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2.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社会服务,同人的思维有密切联系,使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而且还跟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展。语言和社会相互依存,语言离不开社会,社会也不能没有语言。语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关键字] 语言社会现象特殊上层建筑

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1、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多种多样,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特点:

1)以自然界为基础,是自然界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社会现象既同自然界有天然的联系,即人首先是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又不同于自然界,是自然现象发展到“自我确证”的高级阶段的产物。人和人类社会从它产生的时候起,或者说从它由自然界发展分化出来的时候起,它就成为和自然界对立的东西并在这种对立中发展着。

2)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既依附于社会,又作用于社会。一切社会现象都是在人类社会中存在和发展,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是以种种社会现象作为必要条件的。

3)社会现象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不受自然界发展规律所支配。如生产的发展,商品的出现,民族的形成,国家的建立,文化的传播等等,都受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这些都不能用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去解释。因此每种社会现象都有自己的特殊发展规律,都以自己的特殊功能为社会服务。

上述三点都属于社会现象的特点,语言完全具备上述三个特点。

2、语言是社会现象

语言存在于人和人的关系之中,存在于社会之中。不同于任何社会相联系的任何声音,都不是语言。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汉语之所以和英语不同并不是自然条件或任何自然界规律所决定的,也不是由地理条件或生理条件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条件决定,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语言依附于社会,像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同时也要看到社会对语言的需求,语言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

语言的社会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在许多情况下,语言往往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的标志,不同语言的不同的音义关系只能从社会性角度才能得以圆满解释,不然,我们没法回答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第二,同一个民族的语言,具有不同的地方色彩这也只能从语言的社会性角度来解释来认识;第三,语言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

发展,如果一个事物没有社会性,就不会对社会的变化发展这样敏感;第四,离开了人类社会无所谓语言,所以语言并不是人的本能的反映,尽管人具有语言能力,但人不是像动物,不经过学习就不能掌握语言。

语言之所以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因为语言的产生、发展是与一定社会的产生发展息息相关的。

首先,从语言和语义的结合的任意性以及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来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语言成分都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由于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什么样的语言和什么样的语义结合在一起,构成语言成分,并没有必然的理由,而是决定于“约定成俗”的社会习惯。不但语言成分的语言和语义的结合是约定成俗。世界上存在多种多样的语言,就是不同的社会集团各自约定成俗的结果。

其次,从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也可以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一方面,语言离不开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且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的,人类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另一方面,社会也不能没有语言,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类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要改造自然,支配自然。为完成这样的任务,人们就必须组织起来,组成社会,也就需要有一种最方便的交际工具,把各个成员联系起来,协调他们的共同生活和劳动。

二、语言与自然界、精神活动和社会的关系

1、语言和自然界

人总是在利用自然界的。在语言上也是如此。在这里充分利用着生理的、物理的、化学的、甚至分子原子的一切可利用的东西形成语言。今天对语言的声音的物理特性,对神经细胞的化学特性都可以做出分析,对存在于大脑皮层的和语言运动有关的部位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这一切都说明了人是在充分利用自然界,改造自然界,而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

2、语言和精神活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了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①精神是物质的高级产物,是神经细胞发展的结果,是“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正如列宁所说:“感觉、思想、意识是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人们往往只注意精神是自然的物质发展的结果和产物,却忽略了另一个重要内容,即在这里也指出了精神的存在,它是和物质有区别的一种高级产物。精神活动是由其自己的内部规律的。精神活动存在于语言中,所有精神活动,精神现象,精神力量,精神产品,精神财富都是同语言分不开的。

3、语言和社会

没有脱离社会的语言,也没有离开语言的社会。一方面,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只有人类才有语言。斯大林说:“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也将是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的。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另一方面,社会不能没有语言。语言对社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有了语言,人的祖先——类人猿才最后变成了人,

组成了人类社会。语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一旦失去了语言,“社会便会停止生产,便会崩溃,便会无法继续生存。”②

综上所述,语言和自然界、精神活动都有着不同性质的不同情况的联系,从而使它成为一种具有接缘性的特殊社会现象,并以此同其他社会现象区别开来。

三、语言的特殊性

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还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归结起来就是,语言是全民性的,是全民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没有阶级性。

1、语言的特殊性表现在,它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它不是为某个特定的阶级或阶层服务的。

社会现象一般分为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基础是其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以及同这些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设施。有些观点认为,社会现象既然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类,语言不属于基础一类,那就必然属于上层建筑一类。然而语言并不属于上层建筑。语言是一种既不属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特殊社会现象。所谓“特殊”,是说语言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在于:语言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服务的,这种工具能使人们相互了解并调整他们在人类活动的一切范围中的共同工作。语言的生命是长久的,但上层建筑不同。

2、语言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

第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统一使用的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不是为特定的阶级或阶层服务的,在语言面前,完全是人人平等,无论男女老幼,无论贵族贫民,都有自由地使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权利,这可以是是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只是一种工具,你可以用来表达思想,表达你的看法,但它本身没有阶级色彩。

第二,语言的结构本身业是没有阶级性可言的。构成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也是没有阶级性的。比如语音中的音素、音位、元音、辅音之类,词汇中的词语、语法中的结构单位、结构规则等等,都谈不上有阶级性。

