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文化简介

中国玉文化简介
中国玉文化简介

中国玉文化简介

一、概述

中国玉器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自古至今,始终为人们所珍视。中国玉器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截止到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6000余处,其中相当多处都有古玉器产出,例如红山文化,仰韶文化,青莲岗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石峡文化,松泽文化等,距今都已有6000-7000多年的历史。

人类对玉的认识是同工具的制造和使用相联系的。早在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打造和磨制石器作为生产工具,偶尔也有作为他用的玉器,但当时的状况就是“玉石不分”。由于玉是石中美者,本身又坚硬温润,色泽美观,经久耐用,逐渐演化,玉器就成为具有装饰意义和供某种特殊用途之物。

最初的玉器非常简单,只是在小玉块上钻一个孔作为垂饰,或磨制成生产工具、实用器具或制作武器。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就开始出现雕刻花纹图案,或磨得光滑美观,器形也较大程度上复杂了。如浙江河姆渡和中原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多为小型装饰品,到红山文化时期出现了动物形玉雕,大汶口文化出现了半实用、半仪仗用的玉铲等,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出现了玉璧,玉琮,玉瑷,玉璜等实用礼器和祭祀玉器,玉器的制作扩展

到了许多重要领域。

纵观中国的玉器发展历程,它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由简趋繁,范围由大到大,技艺由低到高,从制作简朴,形体很小的玉饰发展到大型的玉琮,玉璧,从简单的造型发展到模拟花朵、动物形体和自然现象等。从光素无纹发展到阴刻线,阳纹,锯齿纹,三角纹和圆圈纹,目纹等纹饰,这些与日俱进的工艺美术文化的积累使之成为世界文明和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历代玉器发展简况

(一)旧石器时代玉器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发展历史的早期阶段,开始于约二三百万年前,结束于大约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比较粗糙的打制石器,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我国至今已发现了众多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重要的有如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柳江人和山顶洞人等。石器的开发和使用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特征。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当时的石器类型主要是打制石器,这种石器是利用石块打击而成的石核或打下的石片,加工成一定形状的石器。种类有砍砸器,刮削器和尖状器等(图4-1)。从北京猿人文化遗址等的情况看,当时石器有这样几个特点:(1)以石片石器为主,但石器的石指主要是硬度较大的燧石和砂石,说明当时人类对石器的石质有了某种选则;(2)制造石器的方法比较简单,一般是一次制成就投入使用,第二步加工很少;(3)石器一般为一器多用,还不

会根据实际需要制成各种类型的石器工具。虽然旧石器时代的石器算不算玉器可能一时难有定论,但不管怎样,石器时代确确实实是人类开始认识和利用开发玉石的开端,因为许多石器从现代关于玉石的划分来看,就属于彩石的范畴。另外,石器的利用是人类开始由动物向人演化的重要标志,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石器同玉器同样珍贵。几种典型的石器见示意图4-1。

(二)新石器时代玉器

1.新石器时代早期玉器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玉石制器物,从出土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以石器为主,多为锛、斧、铲、凿、刀、纺轮、镞等,以磨制为主。因多有困扎或使用过的痕迹,所以被考古工作者列为生产工具。有代表性的墓葬如江苏吴江梅堰就出土16个品种282件;河北磁山出土317件;河南新郑出土101件;江西清江筑卫城出土70多件;黑龙江省东康出土352件;陕西凤县出土500余件;广西桂林,南宁也都出土了较多的精美别致,有地方特色的石器。少数装饰品种如璜、决、簪、环等也偶有出现。

这些石器的石质多为当地的沉积岩,如岩浆岩、砂岩、石英等,是彩石的范畴。

2.河姆渡文化玉器

河姆渡文化是踞今6800-7000年左右的一个文化时期,因最先发现于浙江余姚县杭州湾河姆渡而得名。这一时期出土的玉器有玉璜、玉管、玉珠、玉饼、玉丸和玉坠等。均为小件饰品,制

作不规整,光素无纹,具有原始玉器之特征。

玉器的原料仍是当地的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同样也属彩石的范畴。

3.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是踞今6000-5000年,下限可能还要晚一些的文化时期。最初发现于内蒙古昭乌达盟的红山,因此得名,分布范围包括辽西、内蒙古东部及河北小部地区。在这一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些关键性的玉器,如猪龙形玉饰(或称龙形玉决,兽形玉)的出土,改写了传世玉-龙形玉的年代。以前人们不认识红山文化的玉器,往往把类似红山文化的玉器都统统地放在周代或商代。所以这一文化时期的玉器的出土,对传世玉器的鉴定提供了标准器。

4.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玉器

大汶口文化踞今5000-6000年,主要分布于山东,北及辽东半岛,南达苏北安徽。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直接延续,踞今大约3500-4500年,分布与大汶口文化略同。玉器主要品种有玉铲、玉璇玑,玉含,玉环,玉璧,玉人面形饰,玉刀,人面纹玉圭,玉鸟,玉珠等。

这一文化期玉器的玉材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特点是:玉材一般都较好,即经过了挑选,从玉质,玉色来看,经打磨有新疆玉的特点,一般光泽度很强,说明当时玉料也可能开始了交换。

5.良渚文化玉器

良渚文化因于浙江余杭县良渚镇遗址发掘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江苏北部到浙江南部,距今5000-3300年。良渚文化玉器雕刻之精良和使用量之大都是空前的,其玉器品种主要有琮、璧、璜、含、管、坠及其它佩饰。其中玉琮代表了我国原始文化南方玉器的最高水平。玉琮分为高大型、矮粗型、薄筒型和小琮四

种形式。琮外表分节,每一节都以四个琮角为四部中线,镌四个形式不同的兽面纹。其中以上海市青浦泉山良渚文化墓葬出土的一件鸟兽玉琮最为精致。

(三)商周玉器

商周是奴隶制时代,这一时代以其精湛的青铜铸造而闻名世界。但是商周时代的制玉业并未因青铜器的崛起而失色。相反,青铜器的出现,为玉器制作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技术,也扩大了玉雕的表现领域,使商周玉器制作的规模和工艺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商代玉器:

商代早期玉器主要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为代表,典型的玉器有玉戈、玉刀、玉钺、玉圭、玉璋、玉柄形饰等。这些造型在新石器时代是很少见的,大都没有实用意义,仅是奴隶主贵族的礼仪用具。这一时期玉器的装饰花纹基本上都比较简练。

商代晚期玉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工艺上达到了高峰。切玉和琢玉的技术渐趋精良,制成的器物几乎全无实用价值,而主要

是作为奴隶主贵族的观赏物,玉器在当时已经成为相当贵重的东西。据史籍记载,周武王灭商时,在商的首都缴获宝玉一万四千块,佩玉十八万块。可见当时奴隶主贵族对玉器的占有程度。

2.西周玉器

西周玉器是在继承了商代玉雕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成立了“玉府”,吸收和俘获了殷商的琢玉工匠,以专门从事玉器生产。

