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成就

浅析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成就
浅析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成就

浅析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成就

摘要

白居易现存215首感伤诗,伤时叹老、悼亡亲友、思友念远、触物伤怀,感伤情绪渗透方方面面。诗缘情而绮靡。215首感伤诗脱离了中唐功利化主流诗风,表现领域从外部现实转向内心情感世界的开掘,这一份情和意,蕴涵着诗人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渗透着诗人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品格修养。本文力图从白居易的感伤诗为考察对象,从情、景和艺术特色等方面探究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白居易感伤诗艺术成就

目录

一、白居易感伤诗感中的情

1、伤时之情

2、亲友之情

3、思乡之情

4、情爱之情

二、白居易感伤诗中的景

1、四季主景伤时叹老

2、以月为景寄托悉思

三、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特色

1、以物喻声,出神入化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3、言浅意深,情致曲尽

4、感伤弱者,提升思想价值

白居易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一生创作诗歌三千多首,是唐代诗人中诗歌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位。在《与元九书》书中,白居易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整理。《与元九书》云:“仆数月来,检讨囊帙中,得新旧诗各以类分,分为卷目。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诗。凡为十五卷,约八百首”。1按此分类,白居易诗作可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四类。从思想内容来看,白居易的诗歌中讽喻诗价格最高。“救济人病,禆补时阙”,(《与元九书》)2很好地体现了他诗论的精神。但就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而言,感伤诗则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一、白居易感伤诗的“情”

白居易生于官僚之家,但迫于时事,四处漂泊;聪慧异常,早年入仕,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又宦海失意;晚年忠于三教,生活虽依然漂泊不定。伤时叹老,悼亡亲友、思友念远、感物伤怀,构成了白居易感伤诗的情感的主旋律。

在白居易的诗中,我们总可以感受到他的那种感伤:美好事物总是那么脆弱、美好生命总是那么过早就凋零。这对于在宦海中沉浮、在人世不断漂浮的他来说,是正常的,同时也是无奈的,因为他的这种内心情感的变化是受到他自己的世界观、人生经历的以及所处的那个社会的特点、文人传统所影响的。

1、伤时之情。

在白居易的215首感伤诗当中有44首诗篇感叹时光流逝,容颜衰老,抒发功业未就的感伤。“朱颜销不歇,白发生无数,唯有山门外,三峰色如故。”(《重到渭上旧居》)3,诗人重回旧居触目所见,景色未变,“色如故”,可已物似人非,

1白居易集山西出版集团第200页

2白居易集山西出版集团第196页

3白居易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第104页

“白发生无数”,正好比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诗中,作者通过景色和人物相对照,件件桩桩都在叹岁月的流逝,尽显沧桑之感。“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白鹭》)4,四十不到,白发早生,只为一个“愁”字。愁何?只为时光流逝,诗人胸怀天下的志士功业未就。诗人通过白鹭为喻,抒发功业未就的感伤。

2、亲友之情。

白居易的诗歌中有12首悼忘诗。追怀亲人,悼念友人,情感真切,感人尤深。太和六年、七年间,白居易友人元稹、崔群、崔玄亮三位好友相继离去,留给白居易的悲痛是巨大的。“并失鵷鸾侣、空留糜鹿身。只应嵩洛下,长作独游人。长夜君先,残年我几何?秋风满衫泪,泉下故人多。”(《微之敦诗晦叔相次长逝岿然自伤因成二绝》5。诗中“并失”和“空留”,“友人逝”和“我独留”相以应,尽显孤独之感。“满衫泪”、“故人多”,更是把诗人伤痛的情感推向高潮。整首诗深刻描绘出诗人当时极为沉痛的感受,诗作衰婉动人,情调凄伤,通过情景描写和回忆历史,抒写友人离逝的切肤之痛和对人物不幸的同情。在白居易的友人中,元稹与白居易生死契阔三十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元稹的离去,带给白居易莫大的失落和孤独“同心一人去,从觉长安空。”6

金銮子生于元和四年,夭于元和六年。在世不过三年。在《念金銮子二首》诗中表达了对幼儿的痛悼以及自己中年丧子的悲伤。“今日一伤心。因逢旧乳母。”7看到喂养女儿的乳母,不禁伤心难耐,长者仍在,幼儿已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感伤,不言而喻。“一朝舍我去,魂影无处所,况念夭化时,哎哑初学语”。方才环绕你膝,呕哑学语,便不幸魂飞影失,让诗人无法接受,并加重了他生为人父却无法养女成人的自责与愧疚。“与尔为父子,八十有六旬”,父女情分不满三年,便阴阳两隔,死者长已矣,生者悲不断。舍字表达了诗人的无奈,整首诗描绘了白居易对幼女的痛悼以及自己中年丧子的悲伤。长者仍在,幼儿已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不言而喻。

