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重点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鹤壁市重点高中2023届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O2和释放CO2的过程称为光呼吸。光呼吸氧化的底物乙醇酸(C2H4O3)是从同化CO2过程的中间产物转变而来的。下图为某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O2含量环境中,C2和葡萄糖均可在线粒体内被彻底分解成CO2和H2O

B.光呼吸释放的CO2进入同一细胞的叶绿体参与暗反应至少需穿过8层磷脂分子

C.CO2/O2的值增大时,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而不利于进行光呼吸

D.光呼吸会减少叶绿体内C3的合成量,降低光合作用效率

2.如图是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因其诸多优点,脂质体在临床上可作为

药物载体用于药物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

B.亲水性药物和疏水性药物在脂质体内的“储存”位置相同

C.脂质体用于运送药物需克服胃肠道多重生理屏障

D.在脂质体表面连接相关识别蛋白,可提高脂质体给药的靶向性

3.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引起肺炎的新冠病毒和肺炎链球菌都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B.整合了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可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人胰岛素

C.胡萝卜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但利用根尖细胞可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株

D.硝化细菌等少数原核生物可以利用光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4.图甲表示进行有丝分裂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乙表示细胞增殖过程中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c→c或者a→a均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图甲中染色单体形成的时期是①,消失的时期是④

C.图乙中g组细胞全部处于图甲中的c→a,e组细胞会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①和④时期

5.实验人员利用下图甲、乙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反映了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中与环境的气体交换量

B.若装置甲中红色液滴左移,装置乙中红色液滴不动,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C.该实验不能证明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完全是由酵母菌呼吸作用决定的

D.如果装置甲、乙弯管中红色液滴均不移动,可能是培养液中酵母菌已死亡

6.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才能发育成蜂王,大多数幼虫以一般的蜂蜜为食而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图1所示,图2是被甲基化的DNA片段。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不取食蜂王浆也可直接发育成蜂王。下列解析错误的是()

A.蜂王浆的作用可能是抑制DNMT3基因的表达

B.胞嘧啶甲基化可能会干扰RNA聚合酶与DNA结合,从而影响DNA复制

C.DNA甲基化后不会改变遗传信息,但可能会改变生物性状

D.敲除DNMT3基因与取食蜂王浆对幼虫发育有相同的作用

7.下图表示麻疹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三种病毒的增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的RNA单链既含有遗传信息又含有遗传密码

B.艾滋病病毒的RNA逆转录所需的模板、原料、酶、能量来自宿主细胞

C.利用PCR技术对三种病毒进行检测时,均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

D.三种病毒的繁殖过程体现了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8.研究发现,人体皮肤细胞中的p53蛋白可通过抑制Bcl2基因表达并促进Bax基因表达来诱导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神经细胞中也含有p53、Bcl2和Bax基因

B.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是细胞凋亡促进剂

C.癌细胞内Bcl2基因的表达产物含量较低

D.研发p53蛋白抑制剂有利于抑制皮肤癌细胞的增殖

选项实验方法/原理

A 证明DNA半保留复制通过检测14N和15N的放射性强度区分不同的DNA分子

B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利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去除部分蛋白质

C DNA片段的PCR扩增PCR反应缓冲溶液中的Mg2+能够激活TaqDNA聚合酶

D DNA片段的电泳鉴定在凝胶溶液凝固前加入核酸染料以便对DNA进行染色

A.A B.B C.C D.D

10.2022年,在福建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种昆虫新物种——天宝岩肿腿迷甲。同时发现的还有云南常见的费雷肿腿迷甲、江西常见的椰子羊肿腿迷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形态学观察可确定三种昆虫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B.若三种昆虫的DNA存在差异,则说明三种昆虫不属于同一物种

C.若三种昆虫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则说明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D.天宝岩肿腿迷甲的发现对于生态保护和生物进化研究具有间接价俏

11.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下列关于病症或疾病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解析,正确的是()A.一次性摄入过多蛋白质会引起组织水肿

B.高原地区的人体内血红蛋白含量高是内环境失稳的表现

C.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

D.“风寒感冒”说明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2.如图表示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下列有关解析错误的是()

A.实验1中检测子代噬菌体会出现一定量放射性

B.若实验1搅拌不充分,沉淀物的放射性会增强

C.若实验2保温时间太长,上清液的放射性会增强

D.结合实验1和2的结果,说明DNA能指导蛋白质合成

13.指头受伤后,人们可以采用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等方式给药,以达到治疗效果。下列关于上述三种给药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上述三种给药方式中,口服发挥作用的速度最快

B.肌肉注射与静脉注射时,药物从进入人体到发挥作用所经过的途径相同

C.静脉注射时,药物除了要通过血浆,还必须要通过组织液和淋巴液

D.无论是哪种给药方式,药物最终都要通过血浆才能到达靶细胞

14.对二甲苯(PX)是一种化工原料,会对生物的眼睛、生长、发育等产生不利影响。强光会对生物的视觉神经造成伤害,因此生物会对强光产生视觉逃避行为。某实验小组以爪蟾蝌蚪为研究对象,发现PX会影响蝌蚪的视觉逃避行为。葡萄糖醛酸内酯(简称GA)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GA 本身对蝌蚪无影响)。为验证PX和GA的生理作用,该实验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表所示,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已知视觉逃避行为以视觉逃避指数为指标(每分钟视觉逃避的次数)。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步骤组别 1 2 3

A组

体外培养

液+适量

爪蟾蝌蚪适量生理盐水

置于相同且适宜环境下培养,每天同一时间

用视觉逃避检测装置观察视觉逃避行为,计

算视觉逃避指数平均值,并记录。

B组等量的PX稀释

C组①

A.爪蟾蝌蚪遇强光发生的视觉逃避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

B.表中①处的实验处理为等量的GA稀释液

C.图中的②表示C组实验结果,③表示B组实验结果

D.PX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导致突触后膜无法形成动作电位

1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施用脱落酸能加速秋天银杏树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B.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

C.水稻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受粉受到影响,可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2,4-D以避免减产D.一定浓度的膨大素可使西瓜果实长势加快、个头变大,成熟加快,使其提前上市

16.某小组为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若干生理状况良好且一致的幼年小鼠进行了分组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时间如表所示。下列解析错误的是()

组别处理方法实验时间

甲组切除甲状腺14天

乙组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Y

A.按照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乙组中的Y也应为14天

B.甲组小鼠的生长发育的速度可能明显慢于乙组小鼠的

C.可将各组小鼠单位时间内的氧平均消耗量作为因变量来记录实验数据

D.可设置丙组实验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对小鼠灌胃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其他实验条件同乙组17.黄瓜种子萌发时,下胚轴顶端形成弯钩(顶勾),在破土而出时起到保护子叶与顶端分生组织的作用,可通过测量植株顶勾弯曲处内外两侧的细胞长度来比较顶勾弯曲度。经研究表明,重力是触发幼苗顶端弯钩形成的起始信号,那么在下胚轴形成弯钩过程中,生长素来源及作用特点是()

