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导学案人的性别遗传.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导学案人的性别遗传.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导学案人的性别遗传.

稷下中学理想课堂教案

题目:人的性别遗传授课人:韩振强

《性别和性别决定》教学设计

《性别和性别决定》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教育上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落实到教学中则要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主体性教学思想进行教学,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力求在观察、分析、尝试、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性别觉醒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悦纳自己的性别,树立符合社会的性别角色意识。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知识前后联系 本课题内容为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生命的延续》中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4节《性别和性别决定》。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同时,生男生女的原理的分析又是对上一节《性状的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中遗传图解的巩固,因此,本节内容对确定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对学生基本生物知识的构建,我特设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人的性别决定的方式。 (2)比较男女性染色体组成的异同。 (3)简述生男生女的原理,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 2、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男女性染色体组成的异同,培养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尝试以数据为依据,分析社会现象。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查找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及小组协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对性别歧视现象作出正确的评价,悦纳自己的性别,树立符合社会的性别角色意识。 (2)了解性别比例失调对社会和国家潜在的危害,关注男女性比特征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生男生女原理。 (依据: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本节知识前后联系) 四、教学难点 生男生女原理。 (依据:鉴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水平,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要掌握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三级达标的重点中学,基本设施比较完善,有多媒体教室方便学生上多媒体课,这为本节课的成功完成奠定了基础。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生男生女的奥秘又是一个

伴性遗传导学案

第3节伴性遗传(课前预习案) 【预习目标】 1.复习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2.了解红绿色盲和血友病的遗传现象。 3.理解伴性遗传的原理和遗传规律。 4.如何正确看待遗传病? 【预习内容】 预习点1、伴性遗传概念: 1.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相关联。 2.常见实例:人的、和血友病等,果蝇。 预习点2、人类红绿色盲症: 1.基因的位置:在上。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及表现型: 3.遗传特点:①男性患者女性患者; ②往往有隔代现象; ③女性患者的一定患病。 预习升华: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发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0.49%,为何出现这么大的差异? 预习点3、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基因的位置:在上。 2.患者的基因型:女性男性。 3. 遗传特点①_女性患者男性患者; ②具有世代________ 性。 ③男性患者的_______________ 一定是患者。

预习点4、伴性遗传的应用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人类相反,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型的,用表示;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型的,用表示。 【自我检测】 1、一对夫妇都正常,他们的父母也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是色盲,预测他们儿子患色盲的概率是() A.1 B.1/2 C.1/4 D.1/8 2、在人的性别决定中,对决定性别起作用的是() A.精子B.卵细胞C.体细胞D.环境条件 3、人的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是46条,在以下细胞中,可能找到两条X染色体的是 ①精子细胞②卵细胞③初级精母细胞④次级卵母细胞 ⑤精原细胞⑥体细胞⑦次级精母细胞 A.④⑥⑦B.③⑤⑦C.②④⑥D.①②⑥ 4、雄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亲本中的蝇,并将其传给下一代的蝇。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上没有该基因的等位基因,所以白眼这个性状表现为伴性遗传。 【反思总结】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预习,你还有那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的性别遗传》精品课件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活动来体验学习产生的过程,学会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性别遗传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性别遗传的特点。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分别调查一个小组、一个班、一个年级、全校的男女学生数。 教学器材:代表精子、卵细胞的卡片,信封,记录表。 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出示两个聊天的老太太的图片)图片上显示,张奶奶对李奶奶说:听说你要抱孙子了?李奶奶说:是啊,可还不知道是孙子还是孙女呢。张奶奶说:想要孙子吗?那还不容易,到泰山上的庙里烧一柱高香就能拴住一个孙子。李奶奶:是吗?那太好了,我明天就去!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张奶奶说的办法可行吗? 学生:讨论,作出推测和判断。 教师:同学们知道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吗?其实性别就是一种性状,它也是可以遗传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性别遗传。(板书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教师:请同学们先来看书上第37页的人的染色体排序图,仔细地找找男女的染色体有什么异同? 学生:男性的第1号与女性的第1号差不多,其他的也是,1-22号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基本相同。但没标号的那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差别很大。 教师:是的,人共有23对染色体,在这23对染色体中,只有1对男女有别,你猜这对染色体跟什么有关?介绍科学家对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研究。 学生:应该和性别有关吧? 教师:是的,科学家把这一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板书一、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初中生物 2年级八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章节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能说出男女体细胞及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类型。 3.能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男、女染色体排序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前调查学校性别的比例,以及课上“模拟生男生女的实验”培养学生数据记录、统计、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情感教育 1.通过调查活动和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能科学的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树立男女平等的意识。 3.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二)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人的性别遗传》这节内容来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由于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生男生女的奥秘又是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因此,八年级的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学生以前学习过“人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以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等知识,这对学习本课内容会有帮助,但学生没有学减数分裂等知识,所以有些内容不宜讲得过深。另外,社会上一些人,尤其是农村地区年龄较大的人,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部分学生有可能受到来自社会或家庭的影响,也有这样的想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2教学重点: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难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调查本班、本年级和本学校的男女生比例。有条件的小组上网查阅我国人口普查的相关资料。 (2)围棋子、纸盒等。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生男生女的奥秘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生男生女又与很多社会问题有关,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培养相关的技能和习惯,更重要的是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设计思路