第三,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语言是人类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并在生产劳动中根据社会交际的需要逐渐地加以完善的。人类的产生已经有上百万年的历史,而有阶级的历史不过几千年,充其量不超过一万年,在那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社会都没有阶级性,作为交际的工具语言当然也没有阶级性。同无阶级的社会相比,人类有阶级之分的历史很短很短。

3、语言与行为有直接关系。

作大众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语言的社会功能。同样是工具,语言又不同于社会中的其它工具,比如生产工具,它可以标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个刀耕火种的社会,显然不如机械化耕种的社会发达,而语言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没有关系,虽然经济、文化、政治发达的社会,其词汇会丰富一些,但那与语言的先进、落后无关,从这个角度看,语言也有其特殊性。

四、语言只能是社会现象,而不是其他现象

1、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在19世纪中叶,有一些语言学家把语言与生物相比附,认为语言是自然现象。例如德国的施莱赫尔认为语言也要经历生、长、老、死的生物生命史的过程,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存在和发展与社会无关。这种看法显然不符合事实。任何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死亡都是与一定社会的产生、发展、死亡息息相关的。

但是应当承认,语言除了具有社会属性外,还具有自然属性。例如语言的声音材料是人的某些生理器官协同作用而发出的音波构成的;语言的意义要素的形成则与人的大脑的反映机能有关。但是,语言的一切自然属性都不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这正如人的一切自然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一样。

2、语言不是生理现象

正是由于人类的语言是以声音表达出来的,而且单就发声一点来说,同某些动物的发声有某种程度的相似。因此,乍看上去,语言似乎可以说是一种生理现象。

但语言并不是一种生理现象。生理现象是人或动物受到外部条件或内部条件的制约而引起的一种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一种生理变化过程。但是语言显然不属于这样一种过程。语言的活动带着复杂得多的因素,并且带有社会因素,意识因素在内。

3、语言不是精神现象

美国的语言学家萨皮尔主张:“语言是在人的心灵或‘精神’结构中充分形成的功能系统”,“我们要研究的与其说是语言的物理事实,不如说是抽象的语言。”③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精神活动不能导致语言活动,语言从而也很难说是一种心理或精神活动。

4、语言不是个人现象

19世纪后半叶有些西方的语言学家却说什么之存在“个人的语言”,民族语言不过是“科学的虚构”。德国的保罗甚至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有多少人就应当区分出多少种语言。语言存在于说话之中,是通过一个一个人的说话体现出来的,没有说话,语言就被架空了。而且语言总是通过个人的具体运用才能显示它的存在,语言客观地存在于社会之中,具体的表现在每个社会成员的交际行为上,个人运用语言还可以对语言材料进行不同的选择和取舍,正因为是这样,所以不同的人说话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风格,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语言个性,就是这样产生的。个人虽然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权利,但依然使用的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材料。所以语言不是个人现象而是社会现象。

5、语言不是混合现象

有人认为语言是自然现象、精神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混合,也有人说语言不属于这淡中现象的任何一方,而是一种特殊的东西,说语言既不属于社会现象,更不属于精神现象,而是一种“原则性的剩余现象”。但是我们应当从语言的基本属性出发,来定义语言究竟是属于何种现象。语言既是接缘的性,又是物质的,这是语言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基本属性。

因此,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而且只能是社会现象。语言虽然与其它社会现象如经济制度、文学艺术、政治、法律等一样都是社会的产物,都替社会服务,但语言又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点。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

②斯大林:《论马克思主义在语言学中的问题》人民出版社 1953年

③萨皮尔:《语言论》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分析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分析 张素侠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摘要: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多义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多义现象的生成进行分析, 认为词的 多义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家族相似性,词的多义性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主要通过 隐喻和转喻生成的。关键词:一词多义转喻隐喻原型范畴 1 引言几乎在所有语言中,一词多义都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语言的 多义现象并进行专门的研究,它是语言经济性原则和认知经济性原则的客观要求。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 由一个 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1〕(赵艳芳2000:36)。一个多义词的各种意义构成一个意义范畴,它们以 各种方式发生联系。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一词多义的语义延 伸机制。 2 词汇延伸意义的认知性词汇的延伸义指的是从原义派生和演 化出来的词义。语言在其产生之初都是单义的,一个词只对应一个意义。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际范围不断扩展,交际能力不断增强,语言符号也要适应日益发展的交际的需要,于是一个语言符号就具有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多义现象的产生是人的认知能力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为了适应语言经济性原则的需要。客观世界的事物是纷繁复杂的,而人的大脑的认识和储存能力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语言要以最少量的符号传递最大量的信息。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新事物与已知事物之间存在客观上的相关性或相似性,或是在理解新事物时加入了主观上的相似性。人们的这一认知思维过程不可避免地要体现在作为 思维工具和外在表现形式的语言上,具体表现为运用已知的词汇去命名新事物、表达新观念或描述新经验。于是,词汇的意义就在本义的基础上得到了拓展和延伸,概念被不断扩充与抽象化,赋予旧词以新义,继而产生了一词多义。由于词汇意义的拓展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词汇的延伸义就不再具有任意性特征,而 是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具有了认知性。 3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解释 3.1 原型范畴理论与一词多义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而成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它以全新的视角和观念对语言中的许多现象作出了新的、有说服力的解释。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原型范畴理论认为,一个范畴由一些极其类似的成员构成; 原型是同一个概念范畴中能反映本范畴特征的最好、最典型的成员,而其他成员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隶 属于同一范畴的各成员之间并不存在共同特征,具有互相重叠的属性组合,即所 有成员享有部分共同属性,形成家族相似性;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范畴内成员之间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具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与其他成员享有更多共性 的成员为该范畴的典型和中心成员,即原型(prototype),其他成员为非典型成员或边缘成员。[2]Taylor(1995)也指出大多数的语言范畴呈现出的不是单一中心的结构,而是多中心的结构。它们通常表现出多个类典型,这些类典型通过家族 相似性互相连接.下面我们用范畴理论来分析一词多义。再来看看名词“window”的意义是怎样拓展的: (1) The workman delivered the window . (2) Close the window . (3) She put her head through the window. (4) I painted the window while she was standing in it. 在这四个句子中,window都是以不同的意义出现的,在句(5)中,它指的是作为房

