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译文赏析

巴金译文赏析
巴金译文赏析

《激流》总序(节选)译文赏析

《激流》总序(节选)

——巴金

几年前我流了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是一个“搏斗”。我们生活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我认为他说得不错。

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这一切造成了奔腾的一股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

。。。。。。

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又有人说路是有的,正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谁是谁非,我不想判断。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Preface to the Torrent Trilogy ( Abridged Translation )

Ba Jin

Several years ago, after I finished reading Leo Tolstoy’s Resurrection with tears in

my eyes, I wrote on its title page, “Life itself is a tragedy”.

However, that is not how things are, for life is not a tragedy, but a “struggle”. What

do we live for? Or why do we live this life at all? The answer given by Romain Rolland is

“to conquer life”. I think he is right.

Ever since I was born, I have passed no more than twenty odd summers in this world,

but this short period of time has not been spent for nothing at all. I have since seen a lot of

things and come to know a lot of things. Though it is all darkness around me, I have never

felt lonely, nor have I ever given up hope. Everywhere I go, I always see the torrent of life tumbling along to open up its way through a confused mass of mountains and rocks.

This torrent is always surging ahead; it has never stopped for a single moment and

will never stop. Nothing whatever can hold it up. While on its way, it sometimes throws

clouds of spray into the air embodying love and hate, and happiness and sorrow. All that

makes up the tumultuous torrent rushing with terrific force towards the only sea. No one

knows for sure what that only sea is and when the torrent is going to empty into it.

……

Some say that there is at first no road at all and that a road is created simply by the

treading of passers-by. Others say that there is at first already a road available before more

and more people come to walk on it. I do not want to judge who are right or who are wrong.

I am still young, I want to live on, I want to conquer life. I know the torrent of life will

never stop. Let’s see where is it goin g to carry me!

标题译为Preface to the Torrent Trilogy,其中Trilogy是译者增添的词,用来说明文章是“三部曲”的“总”序。这篇散文是作者为自己创作的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所写的序。

“我流了眼泪读完”是一个连动句,张在翻文中,先区分主次,再用动态化为静态的方式来表示“ finish reading …with tears in my eyes ”。“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其中小说一词,是可不译的,众所周知的,后面的“一句话”同样是可不译,都是冗余词汇。“扉页”翻译

为“ title page ”,翻译的好。第一段,张的翻译在整个结构上,突出了时间上的联系,使读者更加明白是在读完后才写了一句话,也使得整个句子联系紧密。这体现了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英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性接应(overt cohesion),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

英语属聚集型语言,句子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前呼后拥,严密规范,句式呈“聚集型” ,而汉语属流散型语言,汉语主谓结构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因而句式呈“流散型”。因此,在汉翻英中,尤其是文学翻译中,不能以汉语的句号而断句,需在理解整段的基础上来断句。像在“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是一个“搏斗”。中”,万不可翻译成三个短句,张在翻译中处理的很好,将这些句子翻译成一句话,“However, that is not how things are, for life is not a tr agedy, but a “struggle”.”。翻译时,注重几个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中,就生活不是,是,体现英汉对比翻译中的重复与省略,for life is not a tragedy, but a “struggle”,就省略了life is。However,用得好,在整个篇章结构上,体现了段与段之间的紧密联系。“事实并不是这样”,翻译的好,一般不会这样翻译,有其自身特色。“搏斗”翻译的很好“struggle”. 我们生活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首先就得变化说法“我们为了什么生活?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活着?”,译文中有一个程度副词at all,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为的是来征服它”,其中的它是指生活。“我认为他说得不错。”张在翻译时,处理成I think he is right.是典型的反说正译。反映了,英汉语言各自的特征。“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我认为,这一段张在翻译的整体上翻得不错,但在一些翻译的细节上处理的不是很理想。如“寒暑”:summers,改为years好些;“白白度过的”改为“in vain”好些; “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译为“ for I have experienced and gained a lot”,会更好,也体现了反说正译。这句话是一个时间状语从句加上因果句,译文联系很紧密,省略了重复的宾语及不必要的地点状语“在这个世界上”,句子的开头就采取了转换说法的方式“我有了生命以来”转换成“自出生以来”。这一段,接下来的话,我认为译为“ Though around me is all darkness, it is incapable of driving me into loneliness or despair, for what ever I am, the tumbling torrent of life keeps leading me to rush past rocks through mountains ”会更好些,整句话处理为让步状语从句加上原因状语从句。Be incapable of ,一词用的很巧妙。“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我自己并没有按句子的语序来翻译,将其中“激流在动荡”一个主谓结构变为了形容词加名次的形式;“总看见”并不是正真的看见,而是一种感觉,因此,不能直译。

