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发 雷尼绍测头用凯恩帝宏程序调用顺序及说明

外发 雷尼绍测头用凯恩帝宏程序调用顺序及说明
外发 雷尼绍测头用凯恩帝宏程序调用顺序及说明

雷尼绍测头用宏程序调用顺序及说明

测头使用步骤:

第一步:梯图编写

(2)梯图编写(M78/M79提前在COD表已经定义好,直接调用即可,选手不做;输入点X12.2触发G11.7也是系统做的,选手无需做;选手要做的就是编写M代码触发和断开输出的编写)

M78对应PLC地址:R82.5

M79对应PLC地址:R82.6

(3)接线

特别注意:雷尼绍测头打开需要高电平,但凯恩帝输出信号只能是低电平.

首先凯恩帝系统输入的端子定义是X12.0\X12.1\....X15.7,分线器上面没有直接标出输入的名称而是用数字代替,1代表X12.0,2代表X12.1,3代表X12.2,依次类推......

其次凯恩帝系统输出的端子定义是Y12.0\Y12.1\....Y15.7,继电器板上面没有直接标

出输入的名称而是用数字代替,由于采用继电器板,一个输出口要对应三个端子,1代表输出Y12.0公共端,可以是0V 也可以是24V ,1NC 代表输出Y12.0常闭,1N 代表输出Y12.0常开;2代表输出Y12.1公共端,可以是0V 也可以是24V ,2NC 代表输出Y12.1常闭,2N 代表输出Y12.1常开,依次类推......,17代表输出Y14.0公共端,接24V ,17NC 代

表输出Y14.0常闭,17N 代表输出Y14.0常开,测头开信号直接接在17N 即可

最后了解雷尼绍接线,如下图:

特别说明:雷尼绍测头开启是要输入高电平的Y14.0,但是凯恩帝系统输出均为低电平,此时如果用的普通分线器,只能通过继电器转接;但是如果用的是继电器板,就不用转接了,实际比赛用的是继电器板,所以不涉及外加继电器转接的问题。

(4)诊断

第二步:雷尼绍测头找正

工件测头初次组装时需要注意调整测针未工作状态下的偏摆量,可通过安装测头至机床主轴,手动旋转主轴上测头,使用千分表观察,分别调整两个方向上的两对顶丝,最后用适当的力拧紧,通常使测球的圆跳动值保持在0.01mm以内,见图1。

图1 小型测头测针对心调整示意图

第三步:测头径向标定(调用相应测量程序,选手自带D30MM-100MM环规完成

第五步毛坯类型一:圆毛坯

试切件的加工坐标系设定和预加工件圆直径的测量(在录入方式下依据毛坯调用相应G代码,通过测头完成毛坯XY方向对刀,G54中心X/Y坐标存放在变量#504/#505中;然后装上加工的刀具,对刀完成Z方向的对刀,调用加工程序完成毛坯加工;;无论圆毛坯或方毛坯加工后都是圆,通过调用G9测外圆代码完成圆直径的测量,测量结果放在#507变量中)

测量示意图:

第五步毛坯类型二:方毛坯(长方或正方体)

试切件的加工坐标系设定和预加工件圆直径的测量(在录入方式下依据毛坯调用相应G代码,通过测头完成毛坯XY方向对刀,G54中心X/Y坐标存放在变量#504/#505中;然后装上加工的刀具,对刀完成Z方向的对刀,调用加工程序完成毛坯加工;;无论圆毛坯或方毛坯加工后都是圆,通过调用G9测外圆

代码完成圆直径的测量,测量结果放在#507变量中)测量示意图:

1.测量时候必须要保证运行每一个程序前进给倍率与快速倍率都一样

2.在录入方式下调用以上程序段也是可以的,但是需要注意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报警,按复位键消除报警后,必须录入方式切换为手轮方式再切换为录入方式下重新调用相应G代码,不能从程序中间开始测量