福师考试《语言学概论》题目及参考答案

1自言自语是个人可以控制的行为,这说明语言是一种个人现象。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高”与“矮”有无明确的界限?应如何辩证地看待词义中的这类现象? 二论述(40分) 如何辩证地看待语言符号在使用中的规范与不规范,试举例具体阐述。 第一题答:1)表面上看,语言表现为具体的人说的话和写的文章,但语言不是个人现象。2)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的发展也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在一个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语言就存在了,代代相传,不可能是个人现象。语言的产生与存在都是依赖于社会的,离不开社会的。个人虽然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权利,但依然使用的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材料。所以语言不是个人现象而是社会现象。3)语言的社会性并不否认个人的语言特点和个人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这种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不同的人对共同使用的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是不一样的,这是构成个人语言特点的主要方面;二是每个社会成员在运用语言时会不同程度地超出已有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这往往可以成为语言发展变化的开端。4)总之,我们不否认个人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但归根到底语言是社会现象,不是个人现象。 第二题答:.“高”与“矮”没有明确的界限。词义具有概括性,它把一类现象与一个名称联系起来,从而使这类现象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词义的概括性有3个特征: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词义的模糊性,是指词义所指的现象有一个大致的范围,但是没有明确的界限。辩证地看待这类现象,就是要既看到词义对一类有相同特征的现象的界定,又要看到词义没有明确的界限这样的事实。

第三题答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承认,而社会的组织和成员都要求语言有稳定的成分,有一定的社会规范,否则就会影响交际。因此,语言规则在语言稳定中起了“语言纠察”的作用,人们使用语言得遵守语言规则,一定的语言规则得维持相当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会发生重大变化,这就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但稳定并不等于排斥语言的发展变化,约定与变动可以说是一对辩证的统一。由此也就产生了语言规范与变异的对立统一。由此也就产生了语言规范与变异的对立统一。社会语言学家陈原认为:“没有变异就没有规范,没有规范也就看不出变异。”变异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发展,新词大量产生。如“下岗”,“下海”,“代沟”等。再如随着网络的普及,出现了一些有关的专业述语,如“登陆”,“下载”,“连接”,“点击”,“聊天室”,“宽带”,“浏览器”,“服务器”,“搜索引擎”等,有的甚至进入全民语言的词汇库。在语言符号使用过程中,有些符号的意义或用法有了改变,这一改变又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于是又成为规范的用法。 义乌张佳丽

浅析索绪尔语言观.

应用语言学 期末作业 题目:浅析索绪尔语言观 学生姓名:温馨月 学生学号:15503001 学院名称:文学院 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指导教师:于全有 二零一六年八月

浅析索绪尔语言观 摘要:索绪尔是一个敏锐的天才语言学家, 他通过自身的积累、思考, 并在与其他语言学家的学术交流中受到启发, 提出了自己系统的语言学观: 言语活动、言语、语言及其联系;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语言的历时性与共时性; 语言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索绪尔语言学观的问世,不仅影响20世纪的语言学研究,而且也深刻影响着其他人文学科研究。 关键词:背景;言语与语言;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影响

目录 引言 (1) 一、索绪尔语言观产生的背景 (2) (一)德克海姆的现代社会学 (2) (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2) (三)惠特尼的语言学新认识 (2) 二、索绪尔语言观的具体内容 (3) (一)言语和语言 (3) (二)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3) (三)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4) (四)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4) 三、索绪尔语言观的影响 (5) (一)对语言学发展的影响 (5) (二)深远的学术价值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引言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本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他提出的把语言当作一个共时的静态的符号结构系统来研究的语言思想,扭转了语言学的历史走向,开拓了现代语言学的新格局,从而使语言学在20世纪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提出了自己系统的语言学观: 言语活动、言语、语言及其联系;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语言的历时性与共时性; 语言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索绪尔语言学观的问世, 不仅影响了 20世纪的语言学研究, 而且也深刻影响着其他人文学科研究由他的学生根据他讲课的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是现代语言学中的一部经典著作,这部称之为语言学“圣经”的著作以它新颖而独特的思想引起了广泛的反响,索绪尔也因此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

