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一、机制砂高性能土搅拌工艺

搅拌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料相互分散而达到均匀混合的过程。搅拌对于混凝土来说,除了将混凝土中各组分均匀混合,还起到一定的塑化、强化作用。

搅拌工艺要求搅拌站必须严格掌握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并在搅拌机旁挂牌公布,便于检查。并在正式搅拌混凝土前,先调试设备,并进行混凝土首盘试拌。

搅拌混凝土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率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一般情况下,含水率每班抽测2次,雨天应随时抽测,并按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应充分搅拌,应使混凝土的各种组成材料混合均匀、颜色一致,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的类型及混凝土拌合料和易性的不同而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拌合料要求的均匀性、混凝土强度增长的效果及生产效率等因素,规定合适的时间。混凝土生产投料顺序为: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后,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并将其搅拌成砂浆,再向搅拌机投入粗骨料,充分搅拌后,再投人外加剂、,并搅拌均匀为止。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机开始搅拌起,至开始卸料时止,延续搅拌混凝土的最短时间应经过试验确定。搅拌掺用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当使用车运输混凝土时,可适当缩短搅拌时间,但不应少于2min;搅拌机装料数量不应大于搅拌机核定容量的80%;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宜过长,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抽检2次。

化学外加剂可采用粉剂和液体外加剂,当采用液体外加剂时,应从混凝土用水量中扣除溶液中的水量;当采用粉剂时,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延长时间不宜少于30s。

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可增加水泥和砂子用量10%,并保持水灰比不变,以便搅拌机挂浆。

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制必须采用卧轴强制式搅拌机,要求计量准确,并且按照规定的投料顺序和搅拌程序进行。每次拌和量应在搅拌机最大容量的30%~90%,且不得少于0.03m3,总搅拌时间≥180s,实验室小搅拌机卸料后还需进行人工翻拌3遍,保证拌合物的均匀性,从生产各环节着手,消除高强混凝土工作性不稳定、强度离散较大的问题,具体按照拌制程序进行。

冬季和夏季高温施工时应对混凝土搅拌温度进行调整。混凝土冬期施工应优先选用强度等级较高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使用混凝土防冻剂或使用热搅拌混凝土。夏季高温施工应使用水化热较低、水化速度较慢的掺混合材的水泥,可掺入缓凝型减水剂、降低拌合

物的出机温度等方式。

二、拌合物的运输

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料前,搅拌运输车应排净罐内积水。

(2)在运输途中及等候卸料时,应保持搅拌运输车罐体正常转速,不得停转。

(3)卸料前,搅拌运输车罐体宜快速旋转搅拌20s以上后再卸料。

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时,施工现场车辆出入口处应设置交通安全指挥人员,施工现场道路应顺畅,有条件时宜设置循环车道;危险区域虚设警戒标志;夜间施工时,应有良好的照明。

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当坍落度损失较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在运输车罐内加入适量的与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减水剂。减水剂加入量应事先由试验确定,并应做出记录。加入减水剂后,混凝土罐车应快速旋转搅拌均匀,并应达到要求的工作性能后再泵送或浇筑。

根据经验,应尽量缩短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运输距离,防止在运输途中出现分层离析和流动性损失过大的问题,并加强坍落度观察和控制。

为了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应选用运输能力与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能力相匹配的运输设备运送混凝土。不得使用机动翻斗车、手推车等工具长距离运送混凝土。应保持运输道路平坦畅通,并加强调度,减少运输时间。混凝土出机至浇筑入模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宜大于75min。在运输过程中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搅拌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在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严禁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

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除应按《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JGJ/T10)的规定进行施工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1)泵送混凝土的出泵坍落度不宜大于20cm。

(2)泵送混凝土时,输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长度不宜小于15m。除出口处可采用软管外,输送管路的其他部位均不得采用软管。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输送管路应采用湿帘和保温材料覆盖。

(3)大高程泵送时,在水平管与垂直管之间,应选用曲率半径大的弯管过渡;向下泵送混凝土时,管路与垂线的夹角不宜小于12°,以防止混入空气引起管路阻塞。

(4)应保持混凝土连续泵送,必要时可降低泵送速度以维持泵送的连续性。因各种原因导致停泵时间超过15min,应每隔4~5min开泵一次,使泵机进行正转和反转两个冲程,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料斗中混凝土离析。如停泵时间超过45min,应将管中混凝土清除,并

清洗泵机。

三、浇筑工艺

浇筑混凝土前,应清楚模板内或垫层上的杂物。表面干燥的地基、垫层、模板上应洒水湿润;现场环境温度高于35。时应对金属模板洒水降温;洒水过后不得留有积水。

混凝土浇筑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宜一次连续浇筑;当不能一次连续浇筑时,可留设施工缝或后浇带分块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应分层进行,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

混凝土运输、输送入模的过程宜连续进行。掺早强型减水外加剂、早强剂的混凝土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根据设计及施工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允许时间。

混凝土浇筑的布料点宜接近浇筑位置,应采取减少混凝土下料冲击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先浇筑竖向结构构件,后浇筑水平结构构件。

(2)浇筑区域结构平面有高差时,宜先浇筑低区部分再浇筑高区部分。

柱、墙模板内的混凝土浇筑倾落高度根据粗骨料粒径确定,当粗骨料粒径大于25mm时,立浇筑倾落高度限值为3m;当粗骨料粒径不大于25mm时,浇筑倾落高度限值为6m。

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前宜分别对混凝土裸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

四、振捣工艺

混凝土振捣应能使模板内各个部位混凝土密实、均匀,不应漏振、欠振、过振。混凝土振幅应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平板振动器或附着振动器,必要时可采用人工辅助振捣。

振动棒振捣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分层浇筑厚度分别进行振捣,振动棒的前端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不应小于50mm。

