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

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

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以此为例)

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

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被称作“西方逻辑之父”,主要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分别论述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论辩的方法和如何驳斥诡辩的问题。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系统论述了矛盾律、排中律,涉及同一律。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及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研究了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和推理形式,提出相应推理规则。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研究了科学归纳法问题。《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科学归纳的“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奠定归纳逻辑的基础。

穆勒(1806-1873):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在《逻辑体系》(我国近代学者严复译为《逻辑名学》)把科学归纳法发展为五种: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至此,传统逻辑的基本

框架大致形成。

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由莱布尼兹奠定基本思想,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的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人工语言(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对研究对象整体把握。

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17世纪末期,提出用数学演算的方法处理演绎逻辑;还提出创立一种相对自然语言的适合演算的“通用语言”。这两种思想为现代逻辑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布尔(1815-1864):于1847年建立了“逻辑代数”,是现代逻辑的早期形式,标志着莱布尼兹关于现代逻辑的思想已经初步成为现实。

弗雷格(1848-1925)、皮亚诺(1858-1932)不懈努力,特别是罗素(1872-1970)和怀特海(1861-1947)从1910到1913年的巨著《数学原理》出版,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进一步系统化和完善。

现代逻辑:以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为基础,总体称为“现代演绎逻辑”或“现代归纳逻辑”。

第二章(概念):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属性:事物自身的性质和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的总称。(事物与属性不容分离)

相同属性和不同属性(形成同类事物和不同类事物的标准)

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是否决定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

特有属性和非特有属性(是否不为其他事物所具有的独具属性)

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的区分:前者决定意义,后者派生意义;前者往往蕴涵后者

认识角度不同,同一事物本质属性往往不同。

概念的认识范畴:概念属于理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属于感性认识;概念反映抽象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感觉知觉表象反映个别具体对象的本质或非本质,特有或非特有属性。

概念的形成:对感性材料加工,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是思维的结晶,是对一定阶段认识成果的凝结,是理性认识的起点,是进行其他理性认识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命题、推理等存在的前提。

二.概念和语词

概念和语词相互联结,不可分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概念的形成和存在依赖于语词;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没有相应的概念存在语词就是无意义的符号。

概念和语词相互区别:

概念是主观对客观的思维反映形式,语词是语言表达形式,不是反映形式;不同语词可以表达同一概念;概念必须通过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语词都能表达概念;同一语词在不同情形下可表达不同概念。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对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的主观反映。

概念的外延:概念的适用范围,指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

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和灵活性

内涵和外延的区分:内涵是概念质的方面,说明反映对象的属性;外延是概念量的方面,反映概念的对象范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构成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概念内涵、外延的确定性:一定条件下不任意改变或含混不清。

概念内涵、外延的灵活性:在不同条件下随客观事物和认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概念是确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只承认灵活性,会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只承认确定性,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进行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明确进而正确运用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分类的基础和标准:各门学科具体知识为基础,以内涵和外延两方面为划分标准。

根据外延划分:

单独概念(独一无二,专有名词)和普遍概念(表示一类事物,有两个或以上对象)

单独概念举例:人名(孙中山,鲁迅,邓小平)地名(上海,黄河小浪底,东京)国名(伊拉克,美国,法国)

书名(《诗经》,《史记》,《西游记》)事件(“甲午中日战争”,“911事件”,“西安事变”)时间(1949年10月1日,2003年元旦)这些都是单独概念。

普遍概念举例:“工人,农民,士兵,国家,民族,阶级”,普通名词(动物,植物,汽车,车,本质,现象,规律,论证,推理)动词,形容词(走,跑,跳,勇敢,聪明,美丽)词组(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第三世界国家,中等发达国家,既得利益者)类名词(世界著名城市,球类运动)

集合概念(反映具有共同性质的集合体)和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

集合概念举例:(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花卉,森林,炮群,工人阶级,丛书,布匹)

非集合概念举例:(党员,民族,花,树,大炮,书)

同一语词在不同语境下有时是集合概念,有时是非集合概念。(人民)

根据内涵划分:

正概念(肯定概念,具有某种属性)和负概念(否定概念,不具有某种属性)

正概念举例: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不丹,非洲,合法行为,正当竞争,正义战争,勇敢,进步,积极,健康。

负概念举例:非马克思主义者,未成年人,不合法行为,不正当竞争,非正义战争,不勇敢,不积极,不健康

论域:逻辑上指一个概念的某个特定范围(不合法行为的论域是行为,不正当竞争的论域是竞争,未成年人的论域是人,非正义战争的论域是战争)

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可以形成不同的概念(“日本侵华战争”的正概念是“侵略战争”;负概念是“非正义战争”)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从外延来研究的)

1.全同关系(同一关系,两个概念外延完全相同)

例如(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三月八日与国际妇女节,相对论的创立者与爱因斯坦)

三月八日和国际妇女节------外延相同,内涵不同,前者指一年中的某一天,后者指妇女的·国际性节日

同一概念:外延完全相同,内涵也完全相同(西红柿与番茄)

2.属种关系(真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包含另一概念全部外延)

A和B两个概念,A的部分外延是B的全部外延,那么A和B就是属种关系(真包含关系)

3.种属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包含于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

A和B两个概念,A的全部外延是B的部分外延,那么A和B就是种属关系(真包含于关系)

属概念:外延较大种概念:外延较小(“工人”是属概念,“纺织工人”是种概念)

属概念和种概念的区别是相对的。

“属种不当并列”(参加本次教师节活动的有校领导、骨干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尊重语言“约定俗成”的习惯,不能简单机械的否定有关表达。

4.交叉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是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

以上四种全是相容关系。

A和B两个概念,A的部分外延和B的部分外延重合,那么A和B就是交叉关系。(医生和青年人)

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一个概念外延和另一概念外延没有任何重合部分)

A和B两个概念,A的外延与B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那么A和B就是全异关系。(村庄和树,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⑴反对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都包含于另一个属概念,他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的外延)

例如:动物与植物,白色与红色,中学生与大学生

⑵矛盾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都包含于另一个属概念,他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的外延)

例如: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成年人与未成年人

第四节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有关系的适用范围,是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

(两个具有种属关系或属种关系的概念,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它的内涵就越少,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小,它的内涵就越多,反之亦然。)

二.概念的限制(增加内涵,缩小外延,由属概念到种概念)

例如:“学生”增加“品行好,学习好,身体好”的内涵,就限制为“三好学生”

“工人”增加“在石油岗位工作”的内涵,就限制为“石油工人”

限制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连续进行,根据需要而定。

适用情形:把一般性概念具体化,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殊。

单独概念:内涵最具体,外延最小的概念,不能够限制。

三.概念的概括(减少内涵,扩大外延,由种概念到属概念)

例如:“高级的干部”去掉“高级”的内涵,就过渡为“党的干部”

“失足青年”去掉“失足”的内涵,就过渡为“青年”

概括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连续进行,根据需要而定。

适用情形:化具体为抽象,化个别为一般,化特殊为普遍。

哲学范畴:内涵最少,外延最大,不能概括。

第五节定义

一.什么是定义

定义:揭示概念内涵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揭示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

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定义: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是”、就是、即)。

例如:货币就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被定义项,“就是”是定义联项,“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定义项)

二.定义的种类

基本类型:

1.属加种差定义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种差:在同一属概念中,被定义项与其他种概念相根本区别的本质或特有属性,为被定义项所独有。

根据种差内容不同,属加种差定义可分为:

⑴性质定义(是,就是,即)

⑵功用定义(是用来,能够)

⑶关系定义

⑷发生定义

2.语词定义

说明的语词定义(说明其已确定的意义)

规定的语词定义(规定性解释)

三.定义的规则

1.定义必须是相应对称的(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相等的,不能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

2.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不能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错误)

