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

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
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

143

2007年? 12月?下期

学 术 ? 理 论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现代企业教育

Allen通过对125名获得本科学位青年员工的调查发现,职业自我效能与职业动机呈显著相关(r=0.58),接受过职业辅导后职业自我效能增加的青年员工比没有接受过职业辅导的个体有更大的职业动机。

职业情境。这个方面包括的内容很多,研究者大多认为职业情境中的各种积极因素对于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职业动机具有很大影响。Noe和Bachhuber发现当管理者给予员工更多的积极支持、提供赞赏的行为反馈并帮助其制定职业目标时有助于员工提高职业动机的水平。那些较多的与下属进行交流,善于激发员工兴趣的管理者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职业动机,上级领导的领导方式也会影响管理者的职业动机水平 [6]。

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情况、职位和薪水等因素对职业动机的影响也有研究涉及,但是成果比较零散,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结论。四、职业动机研究的评价及展望

职业动机的理论框架将个体特征与情境特征及职业决策和行为整合起来进行研究,有别于已往只针对工作或岗位本身的动机研究。这种整合观点能够在更广泛的工作范围和更精确的职业情境中发现和总结职业动机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近年来,随着职业承诺研究的日趋广泛,很多研究者直接将职业动机看成是职业承诺的动机理论,并经常互换或代替。Carson和Bedeian还根据London的理论编制了《职业承诺问卷》。但是应该注意到,二者之间并非完全等同。职业承诺重在测量个人是否愿意留在某个组织,而职业动机则重在测量青年是否能够将

情境与自身特征结合起来发展职业生涯,理论结构更具整合性。

当然,职业动机的实证研究大部分表明其三维度之间的相关过高,这也成为其理论结构始终无法摆脱的困惑之一。符合职业动机整合理论结构的测量工具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职业动机在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已经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其主题和相关研究在中国尚未成为一个系统的研究体系,在组织体系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到战略性职业系统转变的过程中,职业动机将会逐渐显示出独特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6] London M. Organizational Support for Employees' CareerMotivation: A Guide to Human Resource Strategies in Changing BusinessConditions.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1988, Vol.11,NO.1, 23-32

[2] London M. Toward a Theory of Career Motivation. 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 1983, Vol.8, No.4, 620-630

[3]King A. Crescendo Model of Career Motivation and Commitment:Identity, Insight, and Resil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alue-BasedManagement , 1999, 12:29-49

[4]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辁,李晔. 职业承诺的理论与测量. 心理学动态, 2000, 8(4):45

[5] Day R, Allen T 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eer motivation andself-efficacy with Protégé career succes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 64: 72-91 □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有根本区别。认识这些区别对我们立足中国国情,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层面

1.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政党制度是在一定的经济、政治基础上,由一定时期的阶级关系、阶级力量对比和阶级斗争形势等因素综合作用而逐渐形成的,它是一个国家国情的客观实际的产物。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是西方国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政党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代表其他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政党只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陪衬和利用对象。随着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些西方国家形成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其他政党为辅的“多党制”。究竟选择“多党制”还是“两党制”是由西方国家自身的社会条件而定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体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充分保障了资产阶级尤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种产生于资本主义土壤中的政党制度,与产生于中国社会主义土壤中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有着根本的不同。正如周恩来指出的:“我国的各民主党派,不论名称叫什么,仍然是政党,”但不能用英美政党的标准来衡量,它们是从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因此,它具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特点。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中国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客观产物,是中国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二、经济层面

1.依靠的经济基础不同

西方的多党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特征在国家政治上的表现。其目的是通过代表各自垄断财团利益的政党的互相竞争、互相制约来调节资产阶级的内部关系,进行利益的再分配,以共同维护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统治和剥削。而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基础之上的,不存在私有集团之间的利害冲突。

2.代表的利益不同

在西方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虽然采取的政党制度各有特点,但资产阶级政党都是由本国垄断财团操纵的,其实质维护的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则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一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她向来都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除了全体人民的利益之外,自身决无私利可图。而民主党派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治代表和这部分劳动者利益的代表者。他们“在承认共产党领导这个前提下面,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因此,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可见,两种不同的政党制度,代表的利益是迥然不同的。

三、政治层面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

邱 峰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多党制或两党制有根本性区别,认清这些区别对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及提高我党执政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历史经济政治层面进行比较,从而显示出中国政党制度有着西方政党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关键词:中西方政党制度 比较

144

社 科 论 坛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1.依赖的制度不同

西方的“多党制”是适应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形式,是垄断财团控制政权,瓜分权益的工具。尽管资产阶级都把它们实行的多党制标榜为自由、平等、民主的制度,但各政党代表的是各垄断集团的利益,各个垄断集团之间为了争权夺利进行着激烈的争斗。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下,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而是长期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目标相同,方向一致,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不存在也不允许存在象西方资产阶级党派那样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势。