3.主轴倍率必须置于100%,才能调用测量程序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 V01

雷尼绍探头使用介绍 第一章探头程序编程 第一节编探点程序 1.定原点,找各探点坐标值 先在UG软件里定好工件坐标系原点,然后用UG软件将需要探点的位置的点(X Y Z)找出来,记录下来,以编探点程序用。 2.编探点程序(探点程序的名字自己定如:O6666) 探点程序里面控制探头的移动需要调用两个重要的探头运算程序O9810 和O9811。探点程序格式案例:(以下是编探Z点的案例) % O6666(PROBE) G91G28Z0 G90 G0 G17 G40 G49 G69 G80 M6 T11 (探头装在 T11刀座上,换 T11 号探头到主轴上) G90 G00 G54 X-18. Y50. (快速定位到到G54坐标系中的要探点的第一个点上方) M19 (S_ ) (主轴定位,S是让主轴转一个角度,如果是探Z轴方向的点, S就不需要,如果是探侧面,就需要S,即转角度,使探头 在探各侧面时都是使用探针红宝石球的一个面测量,减小 误差) M05 M17 (open probe) (打开探头,这个指令是由接线时接到相应端口决定的) G43 Z50.H11 (建立刀长,即读取探头的长度) G90G00Z50. (探头快速下到Z50.的位置) N1(Z+ POINT1) (测第一个点的Z值) G65P9810 X-18. Y50. F3000. (安全快速定位到第一个点的X Y位置,速度为F3000.) G65P9810 Z19. (安全快速定位到第一个点上方的安全的Z位置,速度同 上,此处高度一般离下面要测的点3MM) G65P9811 Z16.08 (安全慢速到达第一个探点的Z位置,另外,此步探完点后, 会自动的返回到上一步Z19.0的位置)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 V

雷尼绍探头使用介绍 1.定原点,找各探点坐标值 先在UG软件里定好工件坐标系原点,然后用UG软件将需要探点的位置的点(X Y Z)找出来,记录下来,以编探点程序用。 2.编探点程序(探点程序的名字自己定如:O6666) 探点程序里面控制探头的移动需要调用两个重要的探头运算程序O9810 和O9811。探点程序格式案例:(以下是编探Z点的案例) % O6666(PROBE) G91G28Z0 G90 G0 G17 G40 G49 G69 G80 M6 T11 (探头装在 T11刀座上,换 T11 号探头到主轴上) G90 G00 G54 X-18. Y50. (快速定位到到G54坐标系中的要探点的第一个点上方) M19 (S_ ) (主轴定位,S是让主轴转一个角度,如果是探Z轴方向的点, S就不需要,如果是探侧面,就需要S,即转角度,使探头 在探各侧面时都是使用探针红宝石球的一个面测量,减小 误差) M05 M17 (open probe) (打开探头,这个指令是由接线时接到相应端口决定的) G43 (建立刀长,即读取探头的长度) G90G00Z50. (探头快速下到Z50.的位置) N1(Z+ POINT1) (测第一个点的Z值) G65P9810 X-18. Y50. F3000. (安全快速定位到第一个点的X Y位置,速度为F3000.) G65P9810 Z19. (安全快速定位到第一个点上方的安全的Z位置,速度同 上,此处高度一般离下面要测的点3MM) G65P9811 (安全慢速到达第一个探点的Z位置,另外,此步探完点后, 会自动的返回到上一步的位置)

#601=#142 (#142为第一个探点的理论与实际探得的“Z实”的差值, 它是在O9811里面自动计算,然后传递给#142,#142 再将所得的值传递给#601,#601为第一个点Z向要补尝的值) G65P9810 Z20. (安全快速移到安全高度Z20.的位置) N2(Z+ POINT1)(测第二个点的Z值) G65P9810 F3000. (安全快速定位到第二个点的X Y位置,速度为F3000.) G65P9810 Z17. (安全快速定位到第二个点上方的安全的Z位置,速度同 上,此处高度一般离下面要测的点3MM) G65P9811 (安全慢速到达第二个探点的Z位置,另外,此步探完点后, 会自动的返回到上一步的位置) #602=#142 #142为第二个探点的理论与实际探得的“Z实”的差值, 它是在O9811里面自动计算,然后传递给#142,#142 再将所得的值传递给#601,#601为第二个点Z向要补尝的值)G65P9810 Z35. 安全快速移到安全高度Z20.的位置) N3(Z+ POINT1) (测第三个点的Z值) G65P9810 F3000. G65P9810 Z19. G65P9811 #603=#142 G65P9810 Z20. N4(Z+ POINT1) (测第四个点的Z值) G65P9810 F3000. G65P9810 Z16. G65P9811 #604=#142 G65P9810 Z35. ..... ..... ..... N16(Z+ POINT1) (测第十六个点的Z值) G65P9810 F3000. G65P9810 Z16. G65P9811 #616=#142 G65P9810 Z35. (下面是对各探测的点的差值Z设定公差范围,超过了公差即跳转到N20 处执行) #620= (设定公差为,赋值给#620)

