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我国采矿业发展现状与改革措施

简析我国采矿业发展现状与改革措施
简析我国采矿业发展现状与改革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42426066.html,

简析我国采矿业发展现状与改革措施

作者:王良平冯斌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1期

[摘要]矿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针对中国矿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发展对策,目的在于实现中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采矿业发展现状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TD421.6+4 文献标识码:TD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1―0467―01

在世界资源中,90%左右的能源资源属于矿产资源的范畴,其中大部分为工业和矿物质的生产原材料。矿业的发展不仅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业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总的发展目标为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采矿业是指对煤、矿物质、原有和天然气等自然矿物质的开采,其中主要包括深入地层或地面开采以及矿井的运行活动。同时也包括在矿产开采附近的地区进行原料加工和生产的相关活动。随着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成为了重中之重,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的可循环发展,从而保障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为后世提供更多的发展条件。在进行矿业开采的过程中,要积极采用高效的开采技术,同时也要保证资源的节约使用,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采矿业的发展特点

采矿业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矿业担负着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人类的文明和科技的发展听歌了巨大的动力。矿业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资源进行的过度的开发使得资源的数量迅速减少,开采范围几乎涉及到了全部能够进行开采的资源。在世界中的已知矿产资源有着较大的数量,但在开采的过程中需要对已知的矿上进行扩大和新矿产资源的勘测。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型矿产资源数量正在逐渐减少,目前勘测的一些矿产资源中,一些矿山并不具有开采的价值。

在中国的能源产业中,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矿资源的开采和生产率逐年上升,但独立核算的工业和企业的比重却逐年下降,低于石油的产值比重。这就充分表明在中国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储存量正在下降,价值正在逐渐增大,一些储量和产量丰富的资源随着时间的推

中国金属采矿业发展现状

?矿业工程? 中国金属采矿业发展现状 张 强 李夕兵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北京 100044) (中南工业大学 长沙 410083) 摘 要 概述了我国有色、钢铁矿藏资源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现有矿业的开采方法、开采设备及矿业理论研究发展现状,也简要介绍了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海洋采矿发展前景。 关键词 中国采矿 资源特点 开采研究 现状 1 我国金属矿藏资源现状及前景预测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世界95%的能源以及80%的工业原料来自矿物原料。矿产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起飞的首要条件以及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在世界已发现的200余种矿产中,我国就发现了约16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位于世界第三位,其中20种重要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位于世界第80位。在主要的矿产资源中,只有锑超过世界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50%的有铁和锡,其它均低于世界人均值的1 5。其资源特点是分布不均,贫矿多富矿少。 铜在我国自给率为60%左右。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铜进口国。主要受铜资源制约,我国铜矿山发展缓慢。预计十几年以后大部分矿山将陆续闭坑,供需矛盾更为突出,进口量将有加大趋势。我国铜资源特点是,大型铜矿少,中小型铜矿多。全世界探明金属储量超过500万t的巨型铜矿54座,而我国只有江西德兴铜矿和西藏玉龙铜矿两座。我国德兴铜矿正在开发,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铜14万t。玉龙铜矿由于外部建设条件较差,至今尚未开发利用。 我国铝的生产量增长较快,进口铝明显减少,还出口一部份。我国铝土矿资源虽然丰富,但质量不理想, 98%的铝土矿属于高铝硅低铁的难溶矿石,溶出性能差,只能采用流程长、工艺复杂、能耗高的方法进行处理。其次氧化铝厂建设投资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而且达产期长。虽然冶炼铝能耗较高,建设投资较大,经济效益不很理想,但丰富的铝资源为铝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铅锌是我国的优势资源,其品位特点为锌高铅低,符合市场需要。近年来,产量激增除满足了国内外市场外,还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目前我国钢铁已达到1亿t的生产能力,国产铁矿石的自给率为75%左右。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铁矿平均每年消失300万t矿量,到2000年,我国铁矿石的自给率将下降为65%。其新增钢铁产量所需铁矿石将主要依靠进口来解决。 2 我国矿业发展现状 2.1 露天开采技术、设备现状 在世界固体矿物年开采量中,露天占75%以上,而且还在逐渐增大。我国1993年产量在露天开采中占96%;有色金属矿石产量中露天开采中占50%;化工原料约占70%;建材近100%和煤占4%。随着市场经济的矿石价格竞争,低成本的大型露天开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矿石开采方式。而在强化露天开采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过程中,其主要手段是采用高效、大型的露天设备。 我国已研制成功千万吨级露天采矿成套设备,大型矿山斗容4m3~13m3电铲配用载重量30t~256t以下的汽车为主,但辅助设备规格小、数量少。穿孔设备为牙轮钻,采用直径为125mm~350mm钻头穿孔。钻机的改进主要集中在提高设备可靠性,穿孔过程自动化,以及缩短安卸钻杆和穿孔定点辅助作业时间等方面。 由于汽车运费上涨和矿岩运输量的增大,出现了汽车—破碎机—胶带运输机这种间断连续的运输工艺。由于铁路运输费用低廉,能耗较少,而可靠性又较高,因此到21世纪初单一铁路运输或汽车—铁路联合运输,其合理深度可达360m左右。 在爆破技术上,露天矿已趋向于采用大区多排微差爆破技术,以增加每次爆破的矿岩量,减少爆破量,提高设备利用率,改善爆破质量。 露天生产工艺,是随着所采用的设备和爆破工艺而变化。其主要工艺有:间断—连续运输工艺、陡帮开 47W est2Ch ina Exp lo rati on Engineering V o l.11№4 Ju ly.1999

