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一课时

1、运用地图识别黄土高原的范围,认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2、了解黄土高原的风土民情

教学过程

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________地区。

2.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辨别其分别在黄土高原的哪个方位?指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区:

3绘制黄土高原轮廓图,并填出黄河、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

学习任务一:文明的摇篮

1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_,西至_________,南连_________,北抵_________。跨越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等四省区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_______带;从季风区看,属于___________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阶梯。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区内黄河的两大支流是和。

3黄土风情: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

其原因是。

是一种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陕北民歌

4按照“风成说”的原理,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什么风带来的?()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学习任务二:风吹来的黄土

读课本27页活动题

A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B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C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

黄土高原上的景观有、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提高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东起B___________ 西至___________ 南连C________ 北抵________。跨越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等四省区。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A._________(高原) D._________ (河流)(2)写出数字代表的城市。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3)黄土高原上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____

(4)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_______带;从季风区看,属于___________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阶梯。

3、看图8.2,黄土高原的黄土厚度一般超过______米,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黄土地形景观,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黄土高原物质成因:“_______________”得到广泛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______、_______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按照这个原理,黄土高原自___________到

_____________,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5、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区内黄河的两大支流是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英文:Loess Plateau)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经103°~114°。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海拔1500到20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矿、铁矿、稀土矿储量大。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於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平坦耕地一般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不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 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每年经陕县下洩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90%来自黄土高原,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约3,000馀万吨,这也是导致黄河下游泥沙堆积,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之一。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是中国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点项目,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这种治理措施已取得重大成绩。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关中北部,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北部、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内蒙古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但由于植被稀疏,夏季降水集中且雨量大,流水冲蚀作用强,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地表支离破碎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 按地形差别分陇中高原、陕北高原、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等区。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西起日月山,东至吕梁山,南靠关中平原北部,北抵阴山,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七省(区)46 个地(盟、州、市),282个县(旗、市、区)。全区总面积63.5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千米(水蚀面积33.7平方千米、风蚀面积11.7 万平方千米),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 亿吨,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平均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年均气温6~14℃,年均降水量200~7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土壤依次为褐土、垆土、黄绵土和灰钙土。山地土壤和植被地带性分布也十分明显。 黄土高原广布黄土,厚达50至80米,陇东、陕北厚达150米,最厚的地方达200米。由于历代战乱、盲目开荒放牧及乱砍滥伐导致高原的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之黄土的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平坦耕地一般位于沟谷或小型盆地,一般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不利於水利化和机械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但是,黄土高原地区蕴藏著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等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1]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经103°~114°。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按地形差别分陇中高原、陕北高原、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等区。 平均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年均气温6~14℃,年均降水量200~7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土壤依次为褐土、垆土、黄绵土和 黄土高原 灰钙土。山地土壤和植被地带性分布也十分明显。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富含可溶性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黄土高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许多现象是黄土风成学说无法解释的。譬如,黄土中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黏土的含量却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这种自西北向东南的有规律的排列呈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而不是平面模糊过渡。这种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更像是洪水的杰作等等。为了解黄土高原的“变脸”过程,专家们特意到黄土高原西部甘肃静宁县、秦安县、定西县等地采集黄土高原6个典型地质剖面的黄土标本,从中获得了700余块孢粉样本和209块表土孢粉样本,这近千份孢粉样本大约记录了公元前4.6万年至今黄土高原植被变迁过程。通过对碳14的测量,在6个典型剖面中共测得年代34个。经过分析,专家们发现,从黄土高原采集的20克样品中最多分离出孢粉颗粒达到1112粒左右,最少的则不足50粒,显示着4万多年来,环境和植被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过程。从孢粉的分析来看,发现了松、云杉、冷杉、铁杉、栎、菊科等数十种植物孢粉的记录,专家们认为黄土高原在最初的时候并不姓“黄”,在4.6万年的历史中,有一多半的时间,黄土高原是森林和草原的成分相互消长,在这段时间里,黄土高原经历过多次快速的“变脸”———历经过草原、森林草原、针叶林以及荒漠化草原和荒漠等多次转换。黄土高原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加快了侵蚀和风化的速度,在高原周围的低洼地区堆积了大量卵石、沙子和更细的颗粒。每当大风骤起,在西部地区便形成飞沙走石、尘土弥漫的景象。 被卷起的沙和尘土依次沉降,颗粒细小的粉尘最后降落到黄土高原区域,形成了一条荒凉地带。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 然而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团的向北移动,久而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干旱,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这里就是堆积起了黄土高原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240万年以来,它的高度不断增长着。青藏高原的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一,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这支高空气流常年存在于3500—7000米的高空,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起,在中国北方制造了一个黄土高原。基本概况 黄土高原(英文:Loess Plateau 亦作Huang-t'u Kao-yuan或Huangtu Gaoyuan) 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在中国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唱《黄土高坡》,由黄土、窑洞等引入。 板书: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一.教师出示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河、汾河、渭河、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再让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地理事物。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看图D把握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们从课本插图D“黄土高原景观与地形图”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并把景观图与地形图连起来。 黄土高原总的地形特点是什么?——沟壑纵横。 2.黄土高原的来历 黄土高原的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85页阅读,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与原因 首先让学生读图85页活动,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贵州省2018届普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精品