A.顶勾促进细胞伸长B.子叶体现两重性

C.顶端促进细胞伸长D.顶端体现两重性

18.瘦素是白色脂肪组织产生的一种蛋白类激素。其部分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为促进,“-”为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肥胖患者一般可以通过口服瘦素达到减肥的目的

B.健康人体内瘦素和神经肽Y的含量通过反馈调节保持相对稳定

C.当体重增加时,健康人体内瘦素增加导致神经肽Y含量增加促进摄食

D.当体内存在瘦素受体的抗体,会导致脂肪细胞分泌瘦素减少,促进摄食

19.如图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相互反应和相互作用的机制,则与该机制相符的是()A.信号细胞与靶细胞膜上一定都有受体

B.①一定通过胞吐进入组织液

C.若靶细胞为神经细胞,②一定为载体蛋白

D.若信号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一定为肝细胞

20.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厌氧细菌进行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B.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C.班廷和贝斯特用结扎了胰管的狗进行实验证明胰岛素由胰岛分泌

D.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22.景观破碎化是指人为干扰等导致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是生物多样性丧失主要的原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斑块镶嵌体描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受光照、地形变化的影响

B.景观破碎化的形成表明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景观破碎化改变了物种生存所需的地理环境,使物种生存空间增大

D.景观区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3.2017年,科学家利用“人造子宫”抚育出了一只健康的小羊羔。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解析,以下不属于“人造子宫”必备条件的是()

A.一定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等

B.适宜的温度、酸碱度,一定的液体环境

C.专门的营养物质输入和代谢废物输出的通道

D.以高浓度的NaC1溶液维持渗透压

24.在华南某地的防护林中,适度砍伐成树有利于林下植物丰富度增加,阳生植物增多。受到重度干扰的防护林,比自然林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防护林中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

B.砍伐成树有助于林下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影响了种间竞争

C.受到重度干扰的防护林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增强

D.人工干扰可能会改变防护林中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5.许多农业谚语涉及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下列有关谚语原理解释错误的是()A.“肥料不下,稻子不大”: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肥料

B.“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犁地松土有利于根部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稀三箩,密三箩,不稀不密收九箩”:合理密植可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的净光合速率

D.“农家两大宝,猪粪、红花草(豆科植物)”:豆科植物根系上的根瘤菌起到固氮肥田的效果26.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机物,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与光合作用非常相似,都需要光合色素

B.该过程需要在具有NH3和O2存在的条件下才可以进行

C.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有类似叶绿体的结构

D.该过程合成有机物的原料是其它有机物

27.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结构数量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B.f~g阶段细胞中会出现8个四分体结构

C.e时期的生理过程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

D.b~e阶段细胞中一般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

28.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有两对相对性状,圆形果(A)对长形果(a)为显性,单- -花序(B)对复状花序(b)为显性。选取- -圆形果复状花序(圆复)植株与一长形果单一花序(长单)植株杂交,F1全为圆单,F1自交,F2中圆单:圆复:长单:长复=51 :24:24:1,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F1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C.F1产生AB配子的概率为4/10

D.通过测交实验可以验证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

29.正常女性细胞核内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会随机失活,浓缩形成染色较深的巴氏小体。下图1为某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患者家族遗传系谱图,己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女性杂合子中有5%的个体会患病。利用图中4位女性细胞中与此病有关的基因片段进行PCR,产物经酶切后的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A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a基因新增了一个酶切位点,bp为碱基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患病的女性杂合子细胞内存在巴氏小体,正常女性细胞内不存在巴氏小体

B.II-3个体的基因型是X A X a,患ALD的原因可能是来自母方的X染色体失活

C.若Ⅱ-1和一个基因型与Ⅱ-2相同的女性婚配,后代患ALD的概率为5%

D.a基因酶切后会出现3个大小不同的DNA片段,新增酶切位点位于310bp的片段中

30.发菜是生长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一种固氮蓝细菌,具有独特的耐旱机制和固氮能力。下列与发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菜细胞中的DNA双链上各存在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发菜染色体上的DNA与细胞质中的RNA的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

C.发菜某基因表达时翻译的场所为核糖体,且存在多聚核糖体现象

D.发菜独特的耐旱性可能是干旱导致抗旱基因出现的结果

31.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B.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

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和相邻两边的菌体

D.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

32.图甲、乙、丙表示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等的变化模型,“J”型曲线增长t年后的数学模型为N t=N0λt。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可表示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的λ值

B.图乙中,d时刻的种群数量大概是c时刻的两倍

C.控制农田有害生物时,在c时刻进行防治可达到较佳的防治效果

D.图丙可表示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33.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

联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生态系统除了图示成分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若乙数量明显减少,则丙的数量是减少的

C.除了戊以外的其他生物都在该食物网中占据多个营养级

D.丙的粪便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是丙或丁或乙固定同化的

3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保护濒危物种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人类自身

B.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C.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适度利用生态系统,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物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35.生态浮床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对水华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存空间、改善景观等功能,常用于生态修复城市、农村的水体污染,也用于建设城市湿地景区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浮床影响水温、气温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生态浮床能遮蔽阳光,改变了水体群落中原有的空间结构

C.生态浮床中的植物能直接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抑制藻类生长

D.生态浮床的应用,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水体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

36.自然界的生物种类繁多,如图表示4种生物的基本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和结构角度解析,图示4种生物的共性有______。

(2)若图2表示的是新冠病毒,该病毒含有囊膜。但自然界中,有些病毒不含囊膜,如______等。

(3)图1和图3的拟核区域内都有一个______。(填“环状”或“链状”)的双链DNA分子。

(4)图3中的“2”相当于叶肉细胞内的______。

(5)图4所示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作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37.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_________(常、伴X、伴Y/显、隐)遗传病,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2)II-5 的基因型是_________,III-13 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_____。

(3)假如III-10 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她若与III-13 结婚,生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38.间作是在同一田地、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研究人员选取绿肥品种针叶豌豆与玉米间作来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回答下列问题。

(1)针叶豌豆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该成分的作用是______。

(2)玉米田中间作针叶豌豆能提高土壤肥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与单一种植玉米相比,间作针叶豌豆可增加______,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除此之外,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还有______。

鹤壁市重点高中2023届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答案

1.A

【解析】1、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故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

2、叶绿体和线粒体均是具有两层膜的细胞器,一层膜具有两层磷脂分子。

解析:A、解析题图可知,高O2含量环境中,光呼吸产生的C2在线粒体中被分解产生CO2,而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然后才可以进入线粒体被分解,A错误;

B、光呼吸释放的CO2(生成场所为线粒体基质)进入同一细胞的叶绿体(叶绿体基质)参与暗反应至少需穿过4层生物膜(2层线粒体膜和2层叶绿体膜),即8层磷脂分子,B正确;

C、CO2/O2的值增大时,CO2与C5结合转化为C3,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同时C5与O2反应生成乙醇酸(C2)减少,不利于光呼吸的进行,C正确;