(2)振动棒应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并快插慢拔均匀振捣;当混凝土表面无明显塌陷、有水泥浆出现、不再冒气泡时,可结束该部位振捣。

(3)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0.5倍;振捣插点间距不应大于振动棒的作用半径的1.4倍。

表面振动器振捣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振动器振捣应覆盖振捣平面边角。

(2)表面振动器移动间距应覆盖已振实部分混凝土边缘。

(3)倾斜表面振捣时,应由低处向高处进行振捣。

附着振动器振捣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附着振动器应与模板紧密连接,设置间距应通过试验确定。

(2)附着振动器应根据混凝土浇筑高度和浇筑速度,依次从下往上振捣。

(3)模板上同时使用多台附着振动器时应使各振动器的频率一致,并应交错设置在相对面的模板上。

混凝土分层振捣的最大厚度应符合规定。

五、养护工艺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可采用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等方式。选择养护方式应考虑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素。

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7d;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养护时间应根据水泥性能确定。

(2)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3)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4)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5)地下室底层墙、柱和上部结构首层墙、柱宜适当增加养护时间。

(6)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施工方案确定。

混凝土终凝后的持续保湿养护时间应满足要求。

不同养护工艺应符合一定的规定,具体可参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要求。对于工程中常见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要特别注意环境温度的影响。在寒冷和炎热季节,应采取适当的保温隔热措施,防止混凝土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保证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超过15℃。

夏季混凝土通循环水养护时,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平面形状尺寸、厚度合理地布设测温点,温度量测以集成温度传感器作感温元件,埋设前做环氧树脂密封,确保布设牢靠,灌注混凝土时避免其失效。每次测温后及时整理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内外温差数值,以指导现场的降温。

混凝土体内埋设冷却水管,一般根据结构尺寸将冷却水管分层曲折布置,层距以1m左右为宜,每层设进出水口,灌注混凝土时当混凝土盖住冷却水管后即开始通水,通水时间一般7天以上,具体根据测温情况确定,确保芯部温度最高不超过65℃,升(降)温速率不超过10℃/h,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差不超过20℃。

冬季施工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界温差不大于20℃,如外界气温很低,此时应加强保温蓄热,使保温层内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差小于20℃。当混凝土达到抗冻临界强度后,可慢慢揭开保温层使之逐渐降温,待混凝土内部温度与环境气温差小于20℃时才能拆除保温层。

对于一些地区常见的恶劣气候环境条件,要根据当地实际环境状况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如在山区高寒环境下,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灌注后应及时覆盖保温,在未达到抗冻临界强度之前不得受冻。混凝土灌注后保温养护方法有:

(1)蓄热法适合于表面系数小于4的较大体积混凝土。靠自身水化热产生的热量进行热养,用草袋、草帘、锯末、篷布等物覆盖厚5~10cm。

(2)电热法适合于表面系数较大的小体积混凝土,或因蓄热保温不够,混凝土将要受冻时采取的补救措施。就是将电热器(可采取油热电暖器、电热毯等)贴在混凝土表面(外裹保温层),接通电源,使电能变为热能,以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温度。

(3)蒸汽加热法现场配备小型移动蒸汽锅炉。施工方法有两种情况:

①补助加热,作用同电热法。就是混凝土灌注完毕,罩上篷布,通蒸汽进行热养,棚内温度控制在35℃以内恒温,直至混凝土达到抗冻临界强度为止。

②蒸养法,适合于混凝土构件厂施工,也可将小型移动蒸汽锅炉移到较远的墩、台构筑物边进行蒸养。蒸养混凝土时,要求加温均匀并设有排除冷凝水的装置,防止结冰。其升温速度混凝土表面系数≥6的结构,每小时不超过15℃;混凝土表面系数<6的结构,每小时不超过10。C;配置钢筋稠密的薄型结构,每小时不超过20。C。混凝土在开始通蒸汽前本身温度应不低于5。C。恒温的最高温度一般控制在40~45C,恒温时间根据混凝土需要达到的强度决定。蒸养完毕混凝土降温冷却要慢,一般每小时不大于10。C。同时,在混凝土冷却至5。C后方可拆模。如果拆模时混凝土与外界气温差大于20℃,拆模后应及时覆盖保温避免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裂缝。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

混凝土养护期间,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各自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做详细的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及应用

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及应用 周明凯,王雨利,王稷良,李婷婷,应国量 (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工程中心教育部重点试验室,武汉430070) 摘要:机制砂相比天然砂而言,空隙率略小,但由于粒形和级配较差,不但会影响拌和物的质量,而且还会影响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为了消除机制砂混凝土的不利因素,采用掺加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利用“双掺”技术配制了C40、C50高性能混凝土,并在工程中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粉煤灰;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TU52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324(2007)01—0058-03 机制砂颗粒有棱角、形状不规则,含有不少针片 状颗粒…,因而互咬合,流动阻力大,造成拌制的混凝土工作性较差,易产生离析晗J。机制砂表面较粗糙,机制砂粗糙度基本在17.0—21.1s,而河砂的粗糙度为14.8—15.5s【3j。机制砂粗糙的表面增加颗粒流动阻力而对工作性产生不利影响,机制砂级配不良,通常是两头多中间少,即粗颗粒(2.36mm以上)和细颗粒(O.15lnlTl以下)较多,但中间颗粒(尤其是1.18~0.3mm之间)较少MJ,配制的混凝土易于离析泌水,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不利影响。为了消除机制砂对混凝土造成的不利因素,不少专家采用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来配制机制砂,如田建平等配制了C50粉煤灰机制砂混凝土,并在贵州某大桥主梁中应用瞪1;杨建辉等配制了粉煤灰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并在工程中应用旧J,等等。 湖北省境内的沪蓉西高速公路全长约320公里,位于山岭重丘区,地势复杂、桥涵众多,仅宜恩段桥梁全长达53927米,其中设特大桥30座,中大桥153座,建设这些工程无疑需要大量的砂。湖北省 恩施州的天然砂资源已经枯竭,无砂可用,如果从岳阳调进河砂价格高达280形m3,而在沿线采石,制备机制砂成本约为50元/m3,运输费用低廉。 于是,决定利用当地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来生产机制砂。通过掺加I级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配制了C40、C50机制砂混凝土,在多处大桥的空心板和预制T梁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机制砂由于自身的特点,如级配较差、颗粒粒形不好、含有一定量的石粉、具有新鲜的颗粒表面,因此用它来拌制的混凝土,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其优点如骨料和界面粘结好,配制的混凝土强度略高等…;缺点有拌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差、需水和水泥量多、拌制的混凝土振动后易液化等。为了充分发挥它拌制的混凝土的优点,避免其缺点。在采用高效减水剂的基础上,又掺加了I级粉煤灰对其拌制的混凝土进行了改善。 1试验用原材料 1.1水泥 采用湖北华新“堡垒牌”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性能指标见表1。 1.2骨料 粗骨料:恩施市福刚砂石料厂生产的5~25mm连续级配碎石,压碎值7.5%,针片状含量4.4%,含泥量0.4%,表观密度2721kg/m3。 .58.2007年第1期—============一欢地登录山东建材信息网http://www.sdjc.cn 万方数据