3.定义一般要用肯定形式。

4.定义必须清楚,确切。

第六节划分

一.什么是划分

划分:把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揭示出,进而明确属概念外延的方法。

划分的构成要素:母项(被划分的属概念),子项(划分的属概念),根据(划分的标准)

二.划分的种类

1.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2.二分法和非二分法

三.划分的规则

1.划分必须相应对称(子项外延和母项外延必须相等,不能犯“划分不全”和“多出子项”的错误)

2.一次划分的规则必须同一

3.划分的子项应互不相容。

四.分类与列举

分类:根据本质属性或显著特征进行的划分,是划分的特殊形式。

划分与分类的区别:1.根据不同。划分的根据是一般属性,分类的根据是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2.作用不同。分类的作用比划分更具有稳定性和长远性。

分类包括:自然分类(根据本质属性),辅助分类(根据显著特征)

列举:划分的特殊形式。

划分与列举的区别:划分列出全部子项。列举列出部分子项。

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

第一节命题与推理概述

一.什么是命题

1.命题的定义

命题:对对象属性进行肯定或否定判断的思维形式,是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

2.命题的逻辑特征

⑴命题要么肯定,要么否定。

⑵命题要么真实,要么虚假。

命题的真值:命题的真和假,又称二值逻辑。

3.命题与判断

判断是真的命题,而命题有真有假。

二.命题的种类

模态的概念:本身是否包含有其他命题。

模态命题(真值模态命题:(或然命题,必然命题)和非真值模态命题)和非模态命题(简单命题:(性质命题,关系命题)

复合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负命题))

三.命题和语句

联系:

1.命题依赖于语句,语句是命题的物质载体。

2.语句依赖于命题,命题赋予语句符号以思想和意义。

区别:

命题属于思维范畴,具有全人类性;语句属于语言范畴,具有民族性。

关系:

1.命题一定通过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命题。

陈述句和反问句是命题,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不是命题。

2.一个命题可用不同语句表达。

3.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命题(语句有歧义)

四.什么是推理

推理:由已知命题推知新命题,由已有知识推未知知识(是思维间接性,概括性的本质体现)

推理的结构:前提(已知命题),结论(新命题),推理形式(推理的逻辑结构,形式上的关联关系)

五.推理的种类

1.推理的种类

必然性推理:(模态推理,非模态推理:(演绎推理:(简单命题推理,复合命题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或然性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2.必然性推理的有效性和或然性推理的可靠性

必然性推理的有效性:必然性推理的前提是真的,结论必然为真。

或然性推理的可靠性:或然性推理的前提是真的,结论很大可能是真的。

六.推理和复句(句群)

1.推理依赖于复句,但并非所有复句都表达推理。

2.推理的形式结构完整,一定出现前提和结论;复句则可能省略前提或结论。

3.推理逻辑形式规范,准确;复句则复杂多变。

第二节性质命题

一.什么是性质命题(性质命题+关系命题=简单命题)

简单命题:命题中不包含联结词,直接判定对象性质或相互关系的命题

性质命题:对对象性质直接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命题。

性质命题构成要素:主项(S,被断定对象),谓项(P,断定的结果对象),联项(表肯定或否定的语词)量项(断定的结果对象的数量或范围)

量项的划分:全称量项(被断定对象全部分子,所有,任何,一切…),特称量项(被断定对象部分分子,有些,某些,有的…),单称量项(某一分子,这个,那个)

变项:主项和谓项逻辑常项:联项和量项

二.性质命题的种类

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根据联项不同)

肯定命题:(全称肯定SAP(A命题),特称肯定SIP(I命题),单称肯定S1AP),

否定命题(全称否定SEP(E命题),特称否定SOP(O命题),单称否定S1EP)

特称命题(存在命题);单称命题一般归入全称命题来看。

SAP为真:S与P具有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SEP为真:S与P具有全异关系

SIP为假:S与P具有全异关系

SOP为假:S与P具有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四.性质命题之间的真值关系(相同变项,不同逻辑常项;主项不为空;全称与单称严格区分)

矛盾关系(不同真,不同假)SAP与SOP,SIP与sop

反对关系(不同真,可同假)SAP与SEP

下反对关系(可同真,不同假)SIP与SOP

差等关系(全称推特称,同真可同假特称推全称,同假可同真)SAP与SIP,SEP与SOP

五.性质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

SAP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SOP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SEP主项谓项都周延;SIP主项谓项都不周延。周延性的判断:对外延做全部断定,就是周延,反之就不周延。

周延性分析:1.全称命题(SAP,SEP)主项周延,特称命题(SIP,SOP)主项不周延。

2.肯定命题(SAP,SIP)谓项不周延,否定命题(SEP,SOP)谓项周延。

第三节性质命题直接推理

直接推理:一个命题为前提推出结论。

间接推理:两个或以上命题为前提推出结论。

一.对当关系直接推理

1.矛盾关系推理(不同真,不同假SAP与SOP,SEP与SIP)

SAP→非SOP,SOP→非SAP,非SAP→SOP,非SOP→SAP

SEP→非SIP,SIP→非SEP,非SEP→SIP,非SIP→SEP

2.反对关系推理(不同真,可同假,SAP与SEP)

SAP→非SEP,SEP→非SAP

3.下反对关系推理(不同假,可同真,SIP与SOP)

非SIP→SOP,非SOP→SIP

4.差等关系推理(SAP与SIP,SEP与SOP)

SAP→SIP,SEP→SOP,非SIP→非SAP,非SOP→非SEP

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中)

第一节三段论概述

一.三段论的定义

三段论(直言三段论):两个包含着共同项的性质命题为前提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命题为结论的推理。

二.三段论的结构

项:前提和结论命题的主项和谓项

大项:结论的谓项(P)小项:结论的主项(P)中项:大前提和小前提中出现,结论中不出现的(M)三.三段论的公理

对一类对象的全部有所断定,对它的部分也有所断定。

第二节三段论的规则

三段论的实质:大前提和小前提借助共同的项为媒介,使大小项发生逻辑联系,推出结论。

一.在三段论中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

二.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

三.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四.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五.如果前提中有一个否定,结论必否定;如果结论否定,前提中必有一个否定。

六.两个特称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七.如果两个前提中有一个特称,那么结论必特称。

第三节三段论的格与式

一.三段论的格

1.三段论格的定义:

中项在大小前提中的位置不同形成的不同三段论形式。

中项的位置:可以是大小前提的主项和谓项,因此,三段论有四个格。

第一格:中项是大前提的主项和小前提的谓项(小前提必肯定,大前提必全称)

第二格:中项是大小前提的谓项(前提中必有否定,大前提必全称,结论必否定)

第三格:中项是大小前提的主项(小前提必肯定,结论必特称,前提之一必全称)

第四格:中项是大前提的谓项和小前提的主项(前提不能是SOP;结论不能是SAP;若前提中有否定,则大前提全称;若大前提肯定,则小前提全称,若小前提肯定,则结论特称)

2.三段论各格的规则(特殊规则)

定义的括号里有显示

3.三段论各格的意义

第一格:一般推个别(特殊),演绎推理,“完善格”或“典型格”;实际应用范围最广;

司法工作中很重要,“审判格”

第二格:结论否定,区别事物,“区别格”;反驳肯定命题

第三格:结论特称,驳斥全称命题,“反驳格”

第四格:没有意义用途

二.三段论的式

A,E,I,O命题在三段论中各种不同组合形式。

三段论的可能式中绝大部分是无效式。

三段论中24个有效式:

第一格:AAA,EAE,AII,EIO,(AAI),(EAO)

第二格:AEE,EAE,AOO,EIO,(AEO),(EAO)

第三格:AAI,EAO,AII,EIO,IAI,OAO,

第四格:AAI,EAO,AEE,EIO,IAI,(AEO)

括号里的式称为“弱式”,本来可得出全称结论,却只得出特殊结论,是一种不完全推理,本身没错,是特殊的有效式,去掉5个弱式,共有19个有效式。

第四节三段论的省略式和复合三段论

一.三段论的省略式(省略三段论)

定义:日常语言表达省略大前提或小前提或结论的三段论。

恢复:不能违背三段论原意;若原意有歧义,则恢复命题力求真实

二.复合三段论

前一个三段论结论构成后一个三段论的前提,形成的一连串三段论。

1.前进式复合三段论

逻辑结构:A是B,B是C,所以A是C,又A是B,所以A是D.

