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姓名:孙兆旭

学号:1308070106

班级:经济学1301

2015年10月18号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证券市场不断规范发展,它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质量也成为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乃至成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近一些年来,伴随着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国内外上市公司不断涌现出一些重大的问题,如银广厦、德隆等系列案件,美国安然公司的会计造假案件、世界通讯这样的大公司顷刻之间就破产的案件等等,这些重大事件的不断出现使得证券市场和投资者受到严重的伤害,使得资本市场的信用基础遭受到一次次的重大打击。因此,如何公正、客观的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分析影响经营绩效的因素,以及有效提高其经营经营绩效措施的研究,对于上市公司的健康成长以及全国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通过对沪深两市A股315上市公司的2014年的基本信息和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公司绩效财务指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引言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运营效率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企业绩效评价的产生由于现代企业中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及代理行为的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现代公司制度诞生后,公司所有者为了加强资本所有权控制而提出的。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扩大,战略思想不断调整,企业管理变得日益复杂,所有者由于自身能力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不得不聘请专业人士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另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的出现和发展,企业所有者将越来越分散,不可能全部的所有者都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股东们只能按照相关法律来像是自己的表决权。在这种情况下,为防止没有所有权的经营者侵犯没有经营权的所有者的权利,所有者就借助事后评价的方式,对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从而了解企业的发展是否符合自身的意愿,是否实现了股东利益最大化,以及实行对经营者形成机理与约束,公司绩效的评价也正式融入企业管理之中。本文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做出了实证方面的分析。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产生背景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产生不是出于增强企业诚信、优化资源配置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而是国家为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控制,保证企业实现政府目标而采取的计划管理措施之一。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绩效评价不再只是作为国家管理和考核企业的基本手段,众多的企业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企业过去一段时期内业绩表现,并且越来越关注企业未来发展潜力。

1.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外相关研究

1891年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之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对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开始逐步深入。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在西方国家开始流行,并得到较为深入的实践探索和推广应用。

20世纪初,财务状况综合评价先驱者之一亚历山大·沃尔在他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论著中提出,在评价企业信用能力指数时要综合评价企业的财务效益状况。沃尔选择了7个财务比率指标,分别给定不同的权重,并确定每项指标的得分。虽然沃尔的财务比率评价方法存在许多问题,但他提出的综合评价企业财务效益方法为公司绩效评价的发展引入新的思路。

1950年美国杰克逊·马丁德尔(JaeksonMartindell)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公司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公司的社会贡献、组织结构、收益的健康状况、以及对股东的服务、研究与发展、董事会业绩分析、公司财务政策、公司生产效率、销售组织、对经理人的评价等。马丁德尔的评价方法也是采用访谈的形式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并将本公司的评价分数与该公司的历史业绩和行业标准进行对比,以判断公司的管理绩效。同期,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cter·M·Druthers)在通过实证研究后提出公司绩效评价八项指标,并指出利润最大化虽然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

随着多部门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投资报酬率指标的应用得到广泛拓展。20世纪70年代,麦尔尼斯(Melnnes)在业绩指标体系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通过对30家美国跨国公司1971年的业绩进行评价分析后,提出企业最适用的业绩评价指标为投资报酬率,其次是预算比较和历史比较。泊森(Persen)和莱西格(Lezzig)在通过对400多家跨国公司的经营状况调查分析后,提出企业绩效评价的财务指标还有销售利润率、每股收益现金流量及内含收益等。这一时期,经营利润和现金流量成为企业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战略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方法是“平衡计分卡法”(Balaneedseoreeard)。它是由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哈佛大学Robert·s·Kaplan和美国复兴方案公司总裁David·P·Norton在90年代提出的一套用于评价企业战略经营业绩的体系。

财务绩效评价仍然是当今国外企业评价的主流。西方国家主要运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率综合分析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法体系。

1.2国内相关研究

1993年在会计制度改革的同时,财政部出台了《企业财务通则》,通则规定了八项评价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本金利用率、销售利税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这些指标从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获利能力来反映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变了过去仅从政府的角度评价企业资金利用率的现象。

1995年财政部公布了《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增加到10个,从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对社会贡献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997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和国家统计局公布新《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后国内对企业综合评价的研究颇多。

1999年6月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等四部委联合颁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其中,工商类竞争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三个层次构成来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

成长能力的财务状况。

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自1996年以来,与《中国证券报》合作,每年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的方法为综合指数法,选取的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总额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及全部资本化率。在这种评价方法下,各上市公司的最后得分是在各单项指标考核评分的基础上,乘以每项指标的权重(各指标权重分别为:55%、9%、13%、7%、7%、9均,然后相加得到总评分。

在国内证券界有相当影响力的《上市公司》杂志从1999年开始进行“沪市50强上市公司”评选活动,采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和市值4个指标。先计算4项指标的单项得分,根据单项指标由大到小对沪市全部参选上市公司进行单项排名。

总的来说,我国对企业财务的综合评价,除与上述西方国家的财务评价类似外,重点集中在经济效益评价。

1.3.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文献

股权结构主要分为股权性质和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是指股权为谁所有,比如国有股、法人股、内部人持股、外部人持股等;股权集中度是指大股东和中小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鉴于本文研究的需要,只关注股权集中度。

(1)股权集中度对企业业绩具有积极影响的研究

一些学者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股东可以通过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而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作用。Shleifer和Vishny(1986)认为股权的集中有利于企业业绩的提高,他从“大股东监督”理论出发,指出股份集中于少数股东,可以激励大股东去监督经理层,从而减少管理者的自利行为和机会主义,提高企业业绩。

Jensen 和Meckling(1976)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基于自身利益,委托人更有动力采取激励或约束措施去解决与管理层的代理问题,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增加公司价值。