雷尼绍侧头的简单安装

雷尼绍侧头的简单安装 Ⅰ.连接 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提供了两个独立的测头输入接口,不需要开关或者参数去转换。测头的信号连接到NCU的X121插头上,X121是一个37芯的D型插头,功能接线如下: 注:一般第一测头接工件测头,第二测头接刀具测头。 说明:除连接手轮外的另一根手轮短接线: X1/3黄兰紫绿插到X121的X5 中 X2/4黑棕灰桔插到X121的X10中 跳线设置:S1 S2 S3 S4 全部跳开?? 1.1关于雷尼绍测头的接线: 刀具侧头:MI 8-4 A10—P242 A11----M028 A12---N24 B1---P242 B2----N24 B3---PE A1---屏蔽A2---M002 蓝色线A3----M003 红色线(查看实际说明书) 电源连接:绿紫接工件测头,绿接正,紫接零。黄兰接刀具测头,黄接正,兰接零。 接收器侧:P242---红色N24---- 棕色和黑色M009----橘黄色2614 测头使能白色 1.2检验连接是否正确 当所有接线完毕后,需要检验刀具测头和工件测头是否完好才可使用。进入MENU SELECT → Diagnosis → PLC Status→ Series startup菜单下: * DB10.DBX107.0 (刀具测头):默认状态=0,当用手触摸测头,值变为1。表明刀具 测头接线正确。 * DB10.DBX107.1 (工件测头):默认状态=0,当执行M59指令后,用手触摸测头, 值变为1。表明工件测头接线正确。 Ⅱ配对 1.将电池插入到探头中,并按住探针。显示红绿蓝闪烁>紫紫黄-->红红红--> 红红红闪2.按住探针直到紫紫黄--(无线电开启方式)。 3.按住探针大于4S,出现红红红--(无线电关闭方式或旋转关闭方式)松开探针。 4.按住探针大于4S,直到出现蓝蓝蓝—松开探针(配对模式关闭) 5.出现蓝蓝蓝--后触发探针同时开启RMI即接上24V 接收器出现绿绿绿绿绿 6.灯灭后,断开RMI,再启动,探针同时松开,触发,松开,出现黄红黄红黄 7.不接触探针,使之处于待机状态大于20S,配对结束。

雷尼绍测头在SIEMENS系统上的测量循环

任选输入 R2 = b 表面的角度公差例如30度±1度输入 R1 =30. R2 = 1. 示例:R2 = 5设定公差为5度 R11 =h 彼测型面尺寸的公差值祇 示例:对于尺寸50.0 mm +0.4 mm -0 mm 中间尺寸杲50.2 min 公差0.2 mm R11=O2D (对于尺寸公称尺寸是1-968 in +0,016 in -0 in中间尺寸是1.976 in 公差是0.008 in R11 = 0.008) R19^s 更i殳定的零点保直号° 该号码的零点偏置将要被更新. R19 = 0(G500) R19= 1 to R19 =4(654 至G57) R19 = 5toR19 = 99 (G505 至G599) R19= 1000(Jt* 零点偏置} 示仙R19 = 3. R20 = t 要被更新数值的刀具偏置号 示例;R20 = 20更新20呂刀具刀沿D1 (默认情况)的刀偏值, R20 = 20.2更 新20号刀具 刀沿D2的偏 置数值" (L981Q)

