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开发井网优化设计

煤层气开发井网优化设计
煤层气开发井网优化设计

煤层气参数井小井眼钻井技术

煤层气参数井小井眼钻井技术 3 莫日和1 覃成锦2 高德利2 (1.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1; 2.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昌平区 102249) 摘 要:为了降低煤层气钻井成本,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试用了小井眼钻井技术钻参数井。本文介绍此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中包括:钻井地面设备的配置,各开钻具组合的构成,钻进参数的选择,钻井液体系的选择,钻井液体系的性能维护,钻井液固相控制的措施,防斜、取芯和测井的技术。此技术在贵州保田青山项目6口井的施工中得到成功的应用,其所需费用不及常规油气钻井技术的一半。综上所诉,煤层气井小井眼钻井技术是切实可行。关键词:小井眼 煤层气 钻井 参数井 Slim H ole Drilling T echnology for Parameter Well of C oalbed Methane M o Rihe 1,T an Chengjin 2,G ao Deli 2 (1.China United C oalbed Methane C orporation ,Ltd.Beijing 100011;2.C MOE K ey Lab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i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Abstrac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st in drilling ,China United C oalbed Methane C orporation adopts slim hole drilling technology to drill parameter wells.In this paper ,key parts of this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which includes selections of surface equipment ,drill string ,drilling parameter and drilling fluid ,maintenance of drilling fluid ,control measures of s olid content ,deviation prevention ,coring technology ,and logging technol 2ogy.These techniques are success fully applied in the Qingshan project in Baotian ,G uizhuo Province ,which only cost less than half of what may cost in 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well drilling.According to the above dis 2cussion ,a conclusion can be reached that slim hole drilling is feasible for the drilling of parameter well.K eyw ords :Slim hole ;coalbed methane ;drilling ;parameter well 煤层气就是煤层中的甲烷气,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其产生机理是降压、解析、扩散和渗透等过程。煤层气井垂深一般为300~1500m ,单井产量偏低,为1000~10000m 3/d (通常为3000~5000m 3/d ),而且作为储层的煤层与常规石油天 然气储层相比具有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目前,国内煤层气田勘探环境的特征是:勘探区地处丘陵或山地,交通不便,山高坡陡,便道路远湿滑,简易公路坡陡弯急,煤田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煤储层机械强度低,易造成井下情况复杂和井下事故,煤储 3获中国石油集团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煤层气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06A20202)资助 作者简介 莫日和,男,汉族,1969生,广东高州人,油气井工程专业,硕士,现任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从事钻探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 第5卷第3期 中国煤层气 V ol 15N o 132008年7月 CHI NA C OA LBE D METH ANE July 12008

A油田井网优化调整可行性研究

A油田井网优化调整可行性研究 摘要:分析了A油田高含水期产量递减、含水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井网优化调整方式。利用数值模拟、综合分析等方法对A油田一断块的油层动用状况、剩余油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窄小砂体油田高含水期井网优化调整的可行性及方法,为进一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借鉴。 关键词:井网优化窄小砂体剩余油注采关系 一、主要影响因素 (1)砂体发育规模小且分布零散。研究表明,A油田主体河道砂呈南北向分布,砂体宽度100-200m,同排相邻2口以上的井钻遇同一条河道砂体井数仅占钻遇河道砂体井数的6.9%。与长垣北部油田相比,单层厚度较薄,砂体发育规模较小,侧向连续性和连通性较差。 (2)单向连通比例大。A油田水驱控制程度72.9%,其中单向连通比例高达36.3%。各类微相中,连通比例范围在3.6-35.9%之间,反映出不同微相间水驱控制程度差别较大。 (3)部分区块油水井数比大。A油田目前总油水井数比为1.90,正常开井的油水井井数比为1.92,五个断块油水井数比都在2.0以上,说明A油田目前井网仍然不适应,从单砂体来看,普遍存在有注无采、有采无注等情况。 二、井网优化调整可行性研究 2.1加密调整对象 (1)目前井网控制住的砂体,但因注采关系不完善或物性差而没有动用、动用差的储层。 (2)因砂体发育规模小,原井网控制不住,而新井网能够钻遇的砂体。 2.2加密调整潜力 (1)原井网未动用和动用差的储层潜力。根据A油田一断块60口井环空测试资料统计,平均单井未动用和动用差的厚度为2.07m。 (2)井网控制不住的储层潜力。统计A油田二次加密井完钻后可调厚度情况,平均单井新钻遇砂岩层数为1.2个,占可调层数的27.9%,钻遇厚度为1.2m,占可调厚度的25.6%,新钻遇砂体比例较高,说明A油田砂体规模小、分布零散,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低,具有一定的加密调整潜力。