作为奴隶主贵族礼仪用玉,其制度化、规范化是西周时期玉器最显著的特点。具体的体现就是用“六瑞”来表示爵位的高低,和“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其它玉器无较大变化,但作为装饰品的动物形玉佩,没有商代丰富,器形仅仅只有鹿、鱼、蚕、兔、鸟、蝗、虎和蝉等,一般都为扁状,很少圆雕器物。

“六瑞”是周代的一种礼仪制度用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觳圭,男执蒲璧。”“六瑞”之玉即表示爵位的高低,是奴隶主所规定的不同尺度的玉器,分给王、公、侯、伯、子、男执崇,作为他们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是朝见帝王时手中所持的东西。

“六器”是周代的一种作为礼仪制度的用器。《周礼〃春宫〃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

(四)春秋战国时期玉器

1.春秋时期玉器

春秋是中国奴隶社会的末期,诸候割据,礼崩乐坏。早期尚继承一些西周玉器的风格,但从中期开始,便从造型上、纹饰特征上、风格上都脱离商周玉器的模式。春秋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春秋玉器的主要特征是:象征奴隶主贵族权威的礼仪器已不多见,继之盛行的是成组穿挂的佩玉。人们用来衡量人的品格,儒家“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赋予玉器以道德的内涵,使用范围也较前扩大。这个时期的玉器一是以由平面向隐起,由简向繁方面的演化;二是从造型到花纹上都讲究相互对称;三是已把不同的佩玉组合起来,开创了战国佩带组玉的先例;四是图案以凤纹为主,多用阴线与浮雕组合的技法,纹饰细密精致,极富装饰美。

2.战国时期玉器

战国玉雕工艺是继商周以后,又一个繁荣阶段。总的特征是:(1)前所未有的新品种可谓层出不穷,多节形玉佩饰、玉杯、玉奁、玉灯、玉玺、玉带勾、玉剑饰、出郭玉璧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器物。(2)礼器衰落,佩玉盛行,且佩玉讲究形象和色泽的对称,相互间的连属。(3)琢玉花纹多卷曲相连,雕琢工艺除前已有的透雕、平面雕、圆雕外,在器物表现纹饰上的处理广泛采用减地法。(4)玉材应用进一步讲究质量,青玉和黄玉得到广泛

使用,白玉虽有,但仍十分稀少;(5)开始出现了料璧和其他烧料器物。

(五)汉代玉器

汉代国家统一,人民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提倡厚葬,加之当时西域交通畅顺,取运玉石原料方便,这些为玉器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汉代玉器的琢制基本上继承了战国的技法,并有所发展和创新。品种上礼仪性的玉器已不多见,仅有璧和圭两种;成组佩和佩玉在种类上趋于简化;由于汉统制者崇尚道家的“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的观念,因而丧葬用玉显著增加;玉制的大件生活用玉和装饰品有较大的发展;此外,战国时期常见的玉剑饰、玉带钩、玉印玺仍继续使用。

汉代时期创新的品种有:玉鸡心佩、玉透雕龙凤佩、玉人形翁仲、玉方柱刻字刚卯、严卯、玉舞人、玉九窍塞、玉衣、玉猪、玉含等。汉代玉器重视玉料的选择,崇尚白玉(俗称羊脂玉),白玉制品渐趋增多,但青黄玉也大量使用。纹饰的图案以勾云纹最多,其次有卧蚕纹、谷纹、蒲纹、蟠螭纹等。布局细密兼疏,纹样十分美观。纹饰的风格由抽象转向现实,一些象生类玉器具有现实感和生命力,体现出形与神的巧妙结合,这都是先秦玉器所不及的。在雕琢工艺上,在继承战国玉雕技艺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圆雕、高浮雕、透雕的玉器和镶玉器增多。琢制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极为精湛,花纹粗细并用,出现了游丝刻和毛雕。著

名的“汉八刀”就是对汉代玉器加工工艺的肯定。所谓汉八刀其实是对汉代某些玉器在雕琢工艺上的习惯称法,并不是说玉器是仅用八刀琢成的,而是指这类玉器所反应的线条简练,刀法粗旷,毛口没有毛道和崩裂痕,象汉代玉器中的玉蝉、玉猪、玉翁仲(图)就是汉八刀的雕工。

(六)魏晋南北朝玉器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低潮时期,表现在这个时期的玉器无论从品种上和数量上都比前期大为减少。究其原因,可能是:(1)这个时期的统制者倡导表俗从简;(2)不断的战争,使玉器来源不时中断;(3)佛教的兴起,工匠们大都致力于石刻佛像的雕刻;(4)生活用具多为瓷器所取代。能够确定为此时期的玉器,基本上承袭汉代风格,其品种仅见有玉杯、玉蝉、玉带钩、滑石珠、玉辟邪、玉剑饰、玉抉、玉杯、玉瑛等。其中稍有时代风格的器物仅有玉辟邪,菱形云头玉瑛和滑石猪等。

(七)隋唐五代玉器

隋唐两代,政治安定,经济繁荣,丝绸之路重新畅通,玉雕业走出魏晋时期的低谷,彻底改变了前代用玉的习惯,玉器制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隋唐出土的玉器品种主要有:玉璜、菱形云头佩、梳背式玉佩、玉钗玉戒、玉环等,著名的有李静训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盏,琢磨精细,质地温润,光泽柔和,金玉互为衬托,富丽高雅。

由于隋唐年代较短,因而出土的玉器不多。

唐代玉器的装饰和造型深受西域文化和佛教的熏染,同时也受当时陶瓷、金银器和漆器等艺术风格的影响,出现了崭新的风貌。出土玉器比较重要的有:广东韶关市西北郊张九龄墓出土的玉五角形片、玉垂云片、玉瑛、玉云形光素片。陕西西安何家村窑藏的玉带、白玉镯等。

唐代玉器上的花纹装饰与前代相比有较大的不同,谷纹、蒲纹、蟠螭纹、双身兽面纹等在这个时期基本消失,而在图案中采用生活中常见的花鸟、动物、人物等题材,细密精致,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尤其是唐开元、天宝时期,盛行胡化,中西文化交流繁荣,男效胡装,女学胡舞,胡姬压酒,胡乐当筵,风靡一时,玉器中的伎乐人物也强烈的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

五代玉器出土甚少,四川成都王建墓出土有龙纹玉带板,琢工近唐代玉带板而稍显粗旷,此外还出土有玉哀册,南唐李升墓出土青玉哀册有28片,多为长条简形,上边刻字,每简两面横穿小孔,用银丝连贯成册。合肥市西郊南唐墓出土的金镶玉步摇、银镶玉步摇,做工皆很精细。杭州三台山五代出土的两种玉片,很有代表性,其形俗称梳子背,边缘有细阴刻长线,中部雕葵花纹;另一件很少,两面雕花鸟纹,似步摇嵌件。