D、解析题图可知,光呼吸会减少叶绿体内C3的合成量,降低光合作用效率,D正确。

故选A。

2.B

解析:A、观察题图可知,脂质体的基本结构与细胞膜类似,可以与细胞膜相互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A正确;

B、解析脂质体的结构特点可推测,亲水性药物和疏水性药物在脂质体内的“储存”位置不同,亲水性药物应“储存”在内层磷脂分子层包围的空间内,疏水性药物应“储存”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B错误;

C、由于消化酶等因素的存在,脂质体用于运送药物需克服胃肠道多重生理屏障,C正确;

D、在脂质体表面连接相关识别蛋白,可提高脂质体给药的靶向性,D正确。

故选B。

3.C

解析: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A错误;

B、大肠杆菌细胞内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整合了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分泌的人胰岛素没有生物活性,B错误;

C、胡萝卜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但细胞中含有合成叶绿体的基因,且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故可以利用根尖细胞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株,C正确;

D、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其合成有机物消耗的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D错误。

故选C。

4.D

解析:A、图甲中a→c表示分裂间期,c→a表示分裂期,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故a→a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c→c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A错误;

B、图甲中染色单体形成的时间是⑤分裂间期,消失的时期是③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

C、图乙中g组细胞所处时期为分裂间期DNA复制后、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DNA复制后的时期不属于图甲中的c→a;图乙中e组细胞数量最多,处于分裂间期,不会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①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机制和④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D正确。

故选D。

5.A

解析:A、装置乙中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反映了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中与环境的气体交换量,装置甲中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反映的是装置内O2体积的变化量,A错误;

B、若装置甲中红色液滴左移,装置乙中红色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吸收的O2量与释放的CO2量相等,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若装置甲中红色液滴不动,装置乙中红色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不吸收O2但释放CO2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

C、由于温度等因素也会引起浪演移动,因此该实验不能证明液滴移动的距离完全是由酵母菌呼吸作用决定的,C正确;

D、如果装置甲、乙弯管中红色液滴均不移动,可能是培养液中酵母菌已死亡,不发生呼吸作用所致,D正确。

故选A。

6.B

解析:A、取食蜂王浆的幼虫和不含DNMT3基因的幼虫都会发育成蜂王,因此可推测蜂王浆可能

会抑制DNMT3基因的表达,A正确;

B、胞嘧啶甲基化影响了DNA分子的结构,可能会干扰DNA聚合酶的作用,从而影响DNA复制,B错误;

C、DNA甲基化后并没有改变碱基的序列,但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因此可能会改变生物的性状,C正确;

D、题干中敲除DNMT3基因与取食蜂王浆都能使幼虫发育成蜂王,推知它们对幼虫的发育具有相同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7.B

解析: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其RNA单链含有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是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故新型冠状病毒的RNA单链含有遗传密码,A正确;

B、艾滋病病毒的RNA逆转录所需的模板来自其自身的RNA,B错误;

C、PCR是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而新三种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利用PCR技术对三种病毒进行检测时,均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C正确;

D、三种病毒的繁殖过程涉及复制、组装等过程,故体现了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D 正确。

故选B。

8.A

解析:A、人体的各种组织细胞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故人体神经细胞中也含有p53、Bcl2和Bax 基因,A正确;

BC、p53蛋白可通过抑制Bcl2基因表达并促进Bax基因表达来诱导细胞凋亡,故Bcl2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是细胞凋亡抑制剂,Bax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是细胞凋亡促进剂,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Bcl2的表达产物含量较高抑制细胞凋亡,B、C错误;

D、p53蛋白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因此研发p53蛋白抑制剂会阻止细胞凋亡,不利于抑制皮肤癌细胞的增殖,D错误。

故选A。

9.A

解析:A、15N不具有放射性。在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用离心法通过观察15N标记的DNA在离心管中的位置来证实,A错误;

B、DNA不溶于酒精,因此可用体积分数为95%冷酒精析出DNA,静置2-3分钟,获得较纯净的DNA,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搅拌,卷起的丝状物是DNA,能够初步分离DNA与蛋白质,B正确;

C、DNA片段的PCR扩增PCR反应缓冲溶液中的Mg2+能够激活TaqDNA聚合酶,但要注意加入的Mg2+浓度,C正确;

D、凝胶制备中加入的核酸染料能与DNA分子结合,在波长为300nm的紫外灯下可以被检测出来,因此用于分离后DNA的检测,D正确。

故选A。

10.C

解析:A、生殖隔离是指两个物种在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无法产生可育后代,通过形态学观察不可确定三种昆虫是否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所含的DNA也有所差异,因此若三种昆虫的DNA存在差异,不能说明三种昆虫不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

C、细胞色素C的可用于判定亲缘关系远近,若三种昆虫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则说明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C正确;

D、天宝岩肿腿迷甲的发现对于生态保护具有间接价值,但对于生物进化研究具有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C。

11.D

解析:A、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催化水解后吸收,不会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

B、血红蛋白为细胞内的物质,其含量高不是内环境失稳的表现,B错误;

C、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C错误;

D、“风寒感冒”的发生,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说明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

故选D。

12.A

解析:A、据图可知,实验1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蛋白质未进入大肠杆菌,故子代噬菌体不含放射性,A错误;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若实验1搅拌不充分,部分含35S蛋白质外壳会黏附在大肠杆菌上,沉淀物的放射性会增强,B正确;

C、若实验2保温时间太长,大肠杆菌会裂解,释放出含32P的子代噬菌体,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C正确;

D、实验1和实验2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实验过程中噬菌体的DNA注入到大肠杆菌中,在大肠杆菌中繁殖出子代噬菌体,故实验1和2能说明DNA能指导蛋白质合成,D正确。故选A。

13.D

解析:A、口服药物运输的途径为小肠上皮细胞→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肌肉注射药物运输的途径为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静脉注射药物运输的途径为血浆→组织液→靶细胞。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发挥作用的速度最快,A错误;

B、肌肉注射与静脉注射时,药物从进入人体到发挥作用所经过的途径不相同,B错误;

C、静脉注射时,药物可以不通过淋巴液到达靶细胞,C错误;

D、血浆作为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无论是哪种给药方式,药物最终都要通过血浆才能到达靶细胞,D正确。

故选D。

14.B

解析:A、爪蟾蝌蚪遇强光发生的视觉逃避行为是一出生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

B、由题意可知,实验是要验证PX和GA的生理作用,故题表中①处的实验处理为等量的GA与PX混合溶液,B错误;

C、由题意可知,PX 会影响蝌蚪对强光的视觉逃避行为,时间越长,抑制越明显,而GA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缓解PX的抑制作用,故图中的②表示C组(PX和GA处理)实验结果,③表示B组(PX处理)实验结果,C正确;

D、PX可能会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导致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不能接受到信号,无法形成动作电位,D正确。

故选B。

15.C

解析:A、脱落酸能够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故施用脱落酸能加速秋天银杏树叶由绿变黄的过程,A正确;

B、由于尿液中含有生长素,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B正确;

C、用一定浓度的2,4-D处理,可促进子房发育,形成无子果实,但水稻收获的是种子,不能避免减产,C错误;

