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铜矿资源与成矿预测

老挝铜矿资源与成矿预测

赵作新;王泽传;朱延浙;严城民

【摘要】老挝已发现铜矿床7处,矿点44处,矿化点13处,异常点5处.重要矿床为班纳莫(Ban Namo)铜矿、富通(Phou Thung)铜矿、福康(Phu Khan)铜金矿、班南吞(Ban Namthong)铜矿、赛奔(Sepon)铜金矿及银水山(Pha Yinshui)铜矿.矿床成因类型分属沉积改造型、夕卡岩型、热液型、斑岩型.据地层条件、岩浆岩条件、构造条件、铜矿床(点)的分布情况,老挝划分出6个成矿远景区.其中万荣(Vangviang)一级成矿远景区、丰沙里-孟赛(Phongsali-Muang Xay)二级成矿远景区、巴色-沙玛奇赛(Pakse-Samakkhixay)二级成矿远景区较为重要.

【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

【年(卷),期】2015(024)003

【总页数】5页(P237-241)

【关键词】老挝;铜矿资源;重要矿床;成矿远景区

【作者】赵作新;王泽传;朱延浙;严城民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云南昆明650051;云南地矿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云南地矿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云南地矿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1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位于中南半岛北部。地理坐标(极值)为:东经100°05′~107°38′、北纬13°54′~22°05′,面积约236 800 km2.

老挝与我国山水相连.加强老挝铜矿资源研究,有利于推进我国矿业“走出去”的

开放战略,合作开发周边国家矿产资源.

老挝铜矿资源的勘查研究程度较低,资料零星.亚洲开发银行❶❶亚洲开发银行.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地质矿产图(1∶100万).1990.编制的老挝1∶100万地质矿产图,介绍了老挝铜矿资源分布情况,推断了矿床成因类型.李方夏❷❷李方夏,编.东南亚地质矿产与矿业经济.1995.、李景春[1]、何文举[2]、施俊法[3]、潘玉军[4]简要介绍了铜矿资源情况.

2002年以来,笔者多次对老挝铜矿资源进行考查,并潜心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通过矿床(点)名称、地理位置、矿种类型、矿床特征的分析对比,基本上消除了不同资料中的“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现象.

老挝的铜矿资源分布较广,大多数省(市)均有铜矿产出.其中:万象省12处,乌多姆赛省11处,川圹省11处,占巴塞省8处,华潘省5处,阿速坡省5处,沙耶武里省4处,沙湾拿吉省3处,甘蒙省2处,色公省2处,丰沙里省、南塔省、波乔省、琅勃拉邦省、万象市、沙拉湾省各1处.

老挝已发现铜矿床(点)69处(表1、2).在7处矿床中,中型1处,小型6处. 夕卡岩型铜矿床中,有铁、铅、锌共(伴)生.

据潘玉军[4]研究,老挝的铜矿可大致划分为砂岩型、夕卡岩型、斑岩型(表3).

在李方夏(1995)和亚洲开发银行(1990)的资料中,将铜矿床成因划分为热液型、沉积型.潘玉军[4]的夕卡岩型铜矿可能包含了部分热液型铜矿.

从丰沙里省部分砂岩型铜矿勘查资料看,潘玉军[4]、李方夏(1995)的砂岩型铜矿大多数可能属沉积改造型铜矿.

据地层条件、岩浆岩条件、构造条件、大地构造条件、铜矿床(点)的分布情况,老挝划分出三级铜矿成矿远景区(图1).

万荣(Vangviang)一级铜矿成矿远景区位于万象省的万荣县、新黑县、赛宋奔县.

2.1 重要矿床

万荣一级铜矿成矿远景区有2个重要铜矿床. 1)福康铜矿

福康(Phu Khan)铜矿位于万象省赛宋奔县中部.何文举[2]对此铜矿进行过较为详细的报道.从地理位置、主要矿种、矿床规模看,该铜矿可能与部分资料中的“富开铜金矿”为同一矿床.

福康铜矿发现斑岩型、夕卡岩型、热液型铜矿.这3种铜矿共查明矿石4.4×108t.铜金属量4.5×104t(属小型铜金矿床),黄金1 870 kg.

斑岩型铜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及流纹英安质火山杂岩中,岩石具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火山杂岩具同心环状构造.矿区已圈出2个主要矿体和10多个次要矿体.主要矿体长500~1 200 m,厚15~75m,下延深度大于200 m.含铜矿物为黄铜矿、蓝铜矿、斑铜矿及孔雀石.

夕卡岩型铜(铁)矿产于酸性侵入体的外接触带.在3个较大的矿体中,矿体长250~700 m,厚5~50 m.矿物成分为黄铜矿、蓝铜矿、斑铜矿、磁铁矿、菱铁矿及孔雀石.铜与金呈正相关关系.

热液型铜矿充填于构造破碎带中,含矿母岩为火山岩.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出,长50~200 m,厚3~5 m.

从矿区岩浆岩的活动时期、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福康铜矿的成矿时期可能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

2)班南吞铜矿

班南吞(Ban Namthong)铜矿位于万象省赛宋奔县北东部,有可能与福康铜矿

为同一矿田,属小型矿床.

矿区地层为石炭系碳酸盐沉积.矿区中酸性侵入岩较为发育.在侵入体边缘,常发育

宽窄不均的夕卡岩化带或热液蚀变带.

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于中酸性侵入体边缘.金属矿物以辉铜矿、黄铜矿为主,

伴生矿物为毒砂、辉钼矿、方铅矿、闪锌矿,局部具锡矿化、金矿化.

据中酸性侵入岩的时代,将成矿时期推测为晚石炭世—中三叠世.

2.2 成矿远景分析

除富康铜矿、班南吞铜矿床外,万荣一级铜矿成矿远景区还发现1个铜矿点、2个铜矿化点、1个化探异常点.南通河(Nam Thong)铜矿与南通河铜化探异常重合,显示了较好的找矿远景.

在区域构造[5]上,本区位于琅勃拉邦岛弧带(Ⅲ1)、万象-巴色微陆块

(Ⅲ2)、长山微陆块(Ⅲ3)的交接部位.区内断裂(层)构造较为发育,为铜矿

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导矿构造和容矿空间.

区内出露地层以石炭系—二叠系为主.岩石组合以碳酸盐岩为主,有利于热液型铜矿、夕卡岩型铜矿的形成.

本区中酸性侵入岩较为发育.侵入体呈岩株、岩枝、岩脉状产出.多数侵入体边缘发

育一定规模的夕卡岩化带,形成有工业意义的铜(铁)矿体.

丰沙里(Phongsali)-孟赛(Muang Xay)二级铜矿成矿远景区位于丰沙里省(本怒县、本泰县、孟夸县)和乌多姆赛省(纳莫县、孟赛县、孟本县、孟啊县、孟拉县). 3.1重要矿床

丰沙里-孟赛二级铜矿成矿远景区有2个重要的小型铜矿床.

1)班纳莫铜矿

班纳莫(Ban Namo)铜矿位于乌多姆赛省纳莫县芒海.矿区有较长的开采历史.至今,矿区内保留了较多的前人开采铜矿痕迹.

矿区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属红色陆源碎屑沉积.构造形迹以断层为主,地层多呈

断块状产出.沿断层破碎带,发育了数米至数十米宽的构造破碎带.

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原生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铜矿、自然铜、黄

铜矿、黄铁矿.次生金属矿物为铜蓝、孔雀石、蓝铜矿等.