Demsetz(1983)指出,公司业绩与股权结构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他以会计利润率作为业绩的衡量指标,以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来衡量股权集中度,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数据显示两者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故而他指出股权结构是股东出于其自身的利益,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交易而内生成的,体现了股东对公司的影响结果,因而无论股权是集中或是分散,都只是股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股权集中度与企业业绩并无系统性关系。

Morcketal(1988)则采用Tobin’s Q 值和会计利润率两个指标衡量企业业绩并实证分析其与股权集中度的关系,同样也发现两者并没有显著的关系。

(2)股权集中度对企业业绩具有消极影响的研究

有些学者从大股东利益侵占这一角度认为股权的集中会降低公司业绩。Fuers和Kang(1998)以1992-1993 两年的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结果是,股东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上市公司,持股比例越高,企业价值越低。国际性的研究也表明股权集中度过高时,大股东的控制权高于对现金流所拥有的权利时,大股东会为谋取私人利益而牺牲企业利益,从而降低公司的价值。

LeeCh&Leahy(1991)认为股权的集中会导致股票收益率的降低,从而影响企业业绩,股权集中度与企业业绩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2.研究设计

2.1样本的选择

本文选取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各指标采用2014年的年度数据作分析。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 本文选取各个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自锐思数据库。

2.2研究变量的设计

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指标, 选取每股收益率, 资产收益率, 资产负债率, 公司资产规模, 股东个数,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前

经验研究的结果显示总资产的大小会影响其经营绩效。研究结果表明资产规模在1 %的显著水平上与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 陈共荣研究表明公司规模在10 %的显著水平上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 赵帅研究表明公司资产规模在5 %的显著水平上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因此, 本文选取公司资产规模作为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一个解释变量。关于公司规模这一指标的度量, 以上学者都用了取公司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衡量规模大小的标准, 所以本文也采用公司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对公司规模进行衡量。

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公司的成长性与经营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汪辉的研究显示,公司的成长性与公司市场价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可以在1 %的水平上通过检验;杜莹研究表明公司的成长性与总资产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在1 %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张锦铭、赵帅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公司的成长性越好, 公司的绩效越佳。因此, 本研究把公司的成长性作为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的一个解释变量。本文用资产收益率来反映公司的成长性。

3 模型的设定

为了研究的需要, 本文拟构建的模型如下所示:

roe =β

0+β

1

*eps +β

2

*lev +β

3

*roa +β

4

*t_assets +β

5

*t_holder +β

6*cr_5+β

7

*z+β

8

*h_5

其中:β0 为常数, β为待估回归系数, ε为模型的随机干扰项。

4 样本的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全部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包括描述性统计、相

关性分析、回归结果分析。

4.1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 所示:

描述统计量

N 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

每股收益率315 -1.7381 1.5314 .168933 .3176631 净资产收益率315 -1.1370 .2738 .041942 .1256143 资产收益率315 -.2125 .1779 .024768 .0475865 总资产315 2.446679E8 2.961656E1

2.99683635E9

3.729381277E9

股东个数315 3651 635155 52416.31 55870.968 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315 1.153 1660.750 102.86503 199.199746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

315 .0117 .7015 .235703 .1496003

资产负债率315 .04 .92 .4677 .16773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315 .1779 .8533 .518360 .1328881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315

从表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46.77 %,低于全部上市公司

的资产负债率的平均水平(全部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50 %左右),说明上市公

司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是采取了保守的财务策略,并且同一行业不同公司的

资产负债率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持有负债最少的公司其资产负债率为4 %,而负

债最多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达到92 %。从融资结构总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总体

负债比例偏低,股权比例偏高,上市公司大部分存在股权融资偏好。从公司的股

东持股结构来看, 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占了股份总额的大部分比例,均值达到

了51.8 %, 而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极差较大,比例的平均值仅为102.87 %,

最小值为115.3%。这说明我国全部上市公司的股份比例结构偏向于大股东,股东

之间比例差距也比较大,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股份比例过高, 过高的股份

份额会对公司的治理作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而最终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均值达到4.19 %, 但是最小值也达到-113.7 %, 表明上市

公司的收入增长缓慢,还要承担高风险。

4.2相关性分析

题,必须恰当地进行解决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多重共线性在经济管理问题上的表现是:多个变量有共同的变化趋势。上表显示了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一般的说,pearso n 相关系数超过0.9 的变量存在共线性问题,在0.8 以上时可能会有共线性问题。经过计算得出净资产收益率与各财务治理因素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表明每股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率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达到0.877,其次为资产负债率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808和0.176。

4.3回归性分析

利用SPSS 对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回归, 回归结果如表4 所示。

系数a

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

t Sig.

B 标准误差试用版

1 (常量) -.017 .026 -.68

2 .495

每股收益率.249 .017 .629 14.282 .000 资产收益率.896 .123 .339 7.283 .000 总资产-6.134E-12 .000 -.182 -5.492 .000 股东个数8.430E-8 .000 .037 1.155 .249 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1.290E-5 .000 -.020 -.685 .494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

-.004 .062 -.005 -.064 .949

5.实证结果

本文应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对绩效影响的因素,得出如下分析结论:

(一)我国上市公司中,债务的治理效果明显,负债经营有助于公司绩效

的提高。负债经营是企业财务治理的重要内容,资产负债率的高低集中反映了公司内部的财权配置,这种配置决定了债务人对公司约束能力的大小。通过对300 家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6.77%,这可能是导致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回归分析表明,资产负债率的相伴概率为0.000,且系数为0.176,说明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在5%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证明了负债经营确实在我国上市公

司中发挥着激励和约束的作用,进而对公司绩效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二)通过本文的研究可知,股权集中于少数股东的手中,有利于大股东