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之我见

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之我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的建设脚步逐步加快,工厂、民用和商业建筑的工程量也不断地扩大。工民建工程作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它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一直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且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在工民建工程的发展中应加强监督工作,尤其是要是严格控制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这样不仅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更加有利于加强工作的效率和有效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本文就通过对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问题加以分析,进而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 标签: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工民建工程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加强工民建的质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经验来自于对长期实践的积累,在工民建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加以总结,这样能够总结出丰富的实践经验。混凝土作为建筑物建设过程中运用的重要材料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整体的质量,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近年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对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上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在混凝土施工质量上不断出现的问题成了工民建建设成功的关键。 1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常出现的质量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发现问题,要想总结出工民建中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就要学会总结在建设过程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由于混凝土结构拥有整体强度高、耐腐蚀性强、安全性可靠等多方面的优点,因此它能够很好的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和迎合广泛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这就需要负责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关人员能够细心的发现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确保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突出自身的优势。 1.1钢筋容易暴露 现代工民建所用的大部分材料都是钢筋混凝土,这种钢筋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被认为是最稳固的组合。因为混凝土具有极强的粘性可以将钢筋牢牢的粘合住来承受整个建筑物所带来的重力,进而保证整座建筑物的长时间稳定。既然是钢筋与混凝土的结合,那么在结合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技术性的问题就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问题,钢筋容易暴露就是在结合过程最常出现的问题。造成露筋的原因是多方面,如,是由于钢筋与混凝土调配的比例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或者是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有疏忽没有严格的按照施工的要求进行。还有就是在钢筋灌注混凝土的时候,需要有一定厚度的保护垫块放在两者之间来进行定型和稳固,有时这一环节的一点失误也会造成露筋的现象。

透水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义乌市佛堂镇环溪河道(联群村至联盟村段) 透 水 混 凝 土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职(务)称: 校核人:职(务)称: 批准人:职(务)称: 编制日期:

浙江义乌天然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审批表 年月日施管表2

一、工程概况 义乌市佛堂镇环溪河道(联群村至联盟村段)本工程总面积27106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2769平方米,道路面积约7102平方米,铺装面积约2050平方米,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苗木、景观铺装、公厕等范围。主要内容包括苗木绿化、混凝土路面,石子路面、园路铺装、景观、自行车棚、木栈道、改造人行桥、改造现状水闸水渠水坝、灌溉渠、挡水坝、清淤等图纸范围内的全部内容。建设单位为义乌市佛堂镇人民政府,由上海交大安地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义乌建安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浙江义乌天然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承建。本工程自行车道透水混凝土路面为80厚底层+40厚面层(暗红/橙色),总面积6490.180m2。 二、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的准备包括施工前应做好组织、物质、技术等三大准备。1、组织准备:建立健全的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的人员设置,以能实现施工项目所要求的工作任务为原则,人员配置要从严控制,力求一专多用,一人多职。 2、物质准备:透水混凝土实质上相似于水泥混凝土施工,其原料中仅少了砂子,而以一定粒度的高料碎石替代了骨料,在施工中具有一