(八)宋、辽、金、元玉器

1.宋代玉器

这个时期的玉器一方面继承唐代的传统,另一方面开创了一个仿古的新阶段,另外还在多层镂刻方面有突出的成就,题材内

容多样,以表达人们的愿望和感情,突破了以玉材特征比喻君子之德的传统观念。

宋代玉料由西域诸国进贡,内廷专设玉作,琢制皇家用玉。宋徽宗赵佶噬玉成瘾,衣有玉束带,乐有玉罄,祭祀有玉圭、玉册,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玉。民间用玉也很盛行,出现了规模可观的玉雕市场和出售玉器的店铺,如杭州的“七宝社”等。宋代兴起仿古玉器热,主要仿制汉代玉器,故有“唐仿战国宋仿汉之说”。当时也把古玉作为财富收藏或作为互相馈赠的礼品。宋代常见的玉器有:玉带饰、玉鸟绶带街花饰、街蜻蜓饰、街草饰、折技花、折技花纹,鬼游荷叶佩、童子戏莲佩、玉鱼、玉飞天等。

2.辽代玉器

辽代玉器的形制近似唐代。内蒙辽墓出土有玉带板和玉飞天,玉带板上饰花瓣纹,玉夸上按一定形状镂空透眼,极具民族特色。玉飞天面颐丰盈,厚耳大髻,巾带飘逸,带裙跣足。通体镂空隐起,细部用纤阴线雕饰,流畅遒劲。

3.金代玉器

金代玉器构图精巧,刀法闲熟,多取材于自然界中的树木花鸟虫鱼,图案新颖,别开生面,采用凸雕、透雕等技巧。常见玉器有鹘攫天鹅和山林群鹿熊虎佩等。表现女真族人春秋捺钵的习俗。

4.元代玉器

元承汉制。元代生产的玉器主要讲究实用,大致有实用器和

佩饰两类。食用器有各式玉杯、玉海、玉樽等;佩饰器则有玉器、玉带钩、玉帽统、玉发簪、玉带扣等。另外,尚有文房用具的玉墨床、玉臂搁、玉押、玉炉顶等。制作上,元代玉器只强调器物表面的完善,而在内部则较粗糙。

(九)明清玉器

1.明代玉器

明代玉器在新疆的大量玉材向关内输送的条件下得到了很大发展。明代皇家用玉由御用监制,并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设玉肆。当时北京、扬州、苏州等地,玉雕业都很兴旺。苏州的玉雕工艺为全国之首,其中尤其是苏州的专诸巷,名匠荟萃,技术精绝,流芳千古的琢玉大师就是其典型代表。

2.清代玉器

清代玉器是中国封建社会玉器最繁荣的时期。清代初期的顺治、康熙年间,逐渐淘汰了明末玉器中粗制乱造、格调不雅的缺陷,玉器制作出现了精致典雅的特点。但由于玉材产地战乱不宁,和田玉来源束缚了玉器工艺的正常发展,因而这一阶段出土的和传世的玉器都不多见。

至乾隆年间,各地叛乱均已平息,社会出现安定,经济走向繁荣的局面,因此,玉雕行业得到了转机和较大的发展,另加上乾隆皇帝爱玉成癖,这更促进了玉雕业的繁荣和昌盛,因而这一时期的玉器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大玉雕重达万斤,小玉雕仅有寸许。并在全国形成了苏州,扬州和清宫

内务府造办处三个琢玉中心。苏州玉器的特点为精致秀媚,扬州玉器的特点为豪迈劲健,宫廷玉器则溶苏、扬特点于一体。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开创了应用翡翠作为玉料的先河,因此,开创了中国玉器制作业的新篇章。

清代宫廷大量的藏玉是清代琢玉匠聪明和智慧的结晶,它留给我们的是无以伦比的艺术珍品和无价之宝。清代宫廷玉器主要表现在器物用途的广泛性及造型的多样化。按照用途和造型可分为陈设类、器皿类、佩饰类、册宝类、祭器类、神像类、文玩类、用具类和镶嵌类等九大类。

纵观中国万余年的历史,玉器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艺术品而流传于世,而且已深深地融合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并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和价值的烙印。经过历代帝王和达官显贵的使用和玩赏,鉴赏家、礼学家的铨释美化,玉器成为一种具超自然力的物品。可以这样说:在中国,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玉的存在,它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寄托。它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具显赫的地位,是其它艺术品难以代替的,因此,玉器具有极高的可研性、实用性,是人们永远喜爱的特殊文化艺术工艺品。

说玉

说玉 陈梦桐对外汉语2班摘要:“玉”字始于我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和艺术上(美)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还有“象三玉之连其贯也”,即玉象形字初意是三块美玉用一根丝绳贯穿起来,是丰型,也喻意古人用玉象征万物。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为中国深奥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历史时期。 关键词;玉、汉字、红楼梦、诗歌、历史典故、金钱 中国人的文化十分丰富,例如书法、中医、针灸、茶等,从这些文化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而玉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历史悠久,代表了品德高尚、美好与尊贵,显示了中国人对于美的追求。 根据我国历史学家的研究,如果仅从文字的出现作为文明发生的起始标准,甲骨文当属我国最早的文字,距今3000多年。而如果以玉文化这一中华文明的特殊标志作为起始的标志,则可追溯到8000年以前的兴隆洼文化。在红色文化遗址的一座墓葬里,考古学家发现墓中部落首领全身都佩戴着玉做的首饰。这就证明了远古时期,华夏先代就凭着精雕细琢的玉器来实现通神、通天的神话梦想,一套有关玉的信仰和礼仪传统也呈现在当代人面前。 首先,从汉字的角度来推断中国人玉文化的审美情趣。在古汉语中,“王”和“玉”本来是同一个字。最早是没有“玉”字的,只有“王”字,“王”有三中读音,其中一种就读“玉”的音,所以现在“王”字旁的字就和玉有关。 比如“珍”,代表非常稀有而精美的宝玉,常用于比喻贵重的器物和人才;“玙”字,是君子佩戴的一种美玉;“琩”字,是古代宗庙祭祀时所用的玉器,是一种带勺的玉圭,可以用来盛酒灌酒;“玱”字,是玉器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也形容声音美妙好听;“玥”字,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珠;“珈”字,是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头饰;“珰”字,是古代妇女戴在耳朵上的一种玉石;“铮”字,是玉器碰撞发出的清脆的声音,也形容悦耳美妙的琴声、雨声或水流声,等等,还有很多斜玉旁的汉字。 从这些汉字中,我们可以发现,斜玉旁的字的含义都很美好。不管是用来祭祀的玉还是君子美人佩戴的玉,都是珍贵精美的。祭祀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仪式,而玉在祭祀中被作为装酒的仪器,可见玉在古人心中神圣的地位。另外,古代道德崇高的人才可被称为君子,玉为君子所佩戴,可见玉是作为一种道德高尚与尊贵的象征。 再从文学作品中来研究玉。比如,现在的“红学”很热,但对于不懂玉文化的人来说,读懂《红楼梦》并非易事,因为书中很多人物都与玉字相关,像宝玉、黛玉、妙玉等“玉”字辈的人物,以及由玉衍生出来的“王”字辈的人物,例如贾瑞、贾珍等。书中最后宝玉与宝钗的结合,而非黛玉,其中就有中国人信奉的”