煤层气钻井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煤层气钻井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2008-11-17 来源 关于煤层气 1.1煤层气的成因及主要成份 煤层气是一种在含煤岩层中,以腐植性有机物质为主的成煤物质在成煤过程中自生、自储式非常规的天然气,俗称瓦斯,主要成分为CH4,占90%以上。煤层气在煤层中生成,并以吸附、游离状态储存在煤层及邻近岩层之中。 1.2煤层气的危害 煤层气一直被看作是对煤矿开采造成严重安全威胁的有害气体,在煤炭开采史中,由于煤层气导致了多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和煤与瓦斯的突出事故。煤层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具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其温室效应要比CO2大20倍,散发到大气中的甲烷污染环境,导致气候异常,同时大气中的甲烷消耗平流层中的臭氧,而臭氧减少使照射到地球上的紫外线增加、形成烟雾,还可诱发某些疾病,危害人类健康。 1.3煤层气的利用 另一方面,甲烷作为煤层气的主要成分,其常温下的发热量为3.43~ 3.71MJ/Nm3,其热值与天然气相当,是一种高效、洁净的非常规天然气,可以用作民用燃料,也可以用于发电和汽车燃料,还是化工产品的上等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1.4山西沁水潘庄矿区煤层气开发 山西沁水潘庄矿区煤层气开发已经初具规模,其中由中联公司开发的煤层气井日产气量平均在2000m3以上,主要用作化工及工业燃料、汽车燃料等,山西晋城煤业集团所属的寺河煤矿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120MW燃气轮低热值煤层气发电站。 1.5煤层气钻井工艺 煤层气钻井工艺基本和石油钻井工艺相似,都是在井眼钻成后,全井下生产套管,固井,然后通过射孔、压裂等工艺,最后达到采气的目的。一九四队从2006年8月起在山西沁水县为中联公司施工煤层气井,已成功完井6口,进尺2800多米,实现产值300余万元。本文结合煤层气井施工的实际,提出煤层气井钻井施工中防止井斜、钻井液固相控制、煤层钻进、下套管和固井这四个关键性技术问题。 2.煤层气钻井施工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2.1钻井防斜 2.1.1煤层气钻井对井斜的要求 由于在钻井完成后,还要进行射孔、压裂、安装井下装置等后续施工,对于钻井质量中的井斜有严格的要求,井深500m井斜0~1.0°为优质,1.0~2.5°为合格,超过2.5~3.0°为不合格,超过3.0°为报废。 2.1.2造成井斜的主要原因

1 煤层气水平井钻井工程作业规程

煤层气水平井钻井工程作业规程 The Operation Regul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Horizontal Drilling 1 范围 本标准作为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联公司)企业标准,规范了煤层气水平井钻井工程作业全过程的程序和要求。包括水平井钻井工程设计、钻前准备及验收、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作业、水平井测量作业、水平井完井作业、水平井钻井工程质量要求、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HSE)要求、水平井钻井工程资料汇交要求等六项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水平井钻井工程的设计、施工作业、工程质量要求、资料汇交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UCBM 0301 煤层气钻井作业规程 GB/T 8979 污水排放要求 GB/T 11651 劳动保护用品 SY/T 5172 直井下部钻具组合设计方法 SY/T 5272 常规钻井安全技术规程 SY/T 5313 钻井工程术语 SY/T 5322 套管柱强度设计推荐方法 SY/T 5334 套管扶正器安装间距计算方法 SY/T 5358 砂岩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方法 SY/T 5396 石油套管现场验收方法 SY/T 5411 固井设计格式 SY/T 5412 下套管作业规程 SY/T 5435 定向井轨道设计与轨迹控制 SY/T 5526 钻井设备安装技术、正确操作和维护 SY/T 5547 动力钻具使用、维修和管理 SY/T 5618 套管用浮箍、浮鞋 SY/T 5619 定向井下部钻具组合设计作法 SY/T 5672 钻井井下事故处理基本规则 SY/T 5724 套管串结构设计 SY 5876—93 石油钻井队安全生产检查规定 SY/T 5957—94 井场电器安装技术要求 SY/T 5958 井场布置原则和技术要求 SY/T 5964 钻井井控装置组合配套规范 SY/T 6075 评价入井流体与多层配伍性的基础数据 SY/T 6228—1996 油气井钻井及修井作业职业安全的推荐方法中第八章和第10.5、10.6款 SY/T 6283—1997 石油天然气钻井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指南 SY/T 6426 钻井井控技术规程 3水平井钻井工程设计

沼气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 48页)

沼气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 48页)

**公司粪类·蓝藻大型沼气工程 初步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1.1 项目名称 (1) 1.2项目承担单位 (1) 1.3项目主管单位 (1) 1.4项目监管单位 (1) 1.5项目建设地点 (1) 1.6工程投资范围 (1) 1.7项目背景 (2) 1.8建设内容及规模 (6) 1.9项目概算 (6) 1.10资金来源 (6) 第二章设计依据与原则 (7) 2.1设计依据 (7) 2.2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 (7)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概述 (9) 3.1自然条件 (9) 3.2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0) 第四章总体布局 (13) 4.1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13) 4.2布局划分 (13) 4.3沼气站布置 (13) 第五章工艺设计 (14) 5.1 工艺参数设计 (14) 5.2工艺流程 (14) 5.3工艺设施(构筑物)设计说明 (14) 第六章设备选型 (25) 6.1设备选型原则 (25) 6.2所选设备型号 (25)