2.政党之间的关系不同

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是一种竞争式的轮流执政体制。联合政府的各政党分别代表着不同垄断集团的利益,势均力敌,台上、台下是“在朝党”与“在野党”的关系,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相互之间明争暗斗,互相攻击,互相拆台。而我国政党制度中的政党关系是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国的多党合作具有以下特点:(1) 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广大人民的一致拥护,是《宪法》规定的,在《政协章程》和各民主党派章程中明确的。(2) 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在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外交等各领域参与国家各项事务。民主党派人士在各级政府、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各个机构担当重要职务,广泛参与国家管理。(3) 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地位平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思想上和方针政策上的领导,两者并没有组织上的隶属关系。各政党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4) 我国的多党合作具有长期性。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而共同努力。多党合作的长期性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充分保障。

3.平等程度不同

民主是一种政治形态,是与一定的阶级统治所决定的国体和政体相适应的。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民主。除原始民主外,民主是带有阶级性的,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被统治阶级没有真正的民主权利。

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民主的装饰品,具有很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是垄断资产阶级实现其统治的工具。从表面看,资产阶级各政党地位都是平等的,通过竞选,有的可以上台执政,有的可以在野评说,互相批驳,相互指责,好象很民主,但实际绝非如此。资产阶级政党具有排他性,这就决定了大党和小党之间,只能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享受民主、平等权利的只能是大垄断资产阶级。而在我国,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一样,都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它们按照分工,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和活动,处理自己内部的事务等等。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实行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领导,不介入不干预他们的内部事务,不包办代替他们决定自己的问题。在宪法的制约下,我国各政党之间相互独立、平等,相互尊重、支持,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平等原则。

通过以上比较不难看出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的政党制度有着本质差别。我国的政党制度反映了不同阶层不同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同时又能把他们统一起来。

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我国的政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独具特色、有强大生命力的政党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贯彻多党合作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要完善多党合作的内容和形式,特别要强化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功能。

注:本文作者邱峰现就任于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地方税务局第四税务分局。

参考文献:1.《邓小平文选》,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楚庄,《中国的政党制度是更高、更切实、更广泛的民主政治制度》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 , (4)

3.白凤玲,《试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攀登(双月刊),2000,(11)。

4.冯绍军,《略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1,(3)。□

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开始实行由国资委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集权控制管理模式。国资委收并了原来分散于各部门全部的国有资产管理权,集管资产、管人、管事于一身,即拥有经营者选择权、资产收益索取权、重大决策权、资产处置权这四项所有者的基本权利。从国资委成立以来一系列的动作看,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正在不断强化,而且越管越多、越管越细、越管越紧,国资委集权式管理的强势地位越来越突出。从好的方面来看,有了明确的管理机构代表国有资产所有人行使权利,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实现了政资分开、权利统一、责任到位,解决了原有分权控制管理模式造成的体制性弊端。然而,权利的集中控制必须要有相应的监督机构来加以约束和制衡,否则必然会导致权力的滥用与失控。那么,由谁来监督国资委呢?

政府既然把国有资产管理的巨大责任都交付给了国资委,就要对国资委的工作绩效负责,国资委运营管理国有资产的业绩好坏直接代表着政府作为国有资产委托人的监管能力和管理效果。因此,在利益直接相关、绩效评价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国务院对国资委只能实行直接管理下的内部监督,而不能摆脱利害关系进行独立的外部监督。也就是说,国务院只能是国资委的“教练员”,而不能同时担任“裁判员”。

从法律地位和职能作用来看,只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应该且能够担负起监督和制衡国资委的重任。人大本身的职能设计就是要成为对政府的监督和制衡力量,同时对政府下设的国资委进行监督和制衡是原有职责范围以内的事情。人大是代表全国人民意人大“国监委”监督政府“国资委”

——建立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督体制

寇 伟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450002)

摘要: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集权制管理模式,解决了以往由各部委分权控制管理模式造成的体制性弊端。然而,权力的过度集中必须要有相应的监督机构来加以约束和制衡,否则必然会导致权力的滥用与失控。只有在人大下设“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建立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监督。关键词:国监委 国资委 国有资产 监督体制

