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10年云南大旱的思考

对2010年云南大旱的思考
对2010年云南大旱的思考

对2010年云南大旱的思考

2010年,云南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这次旱灾,始于2009年7月,呈现出干旱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灾情程度重的特点,为云南省历史少有。据统计,因为干旱,云南23万人需要口粮救助,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200亿元。

我们知道,云南是我国水资源丰富省区之一。据悉,云南省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908条,有高原湖泊40多个,其中湖面30平方公里以上的九大高原湖泊,湖面总面积有1000多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达8100多平方公里,总库容300多亿立方米。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258毫米,水资源总量222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位,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

既然拥有如此丰富的水资源,为什么又会有如此大旱?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其实,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2007年以来,省级每年新增10亿元专项贷款用于水利建设,全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09年底,全省累计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514座(其中:大型6座、中型183座、小型5325座),水库总库容达到108.3亿立方米,累计建成水闸1540个,提防总长度达到838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34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90万亩,年供水量为144.3亿立方米,农村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19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376亿度。

既然水利设施建设也具相当规模,为什么又不能更有效抵御大

旱?

云南省前省长秦光荣认为,尽管云南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利用率不足,是造成这次旱灾的原因之一。其次,水库的储水力和储水力不足,这也是加剧旱灾的另外一个原因。此外,云南目前的水利投资主要投到一些大工程大项目上,或者主要的江湖干流上去了,实际上能够让一家人喝上水的小水利工程还非常不足。

严重的旱情面前,之前的水利规划之脆弱、布局之失衡暴露无遗,而云南农村的缺水程度已极大地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云南省省长秦光荣指出:当前,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仍然是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工程性缺水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业水利化程度很低,现有水利设施老化,仍不适应全省发展的需要。因此,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必须尽快解决我省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水平低、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等突出问题。

这样看来,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云南水利界应该反思。如何防止工程性缺水?如何防止农村水利建设的短板?如何提高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这些都是云南水利界值得探究的问题。云南政府的路也是任重道远。

2011年1月29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该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同时还特别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

伤,因此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加大投入,将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

一号文件的出台可谓正当其时,是当前农田水利建设困境破局的及时雨。那么,云南农田水利到底该如何建设?

要弄清怎么办先要弄清为什么,即当前的农田水利困境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流行的观点均剑指农田水利的设施建设,因而“工程性缺水”的提法大行其道。“工程性缺水”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且在某些地区确实表现突出。然而,就全省情况来看,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为什么农田水利在2005年以前并未出现“常态式”的“旱涝灾害”,相反却更多地以“旱涝保收”的面貌出现?为什么同样的降雨量在此前能“旱涝保收”,而在当下却“非旱即涝”?

由此,“工程性缺水”的判断就要谨慎。相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认为最近几年来的农田水利困境从根子上来说,更多属于“制度性缺水”,也即与农田水利配套的原有的制度机制与组织机制遭到破坏后,农田水利设施失去了应有的保护,而迅速陷入被破坏并最终濒临崩溃的状态。

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农田水利的“平衡机制”被破坏。基于农田水利的准公共性与公益性的特点,农户对待农田水利的使用与维持运转的成本与收益核算,均是从利益平衡的角度考虑的,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年底结算

一次“平衡帐”,“平衡”的“杠杆”靠的是出“两工”与“村提留”的收取,从而使各农户在农田水利上的成本与收益平衡。

然而,取消“两工”和农业税费后,这一机制不复存在了。且由于农地制度的物权化和私有化取向,一些从农村转移出去却继续占有农地的农户,并不承担任何农田水利建设的任务却享受农地所带来的补贴和租金收益,因而,利益越来越无法达到平衡,农田水利纠纷就此不断出现,各种人为破坏农田水利设施的事情不断上演。由此,才使得“工程性缺水”的“表象”呈现出来。

二是调节农户在农田水利上的利益的乡、村、组三级组织,其统筹能力已严重弱化。乡镇一级的弱化主要是农田水利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所致,这在有些地区的表现是“人心改散了,性质改糊了,体制改乱了,设施改瘫了,水利改崩了”。因此,乡镇失去了统筹各村在小流域内的农田水利能力,各村庄亦各自为政。而村一级组织自取消农业税以后,至今一直在“空转”,农田水利上基本处于“无为而不治”,因此,村一级也失去了统筹各小组在农田水利上的利益的能力。作为最基础的“排灌单位”的村民小组则伴随农业税的取消而被取消,最后的结果便是各农户“各顾各”展开“自救”。

