他跳舞,而这种行为终于引起连斯基的妒忌与愤怒。随后,奥涅金就接到连斯基的挑战书,决斗结果却是连斯基惨死。杀死朋友的奥涅金悔恨莫及,离开了庄园,开始一个人到处漫游。数年后,他再次回到彼得堡,见到了早已成为公爵夫人的达吉雅娜,这时,奥涅金的心深受震撼,爱上了已为人妇的达吉雅娜。几次写信向达吉雅娜倾诉内心的痛苦与感受,但达吉雅娜却忠于自己的丈夫,拒接了奥涅金的爱。受到拒绝的奥涅金又开始了漫游流浪的生活。 俄国是处在沙皇统治下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经历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前社会运动的高涨和起义失败后的恐怖,贵族军官和贵族知识分子已经行动起来。发动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反对农奴制制度。起义由于脱离人民群众而失败。但他去唤醒了一批沉睡的有思想的年轻人,奥涅金就是其中一个。 奥涅金这一形象被称为“多余人”,他是特定典型环境下的典型形象。奥涅金的悲剧除了是时代造成的外,我认为还有他自身的因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