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1、主权:国家固有的对内高于一切和对外保持独立自主的权利,或者说是国家独立自主处理内外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2、君主主权: 霍布斯的《利维坦》:每个国家都必须存在一个绝对的最高主权,足以强制人们遵守这一为达到和平共处而订立的契约。而这个最高的、不受限制的、不可分割的主权权力,只能掌握在君主手中。 3、人民主权:卢梭认为,国家代表着"普遍利益"和"公共意志",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人民主权的主要内容就是公意,它体现了人民自由意志在国家政治中的最高地位,这种意志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和不能代表的。 4、议会主权: 洛克认为,人民订立契约成立国家时,仍保留生命权、自由权与财产权三项不可放弃、不可转让的天赋权利。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与执行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最高权力。(委婉表达了人民主权思想) 5、洛克: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他主张要扞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等"自由权利",强调建立有限政府 6、主权在民:最早把主权在民原则写进宪法而确定下来的是法国,1793年宪法被认为是史无前例的、最民主的、最能体现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一部宪法。法国是主权在民思想的发源地。 《人权宣言》成为法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这部宪法是欧州大陆最早的近代成文宪法 7、政治合法性:又叫政府合法性、政权合法性,指某个政权或政府的统治获得社会成员的服从和忠诚的问题。 8、布丹:法国大律师,近代国家主权理论的创始人,他发表了《国家论六卷》,系统地论述了国家主权学说 9、霍布斯:英国着名政治家,他运用近代自然法理论,论证了在自然状态下,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而建立起国家。《利维坦》 10、卢梭:法国着名的启蒙思想家,也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他的人民主权理论对于近代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主权在民原则的主要内容 主权在民原则,又称人民主权原则,它源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率先倡导的“主权在民”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国家被看作是由人民根据自由意志缔结契约的产物,国家的最高权力应属于人民,而不是君主。无论是国王还是君主,其权力都是人民授予的 12、从君主主权到人民主权理论的发展 1、霍布斯的君主主权理论 2、洛克的议会主权 3、卢梭的人民主权 13、比较洛克的议会主权理论与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 14、代议制:指人民不直接行使国家的权力,而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相对之直接民主制度,代议制是间接民主制。 15、直接民主制:是指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制度。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是一种典型的直接民主制 16、间接民主制:也称代议民主制,是指人民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选举代表组成的代议机关(议会或国会)来行使国家最高权利的政治制度。 17、《代议制政府》:是一部关于代议制的经典着作,它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的各种具体问题和制度安排,在西方政治思想史和西方政治制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西方学者公认为是有关代议制的一部经典着作

中国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

一、西方多党制的弊端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一党独大,多党协商。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协商制。与西方国家的区别在于:在西方国家,合法政党之间地位是平等的,都可以平等的参加选举(总统、议会、地方长官),比如美国现在的局面就是两大政党竞选(轮流)执政。 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必须搞清楚为什么我们不能搞西方多党制。西方多党制,是资产阶级在政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虽然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种政党制度,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并不适合所有国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我们如果盲目照抄照搬,必然带来无穷后患。 比如,有人认为,实行多党轮流执政,有利于民主,能更好地反映民意。这个说法是牵强的。其实,西方国家的政党都是代表各个利益集团的政治工具,他们所关心的是各自所代表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广大人民的利益。从美国来看,共和党的背后,主要有军工、石油、制造等“传统商业”的支持;民主党的背后,则主要有金融、电信、传媒等“新兴商业”的支持。所以美国学者伦德·伯格说:“美国实际上只有一个单独的党,即财主党。”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通过选举交替上台,轮流执政,表面看非常热闹、非常民主,实质上无论谁在台上,实行的政策大同小异,都不会改变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近年来,西方民众选举热情淡漠,投票率连年下降,就是因为人们逐渐看到了这种“民主游戏”的实质。西方国家虽然实行多党制,但对可能危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政党特别是共产党,是严格限制的。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共产党管制法》,后又通过了《麦卡锡法》和《蒙特法》,对共产党的发展作出了严格限制的规定。 比如,有人认为,实行了多党制就能保证政治和社会稳定。这种说法也似是而非。从根本上讲,多党制反映了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它们之间经常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各个政党以夺得或控制政权为目标的政治斗争,目的就是搞垮对方,自己上台执政。因此在权力争夺中,往往不择手段,其结果必然是政治动荡、内耗丛生。多党竞争必然要争夺选民,争夺选民首先要“切割”选民,将选民的利益分歧公开化、对立化,从而形成竞争党派各自的政治基础,其结果必然是人为地扩大和深化社会分歧。政党频繁选举、政府频繁更迭,带来的是政局不稳定、经济发展受影响,这种民主只能是一种“泡沫民主”,对国家和人民是极其有害的。 还比如,有人提出,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更有利于防止腐败。实际情况也不是这样。事实上,多党竞选本身就常常被金钱、财团、媒体等影响和操纵,从而成为“富人的游戏”、“钱袋的民主”。这些年来,西方国家竞选费用不断攀升,数目之巨令人咋舌。据统计,2000年美国大选所花费的金钱高达30亿美元,2004年美国大选的费用接近40亿美元,2008年更是高达53亿美元。试想,没有大资本集团的资金支持,各党派怎能参与多党竞选的权力角逐呢?所以,竞选的优胜者为回报那些重量级的政治捐款人,当选后就得为他们的利益服务。西方有些媒体把这种现象称为用金钱“购买权力”,是一种“集团贿选制度”,“民主”往往被卖给了出价高的人,广大人民的民主实际上被排斥在金钱势力之外。由此可见,西方政党政治的真正奥秘是金钱政治,金钱主宰着选举的过程和结果。 在西方国家被证明是弊端丛生的多党制,通过各种方式移植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后,更是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冷战结束后,非洲许多部落众多的国家在西方的压力和影响下,宣布实行多党制,结果导致政党林立、竞争激烈,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停滞、政治动荡,国家陷入