贵州省2018届普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 文综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 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11-2016年人口增长。据此完成1-2题。 1. 图中人口数量变化最小的一年是 A. 2012年 B. 2013年 C. 2014年 D. 2016年 2. 该省近三年来人口增长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城市房价增长快 B.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 C. 产业升级和转移 D. 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作为2018年央视春晚分会场的贵州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当地分布着面 积较广的作梯田(见图2),梯田浸泡过冬,春季波光粼粼,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景色怡人,当地在政府引导、企业帮扶下,形成了“稻一鱼一游”的生态产业模式,吸引着八方游 客,据此回答3-4题。

3. 形成该生态产业模式的主导因素有 A. 气候和市场 B. 气候和水源 C. 土壤和市场 D. 劳动力和交通 4. 该案例给我省各地“精准扶贫”带来的启示是 A. 发挥特色优势,加强产业融合 B. 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扩大种植规模 C. 引进稻鱼模式,提高旅游收益 D. 加强政策扶持,发展绿色产品加工 图3示意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的粒度分带。黄土高原主要由细颗 粒物(黄色粉尘)组成。据此完成5-7题。 5. 给黄土高原带来黄色粉尘的风主要有 ①盛行西风②东北信风③冬季风④夏季风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 甲地黄土堆积较少,原因最可能是 A. 风力增强 B. 山脉阻挡 C. 降水偏多 D. 农耕发达 7. 黄士高原地区为门 A. 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 B. 水田与旱地过渡地带 C. 润湿地区与半湿润地区过渡地带 D. 农耕区与畜牧区过渡地带 森林蓄积量是指一定森林面积上树干部分的总体积,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的 丰富程度。下表为我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2009-2013)”中森林面积前十位省区及其 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据此完成8-9题。 内蒙古黑滇蜀藏桂湘赣粤秦 森林面积2487.9 1962.1 1914.2 1703.7 1471.6 1342.7 1011.9 1001.8 906.1 853.2

高考地理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专题1

高考地理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专题1 2020.03 1,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有() A.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B.粮食作物以高粱为主 C.北部边缘地带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 D.黄土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 2,简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简要分析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3,下列原因中,属于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土质疏松②轮荒制度③开挖煤矿④黄土垂直节理发育⑤黄土高原区夏季多暴雨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B.横跨川、甘、宁、内蒙古、陕、晋、冀7省区的大部分或一部分C.高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多在1 000~2 000 m D.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大部分地面被厚层黄土覆盖 5,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是() ①打坝建库②平整土地③植树造林④地膜覆盖⑤修基本农田⑥抽引水

灌溉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⑤ 6,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据此回答(1)~(5)题。 (1).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A.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 B.史前及现代都以自然因素为主 C.史前及现代都以人为因素为主 D.史前以人为因素为主,现代以自然因素为主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貌类型区是() A.黄土塬面区 B.黄土丘陵沟壑区 C.沟谷间地貌区 D.沟道小流域 (3).黄土高原地区轮荒制度盛行的结果是() ①稳定和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②土地表土流失,土壤肥力衰竭③林草植被遭破坏,林草种源能再生④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黄土高原植被遭破坏的人为因素有()