“动荡”在文中的意思是在起伏中推动前进,“ surge ahead ”翻译的很形象。“种种”

译为“ clouds of ”,用词新颖。但,张在翻译时,译为throws … into the air embodying,我认为可采取模糊的方式,直接译its clouds of spray of,这种简单的方式即可。“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这里在翻译时,体现了英汉翻译差异的替代与重复,省略了“有”。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应根据含义,既适当保留原文的强调语气,又考虑英语“忌讳重复”的倾向,省略重复的词语、融合意复的词语、变换或替代相同的词语等以回避过多的重复。“这一切造成了…”,张在这里的翻译不是很理想。我觉得“…sorrow merge into its passionate irresistibility, which pushed it forward into the sea-its sole destination. ”会更好些。虽然,这句子间是用句号隔开,但他们之间是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放在一个英语句子里。“造成”应为“汇成”merge。“奔腾的一股激流,具有排山之势”为its passionate irresistibility,不可阻挡的力量。“海流”应是“终点”destination。整个后面这句话我是用一个定语从句缀上去得,使之有个整体感。最后一句话,翻译的很好。英语是呈“聚集型”,主要信息以“主、谓、宾(表)”的语法主干形式突出地表达出来;运用动词不定式、分词短语、从句、独立结构或其他语法手段来表现次要信息或用连词、介词来衔接。而汉语是呈“流散型”,句与句之间缺少连接成分,信息往往从语法外形上主次不分,善用流水句,把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区别暗

含在短句的并列之中。张在翻译时,先将主语摆出再加宾语等。

我认为前两句话还可以翻译为,there is a saying that a road won’t take shape before being frequently treaded. There is also another saying that only if roads do exist do people come to walk on them.整体上句子比较张的更加简洁,尤其是“便成了一条路”,翻译为take shape, 很精炼。Tread一词翻译的很形象传神。还使用了一个only if的倒装句,丰富了句式结构。I do not want to judge who are right or who are wrong.将主要信息放置句首,只有最后一点译成which is right会更好些。“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这是一个排比句式,需用分号隔开,I’m still young; I’m eager to live on; I’m eager to conquer life.英文中的排比,会更有气势些。

总的来说,张在译文的处理上是很成功的,只是在一些细节上,不是那么的尽善尽美。

巴金的详细简介

巴金的详细简介 巴金是我国一位十分著名的作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巴金的小说在中国文坛上面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巴金的详细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巴金一直以来被人称为“世纪老人”,巴金出生于公元1904,是我国四川成都人,原名为李尧棠,是中国五四运动之后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作家。 巴金不仅仅是一名杰出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翻译家,有很多经典的译作流传于世。巴金一直都被人认为是中国近代非常出色的作家,并且有很高的美誉度,可以称作是一名文学巨匠了。巴金的妻子同样也是十分出名的作家萧珊,但是与巴金却未能够长相厮守,两人在一起28年之后她因为疾病而亡。目前,巴金有很多十分出名的著作,每一本都是一个时代的结晶之作。 1927年的时候,巴金完成了自己生平创作的第一部小说《灭亡》,由此开始了文艺生涯,巴金的创作风格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五四运动的影响,在很多作品中都表现出来一种独立自主,不愿意遭受压迫的决心。1931年的时候,巴金开始发表了自己的代表作品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这些作品的问世,在当时立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很多人开始注意到了巴金的存在了,巴金的行文风格与之前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对于文字的应用可以说是灵活自如的。后来