保护定位(测头融发监控) 肯转开启测头L9832 炭转关I无测头L9833 清理全局"FT参数L9800

输出变量 输出变量-表1

输出变量-表2

该偿承用来获得测头装在刀柄上时的长度、. 该律环用来获得探针的偏心值、 该循环用来获得测球的半径值 测头标定 子程序L9801 子程序L9802 子程存L9803

例1:用内部型面的完整标定 G54X35.Y0 移动到离开中心位萱以便进行长度蘇定 Z100.D01 激活刀沿D1的偏萱定位到100 mm (3+94 in) L9832 旋转开启测头(包括SPOS=0进行主轴定向) L9800 清理全哥R:1参数 R26 = 30 R9 ==3000 保护定位到参考面上方 L9810 R26 = 20,006 R20 = 20.测头长度的标定? L9801 顶面坐标为20.006 mm (7.876 in) R24 = 0 R25 = =0保护定位到中心位置。 L9810 R26 = 5. 保护定位到孔内口 L9810

外发 雷尼绍测头用凯恩帝宏程序调用顺序及说明

雷尼绍测头用宏程序调用顺序及说明 测头使用步骤: 第一步:梯图编写 (2)梯图编写(M78/M79提前在COD表已经定义好,直接调用即可,选手不做;输入点X12.2触发G11.7也是系统做的,选手无需做;选手要做的就是编写M代码触发和断开输出的编写) M78对应PLC地址:R82.5 M79对应PLC地址:R82.6 (3)接线 特别注意:雷尼绍测头打开需要高电平,但凯恩帝输出信号只能是低电平. 首先凯恩帝系统输入的端子定义是X12.0\X12.1\....X15.7,分线器上面没有直接标出输入的名称而是用数字代替,1代表X12.0,2代表X12.1,3代表X12.2,依次类推...... 其次凯恩帝系统输出的端子定义是Y12.0\Y12.1\....Y15.7,继电器板上面没有直接标

出输入的名称而是用数字代替,由于采用继电器板,一个输出口要对应三个端子,1代表输出Y12.0公共端,可以是0V 也可以是24V ,1NC 代表输出Y12.0常闭,1N 代表输出Y12.0常开;2代表输出Y12.1公共端,可以是0V 也可以是24V ,2NC 代表输出Y12.1常闭,2N 代表输出Y12.1常开,依次类推......,17代表输出Y14.0公共端,接24V ,17NC 代 表输出Y14.0常闭,17N 代表输出Y14.0常开,测头开信号直接接在17N 即可 最后了解雷尼绍接线,如下图: 特别说明:雷尼绍测头开启是要输入高电平的Y14.0,但是凯恩帝系统输出均为低电平,此时如果用的普通分线器,只能通过继电器转接;但是如果用的是继电器板,就不用转接了,实际比赛用的是继电器板,所以不涉及外加继电器转接的问题。 (4)诊断

雷尼绍探针头程序文件

O8810 (WEB MEAS.) (TOOL CHOICE) M19 (SPINDLE ORIENTATION) G90 G80 G40 G0 (PREPARATORY CODE) G59 X0. Y0. G43 H20 Z50. (ACTIVATE OFFSET TO 100MM ABOVE) G65 P9014 Z-8. F1000 (PROTECTED MOVE) G65 P9010 X365. S1. (WEB MEAS.) G65 P9014 X-30. F3000 G65 P9010 Y255. S1. G65 P9014 Z100. F3000 (REFERENCE RETURN) (CANCEL OFFSET) M99 (PROGRAM END) O9010 (REN WEB PKT) G90 G80 G40 M98 P9724 #9=#109 #1=#5041 #2=#5042 #15=#5021 #16=#5022 #118=#0 IF[#24 EQ #0] GOTO3 IF[#25 NE #0] GOTO16 #7=#24 #4=#500 IF[#26 EQ #0] GOTO2 IF[#18 NE #0] GOTO1 #18=5.0*#9 N1 #118=#24/2+#4+#18 N2 G65 P9705 D[#24] Q[#17] Z[#26] F[#9] GOTO6 N3 IF[#25 EQ #0] GOTO16 #7=#25 #4=#502 IF[#26 EQ #0] GOTO5 IF[#18 NE #0] GOTO4 #18=5.0*#9 N4 #118=#25/2+#4+#18 N5 G65 P9704 D[#25] Q[#17] Z[#26] F[#9] N6 IF[#145 NE 0.0] GOTO17 IF[#26 EQ #0] GOTO7