定量的材料(胶结料、高料)。 物质准备应是现场的准备,如人员的住宿、所需的水、电供应、工程材料堆放工棚(胶结料须要有防水措施的工棚)搭建;加班机械的设置场地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搅拌机械的设置场地,透水混凝土的搅拌是采用小型卧式搅拌机。搅拌机最佳的设置方案是施工现场的中段,因透水混凝土是属于干料性质的混凝土,其初凝块,为保证运输时间应尽量短。为防止混凝土粘污施工场地,搅拌机下部的一定范围需用防护板设防措施。 3、施工机械、推车、瓦工工具等必备的工具、立模用的木料或型钢等配备;水、电设施到位,生活用水、电以及施工用水、电。施工用电:三相电。施工用水:普通自来水连接到设备旁。 4、施工前的技术准备:了解和分析工程项目特点、进度要求,了解施工的客观条件,根据设计要求,熟悉设计图纸,合理布置施工力量,制定出施工方案,为工程顺利完成做好技术上的准备工作。 三、施工工序 在准备工作充分的基础上,人员设备方可进场施工。 透水混凝土施工工序为:立模→搅拌→运输→摊铺、浇筑成型→养生→涂覆透明封闭剂; 1、基层处理 为确保路体结构层具有足够的整体强度和透水性,表面层下须有透水基层和较好保水性的垫层。 基层要求:在素土层夯实层上,配用的基层材料,应有适当的强度外,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摘要】高性能混凝土是近期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某些性能要求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材料配制,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等性能的耐久的混凝土,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以及暴露在严酷环境中的建筑结构。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工程;应用;设计 1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在妥善的质量控制下制成的。除采用优质水泥、集料和水外,配制高性能混凝土还必须采用低水胶比和掺加足量的矿物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 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设计优先而不以强度设计优先。片面强调混凝土的高强度有可能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提高。采用低水胶比和掺加足量的矿物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等等技术措施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重要手段。要求混凝土具有全面的高性能是不科学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性能首先是硬化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和塑性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其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特殊需要的某个或某些特殊性能。如:用于水下浇注的混凝土需要的免振捣自密实不分散性能,用于地下车库的混凝土需要的表面耐磨性能等等。 2 高性能混凝土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正在世界各地成功地用于很多离岸结构物和长大跨桥梁的建造,Langley等人叙述了几种加拿大一长大跨桥梁所用的拌合物。它们用于主梁、墩部和墩基,硅粉混合水泥用量为450 Kg/m3,水153L/ m3,引气剂160mL/ m3和高效减水剂3L/ m3。其坍落度大约在200mm;含气量6.1%;1d、3d、28d 抗压强度分别为35、52和82 MPa;基础和其他大块混凝土的混合水泥用量为307 Kg/m3,粉煤灰133 Kg/m3,用水量接近,但引气剂和高效减水剂掺量大幅度减小,坍落度约在185mm;含气量7%;1d、3d、28d和90d抗压强度分别为10、20、50和76 MPa。根据加拿大和美国的透水性与氯离子快速渗透标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两部分混凝土都呈现非常低的渗透性。对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需要非常强调加强现场实验室试验和质量验收。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另一领域是高性能轻混凝土,相对于钢材,普通混凝土的强度/自重比很低,掺有高效减水剂的高强混凝土则大大提高了该比例;用有大量微孔的轻骨料代替部分普通骨料,就能进一步提高这个比例。由于骨料的质量不同,密度为2000 Kg/m3、抗压强度在70~80 MPa的高性能轻混凝土在一些国家已经商品化并用于构件生产。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挪威和美国,高性能轻混凝土已用于固定式和漂浮式钻井平台;因为水泥浆和骨料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高,它可以不透水,所以在侵蚀环境中能够很耐久。 采用掺10~15%硅粉甚至更高的混合水泥配制的超塑化混凝土,具有优良的粘附力,因此适用于湿喷的喷射混凝土进行结构修补,这也是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领域之一. 2.1 高性能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40MPa)首先用于30层以上高层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之我见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2-12-04T10:23:11.26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7月作者:金亮成[导读] 随着我国旧城改造的大力推进以及城市建筑用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在当前的工程建设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并且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金亮成 新疆天麒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摘要:随着我国旧城改造的大力推进以及城市建筑用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在当前的工程建设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并且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高层建筑相对于普通建筑工程来言,有着自己特有的建设特点和施工要求,需要我在建设中有区别性的对待。本文主要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技术的管理两大方面来综合性的论述这个课题。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分析论述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high-rise building Jin Liangcheng Xinjiang, project management consulting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Xinjiang Karamay834000 Abstract: as China's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ity and the city vigorously promote the building land resources become increasingly strained, in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igh-rise building more and more get the favour of people and attention, and will be in a very long period of time to become our country building development an important orientat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onstruction for high-rise building, has its own peculiar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need I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xually differentiated treatmen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two aspects to discuss this subject comprehensive.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discusses 由于高层建筑工程存在着工作量大、底部承载能力要求高以及高空作业项目多等等特点,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对于其工程用材料、工程施工技术以及整体结构处理上要与普通的建筑工程施工区别开来。高水平的建筑施工技术作为保障工程建设质量以及工程建设规范性施工的重要手段,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以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能够科学、合理、安全的进行。 一、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与论述 对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与论述,有助于我们从技术的特点与要求出发,更好对施工技术进行管理与控制,这对于我们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体系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主要的施工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高层建筑的裂缝控制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单位面积内的承载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对工程主体的硬性要求就比较大,如果在此过程中对于施工的细节处理不当很容易就会出现裂缝。裂缝主要有稳定、运动、不稳定、闭合和愈合等几种类型。骨料内部凝固所产生的微观裂缝是无法避免的,但从质量角度上讲应尽可能地减少裂缝。因为高层建筑混凝土的强度普遍较高,混凝土量比较大,并且带有地下室,所以高层建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比其他建筑更大。控制裂缝的主要措施有抗和放等,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没有足够变形余地的时候采取的一种防止裂缝措施;放是在就处于无约束自由变形的状态下,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采取的一种措施。 抗的主要实施措施是:1、积极地采用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避免使用高强度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用量最好控制在每立方米450千克,以防止水泥凝固过程中的强烈变化而造成内部外部的裂缝。同时,要探讨和评定混凝土外加剂对强度的影响。2、合理选择最大粒径的砂石,这样可以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减轻收缩、泌水和水化热。3、科学计划施工工艺流程。在施工流程中尽量避免漏振和过振,提倡二次振捣和二次抹面,把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和水分尽量排除出去,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和水分的含量。 放的一般采取措施是:砌筑填充墙要接近梁底,并留一定高度,砌筑完后至少要间隔1周,补砌挤紧最好在15天后进行,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墙板、柱、梁等一些变截面地方应该进行分层浇筑和捣实。 (二)高层建筑施工中对于新材料的施工技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工程建筑行业的全面发展,致使工程用新材料不断的被研发出来并使用到工程的建设中来。由于高层建筑具有居住面积大、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多等等特点致使高层建筑在保温、环保、消防安全以及给排水工程质量水平上都有较高的标准和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将建筑新材料使用到高层建筑中来,既保证建筑的高质量性能又合理降低工程的建设成本。但是新材料的使用与施工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来进行不能盲目采用。具体的措施一般是:首先,对新材料的使用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施工标准进行实施。其次,加强新材料的施工工艺,提高新材料的质量,加大新材料的安全性能、明框与暗框的设计、玻璃幕墙的设计施工等方面的研发管理,确保高层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最后,增加施工前的质量实验以及施工后的质量检验,全面保障新材料的安全性能。 (三)混凝土的强度控制技术当前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依然是工程建设中最为普便采用的一种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中对于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又比普通建筑施工高出不少,鉴于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混凝土强度实施严格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的做法一般是: 1、科学的配比混凝土的各种原料。工程施工开工前,要按设计要求将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配制出来,并要到法定的权威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等到级配报告出来之后,再根据级配做配合比的试验,在实际施工时严格照此执行 2、在施工中注重对混凝土的养护。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一般采取泵送的施工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还有助于维护混凝土的原始性能。此外,在施工期间还应注重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凝结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应当严禁进行后续的施工。 3、做好混凝土的强度试验与鉴定。由于高层建筑施工的跨期一般较长,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环境变化的影响比较严重,这就需要我们分时期和分阶段的对混凝土制作、浇筑施工分别进行强度试验和鉴定,不能一概而论和一锤定音,必须严格、谨慎的对待混凝土的强度控制技术工作。

