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平衡率计算公式

产销平衡率计算公式

产销平衡率计算公式产销率=[一定时间内已销售出去的产品数量(S)/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P)]×100%

1、生产线的平衡计算公式

平衡率=(各工序时间总和/(工站数*瓶颈工序时间))*100%=(∑ti/(工站数*CT))*100%

2、生产线的平衡损失率计算公式

平衡损失率=1-(各工序时间总和/(工站数*Takt 时间));

平衡率计算公式:平衡率=整个工程所需时间/(Neck Time*总人数)。生产线平衡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生产均衡率(Equality Rate)

什么是生产均衡率

生产均衡率是以实际完成情况与计划要求之比来说明实现均衡生产的程度。这项指标计算简便,能密切联系计划的完成来反映实际生产的均衡。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实际超计划时以计划产量为限,对促进企业按计划实现均衡生产有积极的作用。

生产均衡率是评价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指标,因此作业计划工作应当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过程的均衡性。

第4章 盈亏平衡计算

第4章 盈亏平衡计算 第一节 盈亏平衡概述 二、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假定 盈亏平衡分析是建立在一定的假定基础之上的,一般有以下假定: 1.成本性态分析假定 假定企业的全部成本已按性态合理地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2.线性关系假定 线性关系假定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假定销售单价为常数,即销售收入与销售量成正比例关系,销售收入函数表现为线性方程。该假定的前提条件是产品处于成熟期,售价比较稳定。二是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为常数,变动成本与产销量成正比例关系,即变动成本函数表现为线性方程。 3.固定成本不变假定 假定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保持不变。 4.产销平衡假定 假定在只安排一种产品生产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总是可以找到市场,即产量和销售量相等,可以实现产销平衡。 5.品种结构稳定假定 假定在一个生产多品种产品的企业,产销总量发生变化时,原来各种产品的产销量占全部产品产销总量的比重不发生变化。 第二节 单一品种的盈亏平衡分析 一、盈亏平衡计算公式 盈亏平衡点又称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的总成本同总收入相等的销售量或销售额。盈亏平衡点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用实物量表示,称为盈亏平衡销售量;另一种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称为盈亏平衡销售额。 单一产品盈亏平衡计算模型如下: 盈亏平衡销售量=产品单位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总额 (4-1) 盈亏平衡销售额= 产品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总额 (4-2) 二、与盈亏平衡点分析相关的指标 1.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实际(预计)销售量(额)-盈亏平衡销售量(额) (4-3)

安全边际率= )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安全边际×100% (4-4) 2.保本作业率 保本作业率=额) 实际(预计)销售量()盈亏平衡点销售量(额×100%=1-安全边际率 (4-5) 可见,保本作业率同安全边际率成反向关系。安全边际率越高,保本作业率越低;安全边际率越低,保本作业率越高。这两个指标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高低。 三、单一品种盈亏平衡图 盈亏平衡图是通过在直角坐标系中用图示的方式直观明了地表示企业经营的盈亏状况,说明企业的收入,利润与固定成本之间的关系。通常所用的盈亏平衡图包括标准盈亏式、边际贡献式和利润—业务量式。 1.标准盈亏平衡图 它所反映的总成本是以固定成本为基础,能清晰地反映固定成本总额不变的特点,同时能揭示盈亏平衡点、盈利区与亏损区的关系。 2.边际贡献式盈亏图 标准盈亏平衡图虽然反映了企业收入、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直接表明边际贡献的形成过程。 3.利润—业务量式盈亏图 它以利润线代替了收入与成本线,直接揭示了利润关于销售量的变化情况。该图示简单明了,被称为简化了的盈亏平衡图。 第三节 多品种的盈亏平衡分析 企业多品种盈亏平衡分析多采用综合边际贡献率法、联合单位法及分算法。 一、多品种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 1.综合边际贡献率法 综合边际贡献率法是根据企业的综合边际贡献率计算多品种盈亏平衡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各种产品同等看待,不要求分配企业的固定成本,将产品创造的边际贡献视为补偿企业固定成本的收益来源。其计算步骤为: (1)计算综合边际贡献率。 (2)计算综合盈亏平衡销售额。 综合盈亏平衡销售额=综合边际贡献率 固定成本总额 (4-8) (3)计算各产品盈亏平衡销售额。 各产品盈亏平衡销售额=企业综合盈亏平衡销售额×各产品销售比重 (4-9) (4)计算各产品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