2.后退式的复合三段论

逻辑结构:A是B,B是C,所以A是C,又C是D,所以A是D.

第五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下)

第一节什么是关系命题

一.关系命题的定义

断定对象之间关系的简单命题。

性质与关系:性质可为一对象所独有,关系只存在于两个即以上的对象之间。

二.关系命题的结构

1.关系者项:关系命题的主项(关系者前项a,关系者后项b)

2.关系项R:关系命题的谓项(二元关系项,三元关系项)

关系的类型:二元关系,三元关系,n元关系

二元关系命题:仅包含二元关系项的关系命题(本章主要讨论二元关系和二元关系项)

3.量项:表示关系者数量的概念。

二元关系命题的逻辑形式:所有a R 所有b(所有a与所有b有R关系。)

肯定的二元关系命题的逻辑形式:a R b或R(a,b)

否定的二元关系命题的逻辑形式:a R b或R(a,b)(R上加一条线)

关系命题的关系者项(主项)的周延性问题:

断定了关系者项的全部外延,周延;否则不周延。(断定单独概念则一定周延)

第二节关系的逻辑性质(针对二元关系)

一.对称性

1.对称:若任意对象a和b,aRb为真,则bRa一定为真

(同时,相等,同乡,夫妻,邻居,朋友,相同,相似,同志…)

2.反对称:若任意对象a和b,aRb为真,则bRa一定为假(不等关系)

(大于,小于,剥削,侵略,少于,多于,战胜,早于,在----以东,----是----的父亲…)

3.非对称:若任意对象a和b,aRb为真,则bRa可真可假

(理解,喜爱,佩服,批评,信任,支援,帮助,关心,想念,爱慕,支持)

二.传递性

1.传递

若任意对象a,b,c,若aRb为真,bRc为真,,则aRc为真

(大于,重于,轻于,在----之前,在----之后,年长于,等于,包含,在----之上,在----之下,平行,早于,晚于…)

2.反传递

若任意对象a,b,c,若aRb为真,bRc为真,,则aRc为假

(----是----的父亲,---是---的母亲,---是---的哥哥,---比---早到半小时,---比---大三倍,---比---早两个世纪)3.关系的非传递

若任意对象a,b,c,若aRb为真,bRc为真,,则aRc可真可假

(信赖,认识,殴打,控告,敬佩,喜欢,----和----是朋友,----和---是同学,想念)

第三节关系命题推理

关系命题推理(关系推理):前提中至少有一个关系命题,根据关系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演绎推理。

一.直接关系推理

1.对称关系推理

aRb

所以,bRa

2.反对称关系推理

aRb

所以,bRa(R上加一横)

二.间接关系推理

定义:两前提中至少有一个是关系命题,推出新的关系命题的推理。

1.纯关系间接推理

定义:由两个关系命题推出新的关系命题的推理

⑴传递关系推理

aRb

bRc

所以,aRc

⑵反传递关系推理

aRb

bRc

所以,aRc(R上加一横线)

2.混同关系间接推理(关系三段论)

定义:两个前提分别是性质命题和关系命题,结论是关系命题的推理.

⑴aRb

c属于b

所以,aRc

⑵aRb

C属于a

所以,aRb

媒概念:两前提中相同的概念

推理规则:

1.媒概念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

2.在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3.前提中的性质命题应是肯定命题

4.若前提中的关系命题是肯定的(否定的),结论中的关系命题也应是肯定的(否定的)。

5.若关系是非对称的,则前提中关系者前项(后项),在结论中也应为关系者前项(后项)。第六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上)

复合命题:包含有其他命题的命题

结构:支命题+联结项

特点:1.复合命题的基本单位是支命题(p,q,r,s)

2.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由联结项决定

3.复合命题的真假由支命题真假决定

4.复合命题的区分类型根据是联结项

类型: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负命题(根据联结项不同划分)

第一节联言命题(一假俱假)

定义:断定多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命题。

结构:联言命题=支命题(联言支)+联结项

逻辑形式:p并且q(p∧q)

支命题的个数:两个是基础,或两个以上。

复合主项联言命题:两个联言支谓项相同。(李白和杜甫都是诗人。)

复合谓项联言命题:两个联言支主项相同。(他和她都是我的好朋友)

第二节选言命题

定义:若干种情况至少有一种为真的情况

结构:选言命题=支命题(选言支)+联结项

类型:相容性选言命题,不相容性选言命题

二.相容性选言命题(一真则真,一假不假)

逻辑形式:p或者q(pⅴq)

三.不相容性选言命题(一真不真,一假则假)

定义:若干种情况只有一种为真的情况

逻辑形式:要么p,要么q(pⅴq)(ⅴ中间加一点)

第三节假言命题(条件命题)

一.什么是假言命题

定义:一情况是另一情况的条件的命题。

结构:两个支命题(表示条件的支命题(前件,p),依赖条件成立的支命题(后件,q))+联结项条件关系:

1.充分条件:两种情况p和q,有p必有q,没p不一定没有q(充分不必要)

2.必要条件:两种情况p和q,没有p就没有q,有p不一定有q(必要不充分)

3.充分必要条件:两种情况p和q,有p必有q,没p必没q(充分必要)

二.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逻辑形式:p→q(如果,那么)

真假判断:P真q假时,该命题才假,其余皆真

三.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逻辑形式:p←q(只有,才)

真假判断:p假q真时,该命题才假,其余皆真

四.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逻辑形式:p q(双指向箭头连接)(当且仅当,才)

第四节负命题

定义:命题的否定。

否定命题:否定对象的某种性质

逻辑形式:非p

真假判断:支命题真,则假;支命题假,则真(与支命题构成矛盾关系)

第七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下)

复合命题推理:前提或结论中包含复合命题,根据复合命题逻辑性质的演绎推理或必然性推理

类型: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负命题推理。

第一节联言推理

定义:前提或结论中包含联言命题,并根据联言命题性质的推理。

类型:分解式,组合式

一.分解式(由前提中联言命题为真,推出任一支命题为真的推理)

逻辑形式:⑴p并且q(p∧q)

所以,p(∴p)

⑵p并且q(p∧q)

所以,q(∴q)

作用:肯定总体到突出重点。

二.组合式(由前提中所有支命题为真,推出联言命题为真)

逻辑形式:p (p)

Q(q)

所以,p并且q (∴p∧q)

作用:由分析上升到综合。

第二节选言推理

定义:前提中有一个选言命题,根据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类型: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

一.相容选言推理

定义:前提中有一个相容选言命题的选言推理。

否定肯定式:

⑴P或者q

非p

所以,q

⑵p或者q

非q

所以,p

二.不相容选言推理

定义:前提中有一个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选言推理

逻辑性质:仅有一个选言支为真

1.否定肯定式(先否后肯)

要么p,要么q

非p

所以,q

要么p,要么q

非q

所以,p

2.肯定否定式(先肯后否)

要么p,要么q

p

所以,非q

要么p,要么q

q

所以,非p

第三节假言推理

定义:前提中有一个是假言命题,根据假言命题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类型:假言换位推理,假言直言推理,假言连锁推理

一. 假言换位推理

1.充分条件换位推理

如果p,那么q(p→q)

所以,只有q,才p(q←p)

