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l锁相环原理

dll锁相环原理

DLL(数字锁相环)是一种数字电路,用于锁定输入信号与一定频率的参考时钟信号相位。它是一种数字PLL(锁相环)的特殊情况,可以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音频处理以及高速数字系统中。

DLL锁相环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将参考时钟信号分频:参考时钟信号通过一系列的分频器,被分成与输入信号相同的频率。

2.产生相位差信号:将分频后的参考时钟信号与输入信号比较,产生一个相位差信号。

3.通过数字滤波器进行滤波:将相位差信号通过数字滤波器进行滤波以去除高频噪声。

4.控制输出时钟信号:根据滤波后的相位差信号的大小和正负,控制VCO(电压控制振荡器)输出的时钟信号的相位和频率。

此时输出的时钟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被锁定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保证了系统的信号同步性和稳定性。

DLL锁相环有许多优点,如下所述:

1.响应速度快:使用数字电路的方式,锁相环的响应速度非常快。因此,它适用于要求精度高且信号变化频繁的应用。

2.实现简单:数字锁相环相对于传统的模拟锁相环,其电路实现更加简单,而且不需要精密的模拟电路设计。

3.稳定性强:由于数字滤波器可以进行高精度的滤波,因此数字锁相环的稳定性也比模拟锁相环更高。这使得它适用于对相位稳定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如通信系统中的时钟恢复等。

4.适应性强:数字锁相环可以适应不同频率和相位差的输入信号,因此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音频处理中,它可以被用于对频率和相位进行校正,确保各种波形信号的正确性。在数字通信中,它可以被用于时钟恢复、卫星通信、调制解调器等领域。

总之,DLL锁相环是一种对精度和性能有高要求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技术,它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推动着数字化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dll锁相环原理

dll锁相环原理 DLL(数字锁相环)是一种数字电路,用于锁定输入信号与一定频率的参考时钟信号相位。它是一种数字PLL(锁相环)的特殊情况,可以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音频处理以及高速数字系统中。 DLL锁相环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将参考时钟信号分频:参考时钟信号通过一系列的分频器,被分成与输入信号相同的频率。 2.产生相位差信号:将分频后的参考时钟信号与输入信号比较,产生一个相位差信号。 3.通过数字滤波器进行滤波:将相位差信号通过数字滤波器进行滤波以去除高频噪声。 4.控制输出时钟信号:根据滤波后的相位差信号的大小和正负,控制VCO(电压控制振荡器)输出的时钟信号的相位和频率。 此时输出的时钟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被锁定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保证了系统的信号同步性和稳定性。 DLL锁相环有许多优点,如下所述: 1.响应速度快:使用数字电路的方式,锁相环的响应速度非常快。因此,它适用于要求精度高且信号变化频繁的应用。 2.实现简单:数字锁相环相对于传统的模拟锁相环,其电路实现更加简单,而且不需要精密的模拟电路设计。

3.稳定性强:由于数字滤波器可以进行高精度的滤波,因此数字锁相环的稳定性也比模拟锁相环更高。这使得它适用于对相位稳定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如通信系统中的时钟恢复等。 4.适应性强:数字锁相环可以适应不同频率和相位差的输入信号,因此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音频处理中,它可以被用于对频率和相位进行校正,确保各种波形信号的正确性。在数字通信中,它可以被用于时钟恢复、卫星通信、调制解调器等领域。 总之,DLL锁相环是一种对精度和性能有高要求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技术,它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推动着数字化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DLL在FPGA时钟设计中的应用

