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要

中国文化概要
中国文化概要

填空选择:

从秦汉到隋代,大体实行‘郡县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

从唐宋到辽金,主要实行‘道路制’。

元、明、清三代基本实行‘行省制’。

辛亥革命以后,大体上实行省、专、县三级体制。

1865年5月在云南省发现的元谋猿人,距今170万年是在我国境内最在的人类。蓝田猿人生活年份约在八十万年以前。北京猿人,距今也在六十万年左右。

最能反映母系氏族公社文化的是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父系氏族氏族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又称黑陶文化。

四大流域说:一,黄河流域文化区二,长江流域文化区三,珠江流域文化区四,北方和东北文化区,代表性文化是红山文化。

商代,共传30王,国家五胜五衰,六次迁都,自公元前1384年盘庚迁都于殷,故上朝又称殷商。商朝灭亡后,殷都遭到很大破坏,故称为殷墟。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学习汉族王朝的各种礼仪,规定鲜卑族使用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明末抗清将领郑成功于1662年收复了台湾,直到康熙皇帝时郑氏后裔宣布归降,台湾重又与大陆统一。

周代,晋、鲁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通婚,因为秦国姓嬴,成语有秦晋之好。

姓氏的来源:一,以姓为氏二,以国邑为氏三,以官职位姓四,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五,以排行此地为氏

名与字的关系:一,名与字意义相同二,名与字意义相关三,名与字意义相反四,名与字的意义取自五行相生五,以伯仲叔季排行为字

名词解释:

三纲五常:出自论语·为政。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甲骨文:所谓甲骨文就是可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之一。清光绪二十五年有清朝金石学家王懿荣等首先发现。P63

孔孟之道: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学说,创始人为孔子和孟子。他们所创立的学说称为儒学。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但是二者却有着较大的区别。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疾俗。P71

科举制度:因其做法是设立科目,以考试举士,故称科举,唐代的考试方式主要分作两类:常科和制科。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制度之一,他与古代的教育制度和官吏制度构成封建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制度。P154-157

资治通鉴:宋代司马光依照春秋的做法,与范祖禹,刘恕等人,编写成资质通鉴一书,目的在于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借鉴史实作为治理当今的明鉴。该书为编年体。P170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五经,始于汉代,汉代的五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仪,春秋,后用礼记代替礼仪,把左传并入春秋。南宋朱熹自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大学,中庸,再加上孟子,作为初学儒学的入门读物,称为四书。四书五经合在一起,成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必读教材和安身立命的的根基。P168

纪传体:司马迁的史记是这一类书的开端,此后历代相沿,成为我国记载正史的主要体裁。纪传体以人为纲,穿插史实,并用专章记载典章制度,纪传体以横记史。P171

经史子集:经史子集四分法始于隋朝,经部包括儒家经典及研究、解释这些经典的著作;史部包括史书及研究、评论这些经典的著作;子部包括儒家经典之外的兵法农医天文算术等各家的著作;集部包括历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如诗词赋曲散文等。P187

颜肥柳痩:颜真卿把隶传笔法用于楷行草书,又把楷书的横划写的细瘦,又把点竖撇捺写的肥壮,世称颜体。柳公权与颜真卿并称颜柳,他有意避开颜体竖划得肥壮,把横竖划都写得均匀硬瘦,把点划写的如刀切一般,独创柳体。世称颜肥柳痩。P291

岁寒三友:即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梅、竹、石是取梅寒丽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之意。P363

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形成主因是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起点是福建泉州。P391

论述题:

儒学在中国的发展?P74

1、孔子和早期儒学: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和“至圣”。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张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荀子提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和发展,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秦汉时期:①秦始皇施行焚书坑儒的政策,是对儒家思想的一次沉重打击。

4、西汉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简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大一统”思想,儒学从此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北宋理学: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材料,是第二性的。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6、陆王心学: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明朝中期以后,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这一学派也称为“陆王心学”。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科举考试的功过?P162