巴金便开始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巴金的作品有很大的阅读价值。 巴金的一生中相对而言是比较顺利的,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但是对于这位世纪老人,后人还是给予了最多的敬仰与爱戴。在2005,巴金与世长辞。 巴金是个怎样的人首先来说,巴金是一个十分大胆以及刚正不阿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巴金前期作品《家》这部长篇小说不仅深受我们大家的喜爱,而且从中表达的感情也是十分的大胆的,属于巴金对旧社会的斥责,因为巴金本身就出生在这样的官僚之家,看尽了社会的腐败贪婪,巴金直接批评了这样的思想,可见他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 巴金还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他早年的时候十分向去大学,后来经过努力,他考起了大学,但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得不与大学擦肩而过,后来经过巴金的努力,他终于出国留学,后来,他成为了一位翻译家,回国后,他更是在文学之中发表自己的文章,后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他的文学造诣相当的深厚,与鲁迅等当代的大作家齐名。 巴金还是一个钟情的人,他与妻子萧珊的故事十分的浪漫,他们的感情像是小说剧情中的故事,两人钟情于对方,萧珊是巴金这一辈子第一个也是为一个专爱的女人,萧珊的去世对巴金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巴金为了追忆自己的妻子萧珊,曾经写了几篇关于回忆自己的妻子。 巴金还是一个重友谊的人,他的名字就是为了回忆一个朋友而写的,另外,巴金和冰心之间的友谊也备受人们的称赞,巴金在一次抢

巴金的笔名怎么来的

巴金的笔名怎么来的 正如大多数人所知,巴金本名李尧棠,号芾甘。巴金一生使用不过不下二十个笔名,但“巴金”却是最常用的,你知道这个笔名的来历吗?今天就和一起来看看巴金笔名的来历吧! 关于“巴金”笔名的由来,至今国内外研究者众说纷纭,许多人猜测这两个字来自于巴恩波和克鲁泡特金。 克鲁泡特金(1842~1921)是俄国民粹主义革命家、地理学家和世界无政府主义运动的理论家、活动家。他流寓英国约30年,潜心于无政府主义理论的研究著述,提出一整套关于无政府共产主义的理论。巴金15岁的时候,无意中读到了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从上海寄给他的。这本书深深震撼了他的灵魂,书里面全是他想说而没法说清楚的话。那雄辩的笔调简直要把15岁的巴金的心烧化了。他把这本小册子放在床头,每夜都拿出来,读了流泪,流过泪又笑。“从《告少年》里我得到爱人类爱世界的理想,得到了一个小孩子的幻梦,相信万人享乐的社会就会和明天的太阳同升起来,一切的罪恶都会马上消灭。”从那开始,巴金即成为一名无政府主义者,而且终身不渝。 巴金曾经有两次最明显表示过此笔名的来历。 第一次是在1957年9月27日写给前苏联作家彼得罗夫的信中,作了注解:

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写好《灭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两个笔画较少的字。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写下来。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朋友自杀的消息,这个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国Cha–teau-Thierry(法国城市名)同住了一个不长的时期。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阳》序文中所说的“我的一个朋友又在项热投水自杀”的那个中国留学生。我们并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国,人多么重视友情。我当时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个“巴”字。从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 第二次是在八十年代接受学者陈思和等人采访时,曾说: 我在法国的沙多-吉里写小说《灭亡》,并没有想到拿它发表,只想自费印刷几百册送给大哥和一些熟人。我找个朋友(按:即当时在上海开明书店工作的索非)帮忙。我不愿用自己的真名,想到一个在法国的留学生,不久前在昂热自杀的巴恩波,就采用了一个“巴”字,以示纪念;“金”是那个学哲学的朋友建议采用的。“巴金”不是我有意取的笔名,那时候我并没有想到要把自己的一生和文学联系在一起。《灭亡》寄走后,我去巴黎,胡愈之找我为《东方杂志》翻译托洛茨基纪念托尔斯泰的文章,我在译稿(《托尔斯泰论》)上署名“巴金”。后来,这篇后署“巴金”的论文却先发表了(按:该文载于1928年10月《东方杂志》第二下五卷第十九号),最先署“巴金”的小说《灭亡》是1929年才开始在《小说月报》上连载的(按:载《小说月报》第二十卷第一期)。实际上还是《灭亡》最早用“巴金”这个笔名。