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概况 古老神秘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空中鸟瞰,千沟万壑,气势恢弘。黄土高原地区,幅 员辽阔。从地球上来看,黄土主要分布于中亚到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一带,它的范围大 致是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北抵阴山,南达秦岭。包Array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7个省 (区),总面积64.3万平方公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 米以下,而以陇东、陕北、晋西黄土层最厚,六盘山以东 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 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 冠。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黄土高原“孕育”于2200万年 前。在这片黄土地上,居住着汉、回、藏、蒙、土、满、 东乡、撒拉、保安等9个少数民族,约一亿人口,其中农 业人口6664万。 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其地貌形态可分为山、 陵、塬、梁、峁。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山岭、丘陵、高塬等占 2/3以上;水土流失造成地面支离破碎、坡陡沟深;地面大部覆盖着结构疏松的黄土,在重力、水力、风力条件下容易流失;植被稀疏,天然次生林和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林区、土石山区和高地草原区;年降雨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气候干旱,自然灾害频繁。 黄土高原经过千万年冲刷侵蚀,时今已是梁峁纵横,千沟万壑。全区大于0.5公里以上 的大小沟道多达27万余条。每平方公里的沟壑密度为3—6公里。在坡地上,一条细小的沟 纹,在暴雨的冲刷下,很快就会发展成为几十甚至上百公尺深的沟壑。一道道沟壑就象一把 把利剑,不断地把高原肢解分割,使平坦的塬面变成了一条条梁,一个个峁。 150万年来,黄河,一直在黄土高原的脊背上流淌不息,奔腾到海不复回。作为中华民 族的母亲河,一方面她用甘美的乳汁滋润着广袤无垠的土地,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 灿烂的文化。另一方面,千万年来,上万条沟壑携带着数十亿吨泥沙涌入黄河,使她洪灾频 繁,旱魃肆虐,河床高悬。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 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染成”了黄色。据测定,这一河段进入黄河的泥沙占全 河沙量的90%。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伟岸”的身躯,患下了难以治愈的“症结”。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总面积已达45.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1%。其中,水蚀面积33.7万平方公里, 占总面积的52.7%;风蚀面积11.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8.3%。

2018届贵州省普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届贵州省普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11-2016年人口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人口数量变化最小的一年是 A. 2012年 B. 2013年 C. 2014年 D. 2016年 2. 该省近三年来人口增长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城市房价增长快 B.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 C. 产业升级和转移 D. 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答案】1. C 2. C 【解析】 1. 由图可知,2014年人口的增长率为0,故这一年人口数量变化最小,选C。 2. 由图可知,该省近三年来人口增长变化表现为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上升,人口机械增长率上涨快,这说明区域的人口拉力因素加强,结合选项,城市房价增长快不会导致人口大量

迁入;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机械人口增长意义较小;产业升级和转移会使得区域工作机会增多,引力加大;生活水平在三年内很难大幅提高,据此最佳选项为C。 作为2018年央视春晚分会场的贵州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当地分布着面积较广的作梯田(见图),梯田浸泡过冬,春季波光粼粼,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景色怡人,当地在政府引导、企业帮扶下,形成了“稻一鱼一游”的生态产业模式,吸引着八方游客,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 形成该生态产业模式的主导因素有 A. 气候和市场 B. 气候和水源 C. 土壤和市场 D. 劳动力和交通 4. 该案例给我省各地“精准扶贫”带来的启示是 A. 发挥特色优势,加强产业融合 B. 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扩大种植规模 C. 引进稻鱼模式,提高旅游收益 D. 加强政策扶持,发展绿色产品加工 【答案】3. A 4. A 【解析】 3. 材料中显示冬季浸泡、春季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显示了农业的季节变化,属于气候因素,而开展“稻一鱼一游”的生态产业模式,是适应当今游客的对自然-人文-天人合一景观的猎奇旅游需求,因此,市场是该类模式的主导因素,据此选A。 ............ 【点睛】

