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技术的自然资源一体化监测调查体系探索

基于3S技术的自然资源一体化监测调查体系探索
基于3S技术的自然资源一体化监测调查体系探索

高三地理专题——3S技术专题复习资料

高三 年级 地理 科辅导讲义(第 讲) “3S”技术专题复习 一、核心要点突破 1、遥感技术(RS ) (1)、工作原理和特点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物 地面接收站信息分析处理 信息电磁波 特点距地面越远,探测范围 越大、获得资料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地物分辨率越低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 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2)、核心知识: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不同地物(即目标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这一原理对地物进行分辨得到相应的影像图片。如:耕地与林地、海洋与陆地、被污染的水体与未被污染的水体、健康的农作物与遭受病虫害的农作物等等。 (3)、应用: (1)、工作原理与功能

G PS 功能定位导航接受装置接受信号,根据卫星参数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计算出自身相对位置卫星反射自身 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的无线电波 根据某物体与四颗以上卫星的相对位置,确定位置(经纬度)、高程、速度 工作原理1、定位;2、行进方式 和线路选择;3、宿营点; 4、报警; 5、选择最佳 摄影地点和时间1、空域划分和管理;2、交通流量管理;3、飞行路线管理。旅游探险大地测量、野外勘探、紧急救援、农业监控、生态研究等其他领域 交通 1、自主导航;向用户提供位置、 航速、航向和时间信息,海图航 迹显示;2、港口、码头的船舶调度;3、提供出行路线规划;4、车辆跟踪等 空中 导航 公路 水路 作 用 (2)、核心知识:由于全球定位系统能确定目标物的经纬度、高程(或深度)和速度,所以其最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3)、提示:确定静止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3颗GPS 卫星,确定运动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4颗GPS 卫星。由于卫星信号传播和接受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GPS 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3、地理信息系统(GIS ) (1)、应用和特点 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 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利用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结合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地理信息 建立能反映区域内 部联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的模型对区域内的各种条件进行精确的分析、评价 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研究区域地理环境 (2)、核心知识: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依靠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获取外界地理信息,其本身主要表现在对地理信息的处理上。主要包括地理数据的输入、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以及地理信息输出等环节。首要工作是建立地理数据库,对于图形数据的输入,常用的方法是扫描纸质地图后进行数字化处理。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即将地图中的不同地理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中,将不同的“图层”要素进行重叠,就形成不同主题的地图。一个GIS 系统中,可能包含多个图层。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涉及部分图层,而不是所有的图层。 二、“3S”技术的应用与区别 (一)、GPS (全球定位系统) 1、把握关键词: ——定位、导航、三维坐标、地理位置、高程、深度、时间、速度、精确、精准等。 2、注意应用对象: ——点状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自然资源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潘辉 来源:《环境与发展》2020年第10期 摘要:首先对3S技术做出了介绍,然后对生态环境监测有关的内容展开了探析,最后对生态环境监测中3S技术的实际运用做出了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3S技术;生态环境监测;生态体系 中图分类号:X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10-0-02 DOI:10.16647/https://www.360docs.net/doc/8219035046.html,15-1369/X.2020.10.061 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3S technology,then explores the content related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3S technology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for reference. Key words:3S technology;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Ecosystem 1 3S技术综述 1.1 RS技术 RS技术是指从很远的距离就能够感应到监测目标的反射,以及能够感应到电磁波、肉眼能够看到的光源等,在此基础上实行的监测和辨别技术。这项技术也可以被称为遥感技术,该技术的主要工作机理是借助于遥感卫星、精准程度高的拍摄设施来搜集地层表面上的地理数据信息,从而通过图片的形式上传到监测系统里面。这样便能够完成区域空间中大范围的地理数据信息的拍摄,同时还能够确保监测所得的地理数据信息拥有一定的时效性。除此之外,这项技术还具备了监测结果准确性高等特点,还能够对拍摄的地理数据信息实行智能化管控,从而可以自动地将地形图绘制出来。 1.2 GIS技术 GIS技术也可被为地理信息技术,同时这项技术中涵盖了很多学科的常识,运用这项技术可以搜集、剖析、处理地理区域空间范围之内全部的数据信息,然后可以将测量得出的数据信息结果在电脑中以数据信息模型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该模型中可以随时对数据信息做出调整和更新,所以,当前已经普遍将该技术运用在了许多领域里面。 1.3 GPS技术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技术路线图