试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及其前景

试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及其前景 王俊莉* [摘要] 从国家权力的配置这一角度来说,司法独立是司法机关监督立法和行政机关的宪法依据。从司法权的价值实现来看,司法独立可以避免司法机关和法官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而背离公正原则。所以,为保障司法独立而设置的制度是司法公正不可或缺的,尽管各个国家对国家权力的配置有所不同,但在实现司法公正这一价值目标上则是相同的。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司法权包括审判权和检察权两个部分,分别由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来行使,各级法院和检察院由同级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向它负责、受它监督。所以我国的司法机关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关键词] 司法体制改革前景 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司法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宪法对司法权和司法独立原则的规定符合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治体制,但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认识,这种体制主要适合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利益观念和权力配置原则,这些观念和原则不仅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造成对法律的作用和功能在认识上尚存在某些局限,对法律的社会性和法律原则的科学性重视不够,使得司法制度的改革远远落后于实际的需要。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确立,现行司法体制与市场经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司法公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政府管理经济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化,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管理主要依靠法律手段,因此,司法机关的作用显著提高,改革司法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市场主体和公民的经济活动范围扩大,他们对经济利益以及财产权的法律保护十分 *作者实习单位: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世界采矿工业的现状 由于世界上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类矿物的需要量逐年在增加,但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矿石的产量增加了,可是品位都在下降,例如:铁矿石平均品位,苏联在65年为40.8%,70年为37.3%,到76年为36.1%;美国51年为49.5%,71年为34%,到77年大部分为20-36%。美国在1900年只开采含铜6%以上的矿石,70年代平均开采品位则为0.7%,80年代开采的斑铜矿平均品位为0.53%,在本世纪(21世纪)预期要降到0.2%,至于边界品位以下的金属资源,回溶浸法生产的铜,已占其年产量的5%,75年美国用此法浸铜,占其年产量的20%,76年开采12,600吨铀,其中用溶浸法的有500吨。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回收矿石中的钼,镍,金和其他有色金属,能够取得很有希望的成果。 另一个增加矿石的来源,是加大开采深度。现在开采较深的一些矿床,主要是有色金属,其开采深度已超过2000米的地下矿山,有美国南达科塔州的铅矿区为2280米和爱达荷州的科马尔德,艾林铅矿区为2340米;加拿大镍矿有的达到2400米;印度科拉尔金矿已到3240米;南非西部底卜斯金矿开拓深度到达3800米,估计到5000米时,在经济上仍为合算,国外许多金属矿露天开采深度都在增大。最深的老矿—美国宾汉姆露天铜矿,深度已到800米。而我国的某些矿山的开采深度也在逐年增加,例如云锡公司的地下开采也将要达到2000米左右。 由于陆地上矿产资源日益枯竭,人类开发海底矿物的时代已经到来。海底矿产资源储量极为丰富,初步探明深海中的锰结核矿石储量约为2-3万亿吨,其中以太平洋的含矿品位较高,约为150亿吨(含锰24%,镍1.06%,铜0.53%,钼0.9%,钴0.35%)磷结核约100亿吨,软泥为1000万亿吨。而且这些含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的矿产储量,均属于自生矿物,如锰结核在一年中的自生量,锰可供世界用三年,钴四年,镍一年。由此可见,海洋采矿的发展,前途是十分壮观的。 矿石的产量增加了,可是矿山数目的增加,远不及矿山规模加大来得快,国外已投产或正在建设中的年产矿石1000万吨以上或采剥总量超过2000万吨的大型露天矿山,至少有60-70座,仅美国和苏联,就各有20座,其中年产矿石4000万吨或采剥总量8000万吨左右的特大型露天矿,即有20多座,如美国明塔克铁矿为年产矿石6000万吨,矿岩采剥总量1亿2千万吨,美国宾汉姆铜矿年产矿石量为3780万吨,矿岩采剥总量1亿6千万吨。至少地下矿山也同样趋向大型化,西方地下开采的矿山,无论是金属矿山及一些主要非金属矿山,从69年到79年的10年内,虽然是产量增加了,但矿山个数却保持在590座左右,年产量大于1百万吨的有197座,其中有56个大于3百万吨。目前最大的地下矿山,有超过2000万吨的,如瑞典基律纳铁矿,有超过1000万吨的,如美国圣曼略耳铜矿和来麦格斯铜矿。 由于矿石开采量大和贫矿多,在开采方式上露天矿得到发展,以美国为例,过去20年来,地下开采平均每年只增加矿石量0.36%,而露天开采却每年平均递增采剥总量80%,按金属品种:铁铜,铝,钼等矿石开采,露天矿的比重较大。以铁为例,苏联为85%,美国94%,澳大利亚为100%,加拿大,巴西,利比里亚,南非,智利,委内瑞拉和印度也主要是露天开采,铜矿方面,美国和苏联也分别各占60%和65%。 二、世界采矿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发展趋势 世界采矿工业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发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应用: 矿山规模的扩大,主要取决于贫矿开采和设备大型化,但大型设备的发展,基本趋向于稳定,现在主要是对已有设备进一步改进,特别是注意节能,适当提高效率,加强预防,维修来延长设备寿命,要求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耐用性,以及提高辅助作业的机械化程度,这是当前的奋斗目标。 1、露天矿技术装备水平,在穿孔上普遍采用铅头直径为200-380毫米的牙轮钻机,而最大直

