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移民不稳定事件探究

三峡移民不稳定事件探究

摘要:移民不稳定事件是中外水库移民

史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三峡移民不稳定事件可能基于搬迁安置条件、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损害移民的利益,淹没损失

得不到合理的补偿等方面的原因而发生。移民不稳定事件具有感染性、非理智性和组织松散等特征。要预防三峡移民不稳定事件发生,必须积极稳妥地做好农村移民的安置工作;政府应加强对移民资金的使用管理,提

高干部的素质;必须公平合理地补偿移民受

到的淹没损失;政府还必须加强社会控制。

关键词:不稳定事件;移民;政府;安置

三峡移民,规模之大,为中外建库史上

所未有。库区经济落后,人地矛盾尖锐,生态环境脆弱,使得移民安置成为工程中最困难、最没有把握,最使人忧虑的世界级难题。之

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移民迁建可能诱发大量

社会问题,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好,便极有可

能发生移民不稳定事件,引起社会震荡。因

此,对三峡移民过程中的移民不稳定事件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探索其中的规律,完善控制措施,从而消灭或者减少移民不稳定事件,以确保库区的社会稳定。

一、产生移民不稳定事件的原因分析分析

三峡移民不稳定事件的原因,是提出预防移民不稳定事件发生的对策,有效遏制移民不稳定事件的前提。从国内外水库移民的经验教训和三峡移民的具体情况来看,其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

1.由于搬迁安置条件而产生的移民不

稳定事件

首先,从农村移民的安置来看,现行的

国家政策是:“坚持以土为本,以大农业为

基础的方针,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有条

件的地方应积极发展二、三产业。要坚持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多渠道、多产业、多形式妥善安置”[1]。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存在着安置风险和诱发移民不稳定事件的可能性。一是库区

人口多而土地资源相对不足,耕地匮乏,全

区人均耕地0 93亩,大多是零碎地、坡地、薄地和瘦瘠地,质量差,随着今后人口的增加,土地被淹没,城镇、企业和农村居住点的搬迁占用,人均耕地将进一步减少,即使通

过“坡改梯”措施,也只能安置极少数农村移民。在库区以土为本,以大农业为基础安置容量很小。若安置移民过多,或者安置条件太差,或者移民搬迁后生活水平下降,就

会激发矛盾,引起不稳定事件的发生。二是发展二、三产业安置移民,不仅受到库区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各方面条件差的限制,而

且二、三产业的存在和发展受市场规律支配,进入二、三产业的农村移民素质相对较差,竞争力弱,一旦出现其进入的二、三产业破产,倒闭或被关闭,或者移民职工下岗,就会引起移民不稳定事件。因此,发展二、三产业安置农村移民的风险较大。三是外迁安置存在着移民对气候、语言、生产生活习惯的适应问题,存在着本地居民与外来移民的利益矛盾。同时移民本人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故土难离的心理。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引

起外迁移民“回流”,产生不稳定事件。

其次,从企业迁建和城镇移民的情况看,中央对企业迁建的政策目标是借移民搬迁

的机遇,加大搬迁工矿企业的结构调整,重

构库区新的工业生产力体系。对污染严重、产品无市场和资不抵债的国有、集体搬迁企业,坚决实行破产或关闭,中央的决策无疑

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中央决策的成功实施要以无数企业职工的既得利益丧失为成本。仅以万州的工矿企业为例,万州工矿企业职工人数现有6 8万人,下岗人员8千余人,受淹工矿企业破产关闭涉及职工4 7万人,重组企业将分离出富余职工预计约1万人,此外,非受淹企业也将破产关闭一批,这样在破产关闭与重组中将有6万人需要重新就业,这是库区政府面临的严峻的社会问题,成为库区不安定的因素。城镇居民的搬迁必然引起生活和生产经营条件的改变,涉及到利益的分配和重组,引起一部分人既得利益的丧失,这些都可能成为移民不稳定事件发生的导

火线。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和不正之风侵犯移民的利益

在移民迁建过程中,库区政府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移民搬迁的二元目标的实现问题,库区的某些地方政府不能正确处理二者之

间的关系,部分干部指导思想不端正,借移

民工程建设之机搞所谓“政绩”工程,好大喜功。在城镇建设方面,注重今后发展,强调新城建设的“现代化”,或者为增加地方经济实力,脱离实际,违背经济规律,把有限的移民资金过多地投入二、三产业发展。移民搬迁建设超标准,超规模,问题十分严重。重庆市万州区高梁镇用地达迁建规划的7. 9倍;万县烟叶复烤厂,补偿资金只有400万元,却兴建投资近3000万元的项目,石柱县沿溪镇水、电路网尚未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已花去808万元,是其补偿投资的2. 24倍。这种现象在库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中央政府贯彻移民经费包干的情况下,势必造成挤占挪用移民资金,引起移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在三峡移民的过程中,政府官员的不正之风,违法失职行为侵犯移民利益,极有可

能引发移民不稳定事件的发生。一是少数基层移民干部以权谋私、搞不正之风,在安置

条件等方面照顾自己的亲朋好友,从而影响

其他移民的生产生活前景,损害其利益。在1994年的移民问卷调查中,认为不正之风对

移民安置影响“较大”和“极大”的农村

移民达71. 85%,城镇移民达80. 7%;在1996年的移民问卷调查中,有71. 6%的农村移民

对“不正之风对移民安置有较大影响”的

说法表示“非常同意”和“同意”,对同一

问题的回答,城镇移民达76. 2%。二是少数

掌握权力的不法分子利用职务之便或职权

对他人的制约关系,贪污挪用移民款,利用

移民工程发包或移民安置条件,收受贿赂。

重庆市万州区移民局出纳王素梅挪用移民

款130多万元用于赌博,影响极坏。三峡移

民资金数量大,时间跨度长,稍有疏忽和懈怠,就会出现问题。三是移民资金使用不符

合规定,损害移民利益。据国家审计署对1997年度移民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查出被

挤占挪用建楼堂馆所,借给企业经营,平衡

地方财政预算等方面的移民资金2 .37亿元。

湖北省秭归县交通局将港口码头等专业设

施复建资金303万元,一部分用于建宿舍,一部分借给公司经营。这些问题,造成移民资

金大量流失,移民群众和迁建单位应得的补

偿资金不能足额到位,有的严重影响到工程

的建设质量。四是少数干部官僚主义严重,

对移民的疾苦、困难不闻不问,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尤其是许多农村移民干部年龄偏大,等不到移民迁建完成就要退休,其中一些人