7.1设计依据 (27) 7.2设计范围 (27) 7.3建筑设计 (27) 7.4设计说明书 (28) 第八章结构设计说明 (31) 8.1设计依据 (31) 8.2自然条件 (31) 8.3设计说明 (32) 第九章电气说明 (33) 9.1设计依据 (33) 9.2设计原则 (33) 9.3设计说明 (33) 第十章给排水设计说明 (35) 10.1设计依据 (35) 10.2设计内容 (35) 10.3设计方案 (35) 第十一章供暖设计说明 (36) 11.1设计依据 (36) 11.2设计内容 (36) 11.3设计方案 (36) 第十二章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37) 第十三章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和应急预案 (38) 13.1运行模式 (38) 13.2运行管理 (38) 13.3人员培训 (39) 13.4维护保养与检修 (39) 13.5使用及维修年限 (40) 13.6应急预案 (40)

煤层气01钻井工程设计

. 恩洪煤田煤层气勘探EH-01井 钻井工程设计 1 设计依据 主要依据: 1)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恩洪煤田煤层气勘探总体部署方案》; 2)《恩洪煤田清水沟井田地勘报告》; 3)本勘探区与相邻勘探区以往钻探施工经验; 4)现有煤层气钻探施工设备、人员、技术状况实际。 2 基本数据 ●钻井名称:EH-01 ●钻井性质:煤层气参数井兼生产试验井 ●设计井位:曲靖市东山镇咱得村北,清水沟井田北部15勘探线上1501号钻孔以东125m处。 ●设计坐标:X 2802050 Y 18412825 Z 2005 ●设计井深:660m

b号煤层。 C、C、l●目的煤层:P组C212916b号煤层以下50米,下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完钻层位:C21●完井方式:套管完井。 3 钻井目的 1)获取系统可靠的目标煤层的储层参数,主要包括煤层厚度、埋深、煤岩及煤质特征、割理和裂隙发育程度、含气量、含气饱和度、. . 等温吸附曲线、渗透率、储层压力、原地应力、煤层顶底板岩石的力学性质等参数; 2)评价该区煤层气地质条件、储层特征、资源分布与开发条件。3)根据分析、测试资料决定是否对参数井进行扩孔改造,变成生产试验井,对目标煤层进行压裂排采试验,以获取煤层气井生产数据;4)根据排采试验成果,评价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和开发试验的可行性。 4 技术要求 4.1 钻井液性能使用要求 储层压力一般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根据区域地质、煤田地质资料,预测该区煤储层压力梯度在10—12kPa/m之间。据此可对钻井液及各项工程参数进行调整,维持近平衡钻进。 根据该区构造复杂、断层多,煤层层数多、厚度大、倾角大的特点,如何有效的保持井壁的稳定性又能尽量减少钻井液对煤储层的伤害,从而确保EH—01井能真正达到钻井目的。对该井钻井液性能使用要

文79小块相控井网优化配置技术研究

文 79小块相控井网优化配置技术研究 X 邵智敏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四厂,河南濮阳 457176) 摘 要:文79小块油藏属高压低渗油藏,储层平面、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导致油藏平面见效不同步,层间储量动用不均衡,开发井网对剩余油适应性变差。2011年以来,针对油藏存在的矛盾,开展了沉积微相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井网配置关系研究,并应用于矿场实践,油藏注采井数比由1∶1.2提高到1∶1,储量动用程度由47.2%上升到54.3%,增加7.1个百分点,采油速度由0.12%提高到1.15%,提高1.03个百分点,油藏采收率提高6个百分点,开发效果得到较大改善。 关键词:文79小块;难动用储量;细分沉积单元;井网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T E32+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1—0103—02 文79小块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南部,属高压低渗油藏,平均油层中部深度3100m 左右,平均孔隙度为15.6%,储层总体非均质性较强。文79小块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已进入中后期。层间储量动用不均衡,开发井网对剩余油适应性变差。2011年以来,针对油藏存在的矛盾,开展了沉积微相、剩余油分布规律及井网配置关系的研究,并应用于矿场实践,开发效果得到较大改善。1 相控井网优化配置研究 1.1 沉积微相研究 文79小块沙二下亚段沉积沉积环境为间歇性涨缩湖盆。将文79断块区与文33断块区整体研究,认识到:一是物源主要来自西部;二是由北向南水动力条件逐渐变弱,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规模变小。本次研究以文33块沙二下沉积剖面为基础,利用原标志18个,增加辅助标志19个,展开文南全区地层对比划分,制作多条剖面对比闭合,统一文南油田沉积单元对比划分标准,将该区沙二下亚段由46个小层划选择SRME 的方法去除)通常对于海底鸣震这样的短周期多次波可以选择预测反褶积方法压制多次,而海底多次波则选择SRME 方法压制。 [参考文献] [1] D .J .Ver schuur 著,陈浩林,张保庆,刘军等 译.地震多次波去除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 文鹏飞,徐华宁.952南区多道地震多次波压 制方法[J].南海地质研究,94~99. [3] 张金强,牟永光.多次波压制的自适应方法 [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37(3),209~ 215. [4] 闫桂琼,何玉华,龚建明,等.多次波压制技术 适用性分析[J ].海洋地质动态,2010,26,(8),42~45. [5] 李丽君.改进的波场外推海底多次波压制方法 [J ].海洋地质前沿,2011,27(4),61~64. [6] 李丽青,梁蓓文,徐华宁.海上单道地震资料中 多次波的衰减[J].2007,46(5):457~462.[7] 李鼎民,王克明,仵永强.新疆伊犁地区多次波 压制技术应用研究[J].2008,30(3):232~233. The overview of marine data multiple wave attenuation technology XU Yun-xia (Guangzhou Marine Geology Survey,Guangzhou,510760,China) Abstr act:As the sea-ming marine seismic data,seabed reflection,bottom r efection wave causes the phenomenon of multiple data very serious,so go to the many waves of ocean data on a data processing to remove the main content.T 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any waves of ocean data generated,the type and the main removal methods. Key wor ds:Multiple Wave;Produce;T ype;Removal Methods;Data Processing 103  2012年第11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X 收稿日期35 作者简介邵智敏(),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采油四厂地质研究所,工程师,6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工程专业,主要从事油藏开发地质研究。 :2012-0-2:1979-200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的设计范围、原则以及主要参数选取等。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参见 NY/T667-2003)的设计。畜禽养殖区沼气工程的设计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J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65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接地设计规范 CJJ31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