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差别及缘由浅析

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差别及缘由浅析前一段时间,网上沸沸扬扬猛炒关于中国行政区域要重新划分,还有人说中国应该像美国一样设立50多个省州,并且还附有详细的图表,让人感觉此方案即将实施。他们所列出的理由是这样有效的实现管理,使得地区能够均衡的、平稳的发展,减小地区差距,有利于上令下达。行政区域的划分和采取何种国家管理形式不仅仅与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有关,而且与该国家的政治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仅仅是看到中美两国地域面积大小相似,而将美国的今日发达兴盛归结于其州省的大小设置的合理,因而进一步要向美国学习,也要将中国划分为50多个省市,那观察和解决问题实在是只停留在表面层次。翻开历史,新航线的发现之前,整个东西方的交往是极其有限的,虽然,17世纪以后存在“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战争的形式出现的,双方世界中几千年所沉积的文明受到对方影响的成份是有限的。一个国家,其制度的设立和实施是与该国家、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和各自的地域环境内所形成的思想、文化和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和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别。 中国政治制度是根基于以政治伦理和宗法秩序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儒教思想,其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中国的道德集权思想通过解释人的社会属性来说明人性,将人完全社会化,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了人生而具有的本性是单一的,相同的,但个人的行为则因人而异,是变化的。并且孔子提出人的相同本性是“仁”,认为仁是处理人们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孔子之后的孟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继承和发展人性善的理论,提出“仁政“的思想,进一步将一些社会行为作为人性。毛泽东关于人性的的理解开始于马克思的“人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解释。他认为,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主要是指人的社会生产关系,而这种人的社会生产关系就是阶级关系,并且正是这种阶级关系决定了人性。在当今社会,没有所谓的人类的爱和很,只有阶级的爱和恨。毛泽东因而否定了人善论的理论,但是他提出了一个比孔孟的人性论更社会化、更狭窄的观念。相比较西方的思想家大部分认为人的自然属性就是人性,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国家的和法律的产生。古希腊伊壁鸠鲁属直观唯物主义,认为人和动物一样,归根结底由原子组成,人体中原子的运动及配置构成了人的自然条件并成为人性的决定因素。并且,人的自然条件是好的,所以人在肉体和精神上是快乐的。这就是说人天生趋于快乐或避开痛苦。因此,除了追求私人快乐的目的外,世界上不存在任何的善、正义和友谊。所谓的善、正义和友谊都是和细心盘算过的个人利益一致的。国家和法律也只有在能保证尽可能多的私人快乐的前提下才是合理的。霍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在于三点。政党制度不同,政体制度不同以及选举制不同。而中西方经济最大的相同点在于都同为间接民主,西方的代议制与中方的代表制从本质上看都大同小异。 首先政党制度的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以英美为代表的两党制,另一种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多党制。而中方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则为一党专政,即为一党制。政党制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经济基础不同、代表利益不同和原则不同。政党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社会生产资料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适应这种私有制而产生的。我国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生产资料为全民或集体所有,尽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经济基础不同从而导致了代表利益的不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而多党制、两党制则是为巩固资产阶级的。因此,西方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的政党体制则是从根本上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因此,我国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西方是以主权在民为基本原则,而我国则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原则。 其次政体制度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西方国家多为共和制。中国政体的运作方式、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西方有三权分立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应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大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西方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上。 最后选举制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选举制度是国家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选举出代表来组成代议机关和担任国家特定公职人员,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这种组织推荐候选人的作法,存在一定的有利之处,它能够集中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广大选民的智能。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在理论上简单地将选举权等同于投票权,将被选举权等同于当选权,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本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权利形态被忽略,从而使选举活动失去其本来面目,让人感到,似乎选举本身是与选民或代表无关的事情,选民或代表除了被动地给他人投票之外,再无别的作为。西方的选举制度,从候选人的提名和酝酿、正式候选人的确定等等,有关法律都离不开了组织、管理的色彩;对选举制度的核心问题——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运作和保障,却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在选举实践中,很多人甚至干脆将选举活动当成了人事安排活动。选举制度的人事制度化,也使选举往往只有举而没有选,当选者有职而无责,民主也因而失去其本来意义,并使国家面临政治民主虚化的风险。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选举在政治生活中都是举足轻重的。