无砂大孔混凝土施工方案

北京舞蹈学院新建学生宿舍综合楼项目1#学生集体宿舍楼等4项 (学生宿舍综合楼) 室外工程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南通启益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目录 一、编制目的 (2) 二、编制依据 (2) 三、适用范围 (2) 四、施工准备 (2) 1、技术准备 (2) 2、资源准备 (3) 五、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3) 1、施工工艺 (3) 2、施工方法 (3) 六、无砂混凝土质量控制 (4) 1、质量保证措施 (4) 2、浇筑质量控制 (4) 七、安全施工措施 (5)

一、编制目的 依据施工组织设计装修阶段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二次结构及装修阶段施工期间,现场的垂直运输机械及材料堆放区、加工区都集中在覆土的地下室顶板上,目前地下室覆土顶板上的SBS防水层及保护层均已施工完成,考虑到二次结构及装修阶段施工期间车辆行驶和材料堆放实际情况,并确保对顶板防水层的成品保护,在第52期监理例会上,建设方要求车行道路和室外广场做法中的300厚级配砂石和180厚的无砂大孔混凝土基层有总包方先行施工。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建施-003; 2、《工程洽商》(01-00-C2-013); 3、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专修阶段); 4、《北京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B11T-1073-2014; 5、华北标图集12BJ1-1工程做法 三、适用范围 根据建施-003,室外工程材料做法表中:车行道路和广场做法参见08BJ1-1路5,修改为12BJ1-1,具体为: 1、100厚透水路面砖,粗砂扫缝、洒水封缝;(暂不施工) 2、30厚1:6干硬性水泥砂浆;(暂不施工) 3、180厚C20无砂大孔混凝土基层(浇筑前先将级配砂石垫层用水湿润); 4、300厚天然级配砂石碾实; 5、路基压实,压实系数≥0.93。(本工程为地下室顶板、防水找坡层、防水保护层) 施工方已完成地下室覆土顶板防水层及保护层的施工,结合室内外高差实际情况(室外地面标高为-0.45m),0-3轴~1-1轴之间、3-1轴~3-5轴之间及2-3轴~2-4轴之间标高-1.35处直接填级配砂石和大孔无砂混凝土施工,0-2轴~0-3轴之间标高-2.45m处先回填土至-1.35标高位置,打夯压实后再回填级配砂石和大孔无砂混凝土的施工。 四、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建筑施工手册系列之混凝土工程10-8 高性能混凝土

10-8 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是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备的混凝土。它是相对于普通混凝土而言,因而它不是混凝土的一个品种,而是以广义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并适合工业化生产与施工的混凝土的组合。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条件是有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工作性、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 高性能混凝土水化硬化特点: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的特点是低水胶比、掺用高效减水剂和矿物细掺料,因而改变了水泥石的亚微观结构,改变了水泥石与骨料间界面结构性质,提高了混凝土的致密性。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不应该仅是水泥石本身,还应包括骨料的性能,配比的设计,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养护以及质量控制,这也是高性能混凝土有别于以强度为主要特征的普通混凝土技术的重要内容。 10-8-1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 1.水泥 并不是所有水泥都适合配制高性能混凝土,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应该有更高的要求,除水泥的活性外,应考虑其化学成分、细度、粒径分布等的影响。在选择时应考虑下述原则: (1)宜选用优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无论是在水泥出厂前还是在混凝土制备中掺入的矿物掺合料,都需要比水泥熟料更大的细度和更好的颗粒级配。 (2)宜选用42.5级或更高等级的水泥。如果所配制的高性能混

