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与探究学习

数学活动与探究学习
数学活动与探究学习

数学活动与探究学习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科学研究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里,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活动教学”的理念作为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教学原则,已经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被动式参与、虚假性探究的活动较多,课堂教学忽视活动主体的主动性、忽视活动主体的体验性、忽视活动内容的探索性、忽视活动过程的开放性等,使得探究活动材料被限制、探究活动步骤被包办、探究活动中学生问题意识不强烈、探究思维不活跃、个体体验不丰富、创新精神得不到充分展现、个体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焕发。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数学活动呢?我认为,开展数学活动,要充分体现活、动、说、巧、新,通过新颖有趣的活动使每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同的。

一、数学活动要充分体现“活”

“活”是指数学活动中要多给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活动氛围。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就强调了数学的生活性,因此,数学活动的生活化也非常重要。数学本身抽象概括的特点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有些矛盾,精心设计一些活动能使之和谐,架起一道桥梁,消除学生畏惧、紧张的心理。使学生积极、主动对新事物进行探究。如教学《超市购物》时,事先将教室布置,把各种实物图片及单价贴在黑板上,包括文具、食品、调料、玩具等。模拟超市的情景,然后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解决。如把你喜欢的玩具买下来共要多少元?100元够吗?学校组织春游,你打算买哪些食品当午餐?共要花多少钱?给你50元你最想买哪几种商品?学生面对生活情景,热情高涨,纷纷提出问题,努力解决问题。

二、数学活动要充分体现“动”

“动”是指在数学活动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发现,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可操作性,苏教版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而小学生受知识、经验、能力的限制,其思维能力往往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多安排学生动手画画、剪剪、拼拼、量量、摸摸、数数,让他们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智慧。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首先组织学生开展了剪纸片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发在纸上画有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和圆形的纸片各一张。小组中的每个学生各剪一个图片,看谁剪得快。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探究出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与圆的区别。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效果。

三、数学活动要充分体现“说”

一年级下册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数学实践活动课: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51教材,摆一摆,想一想。 课程标准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教材解析 教材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置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活动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整个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还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增设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知识。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100以内的数,最基础的知识是数的顺序;要弄清楚同一个数字放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出来的数就不同;还要弄清楚一个数的组成,它可以分成两个不大于9的数(或两个数字)之和。鉴于学生的年龄小,以上内容学起来较难理解,这个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儿童喜好动手玩的心理,把好玩的习惯引导到学习上,设计出生动有趣形象的“玩法”,使儿童在动手操作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领会、理解有关的基础知识,使抽象枯燥的数让学生“玩”出数学道理来。 目标定位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通过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数位、100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设计思路及流程: 本课让学生经过小组合作摆一摆,并根据圆片及摆出的数,寻找出他们的关系,总结出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圆片、数位表。 活动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在上课前先来玩一个游戏《找朋友》,谁想来,就先跑到讲台前来。开始! 老师找出最先上来的十个同学。 师:以你们为头,每个同学下去分别找到四个同学为好朋友。 (活动开始,音乐响起:“找朋友”这首歌。) 全班同学一边拍手一边跳着唱着。通过游戏把组分好。组内人员进行分工,推选出一名小组长。老师在黑板的右上角用表格的形式把对每个小组的评价方式告诉大家。(每个小组的基数是10朵小红花,每个环节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增加小红花的数量。) 一、创设谈话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先出示一张数位表(只限个位、十位)问:这是什么? 复习: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第二位叫什么 2、教师拿出几个小圆片:同学们,别小看这小小的圆片,它非常神奇,它能在这张数位表上变魔术,想不想玩?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玩一个数学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摆一摆想一想》 师:谁会让1个圆片在数位表上变魔术?圆片在个位上表示什么?在十位上表示什么?在百位上又表示什么?怎么写? 学生独立思考1分钟后(学生口述教师操作) 教师强调:“1个圆片”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1个一,1个十,1个百……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小朋友,受其生理、心理特征的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工作单位:渑池县第三小学 姓名:刘静霞