2.必要条件换位推理

只有p,才q(p←q)

所以,如果q,那么p(q→p)

二.假言直言推理

1.充分条件直言推理

定义:一个前提为假言命题,另一个前提和结论为直言命题(性质命题)的假言推理⑴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p→q)

p

所以,p

⑵否定后件式

如果p,那么q

非q

所以,非p

⑶肯定后件式(无效式)

如果p,要么q

q

所以,p

⑷否定前件式(无效式)

如果p,那么q

非p

所以,非q

2.必要条件直言推理

⑴否定前件式

只有p,才q

非p

所以,非q

⑵肯定后件式

只有p,才q

q

所以,p

⑶肯定前件式(无效式)

只有p,才q

p

所以,q

⑷否定后件式(无效式)

只有p,才q

非q

所以,非p

3.充要条件直言推理

定义:一个条件为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另一个前提和结论为性质命题的假言推理。

⑴肯定前件式

当且仅当p,才q

p

所以,q

⑵肯定后件式

当且仅当p,才q

q

所以,p

⑶否定前件式

当且仅当p,才q

非p

所以,非q

⑷否定后件式

当且仅当p,才q

非q

所以,非p

三.假言连锁推理

1.充分条件连锁推理

肯定式

如果p,那么q

如果q,那么r

所以,如果p,那么r

否定式

如果p,那么q

如果q,那么r

所以,如果非p,那么非r

2.必要条件连锁推理

否定式

只有p,才q

只有q,才r

所以,如果非p,那么非r

肯定式

只有p,才q

只有q,才r

所以,如果r,那么p

第四节负命题推理

一个命题的等值命题:和该命题的真假值情况完全一致(等值)的另一命题。

定义:前提为负命题,结论为该负命题的等值命题的一种复合命题推理。

类型:性质命题的负命题推理,联言命题的负命题推理,选言命题的负命题推理,假言命题的负命题推理,负命题的负命题推理

一. 性质命题的负命题推理

非SAP

所以,SOP

非SEP

所以,SIP

非SIP

所以SEP

非SOP

所以SAP

二. 联言命题的负命题推理

非(P并且q)

所以,非p或者非q

三.选言命题的负命题推理

1.相容选言命题的负命题推理

非(p或者q)

所以,非p并且非q

2.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负命题推理

非(要么p,要么q)

所以,(p并且q)或(非p并且非q)

四.假言命题的负命题推理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推理

非(如果p,那么q)

所以p并且非q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推理

非(只有p,才q)

所以,非p并且q

3.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推理

非(当且仅当p,才q)

所以(p并且非q)或者(并非p并且q)

五.负命题的负命题推理

非(非q)

所以,p

第五节二难推理

一.什么是二难命题

定义:由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二支的选言命题做前提,推出一个新命题的假言选言推理。

二.二难推理的种类

1.简单构成式

如果p,那么r

如果q,那么r

P或者q

所以,r

2.简单破坏式

如果p,那么q

如果p,那么r

非q或者非r

所以,非p

3.复杂构成式

如果p,那么q

如果r,那么s

p或者r

所以,q或者s

复杂破坏式

如果p,那么r

如果q,那么s

并非r或并非s

所以,非p或非p

三.驳斥错误二难推理的方法

正确的三个条件

1.前提中假言命题的前件反映的情况,必是后件反映情况的充分条件。

2.前提中的选言命题选言支应是穷尽的。

3.推理过程要符合充分条件直言推理的规则

第八章(模态命题极其推理)

第一节真值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一.真值模态命题

模态概念:必然,可能,必须,禁止,允许,知道,相信,过去,现在

1.什么是真值模态命题(狭义模态命题)

定义:断定思维对象的必要性或者可能性的命题(包含有模态概念“必然”或“可能”的命题)2.真值模态命题的种类

1.简单模态命题

⑴可能命题

可能肯定命题

可能p

可能否定命题

可能非p

⑵必然命题

必然肯定命题

必然p

必然否定命题

必然非p

⑶简单模态命题之间的真值关系

矛盾关系(不同真,不同假)必然p与可能非p,可能p与必然非p

反对关系(不同真,可同假)必然p与必然非p

下反对关系(可同真,不同假)可能p与可能非p

差等关系(全称推特称,同真可同假特称推全称,同假可同真)必然p与可能p,必然非p与可能非p 2.复合模态命题

1.联言模态命题

必然(p且q),必然p且必然q,必然p且可能q,可能(p且q),可能p且可能q,可能p且必然q 2.选言模态命题

必然(p或q),必然p或必然q,必然p或可能q,可能(p或q),可能p或可能q,可能p或必然q 3.假言模态命题

必然(p→q)必然(p←q)必然(p q)(双箭头)

可能(p→q)可能(p←q)可能(p q)(双箭头

4.负模态命题

非必然p,非可能p

二.真值模态推理

1.简单模态推理

⑴必然p

所以,可能p

⑵必然非p

所以,可能非p

⑶必然p

所以,非可能非p

⑷必然非p

所以,非可能p

⑸可能p

所以,非必然非p

⑹可能非p

所以,非必然p

⑺必然p

所以,非必然非p

⑻必然非p

所以,非必然p

⑼非可能p

所以,非必然p

⑽非可能非p

所以,非必然非p

非可能p

所以,可能非p

非可能非p

所以,可能p

非必然p

所以,可能非p

非可能非p

所以,必然p

非必然非p

所以,可能p

非可能p

所以,必然非p

2.根据简单模态命题与实然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

实然命题:不包含模态概念的命题(p,非p)

必然p→p,p→可能p,

必然非p→非p,非p→可能非p

3.模态三段论

必然模态三段论

定义:大小前提都是必然模态命题

⑴必然MAP

必然SAM

所以,必然SAP

⑵必然MEP

必然SAM

所以,必然SEP

可能模态三段论

⑴可能MAP

可能SAM

所以,可能SAP

⑵可能MEP

可能SAM

所以,可能SEP

必然和可能相结合的模态三段论

⑴必然MAP

可能SAM

所以,可能SAP

⑵必然MEP

可能SAM

所以,可能SEP

⑶可能MAP

必然SAM

所以,可能SAP

⑷可能MEP

必然SAM

所以,可能SEP

4.必然可能与实然结合的模态三段论

定义:在三段论的一个前提中加入“可能”或“必然”这一模态概念进而所构成的推理。

⑴必然MAP

SAM

所以,必然SAP

⑵必然MEP

SAM

所以,必然SEP

⑶MAP

必然SAM

所以,SAP

⑷MEP

必然SAM

所以,SEP

⑸可能MAP

SAM

所以,可能SAP

⑹可能MEP

SAM

所以,可能SEP

⑺MAP

可能SAM

所以,可能SAP

⑻MEP

可能SAM

所以,可能SEP

第二节规范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规范模态命题

1.什么是规范模态命题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给人的行动提出某种命令或规定的命题(包含有规范模态概念“必须”“允许”“禁止”)

2.种类:简单规范命题,复合规范命题

⑴简单规范命题

①必须命题

必须肯定命题(“必须p”或“Op”)

必须否定命题(必须非p或O非p)

②禁止命题

禁止肯定命题(禁止p或Fp)

禁止否定命题(禁止非p或F非p)

③允许命题

允许肯定命题(允许p或Pp)

许否定命题允(允许非p或P非p)

必须肯定命题与禁止否定命题,必须否定命题与禁止肯定命题也相同

④简单规范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矛盾关系(不同真,不同假)必须p与允许非p,允许p与必须非p