凝土强度等级不太高,也可以选用32.5级水泥。 (3)应选用C3S含量高、而C3A含量低(少于8%)的水泥。C3A含量过高,不仅水泥水化速度加快,往往会引起水泥与高效外加剂相互适应的问题,不仅会影响超塑化剂的减水率,更重要的是会造成混凝土拌合物流动度的经时损失增大。在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一般不宜选用C3A含量高、细度细的R型水泥。 (4)水泥中的碱含量应与所配制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相匹配。在含碱活性骨料应用较集中的环境下,应限制水泥的总碱含量(Na2O+0.658K2O)不超过0.6%。 (5)在充分试验的基础上,考虑其他高性能水泥。 2.外加剂 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外加剂主要是高效减水剂,其次还有缓凝剂、引气剂、泵送剂等。 (1)高效减水剂 高性能混凝土离不开高效减水剂。任何一种外加剂都有一个与水泥等胶凝材料适应性问题,应通过试验来确定。 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应该在20%以上,有时甚至高达25%以上;普通减水剂不仅减水率低(一般10%以下),而且掺量较低(如木钙不能超过0.3%),超过了反而有害,而高效减水剂则可高比例掺入水泥,除经济因素外,对混凝土并无不利影响。常用的高效减水剂主要是三聚氰胺系、萘系和胺基磺酸盐系。目前国内高效减水剂以萘系为主,产品型号有NF、UNF、FDN、NSZ、DH、SN及NNO等。三聚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之我见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之我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种工程建筑、民用建筑以及商业建筑越来越多,由于这些工程建筑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不可分,尤其是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更是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基于此,本文从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出发,分析了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质量控制措施,旨在提高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工民建过程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工民建;混凝土;质量管理 工民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是由水、人工石材以及某种胶凝材料组合,对其进行振捣压实处理,最后经过养护硬化而形成的一种建筑材料。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混凝土在强度、可塑性、耐腐蚀性以及耐火性等多个方面都具有极强的优势,在建筑工程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很多建筑工程在选择混凝土材料、制作混凝土以及养护混凝土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建筑的整体质量。因此,探讨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对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混凝土施工质置控制的内容 混凝土是建筑行业经常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尤其是在工民建过程当中,混凝土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建筑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从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出发,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首先,混凝土施工人员的控制。混凝土施工人员能够直接接触混凝土,并将其作为主要的施工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大量应用,而混凝土施工有其特有的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必须熟练应用这些施工技术,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这就需要施工方在施工前,必须严格控制施工人员,确保其具备应有的技术能力和责任意识,才能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其次,混凝土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在混凝土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特定的机械设备对其进行振捣和搅拌处理,也就是说,这些混凝土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是否满足施工的具体要求,对于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同样非常重要。因此,相关人员必须确保混凝土施工机械设备质量符合施工的各种要求,才能将其运用到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再者,混凝土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上文已经提高,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经过振捣和搅拌进而硬化而形成的一种建筑材料,其构成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例如,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之一,水泥,必须具备极高的抗压强度,才能确保形成的混凝土具备应有的强度。所以,必须加强对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力度;最后,混凝土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在混凝土施工前,管理人员应该将已经编制完整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讲解,尤其是其中的某些关键环节,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和相应的施工工艺进行。 2、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无砂混凝土施工方案2016

一、编制目的 编制无砂混凝土施工方案是为了规范无砂混凝土施工工艺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要求,保证本工程在无砂混凝土工程方面满足规范及相关要求。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 2、无砂混凝土相关技术规范及要求。 三、适用范围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新建人行道无砂混凝土的施工。 四、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熟悉无砂混凝土施工工艺,对于技术部的技术交底内容及注意事项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2、资源准备 (1)人员准备 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试验检测人员及施工人员必须到位,人员配比必须充分。 (2)设备及工器具准备 混凝土拌和站、自卸车或小型农用车、反铲或手推车、轻型压路机、发电机。 五、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1、施工工艺 测量放样→基面验收→拌合站拌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摊铺 →轻型压路机压实→养护 2、施工方法 (1)无砂混凝土的拌制 采用强制式搅拌机,由于水泥浆的稠度较大,且数量较少,为了保证水泥浆能够均匀地包裹在骨料上,搅拌时间适当延长。投料顺序:水泥+ 水+ 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加入10mm~20mm 碎石再继续搅拌均匀。按照试验室出据的配合比进行拌制。 由测量根据设计标高确定混凝土铺筑厚度,并用钢筋设置标高位置,保证混凝土铺筑厚度及铺筑后高程满足设计要求。 (2)混凝土的运输及基面验收 无砂混凝土在拌合楼拌制完成后,采用自卸车或小型农用车运输至混凝土浇筑工作面后经“三检”及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无砂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3)混凝土摊铺 无砂混凝土沿着人行道短边方向依次进行分段摊铺,具体摊铺宽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4)夯实 无砂混凝土是干硬性的混凝土,在浇筑前,用水湿润路面,防止混凝土水分流失加速水泥凝结。由于无砂混凝土中水泥量有限,只能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人口数量已经开始急剧上涨,高层建筑作为能够容纳相当数量居民的建筑形式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建筑行业,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材料之一,其混凝土构件是建筑结构最主要荷载承力的组件。本文试从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房屋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管理措施两个方面,阐述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希望能对混凝土施工有所帮助。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原因质量控制管理措施技术技术要点 Abstract:along with our8e country city changes a course is ceaseless accelerate, the city´s population has skyrocketed, capable of accommodating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high-rise buildings as residents of architectural form already more and more get the favour of people,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ncrete as th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the main application materials, the concrete component is the structure most the main load bearing components.This article tries from build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problems, hous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of concrete management measures in two aspects, elaborated build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hoping to help.

彩色透水混凝土施工方案

彩色透水混凝土施工案 一、简介 彩色透水混凝土又称多混凝土,也可称排水混凝土。其由欧美、日本等针对原城市道路的路面的缺陷,开发使用的一种能让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并能有效的消除地面上的油类化合物等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是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优良的铺装材料;其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良性发展及城市雨水管理与水污染防治等工作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因透水混凝土系统拥有系列色彩配,配合设计的创意,针对不同环境和个性要求的装饰风格进行铺设施工。这是传统铺装和一般透水砖不能实现的特殊铺装材料。 透水混凝土的铺装工艺,类似于混凝土的铺装,但又不同于混凝土铺装面。 二、透水混凝土 1、材料的组成: 透水混凝土由透水混凝土专用胶结剂、碎、水组成。 (1)透水混凝土专用胶结剂—由上海丰邦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专用胶结剂,其是以高强度等级的硅酸盐水泥为基料,配以多种助剂增加强度与粘结力组成的粉状料,并可按用户要求加入无机耐候颜料,使其和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组成不同色彩的透水混凝土面层。 透水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