中华古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11.1 概述 玉在中国起源之久,可能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的。据考证,全世界最早认识石头,对它作出分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把石头中具有最美的一类叫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曾影响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历史等著作。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鉴赏中国古代玉器,我们不但要欣赏它们的工艺价值,更要研究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本章有必要向鉴赏者就中国古玉及玉文化基本内容作简要介绍,目的是引起鉴赏者对中国古玉及玉文化的兴趣和重视。 11.2 中国古玉简介 11.2.1 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 从今天的宝玉石学的角度讲,玉石是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能用来雕琢玉器工艺品或做其它珠宝饰品的多晶质、隐晶质和非晶质材料的总称。但在古代,由于缺乏对玉石自然属性的了解,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社会属性,因而,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与今天相比差别较大,究何所指,有时难以决断。但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和理解有下列几个特征。 1、以色辩玉 玉石被中国古代称为“美石”,美与不美主要表现在颜色上。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古人不可能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和公认为依据,因此以色辨玉必然是古人识玉的一大法则。例如章鸿钊所著《石雅》中清楚写到:“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质。其色相似者,其名恒相袭”。其它描述玉的古籍,如《渊鉴类涵》、《潜确类书》、《玉纪》等均将颜色作为辨别玉和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玉与器同称 中国的文字,往往一字多义,古文尤甚。一个“玉”字,按传统习惯的用法,是包含了玉石和玉器两方面的涵义。玉石是未经雕琢的原料,玉器则是已经琢磨而成的器物。这两个概念照理说是不可混用的,但在古籍之中,却大多是用一个“玉”字概括之,说玉石是它,说玉器也是它。玉与器同称这种现象跟古人对玉崇拜的起因和心理有关,玉为人所爱,首先就在于它的优良品质,无论琢磨也好,不琢磨也好,发挥作用的是其美质,所突出的也是其美质。《礼记·效特性》曰:“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玉之美,在其质,由其质”。正因为古代人们较看重玉石和玉器的质,故琢磨与未琢磨就不那么重要了,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当时的认识水平。

中国玉文化发展史

中国玉文化发展史 玉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在2000年前的内蒙古查海兴隆洼文化遗址的一对白色玉块表明距今约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玉业的萌芽与建立。从旧石器时代到现在,玉文化一直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但是按照统治阶级使用玉的用途来分,中国玉的发展可以分为神玉、王玉、民玉。按种类来分中国“四大名玉”,是指新疆产出的“和田玉”、辽宁岫岩产出的“岫玉”、河南南阳产出的“独山玉”、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和在清朝慈禧后盛行的缅甸“翡翠”。 旧石器时代到周时期,玉都是被人们奉为巫玉,它被当作一种巫觋祀神,沟通天地人的媒介。玉具有通灵的法力,因为它是神灵、天地、祖先神奇法力的象征。因此玉在我们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中可谓是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推动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的力量就是神明。那时候的玉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祭祀天神。所以这个时期的玉被认为是神玉的存在。 而后的封建皇朝里,玉成为了王玉。是封建礼制的一种工具。这时候的玉是历朝历代的王公贵族的宠儿。玉不再只是用于祭祀天神,玉成为了封建礼制里德的载体。统治阶级给玉赋予了非常多的美好寓意。玉是“石之美者”,玉有“六德”。这使得玉得到了王权和士大夫儒士的喜爱。将玉来表达自身的品德的高尚,代表国家的形象。在清朝时英吉利使者访华,清朝就赠了玉如意给使者。这代表了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也代表了中国是一个爱玉之国。同时,玉也是皇权的象征,从秦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而且玉也是政治的象征,春秋战国就有“六瑞”的使用规定,6种不同地位的官员使用6种不同的玉器,即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唐代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的制度,如玉带制度。 随着朝代的更迭,人民不变的不仅仅有中华的文化,还有中华人民对玉的喜爱。因为玉代表了“六德”是儒士的风雅之物,同时玉也有吉祥祥瑞之意。人们认为玉具有超自然的力量,认为将玉制品供人佩饰或使用,可增加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抵抗力量,防御邪气的侵袭,扫除鬼祟的祸患,保障人和物的安全和吉祥。同时相信玉有使人长生不老的功能,相信通过食玉和服用玉类可以实现永远年轻的目的。这一观念宣扬和使用得最多的大约要推道家的学术和法术了。但是其实要用玉达到保健作用,必须用玉做餐具才可以。随身佩而且随着历朝玉雕技艺的改革创新,玉饰品一直是人们的主要饰品之一。玉镯、玉簪、玉佩、玉冠等等,而且造型多种多样。而且玉在中国的价值一直很高,金玉金玉,古代因为玉的挖掘的运输的困难,使得玉的价格不菲.现在因为玉资源的日益匮乏,使得玉的价值越来越高。现在玉的价格比清朝时期高了千倍不止。同时随着时代的改变,玉也开始在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所以直到现在,玉,这个中华民族的精灵,成为了民玉。这不是玉的地位下滑,反而是一种升华。现在的玉不是祭祀神明的工具,不是皇权的象征,而是美的象征,民族的象征,历史的印记。 玉随着中华原始文明诞生,她一直都在中华历朝历代的历史中存在着。中国的文字几经变化,中国的道家、墨家、儒家、法家,各大学派都衰弱或者湮灭了,多少书画作品都不见踪影。中国这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她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中,玉文化一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即使古时人们喜爱的和田玉已经越来越少,四大名玉已经有后起之秀----翡翠。美玉,可以分为A货、B货、C货、B+C货。

玉石与中国文化

玉石与中国文化 [摘要]玉石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她似乎是最能代表中国人性格的。玉与中国古代生活息息相关, 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它的用途广泛, 从中我们可以窥视玉文化的灿烂辉煌。 [关键词]玉石中国文化 [正文] “玉是远古人们在利用选择石料制造工具的长达数万年的过程中,经筛选确认的具有社会性及珍宝性的一种特殊矿石”。《说文解字》释玉为“石之美者,玉也”《辞海》则将玉简化地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这几种说法就是我们今天广义上所说的玉,它不仅包括和阗玉、翡翠,而且包括岫岩玉、南阳玉、水晶、玛瑙、琥珀、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等其它传统玉石。因此,中国玉的定义,不能单纯地依赖现代矿物学的标准,而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尊重传统的习惯,把广义的玉作为我们研究玉器、玉文化的对象。关于玉器的概念,我们认为,广义上的玉器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材料上符合“美石”的要求;二是在形制上具备典型玉制器的基本样式;三是制成的玉器必须是由制玉的特殊制作方法如碾磨、钻孔等技术完成的,而不是一般的制石工艺所能完成的。 《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玉”的:玉,石之美,有五德;泽润以温,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之中,义之方也;其声舒畅,尃以远文,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凡玉之屬皆从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玉集中了人类所具备的高尚品质——仁、义、智、勇、洁。因此对于玉,我们油然而生一种敬慕之情。那么古人为什么将玉描写得那么好呢?我们知道,玉是一种细密、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是石中的极品,有着不言而喻的质感和美感,因而十分符合古人的审美情趣与伦理道德,从而被视为珍宝,进而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具有巨大的作用。上古时,我们的祖先由于生产力低下,对自然科学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认为一切是由神主宰的,人们拜祭神灵,求助于神灵来征服自然。玉,石之美!,因此被看做最珍贵最高尚的器物并以之作为祭神礼器。 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正是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玉文化体系,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生产工具或武器。据文献记载,处于中原的仰韶文化、处于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和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出土过玉制的凿、矛、斧、锛、铲、纺轮等生产工具,有的带有使用痕迹,说明它曾用于生产或战争。祭器。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制祭器占据了极