中国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中国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摘要]我国殡葬改革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给人民群众精神和物质上增加了压力,给社会增加了负担,造成了资源浪费,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社会风气,腐蚀了人们的灵魂,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积极有效的改革措施,倡导树葬、建立电子坟墓、网上扫墓等现代文明的殡葬礼俗。 殡葬历来是社会的一个窗口、一面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时代脉搏的跳动、一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窥视到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兴衰荣辱。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的部分地区,旧的习俗,特别是旧的丧葬礼俗大有死灰复燃之势,少数以宣传封建迷信为职业的“阴阳先生”、“巫医”活动十分猖獗。不少人注重抵御外来的“精神污染”,而对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精神污染却忽视了。我们对此不应采取消极和听之任之态度,而要旗帜鲜明地宣传改革,破除封建旧习,倡导与社会主义时代相适应的悼念方式和寄托哀思的内容。这一改革,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既深入人心,又势在必行。而且它的意义将超出民俗范围,成为政治改革的内在应力,促使中华民族更加进步、文明。 一、中国殡葬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部分人大搞封建迷信活 —1—

动。且大有蔓延之势,给人民群众精神和物质上增加了压力,给社会增加了负担,造成了资源浪费,影响了社会风气,腐蚀了人们的灵魂,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现将中国殡葬改革中的不良现象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种类型: 11愚昧无知 近年来,殡葬领域中出现了所谓的“与时俱进”。我国有些地区在举行丧葬礼仪时,为死者扎洗衣机、彩电、冰箱、轿车、手机、甚至电脑和空调等等,用这些电器代替了以往的纸牛、纸马进行焚烧;“西天冥府银行”的钞票发展到用“美元”、“欧元”等,且面值越印越大。 也有些人,父母亡故已有多年,扎纸编花,敲鼓念经,深挖高筑,为其父母翻修墓冢。他们认为今天要过上好日子,全靠祖宗坟地“风水鉴照”、“祖荫祖德”。 更有甚者,不仅注重死者物质生活,就连精神生活也给予了充分的关心。为死者举办结婚仪式、征婚等等。据载,2001年4月3日上午,江宁上坊乡的陶某和家人在给舅舅上坟,他们准备得极其“隆重”,纸洋房、纸冰箱、纸彩电,把一辆三轮车堆的满满的,最让人吃惊的是他们竟然还准备了一个花枝招展的“纸小姐”。原来陶某的舅舅是个老光棍,生前吃了不少苦,为了舅舅在阴间的生活不“寂寞”,陶某特地定做了这个纸糊的“小姐”,墓前,陶某还特地燃放鞭炮制造气氛,称这是“结婚仪式”。 21铺张浪费 —2—

绿色殡葬改革情况汇报(11.31)

绿色殡葬改革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自2018年4月3日全市绿色殡葬改革现场推进会以来,我县大力开展以“向陋习宣战、树文明乡风”为主题的绿色殡葬改革,紧紧围绕存量棺木处置率100%、遗体火化率100%、城市规划区坟墓迁入公墓率100%、“三沿六区”和村头、村中视线范围内坟墓整治到位率100%、村(居)红白理事会覆盖率100%“五个100%”的工作目标,全面落实“抓、疏、引、堵、管”五项改革举措,全县上下齐心协力、迎难而上,使绿色殡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 截止11月31日止,全县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登记殡葬从业人员224人,收缴并销毁冥币、香纸等封建迷信用品2600多件;登记“三沿六区”需迁移坟墓8197座(城市规划区内4494座),已迁移1543座,拆除932座,平坟头274座,遮挡124座;规划并建设了公墓131处(其中乡镇级14个,村级117个),并投入使用;登记并收缴棺木9132副;火化遗体843具,火化率100%,及时处置装棺土葬行为3起;成立红白理事会156个。同时,乱搭灵棚、抬棺游丧、乱埋乱葬等丧葬陋习也得到有效遏制。 二工作开展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强领导、强保障。推行绿色殡葬改革,是现代