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人的性别决定》教案 (2)

课题:第三节人的性别决定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2.解释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建立小组活动秩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善于合作意识. 2.了解如果人类社会性别比例失调,将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拒绝性别歧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图片信息的观察分析,增强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通过开展游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概述人体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2.人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3.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教学难点: 1.理解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2.正确进行生男生女的几率的探究活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有二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说明人体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和特点;第二部分“性别决定的方式”,主要说明了人的性别决定方式和其它一些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尽管内容不多,两部分内容之间紧密联系,重要讲述性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中的重要作用,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是首先明确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然后通过探究揭开生男生女的奥秘. 学情分析: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

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使学生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人的性别决定”的网络课件. 2.准备“《人的性别决定》视频:性别的决定”的播放. 学生准备: 1.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2.收集有关中国、全世界人口的男女比例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资料介绍:在某山区,一个妇女生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孩,周围的人瞧不起她,婆家瞧不起她,就连她自己也瞧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本事,生不了儿子,便自杀了. 提问:生女孩是女人的过错吗? 同学思考并回答:是或不是(说明理由). 那到底是不是由女性决定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展示学习目标:1.概述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2.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设计意图】:由真实的故事引入,使学生产生同情心和共感,思考知识落后可能会害了一个人更甚是一代人,从而引起学生对知识的重视.并且在开始就给同学设疑,使学生带着疑问来学习,有更好的效果. 二、引导学习同步探究

《人的性别遗传》导学案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学习重难点】男女性染色体的差异,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认真观察40页的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男女的各23对染色体中,那一对被称为性染色体? 2、两图中,哪幅图显示的是男性的染色体?哪幅图显示的是女性的染色体?你能试着为它们用字母“命名”吗? 3、图中哪条是Y染色体,它与X染色体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细胞中,应该有几条染色体?其中有几条性染色体? 5、以性染色体为判断依据,男性有几种精子,女性有几种卵细胞? 拓展延伸:请你用常染色体+性染色体的格式来表示下列四种情况的染色体的组成。(性染色体用字母表示) (1)男性体细胞染色体数 (2)女性体细胞染色体数 (3)女性生殖细胞染色体数 (4)男性生殖细胞染色体数

探究活动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一、理论依据:画出生男生女的遗传图解 男女 XY XX 二、实验依据:阅读课本41页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黑白为棋子各代表什么? (2)实验者拿棋子时可以挑选吗?为什么? (3)每完成一次组合后,是否需要将摸出的棋子放回袋内? (4)两位同学分别从袋子里拿出一个棋子,然后组合在一起,这模拟的什么过程? (5)为什么要模拟十次?如果要是模拟实验的结果更能反映真实情况,应该怎么做? 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数据统计表格: 本小组的试验结果是:黑白次,黑黑次,黑白:黑黑= :,所以后代的男:女= :。