责任感不强,不了解移民情况,不研究移民

问题,必然引起移民的强烈不满,激化矛盾。

由于政府官员的不正之风,违法失职行

为侵害移民利益,造成移民对政府的信任感

不强。在1994年的移民问卷调查中,“不相信”政府能妥善安排好其生产、生活的移民占13 5%,“半信半疑”的达43 39%,在1996年的问卷调查中,“不相信”的比例占25 5%。移民对政府信任感不强,造成移民与政府合

作困难,移民稍不遂意,就极易将矛头对准

政府,同政府发生冲突。

3.移民的社会情绪———相对剥夺感

是产生移民不稳定事件的社会心理因素

移民搬迁后存在的挫折心理(又称相对

剥夺感)是产生移民不稳定事件的心理条件。移民基于下述三种因素易于滋生相对剥夺感。其一,移民搬迁前后生产、生活条件的

巨大反差。由于农村淹没区地处沿江平坝河谷地带,淹没的是高产良田和农业经济较为

发达的地带,多数农民已过上较为富裕的生活,而后靠安置移民于贫瘠的山地,生产生

活条件差,会引起农村移民的强烈不满。其二,移民的高期望值与现实情况存在的落差,由于宣传中的误差,过份渲染三峡工程带来

的机遇和对移民的好处,对改善移民生活承

诺过多,把移民的胃口吊得很高,移民对搬

迁寄予厚望,企盼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好处,

对搬迁的艰巨性缺乏考虑,而实际上移民的

高期望根

本不可能得到满足,一旦出现困难,移

民就缺乏起码的思想准备,产生不满情绪。

其三,搬迁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如利益分

配不公平,少数人利用非法手段谋取利益,

使其他移民产生不公平感。在上述三种因素下移民极易产生不满情绪,发生移民不稳定

事件,在我们进行的农村移民问卷调查中,

当涉及农村移民利益受到损害,移民采取的

行为中,选择向“当地反映”的占63

96%,“上访”的占17 2%,选择“极端行为”的占7 47%。从问卷统计结果分析来看,不少移民对利益受到损害不能克制,虽然这部分

人占移民总数的比例不高,但绝对量却不小。同时,移民上述几种行为是一个顺序发展的

过程,当采用较为理智的行为不能解决问题时,就会转而采取不理智的行为。在相对剥

夺感的情况下,移民会产生消极情绪、敌对

情绪、如果相对剥夺感普遍化和一致化,任

何事情只要能成为理由,不管是直接的,还

是间接的,都可能成为移民不稳定事件的导

火线。

4.社会控制力弱,难度增加

农村实行承包制以后,农村基层组织处

于瘫痪和软弱无力状态,治保组织名存实亡,农村社会管理出现真空,库区农村每一个镇

才一个派出所,辖区范围广,警力不足,每万

人才有警察1-2人,基层政府既要组织移民

安置和城镇迁建,又要组织经济建设,其正

常工作受到影响,社会控制力量相对减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移民迁建,社会控制的难度加大。以往的水库移民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移民在统一的行政命令下,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服从国家利益,水

库移民不稳定事件控制难度相对较小,三峡工程移民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权利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由于涉及利益关系,很多人对国

家政策缺乏认同感,向心力弱,社会控制的

难度增加。

二、移民不稳定事件的特征

1.感染性。移民不稳定事件是移民特殊的互动方式,移民搬迁后生产、生活水平降低、生活贫困,淹没损失得不到合理的补偿,不正之风损害了移民的利益等相同的经历、相同的体验,易于使移民在情绪上产生共鸣,相互感染,当某些问题依靠政府或通过正常渠道无法解决或一时不能解决,某个地方发生移民不稳定事件,其他地方的移民很容易受到影响,极有可能积极参与,很快就会将

沸腾的情绪推向高潮,发生大规模的移民不

稳定事件。而且移民不稳定事件因为其要求具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性,很容易赢得社会的同情,感染社会公众,得到社会上许多人的同情和支持。

2.参与不稳定事件的移民自我约束力弱,行为具有非理智性。一是参与移民聚集在人群中,没有明显的个人标志,个人感到淹没于人群之中,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易为他人所知,参与的移民的行为就会表现出自由化,自我控制力便会大为减弱。二是责任分散,由于行动是以群体的方式出现的,参加者会产生法不责众的感觉,从自己的意识上将行为的责任转嫁给人群,使人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大为下降。三是相互助长。参与移民集结在一起,情绪上相互感染,心理上相互支持,言行上相互鼓舞,会产生平时不敢想的想法,做平时不敢做的事情,认为群体力量大,误以为政府、法律、纪律都是苍白无力的。在社会约束力和本人自控力下降的情况下,参与者的道德水准会在文明的阶梯上下降好几倍。比独处时更易于凭一时心血来潮进行行动,以致于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尽

情地发泄内心的积怨和不满情绪。理性的丧失是移民不稳定事件中出现大量越轨行为

和暴力行为的原因。以往移民不稳定事件中围攻政府、扰乱公共秩序甚至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例就是明证。由于移民不稳定事件的非理智性特点,极易被极少数坏人或敌对势力

所利用,带来社会动乱,具有强烈的社会震

撼作用。

3.移民不稳定事件组织松散。其发生具有自发性,难以预料,参与移民意见较分散,

难以形成领导核心。但是移民不稳定事件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组织者和领导者,一般由

两类人担当,一是平时有威信、处事果断的人,如一些干部由于家庭成员是移民,涉及

到家庭利益而成为移民不稳定事件的怂恿

者和幕后策划者,个别在群众中有威信而又

心怀不满的干部,还有农村中的较有威望的

长者等。二是在不稳定事件中表现“最勇敢”的人。

三.预防移民不稳定事件发生的对策

1.采取多种形式,稳妥地做好农村移民的安置工作。农村移民安置是库区移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安置好农村移民,不仅关系到整个移民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还关系到库区的社会稳定。若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移民不稳定事件的发生。从库区的具体情况来看,没有哪种产业、行业具有安置大部分移民,使移民的生活有保障的条件,因此在移民的安置途径、形式上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搞“一刀切”,应该从具体情况出发,坚持因