DLL在FPGA时钟设计中的应用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a digital circuit dedicated to on-chip Delay-locked loop (DLL),which provides zero propagation delay, low clock skew between output clock signal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device, and advanced clock domain control ..The DLL can provide multiple phases of the source clock but also can double or divide the frequency of the source clock. These functions can be implemented with hardware language using ISE design tools. In this way the clock quality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PCB board design becomes simple. 随着FPGA尺寸的增加,芯片上时钟的分布质量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时钟相位差和时钟延迟严重影响设备的性能,在大的设备中,用传统的时钟网络控制时钟相位差和时钟延迟变得十分困难。在FPGA 设计中,延迟锁相环DLL (Delay Locked Loop) 是一种很好的资源,可实现对时钟的零延时或倍频、分频输出,特别是较高频率的时候,可以简化FPGA的设计。Xilinx公司在Virtex E、Spartan II 和Spartan IIE 系列芯片中,一直采用DLL技术进行内部时钟控制。时钟的设计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采用可靠的时钟是保证设计可靠性的重要前提。 延迟锁相环DLL SpartanⅡ系列提供4个延迟锁相环DLL ,其分别位于芯片内部的4个脚。Delay-Locked-Loop (DLL) circuits in the Spartan-II FPGAs provide zero propagation delay and low clock skew between output clock signal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device. Each Spartan-II device has four fully digital dedicated on-chip DLLs, allowing for very precise synchronization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clock。Each DLL can drive up to two global clock routing networks within the device. The global clock distribution network minimizes clock skews due to loading differences. By monitoring a sample of the DLL output clock, the DLL can compensate for the delay on the routing network, effectively eliminating the delay from the external input port to the individual clock loads within the device.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zero delay with respect to a user source clock, the DLL can provide multiple phases of the source clock. The DLL can also act as a clock doubler or it can divide the user source clock by up to 16. Clock multiplication gives the designer a number of design alternatives. For instance, a 50 MHz source clock doubled by the DLL can drive an FPGA design operating at 100 MHz. This technique can simplify board design because the clock path on the board no longer distributes such a high-speed signal. A multiplied clock also provides designers the option of time-domain multiplexing,using one circuit twice per clock cycle, consuming less area than two copies of the same circuit. The DLL can also act as a clock mirror. By driving the DLL output off-chip and then back in again, the DLL can be used to deskew a board level clock between multiple devices.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system clock establishes prior to the device "waking up," the DLL can delay the completion of the device configuration process until after the DLL achieves lock.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DLL to remove on-chip clock delay, the designer can greatly simplify and improve system level design involving high-fanout, high-performance clocks. DLL主要由一个延时线和控制逻辑组成。延时线对时钟输入端CLKIN产生一个延时,时钟分布网线将该时钟分配到器件内的各个寄存器和时钟反馈端CLKFB ;控制逻辑在反馈时钟到达时采样输入时钟以调整二者之间的偏差,实现输入和输出的零延时。 具体工作原理是:控制逻辑在比较输入时钟和反馈时钟的偏差后,调整延时线参数,在输入时钟后不停地插入延时,直到输入时钟和反馈时钟的上升沿同步,锁定环路进入“锁定”状态,只要输入时钟不发生变化,输入时钟和反馈时钟就保持同步。DLL 可以被用来实现一些电路以完善和简化系统级设计,如提供零传播延迟,低时钟相位差和高级时钟区域控制等。 硬件结构 在Spartan II 芯片中,DLL 的标准原型如图2所示 对其管脚分别说明如下: CLKIN(源时钟输入) : DLL 输入时钟信号,通常来自IBUFG或BUFG。 CLKFB(反馈时钟输入) : DLL 时钟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必须源自CLK0或CLK2X ,并通过IBUFG或BUFG相连。 