《人的性别遗传》课堂实录

《人的性别遗传》课堂实录 一、复习导入 播放小品《超生游击队》片段。通过小品演员的精彩幽默的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相关问题。 教师:小品中这对夫妻为生下一个儿子,而东躲x藏,打起了游击。妻子也因生下三个女儿备受婆婆和丈夫的责难,而妻子却为自己辩解说生男生女在男性。生男生女到底怎么回事?这与遗传有关系吗?让我们一起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两个聊天的老太太的图片)图片上显示,张奶奶对李奶奶说:听说你要抱孙子了?李奶奶说:是啊,可还不知道是孙子还是孙女呢。张奶奶说:想要孙子吗?那还不容易,到泰山上的庙里烧一柱高香就能拴住一个孙子。李奶奶:是吗?那太好了,我明天就去!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张奶奶说的办法可行吗? 学生:讨论,作出推测和判断。 教师:同学们知道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吗?其实性别就是一种性状,它也是可以遗传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性别遗传。(板书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师:请同学们先来看书上第37页的人的染色体排序图,仔细地找找男女的染色体有什么异同? 学生:男性的第1号与女性的第1号差不多,其他的也是,1-22号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基本相同。但没标号的那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差别很大。 教师:是的,人共有23对染色体,在这23对染色体中,只有1对男女有别,你猜这对染色体跟什么有关?介绍科学家对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研究。 学生:应该和性别有关吧? 教师:是的,科学家把这一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板书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1、性染色体的概念) 教师:1902年美国的细胞学家麦克郎在观察中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与别的染色体不一样,其他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都差不多,而这一对染色体差别很大,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1905年,美国的细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修改)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福州八中鳌峰初中陈柯倚 一、教材分析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确存在着神秘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而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本节教学内容虽不难,但较抽象,通过安排一系列的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从而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二、学生分析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他们不喜欢、不满足简单的教材里的图画、文字,不喜欢枯燥的说教,但乐于观察、分析图片,自己动手做实验等来表现他们的活力。如果能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三、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解释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控制的,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2. 能力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模拟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能够对性别歧视现象作出正确的评价;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大胆思考和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男女染色体的图片,阐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通过模拟随机受精活动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五、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是“以探究为特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本设计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六、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猜测验证法、综合归纳法、科学探究法。 七、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搜集相关资料,准备活动材料。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导学案 新人教版

人的性别遗传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对比、观察,XY型性别决定图解的分析,以及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交流调查结果,阅读课文36~39页,思考下列问题。 1.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_______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_____染色体的形态与别的染色体_______,他把这对染色体叫__________。后来,美国细胞学家_______和____________进一步把这一对与众不同的染色体分别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_;而女性体细胞中的同一对染色体是_______的,都是__________。男性和女性体细胞中不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共有_____对,叫做_________。 2.女人在_____月经之间,会排出一个含_____________。男人在一次生殖活动中排出的精子从含有的性染色体来说只有______,一种是含__________的,一种是含__________的。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_____。 3.生物体性状的遗传是由_________控制的。1990年,科学家发现在_________上只有一小段DNA是决定_____性别的,也就是一个基因。1992年,进一步证明了这个基因决定_______的形成。近年来,科学家发现________上还有___个基因,决定_____的产生和成熟。最近,又科学家发现了_________上与女性一性别有关的基因。 二、合作探究 1.观察右侧两张图片Y染色体与X染色体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想一想,就性染色体来说,在男性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应该有几条性染色体?男性有几种精子?女性有几种卵细胞? 3.完成课文38页“生男生女图解”。 三、反馈检测 1.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B.性染色体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性染色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D.男性的性染色体用X和Y表示 2.在男性和女性的体细胞中相同的染色体有() ①22对②22条③一条X染色体④一条Y染色体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人的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成对基因。你认为在人群中色盲患者() 男性较多 B.女性较多 C.男女各半 D.无法确定 4.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中性染色体为() 一对XX染色体 B.一对XY染色体 C.只有一条X染色体 D.只有一条Y染色体 5.下列有关人类生殖细胞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精子有两种,一种含X染色体,一种含Y染色体,比例相等 B.卵细胞只有一种,每个卵细胞都只含有一条X染色体 C.人的精子中的染色体数可以表示为23+X或23+Y 1

《人的性别决定》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 课题人的性别决定 学校凤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让