地制宜,多种方式安置移民。农村移民的安置,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客观上都存在一

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农村移民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移民规划,作

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和组织协调工作。为了避免移民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必须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把高起点安置移民作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原则,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安置移民,都要使移民在搬迁后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

库区的稳定。

2.切实加强对移民资金的使用管理。一

是要严格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

章制度,确保移民资金专款专用,不断提高

移民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监察、审计、财政、银行等部门要继续加大对移民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对审计和检查出的问题要严肃对待,限期整改。三是加大对重大案件的查办力度,严厉打击和清除腐败分子,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行政管理经费。通过上述途径,杜绝挪用挤占移民经费的现象发生。

3.提高库区干部的素质,确保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提高库区干部的政治素质,通过“三讲”教育,树立库区干部的全心全意为移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转变部分干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做到清正廉洁,一心

为公,防止干部搞不正之风,出现违法失职

行为,损害移民的利益。二是提高库区干部的工作能力。三峡库区移民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只有库区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在

库区安置的移民稳定。提高库区干部的工作能力,首先要把具有现代经济管理能力、观念新、政治素质好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提高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办事效率,以增强移民对政府的信任感,防止移民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4.必须实事求是核定淹没损失。确立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保证移民的损失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补偿,以避免移民因补偿的原因对政府产生不满的情绪。

5.通过周全的安排,扎扎实实地做好一些具体工作,防止移民产生相对剥夺感。一是确保移民搬迁后的生活水平不致下降,除了要确保较好的搬迁安置条件外,库区政府要花大力气保证迁建时期的物价稳定,建立实施更多的“米袋子”、“菜篮子”工程,防止今后物价尤其是生活必需品价格的过度上涨,避免城镇移民因此产生不满情绪。同时政府应考虑建立养老保险、就业保险和生活救济等保障体系,防止移民搬迁后生活水平的下降。二是对三峡工程和移民搬迁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宣传,既要宣传工程带来的机遇和有利影响,又要宣传移民搬迁存在的困难,以降低移民特别是青年移民过高的心理期望,增强心理承受力。

6.加强社会控制,预防移民不稳定事件的发生。一是应加强对移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移民的思想觉悟、道德觉悟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库区应在现有条件下适当增加警力,强化司法队伍,扩充保安力量,建立移民不稳定事件的监测预警系统。三是加强对移民中权威人士力量的引导,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道德协调力量,使其为库区的社会稳定服务。

注释:[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发(1999)53号

《吴邦国副总理在国务院三峡工程移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5月19日

三峡移民问题研究报告总结

三峡移民问题研究报告总结 三峡移民问题研究报告总结 引言: 作为我国重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牵涉到大量的移民工作。这些移民是为了工程的顺利实施而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为了了解三峡移民问题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可行的对策,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研究。本报告总结了我们的研究结果。 一、三峡移民问题的现状 1.规模庞大:三峡移民涉及到的人口数量庞大,迁出地区涉及到的村庄、城镇也众多。这给解决问题增加了复杂性。 2.生计问题:移民群体由于失去了原有的耕地、住房等生活资源,面临着重新安置的压力。他们需要找到新的生计来源,转换职业,适应城市生活。 3.社会融入:大量农民移民进入城市,由于教育水平和城市文化的差异,他们面临着融入城市社会的难题。 二、三峡移民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生态保护需要:三峡工程建设是为了防洪、发电等目的,但也要求搬迁沿江的村庄和城市,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资源利用不均:沿江地区的资源有限,不足以支撑原住民的健康生活。因此,移民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3.官方政策:政府需要从整体利益出发,为了国家利益,推动搬迁工作。 三、三峡移民问题的影响 1.社会不稳定:移民群体的变化给当地社会稳定带来了冲击,一些不满情绪甚至可能转化成社会动荡。

2.就业竞争: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后,与本地居民可能面临就业机会的竞争,给他们找到新的生计来源增加了困难。 3.社会融入问题:由于教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移民群体要融入城市社会需要时间和资源。 四、解决三峡移民问题的对策 1.加强政府管理:政府需要加强对移民工作的监管,确保迁出地区村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妥善处理移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职业转型培训:为了帮助移民群体顺利转型,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3.文化教育支持: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文化教育支持,帮助移民适应城市生活和融入城市社会。 4.社会关爱:社会组织和公众可以关注移民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减轻他们的困难。 结论: 三峡移民问题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但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使命。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可以为这些移民提供更好的未来。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化,必须深入了解移民群体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移民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的长久稳定 总之,三峡移民问题涉及到生活改变、社会动荡、就业竞争和社会融入等多个方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加强管理,保障移民群体的利益;同时提供职业转型培训和文化教育支持,帮助他们顺利融入城市社会;社会组织和公众也应该关注移民问题并提供支持和援助。解决三峡移民问题是社会进