贵州黄土高原

贵州黄土高原 知识梳理: 1、位置:贵州地处东部,地势高低,地形以、为主,地表崎岖。气候:贵州属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2、资源:贵州资源丰富,主要有煤、汞、重晶石、磷、铝土等。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贵州地貌广泛发育,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 3、贵州针对地形和气候有“”和“,”之说。 4、灾害:贵州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每逢暴雨,有些地区还会引发、等地质灾害。近些年来,贵州有时发生严重的,有时出现、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5、为了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如封山育林、、、等,治理区域的植被覆盖率逐渐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6、贵州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生产基地。近年来,贵州加大煤炭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与此同时,贵州充分发挥“水火并济”优势,优先发展,深度开发。贵州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贵州有著名的瀑布与洞,是贵州省主要的旅游资源。 1、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沉积区,大致北起,南至,西抵,东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裂隙较多,缺乏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季,尤其是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黄土、黄土等地貌类型。 2、当地的传统民居是。黄土高原地区十分重视环境整治与生态重建工作,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如、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 3、黄土高原地区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基地、煤炭与油气基地,在全国占据突出地位。 达标检测: 1、贵州省的省会是() A.遵义 B.六盘水 C.赤水 D.贵阳 2、我国最大的瀑布是()A.黄果树瀑布 B.庐山瀑布C.三叠泉 D.尼亚加拉瀑布 3、下列城市是以煤炭工业著名的是()A.贵阳 B.赤水 C.六盘水 D.遵义 4、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 A.长江 B.嘉陵江 C.岷江 D.乌江 5、下列省区中全部与贵州省相邻的一组是() A.湖北省、青海省、重庆市 B.四川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C.陕西省、四川省、湖南省 D.江西省、湖南省、重庆市 6、我国的国酒茅台酒产于()A.重庆市 B.贵州省 C.湖北省 D.四川省 7、下列铁路线没有经过贵阳的是()A.成渝线 B.川黔线 C.湘黔线 D.贵昆线 8、贵州省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A.石油 B.天然气 C.煤炭 D.铁矿 1、关于陕西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陕西的地形特征是平原与高原、山地相间分布 B、渭河平原盛产水稻,汉江谷地盛产小麦、棉花 C、在中国区域地理的划分上陕西省既属于北方,也属于南方 D、陇海线贯穿本省的东西 2、关于渭河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黄河冲积而成,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B、渭河平原水土流失严重 C、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全长300多千米 D、盛产水稻、棉花、玉米等农作物 1、以下是某同学赞美家乡的散文诗:“挽黄河臂膀,依太行身躯,踏千里黄土,采万年“乌金”,揽五台佛光等”。他赞美的是() A、陕西省 B、山西省 C、山东省 D、河南省 2、山西省因地处某山之西而得名,该山是()A、大兴安岭B、阴山 C、太行山D、雪峰山3.黄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 山体滑坡 B. 泥石流 C. 旱涝灾害 D.地震 4.加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改善环境的有效措施是 A.植树种草 B. 陡坡地建梯田 C. 全部发展耕作业 D. 全部发展畜牧业 5.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土高原东起A,南连B,写出 A和B代表的山脉名称: A是,B是。 (2)写出省区的名称:C是, D是。 (3)在图中用“//////”画出宁夏 平原和河套平原所在的位置和大概 范围。 (4)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是世界上水 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导致水 土流失的原因有: ①黄土结构,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 ②地表光秃裸露,缺少的保护; ③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 ④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5)为了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现在该地已经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一方面,采取等生物措施 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 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过渡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3、按“风成说”的原理,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什么风带来的?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时间是()A.春季 B.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黄土高原的现状