巴金与妻子萧珊的忘年之恋

巴金与妻子萧珊的忘年之恋 巴金一家 巴金一家巴金的一生没传过一次绯闻,他与夫人萧珊恋爱八年,相守一生,成为文坛的楷模。萧乾曾经说:“巴金写恋爱,然而不谈恋爱。”年轻的女学生萧珊是他的崇拜者,是她主动给巴金写信,约他跟自己见面的。她一辈子称巴金为“巴先生”。“文革”期间,萧珊处处保护丈夫,受尽皮肉之苦,过早地离开人世。萧珊没能看到巴金今天的辉煌,然而她是天下最幸福的女人,因为伟大的巴金自始至终只爱她一个人。她去世时,巴金不过68岁,30多年来,他对妻子坚贞不渝,他笔下的《怀念萧珊》一文,使这位善良的东方女子的形象永远铭刻在千千万万读者心里。 相识笔墨传情 1936年的大上海,年仅32岁的巴金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两方面已是声誉卓著,尤其是他的长篇小说《家》,深深唤醒了青年一代。当时追求巴金的人很多,但他却没看上任何人。在给他写信的爱国学生中有一女生

写给他的信最多,她笔迹娟秀,言词不多,落款总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这个女孩的信给巴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他们通信达大半年之久,却未见过面。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写道:“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希望李先生(巴金原名李芾甘)能答应我的请求……”信中不仅约了时间、地点,还夹着一张她的照片。 按信中的约定,那天上午,巴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约定的饭店。一会儿,一位梳着学生头、身着校服的女生出现了,还没等巴金回过味来,那女孩已像熟人似的欢快地叫起来:“哎呀,李先生,您早来啦。”巴金谦逊地一笑:“唉,你也早啊。”她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看着巴金,文雅、快活地笑着说:“李先生,您比我猜想的可年轻多了。”不善言语的巴金一下子少了许多拘束,开心地说道:“你比我想象的还像个娃娃呀!现在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吗?”于是,18岁的萧珊(陈蕴珍的笔名)开始介绍自己。此后,两人开始了8年的恋爱。 相知忘年之恋 在巴金看来,萧珊主动爱恋自己是她的权利,是她纯洁美好心灵的自然表露,而自己对萧珊的爱,却出于躲不过诱惑,甚至有亵渎感情的嫌疑。因此,巴金仍然把萧珊当小朋友对待。而萧珊对巴金的爱,是为巴金作品中对生活的真诚、激情和高尚的人格力量所感动而产生的。 一天,萧珊高兴地来到巴金的住地,不一会儿,却泪流满面地从楼上下来。同院的朋友好心地拉住萧珊问道:“李先生欺侮你啦,我去找他算账。”萧珊不好意思地说:“我爸爸要我嫁给一个有钱人,我来请他决定,他却说,这件事由你自己考虑。”这时,随后下来的巴金解释说:“我是说,她还小,一旦考虑不成熟,会悔恨终身的。如果她长大有主见了,成熟了,还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那我就和她生活在一起。”巴金一番发自肺腑的表白更坚定了萧珊追求爱情的决心。 相守风雨30载