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渑池县第三小学刘静霞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对我们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数学实践活动应运而生。实践活动在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爱好这基础上,以学生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数学经验和即时信息,帮助学生应用、验证、巩固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它不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有助于生成数学内部知识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达到教育目标,要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好动、有较强求知欲的特点,尽可能做到方法要“活”,组织形式能“动”。如何让实践活动课上的“妙趣横生”?下面就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课前收集,自主整理是基础。 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教师准备主要指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用具等。要上好实践活动课,教师备课时首先要研读教材,通过教材设置读出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其次,还需要研究学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对学生而言已知什么,未知什么,应该知道什么,怎么让孩子去操作探究。只有读懂了学生,我们选用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才能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用自己的认知水平去感悟,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探究”。这样设计的教案才会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学生准备:主要是让学生搜集、查阅与课

程有关的资料和准备动手操作探究的学具材料。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如阅读报刊杂志、参观访问、调查上网等等。学生在搜集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拉进了与教材的距离,熟悉了授课内容,比起单纯学生预习效果要好的多,学生也更感兴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准备课堂上动手操作的学具材料。学习《年月日》让学生准备年历卡,在网上搜集近几年每个月的天数等,学生准备越充分课堂效果就越好,可以说学生是相当重要的“教学资源”,若想讲好“数学实践活动”课,就要充分发挥学生这种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 二、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关键。 兴趣可以提供无穷的学习动力,实践活动的内容选定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出发,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分析和解决自己身边的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努力创设既有现实性、可操作性、探究性、挑战性、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和开放性的综合性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有趣、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可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也可将问题情境活动化,确保每个个体的有效参与。如三年级学了《方向与位置》后,要求学生说一说,我们校园各个方向的建筑物,画一画校园示意图。学了《年月日》后,让学生算一算今年第一季度的天数和上半年的天数;联系实际每天的零花钱数算某一月份的零花钱数,用两种计时法制定出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算每天在校、休息的实践表,动手做月历、年历;数学实践活动《制作年历》,我提供各种类型的年历,让学生观察、找出年历的共同点,小组讨论制作年历要知道什么,又有哪些步骤?他们结合自己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十堰市东风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国外活动课程的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系统的提出并实践了以“做中学”为核心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及生活”、“教育及生长”、“教育及经验的不断改组”。他认为,教育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目的、中心,教育的作用就是传递、交流和发展经验,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去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因为经验是做出来的。这在当时影响很大,在美国历时五十多年,全世界也议论纷纷效仿。 当代,心理学和哲学为活动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揭示了活动在儿童认识发展总的根本作用,他认为,人对客观的认识是从客观的活动开始的,活动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儿童思维的发展完全是儿童一系列不同水平活动内化的结果。以原苏联维果茨基为代表的教育心理学家将马列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到教学理论中,把人的发展基础建立在主体对客体活动上,认为人的发展是在他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欧美各国纷纷提出:“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 2、国内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变革 1992年根据修订后的基础教育计划中规定必须有活动课程的精神,许多小学开展了数学活动课程和数学课外小组活动,同年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的有关论述有:“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当地实际出发,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编成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或做一些简单的统计,逐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和参加实践活动要紧密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数学才能,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外活动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要根据学生的特长,自愿参加”。可见当时提倡的数学活动课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课外活动小组是以培养数学方面的兴趣、特长、拓展数学知识面为目的的少数人参加的课外活动。大纲对如何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课外活动没有具体的要求,因此,数学活动只是包含于科技文体活动之中的,可供自由选择的一项内容。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的要求,并明确了每个年级的“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2001年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目标中提到的数学知识不

四年级数学综合实践

--------四年级 数 学 综 合 实 践课 教学重点:感受升与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利用制作的“杯琴”演奏简单的乐曲。 课前准备: 1、教学前要每组学生按活动要求准备两组容器。教学时,让学生根据活动的要求分别在两组容器里到水,在分别敲一敲,听听敲击时,每组各个容器发出的 1 教学器材:量杯、筷子,不同质料的容器若干件,相同的玻璃杯7个。 活动目标:1、结合升和毫升的知识,先通过敲敲听听,学生发现杯中盛 放不同量的水可以敲出不同的音; 2、简单介绍几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乐器,鼓励学生查阅资料。 3、从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提高学习兴 趣。 4、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增强合作意识。