一、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 34°~ 40°,东经 103°~ 114°,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阴山,总面积 64×104km2,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七省(区)50 个地(市)、317 个县(旗),总人口 1.08 亿,其中农业人口 7 333 万人,占总人口的70% 以上。据 2008年统计,国民总产值 1.85 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 196元。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167 人,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122.9%。水土流失面积达 45.4×104km2,占总面积的71%,多年平均输入黄河的沙量达 16×108t 表土,使黄河下游河道平均每年淤高 10cm。水土流失面积之广、强度之大、流失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 黄土高原地区具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炎热,,多年平均降水量464.1mm,年际变化较大,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65% 的以上 , 多年平均温度8.8℃,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一般在1000m以上 , 最高点位于祁连山脉的冷龙岭(5254m),最低点在河南省荣阳县境内(98m)。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和地形的特点造成水热条件的显著差异,植被类型复杂多样,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温性草原、荒漠半荒漠植被区域内主要覆盖着100~200m厚的黄土,抗侵蚀能力弱。此外 , 由于人口压力大、植被稀疏、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造成该区土壤侵蚀严重,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二、黄土高原的现状 ㈠、黄土高原的地形——丘陵山地为主,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 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以丘陵山地为主,约占整个地区的80%,而河谷平川只占土地总面积的20%。这种起伏的地貌构造不适合农耕,加之该地区贫穷落后,人口增长速度快,农业单一经营、广种薄收、粗放耕作等,同时,乱垦滥挖现象十分严重,形成“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㈡、黄土高原的气候及降水——气候干旱、雨量稀少 黄土高原地区近50年来年均降水量为110~740mm,但区域分布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 ,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自东南部的700mm左右递减至西北部的不足200mm。多年降水量等值线呈东北——西南走向。500mm等值线之间为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晋陕甘地区为中国土壤侵蚀较重的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的区域分布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 , 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 自东南部的700mm左右 , 递减至西北部还不足200mm,多年降水量等值线呈东北——西南走向。 黄土高原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地理分布都呈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趋势。就气温来看,黄土高原具有冬寒夏热、寒暑变化剧烈的大陆性气候特点。黄土高原深居内

黄土高原上的奇迹

黄土高原上的奇迹——平凉庄浪梯田王国略记 张嘉科 地处黄河上中游的甘肃庄浪,远古时期湖泊纵横,气候湿润,植被茂密,山川秀美;华胥氏文化、大地湾文化、齐家文化等古文化源远流长;周王朝发迹、秦朝崛起、丝绸之路的开通、佛教的传播和唐汉的兴盛等中华文明史上一副副宏大壮阔的历史画卷中,都有庄浪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自宋始,随着经济、政治中心逐渐东移南迁,牧业文化和农耕文化在这里发生了激烈碰撞,从此庄浪大地便兵燹不断,灾难深重,生灵涂炭,生态恶化,曾是“川平土沃”,青山绿水的富庶之地,蜕变成为“庄浪没治”的贫瘠山野。脆弱的生态,短缺的降水,频发的灾害,使近代以来的庄浪成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严重制约着庄浪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 斗转星移,沦桑巨变。勤劳勇敢的庄浪人民面对恶劣的生存条件,于1964年开始,展开了一场历时四十余年艰苦卓绝的梯田化建设持久战,实现了全县梯田化,梯田在解决生态、粮食、民生、经济等方方面面,发挥了显著的基础性效益。如今,庄浪人继续发扬“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走出了一条具有庄浪特色的综合防治水土流失,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壮大经济实力的科学发展之路。 到2009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3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0%以上,建成高标准水平梯田96.38万亩,营造生态林草50多万亩,建成以水库、淤地坝、防洪堤、涝池、水窖、谷坊、封禁保护为主的小型拦蓄工程5000多处,现有的各类治山治水工程,每年可拦蓄水资源2500万立方米,减少土壤侵蚀量1700多万吨,累计移动土石方量3.8亿立方米,付出了相当 6.2亿元的投资代价,创建出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培育出了以“梯田人”为品牌的劳务产业、苹果产业、马铃薯产业、草畜产业和旅游产业五大产业基地,为庄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地增绿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石。可以这样说:庄浪县的梯田化工程与生态建设工程,是人类农耕文明史上的旷世杰作,是一幅美丽壮阔的田园画卷,是一尊匠心独运的大地巨雕,是黄地高原上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也是教育子孙后代艰苦创业的鲜活基地。庄浪梯田前无古人,曾被慕名前来考察的美国、日本、以色列和非洲等27个国家的农学专家学者称赞为世界奇迹、梯田王国! 二