后三峡移民矛盾纠纷的凸显及对策

后三峡移民矛盾纠纷的凸显及对策 向培年 随着三峡四期移民清库任务的顺利完成,三峡工程成功实现了防洪、发电、通航三大目标,三峡水库移民搬迁也顺利结束,三峡移民工作由大搬迁步入大发展阶段。但后三峡库区移民中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如何消化和解决这些矛盾和纠纷,促使库区和谐、平安、稳定。笔者对秭归县归州镇进行了调查和探析。 后移民矛盾纠纷的凸显 秭归县归州镇位于三峡大坝上游33公里的长江西陵峡北岸,地处秭归县腹地中心,版图面积128平方公里,辖12个村(居)委会,81个村(居)民小组,29990人。该镇移民任务占整个三峡库区移民的4.3%,淹没20个村(指原自然村),87个村民小组,6个居委会,28674人,其中农村人口11019人,淹没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52.5%,淹没房屋面积40.6万平方米,耕园地7630亩,移民需生产安置8665人,原归州、香溪、屈原三个集镇以及20余家企业和医院、广播、电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要异地迁建,加上占地移民和人口自然增长因素,全镇动态移民达4万人。通过十六年艰苦卓绝的移民工作,归州镇完成了移民大搬迁,实现了大调整,进行了大建设,促进了大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经营中的矛盾。归州镇涉及生产资料调整9个村80个组2742人,库区移民中生产资料的矛盾纠纷占全镇总纠纷的60%。一是后靠移民安置在生产资料调整时出田户不愿拿出土地,使进田户无法得到土地双方发生矛盾;二是出田户不拿质量好的土地,只拿相对贫瘠的土地,进田户不愿耕种而发生矛盾;三是调出土地户为土地上的附着物--柑橘树木与进田户为果实的采摘发生矛盾,出田户说国家按标准补偿柑橘园不能弥补其实际损失,进田户说土地已分配给我了就归我经营受益,为此双方均采摘同一块柑橘园的果实互不相让,发生冲突。 (二)邻里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三峡库区移民后靠安置建房中相邻之间为通风、采光、通行、进水、排水、房前屋后树木种植、附属物修建等利益纷争发生矛盾。如彭家坡村村民胡某将厕所建到邻居李某门口,造成对周围环境影响,引起周围村民的公愤。这类纠纷占移民纠纷总数的10%。 (三)滞留移民与本地后靠移民的矛盾。三峡库区一部分外迁移民外迁后返迁或者户口走了房屋拆了人根本没有走,他们借住于亲友家或者在本地租房居住,滞留库区,与后靠移民争田争地,打架斗殴,引起地方不得安宁,这种情况在移民库区各个村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类纠纷占移民纠纷总数的5%。 (四)后靠移民与村组干部之间的矛盾。三峡库区后靠移民户因生产资料不足、建房资金困难、后靠建房地基差、搬迁避让没有地方、生活困难等原因,要求干部解决,往往这些矛盾交织到一起,形成难解的症结,当地干部又不能随意

不容忽视的三峡库区移民问题

不容忽视的三峡库区移民问题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及其跟踪研究。在筹建和建设万县生态环境监测试验站的过程中,除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监测、试验外,还专门对移民生态进行跟踪监测。在监测站所在的万州区五桥镇选择移民区近百户进行跟踪监测(包括移民,移民区原住民、山区、非山区、不同类型家庭),已连续5年。与在研的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实施相结合,更广泛地调查和研究了三峡工程移民的情况。该所的陈国阶研究员、刘邵权博士认为,三峡库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与三峡工程移民的妥善安置是紧密相连的。移民安置不好,库区就不安定,生态建设就无法顺利实施,更谈不上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县渠口镇和万州五桥长岭镇对外迁和就近后靠安置移民所做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一是移民安置数量实行包干制,但包干指标不足以安置全部移民。1992年4月所定的人口安置指标仅考虑7‰的人口自然增长,而开县淹没区在县内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发展更多的为人口机械增长(通过婚姻关系)。如渠口镇1992年规划时的实际双淹移民为6000多人,按7‰的自然增长率计算,到2009年也仅7000多人,而实际到2001年需安置的双淹人口已达9000多人。如坪浪村原有移民外迁安置人口指标490多人,到2001年9月实际已外迁490多人,今后再无人口安置指标,而余下需安置的双淹户还有600多人。怎样安排这部分人,成了县、乡镇两级政府的一大难题。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解决办法,以安抚民心。 二是原有安置规划分为双淹户(淹地淹房)和单淹户(淹地不淹房)。现有安置政策基本上考虑的是双淹户,对单淹户还未加以考虑。而单淹户尽管未淹房,但赖以生存的良田沃土基本上丧失殆尽(如渠口镇开云村的颜从明,2000年调查时,全家实有稻田1.8亩,土地3.6亩,共6人,到蓄水后,田全部淹没,全为果园和药园的2亩优质旱地将被淹没,所余1.6亩旱地全为陡坡耕地),剩下的多为需退耕的大于25°的陡坡地。鉴于这种状况,专家建议在政策上将单淹户与双淹户纳入相同的安置标准。妥善安置才能保护库区的生态环境,同时为单淹户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三是部份外迁移民的生产、生活出现暂时性的困难。由于移民在迁入地需建新居,而迁出地的房屋属补偿性质,标准偏低,到迁入地后只能将房屋补偿费、

长江三峡坝区移民的民生问题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长江三峡坝区移民的民生问题调研报告 长江三峡坝区移民的民生问题调研报告 当中国人“高峡出平湖”的世纪幻梦变为现实的时候,“后三峡时代”便开启了历史帷幕。交织着移民痛楚与和谐发展,就业无着与经济转型,背景乡愁与信心重构等由诸多复杂音符构成的交响曲,在人们还没给它齐配相应乐器的时候,便震聋发馈地奏响了。置身三峡库头的三斗坪及周边地区,你可以真切地领悟到这种混合着离乡之忧与奉献之乐的伟大乐章在三峡大坝的上空飘移、回荡。 一、缘起 百多年来,三峡工程始终弹拨着华夏儿女的神经。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 “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成为中国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第一人。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他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 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畅游长江后写下了: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著名诗句。 1994年1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 三峡工程正式开工。经过近15年艰苦奋战,目前,包括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移民工程在内的三大部分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

有关资料显示,截至4月7日,三峡水电站累计发电3000亿千瓦时,三峡工程的三大功能——防洪、发电、通航,均已初步实现。 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改造地理景观的人类工程,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产生巨大的冲击。“高峡出平湖”的转变固然恢弘而神奇,但它所带来的“副产品”不容忽视,比如: 移民问题、生态破坏问题、地质灾害问题、水污染问题等等,特别是如何破解百万大移民这道“世界级难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中共中央十分重视民生问题的改善工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把保民生视为保增长和保稳定的根本所在,把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视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党校学习期间,专家教授也一再给我们讲解“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的深刻道理。所以,我们中央党校中直分校第54期二班第七支部将调研的视点聚焦在了三峡坝区移民的民生问题上,以图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三峡坝区移民的真实状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后续的移民政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5月14日至5月22日,中央党校中直分校第54期二班第七支部一行10人,赴湖北省宜昌市位于三峡坝区的秭归县、夷陵区的部分村镇进行了调研。 二、现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全县面积2427平方公里,下辖12个乡镇,186个行政村,人口3