第55讲_盈亏平衡分析与边际分析(2)、目标利润及其敏感性分析

(二)产品组合盈亏平衡分析 1.加权平均法 (1)含义 每种单一产品的边际贡献率的基础上,按各种产品销售额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据以计算综合边际贡献率,从而确定多产品组合的盈亏平衡点。 (2)计算公式 综合边际贡献率=×100% 补充:= 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某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该产品销售比重 某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量=该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额/该产品的单价 【理解】 综合平均边际贡献率=总边际贡献/总销售收入=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献率×各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教材例8-3】某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销售单价分别为20元、30元、4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30000件、20000件、10000件;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12元、24元、28元;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180000元。 要求:按加权平均法进行多种产品的本量利分析。 (1)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2)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3)各产品盈亏平衡额; (4)各产品盈亏平衡量。 表8-1产品数据资料表 项目销售量 (件) 单价 (元) 单位变动 成本(元) 销售收入 (元) 各产品的 销售比重 边际贡献 (元) 边际贡 献率 A产品30000201260000037.5%24000040% B产品20000302460000037.5%12000020% C产品10000402840000025%12000030%合计1600000100%48000030%

【答案】(1)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480000/1600000=30% 或: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40%×37.5%+20%×37.5%+30%×25%=30% (2)综合盈亏平衡销售额=180000/30%=600000(元) (3)A产品盈亏平衡销售额=600000×37.5%=225000(元) B产品盈亏平衡销售额=600000×37.5%=225000(元) C产品盈亏平衡销售额=600000×25%=150000(元) (4)A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量=225000/20=11250(件) B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量=225000/30=7500(件) C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量=150000/40=3750(件)。 【例题·多选题】如果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综合盈亏平衡点,下列各项中,将会影响综合盈亏平衡点大小的有()。(2017年) A.固定成本总额 B.销售结构 C.单价 D.单位变动成本 【答案】ABCD 【解析】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多种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的关键,是根据各种产品的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销售数量计算出一个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然后根据固定成本总额和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计算出盈亏平衡点销售额。所以选项A、B、C、D均正确。 2.联合单位法 (1)含义 指在事先确定各种产品间产销实物量比例的基础上,将各种产品产销实物量的最小比例作为一个联合单位,确定每一联合单位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进行本量利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2)基本计算步骤与公式 a各种产品销量的最小比例作为联合单位 b联合单价=一个联合单位的全部收入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个联合单位的全部变动成本 c联合盈亏平衡量=固定成本总额/(联合单价-联合单位变动成本) d某产品盈亏平衡量=联合盈亏平衡量×一个联合单位中包含的该产品的数量 【教材例8-5】某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销售单价分别为20元、30元、4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30000件、20000件、10000件;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12元、24元、28元;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180000元。 要求:按联合单位法进行多种产品的本量利分析。 【手写板】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的内容及计算公式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的内容及计算公式 1、总资产贡献率。该指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2÷累计月数×100% 其中:税金总额为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与应交增值税之和;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期末资产总计的算术平均值,期初总计确定为2月末的资产总计。 2、资本保值增值率。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变动情况,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计算公式为: 资本保值增值率(%)=报告期期末所有者权益÷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权益×100% 3、资产负债率。该指标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4、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次数,反映投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2÷累计月数 5、成本费用利用率。反映工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用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为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 6、全员劳动生产率。该指标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12÷累计月数 其中: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上年工业增加值率 7、产品销售率。该指标反映工业产品已销售的程度,是分析工业产销衔接情况,研究工业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管理会计公式汇总