发挥其监督作用,强化公司治理效率,提高企业业绩,股权过度分散,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就没有哪个股东愿意付出监督成本,收益却是全部股东共享,得不偿失。但是,并不是说股权集中度越高就一定越好,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股权过于集中,一股独大,则会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董事会被控股股东操纵,独立性丧失;利益侵占问题,小股东拥有股份较少,难以集成较强的力量决定企业经营决策,难以与占绝对控制优势的大股东相抗衡,以脚投票,从而有利于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因而,应改变单一的建立均衡的股权结构,形成股权制制衡的态势,发展多元化的股东。第一,降低国有股的控股比例。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或国有法人股比例达到 54%以上,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从而在企业中形成了一股独大的现象,减持国有股的比例有助于这一问题的缓解。第二,促进股权多元化、提高股权流动性。通过引入其他所有制性质的投资者,降低国有股比例,提高非国有股比例,并促使上市公司改制为国有股、法人股、公众股、机构股等组成的“混合所有制”模式。第三,积极引入机构投资者以形成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吸收国内外各类机构投资者的资本,包括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使股东大会的股东能够有能力影响公司的决策,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的制定,避免“用脚投票”现象的发生,真正的实现国有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的均衡发展,健全各股东主体间权利制衡机制,推动资本和风险的社会化。

(三)财务治理的效果与公司绩效显著相关,其中资产管理的效果对公司

绩效的影响尤为显著。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每股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两个变量不仅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性较高,分别达到87.7%和80.8%,而且回归分析中,二者的相伴概率分别为0.000和0.047,系数分别为0.416 和0.033,这表明二者均与净资产收益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现金管理是公司财务治理的重要内容,现金犹如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现金管理高效的企业,其投资资本回收的速度快、以现金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强,有利于企业健康

持续发展,因此对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股权集中与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315家样本公司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相对集中,大股东股份平均水平达到51.87%,在回归模型中,前五大股东股份之和的相伴概率为0.176,大于10%,说明股权集中度这一因素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对股东的保护也不断加强,这就使股权集中在公司治理中的监督和保护作用逐渐减弱。也可能是因为公司的大股东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相关方,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公司在决策时容易出现分歧并很难快速达成一致,因而不能很好的发挥股权集中的积极作用。

六.结束语

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我们知道公司资产规模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 即公司的规模越大越能发挥规模效应, 从而有利于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这与我国制造业大企业业绩好的总体趋势相吻合;资产负债率与公司业绩显著负相关。我国上市公司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采取了保守的财务策略, 在提升公司业绩方面起到了好的效果。通过具体的理论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并以我国深沪市 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适度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

本文在实证研究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法制还不健全,加上政策法律、人力资源市场、产品要素市场等外部治理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没有就外部治理因素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进行分析。而且本文是以上市公司近三年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多元性回归分析的,研究结论也是通过分析所得样本而得出的,样本量的不足及考虑到公司治理机制间内生性的影响,可能会降低研究结论的说服力。(2)在解释变量的选择方面,影响上市公司绩效的公司因素比较多,难以全部考虑,本文从众多因素中选择了几个想要探讨的影响因素即每股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总资产、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股东个数作为解释变量,选择的变量较少,没有研究股权性质、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等因素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得不够全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被解释变量方面,采取的是净资产收益率这一单项业绩评价指标,由于单项指标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只能衡量上市公司治理效果的会计业绩这一方面,无法全面体现公司整体的治理效果,以此指标反映公司治理结构各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得出与实际的情况不一致或相反的结论。

上市公司分析报告

2005中国上市公司中期财务分析报告 一、A股上市公司财务总体评述 根据A股上市公司及证券交易所公开发布的数据,运用BBA禾银系统和BBA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2005年中期A股上市公司(不包括金融类公司和无2004年中期数据的新股)的资产规模继续扩大,负债率同步提高,偿债能力下降;成本增加超过收入的增加速度,利润率下降,虽依然增长但明显减慢;现金流量状况有所下滑,现金收入无法满足投资需要,现金及等价物有所减少。 二、A股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状况 1、主要分析数据 2、A股上市公司整体资产状况及变化 2005年中期A股上市公司整体的资产比2004年中期增长15.53%,增长的这部分资产中有近2/3投入到了固定资产中,明显高于总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增长速度,与去年同期的三者齐头并进增长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结合货币资金和利润的少量增长情况,我们可看出在效益增长明显不如去年时,上市公司普遍采取加大投资力度,力争扩大生产规模的策略,在固定资产投资上比往年的态度更加积极。 负债总额增长22.21%,仍然保持较大增长,而未分配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幅大幅下降,表明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比以前困难了很多,这与钢铁、石油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背景相符合。上市公司在存货与应收账款上较好地抑制了增长幅度,尤其是应收账款仅增长5.86%,但是我们对此不能过分乐观,应当看到,这是在比以往不利的经营条件下,收入增长萎缩时应收账款增幅也跟着自然下降,并不是货款回收、控制成本等方面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而产生的效果。 总之,上市公司的总体规模依然强劲增长,但所有者权益相对增长放缓,负债比例有所提高,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比以往较好地控制成本增长,同时外部经营环境有所恶化给企业带来更大压力。 3、A股上市公司整体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及变化 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占总资产比重看,A股上市公司整体的流动负债比率为42.85%,资产负债率为54.37%。上市公司整体的资本结构位于正常水平,但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仍延续这几年稳步增长的态势,考虑到资产负债率目前尚处于较低水平,我们坚持认为这种负债的有限增长仍是健康的,是目前上市公司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必然结果。投资者在分析具体公司时,一定要关注其所在行业及产品前景,如遇行业萎缩或产品滞销,负债率较高的公司很有可能陷入经营困境,前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反而成为扭亏转型的包袱。 未分配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分别增长15.23%和7.88%,虽仍增长,但幅度较去年下降较大。外部经营环境的恶化,要求上市公司进一步节约挖潜,过好紧日子,为迎接健康快速的经济增长做准备。 三、A股上市公司整体经营成果 1、主要分析数据与指标(具体分析数据统计见附表A) 2、利润分析 (1)、利润构成情况 2005年中期A股上市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413.48亿元。其中,经营性利润1,367.19亿元,占利润总额96.73%,略低于去年同期的98.10%;投资收益39.17亿元,占利润总额2.77%;营业外收支业务净额-21.57亿元。