RST(复位) : 控制DLL 的初始化,通常接地。 CLK0 (一倍信号输出) : 与CL KIN 无相位偏移; CLK90 : 与CLKIN有90相位偏移; CLK180与CLKIN 有180 | 相位偏移;CLK270 : 与CLKIN 有270 | 相位偏移。 CLKDV(分频输出) : DLL 输出时钟信号,是CLKIN 的分频时钟信号。DLL支持的分频系数为1. 5 ,2 ,2. 5 ,3 ,4 ,5 ,8 和16。 CLK2X(两倍信号输出) : CLKIN 的2倍频时钟信号。 LOCKED(输出锁存) :为了完成锁存,DLL 可能要检测上千个时钟周期。当DLL 完成锁存之后,LOCKED 有效。 In order to achieve lock, the DLL may need to sample several thousand clock cycles. After the DLL achieves lock the LOCKED signal activates. The DLL timing parameter section of the datasheet provides estimates for locking times.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at the system clock is established prior to the device "waking up," the DLL can delay the completion of the device configuration process until after the DLL locks. The STARTUP_WAIT property activates this feature .Until the LOCKED signal activates, the DLL output clocks are not valid and can exhibit glitches, spikes, or other spurious movement. In particular the CLK2X output will appear as a 1x clock with a 25/75 duty cycle. 在FPGA 设计中,消除时钟的传输延迟,实现高扇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DLL ,把CLK0与CLKFB相连即可。 利用一个DLL 可以实现2倍频输出,如图3所示。 利用2个DLL就可以实现4倍频输出,如图4所示。 Generating a 4x Clock By connecting two DLL circuits each implementing a 2x clock multiplier in series as shown in Figure 13, a 4x clock multiply can be implemented with zero skew between registers in the same device. If another clock output is needed, the clock could access a BUFG only if the DLLs are constrained to exist on opposite edges (top or bottom) of the device .When using this circuit it is vital to use the SRL16 cell to reset the second DLL after the initial chip reset. If this is not done, the second DLL may not recognize the change of frequencies when the input changes from a 1x (25/75) waveform to a 2x (50/50) waveform. 移相用法的原理图与倍频用法的原理图很类似,只用把CL K2X输出端的输出缓存移到CLK90、CLK180或者CLK270端即可。利用原时钟和移相时钟与计数器相配合也可以产生相应的倍频。 片内倍频的好处 在PCB板的设计中,当系统工作在50MHz 时,应考虑产生的传输线效应和信号的完整性问题;而当系统时钟达到120MHz 时,除非使用高速电路设计知识,否则基于传统方法设计的PCB将无法工作。而利用DLL的倍频在片内实现这样的高频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外加40MHz 的时钟,利用该图所产生的倍频电路,在片内就可得到80MHz和160MHz的时钟频率,给PCB设计带来很大的方便。 DLL Properties Properties provide access to some of the Spartan-II Family DLL features, (for example, clock division and duty cycle correction). Duty Cycle Correction Property The 1x clock outputs, CLK0, CLK90, CLK180, and CLK270, use the duty cycle corrected default such that they exhibit a 50/50 duty cycle. The DUTY_CYCLE_CORRECTION property (by default TRUE) controls this feature. In order to deactivate the DLL duty cycle correction for the 1x clock outputs, attach the DUTY_CYCLE_CORRECTION=FALSE property to the DLL symbol. When duty cycle correction deactivates, the output clock has the same duty cycle as the source clock. Clock Divide Property The CLKDV_DIVIDE property specifies how the signal on the CLKDV pin is frequency divided with respect to the CLK0 pin. The values allowed for this property are 1.5, 2, 2.5, 3, 4, 5, 8, or 16; the default value is 2. Startup Delay Property This property, STARTUP_WAIT, takes on a value of TRUE or FALSE (the default value). When TRUE the device configuration DONE signal waits until the DLL locks before going to High. Spartan-II Family DLL Location Constraints The DLLs are distributed such that there is one DLL in each corner of the device. The location constraint LOC, attached to the DLL symbol with the numeric identifier 0, 1, 2, or 3, controls the DLL location. The orientation of the