中西方政治制度对比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对比 中国,东方大国,悠久的历史经过岁月的沉淀,更加熠熠闪光。西方各国,每一次奋力的演变、斗争,都推动着各国走向新时代。由于国体不同,国家在施政方面,自然也不同。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自然,这也影响了我过得政治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些制度的确定根据了我们国家的国情和社会现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最切合社会的,以中国共产党委基准点,国家有什么事发生,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解决这个问题,不至于因为国家政党太多,而不能尽快统一意见,并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多党合作的存在,使得中国共产党做出最后定论方面,具有推动作用,可以为更好的解决问题出谋划策。根据不同的方面提取意见,使得出的定论更加全面,更具合理性。 西方各国,且不谈雅典、罗马等国家的城邦制,先从英国开始,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以单一制、君主立宪制发展,英国的政治体系直接影响了许多国家的政治体系,包括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牙买加等国。国王只是拥有象征性的地位,并无实权,拥有最高政治权利是内阁首相,英国的议会是政治中心舞台,是最高立法机关,政府从中产生,这里只是将英国作为案例来分析。法国采用双元首脑制,总统——总理,由总统任命总理,总理在任命其他官员,德国是联邦体制的国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这些可以看出,西方各国在政治制度上存在不同,但从根本上分析,他们是一样的。 西方国家多为资本主义国家,国家领导人执政以资产阶级为主,可能会伤害到社会底层人的利益。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执政党为了利益执政,需要有民众的支持,在大部分情况下,给与绝对的民主。中国因为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本着执政为民的方针执政,会将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更直接的民主执政。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绝大多数人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就大局上来说,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切合我国的社会现实的,但是,由于人口庞大,有些时候不可能真正做到绝对的民主。人民群众的想法并不能及时的反应到国家领导人那,而西方的民主思想多元化,理论众多,人民得到了真正的民主,但是,这种民主的权力似乎过于泛滥,政府做的事情有一点不合人民的意,人民就集众去游行示威,实行宪法赋予他们的种种权力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愤怒,这些都是因为人民拥有过多的民主权力造成的。 国家的政治制度一直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不论中西方,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各国人民过上好日子。政治制度存在不同,并不影响各国共同前进,共同创建美好未来。

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以显示出中国的优越性

为什么我国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归根到底取决于该国的具体国情。离开该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民族文化传统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生搬硬套某国的政治发展经验或政党模式而建立起来的政党制度注定是没有活力或没有前途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发展的深厚土壤,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争取民主自由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光辉实践,发展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长期以来,这一制度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凝聚力量的显著功能,能够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发展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评判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好坏优劣,最终都要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在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和坚强领导,保证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总体部署;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就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积极献计出力。这样的制度设计,实现了目标方向一致性和组织形式多样性的统一、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的统一、富有

效率与充满活力的统一。这一制度,能够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形成统一意志,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中共十六大以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围绕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方面提出许多重大意见建议,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团结合作的鲜明特色,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政治资源整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求我国政治制度具有高度的社会整合功能。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治格局。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依法长期执政;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依法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各级人大代表中有党外人士l8万多人,各级政协委员中有党外人士35万多人,各级政府和司法部门中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有3.2万人。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在工作中享有充分的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奋斗目标下,中国共产党与各

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

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 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 中国有句古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非常形象地说明,做任何事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别人的做法。近年来,一些人无视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否定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认为只有西方多党制才是民主的,提出中国应该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新型政党制度?这是因为,它既不同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不同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而是根据中国实际作出的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个特色,首先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也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前提。60年来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多党合作中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使各民主党派在同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中不断取得历史性的进步,才能同心协力地把共同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可以说,坚持共产党领导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其他政党制度的根本特点。 这个特色,还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不是搞一党制。中国共产党同其他党派的关系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作用的加强。这种新型政党关系,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其他政党制度的鲜明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同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既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绝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最终还是要搞一党制。实际上,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是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阶层各党派团结抗日,探索建立的“三三制”政权,就包含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雏形。1949年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时,我们党就明确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后来又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新中国如“大厦将建,独木难支”,不能光靠一个党派,需要多党派齐心努力,共建大厦。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又多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党的十二大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作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团结协作的基本方针。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以后历次宪法修正案都予以重申。 2.我国政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C1022陈思琦从古至今,中西方政治制度都是不同的。也正应为这制度的不同,才形成现在中西各个方面的不同。 从古代说起:我国与西方国家都以君权神授来取信于民,得以统治国家。但是,就中国而言中国式中央集权,有无比黑暗却也有光明的时候。可西方国家呢,行使的封建分权却导致中世纪的人民长期生活在漫漫黑暗之中。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核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对中国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治、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遗址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在古希腊罗马。无论是他满创造的法律制度,还是哲人们的政治智慧,都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古代中国的历史,不过是记载王侯将相们的家族历史,而平民百姓却无足轻重,史书上却从无记载。而古希腊罗马史却是一部平民追求民主权利的发展史。这里没有绝对一切的专制君主,更多的只是围绕公民基本权利进行的各种斗争与革命。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古代中国在向阶级社会过渡中,原始民主荡然无存。古代民众没有古希腊、罗马公民那种自豪感与主人翁意识,在中国最终确立的是君主专制统治。而希腊、罗马在城邦国家时代,出现了西方的群体公民的民主,较多地保留了原始民主制残余。他们采取的是贵族集体领导或全体公民共同掌管国家政权。中国古代变法争鸣和政治改革都是围绕加强王权专制而展开。诸子百家为专制王权制造了奠基理论;中国古代法律,实质是加强君主专制,其内涵是刑罚,惩治百官和众民,以加强王权的威慑,带来的是人权的丧失。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改革大多是在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背景下进行的,内容是巩固和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法律制度是为维护民主制度服务,其内涵是人民权利、保障公民自由与平等的人权。这种主权在民,法律至上的政治制度是共和国中心价值观念,与中国帝王思想,官本文化是水火不相容的。从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的利弊和影响看:中国大一统和儒家正统思想加上专制皇权造就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其中专制王权是整合社会的权力中心。旧中国的每一次朝代更替或走向统一,都是强有力的君王专制维系了帝国的统一与文明的延续。所以,尽管中国古代有频繁的朝代更替,但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却一脉相承,从未中断。而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法制思想成为了催生人类迈向现代化的动力。进入近代,西方国家率先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古希腊.罗马的民主共和传统有内在的继承关系和深刻的历史渊源。延引他人并综上所述总结:古代中国实行人治,一是重视皇权,没有民主人权可言。皇权对臣民施以严刑酷法,以强制百姓遵规守矩;二是中国重视家庭伦理纲常,家庭是皇权最坚实的社会支柱,严格受到血缘礼仪规范的限制。上有皇权,下有家庭,所以奖赏与治罪往往涉及家庭。