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 摘要本文从网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种网络语言现象的梳理和语言学分析,提出笔者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构成及形成原因态度 一、网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 计算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的任何一种发明,它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当中。同时,网络还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而正是由于网络特殊的载体和它的现实虚拟性,使得网络语言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以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许多人第一次进聊天室时,对网上流行的一些词语和对话,似懂非懂,搞不清楚什么意思。网络语言正在“异化”中国语言文字,对现行语文教学和研究都提出了挑战。 二、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其形成的原因 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它与一般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从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看似

乎与“物竞天择”相对应,网络语言也有“语竞网择,适者生存”之道,存在便是合理。“网络语言”的产生,自有它的合理背景。它的构成方式更是多样化。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划分,现在流行的“网语”(Net-Speak)广义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宽带、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触网、黑客、基准网民、电子商务、虚拟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早年的如恐龙、菜鸟、公鸡、东东、酱紫、瘟都死等,近年的如:潜水、踩地盘、躲猫猫、打酱油、叉腰肌、雷、人肉搜索、FB、HC、GJM等。 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尽管这类词语和符号在整个网络语言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争议较大,其中有的是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由英文字母组成,例如:IC(我明白了。全文是Igsee);IDK(我不知道。全文是I?don’t?know.);TKS(谢谢。Thanks),再例如BT意“变态”、GG意“哥哥”、KL意“恐龙”、NB意“牛逼”即奉承你在网上很酷、RMB意“人民币”、PFPF意“佩服佩服”、PMP意“拍马屁”、诸如GG/MM/DD/JJ这样利用汉语拼音头字母的简写来表示哥哥、妹妹、弟弟、姐姐这些亲昵的称谓;有的是谐音词语,如“美眉”,只是将原有词语“妹妹”的读音稍加改变而已;有的是数字的组合,例如:886是拜拜了、7456是气死我了、9494即就是就是、246是饿死了、520是我爱你等;有的是外来词语,如“调制解调器”俗称“猫”,而“猫”又是英文Modem 的音译。简约、随意、现代,缩略的语言,这也是网络的“专利”;还有的是出于对视觉感官的刺激而制作出来的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所形成的符号词语,如用键盘上的不同键可以组合出许多表情符号;心情不好时,

(1)语言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1)语言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哪些方面的作用?结合个人实际具体谈谈你的认识。 答:两个功能:一是交际工具,二是思维工具。意义: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法沟通,彼此无法交流思想,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无法进行生产活动,社会就会因此而崩溃。可见,语言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为什么说语言是社会现象?为什么说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有没有阶级性?谈谈你的看法。 答: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的社会无所谓语言。所谓社会,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总之,语言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在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虱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特点。 语言没有阶级性。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在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特点。 (3)为什么说语言是符号?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 答: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而不是他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从本质上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在所有符号中,语言符号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构成的音义结合体,有其自己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浅析英语借词现象在汉语中的表现

浅析英语借词现象在汉语中的表现 我们对现有汉语的研究,能清楚描述出汉语语言的结构,但是这种描述是远远不够的,语言并不是静态存在的,它的存在与发展往往处在动态之中,即:发展与衍生之中。本文将对汉语流行语进行研究,分析其灵活而又多变的社会体现。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手苏联老大哥的影响,政策向苏联“一边倒”的同时,语言也受到俄语的影響,产生出大量的借词现象,如“文化宫”、“集体农庄”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外政策逐步开放,英语逐渐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对各国语言影响重大。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汉语中的借词现象逐步以英语为主。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对这一时期的英语借词现象在汉语流行语中的体现进行分析,了解其形成因素,分析其形成的理论依据、语言价值,预测其发展方式及规律,更好的掌握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影响及渊源。 一、英语借词现象对汉语流行语的原因 每种文字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之中,记录历史事件的一种书写符号,只有适应历史的特点才能完成相应的语言交流、传承的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现象、新科技不

断出现,人们的认知不断被刷新,与此同时,文字或语言的发展也要随之发生转变,大众需求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发生改变等,这一系列的因素,都是借词出现在汉语流行语中的必然条件,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就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1.发展的力量 什么是流行语?它是存在于某个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区域、特定的人群中,被社会大众所广泛使用的某些词语。他们的出现往往与当前的社会现象、当前从事的特定职业、固有范围等有关。因此,汉语流行语往往体现的是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真实反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西方交流的日益增多,我们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等知识,这就要求汉语与英语之间必须有所接触,有所影响等,这一系列的现象,就促成了汉语流行语中英语借此想象的产生。 2.外交的力量 任何民族的发展与进步,都不可能是封闭的、独世而存的,只有与其他民族、国家进行交流、互通有无,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有点,摈弃吱声的不足,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强大。在此过程之中,民族间的往来离不开语言的交流与传播,这就促使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与渗透。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外交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接触的人群也就不断地增多,这就造成汉语与其他语言接触的频率逐步增多,范围逐步扩大。同时,传统汉语或固有的汉语流行语已经不能