密云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技术路线图基础数据分析制作工作底图 预划登记单元定义最小上图图斑阈值按照不同自然资源种类和在生态、经济、国防的重要程度划分 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水库、矿区等登记单元独立登记单元预划登记单元范围图单元编码规则 权属边界完整,便于管理,独立登记单元优先 按生态功能的完整性以及集中连片程度划分预划登记单元编码自然资源类型与分布图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类型+权属)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界线图 通告首次登记通告自然资源调查 自然资源所有权主体、代表行使主体、以及代表行使的权利内容 审核公告登簿自然资源的坐落、空间范围、面积、类型、数量、质量等自然状况 审核依据 审核内容自然资源的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公共管制及特殊保护要求用途管制、生态红线、公共管制及特殊保护规定或政策文件要求 不动产登记结果 相关审批文件 调查成果 其他相关事项 有异议无异议处理后公告机构:不动产登记机构 公告内容:自然资源登记事项(涉密除外) 公告媒体:政府门户网站+指定场所 公告期限:不少于15工作日公告期满 登记机构调查核实管理系统建设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 自然资源登记簿(附图) 与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有效衔接与其他相关部门管理信息互通共享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信息管理平台自然资源登记机构预划登记单元 自然资源类型、范围 需要集体土地所有权人、自然资源所有权行使主体等 相关主体配合的事项及其他需要通告的内容 自然资源登记的期限 调查内容以实地调查为主 调查方法资源属性调查:类型、边界、面积、数量、质量权属核查,单元边界调整以室内判读为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底图合并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阈值图斑碎图斑正射影像图剔除已作为不动产登记的宗地 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图 相关管理部门自然资源数据(属性+发证)成果汇总归档一套标准+一套制度+一张总图+一个平台资源类型划分标准

3S技术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3S技术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刘江刘方成李保珠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3S技术,并对3S技术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具体案例详细说明此应用及效果。 关键词:GIS;RS;GPS;中学;地理教学;应用 引言 “3S”技术是英文遥感(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这三种技术名词中最后一个单词字头的统称,这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遥感技术是信息采集(提取)的主力[1];全球定位系统是对遥感图像(像片)及从中提取的信息进行定位,赋予坐标,使其能和“电子地图”进行套合;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的“大管家”,为3S技术的核心[2]。目前3S技术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等重大地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健技术。因此,《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新的高中地理课程在必修、选修模块中必须介绍有关3S的知识,这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3]。 另一方面,3S技术是地理课程独特的辅助教学技术。目前,中学生普遍不喜欢地理课,《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监测报告》显示:在七门学科当中,地理仅排在物理之后,居于第二难学课程,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地理课程教学手段落后,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偏重如何辅助学生记忆,其手段仍然是以地理挂图和幻灯片等作为辅助工具,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地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使课堂教学整体优化,将信息技术引入地理教学,是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中的高端3S技术用于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发展的必然[4]。下面以一些具体实例说用3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GIS技术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至今已40多年,始终发展迅猛。国内外学者由于对GIS技术研究视角、应用目的的不同,所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例如,美国学者Parker 认为“GIS是一种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有关地理现象信息的综合系统”;加拿大的Roger Tomlinson 博士认为“GIS是全方位分析和操作地理数据的数字系统”;我国著名GIS专家陈述彭院士认为“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空间分布或地理坐标,以一定格式输入、存储、查询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虽然这些学者对GIS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认为GIS具有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等基本功能。目前,GIS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如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军事公安、水利电力、公共设施管理、农林牧业、统计、商业金融等几乎所有领域。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GIS技术可将复杂的自然景观、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甚至抽象的概念用三维的、动态的、直观的方法方式表现出来,将地理教学中不易明察与掌握的内容通过虚拟场景来展现,提高教学效果,下面以地貌演变、地形分析和天体运动这三个教学内容为例进行应用分析。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一、准备工作 主要准备工具,器材,用具等。 二、布点采样 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地取自总体。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同样的个体组成,否则样本大的个体所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组成的样品。所以“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布点方法 1)简单随机 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随机数 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 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简单随机布点 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分块随机 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将每块作为一个监 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 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 反。 3)系统随机 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

