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附答案

沁园春长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鉴赏,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方式:多媒体教学

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起毛泽东,人们脑海里就出现了一副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形象,但是我们还要知道,毛泽东也是以为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

毛泽东酷爱古典诗词,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作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2000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毛泽东不仅鉴赏古诗

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他在各个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雪》,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把它背诵出来?

(请同学起来背诵,背诵遇到障碍时老师提示,然后全班齐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以“沁园春”为词牌名的词——《沁园春长沙》

(二)解题及背景知识简介

1.关于词的相关知识

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2.关于本词的写作背景

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长沙》。

(三)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1.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设计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读,入境,审美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

(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

老师最后描绘: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

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四)文本研习

1.借助问题思考讨论,分析全词

①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②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③在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的?

学生讨论、回答以后,老师加以明确。

①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②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

③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2.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诗词都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划线字词的好处。

(1)独立寒秋(2)层林尽染(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然后老师明确。

(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鸟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3.品读,想象联想

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四幅秋色图,让学生欣赏)与此同时,请同学们回忆曾经学过或者他们所知道的描写秋天的古代诗词。

此类古诗词范例:

落榜才子张继笔下的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看破世事的王维笔下的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客居他乡的王勃笔下的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景写得萧杀悲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寞”“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那么,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老师明确: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见落花而流泪,见流水而长叹),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五)课堂小结

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六)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1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含答案

1沁园春长沙 本课话题——以天下为己任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触景生情,关注到祖国的命运、革命的未来,从而陷入深沉的思索: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主宰。抒发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再续传奇,12年后再度大逆转夺金! 1994年,中国女排不仅丢掉亚洲冠军,世锦赛也跌到第八名的低谷,距离亚特兰大奥运会只有一年的时间。当时,袁伟民的一句话让郎平如今回忆起来依然动容:“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多少年来,“铁榔头”郎平四处漂泊,但不管在美国、意大利,还是在土耳其,她都关心着中国女排的发展。1996年到1998年,她临危受命,出任主教练,为中国女排的重新崛起打下了一份坚实的基础。 2013年,郎平再次接过女排的教鞭,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于2014年世锦赛夺得亚军,给国人带来了惊喜。2015年9月,郎平带领困境中的中国队出征日本,第四次获得世界杯冠军,这也是中国女排赢得的三大赛事第八个世界冠军。

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曾说:“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 郎平之所以执教中国女排,正是由于她强烈的责任感。敢于发挥、敢于承担责任,这是郎平在平时训练中,一再向队员们灌输的思想。郎平责任在肩,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两度低谷出山,令人敬佩!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日知录》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美·林肯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沁.园春()怅.寥廓.()() 浪遏.飞舟() 橘.子洲() 方遒.() 百舸.争流() 峥嵘 ..()() 百侣.() 【答案】qìn chànɡkuòèjúqiúɡězhēnɡrónɡlǚ 二、多音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第一课时 各位评委: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沁园春长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属于必读 精读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主要以中外现代诗歌为主,单元主题是“情感和意象”。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联系自 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意象,通过想象和联想体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从而体会诗 中所蕴含的情感。 《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中语文学习的首篇,有两个优势:一是承上启下的 作用。上承初中的诗歌教学,而且初中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学生的认知由浅到深。下启本单元的诗歌学习,为其他诗歌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是情感 教育的优势。高一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沙》的主 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对刚步入高中的学生进行革命情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的情感优势 显而易见。 (二)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能诵读指定篇目的古典 诗词,能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 文学作品。高中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诗歌的 能力。诗歌是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一种文体,语言精练具有表现力,在欣赏诗歌时,要通过想象和联想再现、丰富、补充诗中的形象,体味诗歌的 意境。根据教学大纲、新课标及教材的教学特点,确定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朗读全诗,并背诵上片。 2、把握意象,品味语言的表现力。 3、学习景中寓情的表达技巧。