李方夏认为矿床成因为热液型,含矿热液可能源于沉积盆地中的卤水.据矿体产于

上三叠统的构造破碎带中,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成矿时期可能为古近纪晚期. 2)富通铜矿

富通(Phou Thung)铜矿位于乌多姆赛省孟本县南部.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属红色陆源碎屑沉积,呈断块状产出.矿区

闪长岩、酸性斑岩较为发育,呈岩枝、岩脉状产出.

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原生矿石矿物有辉铜矿、自然铜、黄铜矿,次生矿石矿物为孔雀石、铜蓝、蓝铜矿.

李方夏(1995)认为:矿区上三叠统(?)普遍见有低品位的铜矿化现象,矿(化)体有可能受地层层位控制,矿床成因可能为沉积改造型.

3.2 成矿远景分析

在区域构造[5]上,丰沙里-孟赛二级铜矿成矿远景区位于思茅-丰沙里微陆块(Ⅱ2)北部地区,呈北北东向带状展布.

除班纳莫铜矿、富通铜矿外,本区尚发现5个热液型铜矿点、3个沉积改造型铜矿点、1个铜矿化点.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古近系,常称中生代红层.在成矿带划分上,丰沙里-孟赛二级铜矿成矿远景区与我国滇西地区的兰坪-思茅成矿带❶❶云南省地质矿

产局.云南省区域矿产总结.1993.相连接.

兰坪-思茅成矿带的铜矿化现象较为普遍.铜质来源相对丰富,具“堑沟”沉积环境,有热卤水参与,可形成较有远景的铜矿田(镇源-景谷的登海山铜矿田).在构造较

为强烈的地段,可出现保留砂岩型铜矿特点的沉积改造型铜矿(弥渡水田铜矿、二郎铜矿),仍具有较大的工业意义.

经综合研究,兰坪-思茅成矿带的成矿物质可来源于红层(近源)之中,也可能来源于红层之下的三叠系火山岩(深源).在强烈构造挤压和线型动力热流变质作用下,即可富集形成有工业意义的铜矿体.

巴色(Pakse)-沙玛奇赛(Samakkhixay)二级铜矿成矿远景区位于色公省(拉芒县、塔滕县)、占巴塞省(占巴塞县、苏库玛县、门拉巴木县、巴通盆县、巴江扎伦苏县、巴生县)和阿速坡省(赛色塔县、沙玛奇赛县、沙南赛县).

在区域构造[5]上,巴色-沙玛奇赛二级铜矿成矿远景区属万象-巴色微陆块(Ⅲ2)南部地区.

本区铜矿化具层控型特点.

1966~1967年,日本地质队对占巴塞省苏库玛县、占巴塞县的4个铜矿点进行预查.发现铜矿化受地层层位控制,较为稳定.控矿地层为上三叠统下部的紫红色中厚层状石英岩屑杂砂岩、粉砂质页岩.在长约15 km、宽约5 km的范围内,见铜矿(化)体断续分布.铜矿化主要为孔雀石化、硅孔雀石化.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一般长数米至数十米.铜的含量(质量分数)一般为1%~5%,部分可高达5%~6%.

1984~1985年,在苏联的帮助下,勘查范围扩大到波罗芬高原东南侧,涉及到占巴塞省门拉巴木县、巴通盆县的1个小型铜矿床、5个铜矿点、1个铜矿化点,仍认为矿化体受上三叠统控制.

英国地质调查所认为,虽然巴色-沙玛奇赛地区的铜矿化仅由一些厚度不大的透镜体组成,但侧向延伸稳定、贵金属的潜在远景较好.如果矿床成因能与德国的Kupferochiefer层控型铜矿相对比,还有可能找到铂族元素.

施俊法[3]认为,含矿地层可能属侏罗系,矿石的品位(质量分数)最高为:Cu

25%,Au 5×10-6,Ag 100×10-6.

本区的会塔德(Houay Takdet)铜矿工作程度较高,属小型矿床.该铜矿位于阿速坡省赛色塔县城附近.矿体产于上三叠统的红色陆源碎屑岩中,属沉积改造型.铜含量一般为1%~2%,局部可达25%.有金(5×10-6)、银(100×10-6)与铜相伴生.

1)赛奔铜金矿

赛奔(Sepon)铜金矿位于沙湾拿吉省威拉布里.何文举[2]将其称为西庞铜金矿田,并报道了矿区地质矿产概况.在部分资料中,该矿床翻译为“色奔铜金矿”.

矿区已发现6个规模较大的矿体:帕登(Padan)、腾哈(Thengham)、纳卡昌(Na Kachan)、班卖(Ban Mai)、卡梯(Katia)、卡班(Kaban).

矿床划分为5种类型:①网脉状状石英脉斑岩型铜金矿,②夕卡岩型铜金矿,③碳酸盐岩交代型(卡林型)铜金矿,④构造破碎岩蚀变型金矿,⑤红土型金矿.构造破碎岩蚀变型金矿的含矿母岩为碳质板岩.

至2004年,矿区已查明铜金属资源量(储量)40× 104t(中型矿床),黄金资源量(储量)31 t(大型矿床).铜品位5%,金品位大于10×10-6.

何文举[2]认为:矿区蕴藏的铜金属资源量135×104t,铜品位3%;金资源量(储量)470 t,金品位大于7×10-6.潘玉军[4]预测,赛奔铜金矿的铜金属资源量为100×104t,黄金资源量为100 t.

中石炭统—二叠系为矿区最为重要的容矿岩石.赛奔铜金矿与岩浆岩关系密切,成矿时期可能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

2)银水山铜矿

银水山(Pha Yinshui)铜矿位于南塔省孟龙县.

该矿床由老中国际资源开发有限公司(Lao-China Oriental Minerals Development Co.,Ltd.)勘查开发.公司于2001年进入老挝,2003年完成地质

勘查,2005年12月正式投产,累计投入资金200~300万美元.

据南塔省政府官员介绍:银水山铜矿品位1.50%~6.05%,矿山面积425 hm2,

已查明资源储量7.5×104~12.0×104t,矿床成因为热液型.2005年12月,建成日处理600 t矿石的选矿厂.至2007年4月,已开采铜矿石6 000 t.现准备在矿山建立铜冶炼厂.

从地质背景分析,在已知矿区外围尚有成矿条件相似的区块.经过进一步勘查,有

可能扩大铜矿资源储量.

3)桑泰三级铜矿成矿远景区

桑泰(Xam Tai)三级铜矿成矿远景区位于华潘省桑泰县.在区域构造[5]上,桑泰铜矿成矿远景区属桑怒岛弧带(Ⅲ4)南部地区.

区内已发现3个铜矿点、2个铜矿化点.这些铜矿(化)点有沿断层呈线状分布的

特点,成因多为热液型.从区内酸性侵入岩较为发育,部分铜矿(化)点位于侵入

体边缘的情况分析,成矿热液有可能与酸性侵入岩有关.此外,区内中酸性浅成侵

入体发育,还应注意寻找斑岩型铜矿.

4)孟佩-富库三级铜矿成矿远景区

孟佩(Muang Pek)-富库(Phoukout)三级铜矿成矿远景区位于川圹省孟佩县、富库县、孟康县.在区域构造[5]上,孟佩-富库三级铜矿成矿远景区属长山微陆

块(Ⅲ3)北部地区.

区内已发现8个铜矿点、3个铜矿化点.这些铜矿(化)点大多数属热液成因,部

分成因类型不明.从大多数矿区内均出现酸性侵入岩的情况分析,成矿热液可能与

酸性岩浆活动有关.

5)琅勃拉邦三级铜矿成矿远景区

琅勃拉邦(Louangphabang)三级铜矿成矿远景区位于琅勃拉邦省宗佩县、帕乌县、琅勃拉邦市.在区域构造[5]上,该区位于思茅-丰沙里微陆块(Ⅱ2)与琅勃

拉邦岛弧带(Ⅲ1)的交接部位.