巴金译文赏析

《激流》总序(节选)译文赏析 《激流》总序(节选) ——巴金 几年前我流了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是一个“搏斗”。我们生活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我认为他说得不错。 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这一切造成了奔腾的一股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 。。。。。。 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又有人说路是有的,正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谁是谁非,我不想判断。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Preface to the Torrent Trilogy ( Abridged Translation ) Ba Jin Several years ago, after I finished reading Leo Tolstoy’s Resurrection with tears in my eyes, I wrote on its title page, “Life itself is a tragedy”. However, that is not how things are, for life is not a tragedy, but a “struggle”. What do we live for? Or why do we live this life at all? The answer given by Romain Rolland is “to conquer life”. I think he is right. Ever since I was born, I have passed no more than twenty odd summers in this world, but this short period of time has not been spent for nothing at all. I have since seen a lot of things and come to know a lot of things. Though it is all darkness around me, I have never felt lonely, nor have I ever given up hope. Everywhere I go, I always see the torrent of life tumbling along to open up its way through a confused mass of mountains and rocks. This torrent is always surging ahead; it has never stopped for a single moment and will never stop. Nothing whatever can hold it up. While on its way, it sometimes throws clouds of spray into the air embodying love and hate, and happiness and sorrow. All that makes up the tumultuous torrent rushing with terrific force towards the only sea. No one knows for sure what that only sea is and when the torrent is going to empty into it. …… Some say that there is at first no road at all and that a road is created simply by the treading of passers-by. Others say that there is at first already a road available before more and more people come to walk on it. I do not want to judge who are right or who are wrong. I am still young, I want to live on, I want to conquer life. I know the torrent of life will never stop. Let’s see where is it goin g to carry me! 标题译为Preface to the Torrent Trilogy,其中Trilogy是译者增添的词,用来说明文章是“三部曲”的“总”序。这篇散文是作者为自己创作的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所写的序。 “我流了眼泪读完”是一个连动句,张在翻文中,先区分主次,再用动态化为静态的方式来表示“ finish reading …with tears in my eyes ”。“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其中小说一词,是可不译的,众所周知的,后面的“一句话”同样是可不译,都是冗余词汇。“扉页”翻译

文学创作理论在巴金翻译思想中的折射

文学创作理论在巴金翻译思想中的折射 王占斌a ,苑春鸣 b (天津商业大学a .外国语学院;b .大学外语教学部,天津300134) =摘 要>著名作家巴金一生翻译甚丰,而且对翻译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见解。巴金的翻译思想深受其个人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从某种程度而言,他的翻译思想就是文学创作理论的演化,具体表现为:突出译者个人的风格、强调译者的创造性、重视读者的反应、关心译著的社会和政治效益及实现译文情感的传递。=关键词>翻译思想;创作;风格;目的性;标准=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62(2008)02-0066-05 一代文坛巨匠巴金离开了我们,我们感慨巴金先生在世界文学史上的伟大贡献,我们也感慨他在翻译史上成就卓著,但其/译名0为/文名0所掩,许 多人只知他是大作家,却不知他也是大翻译家。巴金的文集有二十多卷,而译文全集也有十卷之多,数量上绝不少于一般翻译家,何况其质量又属上乘。一个人即使没有上千万字的文集,仅有数百万字的译文集,那也已经是对文学事业的巨大贡献了。 巴金深爱语言,包括汉语和外语。他通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和世界语。十八岁时,他就根据英译本翻译了俄罗斯作家迦尔洵的小说5信号6,从此开始了伴随他文学创作的翻译工作。他主要翻译俄罗斯小说、传记和回忆录,其中有克鲁泡特金的5我的传记6、赫尔岑的5一个家庭的戏剧6和5往事与回想6、屠格涅夫的5木木6、5处女地6、5父与子6、5普宁与巴布林6和散文诗以及高尔基的5草原故事及其它6和文学回忆录。 通过翻译,他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但他从不认为自己是翻译家,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大量翻译实践的翻译工作者而已。作为一个中国文化底蕴深厚的作家,将这方面与他在外文上的非凡造诣相结合,使得他在翻译工作中得心应手,语言思想相得益彰。巴金倾其一生不断以自己的 译作充实中国现代翻译文库,同时作为一个卓有成效的出版家,他还有组织地出版了大量世界文学名著。他对中国文学翻译事业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巴金是一个翻译实干家,先后有三百余万字的译作问世,而他却没有撰写专门的、系统的翻译理论著作,他只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着具体的工作。但长期的翻译实践使他形成了自己对于翻译的独特见解,也就是,文学翻译和文学创作一样,都需要作者和译者的创造能力,只是翻译是再创造而已。既然翻译如同创作,译者就像作者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所以翻译在再现原作者风格的同时,必然打上译者自我的烙印。巴金认为翻译和写作一样需要读者接受,要注重社会效益,要有目的性。翻译的标准也就是写作的标准,要能传递原作的韵味,要真正实现移情才可以。巴金的写作思想深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致使他在翻译选材时也没有摆脱意识形态的干扰。所有这些观点和经验总结散见于他给自己的译文写的前言、后记和一些讨论翻译的文章中,以下就其进行逐一论述。 1译者应该有自己的风格 译者是否应有自己的风格,曾经一度成为中国翻译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以刘重德为首的翻译家和 收稿日期:2007-11-10 作者简介:王占斌(1965)),男,陕西吴旗人,副教授,英国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和对比与翻译方面的研究; 苑春鸣(1955)),男,山东莱州人,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方面的研究。 第28卷第2期2008年3月天 津 商 业 大 学 学 报Journa l of T i anji n Un i vers it y of Co mm erce Vo.l 28No .2M ar .2008