一、成本基本公式 Y = a + b · x b 单位变动成本 总成本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x 业务量 (总额) (总额) 二、混合成本的分解:高低点法 计算顺序:先算b ,再求y a =高bx -高或y a =低bx -低 三、★变动成本法 1.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边际贡献总额 2.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营业利润净利 四、完全成本法 1.销售收入总额—销售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本期产量-期末存货)=销售毛利 2.销售毛利—全部销售与管理费用(含固定、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营业利润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一、边际贡献 1.★单位边际贡献(CM )=销售价格—单位边际成本=P-b 边际贡献(TCM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x 销售量 =px-bx=(p-b )x=CM · X 营业利润(P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TCM —a 边际贡献率= %100x p CM %100x px TCM )销售价格() 单位边际贡献( )销售收入()边际贡献(= 变动成本率%100x p b %100x px bx ) 销售收入( ) 单位边际成本(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2.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 二、盈亏平衡点销售量与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1.★— 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价格 固定成本 盈 亏平衡点销售量-= 单位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2.★盈亏平衡点销售额=销售价格x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边际贡献率 固定成本盈 亏平衡点销售额= 3.多种产品保本销售额的计算 全部产品销售收入合计 各种产品边际贡献合计加 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 各种产品销售比例)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 x ( 加权单位边际贡献率 固定成本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某种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x 该种产品销售比重 三、安全边际 1.★安全边际=预算(或实际)销售量—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盈亏平衡分析方法

盈亏平衡分析方法教材解读与考点 ? 命题考点十盈亏平衡分析方法 【教材解读】 一、总成本与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1)固定成本是指在技术方案一定的产量范围内不受产品产量影响的成本,即不随产品产量的增减发生变化的各项成本费用,如工资及福利费(计件工资除外)、折旧费、修理费、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费、其他费用等。 (2)可变成本是随技术方案产品产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化的各项成本,如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包装费和计件工资等。 (3)半可变(或半固定)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问,随技术方案产量增长而增长,但不成正比例变化的成本,如与生产批量有关的某些消耗性材料费用,工模具费及运输费等,这部分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动一般呈阶梯形曲线。 二、销售收入与营业税金及附加 (1)销售收入。 技术方案的销售收入与产品销量的关系有两种情况: 1)该技术方案的生产销售活动不会明显地影响市场供求状况,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产品价格不会随该技术方案的销量的变化而变化,可以看做一个常数,销售收入与销量呈线性关系。 2)该技术方案的生产销售活动将明显地影响市场供求状况。为简化计算,仅考虑销售收入与销量呈线性关系这种情况。 (2)营业税金及附加。 经简化后,技术方案的销售收入是销量的线性函数,即: 三、量本利模型 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为:B=S-C 式中: B——利润; S——销售收入; 基本的损益方程式为 四、基本的量本利图 基本的量本利图如图1-6所示。

五、产销量(工程量)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六、生产能力利用率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 式中Qd—正常产销量或技术方案设计生产能力。 或: 式中 盈亏平衡点反映了技术方案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盈亏平衡点越低,达到此点的盈亏平衡产销量就越少,技术方案投产后的盈利的可能性越大,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越强,抗风险能力也越强。 【命题考点】 【分析预测】 (1)利用公式计算产销量盈亏平衡点与生产能力利用率盈亏平衡点,并分析其抗风险能力。 (2)选择哪些成本属于固定成本,哪些成本属于变动成本。 ?