科举考试同其他事物一样,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包含了正负面作用。

1科举制的弊端早在唐朝就显露出来了。主要表现在1使一般读书人养成一种侥幸进取的心理,以为只要一登龙门,便可身价百倍,因而寻章摘句,死记硬背,并不在实际本领上下功夫;2全国举子甚多,而录取的名额十分有限,考中实在不易,于是举子们不得不找靠山,行贿赂,通关节,走后门,费尽心机,不择手段,比较正直一点的人往往屡失不中。但我们不能因此完全否定科举制。由于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制度的限制,给更多中小阶级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参与治国和施展才能的机会,使国家和民族在缓慢的历史进程中使用了较为广泛的人才;通过科举考试走上国家管理高层的正直有才之士,也确实为国家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唐代以后至五四运动以前的历史名人,大多是进士出身,有的还是头名状元。科举制为封建统治阶级选拔了众多人才。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P112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当然毒害了人们的思想,消耗了社会的财富,从而阻碍了社会进步语历史发展,起了消极的作用。这是为历史所证明了的事实。但是也必须看到,佛教的流传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化。他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形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有别于印度佛教文化的中国佛教文化,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1佛教与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从她产生开始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神论和无神论相互斗争的历史。但从佛教传入中国后,这两种认识论和思想体制的斗争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面。佛教哲学的基本点是否认客观现实世界的存在,而设想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西方极乐世界。而佛儒道三家相互排斥又相互影响,相互斗争有相互吸收,在唯心主义的体系中结为一体。宋代以来的唯心主义思想几乎都从佛教哲学中吸取营养。而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也是在批判佛教哲学的斗争中不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我们说唐以后的中国哲学史,根本就离不开佛教思想史,而且成为中国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佛教与中国文学

以题材而论,历代描写佛教的诗文不计其数,全唐诗五万首诗词中,与佛教相关的占十分之一。以艺术风格而论,由于佛教追求自我解脱,主张离尘出世,至禅宗而宣扬心中有佛,使文学界产生一种清淡悠远的艺术流派。以诗歌理论而言,唐宋以后主张以禅论诗讲究诗歌创作要物象超然,意境空蒙,认为说禅作诗本无差别。

3佛教与艺术

尤其是绘画和雕塑更能显示佛教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印度以及西域的石窟艺术也跟着传入。我们知道印度的佛教艺术主要是石窟壁画和雕塑。新疆境内的石窟艺术不但开凿年代早于中原,其艺术风格也更接近键陀罗。中原的石窟雕塑,则吸收和融合了中国艺术的特点,如十八罗汉等。至于壁画,自佛教传入后,以佛教为内容的宗教壁画大大发展,出现了吴道子等宗教画家。

4佛教与中国语言

佛教的流传,使佛语佛典佛偈大量渗入社会生活,并失去了佛教含义而具有了社会含义,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俗语、谚语和惯用语。如一尘不染,五体投地,当头棒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无事不登三宝殿等。

【最新】中国文化简介英文版课后习题答案1

中国文化简介(英文版)课后习题答案1 Chapter 1 答案 1. Multiple choice (choose the best answer). 1) c 2) b 3) a 4) d 5) c 2. Fill in the blanks. 6) Sumerian, Egyptian, Chinese characters 7) red, rectangular, five stars 8) form, sound, meaning 9) family name, the given name, xing, shi, ming, zi 3.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erms into English. 10) a. the Imperial palace/the Forbidden City b. nature reserve c. autonomous region d.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11) a. the Han nationality b. ethical tradition c. social status d. Chinese character 4. Explain the following in English. 12) paper making, printing, the compass and gunpowder. 13) 甲骨文,钟鼎文,小篆,隶书,楷书 5.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4) Chinese characters mainly have four ways of formation, namely pictographs, indicatives, ideographs and pictophonetic. 15) A person’s ming and zi were normally given by his or her elders.Hao was different from both ming and zi in that it was chosen by oneself rather than by others. A person often had more than one hao. Hao was not used to address one another but as a signature in one’s poetic and artistic works. Hao usually revealed one’s aspirations and moral values. 16) A Chinese surname is generally composed of one character or syllable, such as Zhang, Wu, Li, or Yang. There are also two-syllable, three-syllable or even four-syllable surnames, such as Ouyang, Zhuge, Sima, Gongsun, Zhukehun, Buliugu, Houmochen and Jingjiangliushi. Chapter 2 答案 1.Multiple choice (choose the best answer). 1) c 2) d 3) a 4) d 5) a 2. Fill in the blanks. 6) 221 B.C. 7) Silk Road, Chang'an, Xinjiang, Mediterranean Sea 8) Opium War 9) Sun Yat-sen, feudal monarchical system