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 第三节《人的性别决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人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解释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同时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男女平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2、难点:解释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十红色圆形卡片,二十蓝色正方形卡片;一个写有“男”字的盒子,一个写有“女”字的盒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3分钟) 师:先展示一幅婴儿的图片,接着问学生:“同学们在十几年前当你们呱呱坠地的时候,为什么有的是男孩有的是女孩,你们想知道人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吗?” 生:想知道。 师:那今天同学们就和我一起共同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吧。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的性别决定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新课 第三节人的性别决定(板书) (一)人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板书)(1-13分钟)

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36页图15-8和图15-9,找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人的体细胞中共有多少对染色体?分为几类? 2.什么是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各有多少对? 3.人的性染色体有哪两种,分别用什么表示? 4.男性和女性性染色体怎样组成,分别如何表示? 生:分成四组,讨论结束后,选一个代表回答。 师:在学生答的基础上再加以归纳。 常染色体:22对,与性别无关 染色体男性,XY (板书)性染色体:1对,与性别有关 女性,XX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探究,老师再加以总结的方法,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又使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 师:用一道习题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加深。 小试牛刀:一对夫妇婚后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表示方法为();决定性别的是体细胞中()。 A.22对+XX;染色体 B.22对+XY;常染色体 C.22对+XY;性染色体 D.22对+XX;细胞膜 生:讨论进行解答。 (二)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板书)(1-22分钟) 师:展示一副孕妇的图片问学生:“在大街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特殊人群--孕妇,同学们猜猜她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生:回答是男孩或女孩。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生男生女的几率问题产生兴趣。 师:紧接着教学生做一个游戏,先让学生熟悉一下游戏规则,再做游戏。 生:熟悉游戏规则,开始做游戏。 师:游戏结束后找几组学生根据他们游戏记录的数据来填表格。根据表格数据统计结果让学生思考:在这个游戏过程中,你发现了一些什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人的性别遗传》导学案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学习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了解人的性别与基因的关系。2.能说出男女体细胞及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类型。 3.能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自主学习】 任务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预习思考: 1.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上与别的染色体不一样,那么图一是男性还是女性,为什么? 2.他把这对染色体叫什么? 3.另一位科学家是如何对性染色体进行命名的? 4.你认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形态上有什么不同? 总结: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其体细胞中染色体均为对,其中有22对染色体在男性体细胞和女性体细胞中是相同的,称为;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在男性和女性体细胞中有显著的差别。对性别起决定作用,叫做,男性体细胞中那一对与众不同的染色体,较大的一条命名为,较小的一条命名为,而女性体细胞中的同一对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都是。 任务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难点突破】 一对夫妇已生了一个男孩子,他们想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一定是女孩吗?为什么在一个家庭中男女比例并不是1:1? 【预习检测】 1.决定人的性别的时期是( ) A.受精卵分裂时 B.胎儿出生时

C.卵细胞受精时 D.胚胎性器官分化时 2.假如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由儿子直接传给孙子。那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 ) A.位于常染色体上 B.位于Y染色体上 C.位于X染色体上 D.位于性染色体上 3.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决定精子的产生和成熟的基因位于( ) A.常染色体上 B.X染色体上 C.Y染色体上 D.X或Y染色体上 4.子女的性别是由( ) A.母亲决定 B.父母共同决定,母亲为主 C.父母共同决定,父亲为主 D.父母共同决定 5.一对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孩,他们很想再要一个男孩,那么,第二胎生男孩的几率是( ) A.100% B.50% C.25% D.0 6.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进一步把男性体细胞中那一对与众不同的染色体,分别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女性体细胞中的都是X染色体是在( ) A.1990年B.1992年 C.1902年D.1905年 【预习小结】 1.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三阁司乡长铺中学孙中科关键词: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写出生男生女的遗传图解; (2)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以及运用多种渠道收集、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 (1)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能够对性别歧视现象作出正确的评价。 (2)大致了解性别比例失调对社会和国家潜在的危害。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男女染色体图片,阐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教学难点: 从实际生活、实践过程和理论上三方面论证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的性别遗传》这节内容来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这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人的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要求学生知道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这部分教学内容,实质上是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入门知识。 2.教学对象分析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生男生女的奥秘又是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八年级的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学生以前学过人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生物的遗传知识,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会有帮助。另外,社会上某些地区的一些人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部分学生有可