统编版高中语文(2019)上册1.1《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初中诗歌教学研讨的要点是诗词的大意和诗歌的思想感情,“意象”没有作为要点进行学习。而“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形象及借景抒情的手法是诗歌欣赏的重点2。 高一学生还没有形成通过联想、想象来体会诗歌意境的思维习惯,对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因此,本课确立“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为教学难点。 3、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朗读、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据此,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对诗歌的吟诵,训练学生的语感; 2.明确诗歌的意象,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以伟人为风范、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操。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等等。 本课我将借助多媒件课件,采用启发式进行教学。

教法选择的依据:诗歌的意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易于学生接受,把相关意象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表现,能营造更为深远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启发式教学利于协调师生的双边活动,有助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毛泽东的诗词达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学习他的诗歌要运用形象思维,遵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规律。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战斗生活的回忆,颂扬了当时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提出了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艺术地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的光辉思想。全词分上下两阙,分别写景、述怀、叙事、抒情,寓有提问、作答。图示以揭示词的构思为重点,分别以“看”、“问”、“忆”、“记”提领,通过宏阔的深秋意境衬托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突出了主题,又反映了写法。 附: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上阕——看:总领七句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词眼 下阕——忆:总领八句回忆了青年时代在长沙的一段峥嵘岁月 上阕写景言志——言什么志?心怀天下的宏伟抱负 下阕忆事抒情——抒什么情?意气风发的革命豪情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1单元第1节《沁园春长沙》 教学实录

以意逆志以志激情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l、导语设计 中国梦,一个雄奇壮丽的梦。东方睡狮古老中国一梦百年,醒于毛泽东。毛泽东以他的大气,抒中国少年之风发意气,启少年中国强盛之旅。初中时我们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诗人写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王者霸气。这时江山己定。其实早在1925 年年轻的诗人就已经初露锋芒,显示出王者的“大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迸《沁园春长沙》,反复品读,感受诗人的“大气”。 2、读一读,读“大气”。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基调是怎样的。 同学们读的很整齐,有几个字音需要注意:舸、寥廓、峥嵘、道、遏。 老师也为大家范读一遍。同学们思考哪些地方需要重读?用笔画下来。 明确:领字要重读。如独立、看、怅、忆。动词需要重读。如争、击、翔、粪土、击、遏等。 下面我们请男女同学比赛读,哪位同学愿意尝试一下? 听来同学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豪迈、开阔大气的。请同学们思考:你感受到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大气?(请同学们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并大声诵读。 明确:生:通过反复诵读,我可以感受到诗人卓然而立、中流砥柱的英气 师: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诗人“独立”,表现出爱秋而不畏寒的卓然而立形象和中流砥柱的气概。 生:我感受到诗人写景视野的开阔豪气。读“看”领起的七句。 师:远观近看,仰视俯视,大开大合,开阔大气。

生:我感受到诗人问江山问大地的情感大气读“怅”领起的三句。 师:是啊。“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 弯弓射大雕”古今中外,谁有这样的豪迈? 生:我感受到诗人藐视权贵改造旧世界的凌云壮气! 师:从“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诗人 的凌云壮志得以实现。板书——读“大气” 衔接语:如果说豪迈气派反映的是毛泽东精神世界的质地,那么宏大气象说明的就是他精神世界的容量。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座座顶天立地的磅礴大山蜿蜒起伏,犹如温顺细碎的浪花、轻轻一握的泥丸一一这是他精神世界的空间包容度。“借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他精神世界的时间包容度, 30岁离开湖南、奔向革命风暴中心的时候,就写下了“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以这样的决绝气势抒写自己改造旧中国的信念意志。从此,诸如昆仑、寰宇、四海、五洲、汪洋、北国、长城之类的宏大词洫优成了他诗作中最常见的意象关键词。 本词无一例外的使用了大美的宏大意象。 3、品一品,品“大美”。 师提问:请同学们齐读上阙“看”领起的七句,看看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大美体现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前后排进行讨论。 回答生:所选意象有: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写出了山之多,层写出了树林层层叠叠,漫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百写出了干帆竞发的昂扬,鹰矫健有力,鱼翩然自在。 师衔接:所选景物广博、宏伟、雄劲,天长水阔,山红水绿,壮阔亮丽,真所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