10.2 文稿 字幕

10.2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llo,welcome to our course of A Glimpse of Chinese culture.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文化概要课程。 In this section,please join u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 mysteri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这一节,请和我们一起来学习神秘的中医文化。 China was one of the first countries to have a medical culture. 中国是最早拥有医学文化的国家之一。 In comparison with Western method,Chinese medicine takes a far different approach.与西医相比,中医有着截然不同的医学方法。 With a history of5,000years,it has formed a deep and immense knowledge of medical science,theory,diagnostic methods,prescriptions and cures. 中医拥有5,000年的历史,它早已形成了对医学,理论,诊断方法,处方和疗法的深刻而广泛的知识。 Chinese practitioners of the traditional medicine take a holistic approach to diagnosis.中医大夫们采用整体的诊断方法。 They take the diet,age,habits,emotions,lifestyle and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patient into consideration. 他们会考虑患者的饮食,年龄,习惯,情绪,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等。 They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cause of the sickness rather than the symptoms. 中医更注重病因,而不是症状。 So,surgery to relieve symptoms is not encouraged in Chinese medicine. 因此,中医并不鼓励手术缓解症状。 TCM is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cause of sickness is an imbalance and blockage of the flow of qi, 中医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体内气血不平衡和阻塞造成的。 a vital force of energy instrumental for the working of the human body and mind. 气是人身体和精神得以工作的一股重要的能量。 Treatment focuses on the profile of the patient and stresses the impact on the patient’s qi. 中医疗法主要针对患者的病例,强调疗法对患者气的影响。 There are many ways in which imbalances in qi can be corrected. 中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纠正患者的气息不平衡。 These include acupuncture,herbal medicine,massage,diets and corrective breathing exercises such as tai chi chuan,or qigong. 比如针灸,草药,按摩,饮食和矫正呼吸运动,例如太极拳或气功。 TCM places great emphasis on preventing illness. 中医十分重视预防疾病。 So,a balanced diet,enough exercise and rest,as well as regular lifestyle are all common prescriptions.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汇编(附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菩提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指 苦、、集、灭、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老子、庄子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五斗米道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 全真道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 的记录。《九章算术》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祖冲之 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纪传体 体通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通 典》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纪事本末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经学学发达,魏晋玄学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D )。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A )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 D )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B )。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建筑材料》A卷答案