反对关系(不同真,可同假)必须p与允许非p

下反对关系(可同真,不同假)允许p与允许非p

差等关系(全称推特称,同真可同假特称推全称,同假可同真)必须p与允许p,必须非p与允许非p ⑵复合规范命题

联言规范命题

O(p∧q)Op∧Oq,P(p∧q),Pp∧Pq,F(p∧q),Fp∧Fq

选言规范命题

O(pⅴq)OpⅴOq,P(pⅴq),PpⅴPq,F(pⅴq),FpⅴFq

假言规范命题

O(p→q),Op→Oq,P(p→q),Pp→Pq,F(p→q),Fp→Fq

p→Oq,Op→q,p→Pq,Pp→q,p→Fq,Fp→q

第九章(归纳推理)

第一节归纳推理概述

一.什么是归纳推理

1.归纳推理的定义

以个别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2.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

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渗透

区别:

演绎推理:从一般到个别;前提包含结论;前提和结论有必然相关性。

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结论超出前提;前提和结论有或然相关性。

3.获得事实材料的方法

观察(观测)

有目的地通过感觉器官直接地感知被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

有目的地利用科学仪器及设备,在控制事物或现象的条件下,取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作用:纯化观察对象;强化观察对象;重复再现观察对象。

调查

有计划有目的收集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等现象的事实材料的方法。

分类:全面调查(普查,一类对象的全部对象,更真实,可靠),

非全面调查(一类对象的部分对象,抽样调查;表格调查;专题调查)

原则:深入实际;实事求是,力求公正,不带偏见。

二.归纳推理的种类

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

一.完全归纳推理

1.什么是完全归纳推理

定义:完全归纳法,基于共同性做出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

逻辑形式:S1是P

S2是P

S3是P

……

S n是P

(S1,S2,S3……S n是S类的全部对象)

所以,所有的S都是P

规则:前提必须都真实可靠,对象毫无遗漏

2.完全归纳推理的作用:

科学发现的方法;论证的方法;

局限性:若对象数量是无限的,就不能用完全归纳推理

数量可以穷尽,但数量太大,难以逐一考察,也不能用完全归纳推理。

二.不完全归纳推理

1.什么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定义:根据事物中一部分对象而做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特点:结论断定范围超出了前提考察的对象范围

作用:扩展人们的知识,克服完全归纳推理的局限性。

2.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种类

简单枚举法

根据某一属性在一些同类对象中不断重复而没有遇到与之相矛盾的情况,从而对该类事物作出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

逻辑形式:S1是P

S2是P

S3是P

……

S n是P

(S1,S2,S3……S n是S类的部分对象,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

所以,所有的S都是P

简单枚举法的结论不是必然正确的。

原则:不能犯“轻率概括”“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前提中被考察对象要尽可能多;范围尽可能广;注意搜集反面事例,一旦有一个,就不能得出一般性结论。科学归纳法

根据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推出该类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逻辑形式:S1是P

S2是P

S3是P

……

S n是P

(S1,S2,S3……S n是S类的部分对象,并且和P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所以,所有的S都是P

科学归纳法和简单枚举法的区别:简单枚举法带有或然性,科学归纳法结论的可靠性更高。

但他们的区别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第三节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一.什么是因果联系

一个现象的存在和发生必然导致另一现象的存在或发生。

特点:时间顺序,原因在先,结果在后;因果联系是确定的;因果联系是普遍而复杂的。

二.穆勒五法

求因果五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

参考普通逻辑学综合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普通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 2.任何概念都有两个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3“.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凡S都是P),其中逻辑常项是(凡……都是……),逻辑变项是(法律、有强制性的)。 4.如果三段论的大前提为PEM,结论为SOP,那么小前提应为(SAM)。 5.驳倒对方的(论据)和(论证方式)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6.在运用类比推理时,应当注意避免(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7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常项)和(变项)两部分构成的。 8.给概念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叫(属加种差)的方法。 9.任何判断都有两个特征,即(有所断定)和(有真有假)。 10.联言判断是断定若干思维对象情况(并存关系)的判断,当且仅当所有联言支都(真)时,联言判断为真。 11.根据换位规则(O)判断不能换位;SAP判断换位后可得(PIS)判断。

12.违反论证“论题必须同一”的规则,就要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违反论证“论据必须真实可靠”的规则,就要犯(论据虚假)或者(预期理由)的逻辑错误。 1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判明属于何种逻辑形式的唯一根据是(常项)。 14.概念间的关系是指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 15.根据对当关系由“凡社会团体都不是审判机关”真,可推知“有的社会团体是审判机关”为(假)。 16.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其前真后假)时它才是假的。 17.“SEP并且SIP”这一判断是违反(矛盾)律的。 18.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求同存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二、选择题 1.在下列各组概念中,不属于集合和非集合概念排列的是(C)。 A.布匹布 B.花卉花 C.工人人 D.词汇词 2.在下列各组概念中,属于不相容关系的有(C)。 A.教育、职业教育 B.定义、划分 C.律师、女知识分子 D. 音乐爱好者、足球爱好者 3.“任何逻辑难题都不是不可解决的”这个判断(B)。 A.主、谓项都不周延 B.主、谓项都周延 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逻辑学深刻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 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 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以此为例) 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 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被称作“西方逻辑之父”,主要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分别论述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论辩的方法和如何驳斥诡辩的问题。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系统论述了矛盾律、排中律,涉及同一律。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及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研究了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和推理形式,提出相应推理规则。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研究了科学归纳法问题。《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科学归纳的“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奠定归纳逻辑的基础。 穆勒(1806-1873):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在《逻辑体系》(我国近代学者严复译为《逻辑名学》)把科学归纳法发展为五种: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至此,传统逻辑的基本框架大致形成。 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由莱布尼兹奠定基本思想,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的逻辑类型。特点:借助人工语言(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对研究对象整体把握。 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17世纪末期,提出用数学演算的方法处理演绎逻辑;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汇总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 A.思维的容B.逻辑常项 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

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 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 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 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 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 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 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 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 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后一个“逻辑” 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法 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

大学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 1 逻辑学:研究思维规则、思维规律及逻辑方法的科学。 研究推理、论证及其规律以及一些逻辑方法的科学。 逻辑学的作用: 1、逻辑学有助于我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逻辑学有助于我们获取新知识 3、逻辑学有助于我们有效的交际和表达思想 4、逻辑学有助于我们识别、反驳错误的认识和诡辩 5、有助于我们开展机智的斗争和进行逻辑思维的较量 6、有助于培养自觉的逻辑精神和逻辑意识。 2概念: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3概念的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又称含义,内涵是概念的质的规定性,它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什么”。 4概念的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又称概念的对象范围。外延式概念的量的规定性,它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有哪些” 5概念的限制:通过对属概念增加内涵而过渡到其他概念,以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6概念的扩大(概括):通过对种概念减少内涵而过渡到其属概念,以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7实体概念:又称具体概念,是以事物或现象本身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8属性概念:又称抽象概念,是以事物或现象具有的属性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9关系概念: 10普遍概念: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别对象所组成的一类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类事物中的所有个别事物。 11单独概念:反映某一个别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独一无二的具体实物。 12集合概念:是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13相容关系:概念外延间的相容关系是指两概念的外延至少有部分重合的关系。14不相容关系:概念外延间的不相容关系是指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的关系。 15定义:用简明的语言揭示概念对象的本质属性以明确的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16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同一关系。 2、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 3、定义项中不能使用比喻或含糊的语词 4、定义一般应采用肯定的形式 17划分:概念的划分是把一个属概念,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个种概念,以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18划分的规则: 1、划分中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2、每次划分必须根据同一标准进行 3、每次划分中的各子项外延应为全异关系 19概念股的含义:具有某种特别内涵的股票。

