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教案

秦腔教案
秦腔教案

秦腔教案

教学要点:

1、体会文章的大气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3、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

4、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5、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6、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课时

导入课文:

俗话说:五千年地上文明看山西,五千年地下文明看陕西。提起陕西,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秦始皇兵马俑、黄土高坡、陕北民歌信天游,以及陕西特色风味羊肉泡馍。黄土地不仅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秦腔”就是灿烂民族文化中的一株常春藤。

一、秦腔作者简介

又名秦声, 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是我国最早形成于秦地的一种梆子声腔剧种,它发端于明代,是明清以来广泛流行的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声腔之一。秦腔(Qinqiang Opera),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

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

介绍作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

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贾平凹的散文无论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倾向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崇尚简单古朴的风趣和静虚境界的营造。

二、速读课文,把握内容,:

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1-5):通过比较道出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指出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第二部分(6-11):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

梳理第二部分的内容分成四个层次,并归纳大意。

第一层次: 写农民唱秦腔,突出秦人对秦腔的热爱。

第二层次: 写演戏的情景,突出秦人对秦腔的痴迷。

第三层次: 写看戏的场景,秦腔演出的同时也在演出秦人生活中的悲喜剧。

第四层次: 写秦腔在秦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部分(12-13):总结全文,强调只有也只有秦腔才能承载起秦人的喜怒哀乐

三、课文分析

1、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与秦腔有关的内容?

明确:——与秦人一样死不离窝的秦腔

——与八百里秦川地理构造一统的秦腔

——与秦地百姓息息相关,抒发秦地人民喜怒哀乐的秦腔(村村有戏班,人人会清唱,听戏时的痴迷……)

2、从文中找出能表现秦腔特点的语句,并加以概括。

①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

②评论说得委婉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正面表现)

③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侧面)

(言下之意是:秦腔粗犷、朴实)

====> 秦腔:高亢激昂,朴实粗犷。

3、在文中,作者认为秦腔高亢激昂,朴实粗犷的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作者认为,秦腔的形成与秦地的风土人情(秦地的地理构造和秦人的特点)密不可分。具体内容有:

①几百年来,秦腔没有被淘汰……其解是有的,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

②这里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一统。(秦腔与秦地的关系)

③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秦腔与秦人的关系)

4.秦地有什么特点?它与秦腔如何“惟妙惟肖的一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概括。

“一抹黄褐的平原;辽阔的地平线上,……迎风正反翻覆……”

====> 秦地:空旷平坦,厚重实在。

秦地与秦腔,二者在“粗犷豪放”方面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5.秦人有什么特点?秦人又如何与秦腔达到“惟妙惟肖的一统”?

“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的人群是多么‘二楞’的民众!”

====> 秦人:二楞粗犷,朴实豪放。

秦人与秦腔,二者在“朴实粗犷”方面达到了“惟妙惟肖的一统”。

6、(读1—4段)分别概括秦地、秦腔、秦人的特点。

明确:秦地:辽阔、厚重、生机勃勃

秦腔:高亢响亮、震撼人心

秦人:粗犷、朴实、豪放

7. 作者贾平凹也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那么,作为一位作家,他对秦腔又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情呢?这说明了什么?(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并加以理解和概括。)

作者将从高高的土屋窗口飘出的雄壮的秦腔叫板,置于“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饿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的背景之下,使得秦腔充满了苍凉而厚重的历史感,难怪作者由此感叹:“猛然发现了自己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

随同着胳膊上的肌肉疙瘩一起产生了。”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因为在作者看来,“秦腔”不仅仅是秦地的剧种,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持

久不衰的生命力的象征。

8、作者为什么“发现了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随同着胳膊上的肌肉疙瘩一起产生了”?

——作者漫游在秦川大地上,联想到它悠久而雄壮的王朝历史,耳闻目睹了秦腔秦人,深深地为此感到骄傲

和自豪。

补充简介:13个王朝建都在此,历史悠久,气势雄壮,政治文化厚重。

9.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也可以这么说: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的文化。那么,作者笔下的秦人对秦腔又有着怎样的情感?为什么?

①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

②秦腔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

③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痛苦了……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 一句话:秦腔承载了秦人的喜怒哀乐。所以,秦人对秦腔的热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我们可以用“痴迷”来加以概括。

10.那么,文章是如何来表现秦人对秦腔的那种痴迷的呢?举例说说秦腔在秦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阅读文章第6——第8自然段的场面和细节描写,并略做分析。)

①戏班排演②搭建戏台③看戏时的盛况④来客看戏招待

⑴点面结合。⑵多种描写结合,以言行描写为主。⑶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11、作者以悠游、流丽的笔触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地人民喜怒哀乐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从中凸现出的蓬勃的生命力。秦腔,就是秦地人民享受生活的五大要素之一。从秦地人对秦腔的拥护,到听戏时的痴迷,以及对善唱秦腔者的尊重……秦腔生于斯,正是因为它以浓烈的曲调抒发了老百姓的悲情与欢快,所以才会如此让人人心入骨地迷恋,它就如陕北的信天游一样,秦腔就是秦地人民酣畅表达自我、抒发悲苦的抒情渠道。

12.结尾一句有何作用?