four DLL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clock resources appearsin Figure 8. The LOC property uses the following form: LOC=DLL2. Design Considerations Use the following design considerations to avoid pitfalls and improve success designing with Xilinx devices. Input Clock The output clock signal of a DLL, essentially a delayed version of the input clock signal, reflects any instability on the input clock in the output waveform. For this reason the quality of the DLL input clock relates directly to the quality of the output clock waveforms generated by the DLL. The DLL input clock requirements are specified in the datasheet. In most systems a crystal oscillator generates the system clock. The DLL can be used with any commercially available quartz crystal oscillator. For example, most crystal oscillators produce an output waveform with a frequency tolerance of 100 PPM, meaning 0.01 percent change in the clock period. The DLL operates reliably on an input waveform with a frequency drift of up to 1 ns — orders of magnitude in excess of that needed to support any crystal oscillator in the industry. However, the cycle-to-cycle jitter must be kept to less than 300 ps in the low frequencies and 150 ps for the high frequencies. Input Clock Changes Changing the period of the input clock beyond the maximum drift amount requires a manual reset of the CLKDLL. Failure to reset the DLL will produce an unreliable lock signal and output clock. It is possible to stop the input clock with little impact to the DLL. Stopping the clock should be limited to less than 100 μs to keep device cooling to a minimum. The clock should be stopped during a Low phase, and when restored the full High period should be seen. During this time LOCKED will stay High and remain High when the clock is restored. When the clock is stopped, one to four more clocks will still be observed as the delay line is flushed. When the clock is restarted, the output clocks will not be observed for one to four clocks as the delay line is filled. The most common case will be two or three clocks. In a similar manner, a phase shift of the input clock is also possible. The phase shift will propagate to the output one to four clocks after the original shift, with no disruption to the CLKDLL control. Output Clocks As mentioned earlier in the DLL pin descriptions, some restrictions apply regarding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output pins. The DLL clock outputs can drive an OBUF, a global clock buffer BUFG, or route directly to destination clock pins. The only BUFGs that the DLL clock outputs can drive are the two on the same edge of the device (top or bottom). Do not use the DLL output clock signals until after activation of the LOCKED signal. Prior to the activation of the LOCKED signal, the DLL output clocks are not valid and can exhibit glitches, spikes, or other spurious movement. 在locked信号有效之前(高电平有效),不要使用DLL的输出时钟,因为在这之前的时钟输出不稳定,有很多毛刺。 参考文献: Clock Designs in FPGA with DLL CHEN Yan , ZHOU Dong2hui , ZHU Xiao2rong (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 Qingdao 266100 , China) 陈燕, 周东辉, 朱晓荣(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266100) 第19 卷第4 期 2 0 0 4 年1 2 月青岛大学学报( 工程技术版) 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 E&T) Vol. 19 No. 4 Dec. 2004 Using Delay-Locked Loops in Spartan-II FPGAs(xapp174.pdf) ------------------------------------------------- -- XAPP174 -- -- Standard DLL Example --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dll_standard is