一、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教学目标:1、学习革命先辈青年时代树立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 生活. 2、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3、培养学生读诗词、品赏诗词的能力,进而能对诗词作出正确的评价. 4、有感情的朗读诗词,了解情景交融的特点,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 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悟作者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1、通过品味臆象,进一步感悟诗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作者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诗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 2、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情感基调.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语言品读法、点读法、两比较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教时 导入课题: 初中我们学习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请大家一起来背诵一遍。如果说《沁园春·雪》表现的是毛泽东高屋建瓴的宏大气魄,那么,我们今天再学一首同一词牌的展示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壮志豪情的词作------ 板题: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解题: 沁园春:词牌名。这是一首词。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诗余、曲子词,起源于隋唐,大于宋。它原本是配合宴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曲调的名称即词牌,每个调名只标志某种固定的文字、音韵、结构格式,与内容无大联系。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中长调按照音节分为上阕、下阕。阕是音乐中止的意思,分成上下阕表示奏乐时在中间要停一下,文字上则用空一格或隔行表示。 1911年,十八岁的毛泽东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长沙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1919年起,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等校任教。“五四”时期,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领到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20年9月,与何叔衡等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 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 1. 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 分析意象,理解意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3. 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重点】 1. 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2. 意象对诗歌的作用 【教学难点】 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教学过程】 1. 单元简介提示学习重点:意象的分析。 “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者心中的物象。说白了,就是诗歌中出现的带着作者感情色彩的描写对象。 2. 从意象角度理解《沁园春·长沙》 ①诵读:有力、激昂 ②解析: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得到的信息:时间、地点 提问:喜欢哪一句? 答案:“独立寒秋”,“寒秋”是一个非常广阔的意境。→气魄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眼前之景,即意象出来了。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山是万山,是红遍,林是层林,是尽染。秋天来的时候,为大地铺上了一层红地毯,不平整,有褶皱。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看,湘江碧绿澄净。 透:a.透明,湘江清澈;b.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eg.熟透了 整条湘江都是碧绿澄净的。百条大船,千帆竞争,百舸争流→壮观 “鹰击长空”仰望;击,很强力度的动作 “鱼翔浅底”翔,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宇宙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的自由自在的舒展着C.学生体验:闭眼想象该图景 D.与前人写秋之作对比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提问:不同之处在哪里?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单元1《沁园春 长沙》1(共1课时)含答案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德育目标: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教学重难点 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卡片:词的体裁方面的知识(幻灯片) (1)释义: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2)名称: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诗余"(如南宋何士信编的《草堂诗余》)等。 (3)特点: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如《满江红》、《沁园春》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牌原是曲谱的名称,乐曲失传后,就成了词的形式格律的标志。词牌和词的内容并无必然联系.有的词在词牌的下面另立标题和小序,表明作品的主题或作者写作的缘由,如毛泽东的《卜算子》下有标题“咏梅",又有“小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用来进一步说明写作意图.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阙(曲)或一片.一首由两片构成的词,其下片的起句,具有承上启下及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称为“过片”或“过变" (4)分类:词从字数上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词从片数上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从风格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秦关、周邦彥、晏殊、李清照、姜夔,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二、导入 我们初中学过一首写秋天非常有名的诗歌,它就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我们齐声回忆背诵一下这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描绘出一幅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图。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楚辞》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贾岛说:“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杜甫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徐再思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其它的还有“自古逢秋悲寂寥”、“风急天高猿啸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古人诗中的秋天多是万木凋零的颓败萧索景象,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词中的秋天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它就是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 三、文题背景 1。