——再次点明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强调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呼应了开头,强化了主题。

第二课时

四、归纳主题。

——《秦腔》不但绘形绘色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对故土的热爱使得作者在描述中更多地凸现了黄土地人民的人情美,而滤掉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愚昧与丑陋。在贾平凹笔下,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

五、总结艺术特色:

秦腔生长的地方是苍凉、辽远、空廓和悠长的,它是贾平凹的文字底色,这种浑厚的文风作用于《秦腔》便形成了本文大气厚重的艺术特色。

《秦腔》的字里行间充溢着散文的大气,试举例分析之。

——如作者写自己听到土屋的窗口飘出几声雄壮的秦腔叫板,由于这一情景置放在“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这样一个背景下,便使得飘出的秦腔充满了苍凉和厚重的历史感,难怪作者由感而发:“猛然发现了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随同着胳膊上的肌肉疙瘩一起产生了。

六、黄土地养育了中华民族,产生过灿烂的民族文化,这“文化”当然也包含了秦腔在内,那么“秦腔”象征了什么?

——象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持久不衰的生命力

湘艺版2021年四年级下册音乐 第五课(听赏)彩云追月教案

(听赏)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1、体验乐曲悠扬舒展的旋律,感受幽静夜幕下云月追逐相映成趣的意境。 2、了解并掌握切分节奏,能愉快地加入到集体合奏活动中。 3、随琴视唱音乐主题,能用打击乐为音乐主题伴奏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视谱能力,并有一定的运用能力。本学期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四年级的学生经过我这么久和他们的接触,我感觉到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对歌曲的喜好很明显,大多喜欢流行歌曲,对课本上歌曲不感兴趣,甚至是说很难听。我想适当的采取“贯通”的方法来调节这样鲜明的对比。 教学重点: 1、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在乐曲中体会诗画般的意境。 2、能和打击乐一起参加到音乐主题的伴奏中。 教学难点: 能和打击乐器一起参加到音乐主题的伴奏中。 教学过程 欣赏《彩云追月》 在上课之前,我想给大家听赏一段音乐,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倾听。 听了这段音乐,大家有什么感受? 再听《彩云追月》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那么现在,老师要带大家到现场,看一看我们刚才聆听的乐曲中有哪些乐器是你们所认识的。我们今天请来了我们班的小乐手,请他们来演示一下部分乐器的演奏方法!请大家来听一听看.. 除了这些重要的演奏乐器,这首曲子里还有一个重要的节奏,我们今天将学习的,不知道大家刚才注意到没有?有没有熟悉的同学来念一念这个节奏?好全班一起来念一念。 OK,现在再在这个节奏后面加上X X应该难不倒大家吧? 非常棒,最后一个就更不用说了吧,我们一起用da来念一念X--- 接下来我们就要请出我们的乐器朋友,大家看看这是谁?我们用这个来敲打切分节奏,用这个。。。。 学习切分节奏

学习三条伴奏型 再现《彩云追月》刚才同学们都敲得很不错,不知道放在音乐里能不能也敲得很好呢?我现在请几位同学跟着音乐一起来试试。 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演唱主旋律(刚刚同学们都跟着演奏了很多遍,不知道有谁能哼出这么美妙的旋律?非常棒,请大家跟着琴一起唱一唱。我们一起来模仿风儿的声音,一起轻轻地把云儿吹到月亮边上吧)全体合奏(同学们唱得真是温柔动听,现在林老师觉得,我们也可以全班合作组一个小乐队来,谁愿意来试一试?) 作品拓展 朗诵歌词,感受意境演唱歌曲 聆听不同版本《彩云追月》并在课后搜索其他版本。

《秦腔》公开课教案.doc

《秦腔》公开课教案.doc 清远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公开课教案科目语文授课教师倪敏授课时间 0 2010 年年 6 6 月月 2 29 9 日授课班级高二二(1 1 )班授课内容《秦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体会文章的大气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3.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过程与方法 1.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1.播放秦腔的段子,让学生对秦腔有感性的认识。 2.简介秦腔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 700 多个,为各剧种之首。秦腔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秦腔演出地点最好是选在露天的场所,那样才能有秦腔的味道,更体味到秦腔的精髓。秦腔的唱腔,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看秦腔时候,尤其看到秦腔中的黑头吼声地动山摇的时候,你才会此刻真正认识到秦腔的豪放,这也是秦人的血性。 3.介绍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 年 2 月 21 日出生。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 3 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 1978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还于 1988 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贾平凹在散文领域颇有建树,早期的《月迹》、《一棵桃树》,书写儿童眼睛中美丽单纯的世界,注重诗意境界的酝酿。在 80 年代中期,他转而写陕西的风土人情,展示当地的人文风景和生活情态。贾平凹的散文无论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倾向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崇尚简单古朴的风趣和静虚境界的营造。二、速读课文,把握内容,疏理结构 1、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归纳大意:第一部分:通过