湘教版贵州和黄土高原听课教学案

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贵州、第五节黄土高原(总1课时) 复习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贵州、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2、结合材料分析贵州、黄土高原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3、结合实例分析贵州的资源利用方式 复习重点:贵州、黄土高原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及主要的措施 预习学案: 学习任务一《贵州省》:阅读教材P93页文字及图,把你认为重要的的或不理解的知识标记出来掌握贵州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地势:贵州地处_________高原东部,地势________,地形以、_________ 为主,地表崎岖。 2、气候:贵州属_____ __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3、河流:主要有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等,_________资源开发具有显着优势。 4、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汞、重晶石、磷、铝土等。 5、 _________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 学习任务二《贵州省》:阅读教材P94-95页文字及图,把你认为重要的的或不理解的知识标记出来,理解贵州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及主要的措施 1、自然灾害:、冰冻、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2、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_______化现象,每逢暴雨,有些地区会引发_______、等地质灾害。 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3、贵州生态环境恢复措施:等。学习任务三《贵州省》::阅读教材P96页文字,把你认为重要的的或不理解的知识标记出来,掌握贵州的资源利用方式及经济发展经验。 1、合理利用资源: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 2、能源利用:加大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与此同时,贵州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_________电,深度开发_________电。 3、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_________瀑布是中国著名的大瀑布。_________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洞。另外,贵州是一片红色热土,留下了红军长征时期大量革命文物与遗址。 试举例:(2个) 学习任务四:用5分钟阅读教材P99-P100文字及图8-65, 把你认为重要的的或不理解的知识标记出来,并完成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现状 1、读“黄土高原”图(1)写出黄土高原的范围: 北起南至西抵东到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能力。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原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 合分析的能力。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懂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 要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地理区域,假如从飞机上看这一区域,那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那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窑洞居住。黄河也流经其中,因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这区域就是黄土高原。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在哪儿呢?请同学们P24“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明确其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主要跨越哪些省区呢? 2、主要跨越省区:晋、陕、甘、宁等 引导阅读:说起黄土高原,很多人不仅会想起它那千沟万壑的景观,而且还会想起这片古老黄土地上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请阅读课文24-25页内容。 3、文明的摇篮: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设疑: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厚度一般超过100米的黄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讲述: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得到了最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是吹来的。 二、风吹来的黄土 引导思考:虽然我们不能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周密严谨的研究,但我们也能客观地对这一学说进行分析。请大家合作完成P27的活动题。 1、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黄土高原

位置:105°E~114°E ,34°N~长城(36°N、110°E穿过黄土高原中部)。 范围及面积: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峭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七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 地形:高原,海拔在1000米左右, 汾河谷地、渭河平原、晋陕峡谷 地势:黄土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地貌及原因:外力作用为主 风力搬运、堆积———黄土高原 流水侵蚀————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内力作用:断层:上升———华山;下沉———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河流及水文特征:河流多为外河流、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结冰期短。黄河(中游,河口~旧孟津)、汾河(山西)渭河(陕西) 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温:暖温带温度较高。降水: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雨季较短)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地面被厚层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木、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表裸露。 资源: ①矿产资源:煤矿:神府、大同、朔州、西山、阳泉 ②水能资源:(万家寨引水工程)三门峡、小浪底 ③旅游资源:平遥古城、五台山、华山、秦始皇陵兵马俑、云岗石窟、壶口瀑布 农业生产:优势:雨同期热、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温差大 制约因素:水资源短缺,春旱严重,寒潮 主要粮食作物:高粱、谷子、冬小麦 主要经济作物:苹果、梨、桃、杏、柿子 工业生产:主要部门:有色金属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 主要城市:太原、大同、西安、兰州

①充分发挥资源能源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使这里进一步成为中国能源基地。 ②更新设备,提高质量,适当限制能源耗费,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旱涝、寒潮、沙尘暴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交通:陇海—兰新线、同蒲线、太焦—焦柳线 运煤线路:大秦线、神骅线、焦—兖—日线 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壤侵蚀、 国土整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度,地形坡度大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度,植被覆盖率低; ④土壤: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 ①毁林开荒; ②过度樵采; 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④开矿 整治方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基本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①农: 压缩农业用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 ②林:扩大林草栽种面积,营造防风固沙林、经济林、用材林,四旁绿化。 ③矿:土地复垦,存放表土。