3、思乡之情。

思乡与别离,是每一个离家在外的游子不变的情结,而如何表达这人人心中

4白居易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第129页

5白居易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第252页

6白居易诗集校注中华书局第732页

7白居易诗集校注中华书局第797页

都有、却因时因地有所不同的思乡和离别之情。在这方面,长年宦游它乡的白居易就写过不少构思新巧、感情真挚的佳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了精神困惑,映照离乡为官与返归乡土、追求理想与留恋家园的两难抉择。“扁舟泊云岛,倚悼念乡国。四望不见人,烟江澹秋色。客心贫易动,日入愁未息”(《秋江晚泊》)8,“泊”在外,“念”故乡,“客心贫易动,日入愁未息”,这绵绵不绝的情感表达了白居易的故园之心,家乡之情,“念乡国、不见人”,人在异乡,孤独之感油然而生。“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望驿台》9;“当窗柳”和“扑地花”相对应,睹物思人,描绘出韦丛和元稹相互思念的情境。“两处春光同日尽”一语双关,即描绘出了春天美好时光的消逝,也描绘出人各天涯的感伤。最后一句,“居人思客客思家”直接点题,表达两地相思,春尽日,彼此的思念就更加深切。

4、情爱之情。

悲男女恨别也是白居易感伤诗情感寄托的一个重要载体。据考证,白居易在青年时曾与一位叫湘灵的姑娘有过刻骨铭心的热恋,后源与社会和家庭的阻力被迫分手,这段爱情经历留给白居易的伤感是无穷无尽的。“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10,迎着寒风眼泪都冻住了,可是思念之心却犹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在感伤自己的同时,也在为恋人担忧。“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除《邻女》、《长相思》、《生离别》等十多首诗歌叙述了有关他和湘灵的恋爱感受,白居易还假借《长恨歌》表达自己的这段恋情的失意和惆怅。“天地长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11《长恨歌》在叙述唐玄宗的享乐生活和杨贵纪百般宠爱后,更多的笔墨写的是唐杨爱情的悲剧,带有浓重的感伤色彩。白居易把唐玄宗看成是同是天涯沦落人,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惺惺相惜的深切同情。“一篇长恨有风情,绵绵无绝寓感伤”,12该诗被誉为古今长歌第一的千古绝作,一千年来深受读者赞赏和喜爱,这也与作者自身的经历密不可分,正符合了诗言情的说法。

别林斯基曾说:“感情是诗情天生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歌。”13也正是在白居易的感伤诗当中,无论是伤时叹老,悼亡

8白居易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第39页

9白居易集山西出版集团第120页

10 白居易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第49页

11 白居易集山西出版集团第93页

12 “一篇长恨有风情,绵绵无绝寓感伤”,--《长恨歌》主题再探张爱芳李会转标题

13 《从生活中开掘诗情和诗美》王宜振第1页

亲友、思友念远、感物伤怀,无不应情而发,也正是感伤诗中处处弥漫的失意落寞氛围,把白居易的感伤诗推向艺术的顶峰,在读者中产生共鸣。

二、白居易感伤诗的景

以景抒情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一大特色。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14自然界的春花、秋月、一景一物无不是白居易感伤诗创作的题材,借景言情,借景感伤,抒春悉秋思,寄离别情绪。

1、四季为景,伤时叹老。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以春、秋为主题的感伤诗有二三十首。诗人将自然的无限与人生的有限相对照,反衬生命短暂,发出对青春易逝,人生易老的叹惜。“朱颜销不歇,白发生无数。唯有山门外,三峰色如故。”《重到渭上旧居》15描写了在自然界周而复始的循环中,万古常新,春色年年依旧,自然生命永恒,而人的容颜易变,年华易逝,春去秋来,人生岁岁不如前。相对与春,白居易的诗歌中对秋赋予更多的笔墨。《秋夕》、《早秋曲江感怀》、《南湖晚秋》,在这些诗歌中,秋叶散落、秋风悲凉,秋日低沉,这一切的秋景带给人是的是无限感伤。

“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感秋寄远》,16(3)诗在悲秋的背景上写情,将悲秋与恨别相交织,显得格外浓重、纠结。“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秋风与离忧浑融一起,分不清哪是离忧,哪是秋风,处处都令人神伤。“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佳期破灭,芳岁凋谢同时呈现,一切美好的都消失了,让人何以承受?诗写来似乎优柔不迫,但其内在的情感力度是很大的。透过诗歌,可以感悟到诗人面对冷秋是如何的感伤、如何的愁苦。情在字中、字在情中,极易产生共鸣与互动。

2、以月为景,寄托愁思。

白居易一生坎坷,他对人生经历、宦海沉浮、身体病苦有诸多感慨。月在白居易眼里成为他自身情感的代言,月勾起了诗人心中的情愫,也成为诗人倾诉的对象。“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寒食月夜》17,在凄冷的月夜,望着漆黑的夜里的茅草屋,没有灯,没有