初中音乐《彩云追月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彩云追月》 执教人: 教学设计: 一、伴着《渔舟唱晚》的旋律,开始今天的音乐课,让学生放松身心,感受乐曲的美。 1、欣赏完,老师问:“这首乐曲的曲名是?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回答:“渔舟唱晚》是由古筝演奏的。老师问:“古筝属于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学生答:“民族乐器”。老师问:“除了古筝,你还了解我国哪些民族乐器。”学生回答,有二胡、琵琶、笛子、萧、笙等等。 2、老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我国的民族乐器,今天老师又为同学们带来一件乐器, 你们认识吗?”接着向同学们简单介绍扬琴的知识,并现场为同学们演奏一曲《彩云追月》,同 学们很感兴趣,这样利用扬琴导入课的开始,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欣赏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先完整欣赏一遍,欣赏前提出问题(1)乐曲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乐曲分几段?欣赏完让学生回答。 4、分段欣赏,欣赏第一段时提出问题:乐曲里有哪些乐器的音色?欣赏完让学生回答,老 师评价及总结。 欣赏第二段时与第一段做对比,它与第一段比较,旋律有什么变化?欣赏第二段时,你能 想象到一幅怎样的情景?欣赏完后让学生回答,老师评价及总结。 把一二段连起来再听一遍,让学生随音乐划拍或身体随音乐律动,更好的感受音乐带给我 们的美。 5、欣赏第三段,老师讲解:“最富有动感的是第三段,乐器间应答似的对话仿佛云和月的 嬉戏,时明时暗,忽上忽下、意趣盎然。 二、欣赏完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介绍曲作者任光及创作这首乐曲时的背景。 三、学习歌曲《彩云追月》: 1、朗读歌词,老师范唱第一段。 2、欣赏歌曲范唱,让学生随歌曲拍四四拍子,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并注意歌曲的速度。 3、让学生随琴用”噜“音模唱老师弹出的旋律,提醒学生发“噜”时要唱的轻快有弹性。 4、随琴用“哩”完整的演唱歌曲旋律。 5、填词演唱歌曲一遍,并拍节拍。 6、学会第二段结束句,前面的旋律与第一段一样。 7、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切分节奏的唱法与拍法,演唱歌曲前半部分时拍节拍,演唱后半部 分时拍节奏。让学生完整随琴演唱一遍,老师评价,指出优点与缺点。 8、歌曲的艺术处理,A 段采用五声音阶构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在演唱A 段时用圆润连 贯的声音演唱,以突出歌曲所表达的意境美。B 段是A 段派生出来的旋律,它比A 段更加 委婉动人,每小节都使用了切分节奏,曲调使人产生心潮澎湃的激动情绪,所以我们在唱 时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9、随伴奏音乐,老师指挥再次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 四、音乐活动:把学生分三组,打ft乐器组、合唱组、器乐演奏组,给同学们准备时间,然后 老师用扬琴伴奏,师生合作演奏《彩云追月》,使课的气氛达到高潮,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 动的效果及场面。 五、欣赏《花好月圆》与《彩云追月》从情绪与速度作比较。欣赏完请学生回答。 六、总结:“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并演唱了由此改编的歌曲。我们的民 族音乐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它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喜欢并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将 来成为传承者,只要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音乐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最后让我们在《彩云追月》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

《秦腔》

上课内容:粤教版语文选修4《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五单元吟咏文化传承精神第十六课《秦腔》阅读教学,教案正在完善中。授课人:湛江一中胡兴桥高级教师。 《秦腔》教学设想、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 湛江第一中学胡兴桥524038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选自《高中语文选修4——中国现代散文选读》,是极具地域文化色彩的一篇美文。上好这节课,旨在结合本人所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子课题”——“文化作文与岭南文化研究”(注:这项研究2009年刚刚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来展开,通过本人对该册教材的整体梳理,初步确立了以“文化阅读与写作”为基点的教学思路。比如:《五猖会》:民俗文化;《想北平》:京都文化;《碗花糕》:饮食文化;《命名记》:中西文化;《汉家寨》:历史文化;《听听那冷雨》:中华文化;《道士塔》:宗教文化;《秦腔》:地域文化,等等。以“文化”的视角切入这些名家名篇,一则可以弥补南粤学生文化底蕴的不足,二则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人文特质,三则可以充实粤派语文的基本内涵。 《秦腔》一文编排在第五单元,实际上,我们“文化作文与岭南文化”研究课题组从第一单元就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与文化作文的写作教学的重构,将现代散文的文化因子和文化作文的写作视角有机结合,在学生语文学习和教师研究双方面实现双效提升,取得了极大的课题效应。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秦腔》,呈现我们课题组的阅读课教学与写作课教学融合的基本理念,借课题促教学,借教学促学生,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的升级。 根据“新课标”对于“选修课程”的阐述,是鼓励学生“尝试散文创作”的,并且可以进一步“展示成果”、“交流体会”,同时,要求学生进行一些“文化论著的选读”,充实文化积淀,形成文化心态,体现语文的人文价值。有鉴于此,我将本节课的主标题大胆设计为“探究文化散文的写作方式”,副标题为“精读《秦腔》”,以期以更灵活的方式,去开掘文化美文带给我们的写作本领,进而举一反三,能让学生在课外写出与岭南文化相贴近的文化作文来(实际上:我们湛江一中课题组已经组织学生围绕“岭南文化”,在授之以法的基础上,写出了《文化叙事散文》、《文化抒情散文》、《文化传记散文》等三本作文集,超过100万字),真实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当然,作为一节选修阅读课,也是允许教学内容的自由安排的。在此前提下,充分遵循新课标教学的三维目标和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重点。可以说,本节课最突出的亮点即是“以教材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践行新课标”,这个“三维目标”达成,可以给年轻教师在“教材、教学、教研”三者的统一上做一点示范作用。