时钟发生器原理

时钟发生器原理 时钟发生器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它在各种电子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数字电路等。时钟信号是同步各个组件和模块的关键,确保它们按照正确的时间序列进行操作。 时钟发生器的原理基于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周期性信号的电路或装置。在时钟发生器中,常用的振荡器包括晶体振荡器、RC振荡器和LC振荡器等。 晶体振荡器是最常见的时钟发生器。它利用晶体的谐振特性来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晶体振荡器由晶体谐振器和放大器组成。晶体谐振器是一个能够在特定频率下产生振荡的装置,它通常由石英晶体构成。当电压施加到晶体上时,晶体会以其固有的谐振频率振荡。放大器用于放大晶体振荡器产生的信号,以便驱动其他电子元件。 RC振荡器是另一种常见的时钟发生器。它由电阻和电容器组成。RC振荡器利用电容器和电阻的充放电过程产生振荡信号。当电容器充电到一定电压后,电容器会通过电阻放电,然后重新开始充电。这个充放电的过程会不断重复,从而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LC振荡器是基于电感和电容的振荡器。它利用电感和电容的能量交换来产生振荡信号。L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于RC振荡器,但它使用电感器代替了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之间的能量交换导致振

荡信号的产生。 时钟发生器还可以通过数字锁相环(DLL)或数字控制振荡器(DCO)等技术实现。数字锁相环是一种能够将输入信号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输出信号频率的电路。数字控制振荡器则是一种能够通过数字控制调整输出频率的振荡器。 时钟发生器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对于电子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稳定的时钟信号可以确保各个组件和模块按照正确的时间序列进行操作,避免数据丢失或错误。因此,在设计和选择时钟发生器时,需要考虑其频率稳定性、相位噪声、抖动等参数。 时钟发生器是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利用振荡器的原理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确保各个组件和模块按照正确的时间序列进行操作。不同类型的振荡器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和设计。时钟发生器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对于电子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在设计和选择时钟发生器时,需要仔细考虑其参数和性能。

dll 原理

dll 原理 DLL是Dynamic Link Library的缩写,即动态链接库。它是一种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常用的文件格式,可以被多个程序共享使用。在程序运行时,操作系统会将DLL文件加载到内存中,并将其中的函数 和变量映射到程序的地址空间中,使得程序能够调用其中的函数和使 用其中的变量。 一、 DLL文件格式 1. PE文件格式 PE(Portable Executable)文件格式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常用的可执行文件格式。DLL文件也采用了PE文件格式,并且在PE头部加入了一些特殊的信息来标识自己为一个DLL文件。 2. 导出表 导出表是DLL文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记录了DLL中可以被其他程序调用的函数和变量。导出表由两个部分组成:名称表和地址表。名称表记录了导出函数或变量的名称,地址表记录了它们在内存中的 地址。 3. 导入表

导入表记录了DLL需要从其他模块(包括其他DLL和可执行文件)中引入哪些函数或变量。当操作系统加载一个DLL时,它会遍历导入表,并将需要引入的函数或变量从其他模块中加载到内存中。 二、 DLL加载过程 1. 加载方式 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了两种方式来加载一个DLL:静态链接和动态链接。静态链接是指将DLL直接嵌入到可执行文件中,这样可执行文 件就包含了DLL的所有代码和数据;动态链接是指在程序运行时,将DLL加载到内存中,并将其中的函数和变量映射到程序的地址空间中。 2. 加载顺序 当一个程序需要使用一个DLL时,Windows操作系统会按照以下顺 序查找并加载DLL: (1)在程序所在目录查找; (2)在Windows系统目录(如C:\Windows\System32)查找;(3)在PATH环境变量指定的路径中查找。 3. 加载流程 当操作系统加载一个DLL时,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dll加载原理

dll加载原理 DLL加载原理是指动态链接库(DLL,Dynamic Link Library)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被加载并使用的过程。下面将介绍DLL加 载的基本原理。 1. 搜寻和定位DLL文件:在程序运行时,系统会按照一定的 规则搜索并定位需要加载的DLL文件。这个规则包括在程序 所在目录、系统目录、Windows目录和用户自定义路径等位 置搜索。 2. 加载DLL文件:一旦DLL文件被定位,系统会根据指定的 路径加载DLL文件。加载过程包括将DLL文件的引用数据加 载到内存中,以及执行相应的初始化代码。 3. 解析DLL文件的导入项:DLL文件通常会依赖其他DLL文件,这些依赖关系通过导入项列表进行声明。加载DLL文件时,系统会解析并加载所依赖的DLL文件,以满足程序的需要。 4. 分配并初始化内存空间:DLL文件在加载后会被映射到进 程的内存空间中。系统会为DLL文件分配相应的内存空间, 并在内存中创建相关的数据结构。 5. 调用DLL中的函数和变量:一旦DLL文件加载成功,程序 就可以通过函数指针或通过函数名字符串调用DLL中的函数 和变量。调用过程中,系统会通过符号解析找到函数的入口点,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6. 释放DLL文件:在程序运行结束或不再需要DLL文件时,系统会负责卸载并释放DLL文件。卸载过程包括释放内存空间、解除函数绑定关系以及执行必要的资源清理操作。 总结:DLL加载原理涉及了搜寻定位、加载、解析导入项、分配初始化空间、调用函数/变量和释放等过程。通过这些步骤,程序能够有效地利用并调用DLL文件中的功能,实现模块化和动态性的设计。