音同不同。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容器大小或盛水的多少对各个容器发音高低的影响,以便为制作“杯琴”准备。 2、制作“杯琴”时,教师要具体指导,引导学生耐心调试。可以启发学生在七个相同的玻璃杯里分别倒入不同的水,并借助自制的容器使每个杯里的水量依 次递增;在对照乐器发出的音作适当调整。但应注意要求不必过高。制成“杯 琴”后,要组织学生试着敲出乐曲,一起唱一唱,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实验操作,体验琴声 (1)小组合作,敲 敲听听 1 . 在杯中倒入不同的水,敲,让学生听一听 2.你发现了什么? 3.杯子里水的多少不同,敲出的音也不同 4.小组试一试。 二、二次合作,量量填填 1.分别用多少毫升的水可以敲出do re mi ……这些不同的音呢? 2.小组敲一敲,听一听,量一量,把结果记录下来。 杯的编号 音名Do Re Mi Fa So La ti 3.我们可以把这些能敲出不同音的一组杯子叫做“杯琴” 2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号6 号 7 号

一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教案

一、设计意图: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结合猜年龄和物体粒数等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并获得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数学轰动的乐趣,并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学生收集家里成员的年龄的情况 2、收集有关的天气温度的情况 3、收集家乡的旅游景点的有关方面 三、活动预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胸前佩带导游证自我介绍):我是灵溪镇第四小学学生旅行社的教师导游,今天旅行社派我到班上招聘一批小导游,你们有没有信心? 招聘方法是这样的:(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内必须合作交流,回答对一题得10分,最后算总分,小组内互相竞争,总分高的小组内成员都可以获得导游的资格,颁发导游证。我们招聘的主题是:我们认识的数。 2、说到我们认识的数,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3、讨论: (1)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说我们认识的数。 (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说家里每个成员的年龄,看年龄猜他们是什么人,买一斤花生数数它们的粒数,找家乡的旅游景点的一些数据等) (2)怎样能获得这些资料呢? (访问你身边的家长,自己动手去实践。查阅书籍。上网找资料)(3)如何整理这些资料?如何向大家展示你的调查心得? 将你收集的资料制成图片,向大家进行解说 (二)分组收集资料,开展综合性的学习 1、为学生提供调查工作表,学生根据表格进行综合性学习。 班级:姓名:

我的合作伙伴(邀请几个人共同参与,可与家人合作) 应做哪些活动准备 需要获取哪些数据 采取哪些方法获得 数据、过程与讨论 最值得说的感受或建议 2、根据自己收集的家乡旅游景点的数据,制成图片,在学校里展览,并进行解说。 3、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温度情况,制成一星期内的温度变化表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面对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探索“为21世纪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为此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先后进行了教育改革,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运动。2001年我国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等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开始走进 学校。 我校作为县首批课改实验基地,自九六年起,就把实践活动课程纳入了小学课程体系,确立了活动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校根据《课程计划》要求,结合本校“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改革。把实践活动课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规定每周有两节课作为“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时间,学生按各自的爱好选修一门活动课。学校根据学段不同规定了不同活动课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建立了活动课内容体系。活动教师根据每个年级学生情况确定活动课题,设计活动方案,写出活动总结,学生写出数学日记。学期结束时教师写出阶段性活动课题论文,学校进行评选。学生写出学期性的活动收获。通过活动课程教改实验的研究,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由于本校的实践活动课缺乏专家指导,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途径比较单一,没有形成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操作模式。作为一门课程,不便于操作。虽教无定法,但空洞、无章可循的教学是不能发挥课程优势的。因此,必须构建一套与研究相适应的操作模式,使之有章可循,防止盲目性。还有很多教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存在很多盲点。如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如何实施?教师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如何评价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何建立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还有受传统因素的影响,有的教师甚至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当成了纯粹的数学课,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缺乏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作为我校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群中的一个。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堂新颖有趣的小学数学活动课精讲

一堂新颖有趣的小学数学活动课;——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执教华应龙;(华应龙老师执教“神奇的莫比乌斯圈”;一、做纸圈(片段一);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探究;生:有两个面、四条边;师:现在,我们能把它变成两个面、两条边吗?请在小;生:我们只要把这张纸条对接起来,用胶水粘好,就变;说边比画,做成了如图1所示的样子);师:请同学们摸一摸两条边和两个面??;这里的两条 堂新颖有趣的小学数学活动课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执教华应龙 (华应龙老师执教“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这是一节什么课?“莫比乌斯圈”是什么?它又神奇在哪儿呢?请欣赏这节课以下几个实录片段。) 一、做纸圈(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探究。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的一张纸条,说说这张纸条有几个面、几条边。 生:有两个面、四条边。 师:现在,我们能把它变成两个面、两条边吗?请在小组中讨论,并尝试操作一下。(小组活动后交流) 生:我们只要把这张纸条对接起来,用胶水粘好,就变成两个面、两条边了。(边 说边比画,做成了如图1所示的样子)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两条边和两个面??