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基础样品数量 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用下列公式可计算所需的样品数: N=t2s2/D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s2 为均方差,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或者从极差R(s2=(R/4)2)估计; D 为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2)由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N=t2s2/D2 可变为:N=t2CV2/m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CV 为变异系数(%),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资料中估计; m 为可接受的相对偏差(%),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限定为20%~30% 。 没有历史资料的地区、土壤变异程度不太大的地区,一般CV 可用10%~30%粗略估计,有效磷和有效钾变异系数CV 可取50%。 3.布点数量 土壤监测的布点数量要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即上述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是样品数的下限数值,实际工作中土壤布点数量还要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 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3 个点。 区域土壤环境调查按调查的精度不同可从2.5km、5km、10km、20km、40km 中选择网距网格布点,区域内的网格结点数即为土壤采样点数量。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摘要: 3S技术和农业是相辅相成的,农业因为3S技术有了全新的发展——精准农业,同时也促进了3S技术的成熟与进步,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逐步脱离了以往落后的生产技术, 21世纪的农业要走集约化的道路, 实现节水农业、优质高产无污染农业, 需要与各种新技术的结合应用。而测绘行业的3S技术, 即全球定位系统( 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和遥感( RS)技术, 能为农业发展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地理信息系统, 提供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决策使用, 为现代农业的高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随着技术的发展,单纯地运用GPS、RS与GIS中的某一种技术往往不能满足综合工程的需要,不能提供精准农业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对地测量、存储管理、信息处理、分析模拟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把RS、GIS、GPS有机结合,综合应用,构成一个一体化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技术系统,这是一个充分利用各自技术特点的空间技术应用体系,并逐步成为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新学科,简称为“3S”集成技术。 论文简要介绍了“3S”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并通过解读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的技术特点及技术优势,结合工商管理专业阐述了“3S”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同时阐述了精准农业的相关概念。

关键字: 3S技术,精准农业,遥感,信息处理 正文: 1.3S技术的概念: 3S 是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 G IS)和遥感( R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1.1.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技术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 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是由空间星座、地面控制和用户设备等三部分构成的。GPS测量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交通(船舶、飞机、汽车等)导航、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野外考察探险、土地利用调查、精确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人员跟踪、休闲娱乐)等不同领域。 1.2.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就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地去管理各种地理信息;而且还能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

3S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3S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3S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摘要: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环境监测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传统的监测只能解决局部的监测问题,而综合整体且准确完全的监测结果必须依赖3S技术。3S 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最具生命力的高新技术。文章对环境监测的意义和我国环境监测现状以及3S 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3S技术; 环境监测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急剧增长,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和压力与日俱增,环境监测的研究工作与监测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环境的监测由传统的实地监测发展到了如今的信息化监测,而生态环境的信息化监测主要基于3S 技术; 3S 技术已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人类生活的地球环境变迁及进一步探讨人类本身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强大技术支撑。3S技术具有连续观察空气,水体污染状况变化及生态环境变化,预测预报未来环境质量等优良特点; 扩大了环境监测范围,提高了监测数据的获取、处理、传输、应用的能力,为环境监测动态监控区域环境质量乃至全球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极大促进了环境监测的现代化发展,实现了监测的实时性、连续性和完整性【1】。为此,我们就环境监测的意