三峡移民不稳定事件探究

三峡移民不稳定事件探究 摘要:移民不稳定事件是中外水库移民 史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三峡移民不稳定事件可能基于搬迁安置条件、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损害移民的利益,淹没损失 得不到合理的补偿等方面的原因而发生。移民不稳定事件具有感染性、非理智性和组织松散等特征。要预防三峡移民不稳定事件发生,必须积极稳妥地做好农村移民的安置工作;政府应加强对移民资金的使用管理,提 高干部的素质;必须公平合理地补偿移民受 到的淹没损失;政府还必须加强社会控制。 关键词:不稳定事件;移民;政府;安置 三峡移民,规模之大,为中外建库史上 所未有。库区经济落后,人地矛盾尖锐,生态环境脆弱,使得移民安置成为工程中最困难、最没有把握,最使人忧虑的世界级难题。之 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移民迁建可能诱发大量 社会问题,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好,便极有可 能发生移民不稳定事件,引起社会震荡。因

此,对三峡移民过程中的移民不稳定事件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探索其中的规律,完善控制措施,从而消灭或者减少移民不稳定事件,以确保库区的社会稳定。 一、产生移民不稳定事件的原因分析分析 三峡移民不稳定事件的原因,是提出预防移民不稳定事件发生的对策,有效遏制移民不稳定事件的前提。从国内外水库移民的经验教训和三峡移民的具体情况来看,其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 1.由于搬迁安置条件而产生的移民不 稳定事件 首先,从农村移民的安置来看,现行的 国家政策是:“坚持以土为本,以大农业为 基础的方针,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有条 件的地方应积极发展二、三产业。要坚持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多渠道、多产业、多形式妥善安置”[1]。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存在着安置风险和诱发移民不稳定事件的可能性。一是库区

三峡工程的弊端

三峡工程的弊端 1,三峡大坝蓄水之后,清水下泄,造成大坝下游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 2004年冬,荆江长江干堤发生多处崩岸。2006年春传来岳阳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的消息,湖南省水利厅负责人紧急赴京向水利部和国家防总汇报险情。一千多年来,长江干堤保护着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998年长江洪水后中央政府动用几千亿国债加固长江干堤,1991年联合国又资助长江干堤维修。三峡大坝蓄水后发生的长江干堤崩岸问题和黄河三门峡工程建成后的情况十分相似。1962年黄河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导致黄河大堤溃塌,中央为此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加以讨论,决定改变工程运行方式,并开始改造。黄万里教授用“清水顶冲长告急”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2,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 三峡工程根本不能使万吨轮船直达重庆,最多只能使万吨船队在一年中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内直达重庆。万吨船队只不过是将四艘或者六艘驳船捆绑在一起而已。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能力马上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能力不可能达到每年五千万吨,最多只能保证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三千万吨左右。目前长江货运需要用机械翻坝来协助完成。原计划在1997年完工的升船机至今未见踪影,客轮过船闸的平均时间为七小时,乘客难以接受,造成长江客运和三峡旅游事业的萎缩。 3,三峡工程开工以来,三峡库区一直是中国社会最不稳定的地区。 三峡工程移民对安臵工作不满,每年信访的次数高达八万多件次,连年持续不减。三峡工程的所谓开发性移民措施,不但没有使百万移民致富,而是使绝大多数移民陷入赤贫状态。负责三峡工程移民信访的官员将移民生活用“三低”

关于三峡移民的安置的调查报告

关于三峡移民的安置的调查报告 1 推荐举世瞩目的特大型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工作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晋江市西滨镇思进村是福建省移民安置试点区之一,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思进村的移民安置工作,作了一个全面深入的调查,其调查报告如下: 一、国家对外迁移民的安置政策: 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安置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是三峡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这一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几年来,在全国人民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库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努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展顺利。根据2002年召开的国务院三峡工程移民工作会议和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现场会议精神,对农村移民要坚持多种方式安置的方针,把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结合起来,加大外迁安置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村移民外迁安置。 其中,国家规定了外迁移民安置工作的基本准则: 1、不违背政府移民规定 2、不损害移民切身利益 3、不迁就移民无理要求 4、不乱开口子随意表态 5、不越职越权相互指责 6、不强索优惠歪提条件 7、不违反规划突破补偿8、不更改程序漏掉手续 9、不忽视资格放走假迁10、不轻视稳定放松管理 为了切实做好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党中央、国务院有如下意见和要求: ㈠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的任务与进度要求 1、调整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规划,全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人数由原规划的83万人增加到125万人,其中以重庆市最多,有10万人。 2、外迁移民7万人,分配给以下省(市)进行安置,四川省9000人,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广东省各7000人,上海市、福建省各5500人,安徽、江西、湖南各5000人。上述11个省市要各选择一个县进行接收外迁农村移民安置试点,每个试点县接收安置150户,约600人。 3、从2001年至2003年上半年,要全部完成外迁移民安置任务。 ㈡以农为本,使外迁农村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三峡移民稳定工作情况汇报

三峡移民稳定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调研情况汇报: 一、总体情况 三峡移民稳定工作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移民稳定工作涉及到大量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问题,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目前的工作中,三峡移民稳定工作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到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积极采取措施,全力以赴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二、移民就业情况 目前,三峡移民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部分移民由于文化素质较低,技能较差,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不足,部分移民还面临着就业难题。因此,有关部门应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移民就业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和引导其通过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就业机会。 三、移民收入状况 随着三峡移民工作的推进,移民的收入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受制于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等因素,部分移民的收入仍然较为困难。因此,有关部门应确保移民得到公平合理的收入待遇,积极引导移民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收入水平,促进其脱贫致富。 四、社会保障情况