CJJ55 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 CJJ64 城市粪便处理厂设计规范 NY/T667-2003 沼气工程规模分类 3 术语和定义 GB18596-2001、NY/T667-2003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沼气工程 biogas plant 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的厌氧消化为主要技术环节,集污水处理、沼气生产、资源化利用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3.2 “能源生态型”处理利用工艺 Process of “energy ecological”disposing and using 畜禽养殖场污水经厌氧消化处理后作为农田水肥利用的处理利用工艺。 3.3 “能源环保型”处理利用工艺 Process of “energy environment”disposing and using 畜禽养殖场的畜禽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或以回用为最终目标的处理工艺。 4 总则 4.1 沼气工程的设计应该符合当地总体规划,与当地客观实际紧密结合,能够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处理与利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大型养猪场沼气工程设计方案1

大型养猪场沼气工程设计方案 受居民的饮食结构、畜禽产品的增殖性能、生产投资等因素影响,中国猪肉食用量在肉食消费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养猪业在畜禽养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1983年到2005年猪肉消费占肉食品比例均大于60%。2004年中国肉猪存栏48189.1万头,出栏61800.7万头,猪肉产量4701.6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肉类人均占有量达55.73 kg/人,其中猪肉36.17 kg/人,超过世界猪肉人均的15.74 kg/人。2004年我国全年畜禽养殖业粪便废弃物的产生量为25.76亿吨,其中猪年排泄粪便为12.31亿吨,占总粪便量的47.8%,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必然导致更大量的粪便废弃物,因此猪场粪污水的治理成为畜禽污染治理的关键。 2.1沼气产量计算 2.1.1干物质量计算 猪场基础母猪存栏量500头,猪场总存栏量为5354头,设计采用干清粪工艺,按《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计算,夏季污水排放量为1.8m3/(百头.d),冬季污水排放量为1.2m3/(百头.d),则排放污水量为64.2~96.4 m3/d。日产粪便量为5.1t/d,猪粪含水率按82%设计,干物质(TS)量计算见表2-1。本项目中,干物质量按照0.92 t/d进行设计。 2.1.2物料总量和补充水量计算 本设计中采用高浓度反应器设计,养殖场产生的5.1t鲜猪粪全部投放到高浓度反应器,并调配成10%干物质浓度,约需要4.1m3污水,余下猪场排放的污水经过水力筛,将部分存留在污水中的猪粪渣筛除,投入到配料池,与鲜猪粪一同调配(该部分物料包含在 5.1t 鲜猪粪中),过筛后污水进入储肥池,进行厌氧处理储存。 加水量计算: W=Xq(α×m0-W0) 式中Xq=16t m0=18% W0=1- m0=82% 配水比a= 11.5 若发酵物料干物质含量mp=8% 含水量wp=92% 则X=则α==11.5 W=16(11.5×18%-83%)=17.33t≈17t 每天进入发酵罐物料总量约16+17=33t (理论和实践测定:TS=8%之物料容重r≈1030㎏/m3) .通过有效保温和增温措施,确保全年恒定中温发酵(t=33℃-38℃), 则设计容积产气率ξ=0.8—1.2m3/m3.d 发酵罐的容积大小与发酵原料的特性、发酵液浓度和水力滞留期有关。 发酵罐的容积V1与每日处理原料量、发酵液浓度。发酵液密度和滞留期有关。 计算公式: V1 = G f * HRT / q y V1 为发酵罐内发酵液的容积;G 为发酵罐每天进料量;f 为发酵原料干物质含量;q 为发酵液浓度;y 是发酵液的密度。 发酵罐的总容积V等于发酵罐的发酵液容积V1加上发酵罐的储气容积V2。V2 一般取V2 = (8%~10% V1 V = V1 + V2 2.1.3沼气产量计算考虑2%的干物质损耗率,每天投TS 902kg,产沼率为0.28~0.32 m3/kg TS,取值0.30 m3/kg TS,可产沼气271m3。