我国企业产销平衡分析

我国企业产销平衡分析 一、产销平衡及其意义 产销平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最佳状态。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怎样生产,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市场需要,达到市场允许的质量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就容易销售出去,实现生产与销售的相平衡。反之,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不符合市场需要,或产品质量不合格,质次价高,就很难实现产品销售,造成生产与销售严重脱节,库存迅速增加,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或亏损,企业的生产被迫停止。 因此,我们把企业产销平衡定义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生产与销售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最佳状态。首先,产销平衡反映着生产与销售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正是由于这种关系,才能在更深层次上保证和促进生产与销售的数量上的平衡。其次,产销平衡并不是生产与销售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由于受市场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生产与销售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形成了生产与销售的多种关系。其三,产销平衡具有动态发展趋势,企业的生产与销售由于受产品寿命周期的影响,在数量上成波浪式螺旋上升的趋势。每个波浪低谷应该是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最佳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实现产销平衡,第一,反映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自觉适应市场变化,成为比较合格的市场主体。第二,反映企业产品质量意识强,产品质量高,能够充分满足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第三,反映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包括市场调查与分析,营销宣传,营销策略与手段,营销渠道与形式等。 二、产销关系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调节企业生产与销售的最根本的因素,并且在市场的作用下,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生产与销售关系。首先,生产与销售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就是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是保证产品实现销售的重要前提。如果企业市场销售前景良好,又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需要。其次,生产与销售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企业生产数量决定了产品销售的数量。反之,企业市场销售数量反过来制约或决定着生产数量。所以,生产与收之间存在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实质上是企业与市场关系的反映。企业的生产必须适应市场和满足市场。同时,企业的生产又会创造出心的市场要求。 生产与销售的关系在数量上有如下三种表现形式:生产大于销售、生产与销售相等、销售大于生产。生产大于销售,说明企业的产品是供过于求的产品。按照产品生命周期原理,是因为市场销售热点转移或是企业产品更新速度迟缓,是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沦为衰退产品,造成销售急剧下降或萎缩。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或限产压库,或更新产品。生产与销售前景良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会,企业应该及时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占领和扩大市场,降低单位成本,实现规模效益。销售大于生产,如果是市场销售季节性造成的,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市场调查和预测方面,如果是企业销售工作本身造成的,就应该集中精力构建新的市场销售体系,降低销售波动幅度,促进产销平衡。 三、产销平衡数量分析 我国衡量产销平衡的指标主要有产销率。产销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收入与产值的比率,其公式为:产销率=销售收入/产值。从静态角度看,销售收入与产销率成正比例关

生产运作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生产运作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有:生产运作、理财和营销。生产运作提供产品和服务。社会组织的大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投入到生产运作之中。 理财就是为社会组织筹措资金并合理地运用资金。 营销就是要发现与发掘顾客的需求,让顾客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顾客手中。 三项基本职能互相依存。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 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 高效 效率是投入和产出的比较,高效就是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多的产出。 产出的是产品和服务;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生产率= 产出的量/投入的量 如果产出的量=10000单位,而花费的工时是500小时,则,单因素生产率= 10000/500 = 每小时20个单位的产出 多因素生产率= 产出的量/(劳动力+物资+能源

+资本+其它) 计算多因素生产率,需要将劳动力、物资、能源、资本和其它资源换算成统一单位,通常换算成货币金额。 灵活 指能很快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不同的品种和开发新品种或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开发新的服务。要能够很快地适应市场变化,需要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柔性是指处理环境变化的能力。 准时 是在用户需要的时间,按用户需要的数量,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从提高效率的角度看,要求生产过程具有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与均衡性。但是,不与市场需求挂钩,追求连续性、平行性与均衡性毫无意义。在市场多变的情况下,比例性也只是一种永远达不到的理想状态,瓶颈出现永远是正常现象。 合格产品和(或)满意服务,是指质量。 对有形产品,通常以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等作为衡量质量的指标。对服务通常以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