文明与历史陋习的大碰撞、大决战,工作难度前所未有。今年3月初,县委组织了县四套班子、各乡镇(街道办)党政主要领导、县委有关部门、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部分村委会书记赴赣州市大余县学习考察绿色殡葬工作,随后召开座谈会,进一步形成了共识、坚定了决心。为凝聚合力攻坚,强推做实殡改工作,一是高配力量。把殡葬改革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县、乡(镇)、村(居)党组织“一把手”分别担任各级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二是高配地位。把殡葬改革当作重中之重工作来抓,列入全县重点工作范畴,与精准扶贫、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同研究、同安排、同部署。三是资金高配。把殡葬改革当作财力重点倾斜工作来抓,在县级可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初步安排7500万元作为 殡葬改革工作专项资金。 (二)、变观念、变风俗殡葬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观 念变革。为了让绿色殡葬思想家喻户晓、文明节俭新风蔚然成风,一是宣传开路。建立殡葬改革微信群,在电视台开辟殡葬改革专栏,每天“晒”进度、亮特色;充分利用清明节这个有利时机,出动宣传车600余辆次,悬挂横幅1600余条,发放《推行生态安葬倡导绿色殡葬倡议书》20000份。 二是典型带路。积极倡导“十个带头”,即:党员带头、干 部带头、名人富人带头、风水先生带头、享受优惠政策人员带头、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头、重病恶病及智障残疾家庭带头、重大意外事故家庭带头、子女不多家庭带头、儿孙外迁家庭带头。三是理事引路。指导各村(居)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

浅述我国司法改革现状

浅述我国司法改革现状 【摘要】司法被誉为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在维护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权力本为理念以及本土文化的影响,我国司法一直处于弱势和落后状态。本文主要从司法改革及其目标,司法改革15年来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这两个方面浅述司法体制改革的现状。 【关键词】司法改革;独立性;行政权利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出了“推进司法改革”的战略任务,至今已有15年时间。15年来,中央专门制定了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初步意见,我国司法领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法官法、检察官法的颁行,统一司法考试的确立,审判制度的变革。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 1.司法改革意义及目标 司法体制改革是指国家司法机关(组织体系)和国家司法制度(法律制度),在宪法规定的司法体制基本框架内,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司法体系和司法制度。司法体制改革的概念与内涵,涵盖了国家司法机关(组织体系)、国家司法制度(法律制度)、宪法规定的司法体制基本框架、司法体制的自我创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司法体系和司法制度等各项要素。[1] 司法改革主要有八个目标,一是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司法机构的生命和灵魂,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和保障,同时追求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永恒主题。二是有较高的司法效率。只有公正而没有效率也是不行的,有人说:迟来的公正是不公正的。司法体制改革要注意提高司法效率。三是司法机构的设置应责权明晰,干净利落。建国以来,中国司法机构经过变革和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司法体系,机构臃肿,程序烦琐复杂。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根据精减、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四是周密,没有遗漏。司法体制改革中要注意对那些应有人管而因立法上的纰漏或机构设置中责权不清的问题造成的不完善加以改革,不能让群众告诉无门,周密与简明是一对相辅相成的问题,要处理好。五是要有先进性和创造性。敢于打破常规,敢为天下先,只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大胆地搞试点,求发展,标新立异,力争有所突破,对成功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六是扬弃,对古今中外的好作法、成功经验,加以继承、吸收,活学活用。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取精华弃糟粕,为我所用。把继承和移植相结合,立足本土、创造性借鉴外国司法体制,是中国司法体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七是便民。司法体制是为人民服务的,其改革设计应方便群众告诉,使群众真正享受到法律的保护。八是要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权组织形式及司法体制是在多年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其改革完

县政府关于殡葬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

县政府关于殡葬改革工作情况的报 告 县政府关于殡葬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2007-02-08 09:25:55×县殡葬改革工作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州民政局的具体指导下,县委、县人民政府加强领导,县级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狠抓殡葬改革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开展殡葬改革工作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县殡葬改革工作的具体情况 为推进全县殡葬改革的开展,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和中央、省、州的有关文件精神,1997年我县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殡葬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政发〔1997〕

58号),该《办法》规定:莲城镇城区和通公路的村寨,××、××、××、××、××等乡(镇)所在地及其到县城公路沿线的村寨划定为火化区。辖区内的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由民政部门发放抚恤金的人员、农民、居民和外来人员死亡后一律火葬。我县采取积极的措施认真贯彻《××县殡葬管理实施办法》,一是认真宣传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中央、省、州的有关精神和县的《办法》,使国家干部职工、城镇街道居民和公路沿线群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认真加强县殡仪馆内部管理,增强殡葬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殡葬管理水平;三是坚决贯彻殡葬法规和政策,不断提高殡葬火化率,1997年全县火化遗体91具,2000年火化遗体106具,2003年火化遗体142具,2004年火化遗体158具,2005年火化遗体201具,遗体火化率逐年上升,群众丧葬观念不断改变,殡葬改革工作不断深入。为加快殡葬改革步