作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农田水利,在上述配套的制度与组织机制被破坏后,仅靠单个农户“小打小闹”,焉能不濒临崩溃?因此,近几年来人为的水旱灾害普遍出现,并严重危害着粮食安全、农业安全甚至国家安全。

面对“制度性缺水”的困境,要想搞好农田水利,从根子上说,

应确定各方在农田水利建设、维护与使用中的责任、地位和权利,从而加强农田水利配套的制度建设与组织建设。

一号文件提出“政府主导”的思路是对的,但当前形势仅靠“政府主导”还不够。农田水利最终涉及的利益各方包括了政府(中央、省、市、县、乡)、集体(村、组)和农户个体三大块。失却集体和农户参与的农田水利建设将成为政府的“独角戏”,如此一来,农田水利建设必将再次遭遇困境。合理的模式应是“政府主导、集体主位、农户主体”的“三主模式”。

其中,“政府主导”包含两个部分,即“中央、省、市”三级主导资金投入,“县、乡”两级主导统筹参与,乡镇一级的水利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尤其要叫停,基层水利部门应重回事业单位,而不能走向市场和社会;“集体主位”即是要借农田水利建设之机,重新激活村组集体,特别重要的是,要恢复最基础的“排灌单位”——村民小组的建制;“农户主体”即要重新调动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至少要动员农户各自解决“最后一公里”内的田间四沟的建设、清淤与维护工作,而不能让农户个体成为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看客”。

声明:本文自“一号文件的出台可谓正当其时”至“而不能让农户个体成为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看客’”的内容摘自《第一财经日报》,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对云南连年干旱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4年大旱教训深刻痛下决心大干水利——对云南连年干旱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省委书记——秦光荣 旱灾是云南自然灾害之首。2009年以来我省已连续4年遭遇严重干旱,给各族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今年又发生冬春干旱,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云南历史上少有的5年连旱。严重干旱暴露出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程性缺水矛盾尖锐、防灾减灾能力不强等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必须深刻的反思,下更大的决心,尽最大的努力,用更硬的举措,尽快破解水利基础设施这个云南发展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全面提高我省的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利基础保障水平。 一、四年连旱历史罕见,干旱成因复杂多样 2009年以来,气候异常多变、江河来水持续偏少、库塘蓄水严重不足,云南连续4年遭遇严重干旱。2009年春夏干旱、2010年百年大旱、2011年雨季干旱、2012年旱季更旱。干旱持续的时间、干旱影响的范围、旱灾造成的损失历史罕见。4年连旱呈现以下4个主要特点:

一是降雨连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086毫米,2009年至2012年,年降水量均低于多年平均水平,2009年低16%、2010年低4%、2011年低20%、2012年低13%,其中2011年、2009年年降水量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少年和次少年,全省4年只下了3年多的雨,滇中地区则更为严重,昆明4年只下了不到3年的雨。全省多年平均气温16.6℃,2009年至2012年,年平均气温均高于多年平均水平,2010年高 1.0℃、2011年高0.1℃、2012年高0.5℃,其中2010年全省平均气温17.5℃,为1959年以来最高年份,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中旬,全省平均气温15.3℃,较历史同期偏高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 二是库塘蓄水减少,供水矛盾突出。2009年至2012年全省河道平均来水量较历史平均偏少33.8%,全省库塘蓄水在2008年年末达到历史最高纪录72.68亿立方米之后,3年连年下滑,至2011年年末只有47.39亿立方米,是1994年以来同期蓄水最少的年份。2012年年末,虽经艰苦努力,全省蓄水达69.62亿立方米,但分布不均,滇中地区的昆明、楚雄、玉溪以及滇西的大理、丽江库塘蓄水严重不足,楚雄州仅完成蓄水计划67%,这些地区今年的抗旱水源将十分紧张。连续抗旱大量消耗水源,抗旱水源不能及时补充,昆明、曲靖、楚雄、玉溪等城市及安宁、砚山、双柏等城镇供用水矛盾突出。山区、半山区各族群

云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云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法规类别】经济统计 【发布部门】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 【发布日期】2012.04.01 【实施日期】2012.04.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云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 2012年4月) 2011年,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下,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推进“两强一堡”建设,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落脚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在调结构、转方式,强产业、增动力,惠民生、促和谐上狠下功夫,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云南“十二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完成875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07.8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990.97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3352.17亿元,增长11.8%。三