该区已发现南洛河(Nam Leum)铜矿点,矿床成因属热液型.

据英国、捷克及斯洛伐克调查队提供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流入湄公河的溪流分布区圈出多个大面积的铜异常.异常可能由安山岩中的浸染状黄铜矿引起,也可能由岩枝状闪长岩引起.

该区位于2个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区内已发现热液型铜矿点,有较多的地球化学铜异常.这些资料,反映了该地区有可能发现工业意义较大的铜矿床.

【相关文献】

[1]李景春,徐庆国,庞庆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地质矿产概况[J].贵金属地质,2000,9(4):235—239.

[2]何文举.老挝中-东部大型铁铜金矿矿集区矿床地质[J].云南地质, 2004,23(2):164—178. [3]施俊法,李友枝,金庆花,等.世界矿情(亚洲卷)[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174—182.

[4]潘玉军.老挝矿产开发之我见[C]//张瑞昆,编.走近老挝.北京:中国商务出版

社,2006:217—222.

[5]朱延浙,吴军,胡建军,等.老挝地质矿产概论[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61—72.

老挝纳勐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老挝纳勐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申黄得,张文山,费利东 (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纳勐铜-铅-锌多金属矿位于赛松奔-万象-琅勃拉邦铜多金属成矿区内,是一个典型的热带季风型矽卡岩金属矿床,含矿岩体主要赋存在燕山期花岗岩和石炭纪灰岩接触带形成矽卡岩矿床。研究表明,地表和浅部出露的含矿岩体只是其岩枝,矿床剥蚀程度低,主岩体尚未出露,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关键词: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找矿前景;老挝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项目资助(编号:10254B011)。作者简介:申黄得(1986-),男,湖南邵东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矿床成矿预测和矿业经济研究,E-mail:shenhuangdecsu@https://www.360docs.net/doc/8519143513.html,。 0 引言 纳勐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位于老挝国高山峰普比亚山东麓。该矿区以往的地质工作,主要包括遥感、地质、化探、物探、槽探、剥岩、钻探和坑道等,初步研究了矿床类型、成矿地质背景、矽卡岩类型、矿体分布规律及矿石类型。但于综合研究较少,对矽卡岩分布规律和接触带的形态研究较少,对矽卡岩在地表和深部的分布规律、深部矿体的分布规律认识不足。本次通过野外地质考察,系统研究了矿区地质特征,分析了矿区的找矿潜力及找矿方向。 1 地质概况 纳勐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位于赛松奔-万象-琅勃拉邦铜多金属成矿区,属老挝国万象省赛松奔地区,该地区处于北东向琅勃拉邦(Luangprabang)构造带和北西向长山(Truongson)构造带的交接部位(图1),为老挝国矿化蚀变带最为密集的地区,矿点分布非常集中,矿种主要有铜、金、铁、铅、锌等。矿区主要出露石炭系(C)二叠系(P)和侏罗系(J)地层,主要发育页岩、砂岩和灰岩。 矿区内断裂、褶皱构造较发育,主要构造线呈NE-NEE向展布,次级构造呈NW向展布。NE向NNE向断裂控制了矽卡岩体及铜矿体的空间分布。 矿区岩浆活动频繁,并具多期活动特征,主要出露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及斑岩类等,其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其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位于矿区中部,为矿区面积最大的、最重要的侵入体之一,也是矿区最早期的花岗岩深成岩体。因其侵入于晚古生界而侏罗系地层沉积其上,故其侵位时代应为印支期晚期;钾长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各种地质特征综合分析,其侵位时代也应为印支期晚期,但晚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入体;斑岩类则以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为主,侵位于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边缘带或边部,呈岩脉和岩墙产出,根据其侵入的地层、岩石分析,其侵位时代可能为燕山早期。

老挝金矿资源

老挝金矿资源 金矿在老挝分布非常广泛,大小河流的冲击层中普遍有砂金产出。金矿类型主要有四种,即冲积型砂金矿、斑岩型与铜伴生的金矿,石英脉型金矿和卡林型微细粒金矿。 金矿按地域主要集中分布于八个片区,即波乔-南塔片区,乌多姆赛-琅勃拉邦片区、川圹-赛松本片区、华潘片区、万象盆地西沿片区、玻里坎赛片区、沙湾拿吉片区、阿速坡片区。斑岩型铜金矿和卡林型微细粒金矿应有很大的找矿前景。2003年2月28日,辽宁省华锦国际经贸集团公司与老挝政府正式签约,取得了琅勃拉邦省帕奔金矿开发权,目前勘探工作已结束,发现3个具开采价值的金矿体,储量已达中型规模(C+D级储量1000KG),且具有扩大远景之可能。 冲积型金矿在老挝许多地区都有发现,而多数为小型冲积型金矿,只能小规模生产,仅有短期效益。这类矿床对一些小公司和小型手工业生产者仍有吸引力,它可以在短期获利,但不能长期维持生产。冲积型矿床多位于河谷底部,对于这类矿床的开采会影响该区的农业生产。Bakoulin和其他学者(1986)介绍了老挝的许多冲积型金矿床,详细描述了若干金矿床的规模、厚度和含金量。在老挝只有在最大的河流——湄公河谷的砂金矿床才有可能进行机械化生产和 开采。采用地球化学找矿对于寻找原生岩金矿床是非常成功的,最重要的岩金矿床有如下地区。

1、沙纳坝—巴莱(Sanakham-Paklay)火山岩带 这是一个比较熟悉的地质带,它与泰国的黎府(loei)金矿带相连,在这个金矿带近来已作过少数几个矿区的风险勘探。三叠纪安山质火山岩可能是金矿的矿源层.金主要富集于石英脉和邻近的同生花岗闪长岩或斑岩侵入体的蚀变带中。在南森——南利(Nam Seng —Nam Lik)地带也发现了类似的火山岩,并通过航空地球物理测量探测出这类侵入体,该区水系重砂中存在一组贱金属、辰砂和自然金异常区。从这两个火山岩地区到伴有金异常的西部和北部可能同属于一个金矿带,它们都与沙纳坝地区有着类似的重矿物组合,辰砂的出现,可以认为它们属于浅成低温热液成因。 2、川圹(XiangKhong)火山岩带 川圹火山岩带是具有找矿远景的成矿带,它包括二叠纪流纹岩类火山岩和同生侵入的花岗闪长岩体,并在蚀变围岩中发育有交代黄铁矿蚀变带。在此蚀变带已发现富铜矿体。并在南岸河(Nam Ngu n)及其流域有金的高异常出现。以上资料表明在流纹岩或蚀变带存在岩金资源。在该区30×20km断层结合带,经详细地质勘查,认为属于与斑岩有关的铜——金矿床模式。在川圹省南部少数地区的下伏岩石主要为安山岩,这些岩石可能是一些金异常的源区,该地区沿泥盆纪沉积物的走向出现贱金属和汞的矿物组合,可能仍属低温热液成因。在伴有铜矿化出现的两个类似火山岩之间为理想的成矿远景