一种低功耗倍频延迟锁相环设计

一种低功耗倍频延迟锁相环设计 诸荣臻;潘意杰;唐中 【期刊名称】《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年(卷),期】2022(39)12 【摘要】多相时钟是集成电路的关键模块之一,在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或是时间数字转换器(Time-to-Digital Converter,TDC)等电路中有大量的应用.多相时钟通常由延迟锁相环(Delay-Locked Loop,DLL)与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产生.然而传统DLL无法倍频,PLL会有抖动累积等问题.此外,DLL与PLL的功耗通常较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低功耗防错锁倍频延迟锁相环(Multiplying Delay-Locked Loop,MDLL).该设计采用一种低功耗的电荷泵结构,以及能切换为压控振荡器的压控延迟线,使电路功能在DLL与PLL之间切换,在倍频的同时能够周期地消除抖动累积.同时加入了防错锁电路,以避免MDLL锁定在错误的频率.基于HHGrace 0.11μm COMS工艺进行了流片验证,芯片面积约为0.03 mm 2.测试结果表明,此电路能够将输入参考时钟倍频32倍输出,输出时钟频率范围为54.4 MHz-92.8 MHz,电路功耗为216μW–312μW.在输出时钟频率为80 MHz的情况下,均方根抖动为116.3ps(0.93%). 【总页数】7页(P93-99) 【作者】诸荣臻;潘意杰;唐中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1.8 【相关文献】 1.一种低功耗射频CMOS电荷泵锁相环的设计 2.一种用于时钟产生的低功耗电荷泵锁相环设计 3.一种低功耗低噪声大带宽锁相环的设计 4.基于VHDL的一种低功耗新型全数字锁相环设计 5.一种高稳定性低功耗自偏置锁相环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锁定相位编程可调全数字锁相环设计

一种锁定相位编程可调全数字锁相环设计 一种锁定相位编程可调全数字锁相环设计 1 引言 锁相技术在信号处理、调制解调、时钟同步、倍频、频率综合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锁相技术的实现主要有模拟锁相环(APLL)、全数字锁相环(DPLL)、模拟数字混合锁相环与延迟锁相环(DLL)四种。全数字锁相环(DPLL)具有精度高且不受温度和电压影响,环路带宽和中心频率编程可调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经典全数字锁相环路由数字鉴相器、K模可逆计数器、脉冲加减控制电路和N分频器4部分组成。在输入信号频率稳定条件下,锁相环锁定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正交。在通信和其他很多应用领域,不仅需要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保持正交关系,有时也需要他们保持某些特定的相位差。本文在经典结构基础上稍做改进,提出了一种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锁定相位编程可调的全数字锁相环路的设计。经过计算机仿真分析、FPGA实现及板级系统实验,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 经典数字锁相环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图1示出了采用异或门鉴相器的经典数字锁相环路的结构框图。各个模块的结构和功能如下: 2.1 异或门鉴相器 异或门鉴相器将锁相环路输入信号Fin与输出信号Fout做减法,输出相位差Se作为K模可逆计数器的计数方向信号。当环路锁定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稳定正交,Se是一占空比为50%的方波信号。 2.2 K模可逆计数器 K模可逆计数器产生进位和借位脉冲并起到环路滤波的作用。他由系统时钟Clk(频率M?0)控制对异或门鉴相器输出的相位差信号Se进行采样计数,当Se为低电平时做加计数,计数值达到预定模值K时输出进位脉冲inc同时计数器回零;当Se为高电平时做减计数,计数值为零时输出借位脉冲dec同时计数器置K。当环路锁定Se是一占空比为50%的方波信号时,交替输出进位和借位脉冲。计数器模值K的大小决定了环路进入锁定的时间,K值越大环路锁定时间越长。 2.3 脉冲加减控制器和N分频器 脉冲加减控制器实现数字压控振荡器的功能。当K模可逆计数器有进位脉冲输出时,控制器捕获该脉冲信号,并在输出信号Clk_nf中插入一个系统时钟周期的脉冲,N分频器对Clk_nf 信号分频,从而使环路输出信号Fout超前一个时钟周期的相位;同样的,当有借位脉冲时控制器在Clk_nf减去一个系统时钟周期的脉冲,从而使输出信号Fout滞后一个时钟周期,这样就起到了相位调节的作用。当环路锁定时交替出现的进位和借位脉冲调相作用相互抵消,输出时钟Fout 稳定。 3 改进的数宇锁相环结构及工作原理 3.1 改进的数字锁相环设计思路及其结构 如图2所示,在异或门鉴相器与K模可逆计数器之间插入一个Se的调节器对Se的波形进行调节,即给了K模计数器一个虚假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Se_out。当伪相位差信号Se_out为方波时输出与输入信号锁定在一个特定的相位。