医药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2.细分医药类上市公司 我国沪、深两市医药类上市公司,按行业细分一般可分为:医药研发制造(包括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西药、中成药、生物制品等)、医疗器械制造、医药流通以及医药销售等。本文所选取的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均来自证券之星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8410052942.html,/)发布的上市公司年度报表。根据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分析各家医药类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利用判别方法或聚类分析对121家上市公司进行细分。细分结果见表2-1和图2-1。 表2-1 医药类上市公司细分情况表

图2-1 医药类上市公司行业细分结果图 由表2-1,图2-1可知,医药类上市公司类别比较健全,但是同样也存在各类上市公司数量严重不均衡的问题,例如:化学制剂和中成药的上市公司居多,而医药销售、医药流通和医疗器械等上市公司较少。这将不利于医药行业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

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综合考虑目前我国股市特点和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要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性、股本扩张能力五个方面来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第一,设立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这四个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它们都是正指标。主营业务是上市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上市公司重点发展方向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主营业务利润率越大,则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就越强。总资产利润率反映上市公司资产的整体获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上市公司股东投资报酬的大小。在我国,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三年超过10%的上市公司才有配股资格。因此,这个指标为广大投资者和管理层所关注。净资产收益率越大,上市公司净资产的获利能力就越强。每股收益反映了普通股的盈利水平,这是广大投资者尤为关心的指标,大多数投资者除了利用这一财务指标评价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外,还结合上市公司的每股市价进行横向比较,以决定投资哪家上市公司更为有利。因此,这个指标最能反映上市公司的形象。 第二,设立资产负债率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设立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两个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它们都是适度指标。经营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债务结构应该比较好,长期和短期偿债能力都比较强。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负债比例普遍提高,而且债务结构不合理,需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资产负债率指标对经营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资产负债率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估时是一个适度指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分别衡量上市公司在某一时点上偿还即将到期债务和在某一时点上运用随时可变现资产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按照国际惯例,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2和1为最佳。这两个指标值太高,则说明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有闲置或流动负债利用不足的缺点。因此,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也是适度指标。 第三,设立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四个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在资产方面的管理能力。它们都是正指标。资产管理能力反映上市公司在资产方面的管理效率,经营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应该有较好的资产管理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则说明上市公司的销售能力越强。存货周转率反映了上市公司在存货方面的管理能力。存货周转率越快,说明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帐款的速度越快。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上市公司年度内应收帐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从一个侧面反映应收帐款流动的速度。应收帐款周转率越高,意味着

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_基于14家上市银行2009年数据的分析

①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8410052942.html, )。② 数据来源:Wind 资讯。 [收稿日期]2011年4月7日 [作者简介]胡兆峰,男,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北京,100081),E-mail :hzf88482002@https://www.360docs.net/doc/8410052942.html, ; 王汀汀,男,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王士洋,男,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生。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2011年2月,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达到96.51万亿元,同比增加18.4%,相当于2010年GDP 的2.42倍①。从企业融资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信贷一直是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仅以2010年为例,当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95万亿元,而同年股票市场IPO 融资规模为4783亿元,前者相当于后者的16.62倍②。从居民投资来看,商业银行存款仍然是居民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其经营绩效如何,一直是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本文拟以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一、文献综述 建立有效、客观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于银行业发展至关重要。西方商业银行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审视银行绩效问题。随着外资银行的引入和股份制银行的崛起,商业银行绩效也日益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部分学者利用传统的方法分析商业银行绩效,如朱晓会(2009)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绩效在上市前后的变化,杨德勇、曹永霞(2007)和汪来喜(2009)也利用类似的方法考察银行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影响。但是关新红(2003)认为,中国商业银行绩效分析的方法仍然局限在传统财务数据考评上,缺乏对银行资金利用效率以及银行风险程度的考核。此后,关于银行综合绩效评价方法的探讨成为这一领域中的热点。李志彤等(2004)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国外的指标体系,对中国商业银行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对中国银行业绩效研究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俄召娣、陈红(2009)利用类似的方法构建中国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对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进行了评价。以上研究表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是金融市场研究中的关注热点,而如何构建一个综合、客观的指标则是此类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拟以上市的商业银行为样本,基于其公开的财务和市场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绩效的评价。 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基于14家上市银行2009年数据的分析 胡兆峰 王汀汀 王士洋 [摘 要]本文以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9年公告数据为基础,以净资产收益率等8个主要 财务指标构建盈利因子、偿债因子和可持续发展因子,利用各因子的解释能力计算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综合绩效得分。评价结果显示,以南京银行、浦发银行和北京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高于大型国有银行,在赢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两类银行的差距较为显著。但大型国有银行仍然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如庞大的客户资源、广泛的分支网络、稳健的经营战略、隐性的国家信用支持等,从长远角度看,大型国有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股份制银行并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商业银行;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盈利能力[文章编号]1009-9190(2011)05-0043-05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金融论坛 2011年第5期(总第185期)

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docx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11年底,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请求推动国有本钱和财产会聚的紧张症结范畴,加速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成股份公司,全体国有大型企业已逐渐成为公司的多元化股东结构调整,鼎力推动结构调整而国有企业的上市和全体上市。特别是上市的核心业务资产或资产品质企业的踊跃支撑《看法》,市场不停勉励国有控股公司增资,收买资产等方法,将主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可以看出,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改善,上市国有企业的数量将不会继续增长,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上市公司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因此,建立一个新的与绩效评价体系的公平适应机制,使公司的业绩评价体系上市进一步修改完善不可避免。在当今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主导市场的今天,其经营业绩的好坏,对国家的发展有直接影响作用。能否保证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否在最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能否为国家监督、公众投资以及内部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取决于能否正确地选择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1.2研究意义 上市公司已日益凸显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市场信心,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上市公司的业绩。在信息期间的提高使信息更快地流传,获得信息的人的疾速反应和适应能力比较强,对上市公司的事迹评估,好处相关者充足留意细节,敏捷做出调剂,以是市场也是绩效评估系统的指导下,以反应和增进市场的康健有序成长。在我国今朝并无构成一个完备的实践系统去对上市公司的事迹停止评估。我国当局只评估国有本钱资金的绩效环境,而由中介机构、学者和消息序言等对上市公司的绩效停止评估则,但是这些官方构造也是在国有本钱金的评估办法的基础上停止评估,有的乃至加倍简化,上市公司的实在绩效不克不及实在地展示。近几年,海内有关部门、研讨机构和专家学者们对企业事迹评估目的导向的蜕变,财政目的与非财政目的好坏的评论辩论,事迹评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以及经营绩效的度量标准