题目解说(幻灯片)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语文一课时高一学生赵凯 一、教材内容分析 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是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中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精品,全词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也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学习这首词,可以引领学生领会作者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革命气概,对学生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难点 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2、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构成来看,高一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了《沁园春雪》,所以对于毛泽东的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从学生的情感体验来看,高一学生正处在年轻气盛的阶段,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已经能够感悟,所以对于本文的学习也较容易把握。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导入“名人少年多立志”,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对50位名人作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宏愿,均是其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立志是成才的动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表现作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写照。让我们通过学习,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推动我们早立志,早成才。 我国有诗国之美誉,学会分析欣赏诗词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需要之一,也是高考、会考的要求之一。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训练这种能力。试举出名人 年少立志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名人,审视自己,激发学生早立志向。 二、明确目标 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了解本课 学习目标做到学习目标明确 三、简要交代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毛泽东同志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词人追忆往昔峥嵘岁月,怀着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高一语文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2、品味关健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重点 1、品味词中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毛泽东同志宽广的胸襟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 1、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词里的那种萧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2、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自古文人多悲秋。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欧阳修《秋声赋》:“噫嘻悲哉!此秋声也”。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船渔火对愁眠”。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以叹时运不济,人生的艰难万苦。但也有不少文人为我们唱出了秋的赞歌。如唐朝刘禹锡《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催人奋发有为,大展鸿图,给人顽强奋斗的精神。还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为我们描写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营造了一种阔大的意境。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一同走进这位伟人的崇高心灵,体会这位伟人青年时代的宏大胸襟和远大抱负。 二、背景及作者简介 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解题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内容。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初起是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 一、任务分析 (一)文本分析 本词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 本词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本词最大的特点是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将事、景、情三者融入到词歌中去,具有一定的美的感受。 (二)学生分析 学生需要从词中理解的是:了解词的有关知识;背诵《沁园春·长沙》;掌握通过词的意象表达情感的特点;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词人内心的革命斗志和奔放的情感。 该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基础,首先在认知上他们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学习并不陌生;其次在情感上这是他们进入高中后第一次接触语文课,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涵咏法、入情体验法等多种自主学习方法。 二、目标阐明 (一)三维目标 准备确定的教案目标分为以下三维目标: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 ()能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能背诵《沁园春·长沙》整首词。 、在过程和方法方面: ()能在学习词的过程中,运用诵读涵咏法; ()能在体会词人情感的过程中,运用入情体验法。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能体会词人内心的革命斗志和奔放的情感; ()能掌握词的意象在表达情感的作用和特点。 (二)教案重点 本词的教案重点是通过意象构成的意境表达情感的特点,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三)教案难点 本词的写作特点:以乐景写哀情;对比手法的运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三、过程分析 (一)激趣导入 师:(板书“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先来朗读一下这四句诗词。前面两句诗的作者大家知道是谁么?那么后两句词的作者呢?没错,都是毛泽东,在初中时我们已经学习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长征》等诗词,今天我们再次走进毛泽东,体会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 【设计说明】: 新课改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更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认知、诵读、品味、鉴赏能力是一个既具备积累知识又蕴含审美情趣教育的过程。诗词教学本身就是审美过程,让学生在诵读揣摩品味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无我之境”与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相契合,与诗人的心息相通,完成对自我的审美提升。本课意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与老师一起解读诗词,形成自己的感悟与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 (二)提高朗读能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师生合作鉴赏,注重探究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深沉凝重却积极昂扬的心态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通过朗读体会词风与伟人的豪情壮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背景与作者,朗读诗词,品味语言与意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他是领袖,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二、背景介绍。(学案展示)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三、自读诗词,整体感知 (一)诵读欣赏(多媒体课件播放) 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3、学生朗读诗词,学生评价。 提示:注意点评朗读时的情感调动、注意重读与节奏。 (二)整体感知 1、思考: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 讨论、明确: 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四、朗读与品味。(分组讨论) (一)品读上阕词句,找出景、情、志(意)三者的关系? 1、赏析独立寒秋图,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含解析