伐,2004年2月,我县下发了《关于要求全县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带头实行火葬、简办丧事的通知》(×办发〔2004〕4号),全县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分别签订了带头实行火化保证书,为推进全县移风易俗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积极模范带头作用。2003年12月《云南省殡葬管理条例》施行和2004年12月《×××殡葬管理办法》施行后,我县掀起了《条例》和《办法》的宣传高潮,充分利用“三月法制宣传月”和殡葬宣传日(清明节),采取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用车辆和录音带巡回各乡(镇)、县城播放等形式加大殡葬法规的宣传,共发放2万份宣传资料。同时,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县调整划定殡葬火化区方案》上报省、州审批,把全县通公路(含殡葬车可以通行的农村简易公路)、用殡葬车接送遗体可以当日往返殡仪馆的乡(镇)和农村等区域划定为火化区。 二、贯彻省、州殡葬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工作责任书的情况

反思司法改革

反思司法改革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一项具有强烈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工程。建设一个权威而公正的司法制度,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是公民权利免受非法侵害的重要屏障和受到非法侵害时获得救济的有效而最后的途径,也是立法和行政武断、短视、偏差不可愈越的阻碍。当前,没有权威而又不公正的司法,已经严重影响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使群众看不到法治的好处,从而逐渐丧失对法治的信心和追求,也给那些肆意破坏法治的人以借口:以其你胡来,还不如我胡来。因此,司法改革已经成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各方面为推进司法改革作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以说,“司法改革”已成为目前法学界的强势话语。但总体上讲,司法改革似乎有些内冷外热、上冷下热,虽然学界沸沸扬扬,声势很大,但实际进展却非常缓慢和有限,甚至可以说真正意义的司法改革还没有真正开始。究其原因,是推进司法改革的思路很值得认真反思。 一、谁是司法改革的推动者:立法?司法?民众? 司法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改革实际上是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立法、司法、民众各个方面的参与。 立法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权力资源,既有制度创设权,又有物质分配权,可以调动强大力量来推进司法改革,但有三个方面的局限:一是对社会改革要求的反应比较迟缓。因为任何一项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作出的决定,必须先有社会共识,在对一件新事物还没有形成社会共识之前,试图依靠民主作出决定,是比较困难的,这是民主比较不易走极端和较少失误的重要原因,但由于形成社会共识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立法对社会改革愿望的回应往往比较滞后。二是对推进司法改革缺乏内在动力。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落实和推进司法独立,但司法独立的落实,既有利于立法、司法共同制衡行政专横,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立法对司法的影响,因此,立法在司法改革方面总是显得犹豫不决,在司法不公、司法腐败还没有严重到威胁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时,往往缺乏进行改革的内在动力。三是对如何推进司法改革缺乏理性认知。司法制度是一项精巧而复杂的政治制度,需要在理性指引下精心设计,而这方面恰恰不是由民选产生的立法者之所长。 司法的优势是对如何进行司法改革有比较清晰的思路,对落实和推进司法独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困难及对策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资源基础 西藏的畜牧业独具特色,源远流长。西藏具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有各类天然草场QS 亿公顷,占全国天然草场总面积的l / 5 左右。其中,有人区067 亿公顷,无人区013 公顷。可利用草场053 亿公顷,占全区草场面积的663 %。西藏天然草场面积占西藏总土地面积114 亿公顷的712 %。草地面积在各类土地面积中所占比例之高,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西藏拥有的草地资源丰富多彩,其中高寒地类型是草地的主体,面积为076 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949 %。饲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除牧区有天然草资源和野生植物资源外,农区可为畜牧业提供大量的人工饲草饲料。 西藏发展畜牧业,优势是拥有辽阔的牧场和丰富的水源,气温适宜。但是,西藏由于受地域环境的限制,家畜种资源远不及新疆、内蒙古等其他地区丰富,但却具有独特的生产性能和开发价值,耗牛、羊、马为主要牲畜,除此之外,还有黄牛、驴、骡、猪等牲畜。近几年,随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鸡、鸭、鱼等的饲养量也开始增加。 目前,西藏的畜牧业得到了巨大发展。直到今天,传统的畜牧业仍在西藏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产品加工、流通等相关产业对全区国民经济的贡献非常大,年相关产业产值达到8 亿多元,西藏75 %以上的外贸出口商品是畜牧产品或以畜牧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制成品。畜牧业累计对城镇经济和二、三产业提供的原始积累已达15 亿元