这里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两个面是平面还是曲面呢? 生:两条边都变成曲线了。 生:两个面都是曲面,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 师:(又拿出一张同样的纸条)现在我这里有一张同样的纸条,我先扭一扭,旋转180°,再对接粘贴起来(图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纸圈会是几条边、几个面呢? (学生思考片刻) 生:还是两条边、两个面。 生:我想,可能是两条边、一个面。 生:既然老师要我们猜想,说明可能和原来完全不一样。我想可能是一条边、一个面。 (这时下面听课的教师也禁不住撕下记录本上的一页纸,做成纸圈,比画着,议论着,场上场下议论纷纷。)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跟我做一个这样的纸圈,然后沿着它的曲面的中线位置用笔画一条线,请大家试试,你发现什么啦? (学生做成莫比乌斯圈,并沿着中线位置画线) 生:我发现这条线一直画下去,与起点汇合了,说明它只有一个面。 生:我还发现我把这个纸圈的边上做了一个记号,并从这个记号开始一直用手摸下去,绕了一圈又到了做记号的地方,说明这个纸圈只有一条边。 师:为什么这个纸圈会变成一条边、一个面呢?

一年级趣味数学活动总结

一年级趣味数学活动总结 发布日期:2011-07-01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点击次数: 一年级趣味数学活动总结 我们一年级段开展的趣味数学活动,是在数学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有目的地安排一些数学绘本活动内容,让学生学习。经过一年的趣味数学活动,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开展以来的一些收获: 一、趣味数学活动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数学一向以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面目示人,很多孩子因此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如果我们单纯地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入手,让他们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势必把学生的数学兴趣扼杀在萌芽状态。由韩国的刘永昭先生主编的数学绘本以有趣的故事情境、浅显的内容呈现,讲述了数的起源、量的守恒、比较等一系列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由于真正贴近了儿童,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他们像听故事一样兴致勃勃地聆听着老师的讲解,时不时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在兴趣盎然的讲解中学习着数学知识。 二、趣味数学活动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1、课堂内——让孩子喜欢上数学

为了能让孩子喜欢上一周一节的趣味数学课,我通常在上半堂课,会逐页讲解绘本上的语言,边讲边提一些有趣的问题,如:在上“古时候的人是怎么数数的”一课时,当我问孩子“你猜一猜,古时候的人会怎么数数呢?”孩子提出的想法千奇百怪、当他们发现古人居然能借用身体上的鼻子、手臂计数时,都瞪大了双眼。下半节课,我们就学着古人的样子借助身体上的一些器官开始数数。我们还要求孩子晚上回家能把古人的数数方法教给家长,让家长也和我们一起体验数学的神奇。 在趣味数学活动课中,我们还经常与孩子们一起做一些数学游戏,如“正话反做”游戏、“数学手指操”游戏、“故事问答”游戏,甚至让学生根据绘本情境自己编一些小故事。孩子的参与热情被极大地激发了,课堂成了孩子向往的地方。 2、课堂外——让数学的触角延伸 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从小培养这样意识,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课后,我经常要求学生回家找找“数学”,进行适度的课外延伸。如在学习了“数的产生”之后,让学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要用到的数学。如让学生说“我是

数学活动—— 圆的探究活动

数学活动——圆的探究活动 一、活动导入 1.导入活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经常见到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一些交通运输工具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能否做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板书课题) 2.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理解车轮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 (2)探究能过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作圆的条件. (3)以圆和正多边形为基本图形设计图案. 3.活动重、难点: 重点:探究能过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作圆的条件;以圆和正多边形为基本图形设计图案. 难点:设计图案. 二、活动过程 活动1 车轮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 1.活动指导: (1)活动内容:教材第118页活动1. (2)活动时间:6分钟. (3)活动方法:完成活动参考提纲. (4)活动参考提纲: ①按照课本活动1的要求,用笔画出下面两个图形中圆和正方形运动时的中心的运动轨迹. ②车辆在平坦的路面行驶时,圆形车轮的中心经过的路线是直线, 正方形车轮的中心经过的路线是曲线. ③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会很平稳. 2.自学:学生参考活动指导进行活动性学习.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明了学生画圆和正方形的中心的运动轨迹等方面的情况. ②差异指导:对困难学生制作纸板和跟踪图形中心的运动轨迹等方面进行指导.