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和作用

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和作用 一、盈亏平衡分析的定义 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盈亏平衡点(BEP)分析项目成本与收益的平衡关系的一种方法。各种不确定因素(如投资、成本、销售量、产品价格、项目寿命期等)的变化会影响投资方案的经济效果,当这些因素的变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会影响方案的取舍。盈亏平衡分析的目的就是找出这种临界值,即盈亏平衡点(BEP),判断投资方案对不确定因素变化的承受能力,为决策提供依据。 盈亏平衡分析又称保本点分析或本量利分析法,是根据产品的业务量(产量或销量)、成本、利润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的综合分析,用来预测利润,控制成本,判断经营状况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一般说来,企业收入=成本+利润,如果利润为零,所有收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而收入=销售量×价格,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这样由销售量×价格=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可以推导出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为: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每计量单位的贡献差数 企业利润是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余额;销售收入是产品销售量与销售单价的乘积;产品成本包括工厂成本和销售费用在内的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二、分析方法 1.按采用的分析方法的不同分为:图解法和方程式法; 2.按分析要素间的函数关系不同分为:线性和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 3.按分析的产品品种数目多少,可以分为单一产品和多产品盈亏平衡分析; 4.按是否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分为:静态和动态的盈亏平衡分析。 三、分析作用 即本量利分析法,它是一种通过分析产品成本、销售量、和销售利润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掌握盈亏变化的临界点(保本点)而进行选择的方法。 盈亏平衡分析可以对项目的风险情况及项目对各个因素不确定性 的承受能力进行科学地判断,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传统盈亏平衡分析以盈利为零作为盈亏平衡点,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一种静态分析,盈利为零的盈亏平衡实际上意味着项目已经损失了基准收益水平的收益,项目存在着潜在的亏损。把资金的时间价值纳入到盈亏平衡分析中,将项目盈亏平衡状态定义为净现值等于零的状态,便能将资金的时间价值考虑在盈亏平衡分析内,变静态盈亏平衡分析为动态盈亏平衡分析。由于净现值的经济实质是项目在整个经济计算期内可以获得的、超过基准收益水平的、以现值表示的超额净收益,所以,净现值等于零意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与方法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与方法 一、评价模式的基本结构 我国目前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四套: 1,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八大指标; 2,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十项指标; 3,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六类十二个指标; 4,资本增值保值考评指标体系,包括一个主导指标和若干个辅助指标。 前两个指标体系,由财政部发布,第三种指标体系是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四种指标体系来自于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规定。 二、评价目标 企业综合评价的主要目标,是指建立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公开考评制度应起到哪些作用。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综合评价制度,应该能有力地促进企业注重财务目标、财务实绩和财务纪律。从具体的操作功能上讲,企业综合评价必须具有导向效能,即:它的实施将使企业自觉地兼及长期发展和短期利润,并能讲求经营道德和履行社会责任,严格做到遵纪守法。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以充分满足上述要求为出发点。 由此,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的三个基本内容:财务目标、财务实绩、财务纪律。 三、指标总量 1,流动比率; 2,全部股本收益率; 3,速动比率; 4,存货周转率; 5,总资产周转率; 6,负债股权比率; 7,应收账款周转率; 8,营业净利润率; 9,利息保障倍数; 10,营业资产收益率。 四、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劳动投入与产出比率。 劳动投入和劳动产出有多种表达方式。“支付工资总额”与“增加值”两项指标,使劳动投入与产出比率成为反映生产效率的综合指标。 工资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支付工资总额×100% 反映支付1元工资费用提供了多少元增加值。 2,资产占用与成果比率。 资产平均余额”与“税息前利润”两个指标反映。 资产报酬率=税息前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 反映1元资产的创利水平。 3,.经营所费与所得比率。

成本管理学-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 第一节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盈亏平衡分析的含义 盈亏平衡分析也叫本量利分析,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分析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借助于这种分析,企业可以明确某种产品或劳务的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特定数量关系,确认有关因素发生变动后对企业经营利润所能产生的影响,进而为利润预测、利润规划和利润决策等提供重要依据;还可以与企业的经营风险分析相联系,依此分析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及经营状况,促使企业努力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同时分析所揭示的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可以为企业进行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存货决策等各种经营决策,以及实施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提供依据。 二、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假设 在盈亏平衡分析中,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这些基本假设一方面有助于建立简单数学模型来反映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又给数学模型的应用带来很大的约束和限制。正因为如此,管理会计的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分析中不注意这些基本假设,往往会导致错误的结论。盈亏平衡分析基本假设主要有以下几个: 1.成本性态分析假设 2.相关范围假设 3.线性关系假设 4.产销平衡假设 5.品种结构不变的假设 第二节单一产品盈亏平衡分析 一、边际贡献与盈亏平衡 (一)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又称贡献毛益、边际利润或创利额,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可以用绝对数来表示,包括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单位概念,称为单位边际贡献,即产品的销售单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后的余额;另一种是总额概念,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总额减去变动成本总额后的余额。 边际贡献也可以用相对数,即边际贡献率来表现。它反映每百元销售额中能提供的边际贡献额。 (二)盈亏平衡 盈亏平衡是指企业天一定期间处于收支相等、所有的销售收入刚好弥补全部成本,利润为零的状态。盈亏平衡点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用实物量表示的盈亏平衡销售量,即销售多少件产品才能保本;另一种是用价值量表示的盈亏平衡销售额,即销售多少金额的产品才能保本。 计算盈亏平衡点的方法通常有多种形式,下面分别介绍。 1. 基本模型法 基本模型法是根据企业利润的基本计算原理,分析盈亏平衡点的一种方法。该种方法下,企业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企业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当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状态时,企业销售收入等于成本总额,利润等于零,即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中级财务管理(2021)考试辅导》——第60讲_盈亏平衡分析(2)