14 白居易感伤诗中的写景诗探析张艳萍闫续瑞第1页

15白居易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第104页

16白居易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第51页

17白居易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第46页

一丝的光亮。沉重的愁绪碾压着我、桎梏着我,我独自靠着柴门,望向天边的明月,任由月光包裹着我的身体。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忧愁,与无尽的寂寞。而在《感月悲逝者》一诗中月色依旧,而昔年同游望月之人已逝,对月思人,不胜痛切,“何处”两字一问,渲染“悲逝者”的情调。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情景交融是一大特色。诗人将真切的人生体验融入到一景一物当中。《长恨歌》诗人更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入景物当中,用景物来烘托人物的心境,通过人物对景物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意境深远,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三、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

1、以物喻声,出神入化。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发于器,入于耳,转瞬即逝,无迹可寻。白居易却用以物喻声和设喻作比的方法来描写音乐,使声音从无形到有形,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马刀枪鸣”、(《琵琶行》)18这些描写,通过人们熟悉的事物去感受声音,让不同的感觉形象以情感为中介而相互联系,视觉、听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的手段共同传达特有的情感体验,宛如琵琶声声在耳,使无形的声音转化为有视觉形象的审美对象。尤其弹琵琶这一段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声为琵琶声,景为常见景。“这一新颖奇特的手法和色彩绚丽的词句表现出诗人在声音描绘上的高超技巧”。19整首诗变成了一曲用文字谱成的乐章。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令人拍案叫绝,叹服敬之。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在白居易《长恨歌》一诗中,作者成功地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的融入一起,形成了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既塑造了完美和谐的形象,又铺叙了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作为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谓是一个成功者。《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

18白居易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第144页

19从《琵琶行》看白居易感伤诗的审美价值吕孝龙李丽芳第1页

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琵琶女》一诗即为叙事诗,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而从抒写“迁谪意”来讲,又是抒情诗。诗中作者直接出场,与琵琶女共诉天涯沦落之痛,抒情气氛浓郁。于是在叙事与抒情的紧密结合中,哀怨悱恻的悲剧主人公——-琵琶女的形象就被塑造了出来,而读者也就不禁随之而唏嘘了。

3 、言浅意深,情致曲尽。

白居易感伤诗,通过有限的语言营造意境,以简约的笔墨勾勒景物并熔铸主观的意绪,达到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效果。“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20就是当时唐宣传对白居易诗歌成就的评价。

白居易通常用凄凉感的景物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营造以凄伤为基调的意境。读白居易感伤诗总感到诗人的情感脉博在跳动。肖观德在《论白易感伤诗审美特征》就评价:“《长恨歌》、《琵琶行》,为情致曲尽之作”。21爱情诗《长相思》用起兴手法,用多种手法展现女子的内心情感世界。《寄王质夫》一诗从认识王质夫开始叙旧情,回亿昔日与友人春游时的欢娱情景。接着写与友人各奔东西后的身世,有自己困于笼牢般的官场被弄得憔悴不堪的痛苦,有感到容颜已衰、生计萧条的辛酸,有长久不能与友人重逢的无奈,有乡愁,有对友人从军的羡慕。此外,白居易善于利用时空关系扩展情感内涵。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远近,地域的不同,往往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空间距离的跳跃,过去、现在、将来的对比,可以映照世事、人生、历史现象的变化。如《别元九后咏怀》用空间地域表现主观感受,长安城本来不空寂,因友人离去后身边无知己,心理异常孤独产生的感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松叶落时。”《长恨歌》22用春秋时序意绪感不同的景物对比,显示世事变化的无常,衬托唐明皇苍凉孤苦的心境。

4、感伤弱者,提升思想价值。

在白居易的感伤诗当中,除了伤时叹老,悼亡亲友、思友念远、感物伤怀,还有许多感伤诗表达了对下层士子,妇女、歌妓的关心和同情,思想价值堪与“讽喻诗”相比拼。在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处于最悲惨境地的还是广大妇女。白居易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写了不少抨击社会不公、同情受害妇女的诗。这不

20白居易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第7页

21论白易感伤诗审美特征肖观德第2页

22白居易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第52页

仅多见于“讽谕诗”中,“感伤诗”中也有不少佳制。白居易在《妇人苦》里感叹道:“有如林中竹,忽被风吹折。一折不重生,枯死犹抱节。”23反映了当时男女不平等,女子丧夫终生守寡。对女子的权益和命运表现了深切的同情。此外,类似的诗歌还有《过昭君村》、《感情》、《夜闻歌者》等,至于《琵琶行》更成为白居易流传千古的代表作之一。诗中琵琶女的身世构成一层故事,读者可以通过几个片段看到她从“十三学得琵琶成”到“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悲惨经历。琵琶女受人冷落摒弃的悲惨命运与诗人横遭贬谪的坎坷际遇有某种类似,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寂之情与诗人身处穷乡僻壤的郁郁心境也暗相契合。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描述与同情,寄托着自己沦落天涯的身世之感。二者比兴相纬、融合为一,从而生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一、《白居易集》山西出版集团