(2)生助生: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4.强化: (1)圆在直线上滚动时,圆心的轨迹是直线. (2)正方形在直线上翻滚时,其中心的轨迹是一段段以对角线长的一半为半径,90°的弧连接而成的曲线. 活动2 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 1.活动指导: (1)活动内容:教材第119页活动2. (2)活动时间:10分钟. (3)活动方法:完成活动参考提纲. (4)活动参考提纲: ①怎样作三角形的外接圆 找其外心,再以外心到顶点的长为半径作圆即可. ②过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的四个顶点能作圆吗如果能,这个四边形相对的两个内角之间有何关系 过平行四边形、菱形的四个顶点不能作圆,过矩形和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可以作圆.相对的两个内角和为180°. ③如果过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不能作圆,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对角和与180°之间有何关系试用教材第119页图4分两种情况给予证明. ④如果一个四边形对角互补,那么过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 ⑤请自己查找资料,归纳证明四点共圆的方法. 证明:如图,(1)连接对角两点,以其中一个三角形(ABC)作圆. (2)分别连接对的两(上述)点与圆心,根据圆心角等于圆周角两倍. 则∠2=2∠A,∠1+∠2=360° ∠1=360°-∠2,因为∠D=180°-∠AA,所以∠1=2∠D,所以,∠D是∠1. 对应的圆周角,即PD也在圆上.命题得证. 2.自学:学生参考活动指导进行活动性学习.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明了学生是否会表示四个顶点不共圆的四边形的对角和与180°之间的不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案例设计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案例设计 帮爸爸妈妈做点事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方旺中心学校孙志勇 活动内容:应用题 适用年级:五年级 活动准备:电表的图象、标有各种菜价的课件、录音 实物投影仪 学生分组 活动目的: 1、会利用应用题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数学教学中尝试写的训练。 3、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和德育教育。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活动说明:这节课运用小数乘法应用题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收电费、买菜付钱等小事,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活动过程: 一、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家里你们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你们都帮他们做

过哪些家务? (生答)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老师看出你们在家里都是勤快的孩子。今天你们愿意帮助爸爸妈妈做点事吗? (出示课题:帮爸爸妈妈做点事) 师:做什么事呢? (录音响起:爸爸真辛苦啊,好不容易下班了,可是还要收取我们这个单元住户的电费。我要是能帮他们该多好啊! (课件出示:帮爸爸妈妈收电费) 录音响起:妈妈到了双休日还不能休息,还要为我们买菜做饭,我如果能帮助她就好了。 (课件出示:帮爸爸妈妈买菜做饭) 收电费、买菜做饭,你们会吗? 二、学生实践,教师参与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张收电费的登记表。投影屏幕上是每户人家的电表数。请小组成员商量一下,电表怎么看,怎样算每家人的电费? 课件出示: (每户人家的电表图)

电费登记表:

学生说一说怎样看电表并说说他们的算法。老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 师小结:用本月的电表数减去上月的电表数,就可以求出用电的度数,接着再乘以每度电的价格,就可以算出电费。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先算出电费。

小学数学活动课初探

小学数学活动课初探 数学活动课要体现“教育性”和“趣味性”相统一、“实践性”与“创造性”相结合、“导向性”与自主性”相和谐、“灵活性”与“开放性”相兼顾。 标签:数学活动课探究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生活,把儿童当作知识的容器置于被动地位的倾向,提倡关注儿童的参与、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因此,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著名论断,主张让儿童从实际参与的活动中学习,即“从做中学”。数学活动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在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上好活动课对教惯了传统数学课的老师老来说,是一种挑战,值得我们探讨。本学期,在教学处的领导下,根据学初计划,我们四年级组六位数学老师选定“三角形的内角和”作为我们活动课研究的内容,共同探讨如何上好一节数学活动课。以期实现师生共同发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缩小与新课标的差距。 一、明确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2、扩大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3、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4、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活动课的教学应以体现教育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去渗透科技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为特点,来实现它的教学目标。 因此,我们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3、让学生体验动手动脑,探究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要突出数学活动课的特征 1.“教育性”和“趣味性”相统一。活动课不仅要使学生受到思想、知识、情感教育,而且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生动、形象、妙趣横生,为学生喜闻乐见,充分体现教学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统一。例如,在实践课中,我们非常注意课题的引入:崔老师通过“学生量出两个角,老师马上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张老师通过“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直角,一条直线旋转,四个角的度数变了,但总和不变”,渗透数学思想,为“不管三角形怎么变化,但内角和总是180度”设下伏笔。接着用生活中的长方形、红领巾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概念,自然、贴切,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因势而教、为学而教”。