八年级音乐 第16课时《彩云追月》教案教案

第16课时《彩云追月》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2、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切分音节奏,并能用各种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3、学生能体会歌曲情绪,并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能掌握切分音节奏,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处理、表现歌曲。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听《彩云追月》广东音乐,学生进教室。 导入:节奏练习 认一认:——“切分音”及“切分节奏” X X X X X 用加了连线的切分音节奏配上词语念一念 感受歌曲旋律,体会歌词意境:——诗朗诵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 新歌教学 1、学生听赏《彩云追月》FLASH。感受歌曲。 2、选择:节奏——平稳的情绪——抒情的速度——稍慢的 3、用LU哼唱边唱边找切分节奏学生回答,点出方块底色 4、看着歌谱,把这些地方唱一唱,跟钢琴 5、听范唱(童声)开口默唱,注意范唱声音 6、跟琴直接唱老师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单独唱一唱 (老师发现有XX地方,表现的还不好,我相信同学们还可以表现的更好,我们把XX

再来唱一唱) 波音,倚音更加表达出激动的情绪,跟教师模仿一下 7、跟琴完整演唱带着情绪,注意声音 处理歌曲 1、比较法,讲解切分节奏在本课的作用 师:在这首歌曲,大量使用了切分节奏,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下面老师用两种不同的节奏来唱一唱(第一乐句) 大家来听一听,哪种节奏表达这种思念之情更深更切? 6 16 53 5 …… 6 1 6 53 5…… 2、在长音处加上切分节奏,用BONG带着音高演唱 注意:1、用手指尖轻轻敲击掌心,根据音高将手势放在“高、中、低”三个位置 2、声音轻轻的 3、节奏平稳 4、速度不要越唱越快 3、加上渐强渐弱记号唱一唱 4、完整演唱 最后,让我们在深情的歌声中走出教室。

6 绝唱 教案

课题:绝唱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演唱艺术。 2.理解本文听觉上的声音与各种感觉沟通起来形成感觉上共通的特点。 3.学习比喻的类型及其作用。 4.学习本文铺垫衬托的写法。 德育点:鉴赏民间女说书艺人高超的歌唱艺术。 能力点:理解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知识点:学习铺垫、烘托和通过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演唱艺术。 (2)理解本文听觉上的声音与各种感觉沟通起来形成感觉上共通的特点。 难点: (l)学习比喻的类型及其作用。 (2)学习本文铺垫衬托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解释下列词语。 (1)高谈阔论:大发议论(含贬义)。 (2)谈笑自如:自由自在地连说带笑。 (3)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4)百变不穷:变化多次不停止。 (5)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6)千回百折:形容曲折的样子。 (7)屏气凝神: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聚精会神。 (8)轰然雷动:形容声音非常响,像打雷一般。 二、导人 故事导入:三十年前,欧洲某乐团为非一部落的土著居民演奏舒伯特小夜曲。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几乎没有接触过现代文明的原始部落的居民,居然被感动得如醉如痴!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真正的音乐能打动真诚而丰富的心灵。但,声音无形无色,转瞬即逝,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捕捉的美丽留住呢?让我们来学绝唱,刘鹗怎样用文字为留下一段音乐的美丽传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按事情发展过程分三段。 第一段:第①自然段。 写听书前。介绍听书的时间、地点、戏台及观众的情况。

彩云追月教学反思

《彩云追月》教学反思 ----魏松梅 一、教学思路 在《彩云追月》这节课教学中,根据单元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唱歌教学为主,欣赏、唱歌相结合的综合课,欣赏内容是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歌曲也是彩云追月。两者旋律相同,乐曲欣赏的教学目标是乐曲意境的感悟,旋律的熟悉,演奏乐器音色的了解,学生通过听乐曲的第一乐段选择合适的图,让学生在完全放松的氛围中熟悉乐曲旋律,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完整欣赏乐曲时设计了让学生选择哼唱、展开想象、用演奏动作表现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进入音乐的学习,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得到发挥。 歌曲教学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主要通过听唱感受、节奏练习、教师讲解、学唱旋律,模唱,情感激发、找出难点、跟范唱学唱、表演唱等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歌曲内容的特点进行分段教学,采用学习方法的变化,有目的的进行教学。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都有针对性,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激情,最后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教学反思