二、《白居易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

三、肖观德《论白居易感伤诗的审美特征》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王建中《琵琶行的艺术特色》六安师专

五、唐筱风《浅析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成就》四川大学图书馆

六、张晶芬《论白居易感伤情怀类型、超越模式及期原因》陕西理工学院 2009

七、张金亮《白居易感伤诗论略》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1993

八、张爱芳、李会转《一篇长恨有风情绵绵无绝寓感伤》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九、文艳蓉《白居易感伤诗的原生态新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2007

十、张艳萍闫续瑞《白居易感伤诗中的写景诗探析》安徽文学 2011年第八期

十一、吕孝龙李丽芳《从琵琶行看白居易感伤诗的审美价值》

十二、王宜振《从生活中开掘诗情和诗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8第一期

十三、白居易诗集校注中华书局

23白居易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第119页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的诗歌风格 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上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的诗风,其远源可以追溯到三百首中的“风”诗和汉魏乐 府民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 作。如有名的“三吏”、“三别”、《兵车行》、《悲陈陶》、《哀江头》等。这些诗作有两点最值得注意:一是继承了古乐府的形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实实事、亲身见闻;二是以朴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力求通俗浅显。白居易继承杜甫写实传统的意识是非常明确 的。元稹则更欣赏杜诗通俗化的倾向。在这一诗歌通俗化的过程中,张籍、王建、元、白等人由于诗风相近,成为元白诗派的主要成员。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重要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 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作诗2800余首,有“诗王”之称。他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 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前两类体现着他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 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 云人物。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 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

2020年白居易的古诗大全

白居易的古诗大全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白居易的古诗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忆江南·江南忆》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5、《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6、《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7、《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8、《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9、《长相思·汴水流》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10、《宫词》

白居易

白居易 摘要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齐名,是继杜甫之后实际派文学的重要领袖人物,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是唐代诗人中,作品在生前流传最广的一位,且许多诗作迄今仍脍炙人口,影响深远。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须取材于现实事件,反映时代的状况)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诗魔长恨歌通俗易懂讽喻 白居易的诗歌现存近3040首。他最为重视的是讽喻诗。但他影响最大的是新乐府诗。代表作《新乐府》50首,集中体现了诗人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诗歌理论,对当时社会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规谏之辞。如《卖炭翁》序为:苦宫市也,揭露朝廷以宫市方式强行劫夺百姓资财。但《新乐府》诗也存在著从理念出发,形象性和感染力不足的缺憾。白居易的感伤诗中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长恨歌》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前半篇对唐玄宗的好色荒淫,不理朝政而导致安史之乱有所讽刺,这是引起长恨的原因。后半篇却以充满同情笔法描写唐玄宗的相思之情,使全诗的主题思想从讽刺转为同情的美意——杨的执著爱情。这是长恨的正文。在艺术的表现上,前半篇写实,后半篇穿插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仙境。全诗语言声调优美,抒情和叙事交融一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白居易的诗歌平易浅进,勇於将白话并入诗中,将老旧的诗词格式进行改造,白居易主张君爱咬文嚼字,我爱老妪能解。一次行於孤山寺,在堤上走呀走,吟出《钱塘湖春行》,并将诗吟给堤旁的老婆婆。老婆婆听了觉得此诗极好,但是

最新白居易诗作的艺术贡献

白居易诗作的艺术贡献 导语:白居易在《秦中吟》序中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在《新乐府》序中说:“……凡九千二百五十二首,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一、细腻描摹人物,给诗歌开拓出一种新境界 白居易的叙事诗基本上是写实的,尤其擅长描摹人物情态。同是写人,他不满足于粗线条的勾勒,而注重细腻的情节刻画。作品中的人物,无论男女老幼,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自然生动,富有强烈的立体感。《新乐府》、《秦中吟》中备受剥削压迫的妇女和农民的形象,《长恨歌》中唐明皇、杨贵妃的形象,《琵琶行》中的歌女,以及《霓裳羽衣歌》、《柘枝舞》中的舞伎,无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诗人从他们的服饰、容貌、姿态、动作、语言一直写到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人物形象的丰满成了叙事诗的骨架,因此,他的《长恨歌》、《琵琶行》为我国古典叙事诗题写了新的篇章。对景物的描写,诗人也很注重细节,常常用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突出诗歌的主旨。这些作品虽然没有开阔的气象、雄浑的气势,却开拓出一种新的境界,对晚唐诗