雷尼绍测头系统在西门子840D系统中的应用

雷尼绍测头系统在西门子840D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雷尼绍OMP60测头系统与西门子840D系统加工中心配 合实现夹具与工件测量方法,包括参数设置、测头校正和测量循环的应用。 关键词:雷尼绍测头;OMP60;在线测量;数控机床 1、引言 在加工中使用的测量探头可进一步提高产品精度和质量的保证能力,现加工 设备上使用的测量探头主要有雷尼绍、寻边器、3D测量仪三种,其中雷尼绍具有自动测量、精度高的特点,对该测头及衍生出的在线测量系统的编程应用及其扩 展应用研究和使用经验均比较缺乏,目前应用范围也相对狭窄。本文主要对高精 度测量测头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研究,扩展了其应用范围及形成规范的测量程序, 提高了产品质量保证能力。 2、测量系统及原理 2.1测头系统连接 OMP60测头系统主要由刀柄、测针、测头和光学接收器组成,光学接收器主 要用于传输和处理工件检测测头与数控系统之间的信号,其用于测量工件的测头 系统连接示意图(图1)。 图1系统连接示意图 2.2 测量原理 测头的工作原理:在测头内部有一个闭合的有源电路,该电路与一个特殊的 触发机构相连接,只要触发机构产生触发动作,就会引起电路状态变化并发出声 光信号,指示测头的工作状态;触发机构产生触发动作的唯一条件是测头的测针 产生微小的摆动或向测头内部移动,当测头连接在机床主轴上并随主轴移动时, 只要测针上的触头在任意方向与工件(任何固体材料)表面接触,使测针产生微 小的摆动或移动,都会立即导致测头产生声光信号,通过电缆向外输出一个经过 光电隔离的电压变化状态信号。 3、测头标定 3.1 标定目的 安装测头至主轴前,必须在加工系统中输入测头的参数,参数包含测球半径、刀具长度、刀具号,在进行标定之前需在机床上将测头探针的跳动调至0.005mm 范围内。 使用前测头必须进行标定测量,因为测头装配在刀柄上测头探针不可能准确 地位于主轴线上且刀具长度测量也存在误差,工件测头只是机床通讯测量系统的 一个组件,系统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引入一个测针触发位置与报告给机床的位置之 间的常量。如果测头未进行标定,该常量值将在测量中产生误差。标定测头就是 允许测量软件对该常量进行补偿,常量自动存储在数据块GUD6内。 以下情况需对测头进行标定 第一次使用测头系统; 1) 测头上安装新的测针; 2) 怀疑测针变形或测头发生碰撞; 3) 定期补偿机床机械变化;