《彩云追月》是一首经典的民乐合奏曲。这首曲子曲调轻快、节奏感强,具有浓郁的广东音乐的色彩。这首曲子经后人改编有许多的版本,钢琴曲,合唱曲,二胡独奏,古筝独奏等等。我在给学生能够初听时,只选取了乐曲的前奏部分就让学生去联想画面,这样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应该所表达的音乐意境,其次我选用了太阳和月亮的图片不太具有代表性,之后让学生分段欣赏中,让学生通过肢体和朗诵等多种途径才让体会月夜之美并配上双响筒和碰铃让学生更能体会广东音乐的特点。最后,我加入了管弦乐曲《彩云追月》的欣赏视频让学生说说在视频哪些熟悉的乐器,在学生的讨论中,学生把笛子、二胡古筝、扬琴等民族乐器都能识别出来,并谈了谈自己对人声和器乐演奏的不同点。 通过上完的这堂课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1、老师说的过多,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生自主性。 2、音乐基础知识介绍过于生硬。

《秦腔》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

《秦腔》 “这里的地理构造竞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地统一。”高亢响亮、沧桑悲凉的秦腔与八百里古风犹存的秦地是息息相关的。 《秦腔》是一篇浑厚深重的文化散文,其中不仅濡染了秦地的民情风俗,而且传神地展现了秦地百姓的精神风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文章的大气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3、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交流秦腔之类传统艺术发展前景的看法。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贾平凹以及秦腔的资料。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我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因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戏曲,代表着本地文化的某些特点,比如广东的粤剧,以北京为主的京戏等。在我国西北五省就流传着一种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的秦腔。逢年过节,吼唱秦腔是秦人表达快乐、倾吐悲伤的最佳方式。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简要介绍秦腔。 源于西府(八百里秦川,以西安为界), 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 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 震撼; 评论说得婉转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 2、作者简介。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等。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等。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 贾平凹在散文领域颇有建树,早期的《月迹》、《一棵桃树》,书写儿童眼睛中美丽单纯的世界,注重诗意境界的酝酿。在80年代中期,他转而写陕西的风土人情,展示当地的人文风景和生活情态。贾平凹的散文无论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倾向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崇尚简单古朴的风趣和静虚境界的营造。 三、速读课文,把握内容,疏理结构: 第一部分:通过比较道出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指出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第二部分: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只有也只有秦腔才能承载起秦人的喜怒哀乐。 四、研讨课文: (一)第一部分研讨 1.读第一、二段,分别概括秦地、秦腔、秦人的特点。 秦地----空旷平坦,厚重实在; 秦腔----高亢激昂,沧桑悲凉;

《秦腔》教案

秦腔 备课人: 2012-12-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了解秦地的风土人情。 2.学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品味文章中秦人对秦腔的热爱之情。 2.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学重点】秦人对秦腔的热爱及秦地风俗人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1.播放几段秦腔的段子,让学生对秦腔有感性的认识。 2.简介秦腔 ——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它的覆盖面极为广阔,流行遍及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目前,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700多个,为各剧种之首。 3.介绍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内容,疏理结构 1、速读。扫清词语: 淘汰(tài)碌碡(liùzhóu)妊娠(ranshēn)筋疲力尽揪心裂肠煨(wēi)熟凶神恶煞木椽(chuán)攒(cuán)拥偌(ruò)大冰雹(báo) 麦秸(jiē) 词解:妊娠:怀孕。志哀: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 2、略读。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通过比较道出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指出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第二部分: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只有也只有秦腔才能承载起秦人的喜怒哀乐。 三、品读。研讨课文 (一)第一部分研讨(略讲) 1.读第一、二段,分别概括秦地、秦腔、秦人的特点。秦地----空旷平坦,厚重实在 秦腔----高亢激昂,沧桑悲凉,秦人----“二愣”粗犷,朴实豪放 2.思考讨论:请你找出课文第一部分中最能表现秦腔与秦地秦人关系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⑴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维妙维肖的一统! 秦腔高亢响亮、震撼人心,秦川大地辽阔、厚重而悠长,二者在粗犷豪放方面达到了“妙维肖的一统”。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正如西方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指出的那样,“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一个地方的自然风光、人文地理、乡俗民情导致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 ⑵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

彩云追月歌唱课教案

彩云追月歌唱课教案 【篇一彩云追月教案】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彩云追月【教学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合唱彩云追月【课型】唱歌综合课【教材分析】合唱歌曲彩云追月是由词作家刘麟根据作曲家任光所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的主要旋律和音乐意境改编而成,歌曲为民族宫调式,4/4拍,二段体结构。 切分音的运用使曲调产生了心潮澎湃的激动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富有童真的歌词,描绘了月夜的幽静和美好,合唱形式的使用,更增添了月夜的神秘感,令人遐想。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的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种直观的感性接受逐渐的走向了理性的认知,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在音乐课堂中又羞于开口,不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不喜欢自己演唱,更不喜欢民族民间音乐,而偏爱流行音乐,为此,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在我们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多去聆听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因为它是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的音乐精华,我们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渐的喜欢民族民间音乐,从而继承弘扬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其次,从中学生的演唱形式上来说,平时学生都喜欢用齐唱或者是独唱的方式去演唱歌曲,对于二声部的教学,学生大多都不愿意去选择唱低声部,而喜欢唱高声部,因为高声部旋律性较