《黄土高原》2019年中考地理真题汇编

《黄土高原》2019年中考真题汇编 (2019年济宁学业考)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在改善本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本区经济是一个重大课题,据此完成1、2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有() ①减少土壤肥力②淤塞河道③破坏农田④生态环境恶化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势有() ①自然资源丰富②名胜古迹众多③工业基础雄厚④国家政策、资金扶持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1选D,2选B。第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农田破坏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淤塞河道并形成“地上河”;植被覆盖率减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环境恶化。第2题,黄土高原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国家政策支持,重点扶持能源工业的发展;黄土高原历史文化悠久,开发早,名胜古迹众多。 考点: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发展经济的优势。 (2019年苏州学业考)地坑院也称“天井院”、“地窖”,是黄土高原古人穴居方式的遗留。这种村落在地上看不到房舍,家家户户掩于地下,构成了独特的地下村庄(图5)。据此完成2、3题。 3.下列关于地坑院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夏季多雨,易于蓄水②窑顶平坦,便于耕作③冬暖夏凉,调节气温④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图6中的省K有地坑院分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解析】3选B,4选C。第3题,黄土高原的地坑院位于黄土塬,这里形成地下村庄的原因,一是地下冬暖夏凉,调节气温;二是造价低。窑洞顶部不是为了耕作。地坑院需要排水,目的不是夏季蓄水。第4题,地坑院分布在黄土高原,陕西省北部是黄土高原,即丙。甲是贵州省,乙是辽宁省,丁是青海省。考点:考查黄土高原传统民居及黄土高原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域。 (2019年连云港学业考)读我国北方地区某地地形景观图,回答5、6题。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设计者:王明琳 课程标准内容: 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了解综合治理及保护的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理解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危害并掌握其有效的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分析地理景观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回忆复习: 师: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可持续发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 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包涵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是那三个方面的内容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包涵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生态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湿地开发不当。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新课讲授: 师:(投影黄土高原景观图)请同学们说说对黄土高原的印象。 生:发言 ——黄土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3.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各种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高原文化。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 4.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 5.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和经验。 【过程与方法】 1.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描述主要文化特点。 2.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3.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环境问题,学会根据问题找到解决措施。 4.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训练读图分析以及归纳整理的能力,认识到该区域的中心事物──“黄土”对其造成的一系列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 ■教学策略 分析归纳法、讨论探究法、模拟实验法、生活感悟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初中地理知识点:黄土高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初中地理知识点:黄土高原能源资源的 开发利用 一、选择题 1.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在众多的能源资源中尤为丰富的是 A.水能资源B.风能资源C.煤炭资源D.石油资源2.下面对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成功经验,描述正确的是 A.陡坡建梯田,缓坡种草B.增加口粮田,加大坡耕地开发 C.采取植树种草与建梯田等结合措施D.引进良种畜禽,实行天然牧养 “黄河金三角地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业基地。读下图完成3~4题。 3.黄河金三角地区位于三省交界处,甲、乙两省省会城市分别是 A.西安、济南B.太原、郑州 C.郑州、石家庄D.兰州、西宁 4.属于黄河金三角地区工业优势部门的是 ①煤炭工业②造船工业③石油化工④炼铝工业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5.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中()资源尤为丰富。 A.铁矿B.煤炭C.有色金属D.石油 6.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塬、墚、峁黄土地貌分布广泛 B.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 C.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D.自然灾害频繁,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本从雪山奔来,河水清澈,但当它流经了黄土高原,浑身就

变黄了。读下图,完成7~8题。 7.对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描述有偏差的是 A.降水季节不均,夏季多雨 B.土壤细碎,土质疏松,植被稀疏 C.地表沟壑纵横,河流众多,河运价值高 D.黄土高原全在黄河中游地区,治理黄河关键在于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8.以下认知不符合实际的是 A.主要传统民居是窑洞 B.受水质的影响,山西人喜欢食醋 C.黄土高原种植的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和甘蔗等 D.黄土高原上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如图中这只熊猫会发电哦!“熊猫光伏电站”于2017年12月在山西省大同市并网发电。熊猫”的黑色部分由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成,白色部分由薄膜太阳能电池组成。这是根据位中学生的创意而设计的新能源电站。读图完成9~11题。 9.太阳能光伏电站 A.所用资源不可再生B.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C.高纬度地区最适用D.全天的发电量一致 10.根据图文资料,“熊猫光伏电站”所在地位于 A.东北平原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东南丘陵11.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能源基地,在这里建设“熊猫光伏电站”的意义是 A.提高煤炭的利用率B.减少水土流失 C.提高植被的覆盖率D.改善大气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