【知识点】盈亏平衡分析5. 本量利分析图 在进行本量利分析时,不仅可以通过数据计算出达到盈亏平衡状态时的销售量与销售额,还可以通过绘制本量利分析图的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数据信息的差异和分析目的不同,本量利关系图有多种表现形式,按照数据的特征和目的可以分为传统式、边际贡献式和利量式三种图形。 ( 1)传统式本量利关系图 ( 2)边际贡献式本量利关系图 ( 3)利量式本量利关系图

【“杨”长避短】 横坐标为销售量时: 直线名称计算公式斜率 销售收入线销售收入 =单价×销售量单价 总成本线总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线变动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线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线边际贡献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 利润线利润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知识点】本量利分析题图 本考点近五年未出过客观题,不属于常考知识点,偏冷门。 【判断题】根据基本的本量利分析图,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盈亏平衡点越低,盈利区越小、亏损区越大。()( 2013年真题) 【答案】× 【解析】在基本的本量利分析图中,横坐标代表销售量,纵坐标代表收入和成本,则销售收入线和总成本线的交点就是盈亏平衡点,在盈亏平衡点左边两条直线之间的区域的是亏损区,在盈亏平衡点右边两条直线之间的区域表示盈利区,因此盈亏平衡点越低,亏损区会越小,盈利区会越大。 【计算分析题】甲公司生产并销售 A产品,产销平衡。目前单价为 60元 /件,单位变动成本24元 /件,固定成本总额 72000元,目前销售量水平为 10000件。计划期决定降价 10%,预计产品销售量将提高 20%,计划期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不变。 要求:

供应链管理中的产销平衡分析

供应链管理中的产销平衡分析 一、引言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和供应链网络的复杂化,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追求竞争优势的重 要战略手段之一。产销平衡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其指的是在各个环节之间保持 合理的供需平衡,以保证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同时避免过剩或供应不足的情况。本文将从 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探讨产销平衡的分析方法及其关键问题。 二、产销平衡的分析方法 1.需求预测 需求预测是产销平衡分析的基础,企业需要准确预测市场需求,以便合理安排生产计 划和供应链资源。目前常用的需求预测方法包括时间序列方法、专家判断法、统计方法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提 高预测的准确性。 2.产能评估 产能评估是产销平衡分析中的关键环节,它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产能扩展计划等因素。通过对产能的评估,企业可以了解自身的生产能力,确定生产 能力的合理利用率,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产能扩展计划,以保证产能与市场需求的 平衡。 3.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产销平衡有着直接的影响。过高的库存会导 致资金占用和风险增加,而过低的库存则可能导致缺货和损失市场机会。企业需要合理管 理库存,通过定期盘点、分类管理和合理采购等手段,保持库存水平与产销平衡相匹配。 三、产销平衡中的关键问题 1.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供应链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是产销平衡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供应链的多个环节之 间信息的不对称,例如生产部门了解市场需求不足或过剩的情况,导致产销平衡受到影响。企业需要建立起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生产计划安排问题

第二节有关因素的变动对盈亏临界点及实现目标利润影响的分析

第二节有关因素的变动对盈亏临界点及实现目标利润影响的分析 从盈亏临界点的计算模型中可以看到,产品销售价格、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以及品种结构等因素的变动都将对盈亏临界点产生影响。 一、销售价格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单位产品销售价格(下简称单价)的变动是影响盈亏临界点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盈亏临界图上,基于一定的成本水平,单价越高,表现为“销售总收入线”的斜率越大,盈亏临界点就越低,同样销量所实现的利润就越多。 [例]设某产品单位售价为9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全期固定成本为60 000元。据此,按实物单位计算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是:60 000÷(9-6)=20 000(件) 设例中产品的单价由原来的9元提高到10元,则按实物单位计量的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20 000件(图3-5中的Q0)变成15 000件(图3-5中的Q1),即:盈亏临界点的销量(实物单位)=60 000÷(10-6)=15 000(件)。 二、变动成本的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变动成本在盈亏临界图上表现为销售总成本线的斜率,变动成本越大,销售总成本线的斜率就越大,固定成本和单价不变的情况下,盈亏临界点就越高,同样销量所实现的利润就越少。 [例]设某产品单位售价为9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全期固定成本为60 000元。据此,按实物单位计算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是:60 000÷(9-6)=20 000(件) 如其他因素不变,但单位变动成本由原来的6元提高到6.5元,则按实物单位计量的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由原来的20 000件(图3-6中的Q0)变为24 000件(图3-6中的Q1),即: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实物单位)=60 000÷(9-6.5)=24 000(件) 由于新的变动成本线的斜率大于原来的变动成本线的斜率,使盈亏临界点有所提高,盈利相应减少。 三、固定成本变动的影响