歌创作,甚至对小说、词曲的兴起,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叙事与议论相映照,大胆表露自己的爱憎 白居易创作的目的是“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这样,他在写作的时候就恨不得将社会的不平、人民生活的痛苦、官僚阶级的腐化堕落一骨脑地兜出来,所以这部分作品都是“意激言切”,锋芒直露的。又由于诗人感情的急迫,因而常常不得不在叙事后跟随一些急切的说理成分,对人物或事件作出评价。叙事部分通常有生动的人物形象,甚至有细腻的外貌和心理描写;议论部分也非千篇一律的说教,而是渗透着作者强烈的爱和憎。或痛斥,或嘲讽,或规劝,与叙事部分紧密结合,一气呵成。如《红线毯》一诗中,诗人描写了官家向宣州人民催逼贡物的情形以后,在结尾便直接用斥责的口吻写出:“宣州太守知不知?一长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在《伤宅》一诗中,诗人描写了长安贵族们的富丽的宅第和他们“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的豪华生活以后,便发出“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的议论。又如《轻肥》和《歌舞》两诗,诗人在描写了“是岁江南旱,瞿州人食人”,“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的匕首一般的警语。其他像《凶宅》、《买花》、《杜陵叟》、《议婚》、《两朱阁》、《紫毫笔》、《隋堤柳》以及《新丰折臂翁》等诗都是采用了类似的表现形式。这种客观的描绘和激切的说理语言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是白居易的社会政治诗的一个极为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白居易的诗歌特点-白居易最经典诗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经典诗作 1、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释义:春天的草原一片葱茏,野草长长的叶子像随风飘舞的流苏。可是,等秋天到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派草枯叶黄的凄凉景象。由于季节的转换,野草每年都要经历一次由枯萎到繁盛的过程。即使有野火把这里烧成一片焦土,那深埋于地下的根也是活着的,只要春风一吹,草便又长了出来。芳草在古老的道路上蔓延,将一片青翠带到有些荒凉的古镇,于是,古镇也年轻了。今天,我又送朋友远行,心中绵绵不断的离愁就像这绵绵不断的野草。 2、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释义:黄昏时分,一道残阳像一条金色的缎带铺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江面在夕阳下呈现出梦一般的色彩,一半碧绿,一半鲜红。九月初三的夜晚是非常可爱的,露水像珍珠一样挂在树梢,挂在小草的颈项;一弯新月像弓一样挂在苍穹。 3、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释义:新酒已经酿好,酒面浮着一层密密麻麻如蚁一样的绿色泡沫,每一个泡沫里都闪着微醉的烛光。烫酒用的红泥小火炉已经烧得通红,屋里暖洋洋的。暮色降临,大雪将至,朋友啊,可以请你喝一杯酒吗? 4、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释义:庐山脚下的小村庄的花到了四月就已经谢了,而山上大林寺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总是慨叹春天离去了,便再也无处寻觅,没想到它转到了这深山的寺院里。刚刚在山下看到落红满地,刚刚慨叹春去不再回,现在却在山上的寺院里看到了满园春色,怎能不让人惊喜?原来春天竟躲藏在这里。正像我们留恋春天一样,春天也留恋这里。 5、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集锦

白居易的诗集锦 白居易的诗全集——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词,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琵琶行》 浔言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白居易诗歌介绍 (一)白居易背景介绍 (二)白居易诗歌分类 二、白居易养生诗艺术特色 (一)白居易养生诗的体裁特色 白居易养生诗体裁包括五言古体、五言律诗、七言古体、七言律诗。其中占比较高的是五言古体。白居易的《仲夏斋戒月》描述的是其通过吃素进行养生的一种生活状态,体裁为五言古体。白居易写诗讲究随性自然,不拘泥于刻板的格律,喜欢创新体裁,这也反映了白居易爱好自由,不受约束,闲适养生的生活状态。 (二)白居易养生诗的题材特色 题材就是指诗歌作品在创作时所选取的材料。白居易养生诗的题材大多都是平常会经常看到和接触到的东西,而不是一些遥不可及的东西,他更注重自身修养。 1.选材的日常化、生活化 白居易的养生诗所描述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讲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描述自己对一些事情的喜怒哀乐的心情,所以其选材更贴近于日常生活。例如,他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大多选取田园间常见的小花小草、小鱼溪水,甚至是一些农作物或者家禽;在描写事物时,选取的都是日常吃穿用住的东西,包括书、蔬菜、围栏等。白居易养生诗的选材虽日常化、生活化,但其并不注重突出民生疾苦,是纯粹的对生活随时进行描述,安于养生。 有些读者会觉得白居易的诗歌选材过于简单,没有内涵,没有雄心抱负,更没有对世风世俗的描述及感慨。其实,这正是白居易的特点所在,虽然他不能从选材方面打动读者,却能以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吸引读者,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表现生活的诗意化 白居易注重生活细节,诗词歌赋以描述生活为主,所以他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美的眼睛,他看待事物常常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养生生活诗意化。如《新沐浴》中描写到“先进酒一杯,次举粥一坂。半甜半饱时,四体春悠悠”,这是沐浴前吃饱喝足的写照,短短两句,尽显诗情画意,可见白居易的养生生活充实有诗意,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养生大家。 (三)白居易养生诗的语言特色