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

143 2007年? 12月?下期 学 术 ? 理 论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现代企业教育 Allen通过对125名获得本科学位青年员工的调查发现,职业自我效能与职业动机呈显著相关(r=0.58),接受过职业辅导后职业自我效能增加的青年员工比没有接受过职业辅导的个体有更大的职业动机。 职业情境。这个方面包括的内容很多,研究者大多认为职业情境中的各种积极因素对于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职业动机具有很大影响。Noe和Bachhuber发现当管理者给予员工更多的积极支持、提供赞赏的行为反馈并帮助其制定职业目标时有助于员工提高职业动机的水平。那些较多的与下属进行交流,善于激发员工兴趣的管理者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职业动机,上级领导的领导方式也会影响管理者的职业动机水平 [6]。 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情况、职位和薪水等因素对职业动机的影响也有研究涉及,但是成果比较零散,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结论。四、职业动机研究的评价及展望 职业动机的理论框架将个体特征与情境特征及职业决策和行为整合起来进行研究,有别于已往只针对工作或岗位本身的动机研究。这种整合观点能够在更广泛的工作范围和更精确的职业情境中发现和总结职业动机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近年来,随着职业承诺研究的日趋广泛,很多研究者直接将职业动机看成是职业承诺的动机理论,并经常互换或代替。Carson和Bedeian还根据London的理论编制了《职业承诺问卷》。但是应该注意到,二者之间并非完全等同。职业承诺重在测量个人是否愿意留在某个组织,而职业动机则重在测量青年是否能够将 情境与自身特征结合起来发展职业生涯,理论结构更具整合性。 当然,职业动机的实证研究大部分表明其三维度之间的相关过高,这也成为其理论结构始终无法摆脱的困惑之一。符合职业动机整合理论结构的测量工具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职业动机在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已经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其主题和相关研究在中国尚未成为一个系统的研究体系,在组织体系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到战略性职业系统转变的过程中,职业动机将会逐渐显示出独特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6] London M. Organizational Support for Employees' CareerMotivation: A Guide to Human Resource Strategies in Changing BusinessConditions.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1988, Vol.11,NO.1, 23-32 [2] London M. Toward a Theory of Career Motivation. 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 1983, Vol.8, No.4, 620-630 [3]King A. Crescendo Model of Career Motivation and Commitment:Identity, Insight, and Resil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alue-BasedManagement , 1999, 12:29-49 [4]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辁,李晔. 职业承诺的理论与测量. 心理学动态, 2000, 8(4):45 [5] Day R, Allen T 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eer motivation andself-efficacy with Protégé career succes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 64: 72-91 □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有根本区别。认识这些区别对我们立足中国国情,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层面 1.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政党制度是在一定的经济、政治基础上,由一定时期的阶级关系、阶级力量对比和阶级斗争形势等因素综合作用而逐渐形成的,它是一个国家国情的客观实际的产物。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是西方国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政党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代表其他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政党只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陪衬和利用对象。随着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些西方国家形成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其他政党为辅的“多党制”。究竟选择“多党制”还是“两党制”是由西方国家自身的社会条件而定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体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充分保障了资产阶级尤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种产生于资本主义土壤中的政党制度,与产生于中国社会主义土壤中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有着根本的不同。正如周恩来指出的:“我国的各民主党派,不论名称叫什么,仍然是政党,”但不能用英美政党的标准来衡量,它们是从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因此,它具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特点。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中国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客观产物,是中国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二、经济层面 1.依靠的经济基础不同 西方的多党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特征在国家政治上的表现。其目的是通过代表各自垄断财团利益的政党的互相竞争、互相制约来调节资产阶级的内部关系,进行利益的再分配,以共同维护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统治和剥削。而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基础之上的,不存在私有集团之间的利害冲突。 2.代表的利益不同 在西方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虽然采取的政党制度各有特点,但资产阶级政党都是由本国垄断财团操纵的,其实质维护的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则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一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她向来都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除了全体人民的利益之外,自身决无私利可图。而民主党派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治代表和这部分劳动者利益的代表者。他们“在承认共产党领导这个前提下面,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因此,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可见,两种不同的政党制度,代表的利益是迥然不同的。 三、政治层面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 邱 峰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多党制或两党制有根本性区别,认清这些区别对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及提高我党执政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历史经济政治层面进行比较,从而显示出中国政党制度有着西方政党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关键词:中西方政党制度 比较