(2)碎: 透水混凝土用的碎应具有技术要求,本公司采用二级品标准的高,其物理性能指标见(表一)。 碎颗粒也有一定的要求,按其颗粒大小围分1#、2#、3#三号。具体的颗粒围见(表二)碎的物理性能指标表(表一) 碎按颗粒分号(2级) 碎是透水混凝土的主要材料之一,其质量必须要控制好。 (3)水:普通自来水即可用。一般末经过滤的混浊的地下水或使用过的不洁水,不能利用。 2、三种原材料在施工过程中配合比:

要施工出高质量、高标准的透水混凝土地面,在原材料固定的条件下,格控制以上三种原材料的配比,是施工中的重要关键,在施工现场负责人必须格控制比例。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按质量计): 3、透水混凝土的品种 ⑴普通素色透水混凝土:为普通水泥本色的透水混凝土。 ⑵标准色透水混凝土:以普通水泥本色掺加无机耐候颜料组成的透水混凝土,色彩属一般。 ⑶艳丽色透水混凝土:以高要求的水泥掺加添加剂及无机耐候颜料组成的透水混凝土,色彩艳丽。 ⑷组合压模工艺的透水混凝土:由彩色混凝土压模工艺和透水混凝土相间组合成的混凝土。 ⑸组合纸模工艺的透水混凝土:由彩色混凝土压模工艺和透水混凝土相间组合成的混凝土。 ⑹组合喷涂工艺的透水混凝土:由彩色混凝土喷涂工艺和透水混凝土相间组合成的混凝土。 以上各类透水混凝土工艺,是根据项目的不同地点、环境、承载要求以及基础条件等不同,而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及应用的,在图案变化、色彩变化上有更多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三、透水混凝土路面基层的要求 1、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厚度:从上可知因彩色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原因,大都应用于人行 道、广场、停车场、园林小道等场所。根据路面的不同应用面板厚度不同,对人行道,自行车道等轻荷重地面,一般面层厚度不低于8公分;对停车场、广场等中荷重地面,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

第四章混凝土施工工艺基本要求 本章包括混凝土施工的一般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桩基混凝土施工、承墩台混凝土施工、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涵洞混凝土施工、无碴轨道混凝土施工、梁体混凝土施工、季节施工等。 第一节一般要求 一、施工前准备 1 针对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条件特点等因素,制定严密的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明确施工质量检验方法。 2 对设计文件进行复核,保证施工中采用的相关标准和技术指标正确无误。 3 对参建人员的资格、施工设备的完好性、原材料和配合比的适用性、工艺方法的可行性、试验检验手段的科学性等进行复查,保证混凝土工程顺利施工。 4 混凝土用原材料产地、质量等级、类型等应与试验配合比用原材料一致。应特别注重原材料的质量稳定。选料时,应充分考虑供货厂家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生产能力是否满足现场需要,并保持适度储备。 5 计量设备检查。对生产系统的各计量仪器设备进行计量监督和测试,确定合理的计量参数和计量精度,制定各项保证测量、试验以及施工工艺中各种测试数据准确性的计量措施。 6 承墩台、梁体等重要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试浇筑和试养护,以便对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施工机具以及养护工艺的适应性进行检验。 二、拌合 混凝土拌合应在搅拌站集中进行。拌合站的基本设施和质量保障措施要求详见本章第二节。 三、运输 1 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运至浇筑地点的混凝土应仍保持均匀性和良好的拌和物性能。 2 混凝土宜采用内壁平整光滑、不吸水、不渗漏的运输设备进行运输。当长距离运输混凝土时,宜采用搅拌车运输;近距离运输混凝土时,宜采用混凝土泵、混凝土料斗或皮带运输。 3 用手推车短距离运输混凝土时,道路或车道板的纵坡不宜大于15%。用机动车短距离运输混凝土时,混凝土的装载厚度不应小于40cm。用轻轨斗车短距离运输混凝土时,轻轨应铺设平整,以免混凝土拌和物因斗车振动而发生离析。手推车、机动车以及轻轨斗车不宜运输流动度较大的泵

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在贵广高铁的应用实践

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在 贵广高铁的应用实践 曾军试验室主任 中铁二局一公司贵广高铁一项目部 摘要:就地取材用洞渣生产优质机制砂,碎石,用25% 95级矿微粉,25%Ⅱ级粉煤灰50% 42.5 P.O水泥,掺聚羧酸减水剂,配制C20-C40等级混凝土,用水量为150-160 kg/m3,,水胶比0.5-0.38,总胶凝材料为300-408,设计选定配合比,加上强有力的施工管理,使混凝土结构高性能化,满足100年耐久性技术标准要求。 关键词:技术条件、机制砂、水洗、配合比成分、耐久性 一、引言 混凝土是工程建设最主要、用量最多的工程材料,混凝土的耐久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物的使用寿命,是关系着国家建设千秋功业的大事。 近代混凝土应用技术经历着许多挫折和变革,挫折反应在不少混凝土结构是不耐久的,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而在严酷的条件下经20年、10余年或更短的时间就劣化、破坏,需要维修、加固,甚至拆除重建,造成巨大的浪费和环境压力,挫折促使混凝土工作者、建造师们在普通混凝土基础上研究、发展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使之成为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铁道部从80年代末立项研究混凝土劣化,历经高强混凝土研究阶段,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和应用阶段,特别是经过青藏铁路的工程实践,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强调高性能是与耐久性相关的,高铁混凝土工程必须将耐久性放在首位,无论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低,都应满足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达到耐久性指标。 二、工程概况 贵广高铁设计行车速度250km/h(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设计使用年限100年。中铁二局一项目部管段线路全长36.39km,共有桥梁工程9301m/37座,其中特大桥4861.6m/6座,隧道21017m/15座,其中平寨隧道7. 1km,太阳庄隧道4. 5km,且为一级风险隧道。该管段桥、隧相连工程艰巨,混凝土数量大,仅高性能砼一项就达105万方。管段内分设八个施工队,建9个搅拌站利用隧道出碴或就近建砂石场制备砂、碎石,配制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 三、混凝土技术条件及基本要求 1、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论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加固技术之我见