双语美文:巴金-梦

巴金 Ba Jin 据说“至人(1)无梦”。幸而我只是一个平庸的人。 It is said that "a virtuous man seldom dreams". Fortunately, I am but an ordinary man. 我有我的梦中世界,在那里我常常见到你。 I dream my own dreams, in which I often meet you. 昨夜又见到你那慈祥的笑容了 Last night I again saw your kindly smiling face. 还是在我们那个老家,在你的房间里,在我的房间里(2),你亲切地对我讲话。你笑,我也笑。 It was the same old home of ours. You talked to me cordially now in your room, now in my room. You smiled and I also smiled. 还是成都的那些旧街道,我跟着你一步一步地走过平坦的石板路,我望着你的朋友,心里安慰地想:父亲还很康健呢。一种幸福的感觉使我的全身发热了。我那时不会知道我是在梦中,也忘记了二十五年来的艰苦日子。 It was the same old streets of Chengdu. I followed you step by step on the smooth flagstones. Looking at you from behind, I inwardly consoled myself with the thought that father was still hale and hearty. A sensation of blissfulness warmed me up all over.I was unaware that I was in a dream. I also forgot the hardships I had gone through during the past 25 years. 在戏园里,我坐在你旁边,看台上的武戏(3),你还详细地给我解释剧中情节。我变成二十几年前的孩子了。我高兴,我没有挂虑地微笑(4),我不假思索地随口讲话。我想不道我在很短的时间以后就会失掉你,失掉这一切。 While I sat beside you inside a theater watching the fighting scenes of Peking opera,you explained its story to me in great detail.I was again the small kid of 25 years before. I was joyful, I smiles, I chattered away freely. I did not have the slightest inkling that you together with everything else would in a moment vanish out of sight. 然而睁开眼睛,我只是一个人,四周就只有滴滴的雨声。房里是一片黑暗。 When I opened my eyes, I found that I was all by myself and nothing was heardexcept the pit-a-pat of rain drops.