最新煤层气01钻井工程设计

恩洪煤田煤层气勘探EH-01井 钻井工程设计 1 设计依据 主要依据: 1)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恩洪煤田煤层气勘探总体部署方案》; 2)《恩洪煤田清水沟井田地勘报告》; 3)本勘探区与相邻勘探区以往钻探施工经验; 4)现有煤层气钻探施工设备、人员、技术状况实际。 2 基本数据 ●钻井名称:EH-01 ●钻井性质:煤层气参数井兼生产试验井 ●设计井位:曲靖市东山镇咱得村北,清水沟井田北部15勘探线上1501号钻孔以东125m处。 ●设计坐标:X 2802050 Y 18412825 Z 2005 ●设计井深:660m ●目的煤层:P2l组C9、C16、C21b号煤层。 ●完钻层位:C21b号煤层以下50米,下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 ●完井方式:套管完井。 3 钻井目的 1)获取系统可靠的目标煤层的储层参数,主要包括煤层厚度、埋深、煤岩及煤质特征、割理和裂隙发育程度、含气量、含气饱和度、

等温吸附曲线、渗透率、储层压力、原地应力、煤层顶底板岩石的力学性质等参数; 2)评价该区煤层气地质条件、储层特征、资源分布与开发条件。 3)根据分析、测试资料决定是否对参数井进行扩孔改造,变成生产试验井,对目标煤层进行压裂排采试验,以获取煤层气井生产数据; 4)根据排采试验成果,评价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和开发试验的可行性。 4 技术要求 4.1 钻井液性能使用要求 储层压力一般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根据区域地质、煤田地质资料,预测该区煤储层压力梯度在10—12kPa/m之间。据此可对钻井液及各项工程参数进行调整,维持近平衡钻进。 根据该区构造复杂、断层多,煤层层数多、厚度大、倾角大的特点,如何有效的保持井壁的稳定性又能尽量减少钻井液对煤储层的伤害,从而确保EH—01井能真正达到钻井目的。对该井钻井液性能使用要求如下: 1)开孔至第一目标层以上10米,采用泥浆钻井,以便起到良好的护壁作用; 2)从第一目标层开始,要求采用清水钻进,以达到: ●最大限度地减少钻井液对煤层的污染; ●保证试井工作的顺利进行,以获取准确的储层参数。 4.2 钻井质量要求 根据该井钻井目的和任务,要求井身质量: 最大全角变化率不得大于10/30m,全井井斜不得超过30,井底最大位移不得超过10 m,井径扩大率小于20%。 4.3 钻井取芯要求

煤层气井总体设计

目录 地质部分 (1) 一、基本数据 (1) 二、枣圆煤层气开发试验区布井方案 及该井在井网中的位置钻探目的 (1) 三、设计依据 (2) 四、设计地层剖面及目的煤层深度、厚度预测 (3) 五、地质录井项目及要求 (3) 六、地球物理测井 (3) 七、地层测试 (4) 八、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 (4) 工程部分 (6) 一、井身结构及套管程序 (6) 二、井身质量、固井质量......等项要求.. (6) 三、各阶段施工要求 (6) 四、施工进度预测 (8) 资料要求 (9) 一、需要提交的资料 (9) 二、资料提交时间 (10)

地质部分 一、基本数据 井名: 井别:参数井+试验井 地理位置: 构造位置: 井位坐标: X:Y:H:米 设计井深:米 目的煤层:二叠系山西组3#煤层和石炭系太原组15#煤层。 完钻层位:奥陶系峰峰组。 完钻原则:钻穿石炭系太原组15#煤层以下60米完钻。 完井方法:套管完井。 二、开发试验区布井方案及该井在井网中的位置和目的任务 该井的主要钻探目的和任务是: (1)获取可靠的目标煤层(3#、15#)煤层气评价参数,主要包括煤层厚度、埋深、煤岩煤质、割理和裂隙发育程度、等温吸附特征、含气量、含气饱和度、地层压力、原地应力、煤及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等。 (2)根据获得的较可靠的煤储层实测参数,与TL-003井进行初步对比研究,指导井网其它各井下步施工方案。

(3)井网其它各井钻井工程全部结束后,统一对主力煤层—3#煤层进行射孔压裂和排水采气试验。 三、设计依据 (1)“沁水盆地南部枣圆煤层气开发试验部署方案”(1999) (2) “枣圆煤层气开发试验井网各井总体设计原则”(讨论纪要) (3)“沁水盆地XXX井完井地质总结报告”(1998.2) (4) 沁水盆地XXX、XXX等井总体设计 四、设计地层剖面及预测目的煤层厚度和深度 根据井网上已完井的XXX井(相距该井约800m)完井地质总结报告,结合其他煤田勘探钻孔资料,并参考樊庄区块3#煤层、15#煤层厚度等值线和底板标高等值线图,预测出该井钻遇地层深度和厚度见表1。 预计该井3#煤层顶界深度为470m,厚度约6.0m; 15#煤层顶界深度为580m,厚度约1.4m。 该井设计地层分层数据表表1