雷尼绍测头使用经验总结

//优先级别:红、绿、蓝、黑 1.测头刀长 有补偿路径时需要将测头刀长设为基准刀长,且测头刀长不能虚设必须为其实际刀长。由于测头不能在对刀仪上进行对刀,要想利用已知的刀具长度进行计算,只需要在同一个基准面上进行对刀,得到的Z向原点差值即为刀长之差。 1.在刀具设置中将“对刀基准与对刀仪原点间距”和“机外对刀刀长换算参数”清零; 2.使用测头在工件表面对刀,记下机床坐标Z1; 3.换刀,用一把加工刀具在工件表面同样位置对刀记下机床坐标Z2; 4.对刀设为当前刀具刀长,并在刀具设置中记下刀长Z3 5.测头刀长=Z3-(Z2-Z1); 一般测头比加工刀具长,所以算出的测头刀长的绝对值小于加工刀具刀长的绝对值。 在45系统T213版本的升级说明中给出了刀具参数的设置流程,有些同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只要理解了刀具长度的换算关系,不止一种方法可以得到测头刀长。 2.测头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异常报警 1)b08-c:12位扩展输入信号暂停。可能是测头信号设置错误、接收器被遮挡、在移动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或者电量不足。测头电量不足时,马波斯测头信号灯黄橙闪烁,雷尼绍测头蓝绿或蓝色闪烁。 2)310-0:碰触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信号。需要修正测量点位置或者增大探测距离,目前45系统中允许的最大探测距离为40mm。 3)313-100:碰触回退后信号未消除。说明回退距离太小或者搜索速度过大,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应为:回退距离=搜索速度/2+0.05。一般建议首次测量速度不小于0.4mm,45系统中默认的是两次触碰模式,即先以搜索速度碰触到工件后再回退一段距离,然后以准确测量速度进行探测,第二次触碰到的位置才会保存在测量结果中;使用单次触碰模式可以提高探测效率,但测量精度会下降,可在一些对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使用。 4)311-0:测头信号异常。需要确认当前测头状态是否正确。 5)路径类型与刀具类型不符。探测路径使用的刀具必须与设备参数设置里接触式测头设置的占用刀位一致。 6)数据已经被更新,不能重复更新。检查测量点编号或者数值保存编号是否重复使用。 7)计算源数据无效,不可使用。测量计算中使用了还未探测的点或者未赋值的数值编号。 8)计算源数据不足。计算角度、中心等使用的测量点数不够。 9)尺寸超差。测量结果超出允许的误差范围,若相差数值比较异常需要仔细检查测量点的设置、属性等。 3.测头安全操作及保养 1)测头接线或拆线之前要先断掉电源,接完线后应先检查线路再给机床上电,拆掉测头模块后应在机床配置参数中退选“允许接触式测头”。 2)未经JD45Test调试的测头不能使用,调试正常后最好进加工界面确认一下测头能

雷尼绍测头的应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生产的快速发展,测量技术日益显著。而相当长的时间内,测量基本上是静态的,即测量对象在测量过程中不变化或没有明显变化,同时,测量大多是“离线”的,而不是“在线”的,即不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实现。比如,对于生产,离线的静态测量只能对零部件和成品分别进行检测;而对生产加工的过程则无能为力。如果能对生产制造过程加以检测,即进行所谓的“在线测量”,则不仅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增加产量,降低消耗、减少成本、提高效率,而且还可以随时监测甚至排除生产中的潜在问题,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国际上,上世纪60 年代后期开始,在机测量技术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是由于科技、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质量和效益的挑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传感器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等的进展,为在机测量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974 年召开的第一次在机测量国际会议,进一步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对在机测量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起了有力作用。 近年来,基于接触式、非接触式等各种测头的在机测量技术在现代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触发式测头在国外发展较早,技术也都相对成熟,测头的位置坐标主要通过加工设备的控制系统存储,其精度主要取决于加工设备的定位精度。因此,为了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国内外的研究大多都是采用国外的数控系统和加工设备,比如:FANUC 数控系统等而随着国内加工设备的精度提升,此次采用北京精雕控制系统及其北京精雕高速雕刻中心来完成测头的在机测量研究。对于非接触式测量方式,激光扫描法相对成熟,比如国外大多采用FANUC 数控加工中心上配激光测头,使其附加了数控测量功能,实现了三轴机床上的在机测量。 随着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机床在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虽然机床按程序执行,但加工时间短,效率高,但工件对准、检查等辅助加工时间没有缩短,甚至占整个加工过程的1/3 以上。面对这些问题,使用Renishaw 探头不仅避免了重复编程,节省了编程和调试时间,还具有机器测量功能,保证了机床生产和操作的可靠性,保证了产品加工尺寸精度。 1.2 雷尼绍测头在机测量介绍 在数控加工过程中,有很多时间被工件的装夹找正及刀具尺寸的测量所占去。 采用工件测头系统,可在机床上快速、准确测量工件的位置,直接把测量结果反馈到数控系统中修正机床的工件坐标系。若机床具有数控转台,还可由测头自动找正工件基准面,自动

哈斯-雷尼绍测头探针系统使用指南20110214

哈斯、雷尼绍 测头探针系统使用指南 VQC雷尼绍测头模板 使用HAAS/雷尼绍测头可以简化测头程序,并且可以定制,包括5部分:主轴探头1-9,主轴探头10-18,刀具偏置,测头校验,帮助。