河南2014级工程造价大专(业余)3班 第二学期《建筑材料》考试题A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 a )是评定脆性材料(天然石材、混凝土及烧结砖)强度的鉴别指标。 A.抗压强度 B.抗拉强度 C.抗弯强度 2.建筑石膏在使用时,通常掺入一定量的动物胶,其目的是为了( A )。 A.缓凝 B.提高强度 C.促凝 D.提高耐久性 3.硅酸盐水泥适用于( A )混凝土工程。 A.快硬高强 B.大体积 C.与海水接触的 D.受热的 4.施工所需要的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的大小主要由( D )来选取。 A.水灰比和砂率 B.水灰比和捣实方式 C.骨料的性质、最大粒径和级配 D.构件截面尺寸大小,钢筋疏密,捣实方式。 5.砌筑砂浆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D )。 A.水灰比与水泥标号 B.水灰比与水泥用量 C.用水量与水泥标号 D.水泥用量与水泥标号 6.石灰熟化过程中的陈伏是为了( C )。 A.利于结晶 B.蒸发多余水分 C.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 D.降低发热量 7.硅酸盐水泥石耐热性差,主要是因为水泥石中含有较多的( C )。 A.水化铝酸钙 B.水化铁酸钙 C.氢氧化钙 D.水化硅酸钙 8.砌筑砂浆的分层度为( B )mm时,该砂浆的保水性和硬化后性能均较好。 A.0-10 B.10-20 C.30-50 D.60-80 9.对混凝土早期强度提高作用最大的外加剂为( B )。 A.M 剂 B.硫酸钠 C.NaNO 3 D.引气剂 10.砂浆的流动性指标为( C )。 A.坍落度 B.分层度 C.沉入度 D.维勃稠度 11.干燥环境中有抗裂要求的混凝土宜选择的水泥是( B )。 A.矿渣水泥 B.普通水泥 C.粉煤灰水泥 D.火山灰水泥 12.现场拌制混凝土,发现粘聚性不好时最可行的改善措施为( A ) A.适当加大砂率 B.加水泥浆(W/C不变) C.加大水泥用量 D.加CaSO 4 13.测试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时标准试件的尺寸为( D )。 A.150×150×150mm B40×40×160mm C70.7×70.7×70.7mm D150×150×300mm 14.用于吸水基底的砂浆强度,主要决定于( B )。 A.石灰膏用量 B.水泥用量和水泥强度 C.水泥强度和水灰比 D.砂的强度 15.砂浆保水性的改善可以采用( D )的办法。 A.增加水泥用量 B.减少单位用水量 C.加入生石灰 D.加入粉煤灰 16.已知混凝土的砂石比为0.54,则砂率为( A )。 A.0.35 B.0.30 C.0.54 D.1.86 17.下列水泥中,和易性最好的是( B )。 A.硅酸盐水泥 B.粉煤灰水泥 C.矿渣水泥 D.火山灰水泥 18.过共析钢在常温下的晶体组织主要为( B )。 A.铁素体 B.珠光体 C.渗碳体 D.奥氏体 19.检验水泥中f-CaO是否过量常是通过( C )。 A.压蒸法 B.长期温水中 C.沸煮法 D.水解法 20.工程中适用的木材主要是树木的( C )。 A.树根 B.树冠 C.树干 D.树皮 21.石油沥青的粘性是以( A )表示的。 A.针入度 B.延度 C.软化点 D.溶解度 22.加气砼所采用的加气剂多为( B )。 A.松香胶泡沫剂 B.磨细铝粉 C.氯化胺 D.动物血加苛性钠 23.下列碳素结构钢中含碳量最高的是( D )。 A.Q235-AF B.Q215 C.Q255 D.Q275 24.石膏制品的特性中正确的为( A )。 A.耐水性差 B.耐火性差 C.凝结硬化慢 D.强度高 25.下列钢材中,塑性及可焊性均最好的为( A )。 A.Q215 B.Q275 C.Q235 D.Q255 26.用于炎热地区屋面防水的沥青胶宜采用( A )配制。 A.10 号石油沥青 B.60 号石油沥青 C.100 号石油沥青 D.软煤沥青 27.低温焊接钢结构宜选用的钢材为( C )。 A.Q195 B.Q235-AF C.Q235-D D.Q235-B 28.材料抗渗性的指标为( B )。 A.软化系数 B.渗透系数 C.抗渗指标 D.吸水率 29.下列材料中可用于配制耐热混凝土(900℃)的是( D )。 A.矿渣水泥 B.硅酸盐水泥 C.普通水泥 D.高铝水泥 30.高铝水泥在20-30℃时的主要水化产物是( B )。 A.CAH 10 B.C 2 AH 8 C.Ca(OH) 2 D.C 3 AH 6 31.普通混凝土用砂应选择( D )较好。 A 空隙率小 B 尽可能粗 C 越粗越好 D 在空隙率小的条件下尽可能粗 32.混凝土的水灰比值在一定范围内越大,则其强度( A )。 A 越低 B 越高 C 不变 D 无影响 33.建筑石膏在使用时,通常掺入一定量的动物胶,其目的是为了( A )。 A.缓凝 B.提高强度 C.促凝 D.提高耐久性 34.当材料的含水率增大时,下列指标中变化的是( B ) A.吸水率 B.表观密度 C.软化系数 D.密度 35.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优先选择的外加剂是( B )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Thought Patterns中西方思维方式对比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Thought Pattern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Collectivism and Western Individualism Abstrac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thought patterns. This thesis will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collectivism and western individualism. First, I will show the definition of the eastern collectivism and the western individualism. And then, some reasons that cause the eastern collectivism and the western individualism will be discussed. Actuall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collectivism and western individualism appear in many aspects, including education, family, privacy, and so on.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master the differences when we are faced with the world which is full of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Thought patterns collectivism individualism I. The Respective Definition of the Eastern Collectivism and the Western Individualism Collectivism pertains to societies in which people from birth onwards are integrated into strong cohesive in-groups, which throughout people's lifetime continue to protect them in exchange for unquestioning loyalty. While Individualism pertains to societies in which the ties between individuals are loose. Everyone is expected to look after himself or herself and his or her immediate family. Generally speaking, the values, norms and beliefs associated with Individualism emphasize that every individual is unique. Accordingly, popular comments about individuals tend to be mainly based on their personal achievements, status and other features. By contrast, societies organized along collectivist lines prefer to characterize an individual according to his family, social class, and group. Individualism indicates that a society is a loosely knit social framework while Collectivism indicates a tight social network. II. The Historical Reason of Collectivism and Individualism The eastern collectivism and western individualism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ir histories respectively. Collectivism is always popular in eastern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China, and no matter in ancient times or in modern society. Confucianism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His thoughts deeply rooted in people’ mind, and take far-reaching effect on people’ behavior. In Confucius words: “If one wants to establish himself, he should help others to establish themselves at first.” However, in western countries, at that time, nomadic economy developed rapidly with the manorial economy developme nt. The “expansivity” of nomadic economy had become more distinct, which determined that “dispute” inevitably became the key point in western culture. Additionally, the later Renaissance of Europe produced the determined and key influences on the westerner s’ thoughts. Since than, the thoughts of freedom and humanity had impressed on people’s heart deeply. So, individualism has been advocated in western countries. III.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ollectivism and Individuals in Many Aspects