老挝矿产资源及其相关投资政策

老挝矿产资源及其相关投资政策 老挝位于中南半岛的东北部,是一个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的国家。主要 的矿产资源包括金、锡、铜、铁、煤炭、钾、锌等。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 对于老挝的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老挝的金矿资源非常丰富。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老挝境内至少 有500多个金矿点,其中大部分尚未得到开发。目前,老挝的金矿主要集 中在北部省份,如伊喀,纳山,乌多姆赛省等地。这些地区的金矿资源潜 力巨大,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其次,老挝的锡矿资源也十分丰富。老挝位于东南亚锡生产区的重要 位置,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软锡石矿藏之一、主要的锡矿产区位于老挝中南 部的占色省和沙拉万省,其中占色省被誉为“世界锡都”。在这些地区, 企业可以进行锡矿石的开采和加工,从而实现资源的价值转化。 此外,老挝的铜矿、铁矿、煤炭、钾盐等矿产资源也具有一定的开发 潜力,但相对金矿和锡矿来说开发程度较低。 为了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吸引外国投资,老挝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 投资政策和法规。首先,老挝享有矿产资源的国有权,外国投资者在矿产 资源开发中必须与老挝境内企业合作,并根据相关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 开发。其次,外国投资者可以通过在老挝设立法人实体或与老挝企业进行 合资合作的方式进行投资。此外,老挝政府还为矿业企业提供了征收税收、关税优惠和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和便利。 然而,老挝的矿业投资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老挝的基础设 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电力和水资源等供应不足,给矿业投资带来了一 定的难度。其次,老挝政府的监管能力有限,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矿业

投资者面临着较高的法律风险。此外,缺乏专业的人才和技术也限制了矿业投资的发展。 因此,老挝政府需要加强对矿业投资的支持力度,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提高监管能力,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促进矿业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推动老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老挝铜矿资源与成矿预测

老挝铜矿资源与成矿预测 赵作新;王泽传;朱延浙;严城民 【摘要】老挝已发现铜矿床7处,矿点44处,矿化点13处,异常点5处.重要矿床为班纳莫(Ban Namo)铜矿、富通(Phou Thung)铜矿、福康(Phu Khan)铜金矿、班南吞(Ban Namthong)铜矿、赛奔(Sepon)铜金矿及银水山(Pha Yinshui)铜矿.矿床成因类型分属沉积改造型、夕卡岩型、热液型、斑岩型.据地层条件、岩浆岩条件、构造条件、铜矿床(点)的分布情况,老挝划分出6个成矿远景区.其中万荣(Vangviang)一级成矿远景区、丰沙里-孟赛(Phongsali-Muang Xay)二级成矿远景区、巴色-沙玛奇赛(Pakse-Samakkhixay)二级成矿远景区较为重要. 【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 【年(卷),期】2015(024)003 【总页数】5页(P237-241) 【关键词】老挝;铜矿资源;重要矿床;成矿远景区 【作者】赵作新;王泽传;朱延浙;严城民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云南昆明650051;云南地矿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云南地矿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云南地矿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1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位于中南半岛北部。地理坐标(极值)为:东经100°05′~107°38′、北纬13°54′~22°05′,面积约236 800 km2. 老挝与我国山水相连.加强老挝铜矿资源研究,有利于推进我国矿业“走出去”的 开放战略,合作开发周边国家矿产资源. 老挝铜矿资源的勘查研究程度较低,资料零星.亚洲开发银行❶❶亚洲开发银行.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地质矿产图(1∶100万).1990.编制的老挝1∶100万地质矿产图,介绍了老挝铜矿资源分布情况,推断了矿床成因类型.李方夏❷❷李方夏,编.东南亚地质矿产与矿业经济.1995.、李景春[1]、何文举[2]、施俊法[3]、潘玉军[4]简要介绍了铜矿资源情况. 2002年以来,笔者多次对老挝铜矿资源进行考查,并潜心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通过矿床(点)名称、地理位置、矿种类型、矿床特征的分析对比,基本上消除了不同资料中的“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现象. 老挝的铜矿资源分布较广,大多数省(市)均有铜矿产出.其中:万象省12处,乌多姆赛省11处,川圹省11处,占巴塞省8处,华潘省5处,阿速坡省5处,沙耶武里省4处,沙湾拿吉省3处,甘蒙省2处,色公省2处,丰沙里省、南塔省、波乔省、琅勃拉邦省、万象市、沙拉湾省各1处. 老挝已发现铜矿床(点)69处(表1、2).在7处矿床中,中型1处,小型6处. 夕卡岩型铜矿床中,有铁、铅、锌共(伴)生. 据潘玉军[4]研究,老挝的铜矿可大致划分为砂岩型、夕卡岩型、斑岩型(表3). 在李方夏(1995)和亚洲开发银行(1990)的资料中,将铜矿床成因划分为热液型、沉积型.潘玉军[4]的夕卡岩型铜矿可能包含了部分热液型铜矿. 从丰沙里省部分砂岩型铜矿勘查资料看,潘玉军[4]、李方夏(1995)的砂岩型铜矿大多数可能属沉积改造型铜矿.

老挝矿产资源及其相关投资政策本

老挝矿产资源及其相关投资政策本 老挝地处东南亚的内陆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的矿产资源 包括金、铜、锌、铀、锡、铁矿石、磷矿、煤炭和大理石等。这些矿产资 源在国内外投资者中备受关注,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挝的矿产资源情况。老挝的金矿储量相 当可观,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地区。铜矿储量也相对较大,主要分布在 南部和东北部地区。此外,老挝还有丰富的锡、铀、锌、铁矿石、磷矿等 矿产资源。煤炭也是老挝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另外,老挝还有大量的大理石资源,可以用于建筑、装饰等领域。 老挝政府非常重视矿产资源的开发,为吸引青睐矿产领域投资的国内 外投资者,采取了一系列开放的投资政策和措施。首先,老挝的外商投资 法律和政策对矿产领域的投资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外国投资者可以完 全拥有50%以上老挝矿产项目的股权,并且享受最低税率和延长税务期限 的特权。此外,他们还可以享受五年免征营业税和进口税等优惠。 另外,老挝还建立了一系列便利的机制和程序,以减少外资在矿产领 域的投资所需的手续和时间。老挝的投资法律和政策鼓励投资者可以自由 转让资金、自由进出口设备和原材料、自由设置价格和销售方式等。此外,老挝政府还建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投资者提供全程服务,包括申请、审批、注册、培训等。 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进入矿产领域,老挝政府还积极开展了国 际合作和合作项目。老挝和中国、泰国等国家签署了一系列的矿产项目合 作协议,鼓励两国企业进行合作开发。此外,老挝还与多个国际矿业公司 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发矿藏并分享收益。

总的来说,老挝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且政府对于矿产领域的投资项目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包括100%外资控股、最低税率、连续五年免征营业税和进口税等优惠。此外,老挝还建立了便捷的投资机制和服务中心,减少了投资手续和时间。通过这些政策和措施,老挝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者进入矿产领域。

老挝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老挝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老挝是东南亚国家之一,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其中金矿资源是比较重要的一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金矿的开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从老挝金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矿模式两个方面,对老挝典型金矿床进行探讨。 一、老挝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1. 地质背景 老挝地质构造复杂,多属于岩浆-变质岩带。老挝主要分布在古老盆山带,其地壳构造以老挝岩浆-变质岩带为主,由岩浆红色花岗岩、变质硬岩、褶皱岩系,以及燕山系泥岩、砂岩等成分构成。 2. 成矿物质 老挝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有脉状矿体和矿床两种。脉状矿体主要由石英、绿泥石、方解石、辉绿岩等矿物组成,其中石英在成矿中起到重要的载矿作用。矿床主要由黄铁矿、辉钼矿、方解石、硫化物等矿物组成,其中黄铁矿是金矿的主要矿物之一。 3. 成矿时代 老挝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前寺河期、双支期、泰国期和后寺河期,其中前寺河期的成矿活动最为显著。根据地质勘