四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方案

四年级数学《营养午餐》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营养午餐合理搭配 二、活动背景 新课标中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项新的内容,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选材要是学生熟悉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营养午餐》是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的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之一,通过本节课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搭配才是合乎营养标准的“营养午餐”,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达到科学合理的认识,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2.让学生尝试合理搭配自己喜欢的午餐菜谱,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了解怎样的搭配才是合理的营养午餐。 3.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的生活性、实用性。 四、活动研究过程 (一)小组确定选题 各班将学生分成小组,确定选题。学生通过自由组合,讨论后确定自己小组的研究主题。 (二)商定研究方案 由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共同讨论出研究方案,然后进行集体汇报,其余同学提出修改的意见,并进行反复的修改,最终确定方案,然后开题后就依据方案依序开展研究。 (三)开展采访调查 学生需要收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数据,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开展调查,调查对象范围东城区实验学校全体学生,主要采用面对面的采访。然后进行数据的统计,最终得出相关的结果。

数学探究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教学设计

数学探究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教学设计 【摘要】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形成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其中探究性活动教学是其中最为优秀的教学模式之一。如今的教育,创新是核心,实践是重点,实现素质教育的重心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究性活动就充分地诠释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开展探究性活动教学不光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更重要的是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标准。这样的教育模式更进一步的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这一教育理念。 【关键词】探究性活动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是以灌输、记诵、被动衔接为特征的教育模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完全分离的,然而教学是相长的,所以那样的教学方式也许在某个阶段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不利于我们教育的主流发展。探究性活动教学则在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和评价观上均体现了独特的见解和主张,是今后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新世纪数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数学探究性活动的意义及目的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活动是指立足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开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活动。数学探究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利的。数学探究性活动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上讲,都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有利于中学数学教育的蓬勃发展。 数学探究活动是数学教学中较为复杂的教学模式。从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来看,数学探究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对某些数学现象、结论或规律等数学问题的探讨、研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以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积累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没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活动效果,所以只有教师明确每个数学探究活动的真正目的,才能收到明显的探究效果。 二、数学探究性活动的研究现状 1、国内外数学探究性活动的研究概况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1945年)中推崇“探索法”,在《数学发现》(1962年)第十五章中对课堂水平的研究问题作了详细探讨,指出探究性问题对高中学生所具有的作用,并希望在高级中学开展数学问题研究的活动。 英国数学教师协会于1966年就数学教师教育问题发表了一份重要的议案,其中强调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数学活动的重要性,阐述了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与探究。在数学大众教育的背景下,一些学者纷纷建议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如布朗(Brown,1984年)建议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如合作课题、问题解决与讨论,使学生自觉从事数学探究活动;沃密克强调探究活动应占据中小学数学课程的中心位置。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曾剑妮 记得当初,我尊照课改理念,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了一节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满腔热情的给同学们上。上完这节课后,我犯难了:难道数学实践活动课那么难上?学生习惯的那种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以及山区孩子那贫乏的生活实践能力,给活动课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为了冲破重重难关,我不但认真钻研教材,还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注重实践性和探索性的活动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投入到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努力去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而不能套用老办法、靠简单的模仿去解决问题。要防止学生的探索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对学生探索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可能出现的问题,需周密考虑,精心预设,使实践探索活动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 如“数字与信息”实践活动,课前我让学生去调查、收集一些常用的电话号码,调查、咨询自己学校以及家庭住址的邮政编码,了解邮政编码的含义和作用,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让学生在亲身调查实践中,感受数学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上课时我还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1)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常用的电话号码?这些用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给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课题背景 新课程推行以来,教育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一门活动性、实践性课程,主题性活动是它的主体内容。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学校课程领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综合实践活动开课难,缺乏详细的开课流程;相关的实践基地使实践活动逐渐变味;只停留在形式层面上,走过场,无实效。针对这些问题,实践活动的课程建设经历了从课程内容开发研究,到有效实施策略探讨,以及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法论教学研究等艰辛的历程。这些研究对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过,课程实施的主体还是学生,没有成熟评价体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像是一份没有正确批改的试卷,老师稀里糊涂,学生也不知所措,这样的课堂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低效的,甚至也有可能误导学生。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评价,对当前科学高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课程总目标,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性研究工程。 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的“综合实践活动”,倡导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从而成为课改的特点之一。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绑缚在数学综合实践上的培养责任非常多。但是,现实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展后并没有实际性的收效,很多老师还是以能否应付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何种方式真正转变老师的这种评价观念,如何催生健康有效的评价体系迫在眉睫。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评价”在课程研究中,应当拥有足够的关注:强化过程性评价和过程档案,把素质报告逐渐提升为包含学业评价和实践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 课标强调:“正确有效的评价要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它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对于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唤起学生新的认知需要和成就需要,从而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正确有效的评价要有较强的指导性,它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自动力,帮助他们开启思维的闸门,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鼓舞他们积极向上的勇气;正确的评价,能够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学生将内在的需求外化为积极的行动。”结合我校实际,我们思考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课堂评价作为研究重点,拟定课题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有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1.转变评价功能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但以往的教学评价功能比较单一,过分强调选拔与甄别,本研究在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评价的思考上,将不再以“学生数学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唯一指标,而是将评价功能转变到发展上来,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意识,最终将学生的发展为评价服务转为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2.扩充评价主体