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4:44.6:40.0调整为16.1:45.6:38.3。全省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18957元,比上年增长13.0%。非公经济创造增加值3679.7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图1 2006-2011年云南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25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10.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增值税完成136.64亿元,增长 21.2%;营业税277.71亿元,增长17.0%;企业所得税110.6亿元,增长34.4%。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929.59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25.2%、28.9%、29.0%、35.3%和

云南干旱与对策

云南连年干旱主要成因及相应对策 一、引言 2012年,大旱第三年袭击云南。截至2月16日10时,持续干旱已造成云南13州市91个县(市、区)631.83万人受灾,饮水困难人口242.76万人,其中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口231.38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55.45万头。而云南省农业厅的数据显示,该省农作物因干旱受灾达到559.9万亩,成灾203.7万亩,绝收32.4万亩,造成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亿元人民币。 中国大西南历来以雨水丰沛著称,云南的水资源总量位居全国第三。但是,恰恰这些丰水区,2009年至2012年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如何从科学理性的层面上去找寻其中的原因和机理?如何从旱灾的发生形成的机理上去探讨其规律性的认识?如何建立抗旱的长效机制?面对如此极端的干旱,本文将探讨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更应该致力于如何应对,如何解决,为云南干旱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对策。 二、选题意义 目前,云南已有273条中小河流断流,390座小型水库干涸。云南水资源总量2222亿立方米,排名全国第三,但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看,云南水资源总量丰富的同时,又是一个水资源穷省。面对持续的干旱,我们不仅要问:水在哪里?3月、4月、5月云南旱情究竟会如何发展?一个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的省份,为什么会连续三年遭遇大旱?背后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呢? 云南省是一个旱灾频发的地区,最近的几十年里,旱灾越来越来频发,受灾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而今年更是遭受了60年不遇的大旱,这给云南的农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云南的生态环境敲响了一个警钟。

三、自然因素对云南大旱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 气象专家分析认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导致在台湾岛至中南半岛之间,形成了一条长3000多公里、宽度跨越4个纬度的巨型高压坝。高压坝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导致这次极端干旱的最主要原因。高压坝就像一堵墙,横在广西南部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即使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也无法与水汽汇合,造成广西、贵州、云南交汇地区自从2009年8月以来就几乎没有降雨,遭遇50年来少有的极端干旱。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云南区域平均气温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变暖趋势,尤其是2001年~2006年间,云南区域气温增幅达到0.64℃,升温的幅度要大于全球及北半球的平均值。如果按照时间段来分,云南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出现变暖迹象,而90年代后期的增温最明显,而滇中地区则是最近10多年来全省增温最明显的地区。