D、对西瓜等水果使用一定浓度的膨大剂,会使水果个头变大,长势加快,但喷施膨大剂的西瓜口感较差,且不宜长时间储存,D正确。

故选C。

16.D

解析:A、甲、乙两组涉及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作用,控制无关变量,两组中的实验时间都是无关变量,两组应相同,因此乙组中的Y

也应为14天,A正确;

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甲组小鼠不能产生甲状腺激素,而乙组可以产生甲状腺激素,因此甲组小鼠的生长发育的速度可能明显慢于乙组小鼠的,B正确;

C、本实验是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导致耗氧量增加,所以可以用测定耗氧量方法来解析其生理作用,故可将各组小鼠单位时间内的氧平均消耗量作为因变量来记录实验数据,C正确;

D、可设置丙组实验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对小鼠灌胃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其他实验条件同甲组,以证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解析:A、在下胚轴形成弯钩过程中,生长素来源于下胚轴顶端分生组织,受重力影响在顶勾弯内侧生长素分布多,抑制内侧细胞生长,外侧生长素分布少,促进外侧细胞生长,导致下胚轴顶端形成弯钩(顶勾),A错误;

B、在下胚轴形成弯钩过程中,生长素来源于顶端分生组织而不是子叶,B错误;

CD、在下胚轴形成弯钩过程中,生长素来源于顶端分生组织,促进顶勾弯外侧细胞生长,抑制顶勾弯内侧细胞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C错误,D正确。

故选D。

18.B

解析:A、瘦素是一种蛋白类激素,口服瘦素会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分解,失去作用效果,A错误;

B、据图可知,健康人体内瘦素和神经肽Y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即神经肽Y分泌增多时,促进脂肪细胞分泌瘦素,从而减少神经肽Y的分泌,B正确;

C、当体重增加时,促进脂肪细胞分泌瘦素,瘦素抑制下丘脑分泌神经肽Y,而神经肽Y促进摄食,故健康人血浆中瘦素增加导致神经肽Y含量减少,摄食减少,C错误;

D、若体内存在瘦素受体的抗体,和瘦素受体结合,使其失去作用,故会导致摄食增加,D错误。故选B。

19.A

解析:A、②为靶细胞膜上的受体,信号细胞也要接受其他信号分子才能正常进行代谢活动,所以信号细胞的细胞膜上也有受体,A正确;

B、①如果是分泌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则通过胞吐进入组织液;如果是性激素等物质,则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B错误;

C、若靶细胞为神经细胞,则神经细胞上有甲状腺激素受体,②不一定是载体蛋白,C错误;

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也可以作用于其他细胞,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D错误。

故选A。

20.C

解析:A、恩格尔曼以水绵和好氧细菌为实验材料,通过观察好氧型菌聚集的场所,说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错误;

B、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半保留复制的假说,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B错误;

C、班廷先将狗的胰管结扎,造成胰腺萎缩,再摘除另一只狗的胰腺,造成糖尿病,应用了减法原则,再从结扎的狗身上取出萎缩得只剩下胰岛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患糖尿病的狗身上,患糖尿病的狗的血糖迅速下降,证实胰岛分泌胰岛素,这应用了加法原则,C正确;

D、格里菲思以小鼠和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DNA是“转化因子”,D错误。

故选C。

21.C

解析:A、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基础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A正确;

B、由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可知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其间接价值,C错误;

D、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D正确。

故选C。

22.B

解析:A、斑块镶嵌体描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受土壤湿度、地形变化等的影响,A错误;

B、人类对自然的干扰导致景观破碎化,故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正确;

C、景观破碎化改变了物种生存所需的地理环境,使物种生存空间减小,C错误;

D、景观区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故选B。

23.D

解析:A、羊羔在“人造子宫”内能正常发育,人造子宫能为其提供必备的营养条件,因此其中含有如蛋白质、糖类等营养,A错误;

环境,B错误;

C、由于人造子宫需要为胚胎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和营养条件,因此需要设置专门的营养物质输入和代谢废物输出的通道,C错误;

D、为了维持稳态,“人造子宫”中的渗透压应该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高浓度的NaC1溶液不是培养胚胎所需要的,D正确。

故选D。

24.C

解析:A、防护林中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

B、砍伐成树有助于林下植物的生长,主要是影响了林下植物和树的竞争关系,砍伐树后,林下植物接受的光照强度增强,更有利于林下阳生植物的生长,所以阳生植物会增多,B正确;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对生态系统过度干扰会适得其反,重度干扰会降低防护林的物种多样性,使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C错误;

D、适度的人工干扰可以增加防护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因此适度人工干扰可以加速群落演替和速度,D正确。

故选C。

25.A

解析:A、有机物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之后转变为无机物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而植物不能利用其中的有机物,A错误;

B、犁地松土有利于增加根部细胞有氧呼吸,为根部吸收矿质元素提供能量来源,进而促进根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

C、稀三箩,密三箩,不稀不密收九箩”,说明合理密植可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的净光合速率,原因是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能等资源,C正确;

D、由于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互利共生,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而根瘤菌具有固氮的作用,从而达到肥田的效果,D正确。

故选A。

26.B

解析:A、硝化细菌不需要光照,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机物,不需要光合色素,A错误;

B、硝化细菌是需氧自养型菌,其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该过程需要在具有NH3和O2存在的条件下才可以进行,B正确;

C、硝化细菌不需要光照,细胞内没有类似叶绿体的结构,C错误;

D、该过程合成有机物的原料是NH3和O2,是无机物,D错误。

故选B。

27.B

解析:A、由f~g段可知,此时发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该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A正确;

B、B项e~h为有丝分裂,因此f-g不存在四分体,B错误;

C、e时期的生理过程为受精作用,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C正确;

D、b~e阶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一般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D正确。

故选B。

28.C

解析:A、由圆复与长单个体杂交,F1 全为圆单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所得F2 中圆单:圆复:长单:长复=51:24:24:1,不是典型的9:3:3:1(或变式),因此,说明F1的A、a、B、b 四种基因均位于1 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四种配子比例不同,A正确;

B、根据F2的分离比不是典型的9:3:3:1(或变式),F1在产生配子时,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

C、F2 中长复(aabb)所占比例为1/100,说明F1 产生ab配子的概率为1/10,同时产生的重组型AB配子比例也是1/10,C错误;

D、选长复(aabb)的个体与实验中的F1个体进行测交,可以验证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D正确。

故选C。

解析:A、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女性杂合子的基因型为X A X a,正常女性细胞核内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会随机失活,浓缩形成染色较深的巴氏小体,所以杂合子患ALD的原因很可能是X A这条染色体失活,其上基因无法正常表达,X a表达后表现为患病,A错误;

B、据电泳图解析可知,Ⅱ−3个体的基因型是X A X a,其父方Ⅰ−2 基因型为X A Y,故其X A来自其父亲,X a来自母亲,但含X A的Ⅱ−3依然表现为患病,故推测其患ALD的原因可能是来自父方的X染色体失活,X a正常表达,B错误;