强,明朗好听,加上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所以,合唱教学进行时有一定的困难。 为此,我们不能规避二声部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识谱能力,适当的降低难度,可对二声部进行简单的改编,让学生更加喜欢合唱的形式,感受合唱的音色美。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乐于聆听、感受、体验、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 以及二声部和声演唱的音色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体验、模仿、声部合作等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知识与技能有情感地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基础上,能够做到聆听其他声部,建立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学唱(体验)歌曲,并能够自然流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彩云追月,体会民族器乐曲旋律韵味。 贯穿歌曲始终的切分节奏的学习。 【教学难点】能用统一、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的二声部。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引新课件展示月亮,提问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温馨和团圆,看见月亮,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月

《秦腔》教学设计

《秦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俗话说:五千年地上文明看山西,五千年地下文明看陕西。提起陕西,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秦始皇兵马俑、黄土高坡、陕北民歌信天游,以及陕西特色风味羊肉泡馍。黄土地不仅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秦腔”就是灿烂民族文化中的一株常春藤。 2.到陕西旅游,导游也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秦腔。 你认为,这中间用哪个字最切合秦腔的特点?(吼) 二、文本解读 1.从文中找出能表现秦腔特点的语句,并加以概括。 ①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 怕秦腔的震撼。 ②评论说得委婉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正面表现) ③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侧面) (言下之意是:秦腔粗犷、朴实) ====> 秦腔:高亢激昂,朴实粗犷。

2.在文中,作者认为秦腔高亢激昂,朴实粗犷的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作者认为,秦腔的形成与秦地的风土人情(秦地的地理构造和秦人的特点)密不可分。具体内容有: ①几百年来,秦腔没有被淘汰……其解是有的,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 ②这里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一统。(秦腔与秦地的关系) ③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秦腔与秦人的关系) 3.秦地有什么特点?它与秦腔如何“惟妙惟肖的一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概括。 “一抹黄褐的平原;辽阔的地平线上,……迎风正反翻覆……” ====> 秦地:空旷平坦,厚重实在。 秦地与秦腔,二者在“粗犷豪放”方面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4.秦人有什么特点?秦人又如何与秦腔达到“惟妙惟肖的一统”? “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的人群是多么‘二楞’的民众!” ====> 秦人:二楞粗犷,朴实豪放。 秦人与秦腔,二者在“朴实粗犷”方面达到了“惟妙惟肖的

音乐课彩云追月教案建议

音乐课《彩云追月》教案建议 音乐课《彩云追月》教案建议 临城中学唐丹 教学内容: 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彩云追月》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感受幽淡的夜幕下,云月追逐相映成趣的意境。初步熟悉其旋律,能用“XXX X X”节奏为乐曲伴奏。 2、用柔美、连贯、圆润的声音,深情地感情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3学习并掌握切分节奏,准确把握波音和前倚音的演唱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切分音,掌握切分节奏的强弱特点,引导学生运用于歌曲的演唱中,能更贴切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2、学生充分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在乐曲中体会诗画般的意境,并用自己的歌声表达思念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迫切心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竖笛、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课前播放葫芦丝版《彩云追月》,学生进教室后静静听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完全放松的氛围中熟悉乐曲旋律,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入欣赏。 1、师用竖笛演奏《彩云追月》,提问: 乐曲的情绪?(优美、抒情) (课件出示太阳和月亮)哪幅图片更适合表现这段音乐?(月亮) 2、欣赏一组月亮图片。 师: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墨蓝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辉普照着大地,夜色中她显得多么安详、多么宁静,仰望静谧的夜空充满了无限遐想:月亮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色彩。明月当空、月光如水,云彩悠悠、忽进忽退,好一幅彩云追月的美景啊!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的展现,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创设优美、宁静的学习氛围,给孩子们视觉

秦腔教案最新

秦腔教案 教学要点: 1、体会文章的大气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3、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 4、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5、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6、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课时 导入课文: 俗话说:五千年地上文明看山西,五千年地下文明看陕西。提起陕西,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秦始皇兵马俑、黄土高坡、陕北民歌信天游,以及陕西特色风味羊肉泡馍。黄土地不仅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秦腔”就是灿烂民族文化中的一株常春藤。 一、秦腔作者简介 又名秦声, 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是我国最早形成于秦地的一种梆子声腔剧种,它发端于明代,是明清以来广泛流行的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声腔之一。秦腔(Qinqiang Opera),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 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 介绍作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贾平凹的散文无论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倾向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崇尚简单古朴的风趣和静虚境界的营造。 二、速读课文,把握内容,: 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1-5):通过比较道出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指出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八上音乐 第五单元《彩云追月》【教案】