材料物理性能考点

一、概念题 1.电畴:晶体中存在一些不同方向的自发极化区域(domain).在铁电体中,固有电极矩在一定的子区域内取向相同这些区域就称为电畴。(取向相同的固有电偶极矩)电畴的排列方式分为180度电畴(反平行)和90度电畴。因而不加电场时,整个晶体总电矩为零。 2.畴壁:两畴之间的界壁称为畴壁。 3.马基申等人把固溶体电阻率看成由金属基本电阻率ρ(T)和残余电阻ρ残组成。即ρ=ρ(T)+ρ残称为马基申定律。根据马基申定律,在高温时金属的电阻率基本上取决于ρ(T) ,而在低温时取决于ρ残。既然ρ残是电子在杂质和缺陷上的散射引起的,那么ρ残的大小就可以用来评定金属的电学纯度。 8. 电介质的击穿,当施加在电介质上的电压增大到一定值时,使电介质失去绝缘性的现象称为击穿(breakdown)。击穿形式:1)电击穿,是一电过程,仅有电子参与;2)热击穿;3)化学击穿 9.介质损耗:.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单位时间内因发热而消耗的能量称电介质的损耗功率。介质损耗形式:1)电导(或漏导)损耗,实际使用的电介质都不是理想的绝缘体,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弱联系带电离子或空穴,在E 作用下产生漏导电流,发热,产生损耗。2)极化损耗 10.超导体:材料失去电阻的状态称为超导态,存在电阻的状态称为正常态,具有超导态的材料称为超导体。 11.接触电性:两种不同的材料接触,由于它们可以有不同的相、不同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所以在它们的交界面上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载流子的某种行为,由此而引起两种材料单独存在时所没有的新的电学效应,称为接触电性。 12、热电效应:电位差、温度差、电流、热流之间存在着的交叉联系构成了热点效应。 第一个热电效应——塞贝克效应:两种下同的导体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若在两接头处存在温度差,则回路中将有电势及电流产生,这种现象称为塞贝克效 第二个热电效应——玻尔贴效应:当有电流通过两个不同导体组成的回路时,除产生焦耳热外,在两接头处还分别出现吸收或放出热量Q的现象,Q称为玻尔帖热,此现象称为玻尔帖效应, 第三个热电效应——汤姆逊效应:当电流通过具有一定温度梯度的导体时,除产生焦耳热外,另有一横向热流流入或流出导体(即吸热或放热),此种热电现象称为汤姆逊效应。 13、热释电效应:在某些绝缘物中,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电极化状态改变的现象。 23、光电效应:是指光线照射在金属表面时,金属中有电子逸出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百度的) 24、一般吸收:在光学材料中,石英对所有可见光几乎都透明的,在紫外波段也有很好的透光性能,且吸收系数不变,这种现象为一般吸收。 25.选择吸收:在光学材料中,石英对于波长范围为3.5—5.0μm的红外光却是不透明的,且吸收系数随波长剧烈变化,这种现象为选择吸收。 26.折射率的色散:材料的折射率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减小而减小,这种现象称为折射率的色散。 27.光生伏特效应:是指半导体在受到光照射时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百度的) 28光的非弹性散射:当光通过介质时,从侧向接受到的散射光主要是波长(或频率)不发生变化的瑞利散射光,属于弹性散射。当使用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光谱仪,可以发现散射光中还有其它光谱成分,它们在频率坐标上对称地分布在弹性散射光的低频和高频侧,强度一般比弹性散射微弱得多。这些频率发生改变的光散射是入射光子与介质发生非弹性碰撞的结果,称为非弹性散射。