C、Ⅱ−1基因型为X a Y,和一个与Ⅱ−2基因型(X A X A)相同的女性婚配,后代女儿基因型为X A X a,儿子基因型为X A Y,可知所生男孩均不含致病基因,都正常,所生女孩均为杂合子,由于女性细胞核内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会随机失活,故有一定概率会患病,C错误;

D、a基因新增了一个酶切位点后应该得到三个DNA片段,对照A可以判断另外的两个条带长度分别为217bp和93bp,长度之和为310bp,故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310bpDNA片段中,D正确。故选D。

30.C

解析:A、发菜是原核生物,细胞中的DNA为环状,因此,发菜细胞中的DNA双链上不存在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

B、发菜是原核生物,其DNA是裸露的,没有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发菜细胞中DNA与RNA的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B错误;

C、发菜细胞中有核糖体结构,其基因表达时翻译的场所为核糖体,且存在多聚核糖体现象,从而加快了蛋白质合成的速度,C正确;

D、发菜独特的耐旱性是干旱选择了抗旱性状导致抗旱基因被保留并传递到下一代的结果,D错误。故选C。

31.A

解析:A、土壤中小动物个体一般微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A错误;

B、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所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B正确;

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需统计方格内和相邻两边上及其顶角的菌体,使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C正确;

D、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来进行,D正确。

故选A。

32.C

解析:A、λ值表示相邻两年(生物的两代)种群数量的倍数,理想环境中λ值大于1且恒定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因此图甲所示曲线可表示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的λ值,A正确;

B、图乙中,c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K/2,d时刻表示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因此d时刻的种群数量大概是c时刻的两倍,B正确;

C、控制农田有害生物时,应在种群数量及增长速率较低时,所以应在c点之前进行,C错误;

D、“J”型增长曲线随时间变化,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图丙符合“J”型曲线增长,D正确。

故选C。

33.A

解析:A、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的成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A正确;

B、若乙数量明显减少,则丙会捕食更多的丁,因此数量不一定会减少,B错误;

C、图中戊是生产者,占第一营养级,甲只占据第二营养级,C错误;

D、丙的粪便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不属于丙同化的能量,而是上一个营养级丁或乙固定同化的能量,D错误。

故选A。

34.D

解析:A、濒危物种消失会使生态多样性减小,生态系统变得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下降,也不利于人类自身保护,A正确;

B、结构决定功能,生态系统越复杂越稳定,B正确;

C、适度干扰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

故选D。

35.C

解析: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在生态方面的价值也叫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态浮床影响水温、气温,对环境有益处,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

B、浮床把阳光遮挡,导致水中生物的垂直结构改变,即改变了水体群落中原有的空间结构,B正确;

C、浮床中的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种,间接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抑制藻类植物的生长,C 错误;

D、此现象说明人类活动能够改变水体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

36.(1)都含有磷脂、蛋白质和核酸,都含有膜

(2)T2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等

(3) 环状0

(4) (叶绿体的)类囊体光合作用(光反应)

(5) 高等该植物细胞内没有中心体,而低等植物细胞内有中心体

【解析】解析题图可知,图1是细菌,图2是病毒,图3是蓝藻,图4是植物细胞。

(1)

图中的原核生物、带囊膜的病毒、高等植物细胞都含有磷脂、蛋白质和核酸,都含有膜。

(2)

T2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壳内DNA构成,不具有囊膜;烟草花叶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壳内RNA构成,不具有囊膜。

(3)

拟核内的DNA是一种大型环状DNA分子,该DNA分子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

(4)

图3中的“2”是光合片层,叶肉细胞内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膜结构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该结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的场所。

(5)

该植物细胞内没有中心体,而低等植物细胞内有中心体,故图4所示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37.(1) 常染色体显性患甲病的II-3和II-4生下的III-9正常

(2) aaX B X B或aaX B X b II-8

(3)2/3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解析可知:II-3和II-4号均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I-1和I-2号均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因此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

根据II-3和II-4号均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

II-7患有乙病,是X b Y,因此其父母为X B Y和X B X b,则II-5的基因型是aaX B X B或aaX B X b,III-13(X b Y)的致病基因来自II-8(X B X b)。

(3)

假如III-10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基因型为1/3AAX B X B或2/3AaX B X B,她若与III-13(aaX b Y)结婚,生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2/3×1/2=2/3。

38.(1)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制造的有机物中(或为其他动物提供食物、栖息地)

(2)与针叶豌豆共生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含氮养料,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3) 物种多样性(或物种丰富度)不断施肥、灌溉、控制病虫害或人工建造“生态屏障”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间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

的边行优势、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

(1)

针叶豌豆是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制造的有机物中。

(2)

与针叶豌豆共生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含氮养料,因此豌豆与玉米间作,能提高土壤肥力,

(3)

间作针叶豌豆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断施肥、灌溉、控制病虫害或人工建造“生态屏障”等,都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增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河南省鹤壁市重点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鹤壁市重点高中2023届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O2和释放CO2的过程称为光呼吸。光呼吸氧化的底物乙醇酸(C2H4O3)是从同化CO2过程的中间产物转变而来的。下图为某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O2含量环境中,C2和葡萄糖均可在线粒体内被彻底分解成CO2和H2O B.光呼吸释放的CO2进入同一细胞的叶绿体参与暗反应至少需穿过8层磷脂分子 C.CO2/O2的值增大时,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而不利于进行光呼吸 D.光呼吸会减少叶绿体内C3的合成量,降低光合作用效率 2.如图是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因其诸多优点,脂质体在临床上可作为 药物载体用于药物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 B.亲水性药物和疏水性药物在脂质体内的“储存”位置相同 C.脂质体用于运送药物需克服胃肠道多重生理屏障 D.在脂质体表面连接相关识别蛋白,可提高脂质体给药的靶向性 3.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引起肺炎的新冠病毒和肺炎链球菌都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B.整合了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可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人胰岛素 C.胡萝卜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但利用根尖细胞可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株 D.硝化细菌等少数原核生物可以利用光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4.图甲表示进行有丝分裂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乙表示细胞增殖过程中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c→c或者a→a均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图甲中染色单体形成的时期是①,消失的时期是④ C.图乙中g组细胞全部处于图甲中的c→a,e组细胞会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①和④时期 5.实验人员利用下图甲、乙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达标名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达标名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如图是某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示意图(图中只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l产生异常配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B.图l中的②与正常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发育成的个体产生的配子均为异常的 C.图2中甲→乙的变化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一着丝粒连接的染色单体基因型相同 D.若图2甲细胞经分裂产生了基因型为AB的精细胞,则另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 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进化等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缺失或改变必然引起基因突变②将二倍体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是能稳定遗传的植株③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杂合子自交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④杂交育种就是将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⑤北京京巴狗、德国猎犬、澳洲牧羊犬等犬类的多样性反应了物种多样性⑥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A.①③④B.①③⑥C.③D.⑤⑥ 3.研究发现,HLA I类抗原(简称H蛋白)几乎分布于人体全部正常细胞表面,是效应T细胞识别“自己”的重要依据,绝大多数癌细胞膜上丢失了此类蛋白,而特有肿瘤特异性抗原TSA (简称T蛋白)。绝大多数癌细胞表面有MHC分子(简称M蛋白),MHC分子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参与T细胞对抗原信号的识别,MHC分子与肿瘤抗原结合才能被效应T 细胞所识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蛋白和M蛋白使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B.与正常细胞相比,癌变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能力增强 C.效应T细胞识别并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的防卫功能 D.提高H蛋白或降低M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利于癌细胞逃脱免疫监控