探和研究的结果,老挝金矿床主要形成在岩浆-热液环境中,沉积岩和火山岩矿床较少。 4. 成矿地质条件 老挝金矿床的形成受到多种地质条件的制约,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石属性、岩浆热液运动、构造变形等方面的因素。在老挝,多数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太古界基性岩带和岩浆-变质岩带的交界地带,成矿物质主要由岩浆热液活动形成。 二、老挝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1. 岩浆热液成矿模式 老挝金矿床的成矿模式主要是岩浆热液成矿模式,也就是在岩浆热液作用下,成矿物质在地下富集,形成矿床。 2. 砂岩型金矿成矿模式 砂岩型金矿的成矿模式是指沉积岩经历一系列的化学、地球物理作用,使金在砂岩中被富集起来,形成金矿床。 3. 特殊结构型金矿成矿模式 特殊结构型金矿成矿模式是指通过燕山系泥岩、砂岩等层状地层,在断裂、褶皱、侵蚀作用下,形成特殊结构的金矿床。 综上所述,老挝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主要是受到岩浆

老挝金属矿产分布情况及投资矿业活动的有关政策规定

老挝金属矿产分布情况及投资矿业活动的有关政策规定老挝位于东南亚,是一个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其金属矿产分布情况 主要有铜、锡、铅、锌、铁等。同时,老挝还存在一些稀有金属矿产,如钨、钼、锑等。以下将详细介绍老挝金属矿产分布情况以及相关的政策规定。 首先,老挝的铜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川赛省和赛宋 省等地。老挝的铜矿主要包括赛宋矿、楠莲铜矿、金巴拉铜矿等。其中, 赛宋矿是老挝最大的铜矿床之一,拥有较大的储量和较高的品位。 其次,老挝的锡矿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川赛省、沙拉湾省以 及北部的占巴塘省等地。老挝的锡矿主要有夏依锡矿、乌多姆锡矿、七色 锡矿等。其中,夏依锡矿是老挝最大的锡矿床,储量较大。 再次,老挝的铅、锌矿产分布较为集中,在南部的川赛省和赛宋省以 及北部的金三角区域均有分布。老挝的铅、锌矿主要有按塔矿、檳榔摩矿、查改铅锌矿等。其中,按塔矿是老挝最重要的铅锌矿床之一,拥有较高的 储量和品位。 最后,老挝的铁矿产主要分布在南部的赛宋省和沙拉湾省等地。老挝 的铁矿主要有胡山铁矿、马赛铁矿等。其中,胡山铁矿是老挝最大的铁矿 矿床之一,储量较大。 在老挝开展矿业活动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政策规定。老挝矿业政策主 要包括《矿业法》、《矿业税法》等相关法律文件。 首先,老挝矿业法规定了矿产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根据该法,所有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并由国家进行矿产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外国投资者可以通过与老挝的企业合作,共同进行矿产资源开发。

其次,老挝矿业税法对矿业活动征收了一定的税费。根据该法,对于矿业活动的收益,需要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税费。具体税率根据不同矿种和矿产资源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税费的征收也需要遵守相关的程序和规定。 此外,老挝政府还积极推动外国投资者参与矿业活动。为吸引外国投资,老挝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减免关税、降低开办企业的门槛等。同时,老挝还设立了矿业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和促进矿业发展。 总的来说,老挝的金属矿产分布广泛,包括铜、锡、铅、锌、铁等。在进行矿业活动时,需要遵守《矿业法》、《矿业税法》等相关法律文件的规定。老挝政府为吸引外国投资者参与矿业活动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

老挝矿产

老挝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缝合线东侧。在地质历史中,构造—岩浆活动强烈。老挝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并且有着很高的潜在经济价值,然而这些矿产资源至今还没有变为稳定、繁荣的矿山工业。由于历史的原因,仅仅只有少数几个矿床,例如Nam Pothene锡矿和一些很有远景的矿区作过地质勘查工作。老挝与其他国家比较,具有发现新矿床的较大潜力和矿山开发利用获得成功的较大可能性。 在老挝大约有85%的地区作过1:250,000踏勘性粗略地质测量。根据有限地面跟踪卫星图像解释,在老挝有大量现代沉积物的覆盖区。因此本文对这些地区和其他有基岩出露地区的矿产资源评价可以说是非常保守的。据老挝政府目前可利用的零星矿产勘查资料很难对老挝的矿产资源作出全面的评价。 据现有资料,老挝的主要矿产有金、铜、铅锌、锡、钨、锑、铂、铁、铝、宝石和其他非金属矿产等。其中锡矿和金矿规模较大,现已进入勘查和开发。在老挝,廉价劳动力使得许多小型手工业矿山有利可图,加强这类小型矿山的开发(例如金矿)已列为国家重要的矿产勘查和开发计划。 1、金矿 冲积型金矿在老挝许多地区都有发现,而多数为小型冲积型金矿,只能小规模生产,仅有短期效益。这类矿床对一些小公司和小型手工业生产者仍有吸引力,它可以在短期获利,但不能长期维持生产。冲积型矿床多位于河谷底部,对于这类矿床的开采会影响该区的农业生产。Bakoulin和其他学者(1986)介绍了老挝的许多冲积型金矿床,详细描述了若干金矿床的规模、厚度和含金量。在老挝只有在最大的河流——湄公河谷的砂金矿床才有可能进行机械化生产和开采。采用地球化学找矿对于寻找原生岩金矿床是非常成功的,最重要的岩金矿床有如下地区。 1.1沙纳坝—巴莱(Sanakham-Paklay)火山岩带 这是一个比较熟悉的地质带,它与泰国的黎府(loei)金矿带相连,在这个金矿带近来已作过少数几个矿区的风险勘探。三叠纪安山质火山岩可能是金矿的矿源层.金主要富集于石英脉和邻近的同生花岗闪长岩或斑岩侵入体的蚀变带中。在南森——南利(Nam Seng—Nam Lik)地带也发现了类似的火山岩,并通过航空地球物理测量探测出这类侵入体,该区水系重砂中存在一组贱金属、辰砂和自然金异常区。从这两个火山岩地区到伴有金异常的西部和北部可能同属于一个金矿带,它们都与沙纳坝地区有着类似的重矿物组合,辰砂的出现,可以认为它们属于浅成低温热液成因。 1.2 川圹(XiangKhong)火山岩带 川圹火山岩带是具有找矿远景的成矿带,它包括二叠纪流纹岩类火山岩和同生侵入的花岗闪长岩体,并在蚀变围岩中发育有交代黄铁矿蚀变带。在此蚀变带已发现富铜矿体。并在南岸河(Nam Ngun)及其流域有金的高异常出现。以上资料表明在流纹岩或蚀变带存在岩金资源。在该区30×20km断层结合带,经详细地质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位于老挝南部的沙拉湾省,是老挝近年来发现的一处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床。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复杂,与周边的芒勿岗、耶恩邦、波威空等矿床密切相关,研究其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将有力地促进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地质特征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是一种典型的铜金多金属矿床,主要矿化体为石英-石英碳酸盐-硫化物脉体。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伟晶岩、闪长岩、二长岩等岩石中,具有典型的矿床空间分异性,石英脉主要分布在中酸性岩体中央部位,而硫化物脉体则主要分布于碱性或调节碱性岩的边缘部位。该矿床的主要矿物有黄铜矿、辉铜矿、方铅矿、菱锰矿、砷矿等,其中黄铜矿和辉铜矿是其主要产矿物。 二、成矿演化过程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的成矿演化过程相对复杂,主要经历了岩浆期、热液期、后期变质期等几个阶段。首先,在中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期间,形成大量的破碎断层和矿体空间,为后期的热液充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次,在中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时期的热液期间,通过高温、高压等作用,使岩浆中的金、银、铜等重金属元素和硫化物等物质逐渐向下浸透,与周围的岩石相互作用并逐渐形成了各种类型的矿体。最后,在扰动造山作用的影响下,矿床发生了一定的变形、变质和蚀变,为矿床的后期修饰与演化提供了充足的热量与动力。 三、找矿方向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的找矿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质体系学分析法:通过全面梳理矿区地质地貌等基础地质情况,从岩石构造、矿床成矿物质、成矿过程等方面,深入分析矿床形成和演化的内在机制与规律。 (二)地球物理勘测法:通过研究矿区内岩石的物理性质和规律,运用磁性、电性、重力等物理勘测手段,对矿床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勘测,为后期找矿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三)化探勘测法:通过利用化学物质在矿床成因中的作用特性及矿石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环境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化探方法,探测地下的矿化体,并确定其规模、性质等信息。 (四)矿物宝石定向勘探法:通过了解矿物的内部结构、成因、晶体学等方面的特点,利用现代化的精密仪器与技术手段,对矿物成分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探寻出矿床的丰度和分布情况等。 综上所述,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具有一定的勘探价值,需要加强地质调查、物探勘测、化探等工作,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信息化、智能化探矿模式,加快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老挝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积极的贡献。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是老挝近年来发现的一处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床。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该矿床的规模、资源储量以及开采利用情况。