一、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以及经营绩效的度量标准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商业银行运作在一定经营期间之内取得的成就,以及企业的业绩也被称之为企业绩效,企业绩效体现如下:盈利能力企业绩效,偿债能力企业绩效,资产运营水平企业绩效,还有后续的发展能力企业绩效等。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在成长和发展的成果与所做出的贡献方面,这些成果和贡献都是经营者业绩能力的体现。企业的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绩效的好坏,但是真正说起来,学界对于企业绩效的评判,依然没有很明确的定义。下面便举例说出一些不同的观点,福泰因(1988)认为在作业过程之中的合乎性评判,绩效是一种准则,可以测试系统整体的效能。罗宾斯和迪斯(1984))认为在策略管理中,销售额增长率是绩效量度,同样资产收益率也是绩效量度。文卡特拉曼和拉马努贾(1986)却反对罗宾斯和迪斯的观点,他们认为经营绩效指标的影响,财务绩效指标的影响,组织效能指标的影响,才是真正绩效的量度。 随着企业绩效这个名词的发展,渐渐引申出了多种概念如银行绩效。银行绩效则相应的指的是银行的收益,当然这个收益是在经营活动对应的时间内产生的。然而,银行这个与普通金融企业有所区别的金融企业,其绩效也有其特殊性,绩效的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点,银行可以理解为资金的富余者和资金的短缺者的桥梁或者中介机构,银行从前者那里吸收资金向后者投资,因此,银行同时承担了双方的风险,因此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特点就非常明显了,像是高风险高负债的特点,以上的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可能导致银行的某些方面比不上其他的企业,比如在财务会计与市场指标(ROE, ROA)这二者就可以体现出来。第二点,鉴于行对经济的影响力的巨大作用,国家赋予了银行一些基本的义务,比如银行的宏观调控作用,而这些作用又通过公共绩效表现出来:改善经济宏观的公共性绩效,改善资源配置的公共性绩效,保持金融稳定的公共性绩效,提升金融效率的公共性绩效,国际竞争力等的公共性绩效。其实,绩效评定包括微观企业性评定与宏观公共性评定两个方面。但在本文的研究中,考虑到现实的情况,并且结合理论方面的可执行性,本文将只讨论银行企业层面的绩效。 实际情况下,市场环境的竞争性是不容忽略的,因此绩效可以理解为:投入产出经营绩效,盈利性经营绩效,安全性经营绩效三个方面。对于第一方面的理解本质上是一种效用关系,并且介于生产资源与生产产品,因此可以理解为对投入的测度,和对产出的测度。银行作为资金的富余者和资金的短缺者的桥梁或者

如何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绩效-时代光华满分试卷

如何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绩效 一、资产负债表重要术语分析 学习财务报表的主要目标和作用是提升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培育企业毛利润率,提升企业财务定位。 为了尽快提升财务水平,在解读财务报表时,需要重点关注净资产、流动资产等重要术语。 1.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用英文表示是ROE,净资产收益率就是净资产中的净利润所占的比率。净资产的计算方法是企业总资产减去总权益负债的差额。 图1 净资产分析图 如图1所示,资产负债表右侧是资金来源,左侧是资金占有,简单来说,资金来源和资金占有的差额即为净资产,但事实上需要仔细考量负债和权益。 在企业净资产中,能够影响净资产的指标主要有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及未分配利润。例如,通过一年的资产运营,从银行借的钱经过投资收回,扣掉银行本息、成本费用及其他合理需要列支的部分,最后获取的就是净资产。事实上,这部分净资产中有的不能计提净利润,比如已经提了折旧费、摊销费的资产(如递延资产、无形资产)。换言之,

通过企业资产运营能够创收更高的净利润,股民才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浓厚兴趣,如果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提高利润其实并没有意义,因为资产没有壮大。 一般来说,证监会要求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必须体现几个强硬指标,比如证监会要求创业板的年净利润不得低于500万元,净资产不少于3000万元。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要强调净资产和净利润的关系,因为企业壮大后仅有利润是不行的,还需显示出企业整个资产能否给企业品牌价值带来快速扩张。如果企业仅是提升利润,只能证明企业有盈利能力,要想企业有更好的现金流,还要有更好的资产累积。因此,仅从企业盈利生存角度看,净利润没问题,但要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讲,企业还需壮大资产,带来品牌效应。 【案例】 谷歌对摩托罗拉的收购 2011年8月1日谷歌收购摩托罗拉,截止到2011年7月1日,摩托罗拉的市面总资产不到50亿元,它已经是亏损企业,而它的收购价之所以能达到128亿元,主要是因为摩托罗拉本身有很强的专利(大约3000多个),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不 在于收购摩托罗拉本身,而是收购摩托罗拉的专利,这个专利就是无形资产。如果 谷歌仅看中摩托罗拉的净利润,按照净利润对赌(收购都要谈对赌),假定摩托罗 拉当年的净利润是1000万元,摩托罗拉手机行业的平均使用率是10倍,谷歌要与 摩托罗拉对赌,那谷歌仅需要1亿元收购摩托罗拉100%的股权,但事实上这是不 可能的,因为它还要额外注资,这就是对赌。 通常来说,投资人收购特别是在签订对赌协议时,都会考虑企业的资产、利润、销售收入等因素。因此,企业不仅要有利润,还要壮大资产。要想培育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一定要做好以下方面:放大所有者权益,确保企业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处于健康合理的结构,让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呈现健康的发展水平。 2.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也是企业运营的关键要素。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的CEO不再考虑经营,而是考虑融资,因为流动资产是企业的关键部分,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企业的资产运营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考量资金使用效率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分析及若干建议