义和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情况以及3 S 技术早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粗浅的探讨。 2 环境监测的概念与意义 环境监测是环境生态建设的技术保证和支持体系。环境监测作为一种收集自然环境资源信息的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形成【2】。环境监测是指人们对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性测定的活动。它是通过对环境质量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监视、测定,以确定环境质量水平,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3】。简单地说,了解环境水平,进行环境监测,是开展一切环境工作的前提。 环境监测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定量地测定环境因子及其他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环境变化,分析其环境影响过程与程度的科学活动。环境监测对于人类的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是用科学的方法监视和检测代表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环境监测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制定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环境政策、法律、环境管理规定和环境质量标准,必须要以环境监测获得的各类数据为科学依据。环境监测还可作为执行环境保护法的技术仲裁,为环境管理的决策环境规划、排污收费、环境指标考核、环境工程验收服务,发挥其监督职能。 3 环境监测的发展 3.1 起步阶段 1973年8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审定通过了环保32字方针和我国第一个环保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标志我国环保事业开始起步【4】。1973年11月17日,国家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正 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437-1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 测技术要求(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部分总则 1.范围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以下简称验收监测)的原则、依据、内容、执行标准选择、采样和分析方法等一般要求。 本技术要求适用建设项目的验收监测,从事放射性物质生产或以放射性物质为生产原料及排放具有放射性物质的核工业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要求中引用而构成本技术要求的条文,与本技术要求同效。 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 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声评价 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WPB3-1999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5-1996水泥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9078-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171-1996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219035046.html,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伍良旭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年第14期 摘; 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完善是我國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文章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分别对RS、GIS、GPS技术和3S集成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3S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3S技术;环境监测 中图分类号:P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0)14-0029-02 Abstract: The people's ever-increasing and beautiful life has posed mor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of the eco-environ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in the eco-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is one of the focuse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RS, GIS, and GPS technologies and 3S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n eco-environment monitoring in conjunction with relevant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Finally, some problems of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3S technology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Keywords: eco-environment; 3S technologie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我国非常看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2017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强 调要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信息化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的首要任务之一。 3S技术,即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逐渐发展成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无人机、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共同为信息化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提供了新的可能。 1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RS技术是指在地面、空中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换和处理等,提取有用的信息,实验研究地物的空间形状、位置、大小、性质、变化及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综合技术。 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对基础信息的实时性、高效性有一定要求,遥感技术为其提供了基本保障。李粉玲等[1]和宋慧敏等[2]分别针对陕西省富县和陕西省渭河市基于两期中等分辨率的

2017年第70期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技术培训班学

2017年第70期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技术培训班学员成绩表学号姓名公司名称邮寄地址成绩 1张笑辰江西中检联检测有限公司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佳海产 业园179栋 合格 2张清江西中检联检测有限公司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佳海产 业园179栋 合格 3张月四川鑫硕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新城管委会 鞋都南二路14号 合格 4刘金鑫陕西鸿昊环保有限公司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百米大道市工商 局旁保安地产综合大楼7楼 合格 5姬航陕西鸿昊环保有限公司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百米大道市工商 局旁保安地产综合大楼7楼 合格 6母雯钧四川炯测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蓉台大道北段 388号 合格 7尤晨青山绿水(江苏)检验检测 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长江西路288号 青山绿水 合格 8丁小芹四川炯测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蓉台大道北段 388号 合格 9孙向东四川炯测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市温江区蓉台大道北段388号不合格 10蒲小东四川炯测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成都温江蓉台大道北段388号炯测环 保 合格 11张芙蕖青山绿水(江苏)检验检测 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长江西路288号合格 12王浩宇安徽众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安徽省蚌埠市黄山大道7829,上海理 工大学科技孵化园 合格 13沈雪莉安徽众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黄山大道7829号 B座6楼 合格