煤层气井钻井井控实施细则

煤层气钻井井控实施细则(暂行)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一年四月

目录 一一一总则 一一一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 一一一一级风险井井控管理 一一一二级风险井井控管理 第五章防火、防爆措施 第六章井控应急救援 第七章井控技术培训 第八章井控管理制度 第九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煤层气是一种以吸附态吸附在煤的微孔隙表面的气体,需要通过排水降压方式才得以采出,是一种非常规气藏。 第二条为了进一步推进煤层气钻井井控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井控管理水平,有效预防井喷事故的发生,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和油气资源不受破坏。参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与天然气钻井井控规定》,结合煤层气自身开发特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钻井工程施工作业,进入所辖地区的所有钻井队伍及相关技术服务队伍应执行本细则。 第二章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 第四条井控风险评估 根据煤层气特点,将煤层气钻井作业风险划分为两级,按二 级井控风险进行管理。 一级风险井:预探井、含浅层气和CO2、H2S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开发井、评价井。 二级风险井:不含浅层气和CO2、H2S等有毒有害气体的详探(评价)井、开发井。 第五条井控分级管理 (一)井控装备配套 一级风险井必须安装防喷器,二级风险井在满足一次井控的条件下,可不安装防喷器。

(二)管理要求 一级风险井:相关建设单位在公司专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全 面进行管理。 二级风险井:相关建设单位独立进行全面管理。 第三章一级风险井井控管理 第六条井控设计是钻井地质和钻井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 部分,公司地质、工程设计部门要严格按照井控设计的相关要求进行井控设计,需由公司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审批。 第七条钻井井口距离高压线及其它永久性设施不小于75m,距民宅不小于100m;距铁路、高速公路不小于200m;距学校、医院、油库、河流、水库、人口密集及高危场所等不小于500m。若安全距离不能满足上述规定,应组织进行安全、环境评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井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八条地质设计应根据物探资料及本构造邻近井和邻构造的钻探情况,提供本井全井段预测的地层压力系数、浅气层、有毒有害气体资料和复杂情况。 第九条工程设计应根据地层压力系数、浅气层资料、岩性剖面及安全钻进的需要,设计合理的井身结构和套管程序,绘制 各次开钻井口装置及井控管汇安装示意图,并提出相应的安装、试压要求。 第十条工程设计应根据地质设计提供的资料进行钻井液设计,钻井液密度以各裸眼井段中的最高地层孔隙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值为基准,另加一个安全附加值0.02g/cm3~0.15g/cm3;具

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方案

** 养猪场 沼气工程 初步设计 建设地点:**县镇村建设单位: ** 县* *养猪场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目录 一、概述 (2) 二、设计依据与设计范围 (3) 2.1、设计依据 (3) 2.2、设计原则 (3) 2.3、设计范围 (4) 三、基本设计参数及要求 (4) 3.1、基本设计参数 (4) 3.2、主要设计参数 (4) 四、沼气系统规划设计 (4) 五、工艺流程设计 (5) 5.1、设计原则 (5) 5.2、工艺流程设计 (5) 5.3、工艺流程描述 (6) 六、各单体设计和主要设备选型 (6) 七、总平面设计 (7) 7.1 设计依据 (7) 7.2 总平面布置 (7) 八、主要仪器设备选型 (8) 九、工程造价概算 (8) 十、劳动定员和操作管理 (9) 10.1、劳动定员 (9) 10.2、操作管理 (9) 10.3、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 (10) 十一、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10) 11.1、占地面积: (10) 11.2、运行费用分析: (10) 十二、效益分析 (11) 12.1、经济效益分析 (12) 12.2、环境效益分析: (12) 12.3、社会效益分析: (12)

一、概述 **县**生态农业开发位于**县****八组,是一独资民营企业,主要从事生态安全猪的养殖和饲料加工,公司注册资本金300万元,总资产4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10万元,公司拥有员工18人,其中中级职称2人,大专学历以上员工3人。 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以发展规模生猪养殖业为宗旨,致力于生猪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公司现有种猪群280头、杜洛克公猪4头,存栏肉猪3000头。 公司建有700立方米中型沼气厌氧发酵工程,年处理粪污1460吨,产沼气5.5万立方米,集中供气12个农户,沼液用于果园、农田蔬菜基地作肥料和渔场作饲料,基本实现废弃物零排放。 生猪养殖污染物具有潜在的危害。生猪养殖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水和废渣,如果不及时处理,BOD、COD、大肠杆菌、蛔虫卵、氮、磷等含量较高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不仅污染地表水,而且极易渗入地下,严重污染地下水,使水体发黑变臭;高浓度的污水如果用于灌溉,会使农作物生长过旺,表现出徒长、易倒伏、贪青晚熟,造成农作物减产;肉猪养殖废弃物还可产生大量的氨、硫化氢等恶臭气体,严重影响当地的空气质量,造成大气污染。此外,生猪养殖场废弃物还是许多病原微生物、有害寄生虫卵及蚊蝇滋生的载体,对当地的环境卫生状况构成巨大的威胁。 同时,生猪养殖污染物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生猪养殖废渣是开发有机肥料的好原料,**县是湖南省绿色食品基地县,有机肥料潜在