在三峡移民稳定工作中,社会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有关部门充分考虑到移民的实际需求,不断加大对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力度。但是受制于地域和基础设施条件,社会保障政策的覆盖面还有待提高。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提高其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确保移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五、文化教育状况 三峡移民文化教育状况总体良好,相关部门在教育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建设不足、教师队伍短缺等,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对移民教育的支持和指导,提高移民文化教育水平。 六、思想文化状况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社会风气的逐步开放,三峡移民的思想文化状况总体上有所改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思想观念的根深蒂固、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等,需要引导移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其文明素质。 七、政策措施建议 在三峡移民稳定工作中,有关部门应及时总结经验,加强理论研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完善政策,积极落实政策措施,切实加强移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积极引导其融入社会生活,促进三峡移民稳定工作再上新台阶。 综上所述,三峡移民稳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力合作,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后靠安置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后靠安置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孙录勤 【期刊名称】《中国三峡(人文版)》 【年(卷),期】2001(000)010 【摘要】三峡工程,国运所系,而水库移民则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之一,其中,40多万农村移民是整个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的重点和难点、根据长江委综合监理报告,从1985年试点开始到2000年底,三峡库区已完成农村移民生产安置17.74万人,搬迁安置14.27万人,分别占规划总任务的45%和32.7%,而在今后的9年时间里安置任务将更加艰巨。为了减轻后靠安置压力,化解库区人多地少的矛盾,促进三峡工程库区可持续发展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央及时作出了向长江中下游门个省(市)外迁12.5万农村移民的决定。目前,外迁移民已完成5.3万人。但是,农村移民后靠安置仍然存在风险和困难,这些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势必影响三峡移民的整体搬迁,从而影响到2003年三峡水库能否正常蓄水发电。一、农村移民后靠安置风险分析三峡库区各 县(区)在近几年农村移民安置中,坚持以农为本,投入了大量精力实施种植业后靠安置,共完成种植业生产安置69400人,由于移民同时耕种线上线下土地,两头受益,人多地少、土地质量差等矛盾并未显现出来。随着25度以上耕地退耕还林等政策的执行和人地挂钩的逐步落实,后靠安置的不稳定因素开始暴露。(一)土地开发数量需要进一步核定...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孙录勤

【作者单位】长江委移民监理公司万州监理中心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 【相关文献】 1.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实践与思考--以兴山县峡口镇普安村精准帮扶为例 [J], 蔡明祥;郭涛 2.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新模式初探--关于兴建"移民城"安置农村移民的思考 [J], 高奇 3.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效果调查研究 [J], 周银珍;杨菁菁;胡红青 4.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后靠安置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J], 孙录勤 5.三峡库区开县农村移民生活安置效果评价 [J], 江小青;徐会显;周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峡库区移民就业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三峡库区移民就业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三峡库区移民就业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自从三峡工程建设开始,库区移民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库区移民就业对于库区建设的顺利进行、民众生活改善和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三峡库区移民就业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三峡库区移民就业现状 1.1 就业结构与就业形势 三峡库区移民就业以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为主。工业领域主要包括水利、能源和建筑等相关产业;农业主要以农田经营和养殖为主;服务业主要以商贸、餐饮和旅游等为主。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三峡库区移民当前的就业形势总体良好,就业率较高,尤其在工业领域取得了较大突破。但是,就业结构还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就业形势不尽如人意。 1.2 就业状况与收入水平 三峡库区移民就业状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大多数移民通过就业来维持生计,并且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然而,调查发现部分农民工就业的不稳定性,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另外,移民的收入水平整体上相对较低,与城镇居民相比较大的差距还需进一步缩小。 二、影响三峡库区移民就业的因素 2.1 教育背景 移民的教育背景对其就业有着重要影响。普遍来说,教育程度较高的移民更容易找到稳定的工作岗位并获得较高的收入。然

而,由于移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贫困背景,部分移民受教育程度较低,限制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2.2 技能和培训 技能和培训对于移民的找工作和获得高薪工作至关重要。技能培训项目可以提高移民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并有助于其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然而,在某些地区的库区移民还未能获得足够的技能培训机会,导致其就业机会受到限制。 2.3 就业政策与机会 政府的就业政策和机会分配也对库区移民就业产生着巨大影响。政府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库区移民就业。目前,三峡库区周边地区为了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移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三、提高移民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 为了解决库区移民就业问题,应积极发展库区工业和服务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通过拓展产业链、加大投资和推动创新,为移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和工资水平。 3.2 加强技能培训 应建立健全的技能培训体系,为移民提供更加全面、有针对性的培训。技能培训可以提高移民的工作能力和竞争力,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新的就业环境。 3.3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就业信息发布、职业咨询和创业辅导等服务。通过帮助移民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结论: 三峡库区移民就业是关系到库区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三峡工程方案连续移民

三峡工程方案连续移民 1. 三峡工程连续移民的背景 为了更好地利用长江的水资源、改善水文环境和改善长江航运条件,中国在1993年正式动工兴建三峡工程。三峡工程是中国在20世纪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项目,主要包括三峡大坝、双联导航工程和水利枢纽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居民的房屋、田地、村庄都遭到了迁移,他们需要重新安置。因此,连续移民的问题成了一个重中之重的工程,需要制定合理的方案。 2. 三峡工程连续移民的方案设计 为了解决连续移民的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包括: - 建立各级政府负责连续移民经济安置工作。具体来说,地方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安置方案,保障连续移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条件。 -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连续移民的意识。政府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向连续移民群体宣传移民政策、政策解释和政策执行情况,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 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需要拨款支持各区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完善水、电、路、桥、医疗、教育等基础配套设施。这样一来,可以提高连续移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条件。 上述措施旨在建立一个与现有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相适应的连续移民社会体制结构,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一新生活方式。 3. 三峡工程连续移民的实施情况 三峡工程的连续移民工作一直是政府非常重视的事情,政府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参与连续移民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政府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政策,与被移徙的群众广泛沟通,尊重他们的利益和意愿。目前,连续移民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确保连续移民的生活品质。如在新居住地投资兴建工厂,为连续移民提供就业机会;开辟教育资源,提供优质教育;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规范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居住环境。这些措施有力地改善了连续移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另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连续移民安置的资金投入。政府制定连续移民安置政策,提出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在安置资金配套方面,加大对连续移民的资金投入,确保连续移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安置资金保障机制,确保连续移民的安置生活得到妥善的解决。 4. 三峡工程连续移民的社会效益 随着政府推进连续移民的工作,社会效益也逐步显现。