网络语言的现象与分析

网络语言的现象与分析 网络语言不能简单地定义为网络上使用的语言。网络本身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承载、传递各式各样的信息是它的基本功能,这一点它与传统的传媒,如报刊、电视等,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作为大众传媒,网络所面对的是社会大众,它在承载和传递信息时必须使用社会上通告的语言形式。因此,并不存在所谓网络上使用的语言。既然如此,那么网络语言的内涵指的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网络语言应该同科学语言、职业语言一样,指的是某一特殊社会文化群体内部所使用的不同于社会通用语言形式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的使用者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文化群体,他们常常花很长的时间逗留在网络上与别人交流,自称为“网虫”。因此,网络语言的内涵是指“网虫”之间在网络上的交际用语。网络语言本质上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社会文化变动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结果,即伴随“网虫”这一社会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 “网虫们”在网络上交际的主要方式有BBS(Buiietin Broad System)、聊 天室和各种聊天工具,他们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的交流。网络交际的参与者们互不相见,通过打在屏幕上的文字符号进行交流。这种网上的交流方式是建立在匿名基础上的,每一个参与者都以自己在网上的绰号而存在并与别人交流,真实的身份在这里被隐去了。因此,符号性和匿名性是网络语境的两个基本特征。 这种网络交流方式使得网络语境具备了这样几个特点:首先是平等性。每一个进入网络世界的交流者除了自己的绰号以外一无所有,他原先在真实世界中拥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在网络上毫无用处,因而每一个网络交流者都是平等的。其次是行为与责任相分离。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是行为的主体,也是责任的主体,个人必须承担由自己行为所引发的责任。但在网络世界里,情况却发生了变化,行为的主体依然是个人,但责任却被转嫁到个人在网络上的代号上去了。行为者是真实的人,而被惩戒的对象却是那个人所使用的用户名。也就是说,行为与责任在这里发生了分离。网络语境还有一个特点是角色扮演的随意性。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由社会决定的。而在网上,由于交际是以匿名方式进行的,人们摆脱了社会对自己的约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从实际观察中我们发现,“网络语言”具备以下这样几个显著的特征。 (1)特殊词汇的使用网络语言最鲜明的特征是其特殊词汇的使用。 对于一个刚刚步入网络世界的人来说,最让他们感到迷惑和好奇的首先是那些稀奇古怪的词汇。现举几例,并略作解释如下: “网虫”:人们把那些沉迷于网络的人称为“网虫”。把长时间在网上漫游的人称为虫子在电脑上爬,不含贬义,充满善意的调侃。“伊妹儿”:电子邮件,英文E—MAIL 的音译。因为电子邮件非常方便快捷,网友就给它起了这么一个昵称。“泥巴”:一种网络游戏,英文叫做MUD,是Muitipie User Du ngeon 的缩写,按照其英文缩写的意义翻译为“泥巴”。这种游戏一旦参加,越玩越想玩,不能自拔,有陷入泥潭之感,故称“泥巴”十分贴切。“猫”:即调制解调器(MODEM),是上网必不可少的硬件,犹如“网虫”们的宠物,故称为“猫”。“斑竹”:即“版主”,是对网站版面主持人的昵称。“TMD”:“他妈的”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的组合。“MM”:“妹妹”的拼音缩写。网络上用来

语言有哪些社会功能

2.语言和社会有什么样的关系?请结合所学语言学知识和个人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答:答:语言是人们的一种交际工具,而且是一种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组成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语言是组成民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语言是一特殊的社会现象,归结起来就是。语言是全民性的,是全民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没有阶级性。 3.语言有没有阶级性?为什么? 答:社会现象可以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基础,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语言不属于哪一个特定的阶级或阶层,而是属于社会全体成员。所以,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语言的语音形式和语法结构也是没有阶级性的。当然,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是有阶级性的。 4.什么是符号?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区别? 答:语言符号的可以用“约定俗成”四个字来说明。任意性是构成语言符号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

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后,它对于人们就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乖乖地接受它,绝不能随意更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5.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 答:语言符号看起来零零散散,好象是一堆乱糟糟的材料,但实际上它们互相间存在着规律性联系,组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这种系统:一是组成规则,二是运转规则。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即结构的二层性。 语言结构的二层性就语言系统的整体结构来说的,而每一层,每一级的结构单位如何运转?组合和聚合,这两条规则是架权语言系统运转的“纲”,抓住了这条“纲”,我们也就能把握住语言系统的结构脉络 6.什么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举例说明其作用。 答:组合关系就是语言符号的单位互相组合为一个更大单位的规则。聚合关系就是在同一结构位置上不同结构单位的替换规则。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两条规则。组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横向联系,聚合规则着眼于