煤层气钻井与完井技术

煤层气井钻井完井技术浅议 蒋作焰 【摘要】:煤层在储层物性、机械力学性质及储集方式等方面具有与常规油气储层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煤层气井钻井、取心、完井及储层保护诸技术的特殊性。据此,我们从钻井完井工程的角度分析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制约煤层气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并形成了一整套煤层气井的取心技术、储层保护技术和完井技术。这套技术应用于中国多个煤层气试验开发区,不仅满足了地质评价的需要,也为实现煤层气工业性开采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煤层气钻井技术完井技术 【作者】:蒋作焰2006年毕业于长江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一公司工程师。

前言 煤层气又称煤层甲烷,是一种优质高效清洁能源。凭借良好的安全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已在国际上引起广泛的关注。我国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目前我国的天然气勘探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原钻井通过多年的攻关研究和试验,形成并掌握了一整套适合煤层气的钻井完井工艺技术,其内容包括:煤层造穴技术、连通技术、煤层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水平分支井技术、充气欠平衡钻井技术、煤层绳索取心技术、煤层气完井技术、煤储层保护技术、煤层气井完井技术等。 一、煤层气井钻井完井的特殊性 煤层气钻井完井技术是建立在煤层地质力学性质及开采要求基础之上的。煤层具有不同于其他储层的特殊地质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井壁稳定性差,容易发生井下复杂故障。 煤层机械强度低,裂缝和割理发育,均质性差,存在较高剪切应力作用。因而煤层段井壁极不稳定,在钻井完井过程中极易发生井壁坍塌、井漏、卡钻甚至埋掉井眼等井下复杂。 2、煤层易受污染,实施煤层保护措施难度大。 煤层段孔隙压力低且孔隙和割理发育,极易受钻井液、完井液和固井水泥浆中固相颗粒及滤液的污染;但在钻井完井过程中,为安全钻穿煤层,防止井壁坍塌,又要适当提高钻井液完井液的密度,保持一定的压力平衡。这就必然会增加其固相含量和滤失量,加重煤层的污染。因此,存在着防止煤层污染和保证安全钻进的矛盾,从而使实施煤层保护较油气层更为困难。 3、煤层破碎含游离气多,取心困难。

沼气工程设计方案

300立方沼气 集中供气工程设计方案2007年6月10日

目录 第一章项目摘要 (4) 1.1 项目名称 (4) 1.2 承担单位 (4) 1.3 建设地点 (4) 1.4 建设年限 (4) 1.5 建设目标及规模 (4) 1.6 项目投资 (4) 1.7 效益分析 (4) 1.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1.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 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9) 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13) 第四章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14) 第五章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15) 第六章生产工艺方案分析 (16) 6.1 设计依据和参数 (16) 6.1.1设计依据 (16) 6.1.2 设计参数 (16) 6.2 工艺设计 (17) 6.2.1 工艺流程 (17) 6.2.2 工艺说明 (17) 6.2.3 USR反应器说明 (17) 第七章项目建设目标 (19) 第八章项目建设内容 (20) 8.1 土建工程 (20) 8.1.1主要规范 (20) 8.1.2设计标准 (21) 8.2 设备选择 (21) 8.3 总图与运输 (22) 8.4 公用工程 (22) 第十章、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23)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23) 第十二章项目的组织管理与运行 (23) 12.1组织管理措施 (23) 12.2技术管理措施 (24) 12.3运行维护措施 (24) 12.4安全保证措施 (24) 第十三章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 (24)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25)

第一章项目摘要 1.1 项目名称 1.2 承担单位 1.3 建设地点 1.4 建设年限 2007年7月至2007年10月 1.5 建设目标及规模 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成规模为日产沼气300m3,沼气集中供给村村民日常使用,所产沼渣、沼液用来浇灌果树、菜地等。 1.6 项目投资 项目估算总投资为149.3万元 1.7 效益分析 1.7.1:工程收益 1.7.2:工程综合收益