财务管理知识考点整理

财务管理考点知识整理 题型一:单选题 一、β系数(第二讲价值观念) 是用来测定一种证券的收益随整个证券市场平均收益水平变化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一种证券收益相对于整个市场平均收益水平的变动性或波动性。β反映了资产与市场风险之间的关系。 (一)β=1表示平均来讲,资产收益升降幅度与市场收益的升降幅度相当,说明它的系统风险与整个市场的平均风险相同; (二)β>1表示平均来讲,资产收益的升降幅度大于市场收益的升降幅度,(如为2)说明它的系统风险是市场组合系统风险的2倍; (三)β<1表示平均来讲,资产收益的升降幅度低于市场收益的升降幅度,(如为0.5)说明它的系统风险只是市场组合系统风险的一半。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风险收益取决于证券投资组合的β系数,β系数越大,风险收益越大;β系数越小,风险收益越小。 二、补偿性余额 补偿性余额又称为最低存款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企业以低息或者无息形式,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用额一定百分比(一般为10%至20%)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 补偿性余额有助于银行降低贷款风险,补偿其可能遭受的风险; 对借款企业来说,补偿性余额则提高了借款的实际利率,加重了企业的利息负担. 补偿性余额贷款实际利率=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比率)

三、投资的分类 (一)根据投资方向 1、对内投资; 2、对外投资 (二)根据时间长短 1、长期投资; 2、短期投资 (三)根据与企业生产经营关系 1、直接投资; 2、间接投资 四、货币时间价值 (一)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最低增值,是资金周转使用后的增值额。也称为资金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同样数额的资金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资金的增值特性。 (二)表现形式有相对数(时间价值率)和绝对数(时间价值额)两种。 (三)计算: (若不特别指明,所说利率均指年利率,对不足一年内,以一年等于12个月,360天来折算.) 1、复利终值 F=P(1+I)n 其中(1+i)n为复利终值系数,记为FVIF i,n 2、复利现值

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 (重定向自盈亏平衡分析) 本量利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CVP分析)又称量本利分析(VCP分析)[编辑] 什么是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产量(或销售量)--利润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也称为CVP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文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的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本量利分析它着重研究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所提供的原理、方法在管理会计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它又是企业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重要工具。 本量利分析方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成本、销售数量、价格和利润之间数量关系的方法。它是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经营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管理会计的一项基础内容。 [编辑] 本量利分析的产生发展[1] 本量利分析方法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到了20世纪50年代已经非常完善,并在西方会计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时至今日,该方法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企业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了良好保证。 [编辑] 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1]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成本、销售数量、价格和利润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例如,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可能呈线性关系也可能呈非线性关系;销售收入与销售量之间也不一定是线性关系,因为售价可能发生变动。为了建立本量利分析理论,必须对上述复杂的关系做一些基本假设,由此来严格限定本量利分析的范围,对于不符合这些基本假设的情况,可以进行本量利扩展分析。 (一)相关范围和线性关系假设 由于本量利分析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成本性态分析的基本假设也就成为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也就是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保持不变,变动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化成正比例变化,前者用数学模型来表示就是y=a,后者用数学模型来表示就是y=bx,所以,总成本与业务量呈线性关系,即y=a+bx。相应的,假设售价也在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这样,销售收入与销售量之间也呈线性关系,用数学模型来表示就是以售价为斜率的直线y=px(p 为销售单价)。这样,在相关范围内,成本与销售收入均分别表现为直线。 由于有了相关范围和线性关系这种假设,就把在相关范围之外,成本和销售收入分别与业务量呈非线性关系的实际情况排除在外了。但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成本、销售收入和业务量之间却存在非线性关系这种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在后面放宽这些假设,讨论非线性条件下的情况。 (二)品种结构稳定假设