三峡库区城镇库岸防护问题工学论文

三峡库区城镇库岸防护问题工学论文 摘要:当前,随着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安置的有序实施,城镇迁建工作的全面开展,库岸防护问题尤其是城镇库岸防护问题开始日益突出,已成为一个影响制约城镇迁建安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三峡库区城镇库岸防护 当前,随着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安置的有序实施,城镇迁建工作的全面开展,库岸防护问题尤其是城镇库岸防护问题开始日益突出,已成为一个影响制约城镇迁建安全的重要问题。 (一)库区城镇库岸防护形势严竣而重要 长江三峡水库是一个狭长的河道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时,库区淹没涉及重庆、湖北两省市的26个县(市、区),需要迁建两座城市、11个县城及114个集镇。水位在175米~45米之间调度,水位调幅变化高达30米。从1993年起随 着库区城镇迁建工作的全面展开,城建中的地质灾害问题频繁出现,结合滑坡治理的城镇库岸防护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一个制约城镇建设、港口建设、沿江公路建设,进而影响城镇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容忽视的问题。 l库区城镇库岸防护形势严峻 (1)复杂的地质地形条件 三峡库区地处东经106°50’’’’’’’’~110°07’’’’’’’’,北纬29°16’’’’’’’’~31°41’’’’’’’’,地跨 川鄂中低山峡谷区和低山丘陵宽谷区,北靠大巴山麓,南依云贵高原北缘,东西长667公里,南北宽百余公里。三峡库区地质上处于大巴山断褶带、川东褶皱带和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三大构造单元的交汇处,强烈的造山运动所引起的海陆变迁和江水下切,形成了独特的峡谷地貌和典型的山岭地区;全库区山地占74%,丘陵占21.7%,平坝仅占4.3%;库区沿江多为碳酸盐岩,土壤以黄色棕色石灰土、黄壤 等为主。 如巫山县新县城迁建区座落在地质复杂的“坠复体”上,据长江委地质详勘资料表明:7784米库岸中不稳定库岸占55%,需一般性防护的库岸占45%,没有稳定的库岸。库岸再造率高。巫山新城若不满足“坠复体”地质的限制,利用条件进行库岸防护,将可能导致新城迁建区的总体失稳,使新县城移民工程毁于一旦。 (2)水库蓄水后的库岸侵蚀 三峡水库蓄水后将使库岸地下水位显著抬高,使碳酸盐岩体、风化岩体及坡积层土含水量由不饱和变为饱和。175米高水位长期浸泡(每年长达4个月时间),将使岩 土内部应力及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岩土凝聚力及抗剪力大幅度下降,强度急剧降低,岩土软化后容易随着水位变幅而出现库岸失稳、坍塌。三峡水库水位

三峡湖北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研究

三峡湖北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研究 三峡湖北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工作的展开,大量农村居民聚集在新建的移民安置区,其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饮水安全。本文将以三峡湖北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饮水安全为研究对象,从水源保护、供水设施建设、水质监测与治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巩固提升措施。 二、水源保护 1.农村移民安置区水源地的选择:由于库区移民安置区的规划建设,原有自然水源被截断,需要选择新的水源地。在选择过程中,应考虑水源的可持续性、稳定性和水质的优良性,同时要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2.水源地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移民安置区的水源地,应建立相应的保护制度和管理机制,划定水源地保护区,加强监测与巡查,禁止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破坏性行为,确保水源地的原有特点和水质的纯净性。 三、供水设施建设 1.供水设施规划:根据农村移民安置区的规模和居民人数,合理规划供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考虑时效性、经济性和适用性等因素,确保供水设施的可持续使用。 2.供水管网建设:供水管网的建设应基于科学的勘测和设计,采用质量可靠的材料,确保接口连接牢固、不易漏水。同时,要充分考虑管道的维护和检修,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供水管网的管理水平。 四、水质监测与治理

1.水质监测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水质监测体系,确定监测点位和频次,确保对水源、供水设施和用水环节的监测。同时,建立监测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体系,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 2.水质治理技术提升:结合农村移民安置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水质治理技术,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可以利用先进的过滤、消毒、除臭等设备,对水质进行提升和改善。 五、巩固提升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农村移民安置区居民宣传饮水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饮水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加大投入力度:加大财力投入,加强对农村移民安置区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维护,确保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水质的持续改善。 3.加强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移民安置区饮水安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水源、供水设施和水质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六、结论 在三峡湖北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饮水安全是重要的问题。通过水源保护、供水设施建设和水质监测治理等措施,可以巩固提升饮水安全。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投入力度,并加强监管和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移民安置区的饮水安全水平。总之,在移民安置区饮水安全工作中,各方需要齐心合力,共同推动饮水安全的巩固提升 在三峡湖北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饮水安全是一项关键的任务。通过采取水源保护、供水设施建设、水质监测治理等综

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峡移民稳定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峡移民稳定工作的意见铜政办…2006‟57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根据省政府统一安排,我市于2004年7月接收安置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巫山外迁移民305人。移民迁入我市后,我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各项扶持措施,着力帮助移民解决在生产、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总体上看,我市三峡移民大都已安居乐业,生活水平较搬迁前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移民在生产和生活上还存在一定困难。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以及国务院三峡办、省政府有关三峡移民工作座谈会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我市进一步加强三峡移民稳定工作提出以下贯彻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扎实做好移民帮扶致富工作。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移民稳定致富的任务十分繁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三峡移民稳定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充分认识三峡移民稳定工作在三峡工程建设和社会稳定大局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加强对移民稳定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移民稳定工作机制,把三峡移民稳定工作与维护全市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把帮助移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当做一件大事来抓。按照“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明确帮扶责任,制定具体帮扶措施,确定专人深入移民家中,逐户制定帮扶发展计划,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移民真正能够稳得住并逐步致富。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落实帮扶政策和措施。一是切实管好用好三峡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制定移民扶持发展规划,分年度、分乡镇安排扶持项目,抓好移民扶持项目的落实,充分发挥移民扶持项目的效益,以此带动移民的共同致富。二是在农业生产方面,依靠农业科技部门继续加强对移民的技术培训,主要是加强对移民发展特色农业的培训,支持移民发展特种种植、养殖,充分调动移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对三峡移民从事特种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市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给予优先扶持。三是鼓励移民发展经济,由市财政安排30万元资金作为三峡移民扶持生产启动资金,与省三峡移民扶持资金捆绑使用,帮助移民发展特色农业和规模农业生产。市县三峡办要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确保扶持资金真正用在移民发展生产上,并发挥应有效益。四是鼓励支持移民经商