白居易的名诗

白居易的名诗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1、《大林寺桃花》描写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忆江南·江南好》描写春天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 4、《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别诗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 5、《琵琶行》唐诗三百首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6、《钱塘湖春行》描写春天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观刈麦》描写夏天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 8、《忆江南·江南忆》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9、《采莲曲》爱情诗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导语:诗词歌赋本是古代学者用来抒发自身感情、调节生活氛围所作。白居易作为唐代的著名诗人,对其诗歌艺术特色的研究分析,既有利于对唐朝文化的深入了解,也有助于现代学者对其艺术特色的学习及参考。 一、白居易诗歌介绍 (一)白居易背景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之称。仕途上,其官至翰林学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其许多诗词歌赋被列入《唐诗三百首》,以供后人学习和背诵。 (二)白居易诗歌分类 白居易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受诗和杂律诗。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务牵於外,情性动於内,随感遇而形於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短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馀首,谓之杂律诗。”由于杂律诗中的艺术特色难以用言语来表述,讽喻诗过多涉及政治观点,所以本文将原有分类稍加修改,从养生诗、闲适诗、亲情诗三方面来讲述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白居易养生诗艺术特色 (一)白居易养生诗的体裁特色 白居易养生诗体裁包括五言古体、五言律诗、七言古体、七言律诗。其中占比较高的是五言古体。白居易的《仲夏斋戒月》描述的是其通过吃素进行养生的一种生活状态,体裁为五言古体。白居易写诗讲究随性自然,不拘泥于刻板的格律,喜欢创新体裁,这也反映了白居易爱好自由,不受约束,闲适养生的生活状态。 (二)白居易养生诗的题材特色 题材就是指诗歌作品在创作时所选取的材料。白居易养生诗

白居易的诗词全集

白居易的诗词全集 的:《村夜》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麦花如雪。 白居易的.诗词:《秋思》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白居易的诗词:《宫词》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白居易的诗词:《采莲曲》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白居易的诗词:《观刈麦》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的诗词:《》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的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诗词:《忆江南·江南好》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的诗词:《暮江吟》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的诗词:《大林寺桃花》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精选.)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白居易在总结我国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新乐府运动的形成和开展,白居易先进的诗论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他的《与元九书》,便是一篇最全面、最系统、最有力的宣传现实主义、批判形式主义的宣言。 首先,他认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政治目的。 他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所谓“为时而著”、“为事而作”,也就是他在《新乐府序》中说的“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针对当时的社会特征,他特别强调“为民”,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惟歌生民病”、“但伤民病痛”。将诗歌和政治、和人民生活密切结合,这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 其次,白居易还认识到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他指出要写作为政治服务的诗就必须关心政治,主动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泉源。《秦中吟序》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与元九书》也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便是这一理论的实践。 第三,他阐发了诗歌的特性,并结合这种特性强调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 他以果木成长过程为喻,形象地、系统地提出了诗的四要素。“情”和“义”是内容,“言”和“声”是形式,其中尤以“实义”为最重要。“义”即《诗经》的“六义”,主要是指那种“美刺”精神。“实义”即以义为果实,也就是要“经之以六义”,使诗具有美刺的内容。因为只有这样的诗才能感人至深,并感人为善,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效果。所以说“莫深乎义”。白居易强调诗歌应为政治服务,也正因有见于诗歌的巨大感染力。 第四,为了充分地发挥诗的功用,更好地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目的,白居易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必须服从内容,为内容服务。 他“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而力求做到语言的通俗平易,音节的和谐婉转。这对于“雕章镂句”的时代风尚以及“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传统诗教都是一个革新。

论白居易“感伤诗”特色

论白居易“感伤诗”特色 摘要 白居易作为家喻户晓的大诗人,他的感伤诗在其诗文创作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他是第一个提出“感伤诗”这一概念的诗人。白居易在有生之年,就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整理,他将自己的诗作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纵观白居易的诗作,最感人心扉,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当属其感伤诗。感伤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价值,故不少学者都对白居易感伤诗独特的时代意义及形象作了分析,从艺术成就的角度分析,感伤诗达到了白居易诗歌艺术成就的高峰关键词:白居易感伤诗艺术价值情感价值高峰

目录一、白居易感伤诗的溯源 (一)自古以来的感伤渊源 (二)中唐忧患的时代背景; 二、白居易感伤诗的创作年代特征(一)少年时代多感慨颠沛流离之作(二入仕期间多哀伤宦海沉浮之作(三)晚年时期多悲叹物是人非之作; 三、白居易感伤诗主要特色 (一)景物抒情 (二)现实主义 (三)平实语言 (四)超越抒情模式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在诗歌创作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又一位杰出诗人,他用毕生精力创作了3000多首诗歌,也是唐代诗人中诗歌创作最多的一位,虽然在他本人认为自己作品中价值最高最认可的是讽喻诗,但是后人在千年之后对他诗歌的评价中,感伤诗脱颖而出,这其中既有历史变迁的缘故,也有审美情趣变化因素,本文通过对白居易创作感伤诗的时代背景,年代特色以及人生轨迹,来探寻白居易这位大诗人在感伤诗这类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一、白居易感伤诗的溯源 白居易作为家喻户晓的大诗人,他的感伤诗在其诗文创作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他是第一个提出感伤诗这一概念的诗人,感伤诗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价值,要研究感伤诗就不得不从感伤诗的渊源说起,探寻诗人因何而感,因何而伤,只有了解了诗人创作感伤诗的一些时代和人文背景,才能更好的解读其感伤诗。 (一)自古以来的感伤渊源 感伤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情愫,也可以说是中国自古以来文人的标志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每个时代都弥漫着感伤的情绪,屈原的《离骚》,东汉的《古诗19首》,曹丕的《悼夭赋》都是感伤情怀宣泄的佳作。通过对当时人们普遍心理的细腻描写,,把人类内在的情感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而白居易的感伤诗也恰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这种固有的感伤情调,所以说,白居易的感伤诗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感伤文风的一种继承和发展,也可以说是白居易把中国古代传统文人的感伤情怀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中唐忧患的时代背景;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