供应链管理中的产销平衡分析

供应链管理中的产销平衡分析 产销平衡分析是指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生产和销售进行合理的平衡,达到最优解的一种分析方法。该方法在供应链管理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合理的生产和销售规划,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产销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合理的平衡。企业在进行生产计划时,应该根据市场需求量和销售量来确定最佳的生产计划。当生产计划确定后,企业需要根据销售预测来制定最佳的销售计划。这样,就可以保证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之间实现平衡,最大化地利用生产和销售资源,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在进行产销平衡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需求量和销售量 市场需求量和销售量是决定企业生产和销售计划的关键因素。企业应该对市场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以便在进行生产和销售计划时能够做到精准预测和合理安排。 二、生产能力和产能利用率 企业的生产能力是决定生产计划的基础,企业应该根据生产能力来确定最佳的生产计划。此外,企业还要考虑其产能利用率,即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可以增加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质量。 三、库存管理和供应链配送 库存管理和供应链配送是保证产销平衡的关键因素。企业需要合理进行库存管理,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同时,企业还需要合理安排供应链配送,确保产品能够及时到达客户手中,满足客户需求。 四、运输成本和物流效率 运输成本和物流效率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点问题。企业需要合理安排运输路线,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此外,企业还需要考虑到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保证产品能够安全、及时地到达客户手中。

产能效率翻倍升

产能效率翻倍升(上) 产能效率概述 1.轻音乐和进行曲 某位专家说:“我到很多工厂去,不必看,光听声音就知道效率好不好。如果放的音乐是慢节奏的轻音乐,让人昏昏欲睡的,效率肯定差;如果放的是进行曲,节奏快,效率肯定好。”其实,这段话就反映了企业里节奏与效率的关系:节奏快,效率就高;节奏慢,效率就低。 2.产量和产能 身为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明确自己企业的产量和产能。产量是实际产出的数量,产能是企业的生产能力。产量是受产能限制和生产安排的影响而不断变化的,而产能在企业的设备、环境一定的情况下是基本稳定的,这就是企业的标准产能。 企业的管理者如果不明确企业的产能,他就不知道企业有多大的改善空间,他就不明确接到多少订单的时候,企业就会生产不出来,还有很多问题他都无法确定。所以,管理者必须先弄清企业的产量和产能以及企业的标准产能是多大。这些弄清楚以后,也许不需要做任何改善,企业的生产效率就已经翻倍了。 3.真正的效率是什么 真正的效率提高应该在三个前提之下: ◆质量合格 ◆安全保障 ◆作业合理 也就是说,要提高效率,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合格,人员不会受伤害,作业维持合理性,这才是真正的效率,否则都是假的效率。 简明工作因素法 简明工作因素法,是把工作简化到只有三个主要动作:拿取、搬运、组合。所有的动作就是这三个动作的组合,这三个动作都是常识可以判断的。这个简明工作因素法的作用有: 1.动作分析、方法改善的观念及技巧 动作分析、方法改善的技巧,是说对动作的正确与否、经济与否、合适与否做出分析和改善,而且,这些改善是可以让领班和第一线的车间工人学会和掌握的。 2.正确的作业标准 把经过方法改善之后的动作定成作业标准,叫做正确的作业标准。 ◆彻底改善且具竞争优势 工作方法的改善要彻底,而且要正确、有竞争力,否则改了也是乱改,效率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降低。 ◆每个人的做法及结果一致 正确的标准是说,不论由谁来做,只要按照标准去做,做出来的动作和结果都是一致的。很多车间,相同的操作过程由不同的人来做,动作不一致,结果也不一致,这说明作业标准有问题。 ◆正常作业及变化调整、状况处理的交战手册 很多作业标准里都忽略了几件事情,一个是正常情况下如何做的标准,一个是异常状况下如何处理的交战手册,还有一个是人如何获得支援的做法标准,这三个标准是好的作业标准所必须具备的。 好的标准一定要让作业者有所遵循,实在没办法遵循一定可以找到人支援,处理一切事情都有章法可依,而不会坐在那里等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