2023年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三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2023年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三模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丹顶鹤和玉龙蕨都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植物,两者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都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2.人口腔上皮细胞与梧桐叶肉细胞的形态、功能不同,主要原因是它们的结构有明显差异。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梧桐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A.细胞壁、叶绿体B.细胞壁、细胞核 C.细胞膜、线粒体D.叶绿体、线粒体 3.如图为造血干细胞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过程示意图。这一过程称为() A.细胞分裂B.细胞癌变C.细胞生长D.细胞分化4.根在土壤里生长,根冠的外层细胞非常容易磨损、脱落,但根冠始终保持原来的形状,是因为() A.分生区细胞的分裂不断补充新细胞B.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补充了根冠的损失 C.根冠细胞能不断的分裂D.成熟区根毛起到了保护作用 5.桃完成传粉、受精后,子房逐渐膨大。某学习小组通过观察、总结,绘制了桃子的发育过程(如下图),其中①①①分别表示() A.胚珠、种皮、胚B.受精卵、果皮、胚 C.胚珠、果皮、种子D.受精卵、种皮、种子

6.荷属毛茛目睡莲科,又名莲花、水芙蓉等,历来为古往今来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一。下列关于荷的诗句中,解释错误的是()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的叶片表皮没有气孔 B.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是荷的种子 C.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荷丝”来自茎中的输导组织 D.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的“红”色来自花瓣细胞液泡中的色素 7.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下列对绿色植物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只能满足自身生长需求 B.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碳一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C.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D.植物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8.血管是动物运送血液的管道,依运输方向和结构特点可分为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下列关于血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动脉 B.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C.毛细血管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D.输血或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往往都是动脉 9.鹤壁市淇河国家湿地公园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迁徙过程中会在这里落脚。东方白鹳全球仅3000只左右,素有“鸟类大熊猫”之称。关于东方白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能够飞行 B.肺和气囊都可以进行气体交换,便于飞行过程中氧气的供应 C.东方白鹳的迁徙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D.体温恒定,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10.跳蚤滋生易传播疾病,影响人体健康。如图为跳蚤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2023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生物考试完整版(河南省九师联盟)

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组成成分及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脂肪、磷脂、固醇的元素种类相同 B.人体可直接从食物中的纤维素获取能量 C.细胞识别与细胞膜表面蛋白质和糖链有关 D.内质网膜与细胞膜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联系 【答案】C 【解析】 1.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磷脂是生物膜的组成部分,组成元素包括C、H、O、N、P,固醇的组成元素包括C、H、O。 2.细胞膜组成的成分主要包括脂质和蛋白质,脂质中主要含的是磷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覆盖或者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其次细胞膜中含有少量的糖类,糖和蛋白质结合构成糖蛋白,与脂质结合构成糖脂,糖蛋白与细胞间的识别功能有关。 3.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生物膜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连续性,在结构上内质网可以直接和细胞膜、核膜相连,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内质网膜可以与线粒体膜之间相连,其次内质网膜通过

小泡和高尔基体间接相连,高尔基体通过小泡与细胞膜间接相连。 A、磷脂含P元素,脂肪和固醇不含,A错误; B、人体无法直接利用纤维素中的能量,只有某些微生物才能分解纤维素,B错误; C、细胞识别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C正确; D、内质网膜可以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D错误。 故选C。 选择题 最新研究发现一种由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介导的细胞凋亡,正常情况下AIF位于线粒体内,当细胞受到内部凋亡刺激因子作用后,AIF可由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并最终进入细胞核,引起DNA片段化导致细胞凋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IF可能促进凋亡相关基因激活酶合成从而使细胞凋亡 B.线粒体膜上运输AIF和葡萄糖的载体蛋白均具有特异性 C.凋亡细胞被吞噬和清除与吞噬细胞有关且伴随ATP的消耗 D.若用蛋白酶处理AIF可能维持细胞核内DNA结构的完整性 【答案】B 【解析】 1.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

2023年高三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2023年高三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出题:黄丽清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 1.医用酒精消毒原理之一是使细菌蛋白质变性,该过程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基本结构未破坏),进而导致蛋白质脱水变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无须细胞器参与 B.酒精分子进入细菌细胞无须消耗能量 C.酒精破坏了细菌蛋白质中的肽键 D.蛋白质变性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下列与有丝分裂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着丝点的分裂,DNA数目加倍 B.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主要增殖方式,无丝分裂是原核细胞的主要增殖方式C.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可形成赤道板 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3.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和乙烯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均有促进作用 B.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可影响植物体内基因组的表达 C.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乙烯等均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即具有极性运输特点 D.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可喷施一定浓度生长素以避免因暴风雨导致无法受粉的小麦减产 4.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一个碱基对A-T替换成了T-A,引起血红蛋白结构改变所致。该实例不能说明的是() A.该变异属于致死突变B.基因突变是可逆的 C.碱基对替换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D.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5.传染病的预防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下列关于新冠肺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方舱医院对患者集中隔离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措施 B.新冠病毒的变异较快,会导致疫苗的研制比较困难 C.痊愈患者捐献血浆有助于治疗危重病人,是因为其血浆内含有特定的吞噬细胞D.“勤洗手,带口罩”是切断新冠肺炎传播途径的基本措施 6.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31.(12分)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___________。 (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如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加重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可知早期属于________反馈调节,后期属于________反馈调节。 (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被称为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稳定性越________(填“强”或“弱”)。 (4)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雾霾,甚至PM2.5爆表的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1.答题卡 (1)_____ _ ______。(2)____ _____、______ __。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3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为研究细胞分裂素对营养物质调配的影响,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2的四个对照组所用的处理剂及处理部位相同 B.营养物质在A叶和B叶之间的运输只能是A叶至B叶 C.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施用该激素的部位运输 D.除去插条的根系和幼芽主要是为了减少内源生长素的影响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增殖时,染色单体形成和染色体加倍是同时发生的 B.细胞癌变是一个累积效应,不止两个基因发生突变 C.在细胞分化时,某些基因发生解旋后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 D.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变小,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结构③的物质中含有甘油基团 B.结构②不可能起着生物催化剂的作用 C.结构③也具有选择透性 D.在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中,结构①可能会识别抗原-MHC复合体 4.DNA的碱基或染色体片段都可能存在着互换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的两条链上相同位置的碱基互换可引起基因突变 B.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片段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基因的互换可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互换会引起配子种类的改变 5.丹顶鹤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科学家研究了苏北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分布动态变化,获得如下数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2015年丹顶鹤的种群数量约为图中最大值的—半 B.2000年后,栖息地面积是影响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丹顶鹤最有效的措施 D.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丹顶鹤的种群数量,标记物脱落会造成调查结果偏小 6.常见的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患者的病重程度与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浓度呈正相关,临床上可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题干描述的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 B.乙酰胆碱受体属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 2023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 2023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等生命进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可保证遗传信息在亲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B .有丝分裂过程主要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C .减数分裂过程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 .神经干细胞与其分化产生的神经胶质细胞 mRNA 存在差异 2.原油中含有大量有害的、致癌的多环芳烃。土壤中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为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并投入除污,某小组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应选择被原油污染的土壤取样 B .配制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 C .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上 D .能形成分解圈的即为所需菌种 3.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和营养物质X 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进行的实验及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实验1 ? 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 宜的情况下进行培养 实验2 培养液10mL ,加入干酵 母0.1g ,环境温度28℃ 实验3 培养液10mL ,加入干酵 母0.1g ,环境温度5℃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1处理应为培养液5ml ,加入干酵母0.1g ,环境温度28℃ B .实验2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其对应的实验结果为曲线a 所示 C .b 组前6天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增加培养液后曲线与a 一致 D .计数时若视野内酵母菌数目太多,须通过预实验确定最适稀释度再进行统计