老挝矿产资源分布及中国企业在老挝的投资现状

本文引用自飘扬《老挝矿产资源分布及中国企业在老挝的投资现状》 近年来,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联合中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东南亚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对老挝国的矿产分布情况和矿业投资环境作了较详细的考察和研究,并搜集了较多的矿产地质资料和信息。我们认为,老挝国的矿产资源分布非常广泛而丰富,勘查与开发程度极低,很多地区的金属矿产具有非常巨大的找矿前景和开发价值,如铜、金、铝土矿、铁、锰、铅锌、钨和锡等。外国投资已经开始涌入老挝,预计几年内老挝的矿业就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一、老挝主要金属矿产的分布情况 目前,老挝已经发现各类金属矿床矿点及矿化点近450处,其中 铜矿: 68处 金、银: 155处 铅、锌、锑: 91处 铁、锰、铬: 56处 铝土矿: 5处 钨、锡、钼等:69处。 金属矿产主要集中分布在沙耶武里、琅勃拉邦-川圹-华潘一带和川圹、华潘-甘蒙-沙湾拿吉-阿速波一带。 老挝各省金属矿产分布详见下表。 铜矿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第三系-侏罗系中的砂岩型铜矿,主要分布在老挝北部的南塔、乌都姆塞和丰沙里等地以及南部的占巴塞、阿速波一带。该种类型铜矿分布广泛,南部普遍含金,有找到大中型矿床的可能,但找矿难度较大。第二种类型是矽卡岩型铜矿,分布广泛,铜品位较高,常与铅锌伴生,有岩浆岩分布的地区,在其接触带附近均有分布,估计有较大经济价值。第三种类型是斑岩型铜金矿,主要分布在沙耶武里、万象省和川圹-沙湾拿吉-阿速波一带,矿床规模巨大,一般与金伴生,有非常巨大的找矿前景,目前,澳大利亚的公司找到了两个铜金属储量达100万吨金60吨-100吨的大型铜金矿,一个是在赛松本特区的富开铜金矿,另一个是在沙湾拿吉省的赛奔铜金矿。 可以肯定,在老挝沙武耶里、赛松本、川圹-波里坎塞-沙湾拿吉-阿速波一带,还能找到重要的大中型铜矿和铜金矿。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是一种典型的红土型金矿,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老挝班康姆铜金矿的地质特征以及如何从中寻找黄金矿床。 一、地质背景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位于老挝南部的南环带,是一个含铜金矿床。该地区岩石类型主要为变质岩和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古生代- 中生代。在该地区的构造活动中,前三叠纪时期发生了强烈挤压和变形作用,形成了一系列韧性剪切带以及断层和褶皱。这些结构构造成为班康姆矿区金矿床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二、矿化类型及特征 班康姆铜金矿为红土型金矿,其矿床主要分布在了东北方向的粗麻面等熔岩流周围的韧性剪切带中。矿床主要成分为黄铜矿、黄铁矿、白铁矿、自然铜,金矿石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黄铜矿、黄铁矿处于近典型成矿温度条件下,主要形成于400-420℃下的热液沉淀过程。 在班康姆金矿床中,矿体呈不规则形态,分布不均匀,但总的来说矿体都在粗麻面附近或沿剪切带产出。矿体主要有矿化断层、矿化巨石体、矿床周围的硫化带和厚度较薄的矿化带等。 三、找矿方向

班康姆铜金矿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其找矿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寻找铜金分布区:通过了解矿区之前的勘探资料,可以预测地下矿体的分布情况。铜金矿床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东南等方向,因此,在这个方向寻找矿体会更加容易。 2. 针对不同类型找矿:不同类型的矿床中黄金含量的分布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矿化带进行分析,对黄金含量高的矿体重点寻找。 3. 寻找矿化特征:在矿床以及矿化带的寻找过程中,需要注意寻找矿化特征,比如脉状矿化、火山热液沉淀矿化等矿化特征。 4. 筛选矿体:在挖掘时,除了注意找到矿体外,还要注意一些地理特征,如剪断带、石英脉、硅化岩等特征,这些地层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都会对矿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值得重点关注和挖掘。 综上所述,老挝班康姆铜金矿是一种典型的红土型金矿,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从其地质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出寻找的方向。因此,合理的找矿方向非常重要,只有抓住了黄金矿床的寻找方向,才能更有效地找到矿体。数据分析是指对一些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整合和解释的过程,以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和结论。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就一些数据进行分析,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数据的含义和价值。

老挝丰沙里省南奔铜矿区地质环境与开采技术条件分析研究

老挝丰沙里省南奔铜矿区地质环境与开采技术条件分析研究南奔矿区位于老挝丰沙里省奔怒县东北部,地属中国滇西兰坪- 思茅盆地的南延部分。矿区目前共探明矿体10个,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于构造带中,产状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或南东。矿体由地表向下不连续延伸至150米,地表矿体部分已被强烈风化。目前矿区处于详查阶段,有7个探矿巷道、27个地质钻孔对矿体进行控制。随着探矿程度的深入,矿区正准备大规模开采。论文以南奔矿区水文和工程地质评价为主题,通过收集资料、野外地质调查、结合探矿工程、抽水放水试验、室内试验和水化学分析等手段,利用“大井法”、比拟法、RMR围岩分级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全面系统地对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作了分析,评价了南奔矿区地质环境特征,为矿山开采提供依据。水文地质评价方面,重点对含水层、隔水层、矿井充水因素及水化学作了深入的分析,利用“大井”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对矿坑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并指明了矿区供水水源方向。工程地质评价方面,对矿体围岩的工程地质特征、结构面特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利用岩体质量指标(M)、RMR围岩分级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围岩的稳定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奔矿区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补给性差,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至中等,以裂隙充水为主,其水文地质复杂类型为第二类第一型。矿床地下水补给有限,矿坑涌水量不是很大,不会对矿体的开采造成严重影响。矿区水质良好,无污染,可作为矿山的生产生活用水水源。②矿区结构面受区域构造影响,多呈北东和北西向展布,最优势节理面亦呈北东和北西