基于井网差异性研究优化注采调整对策

基于井网差异性研究优化注采调整对策 发表时间:2019-10-24T15:54:55.41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1期作者:杨红 [导读] 对不同类型剩余油分类部署井网,优化中渗油藏开发中后期的井网配置,形成了适合本油藏特点的井网配置技术。 中石化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郝现管理区 摘要:研究油区中低渗透油藏为主,独特的地质特点造成了目前主要存在着砂体发育不均匀、储层非均值严重,部分单元井网井距不适应;注采井距不适配,驱替不均衡;单井产注能力低等问题。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单砂体平面图和沉积微相图叠合法,通过勾绘含水分级图来半定量研究分析水淹状况及剩余油潜力。井网适配差异调整技术就是针对中低渗油藏的上述问题,通过优化调整,提高注采井网的有效性;转变思路,变单一措施为开发技术;精细注水,实现油藏有效均衡驱替,进一步夯实中低渗油藏稳产基础,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井网井距不适应;井网适配差异;均衡驱替;注采调整 不同类层单独组网,既一类层、二三类层单独组成独立的注采井网,是中渗油藏后期保持稳定开发的必要手段。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层间和平面矛盾突出,加上油水井合注合采,注水及见效见水关系复杂,注水流线模糊,剩余油分规律性差,认识困难。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利用沉积微相精细描述技术开展单砂体沉积微相研究,明确沉积微相展布规律,在沉积微相控制下开展单砂体相控剩余油研究,定量定性描述剩余油分布,针对不同类型剩余油分类部署井网,优化中渗油藏开发中后期的井网配置,形成了适合本油藏特点的井网配置技术。 1 前言 中低渗油藏动用含油面积123.4平方公里,动用地质储量1.08亿万吨,主要包含沙三段、沙四段两套含油层系,其中沙三段油藏主要分布在中央隆起带西段,埋藏深度在2950-3500米,主要为多层透镜体、及单一岩性储层;沙四段油藏主要分布在南坡地区通王断裂带、洼陷东缘地区,埋藏深度从1340-3100米,主要为构造复杂的多薄层、及部分构造简单的单一岩性储层。中低渗油藏地质储量比重占采油厂已动用储量的31.3%,是保持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阵地。 2 井网适配调整的背景 油区中低渗油藏主要以浊积砂岩油藏为主,标定采收率18.3%。油区中低渗透油藏目前主要存在着砂体发育不均匀、储层非均值性严重,部分单元井网井距不适应;注采两难与水淹水窜并存,平面层间动用不均衡;能量保持水平低,单井产注能力低,油藏潜力发挥不充分等问题。2016年以来,中低渗油藏以提高注采井网的适应性及有效性为目标,通过区块的持续加密调整,对其他区块立足“数砂体完善”,在不打井的情况下,通过井网适配,协调注采关系,进一步夯实稳产基础,取得了较好效果。 3 井网适配调整的主要做法 3.1 优化方式,提高注采井网有效性。 3.1.1 “三定一优”矢量井网加密。 针对平面非均质性严重、注采井距大的问题,在深化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地应力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以地应力定井排方向、分区域定注采井距、分情况定矢量调整对策、优化注水方式”的“三定一优”矢量井网加密,提高采收率。调整后,区块水驱控制程度提高7.7%,自然递减率为降低4.5%,注采对应率由77.3%上升至80.9%;层段合格率提高5.4%;水井治理初见成效,地层能量得到一定补充,油藏稳产基础得到进一步增强。 3.1.2 核注翼采,转方向,调流线。 针对储层非均质性差异造成砂体核部水淹水窜现象,通过转注变流线,提高波及面积。2016年,砂体核部转注工作量实施8井次,油井见效率68%,起到了防止水窜,调整流线,确保油井见效的良好效果。 3.1.3 水转油,井网归位,提高储量控制。 针对区块井网不完善的现象,优选水井转油井,井网归位,提高储量控制程度。水转油井网归位工作量实施6井次,效果显著,目前已累计增油4349吨。如区块的A井2016年1月水转油,井网归位后效果明显,初期日增油5.1吨/天,累增787吨。 3.1.4 立足砂体井组式完善。 针对中低渗油藏部分单元砂体零散,井网不完善的问题,2016年加大了立足砂体、井组完善力度,首先通过水井强化注水,提高地层能量,特别是补孔未射层,增加油水井注采对应率,实现油井注水见效;然后通过油井补孔水井对应注水层,提高油井产能。统计2016年共实施油井工作量25口,已累增油6159吨。 3.2 转变思路,变措施为井网完善方式。 2016年坚持将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提高工艺性价比的理念,将水力压裂和水力径向射流技术从增产增注措施转变为井网完善方式,利用压裂裂缝和径向钻孔适配井网,实现压头前移,实现实际注采井距满足理论注采井距的需求。 3.2.1 变压裂增产措施为井网完善方式。 2016年以来区块实施老井压裂适配井网8井次,建立了有效的驱替压差。如B井区设计压裂半缝长120米。该井实施后初增能3.3吨/天,累增687吨。 3.2.2 水力径向射流,平面变方向变长度,纵向变孔密变长度对井网进行适配。 区块共实施水力径向射流13井次,使井网得以有效适配。平面变方向变长度:如C井,根据理论测算,技术极限井距240米,实际注采井距327米。为改善井网适应程度,实施水力径向射流,在北东130°和北东310°各钻3个孔,避开主流线,挖掘分流线剩余油。水力径向射流后有效注采距离缩短到230米,对应油井也见到效果,日油由3.3吨/天上升到6.1吨/天。纵向变孔密变长度:如对层内吸水差异大的问题,对不同岩性段,不同渗透率层段通过变射孔孔密及钻孔长度,根据吸水剖面测试,吸水差异得到改善。 3.3 精细调整,实现油藏有效均衡驱替。 3.3.1 堵调结合,均衡三场。针对井组平面水驱不均衡问题,开展堵水试验。堵调实施10天后对应油井相继见效,井组日油比调前增加5吨/天,综合含水下降了10.7%,井组累增油260吨。 3.3.2 矢量配注,激动压差。针对部分井组注水见效差、水淹水窜现象,加大矢量调配工作,激动压差、均衡注采流线,保持井组产量的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