中国文化英文系列讲座

中国文化英文系列讲座学习总结 学习中国文化英文系列讲座课程,的确让我受益匪浅。以下便是我对各讲的学习总结。 第一讲《汉字中的文化》旨在使学生了解汉语书面语——汉字,以及汉字的历史发展、目前的使用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讲座介绍了汉字自甲骨文到现代文字的演变过程,以及汉字的书写方式,包括繁体字与简体字的使用,汉字的构成方法、汉字作为至今仍在使用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门语言的秘密,以及汉字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等,目的是使国际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汉字的一些深层面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第二讲《汉语的颜色意蕴》系统梳理了颜色在中国语言文化中的特殊意义,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重点介绍不同颜色在汉语语言表达中特殊搭配及其产生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背景,使汉语学习者理解,颜色表达在汉语与文化学习与应用中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Color in life;color and their interpretations;color in Chinese culture and language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对white war, white hands, red-hand, the yellow spring,红尘,红茶,红豆,红脸,黄金时间,黄金地带,黄金周,黄色小说,黄色电影,黄河,绿色食品,绿色科技,绿色办公,绿色旅游,青丝,青衣,青梅竹马,青云直上等些词的文化意蕴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 第三讲《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及其现代阐释》说到中国饮食文化源远电影流长,博大精深。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说明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基于这种认识,该讲座重点介绍中国的传统菜系和特色食品,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其中的哲学理念以及中国人独特的饮食习惯和礼仪方式,由此生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体悟。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the philosophy of Chinese food:freshness, color, texture,以及从东南西北的方位来讲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南北地域差异,中国菜的特点及其各大菜系,除此之外,我还学习到了一些餐桌礼仪,也了解到了一些节日时所需准备的一些特殊食物。 第四讲《中国玉文化中国》讲到人崇尚玉,对玉的情结不仅仅是因为玉具有很高的物质价值,更因为玉在精神层面几乎吻合了中国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期待。本讲通过介绍玉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分析它和中国传统哲学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玉作为象征,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在汉语中,“玉”字被广泛使用的情况,使汉语学习者了解玉文化,进而加深中国文化的理解。也使我们对玉的价值,玉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意识到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以及它的现实作用。例如:2008 年奥运会金牌上的玉的使用。 第五讲《儒家文化中的孝道》强调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儒家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本讲座主要从孝道在儒家文化思想中的重要性、行孝的阶段、行孝的方式、对儒家孝道的客观评价等四个方面探讨孝道。最后的结论是儒家孝道优缺点并存,中华儿女应该传承、发扬其优点,摒弃其缺点和不足,让孝道发扬光大,使其体现其价值。儒家孝道与崇尚个体自由、人权、人人平等的现代世界普世价值有重大冲突,因而,维护父子、君臣、男女三大不平等人际关系的传统儒家“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断裂不可避

浅谈玉文化

浅谈玉文化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浅谈玉文化 在中国古代艺术的百花园中,玉器的历史之长、材质之富、品质之佳精、形态之丰、用途之广,令其他文化艺术难以与之媲美。 众所周知,陶器的出现是古代文明发端的重要标志之一。玉器的起源比陶器还要早,它是人类长期使用的石制工具的衍生物,是人类对矿物知识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谈到玉,就不能不提到和田玉,和田玉是中国最着名也是最受人们喜爱的玉。和田玉产于昆仑山,是昆仑玉的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再加上卓尔不群的品质和特性以及开采难度大,和田玉成为琢玉行业中的首选材。一部和田玉史,也是一部中国玉文化史。和田玉在中国玉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无可替代得地位,国家稳定,经济繁荣,和田玉交易就活跃,琢玉业就繁荣历史上春秋战国、汉唐时期,以及清初康乾盛世,都是中国玉文化发达的时期。新中国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力强盛,人民富裕,和田玉文化又活跃起来,成了经济发展的象征,文化繁荣的标志。反之,国家动荡,经济凋敝,文化衰退,和田玉就萎缩,和田玉成了中华民族、华夏文化兴衰的晴雨表。 中国古代玉器宝库中有许多造型独特、形态别致、功用特殊的玉器,有的还成组、成套或配套使用,以“六器”、“六瑞”最为典型,影响也最大。“六器”就是中国古代的六种祭玉。《周礼春官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虎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可见,古代“六器”是指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虎、玄璜这六种。它们不仅有明确的形态,还有色泽的要求。古代之所以使用六器祭祀天地四方,有一套说法:古代统治阶级为了讨好神明祖先,贿赂诸神,用玉献祭,把它作为沟通生灵与阴间神灵的法物。“六瑞”,就是古代的六种礼玉。《周礼春官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说文解字》中释:“,瑞,以玉为信也,。”瑞是古时用玉做成的器物,作为封官拜爵之凭据,所谓“以等邦国”,是王以下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爵位,在君臣相见或诸侯互访的时候,所执的玉器要对应爵位的高低。很明显,“六器”是合乎礼制的、有政治功用的玉礼器。1 中国玉器八千年经久不衰,发展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艺术。中国人将玉德比拟人的道德品行,将玉人格化,以此作为评价、判断一个人行为善恶、品德高低的标准。能将玉从石头中分辨出来,是普通的贫民工匠,而能将玉从理论上加以道德阐述的,则是儒家学者,玉德一直影响着中国玉器数千年的发展。玉不隐所短,表里如一,象征人光明磊落,玉绚丽俏美,象征人追求美好生活,玉数千年不朽,象征人有坚定的信念、理想和目标。对玉的推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玉器在中国文化上的重要性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一是对政治、礼仪、工艺、宗教、信仰、习俗、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没有任何古器物能与玉相比,而是自新石器时代一直绵延至今的灿烂的八千年华夏文化,唯独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重要文物 ——对外汉语教师考试资料(沈阳环宇世纪教育)全世界有三个地方以玉器工艺闻名——中国、墨西哥和新西兰。其中以中国最为源远流长,中国不仅在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玉器,而且也是唯一将“玉”与“人性”相结合,是玉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 我国著名的玉器文物有以下几种: 玉猪龙红山文化中华第一玉龙 玉猪龙的背部均有一两个对钻的圆孔,似可作饰物系绳佩挂。据出土时成对位于死者胸前的情况看,用作佩饰的可能性极大。但高度达15厘米以上的大型玉猪龙,就其重量来说已不适合佩带。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玉猪龙不仅仅是一种饰物,而应是一种神器,一种红山先民所崇拜的代表其祖先神灵的图腾物。这头玉猪是红山文化的象征,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玉兽面纹琮良渚文化玉琮王 1982年江苏省武进县寺墩墓葬出土。玉料呈青色,器体为方柱形,上大下小,中心有一对圆形穿孔。外壁共分十三节,每节以边棱为中线,以每平面中间的凹槽为栏隔,各组成四组相同的简化变形兽面纹。此器体长厚重,为良渚文化中长条形玉琮的典型代表作,被誉为“玉琮王”。 含山玉版仰韶文化最早的河图洛书 1987年6月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玉版的八方图形与中心象征太阳的图形相配,玉版上八等分圆的作法可能与冬、夏二至日出、日落方位及四时八节有关,并且符合我国古代的原始八卦理论,玉版四周的四、五、九、五钻孔之数,与洛书“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相合。 由于易经为中国文化之源,河图洛书又是易经之源。含山玉版玉龟被解读为洛书的母本,所以玉版玉龟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镇国之宝”。 玉凤妇好墓中国第一凤 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黄褐色,镂空雕刻。形状为侧首回身状,头似公鸡,头顶有齿脊状冠。圆眼,尖喙,胸部向外凸起,与尾连成弧线形。短翅长尾,尾翎分开两叉。爪卧胸下,背中间有一突,突中有一小圆孔,可佩带。翅膀上雕刻四条阳线以饰翎纹。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制作精细。被誉为“中国第一凤”。 玉鹿晋侯墓西周 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3号墓出土,黄褐色,扁体片状。呈站立状。长角粗壮,分两杈向左右平展,前杈上扬,卷成两个大圆孔,后杈向后勾曲。臣字目,大耳,吻部