以上。历史悠久的传统畜牧业仍然是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 西藏畜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传统的自然经济观念仍束缚西藏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西藏高原草的脆弱性,限制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放牧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这种拯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在西藏的大部分牧区沿袭至今。无论从商品经济的发展上,还是经营思想上,都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规律长期作用下,西藏草原畜牧业的生产者商品经济观念淡薄,轻商、鄙商观念浓厚,历来不重视商品的价值形态,而把牲畜、畜产品等这些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财富的象征。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牧民中普遍存在滞后的商品经济意识,从而影响了牧区经济的发展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并使其失去了与其他行业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在这些传统观念影响下,畜牧业很难彻底摆脱自然经济下的落后状态,而牧民确立商品经济意识还须相当长的历史过程。目前,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否认生产商品为主要目标,寻求自然发展,并以满足自身生存需要为主的自然经济特征,在广大牧区仍十分突出。 牧区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破坏和浪费严重 从西藏过去四十余年牧业外延扩张的过程来看,普遍存在对牧草资源的可再生性认识不足、深度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致使畜牧业发展经济效益低下。在草资源的利用上,忽视草地的可再生性和生态作用,无限制扩大对天然草场自然

柳州殡葬设施规划初探

柳州殡葬设施规划初探 作者:黄斌杰 一、殡葬设施的概念 殡葬设施是为了进行殡葬改革、殡葬管理、殡葬服务等与殡葬相关的工作,满足人们殡葬活动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机构、系统、组织、建筑等。狭义的殡葬设施是指为处理遗体或骨灰以及满足人们殡葬活动而建立的建筑或场所。目前我国的殡葬设施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是处理遗体的殡葬设施。包括火化遗体的火葬场,其主要功能是负责遗体接运、遗体冷藏、遗体火化。 二是处理骨灰的殡葬设施。包括安葬遗体、骨灰或者安放骨灰的公墓,其主要功能是安葬(或散撒)骨灰并为人们提供祭奠、悼念的场所。 三是为殡葬活动过程中礼仪的进行而建立的殡葬设施。包括为停灵、吊唁、遗体告别等殡葬礼仪而建立的殡仪馆、殡葬服务中心等;骨灰散撒(如海葬)后,为了方便后人悼念、纪念而建立的纪念或祭奠设施与场所等。 二、我国殡葬设施的发展现状 我国殡葬改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实行火葬、改革土葬的基础上,殡葬习俗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殡葬法治稳步推进。在我国殡葬改革的历程中,殡葬设施主要经历了

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为了迅速推行火葬而建立的“三五”式火葬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 二是进入 20世纪 80 年代后,随着社会体制改革和殡葬改革的推进,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殡葬消费的需求的提高,对设施简陋的火葬场进行更新改造,原有的接运、冷藏、火化简单功能得到有效地提升,形成了以火化、礼仪、骨灰存放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殡葬设施即殡仪馆;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随着“骨灰处理多样化”精神的逐步落实,为满足人们传统殡葬文化中“入土为安”的殡葬需求,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以安葬骨灰为主要功能的经营性公墓,弥补殡葬事业经费的严重不足。 三是进入 20世纪 90 年代后,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殡葬消费需求,进入“殡仪馆进一步更新改造,争创国家等级殡仪馆,经营性公墓得到长足发展”的阶段。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以“一条龙”殡葬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服务中心,给人们的殡葬活动提供了便利。经营性公墓的迅速发展主要体现在数量的增长上。 我国现有殡仪馆约 1600 个,以安葬城镇居民骨灰(或遗体)为主要功能的经营性公墓约 1800 个,在农村分布着公益性公墓近 20 万个。

2019年殡葬改革工作开展情况发言汇报范文

2019年殡葬改革工作开展情况发言汇报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近年来**县殡葬改革工作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县民政局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殡葬工作方针、政策,创新工作思路,真抓实干,以全县殡葬改革工作“三步走”战略为总抓手,着力推动殡葬管理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县殡葬改革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一、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深入推进殡葬改革 2009年以来,**县结合自身实际,找准突破口,创造性地提出了全县殡葬改革工作“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提高和巩固火化率;第二步,依法取缔棺木生产经营使用;第三步,建设村级(社区)劳动人民纪念堂,克服乱埋乱葬现象。 (一)抓火化,打赢殡葬管理翻身仗。1、突出舆论宣传,形成浓厚社会氛围。县政府迅速成立了殡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符合县情的殡葬改革实施方案。2009、2010连续两年,由民政部门牵头,组织公安、工商、规划、土管、卫生、环保等部门及各乡镇组成宣传队伍,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殡改宣传。通过出动宣传车辆、播放录音磁带、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明白纸、利用当地新闻媒体播放专题片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连续性的宣传报道殡改政策、法规,真正

做到了家喻户晓,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2、突出殡改执法,坚决查处违法土葬。县民政局组织精干力量成立殡改执法队伍,由分管副局长带队,进村入户,对基层干部群众做深入细致的法律教育工作,对违法土葬行为,责令限期整改,达到了处理一起、教育一片的执法效果。为规范遗体运输行为,县民政局与公安、卫生、交通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遗体运输管理工作的通知》,依法取缔非法遗体运输行为,维护了全县运尸市场的规范、有序。经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2009年底,全县殡葬管理工作打了一场翻身仗,火化率由原来的不足30%一举提高到了98%以上,荣获全市“殡葬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以来,全县火化率一直稳定在100%。 (二)抓棺木取缔,彻底打掉土葬回潮的直接“诱因”。2011年初,县民政局专门成立了殡葬管理办公室,配备3名具有执法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和1部专用车辆,负责全县殡葬管理工作,抓难抓实,一抓到底。工作人员依据县殡仪馆提供的当日火化信息,及时赶赴有关乡村,监督指导丧事新办简办,杜绝棺木使用。同时,积极探索,制定出一整套民政行政执法程序,制作了一系列执法文书,并以此为依据,对全县所有非法棺木生产经营业户进行拉网式清理,对发现的棺木现场销毁,对非法棺木生产经营业户分别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已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且顽固不化、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的部分业户,按照法律程序,提请县人民法院予以强制执行。