能受到来自社会或家庭的影响,也有这样的想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教学方法: 本课将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模式,通过学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并运用多媒体课件点拨总结。 课前准备: 1.设计学案,自制课件。 2.通过各种渠道调查家庭、班级、学校、城市、国家等实际男女比例情况,可依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任何一项或多项调查,鼓励彼此合作; 3.预习本节内容,收集与本节内容有关的资料并能设计方案探究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活动:展示自制课件 2.学生活动:思考并分组讨论课件中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活动:展示课件<<孕妇临产>> 2.师生活动: 教师:看完课件你们有哪些问题?或者你想知道哪些知识? 学生1:她是生男孩还是生女孩? 学生2:到底在什么情况下生男孩?在什么情况下生女孩? 学生3:生男生女与什么有关?与遗传有关吗? 教师: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吗? 学生:想! 教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即学习: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三、新授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师生活动: 师:指着课题提问:男女性别是不是人的一种性状? 生:是。 师: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师:基因位于细胞核中的什么结构上 生: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师:对。那么首先请同学们观察:男女染色体

初中八年级生物:《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Design of "Human Gender Genetic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初中生物 2年级八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章节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能说出男女体细胞及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类型。 3.能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男、女染色体排序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前调查学校性别的比例,以及课上“模拟生男生女的实验”培养学生数据记录、统计、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情感教育 1.通过调查活动和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能科学的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树立男女平等的意识。 3.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二)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人的性别遗传》这节内容来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由于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生男生女的奥秘又是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因此,八年级的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学生以前学习过“人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以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等知识,这对学习本课内容会有帮助,但学生没有学减数分裂等知识,所以有些内容不宜讲得过深。另外,社会上一些人,尤其是农村地区年龄较大的人,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部分学生有可能受到来自社会或家庭的影响,也有这样的想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2教学重点: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难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课前准备:

人教八年级生物下《人的性别遗传》导学案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课题:人的性别遗传课型:新授课时:主备:初审:终审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对比、观察,XY型性别决定图解的分析,以及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学习过程】 一、预习先行自主学习 交流调查结果,阅读课文36~39页,思考下列问题。 1、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_______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_____染色体的形态与别的染色体_______,他把这对染色体叫__________。后来,美国细胞学家_______和______进一步把这一对与众不同的染色体分别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_;而女性体细胞中的同一对染色体是_______的,都是__________。男性和女性体细胞中不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共有_____对,叫做_________。 2、女人在_____月经之间,会排出一个含______。男人在一次生殖活动中排出的精子从含有的性染色体来说只有______,一种是含_______的,一种是含____的。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_____。 3、生物体性状的遗传是由_________控制的。1990年,科学家发现在_________上只有一小段DNA是决定_____性别的,也就是一个基因。1992年,进一步证明了这个基因决定_______的形成。近年来,科学家发现________上还有___个基因,决定_____的产生和成熟。最近,又科学家发现了_________上与女性一性别有关的基因。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1、观察右侧两张图片Y染色体与X染色体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想一想,就性染色体来说,在男性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应该有几条性染色体?男性有几种精子?女性有几种卵细胞? 3、完成课文38页“生男生女图解”。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B、性染色体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性染色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D、男性的性染色体用X和Y表示 2、在男性和女性的体细胞中相同的染色体有() ①22对②22条③一条X染色体④一条Y染色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人的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成对基因。你认为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唐河县桐寨铺二中赵如坤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的性别遗传》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的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要求学生知道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这部分教学内容,实质上是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入门知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生男生女的奥秘又是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八年级的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学生以前学过人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生物的遗传知识,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会有帮助,但学生没有学减数分裂等知识,所以有些内容不宜讲得过深。另外,社会上某些地区的一些人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部分学生有可能受到来自社会或家庭的影响,也有这样的想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写出生男生女的遗传图解; (2)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以及运用多种渠道收集、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 (1)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能够对性别歧视现象作出正确的评价。 (2)大致了解性别比例失调对社会和国家潜在的危害。 四、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分析男女染色体图片,阐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五、教学难点