逻辑学期末复习题(一)打印6份共8页

2011秋川大锦城学院逻辑学期末复习题(一) 一、写出与下列判断的负判断逻辑等值的判断,并写出所依据等值式:(每小题5分) 例1 这个村没有人家不是外来户。 解:原判断形式为SAP,(1分)根据?SAP≡SOP,(2分) 所求判断为“这个村有的人家不是外来户。”(2分) 例2 只有多施化肥,才能提高水稻亩产。 解:原判断形式为p←q,(1分)根据﹁(p←q)≡﹁p∧q,(2分) 所求判断为“不多施化肥,并且,能提高水稻亩产。”(2分) 1、除非老陈放弃这一方案,否则老李退出合作。 2、如果他知道税收的重要性,那么他就会按期纳税。 3、或者甲公司负责此项工程,或者乙公司负责此项工程。 4、甲队和乙队都能小组出线。 5、要么甲队战胜乙队,要么甲队降级。 6、没有金属不是固体。 7、这个班有的学生没有通过英语四级考试。 二、将下列判断改写为等值的选言判断,并写出所依据等值式:(每小题5分) 例除非资金到位,否则工程不能按期完成。 解:原判断形式为p←q,根据p←q≡p∨﹁q, 所求判断为“或者资金到位,或者工程不能按期完成。” 1、并非张某是歌唱家而不是舞蹈家。 2、如果甲队不战胜乙队,则甲队不能得冠军。 3、只有对别人以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 三、将下列判断改写为等值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并写出所依据等值式:(每小题5分) 例并非老王和老李都负责这项工程。 解:原判断形式为﹁(p∧q),根据﹁(p∧q)≡p→﹁q, 所求判断为“如果老王负责这项工程,那么老李不负责这项工程。” 1、除非某甲不搞财务工作,否则他会犯错误。 2、并非小张和小李都入选国家队。 3、或者老王负责这项工程,或者老李负责这项工程。

逻辑学基本内容

逻辑学 第二章性质命题 一性质命题的四种形式 1 全称肯定判断 形式:所有S是P,写作SAP,简称A判断 2 全称否定判断 形式:所有S不是P,写作SEP 简称E判断 3 特称肯定判断 形式:有些S是P,写作SIP,简称I判断。 4 特称否定判断 形式:有些S不是P,写作SOP ,简称O判断 三词项的周延性:主谓项概念外延数量的断定情况 1、周延性是对主谓项外延情况的形式断定,而非实际存在情况的断定。单称命题的 周延性与全称命题同。 2 、“是”P 则P不周延,“不是P”,则P周延 主词相同和谓词相同称同素材性质命题。 同素材性质命题的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和特称否定命题之间存在着某种真假关系,这种关系亦称对当关系。 二同素材性质命题的逻辑方阵 刻画“对当关系”的图示,俗称“逻辑方阵”,逻辑方阵假词主词对象是存在的。 四性质命题的变形推理 1 换质法:换质不换位,谓项正负反 换位法:换位不换质,主谓莫扩展 是通过调换主谓词项的位置得到一新命题。换位不改变命题的质。 根据源命题和换位命题的量项是否相同可把换位法区分为单纯换位和限量换位两种。 1 单纯换位:换位命题和原命题的量项相同的换位法,为单纯换位 (1)所有S不是P 换位所有P不是S SEP PES (2)有的S是P, 换位:有的P是S SIP PIS 2 限量换位:改变原命题的量的换位法 (1)所有S是P,换位:有的P是S SAP PIS (2)SAP PAS (3)SOP命题不能换位 SOP POS 3 换质位法:先换质后换位,也可先换位后换质 有的S是P,换质为有的S不是非P ,这SOP 不能换位 换位法是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的特点是若前提是真的,推出的结论也应该是真的。

逻辑学期末复习意见

思维方式与方法期末复习意见(韩鹤升) 期末复习指导一、 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我省电大开放教育各专业本科的学生。 (二)课程的考核依据。本课程的考核依据是文字主教材,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逻辑学》一书。 (三)课程综合成绩的记分方法。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主要是完成三次作业,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平均值按3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终结性考核按7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课程综合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及以上为及格,可以获得课程学分。 (五)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期末考试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分。 1.考试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主要按照文字教材每章的学习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命题。 了解:指对现代逻辑思维科学各章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必须了解,并且能够准确的表述和辨析。所对应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 理解:指对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会与认识,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主要对应的是推理题、问答题。 应用:指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说明、分析、和解决逻辑思维中的实际问题。主要对应的是逻辑规律题。根据考核的需要,有时三个层次会融合在一起,具体体现在某一试题中。 本课程考试的出题权、解释权、判卷权在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2.命题原则 (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范围之内。 (2)考试复习范围覆盖本课程教材的1-11章,每份试卷所考的内容,应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80%以上的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3. 试题类型及结构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要求,考试题型分为以下五种:(1)单项选择题(10%)(2)判断题(10%)(3)问答题(30%)(4)论述题(15%)(3)分析题(35%) 4. 考核形式及时限 期末考试采取开卷笔试,学生可以自带文字教材及笔记,但要严格考场纪律,不可讨论,必须独立完成,时限为90分钟。 二、考试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引论 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思维的基本形式及基本含义。 2.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学习逻辑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概念 1. 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外延之间有哪些关系? 2、概念在思维中的作用 3. 如何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4.定义和划分的规则是什么?违反定义或划分的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5、定义在思维中的作用 6. 怎样对概念进行概括或限制? 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 1. 判断的两个逻辑特征是什么? 2. 性质判断由几分部组成?它的种类有哪些? 3. 推理由几部分组成?推理的正确性和逻辑性的涵义及关系 4. 性质判断换位法推理的涵义与规则。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第四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二) 1. 什么是三段论?它有哪些规则?违反这些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逻辑学复习要点

一、“逻辑”与逻辑学 (一)“逻辑”一词的含义 “逻辑”这个语词由英语Logic音译而来,导源希腊文,原意是思想、理性、言词、规律等。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其含义主要有: 1、客观规律性。例如:“实现现代化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在这里的“逻辑”就是指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2、思维的规律性。例如:“人们要合乎逻辑地思维,明确地表达思想”。这里的“逻辑”是指思维要合乎思维的规律。 3、某种理论观点。例如:“明明是侵略,却说成是友谊,这是强盗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一种荒谬的理论。 4、与“逻辑学”同义,指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例如:“认真学习逻辑知识,熟炼运用逻辑知识,对思考问题、写文章、说话、办事以及进一步发展智力都大有好处”。这里的“逻辑”便是指逻辑学。 2、给概念下定义必须遵循的逻辑规则(四条规则) (1)被定义项的外延与定义项的外延应完全相等,具有全同关系,不能定义过宽或过窄,否则会犯过宽过窄错误。在定义中,定义项是揭示被定义项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因此,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与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应是相同的,即外延具有全同关系。 例如: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全同关系)。具有全同关系定义是正确的。 又例如: A今天参加学习班的同志是省体育局所有科级干部(定义过宽)。准确来说应该说省体育局第二期学习班的科级干部或者省体育局部分科级干部。 B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上级领导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定义过窄),因为行贿还可以是同级、下级工作人员。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 在一个定义中,定义项是明确被定义项的。如果一个定义的定义项还需要用被定义项来说明,那么定义项本身是不明确的,它就不能揭示被定义项的内涵,达不到定义的目的。 例如: A狗是狗的一种; B补偿贸易即是补偿性的贸易。 以上两种均是同语反复。 C形而上学是与辨证法对立的方法论,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方法论,这种称为循环定义,等于没定义。 (3)定义联项不应当是否定的。 如果定义联项是否定的,那么定义项只能说明被定义的对象不具有什么属性,而不能说明它具有什么本质属性,达不到定义的目的。 例如电话不是马。桌子不是椅子。电脑不是电视机等。否定语句 (4)定义项中不能使用含混的概念和词语,不得用比喻句和借代句。 例A月亮像一面镜子。有一首诗这样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说明不知道到底月亮是什么? B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十分形象,富有诗意,但不能作为定义。 C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青年人好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使用了借代句,未触及儿童和青年的本质属性,这种定义也是不行。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1分*10 二、单选题2分*10 三、图解题共10分 1.用欧拉图表示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3分*2 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三段论 2分*2 四、证明题共12分 1.证明三段论的有关规则 6分*1 2.依据判断变形进行的直接推理 3分*2 五、分析题 4题共24分 三段论、对当关系推理、逻辑的基本规律、穆勒五法、真值表六、综合题 3题共24分综合推理 1亚里士多德被成为逻辑学之父。 2.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概念质的规定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是概念量的规定性。 3.概念的种类: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肯定概