论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加固技术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7-11-10T10:33:31.1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作者:刘凤荣[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稳定发展,建筑建设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增收带来了重要的作用。 江苏牧羊控股有限公司江苏省扬州市 225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稳定发展,建筑建设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增收带来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筑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加强技术突破,从而使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和速度得到有效提升,才能更好的满足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当中重要的原材料,只有更好的做到加固处理,才能使混凝土的整体刚性和稳定性得到保证,从而使建筑的整体耐用性得到有效提 升。为此,本文当中笔者将针对混凝土的各类加固技术进行介绍,希望能为建筑施工工作人员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建筑建设;项目施工;混凝土;加固技术; 0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质量需求和功能需求也在不断加大。为此,在开展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施工技术的创新,提升各类材料的加工技术便显得尤为重要。而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之一,通过良好的加固技术,可以使混凝土的整体刚性得到较大提升,因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中笔者将对混凝土的加固技术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的加固方式应当加强注意的事项进行了介绍。 1砖混结构混凝土的加固技术方式在针对砖混结构的混凝土进行加固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加固技术的方式方法:一是砂浆钢筋水泥外夹层混凝土的加固方式。这种加固方式的混凝土可以得到较好的承载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施工的成本问题。和钢筋混凝土外进行加固的方式大致相同,也可以使用复合截面的混凝土加固法。与钢筋混凝土的上层加固法作比较,在加固后的整体承载能力会受到一定的降低。因此,在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也可以应用穿墙钢筋的封闭施工中。 二是钢筋混凝土外的夹层加固方式。这种方式拥有适应性强、使用广泛、施工操作工艺简单等诸多特点。在针对壁墙混凝土结构以及带有柱子的墙体时一般应用较广。在实际开展施工的过程中使用此类方式,可以大幅提升砌体的整体承载力,从而使后期的墙体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提高。然而,使用此项加固方式,其缺点便是需要较长的施工时间,在施工完成后虽然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施工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到加固的整体施工时间,在进行选择使用。 三是增设扶壁柱的混凝土加固法。这种方式与钢筋混凝土的外层加固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在施工工艺方面也相对较为简单。然而使用此类方式需要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承载要求不是太高。同时使用此类方式在抗震等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地震频发或易发生地震的地区,应当避免使用此类方式进行混凝土的加固。 2砖混结构混凝土的间接加固方式在对砖混结构混凝土进行间接加固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此结构混凝土的预应力和加固范围情况,并选择恰当的加固方式来进行施工操作。 首先,在针对无粘结外包型的混凝土进行加固的过程中,应当对原先的截面尺寸进行了解,同时要做好砌柱截面承载能力的比较,确保其承载能力符合使用此类加固方式,才能进行实际施工。使用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总体的施工量可以得到控制,同时湿作业的施工内容也相对不多。在受力能力方面,此项加固方式也拥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均衡性。然而使用此类方式,所需要的施工成本相对较高,这也是建筑施工团队应当着重考虑的内容。 其次,也可以对混凝土的整体结构进行改变,并计算出图形来加固。在使用这种加固方式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混凝土的整体荷载分布情况,并对各个节点和传力的途径进行充分考虑。在加固的过程中,可通过加强混凝土的支撑性来构筑出空间,并对空间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验算。之后,对支撑存在问题的区域要进行充分的调整,并采用自振频率的方式对混凝土的结构进行科学调整,从而使绳索结构的整体承受能力得到加强。最后,应当对混凝土排架结构的列柱刚性进行分析,降低大部分柱列的承载力,并使用拉杆的方式增加位索的数量,从而提升混凝土的整体刚性。此外,还需要对受弯杆进行加固。这里需要确保将端部的支撑情况进行调整,对支座和其他部分的连接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使杆件的整体预应力得到加强,从而提升混凝土加固的整体效果。 最后,还可以使用预应力撑杆的混凝土加固方式。使用此项加固方法可以使砌柱的整体承受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达到较好的加固效果。然而使用此类加固方式时要注意对环境的温度情况进行控制。应当确保使用此方式时温度不超过六十摄氏度。 3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技术分析 3.1直接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的方式方法 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直接加固时,要确保对加固混凝土的截面进行控制,并确保进行整体的加大。使用这种方式具有适应性高、工艺简单等诸多有点。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也较为常见。而这种施工方式对于施工周边的环境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某种程度上会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若在湿作业较多的情况下,则应当进行充分的考虑。 若使用粘贴纤维增强塑料来进行直接加固。则应当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需达到一定要求,应当将强度等级控制在C20到C60之间为佳。使用粘贴纤维增强塑料的方式来加强混凝土的加固施工,具有耐用性高、抗腐蚀、抗潮湿等诸多特点。尤其是在后期的维护成本方面可以尽可能的降低。因此在建筑施工混凝土加固作业当中较为常见。除此之外,这种方式对于施工的成本需求也相对较低。 3.2间接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的方式方法 间接对混凝土进行加固施工时,一般是采取加强支撑的方式来进行加固,并对预应力也进行相应的加强。使用此项方式进行加固施工时,其加固的构建能够对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承载力进行调整,并拥有操作简单、施工周期短等特点。但使用此类方式,对适用的条件也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会对建筑外观的整体美观性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在进行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方可开展施工作业。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各类建筑项目也在不断增多。相关从业人员在进行混凝土加固施工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工作的严肃性。只有更好的对混凝土进行加固,选择科学合理的加固方式,才能够有效提升建筑混凝土的整体刚性和质量,从而更好的加强建筑建设的技术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