走向。矿区岩性简单,根据岩石质量指标(M)计算得出:砂岩的岩体质量为良,粉砂岩为中等,断层破碎带和泥岩为差~坏。矿体围岩级别为:砂岩为Ⅱ-Ⅲ(好岩体),粉砂岩为Ⅲ(一般岩体);泥岩为Ⅲ-Ⅳ(一般- 差岩体);破碎带为Ⅳ(差岩体)。RMR分级结果显示,采矿巷道呈北西西向和北东向布置时,不利于巷道围岩稳定;呈北北西向布置时利于 围岩稳定。但总体上看,巷道布置方位的改变,对岩体级别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受岩性影响明显,特别是泥质破碎带地段,巷道会发生强烈变 形失稳和突泥突水现象,在采矿过程中要足够的重视。矿区工程地质 勘查复杂程度为层状岩类为主的中等类型。

老挝乌多姆赛省纳埃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老挝乌多姆赛省纳埃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吕俊;师洪涛;刘乾;杨东华 【摘要】纳埃铜矿矿体赋存于古近系始新统(E2)碎屑岩的破碎带内.矿体主要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呈脉状产出,地层、岩性、围岩蚀变也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属于较为稳定的热液脉状铜矿.与铜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矿床属次生张性裂隙控制的中温热液脉状铜矿床.矿区具有一定的找矿远景.【期刊名称】《云南地质》 【年(卷),期】2016(035)002 【总页数】5页(P230-234) 【关键词】纳埃铜矿;地质特征;找矿远景;老挝北部 【作者】吕俊;师洪涛;刘乾;杨东华 【作者单位】云南地矿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云南地矿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云南地矿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云南地矿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1 纳埃铜矿位于老挝北部乌多姆赛省纳莫县,2009年笔者曾参与此矿区的地质勘查工作。纳埃铜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昌都-思茅-南邦中间板块之思茅-丰沙里微陆块(Ⅱ2)西侧。该陆块其东、西两侧分别以琅勃拉邦断裂和南本河断裂为界,呈北东向带状展布,向北进入中国境内,向南延入泰国。

思茅-丰沙里微陆块被巨厚的中生代、新生代红层大面积覆盖,晚古生代地质体零 星分布,岩浆岩仅在局部地区呈零星出露,构造较为简单。 上古生界以陆源碎屑沉积或碳酸盐沉积为主,属次稳定型浅海沉积。本区未见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沉积,上三叠统为杂色含煤陆源碎屑沉积,可能与海陆交互沉积。 下侏罗统-下白垩统为一套陆相为主的红色陆源碎屑沉积,形成向北延 至中国滇西、藏南的中生代红层。古近系为红色含膏盐陆源碎屑沉积,形成于河流-湖泊环境。新近系为湖泊相灰色含煤陆源碎屑沉积,零星分布于断陷盆地中。 矿区处于思茅-丰沙里成矿带(Ⅱ2),带内主要分布铜、铅、锌、煤、盐类矿产。矿区属丰沙里-孟塞二级成矿远景区[4]。 矿区所处南本河断裂带东侧,该断裂带活动时期为早石炭世-中三叠世,在新近纪-第四纪被一系列北东走向的平移断层错开。在靠近矿区南西帕本县一带,砂矿、重砂异常中之铬铁矿均呈碎屑状,表明断裂带上可能存在构造蛇绿混杂岩。 1.1 矿区地层 矿区(图1)岀露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 (1)古新统(E1):分布于矿区南部地区,岩石组合主要为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为湖相沉积。 (2)始新统(E2):分布于矿区中部,岩石组合为灰白色中厚层状长石石英细砂岩、 石英细砂岩。岩石具大型斜层理,属河-湖相沉积,平行不整合于古新统(E1)之上。该地层上部含脉状铜矿。 (3)渐新统(E3):分布于矿区东部、北部广大区域,岩石组合为紫红色中厚层状泥岩、粉砂岩,为湖相沉积,平行不整合于始新统(E2)之上。 1.2 构造 矿区构造以近东西向断层为主,断层(F1、F2)与矿区成矿关系密切。 (1)纳埃断层(F1):是本矿区主干断裂,其走向近东西,倾向南东,为压扭性逆断

铜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探讨

铜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探讨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生产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总量 不断提高,尤其是对铜等金属资源的需求更为突出,所以做好铜矿开发工作具有 重要意义。在铜矿开发工作中,地质勘查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铜矿找矿工作 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性,结合地质勘查资料,能够明确找矿的基本方向,所以需 要做好地质勘查工作,确保勘查获得的资料具有真实性与准确性。因此,本文以 铜山铜矿为例,对铜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结合 实践经验总结一些措施,希望可以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铜矿;地质勘查;现状;找矿方向;成矿分析 铜山铜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江南地轴与淮阴古陆之间的下扬子褶皱带中,矿 区北西为长江的扭曲断裂破碎带,西部为殷汇—葛公断裂,长度超过100km,整 体走向为北北东与近南北向,位移约为 5.2km。矿区西南方向为吴田、王塥断层,向北西西方向延伸,长度超过20km,错位约为5.2km。三条区域性的主干构造, 使得该铜矿被切割成为三角形地段,整体面积超过150平方公里。根据对该区域 的地质勘查,证明此区域具有大量的铜矿资源,所以需要对其进一步开发。 1铜矿地质勘查现状 1.1主矿体地质特征 铜山铜矿的矿床主要包含四个矿段,矿体主要存在于二叠系栖霞组灰岩与岩 体的接触带中,在栖霞组大理岩内与接触带的花岗闪长斑岩中还有矿化产生的矿体。该铜矿矿段的一号矿体整体形态类似等轴状,存在着明显的膨胀收缩、分支 复合以及尖灭再现等现象。构成矿体的岩石主要为铜矽卡岩、含铜磁铁矿以及含 铜花岗闪长斑岩,主要含铜的矿物为黄铜矿,还有少量的斑铜与辉铜。在四号矿 体中,矿体整体形态呈现不规则的扁豆形状,具有明显的膨胀收缩与分岔现象, 构成矿体的岩石主要为铜矽卡岩、含铜磁铁矿以及含铜花岗闪长斑岩,主要含铜 的矿物为黄铜矿[1]。

老挝旺塔金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探讨

老挝旺塔金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探讨 摘要:老挝旺塔金矿位于北西向长山(Truongson)褶皱带南延部位,是近年发现并开采的一处中型金矿床。本文对旺塔金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和矿体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的基础上,认为旺塔金矿是断裂控制的中温热液型金矿床,对旺塔金矿的研究及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长山褶皱带;旺塔金矿;成矿期次;中温热液矿床 图1 长山成矿带地质简图及典型金矿床分布图