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4.概念间的关系: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 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4)交叉关系:若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交叉关系; a b (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a,则a、b之间为全异关系,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6)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5.下定义的方法:属加种差的方法,公式:被定义项=种差+属概念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同一个系。否则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否则犯“同语反复”或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资料(傻子版②) ①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里说,有一位品貌出众的富家姑娘叫鲍西霞,许多王孙公子为之倾倒,但她遵循已故父亲的遗嘱,必须猜匣为婚。鲍西霞身边有金、银、铅三只匣子,只有一只匣子里放着她的肖像,这三只匣上面各刻着一句话: 金匣子上刻的是“肖像不在此匣中”,银匣子上刻了“肖像在金匣中”,铅匣子上刻了“肖像不在此匣中”,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根据这些情况猜中肖像放在哪只匣子里,她就嫁给谁 这里,如果谁能准确地运用排中思维,那他就是漂亮贤淑的鲍西霞的夫婿了。因为,金匣上刻的话就是说肖像不在金匣中,这与银匣上刻的“肖像在金匣中”正好构成矛盾关系,两者必有一真。为了确保只有一句真话,那么铅匣上的“肖像不在此匣中”必须是假话,由此可以判定鲍西霞的肖像就在铅匣中。 第一次:肖像在金匣中vs肖像不在金匣中→肖像不在铅匣中必定是假的 第二次:肖像不在铅匣中vs肖像在铅匣中→肖像在铅匣中是真的 ②甲、乙、丙对小强的藏书数目作了一个估计,甲说:“他至少1000本书。”乙说:“他的书不到1000本。”丙说:“他最少有1本书。”这3个估计中只有一句是对的,那么小强究竟有多少本书? 答案为:0(具体分析交给你了) 逻辑方阵图

性质判断主、谓词的周延性判断主项谓项 SAP 周延不周延 SEP 周延周延 SIP 不周延不周延 SOP 不周延周延

三、换质换位连续推理 例1 从SAP开始: (1)SAP→SE-P→-PES→-PA-S→-SI-P→-PI-S→-POS(先换质) (2)SAP→PIS→PO-S (先换位) 例2 从-PIS能推出SEP吗? 解:(1)-PIS→-PO-S (2)-PIS→SI-P→SOP 答:推不出。 例3 有人说:所有唯物主义者都不是有神论者,所 以,有些唯物主义者不是无神论者。对吗? 解:(1)SEP→SA-P→-PIS→-PO-S (2)SEP→PES→PA-S→-SIP→-SO-P 答:对的 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1.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否则中项一次也不周延); 2.一个有效的直言三段论有且仅有三个不同的词项 3.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否则:大项扩大/ 小项扩大); 4.前提不能都是否定的; 5.若有一否定前提,则结论是否定的;若两个前提都是肯定判断,则结论为肯定判断。 三段论的导出规则(也是判断规则) 6.前提不能都是特称的; 7.若有一特称前提,则结论是特称的。 请证明“三段论的前提不能都是特称的”。 证明:两前提均特称,只可能有如下三种组合:⑴II,⑵OO,⑶IO或OI。如果是⑴,即两个前提都是I判断,则因为I判断的主谓项均不周延,以致中项在前提中均不周延,违反了“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的规则,不能推出结论。如果是⑵,即OO,则违反“前提不能都是否定的”规则,推不出结论。如果是⑶,即IO或OI,那么,因为I判断主谓项均不周延,O判断主项不周延而谓项周延,所以前提中只有一个项周延,根据“中项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这个唯一周延的项只能是中项,因此大小项在前提中均不周延。又根据“有一否定前提,结论必否定”的规则,此三段论的结论只能是否定的,因而大项在结论中是周延的,可是,根据“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它又犯了“大项扩大”的错误,同样推不出结论。 综上所述,三段论的前提不能都是特称的。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逻辑学研究思维就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就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与(变项)。 3.逻辑常项就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就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判别 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就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就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就是没有(民族、 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 A.思维的内容 B.逻辑常项 C.逻辑变项 D.语言表达形式 2.“所有S就是P”与“有的S不就是P”,(B) 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 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 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 3.“任何改革者不就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就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就是思想僵化 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就是(B) A.所有M不就是P,S就是M,所以S不就是P B.所有M不就是P,有些S就是M,所以有些S不就是P C.有些M不就是P,有些S就是M,所以S不就是P D.M就是P,S不就是M,所以S不就是P 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 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她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 答:前一个“逻辑”就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后一个“逻辑” 就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与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就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 四、下列各组命题就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 1.“有些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就是先验论者”。

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答案版

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答案版 一、导论 1.什么是逻辑学?什么是思维形式?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思维形式就是不同内容的思维所共有的一般逻辑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2.古逻辑学的种类P12/13/11? a.中国先秦的明辨学和《墨经》b。古印度的因明—正理学说c。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和《工具论》 3.什么是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形式的不同主要是由常项还是变项决定的? 逻辑常项是逻辑形式中的不变部分。逻辑变项是逻辑形式中可变部分,可以表示任一判断。逻辑常项是区分各种不同种类的逻辑形式的唯一依据,即?逻辑形式的不同主要是由常项决定的。 二、概念 1.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的范围及其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 a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 b外延:就是具有这些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的范围 2.怎么区分集合和非集合概念? 在语意中区分,能指称个体的是非集合概念,不能指称的是集合概念 3.什么是定义?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精炼的语言揭示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定义的规则是什么? a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在外延上必须全同b定义项不得直接或渐渐地包含被定义项。 c.定义必须清楚明确d定义不能是否定的 4.定义的种类:个人意见这里的要求应该是区分和判别种类,所以大部分是理解。 a实质定义:是揭示概念所反映的食物的本质的定义。 属加种差法: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 (种差:被定义项与其他同属的种概念在属性上的差异。在属加种差法中,种差是被定义概念与同属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异 属:是指被定义项相邻的属概念。) 包括:发生定义:种差揭示了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如何形成或发生。如:圆的定义。 性质定义:。。。。。。。。。。。。。。。。。。。。。。。。。。。。。的性质。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功用定义:。。。。。。。。。。。。。。。。。。。。。。。。。。。。。的功用。如:仪器的定义 关系定义:。。。。。。。。。。。。。。。。。。。。。。。。。。。。。同其他对象的关系。如:哥哥的定义。b语词定义:是规定或说明语词意义的定义方法。 包括:规定的语词定义:创立一个新语词,并赋予其特定含义的定义方法。如:“四个现代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 1、概念的内涵:就是凝聚于概念中的、它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他对象、因而能够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2、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该概念内涵方面构成性质的那些对象,也就是可用该概念来指称的所有被指称者。 3、概念的分类: 1)根据概念外延反映的对象数量的不同,概念分为单独概 念和普通概念。单独概念:就是其外延只有一个特定对 象的概念。普通概念:就是其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乃 至无穷多个对象的概念 2)根据概念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 而成的集合体,分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体: 是指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 3)根据概念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简单概念与复合概念。 简单概念:就是不能对之加以分解的概念。复合概念: 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结合而成的概念。 4)概念的其他分类 *根据概念外延所指称的对象,是独立的实体还是依赖于实 体二显现出的某种属性,分为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 *根据其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是以具有某种性质为特征还