这包括最近发放哈斯机床探针(由雷尼绍制造)设置模板。 因为没有人知道如何使用,很多测头使用率低,并且说明书非常复杂。 哈斯VQC探针系统包括一个主轴探头,工具设置探头,探头接收和Renishaw软件(约49k ,9000宏)。 它大大简化了编程和设置和使用的探针。 创建的程序调出所需的宏子程序。 样板被分成4个种类显示。因为15个类别的限制,在VQC模板中这是一个单独的程序(O09910)。 程序文件“vqcpsmei.pgm”包括42个子程序。 附带的雷尼绍软件给有编程/探头的经验的人提供了完整的探测能力。 注:帮助是一个新的类别,显示在软件更改。 如果您已经加载规则的铣床VQC模板(VQC进入方法:MDI模式下按程序键两次,选择VQC),你可以按到程序清单。然后,您可以选择探头模板(O09996)。 注:通常有一组数目的宏用来探针。这些都是9000系列程序。 通过选择方案9996你会得到探针模板所示。

Here you can see the five categories of the Probe Templates. If we select the first category (by pressing WRITE/ENTER) we get these templates (next slide): 在测头模板中可以看到5个分类。 如果我们选择第一类(按写入/回车),我们得到这些模板(下图):

雷尼绍CNC探头编程步骤V01

雷尼绍探头使用介绍 第一草探头程序编程 第一节编探点程序 1?定原点,找各探点坐标值 先在UG软件里定好工件坐标系原点,然后用UG软件将需要探点的位 置的点(X Y Z)找出来,记录下来,以编探点程序用。 2?编探点程序(探点程序的名字自己定如:06666) 探点程序里面控制探头的移动需要调用两个重要的探头运算程序09810 和09811。探点程序格式案例:(以下是编探Z点的案例) % O6666(PROBE) G91G28Z0 G90 GO G17 G40 G49 G69 G80 (快速定位到到G54坐标系中的要探点的第一个点上方) 主轴定位,S是让主轴转一个角度,如果是探Z轴方向的点, 就不需要,如 果是探侧面,就需要S,即转角度,使探头在探各侧面时都是使用探针红宝石球的一个面测量,减小 M05 M17 (open probe)(打开探头,这个指令是由接线时接到相应端口决定的) G43 Z50.H11 G90G00Z50.(建立刀长,即读取探头的长度)(探头快速下到Z50.的位置) M6 T11 (探头装在T11刀座上,换T11号探头到主轴上)G90 G00 G54 X-18. Y50. M19 (S_ ) (

N1(Z+ P0INT1) G65P9810 X-18. Y50. F3000. G65P9810 Z19.(测第一个点的Z值) (安全快速定位到第一个点的X Y位置,速度为F3000.)(安全快速定位到第一个点上方的安全的Z位置,速度同

上,此处高度一般离下面要测的点3MM) (安全慢速到达第一个探点的Z位置,另外,此步探完点后, 会自动的返回到上一步Z19.0 的位置) (#142为第一个探点的理论Z16.08与实际探得的“ Z实”的差值, 它是在0981俚面自动计算,然后传递给#142,#142 再将所得的值传递给#601,#601为第一个点Z向要补尝的值)安全快速移到安全高度Z20. 的位置) (测第二个点的Z值) (安全快速定位到第二个点的X Y位置,速度为F3000.) (安全快速定位到第二个点上方的安全的Z位置,速度同上,此处高度一般离下面要测的点3MM) (安全慢速到达第二个探点的Z位置,另外,此步探完点后,会自动的返回到上一步Z19.0的位置) 为第二个探点的理论Z16.08与实际探得的“ Z实”的差值, 它是在09811里面自动计算,然后传递给#142,#142 再将所得的值传递给#601,#601为第二个点Z向要补尝的值) 安全快速移到安全高度Z20. 的位置) N3(Z+ POINT1) G65P9810 X12.5 Y51.1 F3000. G65P9810 Z19. G65P9811 Z16.08 #603=#142 G65P9810 Z20. N4(Z+ POINT1) G65P9810 X12.2 Y49.2 F3000. G65P9810 Z16. G65P9811 Z13.73 #604=#142 G65P9810 Z35. (测第三个点的Z 值) (测第四个点的Z 值) N16(Z+ POINT1) G65P9810 X-16.5 Y-18.2 F3000. G65P9810 Z16. G65P9811 Z14.23 (测第十六个点的Z 值) G65P9811 Z16.08 #601=#142 G65P9810 Z20. N2(Z+ POINT1) G65P9810 X-16.5 Y48.3 F3000. G65P9810 Z17. G65P9811 Z14.23 #602=#142 #142 G65P9810 Z35.