作者:陆德明上市公司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与否,对证券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上年1243家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及其涉及事项(重点是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及其涉及事项)来看,上市公司在执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准则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一、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总体分析(一)年度报告审计意见类型及相对比例2002年已披露年报的1243家上市公司中,财务报告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共1077家,占全部已披露年报?6.64%;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指带解释性说明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及带解释性说明的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中的任一种,以下简称“非标意见”)的共166家,占全部已披露年报公司数量的13.36%,其中无保留带解释性说明的审计意见102家,占8.21%,保留意见46家,占3.70%,无法表示意见18家,占1.37%。(二)年度报告审计意见类型在年度间的变动分析1998年以来,年度报告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数量呈上升趋势,但“非标意见”占总体的相对比例一直在下降。特别是从2001年以来,“非标意见”公司占全部公司的比例连续两年保持在15%以下,低于前几年的平均水平。1998年以来“非标意见”公司比例的变动情况如表1所示。表1审计意见类型在年度间的变动情况统计表┏━━━━━━━━┳━━━┳━━━━┳━━━━┳━━━━┳━━━━┓┃┃1998┃1999 ┃2000 ┃2001 ┃2002 ┃┣━━━━━━━━╋━━━╋━━━━╋━━━━╋━━━━╋━━━━┫┃标准无保留意见┃726┃797┃957┃1016┃1077┃┣━━━━━━━━╋━━━╋━━━━╋━━━━╋━━━━╋━━━━┫┃非标意见┃149┃174┃166┃157┃166┃┣━━━━━━━━╋━━━╋━━━━╋━━━━╋━━━━╋━━━━┫┃公司数量合计┃875┃971┃1123┃1173┃1243┃┣━━━━━━━━╋━━━╋━━━━╋━━━━╋━━━━╋━━━━┫┃非标比例%┃17.03┃17.92┃14.78┃13.38┃13.36┃┗━━━━━━━━┻━━━┻━━━━┻━━━━┻━━━━┻━━━━┛我们认为,影响“非标意见”比例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册会计师的意见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的重视。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社会认同度的逐渐增加,上市公司在编制财务报告时,更多地采纳了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另外,监管机构对注册会计师意见的重视,客观上促使公司倾向于接受注册会计师意见。例如,2001年年底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4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及其涉及事项的处理》,对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的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特别是文件体现了尊重注册会计师专业意见的精神,直接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同上市公司股票停牌并接受调查联系起来,客观上使得上市公司管理层更加重视和配合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以前双方“各执一词”,此后公司我行我素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变;同时也给上市公司及注册会计师造成一定压力,成为“非标意见”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empirenews.page--] 第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自去年年底以来,及时制定或修订了有关法规,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使注册会计师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有法可依,以往可能属于模棱两可的问题,不再成为讨价还价的筹码。同时,部分上市公司由于重大资产重组,财务状况和业绩有所改善,导致审计意见类型大幅改观。第三,新股发行审核方式的转变,提高了新上市公司的质量,客观上降低了“非标意见”的比例。如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2002年该所新上市公司占当年末所有上市公司比例为10.15%,而2001年这一比例为7%。新上市公司一般质量较好,财务压力较小,因此基本上没有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第四,融资审核标准的提高以及发行速度减慢,使得某些上市公司在权衡成本和效率后,选择了放弃证券市场融资的计划,从而使公司对资产和业绩刻意要求和粉饰的冲动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抑制。二、年度报告审计“非标意见”及其涉及事项(一)“非标意见”的总体特点1、解释性说明无保留意见仍然占“非标意见”的绝大部分。从2002

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Manage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for Stock Companies in Automobile Industry 刘满凤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常用的企业经营绩效综合评价方法——功效系数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存在的局限性;其次,阐述了主成分分析法的优点,构造了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模型;最后应用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经营绩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 一、引言 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经过近50年特别是“八五”以来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初步显示出国内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积累资金能力增强等特点,表明汽车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作为汽车产业的主体——汽车企业,随着国内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市场前景看好,这几年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99开始,许多企业利税开始显著回升,规模进一步扩大,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但是,也有少数企业,虽然销售额大增,但其整体经济效益却不佳,如天津厦利,其销售额在2002年为40多亿元,名列前茅,但其当年的亏损额却高达近8个多亿。因此,本文认为,作好企业经营绩效分析与评价也是企业保持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从19世纪初产生以来,一直受到企业各方利益攸关者,如企业出资人、企业经营者、企业债权人、政府等的广泛关注,那是因为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是这些利益攸关者正确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水平,评判经营者的业绩,分析企业取得成绩、存在问题的基本依据,也是企业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诊断的基本工具。 纵观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工作大部分集中在关于企业经营绩效指标体系的设置和改进上,如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从简单的成本绩效评价发展到复杂的成本绩效评价,再发展到标准的成本绩效评价;然后从以销售利润为中心的财务绩效评价发展到以投资报酬率为中心的财务绩效评价,再到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评价;最后从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评价发展到如今的以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并重的绩效评价。应该说,现在的以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并重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包括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竞争能力等,从多方面来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相当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但是,由于任何一个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大都是一个多层次多准则多指标的体系,那么如何将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形成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却一直进展缓慢。现在比较常用的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功效系数法等,这些方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基于主观信息进行评价,难免存在脱离实际,夸大或降低某些指标的作用,使排序的结果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事物间的现实关系,产生偏差较大的倾向;(2)它们实质上是某种加权的加法合成,因此要求各评价指标之间应是相互独立的。而第二点