《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1.能用二声部合唱形式,以舒缓的速度、平稳连贯、比较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乐与聆听、感受、体验、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和声 1、聆听音乐 播放乐曲,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课件播放《彩云追月》的伴奏音乐) 听后,师用语言引导:老师看同学们都被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或意境?(学生展开想象,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2、感受和声 师引导:在美丽的夏夜,有许多的萤火虫像星星一样闪闪烁烁,调皮的眨着眼睛,听: 4/4 4 06 60 60 | 1 05 50 50 | 4/4 1 04 40 40 | 1 03 30 30 | (教师先引导学生逐条视唱,然后再分组演唱) 一组4/4 4 06 60 60 | 1 05 50 50 |

二组4/4 1 04 40 40 | 1 03 30 30 | (顺势引导学生进行二声部的合唱,提示学生保持好唱歌的姿势,用富有弹性、轻巧的声音去演唱。) 师引导:真的太美了,萤火虫闪闪烁烁眨着眼睛,若隐若现的飞来了。。。。。 一组4/4 4 06 60 60 | 1 05 50 50 | 闪闪烁烁眨着眼睛 二组4/4 1 04 40 40 | 1 03 30 30 | 闪闪烁烁眨着眼睛 师引导:萤火虫们在讲一个夏天神秘的梦,(老师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演唱课件出示的旋律) 1、初听感受 师引导:一起来倾听这夏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谱,并播放歌曲《彩云追月》的范唱。)

(完整聆听歌曲《彩云追月》,学生边欣赏边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师引导学生回答:歌曲讲述了一个什么动人的故事呢? 或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动人的场面?你能给他起个名字么? 引出课题《彩云追月》,并板书课题。 2、教师范唱 师范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并引导学生回答:这段旋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然后唱谱子) 与学生边唱边划旋律线边做分析,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如:开始一句的旋律线是上行的,像月亮慢慢升起,接下来好似月亮穿过山峰,穿过云层那种富有动感的形象。 6 16 53 5 的旋律出现了几次? 生回答:3次,同样 3 53 212也出现了多次,像这样的创作手法叫重复。 师:作曲家为什么用这种创作手法?重复的作用是什么?它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 师生共同总结,重复更加强调了这种月亮穿梭在云层中富有动感的形象以及层层递进的激动情感。 边唱边感受,教师顺势引导:它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原创精品教案 《秦腔》教案5

《秦腔》教案 第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贾平凹散文的特点及秦腔的有关知识。 2、学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合。 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我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因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戏曲,代表着本地文化的某些特点,比如广东的粤剧,以北京为主的京戏等,秦腔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主要流传于西北五省,在观众中,特别是农村观众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逢年过节,吼唱秦腔是秦人表达快乐、倾吐悲伤的最佳方式。 二、作者简介: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於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包括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贾平凹与他妻子韩俊芳同是丹凤县棣花镇人,两人婚姻之美满在贾平凹的文中表露无遗,女儿倩情亦是贾平凹之深爱。贾平凹喜吃杂粮野菜,不动膏粱腥荤。平生无什么特别嗜好,唯独喜爱每日转动笔杆子,硬使当今文坛浪飞潮涌,无日安宁始心足。国外人士均誉他为中国大陆文坛的『独行侠』。 贾平凹作品集: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等。 贾平凹在散文领域颇有建树,早期的《月迹》、《一棵桃树》,书写儿童眼睛中美丽单纯的世界,注重诗意境界的酝酿。在80年代中期,他转而写陕西的风土人情,展示当地的人文风景和生活情态。 贾平凹的散文无论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倾向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崇尚简单古朴的风趣和静虚境界的营造。 三、秦腔介绍: 秦腔,又名秦声, 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是我国最早形成于秦地的一种梆子声腔剧种,它发端于明代,是明清以来广泛流行的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声腔之一。唱腔以梆子腔板腔体为主,角色有三大行十三小行,三大行为生、旦和花脸。十三小行是胡子生、老生、小生、武生、正旦、花旦、小旦、老旦、彩旦、武旦、大花脸、二花脸和三花脸。现存传统剧种三千多种,多为历史故事,剧中主要人物也多是帝王将相、忠臣义士、英雄豪杰和才子佳人。(秦腔剧照图片四幅) 四、课文整体感知

人教版音乐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彩云追月 教案

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一、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二、了解并掌握切分节奏,能用X.X X X|X X X X X ‖节奏为歌曲伴奏。 三、欣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验悠扬舒展的旋律,唤起对浩瀚夜空的无限遐想。 教学重点 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了解切分音、切分节奏,引导学生运用于歌曲的演唱中,更贴切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2、学生能用X.X X X|X X X X X ‖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师生问好 一、师生问好! 活动2【导入】二、创设情境,引入欣赏 二、创设情境,引入欣赏 1、师提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还能想起童年时的玩伴的名字吗? 生: 2、师:老师的也有玩伴,不过它是一件乐曲,我们一起看大屏幕,谁知道它的名字?师:虽然是乐器,它也会和我们交流。(大屏幕)谁来试一试,和他做朋友?师:为了奖励这名勇敢的同学,我只能献曲一首。 3、范奏《彩云追月》师:琵琶属于民族管弦乐中的一种,大家和老师共同了解一下民族管弦乐队。播放大屏幕: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墨蓝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辉普照着大地,夜色中她显得多么安详、多么宁静,仰望静谧的夜空充满了无限遐想:月亮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色彩。明月当空、月光如水,云彩悠悠、忽进忽退,好一幅彩云追月的美景啊! 4、师:刚刚我为大家演奏的曲子叫做《彩云追月》,该曲由著名作曲家任光在1935年所写。原为民族管弦乐曲,乐曲旋律舒缓优雅,把人们带进了“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诗画意境之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民族管弦乐的《彩云追月》。(课件播放乐曲)