dll实现原理

dll实现原理 DLL(动态链接库)是一种可执行文件,其主要作用是在程序运行时提供可被其他程序调用的函数和数据。 DLL实现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编写源代码:首先,开发人员编写源代码,其中包含了需要实现的函数和数据结构。 2. 编译源代码:编译器将源代码编译成目标代码(通常是二进制形式),生成一个目标文件。 3. 链接目标文件:链接器将目标文件与其他依赖的目标文件(如果有的话)进行链接,生成一个可执行文件。 4. 导出函数和数据:在可执行文件中,需要将DLL中的函数和数据标记为可供其他程序调用。这一步骤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关键字或修饰符来声明导出的函数和数据。 5. 生成DLL文件:最后,将可执行文件的一部分或全部内容提取出来,生成一个独立的DLL文件。这个DLL文件包含了所有导出的函数和数据,在运行时可以被其他程序动态加载和调用。 当其他程序需要使用DLL中的函数或数据时,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 导入DLL:程序在运行时,通过特定的方式加载DLL文件。操作系统会负责将DLL加载到内存中,并为其分配一块地址 空间。 2. 获取导出函数地址:程序需要使用DLL中的函数时,需要 首先获取函数的地址。可以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函数,如GetProcAddress(),通过传入函数名和DLL的句柄来获取函数 地址。 3. 调用DLL函数:一旦获取到函数地址,程序就可以通过函 数指针来调用DLL中的函数,传递参数并获取返回值。 4. 释放DLL:当程序不再需要使用DLL时,需要显式地将 DLL从内存中释放,以免造成资源浪费。操作系统提供相应 的函数,如FreeLibrary(),来释放已加载的DLL。 总结起来,DLL的实现原理是通过将函数和数据打包为一个 独立的动态链接库文件,并提供导出函数的地址,让其他程序可以动态加载和调用其中的函数和数据。这种实现方式使得程序的开发和维护更加灵活和高效。

dll文件执行原理

dll文件执行原理 DLL文件是动态链接库文件的缩写,它是一种特殊的文件类型,可以被用来存储程序使用的一些共享函数、变量等。在程序运行时,操作系统会自动将DLL文件载入内存中,并将其链接到程序的调用点上,从而使得程序能够调用DLL文件中所包含的函数、变量等。 DLL文件的执行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分别是加载和链接。 首先,在程序运行时,操作系统会将需要调用的DLL文件载入内存中,并将其放置在进程地址空间的合适位置。这个过程被称为加载。在加载的过程中,操作系统会先检查DLL文件的头部信息,确定其所需的内存大小,然后逐个将其中的函数、变量等载入内存中,并将其地址存储到符号表中。在这个过程中,操作系统还会为DLL文件分配一个虚拟内存地址,并将其映射到物理内存中。这样,程序就可以使用DLL文件中所包含的函数、变量等了。 其次,在DLL文件被加载到内存中后,操作系统会对其进行链接处理。链接的过程主要是将DLL文件中的符号与程序中的符号进行匹配,从而建立起调用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操作系统会根据DLL文件中的导出表,找到其中所有需要导出的函数、变量等,并将其符号与程序中的对应符号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程序就可以调用DLL 文件中的函数、变量了。如果匹配失败,则程序会出现“缺失符号”的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操作系统还会进行一些优化处理,比如函数的重定位、函数的延迟绑定等等,从而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综上所述,DLL文件的执行原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它需要

操作系统在加载和链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以保证程序能够正常地调用DLL文件中的函数、变量等。在实际编程中,开发者需要对DLL文件的执行原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加灵活地使用它们。