《中外文化交流史》课程课程课外阅读参考书目2

中外文化交流史马树德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12出版) 中外文化交流胡太春中南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4出版)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王小甫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出版) 中外文化交流史轶闻趣事魏秀春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05出版) 中外文化交流史(套装上下册) 何芳川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05出版) CULTURAL FLOW BETWEEN CHINA AND OUTSIDE WORLD THROUGHOUT HISTORY(中外文化因缘) 沈福伟、吴景枢外文出版社(2009-08出版)

季羡林学术精粹(第3卷):中外文化交流卷季羡林山东友谊书社(2006-01出版) 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6DVD) 钱文忠(主讲)、高虹、中央电视台 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李明中国近事报道研究周燕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03出版) 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李喜所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01出版) 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 程裕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08出版)

中外文化交流史 周一良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7 - 876 页 本书叙述了从古代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相互促进。 中外饮食文化隗静秋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03出版) 唐代拂菻丛说林英中华书局(2006-11出版) 中外文化交流探绎:星学?医学?其他陈万成中华书局(2010-11出版)

中外文化交流及语用分析马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09出版)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王介南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01出版) 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共5册) 李喜所世界知识出版社 音像(2) 老外的中国梦(英文版) 绿杨、杨耀华新世界出版社(2009-01出版) 老外的中国梦绿杨新世界出版社(2009-01出版)

材料物理性能资料终极版(1)

《材料物理性能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 物质的磁化:物质在磁场中受磁场的作用呈现一定磁性的现象。 自发极化:铁磁性材料在没有外加H时,原子磁矩趋于同向排列而发生的磁化。 软磁材料:是指磁滞回线瘦长,μ高、H c小、M r低,并且磁化后容易退磁的磁性材料。硬磁材料:是指磁滞回线短粗,μ低、H c大、M r高,并且磁化后很难退磁的磁性材料。磁致伸缩:铁磁体在磁场中被磁化时,其形状和尺寸都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磁致伸缩效应。 PN结:是指在同一块半导体单晶中P型掺杂区域N型掺杂区的交界面附近的区域。 禁带:在能带结构中能态密度为零的能量区间。 超导电性:在一定条件下(温度、磁场、压力)材料的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称为超导电性。马基申定则:马基申等人把固溶体电阻率看成由金属基本电阻率ρ(T)和残余电阻ρ残组成。 这表明在一级近似下,不同散射机制对电阻率的贡献可以用加法求和。 激活介质:实现粒子数反转的介质具有对光的放大作用,称为激活介质。 因瓦效应:将与因瓦反常相关联的其它物理特性的反常行为统称为因瓦效应。 磁介质:能被磁场磁化的物质。 技术磁化:是指在外磁场的作用下,铁磁体从完全退磁状态磁化至饱和的内部变化过程。磁畴:是指在未加磁场时铁磁体内部已经磁化到饱和状态的小区域。 铁电畴:铁电体中自发极化方向一致的微小区域。 N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5价元素(磷,砷,锑)使晶体中的自由电子的浓度极大地增加而形成的以电子为多子的杂质半导体称为N型半导体。 第一类超导体:指大多数纯金属超导体,在超导态下磁通从超导体中全部逐出,具有完全的迈斯纳效应(完全的抗磁性)。这类导体称为第一类超导体。 介质损耗:电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其内部会有发热现象,这说明有部分电能已转化为热能耗散掉,这种介质内的能量损耗称为介质损耗。 光致发光:通过光的辐射将材料中的电子激发到高能态从而导致发光,称为光致发光。 杜隆-珀替定律:恒压下,元素的原子摩尔热容为25J/(K?mol)。 二、简答题 1.请从能量式波长(频率)范围详细划分电磁波谱 (1)无线电波——波长从108~1013nm (2)微波——波长从106~108nm (3)红外线——波长从103~106nm (4)可见光——波长390~700nm (5)紫外线——波长从10~390nm (6)伦琴射线——波长10-3~100nm (7)γ射线——波长从10-5~0.1nm

中科院翻硕考研学习笔记归纳重点知识

中科院翻硕考研学习笔记归纳重点知识 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情,惧怕生命的危险和死亡,他就什么也不能忍受了。凯程中科院翻译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所遇到的问题。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科院翻译硕士考研机构! 一、中科院翻译硕士考研的复习方法解读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二、中科院翻译硕士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复试分数线执行国家线标准: 专业单科(满分=100分)单科(满分>100分)总分 翻译硕士(英语口译)52 78 345 复试内容: ⑴笔试:听力、英汉互译、写作 ⑵面试:英语综合水平、口语表达能力、相关专业知识 ⑶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及体检 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老师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 三、中科院翻译硕士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中科院翻译硕士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中科院翻译硕士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