河南省普通高中2023学年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普通高中2023学年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可遗传变异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导致的变异,但是科学家却发现一些特别的变异:虽然DNA的序列没有改变,但是变异却可以遗传给后代,把这种现象称为表观遗传。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生物的性状 C.表观遗传中,核内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不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表观遗传的一种解释:基因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稳定性的改变 2.下列关于酒精在生物实验中的相关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使用苏丹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 B.无水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既可作为提取液也可作为层析液 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解离液需要用到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酒精可使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变成灰绿色 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简称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研究人员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的培养液培养活的小肠黏膜层,一段时间后洗去游离的3H-TDR,换用不含放射性TDR的培养液继续培养。连续培养48 h,检测小肠绒毛的被标记部位,结果如图所示(黑点表示放射性部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只有①处的细胞可以进行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 B.若再继续培养一段时间,①②③处都将不再具有放射性 C.若换用3H标记的尿苷培养液,则①②③处均能检测到放射性 D.24h和48h时②③处分别出现放射性,说明H-TDR在小肠黏膜内的运输速度较慢

鹤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鹤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并逐渐提高青霉素浓度,可得到抗药性不断增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品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B.全部抗药性基因构成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品系的基因库 C.青霉素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基因不断突变加强 D.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药性增强过程发生了多个突变基因的重组 2.下列有关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明显缩短DNA 分子复制所需要的时间主要是依靠半保留复制方式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捕食者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能避免生态系统中出现占绝对优势的物种 D.高等动物体内性激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能使性激素的含量不至于过高 3.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4.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变异的种类不同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基因多样性 5.北极熊生活在北极的冰原和浮冰上,海洋食物链中主要以海豹为食,陆地食物链中主要以驯鹿为食,食物网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2023学年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科学研究发现有些人可能具有抵抗HIV侵染的能力,原因是其细胞中含有HLAB57基因,能使身体内产生更多功能强大的某种免疫细胞,该种免疫细胞能产生大量可束缚HIV的蛋白质。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说法比较合理的是() A.被HIV感染的人就是HIV患者 B.机体只能依赖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消灭HIV C.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是B细胞被攻击受损 D.含有HLAB57基因的某些细胞可能具有识别HIV的能力 2.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3.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一定是分泌蛋白 ②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③无论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其“系统边界”一定是细胞膜 ④植物细胞内的色素,一定含有C、H、0、N、Mg ⑤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一定能够找到 ⑥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N t=N0tλ)中的λ是指增长速率,其数值一定大于1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④⑥D.②③⑤ 4.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鹤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鹤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用柳树的枝条浸出液来处理扦插枝条,可早生根1-3天,存活率提高10%-2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柳树枝条浸出液中的调节物质主要是吲哚乙酸 B.幼嫩枝条中的调节物质主要由幼嫩组织中相应腺体分泌 C.植物激素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不能反复使用 D.插条生根过程中存在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2.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XY型,X染色体长于Y染色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后期的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该细胞正在发生基因重组,即将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C.该细胞含有3个四分体,6条染色体,12个核DNA分子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基因型为aBX、aBX A、AbY、bY 3.下列关于酵母菌体内“丙酮酸→CO2”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膜上存在转运丙酮酸的载体蛋白 B.催化丙酮酸转化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和嵴上 C.细胞中“丙酮酸→CO2”的过程可能产生ATP D.细胞中“丙酮酸→CO2”的过程可能消耗[H] 4.减数分裂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基因、因为交叉而互换的基因分别在()A.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B.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 C.姐妹染色单体上;同一条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河南天一大联考2023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M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促进赤霉素的合成,与此酶相比,m基因控制合成的酶只在第229位由丙氨酸(GCU、GCC、GCA、GCG)变为苏氨酸(ACU、ACC、ACA、ACG),失去了原有的酶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基因突变为m基因是因为G—C替换为A—T B.M基因突变为m基因后导致三个密码子发生改变 C.赤霉素是M基因的表达产物,能促进豌豆茎的生长 D.在杂合体Mm个体中,M基因表达,m基因不表达 2.下列关于“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既有模拟一对纯合亲本杂交产生F1,又有模拟F1自交产生F2 B.既有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又有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既有模拟产生的配子类型,又有模拟雌、雄配子的受精作用 D.既有模拟F2的基因型及比例,又有模拟F2的表现型及比例 3.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下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下列信号产生及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 B.信号传递过程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 C.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D.图中视觉产生的过程包括了完整的反射弧 4.下图为双抗体夹心法是医学上常用的定量检测抗原的方法,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能增强该过程的有效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鹤壁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英语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考英语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第一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1.-----My room gets very cold at night. -----_________________. A.So is mine B.So mine is C.So does mine D.So mine does 2.With people paying attention to fitness, self-service mini-gyms, each covering about 5 square meters, ________ in China’s major cities these years. A.have sprung up B.sprang up C.had sprung up D.spring up 3.If you’d written earlier, I’d have known when you to go on holiday. A.want B.have wanted C.wanted D.will want 4.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tressed that cross-strait cooperation would be strengthened________ the two sides could agree to oppose Taiwan independence. A.unless B.even if C.as long as D.until 5.I will be surprised if you can get Calvin, who is a close-fisted man, these donation draw tickets from you. A.buy B.buying C.buys D.to buy 6.I ordered a drink while I______ for my friends to come. A.will wait B.am waiting C.would wait D.was waiting 7.______________ to the party, Nancy was very upset. A.Having not been invited B.Not having invited C.Having not invited D.Not having been invited 8.The warmth of ____ coat will mostly be determined by ____ soft of cloth used. A.the; a B.a; the C./; the D.a; a 9.August 8th,2008 is a special day,________________,I think,that will be remembered by the Chinese forever . A.one B.what C.which D.the one 10.We Chinese are drinking ______ milk per person today as we did in 1995.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实验开始前,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广口瓶后需振荡混匀 B.实验选用的温水温度为30℃是因为该温度处于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范围内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 D.拔掉塞子后如能闻到酒味,说明一定有酵母菌进行了厌氧呼吸 2.小明在寒冷的冬季,没吃早饭就去学校,结果出现面色苍白、全身颤抖等症状。关于此生理反应的表述,不合理的是() A.此时内环境中丙酮酸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B.全身颤抖是因为骨骼肌收缩以加速热量产生 C.此时小明同学体内血糖含量有所下降,细胞产热不足 D.小明面色苍白的原因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3.如图是细胞将物质向细胞外运输的一种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需要消耗细胞产生的能量 B.神经递质通过该方式运输 C.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D.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