相位同步通信系统的研究

相位同步通信系统的研究 第一章绪论 相位同步通信系统作为现代通信技术中的重要一环,已经成为 了通信领域的研究重点。在数字通信和信号处理领域,相位同步 技术是一项重要基础技术,其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通信、信号 处理、测量、控制、图像处理和声音处理等方面。本文将介绍相 位同步通信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相位同步原理、相位同步技术、应用领域以及研究现状等方面内容。 第二章相位同步原理 相位同步的原理在于接收方通过比较接收信号与已知参考信号 的相位差来实现信号的同步。当接收机接受到信号后,往往会出 现相位偏移,这样会影响到信号的解调和处理等后续工作。为了 减小相位偏移对信号的影响,需要对信号进行相位同步。相位同 步可以通过锁定两个信号的相位,从而使信号的相位差始终保持 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达到同步的目的。 第三章相位同步技术 1. 直接数字化和同步 直接数字化和同步是一种将信号直接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方法, 通过数字处理来实现信号的相位同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实现简

单,适合于高速信号处理。但是,该方法的缺点是不适用于低频 信号的处理,需要进行额外的模拟处理。 2. 闭环相位同步技术 闭环相位同步技术是一种反馈控制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 不断的比较信号的相位来调整本地发射信号的相位,以达到同步 的目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实现高精度的相位同步,缺点是 系统比较复杂,需要频繁进行反馈控制。 3. 延迟锁相环(DLL)技术 延迟锁相环技术是一种借助于时钟提取电路来实现相位同步的 方法。通过将本地时钟的相位进行延迟处理,使其和接收到的信 号的相位差降到最小,并逐渐趋近于零,以达到同步的目的。该 方法具有精度高、实现简单等优点,但是非常依赖于时钟信号。 第四章相位同步应用领域 相位同步技术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图像处理、语音处理、测 量和控制等领域。在数字通信领域,相位同步技术是实现高速数 据传输的关键技术;在图像和声音处理领域,相位同步技术可以 提高图像和声音的质量,使其更为清晰明亮;在测量和控制领域,相位同步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和控制等任务。 第五章相位同步研究现状

dds分频模块原理 -回复

dds分频模块原理-回复 DDS(Direct Digital Synthesis)分频模块是一种用于产生高精度频率信号的数字电路。它通过将数字输入信号转换成模拟输出信号,实现对输入信号进行分频。DDS分频模块在现代电子产品中被广泛应用,包括通信设备、无线电设备、测量仪器等。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DDS分频模块的工作原理。 一、DDS分频模块的基本组成 DDS分频模块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时钟发生器:时钟发生器根据输入的参考频率信号产生一个基准时钟信号,该信号用于控制整个DDS系统的时序。 2. 相位累加器:相位累加器是DDS分频模块的核心部分,它根据时钟发生器提供的基准时钟信号,累加一个相位值,并将累加结果输出给数字锁相环(DLL)。 3. 数字锁相环(DLL):数字锁相环根据相位累加器输出的相位值,与参考频率信号进行比较,并产生一个数字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数字频率控制字(FTW)。

4. 数字频率控制字(FTW):数字频率控制字是一个由一系列二进制数构成的数字信号,它通过调节FTW的数值来改变DDS模块的输出频率。 5. 数字-模拟转换器(DAC):数字-模拟转换器将数字频率控制字转换成模拟输出信号,输出信号的频率即为DDS模块所要分频得到的频率。 二、DDS分频模块的工作原理 DDS分频模块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初始化阶段:DDS分频模块在开始工作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初始化配置操作,包括设置参考时钟频率、调节数字频率控制字等。 2. 相位累加阶段:DDS分频模块在初始化完成后,开始执行相位累加操作。相位累加器根据时钟发生器提供的基准时钟信号,将一个相位值进行累加,并将累加结果输出给数字锁相环。 3. 锁相环调节阶段:数字锁相环将相位累加器的输出与参考频率信号进行比较,产生一个数字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通过调节数字频率控制字的数值,使得DDS模块的输出频率与参考频率信号的频率保持同步。 4. 数字-模拟转换阶段:数字-模拟转换器将数字频率控制字转换成模拟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