矿山的发展前景

图古日格金矿有限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预测 我国矿山企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同时国家进一步加强对矿山企业的整顿和调整。对于新矿山项目的审批也越来越严格,通过审批的矿山项目以规模大、环评达标的为主。矿山开采也向着自动化、大型化、智能化以及节能化方向发展。 前几年矿山企业发展较为盲目,而未来行业发展将会趋向理性,更多中小型矿山企业面临着转型。矿山企业有着不一样的发展态势,首先是国内没有出现超大型的制造企业,加上市场的需求依然强劲,可以说矿山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可期。 “十二五”期间,我国本着绿色环保,自主创新的原则对于工业发展方式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金属矿山企业必须关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情况,尽自己所能的降低能源消耗,为人们共同的生活环境出一份力。矿山生产必须坚持走绿色环保、降低能源消耗、降低成本的自主创新相结合的绿色大道之外。 目前图古日格金矿主要针对的就是金矿矿石生产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矿的矿山设备已有成套生产线的生产和冶炼能力,去年黄金产值1920万元。 截止2014年12月31日,图古日格金矿区122b+333级别保有矿石量2595941t,金属量11857.76kg。其中122b级别可信度为100%,可信资源矿石量为756537t,333级别为80%,可信矿石量为1839404t×80%=1471523t,122b+333级别可信资源矿石量共756537t+1471523t×80%=2228060t。 T=Q(1-ρ)/A(1-γ)=222.80×(1-0.08)/10(1-0.08)≈22.2,矿山可在10万吨/a 的生产规模下,可生产22.2年,生产规模为大型。

我国司法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一)

我国司法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一) 司法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建立于五十年代初期,适应“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环境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我国现行司法制度,日益显露出诸多的弊端,影响了司法功能的正常发挥,不利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因此,自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推进司法改革”的任务后,我国司法机关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司法改革运动。现在刚刚闭幕的十六大又对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司法改革的前景令人鼓舞。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有必要对五年多来的司法改革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根据党的十六大的要求作出新的部署。一、司法的涵义和当代司法制度的主要特征所谓司法,是指国家适用法律解决社会纠纷的活动。有的西方学者认为,司法是国家“为双方当事人提供不用武力解决争端的方法”。(参见张文显《西方法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06页。)司法方式解决纠纷,相对于人类早期社会中采用“自力救济”方式解决纠纷,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它属于“公力救济”的范畴。所谓公力救济,即凭借国家和社会的力量,而不是凭借纠纷当事人自己的力量,对受到侵害的权利进行救济。司法活动是一种国家活动,它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具有独立性、中立性、公正性、终局性等显著特点。国家规范司法活动的制度,便是司法制度。司法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

成部分,只要有国家存在,就必然有司法制度。同时,司法制度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又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因此,它必将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完善。所谓当代司法制度,是指“二战”以后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符合司法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体现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种比较先进的司法制度。一般认为,当代司法制度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司法的统一性。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国家的司法权统一由法律规定的机关行使,其他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均无权行使司法权;二是指司法机关在行使司法权时,必须适用统一的国家法律,不能各行其是;三是指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同样的事实适用同样的法律,不同的事实适用不同的法律。司法的独立性。司法独立作为当代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已为联合国核准认可的《关于司法机关独立的基本原则》所规定。在我国,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不仅早已载入1982年的宪法,成为一项宪法原则,同时也被执政党的正式文件所确认。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按照西方国家的理解,司法独立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法院作为一个整体的独立审判,只服从宪法和法律,不受其他机关、组织和个人的干涉;二是指每个法院的独立审判,只服从宪法和法律,不受上级法院和其他法院的干涉;三是指法官独立审判,只服从宪法和法律,不受其他因素左右。马克思早就说过,“法官除了法律,没有别的上司”。在我国,司法独立