材料物理性能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光矢量:即是光波的电场强度矢量。 双折射:当光束通过各向异性介质表面时,折射光会分成两束沿着不同的方向传播,这种由一束入射光折射后分成两束光的现象。 光轴:通过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可以发现,在晶体中存在一些特殊的方向,沿着这些方向传播的光不会发生双折射,这些特殊的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 热膨胀:物质在加热或冷却时的热胀冷缩现象称为热膨胀。 朗伯特定律:l e I I α-=0,在介质中光强随传播距离呈指数形式衰减的规律即称为朗伯特定律。 热稳定性:指材料承受高温的急剧变化而不致破坏的能力,也称为抗热震性。 滞弹性:指材料在交变载荷的情况下表现为应变对应力的滞后特性即称为滞弹性。 应力感生有序:溶解在固溶体中孤立的间隙原子,置换原子,在外加应力时,这些原子所处的位置的能量即出现差异,因而原子要发生重新分布,即产生有序排列,这种由于应力引起的原子偏离无序状态分布叫应力感生有序。 穆斯堡耳效应:固体中的无反冲核共振吸收即为穆斯堡尔效应。 高分子的分子结构:指除具有低分子化合物所具有的,如同分异构、几何异构、旋光异构等结构特征之外,还有高分子量,通常由103~105个结构单元组成的众多结构特点。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是指大分子堆砌、排列的形式和结构。 均方末端距:是描述高分子链的形状和大小时采用末端距的2次方的平均值,用r 2表示,称为均方末端距。 二、填空题 1、下图为聚合物的蠕变和回复曲线,可见一个聚合物材料的总形变是三种形变之和,其中 ε1为普弹形变、 ε2为高弹形变、 ε3为粘性流动。 2、从微观上分析,光子与固体材料相互作用的两种重要结果是:电子极化和电子能态转变 3、在光的非弹性散射光谱中,出现在瑞利线低频侧的散射线统称为斯托克斯线,而在瑞利线高频侧的散射线统称为反斯托克斯线。 4、掺杂在各种基质中的三价稀土离子,它们产生光学跃迁的是4f 电子。 5、红宝石是历史上首先获得的激光材料,它的发光中心是C r 3+ 离子。 6、非稳态法测量材料的热导率是根据试样温度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来测量材料热传导性能的方法。 7、弹性模量的物理本质是标志原子间结合力的大小。 8、测量弹性模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静态测量法,另一种是动态测量法。 9、图中表示曲线(a )表示熔融石英玻璃(SiO 2)、曲线(b )表示非晶态聚苯乙烯(PS )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

材料物理性能试题及其答案

西 安 科 技 大 学 2011—2012学 年 第 2 学 期 考 试 试 题(卷)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2 学 年 第 2 学 期 考 试 试 题(卷)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材料物理性能 A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电子运动服从量子力学原理周期性势场 2、导电性能介电性能 3、电子极化原子(离子)极化取向极化 4、完全导电性(零电阻)完全抗磁性 5、电子轨道磁矩电子自旋磁矩原子核自旋磁矩 6、越大越小 7、电子导热声子导热声子导热 8、示差热分析仪(DTA)、示差扫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 9、弹性后效降低(减小) 10、机械能频率静滞后型内耗 二、是非题(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费米能:按自由电子近似,电子的等能面在k空间是关于原点对称的球面。特别有意义的是E=E F的等能面,它被称为费米面,相应的能量成为费米能。 2、顺磁体:原子内部存在永久磁矩,无外磁场,材料无规则的热运动使得材料没有磁性,当外磁场作用,每个原子的磁矩比较规则取向,物质显示弱磁场,这样的磁体称顺磁体。 3、魏得曼-弗兰兹定律:在室温下许多金属的热导率与电导率之比几乎相同,而不随金属的不同而改变。 4、因瓦效应: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所产生的膨胀系数值低于正常规律的膨胀系数值的现象。