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的DNA都是游离状态的DNA B.大分子物质都是以胞吞或胞吐方式通过生物膜的 C.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有关 D.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并不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参与 5.取高产奶牛的耳部细胞,经核移植、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过程,最终克隆出子代高产奶牛但是子代高产奶牛与提供耳部细胞的亲本高产奶牛的遗传性状却不完全相同。上述克隆过程可以说明() A.已分化的耳部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B.已分化的细胞丢失了部分遗传信息 C.已关闭的基因可以再进入活动状态 D.已缺失的基因还可以再重新产生 6.某RNA病毒在感染人体细胞过程中,能识别并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进入细胞,并在宿主细胞内装配成新病毒颗粒,然后分泌至细胞外(如图),下列关于该病毒入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消耗能量 B.需要细胞膜的识别 C.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D.该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时穿过两层磷脂分子层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制作果酒与果醋的发酵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设计装置中两处明显的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冲洗,然后除去枝梗,而不要颠倒,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酒精发

【好题速递】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好题速递】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 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永泰古城,现址甘肃省景泰县寺滩乡,坐落于寿鹿山、老虎山前倾斜的冲积平原上部,山中蜿蜒而出的水磨口沟距离古城仅有2千米。永泰古城修筑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附属设有火药场、草料场、磨坊、马场等机构。20世纪50年代永泰古城有居民1300多人,城外草原繁茂,目前人口锐减到100多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l.明朝修建永泰古城的主要目的是 A.作为开垦基地 B.牧民防御风雪 C.防御少数民族入侵 D.防治土地荒漠化 2.影响永泰古城选址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A.水源 B.地形 C.土壤 D.牧草 3.导致永泰古城目前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落后 B.生态恶化 C.交通不便 D.移民实边 剑桥地区曾是被遗弃、闲置的前工业和商业设施用地,后来英国政府大力改造,治理环境污染。长期以来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入驻并在此建立了研发中心,一举成为英国“硅谷”。我国某公司也将在此地建造首座工业级规模的无尘室半导体制造厂,从而与周边高科技产业形成联动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剑桥地区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 B.市场 C.政策 D.土地 5.多家高科技企业研发中心集聚剑桥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运费和能耗 B.接近产品消费市场 C.降低劳动力成本 D.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6.我国半导体制造厂入驻剑桥对该地区企业产生的直接影响主要是() A.加速科研成果转化B.增加就业机会C.加快市场信息反馈 D.提高产业层次 在法国巴黎,人们将从塞纳河抽取的河水,经过过滤后加压注入地下回路,再输送至附近建筑为其“降温”,其使用费用大约是空调制冷费用的一半。与巴黎的城市供暖系统不同,这一冷却系统主要用于一些公共活动场所,而不是个人住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过滤后的塞纳河水注入地下回路,是为了() A.增加水压 B.降低水温 C.保护水管 D.减少蒸发8.影响该冷却系统不是用于个人住房的主要因素是() A.安装成本 B.使用成本 C.需求规模 D.制冷能力9.下列城市中,最适宜引进该冷却系统的是() A.乌鲁木齐 B.伦敦 C.武汉 D.莫斯科 独库公路即217国道独山子至库车段,横穿天山,连接新疆南北,又称天山公路。独库公路每年10月中旬到次年6月实行交通管制。开放通车期间,仍对7座(不含)以上载客汽车、核定载质量5吨(不含)以上货车限制通行。下图示意独库公路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从哈希勒根达坂到玉希莫洛盖达坂仅50多公里路程,正常情况下自驾时间需要约80分钟,主要是因为该路段() A.海拔高 B.弯道多 C.坡度大 D.车辆多 11.独库公路禁止7座以上客车和5吨以上货车通行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环境污染B.保护公路路面C.提高通行速度 D.减少道路事故 12.规划中的独库高速公路不再季节性封路,主要得益于其线路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一中高一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一中2022 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生物试 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①蓝细菌①酵母菌①草履虫①小球藻①水绵①青霉菌①葡萄球菌①链霉菌 A.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 【答案】A 【分析】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细胞中没有核膜,常见的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蓝藻属于此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噬菌体属于病毒。 【详解】蓝细菌、葡萄球菌、链霉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草履虫、小球藻、水绵、青霉菌是真核生物,①①①正确。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有机物成分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双缩脲试剂B液呈浅蓝色,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呈紫色 B.向淀粉水解后的产物中加入斐林试剂,即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C.用显微镜观察花生种子含有脂肪需使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 D.配制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时使用的氢氧化钠的浓度相同 【答案】B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①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A、双缩脲试剂B液是0.01mol/L的硫酸铜溶液,呈浅蓝色,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呈紫色,A正确; B、向淀粉水解后的产物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会产生砖红色沉淀,B错误; C、用显微镜观察花生种子含有脂肪,在用苏丹①染液染色后,需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C正确; D、配制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时使用的氢氧化钠的浓度相同,都是0.01mol/L,D正确。故选B。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鹤壁市高中2023届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Na:23 H:1 S:32 O:16 Al:27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14题和15题4分,共47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的不同性质 B.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C.陶瓷、水泥和石英玻璃都属于硅酸盐产品 D.开发全降解CO2塑料,可缓解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 2.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gNaHSO4晶体中含有氢离子的数目为0.1N A B.1L1mol•L-1溴化铵水溶液中NH 4 +与H+离子数之和等于N A C.2.7g铝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氧化剂分子数为0.3N 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3.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纯碱和烧碱熔化时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加热蒸发氯化钾水溶液的过程中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 C.CO2溶于水和干冰升华都只有分子间作用力改变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既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也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中:HCO3-、K+、Cl-、Na+ B.无色溶液中:NH4+、K+、MnO4-、NO3- C.含有SO2 4-的溶液中:NO 3 -、OH-、Na+、Ba2+ D.含有OH-的溶液中:Na+、CO2 3 -、Cl-、K+ 5.火法炼铜首先要焙烧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其中Cu、Fe均为+2价),其反应 为:2CuFeS2+O2高温 Cu2S+2FeS+SO2。关于此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CuFeS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每生成1molCu2S,有4mol硫被氧化D.每转移1.2mol电子,有0.2mol氧气被还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