必修①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设计:田维审核:姜恒权执教:使用时间: 【目标择定】 1。通过把握诗歌意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体悟诗歌情感和主旨. 2。充分朗读及至成诵,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节奏,感受诗歌的情感美、音乐美、画面美。 3.分析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气魄,从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第一部分 【探究一径】 【主问题】诗品见人品,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见出毛泽东怎样的人格魅力? 1.这首词的内容就是以诗人的活动为线索来展开的,找出表现线索的动词并加以赏析. 2.朗诵全词,诗人用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画面?请分析这些画面塑造出了词人怎样的形象? 3.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情调悲凉低沉,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却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请结合时代背景品析其人格魅力。 【再问再新】 【助学资料】 1. 关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1)“意象”,是指在诗歌中,融人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月亮"代表

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枯藤、老树”等11个意象,“藤、树、鸦”在现实中分属植物和动物,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色彩,但是它们在作品上被诗人的情感“剪辑”在一起时,就营造出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2)“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情景)关系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的特点主要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孤独冷寂等等。 抓住诗歌的意象,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2。《柳亚子与毛泽东的交谊及诗词唱和》(百度文库) 3.“悲秋”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题材,请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相关素材.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沁园春·长沙》对应检测 一、语言积累及应用 1.下面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百舸(gé) 飞翔(xiáng) 遒劲(qiú)呜咽(yè) B。橘子(jú)廖廓(liáo)漫江(màn) 急燥(zào) C.携手(xié) 沉疴痼疾(kē)遏制(è) 苍茫(máng) D.峥嵘(zēng)沁园春(qìn) 砥柱(dǐ) 姓曾(zēng)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挥斥(奔放)方遒指点(教导)江山漫(满)江碧透 B。浪遏(阻止)飞舟主(主宰)沉浮鹰击(搏击)长空C.百侣(僧侣)激扬(激浊扬清)文字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 D。中流击(打击)水峥嵘(不平凡)岁月岁月稠(多) 3.对词的下阕中“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用法解说正确的是( ) A.使动用法B。名词活用一般动词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教案20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20 新人教版必修1 讲《长沙》之前,让学生看了单元知识——朱光潜的《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告诉学生读诗的一些方法,然后才上课。 师:诗歌怎么鉴赏,首先要重视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品味语言。所以下面请大家放声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要读出味道来。 (生读) 师:停!让我们一起将这首诗从头到尾读一遍,包括标题和写作时间。 (生齐读) 师:刚才我听大家很认真的读了。我们再来听听配乐朗读,我准备了两个不同的朗读,请大家仔细听,哪一种读法更好。 (多媒体播放朗读,学生认真听) 师:好,大家刚才听了这两种读法,请大家做个评委,哪种读法更好? (生一致认为后一种更好) 师: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第二种读得有轻有重,有节奏感。 生:第一种太平淡了,没有激情。 …… 师:哦。大家分析得很不错。读诗必须是全身心的投入,把你的个人的情感、个人的理解融入到诗歌中去,并注意节奏和轻重音的变化,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也只有多读,才能明白诗歌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那好,我们就跟着第二种读法一起再读一读。 (放朗诵,学生跟着读。在读的过程中,有的地方范读停顿了,而学生没有停顿,于是出现混音,但学生努力在适应,读了一遍后,感觉学生读得不到位,于是又让学生跟着读了一遍,并在旁指导,说诸如“注意,慢下来”“停顿”“快,加快语速”等提示语。如此学生又读了两遍,感觉学生读得差不多了。) 师:好的,我们跟着读了好几遍,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读法了,那哪位同学来试着读一读? (一生马上举手) 师:好,你来! (生读,看得出读得很认真,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真不错,还有哪位来? (一生又举手,读,鼓掌。之后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都极欲表现自己,我又点了几位学生朗读,再有学生举手,就打住了) 师:好啊!大家都很积极,也读得很不错,还有很多同学想读,但因为时间有限,就不再一一点名朗读了,请大家课后再认真地反复地诵读。那么下面我们跟着范读读一遍。 (学生再读) 师:好的。刚才我们认真的诵读了这首词,下面我们来探究学习这首词。我想大家像以往一样,先研读,在就不懂之处提出问题。 (生看了一阵,但无人提问) 师:没有疑问了吗?那就表明看懂了,我就请一位同学谈谈读后的感受(我知道学生并没有弄懂,虽然告诉了他们鉴赏诗词的方法,但是没有实践过,肯定无从下手。)(点名学生回答,果然不知鉴赏) 师:这首词的表面意思弄懂了没有?