云南省建国以来重大旱灾基本情况辑要

年份朝代受灾地州市 灾情及降水概要 1569明隆庆三年昆明、玉溪、大理、楚雄、 红河、曲靖昆明、元江大旱,石屏四郊龟裂,米价腾贵…… 1621 明天启元年 昆明、曲靖、大理、楚雄 昆明正月至六月不雨 1736清乾隆元年全省大部分地区 各春夏连旱,四野干涸。石屏异龙湖“旱甚,干涸”;丽江“丽江源 涸”。全省有11个地(州、市)81个县减产6~4成,“米价昂贵,民 食维难”。1764 清乾隆二十 九年 昆明 昆明滇池水涸 1779 清乾隆四十 四年 昆明、 楚雄、丽江楚雄"旱饥";永胜"程海水顿涸十余丈,海水不再自流金沙江,海 河上游从此涸,逐渐形成老旱区"。宁蒗"金沙江水顿涸"。 1816 清嘉庆二十一年曲靖、昆明、楚雄、红河、 玉溪、文山 “夏旱甚……。滇南各郡奇荒”;昆明“民多食观音粉,附近各州亦 然,多食者大便闭而胀死”;楚雄“人食小红花,又食观音土,人多 胀死”。1906 清光绪三十二年昆明、曲靖、楚雄、玉溪、 红河、大理、文山、思茅 滇省奇旱成灾,迤东、迤南“赤地千里,耕百获一,大饥”,“始则斗 米万钱,继则饿殍相望”,“草根树皮食尽”,“遍地哀鸿,几乎朝不 保夕”,“贫民饿死者其多”。 1930民国19年 大理、思茅、红河、曲靖、 文山、西双版纳 昆明年降水量仅568.0毫米,全省受旱几十个县…… 1943民国32年 昭通、曲靖、昆明、楚雄、 红河、迪庆、思茅、大理、 临沧、西双版纳、玉溪、 文山、丽江、保山 春夏大旱,"小春枯稿,颗粒无收";马龙"尽挖山芋以资生,野菜以 度命……饿殍充途,万分勘怜,惨象不忍目睹";通海"干旱田陇赤 土一片,境内不能起火者数千家"。饥饿死亡威胁大半个云南。 1979 中华人民共 和国 15个地(州、市) 冬春夏连旱,全省大部分地区持续6~8月干旱,受灾面积1062 万亩,成灾513万亩,成灾比48.3%,减产粮食54.6万吨。1987 中华人民共 和国 17个地(州、市) 全省121个县发生不同程度旱灾。受灾面积909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4.9%,成灾面积467万亩,成灾比51.3%,减产粮食61.0万吨。 去冬今春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出现持续干旱,特别是云南旱情非常严重,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抗旱救灾。 旱灾是云南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如何正确认识旱灾并提出科学对策,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刊发这组资料,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历史上的旱灾 云南自西汉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便有水旱灾害的文字记载。记载较多的是明清时期和近代,这些记录是确定历史水旱灾害的重要依据。 云南1300~1990年的691年间,大小旱年211次,平均每3.3年一次;大旱年76次,平均9.1年一次;小旱年135次,平均5.1年一次。共出现单旱年183次,连旱两年10次,即1322~1323、 1568~1569、1688~1689、1764~1765、1816~1817、1888~1889、1936~1937、1942~1943、1979~1980、1982~1983年;连旱三年一次,1905~1907年;连旱五年一次,1985~1989年。特大旱年11次,即1569、 1621、1736、1764、1779、1816、1906、1931、1943、1979、1987年。 小旱,指单季、单月成灾的轻旱、局地旱,如“春旱”、“秋旱”等;大旱,指持续数月干旱或连季旱,大范围严重干旱。 历史上曾有“滇省兀旱成灾,赤地千里,食草根树皮,昆明夏旱大饥……”、“姚安、大姚、牟定大旱,民多饥死”的记载。 二、建国以来重大旱灾及抗旱纪实 1958年 全省性长时间、 大范围干旱,主要表现为春耕时节,各地溪沟断流,井泉干枯,库塘干涸,田地开裂,无水耕种,无水保苗,虫害突出,尤其以4、5两月旱情最为严重。 面对严重旱情,5月17日,省委发出了“进一步鼓足干劲,战胜干旱”的号召。把抗旱保苗作为农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全省70%的各族人民直接投入了抗旱斗争。省级机关干部组成1700多人的工作组(队),分赴灾情较重的玉溪、红河、曲靖等7个专(州)、13个县协助工作。丽江地委书记赴永胜县领导抗旱工作,地区机关、学校、财贸、工矿等单位于两天内组成了由1800多人参加的4个工作队,分赴丽江、维西、兰坪、宁蒗等县支援抗旱工作。玉溪地区“全地区大面积干旱,玉溪地委及各县均组织抗旱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挑水栽稻秧。”各级工作队同广大群众查找水源,抽提地表水,挖掘地下水,同时注意节约用水,严格管水制度,争取“多栽一亩田,多保一棵苗。”宣威县(当时名榕峰县)打井近20万眼,挖水塘1.4万个,找水源12530处,取得了保苗39.5万亩的成效,占已栽种面 云南省建国以来重大旱灾基本情况辑要 云南1300~1990年特大旱年统计简表 责编:黄燕玲 ■和丽琨

2010年云南省统计公报

2010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百年不遇特大干旱带来的重重困难,大力推进“两强一堡”建设,团结拼搏,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巩固回升向好的态势,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完成72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05.8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223.93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2890.4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3:41.9:40.8调整为15.3:44.7:40.0。全省人均GDP达到15749元(按年末汇率折合2378美元),比上年增长11. 6%。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2931.3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图1 2006-2010年云南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8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7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其中增值税完成112.78亿元,增长 15.6%;营业税237.26亿元,增长35.0%;企业所得税82.28亿元,增长26.0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28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22.4%、21.6%、21.4%、63.6%和16.3%。