源远流长的中国玉文化论文

源远流长的中国玉文化 玉,石之美兼五德者。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 玉文化的产生。 中国玉器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进人新石器时代之后,人们在选择、打制、琢磨石器的过程中,更进一步认识了比一般石材质地优良的“美石”,便用它制成工具和装饰品。当时,玉器尚与石器混存。随着文明的起源和社会形态的演变,在新石器时代中到晚期,玉器逐渐具备了特殊的社会功能,使它最终从石器中脱离出来而独立成为一种物质文化形态。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过:“上万年的文明启步。…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兵器、礼器是它们的物化标志,玉器是决不亚于青铜器的礼器。八千年前的玉器已发现多处,它们的源始应不下万年。它们的形制,有的直接延续到商周。”这个论断是纲领性的。 玉器的出现,为玉文化的起源拉开了序幕。 玉文化的起源,需要两个必要的条件:其一是社会生产

技术的进步;其二是社会形态的演进,即从原始社会向国家——文明社会的转变。这一历史阶段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此阶段,农、牧业分工和手工业分工已经完成,并出现了脑力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原始宗教和祭祀活动频繁,部落之间的战争已变成掠夺财富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之下,玉文化应运而生。 玉文化的发展。 玉文化在我国的发展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历史发展源远流长。玉是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孕育而生,自古就被人们奉为吉祥的象征,玉有辟邪挡煞,平安健康的美好功效,在如今这个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端的时代,特别玉石资源稀缺开采不易,所以在如今的市场上翡翠、和田玉之类的玉器极受大众欢迎,看淘翠网上的翡翠卖的如此火热便知,今年翡翠价格走势呈不断上升趋势,和田玉的价格也一路狂涨,这些珍贵的玉器具有相当大的投资和收藏价值,因此玉便成了如今许多收藏家的宠儿。大家可还记得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徽宝,它见证了古老的玉文化和现今奥林匹克人文价值的结合,虽然古老但又年轻充满活力的玉文化的有力证明。玉的儒家伦理学分别代表仁、义、智、勇、洁“五德,更是对我们如今的道德、素质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可见玉文化的发展在我国是伴随着许多传统文化共同发展进步的。关于玉文化的发展我们大致可以把他分为三个阶段来了解。

中国玉文化

中文摘要: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了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器是中国之粹,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结晶,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持续不断、连绵发展长达万年之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为中华文明的诞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关键字: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基石;红山文化;四大名玉 正文: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从出土玉器考证,公元前四五千年前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黄河时代距今8000-4000年之间,此后玉器与钢器并用了约1000年,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可见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很广,蕴量丰富。昆仑-祁连山、东北-内蒙、秦岭、天山-阿尔泰山、阴山、喜马拉雅山及东南沿海等地是我国宝玉石资源主要成矿带。目前已发现各种玉石170余种,其中软玉、硬玉等高档玉9种,其他为中低档玉,印章石和彩石。最著名的是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玉和湖北绿松石,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1.新疆和田玉:又称和田软玉,主要矿物组分为透闪石。和田玉引领了中国几千年的玉文化,是中国古代的当之无愧的“玉石之王”。特点:“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脉理紧密,声音洪亮” 2.河南独山玉:因产于河南南阳独山得名,又称南阳玉、独玉,属于一种蚀变辉长岩。特点:独山玉色泽艳丽且颜色比较丰富杂,有白、绿、黄等色,硬度高。 3.辽宁岫玉:又称岫玉,产于辽宁岫岩县得名,属蛇纹石质玉石。特点:多呈绿色至湖水绿色和白色等,具备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 4.湖北绿松石:绿松石是深受古今中外人士喜爱的古老玉石之一,远在新石器时期就为人们所饰用,中国清代称之为天国宝石。特点:呈淡天蓝色蓝到深蓝色,也有绿色和浅黄色等,不透明,具有油脂般细腻的色泽。 说到中国的玉文化,不能不提的是出土“中华第一龙”的红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一定是古玉,古玉一定要玩,而且必须多玩,才能使中国古玉得以还原。古人这样、玩玉。称为“盘玉”。凡出土的古玉,多数有色沁,但暗淡不显,因此以、还原为贵。如果得到一块真旧而有多种色沁的古佩玉,藏而不玩,则等于暴殄天物,得宝如得草而已,通常出土的中国古玉,因为出土的地点不同,所以蚀锈和色沁的性质亦不同。比方,南方出自水坑的,或地气特别潮湿、地层特别多积水的,出土的古玉就多水锈。北方出