高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1课沁园春长沙 开卷有益 伟人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官民亲如一家的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体现了“敌军围困万千里,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气概;长征路上的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的惊世之举,响起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盖世绝唱;出自窑洞的战胜强敌的持久战略,为民族大义孤身犯难的“挥手之间”,发出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深沉慨叹;天安门城楼上的惊世宣言,北抗南援的振臂一呼,显示了“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 雄浑气魄!壮哉!峥嵘乱世,独立寒秋,望湘江北去,挥斥方遒,以天下为己任的伟人毛 泽东,笔走龙蛇惊风雨,白纸黑字写春秋! 这志向,是从青年时就立在心里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基础导学 1.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 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以天下为己任也!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我们内心深处的震撼:一个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人类崇高的精神境界。 2.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 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躲避军阀赵恒惕的追捕,秘密到长沙。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人教高中语文 必修一 1.1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教学难点 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2、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2、比较法。如对《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的比较。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题解与背景):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我们从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长征)中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这堂课我们学习他用“沁园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 创作于1925年秋,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因有此作。 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一起来领会诗歌的意境,同时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二、朗读,了解大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思路理清 1、听录音,注意字音、节奏、感情基调。 2、齐读(模仿、评价) 3、说出大意。指名 ①通过读,你能说出这首词的大意来吗?你认为自己读懂了哪几句? ②词作一般分为上、下阙,上阙写景,下阙抒情。这首词分上下两阙,各写什么? ③找出思路关键词。 明确: ① ②上阙:写景,橘子洲头的秋景

新课程标准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导学案配套课堂检测课后作业答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一 一、内容与其解析 1.内容:《沁园春·长沙》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同志的作品.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核对青年时代的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2.解析:《沁园春·长沙》选自《诗词集》,是高中语文的第一课,这也是高中语文唯一的一个现当代诗歌单元〔主要是现代新诗〕的第一篇.这一课的教学也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所接触的正式的第一堂语文课,在这以前,我们虽然已经对高中语文的编排体系、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和高考语文的一些特点给学生讲解过,学生已经初步明白了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些要求,可能对高中语文有了一定的新鲜感和较浓厚的兴趣,但这毕竟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所接触的第一课,这堂课有很强的引领作用.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高中语文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这是一个关键所在.再加之《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高中学生必须"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尤其是对高考题的第二卷中诗词的鉴赏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新诗属于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也仅此这一个单元,所以不可避免的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二、目标与其解析 1.目标 〔1〕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3〕学习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2.解析 〔1〕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诗的本质.在分析诗词时候,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来再现、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这是诗歌欣赏的关键.又因为《沁园春·长沙》采用的是古典词格书写新时代内容的"旧瓶装新酒〞的形式,语言是精炼的,往往是一个词、一句话就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教学时适宜用温故知新法,在点难办树上简要点出词的章法,体会词中借景抒情的特点.据此本文定下了"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的教学目标. 〔2〕诗歌的神韵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形成一种时空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所以本文定下了"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的教学目标. 〔3〕《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可见语文课具有思想情感教育的特点.所以本课确立了"学习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解词的相关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3、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作者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

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 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5、赏析课文。 (1)上片 1)分析品读第一句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语序及这一变序的作用。 参考答案:平常的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这一变序凸现了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 2)诗人独立于此,还看到了哪些景物? (见板书)] 3)从这些景物——即词中的意象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意境?你发现这些景物的选取和描写的角度等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a、多角度地观察事物:远眺、近观、仰视、俯瞰。 b、景物中动景和静景互相映衬。 c、选材典型。 d、语言极富表现力。 “层”写出了山的远近高低,“遍”写出了范围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的充盈之态,“争”点出了千舟兑发的壮观场面,“击”写出了鹰的矫健身影,“翔”写出了鱼轻快自由的神态, e、一改“悲秋”的传统,描绘了一个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壮丽秋色。 4)从“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点明诗人此时此景的发问。 (2)下片 1)诗人和朋友们的“峥嵘岁月”具体是怎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