长山成褶皱带位于东南亚印支地块北缘,是东南亚大陆重要的火山弧带及铜 金多金属成矿带(Goldfarb et al., 2014; 王宏等,2015)。该成矿带内共发现铁、铜、金、银、铅、锌、锡、钨、锑、铬等十余种金属矿产(Zaw et al., 2014; Leaman et al., 2019;陈晓锋等,2021),矿产地近50余处。矿产勘查 探明一定储量的工业矿床21处,初步统计大型矿产地8处(其中,大型铜金矿2处、铁矿2处、金银矿1处、铬矿1处、镍矿1处、锡矿1处),中型矿产地6处,小型7余处。尽管长山成矿带的规模、延伸及构造演化等方面存在不同认识,但近年以来年代学及矿床学的研究认为,该成矿带的铜金矿化与晚石炭世-早二 叠世古特提斯洋壳消减于印支地块下的弧岩浆活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Metcalfe, 2011; 赵红娟等,2011; Kamvong et al.,2014; Guo et al.,2018; 聂飞等, 2019)。 本文对旺塔金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和矿体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和评 价的基础上,认为旺塔金矿是断裂控制的中温热液型金矿床,对旺塔金矿的研 究及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1、区域地质 长山成矿带是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的南西的延伸,主体构造方向为北西向,北 起老挝川圹,向东南至越南岘港。北侧为蓝江断裂、南侧为长山-岘港断裂,中 部为长山微板块(任纪舜,1999)。成矿带内地层自寒武系到侏罗系断续出露。 古生代以来,多期次岩浆活动构成了复杂的构造-岩浆岩带,为成矿作用提供了 丰富的物质来源。区域上构造方向以北西向为主,北西向深大断裂控制着成矿带 内的岩浆岩和矿床分布,次级东西向断裂发育,多为容矿构造。 成矿带内分布着一系列铜、金、铁、锡、铅等多金属矿床,金矿床主要分布 在川圹、塞奔和拉绍等地区。代表性矿床有塞奔超大型铜金矿、富开超大型铜金矿、维龙金矿、拉绍金多金属矿等,成矿类型包括冲积型砂金矿、斑岩型与铜伴 生的金矿、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和卡林型微细粒侵染型(赵延朋等,2013,2015, 2017;孙佳等,2020)。 2、矿区地质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史琪;赵延朋;迟占东;康铁锁;胡远档 【摘要】老挝班康姆铜金矿位于老挝西北部,受琅勃拉邦断裂带影响,在本区发育一系列次级断裂,矿体受NE― NNE向韧脆性剪切带控制,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班康姆铜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及矿床成因等,认为班康姆铜金矿为构造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并提出了对本区该类型金矿的找矿方向。%Pangkuam Cu-Au deposit is located in northwestern Laos.Due to the effect of Luang Prabang frac-ture zone,and a series of secondary fractures are developed in this area.The orebodies are controlled by NE-NNE-trending ductile brittle shear zone.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ore-forming geological back-ground,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wall rock alt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posit genesis of Pangkuam Cu-Au deposit,the authors believed that Pangkuam Au deposit was a tectonic-hydrothermal superimposition-transformation type deposit with great potential for prospecting.The authors also put forward the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the same type gold deposits in this area. 【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 【年(卷),期】2016(030)004 【总页数】5页(P568-572) 【关键词】铜金矿;地质特征;热液叠加;班康姆;老挝 【作者】史琪;赵延朋;迟占东;康铁锁;胡远档

老挝川圹省西南部富开铜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老挝川圹省西南部富开铜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陈慕天;王吉勇;许国明 【摘要】铜金矿容矿岩系为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火山碎屑岩系和矽卡岩及 斑岩脉,成因类型为斑岩型-矽卡岩型.成矿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期刊名称】《云南地质》 【年(卷),期】2013(032)003 【总页数】4页(P286-288,276) 【关键词】铜金矿;斑岩—矽卡岩型;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综合找矿;老挝川圹富开【作者】陈慕天;王吉勇;许国明 【作者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二地质队,四川成都611730;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二地质队,四川成都611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1-51 富开(Phu Kham)铜金矿位于老挝中部川圹省西南部老挝—越南长山构造岩浆岩带、长山晚古生代—中生代铜金铁铅锌锡成矿带中段。已发现万象省爬立山(Pha Lek) 铁矿床、川圹省陇维(Longvi)铜金矿床、川圹省富诺安(PhouNhouan)和纳萨特(Nasat)大中型铁矿床等(何文举,2004;朱延渐等,2012)是老挝境内重要的矿集区(图1)。 富开铜金矿床所处印支地块东部长山成矿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区域较老地层

为奥陶系—志留系的钙碱性火山岩(玄武岩、安山岩)和含三叶虫复理石沉积,次为晚古生代灰岩、火山—沉积岩系和中生代红层岩系(Tate,2005)。上石炭统—二 叠系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火山岩和碎屑岩,是富开矿区铜金矿主要赋矿围岩。早古生代至新生代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以海西期和印支期最为强烈。其中,海西期侵入体大面积侵入晚古生代地层中,并以大型花岗岩基状产出,岩石类型以中酸性钙碱性系列岩性组合为主。印支期—喜马拉雅期则为中酸性小侵入体,后期热液叠 加成矿作用明显。多期次侵入花岗质岩类及火山岩浆喷发作用形成北西—南东向 展布的长山构造岩浆岩带,为铜金铁成矿作用提供了热源和成矿物质,是长山多金属矿带最重要成矿因素之一。 2.1 基础地质 (1)容矿岩系 矿区容矿岩系为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火山碎屑岩、矽卡岩以及少量斑岩脉,位于低角度逆冲断层之上。矿化岩层几乎完全发生绢云—石英—黄铁矿化,并发 育中—强叶理和大量条带状、块状石英—绢 云母—黄铁矿组分。Tate(2005)认为此类矿化岩由钙质沉积岩经弱矽卡岩化或硫 化物交代蚀变形成。极少量镁铁质矿物蚀变成绿泥石以及缺少石英斑晶等特征表明:这些蚀变火山岩的原始成分可能属中性。低角度逆冲断裂下盘岩石为褐红—栗色 红层粉砂岩、砂泥岩,夹长石砂岩质砾岩透镜体。矿区东界为二云花岗岩体(431.2±9.5Ma,Tate,2005),与矿化无成因联系。在铜金矿体与花岗岩体之间 有较多含二叠系—石炭纪珊瑚化石的灰岩,可能是容矿岩系的一部分。 矿区东半部分布一系列花岗斑岩墙,其中长石斑晶约占30%~50%,粒径一般为 4mm~8mm,原生矿物多因蚀变而破坏,部分标本中可鉴别出约10%的绿泥石 化镁铁质矿物。基质中普遍见细粒石英,亦见介于花岗斑岩和闪长岩之间的渐变结构。斑岩岩墙周围有大量石榴石矽卡岩和磁铁矿矽卡岩。矿区内还出露数处细粒花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一、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概论 1.成矿规律学: 是应用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矿床勘查,进行成矿预测的基础. 2.成矿预测 是根据成矿规律或矿化信息,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不同规模的矿化单元(矿带\矿田\矿体)的产出位置、矿化类型、资源量等的预测。 成矿预测通常包括 (1)定性预测:概念预测:利用矿床分布的概念模式预测矿床。 (2)定量预测:矿床统计预测:根据矿床分布的统计规律预测矿床。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定量化表达。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工作,是矿床勘查工作创新的基本途径。 二、.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1.成矿地质背景 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事件)、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总和。最基本的控矿因素: (1)地层(岩性) (2)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裂:压\张\扭性断裂 (3) 岩浆岩: (a)超基性(科马提岩/橄榄岩):Ni\Cu\Cr\PGE (b)基性岩(玄武岩/辉长岩):Fe\V\Ti (c)中性岩(安山岩/闪长岩):Fe、Cu、Pb、Zn、Au (d)酸性岩(流纹岩/花岗岩):W、Sn、Bi、Mo、Li、Be、Nb、Ta (e) 碱性岩(正长岩):Au、Cu、Mo 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组合。 2.地质异常 (1)由地质异常事件形成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成因序次与围岩具有显著差别的地质体; (2)小概率事件形成的稀有地质体,服从统计规律; (3)矿床是典型的地质异常体。 3.控矿因素 (1)地层(岩性)控矿 (2)构造(褶皱+断裂)控矿 (3)岩浆岩控矿:成矿专属性 (4)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挥发分) 三、.成矿时空分布规律 1.成矿期\成矿域 一定的成矿物质在一定地质时期的某些地区或一定地区的某些地质时期内的富集规律。 (1)这种有利于某种矿产或多种矿产富集的地质时间区间称为成矿期。 (2)有利于成矿的区域成为成矿省(带\矿集区) . 2.研究意义 在研究成矿规律时,采用成矿期、成矿省、矿化分带性等概念。能够针对性地查明矿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认识地质发展历史中成矿作用在区域(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