从实际生活、实践过程和理论上三方面论证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六、教学方法 从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力求在观察、探究分析、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中学到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七、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设计学案;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小宝宝的照片。 设疑:你们能判断出他们的性别吗?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与遗传有关吗?带着问题学习新课: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二)学习新课 1、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请大家将课本打开到36页,大声朗读男女染色体的差别一段,从文中捕捉信息。 性染色体发现史: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发现男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进一步区分性染色体即男性XY,女性XX。 设疑:你能在图中找到他们吗? (2)出示多媒体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同时思考下面的讨论题: ①在男性和女性的各23对染色体中,哪一对被称为性染色体? ②两图中,哪幅图显示的是男性的染色体?哪幅是女性的染色体? ③图中哪条染色体是Y染色体?它与X染色体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④想一想,就性染色体来说,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细胞中,应该有几条

初中生物《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利用与奥运会有关的材料:1932 年,在洛杉矶 奥运会,运动员斯坦妮获得女子百米冠军,后来他在美 国遭遇枪杀,医生尸检得知他居然是男性。为防止男性 运 动员冒充女性运动员参赛,2008 年,北京奥运会成立了 第一个人类性别鉴定小组,检验运动员的染色体就能准 确鉴定性别。 2问题引出课题:男女的染色体有什么差别?人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启今天的性别探 秘之旅。 设计意图:利用音乐、图片、史料等形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引发思考。 二、步步引导,讲授新课。 (一)人类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人类染色体的传递。 1 人类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环 节一: 教师出示人类染色体图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104 页二三段,借助染色体胶片,同排三人讨论:

1 人类体细胞里有几对染色体?哪幅图是女性的染色体?哪幅图是男性的染色体? 2 哪一对被称为性染色体?哪些是常染色体? 3 女性的性染色体什么形态?分别用什么表示? 4 男性的性染色体什么形态?分别用什么表示? 5Y 染色体与X 染色体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 怎样表示出这些染色体?表达式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环节二: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拆分男、女染色体胶片,学生观察并讲述染色体的变化。教师播放动画展示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引导学生总结染色体数目、组成、表达式。 2人类染色体的传递。 环节一: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人类染色体的传递过程。 环节二: 教师用图示引导学生回答人类染色体的传递过程,共同回顾受精作用,学生解释染色体减半的意义及人类遗传信息的传递。 设计意图:把将要学习的内容抛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用自己所知的知识尝试解释一些生物现象或生物问题,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伴性遗传学案

2-3 伴性遗传学案学习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学习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阅读P33) 由于某些遗传病的基因位于上,所以由该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和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阅读P33-36) 1.基因的位置 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后代发病率 尝试写出四种婚配的遗传图解 男性色盲×女性正常(X b Y ×X B X B)男性正常×女性携带者(X B Y ×X B X b) 男性色盲×女性携带者(X b Y ×X B X b) 男性正常×女性色盲(X B Y ×X b X b)

4.色盲病遗传特点 (1)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2)往往有 遗传现象。 (3)女性患者的 一定患病。 三、抗维生素D 佝偻病(阅读P 36) 1.致病基因 (1)显隐性: 。 (2)位置: 染色体。 2.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3.遗传特点 (1)女性患者 男性患者。 (2)具有 遗传现象。 (3)男性患者的 一定患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阅读P 36-37) 1.鸡的性别决定 (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 的,表示为 。 (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 的,表示为 。 2.实例分析 (1)鸡的性别决定是ZW 型的,芦花鸡羽毛和非芦花鸡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B 和b 控制,请写出下列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 (2)从上表中选择亲本进行杂交,要求能根据雏鸡的早期羽毛特征就能区分出雌性和雄性,以便多养母鸡,应选择表现型为 的雄鸡和 雌鸡杂交,完成遗传图解: 3 . 在医学实践中应用——指导人类的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实例一:如果一对夫妇中,妻子是红绿色盲症患者,假如你是医生的话你会建议他生男孩还是女孩,为 什么? 实例二:如果患有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男子与一正常女性结婚,你会建议他们生男孩还是女孩? 为什么? 一、X 、Y 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体内的一对异型性染色体——X 、Y 构成了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X 和Y 染色体都有一部分与对方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二者关系如图所示: (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基因只位于 区段。在Y 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2)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只位于 区段,在X 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3)也可能有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X 、Y 的同源区段(A 、C 区段),即可能出现下列基因型:X A Y A 、X A Y a 、X a Y A 、X a Y a 。