第三章 西方国家政党制度

第三章西方国家政党制度 第一节西方国家政党制度概述 一、政党的定义和特征 1、定义:关于政党的含义,有关学者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比如说美国《西方政治学》书认为,“在任何系统中,力图谋求权力的集团可称之为‘政党’”;《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 综合这些定义,我们认为,政党是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了执掌和参与国家政权,以维护其利益而建立的、有政纲的政治组织。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党和政权是联系在一起的,然而,西方学者总是回避政党的阶级属性,实质上是竭力掩盖自己的阶级性质。 很显然,资产阶级政党是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代表,是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然而,资产阶级政党为什么要回避政党的阶级性呢?归根到底是这些政党实际代表的只是少数资产阶级或集团。 2、特征 (1)政党都具有阶级性。政党一般都是由所代表阶级中最积极、活跃的分子组成的,而且政党的阶级性还十分复杂,有的代表一个阶级,有的代表一个阶层,有的还代表几个阶级或阶层。 (2)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政治纲领就是阶级的奋斗目标和行动路线,不论政治纲领制定的长远的,还是成文不成文的,都反映自己的政治主张。 (3)都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前面我们说到了政党是政治组织,但它却和其他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团体有区别,那么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就是政党和其他社会政治组织区别的最重要特征。 (4)都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5)都具有组织纪律性。西方政党的组织记录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主要是用来控制党员在竞选中投本党候选人的票的。 二、资产阶级政党及政党制度的产生 政党是阶级社会的产物,但它并不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阶级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时才产生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也有过早期的派别之争,比如雅典城邦国家中的贵族派和民主派

中西方行政监督体制的比较

中西方行政监督体制的比较 通过比较对完善中西方行政监督体制有着重要作用。行政监督体制的完善是一个国家廉政建设的重要保障,使得行政权利的行使更加公正、合法,也将大大提高行政效率,更好的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动政治的建设,提高政府行政体系的整体效率和功能。 中西方行政监督体制的涵比较 中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涵。在我国,对公共行政权利的监督被约定俗成的称作行政监督,是指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政党、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公民、新闻舆论等多种政治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行政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严格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行过程中遵纪守法、认真执法和履行公务,做到确实保证行政管理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西方行政监督体制的涵。西方学者对于行政监督体制的含义与中国学者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分歧,西方学者主要从三权分立的角度来理解行政监督体制的含义。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以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来组建国家的管理机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互相制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完善。

中西方行政监督体制主要特点比较 由于中西方行政监督体制的历史背景和含义都有所不同,其主要容和分类也都存在着不同之处,这也体现了中西方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其行政监督体制的差异性。为了更好地行使一个国家的行政权力,监督体制就需要适应一个国家的国情,只有适应本国国情才能使行政监督体制发挥最大的效用。 行政监督体制的特点 中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特点 行政监督体制作为现代过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行政监督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全民性。行政监督在法律形式上具有全民性,所有公民都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反映自己的要求并对政府的工作及政府行政机关进行监督,公民拥有对政府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等权利。 广泛性。行政监督的容十分广泛,涉及到行政机关的各项决定及日常事务的处理,对每一个公务行为进行监督,做到有政府行为就有监督。 多样性。行政监督的主体有很多,监督方式多样化,每个监督主体都有一种监督方式。每一种监督方式又有多个监督手段,通过各种各样的监督手段对行政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中外政党制度比较

研究生课程论文中外政党制度比较 课程名称政府体制比较 任课教师马秀玲副教授 班级2010级土地资源管理姓名瑜措珍嘎 时间2011年6月29日

中外政党制度比较 瑜措珍嘎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兰州 730000) 摘要:西方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西方国家政党之间以竞争和相互倾轧为主。中国是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西方国家执政党与在野党轮流执政。我国是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我国政党制度具有利益整合,资源兼容、凝聚民意、稳定政局、民主监督、互利双赢的优势。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和作用,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关键词: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特点优势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制度指的是一个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中关于政党本质属性、结构类型及其活动规范的总称,主要是指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制度性规定和运行方式,包括政党的地位、政党同政权的关系以及政党之间的关系等。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的不同,各国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今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一般采用多党制或两党制。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有根本区别,但不论哪种政党制度,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应该是每个执政党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政党制度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为促进社会的和谐、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办法。有成功的经验供借鉴,也有失败的教训供吸取。 在当代世界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政党制度千差万别,不同的国家政党制度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党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本文试图将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放到世界政党制度的大环境中去研究,从中外政党制度的比较中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做出客观的分析。 一、国外政党制度 西方的政治文化源于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其核心精神是法治。中世纪宗教神权的专横、腐败和对人性的扼杀导致了宗教改革,继而推动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运动。杰出的思想家们揭露教会黑暗和教皇专权,抨击世俗专制,使法治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近代从伏尔泰,到卢梭、康德,形成了系统的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从博丹、洛克到孟德斯鸠、杰佛逊逐步确立起三权分立思想。他们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在政治上要求“民主立宪”,宣布废除封建特权,明确提出“法律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摆