2010年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1年04月21日 2010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全年经济运行平稳、协调,民生改善迈出了新步伐,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2010年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655亿元,首次超过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1.38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6365.79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4187.83亿元,增长12.1%。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1%,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3%。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5:52.5:38调整为9.5:54.6:35.9。“十一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快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分城乡看,城市上涨3%,农村牧区上涨3.5%;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9.5%,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8%,居住类价格上涨2.2%,其它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均比上年下降。从生产资料价格看,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6.7%和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1.4%。[详见附表1] 年末全区就业人员1184.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06万人,增长3.7%。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65.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55万人,增长5.8%。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2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33万人,增长11.5%。全年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56万人,比上年增加0.21万人,增长1.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738.1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9.9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2%和25.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28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2010年,公共与民生领域仍然是支出的重点,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1.33亿元,增长20.2%;医疗卫生支出120.20亿元,增长16.8%;教育支出328.46亿元,增长34.9%;环境保护支出107.22亿元,增长9.5%。“十一五”期间,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和支出年均分别增长29.4%和27.3%,分别比“十五”时期快4.6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产业发展不充分,农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不足。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偏重,非资源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

2010年全国机场生产统计公报

比上年同期比上年同期比上年同期 增减% 增减% 增减% 全国合计564,312,300486,063,43516.111,289,872.19,455,645.219.45,531,7164,840,70914.3北京/首都173,948,11465,375,09513.12 1,551,471.61,475,656.8 5.11 517,585487,918 6.1广州/白云240,975,67337,048,71210.631,144,455.7955,269.719.83329,214308,863 6.6上海/浦东340,578,62131,921,00927.113,228,080.82,543,393.626.92332,126287,91615.4上海/虹桥431,298,81225,078,54824.85480,438.1439,071.99.44218,985189,07115.8深圳/宝安526,713,61024,486,4069.14809,125.4605,469.233.65216,897202,6277.0成都/双流625,805,81522,637,76214.06432,153.2373,515.015.77205,537190,0948.1昆明/巫家坝720,192,24318,944,716 6.68273,651.2258,755.3 5.89181,466172,572 5.2西安/咸阳818,010,40515,294,94817.814158,054.0127,000.224.510164,430146,27212.4杭州/萧山917,068,58514,944,71614.27283,426.9226,307.925.211146,289134,0589.1重庆/江北1015,802,33414,038,04512.612195,686.6186,005.9 5.212145,705132,6199.9厦门/高崎1113,206,21711,327,87016.69245,644.0196,025.125.313116,659105,93910.1长沙/黄花1212,621,33311,284,28211.818108,635.286,995.024.915115,635110,023 5.1南京/禄口1312,530,51510,837,22215.610234,359.0200,099.017.114116,087106,1429.4武汉/天河1411,646,78911,303,767 3.017110,190.8101,874.78.216112,521113,332-0.7青岛/流亭1511,101,1769,660,12914.913163,748.7135,364.421.017103,97598,033 6.1大连/周水子1610,703,6409,550,36512.115140,554.3125,832.011.71891,62885,3907.3三亚/凤凰 179,293,9597,941,34517.03145,255.638,396.917.92470,57559,81118.0乌鲁木齐/地窝堡189,148,3296,575,37539.11995,124.277,632.322.51986,49165,51132.0海口/美兰198,773,7718,390,478 4.62091,667.377,779.617.92273,82469,114 6.8郑州/新郑208,707,8737,342,42718.62185,798.170,533.021.62184,18075,74311.1沈阳/桃仙218,619,8977,504,82814.916123,816.4112,444.610.12370,78667,027 5.6天津/滨海227,277,1065,780,28125.911202,484.1168,103.120.52085,03475,11613.2哈尔滨/太平237,259,4986,558,79610.72371,265.266,152.07.72861,00257,440 6.2济南/遥墙246,898,9365,852,87117.92470,175.356,596.624.02569,14563,6028.7福州/长乐256,476,7735,451,19618.82279,350.264,400.923.22662,10851,57520.4贵阳/龙洞堡266,271,7015,687,65210.32661,653.051,619.019.42761,23157,354 6.8南宁/吴圩275,632,9334,520,21224.62955,633.546,268.720.23052,39644,59717.5温州/永强285,326,8024,821,52710.53050,024.244,326.012.93349,85444,80011.3桂林/两江295,259,2605,319,362-1.13432,543.229,636.29.83448,10349,525-2.9太原/武宿305,252,7834,632,17913.43341,227.334,495.719.52957,52552,23610.1长春/龙嘉314,749,4713,878,41622.52561,672.448,085.328.33742,19935,90917.5南昌/昌北324,748,9803,937,89720.63532,417.824,524.432.23251,82048,0507.8宁波/栎社334,517,0704,031,44712.02855,966.646,839.719.54039,28937,512 4.7合肥/骆岗 343,817,0513,205,69419.13631,883.028,115.813.43546,45235,81429.7呼和浩特/白塔353,663,3832,898,66126.44020,675.314,513.242.53643,33133,19030.6兰州/中川363,603,5122,861,50725.93730,742.627,021.213.84333,70028,35318.9银川/河东372,939,8222,305,93027.54120,343.215,127.534.54626,33421,39323.1石家庄/正定382,723,5961,320,241106.33825,709.818,672.337.73151,92932,48159.9无锡/硕放 39 2,535,2772,217,932 14.3 27 57,070.747,021.3 21.4 47 21,97819,723 11.4 本期完成 上年同期名次本期完成 上年同期 名次机场 名次 本期完成 上年同期 一、通航城市和机场 2010年,我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共有175个(不含香港和澳门,下同),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75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172个。 年内定期航班新通航的城市有内蒙古二连浩特、辽宁鞍山、宁夏固原、河北唐山、新疆博乐、新疆吐鲁番、江苏淮安、西藏阿里、重庆黔江。 二、主要生产指标 2010年我国机场吞吐量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旅客吞吐量56,43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国内航线完成5196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7% (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176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3%);国际航线完成446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6%。 完成货邮吞吐量1,129.0万吨,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国内航线完成721.9万吨,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69.1万吨,比上年增长53.6%);国际航线完成407.1万吨,比上年增长27%。 飞机起降架次553.2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4.3%。其中:运输架次为482.6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0.6%。起降架次中:国内航线511.6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13.6万架次,比上年增长21.4%);国际航线41.6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3.3%。(注:国内、港澳台、国际航线分类按客货流向进行划分) 三、旅客吞吐量分布 所有通航机场中,年旅客吞吐量在100万人次以上的有51个,与上年持平,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95.2%;年旅客吞吐量在1000万人次以上的为16个,比上年增加2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67.7%;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33.1%。全国各地区旅客吞吐量的分布情况是:华北地区占17.8%,东北地区占6.0%,华东地区占30.6%,中南地区占24.5%,西南地区占14.2%,西北地区占4.9%,新疆地区占2.1%。 四、机场货邮吞吐量分布 各机场中,年货邮吞吐量在10000吨以上的有47个,比上年增加2个,完成货邮吞吐量占全部机场货邮吞吐量的98.8%;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货邮吞吐量占全部机场货邮吞吐量的56.7%。全国各地区货邮吞吐量的分布情况是:华北地区占16.6%,东北地区占3.6%,华东地区占45.5%,中南地区占22.4%,西南地区占9.0%,西北地区占2.0%,新疆地区占0.9%。 民航机场业务量(排序) 2010-01-01 至 2010-12-31 旅客吞吐量(人) 货邮吞吐量(吨) 起降架次(次)