《人的性别遗传》word版 公开课获奖教案 (1)

人的性别遗传 《人的性别遗传》观课报告(一) 从教师活动的设计这个观课维度,得到观课结果如下: 教学设计了播放视频激趣导入、图片展示自学探究、组内交流成果展示、图解释异提出问题、组内合作实验探究、交流结果得出结论、图解释因引出案例、案例分析情感升华。其中组内交流成果展示、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交流结果得出结论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这些设计有其设计的巧妙性和必要性: 第一个合作学习的内容:学生在自主观察男女性染色体图片、自主探究男女性染色体差异、完成对应学案内容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A和B图哪一个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判断依据是什么?男性和女性性染色体形态大小是否相似?合作的形式是小组内学生交流,小组代表展示,合作时间大约5分15秒,通过学生小组内交流对于男女性染色体的理解,使学生了解了男女性染色体的差异。

第二个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图解表示了男女性产生生殖细胞类型及推测不同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后将来发育成是男孩女孩后,教师提出:在实际生活中,生男生女的机会是怎样的?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合作形式是小组内各成员分工合作配合完成实验、小组代表讲台填表展示实验结果,合作时间大约是7分4秒,通过学生组内配合完成探究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第三个合作学习的内容是:此合作学习又分成了三次来进行。第一次教师提出: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生男生女机会怎样的?学生交流讨论展示结果归因实验误差;第二次教师提出:实验结果出现1:9,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吗?学生交流讨论展示结果归因现实不可能出现;第三次教师提出:以杨家将的例子进行反驳,同时抛硬币引导分析现象。 学生交流讨论展示结果真正理解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合作的时间大约是5分11秒,合作形式是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合作时机恰当。通过学生反复的合作交流讨论以及教师的引导真正理解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的含义。 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精巧恰当,目的明确,组内分工明确,组间又有竞争,合作学习时间分配恰当,使小组合作学习的达到了有效性。 观察量表(二)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学习目标: 1.掌握人的性别遗传由性染色体决定。 2.掌握男女染色体的差异。 3.了解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教学重难点: 人的性别遗传 一、导入示标: (一)激趣导入: 通过图片中金星男性时期和女性时期的性别来引入课题。 (二)学习目标 1.掌握人的性别遗传由性染色体决定。 2.掌握男女染色体的差异。 3.了解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二、自学探究 (三)自学指导: 自学教材P39~P41(3分钟): 1.与人性别有关的染色体叫做什么染色体? 2.在男女23对染色体中哪一对称为性染色? 3.性染色体分为哪两种? 4.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怎么样的? 5.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又是什么样的? 6.男女理论上可以产生多少种组合的生殖细胞? 7.生男生女机会是否均等,为什么? (四)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男女染色体的不同,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三、展示点拨 (五)展示交流 分享各个小组的学习收获 (六)点拨精讲 1.形成生殖细胞时,每一对染色体中的一条随机分配到生殖细胞中,人有23对染色体,形成生殖细胞时,可以产生223种组合的生殖细胞。(注: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上面携带的基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所以不能把两条X性染色体理解为完全相同的染色体,故不管男女形成生殖细胞时理论上都是223种组合) 2.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男性染色体组成为XY,女性为XX,产生生殖细胞时,男性可以产生

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两种类型的生殖细胞(就性染色体来说),女性只能产生一种含X 染色体的卵细胞(就性染色体来说),两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生男生女的概率理论上是相同的。 四、拓展训练 1.胎儿性别鉴定的危害。 2.正确理解重男轻女的危害。 3.了解性染色体异常疾病。 (七)迁移拓展 1.父亲Y染色体上的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是()。 A.50% B.100% C.25% D.5% 2.性染色体X和Y可能同时存在于()。 A.性细胞中 B.精子中 C.体细胞中 D.卵细胞中 3.如果一对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孩,那么第二胎生一个男孩的几率是()。 A.50% B.100% C.75% D.25% 4.父亲有耳垂,母亲无耳垂,女儿无耳垂,已知母亲基因型为bb。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有耳垂的儿子的可能性是()。 A.75% B.25% C.50% D.12.5%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