玉文化鉴赏小论文

——玉有五德: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 中国是美玉之国,玉器是华夏民族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灿烂光芒贯穿中华文明的全过程。在人们心中,玉是美好与高尚的象征。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人皆爱玉,玉作为文化和艺术具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琢磨、收藏、鉴赏。 “玉”字始于中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鸿门宴》、《弄玉吹箫》、《女祸补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贾宝玉、林黛玉,还有多少年读不厌一部感人至深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这块玩石美玉里了,对玉的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深深的根。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和艺术上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因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所以君子爱玉,希望在玉身上寻到天然之灵气。玉乃石之美者,色阳性润质纯为上品。宝石也如此。其价值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成份,翡翠白玉中不值钱的为多数。如同人一样,哪个民族都出英雄。好玉乃石之珍品。 真正的玉有软、硬两种,平常说的玉多指软玉,硬玉另有一个流行的名字——翡翠。软玉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硬度6.5,韧性极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纤维状晶体集合体。硬玉为钠铝硅酸盐,硬度6.5-7,半透明到不透明,粒状到纤维状集合体,致密块状。两种玉外型很相似,硬玉的比重(3.25-3.4)大于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演讲人:叶舒宪地点: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30日 15 版) 叶舒宪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贵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1996年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历任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英国学术院、剑桥大学访问教授,荷兰皇家学院访问教授,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台湾中兴大学客座教授。主编有20世纪国外文艺学丛书,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丛书,文学人类学论丛、神话历史丛书。著作有《中国神话哲学》《〈诗经〉的文化阐释》《〈庄子〉的文化解析》《熊图腾》《现代性危机与文化寻根》《文学人类学教程》等三十余部。社会兼职有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等。 辽宁牛河梁女神庙出土熊下颚骨

良渚文化透雕玉神徽 殷墟妇好墓出土青铜鸮尊

恍惚通神的红山文化巫觋玉像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曾经用一分为二的方式来划分现实社会中的人群——“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这里可以将“上智”解释为代表社会统治阶层的知识分子,将“下愚”理解为被统治的平民百姓。孔子说的“不移”,意味着他所认识到的社会结构具有二元对立的特征,且永恒不变。 1956年,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提出一对类似于“上智下愚”的文明结构概念,叫做“大传统和小传统”。大传统指代表着国家与权力、由城镇的知识阶级所掌控的

书写的文化传统;小传统则指代表乡村的,由乡民通过口传等方式传承的大众文化传统。他的这种二元区分很快被学术界接纳,并且在运用中改称“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 针对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和多层叠加、融合变化的复杂情况,倘若既剔除孔子上智下愚二分法的价值判断色彩,也不拘泥于西方人类学家的雅俗二分结构观,可以把由汉字编码的文化传统叫做小传统,将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视为大传统。这样,从文明史的角度判断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有一个容易辨识的基本分界,那就是汉字书写系统的有无。如此划分,将会有助于知识人跳出小传统熏陶所造成的认识局限,充分意识到传统是历史延续性与断裂性的统一。 如何认识中国文化大传统 新兴的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等学科倡导实地考察的田野作业方式,打开了突破小传统局限的知识新格局。几百万、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山河大地也可以当作一部大书来看和读。《论语》中有一句话叫做“何必读书,然后为学”,一语道出原始儒家知识观轻视小传统而牵挂大传统的初衷。一部《论语》,生动显示着“子曰诗云”的教育方式,却没有“子写子著”一类的表述,这就清楚地显现出儒家思想的发生之根,与基于口头文化的大传统息息相关。孔子本人唯一可信的传世之作《论语》并非出于他的写作,而是出自孔门弟子的隔代追忆。 由于司马迁对文献小传统之外的大传统文化信息的关注和收集采纳,使得《史记》开篇讲述的“五帝本纪”成为可能。而这一部分始于黄帝炎帝的传说时代历史,原是孔子孟子等儒家圣人所不讲的,相关的文字记载也很少。司马迁能够超出官方书本记录的小天地,到民间口碑传说的大天地中采集更加古老的素材。从篇后太史公的自我表白不难看出,司马迁交代自己曾经西至崆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所到之处,常常听到当地长老口述的黄帝和尧舜事迹,所以他确信这不是个人的想象和虚构。比如说炎黄大战的传说:“黄帝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黄帝大军居然由六种猛兽构成,其中的前四

古玉及玉文化

第11章中国古玉及玉文化 11.1 概述 玉在中国起源之久,可能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的。据考证,全世界最早认识石头,对它作出分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把石头中具有最美的一类叫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曾影响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历史等著作。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鉴赏中国古代玉器,我们不但要欣赏它们的工艺价值,更要研究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本章有必要向鉴赏者就中国古玉及玉文化基本内容作简要介绍,目的是引起鉴赏者对中国古玉及玉文化的兴趣和重视。 11.2 中国古玉简介 11.2.1 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 从今天的宝玉石学的角度讲,玉石是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能用来雕琢玉器工艺品或做其它珠宝饰品的多晶质、隐晶质和非晶质材料的总称。但在古代,由于缺乏对玉石自然属性的了解,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社会属性,因而,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与今天相比差别较大,究何所指,有时难以决断。但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和理解有下列几个特征。 1、以色辩玉 玉石被中国古代称为“美石”,美与不美主要表现在颜色上。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古人不可能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和公认为依据,因此以色辨玉必然是古人识玉的一大法则。例如章鸿钊所著《石雅》中清楚写到:“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质。其色相似者,其名恒相袭”。其它描述玉的古籍,如《渊鉴类涵》、《潜确类书》、《玉纪》等均将颜色作为辨别玉和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玉与器同称 中国的文字,往往一字多义,古文尤甚。一个“玉”字,按传统习惯的用法,是包含了玉石和玉器两方面的涵义。玉石是未经雕琢的原料,玉器则是已经琢磨而成的器物。这两个概念照理说是不可混用的,但在古籍之中,却大多是用一个“玉”字概括之,说玉石是它,说玉器也是它。玉与器同称这种现象跟古人对玉崇拜的起因和心理有关,玉为人所爱,首先就在于它的优良品质,无论琢磨也好,不琢磨也好,发挥作用的是其美质,所突出的也是其美质。《礼记·效特性》曰:“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玉之美,在其质,由其质”。正因为古代人们较看重玉石和玉器的质,故琢磨与未琢磨就不那么重要了,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当时的认识水平。

玉器文化的心得体会

玉器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一:浅论玉器文化中的艺术 浅谈玉器文化中的艺术内涵 【摘要】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尊贵、美好、道德、地位的象征。玉堪比君子德行,空灵莹润,是最有价值的收藏品之一。玉器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是研究人类文明的重要史证,笔者从出土玉器的外观造型浅谈玉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并且从道家和儒家的角度来分析玉是如何从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今重要的艺术收藏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关键字】玉器文化艺术内涵 中国的玉器文化拥有7000多年的历史留痕,玉器文化的传承从未断层。玉,寓意着中国的传统美学,象征着美好生活,意味着吉祥幸福。《礼记·曲礼》中有这样一段话”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玉,还是一种品德和地位的体现。 一、玉器外观造型的文化蕴意 玉器的外观与时代工艺水平以及当时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玉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映射了时代变迁的痕迹。从旧石器时代形象象征的玉器、新时期时代当作生产工具和武器的玉器、周王朝用于礼仪的玉器、西汉用于辟邪和容器的玉器、隋唐代表官阶高下的玉器、宋代融入生存意识的玉