云南干旱简介

云南干旱简介 云南2010年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云南省历史少有。其中楚雄市尤为严重,20余万农村人口缺水。严重 干旱已经造成全省742万人、45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云南各灾区采取凭票供水、筑坝蓄水、组织运水等措施保障灾区民众用水。2010年小麦播种面积3700万亩,受灾面积达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云南省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已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放在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第一位。 上图为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高石哨绿塘子水库见底 旱情现状 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的干旱,始于2009年末,至2010年3月仍在持续,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已达特大干旱等级,其中云南旱情尤为严重。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3月2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6567万亩,1501万人、92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已投入抗旱资金7.5亿元、劳力898万人,临时解决744万人、35 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国家防总预计,滇黔桂渝川2010年3月份的降雨仍可能偏少,旱情将持续发展。下一阶段,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是抗旱救灾的重中之重。 云南省政府2010年3月3日公布最新的旱情报告,省内600余万人、360余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随着旱情持续发展,受灾程度将进一步恶化. 2010年,云南省小春播种面积3700万亩(其中粮食1770万亩),受灾面积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绝收超过1000万亩。预计全省小春粮食将因灾减产50%以上,甘蔗减产20%以上。 全省因干旱新增缺粮人口331万,需救助的缺粮人口为714.78万人,较去年增加46.31%。省政府预测,3月、4月、5月全省饮水困难群众分别将达792万人、951万人、1014万人。 高耗水企业被紧急关停 在干旱重灾区曲靖,城区正常供水只能确保到4月底。如果雨季迟来,城区可能出现近600万吨供水缺口,市民生活用水届时将失去保障。 3月份开始曲靖城区所有用户计划用水量统一下调30%,由120升/天/人降为80升/天/人;对高耗水的洗车、洗浴等行业采取强制关停或限制供水等措施。仅3月1日当天,曲靖城区就关停9 4户高耗水企业,其中洗车场89户,洗浴中心5户。城区内的洗车场不分规模大小,都被统一关停,估算达300多家。 3月中旬若无雨将停胶 西双版纳是中国天然橡胶主产区之一,大量胶农都依靠承包橡胶林为生。3月中旬若能迎来及时雨,他们还有可能获得丰收,否则将影响他们未来一年的生计。 干旱导致糖价逆势上涨