14武杰安徽众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安徽蚌埠市禹会区黄山大道7829号B 座6楼 不合格 15刘鑫安徽众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黄山大道7829号 B座6楼 不合格 16蔡煜格西安亚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四路高科广场D座 1-1205 合格 17姚近淮安市中证安康检测有限公 司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城南大学城轮窑 村 合格 18孙政淮安市中证安康检测有限公 司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城南大学城原轮 窑村居委会 合格 19于海洋山东元通监测有限公司 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路与金华 路交汇处智晟科技园A幢1号楼五楼办 公室 合格 20左振超山东元通监测有限公司山东省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路与 金华路交汇处山东智晟科技园A幢1 号楼五楼办公室 合格 21李辉山东元通监测有限公司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路与金华路 交汇处山东智晟科技园A幢1号楼五楼 办公室 合格 22孙冰江苏德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淮安市经济开发区枚皋路19号 淮安智慧谷A3号楼9层901室 合格 23赵瑞国内蒙古富源新纪检测有限责 任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49号锦威 商务中心8楼 合格 24刘琼陕西盛中建环境科技有限公 司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航天中路东段寰 宇大厦2号楼14层 合格 25刘丽红陕西盛中建环境科技有限公 司 陕西省西安市航天基地航天中路东段 寰宇大厦2号楼14层 合格 26管蕾朝阳千秋环境监测有限公司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凌凤街道梧桐路 16C号 合格 27卢宝明朝阳千秋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双塔区凌凤街道梧桐路16c号合格 28李万里重庆新天地环境检测技术有 限公司 重庆渝北区杨柳北路9号b区504合格

3S技术及其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析

3S技术及其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析 徐昌王晓玉王斌 摘要:近年来,科学和信息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快发展,推动了3S技术的不断进步。3S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其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切实提升了环境管理水平。文章对3S技术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其在城市、农业、森林和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3S技术;生态环境监测;环境管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87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8-0120-02 DOI:10.13535/https://www.360docs.net/doc/8219035046.html,ki.11-4406/n.2017.08.058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由于城市的快速膨胀、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挑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由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集成的3S技术已成为空间信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中的核心支撑技术,并广泛应用于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 1 3S技术概述 1.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RS)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应用这一技术识别探测目标的过程中,受距离的限制性被减少。遥感技术发挥功能时所需的物质包括可见光和电磁波等。由于该技术受探测距离的限制性越来越小,因此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高科技领域。而其在军事领域中发挥的功能更是不容忽视的,它能够更加高效地收集、储存并分析各种数据;在气象分析以及侦查工作开展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在利用RS技术进行土地资源勘察的过程中,有助于相关工作人员更加科学的进行土地规划设计。 1.2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支持下管理、处理、分析空间数据的信息系统。从应用的角度看,GIS最重要的应用对象是与地理空间分布密切相关的地球资源与环境信息,是为资源与环境的信息管理、定量分析、综合评价与辅助决策服务的重要技术手段。 1.3 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利用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机对监控对象进行动态定位和跟踪的系统。将相关的通讯技术同GPS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时间、距离的测量,并进行空间定位,由此可见,该技术可以实现全天候的测试。并且精确度高是在应用该技术进行测量中的主要特点,这样一来,就极大地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监测的质量和效率都有所提升。GPS可以在任何天气状态下发挥监测功能,还能够灵活地进行移动定位。在这种情况下,新时期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交通系统和农业勘查中。 2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实际应用 2.1 城市生态环境监测 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加大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力度,而科学的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有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因此积极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势在必行。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在开展城市规划时,利用3S技术可以从宏观上对城市土地利用现状有效测算,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评估,在考虑土地承载力的情况下,制定出有助于城市健康发展的规划和设计。3S技术在应用于城市大气污染监测时,可绘制城市大气污染源分布图,同时采用航空多光谱摄影手段监测主要大气污染物成分、颗粒组成以及空间分布,对城市热岛以及地面辐射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在城市水污染监测中,通过3S技术可以获取地表水体悬浮泥沙、有机质、叶绿素等水质要素,并排查污染