雷尼绍使用手册

雷尼绍中文说明书 山善(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技术部

一. 雷尼绍测头的标定:测头标定是矫正测头球相对主轴中心线的偏差和测头的 长度误差以及探针球的半径误差。 1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需要标定测头: a 第一次使用测头时。 b 测头上安装了新的探针。 c 怀疑探针弯曲或测头发生碰撞时。 d 周期性地进行标定以补偿机床的机械变化误差。 e 如果测头柄的重新定位的重复性差。 2 将已知内孔经的Master (随测头一起标定用的标准块)置于工作台且靠近 主轴的一边。 a. 如图一所示用千分表将Master 沿着X 方向拉平后水平的固定在台 面上; b. 用千分表找正Master 标位置(将其置于G54X- Y-中); c.在主轴上安装验棒(Testbar),移动 Z 轴并用块规测量master 的位置如 图二所示 d.使w 轴在原点位置,譬如 Testbar 长度=350.311mm 块规长度=30.00mm 此时Z轴机械坐标为-1148.291mm (图一) (图二) e.设定标定时用的工件坐标系Z=-1148.291+(-30.0)+(-350.311) =-1528.602mm(将其置于G54Z--) f.执行T1M06(因为预先设定T01为测头专用); g.将测头安装到主轴上,擦干净测球并用千分表测量测球的跳动,如果跳 动大需要重新调整(测头柄上四个方向均有调整螺丝); h.测头每次安装到主轴孔内时必须一致即不能旋转180度再安装,为了避 免误差; 3.完整标定测头需要O9801、O9802及其O9803或者O9804程序 标定程序依次说明: 1.(O9801)测头长度的标定:

雷尼绍测头的应用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生产的快速发展,测量技术日益显著。而相当长的时间内,测量基本上是静态的,即测量对象在测量过程中不变化或没有明显变化,同时,测量大多是“离线”的,而不是“在线”的,即不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实现。比如,对于生产,离线的静态测量只能对零部件和成品分别进行检测;而对生产加工的过程则无能为力。如果能对生产制造过程加以检测,即进行所谓的“在线测量”,则不仅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增加产量,降低消耗、减少成本、提高效率,而且还可以随时监测甚至排除生产中的潜在问题,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国际上,上世纪60 年代后期开始,在机测量技术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是由于科技、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质量和效益的挑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传感器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等的进展,为在机测量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974 年召开的第一次在机测量国际会议,进一步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对在机测量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起了有力作用。 近年来,基于接触式、非接触式等各种测头的在机测量技术在现代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触发式测头在国外发展较早,技术也都相对成熟,测头的位置坐标主要通过加工设备的控制系统存储,其精度主要取决于加工设备的定位精度。因此,为了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国内外的研究大多都是采用国外的数控系统和加工设备,比如:FANUC 数控系统等而随着国内加工设备的精度提升,此次采用北京精雕控制系统及其北京精雕高速雕刻中心来完成测头的在机测量研究。对于非接触式测量方式,激光扫描法相对成熟,比如国外大多采用FANUC 数控加工中心上配激光测头,使其附加了数控测量功能,实现了三轴机床上的在机测量。 随着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机床在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虽然机床按程序执行,但加工时间短,效率高,但工件对准、检查等辅助加工时间没有缩短,甚至占整个加工过程的1/3以上。面对这些问题,使用Renishaw探头不仅避免了重复编程,节省了编程和调试时间,还具有机器测量功能,保证了机床生产和操作的可靠性,保证了产品加工尺寸精度。 1.2雷尼绍测头在机测量介绍 在数控加工过程中,有很多时间被工件的装夹找正及刀具尺寸的测量所占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