三峡大坝工程伦理案例分析

三峡大坝工程伦理案例分析 1、故土难离的移民安置问题 三峡水库正式蓄水后,淹没了兴山县等多座城镇。三峡工程水库动态移民最终达113万,是世界上水库移民最多、工作也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造成移民的原因有三,其一,中国当时正在高速发展,急需大量的电力使用;其二,对长江水流的控制,避免洪水灾害和干旱灾害;其三,为后来的南水北调打基础。因涉及面较广,国家国务院就此次移民问题还特别颁布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等法案,树立了三峡工程以法移民、依法移民、有理有序的形象。为安抚三峡库区移民,国家能首先站在移民者的角度,作出补偿,主要分为经济性补偿和政策性补偿两种。普遍意义上的伦理指的是为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系列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它对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时的角色扮演进行引导和约束。而工程涉及的伦理问题有的时候很难处理得十全十美,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舍弃了自身的权利,为全局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牺牲。以人为本是三峡移民过程中的核心原则和灵魂,也是核心伦理诉求。 2、对大自然环境影响问题 首先对水文地质的影响,包括会改变下游河道的流量,对周围的环境

造成影响,还可能会诱发地震、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其次是对水文生物的影响,对下游相当距离控制河段的生态系统会带来重大影响。事实上,修建大坝会对水生生物尤其是洄游性鱼类造成特别大的影响。第三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由于水库的修建,使得流向下游的泥沙淤泥等变少,从而就会使得下游的平原土壤不够肥沃,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第四是对陆生生物的影响,三峡大坝看似仅影响水生环境的生物,毕竟没有涉及太广泛的陆地侵害。针对这些环境影响,相关部门也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做好做足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我们的大自然环境受到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3、对三峡文物古迹造成破坏的问题 三峡工程动工以来到蓄水这段时间,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珍贵的文物挖掘出来,其文物古迹方面就有着许多不可逆的破坏。经初步统计,在三峡工程淹没区内,已发现文物点1208处。从工程伦理的角度考虑,这同样是我们要建造这一巨大工程的同时,产生了与自然文物古迹遭到破坏的矛盾,我们要尽可能做到在考虑工程的现有价值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工程背后的潜在价值与历史价值。遗产的价值都可分为两部分,一是遗产的“本征价值”,即遗产本身所承载的历史、科学、美学等意义;二是遗产的“功利价值”,主要是指遗产具有的经济、政治、教育等功能。科学的看待三峡大坝工程与这些文物古迹之间的关系,并作出合理工程伦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11月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这是黄万里教授去世之前发生的。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头蓄水,之后三峡船闸试运行,三峡第一台发电机组投入运行;2006年5月20 日三峡大坝全部完工。这是黄万里教授去世之后发生的。 现在要向黄万里先生报告的是:"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地凉起来了。穿着新衣的皇帝感觉到有点凉了。" 第一:三峡大坝蓄水之后,清水下泄,造成大坝下游长江干堤发生严峻崩岸。 2004年冬,荆江长江干堤发生多处崩岸。2006年春传来岳阳长江干堤发生严峻崩岸的消息,湖南省水利厅负责人紧急赴京向水利部和我国防总汇报险情。一千多年来,长江干堤爰护着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平安。1998年长江洪水后中心政府动用几千亿国债加固长江干堤,1991年联合国又资助长江干堤修理。三峡大坝蓄水后发生的长江干堤崩岸问题和黄河三门峡工程建成后的状况特别相像。1962年黄河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导致黄河大堤溃塌,***中心为此召开中心工作会议加以争辩,打算转变工程运行方式,并开头改造。黄万里教授用"清水顶冲长告急"来说明问题的严峻性。长江干堤长告急,社会就不得安定, 穿着新衣的皇帝也无法睡个平稳觉。 其次: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三峡工程根本不能使万吨轮船直达重庆,最多只能使万吨船队在一年中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内直达重庆。万吨船队只不过是将四艘或者六艘驳船捆绑在一起而已。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力量立刻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力量不行能达到每年深不超过15米,冬季不超过20米,泥沙简单在坝前淤积。但是假如泥沙淤积量过大,前置库削减消落带生态危机的作用

三峡库区移民贫困致因的精准识别与减贫路径的实证研究

三峡库区移民贫困致因的精准识别与减贫路径的实证研究 作者:李文静帅传敏帅钰程欣刘玥 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06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扶贫成效的显现,老区、山区、民族地区和移民库区等集中连片的特殊贫困区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精准扶贫的主战场。由于面临生产资料匮乏、生态环境恶化和地质灾害频发等恶劣环境,库区移民贫困问题已成为新时期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因此,开展库区移民贫困致因的精准识别与减贫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库区移民贫困现状的扎根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了分析农户生计的新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三峡库区26个县(区)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县(区)796户移民作为样本,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熵权法对库区移民主要致贫因子进行挖掘;接着,采用PLSSEM模型分析影响库区移民生计状况的关键因子和关键路径。研究表明:①三峡库区移民贫困现象仍很严重,患病、劳动能力弱和失地是移民致贫的三大主因。三峡库区仍有175.94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三大致贫原因依次是:因病致贫26.49%、因劳动能力弱致贫22.10%和失地致贫21.65%。②心理资本可有效促进移民其他资本效能的发挥,对生计状况存在着显著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③在影响生计状况的四类资本中,人力资本对库区移民生计状况影响最大。基于以上发现,本文提出了实现库区移民精准脱贫的政策建议:①国家应高度重视三峡库区移民贫困问题,大力开展精准扶贫;②增加心理干预措施以提高移民心理资本存量,帮助移民摆脱心理贫困;③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库区移民人力资本水平。 关键词扎根理论;库区移民;致贫因子;精准识别;心理资本 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7)06-0136-09DOI: 10.12062/cpre.20170335 消除饥饿和贫困是实现世界公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贫困,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巨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新时期我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于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1]。贫困是一种生计状态,生计建立于脆弱性的背景上,当生计资本组合难以维持基本生产生活时,又得不到或很少得到政策的支持,则生计难以持续。目前,学术界对贫困的研究包括贫困的界定和划分、贫困的理解和测度、贫困脆弱性分析及减贫策略的研究等。根据现有研究来看,因灾致贫、因病致贫和因学致贫已逐步成为贫困的主要外显因素,教育水平、劳动力状况、自然灾害、资本状况(自然、社会、物质及人力等)、社会服务等均可能成为主要的致贫因子。李仙娥等[2]将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归为人口科学素质低、文化教育落后、缺乏生态保护意识、优秀人才外流、劳动力匮乏、人口身体健康素质差等,建议从加强人力资本投入机制入手,构建生态减贫的长效机制。区域贫困是世界各国贫困问题的新特征,在我国表现为连片特困区的形成与发展[3]。集中连片特困区已成为当前中国扶贫攻坚亟需解决的首要任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