5、弛豫模量:教材P200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阐述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结构特点。 答:①导体中含有未满带,在外场的作用下,未满带上的电子分布发生偏移,从而改变了原来的中心堆成状态,占据不同状态的电子所形成的运动电流不能完全抵消,未抵消的部分就形成了宏观电流;②绝缘体不含未满带,满带中的电子不会受外场的作用而产生偏离平衡态的分布,而一些含有空带的绝缘体,也因为禁带间隙过大,下层满带的电子无法跃迁到空带上来形成可以导电的未满带,所以绝缘体不能导电;③本征半导体的情况和绝缘体类似,区别是其禁带能隙比较小,当受到热激发或外场作用时,满带中的电子比较容易越过能隙,进入上方空的允带,从而使材料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④掺杂半导体则是通过掺入异质元素,从而提供额外的自由电子或者额外的空穴以供下层电子向上跨越,使得跨越禁带的能量变低,电子更加容易进入上层的空带中,从而具有导电能力。 2、简述温度对金属电阻影响的一般规律及原因。 答:无缺陷理想晶体的电阻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如果在晶体中存在少量杂质和结构缺陷,那么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将要变化。 在低温下,电子-电子散射对电阻的贡献显著,其他温度电阻取决于电子-声子散射。 3、何谓材料的热膨胀?其物理本质是什么? 答:①热膨胀:材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其宏观尺寸随温度发生变化的现象。 ②物理本质:在非简谐近似下,随温度增加,原子热振动不仅振幅和频率增加,其平衡位置距平均尺寸也增加,即导致振动中心右移,原子间距增大,宏观上变现为热膨胀。 4、物质的铁磁性产生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答:(1) 原子中必须有未填满电子的内层,因而存在未被抵消的自旋磁矩。 (2) 相邻原子间距a与未填满的内电子层半径r之比大于3,即a/r>3。 5、内耗法测定α-Fe中碳的扩散(迁移)激活能H的方法和原理。 答:参考教材P-211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

中国文化概要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文明:“文明”兼容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双重含义,接近今人所谓的广义的文化.是从人类的物质创造(尤其对火的利用)扩展到精神的光明普照大地。“文明”侧重于社会的物质层面,包括生产力、政治制度等等,并且可以向外传播或被人接受,如近代欧美的工业文明。文明是可以进行比较的,有一些具体的特征把它们分为先进或落后,比如说生产力水平、社会政治制度优劣。 2、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界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指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也称“大文化”。这一文化领域最简单的分法为二层,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层。狭义文化是指“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它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也称“小文化”。 3、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我们把广义的文化它们分为四个层次,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物态文化层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度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它规定了人们必须遵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行为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心态文化层是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蕴化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4、家国同构: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机构方面的共同性。家族制度深深根植于数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之中,使国家结构也打上了家族结构的烙印。家与国的组织系统与权力分配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这种宗法关系的长期存在,导致了中国社会“家国同构”的格局,家族的权力掌握在家长手中,国家的权力掌握在君主手中,国家的政治首领其实就是家长的化身,其特征如下:(1)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大致相同(2)家与国的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家长制(3)家国同构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 5、今文经学:是朝廷为了便于经学流播,下令搜集当时流散民间、口头相传的儒家著作,写为定本,作为传述的依据,由于这些经书系用当时流行的文字记录整理,遂有“今文经”之称。今文经学注重探讨经义,强调经世致用。著作,作为传述的依据。 6.古文经学:是指当时鲁共王刘余、北平侯张苍、河间献王刘德等人通过种种途径发现的儒家经书,这些经书因为是用古籀文写成,故称“古文经”。古文经学注重考据。 7、传统美德: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规范中的精华,这些精华是现代仍应弘扬的,就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基本内科或合理内核。如仁、义、礼、智、信。所谓传统美德,是指在自觉的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那些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是古今一以贯之的,在现代让发挥着积极的那些德目。 8、十大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已奉公、修已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9、书院: 书院是宋代的地方教育组织。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但发展于宋代。书院在前代都是藏书或隐居之地,宋代书院将藏书教育和学术研究结合起来,成为著名学者授徒讲学培养人才的地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江苏江宁的茅山书院等。许多著名学者在名山或名城中设立书院,招生讲学,学生人数众多。 1宗法制度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有哪些特征? 1.家天下的延续 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政治化。在中国古代,家天下自周代确立,一直延续到清代,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史。它的特点是: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一个家族统治一个朝代;统治权之争决定着社会秩序的平衡与否;人情大于国法。 2.封国制度不断 封国制度本是西周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废分封,建立郡县。汉代却又采纳分封制。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仍然沿用了分封制,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分封制成为传统社会的政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