西南师大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彩云追月教案

《彩云追月》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2、学生能够体会歌曲情绪,并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欣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验悠扬舒展的旋律,唤起对浩瀚夜空的无限遐想。 教学重点: 能掌握切分音节奏,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处理、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学生在《彩云追月》声中走进教室。 2.师: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和温馨、团圆,看见月亮会使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3.师:“那你知道关于月亮的歌曲和乐曲吗?”(如:月亮之上、弯弯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十五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等)。 师:今天我们就要共同来学习一首也是有关月的歌曲《彩云追月》,浩瀚的夜空,景色迷人。月亮时儿牵引着云朵,时儿破云而出,高高悬挂。彩云前追后赶,上下翻滚……(放月亮图片) 二、学习歌曲,深入感受 1、播放歌曲《彩云追月》,学生带着思考听歌曲(歌曲给你什么感觉,歌曲的情绪怎么样,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 2、播放音乐,请学生用“lU”哼唱旋律并找出歌曲中你认为有特点的,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节奏和唱法。(如:切分节奏、附点节奏、波音记号等。) 3、把切分节奏、附点节奏、波音记号等拎出来单独练习。 5.教师简单讲解什么是切分节奏。 4、让学生为歌曲标上合适的力度记号。 5、跟录音哼唱并用手势划出旋律线。 6、请学生加入歌词演唱,并提出难点,师生共同解决。 师: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比较合适? 生:深情、优美。 7、艺术处理

①每当中秋月圆时,我们站在白沙滩,遥望日月潭,月光照着宝岛,我的情思也随着月光漂向远方,泪水不自然地流了下来,亲人呀,你听见了我的呼喊声吗,什么时候我才能与你相聚呀。所以在演唱时我们要唱出对亲人浓浓的思念和盼望亲人重归的期望之情。 ②引导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8、完整演唱。 三、教学延伸 1、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乐曲的节奏、情绪和速度有哪些特点。(节奏—平稳的情绪—抒情的速度—稍慢的) 2、介绍作曲家任光及音乐背景。 《彩云追月》是上个世纪30年代我国年轻作曲家任光早期的代表作。任光(1900—1941),生于浙江越剧之乡嵊县。1919年,赴法国留学作曲。归国后,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音乐活动中,创作了一批极有影响的抗日救亡歌曲与电影歌曲,代表作有《月亮月光光》、《渔光曲》等40余首著名歌曲。1940年,任光跟随叶挺将军从重庆赴皖南参加新四军,在一次行军途中遭国民党伏击,任光胸部中弹倒下,当敌军指挥官追问奄奄一息的任光:“你是谁?”任光说:“我是电影《渔光曲》主题歌的作者任光。”说完就闭上了眼睛。敌军万万没想到在这样悲惨的场面见到令人尊敬的天才音乐家,追悔莫及。任光牺牲时年仅40岁。 3、介绍乐曲。 任光的这首《彩云追月》是1932年他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定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并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一首,乐曲既古典又通俗,几十年来深受听众的喜爱。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这么伟大的作曲家创作的这首歌曲吧。

高一语文北师大版必修:第三单元《秦腔》教案

《秦腔》教案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文章的大气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3.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 过程与方法 1.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播放几段秦腔的段子,让学生对秦腔有感性的认识。 2.简介秦腔 ——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它的覆盖面极为广阔,流行遍及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西南的西藏、四川;中原的晋西、豫东、河北;东北大庆、东南的广东、福建,宝岛台湾等地以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同时也是我国最大地方剧种,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响。它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发展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目前,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700多个,为各剧种之首。 秦腔的唱腔、道白、板路、脸谱、身段、角色门类自成体系。秦腔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秦腔演出地点最好是选在露天的场所,那样才能有秦腔的味道,更体味到秦腔的精髓。秦腔的唱腔,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看秦腔时候,尤其看到秦腔中的“黑头”吼声地动山摇的时候,你才会此刻真正认识到秦腔的豪放,这也是秦人的血性。 3.介绍作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还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 贾平凹在散文领域颇有建树,早期的《月迹》、《一棵桃树》,书写儿童眼睛中美丽单纯的世界,注重诗意境界的酝酿。在80年代中期,他转而写陕西的风土人情,展示当地的人文风景和生活情态。贾平凹的散文无论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倾向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崇尚简单古朴的风趣和静虚境界的营造。 二、速读课文,把握内容,疏理结构 1、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归纳大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