越南语词汇浅析_岑新明

2010年09月(总第169期) 今日南国 THESOUTHOFCHINATODAY NO.09,2010 (Cumulatively,NO.169) 中国汉字在越南曾经处于正统地位,可以说汉语对越南语的影响极为深刻。现代越南语中存在大量源于汉语的汉越词。这些词语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使用范围广泛,遍及政治、经贸、文化、社会、宗教、文学、医药、教育等各个领域,是越南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十三世纪,越南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文字叫喃字。 而今人们看到的越南文字拉丁化的最早的文献,是法国人,法国基督教士亚历山大.得.罗(AlexandredeRhodes)编的《越南文~葡萄牙文拉丁文词典》一书。是Rhodes于1591年至1660年间在根据其创制的越南罗马字拼写原则的基础上整合而成,从此,标志著越南语罗马字记音系统修改整合的阶段性成功及越南国语字的诞生,越南文字的成功使用应归功于他。这种罗马书写体,起初只被天主教堂和殖民机构使用,20世纪初才得以广泛推广。1906年,在越南的中学里制定为必修课,两年以后,顺化的皇室宫廷完全用罗马体制定了一个新法规。1919年罗马体就成为了越南国家正式书面语言。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1986年开始实施革新政策,越南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南语言也不例外。 笔者认为,随着越南革新政策的深入推行,外来词在现代越南语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这有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有越南语自身发展需要的原因。由于历史背景不尽相同和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原因的影响,越南语亦不断的融合与发展,它记录了越南民族和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本文仅从其词汇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越南语词汇的现状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具有大约5000种语言。语言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变迁紧密相连,并在词汇中很快反映出来,这也是语言文字和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一种语言词汇的完善,仅仅在词语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是丰富多样化的完善。词语的丰富和多样化要求其词汇本身应该包括大量的表现 概括、综合、具体、抽象等的词语。它体现出语言与现实社会和民族历史文化的最直接的联系。 (一)越南语词汇当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 通过归类分析,我们总结出越南语词汇出现了以下五种新的变化形式。 1.一些新词汇(在南北统一后或者说革新以来才出现的)。如:anbum,bainhiem,banthao,baotieu,cankiet,doanhgia,diendom,doitac,giaoho,hanhxu,等等。 2.一些词存在于越南语词汇当中,曾经被一些资料所记载,但由于某种原因(如很少使用或者太地方化等)而未被收录到字典中。如:anuc,baoliet,banloan,camnhan,camthuc,caothu,chetai,chexuat等等。 3.一些词尽管曾经出现在字典当中,但是从字典第一次出版至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意思。如词chuyendich有如下意思:(1)thaydoihoaclamthaydoivitritrongkhoangngan.例:chuyendichbanghe;(2)thaydoihoaclamthaydoidantucainaysangcaikhacdekhonggayxaolonlon.例:chuyendichtuluasangcaigiongcaycohieuquakinhtecaohon。(3)chuyendichcocaukinhte;chuyendichruongdat等等。 4.一些词已经被收录到字典当中,但从字典出版至今在用法上已经有所改变。如在风格、使用范围或者使用的地理分布上有所到改变,例如:bocao这个词已经在报纸上得到普遍使用,使用范围已经不象过去字典所注释的那样了。同样,其他词如:duhoc,dungdi,dacnhiem,gachbong,等等用法都已有所改变。 5.一些简写字或缩写名。这些简写字或缩写名的数量虽然不大,但是使用的几率很高。 如各个组织机关的名称:TW(trunguong),UB(uyban),BCH(banchaphanh),Cty(congty),TCTy(tongcongty)等等。或者是近阶段的一些国际组织的名称,如:WTO(Tochucthuongmaithegioi),UNDP(chuongtrinhphattriencuaLienHopQuoc),EU(TochucLienminhChauAu),ASEAN(TochuccacquocgiaDongNamA)等等。在例如其他一些缩简形式:GDP(tongsanphamquoc 越南语词汇浅析 岑新明1吴丽华2 (1.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宁530006;2.广西东兴边防检查站助理翻译538100) [摘要]随着国际交流越来越多,各语言之间的碰撞是在所难免的。语言干扰是语言接触的结果,任何语言都不可能有足够的词汇满足其民族交际之需要。因此各语言之间的接触是显而易见的,所有的语言中出现借用现象亦是情理之中。借用是社会语言学最为普遍的现象,其直接的结果是外来词。越南语主要与汉语、法语、英语、俄语等有着密切的接触。它们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对越南语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其特点且在越南语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越南语词汇;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H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90-(2010)09-0098-04[作者简介]岑新明(1959-),广西柳州人,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越南语言文化;吴丽华(1978-),广西北海市人,广西东兴边防检查站助理翻译,研究方向:越南语言文化。