巴金

一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巴金”是他1929年发表第一部长篇《灭亡》时开始用的笔名。巴金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官僚家庭,曾祖父原籍浙江嘉兴,在成都为官,著有《醉墨山房仅存稿》。祖父也为官多年,著有《秋棠山馆诗抄》。到他父亲一代,已经没落,仅在广元做过两年知县。巴金是在充满温情的家庭中长大的,母亲不但使他知道了人间的温暖,知道了爱与被爱的幸福,而且更使他知道了如何对待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从小在他心里播下了博爱的种子。1914年和1917年,母亲陈淑芬和父亲李道河的先后病逝,对于幼小的巴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失去了父母爱护的巴金,更多地感受了封建专制大家庭中的黑暗,体验了和平友爱下的倾轧和斗争,目睹了兄弟姐妹的痛苦和死亡,也使他更加渴望走进外面的世界。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新刊物涌入了四川,各种思潮和主义,特别是无政府主义(Anarchism)在巴金面前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时期,巴金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最早打动巴金心灵的是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以及廖抗夫、巴枯宁、高德曼等无政府主义者的著作。克鲁泡特金是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家,他主张反对“生存竞争”,鼓吹“互助论”,强烈地要求民主自由与个性解放,反对一切“专制”,废除一切形式的国家与政府,把自治公社的联合作为未来社会的理想。无政府主义反对强权与争取个性自由的主张传入中国后,与当时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主流文化

相契合,受到人们特别是向往革命的青年人的钟情,人们赠予它一个充满诗意的译名:“安那其主义”。 安那其主义对巴金的影响是震撼性的,他后来曾说:“我想不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书,这里面全是我想说而没有说得清楚的话,它们是多么明显,多么合理,多么雄辩,而且那种带煽动性的笔调简直要把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的心烧成灰了”(巴金:《我的幼年》,《巴金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巴金对克鲁泡特金的全部著作以及人格都推崇备至,从此,他便以安那其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1920年9月,他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在大量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和俄国民粹主义革命家的传记与著作的同时,做了《半月》的同人和编辑,组织了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青年团体“均社”,印发传单,出版书刊,鼓吹反帝反封建。1921年4月,巴金在《半月》17号上发表了《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一文,这是巴金最早面世的文章,表达了他对安那其主义的向往。从1922年开始在《时事新报》副刊《文学旬刊》上发表文学作品,他发表的第一篇散文是载于1922年9月3日《文学旬刊》上的《可爱的人》。 1923年春,巴金跟随三哥离开封建大家庭来到上海,后到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班,1925年,受到五卅运动的鼓舞,一边读书,一边与朋友组织民众社,办《民众》半月刊,从事安那其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社会运动。高中毕业后,曾北上投考北京大学,因病不果,返回上海休养,可在养病期间,仍然继续从事社会活动,并从英译本翻译了克鲁泡特金

巴金的散文篇名

巴金的散文篇名 【篇一:巴金的散文篇名】 【简介】:巴金(1904~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 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1923年从封建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 底回到上海,从事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 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里的》《砂丁》《萌芽》(《雪》)《新生》《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集 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 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的作家,在屈指可数 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其间任出版社总,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丛刊》等从书。 巴金部分散: 1、鸟的 2、火 3、星 4、狗 5、废园外 6、桂林的受难 7、繁星 8、《春天里的秋天》序 9、重进罗马的 10、一个车夫 11、萧珊 12、做一个战士 13、做大哥的人 14、静寂的园子 15、机器的诗 16、海上的日出 17、小狗包弟 18、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散文赏析:

海上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1927年的巴金在写这篇的时候 不是单纯的写着日出,也写出了自己对这个无 望的社会充满着的!日出---就是最坚定的憧憬! 一个青年在那个,用这样的热情文字来描写着自己的渴望和信仰.,是我们今年的年轻人最值得的事情.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一颗热情洋溢的心! 为你推荐的美文: | | | | 寂静的园子没有听见房东家的狗的声音。现在园子里非常静。那棵不知名的五瓣的白色小花仍然寂寞地开着。阳光照在松枝和盆中的花树上,给那些绿叶涂上金黄|色。天是晴朗的,我不用抬起眼睛就知道头上是晴空万里。 忽然我听见洋铁瓦沟上有铃子响声,抬起头,看见两只松鼠正从瓦上溜下来,这两只小生物在松枝上互相追逐取乐。它们的绒线球似的大尾巴,它们的可爱的小黑眼睛,它们颈项上的小铃子吸引了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