一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课程目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三、内容安排: 1、小小商店 2、摆一摆,想一想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1、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

利用工具书、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探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有效性探究活动的策略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有效性探究活动的策略 纪家一贯制学校:顾晓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构建课堂探究活动的学习环境,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学会探究、合作和动手实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下面,结合工作中的体会,谈谈我是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有效性探究活动。 一、创建能让学生展现自我成功的机会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师生间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有利于激发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出现最佳活跃状态,表现出勇于探索,质疑问题,大胆求异的精神状态,表现出观察力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直觉敏感,产生灵感智力状态。因此,课堂探究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民主、科学、活跃、宽松的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心理自由与安全”的状态下,大胆学习,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地与每一个学生交往,无论其是“金花”还是“小草”,要注意保护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要多肯定,多鼓励,多引导,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见解,哪怕是不尽完美或者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

期望,感受到探究成功的丝丝甜美,体验到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欲。同时,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的条件,创设自主探究的情景,给予自主参与的机会,以便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果让学生自己去猜想,方法让学生去选择,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不断得到成功的情愿体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种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自主分析,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表达他们的做法和思想,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到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创设能让学生主动探索的问题情景 选择一个好的问题,创设一个好的背景,调动学生共同参与是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一个问题,通过了学生自己去探究,就可以加深理解,但一个具有问题空间,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一个合适的探究对象,才有较大的探究空间。为此,教师应从多角度,多渠道整合探究的学习材料,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策略小学数学活动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它是一种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活动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探索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凸显实践性新时期数学教学的实践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活动课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室内活动中的做一做、数一数、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贴一贴、玩一玩等,室外活动的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等,目的都是让学生“动”,动口、动脑、动手。例如,一年级学习《元、角、分》后,教师不妨设计一节《小小百货店》活动课:先让学生自备平时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自己动手制作标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然后再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小小百货店”,再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又如,在教完正方体、长方体面积和体积计算后,可设计“为家里的房子设计围墙”活动课,方案不仅包括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还包括对围墙的空间、朝向、采光和用料的考虑;另外也可设计“为磁带盒设计包装纸”活动课,现有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

省包装纸?这样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不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 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注重创设情景,彰显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就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有一位教师设计了一堂《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一堂对“利率”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实践课。教师首先创设情景:XX老师要在xx小区买一套楼房,接着请同学们围绕“房价、付款方式、装修” 等,为老师设计一个购房方案。学生要想完成任务,就必须通过调查,了解以下问题:(1)教师的经济情况(教师家里的存款、夫妻俩每月的收入,每月的生活开支)。(2)调查购房的付款方式(一次性付清和分期付款的政策)。(3)调查房价、结构(楼房的户型、楼层、面积)。(4)调查银行为居民购房提供的贷款方式(银行的贷款期限、利率)。(5)调查有关装饰的信息(装饰材料的外观、价格、质量等)。这堂课教师将学校作为社区服务的载体,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选择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为社区服务,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又如,春季植树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植树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植树?(树木能够制造氧气,保持水土,消除噪音,净化空气)。(2)探讨植树中的数学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