浅述生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浅述生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语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语言是人们相互沟通的工具。语言的发展、各种语言现象的出现,正是适应人们在实践中的各种需求。可以说,语言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的现象,各种语言现象就是随着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以下是对生活学习中一些语言现象的调查研究。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脑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的发展也产生了它的附带品——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由于它特殊的载体和它的现实虚拟性,使得网络用语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之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如果青蛙只有一人嘲笑,恐龙的样子没人知道,如果面对孤独只有烟酒相伴,惟有齐参与,共分享,才能超越12亿倍的爽,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网恋、网聚狼的力量。”这是近来在网上颇为流行的网络搞笑篇。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网络语言”的含义,你恐怕就不明白有什么搞笑之处。因为在聊天室里、BBS、OICQ上,大家把“青蛙”比作长得很丑的男人,把“恐龙”比作长得很丑的女人,而把“狼”比作在网上的坏人。诸如此类,在网络上产生且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就是网络用语。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 二、现在的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较少。最近又看到一位语文专家的旧作,说“据新华社电,一篇600字左右的小学生作文,里面接连出现的是:…热死了?、…烦死了?、…紧张死了?、…开心死了?……有人统计了一下,总共有72个…死了?”。这篇文章还说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布置学生作文,“一共有30篇文章,平均用词量竟不超过200个。这些作文通篇是大白话,很少见到成语俗语,更不用说别出心裁的个性化的语言了。学生语言患上了贫血症。”我不由感到这种现象是应该得到社会关注的。 三、词义在它产生的开始总是单一的,但在人们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由于词音形式有限,而要表达的词义却具有相对的无限性,这就要求一个词音形式固定和表达若干相互关联的意义。因而词往往在原义的基础上派生出转义来,即由概括反映A类事物,发展到反映和A类事物有联系的B类事物或C类事物。现代汉语量词不仅存在着这种转义现象,而且某些量词的形成就是从其他词类转义而来。这实在是量词独有的特点。量词一般也不单独使用,它总是和数词构成数量结构再和其他词组合。量词词义的实现不仅依赖于一定词义的聚合,而且也依赖于和一定词语的搭配、组合进入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因而现代汉语量词的转义现象,无论表现在它的词汇形态上,还是它的言语形态上,都具有自己的规律和特征。 四、在语言错乱现象中也有繁简字方面的问题。有一次我与几个朋友在一家饭馆用餐,那里的包间都有漂亮的名字,如红梅、绿荷、翠竹等。我们所在的包间叫“青鬆”。朋友们都想不出“青鬆”二字的意思。我把这名字与“红梅”等等相联系才恍然有悟,说这包间必定叫“青松”。饭馆老板以为“松”是简化字,笔画多才是繁体,所以写成“青鬆”了。朋友们都笑说肯定是这样。还有一次在外地一餐厅聚宴,门外的招牌大书“××门大餐厅”。可是餐厅内部所有的玻璃窗和重花门都印着紧密排列的“××鬥”字样。与会的很多人不知道这三个字的意思。我根据辨认“青松”的经验说“××鬥”就是“××门”,餐厅老板以为“鬥”是“门”的繁体字,所以这样写。于是好事者便去把老总请来,向他指出“鬥”是斗争之斗,不是“门”字。老总却说:“我们这餐厅是面向海外的,海外人士不认识简体字;这个…鬥?就是…门?的繁体。你们不认识,可以回家查字典。”说罢扬长而去。当时在座的人都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谁能为了较真而特意回家拿本字典来呢? 五、近来,反常理的“被什么什么”,近来成了一种特定贬义词的模式,颇为流行。这是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借用与中国“洋泾浜”现象

语言借用与中国“洋泾浜”现象 2OO7年第2期 (总第38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BORDERECONOMYANDCUURE No.2.舢 Genera1.N"38 【文化论坛】 语言借用与中国"洋泾浜" 罗妹芳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石435000) 现象 摘要:语言借用是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洋泾滨"现象是语言借用 的极端产物.中国"洋泾浜"现象不仅有旧上海洋泾浜英语,伪满洲洋泾浜协和语,还有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的洋化港语.洋化港语比上海洋泾浜语,伪满洲协和语使用的时间曼长,涉及的范围曼广,对当代国人的冲 击也更强.我们把'-3代的洋化港语称为"新洋泾浜"现象.它与粤语的逐渐"洋化",以及"洋化"趋势避 渐北上深入内地的语言现象有较大的关联. 关键词:语言;借用;"洋泾浜" 中图分类号:H0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07)02-0094-04 无论何种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一定会产生程度不一的变化,而导致变化的因素则异常复杂,其中重 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同语言的相互接触.两种或多种语言直接接触时,彼此会产生影响.接触会导致一方向

另一方或彼此间对某个语言特征的模仿.被模仿的语言叫"供方",所模仿的特征叫"榜样".在这个过 程中获得新成份的语言叫借方语言,提供新成份的语言称供方语言,从供方获得新的语言成份的过程便是 语言的"借用".借用是语言接触的结果之一. 语言借用的条件 语言的借用往往不是无缘无故地产生的,如A方向B方借,一般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A方语 言的人必须理解或自以为理解B方语言说出的那个包括榜样的特定语句.有时也出现差误.如十五世纪 葡萄牙人第一次踏入非洲大陆中西部海岸,就听当地人都说"Cameroun!Cameroun!"便以为是此地的名 称,其实意为龙虾.后来西方人就固执地以讹传讹,把"喀麦隆"定为该国家的名称.第二,说A方语 言的人必须有或明或暗的借用动机.借用最主要的目的是填补借方语言中的空白.如英国水手采用中国水 手关于在中国水域上出现的一种风暴的名称:"台风"(typhoon).? 当然语言借用的动机除了填补借方语言中的空白之外,往往也是民族或人群某方面强势的表现.欧洲 移民来到美国后,把英语词语引入了他们的语言;英国人在被诺曼人征服后的日子里学习法语;日本人在 占领中国东北后强令中国小学生学习日语;汉唐时期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巨大影响等等.强势和弱势的关 系,表现在社会和文化的各个层面上可以是不一致的.甲乙两个社会接触时,假如乙方只是在烹调上占优 势,而甲方则是在各个领域都占优势,结果文化扩散的方向在绝大部分领域是从甲到乙,只是烹调方面从 乙到甲.而政治,经济,军事的优势往往影响人们判断优劣势所持的标准. 语言借用大宗是词的借用