xx诗歌的艺术风格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xx诗歌的艺术风格(一)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 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诗的表现力。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xx诗歌的艺术风格(二) 《琵琶行》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但比《长恨歌》更具现实意义。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xx诗歌的艺术风格(三) 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

白居易古诗10首

1.后宫词 唐代: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2.问刘十九 唐代: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3.《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4.忆江南其一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5.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6.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7《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8《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9.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0.池上 (唐)白居易 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谷,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中国诗词精选182_ 白居易诗精选

白居易诗精选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今陕西渭南),遂为下□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祖父□、外祖陈润俱善诗。父季庚,做过彭城县令,徐州、襄州别贺。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 舌成疮,手肘成胝。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贞元十六年,白居易29岁,进士及第。十八年(802) ,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 次年授左拾遗。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见彩图河南洛阳白居易墓)。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今已辟为游览胜地。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白居易继承了中国古代一贯以《诗经》为主旨的比兴美刺的传统诗论,十分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他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写5部。分藏于庐山、苏州、洛阳及其侄子、外孙的家里,唐末动乱,抄本散乱,又经辗转刻写,已非原貌。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刻本,仅71卷,收诗文3600多篇(其中还羼入几十篇他人的作品),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影印出版。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马元调重刻《白氏长庆集》71卷,与绍兴本基本相同。另有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的活字覆宋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分前、后集,内容也与绍兴本大体相同。清汪立名则刻有《白香山诗集》40卷,仅诗,无文 ,其中包括辑佚而成的《补遗》 2卷,并于原注外增加笺释。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以绍兴本为底本,参校各本,加以订补;又编《外集》2卷,搜集佚诗佚文,并附白氏传记、白集重要序跋和简要年谱。研究资料方面,新、旧《唐书》有白居易的本传,陈振孙、汪立名均撰有年谱

白居易感伤诗心态再探:理智与矛盾

白居易感伤诗心态再探:理智与矛盾 从命名和定义上来看,感伤诗都是偏重于抒发情感的。不过作为学贯儒家、佛家和道家的白居易,还是在诗中处处流露出哲理的思考。 白居易清醒地认识到生老病死、春去秋来、月缺花落……这些自然世事的规律,知道这些都是不可违逆的。然而与此同时,他又为之忧伤、感慨,这样两种看似矛盾的心态一直伴随着他。 一、理智 1.儒家影响 早在贞元年间,年轻的诗人就认识到一些自然世事的朴素道理,如: 安得长少壮?盛衰迫天时。(《秋怀》) 古今不相待,朝市无常居。……废兴相催迫,日月互居诸。(《冀城北原作》) 盛极而衰,废兴交替,日往月来,这些自然规律是不可阻挡的。浸染儒家典籍多年的白居易是不可能不懂得这些自然之理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①(《论语?子罕》)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②(《论语? 阳货》) 这是对宇宙、天地、时间的理解和敬畏。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③(《论语?颜渊》)这是对所谓“天 命”的无奈和敬畏。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⑤(《荀子?天论》) 无论是积极的理解,还是消极的接受,儒家思想中对于宇宙人生,都是一种不强求、不抱怨,敬而任之的态度。 入仕以后,诗人阅历渐增,对人生宇宙的体会和思考也更多,如: 前日巢中卵,化作雏飞去。昨日穴中虫,蜕为蝉上树。四时未尝歇,一物不暂住。(《村居卧病二首》) 插柳作高林,种桃成老树。因惊成人者,尽是旧童孺。试问旧老人,半为绕村墓。浮生同过客,前后递来去。白日如弄珠,出没光不住。(《重到渭上旧居》) 2.老庄影响 无论自然还是人世,都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发展的,这也是无法阻挡的自然规律。与儒家思想相比,更为科学通脱的老庄思想认为: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⑥(《周易?系辞下》) 天也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 矣,树木固有立矣。⑦(《庄子?天道》) 春夏先,秋冬后,四时之序也。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⑧(《庄子?天道》)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诗作颇多,其中以其二百多首感伤诗最为出色。感伤诗的分类尚存争议,但就其感伤诗而言,其实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事物牵于外”和“情理动于内”两类,作为“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的感伤诗,白居易的真实感触和心态多是通过这类诗歌来展现给读者的。其主题有的写仕宦生涯的拘束和失落感,有的写人生经历的孤独和无常感,有的写孤苦多病的深刻体会,有的则写对自然人事规律的清醒认识和矛盾心态,体现出以儒、释、道三者一体著称的白居易真实的心路历程。作为白居易诗歌中较有诗味诗意的感伤诗,其艺术特色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语言的表达,情感的流露上,都切近他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白居易的感伤诗中始终贯注着他的真情实感,所以大多是“以我观物”的“有我之境”,不是理智、客观、冷静的俯视自己,而是感性的、情绪化的融入了自己的身心。正因为此,他的诗歌才具有一种感染人的力量。 [关键词]白居易;感伤诗;明白晓畅;情景交融;淡雅清婉 On BAI Ju-yi's sentimental Poems (College of Literatur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wu,730070) [Abstract] a great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 poems by Bai Ju-yi quite a lot, which with its more than 200 sentimental poem best, sentimental poetry classification is controversial, but the sentimental poetry, in fact, can be summed up as " things hold outside" and " reason to " two categories, as " of encounter in shape with chants of " sentimental poems, Bai Ju-yi's true feelings and the attitude of many by this kind of poetry to show readers. The theme of writing and some official career management and sense of loss, some write life experience of loneliness and sense of impermanence, some write alone sickly profound experience, some writing on natural personnel law awareness and contradictory mentality, reflect the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the three one is Bai Ju-yi true journey. As in Bai Ju-yi's poems are more poetic flavor poetic sentimental poetry,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the content selection, language expression, emotions, are close to his life experience and inner world. The Bai Ju-yi's theory of poetry in his sentimental poetry always give his one's real feelings, so most is " I view things " "me state ", is not rational, objective, calm