器、明代融入工艺美术的玉器、清代涉及广泛领域的玉器。 起初,由于工艺美术制作水平的限制,玉器仅仅只能作简单的碾磨,制成简单质朴的玉斧、玉铲,在当时的条件制约下,生产资料极度匮乏,玉器倾向于成为生产工具来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玉器的外观朴素,薄厚不一,造型不规则,反映了原始时期生存条件恶劣,人类在各种生存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极其艰苦的生存和发展,当时的玉器反映了人类为了生存和繁衍而作出的一系列努力。 玉刀、玉戈等玉质武器的出现,造型、雕琢、钻孔、抛光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此时的玉器形象意味着人类已经战胜了大自然对人类繁衍的制约,阶级和国家开始出现,人类族群内部开始争夺生产资料和土地资源,大规模战争开始出现,形成的奴隶制度促进了手工业下制玉工艺的显著发展,玉器制作工艺开始走上正轨。 玉制礼器的出现,并将玉赋予了“德”的理想和内涵,玉器开始真正意义上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成为“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开辟新社会秩序的象征,也奠定了后世以《周礼》为古玉研究的理论基础。玉器成为当时人人佩戴的装饰品,成为深入人心教化民众的化身,这种观念上的转变使得玉器使用范围极剧扩张,选玉和制玉的技术远超以往。 用于殉葬的“明器”出现,明器意味着当时的人类已

中国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文化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而由于玉的外表及色泽,人们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中国玉作为中华民族的先民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在这个漫长的筛选过程中,“昆山之玉”也就是“和田玉”成为公认的“宝玉”、“真玉”。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石来源约有一百余处,中国历史上在用玉制度方面早已体现出真玉、非真玉的界定。帝王是中国古代最高阶级,和田玉在成为真玉的同时,也就成为帝王用玉。此后,经过无数的岁月,和阗玉方才走入民间。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石”。它象一颗明珠,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重要象征之一。和阗玉与中国文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谓渊源深远。我国考古学者最新研究考证并提出了中国在石器和青铜器、铁器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玉器时代是中国文明的起源时代。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运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即是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和田玉在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田玉历来是中国各民族友谊的象征物,和田玉作为历史的鉴证,雄辩地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殷商开始,以和田玉为主体的玉器工艺美术新时代登上了华夏民族的玉坛,才出现了称誉世界的“东方艺术”,才形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玉器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珍贵遗产。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民族爱玉心理,“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李约瑟)。历代诸子百家以儒家学说诠释和田玉并赋予“德”的内涵,于是,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之说广泛传播,并被全社会所接受,成为我国玉器久盛不衰的精神支柱。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观念把玉和德结为一体;同时,又将玉与君子结缘,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独特玉意识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思想建树,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中国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许多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中国玉文化的辉煌不亚于伟大的长城和秦代兵马俑的奇迹。玉文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1]。内涵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文人墨客及他们笔下的辉煌巨作。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

石文化与宝玉石鉴赏(3)

“爱课程网络课程”大作业 班级:姓名:学号: 课程名称:石文化与宝玉石鉴赏 作业题目:论中国玉文化的理解 摘要:几千年来,中国人喜玉、爱玉,和玉有着不解之缘。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处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接受人的崇拜。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关键词:玉文化文化内涵文化影响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它文明的显著特点。因此,玉于古代中国所产生出来的精神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特例,是东方生动精神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物质的根基。中国人把玉看作是结晶,用作人神心灵沟通的介质,使玉具有了宗教象征意义。同时,玉在丧葬的特殊的作用也使玉具有了神秘无比的宗教象征。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品德,所谓作为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歌颂崇尚,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宫苑帝王的玉制品被看作是彰显身份等级地位代表,成为维系统治秩序社会礼制构成的重要部分。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玉器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重要的遗存,在中国各地区有分布广泛,更在社会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某些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从而在中华文明史上形成了经久不绝的玉文化传统。中国产玉的地点有两百余处。中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玉国,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经过数千年的开采利用,有的玉矿已枯竭,但一些著名玉矿至今仍在大量开采,为中国玉雕艺术的向前发展,提供源源不尽的原料。孔子说玉有十一种品德,把玉拟人化了仁、知、义、礼、乐、忠、信等品德。这种看法虽然有点过份,但它代表了儒家对于玉的看法和认识,强调而在其内涵可玉的美贵不在外在的与人的精神世界息息相关并彼此相通。君子比德于玉,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征。人们赋予玉以人格化、德行化的内涵。由于玉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道德使玉成为君子的化身,因此君子必须佩戴它。成为一时的风尚,君子佩玉,无故不离其身。由于玉的直观美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所以"玉"就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诸如:比喻人的品格为"玉洁冰清",形容人的像貌为"玉容"、"玉貌",赞赏人的身材和风度为"玉树临风"。而文学作品中用玉来形容诗文的风格和境界之美或声律之美的地方则更为常见。自汉代以后,用玉字命名也渐成风尚,玉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中国古代崇玉尚玉蔚然成风,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古人认为君子应该像玉一样拥有玉的

中国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的民族,玉器在中国的历史达7000年之久。始于新石器时代,其历史早于陶瓷、文字、绘画、雕塑、建筑、丝绸等东方文化形式,而且这七千年中几乎没有隔断过。放眼全世界,还有几个地方,像新西兰、南美几个国家,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玉文化,但兴盛一时就终结了,只有中国例外。可以说玉文化是历史最悠久、最能代表东方文明的古文化之一。以玉器为载体的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不仅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政治、经济与文化状况,更反映了人们以玉比德、陶冶情操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见证了中国人们含蓄内敛、秀外惠中的美德。在世界各国人的心目中,玉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也是最具神秘感的,他们很难理解对某种自然物质的崇拜居然能延续几千年。他们很喜欢听中国的朋友讲玉有灵性,玉能保佑主人,他们到中国来可能会买些玉,回去告诉家人朋友:“我们喜欢钻石,中国人喜欢玉。”中国人对玉非常崇拜,对玉怀有一种特殊而又神秘的情感,把玉象征为坚贞与高贵,赋予了它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西方人用钻石代表永恒,东方人用翡翠代表精神和艺术。 玉是自然界中美丽的石头,从地质学的科学角度认为,玉石是地球岩石亿万年的演变之精华,其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现代考古发现的玉器件最早出现在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其用途多为兵器、佩饰、具器等,具备了人类所想望的温文、宁静、含蓄、纯洁、坚贞、正气等美好品性,在中国人眼里是民族的精魂,是至高无上的宝物,是大自然对人类最美好的馈赠,世世代代倍受中国人的重视。 我们的祖先喜欢用玉来形容人的人格和品质,他们将玉人格化,称其具有仁、义、智、勇、洁等五德,什么是玉的“五德”呢?“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其内部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之人;“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气;“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表明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 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金玉满堂”极言财富之多。金枝玉叶,是皇族后裔的专称。玉,还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也常用它来比喻贞操、节义,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