语言学概论作业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答案导言、第一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四、问答题 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同社会有什么样的联系? 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旅和民族。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有了语言,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才能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共同斗争,协调在同自然力的斗争中,在生产物质资料的斗争中的共同行动。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但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2、怎样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有没有阶级性?为什么? 答: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首先可以从语音与语义的结合关系以及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来加以说明。语言都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的,但相同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就能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在同一语言中也有用相同的声音来表达不同的意义的情形;可见,语音与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决定于一定社会集体的意志,决定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 其次,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也可以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一方面,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另一方面,社会不能没有语言,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第一,从语言的创造者和语言的服务对象来看,语言是在许多时代中为全民所创造出来和丰富起来的。人类出现时语言就同时产生了,那时的人类社会不分阶级,语言只能是全民所创造并为全民服务的。第二,从语言本身的情况来看,不同阶级可能创造并运用一些自己的专门的词和语,形成所谓阶级习惯语,但是阶级习惯语并不就是语言,它没

浅析语言发展的原因

浅析语言发展的原因 内容摘要:语言的发展是指语言的结构要素的历史变化,新的语言结构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语言发展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社会的发展变化是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语言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引起语言的发展,这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本文从普通语言学理论出发,以现代汉语发展历史为例,对语言发展的原因进行一定的论述。 关键词:语言的发展规律原因现代汉语 一、前言 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世界上没有固定不变的事物。语言也是这样,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1】语言的发展变化与语言信息相关。新事物的出现,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成员的流动变化,都会促使语言系统随之调整。因为只有这样语言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语言的发展是语言结构要素的历史变化,新的语言结构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的消亡,使语言日益丰富、完善、精密,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语言发展包括外因和内因。社会的发展变化是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语言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引起语言的发展,这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语言的发展跟其他事物的发展不同,它有两个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这两个特点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既能随时满足新的交际要求,又能维持稳固的基础,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2】语言发展的原因是普通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方面的科学认识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现代汉语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因此,为了能正确的理解现代汉语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下面我将就语言发展的原因进行论述。 二、语言的发展规律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有自己的特殊规律。语言的发展是按照自己的特殊规律【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第17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第18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语言与社会文化综合(试卷)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语言战略与语言政策学专业 语言与社会文化综合试题 (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共11页) 一、请用中文完成这部分试题(105分) 1.“文字就是语言,语言就是文字”这句话对吗?请简述你的理 由。(20分) 2.人们对语言的理解有很多种,请阅读下面的这些定义,然后归 纳出人们的语言观可以分成哪几大类,请给每一种类型做一两句话的总结,说明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最后,请你谈谈自己赞同哪一种语言观,并举例说明为什么。(45分) [1]列宁:“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交际工具。” [2]张世禄:“语言是用声音来表达思想的。语言有两方面,思 想是它的内容,声音是它的外形;人类所以需要语言,因 为有了思想,不能不把它表达出来。这是根据人类的表现 性的。” [3]吕叔湘:“语言是什么?就是我们嘴里说的话……说话的效 用受两种限制,空间和时间。这两种限制都可以拿文字来 突破……” [4]王力:“什么是语言?语言是表达思想或情感的工具。…… 人类最普通的语言是用口说的,可以称为口语,也就是狭 义的语言。口语虽然便利,但是不能传远或传久,于是开 化的或半开化的民族又创造文字来代替口语。文字也是语 言的一种,可称为书写的语言,或文语。” [5]倪海曙:“我们平常口头上所说的语言或言语,都是口头上 的说话;但是语言学上的所谓语言,至少包含有三种东西: (l)态势语;(2)声音语;(3)文字语。” [6]斯大林:“语言是工具、手段,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

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 [7]高名凯、石安石:“从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 和语法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每个成分即每个语言成分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就语言的基本职能来说,语言首先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思维工具。”[8]赵元任:“语言是人跟人互通信息,用发音器官发出来的、 成系统的行为方式。” [9]北京大学《语言学纲要》教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 工具。……语言是思维工具,也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10]王希杰:“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区别于其他社会 现象的专门的特点是:(1)它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作为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来为社会服务的;(2)它是作为人们的思维工具来为社会服务的。……就语言自身而言,它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这个符号系统区别于其他符号系统—如:红绿灯、旗语、代数符号等—的特点是:(1)社会性,(2)复杂性,(3)生成性。” [11]陈原:“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 工具。语言是人的思想的直接现实。” [12]胡明扬:“语言是一种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符号系统。” [13]张静:“语言是音义结合的全民交际工具。在这个定义里 揭示了语言的三种性质:社会性、全民性、体系性。”[14]《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每一个生理和智力正常的人自 幼就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掌握了一套使用有声交际系统的能力,用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和影响他人的活动,并使自己在与他人的关系中采取相应的态度。” [15]台湾编《语言学辞典》:“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体系。” [16]申小龙:“说到底,语言不仅仅是一个交际工具或符号系 统,语言本质上是一个民族的意义体系和价值系统,是一个民族的世界观。” [17]《语言学百科词典》:“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音义结 合的符号系统。” [18]徐通锵:“从语言的性质来说,它是现实的一种编码体系; 从功能来说,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所谓‘交际’,其实质就是交流对现实的认知。” [19]洪堡特:“从真正的本质上来看,语言是一件持久的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