是以缺乏某种性质为特征,分为正概念与负概念 *空概念:是反映没有分子的类即空类的概念(例:上帝)。 *论域:就是正负两概念所反映的全部事物所组成的类。 4、概念间关系及应用:是指两个不同概念在外延方面的逻辑关系,亦即它们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完全相同而形成的关系。 1)全同关系。2)真包含于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的关系(种属关系)。3)真包含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同的关系(属种关系)。 *外延大的概念—-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种概念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 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恰 好等于其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则A、B之间的关系叫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 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 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则A、B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叫 反对关系。 *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从属关系的概念和外延之间存在这样的反变关系,外延愈大,内涵愈小,外延愈 小,内涵愈大。 5、定义-概念内涵的揭示

普通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课堂笔记 绪论部分 一、什么是逻辑学? ●它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逻辑”≈思想/规律; ●它静止地研究事物,不研究变化发展的东西【与哲学相区分】; ●它具有严谨性、古老性、稳定性等特征; ●它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正确,但违反逻辑的一定错误】(研究思维的逻辑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二、逻辑的功能和作用? ●逻辑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及思维能力 三、逻辑学的内容? ●思维的形式和规律 1、“逻辑”的多义性:客观规律;思维规律、规则;逻辑学等。 2、思维的概念 思维就是理性认识,是人在脑中借助于语言材料、运用概念以及判断推理的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3、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与语言有密切关系。 4、思维的三种基本形态(形式):概念、判断、推理、论证。 5、思维的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冲律、充足理由律 5、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变项两个部分组成的,逻辑形式的不同是由逻辑常项的不同决定的。 第一章概念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对同一类事物共同本质的概况,它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思维成熟的标志是概念的形成】 【所有的概念都通过实词来表达,或者说实词都用来表达概念】 【不可能将所有的概念都表达出来,这是没必要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同一个概念也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 ●概念是构成思维的最小单位。 二、概念的种类? ●①实体概念 ②属性概念:表示事物属性 ③空概念:概念里没有任何对象:如鬼神

三、定义概念: 1、下定义的方法:内涵 + 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⑴、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的总和,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怎么样的,是认识活动的结果,是关于概念质的规定【即对事物最本质的概括,是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所在(如人是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 ⑵、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中所反映的具有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的对象,是关于概念量的规定,指概念的适用范围。【外延指的是概念的对象,主要方法是分类(分类确定分类依据时,必须使对象穷尽)和举例】 ●内涵是外延的限定,外延是对内涵的概括 ●内涵越多,越准确; 外延越大,越丰富 2、下定义的规则:(通过种和属的结合来下定义) ●定义中的属概念必须要宽度适当:不宜过大或过小 ●不允许包含被定义的概念:如人就是除了非人之外的动物 ●不允许包含否定词:如牛不是马 ●不可以是比喻 ●定义不可循环:如暂时是比永久短一点 四、概念间的关系(用欧拉图示表示) 概念的关系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相容关系又包括同一关系(全同关系/全等关系)、从属(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 1、相容关系 ⑴、全同关系 如果S和P的外延完全重合,即所有的S都是P并且所有的P都是S,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同关系,可用图1表示。 S P ⑵、包含关系 如果S的合部外延同P的部分外延相相重合,即所有的S都是P并且有P不是S,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包含关系。S与P之间的真包含于关系可用图2表示。 P S ⑷、交叉关系 如果S和P的外延仅有一部分重合,即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并且有的P不是S,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S与P之间的交叉关系可用图4表示。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汇总

第九章逻辑基本规律 一、填空题 1.违反三段论规则的“四词项”的错误,从逻辑规律的角度看,是一种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2.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排中律),已知SIP为假,则SEP为真。 3.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矛盾律),若“如果认真学习,就能考得好成绩”为真,则“即使认真学习也不能考得好成绩”为假。 注意,“‘如果认真学习,就能考得好成绩’为真”等值于“‘即使认真学习也不能考得好成绩’为假”。 4.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排中律),若“老王是党员而不是干部”为假,则充分条件命题“如果老王是党员,那么他是干部”为真。 注意,“‘老王是党员而不是干部’为假”等值于“‘如果老王是党员,那么他是干部’为真”。 5.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排中律),由“不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秩序也能安定” 为假,可知必要条件命题(只有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秩序才能安定)为真。 注意,“‘不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秩序也能安定’为假”等值于“‘只有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秩序才能安定’为真”。 6.根据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矛盾律),若p∧﹁q为真,则﹁p∨q为(假)。 二、单项选择题 1.如果否定p∧q而肯定p∨q,则(D ) 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 2.在以下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B ) A.SAP真且SOP假B.SEP真且SOP假 C.SIP真且SAP假D.SOP真且SIP假 3.在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是(B ) A.某关系不是对称的,也不是非对称的 B.某关系既是非对称的,又是反对称的 C.某关系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 D.某关系不是对称的,而是反对称的 4.对“如果灯亮,那么有电”和“如果灯不亮,那么无电”这两个命题同时肯定,则(D )A.只违反矛盾律B.违反矛盾律 C.既违反矛盾律又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矛盾律也不违反排中律 5.如果同时否定“必然p”和“必然非p”,则(C ) 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 6.既否定“◇p”,又否定“◇﹁p”,则(D ) 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

期末逻辑学练习题二

逻辑学试题二(1)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所有S不是P这个命题式的逻辑常项是。逻辑变项是。 2、对SAP命题换质,其结论是;对SAP命题换位,其结论是。 3、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当前件而后件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4、“只有A型血的人, 才是该案的案犯。”这一判断的负命题是,与该负命题等值的命题是。 5、当“当且仅P才q”为假时,“PVq”为。 6、“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与该负命题等值的判断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命题中,“知识分子”这个词项( )。 (1)都是集合词项 (2)都是非集合词项 (3)前者是集合词项,后者是非集合词项 (4)前者是非集合词项,后者是集合词项 2、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 (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 (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3、“甲与乙是朋友”这个命题是( )命题。 (1)性质命题 (2)联言命题 (3)选言命题 (4)关系命题 4、根据同一素材性质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中的反对关系,可以进行推演的是( )。 (1)由真推假 (2)由假推真 (3)由真推真 (4)由假推假 5、“某甲是冠军”与“某甲不是冠军”这两个性质命题之间是( )。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 (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那就什么工作也干不好。”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1)p∧q(2)p∨q(3)p→q(4)p←q 7、负全称肯定命题的等值命题是( ) (1)SAP (2)SIP (3)SOP (4)SEP 9、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企业管理”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1)定义过宽(2)定义过窄 3)循环定义(4)同语反复 10、“有些诗歌不是押韵的”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1)所有的S是P(2)所有的S不是P(3)有的S是P (4)有的S不是P 三、多项选择题(包括双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以“如果渎职,则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 (1)渎职(2)没渎职(3)犯法(4)没犯法(5)并非没有犯法 2、以“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为前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 (1)没有下雨(2)地湿(3)并非没有下雨(4)地不湿(5)下雨 3、在“有的不道德的行为是不合法的行为”这个命题,主项和谓项都是() (1)非集合词项(2)普遍词项(3)否定词项(4)集合词项(5)单独词项 5、下列推理中,根据对当关系中的反对关系而进行推理的有效式是() (1)SAP→并非SEP (2)并非SAP→SEP (3)SEP→并非SAP (4)并非SEP→SAP (5)SAP→并非SOP 四、请说明下列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每小题4分,共8分) 1、 A、动物 B、人 C、机器人 2、 A、律师B、知识分子 C、工人 五、分析题(共45分) (一)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或划分犯了什么逻辑错误。(每题3分,共6分)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引论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 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实用文档 标准文案大全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引论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 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ab a b a b 实用文档 标准文案大全(4)交叉关系:若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交叉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