美英政治制度比较

美英政治制度比较 李晓东 摘要:英美两国同属西方文明体系,两国政治制度是也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各国政治制度建设颇具影响。比较两国政治制度的异同,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西方政治文明,不断借鉴西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加快中国现代政治文明建设。 关键词:英美政治制度比较 英国曾雄霸世界一时,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它已经雄风不再。但二战后,英国重振雄风的努力从未停止过,英国资本主义的活力也未丧失殆尽,及至今日,它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仍不容忽视。这些同几个世纪以来英国在行政、立法和司法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起的一套较为成熟的政治制度有极大关系,可以说,适应英国社会需要的政治制度是它雄霸世界的重要基础。美国自1789年成立联邦政府以来虽然只有短短200 多年的历史,但己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大国。与此同时,在继承西欧民主思想的基础上,同时结合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从而促进了美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英美两国同是西方大国,又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的政治文明不仅对本国而且对世界各国政治制度建设颇具影响。今天,中国在不断加深“改革、开放”,并借鉴西方和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英美两国在政治制度建设上的经验对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应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比较两国政治制度的异同,能够加深对政治文明的理解,更加有针对性的加于借鉴。 一、英美两国国家形式比较 国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统治阶级实现统治的工具。国家一经建立,统治阶级势必要随之建立起适应自身利益需要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相应的国家结构。这种与统治阶级利益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及相应的国家结构就是国家形式。国家形式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国家政权机构的组织形式,即政体;另一方面是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机关与地方机关之间的关系结构,即国家结构。 1、英美两国政体比较。 政体指国家政权机构的组织形式。各国政体在形式上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主体的设置、产生、组织、运行方式等方面。比如、在当代西方国家,有以议会立法机构作为权力主体的政体形式,也有以国家元首作为权力主体形成的政体。 当代西方国家的政体主要分为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两种。英国是西方最早实行议会君主制的国家。其政体经历了从 1 7世纪末到1 8世纪上半叶数十年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英国资产阶级通过与封建专制统治进行长期斗争,于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确立这一政体的法律依据主要是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和1701 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其后,历经演变,直到18 世纪,行政权才开始从国王手里转到责任内阁手中。此后,英国议会、内阁、国王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才最终确立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美国是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国家。这一体制的特点是:第一,总统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直接任命并领导内阁,内阁对总统负责,内阁中可不设总理职位。第二,在总统制政体下,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权力分离,并相互制约。 2、英美两国国家结构比较。 西方国家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单一制和复合制。 英国是单一制国家。它有单一的宪法,有统一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国内各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均受中央政府统一领导,没有脱离中央实行独立的权力,对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 政党制度属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内容之一。政党制度涉及的是政党如何实现自身运转,关系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活动规则,是政党在对国家政权支配时形成的一种权力和地位划分的模式。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历史发展、选举制度、生产关系、政治力量、国家政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面仅就中西政党制度在四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作一分析。 一、前提不同 西方政党制度体现的是竞争,是以获得国家政权而展开的,是由西方社会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形成的。中国政党制度体现的是合作。这种合作的前提,是由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发展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理论指导和行为表现确定的。 西方政党有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之别,形成一个竞争的格局。“竞争”是西方政党政治活动的起点和生命,也是其活力所在。在西方社会中,到底谁能掌权,最终由选民的选票决定。所以,争取选民支持是西方政党的主要特点,最大限度获得更多的选票是政党开展竞选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 在西方社会中,政党代表不同群体、集团、阶层、派别的利益,因此,政党之间的竞争,本质层面是利益的竞争。政党为获取更多的利益,经常不择手段。在一些西方国家里,利益集团影响、控制、操纵选举的现象经常发生。如在美国,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利益集团从属于强有力的政党,但随着政府行为的逐步扩大,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开始关注政治过程。从19世纪后半期始,在华盛顿以及各个州府,都成了利益集团游说的重要场所。有时,利益集团的影响甚至超过政党。在西方,政党政治造就了利益集团政治,利益集团政治的发展也影响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 西方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 (1)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战后日本自民党长期一党独大,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与其构成有关。自民党的构成主要是大资本家、上层官僚、地方势力的上层人士等,他们在日本经济、政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决定了自民党对日本社会的巨大影响。 (2)不同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发展成熟程度。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结构中,政治力量和政治势力决定着社会的政治格局、政党制度存在的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产业工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与之相关联的工会力量日益增长,英国工党由工会、社会主义团体和选区党组织构成,成了英国左派力量的重要代表之一。 (3)不同的国家政体。国家政体不仅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而且也深刻影响国家政治的发展。不同的政体,往往决定了该国政党活动方式和程序。如议会制的政体中,执政与否关键是看获得议会席位的多少,政党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