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公报

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中国环境统计局?) 综述 2012-01-18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环境保护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环境质量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比上年增加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氮氧化物排放量1852.4万吨,比上年增加9.4%。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6.2亿吨,比上年增加16.9%;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2.4亿吨,比上年增加14.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5.7亿吨,比上年增加20.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498万吨,比上年减少2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全国共统计了城市污水处理厂2881座,比上年增加689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9%,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2012-01-18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 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增长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3%,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0.7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7%,比上年增加8.0%。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2.8%,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7.2%,比上年减少7.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3.1%和89.8%,分别比上年提高1.4和0.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为2588个,总面积14944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319个,面积约9268万公顷。 2010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6654.2亿元,比上年增加47.0%,占当年GDP的1.67%。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24.2亿元,比上年增加68.2%;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397.0亿元,比上年减少10.3%;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2033.0亿元,比上年增加29.4%。

干旱的原因

干旱的原因 华南区以夏秋旱为主,长江区多为伏旱,华北区旱灾频率最大以春旱最为严重,个别年有春、夏、秋连旱;西南地区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春旱,四川盆地西部与北部地区多夏旱。它们分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另外,东北地区到底是以春旱为主还是以夏旱为主?教材上是说盛夏季节常引起旱灾,可人教社星图社地理室合编的星图社出版的地图册上 p19“中国的干旱灾害和季节干旱地区分布”一图却又用春旱表示东北区。 干旱在我国是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 干旱的概念:指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由于长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引起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正常生物发育而减产失败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干旱的类型: 1、按干旱发生的原因分类 (1)土壤干旱 土壤含水量少,土壤颗粒对水份的吸附力,植物的根系难以在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去补偿蒸腾的消耗,植物体内的水分收支便失去平衡,从而影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以至发生旱害。 (2)大气干旱 虽然土壤中具有一定的、可供植物利用的有效水分,但由于空气极度干燥、光照强、气温高,植株蒸腾加剧,终使水分入不敷出,植株体内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遭致旱害。 2、根据干旱发生的季节分类 (1)春旱 春旱主要发生在3-5月份,这时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的许多地方,春季温度回升很快,空气干燥,太阳辐射较强,风力大,蒸发力强,在这些地区冬季降水稀少,一量春季长时间无雨或雨量明显偏少,就易发生春旱。 (2)夏旱 日射强烈,气温很高,空气温度低,因而土壤蒸发及植物蒸腾都很强,如长期少雨或无雨极易造成干旱。 (3)秋旱 秋旱的特点与夏旱相类似,但强度稍弱。秋夏主要影响夏播作物和部分晚熟春播作物的灌浆成熟,影响越冬作物的播种和出苗。 (4)冬旱 由于冬季,大陆性干冷气团控制我国广大地区,降水稀少,且多西北大

楚雄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楚雄市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楚雄市统计局 2011年2月10日 2010年是全市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面临形势复杂多变和百年不遇干旱的严重影响,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信心谋发展,超前谋划抓机遇,凝心聚力抓落实,开拓创新激活力,全力以赴保增长,始终坚持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市呈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64273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780万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937198万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541759万元,增长13.6%(详见附表1)。三次产业比例由2009年的10.1:56.6:33.3调整为2010年的10:57.1:32.9,一、二、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3%、59.5%和34.2%。非烟产业实现增加值1177057万元,增长17.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7%。 物价持续上涨,食品类价格涨幅较快。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以上年为100计算,下同)为103.7%,比上年增长3.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上涨9.3和3.1个百分点,食品类中的粮食、水产品、菜、干鲜瓜果分别上涨24.5、10.7、30.9和6.1个百分点(详见附表4)。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3.5%,比上年增长3.5个百分点。 就业人员不断增加。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5.8万人,比上年增加1.37万人,增长4%,其中:乡村从业人员22.6万人,增长0.9%;国有、城镇集体及其他单位在岗职工5.46万人,增长3.4%;城乡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3.89万人,增长18.2%;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85万人,增长14.9%。