关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

关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12T11:33:01.4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李兆丹 [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高速的发展,而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牺牲生态”所换取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平果县环境保护局广西平果 531499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高速的发展,而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牺牲生态”所换取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前几年肆虐北方的“沙尘暴”和近几年席卷半个中国的“雾霾”问题都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表现,改善生态环境时不我待。为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积极做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通过积极做好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实现对于生态环境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控,并以所监测的数据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提供数据引导和支持,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监测技术;可持续发展;环境执法 1前言 目前,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各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力度。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量较大,需要集成各类数据信息,因此集成各监测技术,构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平台,有着必要性。部分地区已经开展建设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支撑各项工作的开展。 2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发展时期,部分企业过于追求高利润,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甚至为了达到生产目标牺牲环境。地方政府部分官员为了追求政绩,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不注重环境保护,未能将环境质量改善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等指标,纳入到环境目标考核中,甚至为了快速发展经济牺牲环境。除此之外,排放标准执行不到位,使得污染物排放总量难以得到降低。综上所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力度。 3现代生态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应用存在的不足 3.1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陈旧 我国传统环境监测系统主要是通过人工采集的方式进行生态环境监测,监测工作的效率性、准确性难以保证,并且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较大。尽管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与应用,但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中多数部门和机构使用的仍旧是传统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在物联网技术使用环境下存在较大的限制。同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使得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 3.2物联网技术应用范围有限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使用物联网技术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水质监测、水污染治理监测以及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当中,对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其他种类的生态环境监测尚未大力涉及。物联网技术应用范围的有限性使得生态环境监测的完整性和全面性难以得到保证,无法根据现有数据信息对生态环境的整体状况进行分析评判,导致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工作的数据基础不够完善。 3.3物联网技术检测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有待提升 当下物流网技术应用到生态环境监测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放置传感器对环境进行监测,传感器监测的范围不能明确,监测数据的稳定性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同时,生态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主要依赖于射频波段的发射,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当中,很容易受到噪音、电磁波以及金属的影响,进而使的监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4积极进取发展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保障和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发展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将能够极大地提升我国在生态环境监测的效率和成效。如今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相对于以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不论是在生态环境监测设备的精度和效率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没有尽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尽头。应当持续加强对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投入力度,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改变以往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架构框架,用新思路、新方法来激发生态环境监测的新活力、新动力,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应当积极加强相关部门在软硬件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对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投入力度,开发新型、高精度的生态环境监测设备,立足于自主开发掌握核心科技,从而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升级、进步,只有通过这一途径才能够持续不断地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产业的发展进步,逐步追赶国际先进技术并最终实现赶超。做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应用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建设,应当持续投入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专业化的生态环境监测团队,从而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完善生态环境预警监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积极形成规范的监测制度和标准,从而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指导。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的任务,做好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借助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力量做好环境监督、监测,从源头入手控制好环境污染,减少污染排放和并做好环境综合治理。 5优化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生态环境监测中应用的途径 5.1创新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1)相关部门与机构要针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市场环境制定科学规范的物联网技术管理制度,保证物联网及时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2)要对现有的生态监测系统进行完善和更新,在物联网技术的促进下,将人力资源与物联网技术有效地进行结合,并针对不同类别的生态环境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的时效性与质量。(3)要强化对物联网技术的管理,通过对跨区域、跨类别的生态环境监测物联网建设工作,使不同地域以及领域的生态环境数据信息能够实现有效的交流、共享,进而提升环境监测的整体性与准确性。 5.2扩大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范围 针对目前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范围的有限性问题,相关部门和机构要不断丰富物联网环境监测的内容与范围,除了现在比较常见的大气监测、水质监测以及水污染治理监测之外,还要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扩展到城市垃圾监测、噪声环境监测以及生物监测和土壤监测等不同的内容当中。根据生态环境以及城市生活质量等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范畴进行扩展,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的预先性与完善性,使