浅谈西藏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浅谈西藏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一、西藏旅游业取得的成绩 西藏旅游业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已发展为西藏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 1.1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西藏旅游公司只有一家从事外事旅游,员工不足30人,年接待游客总数不超过1000余人,其后20多年来,西藏接待游客年均增长率达到31.7%而年均旅游收入增长率高达38.9%,2012年,西藏旅游又进入了大发展一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首度突破1000万人大关,全年旅游收入达到132亿元。 1.2旅游企业不断增多。目前,西藏全区各地,各行业投资兴办旅游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已基本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协调发展的旅游接待服务格局,旅游生产力明显提高。 1.3旅游管理体系不断完善。1986年11月,西藏自治区成立,作文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旅游事业的职能机构,它的设立使西藏的旅游管理工作开始走上正轨,西藏各地相继成立旅游局,在景点比较集中的40多个县也都设立了旅游局或外事旅游局,全区旅游管理基本建立。旅游管理部门结合西藏实际,制定出台了十多个旅游业规章和规定,认真开展旅游质量监督检查和旅游市场专项治理整顿工作,旅游管理服务网初步形成。 1.4旅游业对全区经济的促进日益增强。随着西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创汇创作成效显著,成为西藏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西藏旅游业还充分发挥“以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带动区内一大批相关产业效。许多农牧民通过开展旅游服务增加了收入,开始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如普兰县巴嘎乡的康沙村,位于“神山”、“圣湖”景区,过去单一经营牧业,群众生活困难。旅游发展起来后,村民通过为旅游者和香客当向导、背夫以及出租牦牛、马匹等,极大地增加了收入,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二、西藏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2.1旅游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条件仍然较差。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疆,经济相对落后,且山高路险,运输线长,加之狠毒旅游景区公路由于利益分流问题无人管养,致使一些旅游一路颠簸、怨声载道,严重影响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制约西藏旅游业等各行业发展的“瓶颈”。同时,西藏现有的旅游饭店主要集中在城镇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而目前西藏对外开放100多处景区因远离城镇,且无居住设施、使得旅游者只能忙于在城镇——景区——城镇之间奔波。 2.2旅游业引发的破坏生态坏境问题时有发生。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无计划地砍伐森林和灌木,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家具、山地自然灾害频繁;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造成建设性破坏,使一些景区的生态系统失衡,湖泊面积萎缩、水质下降、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下降;旅游活动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不到及时清理,污染环境等。

当前殡葬改革的问题与思考—以江西省“抢棺”事件为例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10), 1688-1692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842426066.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842426066.html,/10.12677/ass.2018.710252 The Problems and Reflections for the Funeral Reform —Taking the Case of “Grabbing the Coffin” in Jiangxi Province as Example Jin Wa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Jiangxi Received: Oct. 8th, 2018; accepted: Oct. 22nd, 2018; published: Oct. 29th, 2018 Abstract Birth, aging, illness and death are natural laws. No one can escape, and death is an eternal topic that everyone in society must face. For a long time, China has practiced earth burial for those who have died and paid attention to “burial for safety”. This tradition has last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has a strong influe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especially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tier cities, there is no enough land to meet the needs of earth burial.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e country has been committed to promoting cremation-oriented funeral reform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reform is full of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and negative news, such as “forced equalization of graves” and “robbing coffins” is constantly heard, which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is paper takes the case study of “grabbing the coffin” in the fu-neral reform in Jiangxi province as an analysis case, and thinks that the current funeral reform lacks the governance thinking of the people, and it does not know how to use propriety and cus-tom and reform in the work. Keywords Funeral Reform, Mandatory, Being Common with Courtesy 当前殡葬改革的问题与思考 —以江西省“抢棺”事件为例 王瑾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8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22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29日

殡葬管理工作总结(五篇)

殡葬管理工作总结(五篇) 一年来,我镇殡葬管理工作在上级民政部门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省殡葬管理实施办法》,切实加大殡葬改革力度,紧紧围绕《龙川县殡葬管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严格执行省、市、县殡葬改革的有关政策,在殡葬管理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领导重视,切实加强殡改队伍的建设 镇委、镇府把殡葬管理工作已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专题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面对我镇殡葬管理工作的严峻形势,骆书记非常重视,要求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部署工作,镇村干部、街道企事业单位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加强管理,按照省政府提出的“火化率不能掉下来,新坟不能冒出来”的殡葬管理工作目标要求狠抓落实,坚决打击违规土葬和新建坟墓现象,同时切实加强我镇殡葬管理工作的领导,镇府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民政、国土、林业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强有力的领导小

组,成立殡葬管理执法队,为全镇殡葬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利用殡葬改革宣传月活动,利用集圩日不定期到各村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利用宣传车游行广播、出版宣传专栏,悬挂宣传标语和制作永久性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大对殡葬改革政策和法规的宣传,提倡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办丧事的宣传教育活动,使殡改工作深入民心,家喻户晓,使干部群众从传统陋习走向现代文明,自觉执行殡葬管理政策法规,积极支持配合殡葬管理工作。 三、落实领导干部包干责任制 镇府年初与各村签订殡葬管理责任书,制定年终殡葬管理考核办法,建立殡葬管理工作责任制,落实镇领导包村,镇干部包片、村干部包户、包山头的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发现有违规土葬建新坟苗头现象的立即采取措施,用政策层层施加压力,及时做好教育工作。使丧主或坟主不敢违反政策,怕丧事再变麻烦事。同时,落实镇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做到事先掌握情况,事中引导教育,事后跟踪检查的方法,实行举报制度,镇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