云南干旱原因doc

【从地形地貌方面分析】云南作为湿润地区却又时有干旱发生的原因 云南:科学分析干旱原因谋划“十策”兴水 2010年04月02日00:39 本报讯(记者马波)3月31日,围绕“抗旱”主题召开的云南省水利建设工作会议,把解决水的问题作为富民强滇的头等大事,省长秦光荣不仅利用历史数据和专家分析,阐述了云南干旱的客观成因,也号召全省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推动水利建设。 数据表明:云南自西汉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便有水旱灾害的文字记载。千百年来,水旱相乘,伴随着云南历史的全过程。从1300—1900年的691年间,云南出现干旱年211次,平均每3.3年一次,其中大旱年76次,平均9.1年一次;小旱年135次,平均5.1年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也于1958年、1963年、1977年、1979年、1982年、1991年、1992年、1999年共发生8次严重干旱。云南大旱年多以冬春夏连旱,或春夏连旱为主要类型。目前这次干旱是云南大旱历史上特别突出、特别严重的一次。 结合历史数据和专家分析,秦光荣指出,云南干旱的成因是多方面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3方面: 一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云南处于低纬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临近我国南海和孟加拉湾,属季风气候,而且是高原地形,容易形成“焚风效应”。“焚风效应”是由于比较潮湿的空气在迎风山坡上升时,水汽凝结成云雨,到山顶后空气已经变得比较干燥,然后沿着背风坡下沉增温,此时空气便变得更加干燥和炎热,特别是省内几条近似南北走向的大山脉对气流的隔阻,导致空气中含水量极低,难以形成有效降雨。 二是多变的气候环境影响。去年以来降水很少,这是因为印(度)—缅(甸)槽活动很弱,对水汽输送不利。另外,从去年秋冬季开始,青藏高原上的大气环流开始出现了明显异常,高原地区形成顽强的高气压气团,气压场偏低,挡住了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过来的暖湿气流,而北方的冷空气不易达到西南地区云贵高原腹地,冷暖气流难以交汇形成降水,所以降水偏少,导致干旱比往年严重得多。 三是复杂的地质构造影响。云南全省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坝子(河谷、盆地)仅占6%,地势垂直高差大,海拔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差6600多米,山高坡陡,山高谷深,雨水顺着地势快速向谷底江河汇集,利用较为困难。另外,湖泊、江河虽多但多处于低海拔位置,将水资源从低海拔提引到高海拔地区的难度很大。全省岩溶面积11万平方公里,岩溶地区的降雨径流大部分或全部下渗至地下,难以发挥对地表植被的涵养作用。 而另一方面,云南是我国水资源丰富省区之一。据悉,云南省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908条,有高原湖泊40多个,其中湖面30平方公里以上的九大高原湖泊,湖面总面积有1000多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达8100多平方公里,总库容300多亿立方米。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258毫米,水资源总量222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位,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 这么优越的水环境,为何云南还会连续遭遇严重旱情呢?秦光荣用“水多、水少、水脏、水土流失”4句话来概述。一是“水多”,即水资源丰富。二是“水

2006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点

2006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 云南日报2007.4.4 (6)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中央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突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全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多年来难得的又好又快的明显成效,国民经济呈现出发展快、运行稳、效益好、后劲足的特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省人代会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完成4001.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9%,增速比上年加快2.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1.15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1710.19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1540.53亿元,增长9.1%。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8.8%、42.7%和38.5%。人均GDP 为8961元,跃上人均1000美元新台阶,比上年增长11.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460.6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图1 2001-2006年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8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9.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增值税完成67.5亿元,增长20.5%;营业税89.5亿元,增长32.3%;企业所得税41.3亿元,增长23.7%。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0%。 全省积极推进城市化战略,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年末全省城市化水平达30.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其中服务价格上涨4.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8%。 表1 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标 全省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 1.9 1.9 1.8 食品 2.4 2.1 2.8 其中:粮食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