基于二次相对效益模型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二次相对效益模型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发表时间:2010-01-26T14:04:35.250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9期下供稿作者:丁勇,付业(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 410083)[导读] 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状态效益”之后,从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两个角度构建二次相对效益评价模 作者简介:丁勇(1985-),男,湖南长沙人,主要从事投融资管理研究;付业(1985-),男,湖南长沙人,主要从事投融资管理研究。 摘要: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状态效益”之后,从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两个角度构建二次相对效益评价模型,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二者权重,进而合成企业绩效评价值。评价结果不但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效果,还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观有效努力程度,评价更加客观、合理。 关键词:二次相对效益模型;企业绩效;绩效评价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8-0085-01 在冯英浚、李成红(1995)提出的二次相对效益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从静态的角度构建二次相对效益模型,分别反映企业的经营者业绩和经营效益,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二者权重,进而合成企业绩效评价值。评价结果不但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效益,还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观努力程度,评价更加客观、合理。 一、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系统性、客观性、可比性和经济性等四个原则,笔者在结合证星·若山风向标企业财务测评系统的基础上,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并结合二次相对评价模型的特点,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性状况、发展能力以及现金能力状况等5个方面选取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利息保障倍数、存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营业利润率等13个指标作为评价上市公司绩效的指标。 二、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构建及分析 本文将采用二次相对效益模型,从两个方面来对上市公司绩效进行评价,即基本财务业绩和财务业绩提升效率。基本财务业绩主要是从产出的角度来分析上市公司绩效,虽然它不能完全诠释传统意义上的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的期望目标的程度,但足以反映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生产有效性”。在此,将财务业绩提升效率定义为在消除客观基础条件下,企业因经营管理者的主管努力程度而实现的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用于反映上市公司绩效的“管理有效性”。一方面,只有说明企业基本的投入产出关系,即财务业绩水平,才能对绩效评价做出合理评价;另一方面,由于各个企业的客观基础条件不同,等量的投入往往获得不等量的产出,单纯的评价投入产出水平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作用有限。因此,上市公司绩效应该从财务业绩和财务业绩提升效率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以此分别反映上市公司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生产有效性”和“管理有效性”。 评价模型的基本思路:首先,根据选取的13个绩效评价指标,从winds数据库中导出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参考效益”和“当前效益”,以此分别反映上市公司基期和当期的业绩水平;其次,在确定“参考绩效”和“当前绩效”的基础上,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二次相对效益评价,静态评价值等于“参考绩效”和“当前绩效”的算术平均值,表明企业基本财务业绩。将“参考效益”和“当前效益”作为输入和输出分别代入myDEA软件的BCC模型中,η=y/y×100%反映上市公司财务业绩提升效率;最后,运用变异系数法对基本财务业绩和提升效率客观赋权,将基本的财务业绩和基本财务业绩提升效率进行效率合成,实现对上市公司绩效的评价,其评价结果可同时反映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有效性”和“管理有效性”。 三、实证分析 根据上文中提出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从Wind 资讯选取了2007~2008年间机械、仪表、设备制造业78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 根据实证结果,宗申动力、中国重汽、哈空调绩效评价值占据前三位。通过进一步分析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78个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关系可知,两个效率值在各公司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其离散系数分别为0.673和0.327,这说明在企业绩效评价中,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各企业经营效益差异较大,经营者经营管理的努力程度差异较小。同时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78个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两组效率值相关系数仅为-0.03,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上同时占有优势。根据其绩效排名差异来看,分别有36个企业在经营效益上占有相对优势、41个企业在经营者业绩上占有相对优势,仅有1个企业不存在相对优势。(按照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降序排名,如果A效率排名相对于B效率排名靠前,则定义A效率具有相对优势。)参考文献: [1] Banker R D,Charnes A,Cooper W W. Som e m odels for estim 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 -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Management Science,1984,30(9):1078-1092. (责任编辑:鲁小萌)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一、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及在问题 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考核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比较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等。 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体系。无论是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考核企业的经营绩效,实质上都是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考察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几套企业考核评价方法,比如1995年财政部公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1997年公布的新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最近我国财政部又刚刚出台了一套新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即《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尽管该套指标体系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设置了核心指标、设立多层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等

等。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这些指标以会计利润为基础,难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之上的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绩效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容易使企业经营者形成"资本免费"幻觉。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一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就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依据这种会计信息做出的财务评估会误导财务决策。而且,依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幻觉。这种现象就是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这种幻

上市公司分析报告——凤凰光学

上市公司分析报告——凤凰光学(600071) 一、基本分析 1.企业概况: 凤凰光学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光学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中国光学行业中最大型的光学仪器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光学元件、显微镜、照相机、光学设备、影视机械等系列产品,具有雄厚的光学加工、精密注塑、模具制造、表面装饰等科研和生产加工能力。凤凰牌照相机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凤凰显微镜通过了国际CE认证、CMD认证和ROSH认证。具有独立核算的进出口自营权,国际营销网络辐射至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美国、西欧设立了贸易分公司。 在世界制造业转向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凤凰光学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产业链,实施“大光学”战略,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合资中发展凤凰产业、壮大凤凰产业,成为世界经济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光学战略的推进,凤凰光学集团已形成以上饶为大后方,东联长三角——上海,南接珠三角——中山,三地互为倚角的生产布局。2008年,光学镜片实现月产1800万片的产能,光学镜头月产500万只,进入世界同行前三强,成为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内地的首选供应商。 2.企业实力: 公司是老牌军工企业,前身是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以生产军用望远镜著名,专业生产各类高清晰度的镜头,以及光学仪器精密的结构件,公司目前进入了数字相机镜片镜头、手机镜头、扫描仪镜头、显微镜、复印机镜头、车载镜头、安防监视器材镜头的生产制造领域,是国内最大型的综合性光学仪器生产企业。近年来,光学行业由传统意义的光学仪器产品逐渐向新的应用领域迅速发展,光学与电子科学的不断融合。其控股公司正打造以数码科技为主的江西基地、以激光技术和生物医学光电子为主的上海基地、以生产光学镜头为主的沿海光学加工产业基地,已形成江西上饶、上海嘉定、广东中山三个大型光学加工基地,光学镜片每月产能1600万片,光学镜头每月产能500万只,产量位居国内第一,公司目标是成为“中国第一强、世界第一流”的光学企业。