(完整)高三地理专题——3S技术专题复习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物 地面接收站信息分析处理 信息电磁波 特点距地面越远,探测范围 越大、获得资料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地物分辨率越低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 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3S”技术专题复习 一、核心要点突破 1、遥感技术(RS ) (1)、工作原理和特点 (2)、核心知识: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不同地物(即目标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这一原理对地物进行分辨得到相应的影像图片。如:耕地与林地、海洋与陆地、被污染的水体与未被污染的水体、健康的农作物与遭受病虫害的农作物等等。 2、全球定位系统(GPS ) (1)、工作原理与功能 (2)、核心知识:由于全球定位系统能确定目标物的经纬度、高程(或深度)和速度,所以其最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3)、提示:确定静止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3颗GPS 卫星,确定运动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4颗GPS 卫星。由于卫星信号传播和接受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GPS 具有全球性、全能性、 G PS 功能定位导航接受装置接受信号,根据卫星参数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计算出自身相对位置卫星反射自身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的无线电波 根据某物体与四颗以上卫星的相对位置,确定位置(经纬度)、高程、速度 工作原理1、定位;2、行进方式 和线路选择;3、宿营点; 4、报警; 5、选择最佳 摄影地点和时间1、空域划分和管理;2、交通流量管理;3、飞行路线管理。旅游探险大地测量、野外勘探、紧急救援、农业监控、生态研究等其他领域 交通 1、自主导航;向用户提供位置、 航速、航向和时间信息,海图航 迹显示;2、港口、码头的船舶调度;3、提供出行路线规划;4、车辆跟踪等 空中 导航 公路 水路 作 用

森林调查技术

森林调查技术 (一)抽样方法与技术 1 抽样技术简介 抽样技术(sampling techniques),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专门研究抽样理论、抽样方法及其应用的学科。其基本思想,是根据非全面的调查资料,来推算全面的情况。即,从所研究的全部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元,进行实际调查,并依据所获得的资料,对全部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做出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和判断,以达到认识现实总体的目的。抽样调查技术是上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1925年在罗马举行的第16次国际统计学会上“抽样方法应用研究会”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分肯定了抽样方法的科学性。1940年以后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广泛应用于社会调查、经济调查、人口及自然资源与环境调查等领域。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很多优点:费用较低;速度快;精度高,有概率保证;灵活性强;适应范围广。抽样调查能解决无法开展全面调查的情况,如无限总体,包括未来时间序列的总体,非常大的总体等。 2 基本概念 (1) 总体及相关概念 调查对象的全体称总体,也称母体。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为称总体单元。总体单元既可以是自然单元,也可以是人为划分的。于是总体就有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之分,含有限单元数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包含无限单元数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为说明总体单元在某一方面的特征而采用的名称即为标志。如果总体单元的特征是用数量表示的,如年龄、树高、胸径、海拔等,称为数量标志。如果标志是用属性表示的,如树种、健康或不健康、坡向等,称为非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 总体特征数是指描述总体所有单元在某标志上数量特征的数值。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总量、总体成数、总体方差和标准差等,又称总体参数。 (2)样本及相关概念 从全部总体单元中,按照预先规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单元,则被抽出的这部分单元的集合称为样本,又称子样。组成样本的每个单元称样本单元,样本单元数又称样本容量。通常总体单元数用N表示,样本单元数用n表示。 样本单元是总体单元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实际调查观测的是样本单元,它的形状和大小直接影响着调查的工作量、质量和成本。从理论上讲,凡是按照随机原则去抽取样本,不论单元的形状和大小如何,都可以获得总体特征数的无偏估计值。 在森林调查中,依单元形状可分为面积(样地、样方)抽样,样点(角规点、成数点)抽样,线段(截距)抽样,样木(单株数)抽样。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样地和样点两种。样地的形状又可分为带状、矩形圆形和方形。样地面积,我国一般采用0.06-0.08hm2,在林分变动较大的林区用0.1 hm2,幼龄林用0.01 hm2较适宜。 (3) 抽样误差 误差为测定值或估计值与真值之差。抽样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中间要经过许多环节,从抽取样本、调查、测定、记录、统计计算至估计方法,都可能出现误差。这些误差有的可能相互抵消,有的会累积,但最终反映在估计值与真值(总体参数)之差上。我们把从样本单元调查测定以及估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误差的综合量称为总误差。根据误差的性质和来源可把总误差分解为非抽样误差、偏差和抽样误差三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