试述白居易的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

白居易的诗歌包括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等,各种类别的诗各具特点,大体反映了白诗的基本面貌。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讽喻诗是最具价值、也是最有特色的部分。讽喻诗内容上主要是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能够为民请命在唐代诗人中,很少有人像白居易这样对下层人民的痛苦,特别是农民的痛苦给予足够的关注。如果说,杜甫因其经历遭遇和时代特征主要关心人们的战乱流离之苦,那么白居易却看到了唐代社会平静外表下掩盖着的深刻矛盾。从早年面对“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光天”的农夫,到《观刈麦》所写的“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以及《轻肥》中所描写的因为大旱导致衢州出现人吃人的现象,这些都表现出了诗人对民生和百姓的关注和同情。其次,讽喻诗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们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诗人进一步在诗中揭示导致农民痛苦的原因主要是苛重的税赋以及官吏的贪暴,以及在皇帝名义下进行的各种巧取豪夺,如在《杜陵叟》中诗人对于九重天子不关心农民疾苦的进行强烈反讽。表达了诗人对残暴统治者的极大愤怒。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是首句标其目的,卒章显其志,其辞质而轻,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代表作有《新乐府》《秦中吟》。 闲适诗和讽谕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白居易写闲适诗,是为了“独善”,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诗风浅近平淡。如《问刘十九》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白居易的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最为有名,代表着白诗的最高成就。是诗人为外界事物所感,情理动于内而做出的感叹。它在《长恨歌》中描绘了一个“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悲剧,表达了对男女真挚爱情的赞美肯定。

白居易诗词汇总()

学白居易 1、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 ①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②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③江花――江边的花。 ④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江南有最美好的回忆,最忆是江南! 2、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3、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译文: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渣,香气扑鼻。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是用红泥烧制成的。“绿蚁”,是指新酿的米酒,在未过滤时,酒液面上浮有一层酒渣,色微绿,细如蚁,故称为“绿蚁”。“醅”,是指没有滤过的酒。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要下雪,你能来我这里共饮一杯吗?“天欲雪”,说明天气正当寒冷。此时,与朋友围炉对酒、促膝夜话,不失为人生一大乐趣。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喝酒,讲究的是“兴”;酒中,又寄托着情。这两句正好道出酒中真趣,洋溢着美好人情。 “晚来”,就是晚上。“来”,是语助词。“雪”,即下雪,此处用作动词。“无”,是表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否”、“么”。 4、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译文: ①长相思:词牌名,用《古诗?盂冬寒气至》:“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为名。汴(biàn便)水:又名汴渠,自菜阳与黄河分流,向东南汇入淮河。⑧泗(sì四)水:发源于山东泅水县,流经曲阜、徐州等地,至洪泽湖附近入淮河。④瓜洲古渡:在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北岸。瓜洲本为江中沙洲,沙渐长,状如瓜字,故名。⑤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故名。 5、夜雪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译文: 雪,是天公奇妙的造化,是大自然美丽的精灵,也是诗人们情有独钟的诗思寄托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