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目录

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统计031 齐丽荣指导教师胡荣华 中英文摘要 摘要: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业绩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反映,但这些指标只能反映公司经营活动中某时刻某个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引入因子分析模型,并构建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指标体系,然后应用该模型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做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指出了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该研究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财务指标因子分析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绩效 Abstract:Business performance of public company can reflect by a series of financial Indexes,but these indexes can only reflect a kind of situation at enterprise's operation respectively. The eficiency of these methods are then discussed,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model of factor analysis is introduced and a index system of evaluation is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empirical research an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listed real estate conclusion is finally reached and the limitation of this model is pointed out.

基于数据挖掘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3年第2期 JISUANJI YU XIANDAIHUA 总第210期 文章编号:1006- 2475(2013)02-0177-04收稿日期:2012-10-24作者简介:范瑜(1978-),男,辽宁大连人,广东培正学院讲师,数字媒体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方向:商业数据挖掘,图像处 理,互动多媒体;宋宇翔(1971-),男,广东湛江人,讲师,主任,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基于数据挖掘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范 瑜,宋宇翔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广州510830) 摘要:以2006-2011年我国A 股10331个观察样本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运营能力4个方面反映企业绩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的发展现状分析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绩效呈现了N 型的趋势。本研究丰富了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方法,拓展了上市公司绩效研究的外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绩效的现状,希望能对后续研究有所启示。关键词:数据挖掘;绩效;评价模型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6-2475.2013.02.044 Study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Based on Data Mining FAN Yu ,SONG Yu-xiang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zhou 510830,China ) Abstract :The article studies with 10331observed samples in A-shares during 2006-2011,from the profit ability ,the debt paying ability ,the growth ability and the operation ability which reflect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This paper uses data mining tech-niques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listing corporation performance.After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listing corporation performance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China listing corporation performance appears N trend.The article enri-ches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listing corporation performance ,expands the performance study of listing corporation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rformance of listing corporation in China.The author hopes that can help on the follow studying.Key words :data min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s 0引言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始终是理论界和实务界较 为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传统的研究大多采用单一的财务指标来评价绩效, 未能系统全面地反映企业绩效的真实情况。随着数据挖掘(Data Mining )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外已有大量文献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 市场分析、 公司财务、金融等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以我国2006-2011年的上市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本研究丰富了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方法, 拓展了上市公司绩效的外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绩效现状, 希望对理论界和实务界有所启示。1数据挖掘简介 数据挖掘可定义为:通过某种特定的算法,运用 神经网络、规则归纳等技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 模糊不清的和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其中隐含着的重要信息, 是一个发掘潜在有价值信息和知识的过程。现阶段,数据挖掘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经济活动中的各个领域, 可具体分为客户集中型、作业集中型和研究集中型3大方面, 内容见表1。数据挖掘技术主要汇集了以下5大领域技术:(1)数据库(Database Systems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s )、联机分析处理(OLAP );(2)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3)统计和数据分析方法(Statistical and Data Analysis Methods );(4)可视化技术(Visual-

银行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银行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摘要:本文基于委托代理激励理论,探讨不同规模银行中信息类别、不确定性信息与合同期限、政府行为等因素对经理人激励的影响。发现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国家中,不确定性、非契约关系与政府行为使得银行规模与其竞争力和生存性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1)相对大银行而言,小银行的发展面临更多的机会和风险;(2)长期合同下股权激励对于小银行经理人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3)客户经理的素质高低与一致性对于小银行激励效率的发挥至关重要;(4)我国小银行与地方政府天然密切的关系对其"软"信息获取作用很大,但同时也可能对其激励机制的长期有效性造成负面影响。 关键词:银行规模;不确定性;经理人激励;“软”信息;“硬”信息 一、引言 银行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近年来是国外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在西方国家中,在大银行稳健发展的同时,小银行取得了更为的快速增长[1]。建立一个以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中介组织结构应该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未来方向[2]。但是我国中小银行特别是小银行机构的发展并未如想像般迅速。不少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都出现了很大的困难①。至少到目前为止,以下两方面的重要问题仍有待解决:首先,转型经济中哪些因素会影响银行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一般认为银行规模越小,对信息的处理效率就越高,对客户经理的激励越有效[3,4]。但是,

在转型经济中因为不确定因素的增加,政府干预的存在,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结论就可能变得不一样。其次,小规模商业银行在我国存在的依据是什么?是否有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大银行与小银行②在激励机制上有何不同? [注:①典型案例如汕头城市商业银行的关闭。 ②结合中国情况,我们认为银行类型可按其资产规模做以下划分: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大银行;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中型银行;地方性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小银行。] 本文以下部分将围绕以上两方面问题,将转轨经济中的信息环境与不确定性因素与银行经理人激励问题联系起来,对银行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文章结构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在Stein方法的基础上[3,4]构建理论模型,最后是全文结论。 二、文献回顾 国外对银行规模与其生存性和竞争优势的关系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将激励理论结合银行业的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规模银行的激励机制存在的明显差别是影响其绩效的主因。Aghion和Tirole指出,在集中决策的机构中,一线客户经理的激励是严重欠缺的[5]。Stein随后证明在不完全合同情况下,小机构往往比大机构在处理“软”信息方面更具优势[3,4]。因此在更需要“软”信息(soft imformation)的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中,小银行应当比大银行表现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